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我国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使得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并拥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1]。随着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不断增加,且覆盖的企业职工人数越来越多。然而,就目前一些企业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行事,住房公积金制度并未落实。为有效维护职工恶化公民权益,就需要通过行政执法手段进行干预和监管。而当前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外部环境较差、执法法规存在诸多不足和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上[2]。
一、当前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面临的主要困境
1.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外部环境较差
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既需要行政执法部门采取有效的执法手段,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有效配合,才能确保良好的执法成果。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公众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对于自身的权益和企业的责任、义务了解并不深。在面对企业不履行住房公积金缴存义务的情况时,为保证自身的工作岗位不被剥夺,只好采取沉默的态度。公众对于执法行为的支持程度不高,对于自身服务的企业存在的违法情况虽然有了解,但不会主动寻求执法帮助,导致行政执法面临较大的困难。
2.当前执法法规存在诸多不足
当前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当前的执法法规存在诸多不足,造成执法上的巨大阻碍。首先,现有额执法法规可操作性并不强,一些具体的执法实施细则并未出台和落实,执法部门无法明确自身的执法权限。其次,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赋予的执法手段单一,且强制性不足,无法保证良好的执法效果。此外,针对企业职工自身维权的权利和渠道也没有明确的规定[3]。许多维权职工无法寻求有效的维权渠道,且在公积金纠纷发生时,相应的仲裁办法也无明确规定,造成执法时的尴尬和困惑。
3.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较低
此外,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往往存在执法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对于住房公积金的行政执法,既需要执法人员掌握相关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掌握具体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办法。而目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往往由其他专业人员转换而来,并不掌握综合的执法知识,导致执法过程中出现执法程序的错误,或者在利用相关法律进行执法指导时,出现相关法律错误,导致执法效果不佳。以《行政处罚法》为例,执法人员需要掌握该法律并在执法时进行案件调查和取证。由于法律知识较欠缺,也就导致执法过程出现相应问题。
二、加强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的对策
1.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创建良好执法环境
良好的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效果,需要公众的全力配合,在公众与执法部门的通力合作之下,才能确保企业职工的权益受到保障。国家应运用行政执法和宣传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在政策性宣传的引导下,使公众了解自身的权益,并提高法律维权意识。使得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维权和行政执法的过程当中,以确保行政执法拥有良好的执法环境。同时,加强行政执法宣传,使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并主动保障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权益。对于违反相关法律的企业予以处罚,以提高法律的严肃性和可行性。
2.健全并完善住房公积金相关法规体系
应当健全并完善住房公积金相关的法规体系,使得行政执法过程更加具有权威性,且执法过程能够拥有足够可靠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行政执法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首先,应当给予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部门明确的检查权和执法权,使其能够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检查和取证,确保执法过程的顺畅[4]。其次,应当确保企业职工拥有明确的维权法律保障,并提供有效的维权渠道,能够获得行政执法部门的帮助,针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相关处罚,并责令其进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
3.提高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执法过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保证执法行为的严肃性,既能为企业职工提供维权帮助,也不致造成企业的错判错罚,造成公平性问题的发生。相关部门应当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有效培训,让其掌握足够的专业法律知识和执法知识,能够确保其专业执法素质。其次,应借鉴其他执法部门的先进经验,以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同时,执法人员应通过主动学习以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实现的重要部分,应当确保其有效落实,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在行政执法上,应当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应当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创建良好执法环境,健全并完善住房公积金相关法规体系,提高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我国企业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权益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谭臻,刘岩.住房公积金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1(01).
[2]郑瑞兰.探讨保证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性实现机制的对策建议[J].才智,2011(18).
[3]战柏全.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的难点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
篇2
一、海事行政执法风险的主要类别
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海事行政执法风险可以分为法定风险与非法定风险两大类。
1.法定风险。法定风险分为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政治风险来源于上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个人的纪律监督,法律风险来源于各级纪律监察、人民检察机关的法律责任追究。
2.非法定风险。非法定风险分为不特定的社会风险和特定的社会风险。其中不特定的社会风险包括基层群体性冲突与舆论监督,特定的社会风险包括职业报复、群体报复和人格丑化等。
二、海事行政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风险都有两种,即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同样,海事行政执法行为所面临的风险也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引起。
1.内部原因
(1)因海事执法人员业务水平所限导致执法风险。海事行政执法所涉及的知识包括法律、水文、气象、船舶驾驶、水工建设等众多学科领域,对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但目前执法人员普遍存在忙于应付事务,疏于学习的现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执法质量不高的情况,从而引发执法风险后果的发生。
(2)因执法程序不规范导致执法风险。长期以来,执法程序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执法人员忽视了严格的执法程序对规范执法行为、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一味追求工作效率,人为简化执法程序,违反《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从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后果。
(3)因自身职能定位不明而引发执法风险。海事执法机关在海事管理中肩负着监管和服务两方面的职责。由于海事执法机关在现实中要承受安全管理结果最终体现在现场的压力,因此一些执法人员出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过于强调海事执法机关的监管职能而忽视了服务职能,从而引发风险后果。如 VTS 值班人员在未经船方申请的前提下为船方提供助航服务,在此过程中发生海事事故。
(4)因海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造成执法风险。作为行政处罚,海事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使用非常普遍,这是由海事违法行为的种类、涉及范围、时效性等所决定的。在实际工作中,海事执法人员由于主观或者客观上的原因,极易造成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这也是行政执法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5)因执法人员的功利性目的也会造成海事行政执法风险。少部分执法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利或因人情关系,在执法过程中、、,办人情案、违规收费等。部分海事行政执法机构从小集体利益出发,以罚款创收为目的,执法随意性过大。以上行为极易触发执法风险,而且此类风险最容易引起行政相对人的不满情绪,甚至带来暴力抗法、等不利后果。
2.外部原因
(1)部分行政相对人法律意识淡漠,暴力抗拒执法。由于行政相对人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法治观念不强者,在海事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后,采取极端暴力或逃逸等方式对抗行政执法。此类风险直接危及行政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行政处罚的执行,负面影响很大。
(2)部分地方行政机关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行政干预对海事违法行为的查处,或对行政处罚的执行设立障碍,使得海事行政执法行为难以正常进行。
(3)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职权交叉,难以协调,往往会造成行政风险后果。在我国长期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各涉水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够清晰,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或管理缺位。如通航安全问题涉及到海事、航道、水利等多个部门,如何使部门间协调配合,优化执法环境,减少执法风险,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由于海事相关立法的不完善,法规滞后,会给海事行政执法造成风险后果。有法可依,这是行政执法行为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由于我国现阶段海事立法还不完善,海事执法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行政相对人的明显不当行为时有时会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致使海事执法机关面临行政“不作为”的嫌疑。
三、海事行政执法风险规避的主要对策。
在今天,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往往直接表现为行政执法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具体的利益冲突,体现在海事监管领域也是如此,海事行政执法人员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执法风险。因此关注海事监管的法制化进程,就不能不关注海事执法者的执法风险及其防控对策。
1.转变执法人员观念,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1)树立行政程序法制化观念。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守的方式、步骤、空间、时限。公正合理的程序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基石。只有具备合理程序要件的法治才能协调运行。行政法制的程序化与行政程序的法制化是中国行政法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过去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主要体现在最终决定,而作出最终决定的相关程序则一直容易被忽视。但从行政程序的概念来分析,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最终决定作出之前就已发生,因此也就是说行政程序法治化要求行政程序从始至终都必须符合行政法律法规的要求。体现在海事管理中,就要求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行政程序的民主、法治、公平、效率和公开的原则,提高行政质量,又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合法权益。
(2)树立公共服务观念。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公民的需求决定行政机关服务的供给,公民的满意度决定行政机关政策执行的成效,公民的评价决定行政机关政策变迁的方向。海事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机关,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因此海事执法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社会和执法为民的理念,积极维护海事行政机关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的同时,充分服务于行政相对人,推进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共同进步。
2.完善内部监督考核和执法督察制度
海事行政执法机关要立足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各级海事行政机关要对下级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检查情况应予公开通报。要不断完善现行的内部监督制度,提高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从制度上对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加以规范和监督。各级海事行政机关法制监察部门应及时受理群众举报,认真做出处理。要做到执法人员的权力延伸到哪里,内部的监督管理和执法督查的约束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达到规范执法行为规避执法风险的作用。
3.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海事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海事执法工作中要用到涉及多学科知识,对海事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做到降低执法风险,就必须顺应时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海事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海事行政机关要重视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的作用,定期给予执法人员以业务培训的机会。另外,要在机关内部营造加强业务学习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广大执法人员加强自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系统学习海事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以点带面,全面涉猎与海事管理工作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际运用和锻炼,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依法行政的实际能力,努力把海事行政行为的决策与执行过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减少行政失误,实现海事行政执法的科学化,有效降低海事行政执法风险。
4.加大投入,加强海事执法硬件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齐备的硬件配套设施是加强海事执法工作,防控执法风险的重要保障。如加强 VTS、CCTV 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海事监管水平和取证能力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海事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依法行政的硬件需求,根据不同行政行为的规范要求及现实需要,确定执法装备配备的基本标准,逐步完善建设。
5.对海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必要限制
自由裁量权可以简单理解为: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幅度内,享有一定的选择权。即行政机关可以自由的或根据自己最佳判断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自由裁量权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极易滥用。海事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从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出发,慎重行使自由裁量权。海事行政机关要强化海事行政处罚责任制,根据违法行为的原因、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情况,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综合确定本机构行政处罚的标准,然后依据该标准对本机构所做出的行政处罚进行评价,确定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是否恰当,以实现本机构执法标准的统一,达到规避执法风险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市政管理;行政执法;存在问题;执法力度;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换,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管理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已成为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在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是完善市政管理工作并保证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急待解决。目前,我国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市政管理行政执法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以我国市政管理行政执法中的关键问题为主体,对如何实现和保证市政管理行政执法机制的有效运行进行了讨论。
一.我国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我国市政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机制要从全方位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但是目前,从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结构上看,我国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不是十分完善,各组织体系还需要结构设计。
第一,我国的人口众多,流动人口巨大,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淡薄,整合素质较低,这样造成了管理上的巨大难度。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财物的大流动。大量涌入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现代都市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时外来工的素质良莠不齐,都市生活意识淡漠,个别的利益熏心,只要有钱赚什么都干,开办无牌无证诊所、任意摆摊设点、擅自占道经营等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城市管理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带来很大的难度。
第二,同时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各方面的措施还不完善,人民群众改变了对于经济的认识,但是自身的素质还比较低下,不能完全融入到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中。在城市管理工作方面也是刚刚起步,在城市管理的方法上、内容上和手段上还有待完善,而广大的农村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还十分生疏,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样,盲目的进入城市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环境的恶化。
第三,市政管理的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分配不明确,相关部门在工作管理中存在义务不明确,执法职责不清,配合不力的不良现象。在我国的市政管理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文,不能规范各级政府的管理机制,行政执法部门就目前政府授予的权利而言只有处罚权,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缺乏详细的实施措施。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既无人身限制权,又无物质保障权,行政执法工作无威信,行政执法工作缺乏强制力作保障,一旦遇有阻碍和暴力抗法事件发生时,也只能报警求助,依靠公安机关来协助完成行政执法行为。
第四,市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就目前而言,市政管理行政工作依据的法规不统一,出现了一市两法的尴尬情况,这样就给人民群众造成一种错觉,法律依据不统一,执法太随意。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使用太随意,处罚不当。在行政处罚时,要根据违法事实的轻重、影响范围的大小,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以罚代管现象普遍,为加大处罚力度,在适用法律时就高不就低,甚至出现滥用法律法规的错误。
二.解决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必须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建立服务型城管,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肩负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市容环卫等监督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有巨大的意义。为了实现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管理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找解决方案。
市政审批部门与管理部门要互相联系紧密配合
随着处罚与审批相分离后,一些涉及到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许可的审批单位在同意申请人的申请颁发许可证之后,有必要发函告知城管部门,才能避免管理许可而执法局处罚的矛盾现象。为了加大市政管理的力度,做好市政管理工作,因此要形成市政执法、公安护法、法院司法之间的联合工作的新局面。
比如,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上,要做到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同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使市政管理队员主动严格自律,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内容、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较为全面的掌握,熟练把握日常执法中业务技能,使人员可以快捷、高效地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地方法院也要支持市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工作,树立城管部门的执法威信,每年对城管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子,给予定额支持执行。
市政管理行政执法局作为一个行使综合行政执法权的政府职能机关,其从组织形式到工作内容都是崭新的,没有模式及规律可以遵循,这就需要在执法实践中,敢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对执法中遇到的难题,市政管理各个部门之间要互相联系紧密配合,要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二)加强市政管理行政监督,积极推进市政管理的人性化
加强行政工作的监督检查,行政监督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杜绝粗暴的行政态度,要尊重群众的基本权利,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因此,要加强管理,尽快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内强素质,强化服务意识的宗旨教育,执法工作人员是行政执法的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在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培养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执法人员,教育其牢记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将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化、制度化,将行政执法工作文明化,从而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城市管理队伍,在建设严格执法的市政管理队伍的同时,积极推进市政管理的人性化。所以,搞好市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大行政监督力度,实行监督综合行政执法,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给人民群众。
(三)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制
针对执法体制不畅,权责不清,要进一步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制。解决好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的问题,具体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要理顺整顿执法机构,明确执法主体,理顺执法关系。
要加大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力度,行政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执法的权利义务分解细化,层层落实到具体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行政执法监督是最基础最直接的监督,实行行政执法监督可以使得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
行政执法面临众多问题,对政府管理部门是一个挑战,市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做到市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应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绩效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创立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向前迈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任重道远,只要在工作中求突破,在矛盾中求发展,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为创建和谐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结语:
在我国的市政管理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和谐”的主题,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改善城区规划、市容、市貌。近年来,行政执法制度也随着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我国市政管理行政执法不单纯是制度和管理的问题,还在于对不同行政执法主体的管理,在于如何实现和保证市政管理行政执法机制有效运行,这也是市政管理行政执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冯均科.执法工作的程序化体系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问题;成因;对策
安全生产执法是国家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赋予执法部门的神圣使命。安全生产执法的执法范围十分庞大,内容多样,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内很多地区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再次证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已经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领域发展面临着许多新形势,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成因也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之策。
一、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从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来看,其后果和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强,都给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和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与领域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也将是连锁性的反应,所以其社会危害性后果也愈加严重,刚刚发生不久的“天津港”安全事故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是践行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并将其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监督工作取得了切实成效,先后有多部法律法规制定并实施。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措施,也将会极大地提高现有法律法规的有效性。
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部分地区在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对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现象不闻不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1、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性的问题就是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各类突击检查、阶段性检查和临时检查依然是执法监察的主要形式,还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执法监察形式上还比较被动。
2、行政处罚不规范。行政处罚是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重要形式,也是法律规范性和威慑力的重要体现。由于部分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行政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加之对部分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流程规定不够严密,导致了很多安全生产相关的行政处罚不够规范,“人治”和随意化的执法处罚非常普遍,处罚尺度前后不一致,严重影响到执法监察的质量。
3、执法者队伍素质层次不齐。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者队伍的总体素质与执法监察工作的质量密切相关。部分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淡漠,对于监管职责范围内的违法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甚至有部分执法人员道德品质败坏,利用监管职权实施权钱交易,触犯了法律规定。还有一些执法者的执法观念较为陈旧落后,存在着“以罚代管”等认识。由于部分职能部门的执法者素质参差不齐,才导致了大量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
4、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依然存在。当前,很多地区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和生产单位给予了特别照顾,并以此作为招商引资的“政策优势”。这些地区的政府和有关部门会要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机构对这些生产单位网开一面,要对这些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责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本地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扩大。
(二)主要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现阶段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是制约安全生产监察的根本因素。很多地方政府依然存在着“唯GPD论”的错误政绩观,而将安全生产作为可有可无的事情,不做硬性要求。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将安全生产监察的“免检”作为优惠政策和条件之一,从而造成了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选择性执法。由于得不到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很多地区才出现了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企业安全生产观念不明确。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存在安全隐患和各类企业中,集中存在着安全生产观念不明确的问题。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大致注意一下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还有部分企业管理者没有安全生产观念,过分追求产量和短期效益,忽视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更有甚者竟然根本不了解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企业管理者的职责范围,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三、问题及对策
为了有效解决现阶段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采取下列对策。一是要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机制,落实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按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和监察。二是要强化行政执法的有效化和规范化,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主体制度、行政执法程序制度、安全“三同时”评价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救济制度等。三是要提高安全生产监察工作者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安全生产监察的责任有效地落实。四要转变政府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理念,优化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环境,切实有效地提高监察工作水平。(作者单位:辽阳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力行政;执法;难点
一、目前我国电力行政执法面临的严峻形势
电力工业在我国经济产业中处于先导地位,电力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在一段时间以内损害电力设施与偷窃电能行为屡屡发生,不仅使国家与人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严重损害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严重侵害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窃电行为与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还对供用电秩序形成了干扰,给人民群众财产与人身安全、电力运行安全买下了很多隐患,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从2010年到2014年,全国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有31907起在公安机关立案,因损害电力设施、盗窃造成停电的共计2.1万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4亿元[1]。2010年全国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案件有321771起案件在公安机关立案,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14亿元,盗窃电与破坏电力设施案件的总和是直接损失均相当于前五年的总数。而在2011年第一季度,案件同比2010年期间上升了45.9个百分点。
涉电案件急剧增加,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无法维持电网正常供电与电力用户正常用电;还可能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因为电力执法力度的薄弱,涉电违法行为没有被予以惩处与追究,还将损害整个社会法治环境,难以保证电力相关法律法规的震慑力与电执法部门公信力。
二、造成我国电力行政执法难点的原因
电力行政执法呈现出的严峻形势诚然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最为重要的因素则是执行保护力度不够。即便对于涉电刑事案件《刑法》已经作出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如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在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畴内,但可以肯定的是,电能保护和电力设施的行政执法工作的不到位,以至于电力行政违法案件得不到有效地、及时地处理,无法在涉电刑事案件与行政违法案件之间建立用来避免前者持续演化为后者的行之有效的屏障,以至于频频发生涉电案件[2]。由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不断深化,电力立法比电力改革之后,目前的电力法律法规中很多地方与我国现行的电力工业发展和改革现状不相适应。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于我国电力行政执法的法律环境与体制环境之间,笔者将以电力立法与电力执法管理体系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展开分析。
三、现行体制下破解电力行政执法难题的对策与措施
(一)修改与完善电力法律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保护内容
修改和完善《电力法》相关法律法规已成为有关部门的紧急任务,修订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与《民法通则》《行政处罚法》《农业法》《森林法》《行政诉讼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3]。
国家司法部门也应该结合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在制定《电力法》有关的法律法规时,要明确规定出对涉电案件的违法金额、法律责任的追究等具体细节。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也应该建立一套配套的包含保护电力设备和电能等行政执法内容的法律法律,并形成切实可行的和完整的行政执法保护制度。
(二)深入宣传电力法律法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在宣传电力设施和电脑保护这个部分做的不是很到位,没有有力的宣传电力相关的法律法规,大众对电力法律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没有意识到破坏电力设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由于对电力设施保护认识不深刻,所以造成了电力行政执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通常是由电力主管部门与电力企业来负责实施,但是从实践性来看,电力企业在宣传过程中应该与电力服务绑定进行;也应该在农村地区这种涉电案件较多的地区进行宣传,在提供设施护理的同时进行宣传;在宣传电力法律方面,电力企业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还是阅历上比电力主管部门更适合,电力企业也更容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有实效性的宣传,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更具有操作性。当然,电力主管部门也应该配合电力企业的宣传工作,宣传电力执法的有关内容,从根本上强化人们按照电力法律法规用电的意识,以此来减少涉电案件的发生。所以电力相关部门应该切合实际,加大对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于有效防范涉电案件的发生减少电力行政执法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充分认清电力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适时修订法律,协调《电力法》与其他部门法律关系、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或司法解释是解决电力行政执法难题的目标性任务,而探索一套适合国情或地情的电力行政执法模式则是解决当前我国电力行政执法难题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杨军,王君安,廉高波.现行体制下电力行政执法难题解析[J].电力技术经济,2014.3
[2]鲁篱.行业协会经济自治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3]张振江.湖北电力行政:荆州亮剑[N].湖北电力报,2014-07-28(1).
篇6
关键词:行政权自我规范 执法风险 防范
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大力推进社会法制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强对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的监控和管理。跟随民众法律意识的逐步提升,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诉求也越来越高。执法机关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多变,外界监管和督查机制的作用不足以对执法权进行全面监督。同时,国家与社会大众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行政权和行政执法权
行政权是依照法律规范,行政执法机关和解决公共问题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力;行政执法权是指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落实国家行政法律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已达到服务社会和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行为。
二、现今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目前我国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各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行政权限划分不清晰,存在推卸责任或者越权执法的现象;
2.行政执法机构机关设置不健全;
3.执法工作过程中工作方法单一,执法配套工具滞后;
4.执法过程人力不足,素质不高,执法队伍整体工作水平需要加强和提高。
(二)针对执法问题的解决办法
1.完善行政立法
通过行政立法实现行政执法机关权限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越权管理等混乱的执法行为。
2.树立执法工作人员的正确工作观念
行政执法人员要树立“以民为本”的行政执法观念,增强工作人员的在工作中对于人权观念、服务观念。执法人员自身要有极强的法制观念,客观看待自身的执法权力,增强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以依法治国的高度严格执法。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行政机关要通过培训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政治法律观念、业务素质,增强个人综合素质,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执法工作的工作水平。
4.健全公民举报制度
政府机关要针对执法工作创立高效完整的人民举报制度,推动执法工作公开公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原则,遏制处罚不公的行为,杜绝官官相护的现象发生。
三、行政执法风险防范
当前我国执法机关在执法工作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复杂的情况,行政执法风险在进行执法工作中应运而生。虽然执法风险只是一种不好情况的预判,但是只要存在执法工作,就有可能产生执法风险,就要进行风险防范。所以,如果想在工作中降低执法工作的成本,提高执法工作工作效率,提高行政机关的公信形象,就要进行有效的执法风险防范。
(一)外部监督机制的局限性
我们按照常规想象通过法律机关和法规政策的监督,以促进行政执法权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以此进行行政执法风险的防范,但是我们在现实中发现由于三权分立,对于进行执法风险的防范来说,外部监管和督查机制的功能有限。
(二)行政权自我规范的思考
近年来,法学界对于行政权的监管和督查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并针对监督形式进行探讨,逐步把执法工作的内部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逐步建立行政权的自我监管和督查。在某种角度来说,行政权是具有自我规范性和自制能力的,首先现代社会的行政权以理论为基础,为行政权自我约束起到指引作用,对行政权的自我规范起到根本性作用;其次执法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以及日常的业务学习指引着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都向好的工作方向发展;当今社会新兴兴起的服务行政理念更深层次地激发了行政权自我规范的能力,服务意识作为行政权行使的核心要素,必然促进行政执法人员的自制能力、自律意识的提高,对行政权自我规范起到推动作用。
(三)行政权自我规范的确立
行政执法防范是执法工作部门系统的内部监管,包括对本执法机关内部工作成员依法执法的防范和对下级部门依法执法的防范。以自我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管,不但可以避免外在监管机制的不利之处,更对行政权进行随机的监督管理起到重要作用,施展规范和预防的实际效果。
四、行政执法风险防范
(一)提升执法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水平,加快执法队伍建设
通过激发工作人员的伦理观念,加强执法行为和执法公作的自觉性,在执法活动中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训导,加强执法人的依法执法意识。我们在进行工作时应该从自我规范的角度出发,推进执法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相关工作成员的自身素B和综合水平。
(二)创新行政执法形式进行风险防范
执法形式可以从有主观目的的执法形式向人性化执法形式转变,从具有强迫性质的执法形式向柔性执法形式转变,从单方性执法形式向合作性执法形式转变,通过这些行政执法形式的创新来进行行政执法风险防范。
(三)完善健全执法责任机制进行风险防范
从行政权自我规范角度进行行政执法风险防范可以建立以执法机关内部的监管为主要形式的执法内部责任制,建立以执法部门内部监管制度为主的执法内部责任运行机制。
五、结语
我们应该在执法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行政权自我规范,落实风险防范的教育,把行政执法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减少执法风险的发生,使行政执法风险防范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公维友,张全新.公共治理与民主行政的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14,(04).
[2]江必新.论软法效力 兼论法律效力之本源[J].中外法学,2011,(06).
[3]熊樟林.“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的现代扩张与评介[J].公法研究,2011,(02).
[4]沈岿.行政自我规制与行政法治:一个初步考察[J].行政法学研究,2011,(03).
[5]杨士林.行政执法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原因解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6]杨启敬.防范执法风险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01).
篇7
(岫岩满族自治县水利局 辽宁 岫岩 114300)
【摘 要】在依法治国的浪潮中,水行政执法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水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水行政执法中调查取证难还很突出;水行政执法案件执行难更为普遍同时缺少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克服困难转变水法的宣传形式,增强公众的水法律意识,并且加强执法培训,树立水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同时要改变执法思路,依靠政府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执法,从而推进水行政执法的进程。
关键词 水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Xiuyan difficult problem of water Countermeasures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Zhang Cheng-an,Liu Xiao-min
(Xiuya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Xiuyan Liaoning 114300)
【Abstract】In the wave of the rule of law, water law enforcement work,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sufficient propaganda water regulations; water 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investigation difficult still prominent; water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cases while the lack of more general difficulty in enforcement and criminal justice convergence. In future work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of transition propaganda in the form of water law, water law to increase public awareness and to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 training, and establish a good image of the water law enforcement, but to change the thinking of law enforcement, relying o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jointly joint law enforcement, thereby advance the process of water 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Key words】Water law enforce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s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由于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地势起伏不平,全县流域面积4502平方公里,有大小河流500多条,境内河川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因此我县也是水事案件的易发地区,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维护水利秩序是每个执法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十几年来的执法工作体会到水行政执法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水行政执法难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区域广阔、水资源丰富,所以既是水事案件的易发区同时人们对水的法律意识淡薄,为我们水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1.1 水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
《水法》及水法规相继出台,逐步完善了水法制体系。但是在宣传时所采用的仍是宣传车、报纸、标语、电视讲话等几种老一套的方法,每年也只是用很少的时间在街上宣传几天就结束,并且社会上的各种法律都是用差不多的形式宣传,使群众根本不知道真正法律的内容,特别在边远山区的群众更是知者甚少。所以,宣传了多年的《水法》,功夫没少下,力气没少费,却没有真正的做到家喻户晓的宣传效果。?
1.2 水行政执法中调查取证难。
由于水法规没有强制性措施,在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中,一些管理相对人采取不予理睬或避而不见的态度拒不配合,给我们的调查取证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使得查处的水事违法案件有些无法及时的调查取证,有些案件无法在实施过程中被发现,从而降低了我们办案的效率,也影响了水事案件的正常查处。 ?
1.3 水行政执法案件执行更难。
在查处水事案件中一方面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进行人为干预,另一方面水政执法工作缺乏强硬的执法手段,执法显得软弱无力已是普遍现象。没有强硬的执法措施来做保证执行起来就更难。有些案件即使申请到法院强制执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但案件没有执行,还白搭进去执行费用,并使得我们以后对这些案件更是束手无策了,再加上人为干预,导致水事违法案件的执行就更难了。?
1.4 水行政执法缺少与刑事司法的法律衔接。
在刑法中,缺少有关违反水法规行为的刑罚条款,这就使得违反水法规的案件只能做行政处罚,而追查不到违法者的刑事责任,定不了违法者的罪,因而对违法者也起不到震慑作用,也加大了水行政执法的难度。
2. 对策研究?
为了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确保《水法》和水法规的全面实施,解决目前水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转变水法的宣传形式,增强公众的水法律意识。
做好水法宣传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只有把水法及水法规的实质深入宣传到广大群众的心中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水事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更好的保障水工程的安全,维护正常的水利秩序。所以必须创新水法宣传形式和方法,不能仅限于原来的宣传车、宣传单、报纸、电视讲话等形式,还要有效的利用报告会、座谈会、水知识竞赛、网络等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抽象的法律内容不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重视,我们要结合实际执法工作,通过典型案例,将抽象的法律内容具体化,利用以案说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让违法者真正理解自己错误的所在及其危害性,同时也使周边的群众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严肃性和法律对自己的约束力,让他们知法、遵法,这样才能使每个人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使法对其产生威慑力,这样还可以做到以点带面的扩大法律的宣传面。另外,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影响较大的案件进行曝光,扩大影响面、宣传面,可以做到广泛宣传的目的。同时,也要抓住一切机会,结合工作汇报等形式,积极向领导阶层进行水法宣传,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减少对执法工作的干预,逐步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使《水法》及水法规的宣传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
2.2 加强执法培训,树立执法形象。
做为基层的执法人员主要面对广大群众,要处理的是各类水事违法案件,这样就要求我们每个执法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水利业务知识。所以加强执法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在岗水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建立培训机制。每个水行政执法人员首先必须学习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和水法律法规知识,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执法,确保水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减少国家赔偿,充分发挥法律武器的威力;其次必须学习和掌握与水行政执法活动有关的专业知识,如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工程管理、河道管理等专业知识,这样我们在执法过程针对不同水事案件的调查处理就会做到有的放失、裁量准确、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及业务素质考核等多种形式,促使水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水行政执法形象。?
2.3 联合执法创建全社会执法平台。
做为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山区县,各种水事案件的发生率很高,所以增强公众水法律意识创建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极为重要。水政执法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要想切实抓好水行政执法工作,只依靠我们一个部门自身的力量往往是力不从心的。如果我们能依靠政府联合公安、国土资源、城建、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共同执法,取得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把水行政执法工作从水行政执法部门的行为上升为地方人民政府的行为,建立信息共享制度,相互协调、相互沟通,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并且与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以推进水行政执法的进程,创建一个全社会的执法平台。?
2.4 加强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要把一些情节较重的违反水法规的行为,例如毁堤、严重的占河、非法采砂等等明确的写进刑法中,追查违法者的刑事责任,确定罪与非罪的界线,为查处水事案件提供刑罚依据。通过13、14两年我们与县公安局水利资源保卫大队的联合执法中,虽然增大了一定的执法力度,但在刑法中没有明确的违反水法规行为的条款,只能套靠非法经营罪或危害公共安全罪来查处,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感觉力不从心。所以在刑法中添加违反水法规的行为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3. 结束语?
篇8
关键词:政府服务外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新公共管理主义;委托理论
伴随上海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数量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市容管理要求。上海尝试将一部分辅工作外包给企业来实施。这种方式可以突破人员编制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执法力量,有着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
(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概念
传统观念认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主要针对的是对于占道经营这一类的影响市容环境卫生所进行的执法行为,如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事项日益丰富,目前已涵盖了市容、工商、交通、水务、规划土地、燃气等部门的执法事项。
(二)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从公共管理领域来说:委托的主体有三个即公民、政府、企业。公民是初始的委托人;政府具有双重的身份:其一,它是公民的人;其二,它也是企业的委托人,直接与企业签订协议;企业作为末端的人,就其事项依据协议对政府负责。
二、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现状
(一)上海市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原因
上海市目前常住人口有2400万人。而全市的城管执法队员仅仅只有三千多人,即每万人约配置1.25名执法队员,远远低于参公后制定的每一万人配置三名执法队员的标准,执法力量明显不足。
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员的招录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来进行,招录新的队员所需的流程长、增加的人数也有限,而通过执法服务外包既可以约行政成本又能够大量增加人手;另一方面,国外通过设置专门的马路集市和夜市的方式解决流动摊贩合法化的问题。我国也尝试借鉴国外经验,于2009年了《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就是要使流动商贩的存在合法化。实践中如深圳市的南门一坊步行街、浦东的昌里路小吃街等逐步解决了区域内流动商贩合法性的问题;如流动摊贩的合法性问题得以解决,现在大量招录的城管队员今后将会面临分流的问题。
(二)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研究所需的一些数据敏感难以取得,故以浦东新区某中队为例,通过对某镇辖区内的管理对象以及聘用的特保队员分别设计和发放了共150份问卷,发现在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 执法服务外包超越权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委托实施。而暂扣当事人的经营物品及工具这时一项典型的行政强制措施,但是,在对管理对象发放的问卷中显示,高达90.5%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在无正式队员在场的情况下被员暂扣过物品,详见表1。
2. 执法服务外包不规范
在实施执法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存在特保队员工作懒散的现象如:着装不规范、驾驶单位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甚至还有对当事人有辱骂殴打等行为。在对某中队的居民发放的问卷中显示,有47.4%的受访者看到过特保队员在执行任务时有偷懒、着装不规范、言语粗鲁等现象,详见表2。
3. 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对象维权困难
相当一部分管理对象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向谁维权。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正规渠道去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是困难重重,甚至在维权成功后遭遇到了报复。
4. 特保队员缺乏职业认同感
特保队员的职业本身并不被人们认可,甚至相当一部分的特保队员对自身的工作也缺乏职业认同感。调查中有62%的队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成就感,54%的队员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 从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人员素质不高
在对某中队从事这份职业的特保队员的调查中发现有48%的特保队员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他们所面对的管理对象本身文化素质也不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口角甚至会发生暴力冲突,详见表3。
2. 城市管理行政执服务外包的考核奖惩机制不科学
对于执法服务外包的考核主要针对的是执法服务外包的效果,如在道路上有摊位,相关责任人则会被扣发一定数额的奖金。许多特保队员为了不被处罚不得不采取一些不太文明的手段甚至是越权将经营工具及物品暂扣。
3.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中的监管不到位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对于自己所雇佣的特保队员采用何种手段达到市容整洁的效果以及特保队员外出执行任务时的自身形象并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政府部门又疏于对这方面事务的监管以致于造成了特保队员们的形象欠佳、越权、甚至是用暴力和收受贿赂等现象的产生。
4. 责任主体不明确
管理相对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到底向谁追究责任,这在与安保公司签订的合同中并没有体现。在实践中,管理对象在维权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政府和企业之间互相推诿扯皮而导致维权困难。
(四)问题产生的后果
1. 影响政府形象,有损政府的公信力
若继续对不规范的行为放任不管,最终损害的还是政府的形象;尤其一些地方酿成了影响恶劣的暴力事件时,政府总以一句这是“临时工”来推脱责任,更是有损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2. 增加行政成本
中国的法治社会建设进程正在加快,民众的法治意识也日益增强。为了暴力事件付出的行政诉讼费用、医疗赔偿费用等都会大量增加行政的成本。
3. 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的合法性产生质疑
对于执法服务外包企业工作人员的越权、不规范的行为不加以制止,甚至一定程度上放任此现象的存在最终将会导致对整个行政执法服务外包政策的合法性产生质疑。
三、完善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对策
(一)问题导向的解决方案
1. 梳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事项
对于只能由行政机关自己实施的事项绝不外包,已经被外包出去的如暂扣当事人物品及经营工具这类事项要及时回收。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继续扩大执法服务外包的范围,如信息采集、派发等可探索实施外包。
2. 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行政机关先行赔付机制
特保队员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暴力伤人、损坏当事人财物的问题,由行政机关先行对当事人进行赔付。在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再向具体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3. 畅通渠道,加强对执法服务外包的监管
依据委托理论,公民对实施执法服务外包的企业无法突破合同的相对性对其行使解除合同、要求企业改进服务质量等权力,但是公民可以通过政府这个中间人来行使此项权力;畅通表达的渠道,通过投诉热线、网站、信箱、接待来访来倾听民意;将对特保队员日常表现的考核交由直接管理和接触他们的一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员来进行;借助高新技术如执法记录仪、GPS定位系统等加强对特保队员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
4. 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将考核指标的制定更多着眼于队员的巡查率、劝阻率、上报率及工作形象上。对于擅自暂扣当事人物品的不当行为要作出相应的惩罚;对于出现暴力伤人事件的,不仅要处罚特保队员,当暴力事件达到一定数目时,要更换承接执法服务外包的企业。
(二)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1. 整合资源,将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
首先,不仅仅只有城市管理领域存在执法服务外包,工商、安监、公安等部门都有一部分的日常巡查事项外包给企业实施。对于这些外包事项可以探索由街道或镇政府统一牵头,由一家公司统一实施。
其次,社区志愿者也是网格化管理中重要的一环节,对于一些劝导的工作,可由社区志愿者协助实施,也可以协助监督执法服务外包企业的工作表现。
2. 引入高新技术、实施智慧管理
通过大数据筛选精确配置执法力量,在情况复杂的区域多配置力量,在环境相对较好的区域少配置人员,避免聘用过多的人员浪费行政资源;利用街面摄像头、考勤机、执法记录仪等实施智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3. 促进公众参与实施广义的外包
政府部门将某项职能交由第三方来实施称之为外包,那么,从广义上讲公众也可以作为第三方的主体,承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外包。其一,是上文提到的通过网格中的志愿者实施一部分的劝导和宣传的职能;其二,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对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的效果进行评价;其三,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公众意见。
四、结语
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外包可以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执法效率,在未来也可以避免人员分流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使得公众对于执法服务外包的政策产生质疑。本文尝试通过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与面向未来的方法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但是毕竟国内外对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的研究不多,在研究的深度上有局限性;由于问题本身比较敏感,可供研究的数据也有限,研究所需的数据主要基于本人供职的单位的情况,在研究的深度广度上有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宋刚.复杂科学性视野下的城市三维管理结构[J].城市发展研究,2010(14).
[2]刘有贵,蒋年云.委托理论评述[J].学术界,2016(01).
[3]贾茵.行政规划法视野下的都市更新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6.
[4]黄耿志,李天娇,薛德升.包容还是新的排斥?――城市流动摊贩空间引导效应与规划研究[J]. 规划师,2012(08).
[5]张国平,章灿钢.城市流动摊贩管理: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实现条件[J].晋阳学刊,2008(05).
篇9
一、全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
20__年以来,__市工商系统以深化监管执法改革,提高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为目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通过全面整合执法资源,完善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能,一举打破了全市工商系统行政执法工作长期处于低迷徘徊、消极被动的不利局面,并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新突破。
(一)“服务发展”的理念有了新突破。针对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由于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理念的狭义理解和片面认识而造成基层行政执法工作消极、被动的现状,全市工商系统因时制宜,对依法行政与服务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审视和科学的定位,以“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为立足点,进一步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拓展和延伸了“服务型工商”的内涵。明确提出了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大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和发展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大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执法与服务两手抓,两手硬的策略,有效消除了基层部门在监管执法上的思想束缚,彻底改变了基层部门不愿办案、不敢办案和不善办案的消极、被动现象。
(二)行政执!法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健全机构,落实职能,市、县(区)局分别组建了专司行政执法办案的经检机构,进一步理顺了执法层级,充实了人员力量,强化职能到位,加强对基层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建立起指挥有方,运转有序、执法有力的上下联动执法机制。二是以强化基层责任落实,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县、所(分局)、片区三级联动监管执法责任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拓展监管领域,细化目标分工,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推进执法前移,强化综合执法,大力营造人人会办案,全员能执法的氛围。三是以提高执法效能和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执法培训机制,采取分片轮训、全员参与、集中授课、个案指导、典型案例评析和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强化对基层的执法业务和知识更新培训,全面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
(三)行政执法成效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20__年,全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998件。其中,立案案件403件,案值1300万元,罚没款445.79万元。案件数比去年同期(419件)增加579件,增长率达138.19%;立案案件数比去年同期(191件)增加212件,增长率110.99%;案值比去年同期(87万元)增1213万元,增长近13倍;罚没金额比去年同期(42.89万元)增加402.9万元,增长近10倍。通过强化行政执法办案,全系统不仅在罚没款总额、个案罚没金额、总案值及个案案值上创造了历史新高,而且在查处大案、要案、新案、难案上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为全系统大力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层行政执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全市工商系统在行政执法工作上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但从辩证、发展和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全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在依然存在一些必须加以重视和规范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清晰。少数基层监管执法部门对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误解与偏差,难以找准履行工商职能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切入定和落脚点,改革上瞻前顾后、执法上顾虑重重、创新上缩手缩脚,欠缺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及协调能力,不敢执法、不愿执法、不善执法等被动监管和消极执法现象依然存在。
(二)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在行政执法资源的配置与组合欠缺科学,职责分工不够精细。市、县(区)工商局内设机构过于重叠,职能过度复合,工作过多集中,基层执法人员疲于应付常规性、事务性工作,首尾难顾,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导致行政执法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基层监管执法体制改革步伐与职能前移进度同基层人员素质及现实状况存在不相适应甚至是相互脱节的现象。在推进局、所、片区三级联动执法机制上,部分基层单位改革力度不够,创新意识不足,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观、望、拖的消极思想,三级联动执法尚停留在“不联不动”或“联而不动”的空泛状态,联动、高效的执法机制内涵不够丰富,亮点不够突出,绩效不够显著。
(三)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为行政执法案件的“六多六少”,即小案查办的多、大案查办的少;个体查办的多、法人查办的少;县(区)局查办的多、工商所查办的少;传统案件查办的多、典型案件查办的少;没收违法所得居多,罚款金额相对偏少;上级督促催办的多,主动请示办结的少。如20__年全市共查办一般程序案件403件,罚没收入445.79万元。其中涉贿案件27件,仅占总案件数的6.7%,但罚没收入占了近80%。在涉贿案件349.01万元罚没款中,罚款金额仅占26%,而没收违法所得却高达76%。如综合考虑治贿工作的特殊性和偶然性,全系统在行政执法的深度、广度和工作绩效上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程序不规范,质量不过硬。由于受行政执法考核激励机制功利因素和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一线执法人员往往因为片面追求工作绩效而导致滋生盲目执法现象,在具体查办案件过程中还存在有罪推定、超越权限、主观定性、曲解法条、盲目执罚、草率结案和重实体、轻程序,重处罚、轻证据的不良倾向,少数办案机构和执法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违反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想当然”现象,甚至抱有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侥幸心理,从而留下了很大的诉讼隐患。
(五)后劲不够足,潜力不明显。从全系统近期行政执法工作的进展情况来看,在案件性质、案件数量、罚没收入、涉案金额等方面与去年相比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疲软”现象,再加上信息渠道单一、案件线索溃乏、地方干预突出、行政诉讼频繁和执行处罚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全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新的监管执法领域,确保全市行政执法工作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
三、深化基层监管执法改革的对策
(一)“破”“立”结合,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一是要在“破”字上下功夫。彻底消除一切有碍于行政执法工作的思/!/想障碍和人为
因素的困扰,充分认识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和改革发展的固本之基、强身之举,是营造公平、公正、诚信、守信的竞争及交易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二是要在“立”字上出成效。进一步牢固树立“执法树权威,服务树形象”的依法行政理念,增强服从大局、服务全局的服务发展意识。立足工商职能,客观分析并理解、把握好严格执法与服务发展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求得地方党委、政府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投资、发展环境对促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地方经济“软实力”的长期性、基础性作用的认同和支持,扫清思想障碍,消除人为因素,避免行政干预。
(二)深化改革,完善行政执法机制。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机构设置,避免因机构过度重叠,职能过度复合、精力过于分散而导致出现业务推进蜻蜓点水,改革创新浮光掠影的不良倾向。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由内及外的联动执法机制,大力推进局、所、片三级执法联动机制,认真落实片区责任制,全面推行综合执法,实施全员办案,量质并重,积小胜为大胜。同时,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在案件线索和联合执法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联动执法。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执法绩效考核机制。针对当前辖区和片区责任制中普遍存在的宽领域、粗线条、形式化及作风漂浮、纪律涣散、考核不力、隐患突出等现象,以强化“四制”为基础,大力推行和完善经济利益与工作绩效挂钩的片区监管执法综合考核机制,改变奖惩失衡、苦乐不均、监管不力、效率低下的消极、被动局面。
篇10
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变革趋势的研究
开发区治理现代化:理论基础与中国探索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模式探究
我国新区管理模式的变迁与启示
全面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刍议
高新区“镇改街道”问题探究
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
论当前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产城融合问题
网络政治参与下政府回应机制的调适与优化
淄博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开发区(高新区)服务业发展问题思考与分析
继续推进和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初探
解决执法不规范重在程序制度建设
我国行政程序统一立法必要性之管见
树立正确行政程序观念完善程序责任机制
行政程序立法进程的多源流分析
关于行政程序法治的几个问题
树立行政程序意识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的错位及回归
政府诚信与行政程序法
论行政程序中公众参与权的保障
浅议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之规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研究
行政程序的评估体系研究
依法行政与宗教事务管理创新
依法治访: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慈善组织个人捐赠吸引力的实证研究
世界政治视野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当前行政决策程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民族乡治理现代化:困境、关键领域与实现之道
面向复杂治理场域的两种公共行政叙事及其整合
严格执行行政程序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业务外包与产业集群背景下的企业治理问题探讨
规范集权与均衡分权: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指导性案例: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司法探索
民间智库融入公民社会:规范分类的逻辑进路
联合国气候合作机制分析——困境与对策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再造开发区发展新优势
国家级新区行政体制类型与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完善高新区体制机制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
经济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面临的问题与破解对策
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移民政策体系研究
多委托视角下行政监察的组织困境及其消解
行政程序制度建设:缘由、价值追求及其实现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八五普法自查报告总结
- 下一篇:档案安全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