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的关键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变更管理的关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变更管理的关键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变更;管理

引 言:工程变更和合同变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合同变更主要是形容所成立的合同有效性是在未履行以及履行未完毕之前,而由于部分法律事实的影响,导致合同最终的内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工程变更则是指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依据合同所制定的相应内容,来依据既定的程度来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设备、工艺、功能、技术等方面加以变更,而工程的变更对于整个工程本身来说有着较为复杂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以重视。下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工程变更管理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一、工程变更管理的必要性、复杂性

我国当前工程项目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参与者,而监理方以及建设方在管理期间所需要面对的承包商也较多。由于工程的变更管理对于工程本身的质量控制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组织协调以及投资实控制就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工程变更管理能够促使工程各个方面都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来执行,而其实影响的管理、控制合同范围,针对各方责任体系加以明确,对于工程建设的合法利益维护来说,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工程变更情况出现的多方面原因都是由于大量工程参与到其中,导致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控性大幅度增加,如此以来合同所约定的部分内容便受到了影响,例如承包商变更、使用功能变更、设计变更、地质条件变化、不可抗力因素等现象,都会导致相互之间受到影响。

二、 工程变更的影响

由于工程本身所出现的变更关系会对于工程建设期间的投资、质量、工期等方面控制带来影响,因此,务必要针对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加以限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种变更会使得质量控制难度加大

以某一工程作为案例来看,在工程施工的后期阶段,如果说要针对内部结构进行整改,使得大空间变成小开间形式,就必须要针对其中的电气、采暖、通讯等多个不同方面进行灵活的调整。并且装饰等方面也要保证与调整工作的契合。但就实际上来说,这方面的改变难度过大,不仅费用要求高,其中的电气路线、埋管、插座等位置的变更实际上就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二)这种变更会引发施工索赔

再例如,某工程施工期间,业主要求将部分公用房变更成为卫生间功能的结构,并且既有的卫生间结构也要进行改在,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有卫生间设施就必须要完全拆除,各个部分的排水管、电气等都需要重新铺设。这不单单会造成施工难度增大,还会使得工程造价以及施工进度受到直接影响。严重情况下,施工方还会向业主进行索赔。

三、工程变更的审查及签发原则

工程变更无论是由哪一方责任体所提出,都必须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严格审核之后,对方案进行业主批报备案,之后再将其方案下发到相应的部门,予以执行、落实。工程变更在进行审查期间,必须要从工期缩短、确保质量、造价控制、效益提升等几个方面的原则来对变更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性等进行确定,如果说变更方案本身在以上这几个因素中存在着不一致的因素或者说引发了相互的矛盾现象,那么就必须要针对工程自身所具有的可靠性、可行性进行强化,各个步骤都应当要严格贯彻互相监督、分级审批的原则,防止任何职权滥用的情况出现。如此以来,在对工程变更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就需要对以下几个签发原则加以遵守:

(1)变更后的工程不能降低使用标准。

(2)变更项目在技术上必须可行,同时还必须可靠。

(3)变更后的工程费用较之整体工程要合理。

(4)变更后的施工工艺不宜复杂,一般不应由于变更后的施工技术方案影响工期。

四、工程变更的责任

工程合同变更的责任分析是对工程变更起因与工程变更问题的处理, 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工期和费用的赔偿问题。这里按工程变更中最常见的情况分析工程合同变更的责任。

(一)业主承担的责任

(1) 由于业主要求、政府城建环保部门的要求、环境变化(如地质条件变化)、不可抗力、原设计错误等导致的设计变更;

(2) 对不利的异常地质条件所引起的施工方案的变更;

(3) 业主要求承包商修改施工方案和重大的设计变更导致施工方案的变更;

(4) 业主原因引起的施工进度变更。

(二) 承包商承担的责任

(1) 由于承包商施工过程、施工方案出现错误、疏忽而导致设计的变更;

(2) 由于承包商自身原因(如失误或风险)修改施工方案所造成的损失。

五、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

(一)采用合同中工程量清单的单价和价格

合同工程之中所存在的所有清单以及价格,都是直接由承包商在进行投标过程中所提供的,主要是使用在工程变更过程中,这方面的清单价格能够较好的被承包商、业主、监理单位所认同,并且从合同意义上来说,这属于一种较为开放的公平定价体系。采用合同中工程量清单的单价或价格有几种情况:一是直接套用,即从工程量清单上直接拿来使用;二是间接套用,即依据工程量清单,通过换算后采用;三是部分套用,即依据工程量清单取其价格中的某一部分使用。

(二)协商单价和价格

协商单价以及价格措施,实际上就是针对既定合同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合同之中所不存在或者说不合理的价格因素条目,来进行相互的让步、协调,达到完善造价工作的一种措施。

六、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由于工程在进行变更过程中,涉及到复杂性以及重要性,那么必须要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时效性和有序性加以重视。在依照既定程序来执行变更的过程中,还应当要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引起注意:

(一) 工程变更应设专人收发、建立台账、管理。

(二)在项目的图纸现场签证过程中,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随时修正图纸,以使得图纸的要求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技术规范要求。确认无问题后,按单位工程编制单项进度计划。

(三) 设计单位的图纸设计负责人需要向参与会审的的各方详细介绍施工项目设计图纸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和功能要求。

七、结束语

总之,工程项目本身在建设过程中的周期过长,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由于大量的不可预料因素存在而导致成本管理要求提升。但是,只要能够在工程建设前期做好各方面的基础工作,良好的运营法律手段、经济、技术等方面手段,并且做好相关方面的控制工作,利用动态管理形式来强化各方面的联系,最大限度的促使变更因素能够得以控制,这对于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来说,起到了极其严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建军.建设工程的变更管理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0(21).

篇2

关键词:工程变更;合同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723.1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变更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建筑工程的客观实际,对建筑工程变更进行探讨,分析工程变更的成因与现状,针对建筑工程变更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措施,加强建筑工程变更的合同管理。

一、建筑工程变更的成因

建筑工程变更的主观因素是由于设计方或者施工方变更了设计或者计划引起的,有了新的想法改变了原计划,对建筑工程产生了影响。工程变更的客观因素很复杂,影响因素也有很多,例如成本问题、制度问题、法律问题、市场问题以及合同本身存在的问题等。这些变更使得企业必须对合同进行管理以便工作顺利进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涉及到各方的利益,所以变更的合同管理也较为复杂。

二、建筑工程变更的合同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的变更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变更合同的管理方面还不太成熟,所以工程变更的合同管理实际上是风险管理,是以合同的形式将工程变更所产生的成本优化,将风险分给可以减少风险的一方,以此达到共赢的目的。

因为在建筑工程的变更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变更计价不详细还有相关义务不清楚等,所以工程变更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签订合同是为了分担工程变更的风险,合同的双方需要积极的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工程变更之前,通过改进合同条款以便工程变更后可以及时采取管理措施,这对合同双方是非常必要的,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成本。

三、建筑工程变更计价

1、建筑工程变更计价的方法和原则

工程变更计价的原则有五条:一是在工程量的清单里已经有了适合变更工程的单价,则按已有单价执行。二是在工程量的清单里只有近似变更工程的单价,就要经过换算以后再确定。三是清单里没有合适工程变更的单价,就要经过建设企业经过协商最终确定。四是要在变更规模超过合同范围时调整合同的价格。五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变更工程采取计日工的方式进行。

2、建筑工程变更计价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变更计价中,要以公平与效率相权衡为核心。在合同中要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工程变更的合同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变更定价在先原则。在实施变更指令之前,承包工程的一方要与业主相互协商确定好变更的价格标准,再实施工程变更。二是优先适用已有标准的原则,在对定价没有合适标准的时候也优先使用已经确定的定价标准。三是维持投标报价水平原则。在对变更价格不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又没有适当的标准确定价格,就要维持好投标报价水平,通过招标和招投来竞争价格。

四、工程变更合同条款的完善

1、施工招标文件的完善

(1)发包方式的选择

发包方式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邀请或公开招标对承包单位进行确认施工。二是用直接委托方式对承包单位确认施工。从对施工单位的选择范围来看,公开招标比邀请招标可选择的范围更广,更有利于对工程变更的控制。

(2)工程范围的描述

首先要明确发包工程中的各个专业,在招标文件中给予说明。其次很多业主比较喜欢按专业来发包,所以业主要对各个合同包明确界限,避免各界面间出现出现重复管理的现象,给业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三要对建筑工程和室外工程明确好发包的范围,招标文件要附上图纸,在图纸上明确标识应完成的工程范围。

(3)施工条件的描述

业主要对施工条件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承包商报价。招标中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明确:首先要对招标工程的场地拆迁明确情况,其次要对现场的三通明确完成情况,最后要对招标工程中是否具备地质勘探资料明确情况。

(4)设计深度的保证

要保证设计的深度,就要做好以下几种工作:首先要委托设计监理。其次要编制明确的可操作设计任务书,确定建设项目和方案。第三要签订完备的设计合同。合同要明确设计单位和业主的义务与责任。第四要对设计图纸实施评审,以便控制建设工程的变更。

2、委托监理合同的完善

(1)审批工程变更的权限

首先要对委托监理合同监理人的权利条款进行补充。工程师有审批一般工程变更方案的权利、批准变更意向的权利、审批重要变更方案的权利、审批重要变更费用的权利和审核重大变更方案的权利。工程师有权利对紧急情况下的变更指令立即实施的权利。在承包商与业主双方不能对变更价格达成一致时,工程师有暂定价格的权利。其次,要对委托监理合同委托人权利的条款进行补充。业主有批准重要变更意向的权利、审批重大变更方案的权利、批准重大变更意向的权利和审批重大变更费用的权利。

(2)工程变更的义务

监理合同中业主和承包商的义务条款中,并未对业主和工程师工程变更管理的义务作规定,所以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补充说明:一是委托人有向监理人提供变更设计图纸、支付变更工程监理费的义务,当因为监理人的过失导致工程变更时不收取监理费。二是监理人有审查工程变更申请和报告、及时发出工程变更意向和监督工程变更实施的义务。

(3)工程变更的价值分析

要完善监理合同中工程变更对工程价值的影响评估。首先要加快竣工;其次要降低发包人的工程施工、运行和维护的费用;第三要提高发包人竣工工程的价值和效率;最后要为发包人带来利益。在评估变更方案时,进行选择价值系数高的方案实施,提高变更的价值。

(4)工程变更的责任追究与奖惩

控制变更的有效方法是建立起工程变更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将变更落实到责任人。在工程变更发生后,要对工程变更的方案进行评估,明确变更的原因和责任。产生变更的责任可能是设计方、监理方和业主中的任何一方。业主方可以根据工程变更的评估报告追究过失一方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责任方可以根据评估报告对工程变更进行调查,落实产生工程变更的具体责任人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结束语:

工程变更问题是合同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影响工程变更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规范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对合同条款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没有工程变更的管理意识,也并未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本文旨在研究一套工程变更的合同管理体系。建筑工程涉及的人员较多,工程相对比较大,在大型的施工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合同以外的问题,要尽快实现项目的目标,就必须对这些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对建筑工程变更的合同管理非常重要,加强建筑工程变更的合同管理可以减少工程变更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保证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增强对工程变更的可预见性。

参考文献:

[1]陈佩培.浅谈新形势下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J].价值工程,2011

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 工程变更 管理 控制

前言

工程变更是影响建设项目合同控制目标的关键因素,对工程变更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是项目管理机构的重要的工作职责。工程变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程变更包含合同变更的全部内容,如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变更,工程量清单数量的增减,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的变动,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的调整,政府行政法规的调整,合同条款的修改以及合同主体的变更等等。而狭义的工程变更只包括以工程变更令形式变更的内容,如建筑物尺寸的变动,桥梁基础型式的调整,施工条件的变化等等。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有属性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任何一个建设项目而言,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工程变更的分类

根据导致工程变更的不同影响因素,工程变更可划分为如下7个类别:

1、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引起的工程变更。如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通常引起建筑物基础或交通工程路基处理方案的改变,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及建设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会造成建设项目工期的延误或停工。

2、设计方引起的工程变更。如因勘察设计质量低劣导致的设计差错或遗漏,因设计调研深度不够,设计文件与施工现场条件相互矛盾,无法按图施工产生的变更。

3、承包方引起的工程变更。如承包商改变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已批准的施工方案或由于承包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失误引起的返工。

4、业主引起的工程变更。如业主增加或减少合同中包括的任何工程项目的数量,或者取消上述项目;业主指令完成的新增工程;业主改变原合同中甲供材料设备的品种和数量;业主改变原合同工期,要求承包商提前完工引起的加速施工以及业主要求提高建设标准和扩大建设规模。

5、监理工程师引起的工程变更。如监理工程师为优化设计而提出的设计变更方案;为节省投资或缩短工期而提出的新的施工技术方案;出于对工程进展有利指示承包商变更施工作业顺序或时间以及因监理工程师工作失误或协调不力引起的工程变更。

二、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管理与控制

尽管在工程开工前,可以采取很多措施预防工程变更的发生,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变更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即使施工图纸无设计失误,也会由于施工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不可预见因素的发生导致工程变更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如何做好工程的变更管理工作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

1、工程变更管理的原则

(1)工程变更不能降低工程的使用标准。

(2)工程变更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

(3)工程变更对造价和工期的影响是经济合理的。

(4)工程变更必须符合合同条款及国家相关规定,要有利于合同目标的实现。

(5)工程变更的处理要及时,以免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引发索赔事件。

(6)工程变更要有利于建设单位的管理。

2、工程变更审查的授权和管理程序

无论是哪一方提出的工程变更,建设单位都可以授权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变更进行审查,然后提出建议。对于监理工程师的这种权利,建设单位可以通过监理合同的有关条款进行授权,并通过对其监督审查来进一步加强管理。对于变更管理程序,建设单位可就变更的分类、变更建议书的内容、变更建议的审查原则及期限、变更的批准权限、变更的实施程序等作出详细规定,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执行。建设单位对工程变更的内部管理也要有明确规定,在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的初步审核意见后,建设单位驻工地工程师代表可以组织相应专业的工程师或专家对工程变更进行论证,形成阶段性审核意见后报主管领导批准。工程变更获准后,驻工地工程师代表通知监理工程师下达工程变更令,并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工程变更的进一步实施。

3、工程变更审查的内容

(1)工程变更的部位、名称、原因及方案。

(2)工程变更的技术要求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施工条件是否具备。

(3)工程变更的新工程量及原工程量单价在工程决算时如何确定。

(4)工程变更实施后对工程造价和工期有何影响,若工期可能延误,采取何种补救措施。

(5)工程变更是否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条款有矛盾或不符之处。若有,如何重新认定。

4、在工程变更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科学的工程变更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的变更管理,建设单位应建立一套工程变更管理的办法,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严格工程变更的审查和审批程序,推行工程变更评审制,确保变更工程项目、工程量和变更单价的合理性。

(2)提高对工程变更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建设单位应建立一支懂专业、负责任的管理队伍,加大对工程前期工作的管理力度。努力做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设计方案的优化和完善性、招标文件及合同制定的严密性,尤其是对工程变更的相应条款规定要详实、缜密,尽量减少工程变更发生的机率及由于变更而引起的争议。

(3)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工程变更管理中应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对工程变更处理不当造成停工、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引发纠纷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设单位不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施工单位接受不平等条款。二是施工单位以变更为借口,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想通过工程变更达到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这就要求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处理工程变更时,不要以建设单位自居,在尽可能减少工程变更的情况下,对工程变更的管理要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尤其是对工程变更的工程量和单价确认,要让施工单位欣然接受,并使其能积极配合变更的管理工作,绝不能将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强加于施工单位,造成施工单位的抵触心理。对于施工单位出于自身目的提出的变更要认真审核,提出合理的拒绝理由。总之,在工程变更的管理上,双方只有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4)工程变更资料要妥善保存。工程变更资料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竣工图及工程决算的依据。如果建设单位管理不善,造成工程变更资料丢失,就不能保证工程资料的完整性和原始性,给日后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带来不便。在工程决算时,也只能以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为准,若施工单位对变更资料进行删改,造成工程造价增加,建设单位也无证可查、无话可说,只能承受由于自己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所以建设单位一定要派专人做好对工程变更资料的分类、编码及存档工作,以保证竣工图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结束语

总之,同国外同行及国内制造业相比,我国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如何改造传统的建设项目工程变更方法和流程,是我国建筑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方法的开发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春民,刘素华,解汉瑞. 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中的变更管理[J]. 建筑经济. 2007(02)

[2] 李维芳. 工程变更确认与控制[J]. 建筑经济. 2007(03)

[3] 吴书安. 工程变更的分类控制[J]. 建筑经济. 2007(07)

篇4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技术变更管理;应对措施

一、技术变更管理需遵守的相关规定

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任何的技术变更都和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一些重要指标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基于技术变更工作的重要性,在实施技术变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负责,对待工作要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务必要以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设计图作为技术变更的依据,以免导致技术变更失败,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施工。由此可见,工程建设项目在技术变更的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几项规定:首先,技术变更必须满足施工计划、建设规模及相关标准。在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式施工,是需要经过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审批后才可以开始进行的,因此,技术变更不能超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范围来进行。部分发包方为了提高自身的利益,以技术变更的名义,不断扩充建筑规模,随意提升装饰装修的标准,改变相关项目的用途。最终,导致了概算超过估算,预算超过概算、决算超过预算的情况产生,不仅会使工程建设项目遭遇结算困难,还会使国家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其次,技术变更要保有足够的严谨性。从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知,工程建设项目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进行适当的技术变更是在所难免的。为了确保技术变更能够符合施工设计的相关标准以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必须要对技术变更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对通过审计的工程项目内容不能随意进行变动,尤其是涉及到装修标准与建筑规模方面的内容,更不可擅自进行更改,任何擅自变更或改变建筑规模,及设备购置指标的行为都属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建筑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上述行为一经发现,可以按照该规定的内容对建设单位进行罚款,并责令其按照原规定进行施工。最后,技术变更虽然可以提升工程建筑项目当前的施工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的施工效率与质量。但是,由于技术变更经常会导致合同价格发生较大调整,一旦在技术变更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将会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由此看来,技术变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如果不能给予妥善的处理,加强对技术变更工作的管理,势必会对工程建设项目产生影响。所以,在工程建设项目实际的工作中,要尽可能的减少技术变更的次数。

二、工程建设项目技术变更管理的应对措施

1.强化技术变更的及时性

在国际领域,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了可进行技术变更的时间范围。我国最新颁布的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版本中,对于技术变更的操作程序及时间范围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此一来,工程技术变更就必须按照相关原则的规定来进行,不可随意进行更改,使工程项目建设的合法性与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按照规定中的相关要求,技术变更应在正式施工开始以前便提出,对于已经完成变更审核的技术变更方案,一定要按照审核后的相关内容进行施工处理,不能擅自进行二次改动,对于施工后才发现的问题,没有时间进行工程技术变更方法提交的技术变更方案不能给予实施,否则必将会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造成影响与破坏。由此看来,工程技术变更应该具有及时性的原则。

2.确保技术变更手续完整

工程技术变更工作必须要遵守严谨性的原则,要严格按照技术变更程序来办理工程技术变更的相关手续,不能随意省略其中的步骤与工序,要确保工程技术变更手续的完整性。例如:变更方的相关资料、审核材料以及造价分析资料、变更内容资料、确认双方的印鉴等方面。完整的手续可以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一旦在手续方面存在着残缺,只能暂时停工进行补办,不仅影响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工期,还会为建设双方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工程技术变更手续不完整会导致技术变更措施方面的科学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合理性,从而导致工程技术变更的总体成本增加,无法实现工程技术变更的真正目的。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技术变更管理,严格艳照审批相关流程进行把关,确保每一环节的完整性以及每一细节的严谨性,从而降低企业因工程技术变更而引发的审计风险。

3.确保技术变更内容的全面性

工程技术变更是对工程建设项目中一些原有的技术手段进行变革,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效率及质量。因此,技术变更的内容不能存在任何含糊不清的部分,必须要保证工程技术变更在内容方面的完整性。完整的工程技术变更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技术变更必须附带变更后相关设计构造的设计图以及施工说明,并将变更后技术手段的优势及效果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说明,并要加盖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的名章以及设计单位的印鉴。第二,工程技术变更应对新技术中涉及到的数据与原技术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突显出新技术的优势,并对计算出技术变革所需的工程量及变更价款,并在落款处表明变更日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承包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使用不良手段对工程技术进行变更。如此一来,在工程建设项目结算时,必定会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发包人往往都会因此调入承包方所设置的圈套之中,最后损失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在开展技术变更的过程中,要从理由、数据,特别是变更的部位、方法、造价等进行详尽的了解,以免上当受骗。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工程技术变更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加强技术变更中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遵守变更中的原则与相关规定,还要对技术变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决。在工程建设项目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在进行技术变更的过程中务必要小心谨慎,尽可能少的进行技术变更,以降低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风险。

作者:王云峰 单位:宝清县城镇建设管理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董事会监管;高管变更;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3-0079-05

一、引言

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披露一直备受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如何提高盈余信息质量一直以来是理论及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银广厦”等虚假信息案的曝光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高管变更是否导致盈余管理行为;如何构建强有力的治理机制来约束高管变更时的不良行为,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我们通过探讨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拟进一步探究董事会监管下的高管变更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期发现不足并提出对策,进而提高盈余信息的可靠性,提高公司内部治理能力。

二、文献回顾

较早研究董事会监管与盈余管理的学者Hermalin和Weisbach(1991)证实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绩效的衡量指标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必然联系[1]。Jensen(1993)发现董事会规模越小,越不易受高管人员的影响,能够更好实现监管功能[2]。Beaslye(1996)发现独立董事比例高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有效控制,而董事会规模越大,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3]。余怒涛等(2009)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正相关[4]。路萌(2010)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兼任、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仅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5]。

关于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成果丰富。DeAngelo(1988)研究发现公司高管为能够继续担任此职位,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6]。Pourciau(1993)研究发现离职者没有进行盈余调整,而继任者则会调减当年盈余以归罪于离职者,同时未来会调增盈余,以证明自身经营才能[7]。朱(2002)研究发现持股人变更与高管人员变动存在相关关系,管理者的更换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导致了盈余管理行为[8]。朱星文等(2009)研究表明更换当年有较严重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而当控股股东是政府部门所属的国有企业,其负向盈余管理行为会得到抑制[9]。

国内外学者对董事会监管与高管变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Klein(1998)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高管下台的概率越大[10]。Benjamin和Weisbaek (1998)认为前任CEO退休前会尽可能增加内部董事比例,而若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企业经理层则倾向于增加外部董事比例[11]。龚玉池(2001)提出高管变更的概率并没有因为设立外部董事而增加,大股东对外部继任者有着关键作用[12]。李增泉(2002)发现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非经理董事的比例三者与上市公司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13]。张俊生和曾亚敏(2005)提出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董事会组成结构能够对业绩较差的企业的总经理更换起到解释作用[14]。

综上所述,由于选择的样本和研究变量不同,学者们对董事会监管、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两两之间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迥异。总体上表明,董事会监管对于高管变更和盈余管理行为有着一定程度的限制。当前,我国针对董事会监管体制,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相关文献几乎没有。因而,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在董事会监管下高管变更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现有研究认为,正常变更是指高管变更与其治理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无关,非正常变更是指高管变更受到其治理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的影响。本文将健康原因、退休、任期届满、结束的变更划分为正常变更,其他原因认为是非正常变更。在现代委托关系下,高管人员通过努力工作创造良好业绩,进而获得丰厚的报酬。其次,新任高管为追求自身利益,巩固自身地位,在高管变更当年,采取负向盈余管理行为,把业绩差的责任归于前任。同时,会在未来扭转以证明自身管理才能。由此,提出假设1。

假设1:高管人员发生正常变更(总经理变更)的当年,倾向于负向的盈余管理行为。

董事会会议次数反映董事会成员的活跃程度。一部分学者认为董事会会议,是对董事长已制定决策的补充说明,监管效应不强;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董事会成员能够经常交流,对日常经营问题进行探讨,能够提高监督力度。我们认为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就意味着董事会成员的交流增加,董事们更积极地参与公司管理,因而会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及时有效地更换高管人员。由此,提出假设2-1与假设2-2。

假设2-1: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高管变更发生当年的盈余管理行为越能得到抑制。

假设2-2:董事会会议次数与高管变更的概率成正相关关系。

独立董事是没有在公司任职的股东,能不受影响的进行监管;其次,独立董事成员一般都是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公司发展和投资等提出专业建议。因此,当独立董事较少时,更容易与高管达成一致,导致监管作用下降;当独立董事较多时,监管作用就会相应的提高,能够较好控制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并随时对管理者的任命做出调整。由此,提出假设3-1和假设3-2。

假设3-1:独立董事比例越大,对高管变更发生当年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假设3-2: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变更的概率成正相关关系。

现有研究中关于董事会规模对高管变更及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迥异,一部分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内部监管效用呈正相关,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一部分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越不利于达成一致,有助于高管进行利润操纵,不利于及时更换高管。我们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专业知识领域交叉多,经验更为丰富,在盈余管理问题上难以与高管达成一致。同时,因董事会代表着多方股东利益,难以在高管变更问题上达成一致。由此,提出假设4-1和假设4-2。

假设4-1:董事会规模越大,高管变更发生的当年发生盈余管理的行为越能得到抑制。

假设4-2:董事会规模与高管变更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

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兼任是影响高管权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若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促使高管人员权力膨胀,削弱董事会的监管效率,导致盈余管理行为发生,不能合理有效的更换高管人员;若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对财务报告过程提供有效的监督,并及时进行高管人员调整。由此,提出假设5-1和假设5-2。

假设5-1: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与高管变更当年的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

假设5-2: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与高管变更的概率为负相关关系。

四、实证检验

(一)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选取2008~2011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行业;(2)删除A、B交叉股和H股交叉股;(3)剔除ST、PT以及*ST公司;(4)剔除因控股权发生变更而产生高管变更的公司;(5)删除模型中所需变量数据不全的公司,同时剔除极大值和极小值。最后得到观测值4428个,公司数1107个。各项指标均来自CSMAR,其中高管人员变更数据需经过筛选整理。

(二)盈余管理的测量方法

由表6可知,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再次证明高管变更时存在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发现董事会规模和高管变更的交叉项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表明董事会人数越小,就越能抑制高管变更时的盈余管理行为,悖离假设4-1。两职兼任和高管变更的交叉项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表明两职分离能够抑制高管变更造成盈余管理行为,支持假设5-1。独立董事比例和高管变更的交叉项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越大,高管变更时盈余管理行为越得到抑制,支持假设3-1。而董事会会议次数的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验证。

五、结论和建议

以2008~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选择特征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同时考虑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等控制因素。研究发现:(1)高管变更当年存在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表明继任者为了在未来显示出优良业绩,选择调减盈余的方式,降低当期盈利;(2)董事会规模小、独立董事比例高以及两职分离时,对高管变更时带来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而董事会会议次数并没有起到抑制作用,表明董事会人数越少,越能积极、有效的执行监督作用,同时独立董事比例越大、两职分离就意味着董事会在高效运转,能够增加企业披露的盈余信息质量。但高管更换期间,董事会会议相当于“救火队”的功能,并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很难发挥其监督职能;(3)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和两职分离时,高管更换的概率就越大,这表明积极的董事会行为,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及时更换。而董事会规模越大,高管变更的概率越小,说明董事会规模越大,董事会在高管变更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导致监管效率下降。独立董事比例对高管变更并无显著影响,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其作用。

以上结论对盈余管理、高管变更及公司内部治理研究领域以往的研究做了补充性的工作,符合企业管理实务的实战需求。首先,高管变更当年,为了抑制继任者调减盈余的行为,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加强监管;其次,研究发现董事会监管仍需加强,董事会会议仅仅是一种形式,应加强董事会会议效率;同时独立董事比例虽能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但对高管变更没有影响,意味着独立董事们仍没有合理地利用监管权力,有必要加强独立董事的选拔制度和激励制度;最后,建议实施董事长和总经理分离制。

注释:

①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省略了年度虚拟变量的估计结果以及稳健性分析的结果。

参考文献:

[1]Hermalin and Weisbach.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osition and direct incentives on firm performance [J].Financial Management, 1991,20(4):101-102.

[2]Jensen M.The modem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J].Journal of Finance,1993,48(3):831-880.

[3]Mark S.Beasle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4):443-465.

[4]余怒涛,沈中华,刘孟晖.董事会特征和盈余质量来自沪深股市的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76-84.

[5]路萌.董事会结构对盈余管理监管效果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0.

[6]DeAngelo L.Accounting numbers as market valuation substitutes:a study of management buyouts of public stock holder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6,61(3):400-420.

[7]Pourciau,Susan.Earnings management and nonroutine executive chang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3,16(3):317 - 336.

[8]朱.大股东变更与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经营业绩的作用[J].会计研究,2002,(9):31-40.

[9]朱星文,廖义刚,谢盛纹.高级管理人员变更、股权特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2):23-29.

[10]Klein.A. Firm performance and board committee structure[J].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98,41(1):275-304.

[11]Benjamin E Hermalin and Michael S.Weisbaek. Endogenously chosen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their monitoring of the CEO[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1):96-118.

[12]龚玉池.公司绩效与高层更换[J].经济研究,2001,(10):75-82,96.

[13]李增泉.国家控股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一项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14]张俊生,曾亚敏.董事会特征与总经理变更[J].南开管理评论,2005,8(1):16-20.

篇6

关键词:水电工程;合同变更;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电工程建设合同变更相关规定

水电工程合同变更是指已签订的合同在尚未履行或履行完毕之前,出现的合同内容发生改变,主要包括设计对工程设计方案所进行的调整、补充和优化,以及进度计划、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变化等情形。

(一)施工合同约定情况

依据GF-2000-0208水电水电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00版)合同条款约定,变更必须由监理人发出指示,没有监理人的指示,承包人不得擅自变更。承包人收到监理人发出的变更指示后即可开始变更工作,任何一项变更引起合同工程或部分工程施工组织和进度计划发生实质性变动,以致影响到合同价格时,承包人应在收到变更指示的28天内,向监理人提交一份变更报价书,监理人收到承包人变更报价书后28天内完成审核并确定变更价格。2010年版合同范本,对变更的约定与以上描述基本一致。

二、水电工程建设中工程变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处理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分析

(1)设计分期供图制约。由于设计周期及设计习惯原因,施工所需图纸,设计单位往往根据施工进度分期提供。不少工程项目在施工蓝图不完整情况下,难以及时对比并发现设计蓝图与招标图纸(合同清单工程量)的变化(变更),当发现存在变更时,往往已部分或全部实施。

(2)设计变更文件滞后。根据施工实施揭示的地质情况,需要调整设计参数(如边坡及隧洞支护),经常出现变更后再继续变更的情况,设计单位往往在经现场几方共同商议后,先给出非正式电子版图纸(尤其是可能存在继续调整的情形),以满足现场连续施工的需要,同时再按程序完善内部程序后提供正式的设计变更文件,如此,变更申报所需要的设计文件具备了,可变更项目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

(3)设计图纸审核不及时。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经监理人转发给承包人用于施工,通常发包人在监理合同中要求监理人在转发图纸前要组织审核,合同也要求承包人在收到监理人发出的图纸后,要检查其中是否存在变更,若存在变更,应在开始实施前通知监理人。由于一些原因,目前各方对图纸的审核工作不够重视,基本上未及时审核,当发现设计蓝图与招标图纸有差异和变化,往往项目已实施或部分实施。

(4)审查环节多、流程长。目前很多在建工程合同变更处理程序一致,审批过程均设置了多个环节,不同的项目业主之间仅因管理模式不同而略有不同。业主内部还需要多个环节审查,每一环节均需一定的时间。

(5)现场管理力量不足。现场合同管理力量总体偏弱,人员总体偏少、经验不足,尤其是施工单位更是如此,变更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过程支撑材料缺失,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存在多次补充和修改,变更申报占用时间长。

(6)原因分析和责任划分制约。承包人因为变更发生而要求调整合同价格是有条件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其要免责,否则存在责任划分和责任分担。尤其是对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案变化引起的变更,导致发生变更的原因复杂,往往是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发包人原因,也有承包人原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多方求证,才能形成满足合同及管理制度要求的变更申报和审批文件。

(7)变更价格分歧。部分变更存在新增单价项目,且在合同中又找不到与其相同或相近的单价项目,承包人的申报单价与项目业主的审核单价差距较大,部分变更因此影响到分级审批的审批权限界定,实践中项目业主采取与承包人多次协商,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后再按审批权限申报处理,导致处理时间延长、申报不及时。

(8)承包人申报态度影响。基于对合同关于变更处理的相关约定、变更的动态变化以及可能的原因分析和责任划分的不同研判,承包人事实上对变更申报的积极性和时机把握有所不同,尤其是当他认为事后处理更有利时,往往在过程中申报不积极、不及时。

(二)处理程序不符合制度规定

1.处理程序不符合业主管理制度要求

按照合同约定,施工中,监理人可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指示承包人进行变更,实践中监理指示均由现场参建几方共同研究同意后发出。变更指示发出后,承包人随即开始施工,随后才根据要求,启动业主内部管理审批程序。因此较多的合同变更在审批程序完成前已开始施工,甚至已施工完成,不符合“先审批,后实施”的要求的。

2.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的制约。前面分析中所说的设计分期供图制约、设计变更文件滞后、设计图纸审核不及时、原因分析和责任划分制约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发现变更或申报变更时,变更项目已实施或部分实施。部分变更即使在实施前已发现并确定,由于时间相距较短,基于施工的连续性要求,往往也是“边实施、边履行制度管理要求的审批程序”。这些变更,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满足业主现行管理制度要求,从另外一方面外反应出现行管理制度规定与实际有一定的脱节。

(2)过程管理不到位。由于现场参建各方合同管理力量总体偏弱,人员总体偏少、经验不足,对变更管理重视不够,实施前对施工图纸审核不及时等原因,重工程实体施工,轻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变更材料申报、审核处理等各环节都存在问题,过程跟踪、指导、协调、督促不到位,致使原本能做到“先审批、后实施的”的变更项目也没有做到。

三、加强合同变更管理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和改进管理

1.加强和改进设计管理。要督促设计单位按照合同和年度供图计划及时提供施工图纸;要根据招标设计成果和招标文件开展施工图设计,努力控制并减少变更;要加强现场设代力量并及时复核设计成果,根据需要,及时提交设计修改(变更)通知。对于设计不能及时出具设计修改(变更)通知的,可考虑采用四方现场联系单、现场会议纪要等作为变更申报依据,尽量提前申报时间。

2.加强现场管理力量。针对管理力量薄弱情况,要加强与承包人和监理人的沟通,督促其增加或调换相应的管理人员,重点把握相关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项目业主需要增加或合理调配合同管理人员。业主相关部门要加强并改进指导、协调、监督与考核。要进一步重视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交流,增强责任心。

3.重视施工图纸审核。要重视施工图纸审核工作,增加必要的专业人员,明确责任,及时组织审查。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监理和承包人认真对照合同检查施工图纸是否存在变更,对发现的变更及时研究,或要求设计修改,拒绝或尽量减少变更,或按合同及管理制度规定及时申报处理。

4.加强和改进审查方法。合同变更审查的重点要放在变更的必要性、方案的合理性上,而不是变更工程量和价格上。如此,则不少变更就不需要承包人先提出申请,且双方对变更价格基本上都达成一致后才正式履行业主内部管理审批程序,可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对合理化建议,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同时能减少投资的,应尽量采纳;对可变可不变的,尽量不变;对不得不变的,要高度重视变更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比较。

5、改进变更管理流程。鉴于目前变更审核环节多、流程长,宜进一步研究根据不同的变更类型、变更金额等,采取适当合并和压缩审批环节、适时召开审批决策会议等多项措施。

6、完善变更管理机制。针对变更处理实际进展情况,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专题会、咨询会等,对变更项目进行清理分析,协调存在的问题,督促各环节加快变更处理。

(二)完善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变更签证;管理对策;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变更的概念分析

建设工程的实施,一般由决策(可行性研究与论证经济评价)、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算和决算及评估等阶段组成。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工程变更。工程变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源自业主对工程项目部分功能、用途、规模、标准的调整;有采自设计单位对图纸的修改及为解决设计不完善和各专业之间相互矛盾的变更;有施工单位从优化施工方案考虑,对设计图纸及其错漏提出的变更;有监理单位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后提出的变更等。当然还有某些施工单位为了中标采取超低价报价策略,一旦中标签订合同后,便想方设法进行工程变更。还有可能是现代建设工程投资规模较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建设周期长;建设材料、设备规格多,价格变化大;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工程合同不可能对整个施工期间出现的情况作出完整的预见和约定。

2、变更签证的内容及其作用

2.1变更签证的内容

工程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在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的设计交底会上,经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提出,各方研究同意而改变施工图的做法,都属于设计变更,为此而增加新的图纸或设计变更说明都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负责。工程开工后,由于某些方面的需要,建设单位要求改变某些施工方法,或增减某些具体工程项目等,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应提出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原设计未预料到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处理而发生设计变更,这类设计变更应注明工程项目、位置、变更的原因、做法、规格和数量,变更后的施工图,经相关方签字确认。

工程签证,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包含而施工中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材料、场地、设备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损失;由于建设单位决定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返工而发生的倒运、人员和机具的调迁等损失;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发生停水停电,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且时间较长,造成的施工单位经济损失; 在技措技改工程中,由于工作面过于狭小、作业超过一定高度,需要使用大型机具方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在发生时需及时将现场实际条件和施工方案通告建设单位,并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实施。

2.2变更签证的作用

工程结算主要依据有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图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定额以及阶段资料汇编等法规性文件,而变更签证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了施工现场发生的特殊费用,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一些合同约定固定总价的工程,结算时要依据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进行造价调整。现场签证是记录现场发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现场签证的分析、审核,可为索赔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并据此正确计算索赔费用。及时准确真实的现场变更签证是造价人员最终进行结算的有力证据,重视和加强施工过程中变更签证的管理,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

3、变更签证常见的问题

变更签证中常见的问题,有的表现在施工单位方面,有的表现在建设单位方面,有的二者兼而有之。

就施工单位而言,一般通过研究合同的细节,熟悉合同单价或当地定额及有关文件的详细内容,打“球”,将在施工现场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而在合同条款以及定额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内容,及时以签证形式和建设单位、监理人员交换意见,利用建设单位代表不了解工程结算知识的弱点来达到虚报、多报工程量而增加造价的目的。具体如当某些合同外工程急需处理时,施工单位往往夸大事实,要求签证;当处理一些复杂、耗时较长的合同外工程时,施工单位经常请建设单位代表、监理人员去现场观看,等时过境迁(一般不超过签证时效)而他们只记事情不记尺寸时再去签证;对某些非关键部位但影响交通等的工程,故意拖时完成,建设单位为了尽快完工,腾出交通通道,通常会要求施工单位赶工,这样施工单位就可以赚取赶工措施费;对地下障碍物以及建好需拆除的临时工程,施工单位在拆除后再签证;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代用情况时,施工单位办理材料代用单内容不明确,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提供增加材料用量的签证。

时间是签证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签证准确度的基础,这就要求双方代表就当时工程现场实际发生的事情进行准确测量、描述、办理签证手续,但是有的建设单位现场代表不负责任,当时不办理,口头答应,事后靠追记补办,甚至于在结算审计过程中还在补办签证手续。

4、规范管理变更签证的对策

4.1变更签证应注意的事项

4.1.1把熟悉合同作为投资控制工作的第一步

应着力熟悉合同,特别注意有关投资控制的条款。因为在很多合同中,建设单位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要求约定一些特殊条款。比如,有的项目合同约定现场签证必须有总监签字才能生效,无总监签字的现场签证不能作为结算和索赔的依据。

4.1.2明确变更的原因

在现场签证中应明确变更的原因,搞清是由哪一方提出变更请求的以及为何提出变更请求 只有明确变更的原因,才能找到由此产生的质量、费用、工期的直接承担者。

4.1.3变更的相关依据力求详尽规范

变更内容的依据应由文字说明、图纸、施工记录或照片、录像等组成,力求详尽。要用专业的工程术语详细叙述变更事件的全过程,包括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所用材料、投入的人力和机械、当时的工作环境等,并配以变更前后的图纸以便对照,若图纸无法表述,则应以照片或其他形式记录在案。只有作详尽规范的描述,才能为计算变更所发生的费用提供准确的依据。

4.2变更签证的签发原则及管控要点

4.2.1严格按三方协商的程序签认

设计变更无论由哪方提出,均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单位发出相应图纸或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下发有关部门付诸实施。确因原设计不能保证施工质量、设计遗漏或错误以及与现场条件不符无法施工而必须更改设计的,应按设计变更程序进行。

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要求在技术经济上可能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以后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引起施工单位的索赔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工程变更引起的造价增减幅度应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若确需变更而有可能超预算时,更要慎重。对于必须变更但因设计变更而增加较高费用的,则应进行方案优选,利用价值工程原理,选择经济合理的设计变更方案。

4.2.2严格管理现场经费签证

凡涉及经济费用支出的停工、窝工、用工签证、机械台班签证等,由现场建设单位代表认真核实后签证,并注明原因、背景、时间、部位等。应在合同中约定的,不能以签证形式出现;合同中没约定的人工浮动工资、议价项目、材料价格等,应由有关管理人员以补充协议的形式约定,现场施工代表不能以工程签证的形式取代。应在施工组织方案中体现和审批的内容,不能随便做工程签证处理。建设单位要至少保留一份工程签证单,避免添加涂改等现象。并且要求施工单位编号报审,避免重复签证。

5、结语

以上终述,加强变更和签证工作是建设单位控制造价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也是现场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明确和规范参与建设各方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制度,加强和完善工程合同管理,保证建设单位的资金得以高效利用,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设计变更

前言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监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工程监理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文章先就工程监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再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的几种情况,分析了监理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一、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概念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所指是水利工程的监理单位因为项目有关法人的委托,依照当前我国与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项目建设文件合同规范严格实行的管理行为,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建设监理主要是对水利工程实施的管理行为,而监理则是其中的一种具体的带有较强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行为。监理的对象包括对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商品交换双方权利、义务达到建设双方合理回报内容的明确和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主要任务,就在于对合同进行管理,真正的监理不是业主所安排的质检员,也不是那些项目承包商所分派的技术员,而是能懂管理和法律等相关内容的专家。然而在水利工程实际监理过程中,水利工程监理的地位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水利工程当中设计变更的几种情况

(一)业主提出设计变更

水利工程项目业主提出的设计变更,目的都是为了优化项目功能,节省项目投资,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项目效益。对于水利工程项目业主提出的设计变更,在设计方同意的前提下,监理工程师只能在考虑其对项目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考虑其对合同的影响,即就拟变更的设计部分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权衡其对项目的工期、投资和质量的影响情况,及是否会引起索赔等做好水利工程项目业主的高参,提出建议;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水利工程项目业主行为的不规范,水利工程项目业主决定一切,设计变更成了水利工程项目业主一意孤行的产物,设计方的确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勉强同意降低了项目功能,设计方已经很被动,难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且,因为工程项目的应用效果,大大地低于期望值,所以,设计方的信誉势必受到不良影响。更有甚者,水利工程项目业主还要逼迫监理工程师在设计变更联系单上签署监理工程师意见。其实,一旦项目出了问题,最终受损失的仍然是水利工程项目业主。

(二)设计方提出设计变更

尽管设计方并不主张频繁的进行设计变更,然而设计变更仍然经常出现,总的来说,设计变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完善性的设计变更,即对设计上的差错进行修正。例如设计图纸出现差错,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设计出现漏项或者设计的预计无法满足现场实际条件的,设计方需要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这类变更在数量上占比较大,其实这类变更看似必须,然而却是可以避免的,属于低级的变更。设计方应尽量减少和避免此类变更的出现。第二种变更则为实质性的变更,即真正涉及到功能、结构、技术、工艺以及材料等方面有利的变更。其中有些设计变更是有利于项目开展的,而有些却是利于项目的一部分,对项目整体可能会造成不利。例如新技术的采用,可能会缩短工程工期、节约投资、或者提升项目质量,可是由于设计的变更造成合同变更继而引起索赔等情况,这样反而造成设计变更的期望值与实际效果背道而驰,得不偿失。

(三)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

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真正出于工程总体建设考虑,提出合理和善意的设计变更要求;第二章是希望通过设计变更来制造索赔的机会;第三种是希望通过设计变更来降低工程的施工难度,方便施工,达到顺利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就以上三种情况来看,第一种情况是无可挑剔的;而后两种情况,施工单位通过设计变更来谋求利益,减少损失,在市场经济环境当中,也不足为奇。其实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监理工程师只是起到“中转”的作用,将施工单位的意图通过业主转达给设计方,由设计方来决定。显然工程监理依然无法处于主动的地位。

(四)监理工程师提出设计变更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利于三控制的情况,监理工程师会通过充分论证,主动提出设计变更的建议。但监理工程师的建议只能向水利工程项目业主提出,并向水利工程项目业主详细报告设计变更的理由,再由水利工程项目业主要求设计方变更。即监理工程师的建议,只有水利工程项目业主同意了才会向设计方提出。除非拟提出的设计变更建议不涉及工程造价、工期时,水利工程项目业主才有可能直接向设计方提出。所以,监理工程师的建议能否实现,还是取决于水利工程项目业主的意愿。

三、造成监理工程师处于被动的原因

(一)水利行业对施工监理制度的接纳程度不令人满

这点已是人所共知。虽然,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制度在我国已执行了近18年,为水利行业建设做出了显著的业绩。但是,无论是水利工程项目业主、施工单位还是设计单位都不能做到心悦诚服地完全接受,所以,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的尴尬地位可想而知。

(二)现行法律、法规赋予监理工程师的权限不到位

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设计变更的权限仅在设计单位。这样从根本上剥夺了监理工程师在设计进行修改、变更中的权力。

(三)部分监理工程师的素质、能力不理想

尽管对监理工程师的定位,但是我国现行的监理制度还处于发展初期,从整体制度到监理工程师个体本身都需要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实践中,不少监理工程师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的确不如人愿,所以监理工程师整体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否则,纵使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也未必能很好地行使。

四、解决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与设计变更关系问题的措施

(一)修改相关法规和规章

规定在水利施工监理中,对于非实质性的或比较小的设计变更,在取得设计方的授权时,监理工程师可以对设计进行变更。从根本上赋予监理工程师设计变更的相关权利,使监理工程师行使设计变更权有法可依,名正言顺,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一切就无从谈起。

(二)提高各方主体的人员素质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设计变更涉及到水利工程项目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监理工程师等各方主体,要使设计变更真正地科学、合理,确确实实与项目的三控制目标相一致,则必须全面地提高参建各方人员的素质,如观念、知识、能力、水平、道德等等。因为,再完美的制度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实现的。

(三)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施水利工程设计监理

水利工程项目设计监理人员对设计任务的熟悉程度是施工监理人员无法相提并论的。设计监理人员对于项目业主、设计方、施工方、施工监理方所提出的设计变更方案是否合理,设计变更是否违反正常设计程序,设计变更方案的质量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水利工程项目设计监理工程师,代表水利工程项目业主对设计变更质量进行控制的主要工作是审核设计变更图纸,即对设计变更成果进行验收。在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监理工程师无法做到这一点,也是无权开展这项工作的。

参考文献

[1]林剑韬.水利施工中的项目变更管理方法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0

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管理

通常来讲,在高速公路工程即将完成时变更项目,索赔的资金约占合同总额的10%左右,变更索赔管理工作效率较高、质量较好,相反,如果索赔管理水平较低,则索赔的金额比例相对较大。以下简要针对高速公路建设变更及索赔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1 引起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期间变更、索赔项目的原因

在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存在的风险较多,并且同索赔存在密切的关联。例如:由于变更设计内容而使项目工程量或者数目增加,从而对合同要求的工期造成影响;尽管变更的内容遵照合同规定支付,然而,承包企业有权利向业主申请延期的要求,也就是工期索赔。假如业主规定施工时间不可以改变,则承包企业有权利提出增加资金投入,也就是费用索赔。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项目变更、索赔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通常来讲,引发变更、索赔项目的因素包含以下几方面:

1.1设计方工作精细程度较低

从项目设计方来看,工程的设计质量同造价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假如设计的精细度不足,项目在施工期间极容易引发大量补充与修改,进而增多了变更与索赔的次数。现今,在设计高速工作时,管理力度相对较差,很多建设企业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设计工作,甚至一些设计企业自身也没有重视设计工作。在进行公路设计期间,经常发生设计不合理、随意提高要求等情况,导致大量返工、拆除、变更等情况出现,为施工造成大量困难,提高了项目成本投入,降低了资金收益。通常来讲,设计方工作精细程度不足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设计的时间不充分。当前,我国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入资金越来越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相应提高,所以,为项目设计留存的时间相对较短,从而很容易使设计内容出现错误;其二,设计准备工作不足。一些设计在前期准备工作时,并没有对公路沿线的地质情况进行细致勘察,从而很容易使设计内容同真实情况不符,引发项目变更;其三,编订的项目造价文件较为简单。

1.2业主方导致的变更原因

一般来讲,因为业主方造成的项目变更、索赔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建设企业想要保证项目质量。当前,我国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很多是国家的公益性工程,国家负责资金投入,施行项目质量终身制的标准,因为过于重视项目的质量,从而对原定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变更;其二,片面性的追求形象。部分建设企业对项目设计变更的随意性较强,过于重视项目的外观。例如:在保证天桥质量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为了预防街景单调,对天桥进行美化等;其三,当前项目变更的标准较不全面,操作性较差,在施工期间并没有严格遵照项目设计变更管理标准实施工作。

1.3承包方导致的变更原因

当前,因为承包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及技术能力而引起的项目变更情况经常发生。例如:承包企业没有遵照合同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从而导致项目质量不符合要求。同时,由于成本企业个人的责任,项目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工也会造成变更、索赔情况的发生。例如:承包企业没有遵照签署的合同内容按期完工,将项目竣工时间延误,就会引发索赔问题。

1.4监理方导致的变更原因

对于监理工作来讲,其是确保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监理人员提出的设计优化或者工期优化内容都会引发工程变更。监理人员有权利结合现场施工情况遵照合同内容对原定设计进行小范围的修改。同时,监理从业者为了调节相邻承包企业的工作,或者调节地方单位、部门生产,也可能会对项目进行变更。另外,监理人员如果自身的能力不足或者协调水平较差,也会导致项目发生变更情况。例如:在审核施工设计图期间不严格,将有问题的图纸签发给承包企业,进而引发项目变更、索赔问题。

2 控制、管理高速公路建设期间项目变更、索赔的措施

2.1加大对项目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管理力度

在项目立项以后,需要编订可行性报告,并进行项目估算,保证项目内容同真实需求相吻合。如果因为技术方案、可行性报告等问题引发的项目变更、索赔情况,追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予以严肃处理,进而确保通过批复的投资估算全面发挥作用。

2.2勘察设计工作应保证精准

对于设计质量来讲,其对控制项目变更有着重要功能。变更范围、数量多少同设计的质量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应严把质量关卡,从而控制项目变更出现问题。想要确保设计的质量,设计从业人员需要同业主进行密切合作,细致考虑各方面事宜,保证计算精确。同时,严格遵照批复的设计范围、标准、内容等进行设计工作,预防发生任意改变设计内容,变更设计标准的情况。

2.3对项目变更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前做好预防

当项目完成决策后,需要尽早做好准备。变更的时间越早,项目的损失程度越低。假如在设计期间发生项目变更,则仅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并没有生成其他费用损失,假如在施工期间发生变更,则已经施工的项目需要进行拆除,进而引发严重损失。所以,需要及时对变更予以处理,从而防止发生延误情况,造成重大损失。

2.4对审批流程予以规范

如果项目处在可变可不变的情况,或者对整体项目的影响不大,则尽可能不进行变更,从而降低成本投入,确保施工时间。如果一些大型项目存有变更的意向,则需要结合业主、承包企业、设计部门、监理企业等共同商讨,选取较为科学、经济的施工预案,并提出工期、质量要求,下发变更通知单。施工企业需要基于变更设计内容的前提下,对工程量、工程费用等通过报告的形式上报,之后由上至下施行分层管理。

2.5工程索赔预防

一般来讲,对工程索赔进行预防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提高项目的准备活动,严格遵照项目管理标准实施工作;其二,选取素质良好的监管人员对施工活动进行管理,尽可能降低因为监管人员而造成的索赔问题;其三,加大对设计文件的审核力度;其四,在项目招投标期间,应选取规模较大的城堡企业进行合作;其五,当项目发生索赔问题时,需要对施工组织进行积极调整,预防损失扩大;其六,细致做好项目索赔记录,进而精准确定索赔数额。

总结:

总而言之,在项目施工期间,变更情况经常发生,高质量的项目变更及索赔管理能够降低成本投入,缩减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收益。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予以重视,不断研究引发项目变更及索赔的因素,并针对性的予以处理,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迎涛.浅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变更与索赔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2]郝姝珍.如何做好高速公路工程变更工作[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3]杨晓庄,徐艳娟,王欣.高速公路建设BOT融资模式探讨――以黑龙江省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篇10

通讯作者:畅君毅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应用利多卡因与胺碘酮治疗前后心电图QT间期的改变,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30)和利多卡因组(n32),并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3天时胺碘酮组QTc由用药前(396±17) ms延长至(398±16) ms,利多卡因组QTc由用药前(395±25) ms减至(394±26) ms,但两组用药前后QT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时胺碘酮组QTd由用药前(34±12) ms减至(2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较利多卡因更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 胺碘酮; 利多卡因; QT间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工作中常见而又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多年来,临床上治疗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常常首选Ib类药[1],如静脉应用利多卡因。但发表于2000年8月《循环杂志》(Circulation)上的“常规高级心肺复苏2000指南”指出,胺碘酮静脉应用是治疗室速/室颤最好的药物,而利多卡因被认为是“不确定的”药物,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认为的利多卡因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的观念。现观察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0年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应用利多卡因与胺碘酮前后心电图QT间期的改变,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2]。患者有胸痛等临床表现,心电图ST-T有动态演变过程,心肌酶学升高曲线。患者入院时均急查电解质,排除低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常规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病1~24 h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62例作为入选对象。

入选患者基本情况,62例患者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40~78岁,平均(54.4±8.3)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8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2例,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8例,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7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9例,成对室性期前收缩6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8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9例。入选的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30)和利多卡因组(n32)进行观察。两组间各种临床情况,如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类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电解质紊乱未能纠正者;(2)入选前收缩压低于90 mm Hg或心室率低于60次/min;(3)入选前即出现心脏骤停或心室颤动,经电除颤成功者;(4)发病前1周内曾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1.3 药物及治疗方法 胺碘酮(amiodarone)(可达龙):杭州塞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静脉制剂为150 mg/支,口服制剂为200 mg/片。利多卡因(lidocaine):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静脉制剂为100 mg/支。

AMI的各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胺碘酮组开始先按3 mg/kg(一般按50 kg计算)静脉推注,时间10 min。30 min后效果不满意可再给以150 mg静脉注射,继之以0.5~1 mg/min静脉滴注维持,同时口服胺碘酮片0.2 g,3次/d;利多卡因组首次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 mg/kg(但不超过100mg),然后每10 min给 予0.5 mg/kg,至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总量达3~4 mg/kg,继以每分钟20~50 μg/kg维持[3]。两组患者用药观察3天,用药期间进行严密心电监测,若心率

1.4 观察指标 QT间期测量方法: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T波终点确定采取3种方法:T波与T-P段的交点;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这3种方法可在不同情况时采用[4]。每例可测量的导联在8个以上,其中胸导联不少于3个。同一导联连续测定3个QT间期,取其均值。QTc用Bazett公式(QTcQT/RR)计算;QT离散度计算公式:QTdQTmax-Qtmin。QTmax为12导联中最大的QT值,QTmin为12导联中最小的QT值。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整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两组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χ2检验,chi-square test),P

2 结果

2.1 用药前后QTc及QTd的变化 治疗3天时胺碘酮组QTc由用药前(396±17) ms延长至(398±16) ms,利多卡因组QTc由用药前(395±25) ms减至(394±26) ms,但两组用药前后QTc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前后QTc比较(ms)

治疗3天时胺碘酮组QTd由用药前(34±12) ms减至(21±9)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前后QTd比较(ms)

3 讨论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心室肌细胞形成电重构,缺血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使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不同部位(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左心室和右心室、左心室的心外膜和心内膜)的心室肌之间产生电不均一性[5],易产生折返激动,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

1990年Day[6]提出了QT离散度的概念,并与Campbell等观察到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经索他洛尔治疗后,QTd减少者无致心律失常作用,而QTd无减少者,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猝死率仍较高,从而首次从临床证实QTd与严重心律及猝死密切相关。Higham等[7]于1992年对10例开胸心脏手术患者行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标测,同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分别于窦性心律和左室起搏时探测和记录。结果发现,心室兴奋性恢复时间的平均离散度与心电图记录的QT离散度呈正相关,表明QT离散度可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从此,开始了QT离散度的广泛研究。国内外学者从其机制、正常值及其与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至今,QTd已作为心肌复极不均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QTd预测心律失常事件准确性较高;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方面具有优势。同时,还有操作方便、测量简单、无创、易于普及推广等优点。

QTd=QTmax-QTmin。QTmax为12导联中最大的QT值;QTmin是12导联中最小的QT值。有人提出由于QT受心率的影响,故QTd需作心率校正,通常采用Bazett公式,称为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QTcdQTmax/-QTmin/。对Q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专业委员会认为QTd是同一心搏的QT差异值,因此,没有必要再作心率校正,所以对QTcd持否定态度,目前国际上也只采用QTd。为保证测定的QTd可靠性,规定一般应至少测量7个导联。在本研究中,采用了12导联同步心电图,手工测量QT间期

QTd已经应用于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Day等[6]发现,在长QT间期患者,伴有心律失常者,其QTd明显延长;而无心律失常者QTd则多小于100 ms。Hill等[8]的研究表明,在Ia类药物治疗中,发生了类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同样的患者在改用胺碘酮后,虽然QT间期延长程度相同,但QTd未延长,也未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所以认为胺碘酮是均匀地延长QT间期,而不增加复极离散。有研究表明胺碘酮是除β受体阻滞剂之外,唯一可减少心肌梗死后猝死危险的抗心律失常药[9]。

本研究中胺碘酮用药后QTd明显较用药前减少说明胺碘酮的促心律失常作用最小,由它引起的QT间期延长而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危险性是最小的。因此,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较利多卡因更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

参 考 文 献

[1] 黄从新,江洪.心脏病学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47-551.

[2]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91,20(4):251-253.

[3]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5: 929-969.

[4] 杨均国.QT间期离散度研究现状.中国循环杂志,2002,114:89-90.

[5] 丁超,何振山,齐书英,等.急性心肌梗死后一周兔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活性的变化.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6):821-824.

[6] Day CP,Mccomb LM,Campbell RW.QT dispersion:an indication of arrhythmia risk in patients with long QT intervals.Br Heart J,1990,63:342-344.

[7] Higham PD,Campell RWF.QT dispersion.Br Heart J,1994,71:508-510.

[8] Hill J,Wyse DG,Gillis AM,et al.Precordial QT interval dispersion as a marker of torsade de pointes.Disparate effects of class la antiarrhythmic drugs and amiodarone.Circulation,1992,86(5):1376-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