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程投资与设计阶段的造价工作主要应该从设计阶段出发,深入探讨和分析各设计环节分别具有的特色,并根据其在工程中具有的作用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成本最低的设计方案,争取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回报。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单位要熟练把握各个环节的工作,对于各阶段的设计图纸都要做好预算,并且还要针对同一工程设计不同种类的方案进行对比,结合地面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选出最优方案,以便保证工程的设计不仅能够具有其所需要的功能,还能够节约投资成本,减少在施工阶段因为图纸问题而出现返工的几率,防止由于设计阶段问题而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资本浪费,保证工程建设所选用的设计方案是控制造价的最优方案。
(2)完善造价控制管理制度
任何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都需要施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其相关制度的完整度,如此才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采油厂完善造价控制管理的制度,能够帮助其部门内部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保证各环节负责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管理的人员能够做好成本预算工作,领导者能够加强对工程整体的监管工作。同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工程施工现场设计与签证变更工作的管理,保证其各项造价的控制管理工作都能够有章可依,并且,严格管理制度不仅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还可以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最优化的利用采油厂内的人力资源。
(3)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各项审核交接工作要想有效的控
制采油厂地面工程建筑的造价,就需要相关建筑单位在对整个的工程建筑过程做好设计和规划,使整个工程能够更具有计划性以及科学性。因此,相关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保证对整个工程设计的图纸、技术等相关内容全部掌握,并且,审计部门也需要对整个工程设计的设计图纸进行会审,保证其可实施性。通过对地面工程建筑的设计图纸会审以及相关技术的交底,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尽快的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图纸问题而出现返工等情况,保证整个工程能够顺利有序进行,以便有效的控制工程整体的造价。另外,在对设计图纸进行改动时,也要注意相关造价问题的计算与控制,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造价得到有效的管理。
(4)结语
篇2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0引言
建筑安装工程是建筑整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筑物提供居住、社交或生产等功能,主要包括电气工程、暖通工程、给排水工程及其他附属设备系统等,具有工程量庞大、施工过程冗长、技术要求精确、成本控制困难等特点。分析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众多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建筑安装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1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设安装工程的造价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等组成,其中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涉及的成本费用众多,因而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安装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三类,一是制度因素,主要指建筑安装企业的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项目合同管理等制度;二是人力因素,主要由安装企业各岗位员工素质与理念等因素组成;三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施工周边环境、市场经济环境、工程材料价格、设备器材质量等情况。
1.1制度因素
目前符合市场需求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大部分企业没有重视从预算设计到结算审核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事前的造价预算缺少可行性论证,事中的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不足。第二,造价管理制度建设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建立起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还有较多企业发展缓慢。一些企业缺乏设计审查与设计变更等基础管理制度;还有一些企业的造价管理制度建设仅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造价的指导与优化作用。第三,造价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有待健全。部分企业的造价员绩效考核制度没有与市场效益衔接,仅限于企业内部范围的考核,无论是奖惩力度还是落实程度都不充足,导致员工参与造价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1.2人力因素
一方面,建筑企业的管理层盲目追求工程利益,在工程预算方面进行模糊化处理,在施工方面降低用材与施工质量,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人情工程,或是合同没有明确的权责规定,或是条款存在较多法律和技术漏洞等,因此导致企业工程造价管理难度增加,损失可能性大为提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造价人员受自身知识结构与业务经验所限,在各项成本费用的审核、估算与控制等方面无法达到市场要求,造成工程量计算不准确、设计变更、费用计算误差、项目重复计算等人为错误;还有部分企业人员缺乏造价管理理念或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方案设计、造价管理和施工过程等方面不作为或偷工减料这些人力因素造成工程进程减缓,施工变更频繁,运行和售后等成本增加。
1.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在自然环境方面,影响因素包括工地周边地形和水文条件、施工期间天气状况和预报变化等;在市场环境方面,影响因素包括市场供需的变化、工程材料的价格波动、施工机械设备的工艺水平、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的变化等。这些影响因素都能够影响安装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效果,进而导致工程造价变化,增加造价管理难度。
2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
2.1采用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
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应该包括工程的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结算整个阶段。在设计阶段,设计部门要优化设计人员组合,提高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合作交流,兼顾设计方案的造价控制、功能性与可操作性。还必须根据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以及客户的使用需求进行设计工作,并在设计方案中标注材质、型号、用量等技术信息。在招投标阶段,提高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保证造价预算编制的规范性与实用性,为招投标的最低报价提供关键依据。在施工阶段,先要依据项目的中标金额更改预算成本,根据设计图纸分析施工方案、施工流程、作业形式、设备型号、人员配置等,然后基于当地市场调查结果和施工现场条件计算劳动定额和工程实物量,最后制定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目标责任成本并编制责任预算成本。此外,在施工时必须对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等在内的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材料费控制一是要控制采购环节,对采取招标办法以降低价格,或是采取待储代销管理以降低库存成本;二是要控制使用环节,在材料配给方面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防止材料浪费。人工费控制主要遵循工资包干与多劳多得的原则,优化配置各工序施工人数,避免形成密集劳动力分布或过量劳动力闲置。设备费控制主要是做好已有设备的使用前的调试排查、使用中的正常操作与使用后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与运转效率。若存在预算以外由业主原因产生的额外费用和工程索赔、应对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文本、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资料全面掌握,深入施工现场,及时了解工程实施中发生的事件,根据招标内容、当地定额及有关规定,及时按一事一签办理工程现场签证。在结算阶段,首先必须保证项目结算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核查及汇编相关资料,尤其是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竣工图、工程变更单和图纸会审等资料,对项目每例单价和工程量进行审查,审查使用材料价格是否复合施工要求,复查现场签证是否有签字确认盖章齐全,提高审核结算效率。其次统计对比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财务与造价人员还必须全力配合成本核对,确保得到准确的最终结算造价。此外项目经理部应提出保修计划,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
2.2健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完善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必须包括岗位成本责任内容、成本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以及评分奖惩办法。首先应该明确各岗位的成本责任内容,对包括项目经理、合同预算员、工程技术员、材料采购和保管员、设备管理员、行政管理员、财会人员等岗位在内的权责进行划分,制定成为企业管理制度并推行。其次必须确定不同管理层次的绩效考核指标,例如对于一个垂直管理的建筑安装中小企业而言,可以从企业管理层到项目经理、项目管理各部门、项目工程作业队,再到施工班组逐级地确定成本控制绩效考核指标。最后还必须通过科学合理办法得出考核结果,并及时进行奖罚。例如对员工绩效考核评分可以综合考虑成本控制、工作态度与完成业绩等指标,合理设定相关指标的权重,依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及时地实施奖励或处罚。
2.3重视环境因素对造价控制的影响
首先,对于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全面地气候分析、地质勘察、地形丈量等,形成现场图像文字记录并进行分类保存,作为预算控制的资料依据。其次,对于市场环境影响因素,应该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数学工具尽量缩小造价预算与实际成本的差距,必须将市场因素纳入造价管理控制体系中,及时监控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化,通过历史同类项目资料粗略估算工程量,预测物资设备价格趋势及技术人才流向,合理配置资源。
3结语
篇3
1影响投资控制管理的关键因素
1.1建设周期长
2004年,穿黄河工程初设报告编制工作完成;2007年水利部对初设报告进行了批复;2007年底到2008年陆续完成各标段的招标工作;2011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施工。由于建设周期长,建设期间受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原材料、人工等基础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建设资金紧张。同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工期延长,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建设费用。
1.2责任主体投资控制目标不一致
穿黄河工程分为南北区工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精神,穿黄北区工程实行委托管理制。项目法人(南水北调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可行性报告、初设以及施工图阶段等前期工作,从自己利益角度考虑,要求设计方削减概算,变更设计,以节省投资,并要求穿黄北区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建管局)尽可能地加快施工进度。建管局负责招标阶段以及施工期间的建设管理,在投资包干使用的前提下,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负直接的责任。在各建设阶段的责任主体投资控制目标不一致情况下,建管局面临巨大的投资控制压力。
1.3不确定性因素多,设计变更多
穿黄北区工程涉及两个市级行政管理区域,并且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多个水管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多方提出各自的利益要求。为了满足各方的利益,造成工程投资的增加。此外,根据与项目法人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建管局负责招标阶段与施工期的建设管理,没有参与初步设计阶段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作,所以对工程设计工作中影响投资控制的因素无有效的管理手段。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且由于设计深度不够,存在工程量偏差与漏项的情况,导致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变更与索赔,造成投资控制难度增大。
1.4合同条件不完善
穿黄北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采用《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2000年第2版),该合同条件对于工程参建各方投资控制的责任及其具体操作内容的规定不够详尽,对变更与索赔程序的规定不够详细,而变更与索赔是投资控制管理的重点,工程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纠纷。
2投资控制管理采取的措施
针对穿黄北区工程的特点和投资控制管理中的难点,建管局从招标阶段开始就特别注意投资控制管理的各个要素,并在施工管理阶段不断完善各项投资控制管理制度,将投资控制在概算以内。
2.1规范招投标管理
招投标阶段上承设计阶段,下启施工阶段,是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穿黄北区工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并在招标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1注重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量清单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投标者的报价和标底的准确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控制工作。因此,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必须科学合理,内容明确,客观公正。穿黄北区工程结构较复杂,有埋涵、埋管、隧洞以及水闸等多种结构形式。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若作到细致、准确、合理地划分项目,既便于计量准确,又能避免施工方的不平衡报价。
2.1.2注重标底的编制审核工作穿黄北区工程评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在编制标底时,特别注意考虑穿黄北区工程本身的特点和工程地质、水文以及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使之成为评价投标人报价合理性的主要参考依据,并为以后确定合同变更、索赔和额外工程的费率及价格提供参考依据。
2.1.3注重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的约定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是签订施工合同的依据,直接影响工程投资的控制。合理编制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是从源头上控制工程投资最为直接的措施。穿黄北区工程在采用《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2000年第2版)的基础上,完善了对于进度计划管理、变更以及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格调整等可预见并可影响造价的因素的规定,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尽量避免和减少索赔及争议的发生。
2.2建立内部投资控制管理体系
2.2.1制订投资管理办法制订《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穿黄北区工程投资管理办法》,确定了合同管理、投资计划控制管理、价款结算管理以及变更管理的原则和程序。
2.2.2强化建设管理过程中投资控制的手段
(1)加强施工进度和计划管理。建管局制订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穿黄北区工程进度控制管理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总体进度计划,并编制年、季、月、周施工计划,作到按计划施工,避免因工期延长带来价格上涨和人工机械待工费用索赔等因素造成投资费用的增加,为投资控制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2)依据施工进度,合理支付工程款。以投标合同分类分项工程量清单为基础,以合同价格为控制目标,将各分部分项工程量、投资与实际发生的工程量、投资进行比较分析,使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监理单位制订《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穿黄北区工程月支付监理实施细则》,规定对月工程款支付凭证的审核必须由相关的专业工程师签字并由总监审核、才能作为拨款的依据。同时,建管局明确了各部门责任与工程款支付核签程序。工程款支付的比例要严格按合同办理,坚持作到先进行质量验收再予以付款,如出现超过设计工程量的问题则需要监理作出说明,必要时需要设计方的认可。工程付款单必须由质量、计划、财务、建管局负责人进行确认。
(3)加强变更费用的控制。变更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由设计方提出的工程变更,监理方应及时处理并确认变更的合理性;因施工技术的原因而由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要求,监理方应及时处理并确认变更的必要性。无论哪种变更,监理方必须作出投资分析报告,所有变更都附预算书,作为结算的依据。
(4)建立施工图审查制度。制定施工图审查管理办法,规定施工图审查内容,在设计交底以前组织施工、监理等各方的技术代表对施工图进行审查,以保证设计质量达到要求,避免由于设计错误或不当而造成的浪费。
(5)合理处理工程索赔。加强合同管理,尽量避免工程索赔。在施工单位索赔事项有理、有据、有度的前提下,依据施工合同,通过与施工单位进行谈判、协商,并经过监理方审核,建管局及时批复索赔意见书,有效控制索赔金额。
(6)严格执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控制管理规定。在招标合同中规定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价差不予调整,但政策性的价差调整例外。根据相关规定,编制年度预算管理报告,并统一编制价差报告,待国调办批准后对价差予以调整。
3对当前水利工程投资控制管理工作的思考
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建管局通过采取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投资控制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工程总投资被控制在概算以内。根据穿黄北区工程建设实践,对当前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3.1明晰责任主体权责,加强有效监管
就整个穿黄北区工程来看,在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出现了投资控制责任主体的变化。由于各责任主体投资控制目标不一致,工程建设出现了一些困难。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既不能扩大投资、造成浪费,也不能一味地精简设计、压缩投资。目前,我国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建立起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的全过程投资控制管理体系,各个阶段的责任主体并不明晰,投资控制目标不完全一致。因此,完善水利工程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代建制,在政府对代建单位进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给予代建单位建设全过程真正的项目法人权责地位,势在必行。
3.2尽快推行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制度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规定,施工图审查制度是建设工程的一项法定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制度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直未得到推行。建议尽快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推行施工图审查制度,不仅从设计文件的质量、安全角度进行审查,而且保证设计文件经济性上的可行性、完整性、合理性,避免因施工图造成工程投资难以控制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篇4
关键词:内控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异同;融合
一、引言
自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概念以来,将传统管理制度中的“内部牵制”制度不断发展到现代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使内控制度的内容和适用范围逐步超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范畴,逐步形成一种制度体系。企业在执行内控制度时,大部分单位把内控制度和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分别运行控制,形成了两套控制管理程序和方法,给企业增加了控制管理成本,甚至出现两套制度不一致,发生冲突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内控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兼顾二者的目标、程序和方法,使内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实现两者的融合统一。
二、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异同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而制订和实施的一系列业务流程及配套的制度和控制标准。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和企业经营目标,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运行,而制订的具有企业法规性质的政策、规定和行为规范,包括国家法规、上级政策、企业内部章程、制度、规则、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决定、操作流程、技术标准等,是企业整体利益、经营管理者的意志和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和约定。
(一)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同属性
1.二者都是以制度规范行为为目的。不论是内控制度,还是企业管理制度,都是通过制订一定的程序、规范、流程、权限、检查考核等,来达到规范、协调经营过程,实现经营目标,防范经营风险,遵守国家法律、落实上级政策的目的。2.二者都具有内部自行管理的性质。都是由单位自行修订,由单位内部人员执行,意在维护企业经营秩序,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防范经营风险和舞弊行为的制度规范,执行的主体是单位内部人员。3.二者都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而不断修订完善。如:中石化股份公司内控制度每年修订一次,河南油田企业管理基本制度每经过一段时期进行一次修订,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管理进步的需要。4.二者形成的动因基本相同。内控制度是因为部分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给公众造成巨大损失后,为了堵塞漏洞,防止舞弊和风险而对公众企业做出的强制性规范要求。而企业规章制度也是因企业管理、操作、运行的需要而逐步健全起来的,多是由经验总结或血的教训而铸就。因管理和控制的需要,是二者形成的根本动因。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都是管理制度的范畴。但内控制度又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更高要求,是满足特定需要的控制体系,具有其特殊形式和创新性。
(二)内控制度的特殊性
1.内控制度的适用范围小于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一切管理规定、流程、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职能分工,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上级制度规定等的总称,是对企业所有经营行为和社会责任的普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即分上下层次、又分专业类别,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如河南油田2003年清理局级规章制度达9106个,还不包括二级单位和基层的规章制度,仅整理成册210个制度就超过百万字,可见规章制度涵盖的范围和幅度非常庞大,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软环境。而内控制度的应用范围较小,一是适用的范围较小,仅限于大中型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而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二是控制的范围较窄,初始的内控制度主要是控制与会计信息关联的一些业务流程,现在的范围向人力资源等方向扩展,但与企业管理制度控制管理的范围比,内控的范围仅是其中与业务流程相关的一部分,范围相对较小。2.内控制度的侧重面不同。由于内控制度的概念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审计会计报表真实性,而对企业相关制度提出特殊要求,使内控制度的侧重点在于与财务会计管理相关的管理要求。而企业管理制度是为了使企业高效健康运转,不仅限于财务管理,也包括生产、销售等各条块制度,并且涵盖企业不同管理级次的制度,调控的范围是整个企业纵横交织的经营行为。3.理念和视角不同。内控制度更强调风险控制,更多地维护股东等社会公众利益,对合法合规性要求更高,而企业管理制度更注重效益性、可行性和适用性,更注重保证企业良性高效运行。4.法律要求不同。对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法律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要求定期披露。是否建立了内控制度,甚至影响一个公司能否到国际市场上市融资。但《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对于企业应建立哪些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因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不同、管理风格差异等因素,所建立的制度体系差异很大,法规上也不便于做出统一要求。5.内控制度控制框架比较完善。内控制度以建立内部管理环境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前提,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沟通为条件,以内部监督为保证,五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使内控制度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方法更先进、控制更有效。而企业管理制度,控制的方式、手段、理念和视角等许多方面,没有达到内控制度的规范和高度。6.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更高。企业对内控制度执行力情况有硬性的检查和考核,如中石化要求各分子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内控制度的穿行测试,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审计中介机构还对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披露和监督,促进了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而企业管理制度因体系庞大、涉及面广、检查动用资源多等原因,存在着执行率不高,部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的可能和状况。
(三)内控制度的局限性
1.内控制度的主要控制依据来源于企业管理制度,失去了企业基本制度,内控制度就成了无源之水。内控制度的关键控制点都是依据企业管理的某项制度,主要内控制度的业务流程均附有依据的制度目录。内控制度是对企业制度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的系统性梳理,对职责权限进行了系统界定。2.内控制度协调规范的范畴有限。内控制度从诞生起就具有内部会计控制的特定目的性,主要是与会计信息相关的程序性制度。对于非程序性的标准、规定等,内控制度一般不进行规范,涉及到的制度,一般采取引用企业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的方式解决。与企业规章制度调控范围相比,有其局限性,也就决定了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代替企业管理制度。3.内控制度具有一定的僵化性。由于内控制度实行的是各层级控制标准的高度统一,虽然定期对内控制度的不适应性进行修改,但由于内控制度是一套自上而下统一执行的体系,基层单位不能根据实际环境需要进行修订,不合理的或不适用的规定需要上级统一修订才能变更,有些不符合基层实际需要的内控制度多年也得不到修改,不能适应基层环境的特殊要求。而企业管理制度则不同,具有层级性,下级制定制度办法时,一方面执行上级的政策,更注重按照可行性和适用性原则将上级政策与实际情况融合。4.内控制度的执行成本较高。中石油聘请中介组织设计构建内控制度,耗资数千万元,还不包括培训、执行等费用。即使如中石化自己设计建设的内控制度,从设计、改进、培训、执行到检查落实,费用也是相当可观,增加了制度执行机构和人员,增加了审批环节和相关记录资料等,给企业增加了较高的成本。5.由于内部人员素质不高,或不能很好执行,以及内部人员串通作弊、蓄意营私舞弊,会导致内控制度失去应有的效能,因而,内控制度不是万能的。
三、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实践与探讨
(一)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看出,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否定,而是完善和强化。但多数企业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中,为了突出内控制度的目标,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割裂开来,形成新的问题:一是出现与原有企业管理制度重复、重叠、关联交织,甚至冲突;二是增加管理机构和运行成本;三是造成概念误区,认为内控制度是另一套制度,消耗管理者精力。因此,有必要在发挥内控制度优点的基础上,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二者的融合。
(二)对二者融合的探索及效果
为使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中去,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实现了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1.摸清制度家底,评估经营风险,选择高风险领域,按内控制度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的风险来源于市场风险、决策风险、经营风险、控制风险和法律环境风险等。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选择风险较高的流程和环节,重点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防范风险发生。2.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互适应修改。特别是修订企业管理制度时,借鉴内控制度的严谨性、程序性、系统性的优点。将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对于程序性的制度,参照内控流程格式进行制度修订。如河南油田修订2010年版企业管理制度时,参照内控制度,按照统一的格式,制定各经济业务流程矩阵,使企业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在形式和要求上趋于一致。对于非程序性的配套制度,制定各类制度的标准格式模板,统一制度名称规范、内容规范、格式条文规范等,使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矩阵、制度适用的法规依据三部分相互结合,组成制度体系,达到制度建设规范化的目的。在修订内控制度时,依据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规定,符合企业特点,避免与企业管理制度冲突,直至达到一致性。通过相互修改完善适应,使内控制度镶嵌于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去。3.完善提高企业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完全适应内部控制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企业管理制度修订中,积极吸取内控制度强化风险控制、经济业务与事项的信息沟通、检查评价、岗位分离与权限指引控制等好做法;使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完整、目标明确、执行有力、控制有效、检查有度、考核到位。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如:生产运营类、管理支撑类、监督保障类等,加强对高风险类业务的节点控制,细化高风险类业务制度的监控力度,使企业管理制度不仅完全满足内控制度的五项目标,而且达到其它管理需求,使内控制度有机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4.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吸收内控制度执行的好做法,把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执行率列入定期绩效考核体系中去,防止制度执行逐级弱化的情况。制度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为防止高风险发生的制度执行情况,定量考核;专业管理部门对分管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给与考核,使企业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5.归口制度管理部门,防止制度冲突,降低了管理成本。例如:河南油田井下作业处将内控制度由财务部门管理调整为经营管理部门管理,实现制度由同一部门管理,避免政出多家,有利于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协调,有利于相互适应修改,有利于二者融合为一。
(三)实现二者融合的意义
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归口内控制度管理部门,吸收内控制度的管理优点,优化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完全可以实现二者的融合。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一是能够满足内控目标需要,二是避免了制度的重叠与冲突,三是降低重复劳动和执行成本,四是避免制度僵化,降低制度执行矛盾,五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人在管理中的首要作用。内控制度不是万能的,发生舞弊行为的许多上市公司,虽然已经实施了内控制度,但并不能完全规避内部人员串通作弊、蓄意营私舞弊的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实施内控制度,是近年来世界性经营风险加大,社会诚信危机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强调内控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将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割裂又有其弊端,建议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力,才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6.28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讲解.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河南油田企业管理基本制度.2010
[4]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专题培训班资料,2009
篇5
【关键词】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对策研究
经济的发展带动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以能够用最少的成本投资和物资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充分,通过项目成本控制,能够将施工技术与经济思维很好的结合,这样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1、实施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我国目前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对于质量、成本和工期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做好成本控制和核算,既能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业经济利润,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面对激烈的竞争,成本控制工作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成本控制已经成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保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注重和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核算。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项目成本意识薄弱
推行项目管理者负责制,可以促使项目管理人员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项目管理者成本意识比较淡薄,不少施工项目开工前没有进行项目成本策划,即使策划了,也常常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项目管理者关心利润,但是对成本开支的情况较少过问。有的施工单位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管理基础工作不落实,如领料无限量,用工无定量,费用开支无标准等,导致成本控制失控,以致出现亏损时找不出问题的关键,更无法“对症下药”,致使企业效益下滑。
2.2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
从控制机制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机制不统一的问题。大多数只关注工程是否保证质量,能否赶上施工进度,能否按期完工等问题。施工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施工难题,搞好工程质量,确保顺利移交;建筑工人只重视自己的付出能否得到回报,得到多少回报等,对成本控制丝毫不关注,觉得与自己无关,是财会部门的工作,然而财会部门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日常的成本核算上,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权利和义务去指挥别的管理部门。机制的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地状况容易导致相互间衔接不当,从侧面增加了成本。
2.3施工企业对材料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工程成本中,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没有严格执行领料、用料登记管理制度;随意领取,没有计划、也没有控制总量标准,有的材料、设备过量消耗,严重浪费,机械设备过度磨损;有的材料下料计算不准确,由于没有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的出错,材料损耗率超标。
3、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
3.1加强施工项目部成本控制意识、健全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从企业高层领导开始一定要重视成本管理,对项目的盈亏负责,一个企业成本管理好意味着企业盈亏,更明确反映企业的发展力度,要搞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对企业和项目经理部人员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只有在施工项目中培养强烈的成本意识,让参与施工项目管理与实施的每一个人员都意识到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对施工项目的经济利益及个人收入有直接关联和责任,一个体系健全、制度完善的企业才能走得更高,更远,寿命更长。健全的企业,应该有完善的施工成本管理责任体系,项目成本管理不单是核算部门的一项业务,而是涉及到施工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行为。有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才能顺利执行项目成本管理制度,落实到责任人头上,才能起到对成本的管理的目的。经过系统的过程策划和设计,确定企业成本方针、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有效的成本的组织机构,制定系统的体系文件,成本管理必须对项目成本发生的全过程控制,经过科学的组织,才能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实施。
3.2建立健全成本专职管理机构,对企业成本实施专业化综合管理
在企业内部设置成本管理部门,负责人、财、物和产、供、销各方面有关成本的经济活动,组织成本的策划、决策、核算、分析和考核。其次,完善成本的基础工作,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材料、设备消耗、费用开支、工程变更等原始记录的填制、审核、传递和保管制度,建立物资收发、转移、清查盘点制度,完善计量检验制度,使成本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管理模式,以企业法人为核心,项目管理为中心,作业层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
3.3对材料设备的采购和使用中成本控制
在工程成本中,材料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70%左右,所以控制材料采购价格,直接影响整个工程成本。在采购过程中大量询价走访,货比三家,选定保证质量,价格经济合理的材料和设备。在施工现场材料使用过程中,更是注意材料浪费。要有严格的材料领料、用料登记管理制度;不得随意领取,要有详细的材料用量计划,计划要通过审核后核定,机械设备科学合理实用,不得过度磨损,保证设备正常操作规律,保证日常维修。在材料使用中要有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
3.4合理布置施工工序
科学安排劳动力。在同一个施工现场,不同的施工工序安排,变成不同的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所以总结经验,详细思考,综合考虑布置合理的施工工序,选择科学的劳动力安排,注意定额用工管理改善劳动组织,合理使用劳动力减少窝工和浪费劳动力现象;执行劳动定额,实行合理的工资和奖励制度;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加强专业操作培训管理;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比例。此外还应该适当的进行人工费控制和人工用量控制。
3.5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工程质量成本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一个企业只有保证工程质量,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工程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包括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质量事故损失费用。要切实加强质量管理,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提高经济效益。
3.6做好设计和工程变更工作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变更引起索赔,工程索赔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所以签订合同之前就要想到这点,在合同中明确索赔的条件和要求,进行索赔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和程序,懂经营管理的人员组成的索赔小组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原始记录和监理签证手续的完善,详细收集整理与索赔项目有关的各种资料,编制完成并按规定时限报送正式索赔文件。
4、结束语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强成本控制意识,不断的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使企业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浅析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J]. 中华民居 2013(2)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是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费用,包括从工程的准备阶段到工程竣工的所有费用。要实现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的目标,就对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利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成本控制管理的意识
部分建筑行业缺乏对成本管理的意识,没有意识到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只有在施工过程中有意识的对成本进行控制,才能降低工程费用,减少工程支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在当今的建筑工程中,管理者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相对淡薄,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就缺乏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计划。成本计划是一种成本目标值,是结合市场行情以及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条件制定的。没有了成本计划,企业就没有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分析是将企业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对成本进行了分析才能明确成本的具体使用情况,可以通过分析来降低成本的支出。
2.企业对成本控制管理的误区
这也是企业对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做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企业员工将成本控制与管理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者领导部门的责任,这就缩小了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活动,从工程的招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都应该有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应落实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工程施工的每一项收入和支出都应该进行控制与管理,只有改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错误观念,才能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制度保障是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石,只有明确了管理制度,企业才能更好地实行成本管理。但是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在施工中并没有建立成本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者所建立的制度不完善,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成本管理的良好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没有明确成本管理的责任与权力,各个部门在成本支出方面较模糊;第二,没有将员工的工资与业绩相结合,干多干少所得的利益一样,这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严重下降,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
4.成本管理被人为割裂
对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成本管理应渗透到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但是很多工程在施工时,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方面的,施工人员只负责自己负责的施工进度,这样表面看来分工很明确,但实际上却是对成本管理的分裂。要让员工意识到,成本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或者领导部门的责任,也与技术部门、施工部门有关,需要技术部门的技术资金投入,施工部门对人员、设备的安排。因此,成本管理需要建筑工程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共同参与。
5.缺乏成本控制管理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管理人才的缺乏,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成本控制管理人才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人才的素质也达不到相关的要求。获取工程成本控制管理证书资格的人才本来就比较少,高级管理人才就少之又少。相关成本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经验没有达到要求,工作能力又明显不足,根本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现阶段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发展逐渐加快,工作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如果管理人员的思维不能创新,就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为实现企业施工利润的最大化,就应该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具体的控制与管理措施如下:
1.项目概算方面
建筑工程的概算指的是设计单位在设计初期根据设计图纸、说明书、概算的定额以及各项费用的定额等相关资料,或者借鉴类似工程预决算的文件,然后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建筑工程的全部费用的文件。制定项目概算的方法主要有概算定额、概算指标以及类似工程预算三种,如果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文案能够计算出地面以及楼面等分部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时,可以采用概算定额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工程项目的设计概算是编制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确定以及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是控制建筑工程成本的关键。
2.施工组织设计方面
施工组织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工程量的计算,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进度的编排,各种资源的供应以及劳动力的分配等,这个阶段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阶段,只要准确计算出工程量才能保证劳动力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工程的施工方案对施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合理安排好工程的施工顺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对工程施工进度的编制决定了劳动力和机械的具体需要量以及各工序的作业时间,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依据定额以及工程的施工进度来确定施工材料的数量以及供应计划。经过对各个环节的认真分析,做出相应的计划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3.建筑工程预算
工程的预算是对工程所需费用进行的大概的预测,要做好工程的预算就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首先就是要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对建筑施工方案做好研究,确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确定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要熟悉建筑施工图纸,计算建筑工程量,在计算之前要对定额的总说明进行了解,还要对建筑专业图纸进行研究,及时了解设计人员所要表达的意思。预算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避免在预算过程中出现重大疏漏,还要深入施工现场,不断提高工程的预算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预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减少预算人员的工作量并且能减少错误。
4.施工流程
4.1施工材料方面
这个阶段是成本控制与管理的主要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再加上施工材料的价格也相对不稳定,因此,做好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项目设计的有关标准,尽量减少出现返工现象,避免造成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要做好审核,材料费用占工程费用的很大比重,要充分分析建筑市场上的材料价格,制定出合理的采购方案,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
4.2施工技术方面
对工程质量要严格把关,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按合同办事,减少工程损失。这一阶段是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关键阶段,企业要将有关工程的基本情况、工程预算等的相关资料收集并整理好,对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施工企业还要控制好工程变更问题,尽量减少变更,防止工程成本的增加。施工单位还要对人工成本进行控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分配劳动力,使作业人员的整体比例更加合理,避免出现人员闲置现象,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4.3施工队伍方面
对于分包工程,要对分包队伍的施工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包工程价格,用甲方对待施工企业的方法来对待分包队伍,为分包队伍代办材料、机械等费用的扣还手续,保证分包队伍对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负责。工期的提前或延后都会影响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项目负责人要对工程的工期进行合理的安排,要考虑到影响工期的一切因素,保证均衡有效的进行施工,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保证工程工期,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控制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施工投资金额的准确性,还可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可以保障工程顺利施工
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顺利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因造价控制不完善引起的返工、设计更变等问题,如果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出现问题,势必会增加工程建设的投入资金,阻碍建筑行业的发展;
其二,工程造价控制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盈利状况
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可以减少建筑单位的投入资金,还可以在资金预算使用的范围内将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其三,工程造价控制对各建设项目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指明方向
很多建设单位由于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项目施工建设比较盲目,对于资金的使用不够明确,导致大量资金浪费,工程造价控制可以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保障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中的问题
2.1、制度不完善
以我国现在的房建工程现况来看,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对许多违规事项的管理制度还不能很好的进行监管,不能很好的对现有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约束。最主要的体现在工程的招标和投标方面,监管制度力度不够,一些中标的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消化前期发生的成本支出,人为的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使资金支出较多,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2.2、体制上的不同
房建工程中由于各公司的历史背景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出现了行业中的不平等竞争,这一点也是造价管理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许多国有制的大型、中型企业,就是因为体制上存在着问题,和其它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近年有许多集体制企业和个体企业不断增多,这此企业的体制管理方面较为灵活,并且企业体制自身非常符合现代建筑市场,所以在建筑行业的大环境下这此企业要比一些国有制企业显得更有优势。
2.3、工程的审批和施工不协和
在房建行业发展这么多年来,房建工程的项目设立、工程的设计、各项审批以及实施等操作,都是有管理体制进行分项管理,难以做到保持一致和相互协调,这也是造价管理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很多工程项目在初期进行项目定位的时候就没有很科学的进行设计,这样就导致资金过度支出,对预算估计不充分,以此对工程整体造价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资金支出。
2.4、经济制度不完善
在工程进行施工时,由于施工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大部分的建筑资金出现不足的情况,工程的进度缓慢,施工时间不固定,导致资源大部分被浪费掉。并且施工人员也不固定,从而加大工程的造价支出,工程不能按照预期的时间交工,工程款不能按期结算给工程队以及相关施工人员,从而出现了企业和施工队以及施工人员方面的债务连锁问题。造成企业不能按时地给施工队进行资金结算,因此施工队又不能给施工人员的工资进行及时的结算的恶性循环模式。
3、强化浅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措施
3.1、招标阶段
房建工程的招标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按照有序的程序编制工程量清单以及一些有关的文件,主要是明确工程承包合同的价格。合理的工程量清单是投标者制定正确定标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投标者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房建工程的招标工作,尽可能使招标工作有序、合理、公正地进行。以此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建筑竞争市场。
3.2、设计阶段
首先是要协助建设及设计单位优选方案,对设计方案采用应用价值工程方法对比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低造价方案。其次要对设计投资进行严格审核,对合理质量目标下设计会审时超出投资的问题提出审核意见。再者是要对市场中主要设备及材料功能、用途、价格进行充分调研,选择经济实惠的设备及材料。同时对于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要结合企业实际,基于提高投资效益采用先进技术方案及成熟技术。严格把握设计质量,邀请知名咨询机构及专家评审设计文件,在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情况下,对比各方案,选择低造价设计方案,严格控制设计阶段造价。图纸中应明确材料规格,尽可能降低因施工文件不足引起的变更,进而对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3.3、施工阶段
首先要实施项目经济责任制管理,对于项目内部岗位责任制进行不断完善,提高全员经济意识,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制度。其次是施工组织作为对施工实现科学管理,确保工程建设及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一个有效于段。再者,对工程造价采取动态控制,建设工程施工周期通常较长,所以同投标时相比较而言,人工、实际消耗材料、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造价控制人员对造价调整的有关资料进行及时收集,对利率、价格等动态因素进行准确预测,建设项目全过程应贯穿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投资可根据工程进度对资金使用计划进行合理编制,分析实际需要并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与此同时,项目实施阶段加强对工程变更的管理,因主客观原因引起工程更改、局部设计变更、材料代用等问题,将导致工程预算价格变化。所以,对于设计变更审批要不断完善,对价款变更进行合理控制。工程变更易于提高造价,所以加强控制施工阶段工作,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最后,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大浪费就是材料,因此材料管理对于工程造价具有直接影响。企业负责管理施工现场,禁止随意变更设计图纸,设计确需变更应采取多方会审同意后实施,禁止随意增加各工序造价。此外,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考虑合同中有关调整价格变更的条款。
3.4、竣工阶段
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企业应及时编制竣工结算并向业主单位进行提交,因此,竣工结算对于控制整个工程造价十分关键。首先在工作中对合同条款的执行要严格,审核人员在竣工结算中应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控制工程外费用。二是对设计变更等方面内容应进行严格审核,按照合同内容审核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设计变更。结合施工实际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对于投标单价的执行要严格,为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确定,应结合施工实际,实现对造价的合理控制。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将产生的建筑安装费用计入工程款,不得将设备费计入工程结算,并由企业核实后交预结算科计入总造价。
总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事关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头等人事,建设单位应当加强造价管理,采用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方法,尤其是对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建设单位忽视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现象更应当提高注意,从施工方案、现场签证、工程变更、合同履行、索赔工作等多个方面来加强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避免造价失控现象。
参考文献
[1]陈春辉.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可行性探讨[J].福建建材,2014,01:105-106+99.
[2]都珍.浅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4,19:225+228.
[3]陈明霞.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探讨[J].江西建材,2014,19:231+233.
篇8
1.1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现场布置与管理制度、现场卫生管理制度、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进度管理制度等),可以有效地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仅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确保施工人员有章可循,且方便管理人员开展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1.2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合同管理不够严谨施工合同对于施工企业及分包企业具有严格的法律约束效率,合同管理是否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各方的利益,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风险。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由于合同管理不科学,造成工程造价控制存在问题,在后序工程施工中产生索赔问题。例如,水利水电工程的招标文件中要求的技术条款与工程清单的数量不一致,导致在后期竣工结算时产生纠纷。
1.2.2监理监督力度不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监理监督力度不严,造成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成本控制存在严重的不足,不仅损害建设单位的利益,且影响建设行业对监理单位的态度。
1.2.3索赔不及时,方式不合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因非施工单位因素而造成工程出现索赔现象。但是,施工单位在处理工程索赔问题时易出现索赔方式不合理,索赔意向提交不及时,造成工程索赔处理结果不理想。例如,由于设计方案出现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工期延长,或是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索赔等。
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任务较多,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类型不同可以将项目管理任务划分为以下几大类。
2.1协调、组织任务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协调、组织任务是关键工作,是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协调与沟通任务可以有效地明确工程在不同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工程实施中的难点、质量事故点等,然后采取有效地解决措施加以控制管理。组织任务是根据规章制度来明确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的任务、责任等,从而有效地调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以促进和保障工程的正常建设实施。
2.2计划任务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规模、施工特点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计划开展,合理安排工程目标。同时,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状况,及时调整计划。
2.3控制任务
在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过程中,控制任务主要针对工程的合同、技术、质量、成本和进度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结合水利水电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及安全生产等,合理安排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流程;第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保证重点,优先安装关键工程,确保施工进度符合工期要求;第三,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第四,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尽量减少临时工程、二次搬运,减少施工用地,降低工程成本;第五,按照计划安排施工进度,科学安排冬、雨季项目施工,保证施工能连续地、均衡地、有节奏地进行。
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研究发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3种:代建制模式、工程建设监理模式和平行发包模式等。
3.1代建制模式
该管理模式主要是由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其并不用于经营,且由政府聘用有相关工程管理资质的公司进行工程建设阶段的管理工作,待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再交予政府部门进行管理。该模式开始仅在一部分区域进行试点实施,而后随着管理模式的逐渐成熟,开始应用于更大范围的项目管理。
3.2工程项目监理模式
监理模式主要是监理单位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成本、进度进行全面监督的一种模式。并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等问题做监督、检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
3.3平行发包模式
平行发包模式是在建设监理、项目法人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建设单位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根据工程内容拆分为几部分,分别发包给几个施工单位,并与他们分别签订施工合同,各个施工单位之间为平等关系,不存在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对立地位,可以有效地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在平行发包管理模式中,政府部门起监督管理,而工程投资单位需要将工程项目分解几个相等的部分,并选择合适的承包单位。在平行发包管理模式中,监理单位协助建设单位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
4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时,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市场行情、业主要求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4.1业主要求
建设单位对工程的要求主要有质量目标、进度要求、成本要求及可承担的风险等。若建设单位在选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时,其具有较为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并期望控制工程施工成本,可选取平行发包模式。
4.2工程特点
由于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其工程概况不同,工程质量要求不同,工程施工技术难易程度不同,这就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
4.3建筑市场情况
篇9
关键词:园林工程 造价控制方法 造价管理方法 施工变更 竣工验收
0.引言
园林工程建设不仅能美化周围环境,还能为人们日常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降低不必要开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加强造价控制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一些单位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制约造价控制与管理水平提高,急需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方法,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启示与参考。
1.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不足
由于一些人员素质偏低,造价管理控制的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制约园林工程建设效益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造价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园林工程是新兴项目,但目前很多单位缺乏专业的造价管理人员,综合技能偏低,对造价控制管理不熟悉,缺乏全面了解。实际工作中忽视进行调查研究,工程造价分析评价不到位,市场情况判断不准确。导致造价评估过高,超出预算。例如,苗木选择不合理,价格偏高,没有选择物美价廉的建材,制约造价控制水平提高,今后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1.2施工过程变动比较频繁。施工未能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变动比较频繁,导致造价增加。或者受到当地政府部门干预,制约施工活动有效开展,影响造价评估科学进行。工程施工变动较大,并且未能严格审核,导致造价增加,没有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另外,水电、绿化等施工单位为获取工程项目,低价中标,但中标后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施工,导致较为频繁的施工变动,增加费用开支,制约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高。
1.3设计与投资存在着不足。园林工程讲究的是艺术性,在提高艺术设计水平,确保方案独特性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对投资的有效控制。但很多单位对设计与投资考虑不足,方案变动频繁,丧失艺术元素,也影响对投资的有效控制。
1.4初期调查分析存在不足。为实现对投资的有效控制,园林工程设计时,施工前应该对现场进行综合全面调查,合理进行位置选择、管道设施布置等,促进设计水平提高,全面掌握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如果设计时破坏城市环境,对其他设施造成影响,将会增加投资,导致不必要损失出现。因而应该全面进行调查研究,保证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完善方案设计,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方法
为提高园林工程建设综合效益,实现对资金的有效利用,根据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法。
2.1提高造价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造价控制和管理意识,深刻认识到造价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意义,制定有效方案,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施工,并在施工中落实相关规定,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注重培养专业技能高的造价人员,可设置园林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更好适应造价管理控制需要。对造价编制和造价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促进造价管理和控制水平提高。造价管理控制人员日常工作中,应该结合具体需要落实造价控制措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有效控制投资,促进资金利用效率提高。
2.2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变更。园林工程施工应该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加强每个施工环节质量控制,顺利完成园林工程建设任务。中途不得出现任意变更现象,即使要变更工程施工,应该按照要求进行,加强审核,完善每个细节,确保变更符合要求,审核符合要求后按要求施工,防止因工程变更而增加工程造价,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一般在招投标任务完成之后,签署合同,认真遵循合同的每项规定,允许造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不得出现太大范围的变动,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要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方案的技术性与科学性,以便取得最佳施工效果。对工程可能出现的较大幅度变动,包括设计变动和造价变动幅度,应该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成本出现不必要增加。尽量减少政府部门可能带来的干扰,让施工单位按照要求开展施工,促进园林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提高。
2.3恰当选择施工材料类型。苗木及材料在园林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比例,并且市场价格浮动较大。为有效控制造价,应该选择合适类型的苗木品种,保证质量,合理控制用量,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成本。重视市场调查研究,掌握供应商的材料质量、价格、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等,选择质优价廉、可靠的供应商,采购让人满意的苗木和施工材料。减少珍稀苗木使用量,节约材料采购成本。重视材料检测工作,确保质量合格,不得使用劣质材料,防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4重视设计以及竣工验收。提高园林工程设计水平,确保其艺术性特征,保障设计的艺术美。同时合理安排各项设施,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优设计方案,有效指导园林工程施工。重视竣工结算,做好验收工作,避免出现重复计算或超额计算情况,严格审核结算中的施工变动、材料价格、工程进度、施工成本等内容,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2.5注重调查以及施工管理。方案设计前全面调查园林工程基本情况,提高方案的科学性,满足园林工程建设需要。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有效落实各项制度措施,重视审核和造价控制,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3.结束语
造价控制与管理是园林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作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应该认识其重要意义。明确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完善和控制对策。进而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提高园林工程建设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曹丽娜.园林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管理[J].民营科技,2011(5),209
篇10
【关键词】公路;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文章对公路施工管理进行介绍,对公路施工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公路施工管理过程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公路施工管理概述
我们口中所说的公路的施工管理,就是施工单位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具体的把投资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施工质量等落到实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期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将全方位的负责施工组织,副经理则是负责组织的实施,项目总工负责相关技术的保证,确保材料供应、设备、人员、方法、施工方案等充分的满足施工的要求。强化施工企业的管理力度,就是追求企业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在生产现场的一个最佳的结合,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最优化,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优化的主要原则是:首先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规范化、标准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的管理要求;其次是科学合理的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该充分的按照既合理有科学的原则来办事,如实的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从真正的意义上,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最后则是经济效益的原则,施工现场管理必须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去忽视了成本和市场,进而形成单纯的进度观和生产观。
三、公路施工管理的特点
1.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路工程建设中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建设产品。公路工程的施工要考虑施工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以及使用功能等多重因素,这些就对建设产品的材料、型号、规格等都有具体的要求,从而造成施工管理的工作量加大,使施工管理更加复杂多样。尤其表现在文档的管理和工程材料的管理上。
2.公路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
公路工程的建设一般具有工作地点不稳定性,常处于不断更换地点的状态,不便于对人员及施工情况进行固定管理;另一方面公路工程的施工地点一般地理坏境较差,人烟稀少,这常常会使施工技术人员感到工作乏味无聊、艰苦,进而降低对工作的积极度,这些因素也使得施工人员的管理较困难。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加大了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
3.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连续性较差
公路建设中的施工管理要随着建设内容的不同变化,因此当从一个建设到另一个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施工地点的环境、人文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也要大幅度变化,并不能持续地采取一种管理模式和一套管理思维,这就造成施工管理不具有连续性,短时效应较强、不具有长时效应。
四、我国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存在着困难性,建设工期短
在我国,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是十分繁杂的,有相当一部分的高速公路项目正在紧张的建设过程中,另外有部分高速公路还在等待审批及开工。但是,和这些繁杂的建设任务相比,实际中所采用的施工测绘管理方式方法还极其的滞后,主要以粗放式管理模式为主,这一模式缺陷之处在于经常会由于测量而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无法及时有效的对土石方费用进行控制,测量工程事故屡见不鲜。
2.存在较大的变更,浪费严重
实际中,经常会因为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致使部分设计阶段的计划难以顺利的执行,施工中被迫进行修改,最终发生了诸多的不必要的费用开支。以某公路工程为例,其的施工地段是在深山的古堡斜道上,这里的地质结构十分的复杂,路线顺着河流逆流而上,存在着很多桥、涵、隧项目,由于受到了雨水的冲刷,使得该工程之前的设计有不少地方都缺乏合理性、完善性,工程建设进程逐渐的深入,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变更之前的设计,以满足工程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
3.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部分高速公路的监理缺乏较强的责任心,在工程承包者还没有提出质检申请时其就开展了相关的质检工作,出现了先检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情况,这完全与施工监理的规范程序不相一致。实际施工时,还有不严格根据相关规定频率进行检验的事情。比如,实际填筑路堤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填筑分层厚度以及压实度加大控制,要求每填筑好一层后,承包者要自行检查,监理单位进行抽检,只有压实度达标方可填筑上一层。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有部分承包者只注重施工进展速度,不根据规定频率做好自检工作,监理单位也未以规定频率为主做好抽检工作,与施工监理正常程序不相符。要知道,企业自检以及监理抽检对于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4.项目设计中忽略了某些施工条件的影响
公路工程的施工设计必须针对具体环境、人文等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否则会因为施工条件的差异致使工程建设失败或者质量较差,进而违反绿色高要求公路建设的标准,阻碍国家公路建设行业的发展。为此在施工前的设计中要注重对施工环境、人文等因素的考察,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设计改善,防止施工中出现设计不合理现象。
五、公路施工管理过程控制措施
1.建立技术分责制,责任落实到人
技术文件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的重要载体,技术文件作为企业施工过程中指挥和经验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后、施工过程中都应采取明确的技术分责管理,层层落实,从总工程师到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相同的要做到职责明确认真负责,使责任真正落实到个人,以便对公路施工技术的使用和控制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施工单位的优化意识。
2.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加强控制能力管理
公路施工需要专业素养较高的人员来参与实施,在公路施工分包的现状下,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同的承包企业不同的分包商不同的技术人员在相互交接中出现技术脱节,负责实施具体施工的单位、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对公路施工的控制管理能力不高,这就需要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硬性要求,使技术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保持较高水准,符合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管理要求。
3.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图纸会审制度,使工作顺利开展
在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中,只有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才是确保公路施工技术合理化管理的王道。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制度需要自始至终都保持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项目要求,管理制度的内容要翔实而明确,从图纸的设计到现场的规划都要做到明确的制度规定,特别是施工过程更要加以严密的检查和问题的排查。图纸作为公路施工的参考要做到标志明确、图纸完整、管道线路精准,会审制度严格。在材料的选用和材料性能规格方面都要在图纸上体现出来并且实际实施过程严格根据图纸要求完成。通过一系列的、完善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制度和图纸会审制度,使施工工作顺利开展。
六、结束语
对公路施工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实施技术分责制,同时责任落实到人,工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准确的找出原因,同时也能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认真程度,是工程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颜兴全.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05).
[2]刘芋良.关于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价值工程,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