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法征求意见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法征求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教育法征求意见

篇1

1、学前教育进入蓬勃发展期。社会的蓬勃发展使幼儿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 坚持科学保教方法 , 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随着年轻家长们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和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 3 岁前入园,并尽力让孩子进入高质量、有特色和有口碑的幼儿园。这表明人们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

2、学期教育健康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督导体系。教育督导,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为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幼儿园的蓬勃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办学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平均学历较低和幼儿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幼儿园的健康发展,还需要相应的教育督导体系。而现在我国学前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新时期新情况,我国建立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督导体系迫在眉睫。

二、学前教育督导制度的主要内容

1、学前教育教育中的督政。学前教育的督政应包括对学前教育教育经费筹措、幼儿园建校和教师任教资格审查和教育督导部门自身的完善方面。具体包括:

(1)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教育经费筹措方面的督导。对于公办幼儿园,实行对其教育经费筹措方面的督导,一方面可以保障国家和地方财政对于幼儿园拨款的落实和分配比例,另一方面可以监督公办幼儿园内部资金的用途和流向。在保证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加强资金流动的监管,从财政上保障公办幼儿园的发展。根据目前我国国情,民办幼儿园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其资金筹集方面更多的依靠个人和社会力量。对学前教育发展教育经费筹措方面的督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对幼儿园的资金筹措来源的监督:保障资金流来源的合法性、持久性,从根本上监督和了解幼儿园的发展规模和潜力。B、对幼儿的收费情况的监督:在保证幼儿园正常运营和合理获得报酬的基础上,监督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情况,以防止乱收费情况的发生。C、对教职人员工资的分配的监督:保证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收入,防止教师工资水平过低,妨碍民办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2)幼儿园建校资格和教师资格的督导。这里的建校资格并不是审批幼儿园时的建校资格,而是特指在幼儿园成立以后对幼儿园现状资格的督导。民办幼儿园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学前教育督导制度既要促进其发展,又要确保其存在的合法性以保障幼儿的安全。对民办幼儿园建校资格的督导,主要表现在:A、加大对幼儿园校园安全和保卫的督导。“安全是第一位”,幼儿园校舍、水电、设施都必须保证幼儿的安全,不存在安全隐患;对幼儿的日常在园活动和幼儿园承诺的接管幼儿时的安全保障。B、对幼儿园的管理层次人员的督导。管理就是质量,管理就是效益。加强学前教育督导,使幼儿园管理活动科学有序是教学质量和幼儿培养的重要保证。现在幼儿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差距,园与园差距较大。在我国,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在幼儿教师从业时,也没有规范的从业规定。学前教育督导,应注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专业性,对幼儿教师的资格审查和从业规定不断的改进反馈,以促进幼儿园教师水平的普遍提高。

(3)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独特性,在相关部门增加学前教育督导专业人员并且录用范围不局限于公办幼儿园。在国务院法制办对外公布《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教育督导机构是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为有效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国家和各地教育督导机构均建立了督导团或教育督导队伍,由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组成。专职督学是教育督导室的工作。没有专业化的教育督导人员,就没有专业化的教育督导机构,也就没有专业化的教育督导。②学前教育发展有其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独特性,需要增加专业性的督学。

在专业人员方面: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有其独特性,其他阶段的教育督导人员都有其各自的教育背景。学前教育的督导人员应该是熟悉和有经验的幼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制定和执行学前督导过程,并能更好的反馈和指导学前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中教育督导人员的录用范围不局限于公办幼儿园。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欠缺,而九年义务教育也才刚刚达成阶段性目标,这时让教育部门出巨资去普及学前教育肯定不现实。

2、学前教育中的督学。督学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督导,教学督导是教育督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督导主要包括对学前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和制定完善的幼儿园综合水平督导评估体系方面。

(1)立足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完善学前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教育评估是教育督导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学前教育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等进行综合或单项的考核和评定。教育评估是实施科学的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需要凭借和运用教育评估手段的支持和帮助,增强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学前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第一环的基础性地位。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 而错过或贻误这一关键期的教育 , 将会对儿童的一生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消极影响和损失。制定完善的学前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必须更多的立足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帮助儿童成长。从儿童自身发展角度,制定符合其发展规律的评估体系。

(2)制定完善的幼儿园综合水平督导评估体系。一是完善幼儿园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估。

首先着力于形成性评估,完善督评体系。在评估体系中,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作为常规评估指标,同时联系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立足于幼儿园的长期发展,进行有针对、有重点的督导。

其次,注重学前素质教育,不断修改完善评估方案。以提高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为宗旨,注重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对各种评估方案实行动态调整,始终凸显“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园根据办园宗旨和幼儿发展需要制定目标和计划,并通过开展自评不断完善改进,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保障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是创新建立一种幼儿园办园水平自评制度,促进幼儿园质量提升。

督导评估是一种促进手段,目的在于使幼儿园能具体的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找准发展目标,促进其发展。为避免幼儿园为督导而准备、为评估而评估的行为,应当将督导的外延拉长,建立了自评制度,将督导前的自评整改和督导后的整改有机结合起来,有切实保障了督导评估的成效。

首先,建立并落实年终自评和申报综合督导评估前的自评制度。幼儿园可通过学习已有的评估方案和实施细则,进行督前自查,查找办园思想是否认识到位以及办园条件存在的薄弱环节、综合办园水平离优秀幼儿园的差距,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自评,促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逐步形成了“自查定位、评估定向、整改定标”的评估规范。

其次,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建立并落实了自评后整改和综合督评后整改制度。督促各幼儿园针对自评中查找出的差距和不足,制定措施。同时,将幼儿园自查整改列为综合督导评估的发展性指标,进行同步评估。

三是实施重点评估,推动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带动民办幼儿园质量提高。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民办幼儿园在我国占重要地位。正确的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实施重点建设,着力加强公办示范建设。为打造优质学前教育群体优势,整体带动学前教育发展。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导向作用,加大赋分权重,强化重点评估,推进重点建设,在各个地区形成了以试验、示范幼儿园为中心,以公办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的优质教育群体。

可实施典型带动、促进薄弱幼儿园建设。对于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着重加强了对示范园、典型园的督导评估。将幼儿园典型带动成效列入办园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体系,实行专项督导评估可充分带动薄弱幼儿园的发展。充分发挥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人力、物力资源优势河示范带动作用,对不发达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对应的“帮助”关系,带动薄弱幼儿园的发展。

三、对我国学前教育督导制度的建议

1、将学前教育督导纳入即将出台的《教育督导条例》。2008 年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国务院法制办对外公布《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我国实行 20年的教育督导制度,有望全面步入法制化轨道。在新的形势下,要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教育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建立与决策、执行相协调的强有力的教育督导制度十分重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迫切希望国家能及早施行教育督导行政法规,以统一规范和指导全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为了进一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依法行政,需要加强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的监督,特别是要通过教育督导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范,依法对各级政府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系,使政府切实履行所应承担的教育职责,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督导法律制度。

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中,教育督导的主要范围是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正处速发展的时期,要保障其健康、合理的发展,同样需要学前教育督导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范,能依法对其发展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当个别幼儿园发展过程出现违法、纠纷问题时,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可解。

篇2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重视学前教育”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努力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目前有0~2岁幼儿97820名,3岁~5岁幼儿109660名。现有61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17所,村办幼儿园359所,民办幼儿园210所,企业办幼儿园26所。在园适龄幼儿78530名,3~5周岁幼儿入园率71.4%,5周岁幼儿入园率88%。全市共有幼儿教师5723名,其中公办教师1337名,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62%。目前全市有8个县市区通过了省政府“基本满足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工作”验收。

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力度。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将学前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组织专题研究,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整体范畴,统筹规划,统筹管理,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学前教育高度关注,多次到幼儿园实地调研指导。市人大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工作,专门组织了专题调研,重点研究和督促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幼儿园准入、安全、保教、收费等工作的监管,学前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

(二)坚持多元化办学、多渠道投入,办园条件明显改善。我们除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外,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企业、个人兴办幼儿园,逐步形成了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格局,办园数量迅速增长,城市里“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接受学前教育的适龄幼儿大幅度增加。各级政府及办园单位努力拓宽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明显改善了全市幼儿园的办园条件。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保教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积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了园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积极加强幼儿教师养老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了全市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实施幼儿素质教育,重视幼儿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方法,注重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有效地防止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市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学前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学前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是全市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不够。目前国家还未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在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都缺少相关政策。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不足,幼儿园教师没有新增编制。全市公办幼儿园仅占全部幼儿园的2.78%,公办幼儿教师仅占全部幼儿教师的23%。对公办幼儿园也只能保证最基本的投入,村办、民办幼儿园完全靠收费来维持正常运转,部分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简陋陈旧。

(二)民办幼儿园管理亟待加强。部分民办幼儿园不能做到依法办园,以盈利为目的,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教师素质低。不能把握正确的办园方向,有“小学化”倾向。并且存在着个别因体制不顺而无法办证的幼儿园。

(三)幼儿教师待遇差、素质低,队伍不稳定。公办幼儿教师没有绩效工资,待遇较低。村办、民办幼儿教师待遇更差,没有养老、医疗保险,有的甚至不能按月足额发放工资,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今后学前教育的工作重点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关于2015年学前教育的指标为:幼儿在园人数达到74万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0%,学前二年毛入园率7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5%。我们的工作目标为:“十二五”期间,全市幼儿在园人数达到8万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学前二年毛入园率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2%。全市建设150所标准化幼儿园,主城区建设1~2所可容纳1000名幼儿的高标准公办幼儿园,每个县城建设1~2所高标准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园。

(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必须列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改扩建和新建一批幼儿园。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取向,加大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助力度,逐步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向公办转轨。“十二五”期间,全市所有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三)多渠道投入、多元化办园,加快幼儿园基本建设步伐。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及个人出资兴办幼儿园。完善民办学前教育扶持奖励机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优扶强力度。顺应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加快推进城市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工作。

篇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摘要]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依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主要教育法规,建立民办幼儿园园长对地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J省民办幼儿园园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结果发现该省民办幼儿园园长对地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满意度一般,尤其对政府财政支持和处理教育公平问题表示不满意。这既与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感知有限与期望偏差有关,也与民办园发展环境有关。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民办园正确理解政策实践;应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公平对待公办园与民办园;应放松对民办园的不合理限制,重点解决民办园的师资问题;对民办园的管理要进一步精细和规范。与此同时,民办园园长应合理看待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

关键词 ]政府满意度;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管理稿件编号:2014090400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规划项目“经济发展中的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编号:12YJC880020),感谢张梦雪和王晶同学在发收和录入问卷过程中的工作

通讯作者:冯婉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E-mail:fwzh714@163.com

一、问题提出

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入园难问题,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并明确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要求各地政府将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之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本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3年),加强了对民办园的管理与投入。事实上,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也是地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已有研究发现,政府部门欠缺管理民办学前教育的经验。为提升政府对民办园的管理绩效,我们有必要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时,对民办园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满意度,探析政府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顾客满意度( customer satisfaction degree,CSD)是顾客在享受某项服务或使用某种产品以后形成的满意或不满意的态度。这一评价指标最早用于企业质量管理,现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绩效评估。2004年我国即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管理民办幼儿园的过程中,民办园园长相当于政府的“直接顾客”,其对政府的满意度可以作为评价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已有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研究多以国际比较和政策讨论的方式进行,对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度设计提供了诸多建议,但尚无民办园园长对政策实施的满意度评价研究。我国以往对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多是请“终极顾客”——社会公众或家长作为评价主体。相比之下,本研究以园长为评价主体获得的满意度评价信息,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内部改进更具直接参考价值。

二、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要测量民办幼儿园园长对政府管理的满意度,首先要建立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的基本理论模型。瑞典于198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顾客满意度指数(Swed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SCSB),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及我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全国或地区性的顾客满意度指数(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CSI)模型。其中,在瑞典模型基础上形成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 ACSI)认可度最高。该模型将顾客满意度置于一个因果互动系统中,顾客期望、顾客对质量的感知、顾客对价值的感知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原因变量,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则是顾客满意度的结果变量。国内一些学者在借鉴该模型的基础上形成了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指数( CPSI),所提出的共同指标包括公务员的素质、行政效率、服务效果、政府行为的合理化水平等。这为我们考察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绩效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框架。

另外,一些学者聚焦公众对政府教育管理的满意度进行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例如将教育公乎作为顾客感知价值的直接体现。参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主要政策文件,加入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特定内容,本研究设计的测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民办幼儿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满意度数据。问卷分为开放题目和封闭式题目两类。开放题目用于搜集三类信息,包括民办幼儿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行为的感知描述、对政府的抱怨和期待。封闭式题目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等级评定方式,了解民办园园长在各评价项目上的满意程度。

本研究以J省为个案进行研究。J省的民办幼儿园在幼儿园总数中占比多达95%。如何更好地管理民办幼儿园,是J省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在2014年J省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班上发放问卷302份,回收问卷283份,回收率为93.7%。基于数据处理的严格要求,剔除无效问卷与个别值缺失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99份,问卷整体的分半信度为0.849。对数据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园长与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在问卷调查之外,本研究还随机选择了10位园长进行深度访谈,从J省某市选择两所幼儿园开展实地调研,并对《J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J省某市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规划( 2011-2015年)》进行了文本分析。

三、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现状分析

(一)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整体满意度一般

将各评价项目得分汇总平均,获得每位园长对政府管理整体满意度的得分,发现民办园园长对政府管理的整体满意度一般,均值为3.15。

在内部四个质量因子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务员素质、行政效率、服务效果和教育公平。其中,园长对公务员素质满意度最高,而且民办幼儿园园长整体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均值为3.55)、服务态度(均值为3.55)和业务素质(均值为3.54)评价基本一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教育公平质量因子上得分最低,达到“不满意”程度。

(二)对政府在学前教育管理中产生的费用与成本满意度偏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近90%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设有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在对行政效率的评价上,园长们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部门设置(均值为3.37)和办事效率(均值为3.37)的整体评价一致,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中产生的费用与成本(均值为2.82)评价明显偏低。其中,有34.2%的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中产生的费用与成本“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认为政府行政费用与成本过高。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政府在学前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高成本与高费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多,实效差;二是管理成本由幼儿园额外负担。例如,有部分园长反映乡镇政府按每生50元收取幼儿园管理费,增加了幼儿园与幼儿家庭经济负担。

(三)对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服务满意度偏低

在对服务效果的评价上,园长们对政府行政监督服务的评价(均值为3.34,42.7%的园长选择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优于质量提升服务(均值为3.13,34.2%的园长选择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和政策规范服务(均值为3.08,30.7%的园长选择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对财政支持服务(均值为2.49)的满意度最低。

很多园长高度肯定国培计划以及其他层次的教师培训对民办幼儿园质量提升的帮助,但也有高达54.8%的园长“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政府的财政支持。他们的不满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抱怨当地政府在财政支持分配方面不公平,如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办园,甚至到了浪费的地步,却对民办园支持很少,或是按照人情关系在民办园之间分配资金,甚至给公务员自己参股的民办园投入很高的财政资金;二是抱怨当地政府根本没有给民办园任何财政支持;三是抱怨当地政府虽有财政支持计划,但根本没有落实。

(四)对政府处理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关系时的公平性满意度偏低

在教育公平维度的评价上,民办幼儿园园长整体认为政府在保障民办园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公平性方面(均值为3.26)做得最好,有约37.5%的园长选择了“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其次是处理民办园之间关系的公平性(均值为2.86),约有36.2%的园长对政府处理民办园之间的关系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再次是处理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关系的公平性最差(均值为2.66),有高达45.2%的园长对政府处理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关系的公平性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本研究显示,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处理教育公平的不满主要来自财政支持方面。如何公平合理地在民办园之间施行财政支持制度,以及如何平衡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的财政支持比例,是民办园园长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四、影响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自2010年以来,J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J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有力措施,如以奖代补、减免租金、财政补贴等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或对民办幼儿园给予用地支持、教研指导、教师培训等。但是,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整体满意度并不高。这需要结合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感知和期望来分析个中缘由,因为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与服务期望之间的差异决定了顾客的满意度评价。

(一)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感知有限

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范畴不清楚,是导致其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满意度偏低的首要原因。本研究发现,50%以上的民办园园长不能完整、准确地报告有哪些政府部门管理学前教育,90%以上的民办园园长不能清楚描述政府各部门对学前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很少有园长了解中央政府和本省市实施的学前教育政策。他们大多基于自身园所的管理经验,根据当地管理部门直接介入幼儿园运营的情况定义“政府的学前教育管理”。如此,一些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认识就存在错误、片面或主观臆测的成分。例如有园长在访谈中提到:“听说有特困生补助,但从来没有给我们园发过,那些领到补助的肯定是有关系的”,但当问到特困生补助申领应遵循怎样的程序与方法时,这些园长全然不了解。

正如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在一次消费经历中感知企业的服务质量一样,民办园园长也是在自己有限的与政府部门交往的过程中感知政府的管理质量,而且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质量感知与民办园园长的专业资质和素养是有关系的。在参与调查的283名园长中,42.7%的园长只有中专及以下的学历水平,60.4%的园长只有5年及以下的任职经历,这都必然限制了这部分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质量的感知。

(二)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期望有偏差

本研究发现,约有30%的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期望存在偏差。在政府财政性经费分配上,这种期望偏差尤为突出。很多民办园园长期望政府在公办园和民办园之间平等分配财政经费。这种期望偏差导致民办园园长对政府的财政支持不满,反映出部分园长对民办园的定位认识有误。公办园是由政府部门举办的、非营利性的、以财政投入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则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体举办的,在满足公众的需求时获取盈利,以使幼儿园得到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不可能以同样的额度和方式进入到这两类性质不同的幼儿园。就民办园尤其是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而言,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由市场竞争决定,应当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办园质量与声誉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与竞争力。

其次,部分民办园园长因对政府有依赖心理而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满意度偏低。优胜劣汰是民办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市场规律。作为园所的经营者,园长不能产生依赖政府、依赖他人扶持的心理,否则其幼儿园会逐渐丧失自生能力。然而,本研究发现,近些年不少新办的民办园进入学前教育市场,以致出现“僧多粥少”现象,幼儿园之间互相争抢生源,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针对这类情况,有园长建议“根据地方人口数量合理规划幼儿园的数量”,以维护地方学前教育市场的健康运行,但也有园长过激地期望政府“不要再允许开办新的幼儿园”或“关闭一些民办园”。很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要求明显超出了政府职责范围。对符合政府规定的办园标准和资质的民办园,政府不能以行政命令强制其不得举办,因而无法满足一些民办园园长的过高期望与要求,由此导致其满意度评价不高。

(三)民办幼儿园的生存空间有待改善

本研究发现,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管理环节较多,但管理行为缺乏明确的依据,随意性较强。2012年J省印发了《J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对幼儿园园舍建设、设施设备配备、教职工配备等基本办学标准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卫生防疫、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办学事项规范得不够清晰细致,造成部分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检查中存在主观性较强、随意性较大等突出问题,给民办园正常办学带来极大的困扰。如有许多民办园园长反映“几乎每年都会受到教育、卫生防疫、物价、财政、工商、消防、药监等部门的检查、督导,只有这些部门许可办证后,才可以进行年审。如果有一项没有办到许可证就等于自动放弃年审,连续两年不年审就被注销办学许可证”。

尽管多数部门的管理行为比较规范,但很多园长也反映,确实“有些部门的管理是以收费为目的的”,比如“物价部门每年收取换证费、年检费”,“卫生防疫站年年收取检查费,推销消毒液等”,“食品监督局、卫生局、消防部门等证件年审要几千元,还有很多形式主义的检测费也很贵”。在部分地区还存在政府违背市场规律,直接干涉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对民办幼儿园生源地进行划分等行为,对民办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五、政策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民办园正确理解政策实践

据了解,J省各级政府在财政投入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制定并实施了诸多有力措施,如“国培计划”“特困生资助”等。但是,许多参与调查的民办园园长对这些政策举措并不清楚。同时,一部分民办园园长对已经获得的发展支持还表示了不满。例如,一些园长认为自己参与国培学习与其他园所相比“很晚”,由此而心怀不满;一些已经获得政府支持的民办园,总是期待这种支持能够长期持续,一旦在某些年份没有得到支持,就认为政府政策实施不公正,并不过多地考虑政府的立场与管理规划。对这些民办园而言,不管政府是否实施支持政策,似乎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与误解。

因此,政府应加大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首先,要增加政策实施与管理行为的透明度,公开政策实施的长期规划与目标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政府管理的标准与程序。其次,应在民办园中开展政策巡回解读,引导民办园正确理解政策精神,了解政策实施的规划与安排,找到自身园所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位置,消除诸如“理所当然应当获得支持”等不健康心态。再次,政府在具体实施管理行为时,要向民办园园长解释管理目标与管理标准,以使其了解政府管理行为的依据,尽量减小民办园园长质量感知的有限性与期望偏差对其满意度评价的消极影响。

(二)政府应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公平对待公办园与民办园

政府对民办园的财政支持既要关注效益,也要讲究公平。政府应找准自己的定位,限定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为一般大众提供具有保育与看管功能的救济型学前教育,对于超出基准服务的学前教育要求,应当由学前教育市场来提供。在这种定位下,政府要突破传统的“唯公”思维与投入倾向,坚持以发展数量充足、办学规范、达到基本质量要求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为投入目标,建立以优先发展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的财政投入结构。

为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公共财政补贴和奖励制度,明确相应的奖补标准,并根据每年对幼儿园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及其质量的审核结果,对下年度的财政投入做适当增减与奖励,以此引导并鼓励各类幼儿园向公益性与普惠性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在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确立财政投入的公平尺度,也才能平等对待每一家民办园。

(三)政府应放松对民办园的不合理限制,重点解决民办园的师资问题

教师质量决定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本研究发现,近70%的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还比较低。很多园长反映,“招不到也留不住有教师资格、愿意专心从教的幼儿园教师,是制约幼儿园质量提升的关键”。当前,J省幼儿园教师总体数量依然不足,在依靠学费支付教师工资的情况下,民办园自身很难解决该问题。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实施限价政策,致使其生存状况堪忧。因此,加大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扩大幼儿园教师数量、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是民办幼儿园园长对政府的集中期待。

为此,政府部门应当放宽对民办幼儿园的不合理限制,依法保障各类民办园的办学自主权,并为民办园按照市场机制竞争发展提供保障措施,同时应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重点解决师资问题。据了解,J省已经出台了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计划,力图从源头上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毕业生长期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政府应重点打破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的壁垒,对幼儿园教师实施统一管理与调配,尤其在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等工作上,应采用公平的标准,在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合理分配职称、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指标,确保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享有同样的专业发展机会与待遇。此外,还可以采取派驻公办教师的方式来缓解民办园师资队伍建设压力。

(四)政府对民办园的学前教育管理要进一步精细和规范

首先,政府对民办园的管理要进一步精细,实现管理与指导相结合。政府尤其要对幼儿园如何使用公共财政投入提供指导与监管,以真正有效地提高民办园的办园质量,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J省一些地方政府直接给民办园发放资金补贴,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则提供了物资选单,供民办幼儿园选领,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很少有政府部门为民办园提供使用指导和监督跟踪,以至于有园长坦言:“这部分钱不知道该怎么用,很多同行拿着钱干其他事情去了,也没有人管。”还有农村园长表示,考虑到用电价格,从政府部门选领的空调等设备实际上并不会去用,而对政府提供的电脑等教学设备,由于自己不会用也就根本不会选领。

其次,政府各部门的管理应进一步规范。本研究发现,在落实中央政策时,地方政府的一些管理行为显得过于粗放,甚至有不规范行为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投入整体上形成了中央财政从引导性投入变成主体性投入,园舍建设投入的迫切性掩盖了设施设备与玩教具投入的必要性,重数量投入,轻质量投入。二是财政资金在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之间、同类幼儿园内部之间进行分配时标准模糊,甚至发生寻租与腐败行为。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很多民办园园长证实,“政府财政直接支持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有过度膨胀的动机,政府监管不力致使学前教育资源浪费严重”。还有一部分园长报告,少数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人员接受个别幼儿园的贿赂,为其提供“优惠和便利”,甚至为公务员个人参股的民办园分配更多的财政资源等。

(五)民办园园长应合理看待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民办幼儿园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教育机构,应当立足市场,通过提高幼儿园的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发展过程中,民办园园长应正确看待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不能将幼儿园的发展寄希望于政府的行政支持。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没有义务利用公共财政扶持市场化经营机构的发展,也没有权利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限制一些经营机构以推动其他经营机构的发展。

当前,一些民办园园长对政府的服务期望过高,提出了许多超出政府职责范围的要求,将很多属于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推给政府,这些不合理的要求与其定位的偏差,导致民办园园长对政府学前教育管理做出了不甚满意的评判。本研究发现,很多民办园园长希望政府能够帮助民办园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有的甚至希望政府阻止民办园跨乡镇招生,认为当前民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压力太大,在一定区域内有证幼儿园太多而希望政府予以限制等,都显示出部分民办幼儿园对市场行为的误解与害怕竞争的“情性”经营理念。可见,民办园园长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还有待提高。

注释:

①数据来自《J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②当然,政府也会采取政府购买、经费补贴等形式对具有良好资质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

③从财政投入看,2011年J省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4.98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13亿元,其中省本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支持普惠性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从教师队伍建设看,2011年J省在争取教育部、财政部“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资金1800万元的基础上,省级财政投入1200万元用于开展顶岗实习和置换培训、短期集中培训、转岗教师培训等,完成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8500人,约占农村幼儿园教师的20%。2013年,J省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一期和二期共安排2296名园长参加培训,占当年民办幼儿园园长总数的24%左右。按照这一比例,全省民办园园长全部实现轮训所需时间在5年左右。

④从《J省某市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规划(2011-2015年)》文本来看,中央财政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的比例为4:1。然而,从对J省某市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实地调研来看,规划资金并没有完全落实和使用到位。

参考文献:

[1]秦旭芳,谭雪青.二元教育政策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22.

[2]沈卓.顾客满意度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庞丽娟,韩小雨.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4-20.

[4]洪秀敏,庞丽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府责任[J].学前教育研究,2009,(1):3—6.

[5]冯晓霞,王玲艳,肖树娟,汤霞敏,张怀荣.聚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建言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6):3—9.

[6]沙莉,庞丽娟,刘小蕊.通过立法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美国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2):3—9.

[7]教育满意度测评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直属高校有关负责人征求意见座谈会在京召开[N].大学(学术版),2013,(9).

[8]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EB/OL].nies.net.cn/j g/y sjg/xxzx/xscg/201112/t201112 30_125 80.html, 2014 -9 -3.

[9]汤林春,吕星宇,张文周,朱光华.2009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0,(4):12-15.

[10]张娜.公众对区域基础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2,(8):22-25.

[11]张天雪,祁营.当前公众对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8):13-16.

[12]刘静,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测评的实施流程与路径[J].求索,2008,(11):161-163.

[13]刘武,杨雪.论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9- 132.

[14]盛明科,刘贵忠.政府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6,(6):36-40.

[15]徐友浩,吴延兵,顾客满意度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运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325-328,

[16]邓赞洲.地方政府教育资源配置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7]郭婕,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77.

篇4

一、现在教师队伍管理现状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小学70所,初级中学4所,综合中学1所,幼儿园1所,师训教研中心1所),校舍建筑面积41351平方米,在校学生9303人(学前教育749人,小学4717人,初中2621人,普高801人,职高415人),寄宿生5091人(小学2120人,普通中学2971人),农村留守儿童2063人。教职工607人(幼儿教育21人,小学458人,中学228人),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8.5%、96.4%、73%,小学教师的大专率和初中教师的本科率分别为72.4%和44.3%。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和加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调整布局,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高标准、高水平新建、扩建、改建了部分学校,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在重视外延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内涵水平,认真抓好师德建设、人才培养、人事改革三项重点,以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管理。

(一)管理从不规范走向逐步规范。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教师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与这些法律法规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的文件,则为教师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操作办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对教师管理的盲目大大减少,提高了其整体管理的科学性。

(二)管理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师结构工资制的试行,教师聘任制与结构工资制相结合管理模式的探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激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带来了学校工作的生机。

(三)管理使队伍建设取得了成绩。一是教师队伍总量稳中有增,基本满足需求。二是学校内部管理基本形成了由教师聘任制度、岗位负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绩效激励制度等构成的管理体系。三是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所提高。

二、面临教师队伍管理的问题

我县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的奋斗目标、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相比还存在差距。

(一)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个别学校领导干部和少数教师滋生了、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与不注教学质量、忙于有偿家教的的现象。一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上班时间从事商品经营活动。还有少数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少数教师师德失范,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

(二)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教师队伍城乡分布、学段与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分配、调配不尽合理,教师编制的结构性问题突出。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初、高中教师按学科紧缺的矛盾突出且缺少学科带人头,普遍存在编制虽够却按科分配教师不足、胜任教学教师不足,出现有富余人员或是不称职人员的现象,并且学校的富余人员和不称职人员分流困难,一旦遇到教师病、产假或脱产进修等情况,任课教师就“断档”,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尚未形成。由于结构性缺编,加上升学率压力,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

(三)师训经费不到位,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财政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经费不足甚至未能落实,使学校只能以校本培训为主。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极少。培训的不足、继续教育的欠缺,导致现有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未来教育的不适应、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适应、现行教研方式的陈旧与指导教师教学的不适应,从而出现了“身在课改中,处在理念下,留在陈旧里”的普遍现象。

(四)教学成本投入偏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只有学生的学杂费,既要按规定保证硬件投入,又要按需要满足教育教学,入不敷出,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由于市县间、县乡间教师收入、福利待遇差别较大和高中、初中教师的层层由下向上的选拔,造成了县内优秀骨干教师因外调和改行向外流失,因选拔和调动的的内部流失,且特级、高级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偏大,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学校骨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难以形成且新老交替面临形势严峻,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五)学校班子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学校班子老化,班子凝聚力、影响力较弱,班子成员运用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与遵循现代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缺陷难以适应管理需要;二是少数学校用人随意,不能真正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任人机制,造成班子傭肿、人浮于事,甚至导致骨干教师流失;三是个别学校领导素质较低,拜金主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意识、不集众意主观臆断倾向存在,至使学校管理混乱与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落后。

三、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建议

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我县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我们建议:

(一)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

建议县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师德建设上要认真抓好教育、制度和管理三项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增强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引导教师形成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核心精神品质;引导学校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发展的“评教体系”和“评学体系”。坚持实施师德建设长效管理,建立有效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乃至行政处分。同时,在教教师有偿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正确地加以引导,禁止从事以营利为目的有偿教育。

(二)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建议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要有计划地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尊师重教的舆论宣传。广泛宣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我县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教育战线上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模范教师和先进事迹等等。力争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保障培训经费,提高教师待遇

建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三位一体”,采取给一点、补一定、筹一点的办法,启动以提高全体教师素质为主的“提升工程”和以骨干教师培育为主的“名师工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安排和组织教师培训,构筑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教育部门集中培训、教研科研活动培训、立足岗位校本培训等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刷新”、知识结构的拓展、能力结构的激活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重视教育的外延发展,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必要投入,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改善教师办公教学条件,让教师真正工作顺心、在校安心、教学尽心、生活舒心。政府按财政增长水平,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的“身价”有增无减,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理顺管理体制,优化队伍结构

建议根据教师管理特点,广泛征求意见,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人事、劳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育主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吸纳各个学校与一线教师的建议意见,以形成健康的教师能进能入能分流的任用机制和管理机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教师分配、调配机制,坚持按学校实际情况核定学校编制,按学科、依专业配备初、高中教师,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路子,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做到用有所专、教有所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