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运营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运营规划

篇1

物流运营管理在现代生产企业管理中占有首要的位置,同时良好的物流运营管理也是保证现代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许多生产企业还是存在出货管理混乱、供应链管理薄弱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现代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区域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发展下去,必须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生产企业从传统的物质产品生产制造逐渐扩展到非织造性的服务活动,物流运营就属于这一部分,因此加强生产企业的物流运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将立足于我国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现状,探讨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策略,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一、我国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现状

1.出货管理混乱

我国大部分生产企业在物流运营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出货管理混乱,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出货管理制度,受资金的限制,大部分企业的出货管理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生产企业管理层对于出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导致生产企业低效运营,从长远来看,这不仅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

2.运营管理流程低效

运营管理流程低效也是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我国很多生产企业都是在09年经济危机之后开展产业转型的,这导致传统的运营管理策略很难适应当今的发展要求,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企业在制定物流管理的运营策略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导致运营流程繁琐、低效。运营管理流程的低效,不仅会影响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正常运营,还会引发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给生产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

3.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观念落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观念,在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产品质量把控不严、供应链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这会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市场口碑,从而造成生产企业融资困难。管理管理落后的具体表现在,管理者不清楚如何确保产品适时、适量的投入市场,从而导致货物囤积、缺货的情况发生。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上的三种现象,并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二、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措施

1.区域规划

合理的区域规划,是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此外,加强生产企业的区域规划,还能有效的提高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从而有效的节省时间和人力,达到控制运营成本,增加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效果。首先,要对生产企业内部的仓库、生产车间、厂房等区域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确保在各部门的配合下,物流运营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要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3]

2.存库物流出货管理

存库物流出货管理是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有必要加强的部门,为了提高仓库物流出货管理的高效性,应该建立完善的仓库物流出货管理机制,并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仓库物流出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加强仓库出货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供应商的选择、物料竞价选择以及成品库存,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物流运营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物流运营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做到人尽其用。物流运营管理人员要做好成品、备品物流出货的详细记录,从而使仓库物流出货工作都在严格的监督下有序的开展。

3.流程改善

剔除与现代生产企业发展不和谐的部分,也是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重要途径,生产企业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并开展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寻找物流运营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解决办法,从根本上提高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水平,流程改善的目的,是提高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交货的速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以往的工作经验出发,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现状与发展要求,来改善物流运营管理工作的流程,从而做好流水线规划与人员的安排。

4.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相关部门的整体水平,减少因为专业水平不足引起的问题,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专业人才是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这一点在物流运营管理工作上也同样适用,企业高层要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物流运营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从而吸引专业人员参与到生产企业的物流运营管理工作当中。为加强团队的建设管理,还应该从生产企业的文化上入手,完善物流运营管理的用人制度,并促进绩效管理,从而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奠定基础。[4]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出货管理混乱、管理观念落后、运营管理流程低下等问题,只要生产企业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与时俱进,就能改善落后的物流运营管理的现状,从而促进生产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志峰,.现代物流运营管理在石化企业中的运用——上海博科资讯某大型石化企业一体化物流咨询方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6,2:64-66.

[2]高悦凯,熊文杰,孟芳.以生产企业主导开发的果蔬物流园区商业与运营模式的探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4,3:86-90.

[3]李宁.基于两阶段串联DEA模型的煤炭企业生产-物流协调运营绩效评价研究[J].矿山机械,2013,2:106-110.

篇2

[摘要]ERP 企业计划

企业资源规划(ERP)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ERP系统是由计划驱动的。它有5个层次:经营规划、销售与运营计划(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或采购作业计划),如图1所示。其中,经营规划和生产规划属于宏观层次,主生产计划是宏观向微观过渡的层次,物料需求计划是微观计划的开始,车间作业计划(或采购作业计划)则是进入执行或控制计划的阶段。通常把前3个层次称为主控计划,说明它们是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层次。

一、经营规划

企业的计划是从长远战略规划开始的,这个战略规划在ERP系统中称为经营规划。企业的经营规划是计划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总目标的具体体现。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国家有关政策、企业资源能力和历史状况、同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有关信息,制定经营规划。它包括在未来2~7年的时间内,本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及市场定位、预期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年销售额、年利润额、生产率、生产能力规划、职工队伍建设等。

企业经营规划的目标,通常以货币或金额表达。这是企业的总体目标,也是ERP系统其他各层计划的依据。所有层次的计划,归根结底,只是对经营规划的进一步具体化,而不允许偏离经营规划。经营规划的制定要考虑企业现有的资源情况以及未来可以获得的资源情况,具有较大的预测成分。

二、销售与运营计划

销售与运营计划S&OP(Sales and Operation Panning)也叫生产规划,是根据经营规划的目标,确定企业的每一类产品在未来的1―3年内,每年每月生“多少及需要哪些资源。其作用是:

1. 将经营规划中用货币表达的目标转换为用产品系列的产量来表达。

2. 制定一个均衡的月生产率,以便均衡地利用资源,保持稳定生产。

3. 控制拖欠量(对MTO)或库存量(对MTS)。

4. 作为编制主生产计划(MPS)的依据。

此外,销售与运营计划还要整合规划过程。这是因为,销售规划并不一定和生产规划完全一致。例如,有些产品的销售规划要反映季节性需求变化,而生产规划则要考虑生产线的均衡生产。另外,在不同的生产销售环境下,生产规划的侧重点也会不相同,例如,对现货生产(MTS)类型的产品,生产规划在确定月产率时,需要考虑已有的库存量。如果要提高成品库存资金周转次数,年末库存就要低于年初,那么生产规划的月产量就必须低于销售规划的预测值,不足部分用消耗库存量来弥补。

三、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是以生产计划大纲为依据,按时间段计划企业应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并在生产需求与可用资源之间作出平衡。

四、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数量和交货期,推导出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及材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日期,直至导出自制零部件的制造订单下达日期和采购件的采购订单发放日期,并进行需求资源和可用能力之间的进一步平衡。

五、车间作业计划与采购作业计划

车间作业计划也叫车间作业控制PAC(Production Activity Control),是企业计划的最底层。其任务就是根据MRP生成的零部件生产计划编制出工序排产计划。对于采购件,则编制出物料采购计划,但采购作业计划不涉及企业本身的能力资源。

总之,ERP任何一个计划层次都应包括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也就是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要进行不同深度的供需平衡,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运用模拟方法加以调整或修订。上一层的计划是下一层计划的依据,下层计划要符合上层计划的要求。如果下层计划偏离了企业的经营规划,即使计划执行得再好也将是没有意义的。整个企业遵循一个统一的计划,只是ERP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划分ERP系统计划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计划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由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的深化过程。计划和控制是ERP的目标手段。计划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控制是为保证计划完成而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

篇3

城市公共交通物质基础的主体-运营车辆和为保证运营生产必须的场站设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运营车辆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公共交通方式行业需要为目标,车辆逐年增置更新,不断扩大规模。场站设施以保证车辆正常运营生产为目标,一次性建成投产。场站设施一旦形成保养维修生产规模则不能因车辆的增加而随之随意扩展规模,只能按阶梯式地发展建设。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能够实现正常运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场站设施功能保障上,所以场站设施建设必须与车辆发展规模相协调。然而根据场站规模发展的特征,车辆与场站设施的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系统建设的前提下,前者逐步实施,后者分步实施。

2.场站规划必须与建设周期相适应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期限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相同步。规划期限一般分为近期、中期、近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期向近期转换,远期向中期转换直至规划期届满。

场站建设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保障,同时又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工程建设项目。所以,要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发展,在规划时必须考虑建设周期对场站建设实施的影响。

某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第×保养场,从提出项目申请到审计项目结束,历时12年。其中项目申请就经历了四年。工程项目办理涉及的政府部门局、委、办各级职能部门十三个,申报办理项目11年,而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于8月18日开工,至次年6月30日竣工,历时10个月12天。如果以有效申报到工程竣工为止,也要历时五年半。

为了确保场站建设能跟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发展,场站规划应该提前一个规划期,即在编制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时就需要制订中期场站详细规划。

3.场站规划应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去

场站建设规模和位置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生产的特点和居民业行的方便性要求进行设计。场站用地应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等作相应的规划,并且对规划中的公共交通场站用地应做好有效的规模控制。

某城市公共交通因现有场站设施不能满足近期营运车辆快速增长的需求。根据公共交通规划,准备筹建第×保养场。由于该规划对近期场站建设仅作初步规划,虽然整个公共交通规划已经获市政府的批准,但其中场站用地并未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之中。所以目前只能在规划定点之前作用地性质变更处理。因为该保养场所需之地已经做了居住用地的详细规划。这样就因在规划是点中增加变更用地性质工作,应大大地延长了项目建设的周期。

所以,场站建设的用地规划很有必要及时纳入城市用地建设规划中去。同时,场站建设项目本身也应列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去。这样可以简化场站建设申报程序,缩短场站建设周期。

4.场站建设应能纳入城市建设管理中去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是城市中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所以,该项目的实施,前期工作繁多,涉及许多政府职能部门的管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项目实施的周期,不仅场站建设的规划应能纳入市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以加强政府对城市客运交通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场站规划的顺利实施。

5.场站规划设计

场站规划设计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建设用地的计算。二是场站选址。

场站设施建设的依据是车辆发展规模:

首末站是行车调度人员运营、司售人员休息的地方,也是车辆夜间停放或者白天客运高峰过后车辆停放的场所。所以,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站所属线路拥有的营运车辆来确定。按营运最低要求,每处用地面可按1000~1400平方米计算。但须考虑在不作夜间停车的情况下,首站停止坪用地面积应不小于该站所属线路拥有的营运车辆全部车位面积的60%,末站停车坪用地面积按线路营运车辆车位面积的10%计算。

停车场是为线路营运车辆下班后提供合理停放空间的必要设施,并按规定对车辆进行低级保养和重点小修作业。根据经验,停车场的规模一般以停放100辆铰接式营运车辆或200辆标准车辆为宜。

保养场主要承担车辆的高级保养任务及相应的配件加工、材料和燃料的储存、分发等工作。由于保养场200辆标准车辆规模的情况下,其车辆的保修设备有较高的机械的和现代的水平,车辆进出空驶里程较程,且可节约成本。所以,一般推荐保养场以保养能为200辆标准车辆为宜。

场站布局应根据公共交通车种,车辆数,服务半径和所在地区的用地条件设置:

首末站宜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不宜在平面交叉口处。为解决大型住宅区居民的业行,凡具有3~5万居民的住宅区应安排一个公共交通首末站。首末站的设置应与住宅建设“三同步”,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首末站的选址还应纳入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中,并应与其它客运交通方式衔接。

篇4

【关键词】 地铁运营管理 信息化 研究

前言:国内轨道交通发展至今,管理日趋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为轨道交通运营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比传统管理更为高效的模式,也为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落地的支撑。

一、国内地铁信息化建设情况

无论是早期开通地铁的城市,还是近期或即将开通地铁的城市,地铁公司都十分重视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运营初期对运营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香港地铁信息化建设情况。香港地铁的信息系统应用涉及地铁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以及内部管理的各方面,已经成为香港地铁日常经营管理”决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务行车管理、运营文档、运营数据管理、工作日志管理以及危害登记等信息系统涉及运营的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贯穿始终的全成本管理以及运营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服务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成都地铁信息化建设情况。成都地铁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公司快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2008年年初,成都地铁公司成立信息中心作为公司独立的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信息化总体规划,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全员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信息化相关工作。

二、贵阳地铁信息化建设目标

数字地铁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加快信息管理和集成处理的地铁信息平台的建设。整个地铁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正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全国各大地铁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意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的需求。贵阳地铁将于2017年9月开通试运营,随着工程建设与运营筹备的推进,长期的信息化规划和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也该尽早提上日程。建设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各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数据自动、合理地流向相关工作人员,无需重复录入数据,直接提取数据并自动进行处理,需要相互交换的数据信息,系统自动进行相互制约和协调。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规范化,还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贵阳地铁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贵阳地铁的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规划有利于从整个企业全部应用需求的战略角度进行全面规划,并可以在选择软件系统时事先考虑好系统的集成与信息共享问题,既可以降低集成成本,又可以取得更好的系统应用效益。第一步,建立起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初级应用,并开始为第二阶段作数据积累。第二步, 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上运作顺利和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后,再实现各系统的高级应用。

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主要是财务、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运营维护、建设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财务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设计管理、设备管理、办公自动化、企业信息门户等基础系统,以有效支持贵阳地铁各项主要业务和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第二步实现前期各系统的高级应用,并建设资源管理、三维仿真、知识管理、决策支持(全部)、绩效监控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根据商业模式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也在未来规划的考虑范围之内。

四、贵阳地铁信息化建设建议

1、在运营筹备期(2014年-2016年)成立信息管理室

根据贵阳地铁运营分公司在筹备期组织架构,建议在技术安全部成立信息管理室(培育期组织架构中划分到企业管理部),作为分公司信息化建设专职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信息化总体规划,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全员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信息化相关工作。

2、整体规划、分部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支撑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既要满足近期的业务需求,又要兼顾企业发展的远景目标。至上而下的统筹规划,有利于公司管理思路的延续,从根本上做好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资。同时,由于信息系统的实施周期长,相关系统、设备更新换代快,需深入分析实际需求,确定优先级,分步建设。

3、先建设后优化。 一方面,相对成熟的管理思路可能会牵制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另一方面,管理思路调整,信息系统也要跟随变化。为使信息化推进的效率更高,宜充分借鉴成功经验,如成熟的平台软件,其整合了诸多公司最佳实践,在解决可用性上大有裨益。过实践验证、对比,找准定位后,再以用促建、逐步优化,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参 考 文 献

[1]贾崇强,郭华军,孟亚东,许志广. 天津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08):52-56.

篇5

【关键词】资本运营;模式;特点

一、资本运营模式的分类

(1)实业资本运营。实业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集团将资本直接投放到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中,以形成从事产品生产或者提高服务的经济活动能力的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其目的是运用资本投入所形成的实际生产经营能力,以获取利润并使资本实现保值、增值。(2)产权资本运营。产权是指法定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总和。产权资本运营是指在产权交易市场上,通过产权交易,使企业资本快速扩展或收缩,从而优化资本结构,使资本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企业选择的资本运营战略不同,采取产权资本运营的具体形式也不同,主要有兼并、收购、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形式。(3)金融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是指以金融资本为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资本经营活动。他主要以有价证券为表现形式,如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同时也有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金融资本运营活动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有价证券的价格波动以及它本身的固定报酬,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其持有的金融资本通过交易升值,达到资本增值保值的目的。但金融资本运营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在选择金融资本对象时,应考虑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便利性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二、资本运营的特点

资本运营尽管是一种经营活动,但与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1)以资本导向为中心。资本运营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注意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资本运营以存量资产形式所表现的产权为运营对象,他通常会导致产权的转移,使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生产经营以产品导向为中心,只注意产品生产开发和产品品种质量,不能导致股权结构的变化。(2)资本增值速度快。资本运营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可迅速地扩大资本,使资本快速增值。而生产经营从购入原材料、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到生产出产品来,销售后再取得货币资金,靠内部积累扩大资本,因而资本增值速度较慢。(3)可分散经营风险。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经营风险较大。为了保证资本的安全,资本运营可以进行资本组合,利用金融工具回避经营风险。而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旦主导产业发生危机,由于经营行为的单一性,经营风险无法分散。

三、影响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问题

(1)企业的战略规划是影响资本运营的主要问题。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事前是否进行了科学的战略规划以及资本运营的过程是否符合事先的战略规划,是关系到企业资本运营和科学有效进行的重要问题。我国的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的过程中总是缺乏有效、科学、完整的战略规划,只是传统性的盲目追求企业规模快速扩大,资产快速膨胀,这对企业多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很重要,例如,规模扩大后整体能否协调,长期发展中效益的发展以及成长能力的增强,如果一味追求扩大规模,而不注重整体的协调成长,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企业就非常容易出现资金问题,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也必然会导致企业资本运营的绩效不佳,甚至企业走向破产的深渊。(2)企业的资本控制体系不够健全。第一,预算制度有名无实,资金管理有章无序。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有些企业虽然有预算制度,但该制度没有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原则性依据,只是有名无实,随意地人为更改,预算制度只是企业中的一个摆设,并没有起到它应该有的作用。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没有一个标准的筹划和控制,根据领导的个人意愿随意支配,内部使用也十分混乱,没有根据应有的比重使用资金,私人占用,挪用生产用资金到长期投资方面,缺乏严密的考核依据,成本费用不能按照规划准备等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企业运营时间的加长,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会越来越常规化,甚至根深蒂固,即使企业发现了这个弊端也难以短时间根除。第二,企业的监督考核体系不完善。有些母企业对子公司的投资融资情况资金收支情况对外担保的详细情况或者负债情况利润分配等重大的资金问题掌握严重不足。还有一些母公司为了扩大资金规模,盲目随意地进行投资,并未对投资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只是凭关系或者主观判断,有的企业领导对自己内部的财务状况了解不清,财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不了解,而且财政权利也不足,再加上内部审计等制度建立不完善,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运行,而会计核算跟着领导的主观意志走,这样使得财务监管疲软乏力发展滞后,也造成由于上下级之间沟通不及时或者由于隐瞒甚至等出现较大的资金问题时才能发现漏洞的情况。第三,资金使用效率低。很多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与内部多级法人的资金占用的矛盾凸显,使得使用率低下。甚至有的企业子公司违背法律多头开户,资金难以控制。有的企业集团内部有大量的资金储备,宁愿用来闲置也不愿为了急需的小额资金割肉,导致子公司的资金短缺,用高额贷款来缓解一时压力却造成了高成本运营,财务费用居高不下。

篇6

【关键词】卷烟生产企业 IT服务管理 最佳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103-03

[正文]

一、卷烟生产企业IT服务管理面临的实际困难

面对具有超大规模、高端品牌的国际卷烟全面进入中国的激烈竞争,中国卷烟生产企业在国家,总局“做大做强”“大市场、大企业、大品”“淘汰小品牌、落后产能”的战略指导下,中国超级卷烟生产企业正在逐步形成,而稳定可靠、高品质的信息化服务管理保障正是快速发展和壮大成为世界一流卷烟生产集团企业的关键。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中烟工业)的“双喜”品牌是国家烟草总局“532”战略规划中的国家重点烟草品牌,在2011年产量已达300万箱,收X600亿,2012年更是预计发展到500万箱,1000亿收入,达到国际知名烟草集团规模。

正是在此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广东中烟工业在最近几年高速发展中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投入过亿的资金先后建设了集团IDC、MES、OA、门户、人力资源、SAP ERP、一号工程等一系列信息化大型项目,但在实际IT系统运行保障中不断暴露出以下实际困难:

1、现有质量管理体系不能适应强信息化支撑的现代化工业生产烟草企业

原有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过多考虑信息化业务的特性,已不能适应强信息化支撑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企业,缺乏与现代化工业制造企业发展配套的、有效执行落地的IT服务管理质量体系来指导和管理日常IT服务运营工作,严重滞后了广东中烟工业的发展脚步。

2、不稳定的信息化运营质量和运营风险严重限制了烟草业务规模的扩大

现代化卷烟生产企业越来越严重依赖IT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核心IT系统的运行故障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原有粗放式的IT管理导致信息化系统服务运营如履薄冰,不稳定的信息化运营质量和运营风险严重限制了业务规模的扩大。

3、日益增长的IT运营服务成本已成为烟草企业沉重的包袱和管理黑洞

随着企业投入到信息化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企业IT部门疲于应对烽烟四起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和故障,只能不断投入更多资源来四处救火补漏,导致后续的IT运营服务成本越来越高,成为卷烟企业沉重的包袱和管理黑洞。

4、现有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与实际业务流程和需求脱节导致执行效率低下

现有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没有按照业务流程的思想设计,流于文字形式,过于空洞繁琐,不能切合实际业务流程和需求,更无法量化测量和持续改进,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执行效率不高甚至无法执行。

广东中烟工业企业持续高速发展急需要IT服务运行保障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部门要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和高品质IT服务运营,并能不断持续优化改进,降低IT运营成本和风险。作者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了以广东中烟生产二部为试点的广东中烟工业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项目,通过本文详细分享广东中烟工业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

二、参考借鉴的国际标准

广东中烟工业各级领导和信息中心领导高度重视企业IT月艮务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信息化要为工业化服务,为企业百年大计提出了广东中烟IT服务管理体系要与国际接轨,结合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借鉴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向世界一流烟草企业学习借鉴并持续改进超越的目标。本文作者和项目团队一起在广东中烟以生产二部为试点建立自身IT服务管理体系工作中主要借鉴了ITIL和ISO/IEC 20000国际上认可的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和标准体系。

(一)ITIL(国际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

IT服务管理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它通过整合IT服务与组织的业务,提高IT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能力和水平。目前,业界有许多IT服务管理相关的框架、规范、标准和实践参考等,其中ITIL是目前全球运用范围最广的IT月艮务管理方法和最佳实践参考。

ITIL(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mcture Library)是目前全球运用范围最广的IT服务管理方法。ITIL从流程、人员和技术三方面来规划企业的IT管理,强调通过这三方面的密切协同工作,形成IT组织一套专业化的综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将IT服务的提供与企业的运营目标、需求高度协调一致。ITIL V1自20世纪80年代由CCTA(英国中央计算机与通讯局)的实践开发推出以来,已经历了两次的更新。其中,ITIL V2更新于自20世纪90年代末,由OGC(英国政府商务办公室)推出后,获得了很多大企业的一致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IT管理领域的重要标准,如英国国家标准BS 15000以及国际标准ISO/IEC 20000都是以ITIL V2为核心2007年5月30日,OGC正式颁布TITIL V3。

ITIL v3把IT上升到企业战略资产高度。ITIL V3的核心架构基于服务生命周期,它以服务战略作为总纲,通过服务设计、服务交付和服务运营加以实施,并借助持续服务改进不断完善整个过程。

服务战略(Service Strategy)是服务生命周期的核心,明确将服务管理作为战略性财富,并指导如何定义服务和服务战略,明确服务的价值以及服务管理与业务之间的关系。

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服务转换(service Transition)和服务运营(service Operation)是服务的实施阶段。其中,服务设计明确了服务设计的目标和要素、服务设计的模型、成本模型、效益和风险分析,以及如何实施服务设计并对服务设计进行测量和控制;服务转换主要为如何管理组织和文化的变更提供指南,以及如何使用合适的方法、工具建立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服务运营重点为如何实施应用、变更、运营等管理提供指导。

3、推广和试运行阶段

在管理流程和体系建立完成后,通过培训和宣传方式在公司内部推广新的IT服务管理体系,并在运行过程中收集数据和事件;同时,对公司内审人员进行培训,内审人员在咨询顾问的指导下,对试运行阶段的体系流程进行两阶段的内部审计,修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4、审计阶段

信息部门配合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开展体系运行质量评审,在评审过程中针对管理体系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和缺失进行改善。

5、持续改进阶段

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Qc专项活动,进行再评估和持续改善,进行追踪评审。

(二)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中的有效措施

在广东中烟工业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为保障项目的成功和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1、前期做好项目规划和论证

前期开展了认真细致的项目规划和认证工作,充分认证了项目的必要性和收益,得到了公司高层领导和信息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专业咨询公司提供有力支持

项目的成功得益于我们选择了专业顾问咨询公司提供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专业经验和全程支持,减少了项目的弯路和探索时间;

3、根据业务实际需求建立流程体系

流程体系的建设建立在对公司现有业务的充分调研和理解的前提下,确保所设计的流程体系和数据分类定义规划量身定做符合公司的业务发展需求,同时所设计的流程体系全程由各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项目成员全员参与设计、论证和编写,确保流程体系得到所有干系人的一致共识。

4、因地制宜采用体系融合实施方法

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也要符合公司的IS09000整体质量管理体系,我们采用了体系融合的实施方法论,确保IT服务管理体系既兼顾了信息化业务和信息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又完全融入到了公司整体质量管理体系中。

(1)精准定义流程及测量指标

定义了详细的流程数据规划和测量指标,确保流程数据收集和测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标准化。

(三)IT服务管理体系执行落地的有效措施

通常管理体系最难的阶段都是落实执行,一方面是员工前期没有很好参与不认同的管理体系;还有就是组织刚开始有点热度,热情一过,一切照旧烟消云散。得益于我们前期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让各业务部门代表充分参与需求调研和体系规划讨论,信息部门的全体员工更是全程积极参与体系规划和建设,本项目我们有非常好的共识基础和管理变革的铺垫,同时我们在IT服务管理体系落地执行过程中,还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1、对信息部门全体员工开展多次的IT服务管理体系的理念导入和规范培训,并要求所有信息部门员工必须通过的IT服务管理体系书面测试考试。

2、选择实施了优秀的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专业IT服务管理软件系统(越维OMS系统)对我们所设计的流程体系进行固化和信息化,使得我们开展IT服务质量管理流程所需要的数据和报表能够高效的被及时统计、展示和得以分析;

3、强调信息化部门定期(试运行期间每周一次,正式运行每月一次)开展管理体系QC优化与持续改进活动,并与内部审计部门合作定期(每季度一次)开展管理体系的执行合规审计工作;

4、对坚决执行IT服务管理体系,取得流程绩效优秀及持续改进成果的信息部门员工和团队提供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四)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成果

信息化工作重心由建设到运营是卷烟生产企业上规模发展的必经之路:按照《广东中烟信息化规划》计划安排以及国家局信息化有关工作要求,建设基于ITIL最佳实践、IS020000准理念的广东中烟工业IT服务管理体系是信息化工作部门今年主要成果之一。广东中烟工业IT服务管理体系作为信息化部门日常业务运作的支撑体系,实现了企业战略与IT战略的互动,并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它的实施大大提升了信息化日常各项运维和基础工作的效率及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应用系统的可靠性达到了99.7%的高可用性指标,信息系统风险得到了有效的识别和控制,信息化运营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优化,使广东中烟工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7

会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决策的信息,它的最终产品是利用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含管理)。这些决策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者作出投资或贷款的决策。会计信息的更重要的作用是满足董事会、CEO、CFO、各级经理的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公司管理当局利用这些会计信息作出各种战略规划,生产线主管利用详细的生产过程的成本信息来控制生产成本,生产流程设计师在考虑设备和人员最佳配置的时候,也利用相同的会计信息来减少成本或是提高效率。然而,这一切所有的决策和管理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两个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真实性(可靠性)。所谓真实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述的,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包含可验证性,即会计信息所提供的结果应能由不同的独立的提供者在采用相同的方法条件下从实质上复制出来[3]。真实性(integrity)表示如下特征:完整、不残缺、不窜改、正确、诚实和真诚[4]。但是,由于现实经济中存在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往往难以做到,即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不失真。例如,会计的不少计量方法都要运用判断和估计,不论这些判断和估计多么科学,都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虽然不能要求信息完全客观,却应要求信息可靠(真实)——可以验证,即按同一计量或计算程序,不同的会计人员应获得相同的结果。信息具有真实性,才能够对决策和运营管理有用。

(二)什么是会计信息

关于会计信息的定义有多种,如“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系统所提供的经济信息”(杨纪琬,1991),“会计信息是按预定的要求,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侯文坚,1995),“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以凭证、帐户、报表及有关分析资料等形式存在”(冯淑萍,2002)。会计信息的内容是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资金运动。如企业会计信息的内容,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资金循环。从这些定义和解释当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属性是经济信息,其反映的内容是资金运动,它是由会计系统的提供的,以凭证、帐户、报表及有关分析资料等形式存在,它的功能是有助于决策和管理。

二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运营管理(OperationsManagement,简称OM),被定义为对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系统/过程进行设计、运行、控制和改进。运营管理是一个有明确的生产管理责任的企业职能领域,它与营销和财务一起组成企业的三大主要职能。运营管理与运筹学(OR)、管理科学(MS)和工业工程(IE)的本质区别在于:运营管理属于管理范畴;而OR/MS是各领域在制定决策时都会运用到的定量方法;IE则涉及工程领域。尽管企业运营经理们需要OR/MS的决策工具(例如关键路径法),并处理很多IE方面的问题(例如工厂自动化),但运营管理独特的管理作用使之有别于其他学科。运营管理的范围因组织而异,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工艺选择、供应链设计和管理、选址规划、设施规划、预测管理、库存控制、综合计划(生产计划)、ERP、流程再造、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等。

在运营职能中,管理决策可以分为三大领域:战略决策(长期)、战术决策(中期)和运营规划和控制(短期)决策。运营管理决策在战略层次上通过企业是否能够充分重视顾客需求来影响公司运营的长期有效性。因此对于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运营管理决策就必须同企业战略相一致。战略层次的决策是企业中期和短期运营的固定条件和运营约束。决策过程的下一个层次——战

术规划——主要是在先前制定的战略决策基础上有效安排原料和劳动力。这一层次运营管理的任务集中在:企业需要多少员工?何时需要他们?加班还是安排第二个班次?何时运送原料?库存策略应该如何?这些战术决策反过来又是企业制定运营规划和控制决策的约束条件。对于运营规划和控制而言,管理决策相对来说范围狭窄,时间较短。这一层次上的任务有:今天或本星期应着手哪些工作?安排谁来完成这些工作?先做哪些工作?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工艺选择的重要影响

了解工艺流程对于保持公司的竞争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不适合公司需要的工艺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公司的发展。举个例子,两家快餐店,如果一家快餐店将一个1/4磅汉堡包卖给顾客的直接成本是0.5美元,而另一家的成本需要0.75美元,那么无论第二家快餐店如何做,与第一家相比,其每销售一个汉堡包都要少赚0.25美元的利润。在电信行业,一个标准业务模式的推出和管理,应该包括以下程序:确定用户需求与市场潜力;根据市场价值链确定业务模式;根据业务模式调整管理流程;最后根据管理流程的变化来决定IT系统的改变。可见这一系列的变革都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而IT技术只是对这种需求提供满足支撑。电信服务自身有其特殊性,比如电信服务中推广的是产品,但用户买的业务是各种服务,同时电信市场客户细分的一个原则就是一个细分的利益不能损害另一个细分的利益,这也和不同的产品间,服务互有交叉有关系。例如,前一段时间中国移动推出的新的移动品牌——“动感地带”的定价模式就凸显了这样的问题。“动感地带”套餐的话音收费标准比其针对企业客户的话音收费要低,这造成了企业客户的心理失衡,并最终可能导致不同业务之间相互侵蚀和客户流失的问题[5]。

在制造行业有种说法,那就是产品成本的70决定于产品的设计。从技术方面来看,电信业运营涉及大量的资本投入,其成本结构表现为巨大的固定成本与相对较低的边际成本共存。为了提供电信业务,即使在没有获得一元钱的销售收入以前,企业就必须投入大量金钱用于网络建设,而当一个电信网建成投入运营时,每增加一分钟的呼叫所增加的成本却微乎其微。在某种特定技术条件下,电信运营将对应一个最低有效规模MES,在该规模下,电信运营商的长期成本最低。当市场规模低于MES时,由一个企业经营将是最有效的选择。所以,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选择低成本的工艺是前提和关键,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工艺的产品制造成本进行非常详细的比较,同时还要对每种工艺进行盈亏平衡分析。这个比较和分析就要求非常详细、真实并且能够具体追溯到产品的会计信息数据。如果会计信息提供的是不准确的或者不真实的数据,那么就会导致工艺选择的错误,进而导致竞争劣势!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重要影响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顾客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的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当绩效目标未达到或有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存在时,评价供应链的候选方案。比如在电信行业,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只经营自己的核心业务,而把非核心业务如网络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公司管理,而这些第三方管理公司同样会去选择专业的硬件和软件供应商,这样他们就会形成一条供应链或价值链。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这就需要一些数据(售出产品成本、平均库存总值、日常维护费用等等)来进行非常详细的量化评价,而这些数据只能从会计系统中取得,因此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对质量管理的重要影响

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影响企业的最主要的战略要素。在当今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中,许多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能不断的提高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新的质量管理观念的产物,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也是一种从产品的设计和投产开始,就以“零缺陷”为最终目标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6]。质量管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质量,目标是“零缺陷”,二是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分为四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质量成本信息的作用包括:(1)促进改善和控制质量计划决策的实施及评价计划实施后的有效性;(2)有助于企业进行战略定价决策;(3)有助于企业改善新产品的设计方案[7]。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质量成本,电信运营商将进一步地加大对于网络管理、网络支撑、业务创新及市场创新对于软科学的依赖,咨询服务将越来越快地被运营商所看重。适应这个变化,就要从战略上考虑实现从网络扩张到网络经营和市场经营、客户经营的转变所需要做的工作,那就是必须加大对软科学和支撑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投入。软科学和硬件制造有天壤之别,在硬件制造领域,当一个公司拥有一项专门技能,或一项专利技术,就可能成为在某一个细分市场领先者。而软科学则不同,这里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单独地成为象硬件行业中独立的霸主,必须进行行业的联合和联盟,以及资源的多样化和丰富,才能形成对软科学的支撑[8]。电信运营商对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改善和优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所以,会计系统提供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运营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竞争力。

(四)会计信息真实性对预测管理的重要影响

预测既包括收集整理历史数据并应用合理的数学模型来估计将来的情况,又包括对未来事件的主观或直觉的预期,还可以是将科学的数学模型和管理者的判断相结合来对未来的事件进行估计。从时间跨度上来分,预测可分为三类:(1)短期预测,主要包括短期采购、工作安排、员工需求、工作指派等;(2)中期预测,包括年度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资金预算等;(3)长期预测,包括新产品规划、资本投资计划、生产设备的更新等[9]。预测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对于很多预测都需要进行定量预测,这就需要非常真实的数据为基础。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决定着预算的准确性。

(五)会计信息真实性对库存控制的重要影响

库存(inventory)是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的作用包括:(1)保证各生产环节的独立性;(2)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3)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4)增强企业抵御原材料市场变化的能力;(5)获得经济订货批量的好处。库存的相关成本包括:(1)订货成本或调整成本,即企业为补充库存而进行订货时发生的各种费用之和,通常包括订货手续费、物资运输装卸费、验收入库费、采购人员差旅费以及通讯联络费等;(2)保管成本或持有成本,即物资在库存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物资变质、丢失等费用以及仓库运营的人工费和物资占用的资金成本等;(3)购置成本或订购成本,即购买物资花费的货款;(4)缺货成本或短缺成本,即由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产生的损失。以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为例,首先用到的基本公式是:

TC=DCD*S/QQ*H/2

式中,TC代表年总成本,D代表年需求量,C代表单位产品成本,Q代表订货批量,S代表订购成本,H代表平均库存水平下单位产品的年持有和存储成本。从这个公式就可以清晰的看出,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对存货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已有客户是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客户就是电信运营商的一种“库存”,除了现在使用的业务,运营商还有更多的机会向他们推广相关业务或高级业务。通常,获得一个新客户的代价要2倍于留住已有客户的代价。经济学家DouglasLamont的说法更为夸张,向已有客户销售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仅相当于向新客户销售产品付出成本的1/7。DouglasLamont还说,如果能够降低离网率5%,利润将增加85%;如果能够向已有客户推销新业务,公司销售业绩得到增长的可能性将超过50%,而且,如果犯了错误能够迅速纠正,抱怨的客户中的70%将选择成为老客户。

(六)会计信息真实性对总生产计划的重要影响

所谓总生产计划就是部门经理通过调整生产率、劳动力水平、存货水平、超时工作以及其他可控变量,来决定满足预测需求的最好生产方式的一个计划。总生产计划的目标是按时完成能够有效使用组织资源(使计划期内资源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计划,满足预期需求。总生产计划分为三种:(1)长期计划,一般一年做一次,它着眼于一年以上的时间段的运营活动;(2)中期计划,通常涵盖6~18个月,一般以约或季度为计量单位;(3)短期计划,从1天到6个月均可以,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总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生产率(每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劳动力水平(生产所需工人数目)和当前存货(上期期末存货)的最佳组合。制定总生产计划需要用到四种成本:(1)基本生产成本。它们是计划时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劳动力成本,正常工资和加班工资。(2)与生产率相关的成本。这一类成本里典型的是与雇佣、培训及解雇人员相关的成本。雇佣临时工是一种避免这种成本的好办法。(3)库存成本。库存占用资金的成本是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组成部分包括存储费用、保险费、税收、损坏与折旧造成的费用等。(4)延期交货成本。通常这一类成本很难计算,它包括由于延期交货引起的赶工生产成本、企业信誉丧失和销售收入下降等成本。

可见,要制定好总生产计划,必须掌握非常详细的存货数量及其相关的成本的真实准确的数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定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总生产计划。

(七)会计信息真实性对项目管理的重要影响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它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项目管理可定义为计划、组织和控制资源(人员、设备和物料),使其满足项目的技术、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为了控制项目的成本,时间—费用模型就产生了,它要求为整个项目建立最小成本计划。这些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如人工费、设备费等,还包括间接费用,如日常管理费用、设施维护费用、资源的机会成本等。在电信行业当中有很多都是属于项目管理的范围,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中国联通的“UP新势力”等。为了很好的管理这些项目,就必须要求会计系统提供非常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控制成本。

(八)会计信息真实性对绩效评价与激励的重要影响

为了充分评价一个企业的绩效,需要使用两套评价系统,一套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另外一套是从运营的角度出发。以财务指标组成的业绩指标体系应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企业短期与长期的获利能力、经营效率和经营过程中运用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有效上,并充分考核企业的财务安全程度,防范财务风险,使管理当局对企业发展和各项经营活动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实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四类:(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3)资产运用效率指标;(4)获利能力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够对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价。

财务评价在较高的层次上非常有效,但是在运营层次上却不适用。此时,我们需要另外一套指导性的评价指标:(1)产销率,即系统通过销售获取资金的速率;(2)库存,即系统为了销售的目的而投资在购买物资上的资金;(3)运营费用,即系统为了把库存变成产销率而花费的资金。

在分权组织中,上级作为委托人授权给下级,把下级成为人,形成委托关系,并产生控制与激励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对人,即管理人员的奖励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公司或部门的盈利相联系的;另一类是联系与普通股的市价,即股票奖励制。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财务业绩评价、运营评价,还是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应用,都需要大量的详细而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支撑。

四.结论

从上述论述,特别是本文第三部分从运营管理的八个方面来论述了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影响,从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都会导致企业运营管理中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日常管理的失误,这些都可能会导致企业走向衰亡。反之,如果企业运用各种手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那么就会帮助提升运营管理的水平,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面对全球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和流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货币汇率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公司的会计系统必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便于管理者控制成本、评估并提高生产力,以及设计更好的生产程序、运营管理程序。管理会计系统还必须准确地报告产品成本数据,从而才能够根据可能获取的最佳产品资源需

篇8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运营风险;控制

0.绪论

企业运营作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性环节,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营是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环境的变化及内外因素的难以预测性决定了运营具有风险性,风险因素对企业运营水平和运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避免毁灭性的风险要比获取超额利润更为重要,这已是现今企业界形成的共识。作为制造型企业,强化运营风险管控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大力倡导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趋势下,我国制造型企业大力提升企业运营水平志在必行。本文从产品质量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技术风险和投资退出风险四大主要运营风险维度出发,识别出每个风险维度的重点风险事件,并提出针对性的管控建议。

1.运营风险识别与分析

1.1产品质量风险

作为制造型企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从风险来源上看,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来自原材料采购的风险,又包括工艺设备变更及法规技术要求变更导致的风险。产品质量风险有三个要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严重性、风险的可检测性。风险的可能性,即在过程或是工艺中风险是否存在,存在哪些风险及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严重性,是指当可能发生的质量风险发生后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严重程度可以度量;风险的可检测性是指风险在将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后是否可以容易被发现。

风险事件――产品质量风险

1.2人力资源风险

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实体,经营业绩会受到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影响,除了经济环境变化、政治法律法规的变化等外部因素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构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风险因素存在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规划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全局性”等特征,规划工作开展得不好,就会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造成被动局面,甚至可以用“后患无穷”、“不可估量”来形容。

风险事件――人力资源风险

1.3技术风险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及决定竞争成败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力度,对于传统产品市场来看,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难再有大幅度的提升和发展,对于新兴产业市场,由于技术投资收益难以预测,产品还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多数企业也不敢有大的投资,以规避技术风险。

风险事件――技术风险

1.4投资退出风险

项目退出是项目盈利能力、运营策略调整等因素来做的决定。项目盈利能力可能是企业考虑投资退出最直接的因素;从运营调整角度看,企业选择主动退出投资主要包括以下情形:投资项目与企业发展目标、产业导向或核心业务不相符;企业难以取得投资项目的管理控制权和发展主导权;企业内部因资产整合、重组,需要退出相应投资;企业根据目标负债及自身现金流量情况对投资总量进行控制,当投资总量超出上限,或负债率超过目标水平,或财务、现金流量出现困难时,主动退出有关投资;投资项目公司因合并、分立、购并及引入新的合作伙伴等事项使资本规模、股权结构或合作条件发生重大于己不利的变化;投资项目公司因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短期内无法消除的重大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总是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

风险事件――投资退出风险

2.运营风险管控建议

2.1产品质量风险管控建议

首先要从原料与辅料供应、生产过程监控、生产技术支持和集团管理等各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其次,应建立健全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第三要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对有关员工的培训工作,切实把好品牌的质量关。

2.2人力资源风险管控建议

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规范管理模式,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塑造企业文化,凝聚团队力量。

2.3技术风险管控建议

技术风险的管控需要从前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三个方面来完成。前馈控制即在立项阶段就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同时加强管理保证财务状况良好,并确保技术创新资金及时供应,或预先提留专款专用;同步控制即要进行新产品的市场测试;反馈控制即收集顾客对技术创新产品的反馈信息,根据意见进行识别和分析,对产品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分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增长、销售收入及其增长、销售利润及其增长等各项市场和财务指标。

2.4投资退出风险管控建议

对投资项目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根据领导批示对准备放弃的投资项目进行退出可行性研究,起草投资项目的退出方案;根据专家意见调整完善投资项目退出方案。对分析报告、投资项目退出方案进行审核;投资委员会根据提交的投资项目退出方案对退出的渠道、价值和时机进行评估,给出委员会专家意见。

3.研究结论

运营风险作为风险管控领域最为重要的一环,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对运营风险事件及其影响进行了识别分析和界定,并针对研究结果,给出了降低制造型企业降低运营风险的管控措施和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本文根据风险的来源不同,创造性的将战略风险分成四种:产品质量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技术风险和投资退出风险。其二,文章分维度、分层次对制造业企业运营风险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各个维度中的重要风险事件,并对各领域风险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其三,文章从产品质量、人力资源、技术、投资退出四个方面分别对制造业企业如何进行运营风险管控给出了对策建议。 [科]

【参考文献】

[1]杨华江.管理视角下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J].财会研究,2010(2).

[2]周敏.浅谈资本运营中的风险管理[J].商业经济,2011(18).

[3]任秀梅,施继坤.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机理透析[J].理论前沿,2007(6).

篇9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

Abstract:Ontheconditionoflarge-scaleinvestmentsinurbanrailtransitfieldinChina,binedwithsafetytheory,therecentaccidentsoccurringintheworldhavebeenanalyzed.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areputforwardinrelativeprocessesandstagesofplanning,design,constructionandoperation.

Keywords:urbanrailtransit;safety;riskmanagement

1前言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含地铁、轻轨等)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交通方式,由于大容量、用地集约、能耗低,快捷、绿色、安全、舒适等特点,是未来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然选

章云泉,1963年生,男,浙江杭州人,

博士,教授级高工,副总经理,

择。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后更改异常困难,票房收益低,地下工程高风险和营运安全管理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轨道交通作为新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轨道交通email:zhang@

生事物和城市经济的巨大引擎,发展

潜力巨大,前景异常广阔。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线路达260公里,正在建设或申请立项的城市达20多个,总规模达4300多公里。仅北京、上海和广州3地的近期建设规划达578公里,投资估算1800多亿元。

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营运安全问题异常突出,严重威胁人民宝贵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例如,2003年的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上海地铁4号线管涌;北京5号线的施工事故;2004年的香港地铁火灾;台湾高雄地铁、新加坡地铁、广州地铁3号线工地地面坍塌等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故原因值得我们反思和警示。

2地铁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只有2起是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

上海地铁4号线事故,经查明施工单位在用于冷冻法施工的制冷设备发生故障、险情征兆出现、工程已经停工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施工,直接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同时,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程序调整施工方案,且调整后的施工方案存在欠缺。总包单位现场管理失控,监理单位现场监理失职。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施工单位在搭设地梁支架时,没有按标准组织设计和制定施工方案,地梁架子没有按规定组织验收便投入使用,工人违章拆除,冒险作业,以致发生重大事故。

韩国和香港火灾为人为纵火,但是由于安全管理水平差距明显,事态的结局大相径庭。韩国地铁死130人,伤140人,造成地面交通严重瘫痪;而香港地铁9:12发生火灾,两分钟后,即9时14分,列车进入金钟站时,已有浓烟从首节列车中冒出。地铁工作人员也已在站台等候。列车长的表现很出色,及时稳定了乘客的情绪。9时16分,地铁站紧急疏散所有乘客约1200人,没有出现骚乱,仅受轻伤14人。同时,金钟站关闭。中央控制中心在收到列车长的警报后,马上调集了站台工作人员进行援助,同时让后面的地铁暂停运营。

广州地铁3号线该工地临近珠江,地质条件复杂,土层自稳能力极差,地下水丰富。同时,由于近期连降暴雨,砂层含水量加大,加重了连续墙背后的土压,导致事故的发生。

高雄捷运工地在短短三个星期内连续发生两次塌陷意外。今年五月三十日在盐埕发生的塌陷意外是因大量渗水冲噬地基,造成五幢房屋倾斜,住户连夜搬出,迄今仍未完善解决;六月十九日晚在博爱桥附近的塌陷意外,可能因地下雨水排水干管下方地基被掏空、干管断裂。

我国正处于轨道交通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营运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工程风险和安全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原因如下: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工期偏紧,3-4年建成20公里的一条地铁线,对新建城市来说难度相当大,几乎不可能;设计人员青黄不接,许多助工承担结构设计主力;地铁安全规范不全;安全防范和预警机制不完善;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世界上仍然没有每年建设20-40公里地铁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供借鉴;工程招投标规则欠合理;信号及控制技术仍受制于人,安全维护不到位;机电及车辆制造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审批环节多,存在,现象等。

正是由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研究地铁工程的安全及风险管理,有助于尽快地降低灾害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地铁工程安全及风险防范机制、措施

安全风险管理必须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全过程加强安全管理。本文试图从不同阶段探讨安全管理措施。

3.1规划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

在规划设计阶段主要进行区域地质评估、工程地质勘察和评估、线路比选、施工安全检验和监测计划评估等。

主要工作内容有:制定设计方案的安全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核地质、水文勘察资料、地下管线资料和相邻建筑物的资料;审核与岩土和地下结构工程相关的设计;审核相应的施工方法、辅助工法、施工规范和特殊条款;审核施工安全措施和方法;审核施工单位监测系统的配置原则,建立并完善全线工程监测网。建立并完善资料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出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报告等。

3.2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

在施工阶段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事故预测与防范、邻近建(构)筑物保护、工程保险与索赔等。

主要内容有:督促和检查施工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及安全措施;分析和评估各车站、区间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确定现场监测的对象、项目内容、范围以及监测频率,并实施监测;审查施工降水、地层注浆、临时工程设计和重要管线及建筑物的保护方案;参与施工中关键技术措施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审定,并对相应的安全风险做出评价;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和地质状况,对施工影响区内的环境安全状态做出及时、可靠的评估,及时进行预警和报警,并提出建议处置措施;当发生环境破坏事故及社会纠纷时,提供可靠、公正的监测资料,用以界定相关各方的责任;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结合工点情况及有关科研情况,开展必要的专题研究与试验等。

3.3运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

运营阶段的安全管理主要有:设定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目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管理规程;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紧急状态下运营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科技研究,从本质上保证运营安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地铁运营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检查和突发事件处理等规章制度。要明确各级领导和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职责清晰、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覆盖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人。对有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检查,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定期演练,确保规章制度和责任制的落实。要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对车站、列车的安全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地铁运营单位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编制安全知识宣传材料,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普及安全乘车和自救知识,规范乘客乘车行为。要保持车站、车厢内、疏散通道、平交道口等处的安全警示标志和疏散标志明显、清晰,使广大乘客能够熟悉和掌握紧急状态下的疏散方法和自我救援知识,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要定期针对突发事件的各种不同情况进行演习,重点演练救援和协助乘客逃生,提高地铁运营管理人员紧急应变和处置初起灾害的能力。

4结论与建议

安全的本质含义应该包括预知、预测、分析危险和限制、控制、消除危险。安全,是人类本能的需要。马斯洛理论认为,当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接着便是安全的需要。安全,是人类在其生存发展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和目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因此,必须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在施工阶段认真组织、勤于监测,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

4.1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技术标准。

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本地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抓紧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范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地铁建设、运营等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并加强对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提高防范意识

要建立起高效、协调的防灾应急机制,制定日常建设、运营事故处置预案,做好各项预警与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和现场的组织实施,要加强地铁公司与公安、消防、武警等相关部门的信息网络建设,定期模拟防灾合成演练,确保应急协调联动。

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在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落实,真正按制度办事,按规定程序和相关的安全技术规程要求操作。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实行生产管理全过程的预防、检查、监督。只有全员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真正实现防范意识,才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4.3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首要的责任。责任制的落实靠的是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靠的是严格的检查、监督和完善的奖罚措施。

4.4加大地铁安全措施的投入力度

抓安全,关键在落实。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技术、资金等。安全标准与人、财、物的投入成正比。要实现可控的安全标准,一定要加大投入。

4.5要学习香港地铁安全管理经验

香港地铁建设和营运安全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遵循“合理而可行最低风险(ALARP—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原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比如安全经理岗位设置及其职责;风险防范及数值分析;预警机制和处理程序等等。他们采用成熟技术,提出地铁“安全、方便、高效、经济、舒适,可持续发展以配合城市发展”的目标,应用RAMS系统保证技术,即系统的可靠度(Reliability)、可用度(Availability)、可维修度(Maintenancability)和安全度(Safety)。根据风险高低制定系统保证计划及工作内容,并开展危害及营运能力研究等,实战演习也非常到位。

地铁安全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落实安全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作为地铁建设者有责任有义务在各个环节重视安全工作,以防为主,依靠科学,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我国地铁建设和营运安全水平。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安全风险可控可防,我们有信心和决心降伏“恶魔”,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营运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区域生产运营;风电场;运行管理;生产运营管理;风电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23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115

随着国家风电产业政策落实和风电技术的发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位于世界前列。但风电场自身有着与传统能源不同的特点,因此需对风电场的特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而在现阶段,实施风电场区域生产运营管理,是风电场发展的趋势,能保障风电场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1 风电场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风能资源丰富,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风电项目选址一般比较偏僻,环境较差,电场工作人员长期驻守现场,其工作生活都不方便,导致各电场人员招聘困难,现有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不利于吸引人才和队伍的稳定。目前风电项目面临着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电场生产技术力量薄弱等共性问题,客观上增加了项目运营的成本和管理难度。为进一步优化管理,改善运维人员工作条件,降低运营成本,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运行管理模式。同时由于风电场的建设地点分散,需要对多个场站的实时运行情况同时进行监控,要求把各场站各厂家的设备运行参数集中起来以便于比较分析。现有的分散监视与控制手段无法实现。而且目前风电机组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都是由风电机组制造商配套提供,各厂家的系统互不兼容,一个公司内多套生产监控系统并存,一旦投入使用后很难对其更新升级,不利于运行管理。

根据风电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实施区域生产运营管理,建设区域生产运营中心将是风电行业生产运营的一个发展趋势。

2 区域生产运营管理的概念

区域生产运营管理是指结合生产、检修及备品备件管理,遵循“统筹规划、集中管理、集控进城”的原则,在生活条件优越地区设置区域生产运营中心,实现对所属地域分散的多个风电场、光伏电站进行远方监视与控制的要求,提升新能源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现场少人值守、区域检修维护、规范统一管理”的科学管控模式。一是提供信息共享、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不同控制系统的风机在同一平台下统一监控、统一管理和调度,电场效率达到最大化;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专业化管理;三是提高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四是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控所有风电场的生产运营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管理层指导生产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区域生产运营中心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专业管理”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同时要为运营管理中心和场站的安全运营提前做好各项保障措施。

按照“区域维检、场站安保”的原则,根据新能源项目分布及规划情况设立区域维检中心,配备适量检修维护、安保人员,设置区域备品配件库房,开展片区新能源电站的就地维检工作,做到维检人员、设备及备品备件相对集中管理及调配,确保各新能源电站维检工作能够做到按时巡检、快速响应、及时消缺。

3 区域生产运营中心主要功能

3.1 基本功能

新能源电站设备和升压站数据采集和接入、监视控制、防误闭锁、事故追忆、报警处理、综合统计与查询、分析计算和报表管理。

3.2 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依托集控系统,实现对风电场设备状态信息实时采集,完成对多个新能源电场(站)进行监视与控制,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减少新能源电场的管理成本;可对公司所属场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的图像监视及安全警戒,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需要监视关键部位设备的要求;能实现对公司风功率预测的集中管理及生产信息的综合展示。

3.3 人才培养功能

生产运营中心具有培训功能,能够对各场站值守人员和区域维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位维护人员成为能够独立完成风电场故障诊断、故障分析、故障处理的专业化技术人才。

3.4 区域维检管理功能

依托集控系统,完成设备管理、物资管理、检修管理工作。采用区域维检,当出现定检、大部件更换和大的设备缺陷处理时,指挥区域内的电场维护人员组成检修队伍。区域维检实现了一体化、专业化管理,既提高检修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同r利用新能源项目维检工作不均衡的特点,实现减员增效。

3.5 生产技术支持功能

通过集控系统数据的集中采集、处理和分析,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展故障分析诊断,辅助开展设备检修维护,及时发现风电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实现增发电量,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4 区域生产运营中心集控系统业务功能

在新能源场站区域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和场站的日常管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场站的定检、巡检、故障处理等日常工作都离不开集控系统的支持。集控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搭建基于风电机组监控平台,提升公司对新能源项目的管控能力,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提高公司生产运营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适当超前、专业设计、综合评审、专业施工、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

4.1 系统结构

集控系统本着区域化集中管理的思想进行方案设计,分为电站子站、运营中心主站两层对风电场进行远程监视与远程控制,并实现集中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框架,功能应用可在系统内任一节点上配置运行,具备高性能、可扩展、容错强等特点。集控系统应为冗余数据架构,实时数据采用分布式设计,历史数据库采用备份冗余设计。

子站层:按照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要求,各电站子站按照安全分区分为安全Ⅰ区、Ⅱ区分别采集场内信息。Ⅰ区与Ⅱ区分别配置通信服务器采集各安全区内信息,并分别传输到主站系统的Ⅰ区和Ⅱ区。安全Ⅰ区配置数据服务器,具有断点续传功能,续传期间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主站层:部署运营中心的主系统,由各种功能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交换机及相应的软件组成。安全Ⅰ区实现升压站及风机的监视、远程控制、告警等功能以及电能量计量系统监视;安全Ⅱ区建设风功率预测系统;安全Ⅲ区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及利用办公网络的IP电话系统等功能。网络结构采用双网冗余结构。为保证系统安全性,严格执行“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加密”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4.2 系统功能

4.2.1 实现数据采集及处理。集控系统能通过子站实时采集模拟量、开关量、电能量以及其他相关数据,数据电气特性符合GB/T 13729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需打破厂家技术壁垒,避免产生大量数据接入费。采集数据后对输入的模拟量信号进行数据合理性检查、越限判断及越限报警、数字滤波、误差补偿、工程单位变换、信号抗干扰等处理。

在经过数据处理后,在集控中心实现所辖子站的各系统数据、状态友好监视画面,并达到远程控制功能,对于报警信息实时显示提供处理意见。

4.2.2 建立与维护数据库。系统应建立实时数据库,不断更新采集到的全部实时数据;建立历史数据库,保存需要长期存储的数据,保存周期可调,存储时间不少于两年。留有至少200%的裕度,当存贮容量余额低于总容量的设定值时发出报警信息。数据库便于扩充与维护,并支持在线修改和离线生成。

4.2.3 控制操作。集控系统能远程操作所管辖子站的所有远程操作,包括风电机组的启停、复位和有功、无功的调节;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的分、合;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调节;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和出力调节等。控制操作分为两级,并支持相互切换,控制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站内控制、集控控制,两种控制级别应相互闭锁,同一时刻只允许一级控制。

4.2.4 报警处理。报警分两种方式:一种是事故报警;另一种是预告报警。前者包括非操作引起的断路器跳闸和保护装置动作信号。后者包括一般设备变位、状态异常信息、模拟量越限/复限、计算机站控系统的各个部件、间隔层单元的状态异常等。报警处理应分类、分级、分场站进行,并应以列表、光字牌、语音等方式提供给用户,重要报警应提供确认操作。重复报警不能互相屏蔽,并应具有报警次数自动统计功能。

4.2.5 时间顺序记录及事故追忆。事故追忆的范围和采样周期能自由设定,至少记录事故前1min到事故后3min的所有相关模拟量和开关量,并能反演事故过程。事故追忆可由定义的事故源触发,也可设置为由人工触发。

4.2.6 软五防功能。集控中心对子站一次设备远程控制应具有防止误拉、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刀闸,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地线送电的功能。系统能对运行人员的电气设备操作步骤进行控制、判断和分析,以确定该操作是否合法、合理、安全、正确。子站设备控制必须具有“软防误操作”校验功能。

4.2.7 运行管理。集控系统能根据运行要求,实现事故记录检索、运行操作指导、在线设备管理、操作票开列、模拟操作、运行记录及交接班记录、参数配置、权限设置等管理功能。

通过上述集控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对区域风电场的集中控制,现场保留少量z维人员完成接受生产运营中心指令、就地操作、安全措施实施等工作,逐步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综上所述,针对新能源项目单机规模小、发电设备数量众多、场址分散的特点,设立区域生产运营中心,实现区域内风电场的集中监视控制、综合数据分析和统一运维调度管理,为开展区域规模化检修维护、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提供数字化管理平台,逐步将当前分散式、扁平化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区域化、集约化的精细生产管理模式,解决管理主体过多、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偏低、经济效益增长受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寇兴魁.风电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