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社区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老社区建设方案

篇1

(一)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健全,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切实得到改善。1、城乡低保工作有序开展。严格做到了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截止目前,城镇低保共注销了902户,1811人,新增了153户,274人。农村低保共注销了470户,730人。新增293户,417人。同时按照城镇低保人均补差227元/月的标准、农村低保人均补差92元/月的标准,共2971户、5452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461万元,为3318户、4664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13万元,使城乡低保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2、城乡医疗救助政策更加惠民。重新修订出台了《双滦区城乡特困群体疾病医疗救助办法》,进一步扩大了救助病种,提高了救助比例,简化救助程序。目前,共为60人发放城镇医疗救助资金13.6万元,为142人发放农村医疗救助资金38.3万元。3、救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筹措救灾资金,强化救灾力度。目前,共为5260人发放救灾款共86万元,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其中棉被375、毛毯40条、面粉6吨。同时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我局职工共集资6200元用于大庙镇上碾子村村民李洪贤的危房改造。深入群众,摸底调查,排查出313户农村危房户,涉及956人,已转报有关部门。4、收养登记、孤儿救助工作进一步规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要求,规范收养登记流程。孤儿救助资金按照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目前,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补助资金10.08万元,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孤儿手中,确保了孤儿的基本生活。

(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了新的突破,老年群体生活切实得到保障。1、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按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总体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争取到省级专项资金75万元,用于“一键通”建设,为老人进行全天候服务。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整合农村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目前我区共有民办养老机构3家。同时制定了《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发放办法》提高了标准,目前,共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8.4万元,健全老龄组织机构,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老龄工作制度,建立老龄人员档案,对全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进行了全面统计。2、高度重视五保供养工作。我区共有五保人员283人,其中集中供养28人,分散供养255人。目前,共拨付集中供养资金132.5万元,分散供养资金33.15万元。为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服务水平,争取省级专项资金85万元,新建餐厅一座,同时对排水、浴池进行了维修,重新对中心整体进行绿化美化,使五保老人住的更舒心。

(三)社区和基层民主建设体系有长足发展,百姓权益切实得到维护。1、社区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实施意见》(双滦字[2012]1号),按照社区建设“四五六”发展战略,建立了社区建设帮扶工作机制,采取部门结对帮建的形式,明确帮建职责,落实帮建项目、资金,进一步提升社区软硬件建设水平,为顺利实现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全区共投入资金2900万元,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共享等方式使全区18个社区软硬件建设得以升级改造,其中10个社区达到1000平米以上,16个社区全部高标准建设了社区事务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五个中心”,提供了日间照料、配餐中心、便民菜站、老年休闲室等服务设施,满足了群众的基本需求。我局为更好地完成社区建设任务,明确专人积极深入社区了解情况,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指导完善了各项社区工作制度,起草拟定9项新制度。组织开展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课题研究。同时,作为东园社区的帮建牵头单位,制定了《联建帮扶东园社区的实施方案》,落实帮建资金10万元,组织完成帮建项目8项,努力将东园社区打造成先进典型。2012年3月,全国城市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2期和省民政厅基层建设年活动工作简报第六期分别对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做法给予了肯定。2、顺利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制定了《双滦区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选举工作自2012年1月6日启动,至2012年3月底前结束,严格做到了把握重点,突出特色,统一调度,周密安排,落实政策,依法合规,各部门密切配合,克服困难。于2月27日顺利完成了全区6个乡镇,63个行政村的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一次性成功率达100%。同时积极做好选举后的整章建制工作,配合组织了新一届的村委会成员培训工作。2012年6月,我区获得省第九届村“两委”换届工作先进单位。

(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有新进展,特殊群体的困难切实得到解决。1、加强双拥优抚工作。落实抚恤定补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方式按标准发放到位。我区有重点优抚对象359人,目前,共发放抚恤资金148.55万元,城镇义务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2.8万元。深入开展优抚对象安居工程。截止目前,已为2户重建户拨款26000元,为35户维修户拨款15.7万元,维修及重建工作正在进行中。为11名优抚对象补助医疗费7200元。落实了14人的参核待遇。2、努力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完成了27名退役士兵的接收报到工作,争取领导支持,协调有关部门、企业制定了退役士兵的拟安置方案,5月份,对退役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

(五)社会专项工作规范运行,确保各项工作切实顺利开展。1、高质量完成区划地名工作。自2011年12月启动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以来,制定了《双滦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和《双滦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实施细则》,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于2012年4月较好地完成了普查任务,得到了市民政局的充分肯定。同时我局积极对全区各街、路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研讨会等,出台了标牌设置方案,变更3条大街、2条大道、2条路,命名3条大街、11条路,经人大会议通过。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双滦卷》编纂工作。目前各级初级词条、区级词条已上报市民政局审核完成,待省检查验收。2、殡葬管理逐步规范。积极宣传落实《殡葬管理条例》和《双滦区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倡导健康文明殡葬新风,联合相关部门对丧葬用品和棺木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责令4家经营殡葬用品的店点限期整改。起草了《双滦区关于开展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的意见》,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乱建墓地、乱埋乱葬等违法违规行为。3、民间组织管理更加严格。按照《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坚持登记标准,严格把关,做好新成立民间组织的审批工作。2012年,我局共批准成立3家民办非企业(幼儿园),1家社团。目前我区共有社团20家,民办非企业5家。4、婚姻登记体现温馨。改造完成了婚姻登记大厅,设置登记室、调解室、提示栏、公示栏,规范了服务标准和用语,办件合格率达100%,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六)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维护全区和谐稳定。1、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广大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帮助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全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2、加强了对清真饮食市场的的监管和服务。联合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清真市场进行了监督检查指导和服务,确保清真食品更加清真卫生,杜绝了非清真食品对清真市场的侵蚀。3、加强了对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的监管和检查,真正做到了: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4、年初市委市政府正式确定市天主教主教府落户双滦区,天主教主教府的建设工作具体由区委统战部承接,目前已完成征地,其他手续正在办理中。5、积极谋划了绿禾养殖散养柴鸡项目和滦牧肉牛养殖两个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余万元。

2013年工作谋划

2013年,我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城乡救助体系、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加强养老服务等为主题,进一步加强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救助公平、效率;认真贯彻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提高困难群众健康水平;继续加强救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避灾自救能力、减轻灾害损失;落实双拥优抚政策,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加强殡葬管理工作,倡导绿色文明的丧葬之风;抓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清理规范民间组织;提高婚姻、收养登记管理水平,创建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使民族宗教工作上台阶。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重点工作

1、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以“四有一创”为基础,以“四五六”发展战略为方向,全面加强社区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居民能力。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依法选举产生一批社区居委会成员,逐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社区工作人员,使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走上社区工作岗位,建立培训和年度考核制度,不断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加强社区服务组织建设,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建立和引进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结合起来。使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全面覆盖;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逐步进入社区;推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渐使志愿者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改善社区服务方式。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逐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真正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服务居民的民心工程。2、进一步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同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科学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合理整合现有养老机构资源,提高养老机构资源的利用率,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统筹,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加大对社会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养老资金补助政策,提高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补助。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3、强化维稳工作。积极做好优抚对象、困难群众等服务对象的工作,建立完善民政服务对象群众维稳机制,通过及时掌握动态、耐心细致交流、真心实意服务,第一时间化解矛盾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重点项目谋划

1.续建项目

1)蓝旗岭墓园建设。该项目位于西地乡吴营村南沟,总投资2亿元,占地1444.7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殡仪馆、墓地、专用公路、停车场、人行道、办公用房等。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规划设计方案已报市规划局,外业勘探、墓园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审定意见已完成。预计明年全部完成,投入使用。2)市儿童福利院及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位于双塔山镇白庙子村,总投资1427万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共6层。目前,已投资500万元,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预计明年全部完成,投入使用。

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不断重视加强民政工作,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服务,切实增强服务居民、服务社会能力,着力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大局,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建好机制,打牢社区建设基础。

社区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民政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根据省、市、县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指示精神,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民政工作的重点,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认真统一思想认识基础上,围绕打牢基础,着力建好社区建设机制。

一是逐步增加社区投入。在镇财政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每年都保持对社区的投入,每年每个社区2万元办公经费按时拨付到位。2005年,社区投入1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先后改造了白田、桃园、泰山东村社区办公用房。今年我们计划再投入120万元左右,新建铁桥社区办楼,改造学墩、东门、牌楼等社区办公用房,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镇21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基本达到省级示范社区要求。同时,我们还采取向县财政争取一点、县驻社区部门单位支持一点,有关企业、个人捐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社区建设资金。2005年,县驻社区部门单位大力支持社区工作,主动帮助社区添置各类办公用品,款物累计达万元,大大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在这里,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县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促进和巩固社区建设,我们将逐步增加对社区的投入,也恳请县有关部门和单位继续关心支持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结对共建活动,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研究解决社区重大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社区建设任务重、困难多,还与时展不相适应。为此,镇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社区了解情况,建立了社区重大问题民主决策机制,由镇分管领导和社区办提出有关问题处理方案,提请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每年至少解决3-5个社区实际问题。2005年,先后解决了社区人员调资,部分退休职工医保,改善部分社区办公用房等问题。

三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过硬的社区干部队伍,是促进社区工作,加快社区建设的关键。我们坚持通过组织考察、公开招聘等方法,调整充实社区干部队伍,尤其重视配齐配强社区领头人。对年纪轻、工作能力强、政治思想素质好的同志,有意识地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锻炼。同时,在社区大力营造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鼓励社区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和函授学习,重视对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掌握运用,并利用每月25日的社区例会,加强学习交流,从而大大提高了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2005年,全镇共有名社区同志参加了党校、电大函授,社区干部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占%。

二、纾解民忧,不断优化民政服务

关注民生,纾解民忧,是党和政府一贯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近年来,我们在正常开展扶贫济困、捐助和慰问贫困家庭活动的同时,突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解困房建设两个重点,把这两项工作作为落实先进性教育的具体措施,关注弱势群体的民心工程来抓,积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着力优化民政服务,

贯彻落实低保政策。首先,建立组织。镇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民政、社区、农经等部门负责同志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镇低保工作的领导,从组织上、领导精力投放上,为落实低保工作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其次,配备专职人员。针对低保工作面广量大的特点,我们在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专门配备了6名低保工作专职人员,分片负责社区低保调查等项工作。目前,全镇低保已达1388户3628人,其中城区1051户,2859人,农村337户,823人,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再次,加强动态管理。坚持深入调查走访,认真把握低保对象实际情况,注重加强对低保户的思想教育,向低保户讲清停保、降保或不批准入保的政策,耐心说服解释,彻底消除少数低保户“终身制”思想和依赖思想。去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先后提标60户,降标18户,停保149户,近650人,较好地落实了上级关于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扎实抓好解困房建设。实施解困房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关心特困家庭的一项重大举措和实事工程。继2002年完成首批廉租房建设和特困户入住后,去年我们又配合县政府新建了40套解困房。为把实事办实、办好,我们认真总结汲取首批廉租房入住经验做法,严格制定入住条件、入住方法程序,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实施阳光操作,对156户申报入住对象,按照个人申请、社区调查、镇政府核实、社会公示、民政局把关审批等程序,确定了入住对象户,并于今年元月份举行了入住仪式。

三、创新特色,加快推进老年事业

我国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断开拓创新,打造特色,切实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为,所有所靠,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创特色:

一是因地制宜,搭建老年活动平台。建立了200多人的“不老松”志愿者服务队,社区“五老”同志在参与社区管理、关心下一代、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开展各类为社区居民服务活动,尤其是在去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为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我们还配合县民政局,积极实施社区老年星光计划,先后对7个社区老年活动室进行了装修,添置了桌椅、棋、麻将和图书等娱乐学习用品。加强与县驻区单位协调,向社区开放广场、绿地、图书室等,为老年晨练、休闲、学习、娱乐提供了有利条件。老年人晨晚练现已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篇3

1.1养老社区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我国养老社区建设发展进程中,老年群体的养老意愿及养老方式的选择日益受到国内学者和开发商的关注。通过查阅大量关于老龄群体养老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文献,本文将其研究中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归纳为自身因素、健康因素、家庭情况以及社区环境,这些因素显示出老年群体对养老社区的关注重点。此外,在养老社区建设投资中,土地成本比重较大,严重影响投资回收期,进而影响开发商对养老社区的运营稳定性。因此,养老社区的评价还需考虑土地成本因素。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建立如下养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1)居住方式指标,细分为养老选址、与子女的居住方式及养老成本三项指标;2)社区环境指标,细分为医疗条件、养老服务供给(数量/质量)、适老化设计以及社区居住人群年龄段四项指标;3)宜居老人类型指标,仅以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为评判对象。养老社区是否符合老年人及开发商对各类因素的期望成为评价社区优劣的标准。

1.2现有养老社区的指标比较分析

随着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国内涌现出众多养老社区类型,如综合型养老社区、会员制养老社区、异地养老社区和混合养老社区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依据社区老年人口聚集程度及选址的不同,将我国现有养老社区分为集中养老社区、异地养老社区和混合养老社区。集中养老社区是指老年人群集中供养的场所,其经过适老化设计且养老配套设施齐全,老人的生活起居得到照顾,同时还可享受各种专业化为老服务。异地养老社区是指在离开老人现有住所所在地而在另一城市建设的配备商业化为老服务的社区,常以环境宜人,且房价、地价、生活费标准较低的城市或大城市周边地带作为迁入地。混合养老社区通常包括两种形式:其一是在建设初期充分考虑青年住宅、老年住宅及相关配套服务的规划,以老年人居住要求为核心而设计建设的复合社区;其二是在社区投入使用后,参考居民老龄化程度,在社区内部建设相应规模的老年住宅或托老所以及养老配套的综合社区。

1.2.1居住方式

由于老年人行动能力受限,社区成为其主要活动区域,它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居住环境、养老条件,也会影响养老成本及代际关系。集中养老社区和混合养老社区为获取充足的周边配套和养老资源,通常建设于城市繁华地段。这使得入住老人的生活、出行较为便利,但也导致开发商土地成本高昂。而异地养老社区常以房价、地价、生活费标准较低的地区作为迁入地,可减轻迁出地政府及居民的养老负担,也可降低开发商的土地资金投入,并能与迁入地产生经济联动。集中养老社区和异地养老社区均实行老年群体集中供养,这能产生养老服务的规模效益与分工效应,有利于节约养老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率。但老年群体聚居使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亲情成本升高,代际分离问题严重。同时,老龄群体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较弱,难以为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带来足够的利润。而混合养老社区通过实行老年住宅、青年住宅、托老所等不同居住形态的混合,有效拓宽了社区的适用人群范围,可有效提升社区的整体消费水平。

1.2.2社区环境

对于老龄群体而言,社区能够提供的服务水平以及养老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都会影响其对养老社区的满意度。集中养老社区和混合养老社区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水平相当,不仅拥有齐全的周边配套设施,还在社区内配备多样的服务和设施。相较而言,由于混合养老社区注重居民的全龄化,服务人群广泛,故社区医疗内容更丰富、更专业。而异地养老社区受迁入地经济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开发商需投入大量资金自建医疗和为老服务,通常会因资金不足致使服务水平差,或因投入过高而继续延长投资回收期。同时,在集中养老社区和异地养老社区中,单一老龄群体聚集极易形成“老人城”,老年人缺少多样的社会交往,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感,不利于健康养老。而混合养老社区的居民涵盖老、少、中、青各年龄层,可有效解决养老社区的活力不足问题和亲情化需求。2.2.3宜居老年人类型参考国际上对老年人自理条件所做的自理、介助、介护老人的分类,同时考虑社区中老年配套、为老服务水平及医疗护理条件,可以判定各类养老社区的宜居老人类型。异地养老社区由社区提供为老服务和医疗护理,但因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只适用于自理及介助老人。集中养老社区和混合养老社区有充足的周边配套设施和资源,且社区内部具备完善的服务和专业的医疗团队,自理及介助老人可获得全方位照料。同时,部分规模较大的项目还配备介护老人专用床位,可为其提供全天候治疗与护理,实现了老龄群体的全生命周期养老。通过现有养老社区的指标比较分析发现,理想养老社区不仅要全方位满足老龄群体的需求,还应兼顾开发商的收益性。混合养老社区相较于集中养老社区和异地养老社区具有明显优势。它构建的年龄层次混合、居住形态混合、养老服务类型混合的社区可满足老龄群体生理及心理上的整体需求,且青年群体的引入提升了居民的整体消费能力,社区资金平衡加快。然而,混合养老社区虽然强调全龄化居住,但子代与父代沟通联系性不强,在住宅设计、规划布局、功能划分上也缺乏整体的开发思路。本文针对混合养老社区的上述缺陷做出改进,提出多代分居养老社区。

2多代分居养老社区

2.1多代分居养老社区的功能分区及配套设施

多代分居养老社区以混合养老社区模式为基础,在规划布局上将不同居住类型分区设置,并按功能需求的不同将各年龄段人群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明确划分建筑布局、功能配置和室外环境。多代分居养老社区划分为子女公寓区(A)、老年公寓区(B)和社区服务与护理保健中心(C)三个功能区。(1)A区即子女公寓区,以中、青年子女为入住对象,并细分为两个组团。组团一是建筑类型及配套设施与普通住宅类似的片区,用以满足青年子女对住宅的刚性需求;组团二是功能配置较高的高档公寓,以满足中年子女对住房的改善性需求。该区住宅的运营实行房屋产权出售。(2)B区即老年公寓区,供自理老人和介助老人入住。该区住宅以配有医用电梯的高层和小高层为主,室内外设计均实现适老化和智能化,内部设计采用走廊式,走廊及走廊侧留有放大空间。同时,基于管理效率的考虑,该区采用集合式居住的形式,建筑内部以走道连通。老年公寓区住宅的运营采取租售结合的方式。(3)C区即社区服务与护理保健中心,重点负责协调社区与政府部门及医疗机构的合作,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服务。为规范和指导社区工作,做好养老社区建设和老人管理工作,社区服务中心需要与民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等政府部门协调,以获取其政策、技术及资金上的支持。此外,为了向社区老年群体提供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照料一站式服务,通过与当地大型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社区老人提供以下三种医疗方案:1)合作医院建立就诊绿色通道,社区老人可免挂号,优先就诊。同时,医院与社区建立数据库,统计并共享社区老人的病情、过敏史、接受过的治疗、日常注意事项、护理办法等信息,这样便于医生问诊,也可保证老人出院后能在社区得到更为有效的护理治疗。2)由合作医院提供专业医护人员和常用医疗设备,建立科室齐全的社区医院。同时,招募并培训一批老年护理团队,向社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上门护理和住家护理服务。3)依托于社区医院,社区与合作医院合资开设介护老人床位,实现床位制医院养老,允许介护老人长期入住该区,由专人对其进行照料和康复训练。介护老人床位的运营实行只租不售。规划布局上,多代分居养老社区将A、B、C三区按“品”字形布置,A区与B区毗邻而立,这样既方便子女探望老人,又可以保证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实现子女陪伴养老,降低亲情成本。C区是病人、医护人员、探访者的聚集地,人流量、车流量较大,为方便交通,同时保证A、B区安静的居住环境,因此规划在“品”字形布局的前端。为加强各功能分区间联系,在A、B、C三个功能区间布设视频呼叫系统,子女与老人家庭一对一,C区与老人家庭一对多,以保证在老人遇到突发状况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或子女,避免因抢救不及时而造成事故,也便于子女和医护人员观察老人身体状况。多代分居养老社区的人群结构多样化,配套设施必须符合各类人群的需求,如为孙子女一代配备幼儿园、游乐设施、亲子乐园,为中青年子女设立健身俱乐部、酒吧,以及面向大众的餐饮、农贸市场、商业街、超市、休闲娱乐、美容美发、教育机构(包含老年大学专项)等配套设施。社区持有经营餐饮、商业、医疗护理、管理服务、物业增值等配套设施,运营方式主要采用“家庭会员制”,即以家庭为单位办理会员卡,按会员级别的不同,家庭成员可共享规定范围内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2.2多代分居养老社区的主要优势

2.2.1加速资金平衡,降低管理成本

多代分居养老社区通过出售房屋产权或使用权收回前期投入,快速实现资金回笼,缩短了投资回收期。同时,社区持有经营餐饮、商业、医疗护理、管理服务、物业增值等配套设施,并通过引入非老龄群体提升整体消费水平,为社区正常运营注入动力。多代分居养老社区以功能分区的方式将功能需求相近的人群集中安置,从而产生服务和管理上的规模效益和分工效应,可降低管理成本。

2.2.2社区沟通性强,规划合理

多代分居养老社区将不同居住形态分区设置,并明确划分公共设施和室外环境,在规划布局上形成一定的专属性和独立性,可有效避免管理和使用时出现纠纷,且便于社区资源与服务的支配,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社区运用视频呼叫系统将三个功能区紧密联系,不仅方便子女与老人的沟通,也有效提高了社区养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2.3社区内部形成自循环体系

多代分居养老社区实行老少共同入住,适用于各年龄层次以及不同家庭结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并通过提供多样的居住形态、配套设施和为老服务构成了社区内部的自循环体系。一方面,若老人对住房的要求随着身体状况或家庭变化而产生差异,社区可协助其转入符合其需求的其他功能区继续养老,老人无需脱离社区,从而实现“一站式”养老。另一方面,家庭中的几代人共居于多代分居养老社区,并按功能需求的差异分住于不同功能区,各代人可随身体状况或家庭结构的变化在不同功能区间转换,享受相应的服务,家庭内部也可实现自循环。

3结语

篇4

[关键词]新常态;物业管理;新型农村社区

1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经济增长转向第三产业。“新常态”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更注重为农村居民提供与城镇居民均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发展。由于物业管理具有社区、人文、环境、服务和管理的综合功能,在改善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拓宽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农村物业管理还在探索中发展。2010年以来,北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果显著,其中物业管理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城乡接合部地区668个村庄,根据城中村、平原村、山区林地村、特色产业专业村等五种形态,全面实行社区化管理,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0多亿元,建设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等工程。新农村政策的推行,让农民们“上楼”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2014年6月,门头沟军庄镇东杨坨村开始接受北京天合立信物业公司进村管理,村委会则负责协调、监督物业公司的工作。经过几年发展,不仅使当地农村环境清洁有序,农村社区物业使用效率得到提高,邻里物业纠纷也有所缓解,同时还带动农村物业产业的发展。因此,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特色化将成为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2物业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物业管理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解决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诸多问题

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的载体和组成部分,社区建设中的许多内容需要依托物业管理服务来进行。很多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由于先天条件不足,起点较低,存在诸多需要解决问题。乡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认识不一致,职责分工不明确,房屋没有专项维修资金、缺少专业队伍管理,全靠村集体经济支撑、村委会代管。村集体贴钱管理小区,村民们颇有微词。如果没有专业管理和资金保障,新型农村社区的很多公共设施,特别是电梯、消防、二次供水等设施持续使用会出问题。北京市政府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农村政企分开、政府公共服务和居民自治管理分开,各村镇根据不同形态社区采取不同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出台相关政策与临时指导文件,在新型农村社区按照城市小区标准配备物业管理用房,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全面实施物业管理。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可以选聘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物业服务,各镇根据物业服务成本核算进行补贴。物业服务不仅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还能为村民房屋保值增值,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2.2物业管理拓宽就业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大多来自社区村民,土地流转后,不再种地,部分村民通过招聘参与物业服务,实现了社区村民就近就业,减轻了政府压力,增加了村民收入,促进家庭稳定、社会和谐。针对社区物业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较低,没有培训和相关证书的情况,北京市农委会同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关意见和办法,一名农民市级财政补贴培训费200元,农民可以免费参加电工、焊工、家政等各类培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后就业,避免了一些农民上楼入住新型社区后,收入不见增长而生活成本增加的困扰。物业管理不但有利于解决村民就业,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有重要作用。据估算,在房屋七十年的使用过程中,物业管理对公共设备设施维护及房屋修缮的费用与购房费的支出比例为1.3∶1,物业服务管理所创造的经济总值将越来越多,新农村物业的市场价值会越来越显现。

2.3物业管理有利于维护新型农村社区稳定,改善农村治安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推进使农民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城郊新型农村社区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流动人口多;社区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矛盾产生纠纷繁多,常引发治安或刑事案件,给社区治安带来一定隐患,影响社区和谐稳定。如大兴区推广实施村庄社区化物业管理以来,村庄刑事发案数与2008—2010年三年同期平均刑事发案数相比下降了25%,群众安全感由原来的48.3%提升到96.5%。物业管理企业对于维护农村治安和社区秩序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协助村干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监管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公安派出所对外来人口登记,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另外,物业建立长久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落实安保责任,规范安保制度,布置安防系统设备,实现24小时监控值班,定时保安巡视、进出口有门岗值班,规范停车管理,保障和维护好社区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村民安全感和满意度。

2.4物业管理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新常态”下,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

社区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企业通过策划新颖的活动项目,运用宣传、教育、娱乐等多种形式,培育村民和流动人口的社区意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引领村民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北京怀柔区汤河口镇新地村在村中60多块墙面上建起了文化墙,书写诗词、名人画像、弟子规图画、爱国英雄、尊老爱幼图画等,倡导新农村乡风文明新风尚。色彩缤纷的文化墙也成了新村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3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再提升的建议

从北京市实施物业管理的农村社区反馈看,物业化管理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可大大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提升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也势在必行。

3.1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要提前谋划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物业管理是房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随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这种理念已不能与时俱进了。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为提升物业管理能力和工作质量,根据目前物业管理取得显著效果的成熟经验,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应提早谋划物业管理工作,提前参与。这对于提升社区物业管理质量、减少物业纠纷、保障村民权益有积极作用。新型农村社区物业提前参与不同于城市社区物业提前介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请物业管理专业化团队提前参与,对社区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做好引导与开发,提前培养专业化团队。2013年被北京市新农村委员会定为市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的平谷西古新农村,也是中国养老示范基地。规划四个大区:以道教文化和灯彩艺术为特色的文化区、养老产业区、观光农业区、新民居住宅区。物业管理在规划阶段进入,对产业发展和建成使用都有更长远的意义。另外,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向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会面临很多由农村具体情况引发的新问题,如物业费收缴。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早做准备,有必要通过前期调查,尽可能多地发现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

3.2推行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市场化

新农村物业管理市场化是指突破农村社区自给自足和内部交换为主的物业管理初级阶段模式,经过公开市场过程,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和服务。在选定物业服务企业过程中,建议重点关注物业资质、物业管理方案、投标报价、企业信誉、管理业绩等条件,综合评判,确保最终选定服务收费合理、专业技术力量较强、管理行为规范、信誉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专业公司。这样,总体服务质量必然有保障,不仅节省村民物业服务费用,也会减少物业管理争议。物业管理收费不是福利,新农村物业管理必须尽快摆脱收费难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受经济来源、传统观念、传统文化、消费习惯的影响,入住后,部分村民不愿意交纳物业费和公摊电费等,影响物业管理的正常运营,从而影响社区的生活质量。某种意义上讲,免费、廉价、低值的服务,对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是一种损害,无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长久、可持续发展。在“新常态”下,物业管理消费,是“花钱买服务”、物业保值增值,享受社区建设成果。新常态促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观念更新,通过注重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以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推行市场化模式,企业化运营,是提高物业管理总体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切实可行,不仅有迫切的现实必要性,也是长效管理的必然趋势。

3.3坚持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规范化

在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实践中,也有些物业管理公司前期服务表现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质量越来越差,究其原因,与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尚不规范有关。如何扭转服务质量下降的状况,如何规范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已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其物业管理模式虽不同于城市,但可借鉴城市现代物业管理制度,从长远发展看,提高农村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是农村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规范化,主要包括小区文明建设、业主(居民)自治管理和综合服务规范、重要事务决策规定,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和管理,房屋安全管理、治安消防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维护、绿化养护、重要信息公开等。培养农民“自己家园自己管”的意识,建立了包括业主(村民)、社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业主管部门在内的物业管理评价体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的逐步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必然水到渠成,稳步提升,并能始终如一保持高水准不变样。

3.4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特色化

物业管理服务能力的体现,不只在于提供所谓高档奢华服务,而在于提供恰当的服务。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更加注重以村民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切实可行的特色化的物业管理方案。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相对独立的特点,建立24小时应急服务机制和专项措施。依照“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推出了老人护理、学生学习、儿童看护、送洗衣、代送代收快递等针对性较强的特约服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民也逐步形成资产统筹管理增值升值意识。在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公司有着与村民距离近,联系紧密的天然优势,建议物业公司拓展资产经营能力,逐步成为村民资产经营的合作伙伴。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适时开展房屋租赁、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多种经营活动。物业管理公司在“保姆”“管家”的位置上的提升,可以与社区村民共赢,农民获得了预期收益,物业服务公司也可取得经济效益。在“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现代物业管理从城市逐步延伸到农村,也不应仅局限于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对于农村大量存在而且是发展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的农业基础设施、设备等农村公共资源,更应该引入物业管理模式,以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农村公共资源的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现代物业管理在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张磊.京郊城镇物业管理一线调查[J].城市开发,2011(5):52-53.

[2]黄文良.物业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物业管理,2006(10):21-22.

[3]余霜.浅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物业管理的发展和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84.

[4]王洪宇.试析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适用与推广[J].乡镇经济,2008(4):14-17.

[5]张艳.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篇5

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20*年民政工作可圈可点

(一)救灾救济能力不断提高。

1.进一步健全城乡救助工作体系。

一是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分类管理。去年来,民政部门按照“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补尽补”的原则,严格抓好低保动态管理、分层分类管理、低保档案规范化管理,确保城乡低保工作运转顺畅、绩效优质。通过实施分类管理,真正做到救助资金向常态贫困对象倾斜,动态管理向非常态贫困对象倾斜。通过落实“一户一档”的低保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低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做到有据可查、规范管理。20*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248元、150元提高到280元、168元,共发放低保金985.01万元、物价补贴340.42万元,春节慰问金86.03万元。二是医疗等专项救助成效明显。去年来,民政部门通过采取降低救助门槛、扩大救助覆盖面、提高救助额度等措施,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全年支出医疗救助资金332.13万元,救助689人次。扎实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全年共募集慈善救助资金165万元,累计拨付贫困大学生助学等各类类慈善救助金92.5万元,定向慈善援助金158万元。此外,从去年1月1日起,将精减老职工、定期救济老职工、“三老”人员等部分生活困难对象的生活救济标准再次提高40%,全年累计发放补助资金达465万元。

2.成功抗击冰冻雨雪灾害。去年年初,在突如其来的灾情面前,民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执行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派出工作组深入乡镇(街道)、村了解受灾情况,做好灾情统计、核查和报告工作。用最短的时间组织一批大米、棉被、柴油碾米机等应急物资送往灾区,并累计下拨133万救灾款帮助灾后恢复重建,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3.积极参与四川抗震抗灾行动。“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民政部门迅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成立了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慈善总会向社会第一时间公布接收捐赠账号,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捐赠活动。民政部门及各慈善机构累计接收到1036.7万元捐赠款和价值90.8万元的捐赠物资,捐赠的款物居衢州市各县(市、区)之首。

(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1.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0个城市社区达到省级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标准,55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顺利建成,初步形成了市有社会福利院,乡镇(街道)有敬老院,村(社区)有老年人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的老年福利服务新格局。同时,积极兑现各项老年人优待政策,发放《浙江省老年人优待证》7.6万本,落实了60周岁以上老年人乘座公交车减免政策,对全市21位百岁老人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健康补贴。

2.残疾职工权益有效保障。顺利完成全市福利企业年检年审工作,并对各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用工情况单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核查,切实保障残疾职工的各项权益。

3.城市和谐社区创建扎实推进。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下发了《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该《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工作机制,理顺了党政职能部门与社区组织的关系,改进对社区居委会的指导;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规划,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原则上按1500户至3000户左右规模设置;进一步加强组织阵地建设,切实解决社区必要的工作服务用房和经费,从20*年全市各社区的工作服务用房面积全部达到350㎡以上,社区经费按照每百户4000元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加;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好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确保其年收入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参照企业有关标准享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待遇和住房公积金。

去年来,在两个街道的辛勤努力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基本完成了县前、城南、周家青等7个城市社区新建办公服务用房任务,提前实现了省民政厅提出的“三年内完成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的目标。在完善硬件设施、改善办公条件的同时,各社区以创建“和谐示范社区”为载体,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工作,不断规范社区居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内容。去年,我市民声社区、安泰社区被省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和谐示范社区”。

4.农村社区示范点创建顺利推进。去年共创建示范点39个,在便民、文体、卫生、治安等服务方面构建一整套公益体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三)社会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1.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工作不断深化。一是村规模调整工作平稳有序。按照“规模调大、实力调强、班子调好、布局调优”的要求,全市21个乡镇(街道)的村数量从557个减少为312个,调减幅度为44.22%。通过调整,村布局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资产管理更加规范,新村班子更加有战斗力。此外,稳妥做好了*乡前村村划归清湖镇管辖、凤林镇乌鹰垄村划归淤头镇管辖的交接工作,为加快相关乡镇功能区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合规。去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应完成换届村数3*个,已完成换届村数306个,完成率达99.4%,且所有村均采取“自荐海选”。换届结束后,我市及时向全市各村主任颁发当选证书,明确了权利义务,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通过热情接待,耐心疏导,务实办理,积极稳妥化解群众的选举,把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支持新年一届村委会工作上,促进新一届村委会健康运行。三是撤村并居工作圆满完成。在双塔街道的辛勤努力,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前、菜农经济合作社正式城市,为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复退军人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去年“两会”、奥运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任务艰巨,民政部门专门成立了退伍军人接待室。同时,在各乡镇(街道)、人劳、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民政部门针对复退军人维稳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周边县市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增多的趋势,对有诉求的复退军人逐一进行调查摸排,列出了重点稳控对象,落实了领导包案和专人负责制,通过主动上门解释、解决合理诉求、送温暖献爱心等,有效掌控对象的思想动机与上访动态,实现了赴京、到省“零”上访,去衢“零”集体上访。

3.敬老院“以副补院”全省领先。在抓好敬老院内部长效管理的同时,通过超前谋划、有效激励、精心组织等措施,全市各敬老院积极开展农副业生产、来料加工等院办经济,使敬老院走上了“以副补院”良性循环发展轨道。我市敬老院“以副补院”的做法,得到了陈加元副省长的充分肯定。

4.边界地区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制订边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边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与遂昌县、柯城区、衢江区签订了“平安*”共建协议书。深入开展第二轮界线联检,顺利完成52.26公里“江衢线”联检任务,有力维护了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圆满承办了浙赣线联检工作会议,联检工作得到了省民政厅充分肯定。

5.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基本完成。自20*年以来,共设置各类地名标志17.54万块,完成总体工作量的98%。同时,地名总体规划编制论证和《*市标准地名录》编纂工作顺利完成。

6.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逐步加强。全力抓好民间组织培育工作,圆满完成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年审工作。组织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和行业协会诚信评估工作,评估产生*市海维输变电设备研究所、*文溪实验学校、*市实验幼儿园等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市养蜂产业化协会等2家行业协会为3A级单位。开展社团会费收支专项检查工作,促使社会团体会费标准制定、会费收支行为、票据使用、捐赠情况等依法、有序、合规。

7.婚姻和收养登记日益规范。持续深入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依法办理婚姻登记,所有婚姻登记员都取得了省级资格证书。严格依法办理收养登记,切实维护弃婴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43*对,离婚登记720对,收养登记81件。

一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民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市被省民政厅评为“民政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市”,并连续9年被授予“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市”。民政部门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和“包案稳控工作先进单位”等等。这些荣誉的取得,充分说明我市民政工作始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从事民政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做好2009年各项工作

民政工作事关社会安宁和政权稳固,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省委、省政府今年提出了“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省民政厅提出了“保障民生、发展民主、促进民安”的工作主线,这为我们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建设“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的美好*为己任,全面履行好“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民政工作核心职责,在和谐中凝聚力量,在稳定中促进发展,努力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一)社会救助工作要有新提升

一要提高救助工作效率。要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全面推行各类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即通过银行将救助资金直接发放救助对象手中,最大程序地缩短发放流程。同时,大力推行使用社会救助管理信息化系统,确保实现救助审批、数据统计、资料查询、结果公示网上运行,打造最便捷、最高效、最透明的社会救助工作平台。二要加强救灾应急管理水平。在总结去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经验,根据《*市避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江政办发〔20*〕171号)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避灾工程”建设,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三要规范社会救助资金的募集。在去年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我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时开展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实行跟踪审计,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救灾任务。因此,今后工作中,民政等相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按照有关要求,依法、规范、有序开展救助资金的募集工作。

(二)社会福利事业要有新拓展

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6万人,占总人口的13.5%,我市已步入老龄社会,且今后这一发展趋势还会加剧。因此,以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市为契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年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步伐。进一步完善、落实对民办养老服务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税收、用电、用水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要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整合制度资源和物质资源,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提供养老服务,实现多元化共同推进。二要提高职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接轨,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理念、知识和管理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加快培育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积极引导职业社会工作者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三要与发展福利企业相结合。强化福利企业的社会责任,引导福利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公益活动,鼓励福利企业发展老年产业,开发老年人用品,丰富老年服务市场。探索福利机构与福利企业联动新途径,鼓励福利企业托管养老机构或代管残疾老人,拓宽养老服务范围。同时,要把慈善事业和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把慈善捐赠的重点更多地引导到养老事业上来。四要做大做强慈善事业。要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对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补充作用,按照“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要求,大力宣传“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关爱奉献”的慈善精神和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慈善总会的规范化运作,提高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扩大慈善品牌效应。要继续完善慈善超市运作方式,进一步完善慈善市场化劝募机制。五要加强乞讨人员救助。根据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痴呆老人等特殊城市生活无着的乞讨人员的不同身体情况,要分门别类建立部门协作救助机制,确保特殊对象的救助顺畅实施。同时,开展救助站独立建站的论证调研,适时启动集办公、住宿为一体救助站的建设,为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三)基层民主建设要有新突破

一要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农村社区民主治理机制,形成社区建设工作合力。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实际,把加快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第一要务,依托村级办公服务场所,整合利用农村闲置的礼堂、校舍、仓库、民房等资源,实施必要的改建、扩建或新建,逐步形成以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室内外专项设施相配套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体系,满足农民群众议事、健身、娱乐、求医、求助等需求。二要加快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要合理配置城市社区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好我市新建的7个社区办公用房的模范带动作用,推进城市社区的进一步发展。三要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回头看”工作。指导新村组织做好资产融合、基础设施融合、便民服务机制建设、民主管理、社会稳定等工作,妥善解决后续遗留问题,总结经验,巩固提高。四要不断探索撤村并居工作的新经验。

(四)双拥优抚要有新举措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建军82周年,又是双拥模范城的新一轮评审年,双拥优抚安置的工作任务更繁重更光荣。一要认真开展好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加大感情拥军、智力拥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法制拥军力度,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二要进一步完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程,提高各类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三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落实复退军人、军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地多办稳军心、暖兵心、聚人心的实事好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社会事务管理要有新作为

一要引导民间组织增强自身发展能力。要在广泛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成立民间组织促进会,有效加强各类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大力推进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建设,打造一批服务功能优、纽带作用好、助推发展强的工业行业及农业专业协会。要全面实施行业协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城信评估体系建设,引导各类民间组织做优做强服务。二要加快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要充分依托地名数据库,开通城市地名问路电话短信服务,遵循“贴近群众、内容丰富”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建立*地名网站,配合交通、旅游等部门在火车站、汽车站内设置好地名触摸屏,制作好地名光盘,提供便捷地地名信息化服务。三要深入推进收养及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要严格按照民政部下发的《收养登记工作规范》规定,依法规范收养登记、认真探索解决“事实收养”问题,依法履行婚姻登记职能,完善登记服务礼仪规范,巩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成果。四要继续完善边界管理相关制度。要“以平安边界”建设为载体,创新工作方式,深化管理内涵,建立健全“两图一责”、“定期走访联络”、“应急纠纷处理”、“界线联合检查”制度,努力提高依法管界的水平。五要深入开展殡葬改革集中整治活动。要以整治活动为起点,加大殡葬监管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力度,加快乡村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规范丧葬行为。

(六)老龄事业建设要有新发展

要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统筹城乡,完善老年优待政策体系,进一步夯实基层老龄工作基础,不断提高老龄工作水平。一要统筹推进城乡老龄服务发展。在深化社区老龄工作“3587工程”,加快推进城市老年人生活照料网络建设的同时,重点完善农村户籍和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二要抓好为老年人办实事项目。要创造条件,以国家投资4万亿元为契机,谋划建设*市第二福利院。三要推进基层老龄机构队伍建设。四要加强老龄事业宣传,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民政队伍建设要有新提高

篇6

(一)以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城乡救助水平

一要全面提高城市低保标准。为应对物价上涨和工资标准提高的新情况,提高困难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城市低保标准预计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全市要对现有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实,在巩固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和规范化成果的基础上,狠抓落实。探索城市低保标准随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

二要认真落实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政策。在4月低前完成救助对象的审批工作,在城市低保提标过程中搞好与边缘户救助制度的衔接,协调有关部门抓好医疗、就业就学等优惠政策的落实。

三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低保政策和各项制度,深入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家庭收入核实科学化,保障资金发放社会化,提升农村低保工作整体水平和档次。

四要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困难群众大病救助与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救助制度,农村困难群众医疗在新农合基础上开展救助。

五要提高救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搞好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救灾资金、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研究建立救灾款物发放制度,确保救灾款物公开、公正、阳光发放。健全救灾机构,搞好减灾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六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要继续保持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突出抓好慈善协会自身建设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继续组织开展援助活动,引导慈善组织重点围绕灾民和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助医助学等开展专项募捐活动。同时,加大慈善工作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

二、以养老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福利服务需求

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引导社区兴办小型托老所,增加集中供养老人场所,今年要新建1所规模在100-200张床位标准的中型养老公寓。继续探索农村居家养老工作,解决农村不符合五保供养老人的养老问题,全年实现居家养老()。全面落实五保政策,尽早完成供养标准制定工作,全部实现供养金社会化发放。加大农村敬老院整合力度,形成4-6所区域院为主、乡镇院为辅的格局。以“六个老有”为目标,全面落实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和“敬老行动”实施意见,推动基层老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认真开展福利企业年度资格认定工作,加强福利企业管理和服务,提高残疾人员就业和权益保障水平。

三、以城乡社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落实省和*市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有关文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逐步搭建起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制度框架。推行社区干部包户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干部分片包户责任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形式,今年要至少选择一个街道的所属社区为试点,通过费随事转、项目管理等形式,实行政府向社区和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促进政府只能转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市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选择5个实验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办法》,6月低前完成村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坚决将村务公开规范化率等硬性指标靠实。要确定三分之一的村为示范村,进行重点规划和培育,争取再有30个村达到示范标准。组织好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10周年几年活动。

四、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精神,启动第七轮省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大双拥政策落实力度,确保驻凌部队现役军官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专业退伍安置等涉及军人切身利益的政策落实。要全面督促、检查各项优抚政策落实力度,不留死角,特别是重点监督优抚对象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实情况。要以纪念东北解放60周年为契机,继续开展优抚慈善救助活动。对20*年冬季退役士兵实行以扶持自谋职业为主与安排工作相结合的安置办法,把城乡退役士兵有效就业作为衡量安置工作的基本标准,积极稳妥地予以推进。要以拓展就业市场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普惠制培训、订单式就业”,扶持自谋职业要达到应安置人数的60%,全市推荐就业达到()。同时做好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的清理工作。要进一步做好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政策落实和特困人员解困,维护社会稳定。

五、以规范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继续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简化审批登记程序,放宽登记条件,推动专业协会在带动农村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重大作用。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对全市已经注册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注销登记。完成县乡两级行政区域界线的标注,建立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数据库;积极配合*开展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完成我市次干道和之路的街路牌设置以及村屯地名标志的设置工作。积极推进生态殡葬建设,保证100%火化率,抓好平坟工作。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

三、保证措施

一是理清新时期民政工作思路。要高度认识民政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以全局观念、超前眼光分析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努力实现社会救助由城乡二元、部门分割向政策配套、形成体系拓展,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拓展,社区建设由以城为主向城乡一体化拓展,退役士兵由指令性安置向扶持就业拓展,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由注重管理向强化服务拓展,为实现民政工作的新突破提供明确方向。

篇7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孝感市民政局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各类突出问题,立行立改,着力扫除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服务大局提速

孝昌县桃源社区妇女之家充满着欢声笑语,手工丝网花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在培训老师的杨小丹指导下,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在居民们灵巧的手中魔法般地变成一朵朵艳丽的花。

桃源社区是按照“产业新城、城市新区”理念和三个“1+×”建设的一个集生态宜居、居家养老、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城市新社区,现住人口1.3万人,三年内人口可过3万人。社区里,居民服务中心、养老中心、邻里中心比邻而立,各项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一应俱全。

桃源社区是我市三类新社区中的一个,全市共规划建设三类新社区252个。目前已开工建设新社区161个。

三类新社区建设,是市民政局承担的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之一。针对社区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市民政局对全市200名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免费为社区发放12万元的培训教材,帮助提高社区干部工作水平。我市三类新社区和三个“1+×”服务体系建设入围“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候选名单。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民政局工作转变作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不断提高。不仅是新社区建设,“百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顺利。总投资1.7亿元、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的示范性养医结合的养老机构――市福利康复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市儿童福利院在“六一”之前也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小院民,市救助站也将于6月底搬迁新址。

为民解困提质

4月,孝感市各银行网点领取低保金的低保对象欣喜地发现,这个月的低保金比上个月明显增加,一般家庭都增发了几百元。

针对群众反映低保标准偏低的问题,市民政局迅速回应,大幅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将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243元,农村低保补差标准提高到107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4600元/年、分散供养3400元/年,城乡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比例由50%提高到60%,年封顶线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调整后的标准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这种做法得到了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要求全省学习借鉴。

市民政局联合财政局出台《关于做好贫困肾衰竭透析病人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困难优抚对象、经县(市)级民政部门认定的有其他特殊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肾衰竭透析病人进行救助,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0元。

针对低保审批中存在“关系保、人情保”问题,市民政局派出专班到县市区深入乡镇村组,全面抽查核查低保审批情况。全市一季度共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4800余人。

规范服务增细

打破惯性思维,增添主动服务的内动力,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从细节入手,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

篇8

CCRC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我国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介绍了武汉合众优年养老社区的运行概况,并对其成本和风险问题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和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针对前期投入成本、社区设计成本、管理成本均较高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风险方面,我们对政策风险、财务风险、竞争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防范风险的措施。同时我们结合本国整体现状,探究出一种较适合我国国情的CCRC运行方式。

[关键词]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新型养老

[DOI]10.13939/ki.zgsc.2015.16.08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目前各养老模式普遍存在缺点,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在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小型化的同时,家庭中老年人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这使得家庭养老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养老机构的单一服务功能忽视了养老市场的“刚性需求”,使得我国的养老机构陷入了亏损经营的恶性循环中。

CCRC是从美国引进的为二次退休人士建立的租赁式复合社区,突出特点是集居家养老、社区生活和机构服务为一体的可持续性养老,该模式进入中国后演变为保险公司与养老产业相结合的“中国式CCRC”,即合众优年社区。

CCRC对新时期新的养老模式提出挑战,以求可以把这种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使之具备推广价值。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完善。

1 武汉市“合众优年生活持续健康退休社区”现状

合众养老社区是基于美国的CCRC持续健康理论而设立,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分为持续健康退休社区、活跃老人社区、养生中心、健康管理、老年专属医院、医疗康复中心等功能区。一期工程启动区有2005套住房,可提供4000张床位,2015年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床位1万张,目前已经开始接待老人体验入住。

社区由定位于55岁到70岁的活跃老人社区(AAC)和70岁以上的持续退休社区(CCRC)组成,涵盖养老服务的所有层级,将传统的养老保险与新型养老社区进行对接,将单一的保单保障,转变为“保单+实物养老”的双重保障。在社区配套设施方面,设有“联合100”连锁超市、优年医疗机构等便民社区配套设施,医护方面更是得到了武汉市蔡甸区中医医院的大力支持。

2 武汉“合众优年生活持续健康退休社区”成本问题分析

2.1 前期投入成本高

合众优年生活持续健康退休社区的计划总投资为100亿元,一期投资80亿元,项目占地245亩。按2010年武汉蔡甸区土地成交价格360万元/亩计算,一期土地成本为8.82亿元。

在税收与土地政策方面,尽管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但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仍然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甚至“旋转门”。合众人寿公司在投资养老地产过程中,并没有享受到具体的政策优惠。

2.2 社区建设成本高

2.2.1 适老化设施全面覆盖

合众优年生活持续健康退休社区在老人休息区域和活动场所全面覆盖了适老化设施,而这一面面俱到的服务也大大增加了社区建设成本。

2.2.2 公建配套面积大

社区内的公建配套建筑面积比例在20%以上。一般的居住社区的服务面积,包括会所、娱乐场所等充其量不超过5%。

2.2.3 装修成本高昂

合众优年生活持续健康退休社区仿照美式田园的装修风格、高档品牌定制的家具、房间内部的无线定位等高科技设备都导致了较高的装修成本。

2.3 管理成本高

2.3.1 社区内的人工成本高

社区内部设立的四大服务团队:医护团队、餐饮团队、社区服务团队、物业管理团队保证了细致的养老服务,但也导致了人员庞杂,利用效率不高,增加了人工成本。

2.3.2 专业医护人才培训成本高

由于目前我国国内养老服务人员缺少正规的岗前培训和资质认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极为匮乏,市场供需失衡。对此,合众优年社区加大了岗前培训的力度,但也导致培训成本的上升。

3 武汉“合众优年生活持续健康退休社区”风险问题概况和分析

3.1 政策风险

在政策支持方面,由于没有在养老社区置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养老社区发展失去了产业政策的支持。有专家认为,政策缺乏使社区地产的融资成为难题。养老社区地产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全部用自有资金而不允许销售的话会发展很难。目前如果以养老项目向银行融资,银行担心如果项目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是不可以把老人从作为抵押物的房子中赶走的。因此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给养老地产项目贷款。

3.2 行业风险

CCRC社区属于新兴产业,具有高回报和高风险性,面临政策调整、体制束缚、过度竞争等内外风险。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是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障碍:一是市场不均衡风险;二是需求滞后性风险;三是外部市场不确定风险。

此外,养老社区开发除了建筑本身要求更高,还要横跨养生、护理和治疗等多个专业领域,而这些领域进入台阶都相当高,要形成规模和体系就更是难上加难。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商业性养老项目如果只是仅仅介于开发层面,就很难找到着力点,如果仅仅靠“摸着石头过河”,其开发出来的产品最终还是停留在普通社区的开发水平之上。

3.3 管理风险

我国在养老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健全;资金管理模式不适应企业实际;资金管理手段落后,使用效益低下;资金风险管理不足,引发严重财务风险。

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方法陈旧;分工过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不能与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利益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3.4 人力资源风险

企业决策者容易忽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只能被动地去满足企业提出的人力资源需求,而不能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实际对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适当预测,提前做好准备,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由于资金的问题,容易造成人力资源投资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人员的招聘本身具有的明显的计划性、程序性和科学性,会导致人员招聘选拔机制不科学,存在单一落后的问题。容易忽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3.5 财务风险

包括资金周转风险以及财务管理风险。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筹资风险。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筹资成本的变动,会给公司带来利率风险。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品种、融资方式的变动,导致公司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会使公司陷入再融资风险。由于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是公司遇到的购买力风险。因为公司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公司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因为公司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所以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

3.6 项目风险

本项目风险之一就在于老年人及其子女对CCRC社区这种居住新型养老方式和生活方式和价格水平的认知认可程度及时间长短。前期住户可能较少,住户的信任感不足,入住率较低,收入较少。

3.7 竞争风险

合众人寿通过将养老险植入社区服务等来开发养老社区的模式容易被其竞争对手模仿。

目前,泰康人寿已在北京建立养老社区,随后又在广州、上海等地试水并创新推出与之挂钩的保险产品,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也紧随其后。此外,中国平安去年年底在浙江桐乡建立养老社区,主要采取“租售并举”的运营模式。可见,保险资金争相进入养老社区产业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必对合众人寿健康养老社区形成竞争风险。

尽管CCRC养老模式具有持续性养老、配套设施完善、医疗看护专业等优点,但由于家庭养老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功能,及中国中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观念,家庭养老将会在相当时期内依然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这也对合众人寿健康养老社区未来的发展造成了竞争风险。

4 武汉市“合众优年生活持续健康退休社区”优化方案

4.1 在其他地方建设社区时优化成本

4.1.1 适当降低前期投入成本

(1)争取获得政府等监管部门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合理利用政府在本市养老方面出台的优惠政策,利用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的刺激作用。在项目开发的早期阶段,应该积极和政府等部门进行沟通,以获得政府在相关方面的支持。如:以合理的形式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减免土地使用费等税费。在经营过程中除免征营业税外,水、电、煤气(天然气)的收费标准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2)政府应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政策优惠。优惠政策实施方面,政府应对建设工程中的各项收费费率,经营过程中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水费、电费等给予适当减免优惠。对于社区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政府应该尽快填补法律和政策的空白,大力推动养老产业的具体管理政策细化工作,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4.1.2 适当降低社区设计成本

(1)在经济发展较低一级的二线城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以中型的CCRC社区为主,所有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必追求高端品牌,保证精致、实用即可。

(2) CCRC社区可依附现有社会保健、社会福利、商业网点、教育及文化娱乐设施等,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集中力量兴建档次较高的服务设施和设备,创造特色服务。

4.1.3 适当降低管理成本

(1)实行企业内部化。食堂蔬菜水果的采购来源地也可考虑设在社区内部为老人搭建的百亩田园处,这样既可以为老人提供种菜的休闲场所,也能减少在采购蔬菜水果这方面的成本。

(2)尽量避免正式员工成本增长,适当招聘兼职人员,减少开支。可以招聘实学生担任服务台咨询人员,招收艺术类特长生兼职教授老人绘画、舞蹈、手工等。同时大量吸收下岗职工,可降低人工成本。下岗职工只要经过必要的护理知识培训和人际交往培训,就可以达到上岗要求。另外,吸纳下岗职工还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可以降低工资成本。

(3)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加强能源消耗控制,有效降低了供暖的水、煤及其他消耗。进一步强化日常精细管理,突出管理增效。在“节流”的同时做到“开源”也可以采用BOT模式――政府提供一块环境舒适、交通便利的地块,由开发商来盖,盖了以后由开发商经营,几十年后再交还给政府。对于那些建设资金短缺而又想尽快实施的工程项目,通过引入私人投资来提高服务效率和降低服务成本。

4.2 风险问题优化

4.2.1针对政策风险

国家应该设立统一部门进行管理从而完成养老产业民间资本的有序高效进入。国家可建立一套专门针对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养老社区的法律,一方面规范保险公司所建设的养老社区在基础设施上的标准,另一方面规范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规范,保障老年人在权利受损时可以维权。在法律中还需要明确规定在养老社区中生活的老年人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在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同时注重公平。

4.2.2 针对行业风险

及时占领先机,尽快确立行业地位,以资本优势及经验优势不断改进服务,提高盈利能力,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保证一段时期内的领先优势。同时以规模化的效应提高行业内知名度。根据合众优年健康产业一年的经营效果,实施改革并制订更加详细的风险解决内控方案,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2.3 针对管理风险

认真甄选管理人员,引入风险评估机制,成立决策评议部门,在重大决策面前充分考虑市场因素与政策因素。以便及时发现失误。避免重大损失。强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实行绩效管理,完善企业管理的构架,做好企业的各个方面管理。对销售人员,建立实施科学、统一、有效的管理制度,让业务员的甄选录用、组织管理、教育培训、业绩考核、佣金和手续费、解约离司等程序都得到规范。

4.2.4 针对人力资源风险

关于养老社区在人才方面的建设,首先,保险公司必须足够重视,扩大从事养老社区服务和管理的人员队伍的建设,要从人才结构上进行优化,吸引一批学历素质比较高、年纪轻、做事踏实的人才补充到养老服务和管理的队伍中来。其次,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或者对新引进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能够尽快熟悉了解养老社区这一新领域。再次,保险公司需要完善对人才的保障机制,提高从事养老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存在感,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吸引人才更能够留住人才。最后,保险公司可以直接聘用对老年服务有经验的专业从业人员,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培训时间,还可以降低保险公司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本。

4.2.5 针对财务风险

针对社区内部存在和潜在风险,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如资金风险等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内部预警信息,制订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本文建议合众优年持续照料养老社区根据各分社区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社区建设的成熟程度,可以将30%-40%的房源卖掉,这样使大部分投资得到回收,缓解资金压力,剩下60%-70%则可以用于运营租售。或者在方案试用初期,将社区10%-20%的房源作为适老化住宅,未来可以通过运营公司来管理。而老年人可以与子女居住在一个小区方便相互关照,其居住的户型经过了适老化设计方便舒适,还有余力解决家庭关系。

合众人寿应充分发挥险资进入养老产业的优势,将资金周转周期合理利用,用养老地产的使用权代替现金对投保人进行支付,同时享有产权和物业增值收益。同时,应在合众人寿持续照料养老社区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改进现有模式,稳定资金流,为后续的养老产业发展奠定 入老年人的生活。坚实的基础。

篇9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社区居委会成了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最前沿、最直接、最广泛、最有效的基层社区自治组织。为此,无论是在组织保障机制、工作人员配备及福利待遇,还是在社区服务管理和活动等综合用房建设、工作经费保障力度,还是为社区居委会营造良好工作和社会环境上,XX区委、区政府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推进社区居委会建设,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了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健康发展。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保障有力、使用规范

早在20XX年11月,XX区的《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就明确了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相关意见,规定城市社区工作经费每年按社区住户(含居住一年以上外来居民)每百户1万元标准核拨,其中,经济基础较好的街道(乡镇)区级财政承担50%,差一些的区级财政承担70%。20XX年起,该标准提高到每百户XX万元,以后每年递增5%。

按照这一标准,到20XX年,全区社区工作经费达到XX万元,最少的仅有500多户居民的穿山社区居委会也有XX万元。社区居委会正常工作经费构成一般有:工资、奖金、社保、节日补贴,办公费用,培训考察费、宣传和文体活动,社会组织扶持,平安、生态、文明等社区创建等。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街道(镇)统一管理,即统一预算、统一划拨、统一会计。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福利待遇情况

自20XX年11月《区委常委会议纪要》下发之后,全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月工资统一调整到X元,年终奖金为XX元,社区居委会主任系数为1.5,副主任系数为1.3。20XX年7月开始执行XX市统一标准。20XX年起加大了社区工作人员激励机制:一是评先推优。每年评选一次“优秀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获得者按照全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年平均收入15%左右的额度,发放一次性奖金。每三年评选一次“模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获得者从评定的次月起三年内,任职期间参照上年度区社平工资50%左右的标准,每月享受岗位补贴。二是选拔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任期一般为三年,任期内按照上年度区社平工资150%左右的额度,按月享受岗位补贴。

按照省里有关规定,目前我区有3个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未达到5人以上。原因是社区居民人数少,分别在500户至1000户以内,但符合每300户配备1名专职社工要求。

三、社区居委会工作服务用房情况

早在20XX年,我区就在全国率先制订完成了城市社区布局规划,并一直在实施和完善着这一规划。按照该规划,我区城市社区居委会服务管理和活动等综合用房面积按社区人口数配置,即每百户30平方米,20XX年以来提高到每百户40平方米。如果按人口数配置未达到1000平方米的,就按1000平方米配置。目前,全区3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服务管理和活动等综合用房面积平均已达到1400平方米。

四、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情况

自200XX年6月北仑区委办公室印发《北仑区社区政府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的通知后,我区对政府公共服务项目采取申报、核准制度,具体由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审核事宜。然而,几年来试图通过“堵”的办法来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的做法,只是治标的多,治本的少,收效甚微,且随着政府工作的重心下移,不知不觉中,有很多部门把政府的一些工作直接延伸到了社区,造成社区居委会负担越减反而越重。

实施准入制度的难点主要有三点:

1.工作协调难。政府的很多部门大多因为工作任务或目标,纷纷将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街道或社区,尽管其性质是公共服务,利在社区居民,但实施的过程却依靠社区居委会。而街道这级层面因顾忌年度工作考核,即便有心为社区减负,也无可奈何。更何况有些工作达到了某种目标,就能评先进和加分,如一些创建达标活动等。鉴于这种情况,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处的尴尬地位不言而喻。

2.走程序嫌麻烦。按照《北仑区社区政府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规定,申请单位根据有关文件资料向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并写明申请事项、时间、配套的工作人员以及下放的相应权利(包括划拨的工作经费)等,由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提交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经审批同意后,由申请单位持审批表与社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联系,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指导社区居委会按照要求落实。这样一来,一是申请单位嫌时间长,影响工作进度,况且有的事项属于创新性工作,可能拿不出文件依据;二是如果认真参照执行,申请单位就得制订工作方案,落实经费和工作人员等,缺少了灵活性和自由度;三是提交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在时间上的确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难以在时间上自主安排工作。

3.观念上的差异。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不少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方法的习惯性和机械性,加上潜意识里没能正确对待社区居委会的减负工作,有的甚至误认为社区居委会用政府财政,理 应当为政府办事,忽视了居委会的自治属性。

对此,近年来我区采用了变“堵”为“疏”,堵疏结合的办法,为社区居委会减负。首先,通过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了一大批涉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文体活动、居家养老、卫生教育、治安保洁等社会组织,为社区居委会减负提供人力、智力等条件。

其次,堵疏结合,有理、有节、有序承接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堵,区民政局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牵头协调部门,仍理直气壮地为维护社区居委会的自而呼吁,为社区减负而坚持政策把关着政府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审核和协调。疏,即梳理政府和居委会的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的众多事项,明确哪些是社区社会组织能做和不能做的,框定了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社区公共服务的主要事项,和在居民自治上承接联系居民和承载政府、居委会职能的辅工作,做到社区社会组织不越位,社区居委会也不错位。

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社区居委会正确对待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在尽心工作,尽力而为的基础上,区别什么事该主动做,什么事该配合做,什么事转交给社会组织做,什么事可以婉转拒绝。把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社区居民自治上。

五、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的社区服务管理

近年来,北仑区在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上着重探索了社区化党建促居委会自身建设、区域化共建促社区自治的做法,今后将尝试着进行社区专职社工的管理探索,厘清专职社工与居委会的关系,促使社区居委会事务与政府公共服务事项的明确区分,改变目前什么事情都冠以“社区”的现象,清晰专职社工身份。

在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的社区服务管理上,我区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社区居委会班子建设。通过依法程序,把具有农村管理工作经验的撤迁村干部选拔到社区居委会中担任主角,同时抽调优秀的城市社区专职社工充实其中,形成一个既有农村工作经验,又有城市社区建设理念的管理服务班子。二是提前介入。在拆迁居民未搬入社区前,充分做好相关的服务准备,让拆迁安置的居民一进入社区就能感受到社区温馨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三是强化服务。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在开展“四个面向”服务的同时,增加符合农民特点的服务项目,在居民的家政、就医、求学、婚育等综合服务上力求及时、方便、高效,同时开展就业培训和中介服务,想方设法提高失土农民劳动技能,形成社区再就业工程一条龙服务。四是组建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吸引和凝聚居民,增加亲和力、归属感,逐步缩短农民与居民的距离。

六、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运用

目前,我区社会工作主要运用在扶贫帮困、居家养老、社区矫正、矛盾调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健身活动等方面。除了政府主导的扶贫帮困上有较为完善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相应政策外,以社会组织为骨干的服务活动也有自成体系的相应制度,而且一部分社区服务项目政府也有“出钱买服务”的支出。此外,区民政局还在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上也有一些“项目补助”政策,即每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拿出100万元予以资助。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主要是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刑释归正、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它对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社会工作状况而言,要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认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

一是要不断强化政府主导举措,建立健全或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服务机构,并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机制。

二是为社会组织的脱颖而出提供政策支持,如资金扶助、财税支持、行业准入等。

三是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社会工作者的健康成长提供各种便利和条件。同时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呵护社会工作者在自律、勤勉的基础上有个茁壮成长的社会环境。

七、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相得益彰

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从社区建设工作理念出发,广义地说,在社区内居住的居民都可视作社区居民,那么,小区业主自然便是社区居民。而业主是指房屋物业的产权人,他具备房屋的使用权、所有权,因此,居住在小区内的居民不一定是业主。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中的主体,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理当担当起组织、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创设和工作。近年来,我区的主要做法有二个:

1.构建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指导、服务、监督体系。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组建,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所在地街道(乡镇)社区办和区物业企业管理部门配合或协调,业主委员会运作期间由社区居委会给予业务指导。当物业企业与小区业主委员会发生矛盾或难以达到一致意见时,社区居委会就予以协调。当然,平常更多的是指导和监督,尽最大努力确保两者和谐相处,避免有矛盾萌芽。

2.建立物业服务管理协调组织。如新碶街道芝兰社区成立了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协调小组,其成员均为各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和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该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负责协调小区服务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如何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办法。

在老小区物业管理上,我区虽有个别业主自治案例,但总体情况不很理想。往往是开始较为有效,但未能持续,主要原因是未能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单凭一腔热情难以为继。而“准物业管理”似乎更为有效。比较典型的是新碶街道办事处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实行的“准物业管理”模式:

新碶街道共有小区143个,其中,1999年以前的老小区有80多个,建筑面积达11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这些老小区,一是规划“先天不足”,建筑年代久远、房屋陈旧、硬件基础设施缺乏;二是居民物业消费意识不强;三是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较差,个别物业企业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前些年,街道办事处都是委托营利性物业服务企业代行管理,而且每年都有100多万元经费补助,但收效甚差,居民怨声载道。20__年起,街道办事处另辟蹊径,向非营利性组织——新碶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购买服务,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承接无物业小区的初级物业管理。

篇10

一、新建四所标准化中小学校和两所公办示范幼儿园,完成薄弱学校三年改造计划,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幼儿入园困难问题(责任单位:教科局)

(一)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

1、亿利东方学校(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学校规划在白海子镇政府以北、纵二路以西、红海子以南新建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学校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教育综合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及标准化操场。学校今年4月正式开工,目前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等项目主体已封顶,开始内装修。

2、学校占地面积约802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3504平方米,预算投资1.2亿元。现教学楼已完成基础部分。

3、小学(暂定名)。小学规划在110国道以南,工农南路以东,新建住宅小区内规划新建一所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容纳18个教学班,现学校已通过规划。

(二)公办示范幼儿园新建项目

1、第四幼儿园利用原马桥街小学校园新建,规划占地面积7012平方米,建筑面积3868平方米,预算投资700万元。幼儿园内设12个教学班,每班容纳30名学生,计划入园360人,其中大、中、小班各4个。现已开工,完成基础部分。

2、新建第五幼儿园,该园位于和顺小区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预算投资600万元。幼儿园内设12个教学班,每班容纳30名学生,计划入园360人,现已开工,完成基础部分

二、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标政策,每人每月平均提高120元以上;提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财政筹资比例达到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平均提高到63%(责任单位:人社局、卫生局

(一)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标政策方面。今年共为13887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了养老金,人均207元,超过每人每月平均提高120元以上的目标,平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410元。

(二)在提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方面。财政筹资比例达到6%,超过了5%的任务目标。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由上年的45%平均提高到63%。

三、实施老城区体育场改造和民广场、绿地建设工程,为民提供高标准、高档次休闲和健身场所(责任单位:文体局、住建局)

(一)老城区体育场改造项目实施。目前,前期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老干部活动中心已开工建设。

(二)广场集中整治改造全部完成。今年,重点对广场、中心广场、文化广场等5个主要广场实施全面整治改造,维修广场地面、池体面积达2.66万平方米,增植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对中心广场、广场的喷泉全部维修,文化广场、广场、街道增设特色造型景观6处,同时对其它9个广场进行了维修整治。

四、完成20个标准化社区建设任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责任单位:民政局)

年,下达区的社区建设任务数为20个,要求每个社区建设面积为650平方米以上。截止目前,已建设完工的社区有5个,即:泉山办事处的水岸雅园650㎡、世基维邦650㎡、新华街办事处的益民社区500㎡、常青办事处华宁社区900㎡、虎山办事处的工农路社区700㎡;现已开工建设的社区有6个,主体已完工;其余9个因未能如期拆迁或开发商没有开工等原因未开工建设,预计在2012年开工建设。

五、治理改造小街巷20条,完成便道硬化10万平方米,全面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责任单位:住建局、城管局)

(一)小街巷治理改造。年完成了集中改造居民小街巷23条,超任务3条。总长度4350米,面积20630平方米,其中铺筑沥青路面8650平方米,铺筑环保砖11980平方米。针对城道路两侧的出入口路面粗糙、破坏、高低不平与周围的平整的道路、人行道极不协调的状况,对城内主要道路两侧167个出入口进行大规模改造整治,改造面积675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局部区域通车行人的出行不便问题。

(二)便道硬化。今年完成了民建大街、泉山北街、如意大街、前进大街、虎山西路、常青路、学府路、泰昌北路、友谊路等街路5米内公共部分14万平方米的便道硬化任务;完成新体路、团结大街、解放大街等街路5米以外2万多平方米的便道硬化任务;共计完成便道硬化任务16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

六、完成保障性住房300万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1110套、改造农村危房600户,切实改善城乡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责任单位:房管局)

目前共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411.32万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5.5万平方米、1110套(亿利城百旺家苑小区1.5万平方米、317套;江东郡、祥和东方小区2.5万平方米、441套;盛世新城小区1.5万平方米、352套),年,区承担农村危房改造任务730户、3.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380户,维修加固350户,目前已完成700户改造任务,其余30户年底前全部完成。

七、完成第三医院新院区主体工程和4所15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改善群众医疗卫生条件(责任单位:卫生局)

(一)第三医院新院区建设工程。已办理了医院新大楼开工建设手续,国家开发银行贷款5000万已经落实;编制了《再生能源应用》和《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的可研报告,获得100万元专项资金。截止目前,拆迁已完成约90%,边缘部分尚有26户需要拆迁;主楼地基的防冻工作已完成,以确保明年按时开工。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区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4家,即:前进路、新华街、常青和虎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其中:马莲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原设计方案受到新规划条件的限制,现重新选在了白海子镇嘉禾新苑小区配建,基础部分已完工;泉山社区综合大楼包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已于10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基础部分已完工;桥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在虎山新城地面上选址建设,目前拆迁工作还未结束。

八、新增第11路公交线路,更换7路公交车,新建天然气加气站5座,全面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出租车加气难问题。(责任单位:住建局)

(一)公交线路运营。年,收回了7路公交线,新增11路公交线,购置车辆34台,7月1日正式开通7路无人售票车,11路公交车的公交站点已全部建设完成,目前该线路与察哈尔私人开通的公交线路因有一段线路重复问题正在协调解决中,待方案确定后开通。

(二)天然气加气站建设。今年开工建设了5座天然气加气站,桥加气站已建成并于8月初投入供气,加气站目前已完成50%的工程量,胡格吉街加气站已完成80%的工程量,年底全部完成这两座加气站建设。另外两座加气站正在建设当中,天联公司建设天然气管道12000米,博源公司建设天然气管道34000米。

九、完成和桥西两个热源点建设,基本取缔分散供热小锅炉,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加强供热运行管理,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责任单位:供热中心)

(一)热源点建设情况。截止10月底,桥西富磊热力公司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完成计划的75%,具备了为桥东提供100万平方米供热负荷的供热条件,已如期向桥东热用户供热,供热质量稳定。察哈尔热力公司目前热源厂烟囱主体已完工,主厂房完成地上34米,开始做外装修及屋顶工程;锅炉及辅机安装正在同步进行,脱硫塔、变电所、泵房、蓄水池、破碎间、沉淀池、输煤廊等土建部分均已完工,开始做内外装修。管网工程完成16.5公里,换热站建设、锅炉房建设正在施工,设备订购完毕,完成投资额2.2亿元。

(二)集中供热运行情况。—2012年度供暖期投入运行的换热站94座,集中供热扩网面积300万平方米(热力公司50万平方米,富磊热力公司100万平方米,华宁热电公司15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投入建设资金2.6亿元。

十、新建水冲式公厕30座,新建农村卫生厕所500座,改善群众如厕条件(责任单位:城管局、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