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关键词】道路桥梁 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引言

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处理施工企业的各种采取活动,组织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经济活动行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包括对施工中资金流量的管理,施工成本的管理,工程建设的耗资和工程利润管理,这三个部分组织在一起的。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的保障工作就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施工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出发点。也是施工企业在工程结算难、利润微薄,中标难度大,拖欠认定困难等外部不公正的经济秩序的情况下进行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工作,就必须重视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营造优良的财务环境和严格的财务运行机制。

一、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投资多元化趋势明显,上市成为许多企业筹集资金,多元化经营的选择之路。施工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不肯能一直从事企事业单位的业务,上市和实现多种管理经营才是其发展之路。在这个时候,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中更加突出。由于财务会计信息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生存条件,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施工企业只有制定财务治理工作,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事性和时效性,这样才可以在资本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解决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混乱现象的要求

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本不实,资本不实,损益虚假现象普遍存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打假”是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施工企业根据会计法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正确。确保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有条不紊。

二、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因素问题分析

道路桥梁施工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应用实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政府部门的协助。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没有有效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路径,因此要组织施工企业形成联合的融资渠道。而现实情况是施工企业现有的融资困难,融资的路径少,流动的资金及储备的资金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就造成施工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最终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有效的发展和进步。这些方面主要表现为:

第一,施工企业能够取得资金的渠道和路径有限,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我国的主要的融资机构和方式,也是我国施工企业的主要的融资来源。施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贷款和外部股权,施工企业的主要的问题就是融资困难。除此之外,当前的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利润很低,还有就是税后的利润基本上保证不了施工企业的基本需要。其次,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是相当的高的,多数道路桥梁施工企业没有政府和相关组织的支持,在市场上处于比较低的地位,再加上自身的融资能力和信用程度难以使金融机构信服,还有就是施工企业不具备相应的担保条件,较高的债务负担和压力。

(二)财务管理内部管理问题分析

首先,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受到限制,不能很好的得到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很难引起部门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绝大多数施工企业仅仅不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信息披露而实行的简单的记账方式。管理人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次,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金融财务监管功能较弱。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内容单一,往往在成本和费用的审批程序和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现集中的现象,而不能重视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入管理、财务分析功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财务人员很难重视财务管理,从事的大部分时间在是“财务会计核算”。

三、解决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探究

第一,在企业财务人员的使用上必须慎重,必须有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但也要有丰富的经验,在遇到一些突发性的账目的错账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非常稳重的性格,而且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原则。深入了解法律,对于法律的认识可以帮助其在实践中充分应用,企业的机密负有保密的精神,工作要认真,不遭受巨大的金钱诱惑的心态。

第二,根据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在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制定一套适合道路桥梁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对于一些有价值的具体项目有针对性的选择建设的方向和位置,不能盲目投资,不随遇而安,也不能使用按部就班的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措施影响企业的发展,真正的实现使道路桥梁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遇到紧急情况也要学会机智应变,因为施工企业本身的风险要比其他企业的风险高,突发状况也多,所以为了平衡预算还必须学会做到快速变化应对企业的发展。

第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做到舍得放弃和努力争取。财务管理虽然这是一个企业的后方工作,但也必须提前了解和掌握前方工作情况。必须牢记“欲速则不达”的经营理念,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的干预,也要敢于挑战自己的先天性缺陷和不足。

第四,要善于利用高科技,“用事实说话”的实际来提醒人们不要一意孤行,而不顾整体利益。计算机给企业带来的方便这是可以遵循的,我们不能一味的排斥现行的新技术,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新技术,用事实说话,做实际工作的事情。

第五,发挥财务监督职能,道路桥梁企业工作具有流动性强,有时在建的项目离施工企业远,只让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经常会出现项目经理来处理,会计人员认为非法不能处理的现象,针对会计人员是很容易陷入这种尴尬的位置。企业应实施会计委派会计人员的制度,保证了施工企业会计人员根据相应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这样有利于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

四、结语

财务管理是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开展相应工作的核心,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施工企业健康和良好的发展下去。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的提高,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整体效益。同时对于施工企业在运行中暴露的问题可以通过从政府中努力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同时还可以与银行等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合作和联系。同时在施工企业的运行中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使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各级管理中,使施工企业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宗绪平.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2(8).

[2]阮玉宏.道路桥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剖析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0(11).

[3]汤艳娜.浅谈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新财经,2012(6).

[4]刘彦琴.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国经贸,2012(8).

篇2

【关键词】惠农资金 资金管理 向应街道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经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三农”问题却层出不穷:城乡差距增大、农村人才流失、农村配套设施跟不上现代化进程、农民福利、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牺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及第三产业。随着我国惠农资金的逐年增加,我们需要合理的管理和使用惠农专项资金,所以强化惠农资金的管理也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更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向应街道作为一个涉农街道,是惠农政策的执行者更是受益者,研究向应街道的惠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是以向应街道为研究对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二、向应街道惠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惠农资金管理方式不科学

首先惠农资金的审查和验收的程序要经过很长时间。由于街道惠农资金的使用涉及的部门比较多,一套程序下来,怎么也得需要两个月以上。惠农工程项目在实施完工之后,再经过一套程序,至少又要两个月,综上所述,从项目的申请到完工、验收再到收到款项,在其他环节都顺利实施的情况下就得花费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来完成相关程序,影响了惠农项目使用的高效性和及时性,并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的紧张。其次惠农资金存在不能及时拨付的问题。资金审批下来后,辖区内的拨付还要根据正规批文,有时批文下达不及时,造成资金滞留在账户中不能及时拨付下去。有的惠农资金的发放工作涉及到相关的群众,有时信息不对等,比如有的群众更改了个人信息和存折但没有及时告知相关部门,导致资金发放不能及时到位。

(二)惠农资金监管难度大

首先内部监督的相互约束力较小。向应街道惠农资金的内部监督主要是由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来实行监管的,而这些部门之间是属平级关系,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原则上的纰漏,就不会去刻意的监管,所以从行政级别上是无法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的。其次是社会监督的信息不对称。虽然向应街道惠农资金使用、发放都会进行公开、公示,但由于多数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来判断自己享受的补贴是否公平合理,没有有效信息和证据来进行监管和举报。最后是国家监督的相互协作效率低。由于惠农资金的投入使用涉及面广,程序多,经常会有一个项目,多头管理、多层审计,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各监管部门因为缺少沟通合作,经常会遇到有的项目没人管有的项目多头管的现象,没有落实好“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权责不明。

(三)惠农资金的管理延伸性不强

向应街道的惠农资金拨付情况虽然很好,但是资金拨付到村级、企业就很难把握和监管了。资金拨付到村级之后,街道还有权限进行监管,但是由于街道并没有权限审计辖区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所以很难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延伸把关。比如,一个农业设施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建立温室大棚,那么街道相关部门可以把握资金的拨付到位,到企业后,企业怎么花,干什么花,就很难把握了。这样就很难保证资金在企业的专款专用了。

三、完善惠农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惠农资金的管理方式

根据辽宁省下发的关于惠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符合本街道实际情况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资金在申报、批复、分配、拨付和监管等环节的操作,并做到专款专用,严禁任意更改已下达的指定资金的使用用途,禁止挪用和挤占惠农资金;进一步加强责任追究制,确保资金在使用管理上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加强惠农资金的监督

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由惠农资金分管领导统筹各科室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让其直接参与惠农资金的监管工作,定期追踪资金的走向;再明确各科室之间的分工,规范各科室的操作,认真执行监管监督,建立相互制约又相互协作的良性机制。其次加强惠农资金的社会监督。在公开形式上推陈出新,用村民能够理解的方式和语言进行公示,不懂的尽量作解释,并多在一些正式和非正式场合进行政策解读,可印发政策宣传册,做到最大化的公开和透明,并鼓励群众举报违规现象;所有行政村都有村民小组长和党员代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他们对惠农资金监管的意识,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最后加强惠农资金的国家监督。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

(三)加强惠农资金管理的延伸并建立健全惠农资金的考核制度

首先加强惠农资金管理的延伸。财政科派专人审计,可采取实地审查,在所在村级、企业,参照他们提供的凭证、银行对账单等进行财务上的审计并到项目所在地检查实际的应用情况,了解钱花在哪怎么花的,真正达到惠农资金的落实到位。

其次建立健全惠农资金的考核制度。项目实施单位应定期向财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反馈资金使用及落实情况,街道财政部门就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作为以后安排资金的依据。同时,街道相关部门也接受到街道领导层的考核,在督促管理项目资金方面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应该受到相应的奖励,相反应受到处罚。由此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并实施下去,增强各部门、各单位对惠农资金使用和监管的积极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查找向应街道在惠农资金管理上的问题,并进行总结概括,结合当前农业经济政策、形势的分析以及向应街道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亲身工作经验,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和切实的对策建议。这对加强向应街道惠农资金管理、贯彻落实惠农资金政策、提高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辖区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3

一、工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我市工会所辖13个区县和3个开发区工会。近年来,各区、县工会在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县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尚未全部到位;部分区、县工会财务预算管理粗放、预算约束不强、配套制度还不完善;乡镇、街道、社区及新建企业工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这些问题与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其弊端日渐凸显,亟待改善和加强。

(一)财政划拨工会经费不到位

目前在我市十三个区、县工会中,城三区及雁塔区工会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相对解决得较好,其他区、县或只解决区、县工会机关人员的工会经费或定额划拨经费,与足额划拨相差甚远,临潼区及3个开发区至今尚未解决。

(二)税务代收的覆盖面不够广

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后,各区、县及开发区工会的建会率及工会经费收缴率与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经费收缴空白点。据调查显示,碑林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4000多家,而缴经费的只有1600多家,不到40%;雁塔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多家,而缴经费的单位只有600多家,也只达到30%。

(三)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

有的区、县多年来没有制订相关的财务制度,有的区、县财务制度制订的不全面、财务报销及审批制度不明确,尤其缺少预决算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经费支出随意性大。决算情况表明,有的区、县工会行政费、工会业务费超支达200%,有的经费支出不足预算的5%。有的开发区工会会计、出纳一人担任,不符合会计核算规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四)财务审批报销制度不够规范

有的区、县审批报销程序中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经办人直接让领导签字报销,待会计人员作账时发现问题,为时已晚。还有一些财务人员审核把关不严,存在白条报账及无效票据报账的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支出时超限额使用现金,发放物品未附发放明细单。

(五)乡镇、街道工会财务工作薄弱

我市区、县工会有181个乡镇、街道工会,单独建立工会账户的单位很少,总体上不足10%,工会独立管理经费的要求落实得不好。地税代收后,工会组织迅猛发展,但也存在集中建会、突击建会的情况。有的区、县工会审批工会组织不规范,2-3人就成立单独的工会委员会,有的将49个单位组成一个联合会,这些单位既不在一个地域,也无共同的行业特点,工会组织难以单独建立银行账户,也难以对工会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六)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些区、县工会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低,人员变动频繁,同时又身兼多职。加之有的财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会计核算不及时、科目使用不准确、凭证装订不规范等现象。有的单位未制订票据的管理、使用制度。收经费时每人一本收据,开出的收据无人监督和管理,有的长达数年票据和钱无法收回,同时还存在提前开收据和票据丢失的现象。县级文化宫的财务人员很少参加业务培训,无法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原因及分析

(一)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的问题

地税代收后,各单位的经费收入主要分为三大块,即地税代收经费、财政划拨经费及自收经费。在财政划拨工会经费问题上,各区、县工会都不同程度地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区、县财政比较困难,加之我们的协调沟通工作也不到位,导致财政划拨的工会经费不能全部到位。

(二)工会经费收缴率不高的问题

区、县及开发区工会认为地税代收后经费已经比原来多了,够花就行,认为税务局代收多少就收多少,收不上来也没有办法,催缴经费工作不到位。有些单位趁着税务局抓的不严,工会经费想交多少就交多少,有些单位甚至不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工会经费。地税代收工会经费的信息化、网络化工作未步入正轨,财务人员每次对代收信息进行手工分类及汇总,这样就很难及时掌握应缴未缴及未足额缴纳单位的信息,工作效率不高。

(三)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

一是多年来对如何管好、用好工会经费重视不够,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工会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县级工会财务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加之培训工作未能跟上,因此,县、区工会财务工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四)乡镇街道一级工会财务管理问题

我市乡镇、街道工会工作范围广,肩负的任务重,人员编制少,非公企业多问题多。如工会经费开支由行政领导审批,工会经费无法正常保证,只能依靠区县工会的补助等,管理起来困难很大。

三、对策及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代收经费收缴率及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到位率

各区、县及开发区工会要克服地税一代收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充分发挥收缴经费的主动作用,及时掌握基层单位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情况。针对代收经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与税务局联合下发催拨通知或与稽查局联合检查的方式,督促基层单位足额缴纳工会经费,逐步减少收缴经费的盲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工作力度,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汇报,与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协调,切实将财政统发工资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全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计拨工会经费由财政统一划拨。

(二)加强领导,为财务人员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各单位领导要切实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经费收缴、财务管理、资金使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检查,寻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要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财务人员依法按章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三)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工会各项财务制度

制度重在管理,管理重在规范。市总工会财务部已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强化区、县工会财务管理的工作制度。要求各单位逐步联系实际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当前工会财务工作实际的相关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财。

篇4

通过调研,全面准确掌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总结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教训,找出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破解发展瓶颈的办法,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二、调研形式

采取统一调研时间、统一调研内容,分行业、综合调研等行之有效的调研形式。即由市委农工部牵头,组织市农业局、果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供销社等农口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五个调研组,每个组选择3~5个合作社进行重点解剖式调研,分析办得好坏的原因,并形成单独的调研材料。

三、调研时间

2012年7月27日至7月31日。

四、调研内容及方法

1、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数量及构成(农民、非农民等)情况。查看合作社章程及社员名单。

2、社员出资情况即现金入股、实物折价入股情况。查看章程及出资情况表。

3、合作社章程及岗位职责、组织活动、民主管理和监督、生产管理、财务、利润分配、风险保障、社(会)员档案管理等制度是否建立和是否切合合作社实际及执行情况。查看制度牌及有关记录,询问合作社负责人及2-3个社(会)员。

4、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服务情况,主要包括是否提供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销售、资金等服务情况。查看有关记录并随机询问2-3个社(会)员。

5、合作社社员(成员)大会、理事会及监事会的组建及活动情况,合作社的民主决策情况。查阅有关记录并询问合作社负责人及2-3个社(会)员。

6、合作社的经营及收入情况,主要包括年销售收入、纯利润、公积金、公益金及第二次分配等情况。查看合作社帐本并随机询问2-3个社员。

7、财务制度及财务人员情况。查看制度牌、财务票据及有关会议记录等。

8、利润分配制度及实际分配情况。查看合作社帐本并随机询问2-3个社员。

9、合作社与农户联结的形式及效果。查看协议(合同)、带动农户表册等,并询问合作社负责人及2-3位农户。

10、决策的方式。查阅有关记录并询问合作社负责人和2-3个社(会)员。

11、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询问合作社组织负责人和2-3个业务骨干。

五、调研组成员及分工

六、调研要求

篇5

一、普查表设计的问题

这次经济普查表指标复杂,门类众多,有些指标的收集过程真实性不高且无太多的实际应用价值,如规模以下工业普查表中的产品生产、销售及库存表中的指标针对的代码不太明确,较难准确的定类别;又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不必每个有产品的企业都填,如猪饲料等产品不应算为高科技项目,产品代码也难以对号入座;又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表中的"补充资料"略显多余。建议在今后的普查中,更好更科学的完善普查表的设计,以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二、数据处理工作及出现的问题

一是设备购置到位。本月通过政府采购,我县购置了几十万元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服务器2台,所有设备配置均高于国家经济普查数据处理要求。二是聘请了录入人员。为加强普查表审核录入力量,去年12月我办聘请了2名临时人员负责审核录入,切实保证了数据录入进度。

在数据处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经济普查程序版本以及审核公式前后不断修正数十次,给我们的录入、审核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程序的设计也有待改进,如单机版程序在公共信息与正式表格间的中英文状态转换比较麻烦,降低了录入进度。

三、业务培训工作

我办分别组织各街道、乡、社区、村以及部分驻区单位等各级普查人员进行经济普查业务培训。我们采取了县、乡两批培训,先由县里对乡经济普查办的骨干人员集中培训,分为讲课形式和国家试点先进城市实地学习两种方式,再由县经济普查办的骨干人员对街、镇、社区(村)委会普查人员进行培训,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入户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方法

在普查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各街、乡、社区、村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全面展开,全县普查指导员、普查员顶着严寒,冒着大雪,走街串巷,深入写字楼、市场、机关大院,逐个单位做工作,发普查表,没有休息,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普查。

从各方面情况来看,入户调查的整体状况比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部分单位拒绝调查。虽然大部分单位能配合如实填写普查表,但也不乏有拒报的单位,一是拒绝接受调查,二是不肯填写财务指标,只愿填单位基本情况。

2、发表容易、收表难。全区已对绝大部分单位发放了普查表,但普遍反映收表比较困难。如有一些个体户的老板已回家过年,店里的帮手不肯填表;一些法人单位经常性的人不在,普查员上几次门都收不到表等。

3、填表质量不高。一是一些企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有些经济指标填写不全,突出反映在一些企业实行"包税制",没有会计,不出财务报表,财务状况指标无法填出。二是有些个体户存在乱填、乱报的现象。这样,导致一些交到社区、村的表,经初审后不合格,又要返到单位重填、补填。

4、部分单位配合程度不够。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级别较高的单位上,如省直单位、金融保险机构等。部分单位担心填报其经济数据会泄漏其财务机密,因此也存在一些抵触情绪,此外还有部分单位对此次普查认识不够,认为普查没有实际意义而拒绝填表,如湖南海通消防设备有限公司等。

5、个体经营户普查难度大。个体经营户种类多,流动性强,且部分指标体现了个体经营户的经济情况,很多户主都拒绝填报或瞒报,普查难度非常大,建议在今后的个体户普查中,可采取全面登记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

另外,一些单位由于负责人出差或正在搞装修而无法填表,这种现象较多,由于时间紧,此类单位不可能一次清查成功,还有待再次调查落实。还有部分单位注册地已离开本县,不在本县普查范围内,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上门登记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方法,如将不属普查对象和拒报的单位分别填写附表,便于对普查情况进行整体及分类的归纳,以便作出下一步对策。

5、普查表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方法

在我区第一次经济普查试点工作期间,报表审核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将计量单位弄错:如以往房地产月报、年报表及建筑业季报、年报表中的计量单位均为"万元",而此次普查中均为"千元",某些单位填报时没有注意计量单位,导致习惯性错误;

2、指标漏填:销售部分指标漏填,如有销售面积却未填销售额;法人单位情况表中从业人员数总计不等于按学历分的各项之和等;

篇6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问题;对策;福建莆田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86-01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不仅可以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农村集体资金,而且通过财务审计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同时又利于当地的村民及时了解村组财务的收支、使用状况,改善干部与群众群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1]。该文在对莆田市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建议。

1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现状

通过开展农村经济审计工作,可正确评价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对加强村级财务监督、规范财务管理、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10年以来全市开展对农村财会人员以及农经人员的培训共78场,培训人员总数达1 829人,共对全市967个村(居)的251个村(居)进行2009年以来村集体财务收支日常审计。251个村(居)审计总金额达38 872.16万元,查出违规使用村财务总金额88.46万元,涉及人数33人。现已清退违规总金额71.54万元。目前莆田市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农村财务系统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使得农村的财务管理逐渐走向正常化和正规化,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2农村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2.1财务审计的环境较差

多年来,农村经管部门地位低,权威性也不高,这是目前不能有效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客观原因。一方面在走访群众中部分群众避而不见,有的以年数太久、记不清而推诿,有的当事人特别是一些村干部因涉及到个人利害拒绝提供相关资料,从而给农村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因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既没有办法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责任人进行党纪政纪处理,又因为其违法违纪问题的界定不清,达不到立案标准,司法机关不能立案侦查[2-3]。致使问题久拖不决,没有有效的法律依据对其处罚,整改措施不完善,最终导致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难以有效地遏制投机人员的违法乱纪行为。

2.2财务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因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质,不仅要求财务审计人员具备较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掌握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但是就目前对莆田市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政策均达不到要求的水平,且人员文化背景差异较大,高、大、中专毕业生都有;有的曾经在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中从事过财会工作,有的是从乡镇其他部门调入的,还有依靠关系从事财务工作的等等。大部分审计人员不能快速地理解农村中的各项经济政策,而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及会计专业的一些专业术语更是一知半解,根本无法胜任当前的业务工作。

2.3财务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并未涉及农村的财务审计,没有明确指出农村财务审计的法律地位。而在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农经办〔2005〕12号)中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而审计活动则直接由农经站实施,致使现阶段我国农村财务审计缺少明确、独立的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法律权威。目前,莆田市有部分乡镇、街道的经管部门存在人员编制被其他部门占用以及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混岗使用的现象,而真正专门从事经管工作的人却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地方只有经管站长1个人负责,这种混乱的人员设置现象导致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效率低、质量差,严重影响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4]。

3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对策

3.1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宣传力度

由于学习不够,审计宣传不到位,农村基层村、组干部和村民群众对审计的目的、作用、职能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农村广播等新闻媒体或通过会议、座谈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机会,大力宣传审计法规、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成果。不断扩大审计影响,提高人们的审计意识,增加对审计的理解和支持,排除对审计的阻力和干扰,从而改善审计环境,保证审计的顺利实施。 3.2加大农村财务审计队伍培训力度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政策理解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好坏。为了不断提高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定期的对农村财务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根本上提高现有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能够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掌握必备的业务技能,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纪律和法规。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农村财务审计人员必须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多学习,多宣传,多协调,多沟通。二是在具体操作中必须审前准备,要找足依据;账目审查,要注重凭据;账外调查,要搜集实据;审计结论,要依靠证据;审计报告,要提供数据;处理意见,要讲清根据。全方位确保审计质量,使得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公信力在广大村民群众中得到确认和提升[5]。

3.3加快农村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应尽快制订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切实树立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农村审计方面的权威性。从实际出发,充分赋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让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得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

4参考文献

[1] 冯英.加强村级财务规范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2):9-11.

[2] 王秀丽.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管理的思考[J].公共支出与采购,2010(6):41-42.

[3] 黄伟,卢伟.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及评价[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04.

篇7

关键词 村改居 行政化 治理主体 社区自治

作者简介:李明珠,天津市滨海新区胡家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一、“村改居”的内涵

“村改居”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具体指的是:撤销以往的农村组织,更改为城市居民社区委员会,借助管理城市居民的方法,对“村改居”展开管理。从利益分配角度而言,“村改居”属于对社会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形式,指的是:重新划定进程农民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利益分配形式。从政策上而言,“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属于城市人;但从实际利益角度而言,他们与真正的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待遇有所不同。而“村改居”要切实保障“村改居”人员的基本权益,提高“村改居”人员的社会地位,使其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高品质、高水平的生活,最终实现“村改居“追求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标。

二、新型社区基本环境、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在城市化过程中,“村改居”社区在形式上已基本完成了由农民转变为居民,农村转变为社区,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经济的“四个转变”。虽然“村改居”在形式将村委会的牌子换成居委会,在角色上宣布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在居住形式上由散落居住的平房庭院变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城市高层小区,但在社区形态又表现出诸多乡村社区的特性,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村改居”社区的数量及其集聚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庞大,并将成为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与治理状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发展和社区管理的水平。通过对“村转居”社区调研发现,其“亦村亦城”的特点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社区治理的转型和发展以及社区居民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发现目前“村改居”进程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刻剖析,从而为探寻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社区治理对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新型社区治理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村改居”这种新型的管理组织,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其成员由失去土地后的农民组成。“村改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组织,在实际运作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村改居”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此时的“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色彩偏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组织机构行政化。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对居民委员会的定位实际上有偏差,居委会在内部设置和职能上,基本上仍按上下对口模式,被纳入政府的管理体系之内,并没有体现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而居委会无论履行何种功能,都具有“金字塔式”行政化等级结构的组织特征,使居委会俨然貌似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有的政府部门,打着“某某工作进社区”的旗号,把工作延伸或直接推向社区,社区居委会便成了一根针,万事都要从这个根针的“针眼”穿过,于是居委会常常忙于上级督办的任务,致使居民自治管理的空间不断减少。

第二,人员安排的行政化。在实际工作中,现在社区居委会主要人员存在着“民选”和“街聘”的双重身份现象。一方面,“街聘”的方式明显提高了居委会干部的文化素质文化,使年龄结构年轻化,增强了居委会工作的活力,但也由于应聘人员年纪轻、社会经验不足以及就业求职心态的影响,存在对社区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等问题,因而得不到社区成员的认同。另一方面,由于采取形式,居民对下派和招聘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替代原有居民认同度高的工作人员,有被强加的感觉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致使“街聘” 在选举中落选;此外,“街聘”的社区工作人员享受的待遇和保障与其他非聘人员之间的反差较大,也导致这些居委会干部的思想波动和工作上的攀比。

第三,组织职能的行政化。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偏向满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而为居民群众需求考虑的职能越来越少。机关部门把社区居委会当作下属单位,把社区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上面大量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集中在社区居委会头上。长此以往,居委会也从根本上忽略了原本的自治组织属性,把自己看成是政府组织的一员,把政府的行政力量和工作内容向下延伸,于是便造成了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偏向满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而为居民群众需求考虑的职能越来越少。目前社区居委会所有工作几乎年年都有评比和考核,考核部门涉及党委、政府的几十个有关职能部门。这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业绩主要取决于政府及各部门的认同,而不是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认可,这样就偏离了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然属性和本质要求,与居委会制度安排的初衷已相去甚远。

第四,工作方式的行政化。社区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社区问题、服务居民群众,但其工作方式行政化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暇顾及居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既不能很好地服务居民,也不能很好地与居民沟通,在工作中也得不到居民的支持。社区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不适应社区工作的要求,在工作方式存在着机关化倾向,习惯于8小时坐班制,积极主动服务的少,在无形中拉大了社区同居民群众的距离。时间一长,这样的社区居委会也就得不到广大居民的认可。

2.居住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居民参与自治的意识和热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城市改造建设,居民的流动性加大,人们渐渐离开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新的居住模式从客观上限制了社区居民之间能广泛而频繁的交往,形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同时,社区居民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很大差异。这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很难象原来村落平房式的居住环境那样维持较长时间的联系,社区内邻里间的情感淡漠,影响了居民之间的交往,进而影响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热情。尽管“村改居”后,设置了社会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但村民并未完全摆脱有事找村干部的心理依赖。此外,很多“村改居”的居民都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但却未将意识付诸于行动。 3.社区自治组织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大多是失地的农民,该群体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特征,对规章制度缺乏正确的了解,参与自治组织管理活动的意识不强。大部分居民都不了解社区的主要功能,尤其是外来人口,导致社区事务缺乏关注度。自发性的群体组织大多由具有共同爱好的居民组成,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其管理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单位制”的体制环境影响了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的后续影响制约着我国居民社区参与,由于各种利益和资源都集中在政府及其附属的单位中,个人的利益绝大部分都是依靠单位来实现,在利益和情感的依赖上基本没有“社区”的概念,居民的社区意识淡漠,导致普遍的社区参与积极性不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居民的利益关系逐渐由单位转入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个人对单位的依赖。但居民的单位情结不会立即消逝,这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三、“村改居”社区问题的主要解决对策

“村改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组织,“村改居”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从当前“村改居”社区管理状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有效的规划。相关管理人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社区管理改革工作。

(一)淡化社区的政治色彩,强化社会的服务功能

从街道社区当前的管理模式来看,基本遵循了至上而下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原则,即:社区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按照街道办事处安排的任务行事,这不利于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此,应该按照“政社分开”原则,重新定位政府与街道、社区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良好环境。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在于:通过行使管理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同时重新构建社区与基层政府之的关系。政府应转变自身对社区的指导方式,从政策、财务等方面支持社区工作,而不应该过度地干涉社区事务。作为社区服务管理人员,不仅要认真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更重要的是强化自身的服务管理职能,切实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努力做好社区管理工作。

(二)健全社区居民政治参与制度,完善居民自治管理体系

社区自治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制度支持,因为需要采取措施,健全社区相关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就是居民共同谈论下而制定的自治章程,该制度的用途在于还给居民监督权、客观地公布社区的重大事务。这样做不仅为居民自治设定了科学的标准,又促使工作的透明度得以提高。此外,社区应该努力营造民主的环境,方便居民进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创造,促使居民越来越依赖自我管理以及服务创造。

篇8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会计;对策

财务监督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基层事业单位各环节的财务活动。近些年来,国家颁布了众多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制度规范和行为引导,多数基层事业单位也开展实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财务监督难以正常开展或流于形式。基层事业单位想要做好财务监督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并不断研究和实践。

一、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1.并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

财务监督制度不完善是现阶段基层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点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监督制度不全面,很多财务管理内容的监督都没有涉及到,如只是针对费用支出的审批及报销过程进行监督,这就导致财务监督实质作用并不大。(2)财务监督制度并没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导致监督人员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来约束自身行为。在监督过程中监督人员随意性太大,可凭借主观意识进行相关操作,从而容易滋生监督的不正之风。(3)监督制度缺乏有力的实行。由于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上的缺陷,并缺乏强有力的约束,造成了财务人员不积极执行制度现状,导致该制度流于形式,并且形式虚设。

2.预算管理监督薄弱

虽然现阶段国家对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监督做出了明确的指导,但在实际执行和实施过程中,任然存在很多问题。专款专用是预算管理中需要遵循的最基础的原则,既每一项预算都有一个明确的用途,下属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必须是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而现阶段,许多基层事业单位没有遵循这一点原则。一方面体现在预算编制中,没有仔细结合各部门未来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更没观察市场环境变化对预算的影响,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并不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从而造成预算资金使用混乱的情况,同时也是挪用现状的根源。这一现状,带来预算管理监督方面的压力,使预算管理监督并不能发挥有效性。

3.财务监督力度不强

一个标准的、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应该覆盖财务管理所有环节活动,并且多各环节活动拥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知道什么是标准,什么是违规,这样才能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同时,监督不仅是监督人员的工作,还应该需要财务人员及其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倘若配合不善或存在刻意刁难监督人员的现象,就会导致监督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现阶段,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缺乏独立性,许多财务监督人员都受到上级领导或其他部门管理者的制约。或处于某种利益关系而消极监督。甚至,串通其它人员来贪赃枉法、。

4.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财务监督质量和效率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就会导致财务监督工作难以发挥实质作用。现阶段,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落后的现状,对现代先进的财务理论和技能掌握程度不高,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工作严重和时代脱节。同时,一些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个人利益为工作导向,或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还有些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监督工作的积极性,认为监督工作可有可无,甚至不满足繁琐监督工作下不对等的薪资分配,从而导致财务人才的流失。

二、改善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问题的对策

1.完善财务监督制度体系

完善财务监督制度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必须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建设,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但这些规范的制度也不一定满足基层事业单位真实的内部需要。所以在实际建设体系和制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基层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创新,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出一套最适合基层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监督体系、制度。同时,单位领导还善于分析财务监督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对财务监督问题保持一个敏感的心理,从来在今后的财务监督活动中不断提高监督质量。(2)提高财务监管工作的独立性。一方面,财务会计人员的人事任免不应该由基层事业单位领导决定,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过去中财务监管工作受制于领导,也保证财务监管的公平公正性。同时,还需要明确财务会计人员在财务监管工作中的权责,权利的分配是为了保准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其他人员或部门不积极配合。而责任的分配则是为了提高财会人员参与财务监管的积极性,并提高财务监管的效率。可通过建立财务会计集中管理制度来实现独立性目标。在该区域内各基层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由当地财政局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评价、分析各个财会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从而为人事任命提供有力依据。

2.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各岗位职工财务监督意识

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各岗位职工财务监管意识,首先需要明确财务监管对基层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并明确单位利益和职员利益存在的联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基层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让单位领导知道自己在财务监管工作中的责任,做好相关工作,发挥带头作用。(2)提高基层职员对财务监管的认识,开展该方面的教育工作。尤其是法律方面,让员工知法、懂法,并把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3)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从而督促单位领导和职员积极参与到财务监管中,使其遵循财务法规。

3.发挥内、外部审计在财务监督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基层事业单位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其保持一个较高的职能地位,避免审计工作受限。可赋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利,如在审计活动中可组织协调财务部门及其它部门工作,从而保证内部审计顺利开展。(2)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在职员上一定要选择那些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以及审计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明确审计规范,提高后续分析和评价工作的科学合理性,从而能够准确找出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

外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需要基层事业单位加强和外部审计部门的合作,可每年定期邀请外部审计部门来监督、检查该年的财务工作,如对该年的绩效进行审计。分析财务会计信息是否完整、准确,查找财务会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漏洞,并一步步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4.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对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需要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建立系统的、有规划的培训机制,并且培训内容也必须是满足时展需求的。要求财会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在各个培训阶段结束之后开展考核,评价财快人员的学习成果。其次,加强财务会计人员法律素养。组织财会人员积极学习财会方面的法律知识,了解财会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并促进财会人员积极落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最后,开展对财会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对基层事业单位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水平,养成廉洁自律的美好品德,从而构建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善过去存在的不正之风。

三、总结

现阶段,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降低了财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基层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和制度,加强各阶层岗位职员的财务监督意识,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并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合作,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并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晓艳.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5,0(32):168-169.

[2]吴毅.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的衔接[J].财经界,2015,0(21):309-309.

[3]艾婕.浅谈新规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的监督制度[J].企业导报,2015,0(10):17-17.

[4]朱炳星.财务核算中心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7):137-138.

[5]信保.基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5,0(6):120-121.

[6]肖志刚.论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下提升学校财务监督的对策[J].财经界,2015,0(3):179-180.

篇9

刚才,大家现场参观了新埭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也对今年以来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总体感觉大家的认识在进一步提高,工作在逐步推进,成效在逐步体现,但与市政府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成效还有一定的差距,下阶段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快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再谈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信心

今年以来,我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认真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平政发〔20__〕110号)要求,加大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进创业平台建设,强化功能配套,营造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推进。具体体现在:

一是各项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今年以来,各镇街道认真消化吸收兄弟县市工业功能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做法,加强工业功能区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目前新埭镇创业孵化中心已编制审批完成,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林埭镇五金机械创业孵化中心规划和新仓镇车业创业孵化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规划编制,并通过论证和审批;广陈镇、黄姑镇正在抓紧编制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规划;另外新仓镇、广陈镇正在委托修编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

二是开发建设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市财政和绝大多数股东的支持下,今年我们对市信诚担保有限公司增加了1000万元注册资金,使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达到20__万元,可为各镇、街道、开发区提供担保贷款16000万元;进一步加强了与金融机构办理担保贷款的沟通力度,调整了主办金融机构,目前主办金融机构主要确定农村合作银行和商业银行二家,已经为pp经济开发区、新仓、新埭、黄姑、广陈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提供担保贷款4700万元(经济开发区1300万、新仓800万、新埭1200万、黄姑800万、广陈600万),比20__年年初增加担保贷款1555万元,预期到年底担保贷款将超过6000万元,明年预期将超过1.2亿元。

三是开发建设重点突出,力度加大。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建设、路桥建设、征地拆迁等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工作有序推进。林埭镇在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高标准规划了镇工业功能区,大力度推进了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1—9月,林埭镇共投入1740万元,开工建设了51663平方米标准厂房,其中1__0平方米已经竣工,拆迁安置了44户农户,启动建设了工业功能区内的通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功能区已初具形象。新埭镇今年在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上计划投入7820万元,1—9月已完成3830万元,启动了四路一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标准厂房35800平方米,其中16600平方米已经竣工。

四是开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1-9月,全市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5624万元,同比增长280%,其中列入市项目推进年“双百亿”工程的42个工业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1-9月已开工33个,开工率达到78.6%,完成投资额2.9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2.1%,其中9月份完成投资5855万元,为今年工业区基础设施投资额最多月份。工业区内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707万元,同比增长87.4%,工业区开发建设速度和企业生产性投资速度明显加快。1-9月,全市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6.5亿元,同比增长74.1%,其中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6.7亿元,同比增长65.8%,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64.8%,工业区产值在pp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77%。

二、认清形势,正确分析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市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建设在嘉兴市仍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发建设水平不高。20__年我市9个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在嘉兴市甲级、乙级工业功能区评选中只有新仓镇一家入选,而且对照标准,其它8个工业功能区差距还比较大。嘉兴十强镇街道工业功能区我市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二是功能区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业功能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比偏低,全市9个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嘉兴五县二区中的比重仅在10%左右,与我市经济发展总量在嘉兴五县二区中居中不相衬,说明我市工业集聚度还不高。三是开发进度明显落后。工业功能区规划总面积和累计开发面积居嘉兴五县二区第7位;工业功能区内企业用地面积、企业家数、工业产值、利税总额、引进内资居第6位;工业功能区内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居第5位,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二粗放经营现象仍较普遍。从市国土资源部门了解的情况以

及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全市工业企业建设用地情况排摸试点和经贸局对全市8个镇(街道)的419家规上企业建设用地投入产出调查情况看,全市工业企业平均投资强度仅100万元,平均容积率仅0.71。据新仓镇对170家工业企业用地调查分析,平均建筑容积率仅0.62,平均亩均投资仅91万元,无论是从亩均投入,还是建筑容积率,都与我市出台的相关规定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工业功能区、开发区内企业的平均容积率和平均投资强度可能高些,但也高不了多少。据pp经济开发区189家已经投产企业用地分析,平均容积率也仅为0.77,扣除空闲土地后,平均容积率也仅为0.88,有限的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使用。三是瓶颈制约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的形势下,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开发建设难度进一步增大。一是在土地供应上,用地指标逐年减少。20__年、20__年上级下达给我市的计划用地指标仅1024和1320亩,而且从今年起省政府取消对列为省以上重点项目单独带帽下达用地指标做法,再加上到20__年底我市已用完全部历年积累的建设用地复垦指标,并且从今年起,国家对所有新增建设用地全部纳入计划管理(包括未利用土地、土地整理指标折抵用地和围海造地土地),今年上级共下达我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计划和使用折抵额度指标仅1441亩,仅这么一点土地,既要确保全市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用地,又要确保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用地,可用到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土地少而又少。二是在资金保障上。一方面国家严控信贷规模,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导致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开发建设的财务成本较快上升,另一方面银行严格控制对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开发建设的贷款,举债开发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在环境容量上。我们今年的污染减排任务非常繁重,要满足全市项目推进,无论是cod容量还是so2容量空间都十分有限,特别是so2容量已经成为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资源。要素制约给我们整个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带来新的困难和问题。

三、把握重点,加快推进我市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pp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是我市工业经济集聚发展的承载平台,是劳动就业、生产性投资和招商引资的主阵地,也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各镇、街道、pp经济开发区和独山港区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加快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规划合理、功能配套、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形象良好、贡献度高的要求,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大力提升工业功能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等级和能量,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全部挤入嘉兴市甲级、乙级工业功能区,有2—3个工业功能区挤入嘉兴市二十强工业功能区行列,争取有2个挤入十强工业功能区。为此,下一步要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完善开发建设工作机制。在具体工作上,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要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要每年排出建设计划,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狠抓工作措施落实。二要完善运作机制。针对前阶段金融机构提出的镇(街道)、开发区建设投资公司财务运作问题,要进一步抓规范完善,该进入建设投资公司的政府性补助、补贴和财政投入都要进入,市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提出镇、街道工业功能区融资主体运转管理办法,使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投资经营主体成为资产明晰、财务运作规范、有较强投资融资能力、能适应和满足投资开发银行融资要求、具备健全还贷机制和担保机制的经营实体,为进一步加快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能力。

(二)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定位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按照定位到区块、定位到产业的要求,进一步修编完善工业区开发建设规划,整合、细化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开发区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明确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职工公寓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并及时报请市经贸局组织相关部门会审论证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20__年要全面完成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建设规划整合优化和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职工公寓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市经贸局要及时会同市发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加强对镇、街道工业功能区优化整合方案和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职工公寓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帮助和会审论证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报市政府审核批准,认真做好规划建设的日常监管工作。按照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重点督促落实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和职工公寓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要进一步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工业功能区的总体形象。工业功能区的功能是否完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工业功能区的能级。因此,一要进一步加大征迁力度。要按照集聚集约、连片开发的要求,加大征迁力度,加快征迁步伐,要像新埭、林埭镇一样集中力量抓好征迁工作,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的征迁计划,同时也要谋划好明年的工作;二要加大配套功能建设。当前制约我市工业功能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功能不完善,配套跟不上。为此,各镇街道要把职工公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路、桥、线、管、绿化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业区的配套能力、集聚水平;三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市工业发展资金要进一步向工业功能区、职工公寓建设倾斜,进一步优化政策导向,按照多投入多补贴、少投入少补贴、不投入不补贴的原则,进一步拉开市财政资金对镇街道工业功能区补贴的档次。在土地指标上,要进一步加强对创业孵化中心建设的支持,从明年起市政府每年从土地指标中拿出100亩用于支持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这100亩土地指标的支配要与镇街道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工作进度和项目推进力度相挂钩。

(四)要进一步提高开发建设效益。工业区规划调整和开发建设要与新村示范、村庄整治相结合,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努力使规划建设用地更多地转化为项目建设用地。要实行连片建设,提升工业区块形象,降低开发成本。要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促进土地要素向工业核心区块集中。要把握项目的准入门槛,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行清洁生产;坚持特色化、集群化、精品化和生态化建区标准,建设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于一体,高效运转和良性循环的生态工业系统,实现工业功能区生态发展目标。

篇10

一、机构情况

(一)县级农机推广机构数量1个,名称“市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二)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数量17个,名称各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机站牌子。

二、乡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截止2014年底,在本区17个乡级农机推广机构中,均以乡镇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与2013年相比没有变化。

三、队伍情况

(一)编制及人员数量。截止2014年底,本区县级农机推广机构编制数量为4人,实有人员数量3人,与2013年相比无变化;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数量编制数量为39人,编制内人员35人、实有人员数量35人,与2013年相比无变化。(二)人员职称情况。截止2014年底,本区县级农机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职称情况:2个中级、1个助理;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职称情况:3个高级、10个中级、21个助理。与2013年相比,减少1个助理,增加1个中级。

(三)人员学历情况。截止2014年底,本区县级农机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学历情况:、大专1人、中专2人;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学历情况;本科5人、大专20人、中专10人。

四、保障情况

(一)机构财政保障情况。2014年底,本区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和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均为财政全额拨款。

(二)财政投入经费数量。2014年,本区县级农机推广机构获得的财政投入经费总数10.25万元,编制内人员人均财政投入经费3.41万元。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获得的财政投入经费总数105万元,编制内人员人均财政投入经费3万元。

(三)设施设备情况。区级农机推广机构的业务用房30平方米,乡镇级业务用房340平方米。

五、履职情况

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我们认真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安排了10名技术指导员,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方法,指导了100名农机、种粮大户(示范户),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深受示范户的欢迎。

六、当前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由于基层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认识不足,都把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视为下属部门,致使上级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对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失去了有效的技术指导管理。形成了条块分割。

2、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失去了本职工作。长期被乡镇政府安排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即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农机技术推广项目,也是应付了事、落不到实处。影响了农机技术的推广。

3、财产管理没有理顺,缺少自我发展机制。因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无竞争意识,干好干坏一个样,农机人员工作积极不高,影响了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4、财务不能实行独立核算,机构法人实体没有落实,即是落实也形同虚设,不能对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

(二)建议:

1、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服务功能

2、加快信息建设,改善服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