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

篇1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用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教育方针的论述内容之一,意思是教育要把培养人塑造人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同时要把德育工作放在主要的位置,即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放在培养人的首位。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师。教师道德、品行、遵守公德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想前提是教师都是道德品行水准高的人。而是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被育的人身上。认为教师都是合格的育人者。可现实是在数量庞大的教师群体中,个别教师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行还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由此可见,要实现“育好人”的目标,首先要求教师队伍的道德品行必须过硬,只有道德品行过硬的一流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培育出思想品德过硬的一流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十报告中,对德育这一块的要求作了修改,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学生都要立德。教师首先立德,只有教师按照国家的要求立好德之后,才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之人。

二、如何理解立德树人

立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个人要建立树立起品德(政治品质)道德和公德。树人就是培养人的意思。

立德中的德有高尚的品德道德和良好的公德,也有败坏的品德道德和公德。那么,我们所说的立德,立的是哪一种德呢?这里说的要立的德当然是前者了,即要求教师要树立建立起高尚的品德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立德要求谁立德?立德的主体是谁?这里所指的立德对象群体首先指教育者,其次是受教育者。也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都建立起高尚的品德道德公德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是先知者,是培育者、是教者,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道德和公德,这样才有可能培育出具有高尚的品德道德和公德的学生,才有可能达到培养对国家、对民族有用之人的目的。

三、教师应建立树立起高尚的品德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现实工作中,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遵循爱国爱党这一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不可利用教师的特殊身份,利用课堂的特殊场所,宣传不当的言论,使学生滋生有不健康的逆反思想。其次,教师要主动做遵纪守法之人。守法和守纪是教师进行有效育人的必备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守法守纪,自己却做不到,学生怎么看,又怎么有资格去教育学生?

高尚的道德还应包括讲文明重礼节、讲团结重友善、讲诚信重奉献等。

篇2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价值取向;实现机制

“德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在育人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在开放多元的新环境下,立德树人不仅继承了中国文化教育传统,也为教育改革提供指向。党的报告指出,要切实抓好德育、智育、体育、艺术、劳动的基本育人理念,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育、智育、体育、艺术、劳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取向内涵

立德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出树立德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从思想道德方面强调高尚的道德修养。道德建设包括师德建设和学生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树人主要针对受教育者,也就是培养人才的问题。同时,德育是大中小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要义,是教育的“先手棋”,在整体教育体系中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德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发展。随着高校种种不道德案件的出现,比如马加爵、复旦投毒等,高校道德教育进一步引起重视和强化〔1〕。成绩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高等学校不应该只用成绩来衡量人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高校作为高等知识分子深化学习的场所,是青年学生步入社会的“培养基”,是国家后继有人的重要场域。高校的发展目标需要同时兼顾品德高尚的学生,以及学术型人才。记十分重视培养德育工作,多次呼吁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高校只有牢牢树立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才能时刻抓住教育的根本要义〔2〕。新时代的高校,必须明确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个是我们办什么样的大学,应该如何办这样的大学;另一个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为谁培养〔3〕。高校只有原原本本的按照教育部长陈宝生同志所提出的“四个回归”具体要求一一落实落靠,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原点,回归教育的本质要求,改变“失去灵魂的卓越”的状态,才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党和国家把树立人格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二、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认识的片面性

就目前现状来讲,仍有不少高校存在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教育误区,德育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认为德育工作就是需要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平日关注一下即可。教书与育人没有实现统一,认为科研人员、行政人员、专业教师做好自己的科研任务攻关、行政事务忙碌、专业知识教授就可以,没有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更没有营造“大思政”育人环境,没有把握德育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全员性的育人特征,从而德育工作无法见到实效〔4〕。同时,教育工作者以灌输为主,没有结合实际学生特点,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同时,仍严重存在重视智育、轻视德育,重视理科、轻视文科的现象,这是没有深刻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重要使命的主要表现。

(二)新媒体时代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的普遍应用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全面铺开,人们已然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让新时代高校学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和行为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价值多元、文化多样、形式多变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然而,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西方的一些不良价值取向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各种不良网络文化大行其道,多元信息鱼龙混杂让学生难以辨别善恶,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对道德教育机构的建立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家庭不良氛围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的不良思维模式,这样一来,本应贯穿于始终的道德教育就被无形中摧残。还有一些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教育偏差,如不守信用、功利主义等。在这种长期的家庭教育理念下,学生不免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质疑和抵触,从而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德育进程。家庭教育中缺少的道德教育有时是对孩子产生一生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如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及正确的教导,将制约着孩子道德教育的延展。

(四)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薄弱

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容易使孩子出现过于依赖、团队意识不足的心理特点。一些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即使在学校也依赖父母。在学习上也会受到影响,缺乏判断力、主动性、不善思考等。这些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和团队意识〔6〕。进入新环境中,如果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被老师和同学认可,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也会产生较大的挫败感。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学生们更加喜欢接受新的事物,然而,由于不良思潮、不良风气、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以及自身心理的不够成熟,导致自身缺乏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判断力,道德标准被削弱,三观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腐蚀。有的学生缺乏自律、道德规范、自我教育意识不足,他们的言行也缺乏约束,难以说外在的社会规范,正确地内化为一种道德行为。

三、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机制

(一)发挥课程、实践和文化育人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对于学生的三观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一环,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实现全过程的道德教育,将德育融入到通识课、专业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中〔7〕。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活动能力强,喜欢新事物,思想活跃等,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探索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的学习相对枯燥,高等学校应注重实践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学习是在封闭的环境下使学生接受、认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高校搭建德育实践平台,可以实现理论的迁移,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比如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进而形成和发展道德素质。良好的校园文化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校园活动中,弘扬正能量。

(二)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教育者是实现教育效果的“关键先生”,是立德树人的主体。高素质的育人团队将会全面提升教育水平,一个学校的“大思政”格局的实现程度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发展水平,全员教育是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开端。教育者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有真知识、真本领、真功夫,同时应是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9〕。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应保持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良好形象。教师应培养自我关怀和责任感,提高教育育人意识,树立道德修养作为重要的教育事业,以实现学生的未来。

(三)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立德树人需要以情感作为联络的纽带,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容易受外部世界信息的影响,对外部世界好奇的同时,也带有压力。教育的最有效方式不是一味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嵌入,道德教育同样如此,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由传统被动式教育转为自我主动意识,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行为。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教师身份的存在也在于学生,所谓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有教无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激励每一名学生的不断前进〔10〕。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只有心中时刻想着学生,为学生的未来谋划,主动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自我觉醒、自我成长、自我内化,进而实现德育效果。

(四)大力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

加强党史国情教育和感恩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防止他们成为西方道德价值观的“附庸”。高度重视培育选树学生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增强自觉奉行的能力,养成日常践行的习惯,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加强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深入推动学雷锋活动经常化、常态化,鼓励学生为善不辍,集小善成大德。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引导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敢于抓住机遇,适应时展,自觉把实现个人梦想和投身伟大中国梦紧密结合,恪尽职守地担负起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不断增强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重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有序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网上领导工程,建设思想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网络大学生互动示范社区和综合主题教育网站。提高学生在网络中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建立实名注册制度和校园网使用溯源制度,形成及时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网上信息研判,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删除不良信息,维护积极正确舆论导向,始终掌握维稳工作主动权。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大队伍培训和保障支持力度,培养一支过硬的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队伍,唱响网上正面声音,引领积极的舆论导向。

(六)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

校党委统一领导,班级管理、师生管理、院系管理为一体,党政共管,充分高校各个学院、部门、教职工等的作用,使高校上下共同营造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加强大学、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学校需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与家庭和学校互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充分发挥舆论、社会文化和社会实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高校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同时突出家庭教育的导向作用,发挥社会实践、社会舆论、社会文化等的作用,形成长效联动机制。构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拓展学生的实践范围,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总之,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发展,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任重道远。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晓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J〕.池州学院学报,2017,31(03):1-5.

〔2〕杜玉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笔谈)———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J〕.中国高教研究,2018,(02):7-7.

〔3〕靳诺.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06):5-11.

〔4〕周良发,朱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述论〔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8,(03):1-10.

〔5〕张立顺.体育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和机制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5):197-199.

〔6〕殷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与工作机制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08):48-49.

〔7〕王祎黎.高校生态德育的内涵审思、发展取向及实践向度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43-45.

〔8〕邓永霞.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发展及实现〔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4):57-61.

〔9〕许彩标.民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14-15.

篇3

伍海昌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张扬,特长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 活动中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我校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进一步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成绩,陶冶了情操,为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书香浸润校园,用活动陶怡情操,道德育人,一直是茅阳中学办学历程中永恒的追求。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每年根据时令节气,庆典节日,都会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歌声笑声呐喊声成了校圆永恒灵动的旋律。2017年,我们开展了《创新团队活动,推进学校立德树人工作》课题研究,并立项为云南省教育厅中学共青团改革专项研究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促进人格成长的活动课程,包括仪式典礼、节庆活动、文艺体育艺术节、敬老感恩活动读书节活动、经典诵读、红歌比赛、文明卫生创评活动,素质教育成果汇报展演、书画展等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类课程,对学生的心灵极积的影响和高尚人格的塑造的作用是显著的,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

随着对课外活动对学生成长作用研究的深入,我们深深的感到:要是以课程建设的思想来管理课外活动,将学校的课外活动上升到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必将进一步提升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进一步形成校本教育的特色。于是,我们便整合资源,组织力量,积极探索并编写了这本校本教材––《永恒灵动的旋律》。

篇4

一、时 间:9月9日上午9:30

二、地 点:某某镇政府四楼会议室

三、主持人:××

四、参加人员:某某镇机关全体干部,各村(居)书记,受表彰优秀教师、当天无授课任务的老师

五、会议议程

(一)人大主席××宣读《表彰决定》

(二)班子成员对获奖教师颁奖

(三)获奖教师代表发言(每类奖项各一名教师代表发言)

(四)党委书记××讲话

六、经费预算

(一)8名优秀教育工作者,价值××元慰问品;

(二)15名优秀班主任,价值××元慰问品;

(三)26名优秀教师,价值××元慰问品;

(四)5名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价值××元慰问品。

(五)慰问未受表彰教师每人价值××元慰问品。(74人)

资金合计:××元。

七、责任分工

(一)××同志总牵头负责本次活动。

(二)民政办负责制作荣誉证书,组织颁奖环节。

(二)党政办负责通知参会人员,布置会场。

篇5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1

  教师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我们下洼二实特别注重对师德的规范和培养,通过对师德主题教育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一种责任。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二、要为人师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从小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孩子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比如: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来说情,学校的纪律是严肃的,学生是平等的,可面对家长,我们得尊重,得给面子,我们需要他们支持,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因此,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工作,我们教师可以退一退,让家长释怀,有面子,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老师胸怀宽广的一面,赢得家长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家长是学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对我们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走投无路。因此,教师处处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更多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四、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的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2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篇6

             ——记奋进中的罕井初级中学

罕井初级中学始建于1961年,地处渭北名镇罕井,驻守着蒲城教育北大门。走进罕井初级中学,便有一股蓬勃之气、书香之气、自然之气迎面扑来。

齐全的硬件设施。学校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4000 余平方米。教学楼2栋,宿舍楼3栋,教职工宿舍楼3栋,综合楼1栋,餐厅1栋,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三区分离。教学配套设施齐全:拥有美术室、舞蹈室、科技活动室、档案资料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等24个功能部室,有藏书2万余册的图书馆,有能容纳一千多人的餐厅。完善的设施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丰厚的文化底蕴。罕井初级中学建校以来,坚持“以德立校,以质强校”的办学方针,学校坚守“崇德兼善·求真务实”的校训,努力营建“修德、励志、文明、健美”的校风,“爱岗、律己、立德、树人”的教风和“乐学、善学、合作、探究”的学风,形成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终身受益”的办学理念。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努力打造文明、团结、和谐、进取的书香校园。

雄厚的师资力量。罕井初级中学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余人,教职工108人,其中本科学历72 人,专科学历 31人,中学高级教师33人,一级教师 41人。我校十分重视名师的培养,经过几年的努力,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近三年来先后有21人次获县及县级以上荣誉,其中青年教师郭卓、王晓乐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张伟娟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刘鸿被评为蒲城县名师,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全面的素质教育。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开放育人。学校利用校园里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科技作品展、冬季趣味运动会、校园开放日、国旗下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卓越的办学成绩。教育教学捷报频传。在教研室组织的历次统考中,我校各年级教学成绩稳中有升,中考佳绩不断刷新。近三年来,学校中考总评稳居全县前十名,2016年中考总评全县第6,我校杜笑笑同学荣居蒲城县中考状元。2017年中考总评全县第5,再创辉煌,升学率100%。

篇7

[关键词]立德树人;师德建设;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131 ― 02

党的十以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对高校师德建设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这也深刻表明了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旨在按照党的十精神提出的新要求,对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评价体系的构建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同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殷切期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并语重心长的提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话语之中,包含着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待。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是培养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实施者,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承担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使命要求。我们要从立德树人,育人成才,确保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在各级党政组织的关心和重视下,师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浮在面上的多,深入实施少;软性要求多,刚性指标少;安排部署多,考核评价少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软任务没有形成软实力,工作任务与考核评价脱节。师德建设工作能否收到实效,关键一环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构建高校师德建设评价体系是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师德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内容

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也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弘扬校风的迫切需要。构建高校师德建设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基础上向科学化提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对于激励和规范师德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约束力和激励作用。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建设管理与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地、系统地反映高校师德建设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协调以及整体运作,体现出层次性和结构性,保证师德建设管理与评价的有效运行。

2.科学性原则

纳入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的每一个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内涵和科学的解释,既要符合时代精神,同时也要体现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的要求,在考虑指标选择、指标权重确定、数据选取时,要体现数据的可比性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3.操作性原则

评价是为管理服务的。如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过于抽象复杂,就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指标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证目的的真正达成,指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有数据的支持、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又要考虑计算方法的简易性等。

4.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所谓的横向可比性,指的是在不同学校之间或同一学校的不同内设机构之间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这样能够衡量不同单位师德建设方面的效果。纵向的可比性指的是在同一单位或部门内部,不同的发展阶段师德建设水平和效果的比较,这样可以保证同一单位和部门师德建设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才能促进师德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体系的内容

1.评价内容

高校师德状况如何,关键取决于高校能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构建一整套师德建设的制度和体系,形成“以制度强化师德、以典型引领师德、以活动推进师德”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师德建设的结果取决于师德建设工作,而师德建设工作的成效就需要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作为载体来进行督促与推进。按照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的要求,评价体系是对高校内设机构在师德建设工作方面的管理与评价。主要内容为师德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建立;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的相关制度;年度工作安排部署与规划;先进典型的培养与宣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推进措施和主要业绩;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与培训;教职工职业道德的监督与考核。

2.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师德建设的一般规律,合理划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建立一个完整的有反馈的连续闭合的师德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切都将有利于学校统领师德建设的全局,最大限度地消除以往师德管理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加强师德建设的科学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师德建设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师德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使高校师德建设工作量化、细化、规范化,从而对高校内设机构师德建设工作起到考核、评价与激励作用,形成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制度创新。

3.评价体系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所指向的目标是高等学校及其内设机构,评价的指标注重在师德建设的“工作”。对一个单位而言,师德建设能否不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言之有物、落地有声的抓出实效,关键还是各级党政组织的工作“实打实”的抓出成效,做到有规划、有制度、有部署、有载体、有检查、有考核评价。鉴于此,在设计和运用评价体系对师德建设工作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统领师德建设。师德建设长期以来往往被看作是“软任务”,存在着上热下冷的倾向。但从“立德树人”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视角审视,师德建设又是一项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成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质量的“硬任务”,是大学教育的“魂”之所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务必重视师德建设,定规划、建制度、提要求、抓落实。否则,必将使师德建设流于形式,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二是围绕“教风”抓师德,引领师德建设。“教风”是各高校依据师德规范并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制定的教师行为准则,是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树人”必先“立德”,“立德”必先“立师德”,正所谓育人者必先育己。因此,师德建设的主线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教风”建设,以良好的“教风”带动优良的“学风”,形成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立志成才的“大爱、大学、大道”的校风。

三是发挥“评价体系”作用,推进师德建设。“评价体系”着眼于对各基层单位师德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旨在以量化的方法评价各单位师德建设的状况,以此督促和推进师德建设。对个人的师德评价建议由各基层单位制定细则并实施。“评价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以项目量化的形式,体现了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合理区分了不同指标的权重,在实施中应注重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以日常考核为主的原则,切实发挥“评价体系”在师德建设中的考核、评价与促进的作用。

三、师德评价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是推进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组织实施中要以推进工作为导向,以量化考核为基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切实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

一是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及各基层单位应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要以主要精力抓师德建设,承担起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评价体系的运行机制。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的组织与运行应由校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按照师德建设工作相关职能的要求,组成考评小组对各基层单位师德建设工作进行年度考核,作为师德先进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考评结果既是对各单位师德建设工作的评价,也是师德建设加强和改进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评价体系运行的监督机制。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的运用,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年度考核之前,要采取不同形式,听取相关职能部门、教代会代表、派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学生代表关于师德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确保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的运行公平、合理、有效,切实发挥评价体系在促进师德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党的十报告〔Z〕.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人〔2011〕11号〔Z〕.

〔3〕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黑教联

〔2013〕74号)〔Z〕.

〔4〕吕克宁,肖洪,等.黑龙江省高校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06).

〔5〕邹大勇.构建新时期高校师德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2007,(07).

篇8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窦贵君,基础教育一处、基础教育二处、自治区教研室、信息中心相关领导,以及各盟市教育局局长、基教科科长、教研室主任和部分校长共计186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主题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课程方案、促进全面发展、切实提高质量。

参会人员首先观摩了东胜区的东方实验小学、东联现代中学、实验中学和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学校、第一中学及康巴什新区第一小学、第三小学等8所鄂尔多斯市地区学校。观摩中,代表们不仅为鄂尔多斯良好的办学条件而震撼,更新鲜的是首次感受到了同屏互动网络教学观课、远程式评课。教学活动安排在鄂尔多斯市的康巴什新区一小、东胜区实验中学(初中)、东胜区东联中学(高中)和呼伦贝尔市的海拉尔胜利街小学、海拉尔第五中学(初中)、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高中)等校以学段的对应方式,通过网络进行了16次远程的同屏互动、同课异构和观课评课活动。这是我区教育教学工作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开启我区教育教学活动新通道的一次体验,为我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探索之步。

在研讨会中,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局长樊俊平介绍了鄂尔多斯市近年来教育发展的状况。

基教一处处长王利生、基教二处处长何燕、自治区教研室主任郭小明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王利生处长就如何抓实《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作了部署,指出中小学德育要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希望各盟市加强学习并实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他指出,要逐步实现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管理,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公平;通过课堂来培养孩子多元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生活行为能力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体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本真;利用现代信息化优势,加大交流力度,提供优秀资源,以同屏互动的形式传输和交流思想,实现各地区的资源共享。

何燕处长强调教育活动要以真爱育真人。要求在信息前沿的同屏互动课堂上,进行师生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和德育活动。要求全面实施中小学课程计划,努力使每一位学生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她指出没有万能的教学模式,只有适合的教学模式,要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尊重孩子的发育规律,促进孩子有个性地发展,杜绝只注重高分生的培养,不注重培养有发展潜质学生的不良教育倾向;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做好学生成长记录,促进中小学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自治区教研室主任郭小明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作了发言。分条析理地梳理了目前中小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现在的课堂是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地是青草,想吃多少吃多少;以学案代替了教案,但实质上仍然是以设计好的方案牵引着学生。课堂从传统的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极端走到了教学内容被简单化、肢解破碎的极端,出现了程式化、表层化、表演化的浅层表象。改革并没有真正触及课堂教学内核,课堂上学生所谓的“动”只是肢体上的“动”,而不是思维上的“动”。他认为,教与学是互补的、转化的、变化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固定地谁轻谁重、谁先谁后、谁主谁次。不能把学生的“动”当作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主动学不见得就是“先学”或所谓的自学,听讲也可能是主动学,自学也可能是被动学。因此,教学仍然需要教师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把重要的内容讲出来,仍然需要教师用最有效的方式讲解重要的内容,仍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不是简单地用“以学定教”代替“以教定学”。

郭小明主任指出,目前大多数教师的学科知识,尤其是掌握学科知识价值规律的思辨能力有缺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能力也很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难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巨大的便利,难以利用优质先进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难以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的学习理念和方式。需加强对教师学科专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篇9

大家上午好!

探索新时代的临川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让每一位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临川教育人的责任和理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致力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打造优质特色校的发展之路。

十二小开放日五所北师大项目基地校:一小、二小、七小、十一小、十二小。在北师大项目组北京专家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三年教育实践,已探索出各自特色化的办学新路,文化兴校办学理念对五个基地校的校长来说可以说已入脑入心田。

今天我想谈三层意思:

一是感谢。(1)感谢北师大教育专家组。您们为五所基地学校量身打造了一条学校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一小的幸福教育、二小的生命教育、七小的责任教育、十一小的扬长教育、十二小的和美教育各有千秋,独具风采。(2)感谢基地校与非基地校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在三年教育实践活动中付出的辛劳与汗水。(3)感谢亲爱的同学们在参加 项目中的热情与配合。

篇10

一、以人为本,万众一心绘蓝图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办好教育的前提,明确了“以人为本、立德兴校;求真务实、打造特色;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文明、求实、合作、创新”的校风建设准则,确立了创建省级标准化合格小学,打造特色学校的工作目标。

1、以学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发展。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实行班主任聘任制,通过征求家长意见、考试、讲课等多方位的考核确立班主任人选,确保那些充满爱心,专业精良、无私奉献的教师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建立特长生、留守生、特困生、残疾生、单亲家庭学生档案,成立帮教、帮扶组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建立学校家庭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校长座谈会、家长会、班主任家访汇报会,设立校长电话、家长和学生有问题可以直接找校长解决。打造特色教育,学校成立了舞蹈班,器乐班、机床班、武术班、绘画书法班,为特长生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师资和基地。关心学生生活和健康,医务室、心理健康室、饮水处时时为孩子提供免费服务。强化学校安保措施,配备精干教师担任保干,坚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保证了校园安全和学生平安。四小学的学生们在幸福快乐的校园里茁壮成长。

2、以教师为本,民主平等做主人。做为校长我首先做到,作风民主,对班子成员和教师给予充分信任,善于征求和倾听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学校重大问题实行民主决策,工作上严格要求大家,生活上关心同志。公字当先,一碗水平端,处事公道。平等待人的作风,使大家深深感到集体的温暖,做主人的温馨,知人善任,充分调动所有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了全体教师的主人公精神。

3、以学校为本,全力进行硬件设施建设。目前,我们学校是一所两栋标准化的教学办公大楼矗立在县城西郊,格外醒目。内部现代教育设施齐全,微机室、多媒体室、多功能会议室、电子备课室、舞蹈室、器乐室、美术书法室、图书室、医务室、档案室等一应俱全。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彻底改变了校舍破旧,教学设施、办公条件落后的局面。与此同时还绿化美化校园,购置安装体育健身设备,整修操场,兴建自行车棚。

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和教师,增强了全校师生的主人公精神,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校师生万众一心,描绘宏伟蓝图。

二、构建和完善德育制度,强化德育管理

探索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深入研究德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把德育作为科研课题,组织班子成员和教师开展科学公关,主持、承担科研课题任务,认真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我校主动和县武警中队、县交警大队联系。通过武警官兵来校训练高年级学生,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团队意识和顽强向上的优良品质。通过小交警执勤上岗活动,使孩子们从小养成遵章守法,关注社会的优秀品德。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交流孩子教育问题。构建了“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学生德育工作模式。形成了德育工作的整体合力,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积累正能量。构建和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确保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在制度中明确德育工作目标、组织领导、方法措施和考核标准,强化德育工作管理,收到显著成效。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我提出了班子成员争做“专家型、管理型、开拓型”人才的具体要求。组织班子成员进修学习,学历提高专业提升,班子例会交流工作和生活,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教育教学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各项工作分工合作,形成整体合力,一个“团结、务实、创新、廉洁”的领导班子,已经形成。

培养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培养规划,多年来,学校拨出大量经费用于骨干教师和班主任的进修学习,去外地考察实习,聘请专家前来讲学指导,参加国家、省、市、县的教科研活动。班子成员分工帮带骨干教师,为骨干教师压担子,促成长,提拔青年骨干教师担任领导职务,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省、市、县名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极大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德育教育

(一)、构建德育载体,搭建活动平台,营造德育氛围,提升德育水平。把德育与养成教育统一起来,国学经典进课堂。利用早自习、早会、班会、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精粹,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教育。

(二)、成立活动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分年级组织成立了课外读书活动小组、学雷锋活动小组、组织美术书法班、舞蹈班、器乐班等组织,这些课外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培养了学生们的特长。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烈士陵园、街道,车站,参加义务劳动,培养了孩子劳动的意识。在“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组织文艺师生演出活动,选派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各类艺术竞赛,我校师生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