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化审批流程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简化审批流程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简化审批流程的建议

篇1

一、项目报建联审办公室运行现状

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审办公室自2005年7月成立以来,迄今已有3个月时间,报建联审总体运行较好,达到了“进一步简化报建手续,优化报建流程,提高报建效率,推动入驻成都现代工业港的项目尽快动工建设”的目的。截止10月中旬,已进入报建项目程序66个,办理完毕全部手续的项目18个(其中9个已领取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其余48家已有20家已办理完毕建设方案审批环节之前的报建手续,28家正在积极办理之中,办理进度基本符合时限要求。3个月来,未发生由于报建审批原因影响项目进场动工的案例。

二、特色做法与经验体会

(一)特色做法

1、机构专。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由县计发局、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供电局、工商局、文体局、气象局、卫生局、人防办和公安消防大队等12个职能部门各抽调1名专业人员组成,是为入驻工业港的项目办理报建审批的专门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工业港管委会,由管委会委托投资服务部直接管理,办公室主任由管委会1名领导兼任。专门机构的设立改变了原来由工业港管委会要分头应对各个部门的局面,化零为整,合力报建。

2、方式活。联合会审办公室根据入驻工业港的项目数量与审批报建进度要求开展工作。目前,采用派驻人员集中会审与分散办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各派驻人员每周1、3、5到工业港管委会集中办公,分别由投资服务部安排项目报建工作,各部门人员办理联审和资料交接,按时限要求报告项目报建进展情况,听取并协调报建审批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每周2、4派驻人员在原单位处理报建资料,在部门内部办理诸如审核、签字、盖章和领证等相关手续。此外,管委会投资服务部根据项目资料报送情况,可随时通知和安排各派驻人员到管委会领取和处理报建资料。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改变了过去资料在部门间传递而耽误大量时间的状况,保证了各部门各环节的协作配合,提高了办结效率,同时又满足了企业随时咨询的需求。

3、时限短。各职能部门派驻人员必须按时完成所负责的相关审批手续,联合会审办公室根据工作程序和职能,下设立项和报建两个工作组。立项组必须在4个工作日内全面完成入驻项目的工商注册登记、卫生许可证、环评、国土预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立项、招标核准以及其他预审工作;报建组在项目必备资料已提供的情况下,必须在6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方案审批、施工图审查、建设与规划相关证书,人防、消防、防雷装置审查、招标备案和电力配套供应方案等工作。时限的确定改变了过去各部门以各种原由无限期拖延办理的局面,缩短了审批报建的进程。

4、流程优。简化报建手续,优化报建流程,是提高报建效率的关键所在。联审办在审批报建过程中采用三种办法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即:同步推进审批制、报建备案制与个案处理制相结合。除建设方案审批和施工图审查等关键程序外,其它审批事项要做到交叉报建,不再设置前提条件;项目只要符合工业港整体规划要求,不影响主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相关部门只对项目实行备案登记,限时审批通过,相关手续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对入驻项目实行个案处理,只要要求合理,均应提出灵活变通的解决方案。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在整个审批办证环节,简化手续,减少报建资料(先办后补)和同时出证。

选址立项阶段。“项目审批登记”所需资料由原来的12项减少为5项,其余可后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所需资料由原来的4项减少为2项,其余可后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出具由原来的先后两个环节改为与“规划审批的红线图”、“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和“界址点成果表”同时出具。

规划设计阶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的审批所需资料由原来的5项改为4项,无需等待建筑施工总平面图审批,建设方案审批后同时办理施工图规划审查和项目招标核准。

施工图审查阶段。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全套施工图审查由原来执行的规划部门先审建筑施工总平图和建筑施工图再进行人防、消防、防雷装置、卫生设计审查、专业公司全套施工图文件审查改为上述各部门和机构同时审查,并行出具建筑施工总平图审批意见、人防、消防、卫生审查意见、防雷装置评估报告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备案报告、施工图审查通知书和备案。建设局农能办沼气净化池工程建设审核暂缓。

建设许可阶段。只需提供申请表、土地确认函、施工图审查通知书并缴纳报建规费,即可领取《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在办理完毕招标备案手续以及施工安监登记和质监委托书,提供相关合同文本和资质证明,并缴纳民工工资保证金和民工人身保险费后,即可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2)取消前置条件,交叉报建,同步推进,使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实现流程再造。

常规的报建流程:

再造后的报建流程:

项目报建手续简化和流程再造大大缩短了报建时间,报建环节由原来的12个减少为6个,总时间由原来的80个工作日减少为10个工作日,为项目促建动工铺平了道路。

(二)经验体会

联审办从无到有,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成效已经显现,对工业港项目促建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博得了企业的赞誉。这些初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和重视、部门支持配合、高素质人员选配、严格的管理和准确的目标定位。

1、领导重视是前提。今年7月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加快工业港项目报建工作会议上,针对项目入驻建设中呈现出来的报建“瓶颈”问题,果断决策,由12个部门派员组成联审办公室,并对派员单位下达工作任务,明确要求抽调人员要专业精通、业务熟悉,并能代表本单位行使相关审批权限。随后,县委、县政府又专门转发了《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委办〔2005〕85号),为联审办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2、部门配合是关键。联审办所涉及的12个部门均能够对联审办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及时抽调专业人员派驻工业港,尽可能做到除工业港项目报建外,不再另行安排其他工作,保证了抽调人员全力以赴从事项目报建。此外,在部门内部涉及审核、专业审查、签字、盖章、出证、收费等环节能按照“特事特办、特事快办、特事限办”的要求,灵活变通、创新举措予以办理,优先考虑工业港项目,从而使得派驻人员在本部门内部能够顺畅办理完毕相关手续。

3、人员选配是支撑。派驻工业港的12名工作人员对报建审批涉及本单位业务十分熟悉,且专业精通,均能按照“心系港区建设发展,创新思维高效报建”的要求,克服困难、创新思路、认真负责、相互协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业港项目的报建审批中去,在简化手续、优化流程、缩短时间、规范审批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意见,这些见解对《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的制定、对项目报建的工作实践均产生了积极作用。

4、强化管理是保证。联审办是新成立的专门机构,人员来自不同单位,因此,强化管理十分必要。根据《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工业港管委会对派驻人员的工作职责、报建审批要求、办理方案及评比考核均进行了明确。同时,把派驻人员纳入工业港管委会日常管理,在工作规范、劳动纪律、卫生执勤等方面均严格要求。此外,管委会根据联审工作需要,在工作条件、办公设备、生活待遇等方面均给予相应考虑。“和谐、高效、专业、畅通”的氛围正在联审办形成,保证了项目联审报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5、企业满意是落脚点。工业港投资服务部和联审办的成立是工业港管委会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优势服务的重要举措。无论是领导关心重视、部门支持配合、高素质人员选配、严格进行管理,还是在实践中采用创新举措、简化手续、优化流程、高效报建,归根结底是让入驻企业满意,这是联审办工作的目标定位,这个大局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一贯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任何理由出现的作秀和形势主义,从而使联审办的工作逐步走向深入,产生积极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建议方案

工业港项目报建审批存在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办结完毕报建手续的项目比例偏低,仅占27%,排除2005年9月以来新签约的18家项目履约晚和进入报建程序晚等因素,办结率为38%,仍然较低。主要原因如下:

(一)个别部门创新思路、灵活变通还不够。表现在办理审批时仍然受制于条条框框,不敢越雷池半步,把矛盾上交,害怕承担责任;未给派驻人员充分授权,目前能代表本单位审核签字的仅有6家,占总数的50%,而且全部都要回原单位进行盖章,一旦关键人员不在单位上班,无其他人员能够办理,导致办件周期被迫延长。针对此问题,管委会需加强协调力度,在深入了解分析项目状况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以部门为主,找出变通的解决方案,对墨守成规,仍无改进的部门,专报进行处理。

(二)联审办报建手续简化和流程再造不够彻底。部分审批环节仍太繁杂,部门内部周转环节过多。针对此类问题,建议一方面严格执行好《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用足、用够政策规定,一方面考虑加强工业港管委会职能,参照其他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做法,把项目建设经常涉及的部分职能如规划、国土和建设授权给管委会,特别是对建设方案和建施总评图的审核,由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门封闭独立审核,然后交由相关部门备案。

(三)企业自行选择设计单位和专业公司,分别进行建设方案、施工图设计和对施工图进行文件审查备案。设计单位和专业公司用时较长,提交成果缓慢,我方无法控制,导致后面环节无法及时跟进,目前这样的企业有25家。针对此类问题,管委会应认真选定几家有资质、效率高、服务优的设计单位和专业公司,在报建开始时推荐给企业。

篇2

一、基本情况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作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经过几轮的审批制度改革,我局项目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制定实施《金塔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以来,通过采取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方式,项目审批进程明显加快,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至目前,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政府部门现行行政审批项目和第九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甘政发〔2013〕38号)、《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政府部门(驻酒单位)第九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酒政发〔2013〕116号)和《金塔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县级政府部门(驻金单位)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金政发〔2013〕102号)文件精神,省市县涉及我局的最终拟保留审批事项有4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2项(企业投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内项目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非行政许可项目1项(限额以下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备案项目1项(企业投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外项目备案)。

二、积极因素及负面影响

行政审批项目是政府机关或授权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有关文件,对相对人从事某种行为、申请某种权利或资格等进行具有限制性管理的行为,是事前调控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风险,合理配置资源,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现行行政审批项目仍然存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权限不清、程序混乱、效率低下等弊端,影响了项目手续的办理进程和开工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具体为:一是审批范围过大,门槛较高,一些适合于我县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手续办理难度大。二是县级审批权限较小,投资较大的项目全部需要层层上报,导致审批效率较慢。三是审批程序仍较为繁杂,从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均需要审批,审批环节较多。四是审批时间较长,重大项目的审批权限分属上级或更高层级发改部门,需要层层转报,不利于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恳请市上进一步下放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按照省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县级发改部门对国省投项目不具有审批权限,仅对1000万以下的县级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具有审批权限。建议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对投资300万元以下的国省投项目,由县发改局审批并组织相关部门验收。

二是恳请市上进一步下放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按照省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县级发改部门只负责1亿元以下项目备案,不利于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建议进一步扩大备案权限,将县级发改部门备案权限提高至5亿元。

三是恳请省市明确下放到县级的审批事项。近期,国务院调整和下放了一批审批事项,省市尚未出台具体的操作细则,建议省市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细则办法,明确新下放的审批事项,争取及早将政策落实到位,方便项目单位办理手续。

三、行政审批改革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快行政审批进程为突破口,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努力预防和治理行政审批工作中的腐败问题,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和严密完善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目标

通过改革,规范和完善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减少审批环节,公开透明审批行为,建立规范高效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办结法定审批内容和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工作重点

1、严格审批行为,规范审批程序。按照省市项目审批规定,对目前拟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逐项研究,针对审批事项的性质、特点和复杂程度,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明确各环节的标准、条件、权责、时限以及相关申请材料等,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过程的随意性;按照“流程最短、环节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要求,强化效率意识、责任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将审批时限压缩到最短时间,努力提高即办件当场办结率和承诺件提前办结率。

2、创新审批方式,强化并联审批。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制度,按照“一口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原则,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中涉及的住建局规划选址意见审批、国土局用地预审意见审批、财政局资金审核意见等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并联审批,以利于审批时间控制、审批权力监管,不断强化部门联动,减少业主来回奔波,实现由传统的多窗口办公到“一站式”办公的转变。

3、加大公开力度,推行阳光政务。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的新形式、新方法,继续推进项目审批公开工作。对行政审批的项目名称、设置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格式文本等办事要件进行公开的基础上,加强行政审批项目办事要件和办理进度的动态管理和公示,继续推进审批人员、审批过程和审批结论公开等工作,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审批服务各个环节,以公开促进审批服务水平的提高。

4、推行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按照“一网多能,资源共享,统一开发,规范使用”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审批业务信息共享和部门间网上协同办理的审批机制,全面推行项目审批的受理、审查、决定和告知等环节的网上办理,让项目单位充分感受到“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的方便与好处。

四、保障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任务艰巨,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目标,建立责任制度,扎实开展工作,不断优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项目服务水平。

篇3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8年度责任目标的通知》(漯政[*8]50号文)要求,我局承担的重点工作目标有4项:1、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城乡低保工作,城镇月人均补差标准不低于95元,农村月人均补差标准不低于40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加快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步伐,将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65%,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元。3、大力推进退役士兵二次择业,即退役士兵如对所分单位不满意时,在45天内可重新提出自谋职业申请。4、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全年没有群众或企业投诉事件发生。承担的创新性工作目标有2项:1、建立优抚政策政务公开制度,增加社会透明度。2、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根据要求,我们对目标进展情况逐项进行了自查,现将目标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目标进展情况

(一)提高了城市低保补差水平和农村低保标准。

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认真做好*8年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市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一是以“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提高素质、改善条件、促进公开”为目标,全面提高城乡低保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把城乡低保机构建设成为民政部门“为民解困”的窗口。各县区选定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作为规范化建设活动示范点。市民政局根据县区示范乡镇(街道办事处)活动开展情况,全市确定2—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作为全市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活动示范点,并积极向上级推荐作为全省规范化建设活动示范点。通过示范活动,带动全市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工作制度,做好年审复核认定工作,严格申请、审批工作程序,加强低保档案管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核减和停发144人、新增1624人;农村低保核减261人、新增1010人。三是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提高城乡低保补差水平。从*8年1月1日起,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标准在由不低于71元提高到不低于95元的基础上,再按每人每月30元的标准提高补助水平。农村低保由每人每月补差水平不低于30元提高到不低于40元,从第三季度起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截至目前,省下拨我市城市低保资金5943万元,市财配套全年城市低保资金730万元。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2882户47360人,前三季度共发放城市低保资金4869.6万元。省下拨我市农村低保资金1736.2万元,市、县区财政各按照每人每月6元的标准配套。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8980户68268人,前三季度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457.8万元。城乡低保资金实行了社会化发放。

(二)提高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按照自愿的原则,认真做好五保供养对象的重新申报、审核工作,并建立健全五保对象个人档案。从*8年1月起,我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元。省下拨我市五保供养补助资金282.3万元,各县区转移支付五保供养资金已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并做到按季足额拨付。目前,全市共有五保对象11754人,其中集中供养7176人,分散供养4578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已达61%,超出省定目标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按标准按季度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219.32万元。

(三)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一是严格退役士兵的档案审查程序,坚持做到“三一致”,即:退伍证与档案一致、户口本与身份证一致、通知书与安置证一致。全市共接收*7年冬季退役士兵1336人(专业士官24人),其中符合安置政策482人。二是通过采取召开退役士兵座谈会、家长会、情况分析会等多种措施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三是顺利召开了全市退伍安置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四是对分配到市直各系统的城镇退役士兵在《*日报》进行公告。五是继续实行退役士兵二次择业,进一步拓宽了退役士兵就业渠道。六是运用法制手段,已将档案按照法定投递程序投至接收单位。

(四)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进一步简化了行政审批服务审批事项。经与市编办和行政服务中商讨,我局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9项减少到5项。通过两次发文《市民政局关于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办理流程确认的报告》(漯民[*8]144、152号),对进驻项目的办理流程进行详细确认,简化办理程序,取消了地名命名、更名和行政区划变更等一些业务量少且不适合进驻的项目,并大大缩短了保留项目办理时限,其中:“社会团体筹备、成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办理时限由60天压缩为10个工作日;“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办目由30个工作日确认为即办件,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二是成立了行政审批科,提高办事效率。在民间组织管理与区划地名科加挂行政审批服务科牌子,市编办批复的5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归并到行政审批服务科。行政审批服务科整建制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并实行了首席代表制。三是制定下发了《市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及考核办法》。四是实行了服务承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1-9月份,窗口实际接受咨询服务项目共56件,受理45件,办结45件,办结率为100%,提前办结率为100%,群众满意率为100%,没有发生投诉现象。

二、创新性工作目标进展情况

(一)建立优抚政策政务公开制度,增加社会透明度。

根据有关优抚安置政策和全市优抚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社会有关单位和优抚对象的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优抚政策政务公开有关内容,并下发至各县(区)、乡(镇)。通过公开优抚政策,让全社会监督优抚政策落实情况,让优抚对象明白自己应享有的权利、义务。

篇4

为切实解决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各部门服务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创建优质高效的投资、置业和发展环境。按照自治区《关于营高环境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要求,现将我县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新行政审批新模式,

打造高效便民服务平台

1.规范和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推进“一门”通办。制定实施《XXXX未划转行政许可事项进驻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大厅集中办理实施方案》,按照“应尽必尽”的工作原则,对我县承担的所有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将83项未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审批事项以进驻和代办的形式到大厅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相对集中率为96.5%,走在了全区前列。将交通违章处理类、道路运输管理类、人才服务类事项进驻到政务大厅办理,新增工作窗口12个,创新建立“互联网+公安”办事大厅1个。

2.构建“无差别”审批大厅,推进“一窗”通办。将行政审批服务局划分为前台受理、后台审批、行政管理三个模块,合并各科室职能,打造“工厂化”服务流程。优化调整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布局,梳理市场准入、工程建设、社会事务、农林水务4类审批服务事项,推动税务局窗口、不动产窗口、公证处窗口实行综合受理,不断简化办事流程、精简审批材料,10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进“不动产一契税一不动产”三窗联办模式,纳税人在办理不动产业务时,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套资料,

30分钟就能办结契税和不动产业务,解决了群众“两边跑,两边等”的问题,经验做法被人民网推广宣传。

3.开展“三减一提升”工作,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对进驻政务大厅的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许可事项进行逐项梳理论证,通过“三减”工作,申报材料数量由1342个减少到1050个, 办理时限由法定办结时限3042个工作日减少到1653个工作日, 办理环节由1191个减少到900个,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梳理审批服务事项申办材料及各类证明,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设立的证明及时取消。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1.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优势。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围绕创建阳光高效的政务环境、便捷优质的服务环境、活跃规范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守信践诺的诚信环境、功能完善的要素环境、清白亲近的政商关系等7个方面,推进创新行政审批模式、拓宽企业公共服务、畅通政商沟通渠道等27项重点工作任务,为激发市场活力,构建诚实守信、风清气正、公平正义、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制定落实《XXXX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损害营商环境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健全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投诉、举报、奖惩及巡察暗访等制度,对于破坏营商环境的现象和行为,进行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2.积极发挥“6+X” 部门会商机制作用。针对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的用地、建设许可办理等重点问题,县发改局不断加强部门联动,规范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建立项目信息交换机制,破解行政许可环节中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确保项目手续审批有效衔接,缩短项目审批时长,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3.压缩审批流程,减少冗余环节。根据自治区《关于营商环境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认真开展调研,要求涉及事项的相关部门全面梳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全力做好落实工作。一是梳理企业办理规划

选址流程,精简前置材料,将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需要的6项材料压缩至3项,办理环节和办理时限严格按照文件执行。二是在项目规划报审阶段,调整办件程序,由原来串联办理调整为并联办理。对于招商引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急需开工项目等特殊项目及时汇报沟通,随时召开程序性会议审查及时研究企业规划和用地事项。需上级自然资源及公共资源交易部门审批的事项,及时转呈,主动为服务单位牵线搭桥,指派专人全程跟踪无偿服务。三是严格执行文件规定的环境评价办理流程,及时掌握重点建设项目相关信息,主动服务项目前期工作,避免项目在环评阶段走弯路、误时机,尽可能让企业在审批之前心中有数、准备充分,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环评服务。四是简化企业投资程序。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流程,由企业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申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不齐全的办结时限由原有的7个工作日缩短至4个工作日。政府投资1500万元以下项目建设方案不再进行概算审核。

4.下放部分审批事项到园区办理。由审批服务管理局牵头,制定《XXXX审批局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至两个园区办理的实施方案》,在园区建立审批大厅1个,抽调4名工作人员长期驻厅开展审批,审批事项涉及企业登记、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夜问施工审批等28项与企业相关的审批事项。同时结合《XXXX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起草完成待审议)园区企业可选择代办的方式,在园区提交申请材料,工作人员全程代办,帮助企业解决办证中遇到的困难,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5.探索推进园区区域评估工作。由园区管委会牵头,分项细化园区入园企业需要的评估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完成,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气候论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案、地价评估方案等。下一步,将积板推进园区区域评估成果转化,对进入区域、符合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适用条件的单体建设项目,实现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的共享,进一步缩短项目审批时间,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促进建设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6.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以审批服务管理局为主体,全面推进“证照分离”“一照一码”“多证合一” 改革工作,实现了“23证合一”。大力推行营业执照全程电子化登记,设置“电子营业执照登记自助区4处,做到全程电子化和“不见面”审批。树立“店小二”工作理念,继续推进“保姆式”代办。开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全程帮办。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基本控制在86天,企业投资项目在90天办结,积极引进企业征信、中国银行、刻章,环评消防房屋质检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开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

1.积极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定“双随机,一公开”实施方案以及抽查事项清单,建立随机抽查对象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组织完成对金融、教育培训。医疗美容、环保、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企业的定向抽查工作,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

2.创新行政审批模式。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XXXX进一步减审批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优化、审批环节整合、审批材料压缩,创新“互联网+”“并联+”审批新模式,促进全程电子化审批,最短时间完成审批全过程。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促进建设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3.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坚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首席服务官”和重点建设项目县处级领导包抓制度,建立“突出以商招商、 探索委托招商、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开展蹲点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做到“一个项目、一位领导、- 个团队、一抓到底”,项目牵头单位、项目落地单位、项目并联单位一条龙全程代办制。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审

批权限下放的针对性有所欠缺,导联企业和群众对“放管服”改革成效感受不明显,比如投共建设项目审批,要经过立项审批。

土地报批、规划审查等,整个审批过程还是很长。二是网审平台“线上”与“线下”审批融合不到位。

目前大厅办事窗口审批平台有22套专网,自治区“政务云”系统上线虽已将各类审批事项统一整合到“一张网”办理,但个别部门仍然强调专网的特殊性,

系统互不兼容,导致窗口受理办件时同样的信息需要录入多次,证照信息不共享,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工作效率。三是公共服务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窗口中

介服务机构服务意识不强,业务不熟悉,操作不规范,不认真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造成企业、群众多次往返。这些问题和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表明了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府职能转变上,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五、下一步建议

(一)统筹布局,加快构筑政务超市。

一是大力推行联合评审。

加快推动联合评审、联合踏勘、联合测试,联合评估、联合验收等,推行施工许可图“多图联审”、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多评合一”。二是提升代办服务水平。围绕县直、园区、乡镇形成代办服务体系,加强代办人员培训,提升代办队伍素质,积极推行“超前代办、全程代办”等代办帮办方式,为投资者提供精准、高效、专业的“保姆式”服务。三是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以开展的空间规划(多现合一)改革为契机,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核理、精简和优化建设项目申批及涉及的公共服务、前置中介服务事项,完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实现建设项目审批方式新转变。针对重大建设项目,由审批服务管理局组织发改、自然资源、

住建、环保等多部门,采用联席会议方式,建立初审办理、一站式服务、联合审批、限时办结、全方位监管的联审联办新机制。

(二)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

加快构建政务服务“_

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三)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

是加强审批人员配备,保障审批岗位人员设置合理合规,大类事项至少保证有1-2名正式的专业干部进行审批。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避免发生事情相互推诿。三是强化上级部门对审批部门的业务指导,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形成高效、畅通的审管互动平台。

篇5

一、关于划分市区权力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政权本身隐含着利益,一些市直部门把应属于区政府所有的行政权占为己有,对属于区管理的行政权没有真正放开, 本应由区享受的政策没有真正落实。从过去两次市区权力的划分情况看,一是划分给区里的权力未全部放到区里。例如哈政发〔20__〕2号文件中规定的将水利管理权限归属于区,但目前该项权力仍由市管理。二是属于责任义务的放,触动部门利益的留,部门利益驱动现象还依然存在,权责不一致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例如为了优化教学环境,整合教育资源,各区每年都筹措资金翻扩建中小学校舍,可是区级中小学的房产所有权归市教委所有。三是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明放暗不放。从过去两次市直部门划分给区的权力来看,都流于表面, 基本上不涉及收费、罚款或者可以带来其他利益的, 而一些对经济社会有实质性影响的审批权没有给区。例如部分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绿化配套监督权,园林绿化赔偿费、占用费收取权,仍然采取“市管区用”的原则,由市财政拨付给各区使用。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市直部门不是以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而是以是否有部门利益作为衡量权力划分的标准。部分市直部门认为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不包括区级政府,以法律存在障碍当作权力保留的理由。实际上担心行政权归区后,部门被弱化,编制被削减。

二、关于合理划分市区权力的建议

合理划分市区权力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重心下移,通过政府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审批时间,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划分市区权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发展的原则。根据区域发展实际需要,将行政权合理划分给区政府,能够加快区域发展,提高运行效率,使管理、服务更贴近群众、贴近企业、贴近基层,增强区发展活力。

2、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市与区经济、社会的管理权力,解决权力与责任脱节问题,实现管理与利益挂钩,做到人权、财权、事权相统一。

3、宏观管理与监督指导的原则。通过合理划分市区权力,使市直部门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研究、制定全市的宏观发展规划和政策,对区工作进行综合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使区能够切实担负起具体的管理职能,实现市与区功能互补。

(二)划分市区权力应立足的层面

划分市区权力不仅要正确理顺市与区的权限和职责,而且还要将属于社会的权利还给市场、企业、行业组织和广大民众。

1、把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权力划分给区政府。对各区今年提出拟要的权力,只要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规定的一律划分给区政府。通过行政权力清理,我市目前市本级的行政管理权限共4866项,对法律、法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行使的权力实施重新划分,按照有利发展、高效便民、责权统一的原则将市直部门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划分给区管理。例如将酒类批发管理权、农机监理权、辖区内民办医疗卫生科研机构设立审查权、社区服务站和居民区配套设施审批权、医疗机构设施及职业许可证发放权等都交给区级政府。

2、把不属于政府的权力归还给社会。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凡是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政府都不应该插手去管,把更多的权利归还给社会。例如取消对辖区内旅游餐饮、饭店、车船、商店、娱乐场所定点单位的核准权。再如对交通肇事车辆的价格鉴定归市级还是区级价格鉴定部门,是由委托方根据市级或区级鉴定部门的资质和水平自行选择,而不是依行政权力规定由哪一级鉴定部门负责鉴定。

(三)划分市区权力应采取的主要方式

为保证划分给区的权力能够有效落实,建议采取法规授权方式,由市政府起草《关于划分市、区部分行政管理权限的决定(草案)》,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报省人 大常委会批准,以地方性法规授权的形式将划分到区的行政权固定下来,以解决放权中的法律障碍问题。

(四)划分市区权力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1、做好上下衔接。为确保划分后权力衔接顺畅,各区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迅速接手,负起责任,迅速进入角色,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空白区。市直部门主要研究、制定全市的宏观发展规划和政策,对区工作进行综合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使区能够切实担负起具体的管理职能。

2、做好指导服务。市区权力重新划分后,市直部门仍然承担着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的责任,切不可放手不管。要组织开展好有关业务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帮助区提高管理水平。

3、依法用好权限。各区要认真研究,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新增加的各项权力,把该管的管好,做到科学管理。同时要根据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优化管理程序,切实把权用活用好。

篇6

为提升行政批效能,着力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根据上级部署,海阳市自今年1月份正式开展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工作,经过全市上下5个月的共同努力,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编制市直部门公共服务类事项501项、证明盖章类事项150项、年检类及政府指定培训类40项、乡镇权力清单1190项、乡镇公共服务类事项1050项、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类事项4004项以及相关服务指南。

一、精心组织,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一是统筹谋划,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烟台市召开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动员暨培训会议后,海阳市编办第一时间整理完成上级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意见,及时向市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汇报相关情况,于2016年12月29日研究制定并印发了《海阳市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实施方案》,明确了简化优化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流程的主要任务、完成时限和保障措施,为后期扎实开展工作做好了前期准备。二是上下联动,全面安排部署编制工作。1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动员暨培训会议,市直部门、镇区街道主要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进一步强调了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强化措施,确保优化服务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会后,各相关部门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研究、亲自推动;分管负责同志靠上具体抓,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三是领导支持,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2月15日,市委李波书记就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工作作出批示,明确要求涉及分工的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真对待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工作,真正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从大局出发,切实落实好。根据李书记指示精神和上级要求,各部门(单位)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行使的行政权力及承担的职能,积极进行简化优化服务工作自查,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计划,全市上下营造了浓厚的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工作氛围。

二、强化措施,确保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3月6日,市编办联合法制办、政务办以及乡镇部分抽调人员,组成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1个综合组、1个法制组、3个审核组,在编办集中办公。每个审核组分别对口联系若干单位,审核任务分解到组、落实到人,对部门上报的公共服务事项等相关目录表格进行集中审核。二是组织专题业务培训。为推动全市公共服务事项编制工作扎实开展,市编办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专题业务培训,系统学习业务辅导材料及上级相关文件,切实把握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为做好公共服务事项编制工作夯实业务基础。同时,建立业务知识QQ交流群,实时解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听取相关意见建议。三是建立“试点先行、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根据各乡镇(街道)工作职责基本相同的实际,在乡镇权力清单、服务清单、城乡社区服务清单以及相关服务指南编制过程中,首先选取辛安镇、小纪镇、留格庄镇、方圆街道新元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先行编制模版,然后全面推开,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篇7

[关键词]招商引资;服务型;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44-0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投资者在看重投资区位优势的同时,更看重的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如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以及法制环境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转变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招商引资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在此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投资环境的建设和优化。

一、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承诺”轻“兑现”

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心切,急功近利,甚至在土地、税收政策优惠以及利润回报等方面给予外商不切实际的承诺。“开门迎商,关门损商,失信违约”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

(二)重“引进”轻“协调”

各级政府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招商引资成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但往往只重视招商和引资,却轻视后续的协调服务工作,使入驻外商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使外商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三)重“审批”轻“指导”

有些地方政府还没有真正明确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日常工作中重审批、轻指导,妨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行政审批中审批事项多,程序复杂,透明度不高,个别部门甚至把审批权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挫伤和打击了投资者的热情和信心。

(四)重“管理”轻“服务”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该是服务型的政府。但是,目前许多地方政府还没有完成职能转变,仍然沿袭使用管理代替服务的方式,陷入了误区。同时,也造成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争权、推诿和扯皮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二、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职能不清

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长期计划体制的惯性下,我国政府总是习惯性地“大包大揽”。在招商引资上,表现为直接代替企业招商,甚至干预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却很难真正履行,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清晰,甚至存在职能交叉重复的现象,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二)政府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延续性

一些地方政府在作决策时往往缺乏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甚至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存在“一任领导一任做法”,“今天建设明天拆”的现象。政府决策由于缺乏规范和延续性,使投资者容易失去信心。

(三)有些地方政府行政行为具有随意性

行政管理不规范,行政行为具有较大随意性和不公开性。少数行政人员残留特权思想,将手中权力作为牟取私利的工具,不按程序办事,不依法行政,打“球”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政府监督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监督机制多为自我监督,最终结果往往使监督流于形式,而社会监督又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相应的舆论环境。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可能造成在招商引资中发生违纪违法行为,对招商引资项目失察失管,也给违纪违法人员提供可乘之机,严重损害国家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破坏投资环境。

三、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应该是高效快捷地协调市场的运行,为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地方政府要把精力放在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中,尽量减少行政审批程序,简化审批内容,建立高效和廉洁的政府。通过进一步完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一)准确定位地方政府的职能

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就是规范和服务市场,政府不应直接插手企业管理,更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应帮助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地方政府还应致力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部门应尽职尽责,让市场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有效。

(二)建立服务型地方政府

1.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政府的服务对象,政府与企业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地方政府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变管理为服务,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方便和最快捷的优质服务。

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快提高服务水平。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是招商引资的关键,简化审批程序,进行制度改革,减少管理层级,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小政府大保障”的运行体制。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保护外商的投资热情。

2.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做好政策宣传。公共决策中有关民意调查和社情调查的结果要即时,在事关公众利益的公共决策出台前实行公示。决策过程中要注重公众的参与,并结合专家咨询,最终进行民主决策,对重大的决策失误实行追责制。

3.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为满足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简化政府审批流程,减少政府管理层级,优化政府服务职能,节约行政管理支出。政府要积极作好政策宣传。认真研究和掌握本地实际情况,使各项政策始终能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信守承诺,令政策到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维护政府的信誉。

(三)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地方政府应大力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为投资者服务,这既是检验地方经济实力的标志,也是地方招商引资的基础。

1.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明确市场准入门槛,为招商引资打下基础。

2.打破行业垄断行为和市场保护主义,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加快建设信用体系,增强诚信意识,提高信用程度,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地方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应知法、守法和护法,严格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保证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公正、有效和有序。

(五)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环境评估监督报告

通过提供投资环境评估监督报告,让投资者深入了解本地投资环境,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形成“公示压力”。督促地方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使招商引资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军义.对企业集团文化整合的思考[J].理论导刊,2007(3):29-30.

[2]李奕雄,刘让友.关于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角色定位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7(9):150-157.

[3]常玉庙,李小庆,张涛.我国政府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问题的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6(8):37-39.

篇8

【关键词】PPP模式 PPP项目融资 PPP项目营销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的出台,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进一步规范,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以下简称“PPP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在当前经济社会背景下,随着在我国PPP储备项目大量推出和逐步招标,研究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具有重大意义。

一、PPP项目推进情况

(一)项目陆续完成招标

从对南宁、柳州PPP项目调查情况看,截至2016年上半年,南宁市已落地PPP项目2个(那考河和快速公交BRT),项目总投资共计21.2亿元;柳州市已落地PPP项目4个(官塘大桥、莲花大道、胜利路工程和五岔口工程),项目总投资共计33.55亿元。

(二)落地项目行业分布较为单一

虽然目前自治区层面已征集了180个拟采用PPP模式建设的重点项目,但是真正实现落地的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养老、教育、旅游、科技、能源等领域的项目较少。以南宁、柳州为例,南宁落地项目为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项目和南宁市快速公交(BRT)试点工程项目,柳州落地项目为官塘大桥建设、莲花大道建设、胜利路工程改造和五岔路口工程改造项目。从落地项目行业分布看,除那考河项目属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以外,其余5个项目均为交通类项目。

(三)落地项目主要采用BOT模式运作

从南宁、柳州储备和落地PPP项目看,储备项目主要有BOT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TOT模式(移交-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三种模式,但目前落地的6个PPP项目采用的运作方式均为BOT模式。

二、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前期营销工作跟进难

以柳州市为例,2016上半年,柳州市商业银行已授信各大项目38个,项目放款共计约120亿元,预计下半年对42个项目投放资金约160亿元,而目前柳州市商业银行授信的PPP项目数量仅占授信总项目数的10.5%。由于PPP项目推动力度不足制约了商业银行对PPP项目的前期营销及跟进工作。据了解,部分商业银行反映拿到政府相关部门公布的PPP项目名单后立即组织推动工作,有意向参与融资并给予信贷支持,但具体商谈融资项目时遇到困难较大,甚至很难找到项目主要负责人,导致原储备项目不了了之。如某商业银行反映,PPP项目自推出以来就积极极参与运作,但在具体实施阶段,却很难找到相应的对接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导致PPP项目前期营销工作无法跟进。

(二)商业银行参与项目运作周期偏长

由于PPP项目涉及政府、银行、企业等诸多单位利益,因此需经过多次协调、磋商才能达成一致意向。项目涉及的金额巨大,政府和银行方面均需要经过层层上报和审批,才能正式确立项目;项目正式确立后,资金的落实又需等待一定时间。据财政部门反映,PPP项目从审批到落地要经过5个阶段19个步骤,程序复杂。PPP项目审批、决策周期较长,大部分项目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完成前期论证、社会招标等流程的成熟项目较少,进入融资阶段的PPP项目更少,导致商业银行从项目接洽到授信放款的运作周期偏长。以柳州市为例,目前已完成招标的4个项目中,商业银行参与运作周期超过半年的项目有2个,其中的1个目前尚未实现放款。

(三)项目特点导致商业银行参与难度大

调研发现,PPP项目融资多是由SPV(特殊目的公司)以特许经营权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无地方财政和土地抵押担保,依靠项目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且存在项目贷款投向数额较大、投资回报期限较长等特点,导致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需承担较大不确定性风险,在成功案例和经验有限条件下,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在对两地市22家商业银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81.8%的商业银行目前尚未参与PPP项目(在未参与项目的商业银行中,88.9%的商业银行表示目前暂无意向参与项目);其余18.2%的商业银行已经参与的PPP项目大多处于组织材料或报上级行初步审批阶段。

(四)项目资金多以债权融资为主

从当前落地的PPP项目来看,项目投资资金主要由政府参与资金、社会参与方自有资金、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基金等构成。其中社会参与方自有资金比例较低,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占比较大,如柳州市胜利路和五岔口工程2个PPP项目中,其项目以基金方式对接的股权融资和固定资产贷款授信额度分别占总投资的54.1% 和84.3%。项目资金以债权融资为主有两个缺陷,一是占用商业银行大量的信贷资金,将风险转移到商业银行中;二是与PPP强调的社会资本主导投资运营、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原理目标并不契合。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项目信息共享机制

一是建议建立政银企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政府、企业、商业银行沟通协调会,确保PPP项目信息畅通,吸引民营资本参与;二是及时公开入库的PPP项目详细信息,确保商业银行能尽早做好项目前期论证、采购、合同起草等前期准备工作,确定项目合作伙伴,以便能针对PPP项目融资特点,制定配套融资计划。三是大力推广商业银行参与的示范性项目,打消商业银行参与的顾虑,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二)缩短审批周期,形成项目协调机制

一是适当简化PPP项目审批程序,对于集中推出的市政、交通等几大类PPP项目,形成审批标准,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审批周期;二是建议牵头建立由财政、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组成的PPP项目工作小组,形成联合审批机制,使之在项目储备、项目遴选、项目推介、伙伴选择、合同管理和签订、项目贷款等方面发挥e极作用。

(三)加强政策协调统筹

建议落实好财政支持,完善以财政奖补PPP融资支持基金、示范项目建设为主的政策体系,使得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能够接受商业化利率要求。

(四)充分发挥各类基金的积极作用

篇9

本意见适用以下类型的建设项目:

(一)列入“五大战役”重点项目目录的项目;

(二)列入省、市、县年度重点项目目录的项目;

(三)大型旧城改造、大型城市综合体、重大城市交通、城市园林等基础设施类的项目;

(四)重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益类的项目;

(五)在我县设立独立法人机构的国内外著名大企业、大集团在我县投资建设的项目;

(六)经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

二、适用条件

属于上述适用范围以内并符合以下条件的项目,在按规定程序办理项目审批时,纳入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水土保持、节约能源、技术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地区布局合理,主要产品未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三)未影响我国经济安全,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三、工作措施

凡符合本规定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的项目,各审批部门要在遵循依法审批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下放审批权限,全力做好服务。

(一)简化审批环节,优化流程。各审批部门可视实际情况给予容缺预审制度。

1、县发改局:

(1)先行办理前期立项手续。对桥梁、隧道、医院、学校、市政道路、内河整治等财政性投资项目以及旧城改造项目、大型城市综合体开发等项目在规划、土地等前置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因项目环评或区域环评未完成,可由环保部门对项目出具环保初审意见(注明同意先行办理前期立项),县发改局给予先行办理项目前期立项,用于办理相关前期手续,待项目环评审批手续完成后,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2)合并部分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环节。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阶段合并审批,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实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编制、分类审查。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单位可直接报送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投资咨询机构编写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除另有规定的,原则上不再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对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可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深度要求,自行组织编写,并由行业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对政府纪要确定建设的设备购置、一般景观改造、城市道路改善提升等简单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项目,可实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简易文本审批,由建设单位根据建设内容自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简易文本,并由主管部门出具审查转报意见。

(4)简化部分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对经县政府审定并列入年度重点建设计划的一般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除大桥、快速路、隧道、地下空间工程和重要景观改造项目及规定必须进行初步设计项目外),建安投资费用不超过5000万元,试行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并完善设计方案,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

2、县建设局:

(1)并联部分审批环节。鼓励建设单位规划总平面审查、建筑方案、施工图同时报审,同时受理,具备条件的同时办理直接发证;建筑景观审查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同时并联进行,改变以往通过建筑景观审查后才核发许可证的做法;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允许建设项目总平、建筑方案(含立面景观)一次性审批。

(2)简化部分审批环节。建筑工程项目报件在核发许可证时形成,不要求建设单位另外提供资料;招标备案、工程合同价备案不再做为施工许可核发的前置条件,改为后置监管。根据招标单位和建设单位签发的中标通知书即可办理施工许可。

(3)合并部分审批环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施工措施备案环节与安全监督登记环节合并办理,且对安全施工措施只做程序性审核,不做内容审查,符合规定的当场办结。

3、县国土局:

(1)对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需核准的建设项目,在预审阶段,暂时不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压覆矿证明材料,先予通过预审,在项目用地报批阶段再补充材料。

(2)简化土地供应审批手续,对涉及集体土地的危旧房(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改造项目,在集体土地报批工作完成后,即组织“毛地”挂牌,以加快推进该项目工作。

4、县环保局:

(1)提前出具环保初审意见。凭项目规划红线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意见书,县环保局限时内先行出具环保初审意见(限县级审批项目),同意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同时要求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必须完成环评文件审批手续,避免发生未批先建违规行为。

(2)简化项目环评形式。对已经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工业流域整治、矿山开采、污水处理、桥梁、大型交通设施、殡仪馆等建设项目除外),项目建设符合开发区总体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不危及百姓,不会造成社会影响的前提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形式予以简化,即编制报告书的简化为报告表,编制报告表简化为填报登记表。

(3)未列入“名录”的项目不需环保审批。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对未列入的建设项目不必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如:校安加固、软件开发、景观装修、幕墙装饰、门面改造等工作不需环保审批。

5、县消防大队:

(1)实行备案抽查制度。除对公安部规定的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进行消防审批外,其余建设项目一律实行备案抽查制度,不再纳入消防审批;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与消防验收或验收备案一并办理。

(2)简化部分项目受理条件。对一些尚未具备完整行政许可手续的重点项目、特殊项目,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无需出具图审中心意见即可申报消防设计审核。

6、招标活动环节:

(1)对急需建设的重点项目,允许在符合有关规定前提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前先行核准项目招投标,以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

(2)取消部分项目招投标的前置条件。取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消防审核意见书、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作为招投标前置条件的规定,改为在办理施工许可时把关。

(3)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政府投资项目,其土石方工程投资少于100万元的,可以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100万元以下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工程采用简易招投标暂行办法的通知》(樟政办[2009]164号)文件精神,采用简易招标办法执行。

(4)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自行承担其投资建设项目的相应工作。企业投资的项目中其投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项目业主自身、其控股股东或绝对控股(出资额或持股占注册资本总额50%以上)的子公司具有与项目相适应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等级的,或具备自行生产符合项目要求的货物的能力的,可承担项目相应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货物采购等工作。

(5)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500万元以下且没有特殊技术要求的房建、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其施工招标方法按《关于印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办法(试行)〉》(建筑[2007]35号)的规定执行,以有效地保证质量和时间要求;水利类重点项目,比照《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关于印发〈省水利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办法(试行)〉的通知》的做法,对农林水利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1000万元以下的,采取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的办法。

(二)县级审批权限项目压缩时限,提高效率。县级审批项目部门主要有县发改局、建设局、国土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工商局、经贸局、消防大队、人防办、气象局等。各个部门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要提前主动介入,及时协调相关项目文件编制进度,协调并指导解决影响审批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完善预约服务、全天候服务、跟踪陪同服务等优质服务措施,不断拓展服务深度,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进度,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压缩时限。简化后的前置审批事项及其办理时限如下:

1、企业名称预核准(县工商局),办理时限:即办。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红线图(县建设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3、用地预审意见书(县国土局),办理时限:3个工作日。征占用林地核准文件(仅限于涉及林地的项目,县林业局),办理时限:3个工作日。

4、环评初审意见(县环保局),办理时限:报告表1个工作日,报告书2个工作日。

5、项目前期立项(县发改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6、总平批复、用地规划许可证(县建设局)。其中:总平批复,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房地产项目为总平按规定公示后2个工作日);总平会审、涉及须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项目,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电力、广电、水利、交通、通讯、人防、气象、消防等部门应予以即时审核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县发改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8、土地农转用征收报批(县国土局),办理时限:视省里审批进度,由县国土局派专人跟踪(要件齐全的急件5个工作日上报市国土局)。

9、项目用地供地审批(县政府办),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10、建设用地批准书(县国土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11、工程规划许可证(县建设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

12、工程招投标:时间需23天—35天。

13、工程质量监督及施工安全申报备案(县建设局)。其中:工程质量监督,办理时限:1个工作日;施工安全申报备案,办理时限:1个工作日。

14、工程建设消防设计审核(县消防大队),办理时限:对人员密集和特殊建设工程审核10个工作日。

15、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县气象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环保设施建审(县环保局),办理时限:1个工作日。

16、人防建审意见(县人防办),办理时限:即办。

17、施工许可证(县建设局),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房地产项目除外)。

18、除以上审批环节之外,涉及有关部门审批的时限,不能超过2个工作日。

(三)涉及市以上部门审批项目依法依规,全程跟踪办理。县审批部门在接到项目申请当天,对涉及需市以上部门审批的项目前置手续,各审批部门应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专人负责上报对应的审批部门,并会同项目单位共同负责全程跟踪联系,直至完成办理。对其中涉及到需市以上发改部门审批的事项,应即以书面形式向县政府办报备,由县政府办牵头,适时召开项目手续报批协调会。

四、工作要求

(一)各相关职能部门按各自有关规定主动为企业办理并加强相应的后续管理服务工作。

(二)县效能办、重点办负责跟踪督查项目建设,及时协调相关乡镇和部门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各审批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程序、简化手续,梳理编印《办理审批事项须知》,加强业务人员管理、教育和培训,切实完善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政务公开、AB岗等各项工作制度,确保项目审批手续在各个环节均以最快速度办结。

篇10

关键词:吉林银行;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1吉林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银行)是于2007年10月10日由长春市商业银行与吉林市商业银行、辽源市城市信用合并成立。目前在吉林省内拥有9家分行,并在大连、沈阳开设2家分行,共有367个营业网点,共建立起10家村镇银行和一家贷款公司,并与一汽财务公司合资设立了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营运至今,吉林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吉林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全行资产总额达到357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37.51亿元,增长25.99%,是成立时的7.0倍;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322.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4.68亿元,增长11.24%是成立时的5.13倍;各项贷款余额1591.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4.70亿元,增长12.33%,是成立时的4.96倍。2016年7月,吉林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评比中跃升至第298位,比2015年上升了9个位次,比2014年上升了24个位次,首次跻身于前300位。虽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由于外资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的纷纷涌入,吉林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发展趋势较好,民营企业是拉动了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到2017年吉林省全省民营企业收入将达到5亿元、民营企业经济增加值将超过1.3亿元,这两项指标将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民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吉林省的小微企业,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约93%,占全省民营市场主体约98%。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强烈,融资具有“短、小、平、快”的特点,截至2016年6月末,吉林省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817.95亿元,同比增长21.01%,比年初增加244.5亿元,增幅6.84%;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7.38万户,同比增加0.78万户,小微金融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重点争夺的市场。吉林银行提供的小微企业贷款占全省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比例约为15%-20%,吉林银行在市场占有率上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吉林银行于2008年起开始重视小微金融业务,2009年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开发小微金融市场需要的新产品,通过扩大业务覆盖面不断完善营销模式,抢占吉林省内小微金融业务市场。吉林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综合实力不比大型商业银行,但是也有自身的地域优势,所以吉林银行必须要走具有当地特色的、消除同质化的发展道路,为小微企业“量体裁衣”,提供更加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吉林银行提供的小微金融业务主要包括是融资业务和结算服务,融资业务主要是贷款、贴现等,结算业务主要是业务、理财产品、非柜台服务等。吉林银行主要的小微金融业务仍然是传统的贷款业务,截至目前,吉林银行已扶持小微企业近10万户,贷款额超过500亿元,信贷投放总量在区域同业中保持领先。

2吉林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吉林银行对小微金融业务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现有45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行业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2.1贷款业务仍保持传统模式、过分依赖抵押物

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固定资产都较少并且价值不高,租赁的情况也很多,商品贸易企业资产价值则更低,而吉林银行对于大部分的小微企业贷款仍持没有抵押物就不能放贷的思想,这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如果抵押生效,也很可能会资不抵债,给吉林银行大量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带来较高的风险。所以传统的贷款模式会给吉林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量和后续收回资金带来影响。

2.2对小微企业客户挖掘的深度不够

吉林银行目前对小微企业主要提供贷款服务,但小微企业在吉林银行的产品使用数量平均不超过两种,现有针对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仍停留在基本层面,其实小微企业客户还有很多需求,例如个人理财、票据管理、网银等产品。吉林银行对这些产品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同时对小微企业客户采取单个开发的方式,规模效应得不到发挥,也使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综合收益低下。

2.3产品创新性不足

有很多小微企业经营项目较好,或者属于高科技类型,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但资金支持不足,银行如果能够从其初期开始介入,支持其不断发展壮大,这样不仅会形成银行的优质客户,也会推动经济环境的良好运行。然而目前吉林银行仍以放贷业务为主,利率差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过度依赖传统产品,并没有看到长远的发展。同时,吉林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新产品应用及组合能力较弱,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的能力较差,而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应当加入各类中间业务和本外币业务,所以吉林银行的经营理念需要提升。如果吉林银行不能跳出同质化产品的束缚,不能形成特色的差异化营销,则很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2.4审批链条过长

吉林银行提供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审批期限较长,由最初的调查报告到最终的放贷需要经过八个到十个流程步骤,在一切流程顺利的前提下,平均一笔项目至少需要15到30天。倘若中间若发生服务方案的调整等情况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还有对于续贷业务,操作流程与初贷是相同的,又要经历同样的期限。而目前各银行都已经在积极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时间,吉林银行授信审批流程如果不改进,会导致效率严重低下,影响业务发展。

2.5放款后管理不严

吉林银行业务相对保守,也重点针对一些省内的大型优质客户,这类客户违约的风险比较小,发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也较低,这却造成了贷款部门不重视贷款的贷后管理。随着吉林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扩大、客户不断增多,对小微金融也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沿用旧有的管理模式没有对小微企业及时跟踪调查、摸清情况,出现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后,吉林银行的处理是直接转入资产保全部门,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这些都不利于风险的防控。

3吉林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015年4月13日,省工信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机构和网点的优势来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吉林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更应该立足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专业化经营和为当地居民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的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是十分有效的。吉林银行作为具有网点多、覆盖面广、人员众多的优势,所以充分利用地缘人缘和本乡本土优势,抓住二次振兴东北这一契机,加快转型步伐,逐步去除自身劣势,制定出可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1重视小微企业的现金流量

银行提供贷款,希望按时收回本利、获取利润,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银行要求提供贷款抵押,但是针对小微企业的特殊性,如果小微企业的资产不足,对贷款本利可能是有影响的。其实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充足,是能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所以吉林银行应该注重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量,分析服务对象的特点,预测其经营发展趋势,进而决定是否提供融资服务。

3.2细分目标市场、深度挖掘客户需求

有效的细分市场,有助于明确营销的目标,这样既能够发挥吉林银行的竞争行定位优势,又可以全面提升业务竞争力。吉林银行可以从地域特点、行业特点、产品特点等对市场进行细分,制订对应的产品服务方案和营销策略。在借鉴同业优质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经济环境特点,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掌握行业数据等方式充分激发客户需求,推出针对各细分市场的小微企业金融业务。

3.3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升级、适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

吉林银行想要实现差异化竞争,就要积极发挥本土银行的金融服务优势,拓宽小微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以主导产业、特色集群、乡土产业等为切入点,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区域特色市场,有计划的推出适应市场、贴近客户、风险可控的小微特色金融产品,将多种产品整合打包提供给小微企业,充实小微金融产品体系。同时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推进线上、线下产品一体化,与电商平台积极合作,实现银行、电商、客户的三方共赢,以创新产品带动业务发展。

3.4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

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并且客户的差异化大,吉林银行应当简化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建立高效审批机制。建立一套控制规范的操作流程,将计算机技术真正应用,实现无纸化、全天候、集中在线审批,并且充分利用目前的企业征信系统,建立起适应小微业务特点的、独立的、专业化的授信评审体系,实施专职评审人制度、打造快速通道,与此同时要注意风险的防范,减少贷款坏账的发生。

3.5建立优质的小微金融服务团队

为了对吉林省辖内小微企业金融市场进行更精细的管理,吉林银行应组建更专业化的管理部门,对省内的经济数据和市场发展有更准确的把握,对各行业的小微企业有更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进而提供更加准确的服务和产品。还应当紧随国家政策的变化,针对小微金融产品、推广营销、风险控制、办理流程多角度进行培训,提升对小微企业客户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吉林银行也在不断改进小微金融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能够针对小微企业客户制定更加适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才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

作者:李红艳 孙建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齐睿.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张妍.吉林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王建平.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24):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