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购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中采购年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3月11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在京组织召开中央国家机关2011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十一五”期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的主要工作,研究“十二五”期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部署2011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安排及要求。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简称国采中心)主任陈建明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与国采中心团结协作,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十一五”期间集中采购金额累计648.46亿元,节约资金108.56亿元,资金平均节约率14.34%。
陈建明还表示,“十二五”时期,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是:紧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战略目标,不断扩展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和影响,努力发挥节约财政资金以及政策功能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规范操作;正确把握采购价格、质量和效率的综合平衡,完善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工作,发展网上竞价,建立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采购队伍,有效提升采购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精品项目和样板工程,切实提高政府集中采购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在谈到2011年国采中心的总体工作安排时,陈建明强调,坚持依法采购,严格执行目录和程序;加大批量集中采购力度,试点开放评审现场;扩大协议供货在线议价的实施范围,发展和完善网上竞价采购,着力改进日常监管;推广电子招投标,推进采购信息化建设;多措并举,切实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功能。
2011年度公安机关警用车辆协议供货竞争性谈判会在沪召开
3月17日~21日,由公安部012警用装备采购中心举办的“2011年度公安机关警用(专用)车辆、警灯警报器协议供货竞争性谈判会议”在沪召开。
篇2
关键词:政府采购;问题;对策;财政监督
政府采购是经过200多年发展才逐渐形成的复杂而有效的一种财政支出制度,《政府采购法》的实施对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采购运行的实践来看,在我国尚处在摸索实践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现象,其效果无论从采购规模上还是从行为的规范上,还没有达到预期监督的目的。当前存在着一些必须着手规范和完善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单位意识不强
出现采购单位政府采购意识不强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采购法》实施时间不久,宣传力度不够,而原先出台的制度又缺乏刚性,对采购人没有法律约束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预算编制滞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很难实施。有些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领导说了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一些地方用政府采购计划代替政府采购预算,很难体现集中采购的计划性和规模效应。
政府对采购中心组织的开标活动监督意识不强,考核与现场监督流于形式,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对开标现场监督不得力,走形式走过场。有些监管部门限于人手少,只是象征性地走走场面,不参与全程监督,一味地寻找采购执行机构的问题,现场监督失去了应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年度工作考核不规范、不科学。由于指导能力匮乏,监管部门对采购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考核、进入标准、规章制度建设、纠纷处理措施等等考核内容未作政策上的规定,监管部门考核工作也只能走走形式,是对采购中心工作放任自流与不关心的表现。
(二)具体管理职责不清
多数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都设在财政部门,为了精减机构,许多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与集中采购机构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的操作模式,缺乏相互制约的机制,难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原则。政府采购行为的执行者往往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在不经意间把政府采购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转嫁给了采购中心。这种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或行政错位的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采购体制不顺,许多应该事先解决的问题不能约定俗成,使采购中心工作被动。
监管部门采购资金审核不严,年度或季度、月度采购计划不能准确执行,让许多没有采购资金的项目进入采购法定程序,致使供应商合同款项被无限期拖延,供应商怨声载道,采购人却毫无表情。虽然采购中心没有直接责任,但项目是由其组织开标的,协调即使很困难却也是份内事,采购资金不足的矛盾焦点明显地转嫁到了采购中心。采购监管部门不从源头上遏制采购人的不规范行为,却做起了老好人,赢取当事人好感,获得行风评议选票,而把采购中心推上了风口浪尖。
(三)双重标准操作执行不便
对涉及采购中心具体事务性问题,采用双重标准,令采购执行机构困惑,理性逻辑混乱。对于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甚至超过几倍的项目,监管部门初次就确定竞争性谈判或询价采购方式,置政府颁布的年度集中采购目录于不顾。违背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时限,邀请招标只给3、4天招标定标完成期,故意或变相帮助采购人“愚弄”采购中心,不能及时按规定方式采购完毕的还抓小辫子,而对于一些明显可以采用询价采购的配置型号固定的项目又要搞所谓的邀请招标,采购理念混乱。
采购内容审核阶段也搞双重标准,有时根据采购人行政权力权重大小以及与自己关系密切程度,对涉及采购具体内容(如定品牌与不定品牌)设置双重标准,因人因时因地而随机变幻,叫人摸不着头脑。报账审核把关时,对采购中心出具的付款申请与合同内容有时熟视无睹,如同废纸,根本不尊重采购中心的劳作,大费周折地仔细查询各方数据,让报账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威严二字的份量;有时根本不看任何证明材料,对采购中心根据工作实际而采用的比价定标形式不予认可,在供应商已供货前提下,拒绝报账;对某些供应商网开一面,约定好的工作机制会随便更改,事先也不沟通,临时突变,影响了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四)关注影响采购问题不够
由于多数集中采购机构为事业单位,且人员大多从财政部门内部调剂使用,因此,这种并非为机构内部岗位设置而定向招募专业人员组成的采购员队伍,很难达到《政府采购法》规定的要求。对影响政府采购的重大问题与事务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不能为政府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许多监管机构回避主要矛盾,避重就轻,敷衍塞责,借口种种理由,对影响政府采购的原则问题“顾左右而言他”。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采购的多头执行体制导致采购市场混乱;会计事务所、造价中心、招标机构等抢占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采管不分;工程采购未能纳入集中采购范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制定不完善以及准确执行不力;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无工作阵地,机构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熙熙攘攘的大厅中,工作保密性、方便性、发展空间严重受阻;党政领导盲目指示与涉足投诉事件的处理;采购人不与采购中心签订委托采购协议,未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中心人员素质结构与业务水平制约机构发展,采购中心成为领导安排富余人员的场所等。
(五)采购信息公开程度不高
采购信息不公开,暗箱操作严重,对执行机构存有欺骗行为。监管部门把握着政府采购起始与收购阶段具体事务,即采购计划审核和合同款或报账单的最后签字盖章与拨付权,其间将会出现可以预料的腐败与寻租行为。
监管部门根据领导意见,凭借人情关系网权重,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于不顾,肆意让“心仪”的采购人自行采购或变相自行采购(如由监管部门参与所谓现场监督的“议标”行为,不走政府采购程序),反正票据的报销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集中采购程序都可以跳开了,实际上集中采购机构已失去了作用,成为了监管者手中被任意玩弄与欺骗的对象。
(六)采购法规制度保障不力
由于各地在尝试政府采购初期的认识不是很深,出发点站得也不高,出台的一些政策制度,难免存在遗漏,甚至与《政府采购法》相左,亟须加紧修改、完善和补充。
比如,原先出台的政府采购暂行办法或制度中,很少提及政府采购如何保护民族工业、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和环保型的企业;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与政府采购机构的职责划分不是很明确;对政府采购的预算管理要求不高;对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缺乏统一规范等等。
现在普遍有一种倾向,监管部门考虑到制定的法规要具有系统性、缜密性、创造性,势必有一定难度,因此不敢为人先,怕承担责任,抱着等待观望态度,一切事关制度建设方面的工作都要等待上面来了文件再照搬照套,根本不愿创新。
(七)监管机构操作权力不当
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一些地方的政府采购操作缺乏规范。招标文件不经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审核就擅自发出,中标结果不在媒体公布,采购合同不报监管部门备案;该实行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而擅用其他政府采购方式代替;不按规定聘请专家或聘请没有专家资格的人员充当评委;评委组成人员的比例不符合规定;随意突破政府采购预算;采购人与供应商擅自改变中标结果等等,让人怀疑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性。
监管机构越位操作,权力滥用,给采购中心工作制造压力。有些监管机构却以领导者自居,指挥着自己的“下属”———采购中心的工作,涉足太深却浑然不觉,如拥有定点采购招标时的定标权。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设备配备上没有统一、明确的配备标准,一些单位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相互攀比,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腐败行为带来可乘之机,直接影响政府采购所提倡的公开招标方式的采用和组织实施,使监督管理部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缺乏有效的制度依据。
二、规范采购操作程序的建议
(一)强化意识,更新观念
一是县级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应把政府采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关注,专题研究。并利用媒体反映其新情况、新问题,宣传其新办法、新经验,促进其健康发展良性循环。
二是政府采购的根本目标是节约成本、治理腐败、规范管理。目前,有些人认为“节约了多少资金”、“完成了多少政府采购预算”是衡量政府采购工作的唯一标准,考核工作时作为重要指标,总结成效时大力褒奖。众所周知:上述指标仅是政府采购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而非根本目的,治理腐败、规范管理且与国际惯例接轨才是最终目标。
三是政府采购是促进财政支出优化的重要手段。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对改善公共支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依靠道德和相互监督不能杜绝小集团与政府部门采购官员之间的谋私和腐败现象,而公开竞争机制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合谋的概率。
(二)规范运作,提高效益
一是规范运作是根本。规范运作必须做到“两制定、两公布”:第一是制定并公布《县级政府采购办法》及《实施细则》,并用专栏、媒体详细公布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录、方法、程序和门槛价。第二是制定并公布《县级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办法》。凡达到公开招标起点金额的项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实行公开招标。对招标投标的程序(市场调查———招标公告———制作标书———评标———决标———签约)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二是提高效益是关键。第一要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工作人员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惑,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第二要借助专家智慧提升采购质量。建立采购评审专家库,做到公开征集,严格审核,择优选用,专业齐全,素质权威。在立项源头、采购流程、现场管理、履约验收各个环节上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全方位提升采购质量。
三是运用网络技术提高采购效益。从标准产品入手,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和协议价目录,并上网公示协议商品和价格,查询展示样品,网上定购,网上通知协议供应商送货上门,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益。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一是建立审批制度,强化资金控制。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向当地财政部门申报年度采购计划,财政部门根据资金支付能力,并区分轻重缓急提出意见,上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是建立操作制度,强化规范运作。依据《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制定《县级政府采购操作规程》,明确采购机构、采购单位、资金管理部门、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并实行相互牵制制度,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公开招标———网上定购或合同定购———验收———付款———核算———决算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严禁串岗、,预防采购风险。
三是建立核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应单独核算,实行“三专”,即设立专户,由国库集中支付;安排专人,实行“四分开”:授权人员与批准人员分开,批准人员与执行人员分开,执行人员与会计人员分开,会计记录人员与出纳人员分开,有效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建立专账,统一会计核算。
四是建立保证金制度,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投标保证金制度和履约保证金制度,有效防止“串标”、“流标”现象和“豆腐渣”工程。增强投标单位、中标单位的“主人翁”意识、风险意识,把政府采购风险降到最低线。
(四)编制预算,推进改革
现有的预算年度即公历年度,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由于我国的国情,至每年4月份甚至更晚,因此,应改革现有的预算年度,从每年的7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作为一个完整的预算年度和会计年度。
另外,从财政下达预算控制数到上报正式预算只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工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想而知。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为一年,即从每年年初即开始编制下一预算年度的预算,以确保部门预算乃至政府采购预算的真实、准确。
(五)深入研究,积累经验
一是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对于实践中探索出的具有创意新颖、操作可行、方法系统、实践有效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要善于归纳、总结、推广,逐步完善县级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二是健全采购机构内部监督机制。第一是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第二是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定期轮岗;第三是强化内部稽核,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三是公布招标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从分散采购到集中采购,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是会不会出现分散腐败转化为集中腐败,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必须将采购机构、采购人员、采购项目、招标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所有供应商和社会的监督,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健全法律体系要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的立法工作不仅仅是制定一部《政府采购法》,而是要建立以“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六)完善体系,硬化指标
采购过程耗用的时间也应当作为衡量采购制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来考核采购机构的采购效率是否更高,是否能够在时间上满足采购人的需求,有无故意推诿,消极怠工现象。
应建立采购质量反馈信息制度,提高采购服务质量,便于对采购结果进行考核。增强“国货”意识,购买国货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在要求,在国际上,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购买外国产品冲击本国企业,是不符合纳税人利益的。
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因此,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制订国货的认定标准以及车辆、办公家具等的配备标准。为了尽快将《政府采购法》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应当出台原则性的认定标准,以指导实践工作,方便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到有章可循,执法有据。
参考文献
[1]王文新。集中采购机构急待解决的五大问题[j].政府采购指南,2005(12)。
篇3
一、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自参加工作以来,为尽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我考入市电大金融会计班进行为期三年和学习,系统扎实地学习了金融、财务会计、财政、税务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后又考入河南大学金融投资专业学习进修本科。通过学习,使我熟悉掌握了会计财务、支付结算、国库等专业知识,通晓《人民银行法》、《票据法》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会计财务制度,了解国内外会计工作现状、发展趋势和国际会计准则。任会计师期间,执笔起草了银行岗位职责、内控制度、业务操作规程、会计检查报告、整改措施、业务实施方案、业务系统需求书等30余份约25万字材料。工作期间,我撰写发表了《理论与实践》、〈〈金融会计》、“浅析帐户管理与信用信息相结合的模式与意义”《金融理论与实践》《跨世纪》“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多篇论文。通过不断的自身学习,使自己的会计知识、工作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适应新形势的工作能力与日增强。
二、加强财务管理,增强自我约束力,切实防范和化解财务资金风险
(一)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入手,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担任会计财务科科长以来,严格贯彻执行上级行会计财务工作精神,组织全辖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执行各项财经法律、法规,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首先,从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着手,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抽调年轻人员充实到会计部门,优化会计队伍结构;利用会计人员年度继续教育、举办会计基础知识、财经法律法规等各种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会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严格要求,从财务凭证的要素,到财务账务处理、凭证装订等基础规范抓起,使全辖会计基础工作水平逐步得到规范和提高。
(二)强化内控建设,切实防范财务资金安全
我任会计财务科科长以来,始终把资金安全作为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管理要求、财务审批程序、审批权限、日常费用的核算内容等进行规范;同时本着从严控制、规范管理、厉行节约的原则通过制订和完善财务核算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内部授权事项,促使财务资金报销流程制度化、规范化。结合辖区会计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机关财务费用支出管理补充办法》、《会计工作内控制度实施细则》及《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规范全辖的会计工作。通过建立会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事后监督情况通报制度等,强化会计管理工作。加强对财务集中报账工作的指导,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财务费用集中报账制实施办法》,在辖内全面推行财务集中报账制度,准确核算各项费用支出,规范费用开支行为。实行财权、事权分离,建立和完善了费用审批程序,明确费用审批权限,严格控制费用开支,为确保财务制度的贯彻落实,建立层层把关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规范审批范围。在制度的约束下,消除了财务资金的风险隐患,确保财务资金安全。
(三)加强财务管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为适应部门预算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辖内财务管理,修订各项内部管理办法,加强费用开支签报审批管理及合规性审查,调整和优化各项费用的支出结构。响应党委提出的“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号召,按照“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各项费用开支预算事先必须经过审批,大额开支必须经行长办公工集体研究,从而约束了费用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将人民银行“艰苦奋斗、勤俭建行”的财务工作方针落到实处。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一)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及时入账核算
担任会计财务科科长以来,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是会计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涉及到科技、后勤以及固定资产购置需求的各个部门,是一项需要全行动员的系统工程,会计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在做好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处置审批、信息反映等综合管理工作的同时,应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协调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并将责任细化落实,突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分类管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账簿相符。同时,加强完善资产入账管理制度操作,财务部门在付款时,要求财产管理部门及时对实物财产进行入库登记,会计部门登记账簿核算,确保账实相符。
(二)搞好清查工作,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完整
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每年与内审部门配合财产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编制报废、提前报废、盘盈、盘亏情况表,并向行长办公会提交清查报告,向上级行上报清查情况报告,并做好处置资产账务核算。
20**年,按照总行统一布置,组织全辖进行了一次全面固定资产清查。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分管会计财力部门、财产管理部门的副行长和纪律书记任副组长,会计、后勤、科技、内审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清查小组,并在会计财务部门设立了清查办公室,抽调20余名同志组成清查小组,制定了清查方案和清查计划。本次清查共调取清查登记簿记录1784条,核对实物1757件,登记工作底稿1757条,清查工作结束后,针对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报废等资产进行了处置;将未纳入账内核算的资产,无论资产来源,全部纳入账内核算;针对产权不清,无产权证资产,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办理产权手续,并在清查报告中积极向上级行反映,积极解决问题;针对清查中资产卡片不清、资产名称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积极进行改正。
通过每年清查工作和专项清查工作,确保了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加强和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由于管理规范,科室连续三年在上级行年度考评中获得固定资产管理先进集体。
三、规范集中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益
(一)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程序
为加强集中采购管理,先后制订了《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集中采购管理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集中采购操作规程》和《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集中采购评审人员库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加强对集中采购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从单位公开选聘了集中采购项目评审人员,规范了集中采购操作程序,规范了集中采购项目的评审工作,使集中采购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进一步提高了集中采购工作效率,提高了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廉政建设的发展。
(二)坚持“三公和效益”原则,集中采购的作用得到体现
近年来,我对集中采购工作加强管理,严格遵循“三公开”和效益的原则,坚持“阳光操作”,防止“暗箱操作”,防止了集中采购中腐败行为的发生。采购小组能够结合实际需求,对询价采购坚持货比三家,多方询价,在质量和价格之间进行平衡,集体确定供货厂商;对招标(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采购,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公开评标,评标结束后向管委会推荐成交供应商,由管委会确定中标人;对竞争性谈判采购,坚持多轮谈判,多次报价竞价,最后由谈判小组对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分别评分排序,向管委会推荐成交供应商,由管委会最终确定成交供应商。
(三)加大集中采购力度,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益
篇4
时值九月,“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北方的早晚已现丝丝凉意,但江南的热度不减,上海世博会的喧嚣依然,十里洋场的风情依旧。在这个时节里,笔者走访了上海市闵行区的卫生系统和相关负责人,见证了闵行区卫生改革的发展与成就。
上海的各项改革大多逃不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但实践证明,并非每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地区都能做到各项改革走在前列。这一方面受制于政策、体制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当局者思维方式是否转变的主观因素。闵行区作为上海最靠近市中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多见诸于报端。闵行区卫生系统的发展自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好例证之一。从闵行区药品改革至今,百姓享受到了哪些改革成果?信息化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当局者如何看待来自外界的评价和非议?我们请闵行区卫生局局长许速和相关负责人为我们解答。
对在采访中给我们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的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局长许速、办公室主任蒋笑华、药购办主任吴东晖、信息中心主任陆建刚以及区内相关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闵行区药购办主任吴东晖介绍说,早在2005年,a《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卫规财发[2004]320号)和《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和纪律规范意见》(沪卫药事[2002]1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了闵行区的药品改革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五年多的时间里,闵行区内医院以往医药厂商代表熙熙攘攘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医生能够更安心地为患者看病,患者购买药品的花费更低了,享受到的服务更好了。
确定改革目标
据了解,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行为,确保闵行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全收全支管理方案的实施,闵行区药品改革的目标是:
1. 实现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全收全支管理。将区内医疗机构现有的药品自行采购模式转变为联合集中采购方式,从根本上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
2. 建立新型的药品购销与配送体系。通过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药品目录管理、订单处理、配送信息处理、政府监管,实现药品购销活动全程“阳光化”。
3. 建立医疗机构药品收入的正向补偿机制。在保护医药企业合法经营收入与合理市场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药品流通中的虚高成本,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经营效益与综合医疗服务质量。
设立组织机构
闵行区卫生局建立了“闵行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药品采购领导小组”)、“闵行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区药品采购工作小组”)和“闵行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专家库”(以下简称“区药品采购专家库”)。区药品采购领导小组由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监察委、区药监分局、区检察院、区物价局、区工商分局等部门组成;区药品采购工作小组由在区内医院中选择的3~5名业务基础扎实、政治素质好、有实际采购经验的药剂人员等组成;区药品采购专家库由区内医院推选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学、药学以及医院管理人员组成,经区卫生局审核确定。
建立信息平台。由专业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运营商,提供包括电子平台、数据处理、技术支持、运营维护以及信息与管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规范操作程序
闵行区的药品采购以每年7月1日至第二年6月30日为计算周期。每年6月开始编制采购目录,当月月底前完成。
1.定点供应商的确定
依据药品经营企业的服务、品牌、信誉、规范等综合评价,由区卫生局和区政府采购中心共同委托有资质的招投标公司,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5~10家药品采购定点供应商。
(1)每二年由区卫生局和区政府采购中心共同拟定定点供应商的公开招标各类文件,并在政府采购网等规定的媒体公告招标信息。
(2)每年6月底前,区政府采购中心和区卫生局根据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对定点供应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共同确定药品采购定点供应商。
2.采购目录的编制
采购目录的编制原则包括:区药品采购工作小组在区药品采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科学评估、集体决策编制目录;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用药差异,满足不同人群的用药需求;优先考虑质优价宜和临床使用普遍的品牌药品;充分考虑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生产管理经验、质量保证能力和品牌知名度等。
采购目录的编制程序分预选采购目录的编制、品牌的遴选、采购目录的确定三个步骤。其中,预选采购目录的编制包括每年5月底前,在上一年度临床用药的基础上,由医院药剂科负责编制用药计划,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通过,初步确定本单位的用药计划(包括品牌、规格、生产企业、预计数量等);医院于每年6月初上报本单位年度用药计划,由区工作小组汇总;在评审会议开始前24小时内,从区药品采购专家库中按医院级别和专业要求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一般为9~11人)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由专家小组对汇总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闵行区的药品预选采购目录。之后的程序有专家小组以投票的方式,确定药品的品种。得票前三位的药品入选区药品预选采购目录(不含打*产品),独家产品或有明显优势的品牌,选择1个入选区药品预选采购目录。或者专家小组在确认区药品预选采购目录后,工作小组编制书面的区药品预选采购目录,所有评审专家均应签字认可。
品牌的遴选和采购目录的确定包括区药品采购工作小组向药品采购定点供应商公布区药品预选采购目录(不含生产企业);药品采购定点供应商在收到区药品预选采购目录后,按要求制作书面、电子二种版本的供应目录交工作小组;区药品采购工作小组将各药品采购定点供应商的供应目录电子版本导入“供应品种评选系统”,由供应商确认导入结果;区药品采购工作小组通过“供应品种评选系统”对供应目录进行汇总统计,按得分排序汇总结果,并形成最终的供应品种结果;区药品采购工作小组如发现“供应品种评选系统”与专家小组的评审结果差异较大的,可临时召集专家小组讨论,决定采购品种;品种选择结果与药品采购定点供应商提供的供应品种一致的,该品种的配送权由该定点供应商获得,税收属地的医药企业在同等得分和同等排序情况下享有优先权;品种选择结果经汇总整理,形成区药品采购目录。
此外,闵行区的所有医疗机构的计划采购、非计划采购以及其他采购以及医院库存管理等都有翔实的实施策略。
篇5
关键词:完善物资质量管理 配送管理 实践探索
0 引言
胜大物资供应自2009年7月归口以来,在公司领导、供应处各部门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胜大发展目标,紧密贴近胜大生产实际,贯彻落实油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理念,以“强化管理,规范运行”为工作主线,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下面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 归口至今物资收发存业务情况
1.1 归口时的情况
根据“关于胜大集团公司物资采购供应归口管理的意见”中要求:物资需求计划方面,胜大集团公司生产所需要的钢材、油料、化工、劳保等大宗通用物资以及钻井和采油设备、配件等物资,必须报物资供应处统一实施采购。物资采购管理方面,对于胜大集团公司下属几个面向社会企业的的生产急需特殊品种物资采购,物资供应处每月核定部分自购资金指标,由管理局财务资产部核拨资金予以解决;下属的面向社会企业经营的不属于56大类物资范围内的农副产品,由胜大集团公司向管理局财务资产部申请资金自行采购。
1.2 归口后物资用料品种
涉及钢材、木材、水泥及建筑材料、煤炭、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产品、油漆涂料、天然橡胶、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劳保用品、杂品、石油专用设备等共30个大类。
1.3 归口后物资发料情况
2010年度发料、2011年度发料、2012年度较上年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2 完善物资质量管理和配送管理的实践探索
2.1 加大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理念的宣贯力度
积极贯彻落实中石化物装部、供应处各项会议精神,组织物资供应干部职工层层传达、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坚持油田物资供应管理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管理体制,为宣贯主导。定期安排物资供应工作,总结重点工作运行情况,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运行。定期对主要用料单位单位进行物资管理检查,推动各单位物资供应管理规范化。
2.2不断完善物资供应管理制度建设
结合胜大集团实际和油田物资管理要求相继制定了胜大集团物资供应管理规定、胜大集团物资供应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胜大集团外部市场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胜大集团物资配送实施细则、胜大集团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办法。指导各单位物资供应规范管理。
2.3持续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
年度需求计划方面,供应部门建立供应领料物资物资消耗数据库,计划员建立有所辖物资消耗台账,逐步摸清所涉及物资消耗规律。按照相关单位的生产规模、年度投资计划等,结合年度物资消耗规律,能够做到每年9月份完成本单位下年度物资需求计划部分编制,经本单位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核后提报物资供应处。
季度物资需求计划编制与汇总上报方面。依据本单位季度生产和投资安排,结合物资消耗数据库和个人消耗台账,每季末25日前,编制下季度物资需求计划,经本单位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核后以书面形式于30日前提报物资供应处。
2.4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和配送管理,强化过程控制
配送管理方面,我们根据用料单位实际需求,按照物资种类、数量、料性,合理安排行车线路,组织协调二级配送业务实施,保证了配送物资及时、准确送到用料现场。确保了物资安全。在基础资料管理方面,建立有完整的物资配送台账,确保物资去向明确。定期对基础资料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保证资料、台账准确率、完整率达到100%。以达到强化过程控制的目的。
质量管理方面对所有物资部门保管和兼职质检员严格检查物资合格证是否有效有效,标识标注是否齐全,质检资料记录齐全准确,对物资检验所已进行检验的物资,进行外观检验。对直达物资由保管员到现场抽检,三级单位技术人员进行质检,确保产品的标识标注、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及随机配件齐全、有效,办理完质检和发放手续后方可使用。物资质量信息反馈邮箱,畅通质量信息绿色通道,每季度定期开展质量回访。
2.5切实提高物资价格管理水平
通过对宏观市场环境、物资市场行情、原材料价格走势等方面的关注,紧密结合市场形势和供应价格变化月度价格信息报告。
2.6积极参加全员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人员素质
按照处的有关要求,结合胜大实际情况,积极参与网上注册和自测自练的自助培训学习,及时根据更新题库,组织员工联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合胜大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实际,除参加油田统一培训外,以中国石化物资供应管理和采购技术指南、采购管理为载体持续加强内部学习,加大了物资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制度和业务知识的普及培训力度,提升了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3 胜大集团集中采购方面的特殊情况
现有几家建筑施工单位:都是独立法人单位,根据调研分析,各家承揽工程比较分散,用料计划性方面普遍很差,从计划到供料一般3—5天;应甲方的要求,经常调整施工顺序,变更用料计划;为节约成本,钢材、砂石料、水泥直接送达工地现场,而由于大部分工地现场场地受限,不能存放大量材料,经常是量小多批次。所以很难按照油田材料计划管理的要求运行。
3.2油田内独家使用的特殊品种物资采购问题
几个主要生产面向社会生活市场的产品的单位,所需原材料基本上在油田范围内独家使用。还有几家是中石化A类供应商。他们生产的产品所需原材料在油田范围内也是独家使用的特殊品种。主要原材料在油田只有我们独家使用,而且这些原材料在市场上价格波动频繁,有的物资有时一周之内升降幅度很大,且由于订单的原因导致计划性较差。
比如在油田内部,只有胜大使用镀锡薄钢板为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气雾罐,完全面向社会,市场竞争充分,利润极薄,因此对原材料价格极其敏感;目前国内马口铁行业内竞争也很激烈,市场现货价格根据市场情况随时变化,厂家基本是月度定价。目前的采购状况只能是:在市场相对低价稳定期定货,在市场高价时,主要从现货市场应急采购。采购周期极短,付款方式很难协调,厂家变换频繁。为了成本、订单材质的要求,需要使用符合自己需求的供应商。而主体企业网络内这方面的供应商很少,很难形成竞争机制,而为了从竞争中取优,供应商还需要不断地增减变化。这些单位普遍存在:独家使用、生产订单无法预计,用料计划性很差,而且量小、多品种、多批次等情况,这些诸多生产经营中的现实情况严重制约着这些单位统一执行油田集中采购工作的运行。
篇6
关键词:部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
中图分类号:E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25-03
近几年,关于行政消耗性支出,各级部队在预算单列、限额管理、货币化支付等方面总结了许多有益经验。但实践表明,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改革的任务依然很重,亟待创新制度机制,控制行政消耗,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支出制度
(一)改革预算管理制度
控制行政消耗性支出的根本在于发挥预算的“龙头”作用,加强预算管控。
1.层层分解预算管理责任。按照“谁支出谁编预算,谁编预算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预算责任,使各个预算编制者都有明确的责任,且主要强化主官责任。这就要求一方面对现行的预算科目体系进行改革。改革当前依据支出功能和经费性质划分的预算科目体系,按照单位、功能和支出分类,将预算分解到具体单位,细化到具体用途,落实到具体项目,反映部门公务活动的成本,增加预算监管的透明度,方便后期的绩效评估。另一方面,要制定责任到人的具体程序方法。如在行政消耗性支出过程中出现了需要调整或者改动的项目,由责任人提供凭证证明确有增加支出的必要性,防止事中监督及事后结算评价时产生推诿责任等情况。
2.具体细化预算支出项目。行政消耗性支出包括维持性经费、建设性经费和专项经费中用于公务活动的接待、交通、通讯、差旅、学习考察、会议等方面的支出以及事业性经费中的非事业性开支。现行预算科目中,行政消耗性开支笼统地体现在部门经费分项预算中的办公设备购置维修、业务会议、业务差旅、业务办公等科目之下。应根据前文所述预算科目体系改革,在行政消耗性支出款级功能分类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其下如接待费、交通费等目级明细科目,同时将每一笔开支的来龙去脉都事无巨细地登记清楚,统一口径归属到所增设的相应科目中核算。这既增加了预算经费分配使用的透明度,又强化了预算约束。
3.全程控制行政消耗性支出。在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过程中,通过下达预算指标、监控预算执行情况、考核评价预算执行结果,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行政消耗性支出随意性问题。一方面,要强化预算管理。通过量化规划计划,细化预算编制,科学化预算标准进行事前控制;通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时发现差异,及时根据预算调整与纠正,进行事中控制;通过对预算的差异分析、考评、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事后控制。另一方面,要强化结算评价。依据行政消耗性支出的账面数据,评价单位(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预算的标准。对实际支出与预算标准之间的差异,要求单位(部门)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并统一调整下一预算年度行政消耗性支出标准,以减少未来差异的发生,力求最大限度地防范与杜绝行政消耗性支出随意调整的问题。
(二)规范集中采购制度
要遵循“统一计划、集中采购,归口管理,计划与筹供分离,采购与供应分离”的原则,规范集中采购制度。
1.健全通用资产编配标准。按照“事业部门拟制,财务部门汇总,本级党委审议,报上级后勤部门审批”的流程,由各级制订通用资产编配标准。通用资产编配标准要根据资产用途区分一般标准和专用标准。例如,计算机、打印机、办公桌等资产划为一般标准,照相机、图像处理器等个别部门需要的资产划为专用标准。同时,根据资产性质不同,区分不同的资产使用年限。
2.扩大集中采购范围。对机关办公消耗品实行统一采购供应,由机关事业部门按照核定的限额,根据需要按月编制经费开支和物资采购计划,报本部门领导审批后,经财务部门对照年度预算审查核准,由采购办汇总后统一采购供应,财务部门通过资金集中支付系统集中支付。对一次性采购数量不多,单项价格较高的计算机、复印机、资料柜等高档办公设施设备以及训练、通信、车辆、卫生、营房、给养等通用物资器材,根据年度预算按季度由采购办汇总后统一采购供应,财务部门转账支付。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大宗物资采购,在广泛调查、考察的基础上,按照公平竞价、择优购置的原则对3个以上符合竞争条件的供货单位进行公开竞价招标。服务也要实行集中采购,即通过考察比较,分别选择2―3家服务好、技术精、价格合理的单位作为会议、公务接待、文件印刷、车辆及自动化办公设备维修的定点服务商,根据服务合同和实际发生的业务情况,由财务部门按月或按季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3.完善集中采购程序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业务部门提出采购需求,财务部门汇总审核需求及划拨经费,采购部门组织采购订货,审计部门全程监督的采购制约机制。即,业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年度预算安排,提出采购需求,经财务部门审核把关后,报主管首长签批。采购部门在充分了解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按首长批准的采购计划组织采购。财务部门根据商品验收入库单或劳务结算单,按合同约定直接与供应商办理结算。审计部门对此进行全程监督。
(三)创新会计核算制度
强化会计核算,让行政消耗性支出透明化,让会计账目能反映行政消耗性支出的实际情况。
1.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笔者认为,可在预算科目中单位设置行政消耗性开支科目,记录部队的行政消耗性开支情况,即在事业费类级会计科目下设“行政消耗性开支”款级明细科目,在该款级明细科目下再设业务会议费、公务接待费、业务差旅费、邮寄通信费、修车购油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办公杂支费等项级明细科目,专门核算业务会议、公务接待、办公设备购置及办公杂支等开支,改变行政消耗性支出在不同科目中反映不易统计的现状,增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的透明程度。
2.制定报账明细制度。针对目前报销凭证摘要说明过于笼统简单,经费开支存在透明度不高、问题较多、漏洞较大、报销凭证反映开支不具体等问题,除加大摘要字符长度,利用摘要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外,还可实行经费报销附加说明书制度,即在经费开支报销时附加由经办人填写,经办人所在单位或部门领导审查签字的制式说明书。为便于制度的实行,对于公务事业费、装备维修费等可分类规定。项目内容一般应包括报销单位、开支金额、事由(开支说明)、用途、当年预算金额、已开支金额、经办人和领导审查意见等。
3.实行分离结算制度。对会议费、接待费等“隐性”开支的结算,实行承办与结算相分离的结算办法管理,即承办部门提出计划,财务部门备案,待会议、接待结束后,按照“及时结算、实行联审”的要求,由财务、审计部门和承办单位进行联审后,由财务部门与承办会议的招待所直接结算。
二、应用先进高效的方法技术
(一)后勤保障社会化
运用市场手段化解管理难点,积极探索办公、接待、用车、通信等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改革举措,提高部队行政消耗性支出效率。
1.公务用车改革。实行部队公务用车社会化保障和交通费用分配货币化保障。由于国家机关的公务用车改革方案是按照行政级别从副部长级到科员确定的,部队可参照国家车改方案,将副军级至排级的干部确定为改革对象。实行公务用车社会化保障的范围,可在非作战部队、军级以上机关,以及驻大中城市的部分院校、科研和医疗单位试行,待经验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公务用车改革范围。考虑到作战部队直接担负训练、执勤和战备任务,作战部队和外事、机要通信、医疗救护、警卫工作等特殊公务活动以及正军职以上干部公务用车除外。
2.会议及接待改革。会议集训、公务接待改革可以借助市场机制,加强社会化保障的力度。即,部队可参照集中采购的办法,通过招投标确定几家质优价廉的地方宾馆或会议中心作为定点会议和公务接待单位,并与之签订服务合同,约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部队会议集训和公务接待定点组织,地方宾馆或会议中心则以大客户的形式对部队的各项消费提供优惠。
3.通讯费用改革。包括住宅电话和移动通信在内的通讯费用,都可借鉴地方政府的改革方案,实行社会化保障。具体而言,就是参照国家公务员关于通讯费货币化的有关标准和人员范围,对通信费用实行货币化管理,以报销或纳入工资收入的方式定额保障到人。通讯费改革后,日常开支中的通信费一律不再报销。
(二)经费支出标准化
结合我军实际,经费支出标准的制定对象可划分为以下四类:
1.个人费用支出标准。个人在开支公用经费中,容易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忽视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追求高档次的消费。因此,在经费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中,确立个人费用支出标准,重在对与个人效用直接相关的差旅、会议、接待、交通、通信等消费标准做出规定,并根据运行情况适时实行货币化管理,按所规定支出标准进行直接支付,包干使用。
某项个人费用支出标准=(此项支出基期基本标准+基期补助标准)×价格调整指数×消费调整指数×地区差异调整指数
2.采购商品价位标准。这部分费用由于是直接对商品价位制定开支标准,因此可打破科目界限,以商品类别进行分类。具体包括油料、交通工具、文体器材、装修材料、费用较高的办公用品等。制定采购商品价位标准,重在对与个人效用间接相关的商品的消费价位做出规定。
某商品价位标准=此商品基期价位标准×物价调整指数×消费调整指数×地区消费差异调整指数
3.办公费用支出标准。包括办公设备购置支出标准、维修支出标准、办公用品支出标准等。办公费用宜采用限额标准管理办法。根据事业任务、人员编制和应编配的各类办公设备数量,严格核定办公费支出限额,并作为硬性指标加强管理控制。办公费用支出标准在形式上应表现为对商品价格的限定,也就是对部队办公设备的高、中、低档次做出限定。
某事项支出标准=此事项基期支出标准×物价调整指数×消费调整指数×地区消费差异指数×艰苦偏远地区特殊价格调整指数
4.装备维修费用支出标准。我军装备种类繁多,新旧装备共存,且有大修、中修、小修之分,全部制定出合理的支出标准很困难。因此,目前只宜制定我军通用装备尤其是公务车辆的维修支出标准。
某项装备大修支出标准=(此项装备大修基期支出标准+大修恶劣环境基期补助标准)×物价调整指数×训练强度变化调整指数×任务量变化调整指数
某项装备中修和小修支出标准可依据上述公式类推得出。
(三)运行管控信息化
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的关键在于运行监控。要加强军队信息系统建设,利用数据处理技术、联网技术、信息数据库等技术,并运用专业的监控软件对支出过程进行监督。
1.利用“网上银行系统”,构建资金安全防控平台。与驻地开户银行协商,安装“网上银行系统”,将所属单位(部门)银行账户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并设置资金支付安全警戒线,构建资金安全防控平台。利用“网上银行系统”的信息技术优势,通过设置敏感字段,对各项行政消耗性支出实行智能报警,使财务人员可以即时查证,发现问题,及时制止该笔业务流程,从而实现对行政消耗性资金运行过程的有效监控。
2.实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管理,提高经费支出透明度。凡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中的公务开支,都要通过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财务人员在公务卡审核报销时,不但要审核POS机签购单、税务发票等原始凭证,还要利用“公务卡审核报销系统”,查询核对公务消费的时间、金额、用途和资金流向等信息,实现对行政消耗性开支真实性的事后监控,从而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增加会计系统功能,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结算管控。将“预算编制管理系统”中的行政消耗性支出预算数据库与“会计账务管理系统”相链接,并增加“会计账务管理系统”对行政消耗性支出的管控功能。在日常借款、核销业务中,如果相应会计科目中行政消耗性支出超出年度预算,则系统主动阻止该笔业务录入,即该笔业务不能被核销,如果该笔支出确实是业务需要,通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在年度预算调整中调增行政消耗性支出预算后,会计系统方允许核销。这样做从系统管理上杜绝了个别人员违规操作的行为,切实保证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权威性。
三、营造厉行节约的管控环境
(一)开展厉行节约教育
一是在内容上,要持续开展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教育,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和对待消费行为,划清盲目追求高、精、尖豪华办公用品和紧跟时代进步的界限,划清接待活动中高标准与热情,保障全面与周到的界限,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二是在对象上,要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的教育。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要做节约经费开支的模范和表率,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抓起,对行政消耗性开支要坚持做到多问、多管,坚持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讲评。三是在方式上,要坚持经常化和制度化的教育。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宣传推广压减行政消耗性开支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对管理不善、造成浪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和处理。
(二)健全法制管理基础
一是在宏观层面上,应制定和完善对部队行政消耗性支出有指导作用的军费运行法律。如预算方面,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出台《军事预算法》,其中对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的规模、预算决算管理、检查监督等作出宏观规定,将预算编制责任追究制度、预算执行风险防范制度、预算落实程度奖惩制度等以法律法规形式体现出来。二是在中观层面上,应制定完善部队行政消耗性支出具体操作层面的法规。如监督方面,应制定完善《军队财务监督条例》并颁发全军,其中应专门分出一章,论述规范部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的监督控制措施。三是在微观层面上,应制定完善一些与部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相关的具体规定。如标准方面,应尽快编制和制定《一体化军队财务标准》《后勤保障社会化财务规定》《机关电话费包干管理规定》等,从具体制度上约束消耗性支出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为。同时,制定出台《部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规定》,使之成为行政消耗性支出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法规。
(三)加大管理考评力度
一是完善考评体系。围绕支出绩效、支出效率和支出的有效性,建立行政消耗性开支绩效考评体系。支出绩效指标指年初至报告日某部队行政消耗性支出占全年行政消耗性支出预算的比例,反映出报告期内某部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的预算执行情况。支出效率指标指报告期内某部队的行政消耗性支出占经费总支出的比例,反映出报告期内某部队行政消耗性支出与部队整体建设支出的比重关系。支出的有效性指标指某部队通过严格控制、加强管理而压减行政消耗性支出的情况,该指标的报告期一般为一个预算年度。二是规范考评机制。考评工作一般由本单位组织、财务或审计部门组织实施,也可由上级财务部门组织实施。考评前,成立考评组,上级财务部门领导或单位首长任组长,拟制评分细则和考评工作方案。考评中,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综合和单项打分,从而得出评价结论。考评后,根据考评结果进行讲评,并出具考评报告,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移送处理。三是严格考评奖惩。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对于考评优秀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进行通报表彰,对其好经验、好做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对于考评不合格甚至出现贪污浪费现象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要按有关规定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改正,该处分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篇7
根据中支内审工作部署,二oo九年6月份和12月份分别在全行范围内开展对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的分析评价活动。依照内控评价方案,分“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审”五个方面内容对支行内控制度进行评审,将定期风险分析评价工作渗透到全行每一个职能股室、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每一个岗位。我们将评价的监督对象确定为一线营业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以重点股室、关键岗位、薄弱环节的审计为主;有针对性地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建立的各项制度,注意内控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拓展了评价范围,提升了评价层次。通过审计评价,共发现重要岗位尚存在十多项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一一列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并书面报告市中支和支行领导,督促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全行得到严格落实。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调查工作
我们根据本行的重点工作、簿弱环节及风险点确定审计调查项目二项。分别是《对瑞安支行集中采购管理情况的调查》、《对瑞安支行外汇法规、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调查》。
今年8月份对支行集中采购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管理上的欠缺和不规范的操作,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今年11月份对支行外汇法规、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询问、调阅部分档案资料和观察临柜操作情况,基本了解和掌握了瑞安支局外汇管理工作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瑞安支局能够较好地执行外汇法规,及时贯彻落实外汇政策,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业务授权分责明确。并能根据上级局的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各项内控制度予以细化补充,及时修订完善了各项外汇业务操作流程、外管股各岗位工作职责、外管股人员考核办法,建立了《内控督导检查办法》。但也发现了不少一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提出整改建议,基本得到整改落实。促进了外汇管理部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外汇法规政策,严格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
今年我们通过审计调查,共发现了违规现象20余项,提出整改建议20条,大部分已得到整改落实,分别撰写的调查报告已呈报给支行行长和中支内审科。
(三)积极开展审计发现问题“回头看”活动
在行长亲自督导下,我支行由内审牵头,认真组织开展了对20*年度以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做足做细“亡羊补牢”工作,强化了整改落实,巩固了审计监督成效。
1、领导重视,强化整改意识。布置安排对20*年度以来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检查事宜。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整改意识,主动查找风险隐患,坚决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2、精心组织,确保整改实效。安排专人对所有审计项目进行逐一梳理,认真排查问题整改情况;并要求各部门将自查情况、未整改原因及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报内审部门。内审在各部门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进行了再检查。
3、强化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制定了瑞安支行内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经过直接责任人、部门负责人认定后,根据问题的原因、性质和情节等采取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并给予经济处罚。
4、严格督促,实现整改目标。针对个别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督促,制定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通过开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回头看”活动,真正实现了“整改促完善、整改促提高、整改促进步”的目标。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府;采购;问题;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2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程度高、牵涉面较广的专项工作,它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有序竞争”的原则,是发挥政府服务和监督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实现公共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新机制,是我国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发展,投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并且越来越需要政府采购。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实行政府采购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和阐述,希望对社会各界人士有所帮助。
一、高职院校政府采购的含义
高职院校的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所需要的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基本建设的设备和物资的采购都必须执行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是对项目实施采购过程的规范与管理,它包含了采购预算的编制、采购方式的选择、项目的实施、合约的签订、项目的验收以及整个实施过程中所有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等一系列环节。
高职院校作为采购人,应当严格依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结合学校具体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校的采购管理办法来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因此,高职院校需建立专门的采购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并规范学校物资采购活动。根据我院采购管理办法规定,成立学院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学院的各项政府采购工作,并根据教学教辅与行政后勤两大类,分别由实训中心及总务处抽调人员专职负责学院的政府采购工作。其中学院教学及教辅部门的物资及设备类项目由实训中心负责,行政办公类物资设备及后勤基建服务类项目由总务处负责,政府专项经费、科研经费,其他预算项目经费按照采购类别也由上述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负责实施。
二、高职院校实施政府采购时出现的问题
(一)采购预算编制不科学
政府采购面向高职院校推行以来,预算编制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客观上说,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制定准确而详尽的年度财务预算,并根据预算编制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计划,对高职院校来说确实有较大难度。一是高职院校的采购计划往往要根据当年的招生情况来确定;二是高职院校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资金来源广;三是高职院校所需设备技术含量高、品种多、时效强。
(二)院校本身对政府采购不太重视
一些高职院校不太重视政府采购,认为学校靠的是财政拨款,所以从来没有节约的习惯,甚至没有财务风险意识。而政府采购的体制缺乏一定的约束性,对采购人也没有法律制约性。部分高职院校经常设备已采购并使用后,再去补办政府采购手续,这些都是因为高职院校本身对政府采购不太重视,或是采购意识薄弱造成的结果。
(三)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严重脱节
一些高职院校的采购工作存在政府采购资金分配和使用脱节的现象,因为对市场的调查不够,形成了价格假象,甚至影响到了预算。或者政府采购人员对所采购的物资的价格、性能、指标没有深入了解。在采购过程出现以假充次、以低档代替高档等不诚信的行为,都是造成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严重脱节的重要原因。
(四)政府采购手续太多,过程复杂
根据我国的政府采购规定,达到采购限额标准的项目应当遵循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但招标工作的程序多而复杂,从招标送审到最后的备案,共有近二十个程序,需要办许多的手续。高职院校的专业性很强,还需通过办学评估,所以高职院校对教学仪器设备和工程物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且时效性要求较强,而完成政府采购程序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造成了学校急需物品不能及时采购及供应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
(五)采购的相关部门配合不到位
采购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到很多的部门,比如财务处、教务处、总务处、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等,这些部门如果配合协调不好,没有明确各方的工作职责,就会产生一定的分歧和矛盾。遇到困难的时候甚至互相推卸责任,给采购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货到之后使用部门和验收部门没有及时的验收,拖延了时间,或者报账的时间过长,手续太多,供货商不能及时拿到货款,不但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还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六)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
政府采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如社会、经济、金融等,这就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但一些采购人员不懂招投标、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导致采购工作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我国的政府采购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人才的匮乏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实施政府采购的发展和进程。
(七)容易出现一定的风险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配套的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并组建专职采购部门,然而由于尚未形成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采购工作容易出现随意性强,存在私下操作、暗箱交易等现象,在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上都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势必会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政府采购管理体制
(一)强化预算编制
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有利于细化预算,并且能够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采购的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需要将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采购预算之中,首先要列出采购的总预算、采购项目品目、采购设备的数量等等,并严格按照预算费用来执行采购。一部分高校在招生、建设、扩充设备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政府在编制集中采购预算时,也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不但要注意合理性和科学性,还要给予学校适当的预算弹性空间。
(二)实行与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相适应的采购方法
在执行政府采购时,学校应当将下一年度计划采购的项目全部编入年度预算,如果资金问题影响到预算的执行时,财政部门应该给予相应的预算调整。学校还应该及时与政府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对于学校急需、且价值含量很高的设备,为了节省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购的招标方式。另外,学校要和政府机关沟通好,哪些仪器可以自行购买,哪些仪器需要政府来采购,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建立设备供应商的诚信档案
应该建立一个关于设备、仪器供应商的评价系统和诚信档案,购买了设备以后学校可以对设备供应商的诚信指数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会直接存入诚信档案。这也是对政府采购和设备市场强有力的监督,通过建立这样的制度,可以让政府采购制度变得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四)建立评审小组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由财务、教务、总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完成对高职院校采购过程的审核。经办政府采购的人员和负责政府采购合同审核、验收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且互相分离。通过严格的评审,可以更加规范采购行为,提高学校经济效益,防止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保护了供应商的公平竞争权利。
(五)提高政府采购经办人员队伍业务素质
采购是一项任务繁重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加强采购队伍的建设才能够更好的使政府采购工作在高职院校当中发挥其作用,因此,采购部门要接收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专职从事此项工作,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按照“廉洁、务时、公正”的要求,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断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高职院校政府采购工作顺利进行。
(六)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系统
只有建立了风险控制系统,才能够保证在采购过程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律的有关要求,制定学校政府采购实施方案及操作流程,然后按照规定办事,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小风险带来的威胁。
四、总结与体会
由于高职类院校在不断扩大,不断的提高自身规模,在扩大和建设的过程中,硬件设备、仪器的更替是少不了的,所以高校也需要实施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一项繁杂、庞大的工作和任务,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并且使政府采购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汪佳丽,陈美玲.高校政府采购需求分析理论与操作[J].当代经济,2012(24):120-121.
[2]吴鸣鸿.我国高校政府采购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再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高教,2012,13(4):39-42.
[3]赵.论高职院校政府采购监督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14):64.
篇9
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关于2005年的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财政局:
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属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系政府采购集中采购机构,现有办公场地260平方米(2005年间,由原1套住房175平方米增加到两套房350平方米,2006年2月搬迁至现址),工作人员7人(2005年间,聘用和调入5人,调出2人)。2006年3月10日,采购中心接到财政等部门的考核通知后,单位内部专门布置,立即按考核要求进行了严格的自查,同时根据规定的评分方法和标准打分,并形成了自查报告。此外还做好了有关考核所需文件、数据及资料的整理工作,以备向考核小组提供。
根据考核通知要求,现将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考核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核期采购中心主要工作业绩
2005年,采购中心克服人员少、业务大、范围广等困难,合理安排开标时间,全面完成了年度采购工作任务。
开标次数多。2005年,采购中心在四川政府采购网完成政府采购信息134条次,共组织了招标活动130次:其中公开招标采购34次,谈判采购38次,询价采购58次。组织招标采购的次数比上年增加36次,增长率达38.30%。平均每周组织采购招标近3次。
采购金额有所增加。2005年,采购中心实际执行财政预算金额6727.751608万元,实际采购中标金额5853.793997万元,比预算节约资金873.957651万元,节约率为12.99%。与去年同期相比,财政下达采购预算增加3593303.07元,增长5.64%;中标金额增加3017734.30元,增长5.44%;节约金额增加558549.23元;节约率提高了0.14个百分点。此外,全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实施定点保险集中采购,节约财政资金250万元;还协助完成了兴文县及部分市级单位的采购项目约400万元。
采购品目广。一年来,采购中心采购项目包括空调、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刻录机、碎纸机、投影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杀毒软件、路由器、防火墙、移动硬盘、除湿机、档案密集柜等办公用品、轿车、印刷品、二代身份证及视频会议专用设备、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商检专用设备、自动消防报警系统、交通标志、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防雷系统等专业设备以及房地产评估等。
重点工程项目采购高效完成。针对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采购中心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提前准备、主动服务、加班工作,高效优质圆满地完成了长江大道亮化工程建设、市区路灯管道下地改造工程建设、宜宾海关建设、商检工程建设、盐水溪亮化工程、赵一曼纪念馆设施设备、中坝防洪堤滨江公园绿化工程、三江湖电梯等一系列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采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采购中心定性指标自查情况
1、政府采购规范运作情况。(20分)
执行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情况。(自查得分10分)
采购中心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及法定程序,从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办法入手,通过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在实施政府采购活动中,严格依照《政府采购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政府采购的制度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组织建立了政府采购工作各环节的规章和办法,规范了工作程序及相关的制度要求,并严格组织实施,已基本建立了依法、规范、高效地运作机制。
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率。根据《政府采购法》及国家有关部委的相关规定,依法规范招标文件、评标报告、评标记录,严格审核中标人的投标资料、中标通知书,保证采购质量,提高采购效率,完善了各种采购方式的操作规程。一年来,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自查得分10分)
2005年,采购中心依据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2005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采购限额标准》等通知要求,严格执行财政局国库科下达的委托采购计划,按法定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及程序进行采购,从未随意变更招标方式、品种、数量、预算控制价,在采购过程中,遇到的难执行的计划均及时书面报告监督管理部门。2005年,采购中心执行采购范围有所扩大。
为了继续保持政府采购规模的稳定发展,重点抓好市级项目的采购同时,积极为各部门,各区、县级采购中心所需予以交流指导,接受了一些县级委托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严格规范操作,取得了采购人和供应商的“双赢”。
严格执行采购程序,采购中心实行了分工负责制。财政采购计划下达后,采购中心当日落实政府采购招标文件制作人员、检查计划中的采购清单是否详实(如采购单位技术参数报列不详,及时与采购单位联系,要求补报)、落实人员在四川政府采购网上公告;待采购单位采购货物相关技术要求完备、无误后,按照《政府采购法》时间要求及时发售招标文件;在发售招标文件过程中,对于投标商的疑问,当日向采购单位反映,以便采购单位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迅速答复。严格执行开标、评标程序,严格按要求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并执行了回避制度。评标结束后,当日在四川政府采购网上进行结果公告;对于开标后未成交的货物,分析原因,需要财政改变采购方式的,于次日向财政请示,待财政批复后,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程序尽快组织重新采购。
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情况。(自查得分10分)
2005年,采购中心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强化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原则,强化部门设置,并通过上墙、上网、媒体宣传、汇编手册等形式,公开服务承诺,公开采购制度、程序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构建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机制。
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基本健全。建立并完善了岗位工作职责及工作纪律;工作岗位设置合理,管理操作环节权责明确,各环节的内部监督制约体系基本形成。
先后建立完善了考勤及请销假制度、采购中心工作规程、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票据制度及印章保管使用制度、建立保密制度、采购中心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了周例会及学习制度、每月总结分析制度、重大采购事项筹备会议和总结分析会议制度等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采购流程,规范了招标、开标、评标程序及纪律。制定了内部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办法,汇总并印制了《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手册》500册。该《工作手册》包括《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规程》等内部管理办法制度20个、23万多字的。
根据《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规程》,出台了《采购中心内设机构及岗位职责》,明确了采购各环节的相互制约的各工作组、各岗位工作人员职责。
根据《工作手册》有关制度规定,初步设计、制作了“宜宾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电子化办公操作平台,经培训后将于近期启用。该现代化办公工作操作流程平台的启用,将使采购业务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招标采购业务流程间相互制约和保密,并相应减轻一定的工作量。
采购中心的所有制度均公布在“宜宾政府采购网”上,接受上级单位领导及社会的监督;中心简介、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守则、十不准廉政守则、评委专家职责义务、评标会场纪律规定等主要制度均做到了制度上墙。
3、政府采购基础工作情况。(自查得分20分)
政府采购日常基础工作:政府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有序,归档资料齐全、及时(自查得分8分)
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标准做好政府采购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分类、立卷、归档、保存等各项基础工作,切实保证采购文件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和保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政府采购法》中有管理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形成了《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政府采购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保密暂行规定》、《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务文书管理制度》。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执行国家归档、管理、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保证了档案工作顺畅,也促进了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政府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有序,归档资料齐全、及时。
政府采购业务基础工作:招标文件编制合法、科学、合理、完备,有关收费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符合有关规定,有关报表数据及时等。(自查得分12分)
招标文件编制基本合法、科学、合理、完备。收费和资金管理使用严谨细致、合理合法。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项目和标准收费,无超标准、超范围收取的现象,且全部收入都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标书费全部严格执行财政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对保证金收退等工作做到了严谨细致,帐务处理规范、及时,帐目清晰,同时还完善了2004年以来的相关流水帐、台帐等相关财务会计资料,资金得到有序规范管理,保证了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政府采购业务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并由市政府办统一管理,2000元及以上报帐均有一套严格的签字审核报帐程序,使用符合财经纪律。政府采购业务经费虽纳入了财政预算,但根本不能保障采购中心最基本的运行需要,每年都要单独报告。尤其是今年以来尤为突出,采购中心组织的采购规模、采购开标次数、节约金额等已经基本达到2005年上半年的工作量。及时上报有关报表数据。月末、季末能够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及时将各类采购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编制各类报表,并形成简报,为各级领导、单位及时提供最新最准确的采购数据。
此外,专家库、供应商库、技术参数库等三库建设得到完善;采购信息及时、准确、合法;专家抽取、使用符合法律法规方面;开标室、评标室、开标程序、评标程序得到规范。
4、政府采购服务质量情况。(自查得分18分)
及时向采购人提供服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督促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及时要求采购人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自查得分8分)
针对采购人项目采购需求随机性大、采购量小、零星采购项目多、采购次数频繁、工作效率低、资金支付频率高、资金归集难等情况,在不违反政府采购法的前提下,在管理上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操作模式和一个运转顺畅、制约有序、统一高效的工作体系。
为及时向采购人提供服务,采购中心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做到不相互推诿,不有意刁难,不借故拖延,确保办事人员满意。建立了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制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严格执行服务承诺,优化服务环境,树立了中心良好形象。
根据规定,采购合同由采购单位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中心没有执行合同统一组织签订制度,采购中心仅实行了合同催收制度;
采购验收原则上均由采购单位组织执行,各单位如有需要,可以向采购中心提出聘请专家参加验收。在宜宾,还未执行采购中心会同采购人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制度。
采购人对集中采购机构服务态度和质量的满意度,公平公正对待参加采购活动的供应商等(自查得分10分)
作为政府采购业务的一个“服务窗口”,采购中心为了方便采购人和供应商,积极组织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一是对采购人和供应商的咨询事项进行政策性指导,作规范性的指导解释工作,热情服务。二是对工作人员进行言行规范,文明用语、以礼待人、热情办事、行为规范、雷厉风行。三是对抵制政府采购的个别办事人员,耐心解释,以理服人。四是主动做好政府采购程序的宣传工作。五是对市直单位政府采购经办人员进行工作指导。政府采购优质服务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采购人及供应商的普遍好评。根据12月初采购中心开展了“宜宾市2005年1——11月政府采购项目跟踪问卷调查表”,从书面反馈的情况统计,其中,“对采购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等情况的意见和评价”均为满意,“对市政府采购中心的总体评价”均为好,“对政府采购的建议和意见”部分单位希望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5、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情况。(自查得分10分)
为了顺利开展政府采购工作,今年采购中心加强了对政府采购信息的收集和宣传、调研力度。一是实行了每月简报制度。从六月份开始,还对每月的政府采购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向有关主管、监管部门报送。二是及时向媒体报刊宣传工作动态。今年,《宜宾日报》、《宜宾晚报》、《中国政府采购信息报》、《政务调研通讯》等媒体报刊相继发表、介绍了采购中心的工作动态和理论文章。采购中心对驻外办事处房地产评估进行顺利采购后,《中国政府采购信息报》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向全国介绍房地产评估政府采购的宜宾经验。三是完成调研文章《浅谈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宜宾市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探索》两篇。四是供应商信息库建设和管理得到规范。从2005年年底起,采购中心在网上已经公告、同时在发售招标文件时均向供应商提供《宜宾市政府采购供应商注册登记表》,并向其说明登记要求,目前供应商库已初具规模。。五是重新设计开通了“宜宾政府采购网”,及时上载我市政府采购动态信息,每天点击率达几十人次,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6、集中采购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情况。(自查得分9分)
目前政府采购中心共有7工作人员,大部分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政府采购中心以创建宜宾市文明单位为契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进文明办公,使每位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能力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一是每星期定期组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二是参加了人事局组织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培训考试和市政府办组织的相关学习培训;四是先后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政府采购经验交流,学习交流政府采购先进经验。通过学习培训,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依法办事、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7、集中采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廉洁自律情况。(10分)
是否制定廉洁自律规定,是否有接受采购人或供应商宴请、旅游、娱乐的行为,是否有在采购人或供应商处报销应该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以及其他不廉洁行为等
在日常工作中,采购中心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廉政警钟常鸣不息。首先是建立了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和有序的内部制约机制;其次是公开了管理办法和办事程序、采购结果、采购资金运用和结余情况;三是积极开展文明办公、礼貌待人、热情服务活动,作风建设取得成效;四是制定《市政府采购中心十不准廉政守则》及《责任追究办法》;五是开展了采购单位回访。据年底在市级各单位开展的问卷调查统计,单位对采购中心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服务、以及廉政情况均认为比较优秀。
实行三个公开增强政府采购工作透明度。一是采购信息和采购结果公开。二是采购程序和服务承诺公开。三是采购过程公开。相关资料全部上墙、上采购中心网站。通过抓政府采购工作透明度建设,我市政府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体现,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三、采购中心定量指标自查情况
1、计划任务完成率100%。(自查得分10分)
2、招标公告率100%,中标公告率100%。(自查得分各5分)
3、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率100%,有关政策法规、操作流程等信息公开率100%。(自查得分10分)
4、招标文件、招标结果、合同(采购中心)备案率100%。(自查得分10分)
5、擅自改变采购方式率0,从来没有擅自改变一次采购方式。(自查得分10分)
6、质疑答复满意率,采购中心认为是满意的100%。(自查得分10分)
7、被政府采购当事人投诉率(投诉由监督管理部门受理,采购中心没有统计投诉)。(自查得分仍为10分)
8、实际采购价格低于采购预算(没有出现过超分包预算情况)和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的比例均在10%以上。(自查得分各5分)
9、采购资金节约率。比预算节约资金873.957651万元,节约率为12.99%。(自查得分10分)
10、评标专家随机抽取率100%。(自查得分10分)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政府采购制度的认识存在偏差,依法采购意识淡薄,对政府采购工作的支持配合不力
由于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部门利益格局,冲击了行业垄断,使一些单位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受到影响,所以就有意抵制政府采购工作。在正常工作中,对涉及到本单位采购项目,千方百计想搞自行采购,当自行采购无法实施的情况下,不与政府采购机构积极配合,在向政府采购机构申报项目时,有意设置“陷阱”,提出苛刻条件;在政府采购机构依法确定采购结果后,不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或者在协商签订合同时提出有悖于公平原则的无理要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与供方友好合作,故意破坏合同履行环境,影响项目按期完工;项目完工后,不按规定及时组织验收或延期付款,有意侵害供方利益,损坏政府采购形象。
(二)政府采购计划过于分散,采购次数过多
采购货物分散导致难以形成规模,不利于商家竞价,提高节约率;而且不同的政府采购交叉进行,负责人员难以兼顾,不利于招标活动的组织安排。采购人对供应商资格要求过高或技术、商务条件、付款条件过于苛刻,限制潜在的供应商进行投标,且预算过低,以至造成流标增多。
(三)专家数量不足,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不再限于办公设备、汽车、空调、印刷品、音响等通用货物与服务,其他各类专业设备、保险等项目也纳入了政府采购的范围,我市现有专家的数量有限,专家的范围较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不能满足政府采购范围日益增长的需要。
(四)政府采购体制有待完善,机构建设还需加强
一是未成立市政府采购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也未建立采购办公室,不利于统筹和协调全市政府采购工作,作为执行机构的采购中心经常面临多难境地;
二是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政府采购法已经执行几年了,而我市的相关制度规定还是采购法出台前的规定,有些制度、办法已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已不适应本市实际,已经严重影响了全市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深化,必须依法并结合实际对这些办法、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及时废止、修订一些与法不符或与实际脱离的制度规定,并根据需要和可能适时制定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办法,出台一些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意见,进一步规范我市的政府采购工作;
三是采购中心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公条件、基础设施还需改善,专业人员缺乏,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政府采购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五)政府采购市场不健全
由于一些单位的依法采购意识淡漠,有些采购项目不能纳入集中采购范围,无法进入政府采购市场实施采购;当地供应商受市场、资金、技术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后劲不足,外地有能力的供应商对一般性项目又没有兴趣,造成有些项目根本没有供应商参与的尴尬局面,使得政府采购市场缺乏必要的竞争。
五、下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采购中心下步打算:
下一步,采购中心将认真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实信用”四个原则,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内、外相结合的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廉政建设取得实效,为采购单位和投标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初步实现“三个一流”(建一流业绩、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两个基本满意”(采购单位基本满意、供应商基本满意)和“一个放心”(领导放心)。
(一)加大制度建设和执行工作力度。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抓好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落实;二要完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二)加强法规和业务素质培训。重点抓好工作人员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基础素质和政策业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三)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率。根据《政府采购法》及国家有关各部委的相关规定,依法规范招标文件、评标报告、评标记录,严格审核中标人的投标资料、中标通知书,保证采购质量,提高采购效率,完善各种采购方式的操作规程。
(四)强化采购廉政建设。加强政府采购中心的廉政建设,建立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廉政考核制度,防范和杜绝工作人员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几点建议:
(一)以整合管理效能为重点,建设严密的组织体系
加强政府采购机构建设。一是建立政府采购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以利于委员会研究、统筹协调、解决政府采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尽快建立采购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建立全市采购、区县联动。三是应该加强市政府采购中心机构建设。四是对教育、卫生等集中采购量较大的系统,应建立系统内部采购机构。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加快完善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应依法并结合实际对原来的制度办法等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根据需要适时制定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办法,出台一些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意见,尤其要进一步规范采购单位的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的政府采购工作。
(二)以规范操作为重点,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要严格遵循政府采购程序,硬化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法律约束。为了规范采购操作行为,提高采购效率,确保公开、公平、公正,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管理制度化。二是程序规范化。三是文书标准化。四是政务公开化。五是激励机制化。
(三)以防范风险为重点,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
实行多层次、全过程、立体化监督。一是政府采购中心对单位采购行为进行监督;二是监察部门对财政部门、政府采购中心、采购单位、各大型项目的采购过程实行监督;三是财政对采购中心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经常性监督。四是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监督。
(四)以提高项目质量为重点,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项目验收的监督责任。推行“售后服务跟踪监督,中标供应商动态考核”的管理办法。进行售后服务和采购质量的全面调查。
(五)以提高认识为重点,加大政府采购宣传力度
通过利用党政机关内部刊物、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单(册)、宣传资料、政府采购工作指南、工作会议、培训会、座谈会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对《政府采购法》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有意规避政府采购制度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
(六)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采购效率
一是完善定点采购和探索实行协议供货。二是加快政府采购信化建设,开发使用“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单位间资料内网传递,招标资料外网公开,同时完善“宜宾政府采购网”,为早日实施“网上采购”打好基础。
(七)尽快完善专家库,加强对专家的培训
一方面为了适应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请求财政部门尽快完善专家库,不断增加各种货物与服务的政府采购评标专家数量;另一方面,请求财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让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政府采购相关法律、经济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专家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特此报告
附件一:《集中采购机构定性指标考核自查表》
附件二:《集中采购机构定量指标考核自查表》
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
二〇〇六年三月十六日
主题词:行政事务 政府采购 考核 自查 报告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
公室,市纪委(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
宜宾市人民政府采购中心
2006年3月16日印
(共印20份)
附件一:《集中采购机构定性指标考核自查表》
集中采购机构定性指标考核自查表
项目项目说明自查得分评分理由
1、政府采购规范运行情况(20分)执行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情况(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情况(10分)是否建立岗位工作纪律,工作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管理操作环节是否权责明确,是否建立内部监督制约体系10分见自查报告
3、政府采购基础工作情况(20)政府采购日常基础工作:政府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是否规范有序,归档资料是否齐全、及时(8分)8分见自查报告
政府采购业务基础工作:招标文件编制是否合法、科学、合理、完备,有关收费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关报表数据是否及时等。(12分)12分见自查报告
4、政府采购服务质量情况(20分)是否及时向采购人提供服务,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组织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是否及时会同采购人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10分)8分见自查报告
采购人对集中采购机构服务态度和质量的满意度,是否公平公正对待采购活动的供应商等。(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5、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情况(10分)信息收集、宣传、调研、供应商信息库建立情况。(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6、集中采购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情况(10分)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以及人员的从业经验和能力,是否遵守有关法律、规章制度,是否开展内部培训和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等。(10分)9分见自查报告
7、集中采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廉洁自律情况(10分)是否制定廉洁自律规定,是否有接受采购人或供应商宴请、旅游、娱乐的行为,是否有在采购人或供应商处报销应该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以及其他不廉洁行为等。(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合计 97分
附件二:《集中采购机构定量指标考核自查表》
集中采购机构定量指标考核自查表
项目自查得分评分理由
1、计划任务完成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2、招标/中标公告率(各5分)10分见自查报告
3、有关政策法规、操作流程等信息公开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4、招标文件、招标结构、合同备案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5、擅自改变采购方式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6、质疑答复满意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7、被政府采购当事人投诉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8、采购价格低于采购预算和实际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的比例(各5分)10分见自查报告
9、采购资金节约率(10分)10分见自查报告
篇1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aw material'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ABC purchasing method in installation project, meanwhile, due to the reason that the material market easily affects some raw material in B-Purchasing method, the paper presents a purchasing hedging method based on dynamic programming.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of raw material's purchasing hedging is regarded as a multi-stage decision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purchasing hedging's dynamic programm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purchasing strategy is implemented. Finally, a case study of copper material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principle is expounded. Then a purchasing hedging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void the price risk.
关键词: 安装工程项目;采购;套期保值;动态规划
Key words: installation project;purchasing;hedging;dynamic programming
中图分类号:F426;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23-03
0 引言
依据不同的组织形式及企业状况,可以采用不同的采购方案,包括集中采购、分散采购、细化采购、联盟采购及混合采购。在众多方案中,建立中心化的采购组织实行集中采购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方案[1]。从工程供应链角度看,通常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会包括设计、管理、承包等多个工程项目主体,其中承包商又分为建筑承包商和安装承包商。对安装承包商而言,又面临着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使得采购原材料的成本最小。在安装工程项目中,原材料的种类很多,文章认为可以借用库存管理中的ABC法[2],在采购中也将采购物资分为三个不同类别,如表1。
一般情况下,B类采购目标主要包括:电线、电缆、通风配件、母线、铜管、钢材、桥架、塑料管件、铸铁管及配件、不锈钢、法兰等,总量占整个机电安装材料30%,可见推行集中采购降低项目成本很有必要。B类采购目标中的某些原材料,价格容易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也就是说会随着市场上铜和铁的价格变化而波动。当价格波动比较大,影响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文章主要研究B类采购目标的采购方案,以铜的采购为例,提出用套期保值的方法有效规避价格风险。铜的套期保值过程是符合动态规划的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可以借助动态规划的思想,设计该材料的套期保值采购方案。
3 套期保值采购方案的实施流程
针对B类采购目标,在实施套期保值采购方案时,可以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①确定采用套期保值采购法的原材料。
文章认为采用套期保值采购法的原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1)该材料的原料必须在期货市场上有相关期货品种;2)该材料的使用量比较大。
②分析上述材料的价格变化规律。
了解相关期货(与公司所要采购材料的原料相关)的价格变动规律。根据期货市场上该材料近五年的价格,总结出其价格变动的规律,然后结合宏观经济的预期,分析价格变化规律。准确分析判断市场趋势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企业应在参加各类专业分析机构召开的市场分析会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市场行情分析会。遇市场行情发生突变时,期货部应广泛收集信息及各方意见并及时召开市场分析会研讨行情及相应的对策。
③利用动态规划制定套期保值方案。
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制定企业年度或阶段性套期保值建议方案并提交企业期货业务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后,决策套期保值方案实施的方式和时间,形成可操作的套期保值方案。制定保值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以走势分析为基础,以产品成本为参照,以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以动态规划为方法,将风险降至最小。
④套期保值方案的实施。
在企业套期保值方案确定后,由期货部制定套期保值操作方案并经领导批准后进行具体运作,其运作结果在每日报送期货领导小组成员的期货日报中反映,企业主管期货业务的领导对保值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为防止发生意见不一的多头指挥,期货保值运作实行统一布置,单一指挥制度,即由企业主管期货业务的领导或企业经理指挥期货部操作,期货领导小组成员及其他各方面针对期货运作的意见则通过企业经理或主管副经理权衡后下达期货部执行。如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需要对保值方案进行较大修正,则需由期货领导小组讨论确定。
⑤套期保值头寸的交割(原材料及加工企业)。
在进入交割月的前一月由现货部门将需要实物交割的产品数量通知期货部。现货部门组织资源并发运至指定仓库,由指定单位进行验收、制作仓单,并根据期货部的书面指令将仓单交由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实物交割,或由财务部按期货部提出的资金计划筹集货款交指定的期货经纪公司办理实物交割。交割完毕后期货部将仓单交由现货部门处理。如因资源、资金、运输等原因不能如期办理交割则及时向企业主管领导汇报,由其进行协调处理,确定不能进行交割则必须提前通知期货部作平仓处理。
⑥资金管理与调拨。
用于期货套期保值的资金由企业法人授权期货部经理进行调拨。期货部在保值方案中应制定资金需求计划。在保值方案确定后,按方案所需资金及时间要求及时足额提供保证金,如遇行情突变需临时增加保证金时,则由期货部提出书面报告经有关领导批准后由财务部增拨资金,平时保证金有富裕时应及时调回企业。用于交割提货的资金由期货部在接到现货部门提出的交割数量后在交割月的前一个月向财务部提出申请;卖出保值头寸交割后,要求期货经纪公司必须将全部交割货款尽快汇到企业资金账户上。
4 结论
文章基于安装工程安装设备和材料的特性,根据不同的采购特点,将所有的设备和材料分为A、B、C三类后提出ABC采购法。在安装工程采购中,B类采购目标中的某些原材料,比如铜管的价格容易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波动比较大,影响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因此文章提出了用套期保值的方法有效规避价格风险。铜的套期保值过程就是符合动态规划的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文章在构建套期保值采购方案的动态规划模型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阐述铜的套期保值原理,也即以铜管为例,通过期货市场上铜的期货买卖来实现对于铜管的保值。最后文章提出了套期保值采购方案的实施流程,为企业降低原材料采购的风险提供了指导。
参考文献:
[1]蒋贵善,王东华,等.生产与运作管理[M].四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