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纪念日范文

时间:2023-04-02 14:5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烈士纪念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烈士纪念日

篇1

刑侦一大队侦查员 宋威

在全国第二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我深深地怀念我的战友——赵厚福。

有人说,作为一个女孩,不要干刑警,加班加点,整天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是男孩子该干的事,但我从小就深深地热爱刑警这个职业,每当看到警察抓小偷,知道某个大案被侦破了,我从心里就有一种淋漓痛快的喜悦,我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伸张正义。如今我成为了一名警察,加入了刑警的队伍,实现了我的愿望。我想,这就是因为我对梦想的忠诚,我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所以,我坚信,一个忠诚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

如今,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在刑警的岗位上工作了八年。这八年里,我参加了许多案件的侦破工作,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在得知破案后时的欣喜,所以我坚定,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为群众多破案,破大案;在参加市局组织开展的大巡控工作中,我在上岗时,过往的群众,有人自发的说,你们天天巡逻,让我们老百姓感到了安全,你们警察可真辛苦啊!我听到后向群众微微一笑,心里顿时浮现出一个词:值得。

在刑警岗位上工作了八年,这其中我永远无法忘记的就是我的好同学、好同事、好朋友赵厚福牺牲了。他用年轻的生命捍卫了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他在生死关头毫不犹豫牺牲自我的悲壮一幕将永存史册,他那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必将长留在人们心中。赵厚福的离开我至今还很悲痛,他把忠诚的理想永远升腾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常常都在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作为他的好战友,我一定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履职尽责、一心为民的忠诚本色。

我想,真正履行忠诚的本色,就一定要有一颗责任心,有一份敢于担当的勇气。打击犯罪,惩恶扬善是人民警察的义务;服务百姓,弘扬正气是人民警察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本职岗位,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定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满腔热情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维稳创安、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之中,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和信任,担当起为社会发展创建平安环境的使命。我想,这些是我们每一名人民警察最起码应履行的责任。

篇2

1、可以的,因为2019年10月2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就恢复开放了。

2、根据“烈士纪念日”活动和北京市庆祝70周年活动统一部署安排,2019年9月30日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活动、10月1日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70周年庆祝大会和联欢活动。

3、天安门广场将于2019年9月30日至10月1日暂停开放,2019年10月2日上午根据广场实际情况恢复开放。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为积极创新优抚医疗服务保障模式,探索建立医疗巡诊制度,有效缓解了优抚对象“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困难,提升优抚对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我市对176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医疗巡诊,为他们进行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并建立健康档案,同时送上慰问品、慰问金共计8.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积极做好清明祭扫期间接待服务工作。

清明节期间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是我市人民的优良传统。为了弘扬烈士无私奉献精神,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在校师生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清明前我们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积极发挥在清明祭扫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主动履行职责,加强协同配合,结合实际和清明节祭扫活动特点,制定服务保障、交通疏导、消防安全、媒体宣传等工作预案,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建立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共同组织和引导好群众开展祭扫活动,特别是祭扫高峰期优抚安置科每天安排专人前往烈士陵园值班,共同做好接待、服务工作,据统计今年共接待祭扫单位186个、祭扫群众34325余人次、烈士家属162余户。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我市提前与镇、小学、公安、安监、市人武部等有关部门协调,做好公祭活动方案以及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确保了9月30日上午在烈士陵园圆满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激发实现“重树苏中标杆、率先融入苏南”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

今年起民政部统一安排换发烈属证,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将引发一系列矛盾,我们对这项高度重视,科室人员事先集体研讨工作方案,对可能引发的矛盾和上访做好预案和解决方法,下发了换证通知,明确了换证流程和注意事项。经反复审核,严格把关,我市作为省首批烈士证换发试点单位之一,在全省率先换(补)发333份烈士证。

三、严格把关,认真做好优抚对象材料审核。

完成了本年度伤残人员退役换证、升等以及带病回乡人员材料的申报、鉴定工作。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退伍残疾换证人员的伤残证件、评残表等材料进行仔细核对、审核,杜绝了2名假伤残证蒙混过关;对升等人员的残情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审核,今年完成了1名新评,3名调整、3名伤残军人退役换证、1名补证材料的申报及残情鉴定,另外完成2名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材料的申报和病情鉴定工作。完成了8名参战涉核、225名60周岁农村兵、4名烈士子女等人员生活补助材料的申报工作。严格按上级民政部门要求圆满完成了386名残疾军人证换证工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完成了3批次102名病故重点优抚对象丧葬补助费的测算,确保不错不漏,共计应发放69.72万元。

成功协调处理好因公牺牲军人刘韬及病故军人向鑫善后事宜。今年六月我市现役军官刘韬在拉萨因公牺牲,八月我市义务兵向鑫因患白血病在部队病故,市民政局派员先后前往拉萨、无锡与因公牺牲军人及病故军人家属宣讲有关政策法规,与所在部队就善后抚恤补偿问题做好协调工作,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做到了军地双满意。

四、进一步深化、推动“一助一”扶优创新工作。

开展“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广志愿服务理念,深化奉献精神,改善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我市“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自开展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贫困重点优抚对象在社会各界的爱心志愿扶助下,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还有的逐步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为了继续推进“一助一”活动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市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质量,促进优抚工作向社会化发展,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下达各镇、街道办、园区“一助一”帮扶计划350户,我们在此工作中抓特点、创亮点,有针对性的找典型,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优抚安置工作向纵深开展,九月起我市开展了为重点优抚对象免费体检活动。通过这次体检,让广大重点优抚对象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让重点优抚对象门诊有补助、大病有救助、慢性病有疗养、平时有免费体检等多重医疗保障,解决了优抚对象“看病难”的后顾之忧。

五、退伍士兵安置、培训工作有新的突破。

1.及时完成了2013年冬季退伍兵的接收登记及各项补偿金的测算、发放工作。2013年冬季我市接收退伍兵327人,按12.61%的比例实行了自然增长,我们严格按规定对这部分人员的家属优待金、一次性安置补偿金、超期服役补助金以及立功荣誉金等进行测算,2014年春节前共计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一次性货币安置补偿金以及立功荣誉金等经费2217.54万元。

2.退伍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参训率继续保持100%。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全力以赴搞好退伍军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对2013年冬季退役士兵进行全员培训,以就业为目标选择培训专业,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把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有机结合起来,为退役士兵更好的就业搭建平台已成为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内退役安置工作的重点。2013年冬季我市共接收退役士兵327人,除已取得大专、本科文凭的26人,共有301人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总参训人数达应训人数100%。

3.切实做好2012—2013年度转业士官的接收安置工作。由于国家安置政策的调整,导致2012、2013年度转业士官的安置问题成为一个新的矛盾突出点,导致这部分人员经常群访、维权。为了严格按照国家安置政策妥善做好转业士官的安置工作,维护转业士官的合法权益,我们多方调研并了解周边县市转业士官安置政策,拿出了转业士官安置方案,与市财政、人社部门对接,多次与转业士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宣传国家以及地方的有关方针政策,已与12名转业士官达成安置协议,解决了这一困扰我们两年多的群访问题。

篇4

将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体验教育活动贯穿一学期的始终,根据每月的时令特点,既要注重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又要抓住重大事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注重少年儿童的实践体验,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金色少年”,创建德育特色校为目标,从而推动少先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工作安排:

二月:

1、开学第一周,各班配合学校教育,利用第一个班队会课时间开展“收心”活动,整顿好校风工作。

2、制订好新学期各班级的工作计划及德育特色活动“金色少年”评比活动计划。

三月:

1、3月5日,发动队员重读雷锋日记,在各中队中开展讲演雷锋故事比赛。

2、指导队员自建“雷锋小队”,组织三年级的全体队员到西客站及白沙片区打扫、清洗为片区人民服务。

3、3月8日,各中队开展“世上只有妈妈好”主题中队会活动。

四月:

1、组织四年级的全体队员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2、4月中旬、下旬组织开展“城乡交流手拉手”活动:到楼源小学进行一周社会实践活动。(五、六年级第一、二阶段)。

五月:

1、庆祝“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

2、5月上旬、中旬组织开展“城乡交流手拉手”活动:到楼源小学进行一周社会实践活动。(五、六年级第三、四阶段)。

3、筹备“六一”节目。

六月:

1、一年级学生入队。

2、“六一”演报演出。

篇5

今天是12月13日,也是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特地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东江特遣队》。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时期,我党派遣东江特遣支队进入香港敌占区,和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成功营救出大批被困的左翼进步文化人士,而先遣队除了一位女护士林亚珍幸存,其他队员全部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特遣队队员为了掩护进步文化人士安全撤离,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那一幕。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了时间就是生命。为了给撤离队伍争取更多的时间,特遣队员们毫不犹豫地留下来阻击鬼子。虽然他们只有七八个人,要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鬼子,但他们毫无惧色,大义凛然。一位队员牺牲了,两位队员牺牲了,三位队员牺牲了……烈士的鲜血洒满了山路。山路上,倒满了被击毙的鬼子。敌人尸横遍野,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沉重的代价……当最后一位队员面带着微笑倒下时,我不禁热泪盈眶。敌人围上来了,风儿掀开了这位队员背上的衣服,露出了令鬼子胆战心惊的四个字:誓死抗日!!!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是啊,正是这种信念的支撑,英雄们视死如归,用自己的生命,挡住了敌人前进的道路,为队伍的撤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我党保存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走出影院,特遣队员的脸庞仍在我眼前一一浮现。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胸前的红领巾,就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虽然,现在的中国变强大了,但日本等一些居心叵测的国家仍在窥视着我们。我们——新时期的少年,更应该不忘历史,更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36-0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使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具体化,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他两个倡导的基础,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职高学生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从源头入手,从教育者入手,在日常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中就要注重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三、公民层面价值观的要求在日常班级中的渗透

1、爱国

首先,利用校内校外各类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地处甘肃会宁,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革命传统,在周末假日带领学生参观展馆,教育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牢记那些为国家利益和民族解放牺牲的仁人志士,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其次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等,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引领学生说感受,谈体会,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最后,中职学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职业定位,加强专业技能,对将来就业抱有信心,这些做到了也就是爱国的一种诠释,只有心理健康技术过硬能够切实就业有稳定的生活才会对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2、敬业

爱岗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技能的不足可以通过培训短期内得到提高,而个人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完善,因此作为职业学校开展爱岗敬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理论学习。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等课程的开设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熏陶,结合学生将来所可能从事的职业,让学生明白:爱岗敬业是从业者生存的需要、爱岗敬业是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爱岗敬业是从业者事业成功的需要、爱岗敬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2)利用典型、树立榜样。一方面,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介绍宣传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典型事迹,用他们高尚的精神激发学生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对事业的热忱,对学生的关怀,严谨的治学态度等,本身就是敬业意识的一种具体化。教师的垂范作用,对学生敬业意识的形成非常重要。

(3)开展各种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参与竞争,培养敬业意识。首先积极组织和选拔学生参加市、省、以及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其次职业学校要结合本校专业设置,系统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竞争的氛围。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竞争评比、学习成绩评比、体育竞赛、文明宿舍评比,促进学生参与竞争,接受竞争意识训练,促进敬业意识的形成。

3、诚信

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比较喜欢活动,职业学校要抓住这一实际特点及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把诚信教育寓教于乐,会大大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如在学生中可以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组织观看有诚信教育内容的故事片、视频,开展诚信教育的讲座、开展诚信与反诚信的讨论、诚信征文、以诚信为主题的网页制作大赛等,在校园内营造诚实做人、做事的氛围,做到活动寓诚。

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懂得了诚信,从而自觉的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在学校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班级德育评分栏等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学生诚信行为,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

4、友善

篇7

迈入新世纪后,我国的国防教育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教育任务。特别是在目前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这就需要我们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赋予国防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以基层群众为重点,把国防知识送到千家。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把村屯、社区、企业、机关作为国防教育的重点部位,研究新方法、创新活动形式,力求取得成效。不断激发群众起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在全社会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主要采取“自主培育”和“外向引导”双向驱动的办法,加强对基层的国防教育。所说“自主培育”,就是根据基层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由人武部和宣传部共同编印了《认真学习〈国防法〉、牢固树立国防观念》、《学习〈兵役法〉、青春献国防》、《贯彻民兵工作条例、努力做好民兵工作》、《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工作责任》等12期国防教材,发到乡镇村屯进行巡回宣讲。同时,各乡镇以此为主要内容,利用自办广播设立国防教育专栏节目,定期播发国防安全、政策等知识,使国防教育作到经常化、系统化、规范化。通过这种形式,使国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增强 了忧患意识,增大了发展劲头。所说“外向引导”,就是从上到下围绕国防教育这个主题开展活动。首先,借助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的机会,组织开展了革命影片下乡活动。县人武部专门配备了一台国防教育宣传车,走到哪里播放到哪里、宣传到哪里。通过这种形式的宣传,不仅充实了“四下乡”的内容,也对基层群众集中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其次,我们还优选了《居安思危兴国防》、《强基固本谋打赢》、《致富路上当尖兵》、《为难时刻显身手》四部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进行了连续播放,扩大了国防知识的教育面,使国防知识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再次,在新兵应征入伍期间,制作专题节目,在电视台连续播发,对征兵工作的意义和新兵的条件、去向、验兵程序等进行了全面报道,激发了广大青年应征入伍的热情。在新兵起程奔赴部队的欢送会上,县委副书记代表县委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入伍新兵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以重大节日为契机,让国防知识扎根社会。紧密跟踪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是加强国防教育的本质要求。在抓好经常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的教育活动上,力求创新形式,把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办出特色、办得新颖、办出效果,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教育,升华思想认识。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住了三个重大节日。一是“莲花节”。7月18日的“莲花节”是我县举办的大型旅游经贸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莲花节”期间,我们抓住人多、节日气氛浓厚的有利时机,依托县城人民广场开展了革命影片展映月活动,露天播放《地雷战》、《铁道游击队》、《三大战役》等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让群众在娱乐、消遣的过程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高了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二是“八.一”建军节。与县人武部联合举办了“庆八.一”专场文艺晚会,晚会的主题为“歌颂人民军队、展示人武风采”。整个晚会以磅礴的气势、高昂的精神风貌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使观众在欣赏到人民军队和人武工作者风采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关注国防建设。此外,还与武装部一起组织县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在新建靶场参加了实弹射击训练,并参观了应急分队盾牌术、军体拳、民兵分队实弹射击、武警中队擒拿格斗等军事科目表演。三是全民国防教育日。在9月21日第二个国防教育日期间,我们以“国家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主题,以《国防法》、《兵役法》、《黑龙江省国防教育条例》为重点内容,大打宣传战役,扩大了社会影响。一方面,由县武装部部长发表电视讲话,重点宣讲国防教育的目的、意义、要求等相关内容,通 过电视媒介辐射到全县各个乡镇村屯。另一方面,在县城4条主要街道设立了4个宣传台,县五大班子的领导带头,向过往群众散发传单5000多份,出动两台宣传车巡回广播国防教育知识,并在主要道路交叉口悬挂了13幅横幅,在沿街宣传板书写壁字标语20多条。同时,还组织城镇6支秧歌队,以特殊的形式宣传国防教育法。通过这些宣传,使群众进一步明确了国防教育的意义,营造了人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气氛。

(三)以中小学生为主体,让国防知识走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不仅能够使受教育者增强国防观念,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使他们强健体魄,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把中小学生的 国防教育作为了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坚持从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出发,依托县内的敖木台战迹地、博物馆、四方山烈士陵园和防洪纪念塔四个国防教育基地,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一核心内容,积极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系列国防教育活动,为他们将来保卫祖国、建设家乡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一是依托博物馆,组织参观活动。我县博物馆建于1998年,分为古代文物、近现代历史、经济社会发展和抗洪等五个展厅。建成后又经过几次文物征集,展品不断丰富,尤其是反映抗日烈士事迹的图片、遗物等展品,对中小学生具有很强教育意义。我们借助这个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组织县城12所中小学校的7000多名学生,利用暑期轮流到博物馆参观,使他们在参观过程中感受肇源的光辉历史和革命烈士的不屈精神,激发了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热情。二是依托四方山烈士陵园,组织军事拉练活动。四方山烈士陵园安放了在我县参加战斗或从我县参军的烈士遗体,县里把它作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赋予了它旅游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吸引游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在娱乐中接受革命传统和革命历史教育。清明节期间,我们组织县直中学的500多名师生,在这里开展了军事拉练演习活动。以爬山行军、国防知识答题为主要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能,而且使师生体验到未来战争对多方面专业知识和较本稿件版权属517878秘书网高身体素质的需要,使他们进一步坚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和信心。同时,还组织开展了祭扫烈士墓、入团入队仪式、成人仪式等活动,深化了了国防教育效果。三是依托敖木台战迹地,组织主题班(队)会活动。敖木台战迹地是抗联十二支队攻打 城时留下的遗迹,位于我县二站镇南侧,1999年县里投资10万元 进行了维修,建了纪念碑、坟冢和隔离带,周围种了花草树木。我们借助这个阵地,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到这里敬献花圈,召开主题班(队)会,请当年参加战斗的抗联老战士回忆历史,讲解战斗经历,让中小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四是依托抗洪纪念塔,组织演讲比赛活动。每年6月上旬开始,我们在抗洪纪念塔广场,组织县城中小学以“保卫祖国、做新世纪主人”为主题开展了演讲比赛活动。通过回忆历史、展望未来,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陶冶情操,增强团结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中小学校开展了巡回宣讲授课活动。由人武部现役军人做教师,以国防法规和军事知识为重点内容,深入到中小学校进行授课,这种“巡回到学校,讲课到班级”的做法受得了学生的欢迎。

篇8

于是,当同桌飞往山东大学的时候,我坐上汽车,从北回归线上的小城来到了两百多公里以外的云南师范大学。

水自悠悠云自舒

选择到昆明求学的人,大多受了“四季如春”这四个字的蛊惑,然而一旦开始生活便总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就像魔术揭开谜底后引来的唏嘘。阴晴不定的夏日长空,正午时孜孜不倦炙烤行人的阳光,夜晚降临后需要添衣的薄凉,在发展中不断翻新扩建的街道建筑造成的交通拥堵,都让北方的同学抱怨不已。但生活得久了,不知不觉中对这座城市的依恋便取代了当初的抱怨。

所谓“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我恋着这里的四季飞花,亦喜欢在花谢花开里出行。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挤上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从呈贡大学城到昆明市区的圆通山赏樱花,又乐此不疲地辗转三趟公交车回学校;没课的周末,我们相约着去爬西山,站在山顶一览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壮阔,到山脚喂喂在池里戏水的红嘴鸥;国庆黄金周,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乘几小时的车去丽江或者大理,体验小资情调,在纳西客栈圆—弛揉碎的梦,回眸如素颜般擦肩而过的大理。

我最爱的,还是在十二月的暖冬和舍友坐在校园的薰衣草地上,晒着阳光,听上一段音乐,说说彼此的故事,或沉默地看着云朵发呆。沈从文在《云南看云》里说,云有云的地方性,云南的云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朴素,影响到人的性情也挚厚而单纯。这大概就是我依恋着这座城市的原因了,将素朴融为自身气质的云南人,无论何时总散发着一股淳和的气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极其简单,似乎每个人都自有一份水流云在的淡然心态。

洗尽铅华呈素姿

作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的前身,学校常常会举办纪念西南联大的系列活动,总有同学对这一类活动很反感,认为云师大在搞面子工程。从校本部搬到呈贡校区的学姐也常常抱怨,新校区虽然有很多仿建的历史遗迹,却失了本部的文化氛围,在这里学习散漫了许多。

“七一七”纪念日那天,我终于有机会一睹校本部的风采。我们宿舍六人从当年的西南联大大门进入,依次参观了师林群雕、纪念抗战烈士碑林、西南联大时期办公教学用的茅草房和西南联大纪念馆。

期间,我们遇到一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姐,她身穿“五·四”时期的阴丹士林学生装,刚给一位泰国来访的女士做完讲解。闲聊中我们得知,她是纪念馆的一名义务宣讲员,今年大四,已经从事宣讲工作三年多。

为了详细了解历史,她查阅了大量史料书籍,做了厚厚一本笔记,针对不同的参观者还拟写了不同的解说词;联大老校友回访母校,连夜和队友去采访记录;重大纪念日期间,需要接待大批参观者,有时候接连几轮讲解连水都喝不上一口。一直支撑她的不只是讲解员的身份,而是听众在她透彻的讲解中和她一同回到那个年代的动容。

当我们坐在茅草房笨重的粗木椅上,看着镂空的红木窗里透进来的细碎阻光,我们似乎也回到了那个年代,真正领悟了一所大学的气度。今日云师大的老师,敢于承认云师大“缺大师”,这样一种在历史与山水的沉淀中积累而成的朴实谦逊,让他们孜孜不倦地潜心学术。

在这样谦逊的氛围里,师生是共同成长的,而我们所渴望的,也仅此而已。

遇见理想的自己

作家安宁曾说,最美的原是被浪费掉的时光。我深深赞同,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我们肆意挥霍着最美好的大学时光,只为日后不因青春的单调苍白而遗憾。然而我们也懂得,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需要用心书写每一天。

新闻人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社会发展的瞭望者。大一的时候,我加入了学校的编辑部,采写了一年多的校园活动新闻,参与校稿编辑排版。大二开始学习摄影摄像,校园里随处可见我们拿着摄像机取景拍摄。期末,老师布置我们拍摄一个短片,他将我们写的镜头脚本修改过后,我们便按脚本拍摄。拍完以后,又将一堆零零散散的镜头画面导入电脑,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编辑。

当时正是元旦,跨年之夜,我们坐在宿舍里,盯着电脑屏幕,看画面一帧帧回放,在最合适的画面剪切,恍惚间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偶尔抬头看一眼窗外盛放的烟火,相视一笑,看着即将完成的短片《梦想纪念册》,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梦想也会如同烟花般绚烂。

篇9

(一)很多学校没有有效地将社会责任感培养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很多学校和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是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很好地付诸实践。历史课上,教师只是单纯讲解历史知识,而且关注点放在新课程标准上,忽略了将社会责任感与历史结合起来讲解,导致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势无法发挥。

(二)历史教学与社会生活脱节

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中感悟并学习在面对社会责任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做,促进自身修养和行为的进步。然而现实生活中,为了节省时间,历史教师只是讲解历史知识,忽略将历史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二、如何加强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总的来说,历史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言语引导、典型示范和制度规范。言语引导。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引导学生,使学生明辨是非黑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当然,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时展、学生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言语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唤起他们善良的本性,从根本上认识什么是社会责任感,承担社会责任。典型示范。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剖析历史人物内心情感、优秀品质,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的有力引导是关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树立一个高素质、高社会责任感的形象,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制度规范。有纪律,才能有标准,才能有保障。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一方面是强制性地约束学生行为,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深刻认识社会责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觉性不强,自主性缺乏,科学合理地行为规范能够给他们帮助。

(二)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初中生的情感波动比较大,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让他们牢记在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可通过教学方式多样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要利用现有资源,并不断寻找新资源。传统的课本、习题册是基础,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影音,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其次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来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明白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促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推荐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片或是书籍,让学生有选择地了解,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观。有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自学空间,反倒会促使他们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理解更透彻。

(三)培养学生社会行为能力

对社会责任感有了充分认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将理论付诸实践。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像在重大的历史纪念日,向路人或是小学生宣传纪念日的由来和故事;每个人轮流做值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集体荣誉;参观烈士陵园或是历史博物馆。把学生从课堂上带进社会,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社会责任,从而学习并践行。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学校 家庭 网络 弘扬民族精神 传统 内涵 民俗

2010年4月,我校有幸成为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实验区实验学校之一。两年来,学校课题研究遵循着“依托活动,贴近生活,抓住兴趣,扎实推进”的原则,开展“弘扬民族传统节日 培养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研究。

一、针对现状,确定研究目标

我们学校属于一所九年义务学校,有学生2100多人,生源90%是周边的原企业单位下岗工人的子女,生活条件各方面不是很好。许多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赚钱养家糊口,无法顾及小孩,缺失家庭的温暖;小孩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居住,过分的溺爱、迁就,小孩孤僻、我行我素。逢年过节,父母不在身边,老人也只会弄好吃给孩子,至于节日的内涵及通过节日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了。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而我们的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奠定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基础的关键时期,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皮亚杰曾经说过:“借助于具体事物支持的活动和活动中获得的教育研究是长久的。”为此,结合传统节日,通过课题的研究,挖掘教育的途径,引导中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节日活动中亲身感受、体会,从中受到教育。

二、实践与探索

根据对传统主要节庆的内涵提炼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将这些节日大致分类: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划归为文化类节日;重阳节为爱心类节日,清明节为纪念类节日等;根据节日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的德育教育。我们开展对学生的思想现状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拟订节庆教育的认知目标和学生实践目标,并共同策划组织节庆活动。

(一)“节庆指南”引导小学生系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因此,可以说,传统节日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集体的文化记忆。但一项关于民众了解节日文化渠道的调查中显示,近7成受调查者表示“听老一辈说的”,而真正能系统了解节日文化的,可谓少而又少,这就意味着我们这些流传千年、意蕴丰富的文化记忆,正在逐渐淡化,那些丰富的节日仪式里所蕴涵的对世界与人生的祈求和寄托和那种对节日的尊重与敬畏,也正在或已经消亡。

针对这种现实,在指导学生过春节、清明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课题组编辑了《欢欢喜喜过春节》《我们的节日――清明》《弘扬民族精神 共度和谐端午》节庆指南,实验家庭人手各一册,手册第一板块:节日的来由。第二板块:各地方节日的习俗,活动形式、内容,人们的饮食等等。第三板块:同学们你们家又是如何过节的?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你的快乐!(节日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饮食、居饰、游乐)第四板块:节庆剪影(附上说明)旨在引导家长和学生系统学习和了解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中时间跨度最长、形式最隆重、活动内容最丰富的春节的文化内涵;通过祭奠先烈、先人、先贤,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孩子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事实证明,效果明显。

调查前曾显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印象中的过春节,主要内容就是吃年夜饭和收红包,清明节吃糯米饭,而春节、清明节过后,课题组回收的活动手册记录中显示:学生知道了春节的起源传说,了解了春节的居饰文化,熟知了春节的一些饮食文化,能讲述一些节日仪式的含义,同时还了解了本土的春节风俗习惯。比如:在本市内、市郊、老家又是如何过春节的,都有哪些民风民俗,并参与一些当地的活动,践行了一些春节期间的礼仪等。知道清明节的意义、习俗;和家人及同学一起去扫墓,家长配合收集、追溯家族历史和故事,朗诵有关清明的诗文,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魅力,奠定学生的中国根、民族根。

(二)亲历节庆引导小学生切实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多种多样,各项节庆仪式分别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敬畏自然、怀念祖先、维系情感、体现价值观等,这些都是节日文化的重要支撑。然而,快节奏的现代人过节,简化了节日仪式,大多几乎只剩下饮食这一方面了,因此,在中小学生印象中,清明节就是吃五色糯米饭,端午节就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至于缅怀先祖、家传祖训、纪念先贤、龙舟竞渡、把酒问月等美好意境,早已被各种娱乐活动所代替。因此,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也就没能在中小学生脑海中占有一席之地。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的节日。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节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以“传承民俗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清明节系列活动。(1)组织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大讨论活动。围绕怎样过清明,大家来评说,各班级召开了主题班队会,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们懂得了清明节的历史由来、民间习俗等知识,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传统节日活动。(2)广泛宣传,氛围浓厚。学校借助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清明节文化内涵,要求各班级出一期以“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组织评比,使清明节活动深入人心。(3)组织学生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在信息技术课上,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等相关网站,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学生们可以自由点击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并向烈士们献上鲜花、鞠躬,在留言栏上留言,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这种纪念活动不但让学生懂得了低碳环保的祭祀方式,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党爱国教育。(4)团委、少先队共同组织学生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扫墓活动。同学们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寄托我们的哀思;向烈士敬献了花圈,队员代表发言表决心;向烈士庄严宣誓。回校后同学们还写了参加扫墓活动的感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此行的重要意义。(5)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我们的节日――清明》实验家庭手册:清明节意义、习俗;家庭清明节活动内容;了解家族历史和故事;收集、诵读有关清明时节的诗文。

从收集的资料来看:每一个同学都能从不同的程度认识到保护和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是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德体现,也是我们了解和感受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喜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如今的中小学生们热衷吃“肯德基”“麦当劳”,穿“米奇”“巴布豆”,看外国动画片……对传统的东西缺乏兴趣;如果能在吃这一方面吃出点传统的意味、吃出点对文化的理解,也未尝不可。问题是,就连这些节庆享用的食品都几乎是来自于商店,出于自家人之手的少而又少,一家大小都参与准备的情况就更不用奢望了。如果我们的活动仅仅停留在让孩子“看”的层面上,他们对节庆文化的理解仍然只是表面的、肤浅的,更别指望让孩子们从内心热爱这一传统文化。

学校课题组为了使学生感受端午节这个民族节庆的文化内涵。我们与北湖中社区一起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请社区的领导、学生家长进来,我们买来了粽叶、粽米和赤豆,请学校食堂的师傅给学生传授包粽子的技艺,他们学得认真,也充分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气氛。同时在校内举行家庭包粽子比赛,活动中大家互相协作、体会亲情。既增进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社区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又从中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课题组布置的活动记录有让孩子们亲自动手,量力而为地参与到节庆的活动中去。有条件的孩子可以跟家长学习包粽子,哪怕只是看看煮粽子的火候也好;手巧的孩子可以帮助贴春联、贴福字画,哪怕只是扶扶梯子、刷刷浆糊也好;嘴巧的孩子可以为长辈讲讲春节的传说故事,哪怕平铺直叙不够生动也罢;有幸的孩子还可以到民间去跟村民大开眼界:庄严地看祭祀、点香烧纸,虔诚地叩头作揖、许愿,彬彬有礼去农家当客人、学礼数……孩子们回校后的反应几乎一致:学会过节,那绝对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

(四)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且辐射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但教育绝不是学校一方的事情,这早已成为共识。但真正落到实处才是硬道理。如果只是布置让孩子们自己回去过好春节,体会我们的节庆文化的魅力,这无异于布置了一道无法完成的作业。因此,课题组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和网络的作用,让他们组织、引导、带领、帮助、利用,这才使得这次“欢欢喜喜过春节”“我们的节日――清明”“弘扬民族精神 共度和谐端午”等活动方案得已落实,教育合力的作用得已显现。

另外,以中小学生落实活动方案,反过来也促进了家长的参与,影响了更多的人对我国节庆传统文化的关注。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一个民族在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被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同、所接受、所追求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它是中华文明的精粹和精华,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精神支撑和精神所系。因此,结合传统节日,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促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民族精神。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加强领导

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 历史意义,增强迫切感、使命感,提高开展实验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学校要积极主动与所在社区(北湖中社区)取得联系,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将此项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与内容、形式,向所在社区广泛宣传,取得社区领导和群众理解与支持。

(二)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网络主体化教育环境平台,形成民族民俗节日的意识调查与培养的模式

1. 学校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

(1)利用各学科教学渗透。(2)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和重大节庆、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活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2. 家庭传统节日内涵的升华

(1)家长注重了过节的真正内涵。(2)亲情回归家庭,感恩落到实处。

3. 与社区网络搭建教育平台

(1)建立社区活动实践基地。(2)与社区联合活动。(3)借助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网络教育活动。

4. 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密切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把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请家长共同参与活动,促进了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感悟、实践弘扬民族传统节日,培养中小学生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