财源建设工作会议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源建设工作会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弘扬和培育“尚礼”精神,做好学校文化传承
我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解放前就已经有了学校的雏形。根据多年的积淀,“尚礼”已经成为我校师生共同恪守并努力践行的学校精神。
1. 尚礼,凝聚了我校几代人的追求
从建校至今,历任校长对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都有明确的表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张秀溪校长就要求学生“做人守规矩、干事讲原则”;六十年代中期的黄惠民校长提出要“严谨踏实”;九十年代的张希友校长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尊师守纪”的要求; 10年9月,明德小学成立,明确提出“培养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人地精心锤炼,“尚礼”精神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明德师生的心中。
2. 尚礼,铸造奉献负责的教师团队
我校的教风是:乐教 奉献 关爱 负责。近几年,我校教师从高峰期的21人逐步递减到现在的14人,除正常调动外,偶然事件频发:悦超手腕骨折;淑敬老师幼儿园借;桂森老师做手术;玉海主任腰间盘病复发;永顺老师儿子患病开颅……每一个人休假,都会留下大量的工作,在我们单位,调课表加课,没有人有怨言,没有人有不满情绪,大家都欣然接受。我校各项工作成绩始终保持全镇前列。2011年1月,被武清区委命名为“二零一零年度行风建设优秀基层站所”
3. 尚礼,打造明德最美风光
“你是明德最美风光”,是我校校歌里的一句歌词,也是我们对教育目标的追求:要让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好习惯之星评选,我们设置了学习、运动、劳动、礼仪等八项内容,目的就在于要涵盖学生在校生活的全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都能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2002年被区教育局命名为“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 2011年明德小学少先队大队荣获“武清区雏鹰大队”荣誉称号。
二.把校园交给学生,做好文化创新
在文化创新上,我们的思路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来,让每个人都成为校园中的美丽一景。
1. 教学楼内鲜花盛开
教室和楼道的窗台都摆放有鲜花,每一盆花都有专门的管理员。同学们互相学习种植经验、互相比赛看谁的花养得更好,整个教学楼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氛围。这时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观赏者不知道这盆花是谁种的,影响了学生的成就感。为了展示同学的劳动成果,我们给每盆花设计了精美的管理卡。
2. 主题教育,使校园充满文化气息
通过多年的尝试与积累,除了常规的教育活动外,我校形成了重大节点手抄报、班级合唱、六一文艺汇演三大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比较有特色、师生参与度高、教育效果明显。
重大节点手抄报活动,起初我们在楼道内很简易的拉一根细绳,把手抄报挂在上面展览。当学生看到自己绘制的手抄报被展出,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绘制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后来的展览,我们就在大厅内安置展牌,还举行校级颁奖仪式。
班级合唱大赛,是我们每年五一和十一举行的活动,演唱曲目有指定曲目和自选曲目,评委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作为班级的一员,每名同学都会全身心投入,生怕因为自己的失误给班级拉分。比赛中学生精神抖擞,班级凝聚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六一文艺汇演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最初,我们把场地设在大厅,简单演两个节目算了。因为学生很重视,我们把场地移到院区。再后来,我们喷绘背景,铺设地毯,还邀请家长参加,规模越来越大,节目的质量也非常好。每年我们学校都有节目参加区里的汇演和比赛。
3. 深化办学宗旨,完善校本课程
目前,我校自己编印了《美术》和《好习惯伴我成长》两套校本教材。《美术》,包括纸工、麦秸、葫芦、版画、剪纸、树叶等六个部分。我们编印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利用在唾手可得的物品,制造美的效果,获得美的享受,感受创作美的过程。
为了深化“培养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的办学宗旨,我们编印了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教材从2010年开始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充实。2014年,我们对校本教材进行了第一次改版,让教材的内容更加适合学生的成长,同时增加了“思考与实践”环节。
2017年,我们对校本教材进行了第三次改版。这次改版,我们的初衷有五点:一是教材内容以课文的形式呈现,让教材更像教材,更方便学生学习。二是内容更加丰富。有喜闻乐见的儿童儿童故事;有中外名人的趣闻轶事;有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开阔眼界。三是“思考与实践”上,活动更加丰富,图文并茂,同时穿插相关的名言警句,增加学习乐趣。四是在每一课后,安排“课后总结”环节,让学生、家长、同学把学过课文以后产生的变化记录下来,作为成长中的一个小的节点。五是在每一课后安排了“精彩瞬间”环节,让学生把照片贴在里面,作为自己成长的足迹永久保存。
三. 在实践中提升,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1. 明德之星,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精彩
为配合《好习惯伴我成长》校本教材的使用,深化习惯教育成果,从2012年起,我们在班内开展了“好习惯之星”的评选活动。最初的评选从校园、学习、家庭、社会四个方面展开,慢慢地发现,评选内容不够具体,不能涵盖学生身上更多闪光点,并且评选只停留在班级层面。我们调整了评选方案,在班级评选的基础上,增加了校级评选:在班级评选的基础上,凡是能够获得四颗以上“习惯之星”的同学,都会被命名为“明德之星”,在“明德之星”文化墙上展示。能在文化墙上展示,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影响。
2. 制定习惯教育标准,让习惯教育有章可循
以前我们的教育局限于教师的说教,学生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学校习惯教育标准》。截取学生在校行为的15个点,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楼梯上,学生经过时,就可以对照执行,形式更加灵活,效果更加明显。
3. 精细化管理,让成为学校的主人
我们的值日管理,打破了原有的值日组概念,每个人承包一块责任区,值日时人人有任务。在路队、卫生、纪律等常规检查中,我们只记录问题,如卫生检查,只记录哪里卫生做的不干净;纪律检查,只记录违纪同学;路队检查,只记录出队同学。最后按照被记录的次数决定优良,记录结果以红花的形式公布在“班级风采“专栏,每月进行评比,结果也在专栏中体现。升降国旗,我们采用班级值周制度,只有最优秀的同学才能充当旗手,充分展示学生风采和班级风貌。
卫生工具摆放很多人不愿意做,我们就设立提示牌,让负责的同学有成就感,做起来认真负责。教室电灯经常有人忘记关闭,我们也设立提示牌,责任到人。
4. 文化墙更具人性化,体现精心设计
文化墙的整体布局,以中式框边辅以现代版照片文字,彰显了我校传承传统,顺应时代的思路,全楼风格一致。围绕校训“省身 明德 立志 行远”,每楼层一个主题;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对应绿、红黄、蓝,每楼层一个色系。
浏览大厅四组展牌,会让人认识的明德全貌。精彩明德,捕捉的学生绽开的每一张笑脸;记录明德,告诉大家明德走过的光辉岁月;感动明德,记录了师生在这里流过的每一滴汗水;帘卷明德,旨在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看得更远。
最初我们设计文化墙目的是“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现在,我们的理念是“让每一面墙壁能对话”。每一块展牌,都留有留言区,学生通过对展牌内容的理解与实践,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留言区里。这样设计一是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二是对自己的成长留存一份记忆。
四.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工作的展望
篇2
【关键词】林果基地建设;群众增收;对策
1.金顶镇的地理位置
金顶镇东与剑川县接壤、南与云龙县接壤、西与啦井镇接壤,北与通甸镇接壤,是一个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山谷地带,地势南低北高,海拔在2240米以上,全年有霜期175天,最高气温31.5C度,平均气温11.7C度,年平均降水量1015.5mm,夏秋多雨,冬春常旱,形成亚热带、山地主体型季风气候。金顶镇是一个边疆、山区、民族、贫困“四位一体”的乡镇,山高坡陡,地质破碎,生态极为脆弱,加之长期受自然、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加剧了生存环境恶化,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制约了金顶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林果业,是解决生存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持续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充分发挥林业的重要作用,利用现有金顶镇的资源优势,实施林果基地建设任务,但在林果基地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基地建设效益还体现得不十分明显。
2.项目实施背景
根据2005年3月23 日,省政府在怒江召开抗灾救灾工作会议上指出: “怒江州土地等级质量差,要调节一下产业思路、应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这不仅有利于发展经济,还有利于保持水土,减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重要指示精神。怒江州规划实施百万亩林果基地建设,用三年时间完成100万亩林果基地建设。根据怒江州规划安排,在县委政府大力支持下金顶镇采取了“政府补助苗木、农民自发种植、验收合格有奖、形成规模优势、吸引市场投资、建设支柱产业”的方式,重点选择核桃、花椒这两个适生性强、生态和经济效益好、管理要求相对较低、群众容易接受的林果树种,完成了万亩林果基地建设的任务。本文主要对进一步巩固金顶镇万亩林果基地建设项目提出对策与建议。
3.金顶镇林果基地建设的基本现状
发展林果业见效快、收益稳定,获益时间长,生产经营方式灵活,既适合大规模集中经营,又适合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容易被群众接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又可培植新的富民产业,为地方收入开辟新的财源。金顶镇土地总面积61.2万亩,森林覆盖面积25.7万亩。金顶镇原有林果种植面积1.2万亩。根据《兰坪县40万亩林果基地建设任务总体规划》的要求,金顶镇累计发放核桃苗木15.62万株、花椒苗木23.8万株,2006年至2013年金顶镇完成了林果种植面积1.36万亩,其中核桃0.79万亩、花椒0.57万亩。通过万亩林果基地建设,金顶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了明显加快,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积极拥护,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绿色银行”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4.金顶镇林果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农民群众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栽植、管理不够规范科学
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还有部分群众不舍得种在土壤肥力好的地里,大多数林农选择在荒山薄地里载种,没有按照总体规划要求:集中连片种植。未形成规模化种植,整体效率不高。由于栽植、管理各环节技术服务不到位,不少农户缺乏造林技术,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清理、整地、定植等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缺乏科学性,影响了造林成效。群众管理意识不高,普遍存在“重造轻管”现象。由于后期管理、管护跟不上,在荒山荒地内栽植的灌木、杂草丛生,浇水施肥条件较差,影响了苗木正常生长,降低了造林成活率。有的地块应设围栏,但没有进行设置围栏,遭到人畜破坏,苗木损失严重;有的地块病虫害较多,群众没有进一步防治,苗木遭受严重危害。
4.2品种杂乱,效率底下,导致林农积极性底
由于品种杂乱的原因,造成核桃嫁接苗保存率底,难以越冬,嫁接苗变成实生苗的现象十分普遍,极大程度的挫伤了林农发展林果产业的积极性。
4.3管理粗放,病虫繁生
一是修剪空白。由于核桃是喜光植物,树体高大,树冠稠密,若不及时修剪,造成结果部位外移至树冠表面,内膛多为病虫危害枝、枯死枝,单位体积产果量大幅下降。二是病虫害防治严重滞后。危害本地的主要病害是核桃黑斑病,常造成落花、落果、落叶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三是土壤管理及人工授粉等诸多方面也处于放任状态。
4.4技术力量薄弱,林农培训滞后
金顶镇万亩林果基地量大面广,涉及的农户较多,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少、工作涉及面较多,技术力量薄弱,平时科技培训少,加之群众文化层次低,仅仅依靠现有科技人员难以服务到位,未能及时把栽植管理技术传授给种植农户,造成未按作业设计要求种植,造成造林质量差、苗木成活率低。
4.5激励机制不到位、企业参与面不足
目前,金顶镇万亩林果基地产业建设工程由于存在不少环节上责、权、利不十分明晰,形不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产生不了经济效益,造成一些农户经营、管护的积极性不高,技术人员未能及时参与,工程建设技术力量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特别是实体龙头企业、社会参与面不足。
5.金顶镇巩固万亩林果基地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金顶镇虽然已经完成了万亩林果基地建设任务,但从目前实际效果来看不是那么十分明显。应采取积极措施,巩固好万亩林果基地建设任务。
5.1加强宣传,调动林农积极性,营造爱林护林的良好氛围
核桃树因其根深叶茂,能够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又是很好的木本油料植物。只要选对品种,解决好后期管理的问题,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林农增收的问题。因此,应通过宣传,加大后期培训,因势利导调动广大林农种植核桃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农民更新传统观念,增强爱林、护林的意识,使农户真正认识到种植林果不是应付上面,而是为自己,是一项增收致富的产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产业;是一项生态与经济效率双丰收的产业。
5.2强化培训意识,加强补植补种及栽后的抚育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着重把种植后的抚育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林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考评与从事技术工作挂钩,政府与技术人员进行签订协议,技术人员与种植户挂钩,科学指导种植户,加强补植补种后的抚育管理,使种植农户尽早受益。目前这套方案已经在实施,林果基地建设是一项技术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技来支撑,才能发挥基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大对群众的培训力度,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种植户进行经验交流,让群众掌握基本林果抚育管理技术,实现自已管护,自己受益,以确保效益的最大发挥,真正做到“谁种、谁管、谁受益”。按照“质为先”的要求,政府再困难也应安排一定的资金加强科技培训,必须按照“一块好地、一个标准塘、一棵优质苗、一背好肥料、一担定根水、一块地膜、造成一片好林子”的样板林要求,先易后难,集中种植与连片种植相结合,最终形成区域集中连片的格局。
5.3抓好技术和信息服务,保障林果产业健康发展
一方面加强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如硬枝嫁接技术(双舌接、插皮舌接、劈接)和牙接技术,充分发挥本地优良品种特性和外调苗在本地适应性好的优良品种(如:玲香、娘青、漾濞、新疆)。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特性;同时注重林农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核桃经济合作组织,指导林农搞好核桃整形修剪,栽培管理等工作。另一方面金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发挥好科技网络服务的作用,为林农及时提、供、销相关信息,加快林果基地产业化进程,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林果产业成为林农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5.4实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林果基地建设所需资金较多,而金顶镇财力较为困难,难以解决基地建设所需的资金。因此,要大力鼓励公司、单位、个人、集体、农户等多种经济实体投入林果基地建设,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双赢的目标。
5.5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提高林果基地建设的综合效益
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林果基地建设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果基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金顶镇由于存在地域差异,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匀,产业基础强弱不对等,农民生产方式各不相同等情况,发展林下经济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因地制宜,多种产业模式齐头并进。为此,在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做到总体掌控、分区规划、科学布局,积极引导向“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一区一优势”的方向发展。
5.6鼓励林粮、林药间作模式宣传,实现以短养长的经营模式,最终实现美丽兰坪的目标
为了有效保护好果树的成活率,大力鼓励林农进行林粮套种、林药间作模式,根据作业设计要求,有效间作,在进行施肥除草过程中,让果树充分吸收肥料、水分,促进生长速度。因为林果建设周期长,前期效率低,可以在林间套种农作物,目前在其他县已取得一定成功,金顶镇正准备进行大面积推广,可以取得双丰收。使林农倍增信心,把种植这个产业持续下去,实现林业率先发展。
鉴于林果基地建设由于周期长,前期效率底,无法满足林农急于致富的心里需求,大力推广林粮间种,林药间种等经营模式,在林下种植药材,实现以短养长的林下经营模式,让林农得实惠。积极探索适应各村的经营模式,实现“一村一品”的经营模式。
金顶镇万亩林果基地建设,是全镇培育矿业支柱产业之后又一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既是一项产业化工程,又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更是一项德政民心工程。林果基地建设对于发展金顶镇山区经济、改善生存环境起到双重作用。要确保我镇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就要巩固好我镇的林果基地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朱军平.林业调查规划.
[2]马钦彦.林业科学.
[3]兰坪县40万亩林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上一篇:行政监督的原则
- 下一篇: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