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处置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处置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处置方案

篇1

一、认真开展清产核资,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底数

清产核资是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各镇要成立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有领导、有计划的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以集体经济组织自查为主。区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监察、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各镇经管部门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监督、检查。

清产核资的主要内容:

1、资产清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所属企业账内外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清理,填制统一的清产核资报表,由填表人和实地盘存人员签字,作为填制农村集体资产台账的原始依据。

2、资产核实。对清理后的资产进行逐项核实,将需要处置的资产列出清单,按资产处置程序处理。经核实,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情况与产权证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动登记。集体资产产权界定按“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进行,对权属存在争议的资产,应本着尊重历史,维持现状的原则,暂缓资产处置。

3、建立台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对已核实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和其他资源性资产以及暂缓处置的资产逐一登记,分类归档,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如实反映农村集体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变动情况,并报镇经管站归档备案。

二、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

1、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管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要制定库存现金限额标准,杜绝库存现金超额、白条抵库、坐支、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要按照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严格货币资金开支审批手续。要及时清点核对现金,定期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核对银行存款,做到账款相符,账账相符。

2、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村干部、会计和保管人员的责任。保管人员和会计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及变动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必须签订合同,任何人不得私自出租、出借。以集体资产或自有土地进行投资,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并经资产所有者或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后方可执行。基建工程必须要有预算,在建工程应当有专人监管,完工后及时组织验收,并进行基建项目审计。农村财务人员要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年限,对固定资产按期计提折旧。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自取得当月起在合同或有关制度规定的使用年限内按月平均摊销。每年应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实地盘点,核对账实,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3、加强农村集体债权债务的管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的债务产生,对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要在落实偿债责任人和确保还债资金有来源的前提下,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策程序通过后方可举债。对现有的应收款项要积极催收,防止形成坏账。

4、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台账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对所属资产建立台账制度,台账设计要规范、完整。固定资产台账应包括资产编号、购置时间、类别、原值、折旧年限、净值、存放地点、资产保管人等;债权债务台账应包括债权债务发生日期、金额、来源、用途等内容。其他资产及各种权证、经济合同、租赁协议等原始资料要妥善保管,也应建立相应的台账。农村集体资产台账登记的内容、金额必须做到账账一致、账表一致、账实一致。

三、严格履行申报审核和民主决策程序,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属于全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凡关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集体土地征用、变卖、出租,集体企业改制、资产的转让,大额举债,大额对外投资或不实资产核销等重大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申报审核程序和民主决策程序。

1、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事项的公开

涉及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重大事项,在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必须在村务公开栏将资产处置方案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不得少于一周。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广泛得知、充分参与、无异议后,上报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要充分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效行使对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申报审核程序

(1)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公布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方案向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提出申报。并上报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事项和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事项公开情况的相关材料。

(2)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接到上报材料后,会同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上报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方案和公开情况进行审核,审核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审核结束后,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签署书面审核意见,加盖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公章,送达提出申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做好归档工作。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审核后的集体资产处置事项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备案。

篇2

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时,由于资金来源不同,可以影响到企业缴纳所得税的差异。通过认真分析,可在不同的资金来源方案中,选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留存收益、减轻税负的最佳方案。

1.阳光公司取得固定资产的案例。阳光公司拟购置一项生产设备,预计投资300万元,使用期限5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不考虑残值,设备投产后,每年可新增利润180万元(不包括新增设备计提的折旧额和借款利息)。假定每年按新增利润的10%对投资者分配利润,该企业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折现系数8%。该企业购买设备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款两种,假设两种融资渠道都很畅通。根据相关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支出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在税前扣除,属于税前扣除项目;自有资金的成本具有股息性质,属于利润分配。

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的融资渠道,公司拟定了两个不同的纳税方案。方案一:以自有资金购买生产设备;方案二,从金融机构贷款购买生产设备,年利率8%,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贷款期限三年。并且,对两个方案每年的应纳所得税及留存收益进行了测算。

2.各种不同方案的分析。方案一:以自有资金购买生产设备,应纳所得税及留存收益情况(见表1)。

方案二:以贷款购买生产设备,年利率为8%,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期限3年,其应纳所得税及留存受益情况(见表2)。

由上面的两张表可见:三个方案的应纳所得税现值是不同的,方案一为119.78万元;方案二为104.45万元。相比之下,方案二缴纳的所得税现值较少,因此,从税务筹划的角度看,方案二为最佳固定资产取得方案。即使从留存收益的角度看,方案二为303.25万元,比方案一的287.47万元高15.78万元,也是较高的。因此,方案二是最佳方案。当然,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时,会面临许多具体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但本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当我们面临不同的资金来源条件下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可以从税务筹划的角度进行方案的选择。

二、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折旧的纳税筹划

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取直线法,并按固定资产原价和分类折旧率计算。对确需要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情况下,可以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报送国家税务总局批准,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这样,就给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创造了纳税筹划的空间。

1.阳光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案例。阳光公司某台机床设备原始价值242000元,清理费用2000元,残值4000元,折旧年限为5年。企业可以采取平均年限法或者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该公司未考虑折旧的各年利润均为100万元,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折现率为10%。该项业务的纳税筹划方案见表3。

2.两个不同方案的分析。分析过程详见表3。

由表3可见,由于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各年的折旧费用不同,应纳所得税额也不相同。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现值也有差异,前者为90.23万元,后者为89.93万元,相差0.30万元。也就是说,加速折旧法可以享受到延迟纳税的货币时间价值优惠。

三、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销售和投资入股两种方式,在这两种方式中,只要我们吃透税法的精神,都有纳税筹划的空间。

1.阳光公司固定资产处置案例。阳光公司拟处置厂房一座,原始价值20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厂房内冷冻设备一套价值100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现有以下几个方案可供选择:(1)方案一:厂方销售价格250万元,设备销售价格100万元,需按4%增值税率计算,再减半征收,按5%缴纳营业税。(2)方案二:厂方销售价格180万元,设备销售价格90万元, 免交增值税,但需按5%缴纳营业税。

2.纳税筹划方案的分析。阳光公司处置厂房和设备各方案现金流量见表4。

篇3

烟草行业作为垄断行业,是国家第一纳税大户,随着烟草人的不断努力,烟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有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在烟草企业国有资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烟草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上一些问题凸显出来,如下就针对烟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思想上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深刻

目前,我国烟草企业不论在收入和还是资产规模上都增长较快,一些管理者思想上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尚需加强,在建立资产管理制度上仍不健全,漏洞较多。此外,部分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方式虽然取得较大进步,但仍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资产产权不清,使用效率低

一些烟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购进一些固定资产,在取得资产后,由于产权意识不强,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有关权证,造成资产产权不清;另外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有的烟草企业在未取得土地使用证情况下直接开工建设,然而在办理权证时由于基建等相关资料不完整、不合规导致办理难度较大甚至会交纳大额的滞纳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此外,在购进固定资产后,由于长期受“重购置、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利用率较低,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或者过早淘汰,从原因看,烟叶生产的季节性导致资产使用的周期性闲置,一些固定资产维修不及时引起资产故障导致资产闲置;另外由于目前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烟草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盲目新添新设备,一些“旧设备”过早闲置,缺乏新旧设备衔接管理的计划性。

(三)资产管理责任不清

烟草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并未明确划分责任归属问题,各个部门资产管理界限模糊,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把资产管理责任细分至每位员工身上。由于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松懈,导致下属员工对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不强,当国有资产遭受损失或流失时,无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责任不清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性。

(四)国有资产处置尚需规范

由于烟草企业领导思想上对国有资产管理十分重视,但在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资产处置决策不规范,相关的处置流程并不健全。在处置后续工作上款项回收不及时,资产处置透明性不强,存在暗箱操作问题,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国有资产核算存在账实不符问题

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是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烟草企业国有资产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具体的管理软件并不统一,未能与财务系统软件进行有效对接,引起了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核算所需数据的脱节,往往产生实物部门入账而财务部门未入账的问题,导致账实不符,资产数据的失真。

二、烟草行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国有资产是烟草企业发展的根基,针对烟草企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会计准则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

烟草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意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应以国有资产完整及保值增值为原则,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树立员工主人公意识,增强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上之下形成良好的资产管理风气,应将资产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切实加强资产管理调研,加强与其他烟草企业关于资产管理经验的交流;另外不断完善本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保障。此外,要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明确不同管理者在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增强外部条件对员工的约束。

(二)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烟草企业应增强对资产从购进到处置全过程管理,加强资产购进环节的审批,建立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机制,同时发挥预算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对所购资产的收益性、使用年限、成本进行科学论证,确保资产购进的效用最大性,通过审批杜绝盲目购买固定资产现象的发生。在资产规模上,应以投入产出比为衡量标准,在扣除税收基础上,通过测算投入产出比控制企业资产总量的增长。对目前已购置的资产,管理者应及时转变“重构建、轻维护”的思想,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对于效率低下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若已达到报废年限及时购进新的资产,保持生产经营的持续性,实现现有资产效率最大化。此外,应建立国有资产调配制度,对本系统内国有资产数量和规模进行摸底调查,实现下属单位或部门间资产的有效流动,对于闲置的资产应通过对外出租等形式增加收益,避免资产闲置。

(三)明晰产权,加强产权登记管理

结合目前烟草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不明问题,烟草企业应根据产权不明的类型进行区分,对不同类型的产权问题分阶段实施整改措施,如对购置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产权登记问题,烟草企业应加强购置资产登记管理,完善新资产建设、购置手续,制定产权登记流程,对相关操作人员开展产权知识培训,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加强考核监督,确保购置资产的产权明晰。而在大型工程建设方面,烟草企业应事前做好产权登记工作,针对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材料及时与对方沟通,并建立产权纠纷应急处理机制,从而减少因产权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四)加强国有资产处置规范管理

烟草企业应严格遵守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完善资产处置决策流程,根据新会计准则对待售固定资产进行界定,如待售固定资产必须满足决议+协议及转让必须在一年内完成的条件,对处置的资产应进行评估、备案及公开处置,提高处置资产的透明性,资产必须经企业高层一致通过后方可处置,坚决杜绝随意处置资产问题的发生。此外,要加强国有资产处置预案的分析,财务部门做好处置资产台账及预案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环节的监督,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会合外部审计、纪检、财政及舆论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实现每笔资产处置都在阳光下操作。

(五)加大固定资产清盘力度,加快建立信息化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烟草企业应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逐渐建立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系统相结合的有效信息化系统,在系统中应明确不同部门的功能和职责。在固定资产清查方面,财务科应联合综合科,制定资产清查方案,遵循完整、真实、全面的原则,实地盘点实物,实物管理部门应及时做好资产登记工作;在实物盘点的基础上,将实物信息上传到公司财务系统,建立资产数据库;财务部门应根据实物管理部门系统中的信息及时对资产进行入账,资产变动应及时在系统中反映出来,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确保账实相符,保证了资产的完整性。

(六)提高财务人员固定资产核算能力

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烟草企业应及时组织单位财务人员外出开展新准则培训学习工作,了解固定资产新变化内容,应重点关注与本单位相关的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的变化,如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涉及处置条件、计量原则、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列报和披露等。对于待售固定资产转变为非待售资产时,财务人员应结合旧准则了解资产计量原则以及资产出售与收回金额差额处置问题。此外,财务人员应结合新会计准则内容及时调整国有资产核算方式,新增或减少相关会计科目,确保资产核算的正确性。

三、结束语

篇4

(一)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

一般工商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最大。为了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企业应当全面梳理资产流程。在梳理过程中,既要注意从大类上区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又要分别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进行细化和梳理。比如,存货需要从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进行梳理;固定资产需要从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梳理;无形资产需要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进行梳理。企业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应当贯穿各类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进入到退出”各个环节。梳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流程,不仅要对照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而且应当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流顺畅、是否能够不断减少物流风险、是否能够不断降低相关成本费用、各项资产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应有的效能,等等。

(二)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

资产管理指引针对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求企业着力关注下列主要风险:一是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二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三是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应当在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了三个方面的主要风险,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细化,全面查找资产管理漏洞,确保资产管理不断处于优化状态。

(三)健全和落实资产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各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要求,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措施。属于缺乏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属于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对现行制度予以补充完善;属于现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应当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避免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

二、关于存货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存货业务特征和管理模式,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类型存货的业务流程和管控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企业建立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业务流程中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图1、2分别列示了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流转程序。

从图1可以看出,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4个阶段,历经取得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具体到某个特定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可能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上述所有环节,甚至有更多、更细的流程,且存货在企业内部要经历多次循环。比如,原材料要经历验收入库、领用加工,形成半成品后又入库保存或现场保管、领用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完成为产成品后再入库保存,直至发出销售等过程。

从图2可以看出,作为商品流通企业的批发商的存货,通常经过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和销售发出等主要环节;零售商从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经销商)那里取得商品,经验收后入库保管或者直接放置在经营场所对外销售。

概括讲,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是其共有的环节。以下对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加以阐述。

(一)取得存货

存货的取得有诸如外购、委托加工或自行生产等多种方式,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计划和市场因素等综合考虑,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不同类型的存货取得方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中,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考虑到存货取得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采购环节,将由相关的预算和采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加以规范。

(二)验收入库

不论是外购原材料或商品,还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验收(质检)环节,以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等有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2.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经验收合格的存货进入入库或销售环节。仓储部门对于入库的存货,应根据入库单的内容对存货的数量、质量、品种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入库;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办理退、换货等相关事宜。入库记录要真实、完整,定期与财会等相关部门核对,不得擅自修改。

(三)仓储保管

一般而言,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要对存货进行仓储保管;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从购入到销往客户之间也存在仓储保管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2.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做好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防变质等保管工作,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生产现场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3.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5.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发现毁损、存在跌价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四)领用发出

企业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辅料、燃料和零部件等用于生产加工,仓储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单向经销商或用户发出产成品,商品流通领域的批发商根据合同或订货单等向下游经销商或零售商发出商品,消费者凭交款凭证从零售商处取走商品等,都涉及存货领用发出问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适用的存货发出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存货准出制度,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健全存货出库手续,加强存货领用记录。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仓储部门对经过审核的领料单或发货通知单的内容,做到单据齐全,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符合条件的准予领用或发出,并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付。在商场超市等商品流通企业,在存货销售发出环节应侧重于防止商品失窃、随时整理弃置商品、每日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等。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均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五)盘点清查

存货盘点清查一方面是要核对实物的数量,是否与相关记录相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实物的质量,是否有明显的损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工作规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盘点清查时,应拟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使用科学的盘点方法,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以保证盘点的真实性、有效性。盘点清查结果要及时编制盘点表,形成书面报告,包括盘点人员、时间、地点、实际所盘点存货名称、品种、数量、存放情况以及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账实不符情况等内容,对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多部门人员共同盘点,应当充分体现相互制衡,严格按照盘点计划,认真记录盘点情况。此外,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盘点清查,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将盘点清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六)存货处置

存货处置是存货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包括商品和产成品的正常对外销售以及存货因变质、毁损等进行的处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报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及时、充分了解存货的存储状态,对于存货变质、毁损、报废或流失的处理要分清责任、分析原因、及时合理。

三、关于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分析、归纳、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和淘汰处置等5个环节,如图3所示。

(一)固定资产取得

固定资产涉及外购、自行建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等方式。生产设备、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通常来说,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固定资产验收过程较为简化,对一些复杂的大型生产设备,尤其是定制的高科技精密仪器,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需要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主要管控措施:

1.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资产,不得接收,必须按照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对于具有权属证明的资产,取得时必须有合法的权属证书。

2.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企业应当通盘考虑固定资产状况,根据其性质和特点,确定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投保范围和政策。投保金额与投保项目力求适当,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规范投保行为,应对固定资产损失风险。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应当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人,防范固定资产投保舞弊。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及时调查原因及受损金额,向保险公司办理相关的索赔手续。

(二)资产登记造册

企业取得每项固定资产后均需要进行详细登记,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便于固定资产的统计、检查和后续管理。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

1.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列明固定资产编号、名称、种类、所在地点、使用部门、责任人、数量、账面价值、使用年限、损耗等内容,有利于企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全貌。

2.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卡片应在资产编号上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三)固定资产运行维护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甚至发生生产事故,或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

3.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和资信,并建立管理档案;修理项目应分类,明确需要招投标项目。修理完成,由施工单位出具交工验收报告,经资产使用和实物管理部门核对工程量并审批。重大项目应专项审计。

4.企业生产线等关键设备的运作效率与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必须对资产运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四)固定资产升级改造

企业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改造,以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降低能源消耗,保证生产的安全环保。固定资产更新有部分更新与整体更新两种情形,部分更新的目的通常包括局部技术改造、更换高性能部件、增加新功能等方面,需权衡更新活动的成本与效益综合决策;整体更新主要指对陈旧设备的淘汰与全面升级,更侧重于资产技术的先进性,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主要管控措施:

1.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结合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技改方案,与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并且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

2.管理部门需对技改方案实施过程适时监控、加强管理,有条件企业建立技改专项资金并定期或不定期审计。

(五)资产清查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全面清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主要管控措施:

1.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需定期进行清查,明确资产权属,确保实物与财务账表相符,在清查作业实施之前编制清查方案,经过管理部门审核后进行相关的清查作业。

2.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需要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需就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可靠性。

3.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并上报备案。

(六)抵押质押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权,而将该财产抵押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企业有时因资金周转等原因以其固定资产作抵押物或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如到期不能归还借款,银行则有权依法以该固定资产折价或拍卖。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抵押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低估和资产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

1.加强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管理,明晰固定资产抵押、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确保资产抵押、质押经过授权审批及适当程序。同时,应做好相应记录,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2.财务部门办理资产抵押时,如需要委托专业中介机构鉴定评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会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现场勘验抵押品,对抵押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于抵押资产,应编制专门的抵押资产目录。

(七)固定资产处置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1.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

2.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处置价格等。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3.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及非货币交换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企业应特别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相关授权人员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采取集体审议或联签制度。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4.对出租的固定资产由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出租或出借的申请,写明申请的理由和原因,并由相关授权人员和部门就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应签订出租或出借合同,包括合同双方的具体情况,出租的原因和期限等内容。

四、关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企业应当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分类管理制度,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无形资产管理的流程

无形资产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验收并落实权属、自用或授权其他单位使用、安全防范、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处置与转移等环节(图4所示)。

(二)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在对无形资产取得、验收、使用、保护、评估、技术升级、处置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明确无形资产业务流程中的主要风险,并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实施无形资产内部控制。

1.无形资产取得与验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取得的无形资产不具先进性,或权属不清,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引发法律诉讼。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无形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明确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企业外购无形资产,必须仔细审核有关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及时取得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同时特别关注外购无形资产的技术先进性。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由研发部门、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无形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移交使用部门使用;企业购入或者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必须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当无形资产权属关系发生变动时,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权证转移手续。

2.无形资产的使用与保全。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无形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效能发挥不到位;缺乏严格的保密制度,致使体现在无形资产中的商业机密泄漏;由于商标等无形资产疏于管理,导致其他企业侵权,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强化无形资产使用过程的风险管控,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核心技术保密制度,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技术资料,对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的保管及接触应保有记录,实行责任追究,保证无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侵害本企业无形资产的,要积极取证并形成书面调查记录,提出维权对策,按规定程序审核并上报。

篇5

关键词:节约高效;资产规范;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资产处置包括军队固定资产的调配及使用,统一规范的资产处置机制有利于提高库存和节约成本,也是保障资产处置计划纳入预算管理的主要前提。现阶段很多单位将资产当成单位的自有物,摆在仓库意不开展科学利用,还有一些单位不遵守资产处置规定,随意处置,未遵守要求实施资产评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屡见不鲜,使得部队存量资产与实际不符、资产极大流失,也制约了资产处置计划纳入预算管理真实性和权威性。因此一定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改革管理机制,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标准,促进资产规范化处置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产规范化处置有利于提高存量资产

结合资产规范化处置在改革(如下图)中的地位分析可知,要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资产处置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经济利益牵涉最广的部分,所以资产规范化处置要结合军队财务改革的实际情况,不能根据个别单位和部门的利益要求来制定,要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调配。科学合理的处置资产,实现提高库存、资源利用、节约成本和减轻供需矛盾等目标。统一资产调配、支出、置换和报废等环节,尽可能避免资产流失,使各项资产都能充分利用并得到经济效益,为科学实用存量资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资产规范化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处置未严格遵守规范

具体表现为:报批手续不足,随意处置资产;调配资产不依照转移手续,流动性高;置换转让资没有向上级申报并评估,造成资产流失;资产报废没有进行技术鉴定,单位制定报废金额漏洞大,军队资产管理中极易出现资产流失等现象。

(二)资产调配机制不完善

尽管现阶段的单位和部门资产改革发挥了一定效果,可是资产的调配机制还不尽完善。各个单位和部门缺乏规范的余缺调配制度,未能及时整合闲置及超标资产,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的同时又出现资产匮乏的矛盾现象,有时一个地区的单位在卖地、其它单位还得花钱征地。调配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资产周转不灵,不利于经费资产综合作用的发挥,消耗资金的同时还扩散了不良风气。

(三)资产处置监管力度不足

《军队资产管理规定》中要求一次性处置的资产要先由军队主管部门审查,再上报后批示,可是实际上很多单位都没有上报资产处置报告。目前全军每年都有很多房地产置换转让,并更新换代医疗、科研和教学等装备,加上食品用具的报废,绝大部分的上述资产处置都由使用单位独自承办,没有经过资产主管部门、纪检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控制,三者没有形成共同监管的效力。

(四)资产处置收入上缴渠道不严格

有关土地转让和房屋出租的收入需要上缴一定的经费,但是没有经过渠道上、不上缴等问题普遍存在,违法支配的情形较为突出。很多单位仅上缴15%左右的经费,其它收入则自由支配。假如按照这样的资产处置模式经营,财权和财力分散情况将继续恶化。

三、加强资产规范化处置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集中处置监管的力度

建立资产集中处置制度是强化资产处置的监管杜绝资产流失的核心方法,即各级部门设置专门机构集中处置所有军中要转让、调配、捐赠和报废的资产。机构配置上可结合现行的投资审核机制,定期上报实物资产处置计划等;下级单位可以在后勤财务部门设置资产处置小组,分管资产的管理人员作为主要负责人,协调事业部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其中。

(二)强化大项资产处置的监管流程

总结军队资产管理的经验教训,导致军队资产流失的关键原因是军用土地开发、设施转让和公务用车等大项的资产处置。因此要着重加强对房地产、公务用车等资产处置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团级单位设置大项资产处置的专门监管机构,落实大项资产的处置的监督,大项资产处置要遵守项目论证、方案上报、综合评估和产权变更的流程。事业部门组织鉴定需要报废的资产,再确保符合报废标准之后,再和财务和审计部门开展剩余价值评测并开展有效处理;之后财务部门方可根据规范来办理产权变更的相关手续。

(三)建立健全资产调配机制

要想提高存量资产,降低资产的浪费率,就要改革落后的资产调配模式,结合军事训练体系,建立健全军队资产统一调配机制,扩大调配的覆盖范围,从本级延展到下级,从单位扩展到部门,甚至还可以跨地域、跨单位的公开调配。详细的流程包括:各部门单位先充分审核库存,整理出闲置的资产,按品名、型号、数量、使用年限和所处状态等情况分类统计并在内部网上公示。单位资产处置中心要经常查看网上公示的信息,综合整合选取,实现网络寻租、无偿调配和转让。利用这样的内部调配和外部延展模式,提高资产的调配使用率,通过规范的流程、科学的控制和先进的网络服务,构建资产共享平台,尽可能的提高库存资产综合效益,达到资产最优配置的目标。

(四)将处置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系

军队资产处置收入一定要上缴财务部门,并纳入年度预算的范畴,需要支出时按照预算支配计划由财务部门划拨;各单位和部门要及时上报资产处置的收入,禁止瞒报、挤占、非法挪用资产收入到补贴和招待费之中。财务部门也要提高对资产处置收入的监察力度,杜绝出现各种不法的资产处置行为。

综上所述,资产规范化处置在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改革的功效,不利于资产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要提高集中处置监管的力度,强化大项资产处置的监管流程,建立健全资产调配机制并将处置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切实规范资产处置标准,全面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游翠华.浅谈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监管[J].经济导刊,2009(02).

[2]高春燕.报废处置是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J].经济师,2011(07).

篇6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依据_________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协议。

二、本协议所称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移及产权注销所涉及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转让、调拨、捐赠、报废,呆坏帐损失和非正常损失的报损及其他涉及国有资产处置所涉及的资产。本协议所称固定资产,是指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列入固定资产科目且单位价值在_________以上(含_________元)的固定资产。

三、乙方划转资产总额共计_________元,其中:固定资产_________元,股权_________元,债权_________元,其他_________元。具体分类及数额见本协议附件的划转资产清单。

与乙方划转资产相关联的应由乙方承担的义务,不属划转移交之列,仍由乙方负责处理。

四、划转资产的方式和内容:根据_________省财政厅对_________签署意见后下达的通知书内容进行划转。

五、划转资产的移交:应根据文件要求,及资产的不同类别分别明确移交的要求并制定划转资产清单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1.应收货款:要求移交合同、送发货凭证、债务人欠款明细及依据,催款文件,以及证明双方往来关系的函件及其它与此相关的材料,包括债务人的企业资料、基本情况和现状、财产清算情况等材料。

2.其它应收款:要求提供证明债权的文件。如协议书、支付凭证、催款文件及证明双方往来关系的函件及其它与此相关的材料,包括债务人的企业资料、基本情况和现状、财产清算情况等材料。

3.担保损失类:要求提供判决书,协议书,代为清偿依据,以及被担保企业资料、基本情况和现状、财产清算情况等材料。

4.股权类:要求提供投资企业章程,投资凭证及其他股东同意划转的书面文件,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现状等材料。

5.实物类:要制订实物资产清单,说明实物的规格、型号、数量、使用年限及使用情况等原始资料。

六、资产划转后,资产保全与清收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七、资产划转甲方管理后,甲方具有对划转资产的全部处置权。

八、甲方权利

1.有权制定及实施划转资产的保全与清收方案;

2.有权与债务人达成并签署还款协议、提出及接受调解方案、执行和解方案等;

3.有权要求乙方提供必要的配合。

九、甲方义务

1.妥善管理划转资产,尽最大可能保全与回收划转资产;

2.回收的非现金类资产,应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予以变现。变现确有困难的,应报财政部门;

3.经清收后仍无法回收的划转资产,报财政部门备案。

十、乙方权利

1.有权向甲方了解划转资产的保全与清收情况;

2.有权向甲方提出保全与清收的建议。

十一、乙方义务

1.协助甲方办理资产过户等有关法律手续;

2.配合甲方做好划转资产的保全与清收,包括提供资料,介绍情况,向债务人发出催款通知等,对债务人的情况不得隐瞒;

3.根据甲方清收方案,需采取诉讼等手段进行清收的,乙方应按甲方要求配合诉讼,并出具相关的法律文件;

4.资产划转过程中及资产划转以后,乙方不能继续对资产进行任何处置。债权资产乙方不得擅自接受债务人的清偿,不得作出任何减免债务人债务的承诺及签署任何与此相关的文件;股权资产乙方不得擅自进行转让、抵押、担保等处置;

5.资产划转移交协议签订后,乙方应及时与甲方共同向债务人发出债权转移通知书;通知书应包括债务人名称,欠款类型及金额,资产划转的情况,以及要求债务人向甲方清偿的通知等内容。债权转移通知书由乙方负责送达对方单位,并取得对方签收回执。股权类资产,乙方应及时与甲方共同向被投资企业发出股权变更通知书,通知书中应包括被投资企业名称、投资额以及资产划转的情况,并确认自划转之日起,原乙方的投资权益均由甲方享有。股权变更通知书由乙方负责送达对方单位,并取得对方签收回执。

十二、协议生效:本协议经_________省财政厅批复同意后生效。

十三、争议的解决: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而发生的争议,应先由财政部门进行协调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日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篇7

二、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财权分散在财权分散的影响下,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复杂多变,其原因主要是下属管辖单位多,由于范围广、分工不同,导致管理工作相对松散。有些是乡镇直接管理,有些是上级政府部门管理,还有些则是双重管理。这些部门和单位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及相应的支配权,资产可能是上级配备,可能是自己添置,也可能是上级政府统一配置,资产来源多元化给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账实不符分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的租借管理不规范,二是资产处置不当,三是基础设施项目没有及时交付并核算。对于前者,租借闲置的房屋用品,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收益。然而,乡镇政府的资产出租有的不公开,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合同文件,随意性大,大多没有专人管理。以房屋出租为例,长时间拖欠租金却不追缴,房租收入就难以纳入预算体系。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该向上级部门备案审批,常见如电子设备、车辆等。由于乡镇政府的认识不足,资产处置不按照流程执行,或者擅自处置,就会造成资产流失。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验收后,一些单位没有及时交付,一些单位即使交付但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3.管理意识淡薄乡镇政府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最为明显的问题是管理理念不科学。举例来说,不少政府重视现金、轻视物资,重视采购、轻视管理。乡镇政府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在资产管理上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且,领导干部认为资产管理繁琐,如此就会引起工作人员不作为。4.疏于日常管理乡镇政府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①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导致账目混乱、记录不清晰。②部分乡镇的固定资产产权不清,尤其是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遗留问题,例如办公室的使用没有土地所有权证、使用证;山林证在农林主管部门处,委托各乡镇管理。③乡镇扩建、改建工程完成后却没有及时入账,只是将建设中的经费纳入支出,导致账物不符。近些年建设工程的投资越来越大,这些资产处于账外,会导致管理失控。④还有些乡镇将资金拨付给下属单位,用来购置固定资产,超出了国有资产的监管范围,如此就会造成资产流失。

三、加强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1.创新财政体制第一,明确乡镇固定资产的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盘查,将结果装订成册、统一编号。针对现有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备案、准确记录,将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第二,编制财务预算方案时,应该考虑到固定资产的购买计划,在年末核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数量、成本金额,通过和核定基数、财务预算进行对比,实施财力扣减措施。第三,将固定资产的审核列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以此形成完善的财政体制,增强领导的关注力度,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责任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首先明确责任意识,树立高度负责的态度。要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定谁是第一负责人,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权利。然后从上到下签署目标责任书,实施层次负责制,确保各种固定资产均有专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充分发挥资产带来的效益。另外,还要树立依法管理理念,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财政法规,一是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促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提升;二是增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固定资产进行依法管理;三是固定资产在调拨、报废、变卖等处置上,应该首先申报,获得审批后进行相应处置。

3.重视日常管理一是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固定资产产生后,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入账登记,遵循账、卡、实物相统一的原则,形成电子台账,并且保证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了解资产存量的前提下,对资产的使用进行动态跟踪,如此能保证账实相符。二是委派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负责资产的交接、清查、处置等内容。以固定资产的盘点为例,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一旦发生异常变动,应该及时上报给领导。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上,依据规范严格执行审批流程,防止资产流失。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及时交付核算。四是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之间协同工作,进行统一审核,将审批权限赋予相关部门。以资产的租借为例,应该分析市场行情和需求,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保证操作的透明度。而变价和残值收入,则应该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满足非税收管理的要求。

篇8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一、前言

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价值高,为医院开展科研、医疗、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是医院生存、发展、壮大的重要依托。固定资产规模的大小和人员专业技术反映医院的经济实力、医疗水平高低以及医院规模大小。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院规模不断的扩大,医院固定资产的数额也在不断上升,固定资产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 年1月1日全面实施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医院固定资产完整安全,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运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状

(一)固定资产盲目投资,重复投资

医院会不断购买一些先进的专业设备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发展规模。由于医院在购买设备时具有盲目投资的特点,对所需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对国内外行业发展状况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深入市场调查,购买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长期闲置,造成医院资金巨大的浪费。医院各部门、科室通常各自为政,科室负责人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甚至还出现了“人走资产也走”的现象,不顾医院长远发展,由此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没有最大化。同时,还有一些效益低下和即将过期的的固定资产长期积压在仓库或科室,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也没有依照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及时有效地处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医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更新快、价值高,并且性质各异,通常是财务部门负责管账,后勤保障部门负责管房屋、家具、车辆,设备部门负责管医疗设备。因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所有部门的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不能权责对应,科室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疏于管理,用而不管,管而不当,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维修情况、闲置情况、减值情况、及报废情况。使用部门没有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档案或档案资料明细不健全,敷衍了事,相互之间缺少沟通, 管理盲区和多头管理同时存在,全部依赖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而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仅限于对固定资产账面管理,科室固定资产发生转移时不进行调入调出登记或不及时对资产办理变动交接手续,资产使用部门归纳较为混乱,很容易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导致账账、账实不符。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因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造成对固定资产的不合理使用和保管的不当。固定资产的领用、转入、转出等不遵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细则规定,也没按固定资产的报废标准执行固定资产的报废,有的部门还将没有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处理,在处置报废固定资产时没有走正规审批流程,甚至有的未经任何人批准就随意处置,更有甚者私自占有固定资产。由于固定资产处置的不规范造成大量资产提前报废而导致资源浪费。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已经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但是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还很落后,仍然采用传统模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医院不在少数,它们主要通过财务软件建立总账和明细账,未与其他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数据。由于信息技术的缺乏,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甚至有的部门“老死不相往来”,导致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核实,从而影响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在医院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每天产生的信息量也非常巨大,固定资产传统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医院的正常运营需求。

(四)人员素质欠缺、责任意识弱

在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现有人员在学历、资质、观念方面与其岗位要求有较大的落差,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政策了解上存在欠缺、层次参差不齐,人员素质欠缺、责任意识弱,学习以及创新能力不足,无法达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而影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医院上至领导高层、下至普通员工依然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买轻管的观念,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责任意识不足,不能从事前、事中、事后等多个维度来合理有效的管理资产。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意见

(一)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

为确保购入的固定资产科学合理,医院应在购置前充分了解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及归口管理部门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医院临床医技和病人需求为目标,然后实行公开招标,使采购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确保购置设备的安全性、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二)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账务总账和明细一级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的“三账一卡”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约和监督,做到权责分明。制定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也可以利用二维码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降低清查盘点的工作量,提高清查盘点的效率;针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资产盘盈、盈亏、毁损原因,并写出书面分析报告及处理办法,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调整相关会计账目,摸清实际情况和使用状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其有效价值。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加强沟通,做到互通有无,定期核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为规范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行为,合理制定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原则、处置范围、处置权限等流程,完善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的处置程序化、流程化、合理化。制定固定资产维护保养计划,建立切实可行的设备保养维修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提高使用效率及使用寿命,保证固定资产能够正常使用。为进一步加强各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保管意识,可以将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列入对各使用部门的考核内容当中,并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还可以将固定资产的折旧纳入科室成本核算,计入直接成本。通过考核奖惩,强化各部门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降低人为原因导致的毁损可能。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健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内部审计管理,对医院各项资产的购置实行采购比价审计并进行效益审计,杜绝盲目采购,从而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采用一套适合本医院实际工作需求的先进的医院管理软件,从医院固定资产的购入到处置一系列环节完整地纳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全过程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通过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能更有利于做固定资产的效益评价分析以及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能更快地找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效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尽可能的整合其他系统的信息资源,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入医院综合管理网络系统,做到各个系统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互用,比如,与医院HIS、LIS、OA、子病历等系统对接,在系统中提取大型医疗设备的收入、支出和运营明细数据,做出效益分析。还可以为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等提供详细可靠的数据。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医院应提高招聘资产管理人员的门槛,根据医院发展的需求,引进高素质人才,可以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其次,医院要定期对在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开展知识讲座,与其他在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方面做的比较优秀的公立医院交流经验,增长见识,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和在网络培训等方式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他们能够熟炼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本医院经营特点,积极投入到管理工作中。最后,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医院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加强管理人员法治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爱岗敬业精神,遏制不正之风。

四、结语

总之,医院完善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不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树立固定资产效益意识、节约意识,通过采用科学、有效、合理的方法管理固定资产,发挥固定资产应有的作用,进而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最少投入实现最高效益,在扩大医院规模的同时增强医院自身的竞争实力,为医院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寿纪霞.论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J].中国市场,2016(5):43-45.

篇9

[关键词]水利 建设 单位 固定 资产 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督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直接责任,各使用单位必需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资产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变动手续的办理;标签打印粘贴及标签维护;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等工作。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有:使用部门、审核部门和财务部门。(1)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就是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2)固定资产审核部门是指涉及固定资产购置、处置、调拨等增减变动的审核部门。(3)财务部门。

2.固定资产各个部门的职责。(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维护;提出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对购置或建造完工的资产进行验收;办理固定资产变动、调拨手续;固定资产处置申请;组织实施本部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核查盘盈、盘亏原因、上报盘点结果。(2)固定资产审核部门作为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手续的审核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固定资产购置、内部调拨、出租、出借、捐赠、报废、盘盈、盘亏等手续进行审核;协助各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工作。(3)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价值核算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核算;根据审批后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内部调拨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根据合同、付款申请支付有关款项;组织、制定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方案,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进行监盘或抽盘;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资产清查、检查工作;固定资产处置手续的办理工作。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固定资产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或单位价值不足规定标准,但属于同类资产,同样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对于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不需安装固定资产,但需同其他资产作为系统共同完成一定生产经营任务的,不单独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应作为系统附属设备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变动其原值: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固定资产重新评估价值;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发现原记入固定资产价值有误;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及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率

1.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分为水工建筑物、房屋及其他建筑物、设备及传导设施、工具及仪器、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五大类。

2.除下列固定资产外,都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尚在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按分类折旧率、单项资产计提折旧,预计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计算。

4.固定资产的购置。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本着经济适用,节约的原则。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其他各类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单位需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按照购置审批程序进行逐级审批。申请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按照自治区政府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政府采购。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账面价值;否则费用化,确认为费用。

2.资本化支出原则。资产更新原则、资产改造原则、费用化支出原则、安全环保原则、日常维修原则、计划修理原则、专业维修原则。

五、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为便于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可以引入固定资产标签条码管理。固定资产的增加方式包括:购入、新建、接受捐赠、融资租入等。新增的固定资产必须进行验收,固定资产的验收由使用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和相关审批部门共同组织验收,验收后填制《固定资产验收单》(一式三份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审批部门、财务部门各留存一份)。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政府采购验收单》。固定资产的减少方式包括:出售、对外捐赠、报废、出租、出借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其长期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先在单位内部进行调剂使用,无法调剂使用的,经相关业务部门核准后可对外出售、捐赠、出租、出借。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必须签订出租(出借)合同后方可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出租(出借)合同应明确资产保全措施、维护保养责任、租赁(归还)期限等条款。固定资产报废分正常报废和非正常报废,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

1.固定资产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不能继续使用的,可进行正常报废处理。

2.虽不符合正常报废规定,但国家有强制性淘汰规定的固定资产,比照正常报废处理。

3.固定资产不符合上述两条规定,但由于以下原因永久性退出使用状态,可进行非正常报废处理:(1)由于技术进步、安全需要、环境保护等原因已不可继续使用;(2)大修改造中拆除;(3)遭遇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受到破坏。根据工作需要对机构增设、撤销及合并时,撤销单位或被合并方需要进行资产专项清查,编制资产移交清册,移交双方签字确认,送交财务部门核实无误后,完成固定资产的实物移交。对于已达到规定折旧年限并提足折旧,但状态完好的固定资产,需要继续使用,按照在账资产进行管理。待该项资产不能正常使用时,再办理资产报废手续。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和省、市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从中发现和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有效维护财经秩序。

二、检查对象

全区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包括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区属国有企业)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三、检查内容

(一)国有资产日常管理方面。各单位是否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严格落实国有资产清查、登记、上报制度;是否按照规定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和总帐及明细帐簿,并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是否根据国有资产增减情况,及时更新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是否明确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

(二)制度建设方面。各单位是否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资产的购置、申领、使用、报废、处置等内部控制制度。

(三)资产处置方面。各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经区财政国资部门审核和区政府批准;资产处置是否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采取公开竞价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方式依法依规进行;资产转让是否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所公开进行;资产处置收入是否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

(四)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方面。各单位是否及时登记资产卡片,实物资产与资产管理账簿、财务账簿是否及时核对,是否按要求实现了资产的动态管理、是否定期向财政资产管理部门上传有关资产数据。

(五)出租出借方面。单位对出租出借的资产是否履行了有关申报审批手续;收入是否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是否存在截留挪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的行为。

四、工作步骤

检查工作从2011年2月20日开始至2011年5月31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2月20日—2011年2月28日)

主要任务是成立检查组,制定工作方案,传达贯彻此次检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步骤,学习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接受群众监督。举报电话:区国资办;区监察局执法室。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15日)

全区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对照此次检查的内容进行自查,填写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检查自查表和文字说明材料,于3月15日前上报区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三)全面检查阶段(2011年3月16日—2011年4月30日)

由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区发改委、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及区国资办组成联合检查组,抽调精干人员对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进行抽查或对重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组组长由区财政局副局长徐秋生同志担任。检查工作完成后由检查组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区国资办,再由区国资办汇总形成专项检查工作报告报区政府研究。

(四)整改处理阶段(2011年5月1日—2011年5月31日)

主要任务是根据区政府的决定和要求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和处理。有关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落实整改,并在5月底前将整改情况上报区国资办。

五、工作要求

(一)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要充分认识这次专项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照本方案要求认真进行自查,对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