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心得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入学教育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入学教育心得

篇1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

初中新生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时光如流水般飞快,不知不觉间,小学六年就这样过去了.如今,我们告别了小学生活,来到了崭新的初中校园.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对未来的希冀与憧憬,踏进了这相崭新的校园,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入学教育课上陈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要重新定位,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要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待人.如果在小学你给自己的要求是95分以上,那么到了初中,就象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也一样要对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

不仅如此,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自然要树立一个全新的目标,而且要时时刻刻记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当你到外面去和朋友玩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当你在学习时忍不住开小差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当你觉得累了想要休息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目标不是靠说的,它是靠无数个朝夕的坚持磨练出来,必须要有足够的毅力,你才能始终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泄气.

我们初一(8)班也是一个全新的集体,是又一个全新的大家庭,我们要像爱我们小学班级体一样爱她.既然身在这个大家庭里,就要为她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上一份力,那么这个大家庭就会很快变得很强大,无人能敌.因为这份强大的背后,包含了所有同学的努力,所有同学的心血.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让我们找准目标,对自己、对他人重新定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全新的、温暖的大家庭!

文 章来

篇2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策

Abstract: Entrance education is the first lesson of university for the freshman.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disciplines 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entranc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ot only show some universal problems as others, bu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s and problems, and it should be designed by its own characters and problems.

Key words:University freshman; entrance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各个高校在新生入校后都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但同时存在着“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中医院校由于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不仅存在一般院校入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培养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上表现出自身特有的问题,根据中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入学教育设计应根据中医院校自身问题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

一、中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入学教育认识不到位

目标认识模糊是中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入学教育概念定位不清,对入学教育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预期效果,及其与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有效衔接上认识模糊,没有领悟到入学教育工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目标认识的模糊性,导致教育手段和措施的笼统性和盲目性,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合理构建中医特色新生入学教育方法体系。

(二)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1、专业思想教育针对性不强

中医院校在新生入校后都安排了专业思想教育内容,但仅限于一般的专业介绍,针对性不强,空洞的说教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还往往适得其反。部分新生年纪较轻,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不够全面,产生中医无用论的思想,对中医课程学习漠不关心。针对这种情况,如若不及时进行疏导,将严重影响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性。

2、缺少通识文化专题教育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医院校的重要职责是对其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培养出符合社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从多途径反馈的信息看,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质量近些年有较为明显的下滑迹象,突出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思维方式较单一等。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培养过程过分专业化的结果。而中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却很少针对性地安排通识文化专题教育,往往是简单的专业介绍,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构建中医理论思维基础,没有形成中医文化认同。

3、欠缺中医传统思维学习方法的指导

中医学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是由无数个医学家不断修正、补充、完善发展起来的,思维与经验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其理论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兼具思维的抽象性和实用的经验性。[1]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及其在课程学习思维上和中学阶段形成的反差,导致新生很难适应新的学习思维方式和方法。中医高校在新生入学后都安排了专业思想教育,但很少涉及中医学习方式方法的具体指导,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问题。

(三)教育形式单一

新生入学教育一般被安排在入学前两周,通常是几百人同坐一间大教室进行,由领导和老师逐一进行主题教育,通常采取集中授课或作报告的形式进行。短短两周的集中教育形式不能起到针对性作用,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的教育内容和观念往往很难在短时间渗透到新生思想当中去,特别是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更加独立开放、追求个性,这种居高临下的单项灌输形式容易引起新生的厌倦和抵触情绪,影响入学教育效果。

二、解决中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入学教育认识

1.明晰入学教育目标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引导和帮助新生认识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专业及其发展走向,认识自我和成长成才的教育途径,在大学四年生活中起基础性和铺垫性重要作用。其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解决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另一个是解决大学新生的发展性问题。围绕“适应性”和“发展性”两个层面的目标,可以将入学教育划分为思想教育、转型适应性教育、发展成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四个层面的内容。“适应性”问题具有一般院校的普遍性特点,但“发展性”问题一定要结合中医特点,立足中医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中医学科理念、中医思维方式和知识构建等方面针对性地开展。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面临的情况比以往任何阶段都复杂多样。从90后新生的特点来看,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直接导致了每个新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高校要秉承尊重、认同和宽容的态度,深入了解分析90后大学生鲜明的时代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营造有利于新生认同和信赖的良好氛围,在细致周到的服务工作中引导和培育学生。

(二)规范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1.思想教育模块

新生入学教育是塑造大学新生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契机,除了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修养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团教育外,中医院校要加强对新生的理想信念和医德医风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中医文化灿烂悠久,中医药学子要热爱中医,弘扬中医,树立为复兴中医药事业奋发图强的人生理想。传承中医情,构筑中国梦,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从历史的角度,讲解中医药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五千年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的伟大贡献。从现实的角度,介绍中医药在当今人民卫生健康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及国家中医药政策、科研现状、教育及人才需求状况。从未来的角度,介绍中医中药在国际中的发展趋势,中医药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复兴光大中医药事业不懈奋斗。

(2)医德医风教育。治病救人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优秀的医生必须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同情,富有博爱精神的人道主义者,应能善解人意,将心比心。在灿烂悠久的中医药发展史上,许多先贤名家都是心性仁厚、品行高洁、知识渊博、举止儒雅之士,这得益于中医学形成初始就已确立了“医者仁术”的理念。中医院校新生在入校之时便应确立这种职业理念,将其作为一种特殊标记贯穿始终。入学教育可以通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新生医德意识。

2.转型适应性教育

适应性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和生活的转型、适应新的环境、增强自我教育管理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主要涉及生活和学业两个方面的内容。

(1)生活适应性教育。新生入校后面临的第一个变化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校园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能不能迅速适应校园环境决定了日后学习、生活能否顺利开展。生活适应性教育包括校园及周边环境介绍、校史校规介绍、奖助贷政策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等,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尽快熟悉校园环境,提供生活便利,及时融入校园环境,解除焦虑、紧张、孤独等情绪,为学业顺利进行提供前提性条件。

(2)专业思想教育。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哲学为其思想理论核心,兼有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多重属性,在其研习上不仅要求学生勤奋刻苦,更有一定悟性的要求。新生入校后普遍面临专业上的第二次适应,一些学生因适应性差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更有部分学生思维固化,难以接受新的思想体系、新的思维方法,问题尤为突出。[2]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专业介绍,在具体环节上要安排医史博物馆参观、附属中医院参观、医学生宣誓、校园人文景观介绍等内容,同时举办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医传统文化,尽快融入中医文化氛围。

(3)中医学习方法指导。中学时期学生以逻辑思维方式接受和消化知识,而中医从阴阳到五行的取类比象理论,到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反映,都以抽象思维方式进行。[2]要学好中医必须完成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有经验的老师或者成绩优异的学长介绍学习方法、交流学习心得,延长入学教育时间进行抽象思维辅助课程教育,帮同学们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为专业学习打好思想基础。

3.发展成才教育

发展成才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在内容安排上,一方面实施职业意识启蒙和职业规划指导,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立足中医药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通识人文教育,努力培育宽厚知识背景和文化素养的现代中医精英人才。

(1)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素养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介绍国家中医药相关政策,结合个人和专业特点,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设计,包括邀请用人单位和毕业校友回校,作人才引进、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强化职业素养的培育,注重培养个人修养,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远大职业理想,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2)通识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精神成人”,即“做什么人”和“如何做人”的问题。通识教育符合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真正的现代中医精英人才应是学贯中西,纵横古今,并善于融会贯通的人才。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入学之时就应灌输人文教育理念,开设文、哲、史通识人文课程或专题讲座,进行人文教育熏陶,构筑中医学科思维基础,把中医药学子培养成为既有广泛发展空间,又能继承独特传统中医文化的人才。

4.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入校后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和焦虑感,出现心理上的失调,表现为理想和现实差距的失落、人际交往挫败、学业困难等。心理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和调节,极易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来严重后患。入学教育一方面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同学们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减少理想和现实带来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要开展针对性教育,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和交流,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做好重点对象关注工作。

(三)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方法体系

1.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新生入学教育即是学生工作范畴,也属于教学范畴,需要学校各级部门和组织的参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对新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纪律和要求等方面的教育引导。要建立学校统一指挥、学工和教务处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各学院具体实施的入学教育组织体系。充分调动各级行政机关干部、优秀教师、辅导员、家长、学生骨干和校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整体谋划、相互配合,发挥整体合力。

2.阶段性与延续性教育相结合

开学几周的教育时间并不能很好实现入学教育目标,特别是中医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和通识人文课程教育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阶段性和延续性教育相结合。在时间安排上分阶段、分步骤,贯穿大一,延续至大四。在内容安排上层层递进,安排阶段性教育主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中医思维方式的启迪和通识人文课程的铺垫作用。

3.提供个性化服务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新生入学教育要立足实际,尊重新生的主体地位,从新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为新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按照90后新生特点,从过去单一性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调整为兼容并蓄、因材施教、双向交流与沟通的教育方式。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充分调动学生社团和学校后勤等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为新生提供便利化生活服务。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按照普遍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4.强化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

中医院校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具有独特文化氛围优势。同学们学习生活的转型本身也是一个文化氛围融入的过程,融入是一个文化熏陶的过程,亦即感受、领悟和身体力行大学文化的过程,大学文化所凝聚的精神主要包括校训、办学理念、教风学风校风等,对新生转化融入大学氛围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新生入校后,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能够加快新生对中医文化的认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桂芳.把握中医三大特征促进学生三个转变――谈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4

[2]徐满成.中医院校新生专业思想启蒙及职业发展引领一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2

篇3

关键词:临床医学新生 角色定位 入学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桂林医学院校级课题,编号:2010xg025

医学要求医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建立探究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学习动机,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医学院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医学新生很好地了解专业性质、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使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角色定位与转变。我们在认识医学院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临床专业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和学习的不同,从影响角色定位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相信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一定的实践探索意义。

一、影响角色定位的因素

医学院校的大学新生怀着对医学事业的憧憬和成就感,往往将大学生活想象得十分美好,然而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毕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新生入学后会面临很多问题,心理状态也较不稳定,因此有的放矢的入学教育尤其重要。

(一)心理不适应

现实中的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存在距离,现实与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就会陷入心理矛盾冲突之中。新生入学难免对医学及未来职业角色的认识较片面或浅显,专业的神秘感与标本或动物实验的恐惧的矛盾使其产生失落感、学习兴趣骤降。新生中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医学院校是遵从父母意愿,自己本身对医学并不是很感兴趣。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家庭贫困学生,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和矛盾,容易产生强迫观念,从而心理失衡。入学学生能否得到及时帮助,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专业学习、生活态度都有重要意义。如何帮助他们面对现实,适应新角色,确定学习目标,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二)学习的不适应

医学新生入校后,教学模式由高中时的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相当部分学生入学前对医学专业缺乏了解,对人体标本和药水的味道产生恐惧,医学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难以掌握,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的现象。而且,医学院校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科学地认识医学,科研创新,树立献身医学、救死扶伤的职业理想。因此,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活的不适应

入学伊始,开始了远离父母亲人的集体住校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较差,面对丰富的校园生活无所适从,从而出现角色定位的偏离。正确引导新生根据个人自身条件的不同,参与适合自己的校园活动,参与班级管理,学会工作学习两不误,有序地安排学习和生活,可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重、自强、自信,逐步实现角色定位。

二、帮助和完成角色转换的方法

医学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医学新生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新生入校以后,面临医学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教学模式、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问题,学生容易因为心理上的种种不适应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问题。针对临床医学新生入学的角色定位的影响因素,可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习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来帮助和实现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新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期,因此, 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面齐抓共管, 共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学校在开学初时召开学生家长见面会, 与学生家长就学校的情况及时沟通并建立经常性联系。同时进行感恩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和建设文明的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1]班集体建设十分重要,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培养有责任的班团干,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同时,开展有意义的班会、团日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新老生帮帮会”让新生了解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充满乐趣, 一些不适应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学生中家庭相对贫困的人数约占20%,在医学生中占的比例更大。[2]所以在入学教育中很有必要给予这个群体相应的指导,让新生了解解困渠道,如“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活动”等等,引导贫困学子勇敢面对暂时的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把困难当成人生的一种磨炼,克服自卑的心理,专心投入学习。

(二)专业学习教育

专业学习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内容。[3]在入学教育时对各学科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具体学习时能更好地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对而言,医学的学习任务较其他专业要繁重得多,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内容较枯燥,需要牢记大量的基础知识,强调归纳积累,还有相当部分的知识需要自学。同时,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许多理论和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而且医学的许多实践往往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可许多学生对此认识不够,所以觉得学习很吃力,没有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学习的兴趣,影响学习的效果。

以自主学习为主的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方法与手段必定和以往中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大班为单位上理论课、小班为单位上实验课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就更需要主动自觉。同时,让学生们了解常规的教学安排,医学基础课教育、专业课教育、临床实习阶段,了解大致计划之后他们就会心中有数,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是一个大学科,而每一大学科又包括相关的一些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辅助课和选修课),融会贯通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够使学生尽快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从而有利于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思维能力。因此,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对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意义。

(三)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教育是临床医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殊内容。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决定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须要接受医德医风教育。[4]通过医学生誓词的宣誓,使他们从学生时代就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用高尚的理想和人格要求来衡量自己,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大力拓展医德教育对医学生的人际交往很重要。如今,服务意识不强、收受“红包”、乱收费等问题使医疗行业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与高超的医术相得益彰。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使学生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至关重要。

(四)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关注新生成长, 帮助其进行五年大学生活规划和人生职业规划。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让新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 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作为医学生,要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 必须意识到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自己成为社会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 “就业难”现象,不仅是学生本身关注、高校本身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扎实的技能,正确地定位自己,客观地面对社会现状才能在各种形式的人才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专业的平台。通过“就业”、“职业”观念教育,让入学新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的发展、职业规则做好必要的观念和知识能力准备。

(五)其他方面的教育

医学新生入学教育中还应开展健康安全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学校资源利用、学习方法指导和学生干部素质教育等等。通过健康安全教育针对卫生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使新生尽快掌握卫生健康的基本常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护自救能力。专业思想教育可帮助新生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思维能力。规章制度教育使新生了解学校的学籍管理、学位管理、行为规范管理、组织纪律教育等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习惯,使新生了解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应当具备的行为素质。学校资源介绍主要是图书馆、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生活服务系统等的基本情况和使用,以及对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学生课外活动等情况进行介绍,让新生熟悉和了解学习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组织情况和校园业余生活。

总之,医学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课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入学教育帮助大学新生建立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了专业认同感、事业心和责任感,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学习目标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田建国.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13-15.

[2] 罗开元.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3,39(12):44.

篇4

【关键词】民办高校;入学教育;创新;路径

随着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社会群体。学生个性特征差异较大,他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反应模式,已不是他们的前辈们可以轻易理解和对接的,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需努力探索教育和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并力争使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为实现这一理念的载体。学院一贯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结合“95后”学生出现的新特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形式,总结了一些经验成果。

一、开展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需求分析

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正如他们对于青春和幸福的理解,有一种残酷的延期支付的特征——只有等它成为过去时之后,才能进一步得到深化。为了少一些走出大学校门之后频发“当时要是知道这么做就……”的感慨着,学校要坚持教育与引导,组织和落实好新生入学第一堂课。要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必须首先了解和分析新生的特点和需求,才可以做到“量身定制”和“有的放矢”。其中大学新生最迫切的需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指导教育的需求

大学学习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上岗前培训”,具有较强的专业定向性和一定的研究探索性。在大学里教师课堂讲授量减少,学生自习量增加,较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教学和学习方法上的反差,处于压力和矛盾之中,表现出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许多新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表现为求学动力的暂时消失和目标未定的彷惶。还有的学生受“大学六十分万岁”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入学以后学习态度不端正,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走向另一种误区。

(二)环境适应及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需求

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身份的转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急剧转变,社会、学校、家庭开始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愿意积极适应并努力获得社会的承认,但因经历尚浅,缺乏社会经验和能力,往往会产生迫切与人交流却又不愿自己主动的心理阻塞,产生对人际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在家庭的保护下,95后大学生缺少与同龄人共同成长的机会和经历,在新环境中,他们对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等较为敏感,容易猜疑别人与之交往的动机,面对来自学习、生活适应、人际关系、社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这对新生入学教育中如何提高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要求。

(三)心理调整及情感满足的需求

大学生处于人生学习、积累、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成长的根基和保障。95后的学生学习接受力普遍较强,但需要加强挫折教育。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心理,缺乏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休学、退学等学业问题、自杀及相互报复等事情时有发生,引得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并探究其原因并寻找对策。从时间维度上看,在新生入学时需进行心理测评并适时进行心理辅导,也是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时机。

二、国内外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

在欧洲发达国家,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经历百余年的发展,最早源于波士顿大学,学校为新生开展了“入学指导日活动”,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情况,更快地进入角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新生入学指导项目包括“迎新周”(weekofwelcome)、在线学业手册、“新生头年计划“(TheFirst-YearExperience),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专门针对大学新生教育引导的长效操作模式。为了协助新生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便学会如何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本科生涯,加德纳(JohnN.Gardner)最早提出“大学新生体验计划”,其主旨是为学生组织进行了一学年的指导课程及服务活动,其外在功能在于对新生适应的帮助和指导,其内在功能在于改善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我国对新生教育引导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如2005年浙江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计划中就明确提出大学第一年是关键一步的教育理念,并在此指导下践行了“新生特别教育计划”,推出了“新生入学教育月”,建立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实施“一站式学生服务工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长江大学在新生教育中坚持建立“一年级工作部”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校园生活、学习习惯和专业认知上给新生进行专项指导。三、创新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具有导航性和基础性作用。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新途径,丰富教育载体。

(一)人本化——树立以生为本、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要立足于其办学特殊性、95后新生的独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创建特色,使其成为民办高校办学的闪光点。具体来说,要以学生为本,重视个体,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不同角度、范围、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形成“立体化、精细化管理育人”的工作格局。在实施过程中,抓适应教育,即专业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作风训导,引导同学们走好大学第一步。要整合资源,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联动和联通机制,形成网格化交叉管理机制。针对民办高校老师“上课来,下课走”的状况,对入学新生实施“学业导师或素质导师”,发挥“导学”效用,覆盖新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大学生活并认真贯彻落实。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以“班主任四年制”和“新生助理班主任”为特色,发挥班主任和同辈群体“导学、导管、导助”作用,推行全员育人,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学习。

(二)生活化——丰富第二课堂,创新多维多元载体

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效能,有效利用开学周集中教育阶段,务实课堂教育,完善入学教育第一课堂机制,拓展第二课堂载体,注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结合,使两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相互促进,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因此,促进“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有效对接,是深化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实施学分制后,班级功能弱化,使得寝室成为一个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和管理服务的重要阵地。学校通过组织校领导,教师走访新生宿舍,辅导员工作近寝室,推进学生成长成才,使寝室入学教育成效“实”起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校友交流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收获,开拓思维,锻炼能力。

(三)校本化——依托平台,多元协同,创建教育品牌活动。

1.以“传统书信”为载体,前移新生入学教育。为确保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入学教育的广度,有效利用“首因效应”的重要时机,将该环节提前到学生报到前,并贯穿在整个第一个学期。在学生入学报到前,给学生寄送学校的院系介绍、专业概况、学生成长成才等材料,帮助学生入学前认真学习,了解学校。结合“95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开展以“三封信”主题活动,引导新生用传统的书信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养育、对恩师无私教育的感恩,使学生之恩于心,报恩于行;通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特色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结合大学生学业生活规划,提前为大学学习生活设定目标,用书信记录梦想,将其内化为激励自身前行的动力。通过写好“三封信“来表达亲情、谨记恩情、加强感恩教育,确立未来发展目标,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反思和定位。2.以“现代新媒体”为载体,将入学教育植入学生生活。目前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青年学生群体中96.5%的在校大学生都是网民,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微信、微博等媒体“碎片化”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已成为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把新媒体技术当成入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这需要教学管理者有智慧的利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在做好审核机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管理工作服务。(1)新生入学教育校园资讯平台——可鼓励学生写博客、日志来传递情感与思想交流,不断传递“正能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积极设计研发移动互联网校园资讯产品,如校园资讯手机客户端、校园公众号等,开设“最新生”等专为新生服务的栏目,包括新生攻略、学校介绍、专业介绍以及学校周边介绍等内容,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借助网路平台,融学习、交流、娱乐功能为一体,使学生喜闻乐见,长才情、促成长,形成良好的学风。(2)新生入学教育微课网络课堂——结合其他兄弟院校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网络素质课堂学习,如微信微课群,学习内容涵盖学校校史校情、发展现状、专业以及学科情况,还包括专家教授介绍、人才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各项管理规定以及发展规划等。通过网络课堂,引导学生立体、直观地了解学校概况,明确大学学习的目标与责任,了解大学校园精神,帮助学生较早规划好大学学业及生活规划。(3)微博(信)新生家长会——新媒体时代家校联系的有效探索。可借助微博(信)在网上召开新生家长会,邀请院校领导、专任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就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通过建立新生微博(信)家长会,及时学校最新资讯,促进家长与学校进行网上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整合资源,凝练家校育人合力。(4)榜样示范,浸润式教育模式——结合95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打造“榜样武设”活动,以颁奖或开学典礼为切入点,以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为载体,模块化设计颁奖典礼内容,选取优秀毕业校友、在校优秀的团队和个人,通过视频拍摄真实记录不同类型榜样的日常学习和个人感悟,将可亲、可敬、可爱的身边榜样呈现给学弟学妹,形成鲜活、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以先进典型带动人,创新榜样教育,营造争先创优的积极氛围。

(四)延续化——加强后期教育,建立长效机制。

新生入学教育不只局限在学生入学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要将新生入学教育与学生发展的规划合二为一。在新生入校后集中开展校情院情介绍、校纪校规、专业介绍、适应性心理辅导,这一系列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贯穿于入学第一周、第一月、大学第一学期及大学一年级全程的持续性教育和学习。根据大一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学业问题、心理问题等进行分阶段循序渐进辅导。如9月的主题为“适应”,通过新生军训及校史校情为核心,帮助新生了解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10月的主题为“转变”,以薪火相传的新老师交流会为重点,加快角色转变;11月的主题为“融入”,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生活处处皆教育理念,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新环境;12月的主题是“规划”:生涯规划为导向,帮助新生尽早做好大学四年规划,强化学习动力。本着“赢在起点、赢得未来”的工作理念,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新途径、新载体,以帮助新入学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熟悉学习环境,完成角色转变,满足大学生素质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2015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晓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89.

[2]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45-46.

篇5

教育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成长,要机智地处理教材,就是要善于透过教材表面的文字,看到鲜活的内涵,能让教材说话,能敏锐捕捉到不为大家觉察的细微之处,引出丰富的内涵来,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刻的体会。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生的学业进步、道德成长,变成了教师最大的快乐。

作为语文这门入学科的教师,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师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从生命的高度,人生价值观的高度看待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发挥的个性、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实现语文教育与生命价值的内在统一,要从课程设计的生命渗透。对语文教育实践而言,生命价值观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理论观点,而是思考问题。让语文回归生活,确立发展性、弹性化的评价观,是实现语文教育生命价值的有效途径。

语文学习不但强调课内学生的互动过程,更加强调课外的延续与拓展。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学生书读得多了,精神家园也自然就丰富了,人生路上也不会迷失得很远。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加强生命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也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时间内生命体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首先要真诚,谁有更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就应该虚心地学习。语文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融入心里的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主动地学,创造的学,快乐的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只要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满足感,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增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从学习中保持与实现环境的接触,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里品质。

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生理的健康发展,更要注意他们的健康心理。心里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里的主渠道之一。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帮助那些正处于长知识,增才能,树理想,急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的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6

关键词 大类招生 新生教育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79

On the Freshmen Education Work in the Background of Large Class Enrollment

――Take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SHI Hui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100144)

Abstract As a kind of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compoun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en widely adop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management practic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Freshmen Education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rge enroll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Keywords subject enrollment; freshmen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目前,大类招生模式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模式在全国高校已经被普遍采用。大类招生的全称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按大类招生是高校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北方工业大学自2015年开始大类招生,采用1+3的培养模式,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大类招生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1大类招生给新生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1专业院系纵向管理弱化,主要依靠年级管理

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横向学生工作管理为基础,纵向院系管理为导向来配合进行。大类招生后,学生只有大类分班,缺乏专业方向的纵向管理。年级管理虽然有全面性,但以机械学院为例,2015级有11个班级,总计2015级学生306人,其中41名学生双培在北科学习,事务性工作繁多,管理难度更大。

1.2基础性课程任务重,影响学习积极性

大类招生后,大一学年学生没有专业侧重进行学习安排,基础课程课业明显加重,专业导论课程,学生要学习四个专业的相关导论。以北方工业大学机械学院为例,大一学生除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外,机械类专业学生未来机械、材料、材控、工业设计四个专业的学生,却要学习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如大学化学、线性代数、三维设计等专业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对于专业取向很确定的学生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工业设计方向的同学,对大学化学的学习会格外吃力。

1.3分专业后班级重组,新班级管理难度大

北方工业大学大类招生管理是在学生入学一年后分具体专业,新生的入学教育适应工作非常重要,学生在适应了大一生活后,重新编班进行全新的班级建设工作,不仅仅学生自身的适应性要求更高,对于学生工作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相当于全新的班级建设管理工作要在大二延续进行和开展。

2 针对大类招生新生管理工作的探索

2.1 辅导员、班导师、小辅导员多级管理模式,思想教育和专业引导同行

机械学院新生管理设年级辅导员一名,同时按专业平均分配每班配备一名班导师和两名小辅导员,班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小辅导员由专业高年级学生担任。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和班级层面的专业导向工作。

首先,专业班导师大多是从第一线的教师中选拔来的,他们对本专业的情况比较清楚,对专业的发展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讲,专业教师当班导师等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导师,让学生在低年级时就能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学生的盲目性。其次,专业班导师补充了辅导员知识的盲点,使整个学生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再有对于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来讲,朋辈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小辅导员的设立是对辅导员和班导师工作的有力补充。小辅导员一般从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中选拔,他们都是本年级比较上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生管理中起引导作用。小辅导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帮助,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在工作实践中,小辅导员在学生和辅导员及班导师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

机15-7班的小辅导员王辉同学,自身经历家庭变故后受到很大的打击,一度辞掉班长职务感到很迷茫。但通过竞选小导,不仅帮扶2015级的学弟学妹进行生活和专业上的指导,也进一步找到了自己大学学习生活的动力和方向。

2.2 强化组织机构管理,建设多重新生管理组织

通过学生会,智能机器人协会、科技创新协会、航空材料协会三个科技专业协会,学生党支部等学生组织,加强对学生的多级多重管理。我们引导2015级新生,全员参与到学生会和相关的专业协会中来,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学生干部提供指导和帮扶。同过多级交叉管理、检查,辅导员、班导师、小导、宿舍长、学生会干部协同作战,加强对新生的监督管理。

学生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朋辈力量,对学生进行帮扶管理。而专业协会的建立和加入,可以弥补大类招生前期基础课程学习期间专业教育弱化的不足,可以将专业引导工作前置化、深入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学生干部的引导和榜样作用,2015级新生大胆参与英文才艺大赛,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在宿舍风采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迎新晚会中大放异彩。而在学风建设工作中,通过学生会体育部、生活部、学习部,在相约晨光、宿舍评比、出勤统计等工作方面的促进,也加强了对新生的全方位协同引导。

图1

2.3依托科技竞赛、文体活动,加强学生专业互动

大类招生后,机械学院针对学生特性,为促进新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科技竞赛类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实验室招新活动,转移学生兴趣点,帮助学生平稳过渡适应大学学习的节奏和生活。宿舍风采大赛,促进宿舍文明建设同时能够推动优良学风的树立。复盘会风采大赛,不仅帮助同学们树立个人目标,同时也锻炼了班级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各类活动的举办,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增强,也为未来专业分班后的学生相处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4 建立多重网络平台,便于学生交流沟通

7月末8月初,在学校招生工作完成后,机械学院与教务招生部门沟通,共享了新生的各种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并第一时间给学生发了手机短信,告知新生所属班级,辅导员和小辅导员的姓名、电话。在学生入学钱就建立了15级的QQ大群、微信群。学生在暑假期间建立了各自班级小群,并在大群里面彼此沟通。入学后很快就能够彼此熟悉。

因为暑假中的接触和沟通,学生入学后迅速对号熟识,加速完成入学适应环节。

3新生教育工作的收获案例

今年是北京市教委规划的新生教育年,在学校O计划的新生教育工作指引下,我们迅速地在学生中开展有的放矢的O计划新生引航工作,以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黄金八周”入学过渡期,找准定位,尽早确立目标。通过班级公约、宿舍公约、个人公约的制定,强化各种公约的仪式感,机16-6班在国旗下约定,机15-8班精心制作班级个人公约并每个人在讲台握拳宣誓、按手印,通过这样的仪式让学生更加明确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向。

入学后,2015级学生在学生科协和学生会带动下,积极参与相约晨光等O计划活动,并主动加入实验室。机15-6班褚煦露同学从入学时的曾经一度对专业迷茫,通过科技协会的宣传和引导,她加入了三菱实验室和ROBOMASTER战队,不仅找到了专业方向,更激发了个人的学习热情。11公寓432宿舍的男生,还利用实验室设备制作了激光刻录的宿舍公约,王国耀同学入选三菱实验室后,带动宿舍其他未入选同学坚持去实验室参与科研知识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补录机会。

426宿舍是机械学院宿舍风采大赛的冠军宿舍,每次无论公寓、学院还是辅导员检查,这个宿舍永远窗明净几、一尘不染,整洁的床铺、整齐的物品每次都引人注目。宿舍按部队床铺规范个人床铺,床头统一摆放书籍和夜间充电台灯。宿舍约定鞋架上永远不许出现脏鞋、脏袜子,从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自己。程振文,一个爱打篮球的沈阳小伙子,风趣幽默,是宿舍的老大哥和开心果。马列,腼腆的宁夏男孩,与大家相处融洽。周宇,大气的山东小伙子,乐于助人。丁伟梁,爱好乒乓球的山西小伙子。何宇琅,成都市武术冠军,床铺永远叠成豆腐块,并带动了大家一起严格保持宿舍卫生环境。这个宿舍团结奋进,一同相约考研。他们说,要用其他人打游戏的时间来努力,要用其他人打游戏的机房来学软件。他们坚信,只要严守自己的约定,一定可以成就自我的梦想。

新生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黄金钥匙,能够解开大类招生背景下的新生引航工作困顿。从而缓解学生的专业迷茫、班级磨合等各方面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好地利用欣赏教育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希望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大类专业选择,顺利过渡到大二。

参考文献

篇7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1. 学校因素

当前教育市场化倾向加剧,校际间竞争越演越烈,竞争获胜的法宝往往是升学率。虽然素质教育人人叫好,但应试教育却依然大行其道。原因很简单,现在人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一个教师工作的优劣的标准还是升学率的高低。于是,无边无际的题海、没完没了的考试、胆颤心惊的排名,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在应试的达摩克利斯剑之下,学生整日惴惴不安,心事重重。也只有少数学生在获得高分时才有那“开心一刻”,更多的学生在漫长的学习中得到的是失败的消极心理体验。加上集体活动少,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一些成绩一般,学习之外的其它能力又得不到表现的学生被鼓励的机会就更少了。于是,厌学、孤独、焦虑、嫉妒等不良心理就像野草一样滋生、蔓延。

2. 家庭因素

其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许多家长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保护式教育,即孩子只管学习,其它的一切由父母承包。娇生惯养下成长的孩子必然存在“三缺”:缺吃苦耐劳的精神,缺艰苦奋斗的意志,缺战胜困难的勇气。“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风雨雨。心理脆弱、逃避困难、怕苦怕累是他们的通病,严重者遇事不顺就会产生心理崩溃、行为偏激的恶果。金华一位学生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遭到母亲责备,竟用榔头将其母亲活活打死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其二,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生活贫困等原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浇灌,从而产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如某校一学生因家庭贫困,整天沉溺于如何赚大钱的幻想中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导致精神幻想症。

二、改善、调节心理缺陷的方法

1. 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理性认识

(1)正常的认识能力。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3)优良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

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2. 通过体育运动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

(3)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三、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

根据学生所存在的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调节心理缺陷的运动处方:

(1)孤独、怪癖。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坚持参加这些运动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并热爱集体。

(2)腼腆、胆怯,容易脸红,怕难为情――多参加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因为这些活动项目能够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跨越障碍,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胆子自然会增大,处事也会变得老练。

(3)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多参加乒乓球、羽毛球、跨栏、跳高、跳远等体育项目。因为在这些活动项目中,丝毫的徘徊犹豫都将延误良机,从而遭到失败,经常参加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增强果断的个性。

(4)遇事急躁、易怒,感情容易冲动――就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缓慢、持久的项目,因为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将得到改善。

(5)如果你感到自己做事老是担心完不成任务――那就应该事先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体育项目。坚持锻炼一个时期,信心自然能逐步得到增强。

体育锻炼作为心理纠正的训练内容,不能仅用一般运动训练和娱乐游戏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运动量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三个月为一周期,一般进行两个周期左右。同时要注意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还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当然,以上活动项目要有教师的合理指导为前提。

四、思考与建议

1. 实践证明,通过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够改善调节学生的心理缺陷,这需要教师付出相当大的劳动,指导要具有针对性。

篇8

关键词:心理障碍 运动兴趣 创新能力 主体意识 成功体验

体育课是一门综合性且具有一定掌握难度的学科,多为户外活动。有的活动还属于剧烈运动,易使学生产生害怕心理。再者,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而对于运动能力重视不够,因而学生们从事的户外活动比较少,导致某些学生害怕上体育课,产生心理障碍。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厌学逆反心理。有些同学由于生理缺陷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导致了客观上与其他同学有较大的差异。虽然主观作了较大努力,但由于体能条件的限制,在活动中往往运动笨拙,力不从心,或练习时总是不如别人而多次失败。他们屡遭挫折,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被人嘲笑。因此,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沮丧等消极情绪,加重了心理负担,从而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和热情。

2.怯于交往心理。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和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中会出现大量的师生、生生合作。但一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敢与人交谈,总是犹豫不决。尤其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个性本身的形成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容易产生挫折心理。

3.目标逆反心理。现在部分学生淡化了体育锻炼的意识,思想上有排斥倾向。而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引起了心理障碍,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改革,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做法

课堂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1.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休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不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敞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我认为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评价是最贴切的评价。我们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若这样,孩子只是在被迫接受,没有独立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反馈。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发展。

3.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体会成功的愉。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和提高要求等方法,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如球类是学生最喜欢的运动,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规定学生完成一两项身体素质的练习,先完成者,优先选择。但对一些体质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要求,给他们以成功的体验,如降低篮球架和排球网的高度使他们体验投中和扣中的愉。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上,对客体价值的充分发掘上,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进行自我表现。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让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 新生 思想教育

从中学到大学,是新生人生的重大转折,相比较与中学生活,大学生活需要学生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所以这就需要新生班主任在入学教育上可以分为独立教育、专业及学习教育、制度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谈。

一、独立教育

大学生毕业后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要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所以必须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现在的高职新生都是90后,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学,一切都要靠自己。从洗衣服、打饭、收拾宿舍、外出购物,生活常识要从头学起;还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适应宿舍生活,尽快融入集体生活等等,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因此,新生从他们走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就把他们当成人看待。使新生尽快地熟悉校园及周边环境,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为了让新生尽快熟悉本班同学,班主任可以适当举行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互相协作,相互熟悉的就会很快。安全教育也很重要,学校边上马路正在施工,民工较多,要求学生晚上外出要结伴而行,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大学课程和上课地点,甚至于上课教师,都不像中学那样固定,要求学生每个宿舍门后贴上课表,及时查看,避免旷课。当然独立教育还有很多方面,班主任不可能通过一次班会就能灌输全面,这需要在大一的教育过程中逐步的渗透。

二、专业和学习教育

刚刚从中学校门走到大学,新生习惯了高中填鸭式教学,所以对大学的自主学习方法还不太适应。特别对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低的高职生来说。在高中老师的知识点讲得比较透彻,还有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课后还回答疑。在大学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老师通常是讲完课就走,很少有答疑。由于中国的学生从小就习惯有人在旁边盯着学习,上大学后突然发现没有人在一边盯着了,自由了,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放松了。等到期末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很多科目都亮了红灯。

对于班主任来说,鉴于高职教育与中学教育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式的不同,许多新生不知道怎样学习,可以邀请有深厚学术修养的教师谈学业,介绍学习方法,还可以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使新生尽快掌握新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新的学习习惯,适应新的学习要求。除了学习教育,专业教育也很重要。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高职新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这就要求新了解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

如何让新生了解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新生入学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人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部分新生虽然进入了高职院校,但却对前途悲观失望。班主任应该向新生介绍高职院校的特点、本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阐明新生所学专业目前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使新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明确所应掌握的岗位能力,为实现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制度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有一套严格可行的管理制度,这对于校风、学风的建设至关重要。组织新生学习学生手册,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班级成立班委会,制定班级考评制度,执行个人综合素质评定。这些都可以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约束力。陶行知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可以放手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工作中营造一个利于学生成长,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的环境,并引导他们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强化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勤奋拼搏精神。这样在管理上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降低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制度慢慢演变为一种习惯。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都存在着不少弊端,诸如管理的“严”与“松”把握不好、管理方法老套、管得过多、过细等,这样既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所以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所有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寻求学生管理的最佳方法,探求学生管理的最好模式,以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无疑是个可供参考的方法。

四、思想教育

新生思想教育包括很多,比如同学关系如何相处、心理状况调查、贫困生思想工作等等。这里我们主要说说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教育。高职院校新生多数都是外地生源,部分新生由于对环境和同学的陌生而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以致无法安心学习,因此,这个问题最好在入学初期就得到解决。新生都是初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而且年龄只有十八、九岁,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强,大多数新生也没有住过集体寝室的经历,突然间面对来自各地的陌生同学会感到很不习惯,一个宿舍有六个人在一起生活,时常还会因为不同个性、不同生活习惯发生一些不愉快。

新生入学初期,班主任要对新生给予更多的人性化关怀,要经常深入寝室、课堂,与新生交心谈心,了解新生所思所想,为新生排忧解难,同时要仔细为新生做好各方面的介绍和解释,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适应学校生活;同时还要教导新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以及宽容、忍让的道理。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学生们去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和熟悉,使他们顺利地度过心理不适应期,尽快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五、结语

新生教育千头万绪,班主任应该在摸索中逐步完善。比如问题学生的思想稳定教育、贫困生的思想动态等等,都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长期跟踪。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工作既要把握宏观方向不错,还要掌握细节不要出问题。而且工作过程琐碎且不容易出成绩,这需要班主任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学校领导也要给与相应的支持,解决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的问题,才能保证班主任们在有一个旺盛的精力来处理学生问题。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40-01

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让儿童敢于创新、勤于创新、乐于创新,从语文教学的系统工程层面来说,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欲

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有关研究显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放松的学习氛围,提供自由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进行思维思考。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所谓自由情境,就是在课堂上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包括行为和思维,使学生能够自由表现发挥。再者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独特奇异想法否定或批评,要让学生消除顾虑,敢于直接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发展的潜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自由,真正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教师在课堂中要利用课堂内容、多媒体等多种媒介,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由好奇到感兴趣,进而才能到达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加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让他们进入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保持好奇的姿态,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从感兴趣到赶发问,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当中,一步步培养起创新的意识。

2.更新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在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往往就要求所有学生用掌声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老师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倡导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能互相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可以向每个学生发三面牌子,分别是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牌。红牌代表反对;黄牌代表基本赞同,但有补充;绿牌代表同意无意见。让学生用举牌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而后再阐述理由。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样做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才能在教学彻底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要相信学生们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有培养起来的基础。

3.培养创新品质

3.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离不开学生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较难的任务,为坚其信念,让学生默念“我自信,我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自信。如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动作……都可以使学生信心倍增,攻克难关。

3.2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的品质。科学研究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没有坚韧性,任何创新想法都不过是空谈。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要做到越挫越勇,越挫越要坚定完成下去的信念,让学生明白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创新需要勇敢,创新需要耐心。”让学生独立思考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韧的创新品质的目的。

4.鼓励与众不同

4.1 鼓励学生有好奇心——敢想。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语文园地(二)》时,让学生为“田”组个词,许多小朋友都想到了“田地”。教师鼓励学生再想想。一个学生眼睛一亮,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说:“大田。”学生们一听,都感到很好奇:“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呀?”教师先是一楞,而后点了点头,示意那个学生继续说。那个学生说:“田有大有小,大的田就是''大田''。”其他学生听了之后,也都点头表示赞同。有个学生还兴奋地说:“照这样理解,还有‘小田’。”当孩子好奇的时候,正是开窍之时,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4.2 鼓励学生放开胆子——敢说。教师在鼓励学生敢想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新想法。

一位教师在讲解三年级语文测试卷时,讲到“漂亮”的反义词,许多学生都说“难看”。教师发现有个学生写了“臭美”,可是他不敢说。于是教师就鼓励那个学生勇敢地说出来,还走到他身边,侧耳倾听。那个学生说:“我认为‘臭美’也可以。我是通过给''漂亮''造句想到的。‘女孩子穿上裙子很漂亮。’然后我往反方向想了一句:‘如果男孩子穿上裙子,就是臭美。’”教师认为,这是从语感上来理解“漂亮”这个词的,“臭美”应该算是“不漂亮”,所以肯定了那个学生的看法。

5.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