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案例;评析
在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实践中,由于执法人员对法律规定理解存在误差和实践经验不足,往往会造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和错误,进而影响档案行政执法整体工作开展。本文试图结合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类评析,以期引导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依法依程序健康开展。
1 行政执法主体方面的案例
案例一: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年终工作总结中写道:一年来,为落实《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河南省档案工作条例》,促进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局先后联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等部门,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对全县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2次联合检查,共查处档案违法行为18起,并对7起较为严重的档案违法行为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及时纠正了个别单位在档案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存在问题: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吗?
案例评析: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执法必须由行政执法主体来执行。那么,何为行政执法主体呢?根据行政法学原理,所谓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成立并享有国家行政执法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能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的机关或者组织。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此类机关和组织分为三类:一是行政机关;二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三是经行政机关委托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
本案例中,某县档案局联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具体行政行为,明显是一种档案行政执法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和《纲要》要求,上述三个执法主体必须是档案行政主体,或者必须经法律、法规的授权。那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否具备上述条件呢?首先看地方人大是否具备上述条件。根据《地方各级人大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不是权力执行机关,也就是说不是行政主体。虽说其具有保证档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职能是法制监督,是对权力执行机关的监督,不是对具体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不具有对行政相对人实施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资格。再看地方党委是否具备上述条件。按照我国政治体制原则,地方党委是地方各项事业的领导机关,是党团组织,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方针政策、组织上的领导,并不是行政主体,也不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综上所述,地方党委、人大既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也不是法律、法规授权进行档案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案例中,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县委、县人大的内部协调办事机构,其机构性质从属于县委、县人大,自然也不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不具备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其直接参与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做法,是与法律的规定和《纲要》的要求相背离的,是一种无效的行为。
案例二:
案例描述:2006年7月,某县档案局法制科电话通知所辖各乡镇,为加强汛期档案安全保管,确保档案安全度汛,县档案局法制科将组织人员对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档案室档案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两个乡镇综合档案室库房存在漏雨现象,当即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这两个乡镇在15天内改善库房保管条件,确保档案安全,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档案局法制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落款是某县档案局法制科,并加盖了某县档案局的公章。
存在问题:某县档案局法制科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吗?
案例评析:按照行政法学理论和法律、法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设定,是重要的行政主体,代表国家或地方独立进行行政管理。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是行政机关的内部组成部分,虽然具体履行着行政机关的职能,但其并不是行政主体,没有对外的行政管理权,也不对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具体的行政监督检查活动中,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可以代表行政机关进行执法,但只能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而不能以内设机构自己的名义擅自作出。由此可见,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非经法律、法规的授权,是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
本案例中,某县档案局法制科制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虽然盖的是档案局的公章,但其电话通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落款均是法制科,应视为此次行政监督检查是法制科以自己的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法制科是档案局的内设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不具有对外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职权,也不具有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资格,因此,某县档案局法制科以自己名义进行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和制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是违法的行政行为和无效的执法文书。
2 行政执法人员方面的案例
案例三:
案例描述:河南省某县档案局、馆合署办公,是县委、县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履行全县档案事务的行政管理和全县档案的安全保管双重职能。局馆共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只有甲、乙、丙三人通过考试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拥有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在每年例行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中,该县档案局一直采取由甲、乙、丙三人分别带队,另外调配其他三名工作人员,组成三个监督检查组(每组两人)的形式开展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工作。
存在问题:其他三名工作人员参加行政监督检查组合法吗?
案例评析:根据行政法学原理,行政执法工作必须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来履行,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河南省《〈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按有关规定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定期考核,经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执法。经考试和考核合格,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的,方可上岗执法;未经执法培训或者经考试、考核不合格,未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的,不得上岗执法。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则更明确地规定,《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未依法取得《执法证》的,无权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从上述行政法学原理和河南省的地方法规、规章规定看,行政执法是一种职务行为,只有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才可以进行行政执法活动。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则是一种不合法的职务行为,应当严令禁止。
本案例中,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与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甲、乙、丙三人搭配,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虽然符合每次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不得少于两人的规定,但是,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既没有接受过行政执法培训,也没有取得《办法》规定的行政执法资格和《河南省行政执法证》,按照该省《通告》的规定,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是不具备从事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无权在其辖区内从事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某县档案局由甲、乙、丙与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的做法是错误的。
3 档案行政相对人适格方面的案例
案例四: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例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时,发现人民银行某县支行1992年~2000年的文书档案没有依法向该县档案馆移交。该支行不移交档案的理由是:人民银行是金融特殊行业,实行行业垂直管理,保密性强,按照上级规定,其档案不移交当地档案馆。监督检查人员要求该支行提供不移交档案的上级行文件规定。该支行提供不出具体文件。监督检查人员合议后认为:该支行提出的不移交理由不成立。按照《档案馆通则》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该支行的文书档案属于向该县档案馆移交范围内的档案,应当依法按时移交。责令该支行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据此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中写道:人民银行××县支行档案室:2013年9月13日上午10点,我局对贵档案室进行了例行监督检查,经检查发现,贵档案室保管的1992年~2000年的文书档案没有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具体案卷情况见《清查档案清单》),此行为违反了《档案馆通则》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特责令贵档案室在一个月内(2013年9月13日~2013年10月13日)纠正违法行为,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附件《清查档案清单》中的档案,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县档案局。人民银行××县支行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经请示其上级行郑州分行和济南中心行后,按时移交了应移交的档案。
存在问题:某县支行档案室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相对人吗?
案例评析: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是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相互作用,促使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基于行政法律设定条件的行政关系主体,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平衡的法律关系。只有当行政主体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对行政相对人发生作用的“那个”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主体必须针对的“那个”行政相对人时,行政法律关系才能实现相对的稳定。行政相对人包括个人或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而存在,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重要“一极”。如果一个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所谓“行政相对人”并不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主体可以或者必须针对的当事人,则这个行政法律关系就可能立即崩溃。换句话说,就是行政执法中,行政主体找错了对象,虽然也在行政主体与错误的对象之间产生了行政法律关系,但这种行政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却是无法保证的。如果行政执法中张冠李戴,就意味着对行政相对人主体的认定不合法律规定,意味着整个行政执法行为认定事实不清,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档案法》基础上的档案行政法律关系,其档案行政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行政相对人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具体到本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是某县档案局,其针对的“行政相对人”应该是人行某县支行,而不是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作为该行的内设职能机构,可以代表该行行使其一定的职能活动,但不具有机构法人地位,不能成为某县档案局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行政相对人”。其职能活动当中产生的法律责任只能由具备机构法人资格的人行某县支行承担。案例中,某县档案局监督检查人员制作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将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认定为“行政相对人”的做法,属于张冠李戴,认定事实不清的违法行为。
4 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案例
案例五:
案例描述:2009年6月20日,河南某县档案局行政执法人员张某、刘某到所辖乡镇监督检查2008年文件归档情况。张某、刘某来到C镇时,负责C镇档案工作的主管领导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吴某接待了他们。执法人员张某与吴某相互认识,双方相互寒暄后,吴某向张某、刘某介绍了该镇2008年文件归档的大致情况。随后,吴某陪同张某、刘某对该镇档案室2008年文件归档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该镇文件归档不全,缺少2008年的《干部职工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党委会议记录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现场检查结束后,张某、刘某向吴某和档案员通报了现场检查情况,要求将缺少的《干部职工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党委会议记录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及时归档。
存在问题: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监督检查程序是否完善?
案例评析: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执法的管辖、过程、步骤、顺序、时限、方式等内容和环节的总称。程序正当是依法治国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其主要作用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行政执法的随意性;保障行政相对人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依法办事;协调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达到消除对立情结、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虽然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完整的行政执法程序法律,但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对行政执法的程序性规定,无疑是行政执法中应当严格遵守的原则。行政法学原理将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有关程序性的规定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执法公开制度;二是表明身份制度,三是告知制度;四是听取陈述和申辩制度;五是听证制度;六是回避制度;七是时效制度;八是说明理由制度;九是调查取证制度;十是行政执法文书制度。在具体的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按照相关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进行执法活动,否则,就会造成执法程序违法,承担因程序违法而造成的法律后果。
本案例中,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监督检查违反了表明身份的程序规定。按照行政法学原理,出示证件,表明身份是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和步骤,凡是与行政相对人直接打交道的行政执法活动,都要遵守、不得省略。不出示证件表明身份的,属程序违法,行政相对人有权拒绝。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通告》也规定:《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必须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出示《执法证》,以表明身份。不出示《执法证》表明身份的,属于行政执法程序违法的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并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案例中,虽然张某与吴某相互认识,也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程序,否则,一旦有不良后果出现,就会造成此次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为程序违法,使档案局陷入被动局面。此外,该案例中,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行政监督检查,没有制作《现场监督检查记录》,没有将C镇文件归档不齐全的违法事实记录固定下来,也是一种不符合行政执法程序的违法行为。
5 行政执法文书方面的案例
案例六: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对该县林业局进行例行监督检查时发现,有3卷涉及机构编制、干部职工年报、花名册的永久卷不知去向,查阅该局《档案借阅登记本》,也没有此3卷档案的借阅登记记录。询问档案员时,档案员也说不出档案的确切去向。据此,某县档案局当即对林业局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该林业局在15天内追查出档案的去向,并将追查结果书面报告县档案局。逾期不报追查结果,将立案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该林业局书面答复称:去向不明的3卷永久档案,系该局会计在办理局机关人员工资调整时借出,遗忘在了县财政局工资福利股,现已收回,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存在问题:此次行政监督检查的执法文书完善吗?
案例评析:行政执法文书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制作的,用以记载和证实行政执法过程的各种材料,是记录行政执法过程情况、认定事实、内容的法律文书载体。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在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中,有些具体的违法事实,在没有书证、实物、影像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制作相应的行政执法文书,来记载违法事实的情况,使违法事实得以固定,以支撑行政执法后续行政处理的开展。制作行政执法文书,也是行政执法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备的行政执法文书,行政执法的过程才能完善,才能善始善终。
本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在发现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时,通过查看《档案借阅登记本》,询问档案员,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的执法过程是完整的。但是,从整个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来看,此次监督检查还需要两个执法文书来支撑。一是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将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的违法事实记录固定下来,作为林业局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证据,以支撑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的必要性;二是制作《询问笔录》,将对档案员的询问用文字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来,与《现场检查记录》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用以证明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的法律证据,确保此次行政监督检查程序的完整。程序合法,是对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的重要指标。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不依法制作行政执法文书的做法,虽然没有对此次行政监督检查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但并不是说这种错误做法导致的严重后果每次都能幸免。因此,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依法行政,依程序执法。
篇2
档案执法现状
(1)我国档案行政执法的法律规范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了享有档案行政执法权的机关及其职能。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主管部门,其在档案管理当中的职能为四个部分,一是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二是组织协调档案管理行为;三是统一档案管理的制度;四是监督和指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同时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从《档案法》当中的规定可以看出,该法规定的档案行政管理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对本机关单位内部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第二个层面是国家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管理行为。其中第一个层面属于机关、团体的内部管理,属于内部行政,不属于行政法上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二层面的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对档案行政管理对象产生直接、强制性的法律效力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我国的档案执法部门为国家的档案管理部门,我国档案执法的职能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和监督指导四个方面,具体执行方式包括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行政奖励几种主要类型。档案执法是档案管理机关的职务行为,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它对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的机关单位的监督管理行为直接影响到这些机关、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而作为一种行政权力,档案执法必须受到严格的法律监督。按照行政法的基本理论,权责一致,有职权的一方必须具有职责,档案行政执法机关作为享有档案行政执法权的主体,也必须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而在当前的法律规范状况下,档案行政执法的责任制度仍然没有建立起来,档案行政执法行为仍然存在大量的不作为和行政越权现象。
(2)档案执法的实践现状和问题。档案执法检查是最为主要的档案行政执法形式。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是指档案主管部门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上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下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26。也是当前档案行政执法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决定了其他档案行政行为的实施效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的档案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这一部分是档案行政执法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数量最多的部分。而在档案执法实践当中,这一部分对档案管理秩序的维护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前档案执法的法律依据是《档案法》及其相关的实施细则、实施办法,在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执法形式主要是检查,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的档案管理的归档、保存和利用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但是《档案法》以及其他档案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档案行政检查的标准、程序和相关责任,这样就使得档案行政执法过于随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其辖区的机关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那么他们对档案管理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就显得有些薄弱。在近期,包括医院病例档案信息、学校学生档案信息、证券公司客户档案信息以及银行客户档案信息遭遇流失现象屡屡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礼仪造成巨大的损害,也给档案管理秩序造成混乱的局面,然而在这些事件当中的处置一般都是对档案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或者档案违法行为人进行直接的处罚,并没有对档案行政执法部门的行为进行反思。事实上,这些问题暴露出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当中监督制度的缺失给档案执法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我们知道档案执法检查行为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同时也是法律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权,如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没有认真、充分履行该职责,也构成行政不作为,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而在当今,由于当前没有任何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对档案行政检查行为进行监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这种行政违法行为很难被发现和查处,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档案管理秩序。档案行政处罚也是当前档案行政执法领域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在行政法上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实施[3]。而根据《档案法》以及其他档案管理的相关法规,档案行政执法中的行政处罚方式主要为警告和行政处分。警告是一种处罚力度较弱的行政处罚方式,而行政处分更是一种内部行政行为,在本质上不属于行政处罚,这里在《档案法》当中进行了规定,档案行政执法机关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内部行政行为来对待,否则这种行政处罚就没有任何效力。但在实践中,行政处分的实施仍然缺少相应监督,很多行政处分在档案行政执法机关作为决定以后就不再过问,而单位内部更不予追究,这样就使档案行政执法流于形式。因此,在这里也应当加强档案行政处罚的外部监督渠道,对档案行政处罚行为进行监督。
篇3
档案局规范行政执法专项整治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我局行政执法行为,全力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着力解决影响我县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根据铜鼓县推进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规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我局围绕着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不公正、执法不严格、执法不公开、执法不文明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就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执法行为不规范
一是不能经常性、定期化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档案行政执法的最高目标是常态化、定期化,而现实工作中,距离这个目标相差甚远。二是执法人员不够。目前我局有执行证的人员只有一名,根据档案执法检查的相关要求,必须具备执法检查资格的二人或者二人以上持执法证到现场才能执法检查。三是执法流于形式。对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违规行为纠正情况没有进行跟踪检查,直至符合规定。
2、执法不公正
一是不敢执法。缘于档案部门弱势,执法人员缺乏自信,不敢碰硬;二是不愿执法。很多时候即使发现了档案违规的问题,要么是查处不了,要么是《档案法》缺乏刚性,查处了也是不疼不痒,不了了之;三是不会执法。主要是执法程序不正确、执法文书不规范、遇到难题处理不了,不一而足;四是人情执法。档案是弱势单位,而被执法单位则往往是实权单位,碍于实际情况,怕得罪人,执法人员不能硬起手腕,做到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人情大于法理,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多时候最多是下发“整改通知书”完事。
3、执法不严格
档案执法检查,主要是听执法对接单位领导汇报后,然后在档案室内走走瞧瞧,指出档案存在的问题,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执法,往往是“雾里看花”,对档案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到位等,出于多种原因,即便发现了也很难给予惩处,顶多是下发个“整改通知书”,根本达不到档案行政执法的目的和意义。
4、执法不公开
没有严格执行档案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一是没有公示档案行政执法依据;二是没有公示档案行政执法程序;三是没有公示档案行政执法主体权力和档案行政执法对象的义务;四是没有对档案执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进行公示。
5、执法不文明
这方面不存在问题。
二、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局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档,做好档案行政执法工作,首要问题是解决好档案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灵活有效方式,扩大档案法制宣传范围和覆盖面,加强档案法制宣传力度,使档案法制意识尽快深入人心,防止因法制意识淡薄造成不知法、不懂法而违法的现象发生。在宣传形式上要突破思维,转变观念、创新载体,加大普及性宣传,力争使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干部职工都能了解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知道档案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载体都不可比拟的。通过加强对档案工作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教育,为依法治档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建立健全机制 切实规范执法。建立健全各种有效机制,是规范执法的关键。一要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制。对档案行政执法施行统一领导、严格监督、科学指导。二要建立全面完备的工作机制。档案行政执法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的工作,而且涉及面广、牵涉单位多。所以,务必严谨认真,做到有头有尾。实施执法之前一定要有计划、有方案;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形成科学处理意见;执法结束后要进行总结、通报,并注意整理归档。三要建立执法问责机制。要严格落实档案执法责任制,执法人员要保持高度责任意识和职能意识,谁执法谁负责,谁负责谁担责,出了问题板子要打到具体人身上,确保档案执法合理、适当、规范、高效。
3、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水平。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配齐配强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一个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至少要有1人持有“档案行政监督证”、3人持有“档案行政执法证”,这样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开展。以这个标准衡量,目前,我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执法队伍需要补充新鲜血液。其次要提高业务水平。可通过组织培训、岗位练兵、参观交流等多种途径,在提高法律法规理论水平的同时,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努力使每个档案执法者都成为一名会执法、能执法、善执法的执法能手。最后要加强执法保障。要切实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档案行政执法积极支持,解决必要的办案经费,配备必需的办公设备,以及交通、通讯等工具,使档案执法工作信息灵、行动快、效率高。
4、加大执法力度 实现常态执法。加大执法力度,要求档案执法一要严、二要多。“严”主要是指程序严、查处严,通过严格规范执法,发现问题不讲情面、坚决查处。我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多年来之所以没有查处档案违法案例,关键就是“严”得不够。“多”主要是指增加频率、扩大覆盖面,档案行政执法最高目标是实现执法常态化,就目前实际情况,实现常态化还不现实,但我们要积极向常态化过渡,在“多”字上下功夫。
篇4
一、深入开展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规范工商行政执法行为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了开展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制科,负责示范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为示范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活动方案,确定工作目标。作为被遂宁市政府确定的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我局以川遂工商办[2010]45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的通知》,制定了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及实施要求,细化了开展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的评议考核内容和标准,有力地推动了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创建法制工商和法制政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典型示范,活动效果明显。为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今年我局修订和完善了《行政处罚案件质量评查制度》、《行政执法评议专核制度》、《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岗位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干部的执法行为,进一步深化了部门执法责任制。同时,在全系统广泛开展执法先进典型示范活动,号召全系统向先进典型学习。近年来,市局机关自办案件无行政诉讼案件发生,全市系统无行政败诉案件发生。由于工作出色,我局被省法建办表彰为2009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执法监督工作,努力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一)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执法评查办法》等工作制度的要求,系统各级层层签订了行政执法责任书,明确了执法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逗硬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四分离”制度,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全年全系统行政执法案件无行政复议、诉讼案件。
(二)认真做好案件核审和评查工作。案件核审人员严格按照《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案件核审办法》的要求开展一般程序案件核审工作。在对案件的证据链进行全面审查的基础上,针对去年在案件评查中发现的普遍问题,重点围绕是否有管辖权、是否进行了听证权的告知、是否在规定时限内结案等方面进行核审,严把案件实体质量和程序质量关,全年共核审案件964件,核审率达100%。市局法制科、公平交易科有关人员组成的案件质量评查小组,分别于6月和11月采取深入基层随机调档的方式,从7个区县工商局、分局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已结案的一般程序违法案件中随机抽取共35件进行了评查,案件评查得分均在90分以上,个案最高得分98.5分,个案最低得分92分。个案都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罚恰当、程序基本合法。针对个别案件证据不提取不全、处罚幅度畸轻畸重、听证权不告知等问题,评查组与被评查单位交换了意见,达到了提高案件质量的目的。
(三)深入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文书质量。在法制机构的指导下,各办案机构在撰写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做到有理有据,详略得当,逻辑清晰、说理严密,特别是对自由裁量权适用方面说理清晰、完整,力求结合当事人的主观恶意性,违法行为的情节、后果、社会影响,按照《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载量实施标准(试行)》的规定对最终确定的处罚幅度进行说理,重点说明为什么是以这一档次处罚而不是以另一较轻或者较重档次进行处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行政许可行为监督,确保行政许可依法合规
全系统认真开展了对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档案和食品流通许可登记档案的检查工作。市局法制科分别会同市局企业科、消保科对企业登记档案和食品流通许可登记档案进行了检查,共检查登记档案80余个,重点检查登记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应当进入实质审查的材料是否进行了实质审查等方面,提高了系统依法许可的水平。
四、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防止败诉案件发生
针对群众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等诉求,全市系统做到依法受理、接待热情、核实认真、处理公正、反馈迅速,实现了化解民诉、改善民生、保障民安、维护公平正义的目的。今年我局无行政复议案件,而在行政许可方面有一件行政诉讼案件,我们按要求进行了答辩,并做好了开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五、加强行政调解和行政指导工作力度,促进和谐社会建立
(一)创新建立工商行政调解与人民法院司法调解和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的衔接工作机制。为了规范工商行政调解与人民法院司法调解和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的衔接工作,增强工商行政调解与人民法院司法调解、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合力,我局分别与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遂宁市司法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工商行政调解与人民法院司法调解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加强工商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调解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从职能、人员、程序、制度等方面加强了工商行政调解与人民法院司法调解的衔接工作。同时加强了对行政调解、行政指导人员的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认真做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纠纷等的行政调解工作,维护了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工商执法环境。新晨
(二)进一步加强行政指导,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全市工商系统充分运用行政建议、行政预警、行政告诫、行政约见等方式,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年检审查、日常监管、执法办案等环节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制度,引导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全年共实施行政约见128件,开展行政指导215次,有力地加强了行政指导服务,较好地体现了行政执法的亲和力和人性化,进一步优化了执法环境。
六、加强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水平
(一)加强干部学法教育,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坚持每周“学法日”制度,做到讲有备课、有课件,学有考勤、有记录。二是认真组织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学习辅导。4月29日,特邀四川大学行政学院范逢春副教授就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讲解,强化了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三是于9月中旬举办了全市工商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邀请省局法规处领导和市法院、市检察院领导进行授课,全市系统分管领导、经检大队长、法制股长、工商所长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参加全市政府系统依法行政知识竞赛活动。及时将《遂宁市创建法治政府学习资料》和《考试题库》通过OA网转发给全市工商系统公务员,所有参考人员进行了认真备考,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篇5
1、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需要责任到岗、落实到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上海市档案条例》都已颁布了十年以上,档案工作必须在档案法律法规下开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依法治档。上海市政府要求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都要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为了搞好执法责任制工作,20__年,我们对行政执法主体进行了清理,20__年,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20__年年初,又进行了行政执法依据的梳理工作。最近,市法制办批复了档案系统的行政执法事项,明确了区县档案局行政执法事项有27项。这27项渗透在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几乎包括所有的档案行政工作。这就对区县档案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这27项档案行政执法事项分解到各个区县档案局职能科室,并直接落实到人,所以说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是一件系统性工程,马虎不得。
分解到科、责任到人,这为加强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依法行政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谁违反了责任制,谁负责。
2、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受理工作的职责定位问题
档案馆提供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服务是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和政府关心人民的一件大好事。怎样好事办好,既不越位不越权,又为政府和百姓分忧解愁,这里也有一个依法管理问题。对老百姓来说,可公开的政府信息,当然可以阅览,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首先要申请,批准了才可以阅览。对政府来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申请可公开的现行文件,老百姓申请了,经批准就要及时提供利用。对那些不宜公开的政府信息,要耐心解释清楚,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做到认真接待、耐心解说。
受理并不是给了你解释权、处理权。解释权、处理权在政府的职能部门,受理后要及时按程序转交给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去处理。在规定期限内,有责任催问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处理完毕,及时告知申请人。所以,档案工作外延得到扩大,不能无限的延伸,只能做到提供阅览和受理转送,没有处理权和解释权,越位了越权了就违法了,老百姓可以告你。
3、电子文件归档及其管理的法律问题
篇6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保障和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和省、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要求,现就加强我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行政执法资格准入制度,保证行政执法主体合法化
(一)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工作制度。凡是我区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持有省人民政府统一制发的《省行政执法证件》或由国务院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发的并报区人民政府备案公示的执法证件,无证人员和其它证件持有人员一律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二)严格执行“领证审核”工作制度。申领省行政执法证件时,必须严格履行《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和《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严格资格审查管理制度,申领人员必须是行政执法机关中直接承担行政执法任务的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各行政执法机关一律不得为非在编在岗的工作人员申领行政执法证件。各行政执法机关申领行政执法证件时,应如实填写区政府法制部门提供的格式审批表,并经区编制部门审核加盖公章后,送交区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审查确认。同时申领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必须参加政府法制部门组织的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办理行政执法证件。
(三)严格执行“亮证执法”工作制度。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必须主动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身份;需制作调查询问笔录的,应当在笔录中载明亮证过程和行政执法证件编号。不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有权拒绝其实施行政执法活动。
二、实行行政执法人员动态管理制度,促进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化
(一)构建信息化动态监管平台。区政府法制部门要对各行政执法单位开展一次执法证件清理活动,全面摸清全区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数据信息库。要落实专人负责,及时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适时删减和补充档案资料,确保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基本信息完整和准确。要在政府网站建立健全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系统,公布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方便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
(二)落实规范化动态监管措施。行政执法证件是表明行政执法人员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具有严格的身份属性,必须妥善保管,任何时候不得涂改或转借他人,不得伪造、冒用。擅自涂改或转借他人的,使用不符合规定证件的,依法予以暂扣或吊销。行政执法证件遗失的,应当于20个工作日内在本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刊登遗失声明,并及时报告区政府法制部门按程序进行补证;因行政执法证件正常使用出现毁损而无法继续使用的,应当由所在单位报区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审核确认,经审核确认属实的,按程序予以补换新证。行政执法人员调离、离岗、退休或者行政执法机关合并、撤销时,由其所在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负责收回行政执法证件并上缴区政府法制部门按程序予以销毁;所在单位未及时收回上缴的,区政府法制部门可暂缓办理该单位其他行政执法证件的申请。
三、落实行政执法证件年度审验和备案公示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一)落实行政执法证件年度审验制度。各行政执法机关持有的省行政执法证件必须每2年审验一次,审验工作由区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经审验合格的,由区政府法制部门刷新其IC卡式执法证件的基本信息并发放年度审验条;未经审验或者经审验不合格的,其行政执法证件自行失效,由区政府法制部门予以收缴。
篇7
二、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必须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三、环境行政监督检查是指上级环保部门对下级环保部门、授权组织和委托组织实施的环境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四、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检查。
五、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全区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监督检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六、各级环保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下级环保部门及其委托组织实施的环境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七、对环境行政执法行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一)环境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
(二)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三)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
(四)执行法定程序的情况;
(五)遵守法定职权的情况;
(六)查处纠正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情况;
(七)环境行政执法制度建设的情况;
(八)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八、各级环保部门进行环境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可以进行现场检查,直接查阅行政执法案卷和其他有关材料,也可以采用调阅行政执法案卷及其他有关材料的方式进行。
下级环保部门应当服从上级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及
时办理、答复上级环保部门查询环境行政执法的有关问
题。
九、上级环保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下级环保部门有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法定程序、处罚不当、越权执法、、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作改正通知,督促其改正或者责令改正,并提出由有关部门对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下级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改正通知后的15日内,将改正处理结果书面报告上级环保部门。
篇8
1县级农业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绝大多数专职执法人员原来从事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业法律、法规系统学习时间较少,缺乏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知识及相关的执法技能,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执法人员不善执法和不敢执法的现象。
1.2管理相对人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舆论氛围不浓
在市场检查过程中,管理相对人受到处罚时,往往以不懂法、不知法为由,推卸责任,逃避处罚,干扰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在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或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3农业行政执法机构的性质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目前,县级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属于行政机关的比例不高,均是按“不增编制、理顺体系”的办法组建起来的,属事业性质,农业行政执法分散于各个基层单位。有的没有解决农业执法办案经费,农业行政执法没有专项经费保障,导致执法手段落后,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和实施处罚困难。缺乏相应的配套和保障,以致于影响了执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4行政执法面临的难点
农业行政执法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相对人、执法人和行政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不同,导致执法难,难执法。有些由于认识不到位,行政执法难以放到应有位置,执法中取证难,处罚决定难以实施,执法机构履职无法独立完成,干扰因素多,法律法规未能有效落实;在少数地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日趋严重,管理机构重标识、轻质检,重处罚、轻管理,重外地、轻本地产品现象普遍存在。
2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2.1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将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执法职能统一起来,单立机构,专司执法工作,单独行使职能;把农业行政执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人头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和执法办案经费,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清政廉洁、秉公执法、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2.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管理相对人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只有努力学法,真正懂法,才能守法。法制宣传教育要建立一些长期有效的制度。使普及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标语、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全社会依法治农氛围的形成。
2.3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通过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管理制度、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重大案件审批、查处、备案制度、执法过错和错案追究制度。做到制度到位,责任到人。依靠制度,强化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做到主体合法、依据合法、行为合法、程序合法。
2.4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依法行政
篇9
我镇行政执法工作,在县法制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修改完善行政执法方案,确保了全镇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此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全镇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正常进行
一是进一步深入宣传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切实提高全体行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认识, 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并认真落实学习制度,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执法干部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县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追偿办法》及《**县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等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使全体执法干部在具体操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决问题, 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 同时,配合县法制局搞好行政执法干部岗前培训和验证法律知识考试 ,努力提高全体行政执法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是调整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成立内部监督考核组织、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组织,逐级落实行政执法领导责任制 ,为有效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三是结合工作实际, 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镇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梳理行政法规 、分解执法任务、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确定考核目标。 坚持做到执法责任、监督机制和评议考核“三到位”, 努力创建主体明确、权责统一、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新机制。
二、严格执法程序 公开执法内容,提高执法质量
一是坚持实行“办、审、定 ”三分离制度,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准负责 ”的原则 ,进一步明确责权, 落实责任。二是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要求各执法业务站所严格依照执法程序办事。在执法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干部共同执法, 要事先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 并按规定向当事人事先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在办理登记、许可审核、审批等环节上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在办理行政案件时 ,要认真调查取证,仔细制作并正确使用法律文书,规范文书管理制度 ,真正做到一案一卷 ,集中保管、专人负责 。三是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公开工作。采取口头答复或书面公开等有效形式, 认真落实“六公开”制度, 即:公开法律依据, 让广大人民群众清楚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公开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 把办事条件、标准、要求和办事时限—一公开 使前来办事的人明白各项要求, 一次性把事情办好;公开收费和罚没标准 ,便于服务对象和社会监督; 公开案件办理结果, 避免办人情案或循私枉法;公开文书档案资料, 允许相关人员的查证质询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开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包括群众投诉办法及对不践诺、假公开、敷衍了事不认真履行职责等行为的追究措施, 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 确保执法工作的公开、公正。
篇10
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我市2009年度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法制办,具体工作由市府办公厅、市人事局、市监察局、市编办、市法制办等单位派员参加。
二、评议考核对象
2009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对象是下列具有行政处罚职责的市政府部门及机构(共28个):
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局、民族宗教局、公安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国土房管局、交委、人口计生局、环保局、规划局、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统计局、工商局、林业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安全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人防办、城管局、无线电办,*港务局,市档案局、公路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三、评议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一)评议考核的内容。
2009年度,我市主要对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进行评议考核。具体内容包括:
1.行政处罚实施主体是否合法;
2.行政处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3.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4.行政处罚程序是否合法;
5.行政处罚决定被申请行政复议和被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6.行政处罚案卷的质量情况;
7.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制度建设情况;
8.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的情况;
9.对行政执法的社会评价情况。
(二)评议考核的方法。
1.现场检查行政执法情况;
2.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3.查阅行政处罚案卷;
4.审阅行政执法部门的评议考核自查报告和评分表。
四、评议考核的评分标准
评议考核采用百分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档次。考评总分在95分以上的为优秀;考评总分在85分至94分的为良好;考评总分在70分至84分的为合格;考评总分在7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五、评议考核步骤
2009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日常检查阶段。
考核小组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处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检查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等方法,对被评议考核部门的行政处罚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二)行政执法部门自查阶段(2009年10月以前完成)。
行政执法部门对照本方案的评议考核内容进行自查和评分,形成书面报告,并填写《*市2009年度实施行政处罚行为评议考核评分表》、《被评议考核部门2009年实施行政处罚情况表》,于10月30日前报考核小组办公室。
(三)抽查阶段(2009年11月至2009年12月)。
考核小组根据审阅行政执法部门的评议考核自查报告和评分表的具体情况,确定对10个行政执法部门2009年度实施行政处罚的情况进行抽查。被抽查的部门名单、抽查的时间和具体工作安排于2009年11月另行通知。
(四)综合评审阶段(2009年12月下旬至2010年1月上旬)。
考核小组根据评议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评议考核评分原则上由工作小组工作人员先独立分别对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评分,再取平均分作为该部门的最后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