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财务报销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常财务报销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日常财务报销中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费用;费用报销;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企业费用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1]。费用的支出能够准确地反应在一段时间内资源消耗的情况,发生的每笔费用都会由财务部门进行整理和处理,然后把不同的发生的费用归纳进不同的费用项目当中。发生的费用有不同的经济用途和来源,其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果,反过来经营成果的好坏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速度,费用支出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以及生产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何有效地控制费用的支出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对费用支出的控制中主要环节便是费用报销这一块。

一、企业费用报销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报销管理制度不足。我国的费用报销绝大多数都是根据简单的票据来进行操作的,这种费用报销的管理方法很容易致使企业在财务上信息的虚假化,严重影响到企业费用报销上的统一性和正确性。这种报销模式反应出了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缺乏主动性,财务管理管理模式的被动化使得企业不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的企业员工甚至会和企业的财务人员串通到一起,利用企业费用报销管理中的漏洞对公司的财产进行侵犯,最终导致企业大量资金的流失[2]。在企业中存在的各种财务管理问题中,存在的最直接的现象就是申请人员进行报销工作时,只要用各种相应的票据进行上报,等各级领导的审核后就可以领到报销费用。这样的目的和工作态度不仅仅让报销人员会动歪脑筋,降低其实报实销的自觉性,给公司带来损失,同时也会降低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报销管理工作的重视。

(二)报销的凭据造假现象严重。在企业费用报销监管中,严重存在的问题就是费用报销申请人的凭据造假。在实际的费用报销管理过程中,致使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都有很多,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存在的内在因素很多,主要的是报销者因为个人私欲而把凭证弄虚作假,也就是把一些不包括在报销项目里的东西通过人为的手段,使其变成可以报销的凭证,外在因素则存在着某些经营者其使用的报销票据原本就是不合格的造价票据。在现实的公司企业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其他费用报销的舞弊手段,例如:越权审批、利用同一笔报销项目进行多次报销、虚报或者高报支出费用、代为签字等。这些舞弊方法在众多的公司企业中都有出现过,这就反应出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企业费用报销管理这一块必须重视起来。

(三)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现如今的企业费用报销,只要经过高层领导的签字,就可以通过财务的审核,进而申请人员就可以得到报销,这样的程序很容易导致企业费用报销监管的失控,如果企业缺乏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费用报销监管体系,那么对申请人员的报销过程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进而造成虚报假报情况的出现。

二、对企业费用报销控制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费用支出计划。“开源节流”,在古代就明白的道理到现如今企业经营管理中更应该有所应用。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生产经营的情况,对费用的发生、费用的多少以及是否必要认真地进行权衡和分析,制定出费用发生的优先顺序,同时结合企业的综合规模以及资金流量的大小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费用支出计划。“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公司往后的经营过程中,需要随时掌握好市场上的动态信息以及经营理念的变化,对费用计划进行调整。

(二)注重报销过程以及事后追踪管理。首先要制订出合理的报销规章制度,对于那些日常工作中发生的费用,例如办公费、燃油费、电话费等,可以实行普通员工按照年、月制订使用计划,而高层部门可以细化到周、日。对于差旅费、运输费、招待费这些不经常发生的费用则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的费用标准也不尽相同。在报销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并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及时的完善和修改。对于报销申请的凭证要通过查证、询调、实质性测试等方法对其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虚假舞弊的发生[3]。在报销环节过程中,要对费用的批示以及审计结果进行仔细符合,谨防越权审批、模仿笔迹代批、串通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三)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及实行轮岗制度。为了提高费用报销财会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公司要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会计轮岗制度的实行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样就能够大力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对费用报销监督进行有效控制[4]。

三、结论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让企业能够持续、快速、有效的发展,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都对企业的报销内容、报销手续以及报销方法都有做出规定。虽然费用报销问题远远不如企业总体战略决策那样能够影响企业的长久的发展,但是,财务费用报销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底层,常常成为企业的盲点,如若不加以重视并进行及时的扼制和处理,那么就会出现“木桶效应”,成为木桶中最短的那一块板子,对企业的发展和工作的展开进行带来不利的影响,只有对费用报销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进而顺应构建节约型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齐晓华.对企业费用报销监管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04(9):44-46.

[2]赵小华.浅议费用报销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7(8):54-55.

[3]钱亦君.网络费用报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05(11):68-71.

篇2

关键词:铁路行车公寓;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铁路行车公寓基本情况

目前,成都生活管理段设9个车间级中心公寓,由中心公寓管辖全局地跨两省一市的41个公寓,负责提供涉及全路16个铁路局63个站段司乘人员食宿等后勤服务接待工作。全段公寓设计床位9529个,实际运用床位8451个,日均接待6000人次。2012年上半年公寓实际接待125.53万人次,全年预计接待221万人次。生活管理段根据实际接待量,按铁路局核定的清算单价,按季度向铁路局办理财务清算。

二、行车公寓资金管理现状

行车公寓资金主要包括公寓日常经费和食堂资金两部分,每个公寓配备有1-2名专兼职财务人员,在各公寓负责人(主任)直接领导下,具体办理日常资金收付、与段资金往来核算及财务报销工作。

行车公寓资金管理主要采用备用金管理模式,由生活管理段按月根据经费预算结合实际需求拨付至公寓在当地银行或铁路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开立的备用金专用账户,由公寓业务经办人员或采购人员借支备用金用于办理日常零星费用支出和食堂餐料款支付,由中心公寓按月收集和汇总公寓费用支付票据后到生活管理段财务科报销。公寓食堂日常收支由公寓财务人员进行单独核算,按月将食堂全部收入和支出进行汇总后上转生活管理段财务列账。

由于近年来铁路运输交路不断进行优化调整,部份公寓接待量锐减,为优化人员配置,减少能耗支出,生活管理段对贵州省内福泉、六枝等9个接待量较小的公寓在确保接待服务质量和安全路风稳定的情况下实行职工内部承包,承包后公寓经费支出按照预算实行限额包干使用。

(一)公寓经费资金支付管理流程。行车公寓日常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年初,由生活管理段负责管理公寓日常业务的公寓管理科会同各个行车公寓,结合全年预计接待量及路局下达给生活管理段的年度经费预算分析编制,经段预算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段公寓管理科作为负责现场监督管理的业务部门,对公寓报销的费用实行科目负责制。对于行车公寓临时性支出,由各公寓上报公寓管理科,公寓管理科和有关部门、段分管领导签署意见,报段办公会集体研究通过后,增加临时经费预算。

经费资金支付管理流程包括:

1.公寓请款。由各基层公寓根据当年生活管理段下达的公寓经费预算,分项目、按进度等情况,填写《xxx公寓x月请款表》(以下简称“请款表”)向段财务科请款。

2.日常经费拨款。生活管理段财务科按照全年公寓经费预算或审批同意的临时预算,对公寓请款表进行审核,按月定期拨付资金至公寓备用金账户。目前,除成都地区因公寓离段部较近,备用金由公寓财务人员到段财务科直接借支现金外,重庆、贵州地区公寓由段财务科通过银行转账拨付。

3.日常经费使用及报销。生活管理段将经费资金拨付到公寓后,公寓财务人员根据日常经费支出情况提取备用金。公寓财务人员对经公寓负责人签字同意后的票据进行审核,审核符合财务相关要求后办理款项支付。每月20日,由中心公寓财务人员将本月发生的单据分类进行汇总,填写《xx月成本费用签认单》和《xx公寓经费报销单》,经段相关科室成本科目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再到段财务科办理审核、报销手续。

(二)食堂资金管理。行车公寓设立有内部食堂,负责向入住乘务人员提供伙食供应,不对外经营。按照食堂收支持平的原则,由公寓按成本价向就餐人员收取餐费。

公寓在总台配备售票机,乘务人员就餐时,先到总台根据就餐需求用现金购买餐券。总台叫班员每日工作完毕后将当天出售的食堂餐券款交公寓财务。公寓财务定期将收取的餐券销售款送存公寓备用金账户。由于部分公寓备用金账户不能办理现金存入业务,存在公寓财务将收取的食堂餐券款直接用于食堂餐料购买情况。

公寓大宗粮油等副食品由公寓定点集中采购,日常鲜肉、蔬菜等由公寓采购人员到就近的农贸市场采买。因日常鲜肉、蔬菜无法取得发票,由公寓采购人员填写《伙食采购证明单》,由公寓主任、公寓财务人员、食堂班组长签字认可后作为支付凭据。食堂班组按班次向公寓财务编报“日班伙食成本核算表”。

三、目前行车公寓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6年6月以来,成都铁路局根据改革发展需要,对全局行车公寓管理工作先后实施了四次大的改革重组,行车公寓管理工作经历了由运输业调整至多元,又从多元调整回运输业的改革过程,公寓管理的主体单位也由原来分地区管理改变为目前的跨地区专业化集中管理。从行车公寓资金管理情况看,目前主要沿用原分地区管理时的管理和核算模式,在资金安全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方面,问题凸显,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资金管理需要。

当前公寓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寓备用金账户数量较多,账户资金分散。目前,生活管理段有19个银行账户,其中:生活管理段本级开立基本账户1个,公寓开立银行备用金专用账户18个。分析18个备用金账户2012年上半年月均借方发生额,金额最高的是广元南公寓账户11.5万元,最低的是凯里公寓账户0.5万元;月均发生额超过3万元的公寓账户11个,占公寓账户数量的61%,月均发生额低于3万元的公寓账户数量7个,占公寓账户数量的39%。接待量不大的中小公寓开立的备用金账户,数量较多、资金收付量较小,给资金安全管理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发挥资金效益方面作用也十分有限。

2.现行管理体制下,中心公寓对所辖公寓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生活管理段自2009年成立中心公寓以来,虽然明确了中心公寓对所辖公寓在经费管理方面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由于未建立中心公寓对所属公寓的考核激励机制,从实际情况看,各中心公寓对所属公寓的资金管理工作基本流于形式,中心公寓财务人员更多的是对所属公寓各项支出进行简单的凭据收集、汇总和传递,没有对各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中心公寓在经费预算执行方面的现场监管、卡控缺失。

3.在公寓资金管理方面的内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生活管理段各公寓在资金管理、与生活管理段日常往来核算方面,基本上仍然沿用原铁路分局按地区管理公寓时的模式,公寓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会计账簿设置不统一、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会计档案整理和装订不标准等。路局对公寓实施公寓专业化管理后,在公寓财务管理方面,还没有建立系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为公寓资金管理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4.公寓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改进。目前,生活管理段按年初下达的公寓经费预算拨付资金,日常经费相关支出在段财务科报销时,由段公寓管理科进行审核,经领导签字同意后报销。财务部门在公寓预算管理中,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在公寓预算过程控制方面作用发挥有限。

5.公寓食堂资金内部卡控存在一定的漏洞。公寓食堂配备收款机后,食堂工作人员在向乘务人员出售饭菜时,不得直接收取现金,需根据所购买的餐券供应饭菜。食堂供应饭菜的工作人员和出售餐券人员分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直接收取现金可能存在的漏洞。

6.公寓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不强,财务监督乏力。公寓大多数财务人员均不是专业、专职财务人员,转岗、兼职从事财务工作人员较多,普遍未经过系统、全面的财会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中心公寓所辖的中小公寓,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公寓财务人员的财会业务知识和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寓财务管理的水平。

四、加强公寓资金管理的措施

针对公寓的资金管理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改变财务管理模式,整合财务资源,充分发挥中心公寓财务在加强资金管理、强化预算过程控制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生活管理段和生活公司现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下,随着“9.17”列车餐营业务划回客运段,成都、重庆、贵阳分公司原主要承担的餐营业务划出后,可探索试行对三家区域性分公司和区域性中心公寓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对分公司和中心公寓财务人员进行优化配置,在做好分公司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同时,承担好中心公寓及所属公寓的日常财务核算、资金管理及成本费用控制工作。

2.撤销中小公寓银行账户,进一步集中公寓资金。随着银行结算支付手段的信息化、快捷化、多样化,一些日常资金发生额较小的公寓账户,已没必要继续保留。生活管理段应按照铁道部和路局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对公寓目前开立的备用金专户进行全面清理,除极个别交通不便、距离中心公寓特别远的公寓可保留银行账户外,原则上只保留中心公寓银行账户。中心公寓通过银行账户对所辖公寓资金实施监管。

3.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公寓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生活管理段应发挥跨地区对公寓实行专业化管理的优势,结合公寓资金管理现状,可选择在资金管理、预算卡控方面基础较好的1-2个公寓进行试点,段财务和公寓管理部门加强日常帮扶,尽快探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条件一旦成熟,迅速形成制度、规范,组织各公寓进行学习、观摩,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促进公寓资金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4.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探索搭建公寓资金管理的有效平台。生活管理段可利用既有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公寓资金管理需要,构建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公寓资金申请、审批、拨付、使用及食堂资金收付的日常管理和卡控。

5.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可有针对性的组织公寓管理人员,每年采取集中培训、组织交流学习、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对预算卡控、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强化学习,从而提升岗位履职能力,促进公寓资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3

[关键词] 公务卡;结算;应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3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13- 02

0 前 言

根据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中相关规定,中央预算单位在支付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等16项费用时,必须使用公务卡。这标志着公务卡制度的推广已正式全面展开。

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不仅携带方便,使用便捷,而且有利于促进公务活动的透明化,强化了动态监控,可以有效避免通过虚开发票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堵塞住违法、违规的漏洞。同时还可以减轻财务人员对现金管理的工作量,降低资金安全风险,减少个人借款挂账,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对于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虽然公务卡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公务卡的改革进程和执行效果。

1 公务卡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公务卡使用率偏低。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部分人员对公务卡制度了解不够、认识不深,不知道公务卡应该如何使用,不了解公务卡的报销流程。有些高校职工担心由于寒暑假或出差时间较长来不及报销不能在免息期内还款,影响个人在银行的信誉而不愿意使用公务卡;有些人员办理了公务卡,但没有及时开通,导致了大量公务卡被注销;有些人员甚至根本不知道公务活动要使用公务卡。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银行卡被盗刷的纠纷也使得持卡人产生抵触心理而不愿意使用公务卡。

(2)用卡使用环境不够成熟。按照财政部公布的《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公务卡消费涉及办公费、接待费、差旅费、水电费等各方面,但就我国现状来看,信用卡刷卡环境还很不完善。国内一些中小型城市和小商户的刷卡网点较少,有些地方如电力公司、燃气公司等属于垄断性行业未设有刷卡机;还有些商户因为需付手续费而不愿意设刷卡机,使得业务经办人员在许多地方从事公务活动时不能刷卡。不能刷卡的地方,只能由个人先垫付现金,待报销后再到银行取出。不仅占用个人资金,而且将原来仅存在于单位提取现金时的安全风险转移到了持卡人身上,容易引起持卡人对公务卡推广的抵触情绪。

(3)刷卡环境不成熟,导致财政资金浪费。由于刷卡环境建设滞后,在推行使用公务卡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对公务消费行为的限制,造成一些浪费。如在购买办公用品时,由于小型摊铺价格相对大型商场较低,从购买成本考虑,各单位普遍选择小型摊铺购买。但推行公务卡以后,由于大部分小型商铺不具备刷卡条件,经办人员只能在价格较高的大型商场购买,这在无形之中导致了财政资金的浪费。

2 完善公务卡结算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职工对公务卡的认知度。财政部门、各银行机构应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进行宣传动员,扩大对公务卡结算的认知度,打消对使用公务卡的顾虑,放心用卡、大胆用卡。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对持卡人消费进行积极引导,对使用现金交易的弊端和使用公务卡消费的好处进行对比宣传,将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报销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使大家深入地了解使用银行卡的便利,逐步接受公务卡结算。

(2)改善刷卡环境。公务卡的结算范围面广量多,其受理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人民银行、财政部门、商业银行多部门的配合协作。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用卡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公务卡的使用创造顺畅、便捷的条件。要加强银行卡联网消费系统建设,加大对公务支出集中领域POS机的投放力度。尤其对一些经济落后、欠发达地区更应加强对 POS机的投放力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适当让利、优质服务等手段,提高小型、零散商户的安装积极性。努力改善中小城市、中小商户的受理条件,为公务卡的使用创造畅通、便捷条件;银行应根据各单位在使用公务卡支持系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需求,对公务卡支持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效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可及时、准确地获取公务消费信息。

篇4

摘 要 随着我国各个高校,特别是“985高校”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高校日常财务管理事务中的外汇业务也随之增加。随着外汇业务量的增加,高校原有的外汇业务办理、核算和管理等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笔者试图从日常财务工作入手,对高校的外汇管理提出自己f 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外汇 财务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教授认为,“判断一所大学是否世界一流,关键标准有四条:一是能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长远的;二是能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这是大学最直接的价值体现;三是在国际可比的关键指标上进入世界前列,这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四是要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这是大学软实力的要求。”而国际交流与合作无疑是达到以上四个标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有力抓手。而随着我国各个高校,特别是“985高校”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高校日常财务管理事务中的外汇业务也随之增加。随着外汇业务量的增加,高校原有的外汇业务办理、核算和管理等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笔者试图从日常财务工作入手,对高校的外汇管理提出自已意见和建议。

一、国际发票的审核和报销

根据实际工作,目前高校产生国际发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进口高精设备及相关试剂、耗材采购(该项工作主要由学校相关进口科室把关,并由国内公司进行外贸采购,故产生国际发票的情况不多见);2、国外会议注册费;3、国外杂志费用;4、国外刊登人才招聘启事费用;5、国外正版图书购买;6、国外差旅费(特别是国际机票)。前面几项费用报销的发票审核相对比较简单,主要需要经办人提供原始国际发票或电子打印版以及信用卡对账单,同时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即可到财务部门进行报销。如国外刊登人才招聘启事应通过学校人事部门审核、批准,国外会议注册费应通过学校科研部门审核、批准。

相比之下,国际机票的审核则比较繁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审核不通过,报销审核时间过长,甚至退回不予报销等问题。由于海外专家和引进人才们提供的国际机票凭证五花八门,有航空公司提供的原始机票,有旅行证开具的代办发票,还有网上订票的电子凭证等。而机票的网上报价和实际的机票金额有时也是不同的,经办人在进行办理的时候要特别谨慎,应要求报销人提供原始机票或电子机票(必要时需要提供信用卡对账单作为辅助材料)、登机牌原件、护照首页和入境章复印件。这样做,既能确认报销人是实报实销,没有虚报机票金额,也能证明报销人确实进行了国际旅行,产生了国际机票的费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报销人初次来访,不熟悉学校财务流程或者由于疏忽,遗失了以上国际发票或辅助报销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应予以理解,请报销人尽可能提供证明本次旅行的证明材料,并由访问或所在学院的领导出具情况说明,帮助报销人进行报销,避免影响学校的日常国际交流工作。

二、外汇报销和劳务费发放

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和访问学者前往我国高校进行讲学和访问。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国际差旅费报销和劳务费发放的问题。对于外国专家和学者来说,他们在本国购买机票时使用的是美元、欧元或其他本国货币,而到中国高校进行报销时,通常财务部门都只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产生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货币损失。而且,劳务费和国际差旅费都以人民币结算,也给外国专家和访问学者带来很多不便。因为外宾无法在中国的银行内进行大额的外币兑换,而携带大量人民币进行国际旅行也非常不方便。当然,对于高校财务部门来说也确实存在实际困难,即国家财政部给予每个单位的外汇额度是相对有限的,学校只能优先满足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外汇需求。这就需要国家针对现在国际交流比较频繁的单位,特别是高校,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

对于外国专家和访问学者的劳务费发放,现在的做法为按照国家相关税务规定进行扣税,而我国劳务费的税率是非常高的,很多外国专家和学者对此也颇有非议,他们认为自己在本国需要缴税,而在中国还需要二次缴税是十分不合理的。其实,有些国家的外宾在我国是可以享受到免税待遇的。学校财务部门应该配合院系的经办人、外事秘书做好办理免税证明的工作,在给外宾发邀请函时就应向来访者索要相关材料,提前帮助办理免税证明。这样则更有利于财务部门和学校做好外汇管理,保障学校的日常运行。

三、外汇额度管理

高校现在进行外汇额度管理时基本都是采取先申请先使用的原则,这样做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公正,会造成学校各院系、各部门之间外汇使用额度的不平衡,是不利于学校作为一个大全局来运行的。因此科学全面的外汇预算制度十分必要,而财务部门在制定外汇预算的时候,也应该充分听取学校各部门和院系的意见。

篇5

【关键词】高校 财务制度 报销

一、前言

作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校财务报销工作的业务种类比较繁琐、手续繁杂,政策性强,涉及面也比较广,属于会计核算各项经费支出的第一步。1997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提出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如实、详细地反映学校财务情况;监督学校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还提出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时,应该正确归集实际产生的各种费用,不得弄虚作假,含糊大意。可以说,高校财务报销是财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比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对财务报销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规范财务制度,杜绝报销漏洞,是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只有将财务报销工作落于实处,才能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先分析目前高校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高校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

古言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合理的财务报销对促进高校有序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高校开展各种教学科研活动都需要足够的物资和资金支持,而财务报销则是将各种资金(如实验耗材、交通费用、教职工工资、办公用品、培训费、会议费等)转变为各种商品、服务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报销制度,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正确引导资金的流向,从而规范高校的教育科研管理,提高高校的整体形象和经济效益。然而从目前来看,高校的财务报销制度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报销范围任意扩大,出现私费公报、公私不分的不良现象。

我国学者薛钧在《公费报销透视》一文中指出:“如今,由公费报销的名目越来越多,已经明显超出规定的项目,高校里的香烟费、招待费、旅游景点门票等都已经实施公费报销,这是明显不对的。现在,职称评定又成了高校里大多数教职工的追求目标,于是公费上学、公费培训又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学校的报销范围内又多了不少人才开发上的许多项目。”“有不少高校为了教职工的福利,除了发放一定数量的奖金之外,逢年过节还给教职工添置一些实物,比如油、鱼、大米、购物卡等,这些都被列入公费报销范围内。”这些现状明显不符合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容易导致各种腐败现象的产生。还有些高校领导不了解财务制度,或者直接置财务报销原则于不顾,有时候脱离制财务制度审批报销事项,导致高校经费流入不合法轨道内,久而久之,就使得高校公费报销的范围越来越大,给一些人制造了报销漏洞。

(二)高校财务报销内容没有与经济收益相挂钩。

如今,高校的财务报销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咨询费、材料费、实验设备费以及其他费用等。由于实验设备和办公设备不强调成本核算,所以只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一些高校就尽可能追求多配置和高配置,只要通过审核,就尽可能购买,这种现象完全不符合高校要节约办学的理念。同时,当高校申报课题时,设备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诸如打印机、计算机等通用设备是无需再次配置的,但是他们在申报课题项目时,都将其列入构成内容,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当国家审核时,一些教师发现课题经费根本花不出去,于是在项目结题时,为了达到审核要求,就集中突击花钱,各种报销内容五花八门,甚至制造假发票进行报销,这种现象极易导致报销漏洞的发生。

(三)财务监督严重弱化导致报销漏洞频生。

我国新《会计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不管何种性质的机构,会计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执行的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有权不接受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腰杆子普遍不够硬实,不管领导的决策正确与否,财务部门都坚持“改不得、顶不得”,只要是领导的指示,财务部门都全部执行,由此一来,会计监督早已是名存实亡,形同虚设。高校的财务人员根本无法发挥当家理财的作用,只是做了学校领导的“出纳员”。在报销工作中,只要是领导拿出来的原始凭证,都予以报销,而不管原始凭证的合法性与正确性。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在于两个原因,一是有些财务人员对报销过程中会计监督的认识不够到位;二是部分财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够强烈,无法承担起审核监督的重要责任。

三、规范财务制度,杜绝报销漏洞

针对已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高校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一)完善财务报销制度,规范报销流程。

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高校在审核报销过程中针对相同的业务不同的办理人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办理结果。这种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还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导致不满情绪的蔓延。由此一来,高校完善财务报销制度,规范报销流程就变得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人员和报销人员均有法可依,从源头上扼杀报销漏洞。

我国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财务报销制度,降低矛盾与分歧的发生率。比如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费来源,编制教研经费管理制度、日常办公经费管理制度、课题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和人员经费管理制度等,还要明确规定各种经费的审批权限、使用范围以及列支额度等。

同时,高校还应该安排熟悉各项审核报销业务的财务人员承担初次审核的责任。让初审员初步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初步审查发票粘贴的合理性,还要及时告知报销经办人员需要更正和补办的手续。初审员的安排,不仅可以提高财务报销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报销经办人员因为手续不完全而被报销窗口退票的现象产生。当然,高校安排的初审员要具备过硬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不徇私枉法,严格按制度办事,以此提升报销工作的口碑和认可度。

(二)综合治理假发票,构建限额报销制度。

要从源头上杜绝报销漏洞,高校必须综合治理假发票行为。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发票的源头管理。毋庸讳言,为了取得可观利益,高校内部不少成员利用假发票谋取不法资金,使高校遭受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所以,从设计与印刷各种发票的票面格式开始,到发放发票、使用发票、缴验发票等环节,高校都要加强严格管理。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断加大财务报销的法律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报销行为,促使校内所有成员都意识到开假发票是一种违法行为,还要促使他们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抵制行为。同时,高校财务部门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检查工作,监督校园成员使用发票的行为,营造抵制违法票据的良好气氛。

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国家财政资金基本开始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的管理体制。高校可以将这种体制引入校内,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定额和开支标准,实施限额报销制度。鉴于高校教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实施“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的管理体制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能包干的可以根据工作任务包干报销,不能包干的则实行限额报销,这样可以激发报销人员将报销经费用在合理的地方,杜绝铺张浪费。

(三)加强财务知识普及,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高校财务报销活动中,报销人员主要有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教师、学生、对项目经费有审批权的工作人员以及与高校有经济往来的个人或单位,他们之间的经济往来往往涉及教科研经费报销和教育事业经费报销等。由此来看,在日常财务报销中,经费报销类别存在不小的差异,这就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

对于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开展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高校的相关财务法规和制度,各类经费的使用要求以及报销流程,方便他们从容有余地处理各种财务报销业务,提高报销效率;对于高校教师,开展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教科研经费的使用要求,经费报销程序以及经费的使用范围,以便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签批手续,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科研工作方面;对于大学生,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学费缴纳程序、奖助学金发放程序和相关退费手续等,使他们在享受相应权利的同时也履行应有的义务;对于拥有项目经费审批权的工作人员,培训内容要包括国家相关财经政策、学校相关财经制度、经费审批文件等,促使他们在合法范围内正确使用审批权力,保障各项经费的正确流动。总之,对于不同的人员要进行不同业务的培训,这样才能保证报销业务的顺利完成,拒绝报销漏洞的产生。

(四)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

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快实现财务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准,促进财务信息共享进程的加快实现。如今,高校基本都设置校园网,因此可以开通网上查询系统,使高校财务处、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方便广大教职工实时查询工资情况、纳税情况和科研经费到账情况等。在校园网的财务主页上要广泛宣传报销程序和步骤要求,提高报销效率。同时,还要设立留言信箱,及时解答关于财务报销的相关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人才集聚、精英荟萃的重要场所,高校对财务公开的需求尤为强烈。除了不宜完全公开的财务信息之外,其他财务信息都应该以多角度的方式予以公开,利用校园网实时公开相关财务信息,公开内容可以包括收费政策、财经制度、公用项目预算与支出情况等,这种透明化管理可以促使财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化,将财务行为放在“阳光”下接受监督,可以有效扼杀报销乱象。

另外,高校还应该建立网上预约报销制度,报销经办人员可以通过个人识别号(身份证号、工资号等)登录学校财务处网页预约相关报销业务,预约报销系统的页面要尽可能实现人性化,提供友好、互动的提示功能,这样可以减少报销手续环节,节约成本费用。

四、结束语

在高校运行过程中,财务报销工作至关重要。随着财务管理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要不断创新与优化财务报销制度,彻底解决报销漏洞频繁发生,报销人员怨言四起的现象。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科学合理、严谨周密的财务报销环境,直接有助于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高校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发展。

项目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J13WG86。

参考文献:

[1]毛丹.简论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中的报账服务方式[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3).

[2]林慧卿.浅析高校财务前台报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20(3).

[3]黄景文.高校报账过程的流程重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4]林琴珍.把握消费需求者心理,优化高校报账流程[J].教育财会研究,2010,21(2).

[5]马宗兰.构建高校财务报销制度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6]杨朝晖.高校财务报销流程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思路[J].教育财会研究,2010,21(4).

[7]吴东霞.高校实行无现金报账的实践与思考[J].商业会计,2010,(15).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公务卡;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22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53- 03

1 前 言

在2011年财政部印发《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后公务卡结算方式在各高职院校内全面推行。所谓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贷记卡。公务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结算方式,能够有效防范现金支付的风险,减少现金的提取,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

推行公务卡是深化预算制度的一种手段,是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推行公务卡,财政部门可以对每笔公务卡支出进行动态监控,保证每一笔财政支出都公开透明。研究高职院校在推行公务卡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和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公务卡在高职院校的顺利推行,实现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最终目的。

2 高职院校公务卡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2.1 刷卡环境不成熟,刷卡服务尚未完善

2.1.1 POS终端安装率低影响公务卡推行

现如今,信用卡消费的理念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但难免还是会有一些商户未安装刷卡终端,不具备刷卡条件,刷卡服务不完善。而当持卡人在这些商户发生了公务支出时,就只能使用现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务卡开卡率,致使部分公务卡变为休眠卡。

2.1.2 刷卡环境复杂给务监管带来困难

随着POS终端的使用率逐步提升,刷卡环境也愈发复杂。有些商户因为某些商业原因,其POS终端的注册名与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名不一致。这种情况会导致刷卡人的刷卡凭单上显示的商户名称和发票上的商户名称不符的情况,导致财务人员难以有效地进行公务卡的审核监管,给财务监管带来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即刷卡凭单、发票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刷卡信息,三者显示的商户名称都不一致。这既会给高职院校的财务人员的审核、内部控制及管理和各项审计工作带来麻烦,也会给财政对资金流向监管的效果大打折扣。

2.1.3 刷卡环境不成熟导致安全风险

信用卡犯罪数量不断增加是刷卡环境不成熟的体现。公务卡作为信用卡的一种同样存在着被盗刷、被复制,账户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的承担者是持卡人,持卡人必然会顾及到这一点。所以公务卡的安全风险也就成为了影响高职院校推行公务卡使用的阻碍之一。

2.2 公务卡具有信用风险

公务卡属于信用卡的一种,因此具备了信用卡的功能和限制。同时更重要的是公务卡与信用卡一样到期未还款会对个人信用造成一定影响,会出现个人信用风险,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滞纳金。致使到期未还款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银行未将刷卡信息上传到系统,银行还款未成功出现挂账情况等,这些原因都会影响公务卡还款的正常进度。若出现以上非个人原因导致到期未还款,那么由持卡人承担信用风险,对于持卡人而言就显失公平。因此找到有可能影响还款进度的原因,将有助于降低持卡人的信用风险。

2.2.1 免息期较短,经办人无法在还款日前及时报销

以往在高职院校未推行公务卡时,经办人在进行公务出差或培训前会预借现金以支付交通费、住宿费和培训费等。这时若借款人不及时报销,就会出现占用单位公款的情况。而在推行公务卡后。公务卡的固定还款日无形中督促了刷卡人尽快完成报销,并推动单位预算的及时执行,财务人员的工作也由被动变成主动。

但因为公务卡规定的免息期为20-50天,刷卡人若参加外地培训、出差等公务活动,需提前支付相关款项。公务卡刷卡后刷卡人又有较长时间需在外地,无法及时完成报销程序,相对于最短的20天的免息期较短,及时报销还款存在实际困难,这就增加了个人信用风险。

2.2.2 信息反馈不及时,增加了到期未还款的可能性

财务人员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操作公务卡还款的第一个步骤是输入刷卡时间、金额和持卡人姓名、卡号,以便找到刷卡信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系统有时会出现信息上传延迟、遗漏上传或是上传不成功的情况。而且不同银行上传刷卡信息的时间各有不同。在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财务人员或者持卡人本人致电发卡行反映情况,让银行重新上传或加快上传速度。当刷卡人本身就出现拖延报销的情况,再加上刷卡信息反馈不及时,这就有可能导致公务卡到期未还款,进而导致持卡人个人信用受损。

2.3 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推行公务卡或多或少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这有可能是系统功能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刷卡人本身造成的原因。此外,在推行公务卡结算的同时,也并没有取消现金结算方式。所以,财务人员的工作实际是从原来的现金和支票两种结算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务卡这种结算方式。

2.3.1 系统功能不完善导致工作量增加

当没有全面推行公务卡时,各个高职院校还是可以选择大部分报销用现金这种结算方式。虽然存在资金安全等问题,但是对于财务人员而言,使用现金这种结算方式非常简便。当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财务人员必须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上进行手工操作,而且需要录入岗和审核岗两个岗位人员共同完成公务卡报销。财务人员必须根据刷卡人报销时提供的刷卡凭证,在系统中逐条手工录入持卡人姓名、卡号,刷卡时间、金额、用途。再根据生成的还款凭证开具转账支票,递交给银行进行还款。虽然系统中有批量录入的功能,但此功能并不完善,首先,此功能还是需要财务人员在excel表中逐条录入上述各项内容。其次,当同一持卡人在同一天刷卡金额相同,这时就不能使用批量生成这个功能,因为系统无法同时识别多条信息相同的刷卡记录,只能由财务人员逐条生成还款凭证。所以,大多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使用批量生成这项功能。

2.3.2 银行优惠活动导致工作量增加

因为公务卡属于信用卡的一种,所以各银行不定时都会推出一些优惠活动。例如,满减活动。但是优惠后的金额并不会反映到发票上,如果是在网上支付,甚至不会反映在订单上。当刷卡人在发生公务支出时,没有注意到自己享受了优惠,导致在后续报销时填写的报销金额是发票金额,这就导致报销金额会大于实际刷卡金额。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当财务人员在系统中还款时才能发现。这时就会导致报销人员返工,重新填写报销单,重新找领导签字,如此反复。这样既会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会使刷卡人反复工作。

还有一种情况,是刷卡人往往将一笔公务支出拆分成若干笔进行刷卡,以求享受更多优惠活动。但是这就导致明明财务人员可以手工录入一笔刷卡信息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变成录入若干笔刷卡信息,大大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2.4 公务卡结算监管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虽然能抑制“虚开发票”“凑票报销”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避免,比如刷卡人仍可以在与商户协商好后,打出与所消费不一致的小票与发票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高职院校对公务卡的监管机制主要体现在事后控制,只有在刷卡人完成公务支出后进行财务报销时财务人员才能将刷卡信息反馈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进行事后审核,无法对公务消费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无法达到国家推行公务卡想要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的目的。

3 解决对策

3.1 改善公务卡刷卡环境

未来公务卡的顺利和全面推行,很大程度上需要一个良好的刷卡环境作为基础和支持。

但以我国复杂的刷卡环境现状来看,形式还是非常严峻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政府、财政部门和银行等部门应联合协作起来,加快银行卡受理市场的建设,通过税收优惠、减免手续费等优惠政策,使商家愿意安装POS终端或者是自觉用商家自己的营业执照完成POS终端注册,加大POS终端投放密度,推动公务卡的使用并改善刷卡环境。

3.2 加强宣传

3.2.1 加强公务卡政策的宣传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高职院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指导,财务人员本身也应加强对公务卡结算制度相关政策的学习,做好对学校内部广大教职工的财务宣传和组织培训。让其了解国家财务政策和制度,使其认识到公务卡这种结算方式是未来财务报销的趋势,必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这些方法对于公湛ǖ耐菩泻褪褂枚加泻艽蟀镏。

3.2.2 加强公务卡使用的宣传

公务卡发卡行和财务人员应向持卡人积极普及公务卡用卡知识,使持卡人正确使用公务卡,避免出现信用风险。对于一些重要概念,如免息期、还款日、账单日、滞纳金、最低还款额和实际报销金额等,财务人员应着重并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持卡人讲解清楚,以避免持卡人信用风险的上升和财务人员工作量的增加。

同时高职院校财务人员也应该根据财政文件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公务卡使用说明和制度,将公务卡使用及报销流程制度化、程序化,严格规定刷卡人在发生公务支出后的报销时限,使持卡人明确当其出现公务支出无法在报销时限完成报销时,应及时先自行还款,避免出现个人信用风险。

3.2.3 加强公务卡安全风险防范的宣传

公务卡存在的安全风险,也是导致公务卡开卡率低的重要原因。公务卡发卡行和高职院校财务人员应适时开展讲座或组织培训,普及有效控制公务卡安全风险的方法,如持卡人尽量避免在一些不正规的小商户刷卡;最好选择“密码+签名”的刷卡方式;公务卡丢失后及时挂失等。同时加强公务卡安全知识宣传,引导持卡人安全使用公务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3 加强公务卡的适用性,突出公务支出方面的功能

虽然公务卡可以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也可以用于个人消费,但笔者认为,公务卡之所以称为公务卡,其主要功能还是更倾向于公务支出。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因用于鼓励持卡人开卡或者刷卡消费而推行的优惠政策,会或多或少影响财务人员对公务卡报销的审核工作和还款工作,并会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的增加,甚至会加大持卡人的信用风险。个人信用风险不能小觑,信用不良的记录有可能会导致持卡人在办理信用卡和贷款时审核困难或者在使用公共资源时受阻。

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公务卡开卡率或鼓励持卡人刷卡消费,发卡行不应使用与普通信用卡同样的政策和方法,应该完善和加强公务卡在公务支出方面的功能和服务,甚至可以适量减少优惠活动,最好做到专卡专用,如此可以避免很多能阻碍刷卡人顺利完成报销的因素,也不会影响财务人员的审核工作和还款工作。发卡行还可以在允许的情况下,延长免息期,加强短信提醒功能,使刷卡人更加明确还款期限和实际刷卡金额,以便高效地完成报销。

3.4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功能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稳定和功能的健全与较强的适用性,是财务人员进行公务卡还款、维护、监管和统计的关键和保障。财政部门要重视系统的开发和完善,保证技术实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实践发现系统中有些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还款记录批量生成功能。若此功能可以进一步完善,比如同一持卡人同一时间同一金额的刷卡信息可以批量生成,那么会大大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再比如公务卡共享这项功能,在实践中发现,若本预算单位的公务卡有多家发卡行,则无法正常接受其他单位这些发卡行中任一发卡行的公务卡的共享,因此该公务卡共享功能便不能正常使用,不能发挥其作用。若此功能得到完善,那么高职院校在发生人员调动时财务人员所需做的公务卡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得到简化。

对于用实有资金账户的公务卡还款,系统中没有公务卡还款明细等报表功能,这就给财务人员查询个人还款记录和明细,年底做统计和对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若像零余额账户的公务卡还款一样有健全的报表查询功能,可以使财务人员更好地完成公务卡还款和对账等工作。

银行方面也应为高职院校的公务卡工作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做好相关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银行支付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对接工作,保证公务卡刷卡信息的及时上传和公务卡账户信息的维护与及时更新。

3.5 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

为加强公务卡用于公务支出的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管,避免出现报销先斩后奏的情况,防止“虚开发票”“凑票报销”等违规行为发生,高职院校财务人员应加强内部控制,完善高职院校公务卡报销等内部管理制度和公务卡使用的事前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2017年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预算项目更加详细,财政再一次加强了监管公务支出的力度,使资金流向更加透明化,公务卡结算也更加严格和精细化。高职院校也应根据财政系统中的预算项目建立相应的核算科目,并采取消费限额、使用权限授权等制约性措施,加强公务卡使用前的控制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管,使公务卡的使用管理有据可依并加以严格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挑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5日

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十的顺利召开,新高校会计准则的全面出台,为不断前进的各高校指明了道路,为不断扩大招生的高校带来了希望,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管理――财务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高校的不断社会化。高校为了让学生学有所用,不断适应新形势,及时与社会接轨,几乎各个高校都建有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可以进行生产加工,可以有利润的产生,但怎么管理,怎么使之更加科学化,是对高校财务的重要考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引进外来公司、为方便同学们的各种服务等,都是社会化的体现。在日益加强的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同时,社会也越来越关注高校,关注包括高校财务管理等相关的方方面面。最近几年,对高校乱收费和财务管理不严的舆论明显多了起来。有的高校资金被挪用和贪污,有的高校投资失误和浪费等,时有见诸于媒体。尽管有些报道在客观性和准确性上可能存在问题,而且是个别现象,但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高校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高校,不能仅仅依据数据或材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何,而否认问题的存在。相反,应从社会舆论中寻找养料,从自身或其他高校所存在的问题中,认真解剖自己,汲取各方面教训,引以为戒。

(二)高校规模的扩大,经费的激增。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在不断的扩招,专科、本科、研究生及博士生的数量都在激增,也就意味着高校的收入正在逐年增加,教育经费的数量和管理的复杂性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急速增加,有的学校收支已有几亿甚至几十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管理好学校经费,使之提高效益、减少浪费和损失,是当前高校、高校领导和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严峻挑战。

(三)高校财务人员思想觉悟与业务水平不高。我国高校的财务人员一般都是不曾有过任何变化的,因为专业性比较强,决定了流动性比较小,所以是老同志比较多,而新的会计准则实施与颁布后,很少有人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以至于决算报表时才发现科目发生了变化。每年的预算都是照搬老样子,没有创新。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前期预算编制,从源头上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并按照绩效管理的办法评价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来表明高校对财务预算工作结果的肯定或者否定结果。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要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信息库,并注重绩效反馈的重要作用,使得绩效管理工作全面、有效。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然性

(一)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及时了解学校情况。高校在编制预算、选择预算方法时应该将财务分析纳入思考范围内。由于高校的日常办学经费是各级财政按照学生收费下拨的,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日常开销,每年变动幅度不会太大,但是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费用则成为高校预算管理的重点。高校预算编制方法基本上是增量预算、定期预算及固定预算等方法。定期预算是以一年作为预算期;固定预算不考虑业务量的变动;增量预算则是在肯定上期数据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或调整,默认以往费用存在并合理,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采用滚动预算管理方法,在对上一个计算期费用数据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财务分析结论,结合本期实际情况,考虑学生人数的变动趋势,预算期物价的变动趋势等,对下个计算期预算做出适时调整,逐期合理编制财务预算。杜绝为了执行而执行等缺乏财务理的发生,使得预算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财务分析可以优化资产管理。同时,作为高校运行的主要部门,有权利和义务去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使除了学费的正常收入的其他收入及时纳入事业收入,让更多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为学校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二)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深入管理,使经费更加科学化。如今各高校都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怎么样使网络报销更加规范更加实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可以在网络报销时,我们可以将网络报销与高校的财务预算控制结合起来,在网络报销的每一模块中,都设置相应的预算控制标准,这样在实施网络报销时,系统可自动地实现预算控制,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具体网络报销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报账人员登录财务网络报销系统,本校人员凭财务编号及密码才有资格登录。

第二步:选择报销类型模块,按照报销类型进入指定模块进行信息的输入,每一模块中有不同的预算控制与之相对应。以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为例,在该模块与其申请书中经费使用预算链接,比如资料复印打印费占总经费的10%,设备购置费占50%等,那么,在网络报销模块中直接体现,若该项支出已到达预算比例,则本次报账就无法录入,在源头控制了超出预算的可能,杜绝了人为控制的隐患。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网络报销对预算控制作用。

第三步:报账人员录入报销内容,上传领导签字认可的报销单据,输入发票详细信息,并扫描发票二维码,确保发票的真实性,从原始凭证的真伪入手,确保财务信息的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或者和税务局网站链接,可以直接查询发票的真伪。设置修改和查询按钮,以便报账人员在财务人员审核之前可以随时修改要报销的内容并了解报销的进程。发票最好都采用针打类型的,便于上传和查询。具体上传票据时,若只有一张发票,则输入发票详细信息,若发票金额小,张数多,则同一类型的输入一张乘以张数,最后合计出单据总金额。

第四步:财务审核人员网上审核,这是关键的一步,财务人员根据报账人员上传的报销和发票信息,对照财务制度,分析审核报销单据和发票,对符合的直接生成并打印出会计凭证,等待报账人员将其凭证拿来财务处审核就可交付复核人员处。若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则提示审核未通过,回到第三步报账人员重新修改更正。

第五步:报账人员交送已审核通过的报销单据到复核处,由复核人员审核报销原始单据和网上报销单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点击复核通过,进入结算环节。若不一致,则需要调换发票等,直至完全符合财务制度规则要求。

第六步:通过网银结算系统,报销资金直接转入报账老师提供的银行账户里,报账人员不用到报销现场领取现金或开支票,就可完成全部报销业务。

(三)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人员培训与管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要以一支高素质和高度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作保证,掌握先进财务管理理念的会计人员是财务管理目标创新之根本,没有他们参与其中,财务管理的创新则无从谈起。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培养高层次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良好的开拓以及创新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来增强其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总之,财务管理目标创新和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一关键的因素。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在推行财务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来保证其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注意充分发挥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能动性,让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力求实现企业管理全面创新和持续进步,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芳.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11.

篇8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的大幅度增加,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不符,甚至严重偏离,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相当突出,已经成为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被提上议程。本文从预算编制指导和项目设置、科目控制方式优化等方面入手,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经验和见解,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纵向科研经费 预决算 偏离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是国家科技研发的主要力量。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加,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而高校科研经费中大部分为纵向科研经费(笔者所在的学校纵向科研经费占科研经费总额的75%),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从省部级及国家各个部委层面上申报批准立项的财政性经费,主要组成有:(1)国家级项目经费:指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厅、局、办等部门代表国家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2)省部级项目经费:指国家各部、委、厅、局、办自设项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兵团)委、厅、局、办等代表地方政府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3)地(厅)级项目经费:指各地(厅)级地方政府及部门自设项目经费。纵向科研课题经费一般金额较大,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多年来,高校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发现经费实际支出偏离了批复预算的范围或预算额度,预算调整频繁,有的课题甚至完全偏离预算,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突出,这也是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规范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科研信誉至关重要。

高校纵向科研课题预算和决算偏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原因:第一,纵向课题承担人大多是学术型专业人员,因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科研经费管理文件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即使有所了解也存在对科研经费管理文件等相关制度理解不清、概念模糊等问题,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盲目、预算调整频繁、随意性大。第二,预算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因预算科目没有与核算系统中支出科目勾连,科研预算科目没有通过账务系统自动控制,会计人员在实际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只针对票据内容合理性进行报销,而无法考虑是否按预算科目的内容和额度进行报销。因无法实时控制,导致预算和决算的最终偏离。

二、对策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认为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有助于解决预算和决算“两张皮”问题。

(一)加强培训,做好预算编制和报销支出的指导服务工作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 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文件内容,每年在项目申报时,相关职能部门就预算编制及财务规范报销等事宜对科研承担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而重点指导课题承担人对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相关支出内容范围的理解和掌握,根据课题需要正确归集相关费用,科学编制课题预算。重点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正确理解和掌握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内涵。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科研预算经费包含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使用费,以及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无法单独计量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水电暖等费用;一般性管理费,指单位为课题管理而提取的管理费用;绩效支出费用,指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鼓励和调动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发生的奖励性质的支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民口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有关行业专项等纵向课题经费参照该口径设定预算开支范围。

2.对直接费用中部分预算科目列支内容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1)设备费。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租赁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于设备费国家在科研专项经费中是严格控制的,鼓励共享、试制、租赁,对于确有必要购买且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要提供购买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及购买仪器设备的性能、价格及以后共享方案等说明报告。购买的仪器设备形成固定资产的要统一按照国家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其购置和报废统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该预算不得列支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及耗材,办公室或实验室日常维修改造费用。

(2)专用材料费。专用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消耗各种必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而发生的采购、运输、装卸和整理等费用。专用材料费预算不得列支生产经营性材料、基建材料、普通办公材料。

(3)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学校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发生的检验、测试、设计化验及加工等费用。在课题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内进行测试化验加工,测试化验加工部门应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不是内部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不能列支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设备使用费、专用材料费等相关费用可在相应预算科目内列支。

(4)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等费用。这里强调的单独计量是指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消耗的水、电、气、燃料可以通过装表计量,或可以按照其标注的单位时间平均消耗及预计运行时间计算计量。实验室日常运行的水、电、气、暖等支出应由间接费用开支,不能在直接费用中开支。应由个人负担的汽油费、过桥过路费等,不能在此预算中列支。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不支持购买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也不支持日常手机和办公固定电话的通讯费、日常办公网络费和移动上网卡费,以及实验室日常基础条件建设性的资料购置和软件购置;不支持专利维护费用。

(6)劳务费。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在校研究生等)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从2015年起劳务费预算不再做比例限制,课题承担人根据实际需要测算。这里劳务费发放人员包含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临时聘用且与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人员(含社会保险费);返聘的退休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非全日制用工人员(不含社会保险费)等。

(7)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归集到所有直接费用预算科目的支出。该预算科目属于申报课题时预算审查环节特别严格审查的一项内容,要求预算必须与课题密切相关且有理有据。其他费用预算可以列支财务验收审计费用、为新增设备安装使用的需要而对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维修改造的费用、科学考察或科学试验所用交通工具的租赁费或燃料费、土地租赁费、临床试验费、入户调查费、举办培训费、青苗补偿费等;不得列支财务咨询业务发生的费用;不得列支课题实施前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奖励支出以及不可预见费。

3.对预算调整事项的解释说明。

(1)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课题组申请,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财务检查、结题验收时确认。

(2)设备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用不得调增。

(3)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课题实施中发生的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趋势。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启用高校财务管理平台系统,对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从项目立项、项目设置、科目设置、预算额度控制功能方面强化管理,减少甚至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例如在天财高校财务管理平台5.0系统中,首先,在科目设置时,单独设置一套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即预算额度控制科目。其次,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时,使用纵向科研支出所用科目(额度控制科目)加以限制。再次,在项目额度字典里,将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纵向科研项目明细预算科目相勾连,即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预算明细科目设为一致,可以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下级再设明细科目,以对应预算科目中具体的经济内容。最后,将国家批复的预算按照明细预算科目的金额录入额度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纵向科研支出科目达到控制预算科目额度的目的,如下页所示。

按照国家纵向科研经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可以按照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专用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知识产权、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合作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印刷费、科研协作费,一般管理费、绩效支出、管理费补助进行设置并将其初始化到财务系统额度控制字典中去。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科研支出的实际需要可以在三级支出科目下面再设置四级明细支出科目,以明确预算科目支出明细的具体内容。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财务人员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如果报销支出在预算科目范围及金额内,账务系统会自动保存,如果报销支出不在批复明细预算科目内或有超预算额度情况,账务系统自动提示且不能保存,这样实现了纵向科研经费在支出范围和支出额度上的自动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维护了纵向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可以有效解决纵向科研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两张皮”问题。X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S].财教[2011]434 号.

篇9

票据管理是指公司财务报销工作中涉及的各种票据的日常管理,常见的票据有差旅费报销单、费用报销单、记帐凭证、现金支票以及进帐单等。这些票据的管理是公司财务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工作,同时也是繁杂、烦琐的工作。在工作量越来越大,而又不断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的实际工作中,传统的手工票据管理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如何有效、高效的完成这项看似乎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呢。显然采用软件系统来实现辅助办公是高效率完成这项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虽然通用的票据管理系统不乏存在,但是和实际工作都存在一定差距,并不能很好地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因此开发一个适合中小型企业使用的票据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本文正是针对现实中中小型企业财务票据管理的现状,从实用角度介绍了一个使用Delphi开发的基于Access数据库的票据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会针对以前财务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我们公司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开发。主要从实用性为目的进行设计,目的是设计一个适合中小型企业使用的财务票据管理系统。

关键字:票据;Delphi;Access

2系统需求说明

2.1系统需求分析

从主要性能上来讲,财务票据管理主要实现对常见财务票据的填写、保存、查询、修改、打印等工作,如差旅费报销单、费用报销单、记帐凭证、现金支票以及进帐单等;

从系统本身适用性来讲,财务票据管理主要是针对中小型企业或单位实现对数据的管理;

从实用性来讲,财务票据管理主要从安全性、存储速度、操作方便程度来实现。

因此,从实际工作出发,以主要性能为依据、以实用性为目标,对系统的功能提出了如下需求:

Ⅰ.财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方便快捷录入财务数据:

票据类型应包含常见财务票据,如差旅费报销单、费用报销单、记帐凭证、现金支票以及进帐单等;

不同票据类型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操作界面,并包含相应的详细记录,如在差旅费报销单中应该有出差人、报销日期、票据编号、出差事由、出差起止日期、单据张数、单独金额等详细记录,在费用报销单中应该有费用项目、类别、金额、报销金额总计等,在记帐凭证中应该有总帐科目、明细科目、借方、贷方等,在现金支票中应该有付款行名称、收款人、出票人帐号等;

Ⅱ.财务工作人员在根据实际情况录入数据以后,需要能快速、方便地核对数据:

界面设计要求方便查阅和其他操作;

相关的小类数据要求实现自动叠加,以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Ⅲ.在录入并核对完成后,实现对数据的保存:

界面要求设保存和新键按钮,以实现对现有数据的保存和接下来新数据的方便录入;

在点击新键按钮后,要求实现对现有界面的清空。

Ⅳ.在顺利保存完数据后,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包括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实现对数据的查询,这个功能至关重要,所谓的财务管理即是要做到对数据的保存,并方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找出历史数据进行核对,这就要求在系统内能实现快速、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写入和调用;

篇10

关键词:人民法院;往来账款;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各级法院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涉及的各类往来账款也在逐年增加,对法院财务管理和往来账款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形成原因不同,法院的往来账款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法院在日常的经济业务活动中形成的,与本院或其他单位、个人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的款项,其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法院日常往来账款中,以法院内部干警借款和其他单位的预付款形成的应收款项所占比例较高,且形成原因较为复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二是法院在受理案件过程中形成的由人民法院经管的各类案件款,包括执行款,罚没款、案件受理过程中需由法院暂收的调解款等。法院的案件款具有来往数量多、收支频繁、收结款时间较长等特点。由于法院的案款管理事关当事人利益、司法公正和廉政建设,一直以来是法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单位内控建设薄弱,资金管控不足

目前一些法院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相关领导与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方法和必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合理、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各项往来账款的有效监督,进而影响了往来款工作的日常管理。

因为长期养成的资金使用习惯与公务卡使用效率较低等原因,一些法院在日常财务活动中依旧采用“借款支出”模式。干警先向单位借款,在发生公务支出后凭票据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财务部门根据发票金额和借款额的差额,分别进行多余借款交回或续付支出超过借款部分的业务处理。这样不仅增加财务核算工作量,也加大了财政资金管控的风险。个别干警在借款金额大于实际支出金额的情况下,容易缺乏按时报销的积极性,造成往来账款不能及时清理。

(二)往来款清理压力大,账目管理欠妥

由于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和各类历史原因,法院干警和相关单位以前年度因公发生的各类往来款累计金额较大,经办人如不及时核销容易形成大量的往来账款沉积。由于该类账款时间久、涉及人数多,部分账款存在账目信息不详细、凭证保存不完整等情况,如不及时清理,以后再进行核销时难度较大,很可能形成呆账坏账。此外,部分法院财务人员业务不够精通,往来账款的明细科目设置随意性较强,不细致不规范,易出现重复设立科目,多头挂账,串户核算等现象。

(三)案款信息沟通不畅,账户监管落后

案件审理形成的各类未付案款累计余额较大,财务部门与业务庭室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沟通。案款汇入法院账户时财务部门不能及时获得款项的来源和案件号等核心信息,案件承办部门对于案件的进展情况也无法及时跟进,易出现账目不清,案款滞留等情况。个别法院案件款账户余额较大且没有明确具体的使用范围,资金管理风险较高。对于案款收支未制定单独的审批流程或者现有流程设置不完善,存在大额案款现金支付甚至是案件承办人带领现金的情况。业务庭室没有固定人员负责本庭室案款管理工作,导致具体案件的案件款往来情况只有案件承办人掌握,案款违规收支风险较大。

二、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单位内部的往来账款管理不仅涉及流动资金的管控,也是对法院从事财务报销业务的干警勤政廉政的一种再监督。法院领导及财务人员应提高对往来账款管理的重视程度,深刻认识往来账款在法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法院内部财务管理具体特点,明确往来账款的审批和报销手续,完善本单位的财务规章和内部控制方案,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相关领导应意识到往来账款的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应同全院各项工作相结合。法院干警在离职、退休、调动时,人事部门应主动与财务部门沟通,确认该名干警是否存在未核销的往来账款,并可将干警个人往来账款核销进度作为干警个人绩效指标进行考核,增强干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此外,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保证其知识的不断更新,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合规。

(二)提升核算分析水平,加大旧账清理力度

由于法院日常业务报销数量较多,不同类型往来账款发生较为频繁,有条件的法院可设立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应对法院的各项往来账款实施动态监控,定期制定往来账款分析表进行账龄分析,对往来账款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预警,及时通知经办人查明原因并拿出解决方案,避免出现新的呆账坏账。

单位以前年度形成的长期挂账往来款,由于该类账款内容构成复杂、清理难度较大,应对这些往来款的原始凭证进行认真核对,明确这些款项发生的事由、时间、经手人等相关情况并制成往来账款核对表,针对往来账款的类型和成因制定相应的清理解决方案。因法院干警借款形成的应收款项,可采用发放催款通知单等方式进行督促报销还款,必要时可经审批后从其工资中扣除。对于清查出的各项坏账,应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对有合法证据证明_实不能收回的往来款,可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单位提供专项说明、社会中介机构出具鉴证证明等方式认定为损失,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进行账务处理。

(三)加强资金支付管理,进一步推行公务卡结算

公务卡制度改革是加强公共财政管理,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需要,也是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法院干警在日常公务活动中应尽量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公务支出而向单位借款的现象,省去了借款、还款等手续上的麻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法院内部的往来账款也得以相应减少。由于公务卡每笔还款支出都是直接从财政国库收付中心支付到授信的发卡行,减少了干警个人接触现金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现金结算方式存在的诸多弊端,且公务卡还款支出的审核流程较为严格,可以进一步规范法院内部财务管理,强化财政财务监控,提高法院各类公务支出的透明度。

(四)完善内部沟通机制,规范案款收支流程

根据最高院规定,财务部门应对执行款的收付进行逐案登记并建立明细账,执行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对执行款的收付情况设立台账,对每个案件实行明细记账。因此法院内部应建立完善的案件款管理机制,规范案件款收付的审批流程,明确案件款收支过程中财务部门与业务庭室的责任和义务。

业务庭室应保证案件款在进入账户后,财务部门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该款项的核心信息,并指定专人与财务部门定期对账,保证案件款账目清晰可查。案件款到账后,案件承办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核算案件费用和案件款,并及时通知案件当事人办理取款手续,案件款项支付时需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案件承办人应当填报案款支付单并按程序完成审批后,交由财务部门办理支付手续。财务部门需定期对超过规定期限的未付案件款进行统计并通知业务庭室,并可通过设立账户短信提醒,开放网银查看权限等措施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避免“一边业务庭室在找钱,另一边财务部门在找案”的情况。

(五)加强案款账户管理,推进案款管理信息化

首先应保证案款账户由法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账户资金的收支管理符合财务内控规定,避免出现大额现金支付的情况,保证账户资金流向清晰可查,杜绝案件承办人接触现金、私自办理案款收支现象。

其次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案件款流转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优化,提升法院案件款的管理水平。可参考浙江、北京等地法院的案件款管理模式,依托信息化手段组织开发新案款管理系统,实现“一人一案一账号”,有关案款可通过专属账户进入法院案款专户并自动对应到案件,保证各项案款精准分离。案件管理的信息化使得执行工作更加高效,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执行公信,有效避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执行不公、执行不廉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试行)[S].2006.

[2]徐耀兵. 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资金管理[J].会计师,2014,2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