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未来社区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未来社区建设方案

篇1

 

一、加强社区建设,做好民生服务

按照市政府关于在长德新区成立彩缤、德旺两个城市社区的批复文件制订了《2017年城市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即将新建的两个城市社区提供了指导依据,同时制订了《长德新区社区建设规划方案》提出建设“小康社区”做为未来四年城市社区建设的主题,为长德新区未来四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按照《长春新区关于全面推荐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制订了《2017年长德新区农村社区实施方案》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将江东店村打造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通过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增加社区服务功能、改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状。

二、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

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对工作完成质量要求高,长德新区在3月8日启动了本区域内的地名普查工作,召开了由社会事业局牵头组织,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长德新区地名普查专项工作会议,会上对本区域内的地名普查工作作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为了加强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由社会事业局牵头组建的地名普查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有序推进地名普查专项工作开展。地名普查办公室制定了《长德新区地名普查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并积极协调市普查办和长春新区和普查办为长德新区专门组织了两次业务培训,为长德新区的地名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目前截止,对区域范围内的19条街路、14家已投产企业、11个自然村的地名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补充、更新、完善,累计填写地名普查登记表300余份照片200余张,长德新区地名普查登记资料已经上交长春新区,为整个长春新区如期完成地名普查工作提供了保障。下一阶段为迎接市里统一验收做好准备工作。

三、完善街路门牌号、政区地名标志设置

积极协调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为满足条件的20家驻区企、事业单位核发了门牌号使用证。从服务驻区企业的角度,做到主动上门测量,主动上门安装,由社会事业局统一收集驻区企业材料为驻区企业代办门牌号申领工作。积极协调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为我区11个自然村与德惠、九台的道路分界点设置了16个政区地名标志点。为进一步做好长德新区创城工作,维护好长德新区对外形象,提升城市景观,长德新区社会事业局对区内所有街路牌进行了踏查和修缮,为创城工作助力。

四、做拥军服务工作、维护区内和谐稳定

为促进长德新区拥军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维护区内和谐稳定,实现双拥工作常态化,研究制定了《长德新区社区拥军活动方案》为今后以社区为平台开展拥军服务工作提供了依据。

1.开展春节和“八一”期间的节日走访慰问工作

制订了《长德新区2017年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工作方案》,长德新区管委会对优抚对象和其他特殊群体在春节期间以发放慰问品的形式开展了走访慰问。累计发放大米40袋、面40袋、油80桶;慰问金4万元。今年又是中国建军90周年, 在“八一”建军节期间,根据长春新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庆祝建军9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经制订了《长德新区关于开展“八一”拥军慰问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拥军慰问活动,针对辖区范围内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困难的60岁以上退役士兵,共计30人进行走访慰问,送去节日的祝福,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肯定他们的革命功绩,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维护区内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共计发放慰问金4.5万元。

2.开展为优抚对象送健康活动

按照《长德新区关于开展“八一”拥军慰问活动的实施方案》在8月7日至8月11日开展了为优抚对象送健康活动,组织辖区内167名优抚对象在长德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免费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心电、彩超、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通过此体检活动全面主动掌握了优抚对象的身体状况,为优抚对象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落实了优抚政策,进一步提升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

篇2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84-0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总要求的具体化,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社会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农村社会转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消费方式,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文化有机融合和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根本途径。客观地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顺利实现农村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和必要条件,对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推进,其取得的成效已经在整体上初步展现出来,农村居民对其在意识和观念的认知等方面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无现成经验可循,“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阻滞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进程。

一、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社区一词自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100多年来,已经从纯粹的学术概念演变为包含一定的时空、地域、设施、组织、人员等要素的社会实体,从单纯的农村社域指向发展到后来的着重城市社域,再到目前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共同所指。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区域按新社区布局规划所建设的、居住方式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且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新型农民聚居点。在新社区规划范围内,对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出安排规划。通过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使农民不离土不离乡,通过进厂、进社区来享受城市生活。新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创新点,是继之后农村发展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城市化水平重要途径。

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人口大省,具有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耕地少的特点,对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极大制约。尤其是面对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的巨大压力,如何在不减少耕地面积、不增加群众负担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城镇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并以此带动各行各业的良性发展,成为全省上下、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河南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新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加快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社会管理创新的试验点,积极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在河南全省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试点近2000个,初步建成约400个,目标都指向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种模式

(一)河南省新乡市祥和新村的中心村建设模式

2006年以来,新乡市把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城市化的路子。

新乡市提出,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在一定时期内,把全市3571个行政村全面整合、建设成为105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化。当前重点是将干线公路两侧、产业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内920个行政村,在5年至8年内整合为329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涉及150万人口。2008年首批启动建设127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其中50个已搬迁入住农户,共入住10292户。今年以来,又新启动58个,目前已有16个开始建房。

新乡县古固寨镇是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试点镇。新乡县古固寨镇位于新乡市东郊,地处新乡、原阳、延津、红旗区、开发区、新乡工业园区三县三区交界处,地域面积4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8229户,3.5万人。古固寨镇工业和服务业的培育和壮大加快了全镇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该镇按照“政府引导扶持,群众自愿选择,规划适度超前,建设稳步推进”的原则,将全镇整体规划为6个中心村(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其中的祥和新村由后辛庄、崔井、王连屯3个行政村组合而成,规划用地27公顷,规划户数662户,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户均用地0.6亩。新村内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以及幼儿园、小学、医疗所、超市、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社区内休闲广场、服务中心、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投入使用。小区内房屋整齐漂亮,广场与绿地错落有致,物业管理规范,社区内商业也较为繁荣[2]。城乡差距在这里已基本消失。

(二)河南省荥阳市洞林湖新村“产城联动”模式

荥阳市贾峪镇与河南新田置业有限公司联合,以该镇洞林湖、洞林寺为依托,打造五村联建的新农村示范区。贾峪镇洞林湖区域五村联建项目辖郭岗、周垌、刑村、洞林寺和鹿村5个行政村,涉及14个自然村,1642户,5282口人,区域面积近6.67平方公里,其中可耕种农田4000多亩,村庄宅基占地1000多亩,“四荒”、道路占地和水面面积近4000亩。从2006年开始,在荥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贾峪镇大胆探索,创新思维,充分利用洞林湖区域的自然优势,选定河南新田置业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引进社会资本开发建设,将5个行政村整合为5个新型农村社区,创造性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群众参与、专家顾问”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新田公司计划总投资80亿元,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用12年时间发展出完备的六大业态:生态人居、环球商业、医疗养生、精英教育、都市农业、休闲度假。目前,5个村庄的村民已经全部搬迁到占地499亩的新型农村社区,节约集体用地587亩,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变,也获得很多收益[3]。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现代农业不仅重视农业的生产功能,也开始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这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体现,洞林湖示范区体现了这些理念,是个值得期待的示范样本。”“国内外130多个城镇都在尝试建设田园城市,城镇田园化是大势所趋。与众不同的是,洞林湖新农村示范区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外资投入、群众参与、专家顾问’,这创造了独特的新农村建设的‘荥阳模式’”。

(三)河南省郑州市燕庄“就地城镇化”模式

改造前的燕庄村位于金水大道和未来大道交汇处,踞金水大道南北两侧。郑东新区开发前,燕庄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随着郑东新区的开发,燕庄成为郑州市最大的城中村,毗邻省直机关,与东区物流中心和建材大世界等建材商业群仅一步之遥,又与郑东新区CBD遥相呼应,燕庄曾被称为“郑州都市第一村”,改造前以出租房闻名郑州。

金水路是郑州的主动脉。它自西向东,连接了南阳路、文化路、花园路、未来大道、原107国道等郑州市重要交通干道,特别是金水路东段已成为进入新107国道、连接郑东新区、联系开封的最重要的路段,众多党政机关、金融商业机构、星级酒店都位于其两侧,因此被誉为“郑州的长安街”。燕庄恰恰位于金水路与未来路交叉口,是市区进入郑东新区的咽喉地带。改造前的燕庄作为城中村,不仅影响金水路迎宾大道的形象,还成为制约东西、南北交通的一大瓶颈。被整体改造的燕庄成为“曼哈顿广场”,改造后沿金水路两侧规划为商业用地。2005年初提出燕庄拆迁计划,2006年明确对燕庄村实行整体拆迁整治方案,总拆迁面积约57万m2。燕庄的搬迁改造,采用的是政府指导加市场开发的模式,对郑州城中村改造具有很强的正面效应与带动作用[4]。

不同于一般都市村庄拆迁安置多半是经济适用房的标准,燕庄村民安置小区乃高层社区,地段的居住价值和投资价值都非同小可,周边商业配套、交通条件、教育资源等设施一应俱全,完全没有安置小区的影子,纯粹一个高档社区。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多赢局面,专家分析说是政府制定了行得通的规矩、开发商舍弃了不算小的利益、村民适应了新时代的变化。纵观燕庄拆迁的整个过程,我们会总结出这样一种拆迁开发模式。“政府主导牵引、制定规则,企业精打细算、最大化土地价值,村民安居乐业、补偿到位,力求实现村民、开发商、政府多方共赢”。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村民变市民,村委变居委,土地集体变国有,最终达到混乱变和谐的结果”[5]。

三、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

由于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不一致、资源禀赋和经营方式的不同以及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通过比较,发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着以下几点共同的经验,可供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一)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集约节约原则,着力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农村土地整治、严格监督管理三项机制。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规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引导农村居民点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将原有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复垦,促进城乡用地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着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1]。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新乡市祥和新村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来规划设计新型农村社区,突出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居住理念。首先,体现在新村选址方面。按照交通不便的村庄向交通便利的村庄集中、经济落后的村庄向经济条件好的村庄集中、规模小的村庄向规模大的村庄集中的三个原则,确定了祥和新村新址,并根据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实际情况确定了新村建设规模。其次,体现在新村住宅方案设计方面。祥和新村住宅方案由镇政府负责规划设计,村委负责实施监督,村民自主选择户型,自主兴建。有独栋、双拼、联排等八种户型,供群众选择。此外,为了让少数贫困户也能住进新村,祥和新村还规划设计有2栋738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凡自愿丢弃老宅基地的贫困户,均可免费入住。第三,体现在配套公共基础设施超前设计与建设方面。配套基础设施如自来水、排水、电力、有线电视、宽带通信、生态绿化、水泥道路、休闲广场、服务中心、中心小学、标准卫生室、便民超市、文化大院等皆列入新村建设蓝图[2]。

为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荥阳市高度重视规划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先后编制完成了土体利用总体规划、村镇体系建设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并结合每个村庄具体情况制定村庄布局规划。贾峪镇洞林湖区域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吸取100多年前英国田园规划大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即有都市的便利又有乡村的宁静,发展出生态人居、环球商业、医疗养生、精英教育、都市农业、休闲度假的六大业态,将建筑与自然和谐相融,真正体现了示范的意义[3]。

(二)积极宣传,民主参与

河南省新乡市祥和新村建设过程中,以尊重农民的意愿为根本出发点,全面落实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第一,县乡镇两级政府始终把引导农民、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发放宣传卡、张贴宣传条幅、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及相关政策,召开一系列动员会进一步更新居住观念,充分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并通过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的形式,将政策灌输到农民的心中。第二,建立分包责任制,让每一个农民熟知相关优惠政策,将农民的问题与意见汇总并做出相关解答。组织村民代表到典型新型社区进行参观学习,实地感受新型农村社区带来的好处,营造农民建设新村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农民到新村建房的决心和信心。政策引导、典型引领的建设模式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形成了群众自愿推进建设的格局。第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房屋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方,由村民代表和村委一起对工程建设和验收进行监督,以确保工程质量[2]。

郑州燕庄社区在转型过程中,鼓励公众参与城中村社区转型规划,尊重原住民的居住意愿,变被动城市化为主动城市化。通过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对居住环境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做出的社区规划更为宜居。此外,强调要增强原住民的城市意识,特别是以现代社区的意识对其进行引导,促进对社区工作的参与和支持。政府在转型社区的建设中也有“倾听民意、以人为本”的态度,这为公众参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地推进转型社区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契机[4]。

(三)强化培训,促进就业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还要引导帮助农民提升思想、意识、文化、卫生等方面综合素质。

为此,荥阳市与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签订培训协议,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对迁入新型农村社区的村两委成员及群众进行培训,保证每个村至少6期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健康知识、生产技能、文明礼仪等农民最需要的知识。通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群众掌握了技术,不仅巩固了建设成果,而且促进了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2011年,荥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846元,是2008年(为7360元)的1.47倍,年均递增12%,农民的就业渠道和领域也都更加广泛,劳动力资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对促进就业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荥阳市乔楼镇依托经济效益显著的樱桃、猕猴桃种植和水产养殖,通过播放远程教育、举办培训班等进行科学培训,辐射带动群众集体种植和养殖,并聘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农户耕作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现象,提升农作物科技含量,有效的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3]。

郑州燕庄在转型过程中也提出了要强化农民培训,从而促进农民就业。由于居民原来依靠租房经济收入较可观,个人就业的机会与动力不足,这种单一的经济收入方式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在社区改造中,加大对转型社区内居民文化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一部分人进行职业培训并找到合适的工作,可以减低他们对房租经济的依赖,促进整个社区向现代化发展。参与社会活动,从事一定的群体工作,既增加了经济收入,也培养了年轻一代快节奏、精确性的城市生活方式,主动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中。

四、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一)试点先行,逐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

首先,要选择基础较好、条件适宜的村庄作为示范点,以便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再次,试点的建设规划要着眼于长远利益,立足于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另外,政府要对试点工作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要组织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开展工作巡查,对试点进行监测评估,认真总结成果经验,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纠正可能产生的各种偏差。

(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立足实际是要立足当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该地区适不适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功能应当是不同的,河南省各地发展程度不均,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应当考虑城乡差别和各地的实际发展水平,城乡结合部应该如何搞,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村应该如何搞,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有所区别[6]。

(三)尊重农民利益,全面落实惠民政策

在产业部门结构性调整后,保证劳动力顺利地从农业部门转向工业部门,同时实现农民权益最大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进行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切实保证农民权益不受损害是农村城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总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宜先试点总结,再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尊重农民利益,探索建立多元参与的建设机制,以尽可能扎实、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唐晓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探析――以新乡县古固寨镇为例[J].城乡建设,2012,(8).

〔2〕张君.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效果的调查分析――以新乡市祥和新村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4).

〔3〕董hh.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色模式研究――基于河南省荥阳市的实践调研[J].理论与改革,2013,(5).

〔4〕朱晓娟.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实证研究――以郑州市燕庄社区为例[J].河南科学,2011,(5).

〔5〕孙飞.燕庄改造之于城市化进程[N].经济视点报,2006-8-14(19).

〔6〕张颖举.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河南省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

篇3

[关键词]智慧社区 智慧城市 需求分析 系统架构 运营方式

1 引 言

城市发展是世界文明进程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等都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数量显著增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已经成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火车头。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更大的资源需求、更复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关系。然而,城市化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与威胁,包括城市人口密集、管理复杂,人与自然矛盾突出,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等。城市所面临的这些挑战,贯穿在城市的组织、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大核心系统。为了使城市运行中所依靠的核心系统更充分并且有效地工作,迫切需要引入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在此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首选方案。

关于“智慧城市”,IBM公司曾对其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即“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器、数字家庭、路网监控、票证管理、智慧社区等诸多领域,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市民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的新城市形态[2]。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透露,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3]。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能孤立于社区之外[4]。因此,以智慧社区为起点,采取“从下而上”的构筑方式,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目前,对“智慧社区”国内还无统一的定义,但概括综合各地正在进行的“智慧社区”建设,其具体内容大致是综合运用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技术,将楼宇、物业、家居、路网、医院等诸多领域的信息加以充分互联,并基于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各类社会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

2 智慧社区需求分析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模组,它对外承载着社区与城市的信息互联,满足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社区内部信息的需求,对内承担着感知层信息的收集、转换、处理,并与互联层完全连接和融合,满足社区内“高效、节能和环保”运行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以达到“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目的。

系统框架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第一步,近几年对中国如何构建智慧社区的架构问题也有许多探讨。大部分学者在社区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架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识,认为社区信息系统应分为应用层、功能支撑层和数据技术平台层[5]。根据这个思路寻找解决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部分地区试点成功。

但是本研究认为,对智慧社区建设不仅应考虑社区物管和居家的基本需求,还要立足于智慧城市、感知中国的层面去规划和建设。

据数字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需求调查和智慧城市对社区的要求,智慧社区的需求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 智慧社区的基本功能需求。智慧社区有政府(政府机构、执法机构)、企业(物业、商业和服务)和个人(居民、来访者)三大类直接参与者,物业作为主要使用者,其功能需求单列,各方对智慧社区系统的功能需求不同:①政府:以“居民信息管理”为核心,关注环境、生态、公共安全、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方面信息,并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和响应。包括社区经费管理、综治维稳、居民管理、计生管理、民政管理、劳动保障、党建管理、文教管理、志愿者管理、社会救助、平安社区等。②物业:关注治安、物业维护、社区环境、财产和人身安全、协调外部企业对社区的相关业务。包括保安消防、物业管理、物业档案、环境监测、电梯管理、停车场管理、垃圾回收清运、电子巡更、电子围栏、小区一卡通等[6]。③企业:关注企业在社区的服务、收益及设备维护,新产品、新服务的推广及商务活动。包括商户管理(商品预定、服务预订、积分管理、结算管理等)和面向服务(信息的、通知推送等)等方面。④个人:关注社区所提供的环境、服务、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居家、出行、安全、方便、信息服务、社区办事管理、家居智能管理等方面。

? 智慧社区的性能需求。①快速扩展能力:能通过应用模板、引擎,提供新功能、业务的扩展,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技术政务、业务功能的发展与变化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为快速搭建各项业务应用提供保障。②应用集成能力:具有定义标准接口,支持第三方应用集成、数据集成的能力。③资源共享能力:向政府、企业提供社区相关资源,提高自身与城市、社区间、企业的数据交互。④系统应该具有安全、可靠、易管理、易维护、低成本的特点。

3 智慧社区建设中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而提出的,而智慧社区的建设领域零散、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形成“面”上的整体推动态势,从而导致社区建设中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综上所述,要完整实现智慧社区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无论从现在或未来的角度看,不可能由任何一家供应商完整地提供所有服务,考虑到技术进步和管理的逐步完善,基于基本架构和架构的可扩展性来构建智慧社区,才能赋予智慧社区不断自我完善的生命力。所以,基本架构和架构的可扩展性成为智慧社区建设关注的焦点,其依赖于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 有效的总体规划。在智慧城市的框架内,建立清晰的社区发展策略与规划:充分考虑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需求,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根据社区环境、定位、特色等要素量身定做规划;严格按照智慧城市对数据接入、数据处理、应用框架、业务接口规范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避免信息孤岛出现。

? 建设可感知的社区。充分利用3S、3G等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对社区基础设施与生活相关的设施进行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将人与人之间的P2P通信扩展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M2M通信。由“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构成充分互联的基础信息网络,发挥三网协同效应。

? 建设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从国家层面上,政府牵头主导,成立各专业领域的行业信息化标准组织,促进广泛的行业用户和厂家参与,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针对使用规模大、集中度高的行业,通过政府推动引导逐步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和智慧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标准体系。

4 智慧社区系统架构的构建

合理的社区架构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使社区的信息资源有序、主动、高效,实现整合管理和深层次的利用,提高社区的运作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实现社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与智慧化,使智慧社区真正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本研究以智慧社区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为导向,结合智慧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在基于4C技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IC卡等组成)及3S技术(由GIS、RS、GPS组成)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对业务、标准、管理流程、应用和信息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出智慧社区系统架构[7-8](见图1),该系统架构由网络层、数据层、支撑层、表现层构成。

该架构从参与者的视角上关注表现层是否实现自身功能需求,而事实上,是由隐藏在表现层后面的支撑层、数据层和网络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满足系统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的。

4.1 表现层

表现层是智慧社区直接表现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实现用户体验的软硬件系统。面向智慧社区三大直接参与者,通过不同终端,例如手机、PC、PAD、户外屏、IPTV等,提供社区应用的入口访问,然后根据可控性策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9-10]。该层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①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设备自动完成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利用,同时主动或被动地告知参与者。②为了实现与智慧城市、政府、企业、商业以及其他社区的通信,提供专门的访问策略和标准接口。

4.2 支撑层

支撑层是基本构架的核心。该模型不仅是为了满足智慧社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同时也是系统可扩展性的实施者。该层主要由可扩展模板管理和系统引擎组成,功能有:

? 可扩展模版管理:是指系统完成后,可扩展模板可实现对新增应用系统或子模块的动态升级。只要符合数据标准接口和系统模板规范要求,就可将数据按数据库分类附加到数据层,应用子系统模板即可加入可扩展模板管理中,新应用或新功能即能实现与原系统的无缝集成,使软硬件均能即插即用。

由于系统面临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等实际情况,故要求其能快速升级,以保障整个系统正常运作。可扩展模板能管理和实现对不同供应商的软硬件产品的集成,有效地避免系统重建,达到支撑层能力及应用的扩展,使系统具有自成长的生命力。可扩展模板管理结构如图2所示:

? 系统引擎:对社区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过滤和挖掘等,内外数据交互和特定消息响应采用标准引擎(见图3),适用于更高层面(城市的角度)对社区资源利用,标准化引擎大大降低了系统投入和维护量。

4.3 数据层

数据层以数据交换、数据抽取的接口规范为标准,对不同应用子系统的数据采用集中、分类、一体化等策略,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建立有序的社区数据中心,从而保障支撑层内各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联。

数据层作为社区管理体系的数据中心,在开放网关环境下,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下:

? 标准类数据库,包括涉及社区内业务、政务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标准等。

? 公用类数据库,包括社区综合统计信息库、社区空间信息库、社区服务资源信息库、社区人口资源信息库、社区物业名录信息库等。

? 社区数据:以满足用户信息交流、、沟通等需求为特征,处理和存储社区内的信息服务数据,包括收费服务数据、治安消防数据、日常行政工作数据、社区文档数据、图纸、多媒体数据等。

? 实时数据:以时间序列为主要特征,处理和存储智能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实时数据主要以社区内部使用为主,如社区视频监控、音频等数据,更新周期短,数据量大。

? 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存储智慧社区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各类管线结构数据(小区平面、地下管线、楼层垂直管线等)、小区电子地图等数据。

4.4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是实现将社区内部智能监控系统、感应设备设施、电信电视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接入城市通信网络的功能,实现数据在网络路由层的传输、交换以及支撑各子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它是实现物联网、通讯网、互联网互通的物理保障。

如图4所示,网络层由物联网、通讯网、互联网构成,它们在信号传输上采用自己的端口接入各自的组网中,在网络路由层各自独立。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在它们之间设立隔离装置,一般通过有线的方式实现互联。

5 运营方式

我国基础网络的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无线城市)、中国电信(光网城市)和中国联通(智慧城市)已经为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大量网络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而在系统研发和集成方面,国内的华为等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

目前,学者们对智能社区的运营方式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供应商与社区物业在资金投入、后期运营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多种组合的运营方案[11],就社区建设本身而言,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但从目前城市具体情况来说,社区大小、档次相差很大,通过政府招标多家系统服务商、硬件供应商的运营方式,会造成物业投资负担过重,社区信息化参差不齐,无法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统一起来[12-13]。

智慧社区的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惠民内容的一部分,要使其真正融入智慧城市,避免出现数据孤岛,所选择的运营方式不仅应关注经济、技术和局部功能,还应该注意智慧城市规划、集成能力、可扩展性、数据交互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等因素,考察运行机制是否有利于新技术有效、及时地应用,确保社区和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采用按功能分层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方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运营方式。BOT方式在市政工程中应用非常普遍,在信息化建设中还是一种较新的尝试。基于BOT方式的智慧社区运营方式内容包括:①建设(build):政府牵头,参与制订应用准入制度,像城市建设规划一样审批复核智慧社区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建设中的软硬件符合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从源头上杜绝软硬件重复建设的可能,指导智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通过契约授权运营商负责具体的建设实施。②运营(operate):政府负责运营监督,运营商拥有一定的期限专营权,负责运营管理。③移交(transfer):运营权到期后,运营商将运营权移交给政府。

该方式的优点在于:政府起监督、协调作用,物业所承担的投资和风险都非常小,可以保证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序运行与资金回笼,有效地促使运营商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规避技术升级和自身需求突变风险,从而实现政府、物业和供应商多方的共赢。

6 结 语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是智慧中国在不同层次上的组成元素,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同样也是世界各国研究与发展的热门领域,是城市与社区发展的方向。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用基本架构、集成能力、可扩展性、数据交互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等指标综合评估社区建设,将有利于规范社区和城市建设。然而,目前智慧社区的建设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与威胁,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本研究针对现在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智慧社区直接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对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并充分考虑智慧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整体设计架构。此设计架构力求在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系统技术应用四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并对系统运营提出可操作的运营方式,从而获得一个先进、科学以及经济的智慧社区建设和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R/OL].[2012-09-02].

[3] 我国智慧城市达154个 投资规模将超1.1万亿元[EB/OL]. [2012-08-22]..

[4] 郭华东.从认识数字地球来认识数字城市[EB/OL].[2009-10-24]..

[5] 李焱. 中国社区信息化及其系统结构的框架研究[J].电子政务,2012(5):91-95.

[6] 王要武,李良宝.数字社区的功能需求与系统构建[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6):85-88.

[7] Sillence E, Baber C. Integrated digital communities: Combining Web based interaction with text messaging to develop a system for encouraging group communication and competition[J].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2004(16):93-113.

[8] 刘春年,邹珊.数字社区市场的发展及探索[J].情报杂志,2007(4):132-136.

[9] 戴瑜兴,杨金辉,肖昕宇.数字化社区智能化系统一体化设计[J].低压电器,2007(2):19-23.

[10] 李端明 李宇翔.U型组织中信息系统扩展访问控制模型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4):46-50.

[11] 吴余龙.智慧城市的投资运营与评估[EB/OL]. [2012-08-23]..

[12] Zeng Mingxing, Chen Qiang, Li Hongli. Research on innovation model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digital city[J]. Energy Procedia,2011(13):1804-1810.

[13] 吕剑亮,李伟.中国数字化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6,24(5):672-675.

[作者简介] 李宇翔,女,1964年生,副教授,13篇。

篇4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土地金融

Abstract:Throug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four construction models such as the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financial factors in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linking the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the land for construction us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construction led by leading enterprise and self-construction by the villagers,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prudence and differentiated property of financial interference and analyzes its causes. Besides,it conducts extended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four kinds of construction models on urba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expansion of three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and make conclusions,which sorts out thou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for the larger scale intervention of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new rural communities,construction model,land finance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11-0048-08

收稿日期:2013-10-15

作者简介:谢伟,男,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吴金忠,男,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王朝阳,男,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中心支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城镇化中既是难点也是热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国家耕地保护目标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必然选择,关系着城乡统筹过程中的产业、人口和城镇的合理空间布局。金融要素介入的速度、程度和方式同样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认为,金融机构介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有显著的审慎性、差异性和一定的融资次序。下一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项目规划、设计和发展,应在市场基础、产业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更好兼容金融风险偏好,消除各类交易障碍。在政策选择上,应审慎介入城市化取向的新型农村社区,着重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取向的新型农村社区,为商业化金融大规模进入培育基础和条件。

一、山东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分析

山东省农村社区建设始于2006年。7年来,各地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和交通便利程度等不同情况,相继形成了市场化运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龙头企业带动和村民自筹自建四种主流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新型农村社区5191个。其中,建设城中村1339个,城边(园区)村638个,乡镇驻地村993个、农村其他地区2221个。社区人口规模3000人以下的3735个,3000—10000人的1321个,10000人以上的134个。

(一)市场化运作模式

该建设模式主要适用于城中村、城边村、各类园区村等。所处区域属于规划重点发展地区,具有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优势,土地价值较高。此模式不仅满足了地方政府扩张城市规模的需要,而且农民也可以从征地中获得高额补偿,因此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较小。此模式一般按“政企合作、集中建设、整体搬迁”的原则,采用社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企业投资与政府土地出让金返还相捆绑的方式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据统计,全省有891个社区采用该模式,占全部新农村社区的比例为17%。

(二)“增减挂钩”政策模式

通俗地讲,“挂钩”就是为实现总体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增减”是通过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实施增减挂钩规划。根据社区地理位置,新建农村社区又分为小城镇集聚和中心村合并两种类型。前者是对城边村、乡镇驻地附近村实行整体拆迁,将社区建设在城市或镇驻地附近,变村庄为社区,促进农村环境改善和城镇规模扩大。后者是以一个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心村为依托,将区位相近、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的多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农民向中心村聚集。山东省自2006年试点该建设模式以来,已累计批复挂钩周转指标55万亩,涉及120个县(市、区),安置农民29万户,新建社区1339个,占全部新农村社区的比例为26%。

目前,为获取更多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各级政府成为“增减挂钩”项目的主导者。节约出的建设用地指标有两种使用方向:一是就地转化为国有土地使用;二是将节约出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建设用地指标上交到中心城区使用。在此建设模式中节约土地的收益在时间、空间和交易主体上呈现明显分离状态,地方政府收益最大,农民收益较小且面临生活成本提升等实际问题,运作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该建设模式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其产业、资金优势,采取企业与村庄合作共建,自发拓展生产、经营空间的建设模式。多由企业出资对村庄进行改造或迁建,群众无偿或低价入住,置换出的集体建设用地企业优先使用,实现企业扩张发展和农民居住条件改善的双赢。目前,山东省已建成此类型社区490个,约占总数的9%。这种模式主要限于当地有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愿意介入,当前尚不是具有普遍性的建设模式。随着国家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的放松,以及龙头企业强大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整合经验和充足的就业保障,村村兼并和企业并村现象可能越来越普遍。

(四)村民自筹资金建设模式

该建设模式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县、市、区,一些经济强村、产业特色村、农民收入较高的村,由群众出资、村集体出面组织,自发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此种类型社区共有2470个,约占48%。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金融制度及其构成

(一)金融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框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型城镇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各家金融机构显然都不愿置身事外、甘当看客,都想从中分享一块蛋糕。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周期过长、利益链条复杂,涉及农民就业、权益保护和土地升值、指标转移以及开发商利益等多个方面。从山东省的情况看,金融部门在介入其中时,出于风险考虑,针对不同建设模式,依据各自风险控制的比较优势,事先设计一套甚于企业信贷的严密制度。其基本制度框架是:

1. 周密保障措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称为“农发行”)是金融介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先行者。对“增减挂钩”模式的新型农村社区,将一部分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且具备抵押条件的土地使用权设权抵押;无法抵押的,以土地出让收入返还进行质押作保;单一采用土地出让收入返还质押的项目,须由总行严格审批。建设银行作为后来者则另辟蹊径,利用其对土地在建工程上所具有的监控优势,更多选择以土地在建工程作抵押;对于园区建设,则通过优选园区内优质企业担保来弥补抵押方面的不足。农业银行则利用其基层网点和人员优势,重点将信贷保障技术落实在农户端,通过农户联合担保的方式,确保投入资金的安全。

2. 严格准入条件。金融机构将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地方财力和一定的产业基础保证作为优质农村社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农发行只介入那些具有规模效应的增减挂钩、城中村和园区类建设项目;建设银行则规定,承贷主体必须为政府牵头建立的实体公司,须能长久经营,具有稳定的现金流,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农业银行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县市上一年度一般预算收入须在10亿元(含)以上;工商银行则是将此标准提高到30亿元(含)以上。

3. 资金封闭运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以土地开发利用为背景,投入和产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一定的分离特征。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的最终实现,完全取决于指标使用城市建设用地的未来收益状况。为防止节外生枝,稳定还款来源,农发行规定:借款人获得的土地出让收入返还,须优先用于偿还贷款本息,不受分期还款计划和到期日的限制;不能按约定还款,督促借款人提前筹集其他资金予以偿还。对单一土地出让收入返还的项目,借款人须在农发行开立土地出让收入归集账户;由财政先收后返的,须开立土地有偿使用收入财政专户和土地资金专户。对土地整治、开发和资金划拨等进行全程跟踪、监测。

4. 严密风险控制。鉴于各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都存在环节多、周期长和利益转移等风险隐患,各家金融机构在信贷介入前都事先提出严格的交换条件,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出具文件,说明项目土地转用征收报批计划安排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落实保障情况;明确土地出让收入返还至借款人质押账户,同意办理土地出让收入返还质押,土地使用权和出让收益不得为第三方抵质押等内容。建设银行在此之外,还要求土地、财政、政府、借款人、贷款人五方必须签订多边的还款协议。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金融构成

据山东省国土资源部门测算,通过“增减挂钩”模式每年腾出25万亩土地指标才能满足全省建设用地缺口,每腾出万亩增减挂钩指标的拆迁、建设、整治费用约为38亿元,年资金需求960亿元以上。而2010年以来的3年间,其建设资金来源构成中,年均新增银行贷款仅为90亿元左右,不足资金总需求的10%。可见,银行信贷并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截至2012年末,全省金融系统累计向各类社区注入资金1016亿元。其中,银行信贷861亿元,发行城投债155亿元(见表1)。

1. 金融支持有所侧重。从分年度金融支持情况看,各家金融机构重点参与了市场化运作、增减挂钩和龙头企业带动三种建设模式,2012年末融资余额分别是457亿元、346亿元和169亿元,各占信贷总额的45%、34%和17%。3年来,银行信贷更加倾向于支持市场化的城中(园区)村、城边村的建设,信贷投入量增加了9个百分点;对其他建设模式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见表2)。

2. 行际间存在差异。从行际间看,到2012年末,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投入分别为363亿元、289亿元、110亿元和99亿元。其中,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入持续增加,信贷占比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3个和4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下降了5个百分点。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介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比较早,但贷款投入量只有农业银行的1/3。建设银行介入较晚,目前贷款余额30.8亿元。这表明,银行之间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态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见表3)。

三、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行为特征

相对于传统的企业信贷而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毕竟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崭新信贷市场。面对一个新生事物,金融部门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对此保持着一定的谨慎。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还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顶层设计;利益相关主体的目标并未完全取得一致;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制度不配套、布局欠合理、产业基础脆弱等实质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更多金融资源的有效进入。这反映在山东省金融部门的具体行动上,表现为明显的审慎性、差异性。

(一)金融机构介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审慎性

山东省金融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审慎性有两个方面的直接体现:一是设计严密的信贷制度;二是实施相对保守的信贷投入。

1. 信贷制度的审慎性。应该说,金融机构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设计的信贷制度是非常周密的。农发行只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城中村和园区类建设项目进行信贷支持;建设银行则将不具有资金实力的政府出资的公司承贷主体排除在信贷范围之外;农业银行直接将经济欠发达县的建设项目挡在制度之外。在抵押和担保方面,各家金融机构着力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农发行牢牢抓住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出让收入返还不放;建设银行则在在建工程的监控优势上发力;农业银行充分利用其基层网点和人员优势,将信贷安全保障技术锁定在农户一端。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土地开发利用在时间、空间和主体的分离特征,农发行事实上实施着近乎主办银行的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对土地整治、开发和资金划拨等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建设银行则要求必须签订土地、财政、政府、借款人等多边还款协议,以提高约束、监督效率。

2. 信贷投入的审慎性。严格的信贷制度要求,自然会形成更加审慎的信贷投入结果。从采取增减挂钩政策模式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构成看,2012年银行贷款仅占其全部建设资金来源的9.8%。而且,部分银行只对有发展潜力和政府背景的大项目保持一定兴趣,大多数银行对龙头企业带动和村民自筹自建模式保持谨慎观望态度,3年新增贷款不足80亿元,只占贷款新增总额的15.7%。中国银行和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本就没有介入其中。

3. 金融审慎性的原因。形成这一谨慎局面的基本原因:一是土地交易环节存在诸多风险。目前,农村存在集体建设用地、农户家庭承包地和农户宅基地三类土地,这三类土地具有不同的产权约束,市场交易的门槛高低不同。金融部门对这三类土地设置抵押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交易风险。二是农民现实和未来利益保障面临不确定性。目前,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更注重能为中心城市发展腾出多少用地指标,往往忽视新型社区形成后的产业基础、市场成熟度和生活成本等事关农民现实和未来利益的实质问题。对山东省100个农村社区调查显示,社区化消灭了农户庭院经济,农民日常消费被动货币化,2012年新型社区农民年户均生活支出较社区化之前增加3000元,增幅近30%。而且,生产便利性降低,有半数以上的上楼失地农民靠外出打工和个体经营维持生计。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的“半城镇化”现象依然在延续。三是社区建设存在时间、空间和主体的分离和不对称问题。在“增减挂钩”建设模式下,土地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向多个交易主体转移,而真正形成土地收益,一般还要有3—5年的时间间隔。这样,整个土地交易、升值和利益兑现等都面临时间、空间和主体的不对称,在此过程中的多种不确定性难以预知和预防。

可见,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围绕土地所开展的一系列交易,既要面临许许多多来自土地政策制度方面的刚性约束,也要面临来自诸多交易环节的不确定性。因此,各金融部门对此保持相当程度的谨慎是一种客观、合理的理性反应。

(二)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差异性

客观审慎和有限支持并非山东省金融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致态度。针对四种背景不同的建设模式,各金融机构还是立足扎实的市场调查和各自优势,尽最大可能发现和发掘其中的市场机会,体现出不尽相同的交易策略。

1. 信贷投入的差异性。2012年末,山东省金融机构均对市场化运作、“增减挂钩”模式的社区建设模式有所偏好,贷款余额分别是457亿元和346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186亿元和151亿元。而对龙头企业带动和村民自筹自建模式则分别仅增加56亿元和23亿元,显示出相对冷淡的态度。从中可以发现,金融部门对不同建设模式的信贷支持存有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性在不同行际间也有明显体现。自2010年以来,政策性银行新增支持资金172亿元,国有银行新增143亿元,其他金融部门新增63亿元。可以看出,政策性银行在整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始终担负着生力军的重要角色;其他金融部门则处于密切关注和伺机跟进状态。

2. 信贷投入差异性的原因。山东省金融部门之所以偏好市场化运作模式,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看好城中村、城边村和各类园区村的巨大市场潜力,对那些既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又具有良好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条件的土地,其价值及产业发展的前景都给予较高预期。同样,“增减挂钩”模式虽然不具备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一些优势和特点,但强大的政府推动力,事实上形成了一种“隐形担保”,安全系数明显提高。反观龙头企业带动和村民自筹自建模式,虽然有较好的市场基础,但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让利于龙头企业和社区居民,是各种社区建设模式中政府收益最低的,政府对此模式的内生推动力较小。由于没有层级较高的政府推动,在无外部政策援手和内生动力匮乏的背景下,其中的不确定性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和驾驭。

由此可见,金融机构介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逻辑是:尽可能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寻找到可以交易的确定性因素,以便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金融机构介入其中主要考量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三点:一是未来市场发展潜力;二是较高级别的政府推动;三是对某些资源、要素的有效控制。

(三)金融风险偏好及融资次序

山东省金融部门审慎介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行为是显而易见和合乎理性的。但在总体建设的金融构成中,各类金融要素的不同风险偏好也得到体现。在总体建设资金中,地方财政、企业资金和民间资本占到9成以上,是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流资金。这一现象表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客观上存在一种合理的融资次序,这是由各类金融要素的信息对称程度和不同风险偏好所决定的。

1. 地方财政及民间投资商。无论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还是从城市的开发经营方面考虑,地方政府都有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地方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既是政策、规划的制定者,又是资金拨付、项目验收的管理者,具有信息对称、风险自控的天然优势。而贴近社区的开发商、建筑商、龙头企业等民间资本具备熟悉新建社区各种有利条件的优势。因此,地方财政和民间资本会理所当然地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2. 政策性金融机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从山东省的情况看,2012年,两大政策性银行累计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注入信贷资金363亿元,占信贷投入总量4成以上,是银行信贷的主力军。他们广泛渗透到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密切相关的农村路网水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改造、农业生产基地开发、农业生态环境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民集中住房建设等环节领域,较好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3. 商业性金融机构。如前文分析,各商业银行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持审慎态度,但这并不妨碍商业银行对该新兴信贷市场的关注,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大规模、深度介入的商业化运作。比如,2012年建设银行已承担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贷款88个,授信总额300亿元。目前,建设银行总行与山东省政府,建设银行省分行与省住建厅等先后就农村社区建设、农民安置房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及旧城改造项目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今后更广泛地介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做好各项准备。

四、基于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三种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思考

遍阅各国农村社区发展进程,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注重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集聚较为有序,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但部分拉美和南亚国家没有处理好“三化”关系,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脱节,大批农村人口被推向城市,从而产生“城市病”和“过度城市化”现象,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城乡差距也进一步拉大。金融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要研究、吸取和借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

(一)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种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简要评析

1. 三种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及其不同收益。简要回顾一下山东省四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整合、改造城中村、城边村和“增减挂钩”模式,显然都以房地产开发为重点,走的是城市化之路;园区村建设和工业龙头企业建设模式,取道工业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村民自筹自建模式,谋求土地规模化种植、养殖,取道现代农业。所以,山东省四种新型农村建设模式代表了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三种不同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就短期而言,将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的收益明显高于工业开发,而工业开发又高于现代农业的种植和养殖。所以,土地开发利用的不同收益,决定了当前地方政府对土地开发利用的意愿是:最优选择是房地产和城市化,工业化属于次优选择,最后才是现代农业。这反映在四种新型农村建设模式中,地方政府热衷于开发城中村、城边村,热衷于“增减挂钩”模式,政府推动层级高、力度大;其次是园区村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和村民自筹自建模式的政府支持层级最低、力度最小。

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城市化的局限性。尽管从短期收益看,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城市化倍受各地政府推崇,成为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腾出土地指标的重点满足对象。但据观察,城市化边际效率递减,劣势也愈加明显。具体表现在:

第一,我国居民购买力难以支撑高房价。从建设成本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价值已升至GDP的300%至400%,达到日本“平成大萧条”前375%的警戒值。据IMF研究报告,目前,我国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球10个房价最高城市中,6个在中国大陆。

第二,房地产供求风险已呈现扩大化的趋势。据2013年8月克而瑞研究中心对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定量化研究分析,供求风险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呈现扩大趋势。一线城市房价增速相对更快,房价收入比偏高。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短期供求风险显现。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待售存量一直处于增长之中,整体供求风险较高。由于受制于有限的住房需求,三四线城市、县域土地价格上涨空间较小,增减挂钩指标收益实现面临不确定性。

第三,农村社区闲置现象将更加突出。在现行土地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实际上持不鼓励态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民宅基地难以形成正常的市场价格。由于上级地方政府多以行政分配方式要求下级政府每年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在土地价值更高、能获得更高收益的中心城区使用,导致中心城市超常扩张。房地产泡沫化和农村社区空心化目前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两个极端,并存于城市化进程中。

鉴于“增减挂钩”模式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操作流程,按照“先安置后拆旧、先拆旧后使用”的原则实施,即形成土地收益之后才能归还资金,这一般存在3—5年的时间跨度,具有一次性投入资金大、回收周期长等特点,一旦城市房地产泡沫破裂,整个链条中的经营主体将面临资金难以回收的较大不确定性,不仅会引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和低效率,而且复杂的利益关系会引致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出现,从而不能有效兼容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和农村经济实际,很难获得农民的一致认可。

(二)金融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策略

山东省金融部门对城中村、城边村、园区村和“增减挂钩”模式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予了有限和谨慎的信贷支持。因为金融部门都清楚,随着部分缺乏产业支撑的三四线城市风险不断暴露,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城市化已基本走到尽头。在金融部门看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然催生大量新的金融需求,对金融机构而言这是一轮新的政策机遇。农村社区建设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只有能够兼容农村经济,兼容各类农村生产要素,兼容农民利益,具有产业基础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才更具有生命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低风险性,才会吸引金融部门不断参与其中。

在介入目标选择和竞争策略上,一是金融机构与政府对接载体要刻意避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而选择地方政府控股、资金实力雄厚、有实质项目、还款来源有保障、现金流全覆盖的实体公司。二是金融机构对接和扶持重点转向符合市场发展取向的新的市场主体培育、龙头企业的壮大和产业规模的扩张等。三是注重围绕兼顾农村经济发展、兼容农民利益的金融支持。比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在对农业产业化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可让更多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到城市就业、创业中去。

(三)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龙头企业”)作为新生的农村市场主体,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生力量,龙头企业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同样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

1. 扎实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截至2013年6月末,山东省各类产业化组织已发展至2.2万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9004家。龙头企业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产业平台、市场网络、技术储备和产品基地,已成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主力军。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82651家,注册成员为79.54万个,成员出资总额1373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总数、成员出资总额均居全国首位。集群集聚效果日益突出,形成了粮油、果菜、畜禽、水产、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带。目前,全省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6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超过10家的县达到17个。

2. 广泛的群众基础。全省有50%以上的大宗农产品被现代农业组织收购、加工,有7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主要由各类产业化组织加工包装外销。龙头企业通过农业订单、合同、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合作社、农户以及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等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并不断提高农户在利益链条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目前,全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1820万户,其中龙头企业提供社会就业岗位259万个,带动农户数量达到1080万户,增收总额268亿元,人均增收2480元。农民通过到企业打工、土地入股、出售产品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更加稳定、可观的收入。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信赖关系,为其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3. 主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丰富经验。近年来,一大批龙头企业通过村企互动、村企联建等方式,帮助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滨州邹平县东尉社区为例,该社区由该村集体持股30%的东尉集团先行出资500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容纳540户,人口2000余人。原村庄迁建后已完成建设部分节约土地173亩,主要用于兴建东尉村工业园区,吸引安置有色金属回收、不锈钢产品铸造、物流运输企业20余家。该村劳动力经培训后90%以上在东尉集团或村工业园区就近就业,土地全部实行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2万元。该社区合理兼容农民利益,对入住群众实行补贴、供暖、供水、安装太阳能、高标准装修等“五统一”。居民在宅基地置换基础上,按每平米700元价格购买楼房,低于社区同期对外出售价格780元。

4. 龙头企业实际土地需求。随着龙头企业发展的加快和扩张,建设用地和基地普遍缺乏。采取与村庄合作共建,由企业出资对村庄进行改造或迁建,群众无偿或低价入住,置换出的集体建设土地企业优先使用。从微观上看,采用此类模式的企业低成本获得了建设用地,农民就地转变为产业工人,分散的耕地流转为现代农业基地,部分村集体根据谈判条件可能获得龙头企业的部分股权。村民自筹自建模式的核心是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自我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地或配套服务。

总之,通过四种模式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比较看出,短期看,以房地产行业为代表的城市化取向,能以较快速度和较大范围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从中长期看,只有更广泛农民自发参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我们认为,尽管目前以龙头企业主导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太被重视,但借助其扎实的产业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村镇建设经验来推动农村社区建设,能够真正实现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这种建设模式既符合农地农用的基本政策,又能更好兼容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应该成为未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流模式之一。

五、金融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资源和要素快速集中的过程。空间资源的重新配置、人口和资本的集聚,释放出经济要素流动和重组的巨大力量,为金融部门提供了广阔的金融服务空间。因此,金融部门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支持,必须考虑自身风险偏好,着重消除金融交易障碍,着眼于结构调整、发展可持续和风险可控。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注重顶层设计,统筹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的金融衔接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打破目前的垄断征地政策,实现农村、城市土地“同地、同权、同利”,建立土地交易机制,使农民分享城市化中的土地增值收益,使进城农民获得创业资本。要在统一规划、规范设计的基础上,健全宏观调控政策衔接规则及融资供求平衡机制,理清不同模式农村社区建设的金融支持边界及政策支持措施。

各地政府在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广泛听取金融部门、龙头企业、村民代表的意见,实现融资规划的有效衔接。在规划设计、政策协调过程中,要消除金融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注重兼顾金融支持。加强财政、产业、金融政策的协调配置,优化扶持资金效果,建议整合各类农业补贴资金,对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吸引更多、更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参与社区建设,有效拓宽社区建设融资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为金融支持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坚持宏观审慎,有限支持增减挂钩指标的可交易性

必须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利益均得到平衡和实现的机制,从制度上消除土地利用上“囚徒困境博弈”的利益诱因。土地管理的制度安排,应该在完善土地所有权及其实现形式的同时,保障权益人的物权;土地征收和转移应参照土地市场价格。要注重解决增减挂钩建设模式在土地交易、升值和利益兑现上的跨时空的分离均衡问题。各级政府要组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及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平台,进一步明确交易原则与实施流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挂钩节余指标要优先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合作社用地需求,制订不同区域增减挂钩土地增值收益返还最低标准, 完善全国土地指标的有偿流转交易使用机制,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结余集体建设土地指标的土地增值收益全部返还农村。

按照交易透明、公平分配原则通盘考虑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在全面开展地市政府信用评级基础上,由独立评级机构会同主办银行核定其授信总额。限定将省市土地指标经营机构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审慎开展跨省市增减挂钩指标交易的抵押贷款,并实施定向发放、封闭运行的管理制度。对县一级土地指标经营机构交易增减挂钩指标,并以增减挂钩收益为担保申请贷款的,除用于社区拆迁安置、土地整理和项目建设之外,原则上不予信贷支持。对龙头企业购买增减挂钩指标按照商业信贷原则提供选择性支持。

(三)实施倾斜政策,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发展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有一个扎实的产业基础来增加农民收益和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增强自身建设的可持续性。因此,龙头企业尤其是与“三农”密切关联的龙头企业作为主导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成为必然选择。一是建议政府依托龙头企业参与中心村合并型社区建设,实现农地农用、就地就近城镇化,基地、员工和产业的本地化,丰富和完善社区、企业、居民收益的保护机制。二是从信贷、结算、理财等方面为龙头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开展“一站式”服务,争取财政政策的补贴和奖励,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三是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以及信用贷款。

(四)强化分工合作,注重发挥金融机构差异化服务功效

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风险偏好和客户结构差异,坚持宏观审慎原则,认真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体及相关各方的金融服务问题。农发行、国开行要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科技等政策性中长期信贷业务。其他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顺应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的重大转变,切实加快经营转型步伐,调整优化区域结构、业务结构,完善渠道功能,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提升发展品质,通过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策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先满足其土地流转和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金融需求,更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城乡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金融40人论坛课题组.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J].金融研究,2013,(5).

[2]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区域规划与评估专题研究组.城镇化模式国际比较与中国探索[J].中国中小企业,2013,(4).

篇5

很多地方的经济区重视改善投资环境,希望能够获得好的投资者,动机很好,其实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但改善投资环境需要解决如下至为关键的问题:参照谁的要求,最终做到怎么样的标准,由谁决定那些柔性环境因素的调整与进化。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方向:进入我们经济发展区的投资者不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他们是由活生生的董事会成员、经理层与企业员工构成的组织,同时在一个特定的社区中,这些组织又进一步共同形成一个具有新结构的社区组织,但这些组织在这个特定的社区内感觉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观的社区建设是不是符合他们主观的期望。

有机社区在居住社区中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在商业界有机社区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进入一个社区的企业具有自然的产业层次的一致性、关联性与可沟通性;意味着企业对于社区的服务要素及其管理模式有相当的发言权;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功能管理层与一般员工均能在这个社区中分别找得到某些符合自己需要的服务功能。社区的有机性正是非常形象地指出了这个社区成员之间的兼容性、参与性与般配性。对于我们大部分的经济功能区来说,实际上就是把传统上我们熟悉的招商引资工作转化为规划性更明确的选商引资、助商安资、因商改制,逐步发展成为内部产业联接性更强、区内服务资源配置更有针对性、管理服务机制更加满足商业群体需要的有机社区。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对于我们期待的投资者、符合我们社区核心发展方向的投资者的需要与想法有细致、深入的了解,同时要帮助整个社区内的投资加强相互的沟通与了解,并提供服务帮助投资者进行符合其商业模式需要的服务构建与招商引资工作。

调查问及如果美国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最大的顾虑是什么?结果显示,对于掌握资源者滥权腐败排在最突出的位置,然后是针对行政程序繁琐、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文化差异、法律救济渠道、信息咨询服务等事项,相对而言内资投资者对于繁琐行政程序与缺乏有效法律救济渠道的顾虑更甚。这能给我们一些有意义的启发,那就是在我们现在注重了有效提高行政服务程序之外,对于投资者来说高效公正的司法救济体系更加具有指标意义;同时与国际服务理念接轨的高水准咨询信息中介服务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投资群体的需求也有差异,因此商业社区建设的时候除了寻求需求共性之外还要探测群体的特殊需要并构想策略性的解决方案。在《天津商务白皮书》中,很细致地研究了天津现有投资者对于天津商务投资环境的感受,这就为建设有机性程度更高的商务环境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天津投资者群体整体水平相当高,同时天津未来商务发展的战略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天津投资环境管理者对于区内投资者的需要与期待也一直非常重视,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天津需要跳出现有的工作成就,能够在全球化的架构下建立与更多的理想的投资者之间的直接、常规对话机制,了解更多的潜在投资者的想法与期待,同时改进现有投资企业各层人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发言机制与决策参与机制(而不只是将他们作为一些管理对象与服务对象),发挥已有优质投资者在投资发展上的内涵带动与外延滚动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白皮书是天津商务环境建设者重视投资者意志与需要的标志性文献之一,而且这也只是探索、反映、重视与发挥投资者需求的导向作用的系列工作之一,是建设高度有机的天津商务环境的努力之一。这样的工作值得我们所有的人给予支持。

篇6

【关键词】数字社区;网络;服务

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住宅和数字小区可以使住户通过网络就可以足不出户实现购物、娱乐、教育、沟通交流、医疗等一切生活需求。

1、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数字化社区”是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范围内为政府、物业服务机构、居民和各种中介组织之间搭建互动交流及服务的网络平台。“数字化社区”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各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基层管理机构、社区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的搭建。从而,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表现方式的多样化,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便捷高效的虚拟社区。

前期建设包括社区VNP网络及社区综合管理系统、社区网站等三部分建设。在网站建设方面,完成社区门户网站和试点社区的子网站建设,包括栏目设置和信息录入,分别对各社区信息员进行了系统化培训。

2、建设目标

2.1社区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信息网络,为分散在不同区域内的组织、机构、家庭和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以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将数字社区建设规划为以下四个重点:1、区级数据中心建设;2、电子信息屏和触摸屏建设;3、公共信息亭建设;4、呼叫中心建设。

2.2建设思路:按照区民政局提出的“321”建设思路,推进社区信息化的发展,即通过电话、电脑、电视三种方式,建设电子信息屏和电子触摸屏,实施一个项目:社区呼叫中心,简称“三电、两屏、一中心”;并完成信息救助中心的试点建设。

2.3亮点建设:将对社区低保户、独居老人的信息救助服务、便民服务中心、数字社区网站运营做为数字社区的三个亮点来重点建设,从而更好的突出社区网“服务于民、方便于民”的理念,真正做到为居民办实事。

3、数字社区建设方案

3.1区级数据中心建设

在中心机房建设数字社区区级数据中心,开发一套平台管理软件从而方便各部门调用和管理本区的信息资源,相关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平台的开发根据总体需求而定。

3.2数字社区网站内容扩展

根据数字社区整体规划,子网站建设跟着社区、村委网络建设同步进行,完成所有子网站建设,并尽快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录入。

同时在数字社区网的功能模块上可以增加二手市场、房产交易信息和求职招聘三大板块,使其从单纯的信息转化为双向的交易信息平台,从而更好的实现便民服务、更快的踏入商业化运营的轨道。

3.3电子信息屏和触摸屏建设

两屏主要负责社区信息的整理、、传输,及时更新;另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查询和网上办事等服务,实现在线交流等;社区居民可通过两屏放眼世界新闻、查询政策法规、与政府网上沟通、参加学习培训,还可以及时了解各种行业信息、行业动态等等,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方便社区政务公开、社民办事等活动的开展,并通过电子信息屏的方式把一些政策法规、社区宣传和居民关心的“热点”及与其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公布于众。

电子信息屏和电子触摸屏的建设是实现社区信息互递的两个关键途径。

3.4公共信息亭建设

信息亭,又名公共信息亭,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集触摸屏技术、信息查询技术、自助服务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公共信息自助服务终端。它能整合各种软硬件设备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互动环境,提供信息服务或产品。信息亭的英文名为Kiosk,是土耳其语中的小屋子之意。公共信息亭已开通信息查询、信息提交、打印和缴费支付四大功能。信息查询,主要包括查询政府信息和公共信息两大类内容,涵盖市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诸多方面,可24小时不间断地向市民本地的重要新闻、城市电子地图、公交路线、求职、租房、家教、求医问药、文化娱乐等各类信息;信息提交,可以向政府提出各种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反映社情民意;打印,可免费打印电子地图、发票等;缴费支付,可缴纳水电气、电话卡等费用,可订购飞机票、车票、鲜花礼品等。可以看出,信息亭的作用已从简单的信息和查询深化到信息互动、电子支付、电子商务领域。

3.5呼叫中心建设

呼叫中心(Call Center,又称客户服务中心)其主旨是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为客户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查询、业务受理和投诉等服务。其拓扑图1如下所示。

3.6信息救助中心

“信息救助中心”是数字社区建设的一个试点,同时也是一个亮点,将“信息救助中心”目前的服务对象定位于区内的独居老人和低保户,并逐步扩大服务内容和范围。此项目由区民政部门出资,在区内独居老人和低保户家中安装专用的一键通电话,根据老人的监护关系设置相应的亲情号码以及紧急救助电话,与社区呼叫中心相结合,实现对独居老人生活、疾病等方面的紧急救助。

由于目前语音交换不支持定制拨打功能,所以只能通过专用话机来实现。

3.7平安社区

为切实地搞好社区治安管理,构建和谐社区,我们利用中国电信“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业务,对各社区内的生活、休闲区域、主要路口和治安盲点等进行远程监控,维护社区秩序,加强社区内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案发率,从而更好地打造“平安社区”。

篇7

在厂商群雄并起的今天,北京八亿时空集团将目光锁定在了专业化的社区网络上,并能在全国‘数字民政““便民工程”和社区医疗网络中一路先行成为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和领导厂商。可以说这是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产物.也是中国社区信息化市场成熟的标志。八亿未来社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占明介绍,2000年初.八亿时空集团公司的战略重点转向软件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以产品为龙头.以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和管理系统为核心,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八亿未来社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结合民政系统’‘社区信息化’‘行业理念精心打造八亿未来社区网络科技的品牌2002年,八亿未来正式踏上了引领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征程。

新社区新网络新生活过去社会通过单位管人,而今单位的管理功能要释放到社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社区都部分地承担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作为城市的细胞社区的工作是繁重的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社区管理者感到了困难所在往大的方面说这也是城市管理所必须面对的瓶颈。因而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把信息化融入到社区服务中,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寓管理于服务寓服务于管理,才是建设新社区的根本大法。

2002年,八亿未来承担建设武汉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以社区呼叫中心和服务网站为基础,通过电脑、电话、传真等多种接入方式,全方位满足武汉市居民的多种多样的社区服务需求。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各种政务、商务和公益服务将千家万户对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与服务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几年来,由八亿未来承建的长春市、太原市、天津市、郑州市、银川市、深圳市、临汾市等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也相继启动。长春市5181890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被列为长春市朝阳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它的成功建设对长春市、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此外,八亿未来承建的太原市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已经成为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直通车’‘成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一助推器’成为为民办实事的”绿色通道”。

杜占明介绍一城市在线”是八亿未来社区服务网络解决方案的核心产品。它面对大中城市集民政事务与业务管理便民信息查询投诉和建议受理社区服务于一体同时积极推动社区服务的标准化扁平化落地实施使过去沉淀在政府各相关部门和社区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凸现出来。

根据国内社区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八亿未来还自主开发了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杜占明对记者说: ”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对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流程进行整理、优化整合和管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社区事务的‘网格化‘管理,使社区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社区实施有效的服务和信息管理。

八亿未来之所以高投入地做社区信息化是因为社区服务平台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专业化打造核心竟争力在民政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建设市、区、街、居四级社区服务框架体系的过程中八亿未来找到了自己创建社区信息化专业品牌的使命和责任。

武汉市社区信息中心主任孙国武认为从全国来看社区服务的需求非常之大社区服务市场潜力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这与杜占明的观点如出一辙。虽然社区服务市场潜力很大但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却是千头万绪如何高效地、低成本地、实用地搭建一个整体的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是每一个企业和用户都密切关注的焦点所在。

杜占明感叹“国内众多厂商很少是专门做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只有我们是把社区信息化当成事业来做的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专业的项目团队是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基础。从悉心引导到项目设计规划、立项、集成、培训和售后服务八亿未来能以专业精神来推动国内社区信息化的发展劣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力量和呼声对于全国而言太有了。

社区信息化从全国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在管理、思路、意识上等存在的问题参与社区信息化的政府、企业、社区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磨合。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杜占明很是感慨尽管已经承建了很多社区信息化项目但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些时候,各地用户因时因人因势而异很难按我们的意志执行做出来了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当然这不是那一个人的原因它需要。

做好社区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民政工作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八亿未来通过参与武汉、郑州等十几个市区的社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行业经验。他们对呼叫系统的规划、运营模式的设计、对软硬件系统的开发、集成以及项目的实施都有一套完整的成功经验可供参考.特别是在以往成功的建设中积累的关于呼叫中运营、培训等方面的经验不仅为呼叫中心的建设而且为今后的运营提供了保障。杜占明进一步介绍.“我们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话不假。特别是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是标准的但管理和运营确是因地因人因时而异的其中机制是障碍、人是瓶颈财力支撑是关键“。此外.专业的技术队伍.不仅要精通社区业务.又要有过硬的软硬件知识.他们既是技术开发力量.也是技术支持和维护力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和优势.八亿未来在深圳等城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项目招标中脱颖而出。正如杜占明所说的.做完武汉项目再接着给郑州、天津、深圳做的时候不仅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而且一个项目中好的经验可以带到下一个地区.一个项目中的教训也可以在其他的地方很好地克服解决。

八亿未来承建的社区呼叫中心是“落地式电子商务“.虽然不能人人身旁一台电脑但人人家里有电话却不是一件难事.接入端可以普及到很多人。武汉的96596长春的5181890、太原市的8181890.尽管仍处于不断地升级完善中.但已经显现出了相当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与社区信息化的企业需要有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敏锐的行业眼光。结合适当的软件技术.形成最优化的行业解决方案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帮助解决相关行业发展上出现的“瓶颈“.是八亿未来的优势。

质是生命之门服务是生命之源“社区信息化会给老百姓会带来利益.但真正把它落到实处.并不像修路、建大厦那样轻车熟路会达到什么效果.会收到什么样的效益。从立项到做推广都需要把好关.服好务。质量是生命之门.不是在门内就是在门外.服务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服务企业也就枯竭了。“杜占明坦言。

社区服务网络系统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八亿未来根据项目管理的有关规范来控制项目的实施在贯穿项目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注意工程的质量保证。

随着国际国内系统集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八亿未来凭借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已经在社区信息化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中成功推行了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资格认证制度。

一个全面的项目管理通常包括:范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沟通管理、合同/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等九个方面。

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对过程的控制和支持。在纵向上.八亿未来建立了从社区信息化行业领域技术专家一项目经理一项目组的控制层次:在横向上.产品研发部、市场部、产品与技术支持部等分别在质量、商务、环境方面对项目组进行监督和支持。

杜占明介绍“从与客户的初次沟通开始.一直到项目的完工和试运行.每一个项目都有严格的立项审查和项目过程控制通过各种文档和资料的管理实现对项目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和反馈“。而在每一个项目的关键过程.例如编程、测试等阶段.也制定了严格的策划、实施、评估和反馈的闭环系统。

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提高.八亿未来对项目管理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方法.对于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作为软件开发商和行业系统集成商.八亿未来有能力正确评价自身在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价值。用户在很多情况下仅仅有比较模糊的需求.我们能够引导、帮助他们明确细化这种需求.并提供全面的解决方 案。“杜占明认为要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好对不同地区社区信息化的服务。技术领先、服务领先、意识领先.归根结底就是要领先满足客户的需求.领先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领先给客户提供关怀。八亿未来在几年的社区信息化实践中.注重跟踪客户的发展向客户学习.通过服务来完善软件的满意度和成熟度.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快速地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篇8

【关键词】体育特征;社区体育;文化推动力

社区体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社区范围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为满足社区成员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而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区体育建设水平稳步提高,社区体育已在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认清社区体育的动力特征,有助于我们把握社区体育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消费方式;正确认识社区体育的服务特征,可以使社区体育服务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一、城市社区体育的动力特征

(一)改革推动力

1.社会转型给社区体育带来的影响。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从高度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半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的社会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从同质单一性向异质多样化的转变;从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期。这种社会转型实质是从传统的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在整个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体育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生活习惯、余暇目标方面都存在差异。

2.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余暇时间增多。1997年国家统计局、卫生部、民政部等6单位对29个省市的71个城市约1.5万人进行了调查,与1990年相比,中国人生活时间的分配有如下趋势,(1)工作时间不断减少:1990年我国城市职工平均每日工作7小时19分钟,1997年为5小时37分钟。(2)家务劳动时间不断减少:1990年女性职工平均每日家务劳动4小时23分钟,男性职工2小时10分钟。1997年女性工作时间为3小时3分钟,男性为1小时43分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区体育将向更普及化、更组织化、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在今后的10年中,城市职工的余暇时间将从每周的19小时增长到30小时,人们在社区生活的时间将大大延长,人们的体育活动主要在社区生活时间内开展。

3.社区体育的法制、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社区体育工作都有专门的说明。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实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7年4月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和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在社区体育的主要职责与任务、组织管理与体制、场地设施建设与作用、经费来源等方面,对市、区人民政府和五个部委分别提出了要求。

(二)政府调控力

1.建立政府授权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政府授权是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典型社区发展模式。联合国的文件规定,社区发展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政府支持;二是人民参与。政府授权与联合国关于社区发展是中央政府和地方人民双边合作的定义是一致的,反映了社区发展政府授权的模式特征。社区体育建设离不开社区建设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因此也同样具有政府授权模式特征。社区体育建设政府授权模式除了行政上的领导、政策上的优惠外,它本身也从财政拿出相当可观的启动资金建设社区体育配套设施,这对调动社区组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建设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

2.制定适应我国实际需要的社区体育政策。社区体育政策是政府根据社区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对一定时期社区体育结构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国家或地方体育发展规划为目标,所制定的有关社区体育结构和社区体育组织调整的政策措施的总称。社区体育政策是社区体育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社区体育发展有赖于制定科学的社区体育政策。制定社区体育政策应先对本地区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再结合本地区体育资源的优势,经过科学分析后,确立主导性社区体育方式,通过主导性社区体育带动整个社区体育结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转变。

(三)文化推动力

体育文化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它从健康身体、娱乐身心出发,与德育、智育一道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容易被大众承认和接受,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为改善和充实大众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中华武术、气功、围棋、中国式摔跤、马球、赛马、龙舟、舞狮、健身操等,以及现在仍然在各个民族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各民族喜爱的体育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等,都是社区体育文化中的丰富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社区体育进一步的发展。党的十五大已经为我们发展跨世纪的体育文化做出了纲领性的规定,那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体育文化,并使它成为我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出发解决民族化、大众化的问题,丰富我们民族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感受。中国人的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应该选择“更普及、更大众、更民族”。

二、城市社区体育的服务特征

(一)人性化服务

“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的价值和自我完善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求社区体育的发展必须以人性化为核心。显然,仅是社区体育的普及已不能满足当代居民的体育要求,只有层次化有针对性地展开体育活动才能体现现代化的社区体育模式。根据居民不同的要求可以把居民按以下几种类别划分:(1)根据年龄把居民分为小、中、老三个群体,不同年龄展开相应的体育活动,如中年人热衷于休闲、娱乐、时尚方面的运动,老年人喜欢健身性的运动;(2)体育锻炼群体和弱势群体,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弱势群体,本着福利原则,动员他们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成为真正的体育人口;(3)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对于流动人群,以尊重他们不同文化背景、传统习惯为前提,动员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使得他们对社区有强烈的归属感。

(二)信息化服务

步入小康社会,信息化服务是关键,可以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宣传健身知识、活动信息、政策法规、先进案例等。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拥有全面的社区体育服务网络。一方面便于居民的学习和查询相关知识,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吸收其它社区的先进案例和经验来展开体育活动。(2)善的反馈信息处理体系。处理好反馈信息可以准确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社区体育建设。

(三)生态化服务

生态城市与生态社区的规划与建设,强调以生态为背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态城市与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来看,社区体育也是其重要的建设内容,强调以促进健康、高效、文明、舒适、可持续的人居环境而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物质层面:建设适应不同人群,具有社区自然特色的体育设施体系,使得健身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完善。(2)组织管理层面: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风俗文化、传统习惯、和不同人群的需要,融入自然,开展一些生态体育活动,如郊游、踏青、登山、野外活动、远足、自行车、探险等。使得居民的休闲方式也开始从内敛式、封闭式向发散式、开放式转化,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3)体育价值层面:普及全民健身的公众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与健康发展理念。

(四)多元化服务

社区体育共有六大要素,即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和经费、管理者和组织者、社区体育活动。所谓多元化,是指要从多个方面为社区体育服务:(1)制度化:社区体育服务是一个整体性的服务工作,包括设施、指导、组织和信息。因此,社区体育服务制度化发展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和关系,迫切需要加强制度化建设:一方面使社区体育服务的社会规范系统化、条理化和正规化;另一方面,使社区体育的规范内在化,为社区居民所接受和认同。(2)规范化:社区体育服务的政策、制度和措施要规范化,即政府和组织指定的社区体育工作方案及实施办法要科学化、法制化,并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要规范化,即社区公建体育设施的选址条件、占地面积、功能和设备要求均应规范化使用,不得挪为他用。社区体育指导员配备和培训要规范化,即根据实际工作量和指导对象的数量,确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配备比例及上岗前培训要求。(3)指标化:社区体育服务发展指标是测量社区体育服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通过社区体育服务指标体系有利于社区体育服务状况与发展进行评估,发现社区居民的体育要求,社区体育服务指标包括社区体育组织、设施和活动指标。(4)现代化:社区组织管理要体现现代化,具体表现在组织管理机构对场地设施的使用及对内部的人、财、物管理方法要科学化,考核和监督要符合规范化要求。信息现代化,社区居民可利用社区体育服务的网络平台达到信息共享,相互交流。指导方法现代化,首先要有现代化健康观,掌握多钟锻炼方法和理论,对不同的对象制定出不同的运动处方。

三、结语

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离不开国民素质的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社区体育。因此,关注社区体育的发展就是对大众健康的最大关心。在我们了解了城市社区体育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发展社区体育的有效机制,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青.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

[2]宋杰.对城市社区健身环境评价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

[3]申存生.小康社会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定位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4).

篇9

关键词:数字小区;保障房;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推进,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带来人们居家生活的全新模式社会的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使家庭住户对生活方便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需求不断得到最大化的满足,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接受教育,获取新闻、娱乐、保健等资讯与服务,还开始尝试在网上订购商品。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居家生活的全新模式。笔者尝试通过数字化保障房社区建设的介绍,论述数字化规划,在保障房社区建设中的意义。

一、数字化保障房社区项目概况

泉漳小区位于浙江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项目属于杭州市保障房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181965.91O;总建筑面积498266.74O,共48个单体构成,楼层最高18层,总户数2854户。小区分布广,单体多,就给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带来了许多问题。近几年来,保障房管理面临着业主挑剔的选择,如何提高小区品质,并满足居民的生活发展要求的需要;如何与开发区建设数字城市相结合;以及如何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打造服务性政府等一系列问题。

二、数字化保障房社区的技术优势分析

(一)建设数字化安置社区提升安置房社区品质,实现信息共享

利用信息化平台覆盖城市主流人群并有效交互的优势,推进社区电子政务、社区电子医疗,提升公益性,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业主对小区的生活环境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便利;二,安全;三是小区管理服务的及时性,这些必然对小区的智能化系统有特别的要求。

1、品质服务提升建设方形象

高科技多网合一解决方案以其先进的系统集成性能及强大的管理能力,能有效的提升智能化小区管理水平,各种信息及时汇总到管理中心,确保细致全面的物业服务迅速到位;能为您提供即时、专业的服务,拉近目标群体的距离,提升建设方形象。

2、科技领先体现人文关怀

“多网合一”方案以系统集成及科技领先而成为业内小区智能数字化系统的典范,可视对讲数字化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 VOD视频点播、实现双向信息、实现实时互联网数据交换等等充实社区人员的生活,体现建设方的人文关怀。

(二)建设数字化保障房社区降低建设成本,节约政府投入

1、工程建设降低。以前小区智能化建设的网络结构相当复杂,(小区的可视对讲、门禁、闭路监控、周界安防、车辆管理等系统),不同的系统需要走自己的专用网络,繁杂的布线系统;距离较远的则中间还需通过专用设备进行转换连接,每个网络间互不兼容,需要架设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施工过程繁杂、施工周期长,费用明显庞大;现在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这对以后的维护带来不可估量的问题;由于各网络平台所需材料种类繁多复杂,浪费、剩余材料的情况常有发生;

用多网合一的方式来组网,材料单一统一,一个小区的线材只需两类:电源线(0.75X2,2.0X2),信号线(4芯或8芯双绞线,多芯光纤)。由于采用多网合一技术,桥架及管道都可以简化设计。整个工程施工简单,维护方便是工程的理想选则。每个设备的维护时间仅需要10分钟,在管理中心的软件上有设备故障自检功能,对问题设备自动报警,大大减轻了维护时间,由于施工维护简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减少,新人容易学会工作,不怕人员流动,人员流动对工程商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困惑。

2、降低物业管理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传统模拟系统的不稳定性,当模拟对讲系统构建大型系统联网时,由于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距离超过 900 米时就容易出现信号传输质量问题,占线问题,可靠性等诸多问题。并且,由于模拟系统联网方式复杂,需要专业人员使用专业工具联网,多个分区,服务量大,尤其是系统正式运行后,若线路出现问题,很难查找到原因,往往需要几个工程师进行维护,物业管理的开支费用因工资的增加而上升,机器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护费用越来越高,由此造成的费用收不上来,与业主矛盾加剧,物业也想把设备故障稳定化,要彻底排除故障就要全部更新装备,不能保护和利用初期的布线及设备投资,施工难度及成本可想而知。

有了小区局域网,物业公司的管理简单了,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增值服务,如宽带、IPTV无线宽服务等;设备维修简单了,人工费节约,开支减少了,减少物业费用。数字化社区的运行和后期管理费用,比普通小区低30%~45%,这对安置社区而言,其显著效益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所在小区,物业费根据相关政策减免5年)。

(三)建设数字化保障房社区满足长远实际需求

由于采用国际标准TCP/IP的网络体系,可以适应未来的发展,网络架构没有问题,以后设备坏了,只需换设备,不用更换整体网络,便于以后的扩展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多网合一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小区系统及各子系统之间采用纯 IP网络连接、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不仅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更利于系统的全面或部分升级,保证系统的先进性、扩容性。

三、数字化保障房社区总体设计方案

(一)数字化保障房社区的基本组成模块(社区安全防范系统、社区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社区局域网应用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

(二)数字化保障房社区主要模块组成及功能描述

1、社区安全防范系统

社区安全防范系统以智能IC卡技术为核心,为每位业主配备一张具有数字加密的IC感应式智能卡。同时为防止遗失、被盗等意外情况,业主须自行设定一个个人密码,与IC卡配合使用,从而达到安全保密的效果。业主利用该卡可通过包括社区入口、住宅楼电子门、楼层及单元门等各种门禁系统。公用通道无须输入密码,如社区入口。家庭电子门等可根据需要调整是否进行密码验证。同时,该IC卡还应用到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社区局域网应用系统及家居智能化系统,使用户一卡在手,走遍社区。

(1)电子身份证系统

利用IC卡技术来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安全保障措施。业主只须利用IC卡配合自己设定的个人密码这两种电子密匙,就可以在社区门卫、停车厂、单元电子防盗门等公用地点实现自由进出,避免了原普通小区中人为看守造成的种种弊端。

(2)智能门禁系统

对于社区的主要通道,如大门、小区单元门等安装智能门禁系统。通过监控软件实现实时门禁监控,即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可实时显示出开启的门号,通行人员的卡号及姓名、刷卡时间和通行是否成功等信息;可对持卡人进行授权和权力的变更;可存储系统参数、持卡人的资料及出入门的数据等信息,并可通过打印机打印;当非本社区人员对通道进行破坏性开启时,门禁系统会发出声音警报,并将警报信号传送到社区安全中心。

(3)可视对讲系统

对于非社区人员对本社区业主的走访、探亲及商务活动,可以由门卫通过可视对讲系统对业主进行意见咨询,经过业主同意后客人可以进入社区,同时和访客有关的资料都记录在系统中,供日后查询。系统能实现楼门口或家门口与业主之间的可视对讲、楼门口与管理中心之间的可视对讲;小区各出入口与管理中心之间互相呼叫与对讲,小区各出入口能呼叫用户并实现对讲;用户与管理中心之间互相呼叫与对讲、用户与用户之间互相呼叫与对讲(户户对讲系统)。用户按下分机“监视”键,还可监视楼门口情况。管理中心配置监视器,管理员可以选拨门号对该门口情况实施监控。

(4)周边红外防盗报警系统

利用远红外技术实现对社区非出入区域的监视。例如,把红外线探测器安装在围墙或者围栏上,对跳跃行为进行报警。由于采用红外防盗技术,系统会在有非法物体穿越指定区域时进行报警,且由于采用光学传感,准确率高达100%,不会发生误报、漏报现象。同时本系统无须专职人员进行看管,报警信号会直接发送到社区管理中心。报警之后,监视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将闪烁显示该报警点。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一旦起火,火势扩散很快,这样处于高处的人员及物资在火灾时疏散较为困难。另外,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其内部通道往往被火切断,从外部扑救不如低层建筑物从外部扑救那么有效,扑救工作主要靠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施。因此,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是极为重要的。收到报警信号后,立即显示报警的时间和地点,并启动保护区内的警铃和火灾信号灯,同时启动防火卷帘;火灾确认之后,迅速启动消防电源,启动以及照明与通讯系统,启动防排烟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6)家居安全防范接警系统

家居安全防范接警系统主要用来处理由家居智能化系统/家居安全防范系统传递过来的报警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紧急求助报警信息、燃气泄漏报警信息、烟雾探测报警信息和家庭门禁系统报警信息。

2、社区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

社区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是由社区的管理人员使用并且维护的系统。主要有车库管理系统、社区设施管理系统、社区人员管理系统、社区收费管理系统、社区灌溉管理系统、社区设备监控系统、自动脉冲抄表系统和广播音响系统。

(1)车库管理系统

车辆管理系统由出入读卡器、自动开门机,探测器、控制器等设备组成。对于车辆管理的费用,可采取验证业主IC卡,并通过 IC卡预付费的方式进行收费管理。对于外来车辆则实行指定地点停放,并发放临时用计费IC卡的方法,待临时车辆离开时,退还该卡,并可收取一定的费用。

(2)社区设施管理系统

针对社区内如绿地、休息广场、声控灯、长椅等公共财产的登记与维护,采用计算机统一管理。包括设施的登记、损坏、维修、更换等信息,并生成历史记录信息。具有自动时段统计功能,并可将统计结果生成多种形式报表,配合社区的网站功能,可将物业管理情况直接到社区网站,方便社区业主了解物业管理状况。

(3)社区人员管理系统

能够全面记录各个家庭的户籍状况、生活状况、住房状况等资料。并附有健康状况、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籍贯行政区划代码、原住地行政区划代码、迁出地行政区划代码等说明,从而实现了计算机对社区居民的人员信息管理,并预留数据接口,可方便的进行扩展升级。

(4)社区收费管理系统

社区的各项费用的收取管理。如水费、电费、煤气费的收取以及数据的存储;社区保洁费用的收取及数据的存储;社区物业管理费用的收取及数据的存储;智能IC卡预存费等等。同时,应该为用户提供基于b/s的费用查询功能,这项功能将集成到模块“小区局域网应用系统/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操作部分)”之中完成。

(5)社区自动灌溉系统

绿地是数码社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人们越来越开始重视自身的休息环境,数码社区更加突出为业主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对于社区内的喷泉、绿地、花园等社区全部实现计算机控制。

(6)社区设备监控系统

6.1给排水监控系统

给排水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及时地调整系统中水泵的运行台数,以达到供水量和需水量、来水量之间的平衡,实现泵房的最佳运行,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最优化控制,从而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

6.2供配电监控系统

供配电系统是小区的动力系统。数字社区的数字化决定其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动力系统,所以数字社区一般要求采用2路高压供电,2路电源互为备用,当工作电源失电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运行,确保整座小区的供电。当发生2路供电电源都失电时,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启动投入运行,担负起负载的供电,当外部电源恢复供电后,电器连锁装置将使柴油发电机组自动停机。另外,在发生火灾时,供配电监控系统将自动切断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

6.3照明控制系统

社区的照明控制系统监控整个小区的公共照明设施。它的主要能有:根据季节的变化,按时间程序对不同区域的照明设备分别进行开/停控制(例如社区内的路灯);当发生火灾时,按事件控制程序关闭有关的照明设备,打开应急灯;当有保安夜间报警时,将相应区域的照明等打开。

6,4电梯监控系统

电梯是高层建筑的重要设备之一,数字社区等电梯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电梯升降控制器控制和扫描电梯升降楼层的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中央控制站;对电梯的故障监测并报警,包括厢门故障监测及报警、吊绳超速故障报警等;当发生火警时,由电梯升降控制器控制所有的电梯,把电梯降至首层,并切断电梯的供电电源。

6.5自动脉冲抄表系统(3表抄送)

小区内水、气、电表采用电子脉冲表,利用三表接口和抄表控制器通过分机与系统总线相联。采集的三表数据存贮在抄表控制器的永久存贮器中。当小区管理员需要抄表时,可在管理中心的电脑上输入相应指令,十分方便地抄录整个小区每户的三表数据,软件还可以对数据处理(统计用量、金额),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使三表集抄方便、可靠、简单。这样节省了大量人力,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方便了用户,使小区管理现代化。

6.6广播音响系统

数字社区内的广播音响系统一般包括公共广播和紧急广播。公共广播用于公共场所,如走廊、电梯门厅、入口大厅、商场、酒吧等,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当有阶段性或者暂时性的停电、停水、停气的信息需要通知的时候,应多次重复广播,以便小区人员能够及时的获得相关信息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当遇到火灾时作为事故紧急广播,指挥人员的疏散。

3、社区局域网应用系统

社区局域网应用系统的面向对象是社区的业主,是社区业主查询物业管理信息、寻求特定服务、进行生活娱乐、以及Internet网上冲浪的接口。

(1)社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业主操作部分)

1.1社区信息查询系统

可以查阅小区的部分物业信息。例如,业主各个年度的水费、电费、煤气费等费用的收缴情况以及物业管理费用查询。

1.2设备报修系统

业户可在社区网站上进行日常设备的维护与报修登记,并且可以对设备报修、维护管理情况进行查询、考核与统计,定期产生报修情况明细,相应的费用通过收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结算。

1.3意见箱

收集社区内业主的意见、建议和投诉。

2、社区生活服务系统

2.1公共信息服务

实现信息的网络,把社区居民关心,需要的信息(如:天气状况)及时地放在社区web页面上,让社区居民可以及时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安排生活和活动。

2.2网上购物系统

允许社区居民在网上浏览,订购商品。实现商品的在线浏览和订购,如果是在社区内的网络商店购物,费用可以直接从IC卡划拨。实现一个网络商店供社区居民使用。

4、家居智能化系统

家居智能化系统是以家用计算机为核心,以智能家电设备为辅,采用蓝牙无线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来对家庭进行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

(1)家居安全防范系统

家居安全防范系统是为了保证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设计的。其主要功能包括个人紧急求助报警、燃气泄漏报警、烟雾探测报警和家庭门禁系统。

个人紧急求助报警是通过在智能家居的卧室中安装紧急按钮实现的,当发生险情时,业主只须按动报警装置,社区安全中心就会接到警报,同时显示报警人的信息,以便能够进行快速的援助或者紧急处理;燃气泄漏报警和烟雾探测报警主要是为了在由于疏忽或者以外的情况下燃气泄漏和火灾发生时的紧急处理;而家庭门禁系统则严格限制是家庭人员和财产免受外来侵害的屏障,它可以令家庭成员近程或远程控制房门的开启,并负责非法入侵者从房门或者窗户等渠道的入侵。

家庭门禁系统区别与社区的门禁系统,家庭门禁系统可以实现在家中无人时由计算机对房屋进行监控,对门、窗等出入口进行红外线监控,当非法闯入者由门、窗进入时,将触发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屏障,从而引发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警报可通过社区网络通知社区安全中心,并同时发送手机短信到家庭成员的手机中。必要时可由社区安全中心通知联网的110指挥中心。从而大大加强了对非法闯入者的防范能力。降低了家庭被盗的可能性。

(2)家用电器管理系统

传统的家电管理需要人工对每个家电进行操作,烦琐而且不易使用,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

根据现阶段有关数字家庭组网技术的综合分析,我们决定采用采用蓝牙技术组成家庭电器设备的无线控制网络。蓝牙技术具有一套全新的协议,其工作频段为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蓝牙采用调频技术,以1600跳/秒的速度跳频,因而在抗干扰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同时,它还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灵活安全等特点,蓝牙将成为一种廉价、低复杂度的和高可靠性的无线接口技术。蓝牙技术中最关键的是低复杂度,它使得系统的集成度大大提高,从而有利于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更快进入消费市场。

(3)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人员信息管理包括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尤其为老人与儿童的基本信息。除记录传统的文字资料,图形、声音资料可以通过家庭电脑进行合成处理,制作为视频文件(VCD),如记录家庭中幼儿的成长情况,为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同时还记录家庭成员的爱好、生日、疾病史、工作学习状况等。

(4)网络综合应用

家居智能化系统的网络综合应用部分主要是通过链接到小区局域网应用系统来实现的。

网络的信息交换功能是其他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凭借网络低价、快捷、无边界的特点,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远程交互、连机帮助、网络医疗等等功能。使住户身在家中,世界尽在眼前。

四、数字化保障房社区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保障房社区建成使用以后虽然有些功能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逐步投入使用,但在社区管理、物业管理中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笔者感到数字化保障房社区工程建设有十分深远意义。

(一)树立新型政府服务形象:优化内部办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形象工程;为居民提供居家生活“一站式”服务。

(二)整合区域社会资源,提高了的服务价值。

(三)用信息手段管理社区各个工作:规范各种社区服务方式和手段;留存服务数据(档案);提升全社会信用机制。

(四)提升了社区品质,有效推动了安置房的分房问题。

五、结束语

数字社区是国家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高科技的、智能化产品逐步走进人们的社区、楼宇和住宅,推进数字安置房社区建设对打造和谐社会,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莉 赵吉先,《3S集成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学院 江西抚州,2007.

篇10

社区个人年终述职报告应该怎么写?岁末年初,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回顾过去的一年,还是应该要客观事实的阐述自己的工作。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个人2020年度述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区个人2020年度述职报告范文(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__,_月份刚到__社区,担任社区的__专干。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我依然勤勤恳恳尽心尽力的干好我的本职工作,当然一定会有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的指导,给我改正的机会。现在我将20__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 全面清理社区外环境

今年在全区开展创文明城区活动,__社区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动员大会,统筹规划,分阶段分步骤有制度有计划,定人定岗,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形成全社区齐抓共管,整治环境卫生的良好局面。

二、开展“牛皮癣”整治活动

按照__街道工作任务的部署,认真开展清理乱张贴工作,社区十分重视对小街巷、新楼道的乱张贴“牛皮癣”现象的专项清理整治。每月的清洁日也针对社区的脏、乱、难角落集中清理,现已清洗永强三道街,二道街,一道街等。通过各种措施专项整治乱张贴“牛皮癣”,使得乱张贴小广告得到有效的遏制。

三、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根据区爱卫办“除四害”工作布置,开展春、夏季爱国卫生活动和环境大整治。每月定期两次外环境消杀(对社区内垃圾箱地下水道、地下车库以及楼梯口、绿化带等进行消杀),发动群众及时清理废弃物。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各种闲置积水、有效防止蚊子滋生。

虽然我刚到社区不久,但我仍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完美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社区工作繁琐而复杂,综治、环境卫生、冬季除雪,在众多的工作当中,我都任劳任怨的毫无怨言的做着,因为付出的背后换来的是居民的一句谢谢!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觉得对人真心最重要,居民来了热情接待,不能给他们冷面孔,他们能来社区就是相信我们,所以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增加新知识,掌握新业务,真心真意为居民服务!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要扬长避短,吸取好的工作方式与人处世,让自己能在新的一年里,把自己的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__

20__年_月_日

社区个人2020年度述职报告范文(二)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入职以来,在街道和社区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社区全体同事的帮助下,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紧紧围绕强基础、创载体、重服务的工作方针,着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现就20__年在社区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工作内容

目前,我主要配合社区党建领导做好党建的文字材料工作。通过对党建材料的整理,了解了党建的工作流程及相关业务,配合各支部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做好党务居务公开工作,及时更新各支部远程教育学习记录。由于刚入职,对社区党建这块内容还比较陌生,工作之余,我认真学习有关党务知识,翻阅各类相关文件资料,虚心学习老同志的经验和做法,大胆进行工作尝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来。

其次,积极配合社区网格化的建设,现在各个社区都大力推广网格化建设,这项工作对于村改居的社区来说,困难度远远大于纯社区。某某社区的特点是房屋分布不规则,流动人员多,且相对复杂,这样加大了我们入户和网格划分的困难度。以往我们社区是按照小组来划分,这样就会造成小组人员信息和网格人员信息不一致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就此问题与街道、电信多次探讨,力求更好的把小组人员信息与网格信息相挂钩。

我还通过对社区各口信息的采集,汇总,及时更新社区网站,让居民能及时的知道社区的最新动态。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档案归集工作。

二、工作体会

通过总结经验和认真思考,对于社区工作,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我感受到了当一名社区工作者的不易,社区工作绝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整个社区全体工作同仁一起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只有各口积极配合,才能把繁琐的社区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第二,我感受到了当一名社区工作者在思想上不断完善,在政治上不断求强,在工作上不断求精,从而使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第三,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可能有机会经手相关业务经费,我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道德规范,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不用权谋私,公平、公正、敬业,上为社区分忧,下为百姓解愁。

三、存在不足

由于个人经验有所欠缺,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不足:

一是,自身学习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城市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社区工作职能将不断更新。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身份转变不够迅速。由于经验不足,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还不够严谨、细致,今后要更加努力改正,也请领导和同事给予批评指正。

四、今后的工作

综合以上不足,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工作,积极进取、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为搞好社区工作而作出努力。同时也请各级领导、同事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给予批评与指正,我将认真反省并及时改正。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__

20__年_月_日

社区个人2020年度述职报告范文(三)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是__社区居委会副主任___,主要负责社区建设、物业、环境卫生等工作。一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下面,我将一年来的学习、思想、工作和廉洁从政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情况

1.加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一是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的能力,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为适应工作需要,平时注意翻阅社区工作方面的书籍,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

2.增进团结。工作上充分依靠班子成员,大力协助社区居委会主任,在努力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主动配合协助其他同志开展工作,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改进作风,坚持勤政、廉政。作为一名社区干部,既要干事,又要多干群众欢迎的实事、好事。首先把群众的意愿和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决策上坚持一切从居委会实际出发。其次是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工作求真务实,力求高效。平时注重自身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认真执行有关廉政方面的各项规定,无违法违纪的行为。

二、工作情况

(一)社区建设方面工作情况。

在居委会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制作了社区公示栏,建立了社区居民与居委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使社区居民能更好的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社区争取安装了自行车架30组,方便居民整齐有序停放自行车。针对垃圾桶严重损坏的情况,积极向上级请示申请,为社区新添垃圾桶30余个。按照上级指示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应急工作制度,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方案,防汛应急方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等。

(二)社区卫生方面工作情况。

今年环境卫生工作街道高度重视,把社区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环境卫生工作的社区性、综合性、流动性、突出性、经常性等多种特点,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以楼院为基础。建立了专职保洁系统,做到了每个楼院有一名保洁员,社区辖区内有三名专职保洁员,保证监督了垃圾的日常清运工作,成立了有20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保证了整个社区卫生清洁情况。为了社区卫生工作在提高一步,多次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白色垃圾清理、世界环境日、治理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等大的整治行动。由社区干部带领,分组包片地对社区内环境卫生进行地毯式的清理。通过几次卫生环境大的整顿,社区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做到了各楼院环境整洁,下水畅通,垃圾入桶,无乱搭乱建现象。绿化方面,建立健全了各项机构,制定了绿化计划及目标,根据我们的计划及目标认真完成绿化、美化的日常养护管理,防止病虫害及人为方面的损害。另外,还开展了以灭蟑、灭鼠的除四害工作,今年投放鼠药2桶,入户灭蟑蟑6户。社区里蟑、鼠密度已按国家规定基本达标。

(三)其他工作

一年来,在工作中积极配合书记、主任做好社区各项工作,同其他居委会干部一起共同建设和谐社区,团结讲合作,分工不分家,努力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实事。主持了由我社区与共建单位一起举办的两场文艺演出,受到街道及居民好评。认真负责做好居委会考勤工作及值班按排,同时做好办公用品的采购,保障居委会正常办公,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以上就是我对一年来工作的总结,我深知自己的工作还有许多不到之处,如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有时因工作较忙出现急躁情绪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今后我会继续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好的服务大家,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