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这丹桂飘香,丰收的金秋九月,每一位在假期里尽情玩乐的学子都仿佛倦鸟归巢般纷纷返回了阔别两月之久的校园生活,对于某些人来说,一切还会有如从前,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月,将是他们告别从前,走进人生中另一段新的旅程,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还不知大学生活为何物时,它已翩然而至,为此,父亲抛开了工作,在万忙中还是抽空特地从贵阳赶回了邵东,于是,告别了亲爱的外婆和调皮的弟弟妹妹,熟悉的家,高中的母校,顶着炎炎烈日,我和父亲踏上了通往长沙的汽车,经过长途的累劳,终于当我立于涉外这所为我选择,并且即将开始要生活三年之久的学校大门前时,我突然想朝着里面大声呼喊:“我来了~我的大学生活!”在热心的朋友和父亲的帮助下,我迷糊而又顺利的在学校报了到,交了学费,入住了学校的寝室。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长沙,在安顿好一切后,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也代表着马上就要跟父亲分别了,最终,我还是没有勇气去送父亲,因为,我怕我会舍不得,于是,只是呆呆地坐在寝室的床上,也不知道何时,泪水已经有如大水决堤般涌出...
本以为,跟亲人分开,我会悲伤一段时间,可是,面对着寝室里的新同学兼室友热情的对待,一句句关切的话语,使我那无助的心灵找到了一片栖歇地。是啊,为什么同为新生的我这么的伤感,而她们却能像大姐一样的照顾我呢,我开始思索着。难道我就这样开始我的新一站吗?简宁说过:“人总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的。”我现在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高中生了,而是大学生了。我开始渐悔着.....我似乎成熟了许多。
正如理查德·柯所说的:"蓦然回首,发觉昨日时光早已随风远扬--我已变成另一个人。"走在绿荫的小道上,看着高耸的教学楼、端庄的图书馆、宽广的操场、整齐的宿舍楼,我有种忐忑的期待我将要在这里展开自己的平台,亮出自己的风采。而后,我看到了德才兼备的教师,教授;公正严明的校风,校纪;热情活跃的学长,学姐;还有刻苦耐劳,全心全意为学生们服务的学生会、自管会。我有理由相信,来到这里,是我正确的选择。我想,来这里的每一位新生,在涉外经济学院的关怀、教导、磨砺下,将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他们的光彩,成为祖国的光荣。是的,大学的生活需要自己用心去体味,我不羡慕别人的轻松与快活,也不去羡慕别人的风花与潇洒。我只知道,既然我选择了英语这个专业,多苦多累,我亦无悔。明白之后,我心儿宽,眼儿亮,我用诚挚的双眼看世界,用稚嫩的肩膀担起生活的风风雨雨。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教官,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为了适应高中生活,学校克服困难,组织了为期八天的入学教育活动。通过八天的努力,同学们变化很大,你们用最快的速度,从假期的散漫转向对学校纪律的熟知和遵守,从行动的拖拉转向了良好习惯的建立和快速高中生活节奏的适应,从站立行走的随意到行动步伐的坚实有力,从暑热中的萎靡倦怠转向了伴着响亮口号声和歌声的精神振奋,从开始的对父母的思念依赖以及流泪哭诉转向了独立和坚强,从对人羞于问候转向对教官和老师谦恭有礼,从随流随性转向反思、理性,从彷徨犹豫到目标清晰……对比起来,你们2100多人,与过去几届学长相比,在入学教育活动中做到了:请假的最少,要父母来安慰的最少,哭鼻子抹眼泪的最少。进入秩序最快,行为习惯最好,学习内容最完备,精神状态最佳。在消防疏散演练那天,有三位同学虽然身体不适,还是坚持完成两遍疏散任务,在其它时间里,有不少的同学做到了轻伤不下火线,能够坚持的,绝不放弃。你们在这次教育活动中表现非常棒,每个同学都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作为校长,看到你们的表现,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高兴。学校投入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开展这项教育活动,得到同学们和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取得了最好的成效。新生入学教育,是学校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他包含内容非常丰富,相信这次教育训练活动是各位同学的一笔财富,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各位教官、高二和高三的学长们,向顺利完成入学教育任务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同学们辛苦啦。
这次教育活动任务的完成,凝聚着学校负责规划实施这项任务的各位领导、广州警备区教导大队的负责同志和各位教官、学校的各位班级负责老师,参与后勤保障的各位教师员工的辛勤劳动。学校和教导大队的负责同志,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精心准备教育内容,严密组织实施,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班级负责老师,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教育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教育任务,全天陪伴同学开展训练活动,热心帮助同学克服环境适应、身体不适的困难。同学们病了,他们陪着问医买药,同学们坚持不住了,他们不断地鼓励,有同学哭了,他们耐心地疏导,同学们可能不知道,老师们在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他们自己吃住等生活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我们的各位教官,他们每天衣服湿透,嗓子喊哑,夜间没有舒适的休息环境,再加上远距离转移水土的不服,不少教官带着身体的不适坚持指导我们训练。我们感受到的可能是他们严历的外表和狠心的处罚,但正是他们严格和耐心的指导,才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果。下面我建议大家,用一个标准的军礼,向在入学教育工作中为我们辛苦付出的老师和教官表示衷心的感谢。(立正,敬礼!)再请大家和我一起向老师、教官道一声:老师、教官,你辛苦了!
借此机会,我还要代表学校党、政、工、团对周密组织这次活动的学校负责的领导和班级负责老师、广州警备区的负责同志和全体教官、提供各项保障和服务的每个教职员工、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的努力和帮助,使得我们的军训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心理学;分析
无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还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都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内涵上的一致性。所谓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符合价值观标准的事物和行为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否则就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荣辱观是指人们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回答的是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它由“荣”和“辱”两部分组成。“荣”就是荣誉,是人的道德行为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誉以及人对于这种赞誉的追求;“辱”就是耻辱,是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的否定和谴责以及人的灵魂深处形成的羞耻心。当人的道德行为符合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时,人们就会觉得自身有价值感和荣誉感;当人的道德行为不符合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时,人们就会觉得自身没有价值感和荣誉感。此外,荣辱观从心理学角度可分析为荣辱认知、荣辱情感、荣辱意志及荣辱行为四个要素,也就是通常讲的知、情、意、行。所以,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尽管在提出背景、教育对象、文字表述上存在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看作社会主义荣辱观针对当代大学生所做出的提炼、浓缩和升华。
高校是我国人才成长的基本源头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故而,高校是否大力实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关系到当代青年价值观和荣辱观是否得到有效培育的关键环节。在高校中进行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抓住二者的共性因素,通过以下措施来实施,达到既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又帮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双重目的。
一、优化培育环境 人与环境是互相创造互相影响的。对于高中毕业直接跨入大学的同学来说,其身体、认知、情绪情感、世界观、人生观都处在成长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拥有良好的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环境,大学生身上才能自发地凝聚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种环境的优化,首先是文化环境的优化,大学校园文化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可以利用强大的环境优势,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读书演讲、读报评报、新闻评论、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在校园内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灯箱、刊出专题墙报、开设专题广播,借助文化氛围、校园环境的熏陶,帮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树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还可发挥图书馆和网络教育的作用,尽可能准备齐全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关的图书,办好阅览室,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网,方便大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优化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还包括朋辈群体环境的优化。这是因为,大学的集体生活使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同辈群体环境中。个人、同辈群体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二者又同时受到高校大文化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好的环境将促进二者的健康发展,反之则催生恶性循环。大学培育环境这些年不管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这就决定了大学培育环境必须优化。
二、发挥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好它。课堂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体系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研部门要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将大学 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育纳入院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价值观、荣辱观培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就要利用课堂教学搞好基本政治理论教育,用先进政治理论武装大学生。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全方位做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入”工作,即:进入课堂、进入教材和进入头脑。如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及课程中增加有关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吃透其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明确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根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它既是我国优良民族传统的精华,也是时代进步精神的结晶;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大学生中的具体化。通过系统的理论灌输,有效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夯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发挥心理学教育的催化剂作用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看作社会主义荣辱观针对大学生所做出的提炼、浓缩和升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其培育都属于大学生认知发展和道德水平发展的内容。故而,针对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可以在心理教育中渗透进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如在讲授《教育心理学》时结合柯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确定出的个体从儿童到青少年道德发展存在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帮助学生掌握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心理发展规律。青少年进行道德推理判断的过程,就是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思想、观念等进行是或非、荣或辱的判断的过程,也可以看作其价值观和荣辱观发展的阶段。所以,青少年的价值观选择和是非荣辱判断的标准也是先“外”后“内”,即先依据外在的标准,再转变到依据内化到自身的社会规则或者公众期望,最后再依据完全内化的、自己认为对的标准来判断。
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进行道德推理判断的过程,就是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思想、观念等进行是或非、荣或辱的判断过程,进而帮其认识到个体价值观和荣辱观发展的阶段是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吻合的。大学生价值观选择和是非荣辱判断的标准也是先“外”后“内”,即先依据外在的标准——“八荣八耻”以及“忠诚、使命、纪律和求知”,转变到依据内化到自身的社会规则或者公众期望,最后再依据完全内化的,自己认为对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观完全一致的标准。
大学生理解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与教育心理学里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从而有意识地按照这种过程去培养合乎当代大学生要求的核心价值观和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就得到了自发的催化。
构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尽管是一个涉及思想政治与心理教育交叉学科和多元文化的课题,但是,由于其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内涵上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结合其与荣辱观教育的共性因素,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浇灌,在大学中生根、发芽,结出硕果,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李春晖,巩建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心理学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23-124.
篇4
关键词 艺术类高职生 “心理绘画” 入学教育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做学生自身的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关爱、服务学生,逐渐提高大学生的德育觉悟、思想品质、政治修养,让学生成为新一代的“四有”新人。高校学生的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它是引导新生进入新一阶段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途径,对今后的大学生活有重要指引作用。入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们了解自己所选的高校情况和专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学术理想和确定发展方向。
在当今社会形势日新月异的年代,大学生的特点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生入学教育是否适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状况。艺术类高职生的入学教育,应该站在艺术类学生本身的角度去思考。本着这样的宗旨,结合实践经验,通过以“我绘我心――开启我的大学梦”为主题的入学教育方式进行探讨,以推进高职生入学教育的发展。
1 传统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弊端
1.1 入学教育交流的单向性
新生入学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交流,陌生环境下的双向交流能使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尽快建立有效的信任关系。作为大学新生,尤其进入异地大学,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难免会出现彷徨和失落,他们急需找到能信赖的个体来排忧解难。但在以往的入学教育中,我们注重“灌”而忽视“听”,很少聆听学生的心声,交流成效难以保证。
1.2 教育内容过时,创新意识弱
在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也极易“随波逐流”,我们的入学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步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刚入学的大学生感受到其新颖性和可接受性,从而提高入学教育的可行性。深入到新生的专业教育更是如此,填鸭式教学虽然能让新生在感性上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要深刻认同它,就需要我们的高校紧跟时代步伐,在体验式和“互联网+”等方面进行探索。
1.3 形式单一、效用不高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经几十年的时间,大部分高校从建校以来就遵循着课堂灌输、知名专家训诫等单一的形式。这样的入学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效果,但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这种方式下,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调动,也不能深入到新生的认知需求和真实想法,这就导致了入学教育很笼统单一,效用不高。
2 “‘心理绘画’之开启我的大学梦”拓展新生入学教育新形式
入学教育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开展是否顺利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在入学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对艺术类高职新生,引入“‘心理绘画’之开启我的大学梦”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改变常规思维,激发学生们投入大学生活的激情;另一方面此种方式的入学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与实践相融合,促使大学生们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心理绘画,让愿意体验的个体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一定的意向,在描绘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心理专家通过解读个体在绘画过程中所用的颜色、力度、明暗、绘画的事物、位置等细节,来探索深层次的想法(即潜意识)。在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你自己不曾想过的事物,而且会重新认识自己,理解一些解不开的迷雾。
我们这里“心理绘画”式的入学教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把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描绘出来,进而为自己设定一个形象化的积极目标,这个目标也会指引着新生健康度过大学生活。
“‘心理绘画’之开启我的大学梦”新生入学教育的具体操作如下:
2.1 入学教育中“‘心理绘画’之开启我的大学梦”的大赛主题和目标
入学教育不能遵从以前单一守旧的形式,应该在他们的专业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于艺术设计类的新生来说,绘画是他们的专业特长,在此基础之上设计良好的入学教育,既能发挥他们的专业才能,又能达到入学教育的目的,做到双管齐下。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讲,梦想是引领他们走完美好大学生活的风向标,梦想是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所要追求的终极价值,也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一个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值得期待的。所以我们在设置大赛目标的时候特意以“大学梦”为主题,让他们尽情憧憬他们的大学生活。方案描述为:以“我绘我心――开启我的大学梦”为主题,让学生在绘画的同时能对自己今后的大学生活做充分的构想和展望,这既能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又能结合同学们的专业特点丰富其课余生活。
2.2 “‘心理绘画’之开启我的大学梦”的大赛形式
绘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90后艺术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相当丰富。所以为了避免形式过于多样给评定带来的困难,并针对学生们的绘画专长,我们的比赛为手绘形式,并分为三个参赛组,分别是:插画组、海报组和漫画组。
篇5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55
1前言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高校大学生多数为“90后”,他们的思想观念具有超前性,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相互碰撞阶段,具有不稳定性。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多向性、多边性特点,一部分价值观与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偏离的甚至具有冲突矛盾的,这就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成长之路,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既要保证教育的效果又要创新方式方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核心价值观即是在某一个社会或团体中能够发挥导向作用的,在社会或团体的各个方面能够起引领作用的,并且使其他方面都从属于它的一种价值观。从本质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文化精神的精华、核心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框架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高屋建瓴地引领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在社会层面上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努力为我国公民打造一个理想自由的社会环境;在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我国公民的精神道德素养的构建树立了标准。这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极为强大的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动机,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点明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始终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单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而高等院校是使其成长的摇篮,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让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便能接受先进的文化熏陶,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3.1教学场所融入途径
高等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干道是课堂教学。高校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习惯,不断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使之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丰富教材体系,推陈出新,用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身心;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大学生的课程负担,使广大学生有更多时间从事社会实践、丰富自身思想并开拓视野;要深入研究校本课程,找寻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素材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活动当中。
3.2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和高校教师职业教育体系紧密相融合,始终贯穿高校教师职前、职后的全过程。一是师德师风的建设,将师德作为前提,完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高校教师的从业资格准入机制,把教师师德作为高校教师入职之首要条件,形成高校的师德建设体系。二是高等院校的党团建设,要抓好思政理论课、社科哲学课、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三是教师楷模的评选建设,把优秀教师引领师范的作用激发出来,引导高校教师自觉地加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3.3社会实践融入途径
高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实践。高等院校应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把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制定相关志愿服务制度;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设高等院校实践基地、高校思政教学实践基地、高校文化实践基地;培养和树立先进个人或团队,用其所蕴含的能量鼓舞身边的大学生,引导高校学生自觉加入到社会实践的队伍中来。
3.4校园文化融入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给激发出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动力,建设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时代性校园文化。抓好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诚信建设,完善诚信体制,以诚信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立足,离不开道德规范行为;一个民族的生机活力,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滋润;一个国家的长治兴旺,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党“十”以来多次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把社会主义价值观上升到新的高度,对于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意义。高等院校是我国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在高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
3.5网络思政教育途径
校园网络思政教育应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积极发挥网络的积极面,用正能量抢占校园网络阵地,形成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整合校内报刊、校园广播、官方微信、官方网站等媒体资源,着重打造正能量的新闻网站;建设一批如“党团学一学”“心理问一问”“在线解答”等包含多种不同内容的特色版块。以形式新颖、内容风趣吸引当代大学生的眼球,抓住大学生的内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声音,多种途径”,不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走进到学生的脑海里、内心里。
4结论
综上所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某一方面,而应该融入高等院校的每一组成部分,具体说就是融入教学场所、师资队伍、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中来,使学生们能真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并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桂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篇6
【关键词】新生;角色转变;调查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借着“扩招”的东风进入了大学,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应试教育,这些准大学生们在学习方法上,学习自主性上都停留在高中学习的模式上,与真正的大学学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怎样从高中的“牵着学”转变为大学的“自主学”,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新生入学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迈出角色转换的第一步,了解高中学习与大学学习的不同,引导大学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目前的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上多表现为对大学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以及教学计划、学籍、宿舍管理等一些法规、规章的宣讲;有些大学针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入学教育中增加了就业指导教育等一些新的内容。在形式上,以各类的讲座、参观及宣讲为主,学生参与性不高。在时间上,新生入学教育,大多为3~4天,最多也不过一个星期,在对大学生活仍然迷茫的时候就开始了大学的学习。这在客观上阻碍了大学新生角色转换的进程。在大学新生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最亟待解决得问题应该是大学新生原有以“考试”为主的学习状态,与新的大学环境所要求的学方法、学规律、会应用的模式之间的过渡。对于大学新生来讲,科学、完整地理解大学及大学教育,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在新的高度获得一种对外部现实世界进行理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以一种新的视界、眼光分析、认识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
三、问卷调查
本研究随即抽取中国计量学院50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样本数量为487份,综合结果进行分析:(1)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理解。多数新生认为现有新生入学教育缺乏吸引力。对于活动形式,他们希望能以灵活的形式开展,参与活动解开自己疑惑。对于活动内容,从宏观的角度讲述学校建设、师资力量等让新生厌烦,他们需要的是专一化、微观化的内容。所以,在适应校园情况方面,采用定向教学方式,让新生在探索中熟悉环境;在专业导向的方面,采取小班教学,以交流的方式,让新生更有针对性等。(2)对学校现有政策的理解。校方在刚开学期间传达英语四级考试的相关内容及学习方法,让新生找到自己的目标,向着目标合理安排好自修的内容,才能有效缓解对没有经过早自习的新生的消极情绪。助班岗位是颇为成功的一个举措,正是由于新生对此制度的信任与支持,助班的人选应富有富有热情、责任感,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向大家充分的阐述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3)对组织及其活动的理解。大学讲座重在兴趣的引导,在开展讲座时要扩大宣传,采用现实与虚拟的结合,加入网络途径(新浪微博、人人社交网等)宣传。在新生眼中,绝大多数新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积极的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比较热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会、社团以及志愿者,它们拥有强大的吸引力,能扩大交际圈,提升新生各方面能力,丰富新生的课余生活。随着年级不断的增高,考研、就业等相关问题接踵而来,如果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就会造成无助、徘徊等消极心理的出现。
大一新生只有在思想和行为上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才能成功完成角色转变,学院应主动跟进学生的思想动态、督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活化学生的活动形式,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与时俱进,深入的了解当下大一新生角色转变中的思想状况,以提高措施实效性,帮助大一新生完成角色转变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月秀,邱冠文.大学新生教育: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07~109
[2]杨梅.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1,(8):112~114
[3]罗冬梅.大学新生的自主学习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55~156
[4]吴惠.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角色转换及策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118~120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一新生角色转换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学业,学有所成的关键起点。所以大一新生如何顺利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独立学院的出现
独立学院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独立学院学生是指按高考成绩第三批招收的本科生, 与普通学院学生(第一、二批本科)相比, 从入学特点上看, 入学成绩较低、学习能力较差, 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平衡, 交纳学费较高【1】。它的产生首先适应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而且满足了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的需要;更体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需要。独立学院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但是由于其本身是一个年轻事物,所以伴随着他的产生必然有很多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 影响独立学院大一新生面临角色转换的因素
由高中进入大学阶段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新的环境,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精神和心理等方面,其角色在转换过程中遇到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生源来看
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基本都是低分数的学生,其心理上带有一定的自卑,自信心不足,再加上基础差,底子薄,其学习能力较一本、二本学生能力弱,面对新的未知,学生处于一种迷茫中,自身压力大。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和入学成绩有直接关系, 低分数段的学生在面对失败、批评、困难时, 解决问题、自我调整能力相对较差【2】。再者进入大学阶段后,由于其管理模式的改变,本身自制力不强,自我约束力差,过度放松,使其失去目标。
(二)、从经济上来看
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比较优越,学生在家受父母的宠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个性心理。进入新的生活学习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原本的优越生活环境形成冲突,造成不适应,影响学习。
(三)、从客观大环境来看
高校和中学教与学的方式反差太大,高中阶段学习是学生的直接学习目的, 更是广大家长与教师的愿望, 学生基本上处于"要我学"的状态,大学阶段要求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进行主动学习。由于以前的思维定势以及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巨大反差, 大一新生很容易造成角色缺失。
高中阶段的"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全方位监管状态与大学阶段实行的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样相对宽松开放式的学习生活管理模式相比较,其管理模式相差太大。而这部分大一新生恰恰缺乏的就是自我约束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致使不能顺利地转换成严格"自律"的大学生角色【3】。
三、大一新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对策思考
(一)学生自身方面 更新观念 、重新认识自我 、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1.思想上的准备 进入大学校园,同学们要能够及时调整好角色,并进行自我定位,从进入大学校门的一刻,让同学知道进入大学更多的需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敢于承担更大的任务与挑战。
2.做好集体生活的准备 进入大学后,同学们都需要在校住宿。很多大一同学在以前的中学都是在家住宿,所以指导同学们生活上准备,使同学们能与同寝室同学处理好关系,将寝室同学当成自己的家人,把寝室建成温馨的家。
3.学习上的准备 指导同学们入学后尽快掌握大学学习方法,拼弃原来的填鸭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大学强调自主学习,自力学习。
(二)学校方面 加强独立学院文化方面的底蕴,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学校新环境。
1.沟通活化与学生交流的形式 首先辅导员老师作为一线老师,需要利用各种形式走进学生心里,在与学生的沟通中,简单的主题班会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心声,所以辅导员首先深入学生宿舍与新生积极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外现在是网络时代,可以建立班级的QQ群,或者发微博,飞信,写日志等现代的交流工具,与网上交流,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用不同方法解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4】。
2.授课形式多样化 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改革,大学授课方式已经不同于高中的填鸭式被动学习,现代教育更侧重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强调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比如提倡的PBL教学的广泛应用,网络教学的开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大学一年级是大一新生进入大学的关键一年,如何让学生赢在起点,有一个好的开始,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慎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英武. 独立学院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4:63—64.
[2]洪鸿,杨凤池.影响医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因素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11( 2) : 89— 91。
篇8
[关键词]大一新生;不良行为;素质教育;日常管理;入学适应;对策
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必然要经历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学习环境、学习特点、学习方法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大一新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对其整个大学生活以及其后的职业生涯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大一新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及调适对策,对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一适应期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各种表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一新生学习心理的状况,笔者对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数学、计科、行政、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5个专业的大一新生做了调查,共发出问卷322份,收回有效问卷314份。结果发现,大一新生不良学习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习缺乏主动性
大学新生在中学一般都是佼佼者,但进入大学后,绝大多数学生以往的学习优越感在新的群体中已丧失,加之有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这就使得不少大一新生的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主动性。笔者在调查中发现:48.7% 的同学“感觉读书没意思,想找份工作做或娱乐一下”,53.5%的同学表示“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不想再多看书”,学习中遇到不懂的知识时,只有约68.1%的新生表示会尽力弄懂它。学习态度消极会产生心理上的空虚和无聊,继而出现厌学情绪。如大一逃课现象严重,据调查,25%的新生有过逃课的经历,基础课逃课率在1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10%左右,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课的逃课率竟在20%以上。
(二)不适应大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中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以课堂讲授、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做题。教学中各个环节老师安排得具体,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而大学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培养目标等都要求大学生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堂讲授时间相对少,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但据笔者的的问卷调查发现:有43.0%的同学在阅读时不清楚自己要从中学什么,40.8%同学阅读时不能分辨出内容重点,只有14.3%的同学表示“笔记是经自己思考,过滤及重组后,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的”;在知识的运用方面,的同学表示“不会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不懂得合理利用时间
长时间以来,大一新生们一直被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拽得紧紧的,而自己这张弓根本没学会用力。考入大学后拥有自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们突然成了时间富翁,许多新生将大量宝贵学习时间挪作他用。有的格外热衷社团活动;有的忙于打工;有的则沉迷网络。他们大量的时间浪费,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有的则出现“挂科”。
二、导致大一新生不良学习行为的原因
(一)内在因素
第一,学习的内在动力欠缺。调查中,44.6%的新生表示不清楚自己大学里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方式以及人才选拔方式导致了许多学生将学习目标局限于上大学,而这种目标是一种外在的需要,大一新生经十年寒窗苦读,实现了大学梦想,这就意味着学习的外在需要得到了满足。而树立远大目标,探索知识本身的兴趣尚未激发,即内在学习需求尚未建立,导致部分新生学习态度消极。
第二,自控能力差。大一新生由于入学时间不长,尚未能够做到检查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 没有自我反思的习惯,自控能力差,缺乏对自己的有效约束。且因对学习环境不够熟悉,容易受高年级同学的影响,比如考证,恋爱,兼职,上网等,自己也跟着模仿,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第三,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新形势下,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学生的思想焦虑随之增加,许多新生报考专业时不再仅仅考虑兴趣问题。调查显示,新生在报考专业时,依照自己兴趣选择的不足半数,其余考虑因素主要有是否是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坏等。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毫无兴趣,却强制自己学习,则会造成学习上的倦怠。另外,笔者所在的文理学院,很多学生的专业并非为高考填报的第一专业,而是调剂的,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迷茫与学习态度上的倦怠。
(二)外在因素
第一,对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调查中,约41.0%的新生表示“对大学里的教育教学模式感到不适应”。大学强调启发式教学,往往只讲授有关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较多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自学去掌握。许多大一新生进校后持有的仍然是历年来所形成的那种“要我学习”的被动学习理念,面对课时少、内容多、速度快、跨度大的无人“管束”的学习形式,他们还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伴随经济形态的转型,在社会价值观念中出现了许多不利于大学生学习的观念,如拜金主义、知识贬值等,致使许多大学生认为“读书无用” 滋生厌学情绪。另外,家庭条件,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及对子女的期望程度都会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影响。
三、不良学习行为的排解方法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新生 职业发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214-02
一、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含义及范畴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及其研究在国外诸多国家已初具规模,但在我国,它尚处于起步阶段。它既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个学科,而只是一项工作。目前,这项工作还主要集中在大中专院校。明确这项工作的含义及范畴对更好地开展它有着指导意义。那么何谓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全部历程,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全部职位的完整历程。一个人一生中连续从事的职业,不仅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些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职业发展过程,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具体地说,职业生涯是以个体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和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个人需求为目标的工作和内心体验的经历。对上述行为的指导,可称为职业指导。因其多在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时进行,故也被称为就业指导。在此基础上,加之与职业生涯相关的规划及培养即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它简称为职业发展教育,是职业指导的延伸和发展,其中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心理测评与职业咨询、求职择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内容。
二、大一新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一新生入学便开展职业发展教育
随着中国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中国当前的大学生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面对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大军,社会已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岗位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很多毕业生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找不到比较好的工作,诸如大学生卖猪肉、掏粪、摆地摊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大学生如果想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就需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大一新生从入学开始就应即刻使其树立就业压力感及积极准备就业的意识,科学规划大学四年生活,充分发展自己的才智,通过四年的努力为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发展教育从新生入学抓起便是顺利就业最可靠的保证。
(二)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可以有效防止大一新生心理松懈
中国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是压力教育,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和看管。在高考前家长和老师都会一方面督促学生埋头苦读,另一方面又给学生灌输如下的思想:学生只要度过黑色七月,进入大学就没人管,就可以放松了。带着这种心理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大多数会失去学习进取心,没了压力,没了方向,放松自我,虚度时光。针对大一新生这种心理,应当适时告诫他们,通过高考只是精彩人生迈出的第一步,真正重要的、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在于就业和职业发展。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大有人在,大一新生应当引以为诫,树立就业紧迫感,积极、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学生更应通过大学四年塑造、培养自己全方位素质和能力,为自己未来就业和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一新生普遍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指导
大一新生群体中一部分学生缺乏就业压力感和进取意识,还有一些虽有进取意识,却又苦于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指导,不知如何努力,或盲目努力。有些新生对未来就业比较焦虑,依旧保持高中时代的苦学精神,虽然学业很好,却缺乏实际工作能力,成为未来就业的“短板”。有的学生为自己就业设想了过高的期望,给予自己太大的压力,致使个人身心高度紧张,而个人职业理想也始终只是空中楼阁,继而产生严重的悲观、失望情绪。有的学生不考虑自身能力、性格、兴趣等方面因素,随潮流规划个人发展,发挥不了个人长项和潜能,致使事业上碌碌无为,虚度时光。这些都反映很多学生对自身缺乏准确的认识,对个人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定位,导致学生在大学生活及个人发展中所带来的困扰。科学的职业发展教育,对大一新生来说,迫在眉睫。
三、如何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职业发展教育
(一)树立大一新生就业紧迫感和科学的就业理念
大一新生刚刚结束高考的紧张和压力,一进入大学容易放松自己。对此应当加强大一新生就业压力教育,鼓励他们进入大学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另外还应让大一新生树立科学就业意识,合理规划自己职业道路,不应盲目择业。
(二)通过职业倾向测试为新生职业发展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的职业测试应当准确判断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只有以职业测试为依据,职业发展指导才能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个人倾向,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充分、自由发展,促使其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做出最大的成绩。
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进行的测试主要包括三项:能力测试、职业兴趣测试及个性测试。
能力测试分为一般能力测试与特殊能力测试。一般能力测试也就是对智商的测量,大学生考上大学已经显示了他们具有足够高的智商,不需要进一步做一般能力测试。在职业发展指导中,需要进行的是特殊能力测试,所谓特殊能力就是指与职业所匹配的能力组合。从职业指导与咨询的角度,这种测试一般测量六种能力,即语言理解和组织能力、概念类比能力、数学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空间推理能力和机械推理能力。通过测试,可显示出每个人在各项能力上的相对强弱,从而找出一系列适合的职业排序,使能力与职业达到高度匹配。
职业的选择与职业兴趣是分不开的。能力表明了一个人是否适合某一职业,而兴趣则显示了择业的方向和努力程度。所有的职业兴趣测试都依据六个取向,即操作取向、研究取向、艺术取向、社交取向、经营取向、事务取向。根据这六个取向的得分高低来确定职业选择。
个性反映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每个人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可能取得的绩效。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使用人格测验作为员工甄选、录用、安置的依据。人格测验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了解自己,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常用的人格测验有两种: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16PF)、DISC个性测验。
16PF的全称Catell 16 Personality Factor Test,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卡特尔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根源特质。他确定了16种根源特质,即乐群性、敏锐性、稳定性、影响性、活泼性、规范性、交际性、情感性、怀疑性、想象性、隐秘性、自虑性、变革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通过这16种特质对人进行描绘,可以了解到每个人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适应新环境能力、创造能力、事务管理能力、成就感、职业专注程度和压力承受能力等,根据这些能力的差异,来判断、选择适合的职业。例如:一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很强,但事务管理能力一般,那么他应该从事发挥个人自主性、展示个人才华的职业,而绝不能从事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
DISC个性测验包括24组描述个性特质的形容词,应试者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从每组四个形容词中选出最适合自己和最不适合自己的形容词。测验维度是四个与管理绩效有关的人格特质,即支配性(D)、影响性(I)、稳定性(S)和服从性(C),从而了解个人优势、在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个人倾向,如:如何影响他人、对团体的贡献是什么、什么时候处于应激状态等,能使每个人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
(三)根据职业心理和倾向测试结果,合理规划新生四年大学生涯
对于学术型学生,应当鼓励其专注学业,立志深造,在科学领域发展自己,同时也指导他们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全面发展的研究型人才。
对于爱好经营活动并有经营头脑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学习经济、财经、管理、法律知识,多在公司、企业兼职,走企业经营管理之路。
对于热心公共事业、社会活动能力强学生,鼓励他们多承担班级工作,多参加学生社团,在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毕业后在公共管理部门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于愿意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则指导他们多学习教学能力培养课程,多从事教学活动实践,考取教师资格证,顺利做一名人民教师。
(四)开设职业发展教育选修课
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职业发展教育选修课,并要求学生必须选足一定的职业教育课程学分,让学生一进入校门就有就业压力感和紧迫感,学到科学就业、择业、发展知识,培养积极、科学就业意识和自觉性。
(五)组织学生校外参观、考察
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主要精力应放在专业学习上,不适合做太多校外兼职活动。但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公司参观、考察,初步树立明确的就业意识和工作意识。
(六)鼓励大学生校内勤工助学活动
鼓励大一新生积极参加校内兼职、勤工助学,在不影响学习情况下,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
(七)科学、合理指导学生换专业、出国进修等
对于不适合所学专业学生,鼓励学生换到自己喜欢、适合的专业,充分培养自己、发展自己。对于喜欢国外教育环境或者喜欢国外某种专业的学生,根据学生外语水平、独立生活能力、家庭经济能力等,科学合理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意义并不是获得一纸文凭当做求职的敲门砖,而是通过大学期间的系统教育和科学规划,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锻炼素质,为就业和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一新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就是让大学生为自己大学四年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迈下正确的第一步,拉开大学生成功人生的序幕。
【参考文献】
[1]石志良,蒋明明,钱炜.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4).
篇10
【关键词】班助大一新生引导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05-02
一 研究背景与方法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长沙医学院为每一个大一新生班级配备了一名班助。班助,即班级助理,是对班级辅助管理人员的简称,与其他高校的助理辅导员、辅导员助理、学生工作助理等性质相似,尽管名称各异,但性质都差不多。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指导学生,弥补辅导员因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工作上的不足”,使大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2013年12月,我们对长沙医学院大一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对30位学生、14位班助和10位专职辅导员进行了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7.5%。
二 班助对大一新生的影响维度
1.从咨询时段看,入学时期名列前茅
在问到学生咨询问题的具体时段时,有27.5%的大学生选择了“新入学前三个月”,42.5%的大学生选择“大一上学期”。因此,有七成的学生在对大学校园不熟悉的情况下,会寻求班助的帮助。
2.从咨询问题看,经验借鉴首当其冲
当问到“你觉得班助在哪些方面对你有影响”时,47.5%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同样,当问及“假如你想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相对而言你更倾向于向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时,有75%的学生选择了班助。在访谈的过程中,班助也提到:每次在QQ群或到寝室、晚自习教室去,更多的学生咨询过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经验以及外出活动地点,或寝室维修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更看重班助大学生活的经验能不能让自己少走弯路。
3.从咨询对象看,班助影响有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当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人际交往、日常琐事等方面遇到问题时,一般是先向自己最信任、最亲近的人求助。当问到“当你碰到学习问题时,首先选择向谁咨询”时,55%的学生选择了朋友,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班助;同样,在生活、情感、人际交往以及心事倾诉等方面,超过半数的同学首先向朋友求助,首先想到班助的也分别只占到7.5%、5%、12.5%、7.5%。但让学生对上述寻求帮助的对象进行排序时,班助一般排第二或第三位。
4.从总体评价看,基本维持肯定态度
当问及“班助对你大学的影响”时,80%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对适应大学生活有帮助”,12.5%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是自己的榜样”,对班助工作从总体上是认可的。当让学生对班助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时,有37.5%的学生认为“很好”,47.5%的学生选择“较好”,只有15%的学生认为“一般”。调查结果表明:班助在引导大一新生适应校园生活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对设立班助总体上是肯定的。
三 问卷调查结论及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班助在帮助大一新生更快地转变观念与角色、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较强的实效性,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1.整体持肯定态度,引导效果一般
在班助引导工作的实施评价中,学生对班助均持肯定态度:有能力、是自己的榜样。在实际生活中又发现:大一新生有问题又不是先想到班助,更多的是向亲人、朋友或室友进行求助。经过多方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班助工作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班助与新生网络沟通居多,缺乏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两者的心灵距离不够亲密。
2.工作时效性显著,人员配备迟滞
新生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人生一个新的阶段,非常需要同伴的引导与经验的分享,班助工作的时效性要求也相对突出,而学校根据新生报到情况在新学期选拔、配备班助,则稍显迟缓,既不利于班助与新生感情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入学适应工作的开展。对于问卷开放性试题“你对班助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很多同学提到“希望在入学时就接触班助”、“开学时就让班助融入班级,让大家在最迷茫时有个寻求答案的地方”,要求班助提早到位。
3.学生要求颇高,班助压力较大
班助就是一个小辅导员,不仅在学习、生活、人际、活动等方面有要求,甚至在科研、博闻强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班助要知识渊博、能力突出、人格魅力大且对
――――――――――――――――――――――――――
*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基于朋辈辅导理念的民办高校班助引导工作研究”研究成果
(编号:Cysz2013007)
校园内外、长沙周边比较熟悉,还要有热心、有耐心、有时间与精力和他们沟通与交流。而班助未经过正规、系统的培训,往往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特别是学生对校园基本熟悉以后,似乎班助作用已不大,面临更大的沟通障碍。一位班助在访谈时谈道:“第二个学期感觉他们不再需要我了,不知道从哪方面对他们开展指导。”
四 提升引导效果措施分析
1.制度先行,使班助工作规范化
古人云:“制之有衡,行之有度。”只有让制度先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班助的选拔、培养、考核制度,让班助工作规范化。只有选拔制度健全,才能及时选出优秀人才,让班助更早地融入学生,提升班助工作的时效性;只有培养制度可行,才会全面提升班助素质,让班助更轻松地与学生交流,提升班助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考核制度完善,才能激发班助的工作动力,凸显班助工作的绩效性。
2.先入为主,使班助工作及早化
新生入学后,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管理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迫切需要一位引路人解决自己的困惑与迷茫,在报到那天认识的可依赖的人往往成为今天主要的咨询对象。让班助工作及早化,新生报到时班助即开展工作,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有利于班助和学生今后的沟通和交流。
3.加强投入,使付出回报合理化
教育感情的投入和回报总是成正比,班助对学生多投入一点时间,学生会对班助更信任、更亲昵一些;学校对班助多一些培训投入,班助工作思路会更清晰、效率会更高一些;学校给班助增加一些经济回报,班助工作会更有动力一些。因此,提升班助引导工作效果,需要班助加强时间的投入,也需要学校加强培训和补贴的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班助工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安全生产隐患自查报告
- 下一篇:古老的文化底蕴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大一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