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禽养殖环保要求

篇1

一、检查对象

常年存栏量为猪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和牛*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它类型畜禽养殖场。检点区域包括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农村人口集中区域等环境敏感区、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太湖、钱塘江流域地区。

二、检查内容

通过检查,全面掌握我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制度执行情况。检点内容包括:是否为新建场及列入“811”整治项目,是否采取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量,环评及“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已开展“811”整治工程项目的养殖场农牧结合情况,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转及其污水排放情况,是否存在超标排放、倾倒废弃物,造成水体污染等违法行为;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办理、排污费缴纳等情况;切实减轻畜牧企业的负担,所有畜禽(包括猪、牛、羊及家禽)养殖、屠宰环节的建设项目环评咨询收费减半收费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检查和整改要求

依法查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督促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

(一)对位于禁养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责令限期关闭或搬迁。

(二)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责令补办环保有关(环保审批、验收等)手续。

(三)对未按要求建设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以及污水不能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下达限期治理通知,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除依法处罚外,责令其停产整治或关闭。

(四)对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畜禽废弃物或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以及向水体超标排放、倾倒畜禽废弃物等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

四、检查形式和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检查以各地自查为主,省环保局、省农业厅适时对重点地区的检查和整改情况进行抽查,环境保护部将进行督查。

检查时间从20*年9月开始至20*年底结束,分为调查(20*年9月至12月)和督促整改(20*年1月至12月)两个阶段。

(一)调查阶段。各县(市、区)环保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开展自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情况汇总表(见附件)报设区市环保局和农业局。各设区市环保局汇总各地自查情况和情况汇总表(见附件)后,于20*年11月20日前报送省环保局,同时抄报省农业厅。

(二)督促整改阶段。各地按照环保要求,督促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改;及时将整改情况和汇总表于20*年*月20日前报送省环保局,同时抄报省农业厅。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市、县(市、区)环保和农业部门要把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督执法作为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强化农村环境监管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突出重点,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篇2

关键词 排污补贴;养殖户;环保投资 ;农户模型;有序logit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2-0159-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2.026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畜产品消费能力增强,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以生猪为例,2009年我国肉猪出栏量达到64 5386万头,是1978年的4倍。然而在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畜禽粪便发生总量也急剧增加。研究[1]表明,畜禽粪便的流失率为30%-40%。按流失率30%估计,根据张晖[2]的计算,2007年全国畜禽粪便流失进入水体的COD总量达1 784221 5万t,远超过当年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51106万t和生活污水COD排放量870753万t,甚至超过两者之和,成为最主要的有机污染源。畜牧业污染恶化主要原因是与不断增加的生产环节投资相比,对畜禽粪污的处理的投资却相对滞后。环保投资的缺失使社会承担了畜牧业生产的外部成本,畜牧业污染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政策来约束和优化养殖户的生产行为,而吕杰等[3]指出我国畜牧业生产的主体是散养农户及中小规模养殖场,以生猪生产为例,2007年小规模生产占我国生猪供给总量的65%以上。因此,养殖户应该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的基本单位,他们对环保投资的不同选择将决定污染控制的成效。然而,对于以私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养殖户来说,投资回报率是影响投资的最主要因素,而环保投资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养殖户不会自发进行环保投资。考虑到环境的公共物品的性质,政府的排污补贴政策可以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投资积极性,从而实现控制畜牧业污染的目的。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借助农户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政府补贴、养殖户的生产经营特征及环保需求特征对养殖户环保投资的影响,进一步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沪、苏、浙三地394户养殖户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量化影响养殖户环保投资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效果。从而为国家制定有利于促进和鼓励养殖户环保投资的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1 理论分析

张林秀等[4]认为,随着农户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农户模型也扩展为政策分析及溢出效益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根据农户模型的基本理论,农户作为农业企业、劳动力户和消费户的结合体,在收入、生产函数及时间或劳动力供给的约束下,以效用最大化为准则来安排生产、消费及劳动力供给。养殖户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畜牧业及其他行业,形成了资金约束,因此养殖户会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理来安排投资。但是,畜牧业生产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而环境问题本身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如果政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制养殖户对畜牧业污染进行处理,那么养殖户的畜牧业投资决策必须要包括环保投资的部分,而环保投资一般不产生效益,这无疑增加了畜牧业生产的成本,影响了畜牧业与其他产业的比较收益,可能导致养殖户将资金从畜牧业中撤出,转而投向其他产业。

在现实条件下,养殖户是否会调整资金的投入必须考虑调整的成本。养殖户的规模越大、养殖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养殖年限越长,都会成为调整的障碍。但是畜牧业收入的增加使养殖户具备了环保投资的实力;扩大养殖规模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即使不能直接带来投资回报率的提高,也可以降低每单位产品的环保投资成本;也就是说,养殖户的调整障碍反而可以促进环保投资。

养殖户对畜牧业的环保投入可以分为初始的设施投资及后续的运行成本两部分,初始选择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畜禽粪污的处理效果,而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应的是不同的投资水平。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有三种,有机肥处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投资最多;沼气存在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对环境影响中等,投资却相对较少;而直接还田的方式投资最小,对环境的影响最大。

养殖户环保投资决策会受到诸如政策制度等宏观环境的影响,排污补贴通过发挥政府对公共物品(环境)的投资能力,使养殖户与政府共同承担畜牧业污染的成本,较好地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问题,在实际环保投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会激励养殖户选择处理效果更好的方式。

正如农户模型的设定,养殖户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结合体,他们同时消费畜产品和环境。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养殖户自身的环境质量需求会影响其对环保产品的支付意愿,而养殖户的个人禀赋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都会影响养殖户的环境需求,进而影响他们的环保投资意愿。养殖场所在区域的人口越稠密,养殖户所承受的环保外部压力会越大,会被动地产生环境需求。同时根据计划行为理论[5-6],强烈的认知及意愿能够促进行为的发生,所以养殖户环保投资行为的发生与对畜牧业污染危害的认知及参与污染处理的意愿有重要联系。

2 样本地排污补贴政策安排及样本描述统计

为了验证政府排污补贴、养殖户的生产经营特征及环保需求特征对养殖户环保投资的作用,本文在沪、苏、浙三省市收集了394份养殖户调查问卷。选择上述省市原因包括:第一,当地的畜牧业规模化水平高,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第二,当地居民对畜牧业污染的影响认知比较全面,民众的环保诉求强烈,同时政府在环保措施的制度安排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第三,三地均属于经济发达省区,政府有财政实力安排治污补贴资金。

21 样本地排污补贴政策比较

样本地为了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污染进行治理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补贴政策安排。上海主要采取的是以政府行为带动规模养殖企业的模式,在集约化养殖场附近建造肥料处理中心集中处理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带动周边畜禽场粪便综合治理;对有机肥加工项目的新建和扩建工作,投资比例为市、区县、企业三家3∶3∶4配套,并对商品有机肥给予每t 200元补贴;同时推进生态畜禽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改变粗放型的养殖方式,实行“健康养殖”,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禽粪尿的集中收集处理。为了培育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对试点养殖户每亩补贴200元土地流转费,同时全额投资配套处理设施。浙江省除了在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外,省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先下达治理任务,待治理任务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根据生猪存栏规模的差异,对养殖场奖励2-20万元。江苏省主要针对实施“双百工程”畜牧业项目的养殖场(户),对排污设施建设验收达标的,市财政按照每户02万元的标准实施补助,各县(市、区)财政按照每户不少于03万元的标准配套补助,并对散养农户优先安排沼气池项目。

22 样本描述统计

221 样本户的基本情况

在样本户中,40岁以上和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的养殖户比例分别达812%和769%(见表1),存在年龄偏大和文化水平偏低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对健康的投资热情明显增强,而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健康状况,所以增加了年长养殖户的环保需求,可能导致环保投资的增加。Saha[7]等人发现一个采纳者的信息决定于其个人的禀赋,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程度。对于养殖户来说,对畜牧业污染的认知和参与污染处理的意愿均需要相关环保信息的支持,而信息的获得有赖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教育水平的提高能促进环保投资。

222 养殖户的生产经营特征

在样本户中,家庭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户的比重占总人数658%,与我国现阶段仍以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相一致(见表2)。从养殖年限看,样本户中新近开始养殖的比例达442%,也证明了我国近年来养猪行业迅速发展的趋势。扩大养殖规模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有利于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所以能促进环保投资。同时,养殖规模越大,表明养殖户在畜牧业上的投入越多,为了规避政府部门对于畜牧业污染的处罚或是由于畜牧业污染带来的诸如邻里关系紧张等社会矛盾,养殖户投资环保的动力会越强,有利于环保投资的提高。而养殖年限越长,长期以来认为畜禽粪污还田作农家肥是废物资源化的合理方式,接受畜牧业会造成污染的难度越大,不利于养殖户进行额外的环保投入。

223 养殖户获得补贴的情况

虽然样本地都有相关的补贴政策安排,但养殖户实际获得的补贴却存在较大差异。在样本户中,获得补贴的有101户,占样本总数的256%;补贴比例33%至100%不等,补贴金额最少只有2000元,多者达上百万元。因为补贴资金直接用于畜禽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所以对养殖户环保行为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33 模型结果分析

第一,养殖户的生产经营特征直接影响了处理方式的选择。回归结果显示规模养殖户倾向于选择有机肥的处理方式。虽然有机肥处理的投资较大,但对单位畜产品成本的影响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同时,规模养殖户的有机肥处理还可能带来有机肥销售收益。养殖年限越长,采用有机肥处理的概率越低。养殖年限越长的养殖户,对畜禽粪污处理的理念不能完全接受,还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不了解直接还田对环境的威胁。

第二,养殖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选择有机肥处理方式,和本文的预判一致。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认知与意愿都会对最终行为产生影响,但影响的效果却不能确定;模型的估计结果虽然验证了污染认知及参与意愿能够促进环保投资,但作用的效果却并不显著。养殖区域反映的是养殖户面对的外界压力,越在村中等人口密集地区,养殖户所承受的环保压力越大,越能够刺激养殖户的环保投资需求。反之,如果养殖场所的区域位置在远离人口的郊外,养殖户受外界的影响就较小,缺少了外来的压力,环保需求相应会降低。

第三,根据模型结果,政府排污补贴使养殖户采用最佳处理方式的概率有显著提高,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换言之,政府通过补贴手段,与养殖户共同承担了污染治理的成本,使养殖户在同等的投资水平下获得了更佳的污染处理效果,养殖户及周围群众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最后,地区虚拟变量的结果显示,江苏的方向为负,这说明在江苏地区农户采用最优处理方式较少,江苏地区目前的政策仍不足以鼓励养殖户选择最优的处理方式,提高环保的投资水平。上海地区的政策对养殖户的激励作用比较明显。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必须激发养殖户环保投资积极性,这也正是研究环保投资影响因素的意义所在。由于环保投资外部性的特点要求政府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排污补贴就是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本文根据沪、苏、浙三地394户生猪养殖户的调查,运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补贴及养殖户的生产经营特征及环保需求特征对环保投资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排污补贴能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投资水平,体现在养殖户选择更优的畜禽粪污处理方式上。第二,养殖规模越大,表明养殖户在畜牧业上的投入越多,为了规避政府部门对于畜牧业污染的处罚或由于畜牧业污染带来的诸如邻里关系紧张等社会矛盾,环保投资的水平会越高。第二,养殖年限越长,由于无法量化投资回报,且养殖观念落后,不利于环保投资的提高。第三,养殖户的教育水平会影响其对污染的认知及参与污染的意愿,进而会影响环保投资的水平;而养殖户对于畜牧业污染的认知及参与意愿对最终环保投资行为确实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明显。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合理制定和推进排污补贴政策。补贴政策要真正实现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作用,必须通过影响养殖户的行为,因此在政策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畜牧业的特点和养殖户的特征,以使政策的作用更为直接有效。第二,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强制实行畜禽粪便处理,对于不符合一定养殖规模和环保要求的农户,通过实行“离牧补助”等形式,解决畜牧业污染环境问题。第三,在养殖户中广泛宣传畜牧业污染的影响,畜禽粪污直接还田(排放)的危害,增强养殖户对污染的认知,提高他们参与污染处理的意愿。第四,政府应加强对污染处理技术的研发投资,降低处理成本,让更多的养殖户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谢蓉上海市畜牧业污染控制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J] 农村生态环境,1999,15(1): 41-44 [Xie Rong The Animal Husbandry Pollution in Songjiang Jinshan Qingpu Region of Shanghai 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Upper Streams of Huangpu River[J] Rural EcoEnvironment, 1999, 15(1):41-44]

[2]张晖中国畜牧业面源污染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0:56 [Zhang Hui A Study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Livestock Husbandry in China[D] Nanj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0: 56]

[3]吕杰, 綦颖 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经济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7): 89-92 [Lv Jie, Qi Ying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Fluctuation of Hog Pric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7, (7):89-92]

[4]张林秀, 徐小明 农户生产在不同政策环境下行为的研究:农户系统模型的应用[J] 农业技术经济,1996,(4):27-32 [Zhang Linxiu, Xu Xiaoming Farmers Action under Different Policy Circumstance: The Application of Farmer Systematic Model[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1996, (4):27-32]

[5]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2): 179-211

[6]Ajzen I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2, 32(4): 665-683

[7]Saha A, Love H A, Schwart R Adop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under Output Uncertaint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4, 76(11):836-846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Breeding Farmers’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Pollution Subsidie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Farmers from Shanghai, Jiangsu and Zhejiang

YU Yi1 ZHANG Hui2 HU Hao1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China)

篇3

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本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畜禽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的设置,畜禽的饲养,畜禽疫病和养殖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农委)和相关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的划分、畜禽养殖场的布局以及畜禽饲养、疫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环境保护局和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对辖区内的畜禽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规划、土地、卫生、质量技监、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畜禽养殖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畜禽饲养及疫病防治的日常监管部门)

市和区(县)兽药饲料监督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畜禽饲养、畜禽疫病防治的日常监督工作。

第五条(畜禽养殖规划)

市农委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本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相关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本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农委备案。

第六条(分类管理)

本市对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实行分类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发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扶持科技含量高的种源生产,引导其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本市限制和调整小型畜禽养殖场,符合环保要求和动物防疫条件的,促使其逐步过渡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不符合的,限期治理或者关闭。

本市对农户的散养畜禽行为予以指导。

第七条(畜禽养殖区域的设置)

本市畜禽养殖分为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内不得建立畜禽养殖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应当限期关闭;控制养殖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已有的小型畜禽养殖场应当逐步关闭;适度养殖区内可以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但应当逐步减少小型畜禽养殖场。

第八条(畜禽养殖区域设置的程序)

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区域范围的划定和调整,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农委、市环保局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畜禽养殖业发展需要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区域养殖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本辖区内的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或者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具体区域边界,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养殖规划编制和区域设置的公众参与)

本市畜禽养殖区域设置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发展规划,应当听取相关行政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和公众的意见。

区(县)人民政府划定畜禽养殖区域,应当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十条(畜禽养殖场的设立)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本市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条件,并按照国家规定向环保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领《排污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的,不得从事畜禽养殖活动。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第十一条(畜禽养殖场设置的限制)

控制养殖区内改建和适度养殖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的,应当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要求。

禁止水禽与旱禽、家畜与家禽混养。养鸡场与水禽养殖场应当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具体间隔距离,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市农委制订。

第十二条(种畜禽繁育)

种畜禽繁育,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健康合格标准。

需要引进种畜禽的,应当按照规定实行隔离饲养,对经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的种畜禽,方可并群饲养。

第十三条(饲养要求)

畜禽养殖场应当根据畜禽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畜禽养殖技术规程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饲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会同市农委等部门根据本市情况,制定畜禽养殖相关的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

畜禽养殖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面从事任何水禽放养活动。

第十四条(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要求)

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畜禽养殖场的畜禽饲养。

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健康标准,按照防疫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并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的生活区域应当与畜禽养殖区域分开。

第十五条(用药安全管理)

畜禽养殖场应当在专职兽医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兽药,实行用药安全记录。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停药期实行宰前停药。不得擅自使用兽药或者在饲料中添加兽药、药物饲料添加剂。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和其他禁止使用的兽药。

第十六条(畜禽免疫规定)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强制免疫的规定,配合实施强制免疫,并对免疫过的畜禽佩带动物免疫标识。

第十七条(传染病控制)

发生畜禽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应当服从卫生部门实行的防治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有关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第十八条(严重疫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疫区或者受威胁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根据疫病种类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为防止疫病扩散,可以对疫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同种畜禽,在一定期限内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的区域、时限和补救方案,由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九条(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处理规程,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因发生一类动物疫病、重大动物疫病死亡或者扑杀的染疫畜禽,应当送交本市指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处理。

第二十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或者用以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物质。畜禽养殖场按照规范实施畜禽粪便还田的,视作达标排放。畜禽粪便生态还田的具体规范,由市环保局会同市农委制订并公布。

畜禽养殖场应当设置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粪便的堆放场所,实行无害化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粪便的散落、溢流。畜禽养殖场不得任意向水体或者其他环境直接排放畜禽粪便、沼液、沼渣或者污水等。

第二十一条(污染排放的监督)

本市畜禽养殖场实施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和排污收费制度。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畜禽养殖活动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畜禽销售)

畜禽养殖场出售畜禽,应当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取得有效的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售。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畜禽。

畜禽养殖场出售的畜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物残留标准。禁止出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畜禽。

第二十三条(畜禽屠宰)

本市对出售的畜禽,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畜禽养殖场送交定点屠宰场屠宰畜禽的,应当提地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四条(畜禽疫病保险)

支持本市农业保险机构实行动物疫病保险,鼓励畜禽养殖场参与动物疫病投保。

第二十五条(畜禽养殖档案)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养殖档案,确保畜禽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畜禽养殖档案包括畜禽繁育、饲料配方、畜禽免疫、疾病诊疗、兽药使用、粪便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销售等档案和记录。

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及时,不得伪造,并至少保留两年。

第二十六条(擅自设立的法律责任)

擅自在禁止养殖区内新建或者控制养殖区内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关闭或者限期迁移。

未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擅自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违反养殖规定的法律责任)

畜禽养殖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兽药饲料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的;

(二)擅自使用兽药,或者擅自在饲料中添加兽药或者药物饲料添加剂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畜禽防疫规定的法律责任)

畜禽养殖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水禽与旱禽、家畜与家禽混养的;

(二)未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未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或者强制免疫后未佩带免疫标识的;

(三)对染疫或者病、死畜禽未作无害化处理的。

第二十九条(违反畜禽销售规定的法律责任)

擅自销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畜禽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兽药饲料监督部门予以销毁,并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法律责任的适用)

畜禽养殖场及其相关责任人员违反环境保护、兽药、饲料和动物防疫管理的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有处罚规定的,按照相应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畜禽养殖场或者散养畜禽的农户逃避检疫,引起重大动物疫情,致使养殖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有关用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100头以上的牛、3万羽以上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500头以下的猪、100头以下的牛、3万羽以下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散养畜禽的农户,是指基本用于自给需要而利用宅前屋后零星饲养畜禽的农民家庭。

本办法所指的畜禽养殖污染,是指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渣(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污水及恶臭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三十三条(过渡条款)

篇4

(二)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严格扩大内需项目建设中的环保准入。对中央政策支持的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符合扩大内需要求的项目,以及满足环境准入条件、促进结构和布局调整的自治区重点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和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不能为了拉动内需而放松环保要求,不能因为要上项目而降低环保门槛。严格限制审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影响的项目。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建设。

(三)全力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强化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和人为活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并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警体系,做好枯水期和汛期污染联防联治工作,尤其是做好与徐洪河饮用水源地上游的安徽省泗县和宿迁宿城区的区域联动,防止发生危及群众饮水安全的重特大水污染事故;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监测能力。

(四)继续加大水污染防治监督检查力度。继续深入开展环保大检查活动,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排污企业,完善重大水污染违法案件移送司法及协同配合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执法检查,加大监测监管力度,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检查,增加检查频次,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和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涉水部门的沟通、协调,依法统一水环境质量信息,强化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水污染联防机制,研究理顺流域管理体制,推动水污染防治形成合力。

篇5

一、总量控制原则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总量控制的实施与考核体系,形成以总量控制为主线的环境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总量控制目标任务

(一)总量控制项目

按照达州市的统一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县对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等3类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

(二)污染物削减目标

1、排污现状。2005年我县SO2、COD、NH3等3项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为38438吨、6299.84吨、417.64吨。

2、减排目标

(1)二氧化硫。根据达州市政府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县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需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4322吨,削减比例37.26%,排污总量控制在24116吨以内,其中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9097吨。减排单位为工业企业、居民生活、餐饮服务业、畜禽养殖业。据测算,在全面落实相关措施的前提下,全县共计可减排二氧化硫14623吨。

(2)化学需氧量。“十一五”期间,我县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为2702.84吨,排污总量控制在3597吨以内,削减比例为42.89%。减排单位为重点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场、生活污染源。据测算,在全面落实相关措施的前提下,全县共计可减排化学需氧量2803吨。

(3)氨氮。“十一五”期间,我县氨氮排污总量控制在417吨以内。减排单位为重点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场、生活污染源。

三、工作重点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达州市下达给*的控制目标,是考核*环境质量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目前,达州市人民政府已与*人民政府签订了污染物总量削减责任书,各相关部门务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减排任务。

(一)搞好科学规划,合理分解任务。县环保局要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总量控制计划,结合县政府分配的总量控制指标计划,认真分析,找准路子,合理确定减排对象,科学核定减排任务。乡镇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指标由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进行明确,企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由县环保局在《排污许可证》中进行核定。

(二)强化新建项目管理,控制新污染源

1、积极支持发展低污染、低消耗、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环保型项目和循环经济项目,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准入。

2、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实施“以新带老,总量控制”。

3、建立健全新建项目排污总量审批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和执行“三同时”过程中切实落实总量控制计划,在建设单位取得排污许可权后方可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确保区域内新污染源的排污总量符合相应年度的目标限值。

(三)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1、鼓励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及产品升级换代,不断降低单位产值的排污量。

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达到经济与环保“双赢”。

3、督促纳入减排计划的工业企业按照有关环境保护要求,逐步加大污染治理投入,积极组织科技攻关,提高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4、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通过能源结构改造(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督促不具备煤改气条件的单位,使用低硫、低灰份和固硫型煤炭,并在燃煤中添加固硫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5、推进重点乡镇煤改气工程。对建制镇餐饮、宾馆等服务业燃煤炉灶强制限期改造,对限期内未能完成改造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相关证件。

6、督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加大废水治理力度,引导养殖户逐步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推行“畜禽养殖-沼气供热-田园种植”的农业循环经济,力争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

(四)增加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配套功能

1、加快城市和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从而大幅度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

2、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厌氧化粪池,大力实施废水还田,提高中水回用率等措施减少水污染物排放量。

3、推进农村新能源改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大力推进沼气工程,将秸秆、人畜粪便等用作沼气原料,减少对农田、水体和大气污染。

(五)加大监察力度,严格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要求,切实履行对总量控制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日常调度和监督,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1、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等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全县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2、督促污染物减排单位以总量控制计划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方案和分期实施方案。

3、严格执法监督检查。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从严查处超标超总量排放、偷排漏放等违法排污行为。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各类排污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各项防污治污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和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

4、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逐步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应用经济杠杆手段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六)提高监测能力,推进科学监管

1、制定总量控制监测方案,健全监测网络和信息反馈网络。

2、加强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规范监测技术,完善和提高监测手段,保证数据可靠、准确,为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提供技术保证。

3、逐步建立健全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有效提高环境管理手段。

4、进一步完善环境统计制度,提高统计质量,逐步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政府成立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强督查督办;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减排工作的业务指导,严格依法行政,搞好服务,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财政部门负责建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加强排污费管理,加大环保投入,保证污染物减排工作按有关规定及工作进度及时拨付到位;县经贸部门要加强对全县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负责监督检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并依法提请县人民政府予以取缔、关闭;计划部门在项目立项、审批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项目不予立项批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登记审核和注册时,对涉及工业污染的建设项目,应责成企业(业主)到环保部门办理环境影响审批手续,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依法不予登记注册。同时协助执行县人民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注销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照经营的不法企业依法取缔;科技部门负责开展环保科技的推广、使用,加强污染物减排科技研发工作;县卫生部门负责督促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废水治理,削减医疗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县商贸局负责辖区内定点屠宰场废水的整治,削减屠宰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农业、畜牧、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农业生产、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的监督管理,确保完成污染物控制和减排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确保总量控制计划指标与经济生产指标同时下达、同时管理、同时考核。

篇6

1、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科学使用和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对保护章江水源水质至关重要。我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如使用复合肥、生物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限制使用碳酸氢铵氮。全县水田单位公顷化肥平均施用量由2005年前的283公斤/公顷下降到目前的273公斤/公顷。

2、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蔓延。今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面积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局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申报、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先后有县科达农庄、鑫业种猪场、亿品林牧生态园、盛发养猪场、宏大养猪场实施了该项目的改造,同时通过开展清洁生产行动,制定《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科学划分禁养区、适养区、可养区,推进沼气池建设,大力推广运用“猪-沼-果(渔、林)”和“发酵床养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各主要养殖场都建起了沉淀池或沼气池,粪便污水大部分进入了沼气池,产完沼气后再进入农田、果园做肥料,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据调查,2014年我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2%。

4、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我县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000多亩。全县已经获得认证农产品1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1个。通过认证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控制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用量,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5、农村能源建设。本年度新建沼气池任务数600户,实际全年完成850户,完成率141.67%。具体措施:一是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加强了领导;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积极性;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建池的进度和沼气质量,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率;四是争项目争资金,给予新建沼气户每户补助1200元,并及时足额补助到农户;五是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沼气发展。

6、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6月底完成全县各乡镇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完成了土壤采样377个,涉及11个乡镇73个村。采取的措施: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参加省厅举办培训班的学员6人,县农粮局举办一期培训班培训15个;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污染治理设施不够完善或治污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散养户很大一部分没有污染处理设施,直接排放至农田水塘。

2、部分养殖场(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农业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意识浅薄。

3、滥施农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病虫监测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专项经费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区域站工作不能正常运行,农作物病虫监测工作跟不上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农村滥施农药,影响到饮用水安全。

三、建议

1、实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通过典型带动我县规模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能力。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养殖场(户),向其下达养殖污染整治告知书,并与其签定限期治理责任书,养殖场(户)必须在限定期内搞好治理。对逾期不整治的,则依法取缔。

篇7

《指南》指出,对优势特色产业的扶持范围是:经营项目原则上需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6-2018年)》,主要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扶持的类型分两种:

(一)财政补助项目

1.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

2.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

3.市场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显著带动农民增收,预期效益好。

4.建设方案先进科学,产品技术和工艺路线合理。

5.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获得相关环保部门的审核或批复;农业面源污染能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能得到有效利用;能够确保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种养业生产过程减少农药、化肥、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相关农业生产规范要求;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达到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6.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7.土地流转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

(二)贷款贴息项目

1.优先支持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产业。对于未列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但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其他产业,也可列入扶持范围。

2.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用途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3.贷款期限、贴息期限及额度等符合规定要求。4.贷款项目对农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民增收和就业带动作用明显。

篇8

一、建设项目和污染源现场监督检查工作

(一)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清理

我局深入开展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严把环评审批及“三同时”验收关,遏制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环境违法行为。截止6月22日,共计排查未批先建企业5家,久试不验企业13家。对此,我局已责令3家未批先建企业停止生产,并对其他2家下达通知书,要求其尽早完善环保手续;对13家久试不验企业下达通知书,告知其久试不验的主要原因,要求企业加快整改力度,争取早日通过验收。目前,13家久试不验企业已全部提交验收申请,其中XX县汇禾实业有限公司已顺利通过市环保局验收。

(二)污染源监察工作情况

对重点污染源每月至少监察2次,对一般污染源每月至少监察1次,现场监察频次符合环保要求,监察记录填写完整。按照现场环境监察工作要求,检查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及在线监测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企业内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情况及环境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情况。特别是在开展环保大检查期间,通过加大对各企业的监管频次与力度,准确掌握排污企业的污染动态,督促企业保证各项设施规范运行,并将监察信息及时上报,确保了监管工作全面到位。

(三)污染源现场监察记录

我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企业污染源进行现场监察时填写了《现场监督检查报告单》,现场监督检查单填写规范、完整。内容包括现场环境执法的机构、人员、被监察单位和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被监察单位的生产状况、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现场监测结论、对违法行为拟提出处理建议等,并建立了监管档案,做到一企一档。

《现场监督检查报告单》中记载了企业名称、设备名称或型号、主要污染物名称及浓度值等相关信息,能够准确的体现出企业的现场相关信息,保证了《现场监督检查报告单》真实性和准确性。

现场监察记录对被监察单位的生产状态、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给出明确的判定结论。对于存在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的行为或建设项目违法建设的单位,现场监察记录中明确填写了违法违规设施或项目的名称、判别的依据或建设的进度;对于未发现环境违法行为的,在记录中载明了“现场未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对于有环境污染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拟处理处罚意见或要求。

二、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工作

在生态环境监察方面,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纳入日常环境监察范围,强化矿山开采及尾矿库安全检查,以检查赣江源头保护区内的排污口、违法建设项目、网箱养殖、旅游开发等为重点,依法严肃查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在农村环境监察方面,对“以奖促治”、“以考促治”政策实施情况开展环境监察。强化畜禽养殖业监管,定期对畜牧养殖小区进行现场检查,查看畜禽养殖单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严防畜禽养殖废水超标排放或未经处理直接外排。

三、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工作

我局环境监察大队人员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执行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积极参加上岗证培训,监察大队每名执法人员都依法取得环境监察证;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和回避制度,做到严肃执法、文明执法。

在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取证中符合人员数量要求,并在取证时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并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和配合调查的义务。调查取证工作均按照发现违法情况——立案审批表——违法案件调查报告——询问笔录、监察笔录(收集证据:违法事实、图像资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被询问人身份证复印件、申请报告等)——查阅相关法律文件——提请行政处罚——下达事先告知书——下达处罚决定书——结案报告的顺序进行,确保了调查取证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行政处罚工作案卷的完整性。

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纠纷调解处理

篇9

2012年是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和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产业项目三年决战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三项基本要求:一是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发展历史性阶段,秉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二是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难点,更加注重维护和保障环境民生。三是准确把握环境保护面临的新课题,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污染物削减和环境质量改善响应关系。

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第九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全面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主题,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为主攻方向,以更加有力地维护环境民生为落脚点,不断提升产业项目服务能力、农村环境保护能力、环境风险控制能力,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1.5%和0.4%;氨氮削减2%;氮氧化物持平。为完成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紧盯“十二五”污染减排指标,突出工程建设和运行监管,确保污染减排完成序时进度

全省环保系统必须坚持以污染减排为核心,落实政府和企业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落实工程建设,强化运行监管;落实支持政策,强化协调配合;落实结构调整,强化环境准入,确保实现年度任务目标。一是化学需氧量减排。加快县(区)、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完成38个县(区)污水处理项目,新增日处理能力79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二是氨氮减排。加快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增加脱氮设施和工艺。三是二氧化硫减排。新投产的煤电、钢铁、石化、焦化项目,必须按要求建设二氧化硫治理设施,并同步达到治理效果。四是氮氧化物减排。加快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氮氧化物治理工程的实施进度,列入“十二五”减排责任书的重点脱硝项目,力争6月底前完成前期工作。五是畜禽养殖污染减排。严格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加快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大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六是强化减排设施运行监管。将城镇污水处理厂、脱硫脱硝设施运行情况列入重点监管,将自动监控设施纳入企业环保设施管理范畴。七是实施激励性减排政策措施。实行污染减排设施正常运行奖励制度,对减排设施运行良好、形成稳定减排能力的市县给予奖励。

二、着眼界江界河保护与治理,突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

按照“以支促干、点面同治、单元治理”思路,全力推进乌苏里江、绥芬河等跨界河流以及穆棱河、镜泊湖、兴凯湖的污染防治,实施“一河一策” 、“一湖一策”治理模式。一是全面启动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对列入规划的项目实施旬调度、月检查、季通报,全面掌握项目进度。抓紧组织开展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年底前50%的项目要完成前期,开工率达到20%,建成投运率达到10%以上。二是强化对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管理。市、县政府对污水处理厂运行负总责,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稳定运行。三是启动实施“一河一策”治污新模式。四是启动实施“一河(穆棱河)两湖(兴凯湖、镜泊湖)治理。穆棱河流域地方政府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制定《穆棱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防治规划》,重点抓好点源、面源和区域综合治理项目,提升全流域综合治理水平。

三、围绕“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突出服务质量提升和审批提速,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全省环保系统要正确处理好提供服务和严格把关、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宏观引导和微观审批的关系,以高效优质的服务促进经济增长,以规范有序的管理推动科学发展。一是实施服务产业项目提速工程。进一步提升服务产业项目质量和速度,突出“快处理”,体现优良的服务意识,实现省审项目“零积压”;突出“勤汇报”,体现良好的对上协调能力,实现国审项目“零滞留”;突出“严把关”,体现过硬的服务本领,实现项目审批“零违规”;突出“好形象”,体现服务质量和效果,实现项目审批“零投诉”。创新服务方式,采取关口前移、主动对接、定期回访、集中会办等方式,为项目建设提供最及时、最有力的环保支持。二是实施环评审批监管工程。严格执行国家各项产业政策,实行总量控制前置,把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与项目单位提前实行对接,避免“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三是实施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工程。综合考虑各园区资源及能源条件、环境承载力、上下游产业链和工艺工程关系,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风险应急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篇10

“‘十三五’期间,惠州市要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核心目标,对环保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积极行动,协同发力,深入推进生态创建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推动实现‘五位一体’绿色跨越。”今年4月14日,惠州召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对惠州未来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力争2017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生态创建卓有成效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实现生态惠民,2015年惠州在广东率先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

“生态文明是最高层次的文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最重要的创建,创建活动关键在建设、难点在基层、核心是惠民。”陈奕威要求,惠州各级各部门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惠州。

基于这样的认识,惠州市、县两级对生态环保工作实行财政倾斜,实施生态村、镇创建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奖代补”,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截污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运输车配置等予以补助。

目前,惠州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生态镇46个(其中40个通过验收未命名)、省级生态县区2个(龙门县已创成省级生态县,惠城区含仲恺高新区省级生态区即将命名)、省级生态镇53个、各级生态村898个,省级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1个。全市80%的乡镇已创成省级生态乡镇、80%以上的村已创成市级以上生态村。

日前,国家环保部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指标体系》,其中示范市创建涉及35项指标,示范县(区)创建涉及38项指标,指标体系覆盖面更广,标准更高、更严。对此,惠州坚持“力争2017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标不变,把示范市创建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项“硬任务”。

同一蓝天下,共饮东江水。抓好生态创建的同时,惠州坚持市域统筹、城乡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自2014年以来,惠州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 “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不断提升全市生态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绿色动力。

河涌整治改善水质

从金山河整治到青年河治理,再到如今的796条农村河道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地处东江边的惠州,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上层层加码,水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未来,惠州还将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水治污”活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6 年底前,麻陂镇等11 座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要完成环保验收;汝湖镇等27 个镇办要完善配套管网建设。全市要新建200 座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深入实施农村河道整治工程。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对796条农村河道和城市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实施整治。同时,实施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2016年全市要完成5500亩桉树林改造。强化农村地区污染源整治。保持非法畜禽养殖业清理高压态势,防止反弹回潮,确保禁养区内“零养殖”。

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全面落实《惠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年底前要建成梅湖三期污水处理厂,完成金山二期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动工建设马安污水处理厂;全市要新建和完善11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新建13 项截污管网工程,完善27 个配套管网,提标升级5 个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启动8 个项目改造。

推进“两河”流域污染整治,完成广东省下达的年度整治任务。推进沙河流域污染整治,完成流域内所有非法养殖场和重污染工业企业的清拆取缔,完善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沙河考核断面水质达标。

环境效益逐步显现

“十二五”期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2000亿元和3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继突破200亿元和300亿元,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保持了较高水平的惠民。在全省环保责任考核中,惠州连续8年获评优秀等次,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惠州在环保工作上的不懈努力。惠州市环保局近年共争取中央资金4.2亿元和省级资金近1亿元,用于惠州河涌污染整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镇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市财政实施了水环境生态补偿,对水质达标或改善的4个县区予以了资金奖励。2015年,全市清水治污工作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全市新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8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31座,目前全市共建成477座;清拆非法畜禽养殖场2380家,清理生猪约47.8万头,清理禽类44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