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范文
时间:2023-04-04 16:2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曹冲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据历史学家陈寅恪考证:汉代中土无象,而曹冲五六岁时,孙权为会稽(浙江绍兴)太守,也不可能有象送曹操。他认为,故事是从佛经输入的,如《杂宝藏经》卷一:“天神又问:此大象有几斤?……父言:置象船上,着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陈寅恪在考证中使用的前提性假设是:大象生活区域固定,在汉代除了交趾(越南),南方没有大象,因此孙权作为会稽太守,不可能有机会得到大象。显然,这种假设是有漏洞的,因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大象成灾的记录,大象的行踪,远远超过浙江绍兴的纬度。另外,据清代学者何义门记载,燕昭王时(公元前300年左右)就有人用浮水的方法称量过大豕。当然这一论据无法证明曹冲是因为读过燕昭王时期的故事而“称象”,还是后世人因为该故事而伪造“曹冲称象”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不乏大象的传说与故事。传说在舜生活的年代,中原多象,他弟弟的名字就是“象”。传说中由于舜的功绩卓著,甚至可以让大象为他劳动,这也成为他顺利接任首领的一条重要理由。另外,中国古代百孝图中的《象耕故事》,说的就是利用大象进行耕作的故事。
然而,大象也并非一直在中原地带广泛繁衍、栖息。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750年的冷相气候导致大象基本在中原绝迹,所以历史上总是把大象的出现当成奇迹,这也给物候学家提供了研究气候的“窗口”。物候学家一般认为,大象是热带动物(大象缺乏毛发,有长毛的猛犸象早已灭绝了),如果大象出现,一定是气候变暖。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一假设是有问题的,因为气候是周期性变化的,暖相气候下有大象北上的情况,冷相气候下也有大象北上的情况,它们更多地是被食物所驱动,而并不完全受控于冷暖影响。
笔者统计了中国历史上数次大象自然北进的案例,结果发现,一共发生过16次北进,其中10次是在冷相气候周期进行的,而只有6次北进是在暖相气候周期进行的。暖相周期大象北进比较好理解,因为气候变暖,食物来源增加,大象不知不觉就走远了。在967年,象群曾最远深入河南开封附近。
那么,为什么冷相气候周期大象也会远游呢?我们可以从近些年来发生的一些异常生物事件(如俄罗斯境内老虎南下中国,新疆豺狼成灾,云南狗熊袭人等)大体推断出大象北上的原因。这些事件的共同特征是,食物链最高端动物发生食物危机,不得不扩大食物来源,发生异常的求食行为,而这种情况又均发生在冷相气候时期,受到冷相气候的影响较大。由于冷相气候会造成食物链的中断,所以经常会发生异常事件。例如,根据地方志记载,清代徽州地区的老虎(华南虎)成灾几乎是每25~30年发生一次,每一次都是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 “曹冲称象”并非不可能
那么,“曹冲称象”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气候背景下呢?曹冲大约生于建安元年,死于建安十三年,寿终才13岁。据记载,“曹冲称象”发生在他五六岁时,所以可能是201年。从194年到225年,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冷相气候,这是认识“曹冲称象”故事的关键。
206年,曹冲的父亲曹操发出《禁寒食令》,清楚地说明了当时气候太冷,山西(并州)地区的寒食习俗不适合气候条件,需要禁止。所以,在这种冷相气候条件下,南方大象北游绍兴应该是有可能的,刚登权位的孙权拿大象“行贿”一下曹操也是很有可能的,早慧的曹冲建议水中称象也是合乎情理的一件事。只不过,通过称量王冠发现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是“几何之父”欧几里德的学生,“泵浦之父”特希庇乌斯的同学,所以大名鼎鼎的阿基米德就被历史记住了,而我们中国的曹冲则被淹没在历史的逸闻当中。现代的“太平洋十年涛动理论”已经清楚地说明:气候是周期性变化的。另外,不但暖相周期中的大象有可能会北上,冷相周期中的大象依然可能北上,所以陈寅恪的前提假设,在现代的气候理论中不存在。
篇2
这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故意出难题说:“我今天想叫大伙帮忙称一称这大象的重量。”
众官员都不敢乱发表意见,抓着耳朵装出一副拼命思考的样子。突然,李典一拍曹操的腿,把曹操给吓了一跳。
李典脸一红,说:“对不起丞相,我拍错了……其实应该是我一拍大腿,然后大声叫道,丞相我有办法,可以用‘邮票法’呀!”
曹操:“邮票法?”
李典:“是呀丞相,是这样的,一张邮票质量太小,很难称量,我们可以一百张放一块称,得数除以100就行!”
曹操:“那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只要再找99头大象,一下子称了,然后再……”
李典:“当然不用找那么多了,只要再找9头大象就够了,一起称,再把得数除以10,求出来的就一定是大象的重量!”
曹操闻言紧皱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觉得李典的话似乎有点道理,又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正在这时候,突然听见许褚说:“典之所言,初闻……”
曹操正色道:“对不起,为了推广普通话,请不要说文言。”
许褚说:“丞相,刚刚褚细细考察了一番,发现这大象皮薄肉嫩,想来必定味美汁多,沁人心脾。依褚之见,不如把这大象宰了,切成一块一块的,称起来就很方便了,况且,大伙顺便还能大快朵颐一番,真是何乐不为呀……”
话还没说完,一边的李典和夏侯敦就大声叫起好来,“给我留个后腿!”“我要象鼻!”
曹操一皱眉,面露难色:“这……不大好吧?不过,你刚刚那几个成语用得不错,记录下来,以后收入《成语词典》。”
曹操环视众人一圈,突然问道:“冲儿,别人都说你是个小机灵鬼,你有什么办法?”
曹冲:“嗯,这个……咳,关于这个问题,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深入地调查研究,终于发现,原来大象的重量真的很难称耶!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它个子太大了,而最终的解决方法嘛……把耙快看,有飞碟!”
曹操:“冲儿别胡闹……现在文章都写了大半了,而且文章的名字也定了……”
曹冲:“把耙,要不你叫人给文章标题加几个字,比如改成《曹冲称像猫的狗》之类的,然后再找只像猫的狗来一称,不就完事了?”
曹操:“冲儿又胡闹,你肯定周杰伦听多了,这像猫的狗哪给你找去呀。要不把耙给你点提示吧,你看……”
曹冲看去,不远处的池塘里停着两条船。曹冲突然灵光一闪,说:“把耙我想到称大象的办法了!看来外界传说没错,我果然是天才儿童。我这就把大象引到船上去。”
曹冲于是叫人拿来香蕉,想引诱大象到船上去。他拿着香蕉在大象面前晃来晃去,正在这个时候,那大象居然开口说话了。
“虽然我是大象,本来应该不能说话,但我今天无论如何要告诉你,你休想把我骗到船上去!”
曹冲说:“要不这样吧,咱们来玩个剪子包袱锤,你要是输了就到船上去;我要是输了,就承认你比我壮,大腿比我粗,鼻子比我长,长得比我帅……怎么样?”
大象一思忖,好像很划得来的样子,于是就说:“那好吧。剪子……包袱……锤……”
大象伸出了右前腿,就在伸腿的一刹那,大象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发现除了包袱,好像它的脚趾不允许它出剪子和锤子!
“哇哈哈,你输了,快到船上去吧!”
“这……原来你晃点我!罢罢罢,我认输就是。”
大象终于被骗到船上,曹冲马上叫人往另一条小船上装石头,一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止,等到两条小船吃水一样深的时候,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接着曹冲又叫人把石头分别称一称,然后把这些重量加起来,终于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篇3
1、曹冲称象的故事说明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同时也说明了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体现浮力原理,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
实际上,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三级蛙跳;小体操垫;训练
G633.96
小体操垫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器材,将其运用在体育训练中能够缓解和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还能提高训练的安全性[。笔者发现,在三级蛙跳训练中,只要合理、适当、实时以及创造性的运用小体操垫,不仅能够提高体育训练的趣味性,还能够提高学生训练的效率,进而取得满意的训练效果。接下来本文笔者将该训练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一、立定三级蛙跳动作要领
第一,首先要预摆,两脚左右自然站立,不要并拢,最好与肩同宽。然后双手向前摆起,两腿保持伸直状态。第二;两手尽量往后摆,身体降低重心,两腿向下弯曲;第三,两脚用力往前蹬地,同时两臂稍微弯曲往上摆动,整个人向前上方腾空跳起,并充分展体。第四,落地时,收复,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然后落地缓冲。时机必须缓冲好。
二、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组织我校初三男生进行三级蛙跳项目训练时,当学生训练一段时候后,发现绝大部分的男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可以超过2.6米,第二跳的成绩为2.7米,但是我省中考男生三级蛙跳的满分成绩为7.6米,因此如果将他们的三级跳中的第一跳按照2.6米,第二跳按照2.5米进行计算的话,第三跳仅仅需要达到2.3米便可以获得满分。第二跳在具备一定的初速度的情况下第三跳达到2.3米难度并不大,但是从我校初三男生训练实际情况来看,即便第一跳学生便达到2.8米,依然无法拿到满分。有不少学生的第一跳和第二跳的远度相当,甚至还有个别学生的第二跳远于第一跳(除去学生因为第一跳用力过度导致第二跳无法起跳的特殊情况),但是第三跳成绩却不显著,这种现象的确不正常,因此不得不深入探究。
三、问题归因
针对我校初三男生上述情况,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为训练员没有采取提高三级蛙跳针对性地训练方法。我校训练员普遍采用的是常规的多级蛙跳、负重蹲起以及重复三级蛙跳等训练方法。甚至还有一部分训练员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的力量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其中考备考就成功了一大半,从而负重蹲起训练也被当作了三级蛙跳的主要训练内容。然而现实情况是这训练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腿部肌肉的克制性收缩能力,但是却无法有效提高其腿部伸肌的退让性收缩能力,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在完成第一跳后无法主动、积极地完成缓冲,以至于下肢关节过度弯曲只能被动进行第二跳和第三跳,这样也无法实现最大程度利用第一跳产生的初速度,再加上二次起跳不充分,直接影响了第三跳。第三跳的远度不佳导致学生无法取得应有的成绩其主要是因为训练缺乏针对性引起的,因为缺乏基础素质训练作保障,三级蛙跳这类反复训练方法也无法获得满意效果[2]。笔者通过调查分析笔者找出了我校初三男生三级蛙跳成绩不显著的症结所在,进而探寻改进对策。
四 、问题的解决办法
现将我校初三一班和初三二班男生为研究对象,将一班作为实验组,将二班作为对照组,两班学生立定三级跳远成绩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学生依然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实验组学生借助小体操垫进行训练,具体如下:
1.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一跳
如图1所示,将小体操垫依次平铺在平整的跑道上或者柔软的草地上,垫子的数量、距离可以由高三男生的能力来决定,然后在纵放的小体操垫中间放置一个合起的小体操垫。在训练时学生通过3~5步助跑后用有力脚连续单脚跳,逐个跳过小体操垫,当跳过最后一个垫子时迅速往前冲。当学生在掌握训练技巧后,在距离沙坑2~3米的位置上放置一块纵放的小体操垫,学生通过6~8步助跑或者全程助跑后单脚起跳腾空后落入沙坑中。
2.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二跳
按照图2所示,将小体操垫以“人”字的形状摆放于平整的跑道上或者柔软的草地上。学生通过3~5步助跑后连续跨跳,当跨跳^最后一个垫子时迅速往前冲。待学生掌握上述动作要领中,再将2~3个体操垫以“人”字形状铺在沙坑和起跳板之间。学生通过全程助跑之后进行跨步跳,逐一跳过体操垫,最后掉入沙坑中。
3.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三跳
按照图3所示,将小型体操垫以“人”字形状放于沙坑的边缘,学生在0.3米高的跳箱上先通过1~2步的助跑后,跨跳过前面的体操垫,然后摆动腿起跳最后双脚落入沙坑。待学生熟练掌握上述训练技巧后,再通过4~6步的助跑跳过电子,最后并脚用跳远的动作落入沙坑中。
4.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一跳和二跳的衔接
将小体操垫以“人”字的形状摆放于平整的跑道上,然后学生开展单脚跳和跨步跳的交替训练,然后在沙坑跟起跳线之间放“人”字形电子,学生在0.3米高的跳箱上单脚跑下并起跳,跨过垫子后,落入沙坑向前冲。如图4所示,待学生掌握上述动作要领后,在跟沙坑相距2~3米的位置放置“人”字形垫子,学生经过4~6步助跑后,再左腿做起跳腿,单脚跨过体操垫落地,换用右腿起跳,右腿跨步掉入沙坑 [3]。
5.运用小体操垫练跳和三跳的衔接
先将垫子以“人”字形铺于沙坑边缘,并放一块垫子和踏板。学生先通过跨跳的方式经过3~5次跨跳后跳过体操垫,双脚落入沙坑中,待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后逐渐边城助跑4~6步再起跳。然后学生在0.3米高的跳箱上先通过1~2步的助跑后跳下训练,再于跳箱跟垫子之间进行一次跨跳,最后跨过前面的垫子,采用摆动双腿方式起跳并双脚落入沙坑;如图5和图6所示,当学生掌握上述动作要领后,在跟沙坑相距2~3米为位置间隔一段距离放置“人”字形垫子,学生通过4~6步助跑后,先采用左腿起跳,右腿跨过垫子,当右脚落地后继续起跳,换成左腿跨步跳过垫子后左脚落地,然后再用跳远的腾空和落地动作落入沙坑 [4]。
6.运用小体操垫练习第一跳、第二跳、第三跳的衔接
如下图7所示,先在沙坑跟起跳线中间的位置放置一块小体操垫和两块以“人”字形的小w操垫,学生站于第一块小体操垫前,采用立定三级跳远的方式开始起跳,按照单脚跳、跳跃、跳跃的技术要领依次跨过每一块小体操垫,最后落入沙坑中。当学生掌握上述动作要领后,在逐渐过度到助跑4~6步或者8~10步后运用三级跳远的方式,先助跑用右腿起跳,然后用右腿跳过,左腿跨过小体操垫,然后采用远跳的方式起跳,腾空和落地动作掉入沙坑。
五、结果与结论
采取不同训练方式后,实验组立定三级蛙跳的平均成绩为(79.93±8.24)分,对照组立定三级蛙跳的平均成绩为(85.08±6.63)分,由此可见运用小体操垫训练三级蛙跳,能够显著提高三级蛙跳的成绩。
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一跳,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第一跳要远且平的感觉以及起跳腿后屈膝向前上方提摆,并同时带动侧髋迁移,及时换步,从而增加第二跳起跳时腿着地时负荷,锻炼起跳腿的力量。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二跳,能够让将小体操垫以“人”字形能够强迫学生主动抬腿,从而增加了跨步跳的腾空时间,让学生领会空中跨步的动作,并且该训练方法还能够有效提高第三跳起跳时腿的力量。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三级跳的第三跳能够让让学生掌握第三跳如何用力,延长第三跳腾空时间。运用小体操垫练习一跳和二跳的衔接能够让学生体会第一跳和第二跳的衔接,增强两跳之间的节奏感。运用小体操垫训练二跳和三跳的衔接能让学生学会在跨跳后便立即起跳,控制在第二跳和第三跳之间的衔接,掌握第三跳的用力方式;运用小体操垫练习第一跳、第二跳、第三跳的衔接能够激发初三男生的起跳高度和前摆腿的幅度,并且让学生一会三跳之间的衔接,感受彼此之间的节奏,从而有节奏的完成三级跳。
参考文献
[1]张义.例析小体操垫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5,18:65+46.
[2]吕江俐.三级蛙跳成绩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的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06:89-90.
[3]陈俏敏,张立天,廖正平.研析提高初中生立定三级蛙跳成绩的训练方法[J].金田,2014,03:457-458.
[4]张义.例析小体操垫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5,18:65+46.
篇6
知己知彼巧设计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是学科整合的第一步。同一年级每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坐在一起,每人都拿着本学期的全部教材,看一看学生将要学习哪些内容。这样可以让教师走出学科的桎梏,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
本学期,学校教师们就坐到了一起,当了一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学生在这一学期都要学习哪些学科,每个学科有哪些学习内容,发现很多学科的内容很有意思,里面的素材也很值得本学科借鉴。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很多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我所教的科学学科有重合,如三年级的语文有一个单元都是关于动物的,而我们科学课这学期也将进行《动物世界》这一单元的教学。
立足主场打胜仗
走出学科去看“世界”后,还要带着新发现走回学科之中,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教学。不仅本学期内的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可以进行整合,还可以纵观本学科之前所学和之后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
例如,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曹冲称象》一课利用的正是五年级科学中《浮力》的原理。由于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内容可能跨度较大,所以,可以将语文和科学分为“主客场”。以《曹冲称象》一课为例。如将语文作为“主场”,当孩子出现“不明白为什么大象和石头就相等了”这一问题的时,录一段微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当船沉到同一位置时,大象和石头的质量的确相等了。这样,在语文课中,只是简单地利用科学实验认识现象,解决困惑,而不对科学本质进行研究,语文课要解决的内容依旧是“主场问题”。如将科学作为“主场”,可以以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为导入,引出浮力问题。之后,抛出曹冲为什么能利用石头称象这一大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模拟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浮力问题。总之,要合理利用不同学科的本质,立足主场打好仗。当然,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都达到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将跨年段的内容直接整合。
协同作战扩战果
在确定哪些学科、哪些内容要进行整合后,则需要几位老师进行深入研讨,调研整合的可行性。
篇7
1、仁慈:曹操的马鞍曾经被老鼠咬了,看管马鞍的人怕受到曹操处罚,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子把自己的衣服捅上几个窟窿,像老鼠咬的一样。然后故意装成忧愁的样子,曹操看见后问他怎么了,他说曾经听别人说如果老鼠咬了某人的衣服,这个人就会有灾祸。曹操安慰说,这是别人瞎说的,不用在意。过了一会看马鞍子那个人向曹操报告说马鞍子被耗子啃了,曹操大笑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跟前,还不免让老鼠啃了,何况仓库里的马鞍子。
2、聪明:从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曹冲的聪明,再就是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2、探骊得珠;
3、亡羊补牢;
4、守株待兔;
5、掩耳盗铃;
6、害群之马;
7、画饼充饥;
8、刻舟求剑;
9、程门立雪;
10、郑人买履;
11、一毛不拔;
篇9
大象是1700多年前曹冲称的大象。他用的工具是石头、船和秤石头的小秤。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还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五岁的曹冲有办法: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真聪明!
金字塔是2600多年前古埃及托莱斯测量高度的金字塔。他用的是1 根木棍和1 把尺子,国王想知道已经盖好了的大金字塔的确切高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样测量。托莱斯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太阳光给每一个在场的人和巨大的金字塔以及插在地上的木棍都投下了长长的影子。物体越高,影子越长,可以用测量出的木棍长度、木棍影子长度和金字塔影子长度得出金字塔的高度,托莱斯十分准确地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托莱斯真智慧!
一分钱换一万块钱是贪财的的大富翁与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一个月内年轻人每天给富翁1万块钱,只要富翁第一天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给2分钱,第三天给4分钱,第四天给8分钱……,以后每天给的钱数是前一天的倍数。贪婪的富翁同意了,但结果是:30天富翁得到30万元,年轻人得到5368709元1角2分。数字变化起来真可怕!
这些故事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曹冲称象课本上学习过,后面两个故事是暑假我看课外书学习的,非常有意思,这样的故事我想还有很多很多。把三个故事放在一起,说明读书能开动我们的脑筋,开启我们的智慧,向聪明人学习自己也会变得聪明!
书真是我的好朋友!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数学的重要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转化因素,引导学生实现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帮助他们形成知识结构与系统,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转化”思想。
一、计算教学中运用“转化”思想
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景:西瓜1.6元/千克,一个西瓜共12.8元,这个西瓜有多重?学生很快列出算式12.8÷1.6,但很多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计算。我抓住机会这样设计:
师:你们会算12.8÷1.6吗?
生:不会。
师:有没有办法可以算出结果呢?
生:转化。
师:怎样转化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吧!
生1:我们把“元”转化“角”。
二、欣赏动画渗透“转化”思想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为了渗透转化思想,课前可以精心设计与转化思想有关的故事来作为引入。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故事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故事吗?
生:喜欢。
师:请看《曹冲称象》的动画故事。
师:这个故事有趣吗?曹冲聪明吗?
生:这个故事太形象生动了,曹冲真聪明。
师:曹冲把大象的质量转化成了什么的质量?
生:石头。
师:其实,曹冲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今天,我们就用转化思想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实践操作突出“转化”思想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利用转化的思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生:转化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平行四边形纸片剪拼看看,能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我们小组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了长方形。
师:只要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都能拼成长方形。请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生2: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能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四、思维迁移活用转化思想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让学生回想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思维迁移活用转化思想,设计如下:
师: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转化”,大家迫不及待地想用转化方法自己推出三角形面积。学生很有兴趣地参与小组合作,他们阅读教材,再利用手中的学具,终于顺利地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你们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生: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推导出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生2: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3: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你们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三角形面积=底×高÷2。
师: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小组讨论更激烈了,他们又寻找出沿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总之,转化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新形势下,如能正确地运用好转化思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