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跨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联动网络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将统筹协调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大中城市或城市群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示范,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新模式,作为国家“十二五”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区域公共突发事件日趋增多,打破条块分割、地域隔离、联动主体协同不足、队伍和资源分散等体制弊端禁锢,建立统一协调、协同共治、运转高效的常态化应急联动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应急管理体系,对提升应急效率和能力、共建区域公共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跨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的内涵
所谓跨域应急联动机制,就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统一的联动平台,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的模式。跨域应急联动机制将联动主体拓展至区域内的所有应急单元,围绕共建、共享区域安全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实现地方政府间的充分协作,同时制度化地引入社会公众、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全程参与。各个应急单元在统一的应急平台上,在统一的指挥、协调和调度下,按照既定的行动安排、角色定位和职责权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的行动过程中实现区域应急的整体行动。
二、构建跨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网格化”管理组织框架
由于应急突发事件多样,联动过程贯穿于应急各阶段,且各区域应急单元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组织和行动逻辑,在应急能力、应急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跨域应急联动体系的框架设计需要在综合考量跨域突发事件发生演化的阶段性、复杂性、影响范围以及主体众多、联动过程相互交错等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高度开放性、动态性的多维立体组织系统。相对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而临时组织的应急联动体系,网格与网络管理理论成为在既定行政区划框架下解决跨地域、跨组织边界管理问题,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管理的现实路径。
网格化管理是指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基本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共享资源,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在既定行政规划框架下,以区域内地方政府为主导,制度化地纳入其管辖范围内多元应急主体全程参与,充分整合该地域应急信息和资源,形成众多应急网格,赋予各应急网格自主行动权,以作为区域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先头部队”和常态应急建设中的自主行动者,使之借助区域核心优势,更为积极主动、敏锐地监控所辖网格单元内的任何潜在风险,并进行科学的风险识别和预先处置,降低区域危机的可能性,避免区域应急管理的死角和盲区。同时,将区域整体应急事务内化为各应急单元身边的具体事务,能强化其危机意识和责任感,真正构建起区域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体应急格局。
三、实现跨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网格化”管理机制路径
更好的实现跨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网格化”管理组织框架,跨域应急联动不仅需要“联”,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序、有效、制度化、常态化地“动”,这都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认知转变、领域拓展、制度完善、机构设置、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全方位的努力、变革与创新。
第一,引导区域应急认知,实现应急单元事后的被动参与向共识基础上的自觉行动转变。要塑造区域应急单元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感,建构对共建并共享区域公共安全目标的认同、共识和承诺,自觉参与跨域突发事件全过程的合作治理,并按照统一的行动安排在各自自主行动中实现整合协调。
第二,拓展联动主体,实现由府际协作向全主体集体行动的转变。跨域应急协作机制需要坚持整体思路,拓展联动的主体范围,吸纳其他社会力量,真正构建起联动协作、携手应对的跨域应急联动体系,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形成区域内的集体应急行动。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视为一个综合的有机系统,以更为综合、前瞻的视角审视应急体系的建设。
第三,完善区域应急协作制度规则,实现由倡导型协作向制度化协作的转变。虽然区域内的各方具有联动协作的积极性和意愿,但当前业已制定形成的众多区域应急合作协议由于适宪性和适法性的缺失、协议的意向和宣言性质、协议内容的原则笼统性等缺陷极大地弱化了其应有的强制约束力和执行力,建构被各方共同认可接受并自觉履行的制度规则显得尤为必要。
第四,强化区域内的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的权责,建立跨域应急联动管理的权威机构。建立常设性的跨域应急联动核心管理机构,在各方协商基础上赋予其专门的职责权限,使之真正成为跨域应急联动体系的中枢神经系统,领导并协调各方行动,实现应急联动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转。
第五,实现区域内所有应急平台的无缝对接,搭建整体应急平台,共享信息与资源。借助通信、网络、图形图像、电视监控、数据库与信息处理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区域整体应急联动平台,形成跨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全面有效监控各类灾害隐患源,同时,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应急物质的调配以及辅助应急行动决策,提高应急联动的效率。
四、结语
总之,建立健全突发事件跨域应急联动机制是提高政府危机处置能力,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客观要求,必须从政策和制度入手,统一规划,明确权责,探索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资源配置模式,使各主体单元应高效有序地参与应急管理活动,全面提升合成应急与协同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面对应急管理的严峻形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下,各地区、各部门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深入推进“一案三制”为抓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狠抓应急管理各项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妥善处置近些年发生的各类各级突发事件,自治区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一)注重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强化工作基础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要求,着力加强全区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2005年12月人民政府在总值班室的基础上,成立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与原有的政府总值班室合并,机构升格为办公厅内设的正处级行政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应急管理工作和总值班工作。2011年4月,为加强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自治区编委又批准成立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服务中心,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在此基础上,12个盟(市)及2个单列市分别建立了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部分旗县也根据当地的实际,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进一步规范了各类机构的工作职责。
(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制度保障近些年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要求,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应急预警、信息报送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立并严格执行主要领导现场组织指挥重特大突发事件制度,提高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建设水平,健全突发事件报送系统、广泛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与周边省市区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建成自治区应急指挥平台一期工程等。
(三)深入开展风险防控工作,强化预防准备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近些年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大力加强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做实做细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从数量、质量各方面逐步深化。截至目前,全区共编制各类预案2.8万余件,全面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从2013年开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对正在实施的应急预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注重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卫生、气象、地震、水利、地质灾害、环境、森林防火、传染病疫情、农林病虫害、煤矿瓦斯等专业监测预警系统基本建成。
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2014年4月2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守好祖国边疆要强化应急处突准备,按照实战实用实效的原则细化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处置力量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指挥、联动处置、舆论引导一体化的应急处突机制,强化综合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尽快平息事态,控制局面。”为自治区下一步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与问题导向,不断做实做细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一)要突出共同参与,加强应急处置力量体系建设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社会、公民的共治,已成为当代重要的社会治理模式。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力量体系建设就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和各层各级的作用,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军地协同、条块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要强化军地协调机制,完善军地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体系,加强物资储备、信息共享、指挥体系、救援队伍的军地沟通协调机制,实现良好对接。要根据我区的实际,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模式,全面落实与强化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理顺应急委与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关系,理顺应急办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特别要适当提升办事机构规格,增加应急管理人员编制和经费,提升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组织协调的力度。在大力整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同时,组织规范志愿者队伍,鼓励社会各类主体的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社会组织应当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协助人民政府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二)要突出依法治理,着力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现代治理的核心是依法治理,应急管理也要实现依法进行,下一步要将法律规定和地方民情相结合,对《突发事件应对法》条文中的原则性规定进一步明确并细化,加强该法的可操作性。应及时制定该法的实施细则或出台相关条例,将应急法制落到实处。要更加明确权利主体、内容以及细化责任,要对突发事件应对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做出明确规定,要明确应急处置和救助分工,要加强事后责任追究,要对应急处置和救助措施方面进行细化和完善,如细化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和风险评估的标准、应急资金的调配与使用、应急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应急责任的归属、信息报送的时限等。
(三)要构建一体化的应急处突机制,完善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不是单兵做战,要建立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有效汇聚合力,力求快速高效做好现场处置工作。应急管理工作要进一步立足“大应急”,构建“大联动”的工作格局,健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分析机制,实现预警预测工作常态化,对可能引发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狠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应急信息报送网络的建设,按照标准与规划先行的原则加强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处置职责。要完善应急会商机制,提升合成作战的能力。要以应急政务信息公开创新为要求,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尊重和保障公众知情权,及时向公众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类真实可靠的信息。要立足地区联动机制,实现突发事件的联防联控机制,在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通报、跨界处置、联合演练、资源共享方面切实开展合作。
篇3
抓好安全生产,保障平稳供气。2010年,以*市天然气调度中心的启用为契机,设立全市天然气供气集控中心,建立全市天然气调度平台,实现供气的自动化控制,并把全市目前的供气站点、管网全部纳入到调度平台中,使全市天然气的生产运营状况、气量变化、事故发生点都能通过平台显现出来,并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与应急抢险预案的联动,达到快速调整、快速反应、快速处理的联动机制。继续严格落实科学的运营调度机制,做好与上下游业务的衔接工作;抓好各种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性运转状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供气保障和事故抢险两个应急预案,确保全年安全平稳供气,确保全年达到安全生产“五个零”的目标,即:制度零缝隙、设备零缺陷、运行零隐患、安全零事故、人身零伤害。
抓好工程建设,扩大覆盖范围。2010年,公司计划建成投产*天然气加气母站、*门站,启动*门站、*路加气子站的建设。一是建成投产*天然加气母站。*天然气加气母站概算总投资1800万元,占地17亩,建成后向主城区和*区内汽车加气站提供压缩天然气,也可直接给汽车加气,或者作为天然气气源,向莒县、五莲县及周边区域提供压缩天然气。根据项目进度,20*年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300万元,6月份完成站区工艺设备安装调试、组织联合验收后投入运营,并完成厂区配套、场地硬化、绿化、排水等工作,年内完成cng供气400万方。
二是建成投产*天然气门站。根据*区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要求,结合中石油临沂至*的天然气长输管线的规划进度,计划上半年启动*门站的建设,年前完成门站建设并投入运营,力争到*进行集中供气,该项目2010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三是做好*天然气门站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计划投资800万元,主要做好*天然气门站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项目立项、征地、环评、安评、地评、施工图设计、设备招标采购和土建工程等相关工作,并根据*工业园、两城工业园和潮河工业园的状况,确定是否供气。四是启动*路加气子站建设。2010年,力争启动*路加气子站的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10亩,主要设备有压缩机干燥器、加气柱、加气机、调压装置、消防水池等,概算投资为600万元。五是加快开发区大企业的直供工作。加快与开发区内大型企业天然气直供的合作步伐,力争与森博浆纸有限公司达成供气协议,启动*天然气门站至森博浆纸有限公司的次高压管线建设。
抓好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2010年,公司将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提升”这个主题,科学谋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市场开拓、队伍建设、科学管理、对外宣传、联动机制等七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提升安全生产与平稳保障。继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切实履行《门站运营管理制度》,以全市天然气调度平台的启用为契机,完善供气和抢险两个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与调度平台的联动,继续利用“职工课堂”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通过组织知识竞赛,组织大型消防演练,增强全员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和平稳保障的能力稳步提升,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平稳供气。二是提升市场开拓与供气能力。
篇4
套高效科学的应急物流配送和可执行机制。
关键字: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是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应急物流体系与普通物流体系就总体结构和规划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和区别。但相较于普通物流和配送体系,应急物流和配送更关注对于突发物流和配送货物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制度。如何建立基于“应急”状态下的资源调度和物流配送机制是“物流应急配送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所谓“应急物流配送”的真正本质。
电力行业物流配送应急配送体系的预案机制与保障机制
1、应急物流配送系统预案机制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围绕电力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电力物资的运输特点,按照科学的原则,建立起点、线、面全方位的控制体系,应急实战中即要有标准化的执行策略,又要依据的不同实况变化,实施特殊策略,发挥灵活多变的重要作用。电力行业因关乎国计民生和公共安全等重大利益,其应对突出事件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所以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机制的建立一定要非常慎重并把它提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和更强的执行力层面。所以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可执行力就成为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机制要考虑的关键和重点。
2、应急物流配送应急机制构建的重要因素
从整个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机制的建立结构而言,电力行业应急响应指挥中心或部门,物流配送中心,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应急响应的启动机制,整个应急机制中人,物,流,信息等节点或环节成为整个应急机制的重要因素。
3、应急物流系统的保障机制构建
应急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加强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应急物流配送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应急物流配送体制的效能,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必须发挥好政府职能的力量。
①构建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
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是指在非应急状态下,储备和筹划好应急状态下的预案联络通道,这个通道是常备的,一旦出现应急物流配送事件,该通道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启动,并很快进入高效运行之中。电力企业与交通管理部门,政府指挥部门,物质供应部门等等日常的协调机制和通道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到了应急状态下,才开始考虑通道的建立。所以应急物流配送机制中要特别注意非应急状态下的资源储备,除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外,物流网络的信息沟通、联络和保障通道,与运输通道管理方的联络通道,指挥人员的储备和任命通道等等,只有在非应急状态下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才能在应急状态下做好保障工作。
②应急物流配送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信息的实时化流动,是保障应急工作灵活调整和响应的必要条件,应急物流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人,流,物,信息等等资源的最佳融合,作为一类特种物流,要将信息系统建设与指挥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来全面考虑,将决策,信息,资源,人力,执行,运输放到一个大盘中综合考量。建设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通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将运输工具、运输线路的选择,物资储备的规划和决策,情况收集分析,物流计划拟制,物流供应链关系划分,物流业务组织与协调应急救灾工作等全部纳入信息化系统。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手段。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它同样是一个数据仓库,可以将各类应急物资、装备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运力、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的存储收发能力、适时更新,随时获取与处理。
③应急物流配送联动机制与危机处理
完善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多部门快速响应、适时沟通、执行迅速、处理及时;适合实战的应急物流预案。应急物流配送指挥中心以及参与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指挥人员的快速到岗,应急执行人员的迅速到位,基础保障工作的迅速启动,这一切都不是一己之力,也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做到的。只有建立起高效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才能最快,最全面,最有效的组织起应急物流的配送工作。
详细的危机处理办法和细则。要在平时做好应急培训工作,人员保障工作,方案筹划工作,网络建设工作,物资储备工作,实战演练工作,要有专门的人才来处理应急事物,储备应急物品,如:防滑链、应急照明、车载手机充电器,GPS卫星导航系统、VOIP网络电话,要加强物流企业对车辆的调度控制,物流企业与司机、与货主之间的互动和联动,以便在最早的时间内作出最快地响应。
二、电力行业应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应急配送系统
针对应急状态下的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响应,通常会有一个应急指挥中心全方位协调和指挥各方面的工作,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应是与应急指挥中心全面配合协调的针对应急物流配送的专业指挥中心,其权责应该极度明确,运作高效敏捷、响应迅速、专业性强、保障能力强;拥有多方力量联合作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的工作理念。
1、建立电力企业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及监管跟踪体系
由于自然灾害及公共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适应性强、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中心和管理中心。进一步说,组织各级物流中心、电力供应商并通过一张覆盖于三级配送体系中任意一级物流中心、企业的网络系统将其连接起来,依托统一协调的信息平台,组成一个网络应急物流体系,实施信息和管理工作。灾害发生时,通过网络连接,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因此,应急物流首要的、也是紧要的任务是先把应急物流的信息平台建立起来。这个信息平台既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也是一个指挥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把各处资源调动起来。在这个信息平台里,本身可以反映出有哪些电力企业物资供应商企业在应急系统里,它们有哪些资源,灾区有哪些需求,同时政府的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也可借助这个平台的信息和进行基础建设。另外,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的功能,加强GPS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从而真正将这个网络平台与应急物流指挥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
2、建立电力企业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及监管跟踪体系
由于自然灾害及公共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适应性强、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中心和管理中心。进一步说,组织各级物流中心、电力供应商并通过一张覆盖于三级配送体系中任意一级物流中心、企业的网络系统将其连接起来,依托统一协调的信息平台,组成一个网络应急物流体系,实施信息和管理工作。灾害发生时,通过网络连接,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因此,应急物流首要的、也是紧要的任务是先把应急物流的信息平台建立起来。这个信息平台既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也是一个指挥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把各处资源调动起来。在这个信息平台里,本身可以反映出有哪些电力企业物资供应商企业在应急系统里,它们有哪些资源,灾区有哪些需求,同时政府的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也可借助这个平台的信息和进行基础建设。另外,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的功能,加强GPS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从而真正将这个网络平台与应急物流指挥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
三、总结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任何应急行动中都起着核心作用和扮演关键角色,是任何应急行动的根本因素;影响应急行动的关键;实现应急行动高效运作的核心;是成功应对任何应急行动的基础。此外,确保快速响应、行动敏捷;加强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动态监控的原则也是我们必须重点考虑和研究的重要因素。没有快速,敏捷的响应机制,一切应急都变成了应缓;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的工作,应急工作就变成了着急添乱工作;没有动态监控的反馈体制,一切执行就变成了不考虑效果的盲目应付;电力行业一定要紧紧围绕自身行业特点和物资运输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最高为原则,关注和研究应急物流配送的细节因素,做到全面细致的规划,快速的响应,高效的运作。
参考文献
[1]帅国让.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第18期
[2]楼言昌.尽快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思考. 《决策咨询通讯》2010年第05期
篇5
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是我国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行政执法手段,它们相辅相成、彼此依赖,但又制约着对方。环境监测为环境监察的行政执法提供科学的检测数据和分析评价,但又是检测环境监察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指标。环境监察让环境监测的数据有了用武之地,但又必须有其支撑才能完成执法行为。环境监测要把为环境监察提供科学数据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环境监察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其技术支持作用。环境监察则应把环境监测提供的检测数据作为执法的准绳,实现科学、合理、定量、法制的监督检察。倘若缺少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监察则空有其表,无法进行实际的行政执法活动;但没有环境监察,环境监测也只是一纸数据而已,毫无价值。
二、促进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协调运行的主要措施
1.推行监测、监察业务联动机制
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联动机制,使两者充分沟通、协调运行,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使环境保护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实施环黄登强郭云霞柳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545001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业务联动是规范进行环境保护执法活动的需要,是树立环境监测及环境监察部门权威形象的需要,监测及监察人员应认识到联动的重要性,转变观念,相互信任,有效沟通。从事环境监测及监察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本职工作的操作技能,还需要了解彼此的业务知识,才能实现业务的高效联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越高、专业知识越全面,业务联动机制的运行效果就越好。实现业务联动还需要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把环境监察的排污资费标准、环保行政执法、投诉纠纷处理等板块与环境监测的在线监测系统、检测数据统计、环保验收管理等信息综合于一体,构建管辖区域全覆盖的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在线监测、在线管理、在线执法,打破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壁垒,实现直接的业务信息交换,自动自觉联动起来。
2.促进监测、监察的协调发展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协调发展需要两者相互协调、配合,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模式。环境监察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应建立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监测的相关监测规章制度、监测方法及行业的新动态、新思路、新技术,对检测数据和监测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综合评价监测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并进行下一步监察工作的安排。环境监测则应以真实、准确的反应监测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为主要任务,把现代化的监测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对网络技术的运用,建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以完善一般的例行监测、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测,并关注环境监测相关新动向、新趋势,积极在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监测领域,发展和运用新的监测技术,为积极参与、协助环境监察工作奠定基础。加快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信息的有效传递,如召开协调会、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实现网络信息共享等,注重沟通协调,共同磋商,以高效、便捷地完成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只有将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协调发展,才能使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活动有序的开展,才能促使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实施监测、监察的保障措施
完善、操作性强的法规、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环境检测与环境监察协调运行提供保障,对提供给监察部门的监测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检测精度应达到什么级别,监测报告在监察过程中的有效性等做出明确规定,为两者的协调运行提供制度保证。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部门在工作中也应为做好彼此的互相配合而适时调整,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环境监测部门应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现场应急监测,提供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给环境监察部门做应急调查和处理。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也是保障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协调运行的有效措施,对从事监察和监测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彼此信任、互助互利的责任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吸纳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加入,进一步充实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队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力量的支持。
三、结语
篇6
1强化应急联动机制建设
埕岛油田应急预案体系为胜利油田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Ⅱ级突发事件,在实际运行中,根据事件等级不同,与胜利油田应急预案实现分级响应。在建立埕岛交通运输应急保障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胜利油田重特大事件应急资源,其中,水上应急运输应急过程中,在胜利油田应急指挥中心统一协调下,海上交通运输应急船舶与胜利海洋应急中心联动;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中,特种应急车辆与胜利油田运输总公司联动,同时,与政府设立的烟台求助局、烟台飞行求助队,驻地海事、边防武警、交警、道路交通部门设立的救援力量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设立了海上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多方位全面联动。
2建立联网联控及海上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埕岛油田设立有Ⅱ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各隶属单位设置生产调度中心,主要生产作业场所设置中控室,在日常生产运行过程中负责生产资料的分级统计分析和生产指令的下达。岗位设置为24h值班制,随时通过信息网络和电话监控生产运行情况。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根据预案要求以上机构同时转变为相应级别的应急指挥中心,启用应急通信设施。由海上采油中心平台、大型专业应急船舶安装全天侯视频采集器,埕岛作业船舶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动车辆GPS全球定位监控及视频监控系统,海上构筑物数字化系统组成的可视化、数字化浅海油田海上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埕岛油田海域船舶、海上主要设施的应急信息集成、重点监控和及时响应等应急指挥功能。有效集成了船舶动态监控、海上构筑物、设施以及应急物资、适时气象海况等基础信息,建立了应急预案与应急运输保障力量的关联。通过对各类应急资源的整合集成,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依托电子海图,GPS电子地图实现对作业区内交通运输车辆、船舶的日常监控以及突发应急事件的交通应急指挥和调度,形成高效的应急指挥网络。
3积极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
埕岛油田根据季节重点生产经营任务、气象海况、道路运输环境,有计划、有重点地定期组织内部交通运输应急专项预案演练,开展模拟推演辅助实兵演练和日常的小规模演习,有侧重地检验部分内容,进行人员培训和能力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实际行动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调整应急船舶、车辆、人员,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胜利油田每年组织海上联合应急演练,埕岛油田交通运输应急保障系统有计划地集成到油田专业水上运输队伍、道路交通运输队伍及海上直升机救援队伍,一并进行实践训练演习。近年来,胜利油田举行了多次海上大型联合应急演习,每次演习前都与当地海事、海洋、空管、边防武警部门及地方救助飞行单位充分沟通、交流和探讨海上应急救援协调联动事宜,并邀请共同参与到演习中,充分实现了企地军协调联动、海陆空立体参与的救援演练,直接参加大规模海上应急演练,检验埕岛油田及胜利油田交通运输应急保障队伍。
4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制度化、规范化
篇7
一、考核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和省、市、县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升全县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二、考核依据和目的
考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应急管理工作文件;《盐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意见》以及《全县2013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等。
考核目的:强化各镇和县各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应急联动机制建设,促进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考核范围
各镇人民政府,县开发区、高新区、城南新区、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四、考核主要内容
(一)组织体系建设。包括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建设,落实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等情况。
(二)应急值守。包括值班室软硬件建设、值班室人员配备、值班工作制度规范、值班工作基础台帐等情况。
(三)信息报送。包括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准确、及时、全面报送信息,落实领导批示,以及开展应急管理年度总结评估等情况。
(四)预案体系建设。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单位预案、重大活动和基层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报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开展应急培训、演练等情况。
(五)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应急队伍、专家队伍建设,应急平台建设,各类应急装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以及日常开展监督检查危险源监控与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
(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包括事发单位、主管部门、辖区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到达事故现场开展先期处置,防止次生、衍生灾害,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等情况。
(七)基层应急管理。包括建立应急管理指挥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制,基层应急预案编制、演练,应急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与监控机制,信息报送、预警、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应急管理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建立应急管理网页等情况。
五、考核方式
(一)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工作实行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由县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各镇人民政府、县开发区、高新区、城南新区,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协助。
(二)日常考核实行百分制,加权平均后按40%计入年度考核总分。
(三)年度考核实行百分制,采取统一组织、分组互查、现场抽查、量化打分的方式进行,加权平均后按60%计入年度考核总分。
(四)各镇人民政府,县开发区、高新区、城南新区,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结合实际,对照本考核办法,提前进行自查,自查情况于每年12月15日前书面报送县应急管理办公室。
(五)考核情况由县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汇总,考核结果报县政府审定后公布。
六、考核等级
凡综合考核评分在90分以上的单位为应急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凡综合考核评分在60-89分的单位为应急管理工作达标单位;凡综合考核评分在60分以下的单位为应急管理工作不达标单位。
迟报、瞒报、漏报、误报突发事件信息,处置突发事件严重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考评结果一律为目标管理不达标单位。
七、附则
篇8
菜篮子商品;商品价格;政策措施;对策建议
1.近两年海南“菜篮子”商品价格走势分析
根据海南省物价局统计,2010年7月以来,受国内外价格与非价格因素的影响和国家“为保护养殖户利益、不打压猪肉价格”的相关政策的影响,我省鲜猪肉价格基本呈持续上涨的趋势;我省青椒、尖椒、芹菜等13种蔬菜平均价格受供需关系变化和政府调控措施实施等因素影响,则呈现出幅度较大的波动。
据我省物价局统计,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自今年4月起呈持续上涨趋势,随着冬季到来,省外蔬菜输入减少,今后几个月蔬菜价格的调控难度势必会增加。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直接危害,是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削减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深层次的危害,是可能降低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增加。毋庸置疑,政府调控“菜篮子”商品价格应从源头入手,调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当然促进农业投入、以规模创效益也是思路很好的举措,但是在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的海南,政府补贴是直接补贴给农民,还是与生产资料投入挂钩补贴给农民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2.国家和海南省有关稳定“菜篮子”商品价格的具体举措
自2010年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2010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通知中公布的16项措施多与稳定“菜篮子”商品价格直接相关。例,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2011年5月,为进一步贯彻文件精神,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完善价格政策促进蔬菜生产流通的通知》,公布了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实施优惠价格政策扶持蔬菜生产经营;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蔬菜生产流通;加强市场收费管理;完善菜农利益保护机制等。
为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2011年9月30日,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加快蔬菜生产流通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该办法在考核内容方面主要从组织领导、主要目标、政策措施3方面12项内容来考核评分。组织领导是将“菜篮子”工程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主要目标:一是编制并组织实施本地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对本地蔬菜基地进行造册归档。二是常年高标准蔬菜基地面积要有保证,实现本地城镇常住人口及旅游人口每人一天一斤菜,自给率70%的目标。三是各市县主要蔬菜产品夏季(5~10月)自给率达到50%以上,冬季(11~4月)自给率达到80%以上。四是加强对“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建设与管理。五是建立“菜篮子”产品质量监管监测体系,严格责任追究。政策措施:一是市县财政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加大“菜篮子”工程发展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菜篮子”工程常年生产基地、流通设施和平价商店建设。二是各市县在编制、修改城市规划时,要配置一定面积作为平价商店经营场地。三是建立主要“菜篮子”产品(如猪肉、蔬菜等)动态储备机制、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和制定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四是落实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五是大力实施农超对接。
上述政策,体现出政府对“菜篮子工程”的重视,如果能够获得有效施行,对稳定“菜篮子”商品物价应是有所裨益的。然上述政策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很难解决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国际通胀压力的输入引起的物价上涨问题。
3.关于海南调控“菜篮子”商品价格的对策建议
政府关于调控“菜篮子”商品价格的举措已经较为健全,故关于海南调控“菜篮子”商品价格的对策研究只能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切入点。近年关于菜篮子商品物价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现象同时存在;一是最后一公里加价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A.签订政府间互惠协议,互助解决价格问题
现在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是并没有足够的资金通过传统买入、储存和卖出的方式进行调控,而“菜篮子”商品作为鲜活商品,进行上述操作显然成本更大,故而海南等省份未来将积极推行动态储备制度。然而动态储备制度通常只能解决“菜贵伤民”问题,且通常只能一解燃眉之急,要彻底走出“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怪圈,应加强政府间合作,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签订以互助供销、供销量保证、价格承诺和建立共同的信息平台等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互惠协议,互助解决“菜篮子”商品价格问题。
B.设立农产品拍卖市场,完善拍卖制度
据调查,政府自2010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农副产品流通成本;运销商在蔬菜流通环节并不占优势,通常是薄利经营、以量取胜;最后一公里加价,有政府因素,更主要的原因是批发商和零售商层层加价。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平抑蔬菜价格?是政府调控不可回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矛盾,积极尝试建立“平价商店”、设立“平价摊位”,实现“农超对接”等措施,已形成一定社会影响。
为了解决本地农产品外销和外地农产品顺利进入海南市场等问题,设立农产品拍卖市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可以选择的拍卖方式有很多,如英格兰式拍卖、荷兰式拍卖、密封递价式拍卖、标准增量式拍卖等等。其中荷兰式拍卖,相对制度比较成熟,有利于大批量农产品疏散,值得借鉴。在设立拍卖市场的同时,应大力完善相应拍卖制度,减少交易纠纷,增强市场活力,形成体制优势。
C.创设物价上涨多元联动机制,规范相关制度
“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机制”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2011年8月10报道,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目前22个省区市已经启动了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机制。联动机制的启动条件是: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甘肃等6省,将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3%,安徽、海南4%,吉林4.5%,山东、宁夏5%,作为启动条件;天津将指数月累计同比涨幅超过3%,江苏、浙江将指数季度平均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3%,湖北将指数月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4%,陕西将指数月同比涨幅超过5%,作为启动条件。海南是最早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省市之一。许多低收入家庭和在校大中专学生已经从中获益。
如果物价上涨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已有的“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无疑是避免“菜贵伤民”的好办法,但是如果物价上涨是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例如囤积居奇、倒买倒卖、恶意炒作等等,或是批发商和经销商利用渠道优势层层加价引起的,政府补贴更多地是丰实了部分商人的荷包。应创设“物价上涨多元联动机制”,除了以补贴居民为主的联动机制,还应创设制约性联动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立联动机制的启动条件,条件成就时政府公告预警,经过法定整改期,情况未明显改善的,政府主导从动态储备或其他省份大量购进商品平抑物价。
篇9
关键词: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排水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肌体的“血脉”,对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北京一场特大暴雨,暴露出了当前城市排水系统应急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的短板。为此,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基础设施的应急管理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排水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存在的问题
(1)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与城市发展步伐接不上轨。例如,城市中很多地方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管网状况差、标准低,特别是旧城和老城区,排水管网老化、年久失修、设备陈旧、基础设施差等,使得这些地区逢雨必涝、遇水必堵,严重的内涝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成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2)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混乱。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作为热门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壮大,一些地区的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显得比较混乱。有些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只考虑自身利益,不按规划设计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施工过程中,把一些废弃沙浆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的排水管网中,成为城市排水管网淤积堵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2 原因分析
(1)排水设施在应急管理建设上还严重不足。
(2)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性,且管理职能弱化复杂,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2 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遵循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急抢险指挥部及其所属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2)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坚持预防为主。把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完善应急网络建设,注重抓好教育培训、隐患排查、物资储备、演练演习。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3)协调配合、资源整合。从应急抢险工作全局出发,充分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降低成本,理顺体制、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实现部门之间、企业与社会相关力量之间的协调联动。
3 城市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应急管理建设的思路
3.1 制定出台应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加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管理,必须法制先行。目前,在城市规划建设、房屋管理和城市拆迁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但在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方面还没有整体、统一的法规。因此,要根据新形势下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的新要求,研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法规。
3.2 明确应急管理主体和责任
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要明确管理主体和相关责任。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的主体主要为政府相关部门。排水基础设施权属相关单位只有对本单位设施的管理权,并无执法处罚权,从而出现私接私拆问题、城市地下管网的破坏等问题,形成安全隐患。因此,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必须明确城市基础设施权属单位主体和相关责任。
3.3 建立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网络系统
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就是要建立合理化的应急系统,充分利用网格化城市管理的优势,以政府、企业、公众和社区、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为基本要素,涵盖城市应急工作与运行管理的各方面,构成以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突发公共事件为核心的和谐三角关系。在网格化城市管理基础上,形成由政府主导、企业到位、市民广泛参与的应急统一模式和指挥体系。
3.4 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体制
(1)危机爆发前的预警。建设危机管理的知识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危机管理的计划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危机管理的预警系统,提高对危机的预见。
(2)危机爆发后的应对。要建立危机管理指挥系统,专门的反危机基金储备,危机管理的监测系统。
(3)危机结束后的考评。需要建立危机评估系统,危机复原系统,危机管理学习、创新系统。
3.5 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指在发生事故之前预先发出警报,从而防范和制止事故发生的工作机制。它通过对情报信息的把握运用,起到警示社会各界加强防范工作,同时又为应急抢险工作增强了主动性和针对性。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建立可及时、准确地昭示风险前兆,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确保应急抢险工作的及时开展。
3.6 建立立体化的应急指挥管理调度系统
可按照应急指挥机构的整体情况划分为:指挥调度系统、处置实施系统、资源保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决策辅助系统。
(1)指挥调度系统:是应急管理的最高决策者,负责应急管理的统一指挥,给各支持系统下达命令,提出要求。
(2)处置实施系统:是对“指挥调度系统”形成的预案和指令进行具体实施的系统。负责执行“指挥调度系统”下达的命令,完成各种应急抢险任务。
(3)资源保障系统: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资源保障。主要工作有:应急资源的存储、日常养护,在“决策辅助系统”协助下进行资源评估,负责应急资源调度等。
(4)信息管理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的信息中心负责应急信息的实时共享,为其他系统提供信息支持。主要工作有: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更新、维护等。
(5)决策辅助系统:在“信息管理系统”传递的信息基础上,对应急管理中的决策问题提出建议或方案,为“指挥调度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如预警分析、预案选择、预案效果评估、资源调度方案设计等。
3.7 建立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管理数据库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分布情况,逐步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和应急资源整合起来,建立相关数据库。这是实现积极的预防和采取正确应急措施的基础。
3.8 建设城市排水基础设施运行监测预警体系
监测是预警、应急的基础,加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监测是建立预警、应急机制的关键手段。要优先加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各灾种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监测手段,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及时预测不同等级灾害出现的可能性,提出预防或采取应急措施的建议,落实早发现、早报告的方针。
3.9 各类应急预案的信息化开发
处置各类排水基础设施的突发公共事件除需制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总体应急预案外,还应分别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分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预案。
(1)专项应急预案是按照城市排水基础设施主要和潜在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由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和相关委办局,依据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突发公共事件类型及情况分工,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分别负责制定和修订。
(2)分应急预案是由城市里各种排水基础设施权属单位,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负责制定和修订。
(3)应急保障预案由各排水基础设施权属单位的应急保障部门,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保障的工作内容负责制定和修订,以此形成比较完备的应对城市基础设施突发事件预案体系。
3.10 实行非紧急救助服务模式
为高效便捷地服务城市公众,依据国内外的经验,各城市在筹建城市统一应急指挥系统时,应该并行考虑筹划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的建设。24h受理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方面客户的咨询、维修、抢修、服务、投诉等问题。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定会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3.11 建立完善健全的应急联动机制
城市综合应急联动中心机制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协调能力,是城市应急抢险综合实力的体现。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先后启动了应急中心建设,因此,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在包括常用功能的同时,结合市情,实现真正的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救险的局面。建设一套有特色的快速应急联动机制,以便排水管网等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3.12 加强排水基础设施权属单位应急抢险队伍的建设
(1)完善基础规章。针对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的使用等,召开专题研讨会,制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抢修管理办法》、《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等。建立周期分析预测机制,定期对各项应急办法施行情况总结分析,结合季节规律和基础设施特点不断完善。
(2)严格业务培训。按照应急抢险队伍分工不同,分别制定强化培训方案。
(3)规范日常行为。建立应急抢险队员档案库,及时更新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应急抢险队员手机24h开机制度。
(4)提供全面保障。备齐应急物资及机车抢修、抢险作业设备,统一存放、统一管理。加强梯队建设,定期在不同工种职工中选拔业务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应急抢险队伍。设应急抢险专用班车,确保运输现场出现急难险情时,快速出动、立即救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出现北京那样的泽城问题,必须加强、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的建设。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的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跨学科研究和跨部门协调,是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10
20__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和省应急办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促经济发展和保安全稳定相结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按照“以人为本、健全机制,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强化管理,快速应对、协同配合”的方针,围绕省政府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不断加强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应急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组织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防范和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确保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一)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将其列为一项专门议题,对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重新调整了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副市长及军分区主要领导任副主任,县(市)、市直4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力度。成立了市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森林防火、食品安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全面推进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各县也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完善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工作局面。市政府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有效掌握了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同时,严格实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住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本着“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原则,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和“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一岗多职”的要求,以公安、部队、武警等骨干队伍为主体,以基层民兵、企业、社区综合应急队伍为基础,整合现有专业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
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形成了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应急救援队伍格局。20__年,各县分别成立了民兵应急营,所有的乡镇基本都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采用集中时间,统一管理,封闭训练的方式,开展各类应急处突训练和演练。同时,注重专群结合,建立起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畜牧疫情、公共卫生、消防灭火、煤矿、电力、通信等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二、预防为主,多方协作,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建立健全防范机制,提高防范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预防措施、运行机制、处置程序和善后处置,规范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类预案基本覆盖了全市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整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统分结合,自成体系,为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增强全社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到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基础工作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变过去的事后、抢救性的被动应对为事前、预防性的主动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20__年我市共专项应急预案18个,部门预案25个,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39个,预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协同配合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本着“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 工作,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高效运转、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不断完善联动机制,提高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真正达到了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的目的,20__年我市开展了地震、治安防暴、消防、旅游、公共卫生、煤矿、非煤矿山等共250余次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公共保障机制,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了日常管理之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培训应急管理工作人员17人,公务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5000余人。进一步规范应急值班和信息处理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规范信息报告和处理程序。同时,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严格落实应急信息报告特别是重大紧急信息必报制度。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总结分析本区域、本行业发生过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从中查找易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建立危险源数据库,逐步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拟订调用方案。做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争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把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危机应对和防范工作当中。
(四)加强基层,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应急工作薄弱环节。
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基层应急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 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本着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我市开展的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等特点,周密组织,积极落实,紧紧把握“抓源头、抓苗头、抓早抓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根本,着力抓好基层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和基层应急队伍等方面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应急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了基层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其它各各行业、领域也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体系的覆盖面。同时,加强重要部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各类高危企业按照“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处置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的要求,强化了应急协调、联动救援工作。
(五)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的要求,发扬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向各族群众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市多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了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自救能力。全年免费向群众发放防灾救灾手册和宣传单10余万份,并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把应急自救的实用技能交给群众,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整体素质。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了公共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宣传应急救援的必备知识,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遇险自救能力。
20__年,我市始终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工作中,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这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统领应急管理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三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这是彰显应急管理工作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四是必须认真研究工作规律,这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根本要求;五是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的关键要素;六是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这是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经常化的制度保证;七是必须紧紧依靠社会各个方面,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这是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群众基础。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2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