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小结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入学教育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推进情况小结
在第三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教育局党委认真抓好第一阶段学习调研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力在加强领导、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学习提高、深入调研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现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超前谋划准备,广泛组织发动。一是成立领导机构。由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安友(主持工作)任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任副组长,各股(室、站、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学区、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二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上级安排部署,教育局党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学区、学校也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了方案;三是全面开展思想动员。截至10月9日教育系统187个参学单位,分别都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整个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启动,全面推开。
(二)抓好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按照 “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的原则,通过以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本系统各单位近阶段坚持每周抽一个下午进行了集中统一学习,并坚持学习考勤制度。在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安友同志统一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四集中五促进八落实”的专题辅导报告。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大家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等,之后,按照局党委的安排,各学区学校也由主要领导分别进行了专题辅导会,为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各参学单位巨使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本,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以提高学习效果。10月9日到29日,局机关讲师团到各学区作主题辅导报告14次。
(三)开展思想讨论,形成发展共识。
在学习过程中,各单位统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做到五破除五突破。破除“旧”的教育传统观念,在树立教育科学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破除“应试教育”思想,在更新素质教育上实现突破;破除小成即满的思想,破除教学质量连年提升而不思进取的守业意识,实现教育强校的新突破;破除畏难发愁、不思进取的思想,在树立事在人为、勇于突破的观念上实现新突破;破除精神萎靡不振,思想僵化落后,工作松松垮垮的思想,在树立奋发进取、严谨勤奋上实现新突破。在此活动中全县教育系统参加讨论人员达3000余人,通过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主题展开讨论,切实提升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进行。
(四)广泛调研走访,深入查找问题。
在认真讨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以“三入三问”、“一人一题”为主要形式的调研活动。局班子成员及分管股室负责人深入学校、各单位负责人深入师生,就各自分管的工作分别确定一个调研课题。紧紧围绕“立足教育实际,解决教育问题,谋划科学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力争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要在缓解城区上学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二是要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三是要在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四是要在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改善教育民生问题有新突破。
(五)边学边查边改,解决实际问题。各单位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边学边评边改,即学即行,促进了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在各项工作上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密切了与广大师生的联系。
(六)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情况,教育局党委成立了检查指导活动小组,并于10月中旬由局党委委员带队,深入到学区、学校进行检查指导,有力的促进了基层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七)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基层学校的橱窗、板报、横幅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影响。及时宣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积极向市、县报送稿件,广泛宣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以及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的典型和成功经验。
二、初步成效
(一)科学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了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意识和实干意识,在本单位是不是科学发展、愿不愿科学发展、会不会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新的共识。
(二)“两个加快”步伐明显加快。通过系列的学习和讨论,使基层干部和党员的认识得以提高、思想更加统一,决心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 身的业务素质,为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各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紧密将科学重建相结合,将化解广大教职工等民生工程相结合,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基层党建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局党委以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开拓创新中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使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见成效。
三、下步打算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已有的成绩不能有丝毫的自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巩固扩大教育成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创和谐教育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1、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在学习实践上力求深入。前段学习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教育工作的实际和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强化系统、全面的学习,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员干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的行动指南,力争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在思想上有新收获,在实践上有新突破,不断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引向深入。
篇2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42-01
1.前言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的有效性情况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每个学生学习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越多,代表这节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各项能力都能不断的实现发展和提升,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价值和人生价值。因此我们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小学教学的有效性,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最终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提升。
2.教师更多的关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
要想有效的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水平,我们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进行改进,选择一些比较符合小学生心理的知识进行讲授,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小学体育的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基础和要求为重要的依据和基础,从而有选择的教授一些适合于他们的课程内容。我们在制定这些政策的时候,应该关注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使得这些体育项目能够有效的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之中,学习垒球是一个必修课程,而这个课程的关键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投掷的技巧和力度。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个课程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其他类型的活动,比如扔纸团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反复练习,就可以很好的掌握投掷的技巧,最终实现教学的进步。
不仅如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还应该注重这些项目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的非常好,就是多关注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问题。一般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都会选择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热身活动或者是游戏来提升学生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选择这个教学的内容是否和这节课程的学习内容是相对应的,不能仅仅为了做游戏而做游戏,这样就失去了游戏本身的作用。我们需要在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体育学习的目标,最终提升体育学习的成绩。
最后一点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和我们学生的兴趣点相近。小学生由于年龄等因素的限制,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和成年人都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学生真正的兴趣,让他们学习真正想要学习的体育知识,才能帮助他们练习体育的内容,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同学们了解学习体育的优点。
3.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和设施
针对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体育器材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使用正确的体育设施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合适的体育设备来帮助自己进行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这节课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场地和器材来帮助自己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使用这些器材来进行学习和练习,有效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每节课程的顺利实行,我们需要在课前对这些器材和场地进行检查,保证器材的安全和有效性。
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所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应该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其他的形式是不能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会影响我们选择的教学种类和方式。比如学生在练习跑步的过程中,仅仅让学生一直在操场上跑步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新的内容进来,才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耐心。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集体进行跑步锻炼,之后适当的更改跑步的距离和时间,让学生逐渐适应跑步的节奏,之后可以开展接力赛等活动,就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完成了这一项体育任务之后,教师应该予以肯定和正面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如果教师在完成这个教学活动之后没有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和反思,就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也就对学习体育失去了兴趣。我们要注意体育课堂学习之中的有效性,就必须注意有效评价的重要性。
4.小结
总之,要提升小学生体育教学之中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当前教学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研究,才能积极的改变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学生在体育学习之中获得了精神的收获,就能够更好的体会到体育的精神和内涵,最终有利于他们体育学习的进步,同时也实现了体育课堂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阳学辉.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改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0):17-18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83-01
我们现阶段各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的状况,每个班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搞得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那么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怎样进行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呢?
一、积极创设富有情趣且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
语言的学习与环境是分不开的,也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交际,语言才会形象生动,才会有意义。而中国学生正是缺少这种学习英语的环境,在一个全中国汉语式的环境中让学生学地道的英语,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富有情趣的、生动活泼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尝试改变学生的座位模式。
我们的课堂座位大多是传统的“横排竖行”分布,师生面对面,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新课改提出之后,“以学生为主体”的呼声越来越强,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之间能够面对面地交流,一方面开口练习的机会增多了,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气氛更加融洽。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文具的单词时,我就让学生围成一个圈坐下,玩“拍手传文具的游戏”。一位学生拿一支钢笔听着掌声一个一个传,当掌声停下时,全体学生问:“Where is my pen?”拿着笔的同学说:“It’s here.”这样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问答句可以扩充得更多,如:“What colour is it?”“Is it your pen?”“Is it on the desk?”……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直观有趣,而且孩子们也可以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地学习新知、复习旧知,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英语课上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场景,这就需要有充分的英语教学场所和英语教学用具。
走到美术室看到美丽的画展,教学生说:“Oh,so many pictures.How beatuful!”“Where are you?”“We are in the art room.”在交流和参观的同时,老师出示生词卡片教会学生单词的发音和书写。之后的教学中可以融入更多的句型,如要问某一间教室在哪可以说:“Where is the music room?”回答可以说:“It’s on the first floor.”也可以替换单词,做更多的练习。
再次,英语课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根据课堂需要,借助电视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这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英语教学应与其他学科内容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1、英语课与语文课相结合
这两门课都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紧密相关,英语的表达同样也需要像中文一样有血有肉、生动形象。我教的一年级学生初进校门,大字不识几个,但他们会认读拼音,我便把学过的单词、句子用拼音写在黑板上,让他们用英语表达其内容。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氛围中学会了英语,同时又巩固复习了语文课的拼音,一举两得。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运用得不到位,那将会事倍功半。
2、英语课与数学课相结合
在教小学生数字的时候,可以完全采用教数学的方法。比如:学会十以内的数字后,教师就可以将得数为十以内的算式写在黑板或纸上,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计算,如“1+3=4”便可以表述为“one and three is four”;还可以组织英语口算竞赛,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学生一听英语课还做数学口算,感到很新鲜,兴趣比较浓厚,为了争得好的成绩,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活动中。这样既有效地创造了学习英语的气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英语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唱歌、画画,在音乐与图画的情境中学习英语更是其乐融融。如学习了各种颜色的单词后,我便组织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图画游戏。老师说:“Draw an orange.”让学生画一个橘子。老师再说:“Colour it orange.”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把橘子涂成橙色,让学生明白“orange”这一单词的不同用法。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动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风景等图案,老师的口令也可以变成“Draw a green tree”。这样学生在涂涂画画的游戏中便学会了各种颜色,知道了形容词在修饰名词时要放在名词之前,同时也训练了孩子们的听力。
三、利用实物教学,激发兴趣
篇4
关键词:德育;技校;体育教学;道德素养
技工学校的体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课程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价值,甚至一些学校的体育课仅是在走形式,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效地将德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身体素质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道德素养也能得到培养。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将德育与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借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又苦又累,尤其是对现今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参加,甚至还会“笑话”那些积极参与体育项目的人,认为他们“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种想法阻碍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不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突破自己,克服困难,努力成为体育课堂的一员,进而在不断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同时,为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长跑”时,为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为了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该项目教学时,我播放了歌曲《奔跑》,轻快的旋律就是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锻炼;接着,对于那些不能坚持、半途而废的学生,我们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技能指导,比如呼吸、摆臂等。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突破自己,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久而久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克服困难精神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借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而且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会尊重他人、虚心学习,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足球”时,由于这是一项团队项目,需要学生之间互相配合,需要默契。所以,为了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在教学时,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足球技能之外,我还常常组织模拟比赛,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感受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尊重和信任是成败的关键,进而在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同时,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作出相应的贡献。
三、借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场所都有属于自己的规章制度,但是对于正处在叛逆期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挑战权威,喜欢打破规律。打破规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可打破了好的规矩就需要受到惩罚。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例如,体育课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和其他课程一样准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如有迟到早退者,应当受到惩罚。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上课铃已经响了几分钟,还有学生在慢慢腾腾地由教室走向操场,主要原因就是体育课不需要太严格,而老师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也不是考试的科目。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从小事入手,要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要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四、借助体育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关注学生的差异与不同,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是确保体育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思想。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用统一的水平对全体学生进行考核,这样是不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甚至还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形成。所以,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体育,都能让自己的健康水平获得相应程度的提高,更为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将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并设计三个不同的考核目标,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发展平台,而且学生在顺利完成目标后还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以积极的态度走进体育,同时为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
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德育与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要借助恰当的方法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1. 做好学习兴趣的衔接。小学生,由于其特有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这样的特点虽然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但也决定了这样的兴趣不易持久,而在小学阶段,由于知识相对浅显和趣味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较轻松。而进入初中阶段,特别是七年级后,他们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天真童趣,喜好分明,对不喜欢的人和事旗帜鲜明的表示厌烦。因此,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营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鲜活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学习的趣味,体验英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2. 做好教学任务的衔接。小学英语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简单的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借助听和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而进入初中之后,学生的语言学习开始由积累阶段进入扩展和运用阶段,内容也开始变得复杂,学习的难度也逐渐增大,教学的方向逐渐开始从以听说为主逐步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过渡。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教学任务的变化和要求,做好衔接。如小学时学生熟悉的“I am,he is,you are.”等句型,到了初中,如果不是为了构成时态和语态的需要,“am,is,are”等be动词后面就不能跟随谓语动词。因此只能说“He work in Changzhou.”(他在常州工作),而不能说成He is work in Changzhou.”。
3. 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小学生升入初中阶段之后,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也不再像小学时那样保姆式的督促,有些自律性差的学生,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便暴露出来,如书写不规范,作业马虎粗心,拼写错误,语法混淆,中式英语等。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课堂上聚精会神,记好课堂笔记,课后整理知识,独立完成作业,课前精心预习,课后及时巩固等。
4. 做好基本技能的衔接。小学阶段,教学任务少,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要求低,学生学习主要依赖对教师的模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在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即使是读的技能,也仅仅侧重于拼读和模仿,而对写只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书写的规范。因此,学生升入初中阶段后,教师应当首先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逐步由单纯的听说为主,转向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要求;从简单的英语学习向较为复杂的英语学习的转化;从只会用YES、NO的简单语言交流转向会用完整的句式或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简单的机械模仿向富含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境中的交流的转化。
另外,初中阶段,课堂教学的容量明显超过小学,完全依赖课堂想要学好英语也是不现实的,学生必须在课后花费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技能,让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通过提出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从而切实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的技能。
5. 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多,知识点琐碎而庞杂,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成不变的沿用老方法,学生就会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他们就很难将英语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思路,通过鲜活多姿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充满活力。
6. 做好教学评价的衔接。教师要通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为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同时也让成绩落后的学生了解自己,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调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测试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全面科学,难以适度,既能让学生发现问题,了解不足,又能避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篇6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引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中。跟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对语文兴趣的延续性也存在分化。为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重视中小学生兴趣的衔接。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时,便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童话和故事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皇帝的新装》的动画片,用多媒体软件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回归到文本中。这样,学生以轻松地心态融入课堂,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体验,把握了作品的主题,也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风趣幽默。
二、重视教学知识的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实只要认真对照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两者在很多内容上比较相似,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初中的语文知识跟学生小阶段的比较熟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充实新知识。对此,七年级语文教师自身必须熟悉小学教学,把握好中小学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做到巧妙地衔接起来。
例如: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为例。课上,先让学生简单回忆小学《三味书屋》一文的内容,然后再带领学生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学生会发现:两篇文章都属于写景散文,《三味书屋》主要是描述了三味书屋中的物品摆放位置,通过鲁迅桌上刻着“早”字充分揭示了其热爱学习的品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主要写的是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写百草园主要抓住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洋溢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写三味书屋主要抓住一个“趣”字,写有趣的园子,有趣的规矩,有趣的W习内容,有趣的游戏,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理。如此不仅成功地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对接,避免了讲解上的重复。使学生在先回顾,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既牢固地掌握知识,又全面提升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重视语言积累的衔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必然对学生的语文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语言积累的衔接。相比于小学语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学习明显增多,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难度系数明显增大,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文章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等的细节描写细致入微,感人至深,遣词造句生动传神。如:“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看我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等语句,其中的“悄悄的躲”“偷偷地听”“扑过来”“抓住”“忍住哭声”等词语。传神的刻画了一个隐忍、宽容、理解、牵挂、关心儿子的母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词句的精妙,去仔细研读品味其中丰富的意蕴,体会母爱的博大、宽厚。然后引导他们将文中这样精美的词语、句子摘抄到积累本上。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赏析精彩的词、句的方法,还提升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积累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语言积累的数量和质量,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重视阅读能力的衔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阅读教学均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不仅是对学生生字、词语、句子学习情况的检验,而且是对学生理解与感悟文本的一种升华,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重视中小学阅读能力的衔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象式”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阅读方法。比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首词,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诗中的景物便会鲜活起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纷至沓来,映入眼帘,在学生的头脑中自然形成一幅凄美的晚秋图景。再吟再品,景物愈发活灵活现,头脑中所呈现的图像就会栩栩如生,顿时,荒凉孤寂之情油然而生,满眼萧瑟,瑟瑟秋风中,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在这个品味的过程中,学生与作者达到了心灵相通,读出了共情。自己仿佛就是断肠之人,心中凄凄惨惨,神情恍恍惚惚。然后让学生把在品读诗歌时在头脑中经过创造想象自然形成的图画描述出来,这样一个从文字到图画再到文字的过程通过想象糅合到了一起。从而帮助学生读懂诗歌,掌握这种阅读文章的技巧。在阅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教给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和创新思维,随着阅读面的增加,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自然就得到提升。
五、重视写作训练的衔接,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绝大部分小升初的学生都掌握了最基础的写作方法,待学生升入初中后,教师应该继续注重学生写作训练培养。初中阶段的写作依然是以记叙文为主,但不同年级段训练的侧重点不同。以初一为例,初一的学生作文的训练侧重点应该是描写能力和语言的提升。很多学生的描写都处于小学阶段,描写大多是概括性的,很平淡,不生动,更不传神,很难以打动读者。所以初一语文教师应该进行描写方法的指导,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提升,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把人物写的丰满,写得鲜活,写的立体,让人物站起来,把景物写具体,富有诗意。
例如: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细节描写,体会如何让描写更具体,更到位,更精彩。学生在体会领悟后,自己去发现归纳描写的规律方法:描写人物要用多种描写,要抓住特征,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符合情景,选用准确的动词,妙用修辞和修饰语。学习《天上的街市》一文,可以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想象和联想的魅力,学习借鉴本文运用奇特的想象 让故事更生动的写作方法。这样实现中小学写作训练的衔接,使学生作文成序列性螺旋式上升,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重视语文教学评价的衔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评价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发挥引导、判断、鼓励学生的作用。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尤其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性的评价,灵活的学习方法。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
G423
一、引言
语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什么构成了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我们认为,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通过阅读来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通过品读经典来体味人生。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的学习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起到统领作用。语文教学并不是刻意地复兴传统文化,而是让学生通过品读经典,实现人格的升华。
二、小学语文阅读和教学现状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本质要求。但是我们也发现市面上可供小学生阅读的真正有内涵的书籍并不多,质量参差不齐。读书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而不是拿着诸如“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之类的“应试宝典”翻来覆去。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课堂语文教学是不是已经变味走样,是否认为所谓课外阅读就是作文选,甚至是五花八门的漫画卡通读本、各色各样的脑筋急转弯。当然毋庸置疑这些书籍都有各自的阅读群体,但对小学生而言,应该学会读一些经典名著。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体现出一种经典阅读的导向。有教师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不适合读一些大部头的经典书籍,而且理解起来也比较有难度。诚然,小学生处在认知水平的较低层次,生活经历和阅历都还有限,对一些经典内容难以把握。但是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不能尝试触碰经典。像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现代作家如鲁迅、冰心、孙犁、吴伯萧等著名作家的很多文章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以学生认知水平不足而不去试读经典是对学生不负责的做法,更不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很多文章年幼时读起来自有当时的体会和认识,几十年后再拿起来翻阅时就会想起儿时读书的乐趣。这何尝不是语文教育和经典阅读的魅力呢?
我们也看到,不少学生在唯分数论和考试指挥棒的压力下,正逐步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在不断退化。课业负担太重导致学生不愿意阅读经典,而语文课上的教学又不太注重对经典的阅读,过于强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状况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丧失殆尽,更谈不上拿起基本经典来细细品读。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单一,除了教科书和辅导材料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经典阅读。
三、如何通过经典阅读带动语文教学
(一)更新教师观念,发挥经典阅读的作用
语文学习不仅是学说话、学写字的过程,更是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增强情感体验的过程。它通过对经典的诠释,为学生展现了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情趣盎然的文化世界。我们也注意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仍然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人格素养的形成和文化的熏陶。我们过于强调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领悟。归根结底,语文教学还没有完全走出功利化的价值取向,还没有真正站到学生的角度上提供他们需要的精神财富。经典阅读能促进小学生不断地积累历史知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便是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让学生走上一条通往知识宝库的坦途,这与经典阅读的意义是一致的。换言之,重视经典阅读既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二)引导学生快乐阅读
为了让学生养成诵的习惯,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安排一定时间,比如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也可以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设计。如讲经典小故事、介绍一种当地民风民俗、结合教材谈谈体验等等,不必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关键在于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只要激发了学生参与诵读或演讲的兴趣,这种活由杓凭褪浅晒Φ摹?炖衷亩潦且恢痔逖椋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我们应该让这种读书生活成为一种常态,并尽可能变得丰富多彩。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让经典阅读和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情趣盎然。除此之外,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经典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其中。一方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演讲口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活跃学习气氛,为语文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语文学习具有固有的特点,其中重要表现就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和信心。我们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经典阅读到底读什么呢?最重要的就是能通过学习经典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求知识。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以课外经典阅读带动课堂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比如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教师应整合其中适合在小学阶段开展学习的内容,如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关于做人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趣味性解读,启迪学生的思想。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世界名著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体会如在困境中战胜自我,如何胜不骄败不馁。
比如在《大禹治水》一课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课程设计。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两个要求,其中之一作为课上任务,另一个要求在课下完成。在本课的课堂学习环节,我们给学生提出了四个要求。理清课文中人物的关系;弄懂大禹治水的动机;说明大禹治水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因果关系。课后的两个任务是,查找本课内容的出处;查找关于大禹的详细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那么,通过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安排,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对经典教学内容全方位把握,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结论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高尚情操的个体。无论以后从事何种职业,没有一定经典文章的储备都是非常遗憾的,也是非常危险的。读经典和语文教学相映成趣,语文教学离不开经典阅读,经典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应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篇8
一、在教学中紧扣学生生活的圈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这又是指操场的什么?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段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首先运用身边经常接触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我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紧接着再取六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两层,请学生仔细观察,得出最终的结论。经过以上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这一过程,边指导学生操作,边指导学生观察,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三、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新课学完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每一章节的知识学完以后,我会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一些类似的问题来解决,完成一定数量的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四、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室外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本学期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通过折、看、比,得出对称,再让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房屋的设计等是否对称,然后引导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想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装、蝴蝶、蜻蜓、飞机等。最后,让学生拿出画笔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大家兴趣高涨,一张张纸上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他们纷纷拿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教室进行展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自觉参与,而且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悟到平时所见的物体当中原来就蕴含数学知识。
篇9
【关键词】英语课堂 教学衔接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8-02
在中山市教育局英语教研室的领导下、在大涌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英语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在大涌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大涌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在安堂小学开展了一场热烈的研讨交流活动,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小学有效衔接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的。
在这次研讨活动中,我们首先听了三节六年级的课,两节由小学老师上,一节由中学老师上。接着是三位上课的老师分别进行简单的说课,然后是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给予三位老师的课充分的肯定。大家都说这三位老师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很好,能够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地去设计课堂活动。他们的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并且寓游戏、思想教育于英语课堂中。这样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我们共同的感觉是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都已经在努力地向对方的课堂靠近,小学的老师尽量挖掘教材内容并适当进行拓展,侧重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中学老师则是参照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学生的日常活动为主,适当增加故事、歌曲、情景剧、游戏、竞赛等来活化课堂,多设计一些pair work和group work。她们的课堂教学,就是以解决中小学有效衔接英语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并努力向前迈进的。不过通过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张泰刚老师的发言,我们发现了自己平常的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小学老师还没等学生理解词汇意义就让他们进行拼写和语音模仿,给学生创设了一些不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提前介入了初中的内容;而中学老师则是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顾着进行太多并无实际意义的反复操练等等。特别是他总结的两条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的规律――尊重外语学习规律和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最后,他给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1.中小学外语学习侧重点不同,不可逾越。2.中小学生认知能力有差异,教学方式须不同。3.外语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本次活动以中小学英语教学在教材的研究和整合、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研讨等教研活动,找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中问题的成因,探讨相应的对策。不但为小学高年级的英语老师处理衔接问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为初一英语老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够减少重复性劳动,进而提高教学实效。听了张泰刚老师的发言,本人受益匪浅。使得我能够认真审视自己之前的课堂教学,改变一些传统的低效教学法,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参加这次研讨活动的一些体会,简单地总结了一些对策和方法,敬请同行们指导。
目前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初中英语老师,对学生情况不了解,不清楚小学里到底学了哪些单词、哪些时态、哪些句型,这样的状况导致了教学出现脱节或重复的现象。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那么我们先要打好地基。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我们应该在坚固的地基上才能建设出质量高的楼房。所以我觉得应当从观念入手,遵循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解决好以下几个衔接问题。
一、教师自身的衔接
首先初中尤其是初一的老师不仅要熟悉初中英语的教学大纲,而且要熟悉小学英语的教学大纲,那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使自己能够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学手段去把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衔接好。其次,初中老师应该了解小学生和初中生各自的心理特点。刚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其心理和认知水平仍具有小学生的活泼好动这个特点,他们只是在课堂的前20几分钟能够集中注意力,所以初一的老师更应该借助自己的体态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受到老师不断变化的形体、动作和表情等的刺激,听觉视觉始终处于综合信息的作用下,大脑就可以被高度激活,那么他们的听课效率就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再次,老师自己应该有衔接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的英语老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的教材,清楚知道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自己再在此基础上明确中学英语教材的重难点,把中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大家能够融会贯通,达到自然地过渡好新旧知识。中学的英语教师如果想通读小学的英语教材,应该经常到小学去听一下课,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模式,找出小学英语与初一英语在教学内容上的相同相异处,再找准衔接点,并分析好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进行适当的加强或跳跃教学,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换班教学。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衔接
“孩子是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的”,这是英国教育专家Jayne moon说过的一句话。学生们的注意力首先会放在语言的意义上,如果我们老师一上课就开始讲授语法,肯定引发不了他们的兴趣。所以他给我们的建议是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语境,让孩子们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活动,那么他们就会运用之前所学的语法内容。在学生们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我们老师进一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因此初一老师要像小学老师那样,不断地利用讲故事、PK赛、游戏、唱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就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的年龄特点,而且他们在“玩中学”的积极性比较高。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去感悟语法现象,就能够达到语法教学隐性化的目标。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后,我们再进行剥茧抽丝,“提取”其中的语法知识。这样既可以使孩子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能让他们掌握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枯燥的”语法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四、注意教学方法的过渡
我们老师在了解初一新生的英语学习基本技能之后,可实现分层次教学。我们更应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可理解的、活泼有趣的语言材料,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例如:我们可继续引入对话、歌曲、歌谣、游戏和故事等活动到课堂上,但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可能帮助学生消除害羞、胆小、紧张的情绪,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陪伴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新生的入门教学。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和学得,使教更好地服务于学。
五、注重学法的衔接
学生读了初中之后,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门功课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提高。小学英语相对简单,内容不多,节奏比较慢, 要求也低,所以小学生们没有做笔记、预习的习惯。进入初中,英语难度就加大了,内容多,节奏快,要求高,那么对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自然而然就高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积极举手发言、大声跟读模仿、仔细听录音、大胆做游戏等。除此之外,在如何预习、听课、温习、作业、复习、考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提醒或指导,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例如:背书不但可训练记忆力和增强语感,还可以训练口语,提高听力,轻松掌握语法等。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这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同时它还受学生的个体因素、家长重视与否和学校重视度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多学习多研究,彼此之间互相多交流对话,使小学生能够平稳和谐地过渡到中学,从而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朱丽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3).
篇10
一、加强教师的师德和师风建设
教师是学生接触时间比较长的人,而且小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小学生模仿力极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小学生都会模仿。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虽然教师的待遇随之提高了,但是相对来说,大部分教师对工资并不是太满意。在外界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一些教师开始动摇自己的教学信念,开始想着从事一些副业,从事一些有偿的家教活动,开设一些有偿的辅导班等等。受到职称评职的影响,教师开始对教学失去信心,致使一些教师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以,学校要想真正地发挥教师的第一资源的作用,除了要求教师增加自身知识以外,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不断充电,而且学校要注意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注意对教师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纠正,进行指导,使教师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真正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以达到全面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加强教学教研工作
随着课改制度的实施,一些教师开始不能适应这些制度,他们一时不能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能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不能真正在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模式等等,他们一时的难以接受,直接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有些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只追求了表面的形式,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响应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创建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提的那些可有可无的问题,表面上给评课教师一种错觉,好像是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这节课,课堂反应不错,教师也懂得活跃气氛,但实质上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没有意义,这些问题,根本不能真正地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问题意识得到提高。所以,学校要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正确、认真地将新课程标准实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加强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
加强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是使学生获得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创建平安校园有着重要意义,是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对学校的交通、消防建设,注意对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建设。而且,由于学生受影视、网络等方面的影响和他们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加上他们的是非观念较差,就会出现一群学生打一个学生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思想扭曲,认为暴力是可以解决一切的。这样就会影响一些学生的人身安全,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安全问题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而且学校也要加强学生的学习环境的卫生保障,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品质,而且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学生安心地进行学习。
- 上一篇:涉农资金整合管理办法
- 下一篇:乡镇财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