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08 18:0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林业行政执法;森林资源维护;质量;权限;办案

中图分类号: S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73-1

1 全省林业状况

全省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虽然目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林业行政执法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1 组织机构,执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就难以做好依法治林兴林工作。

1.2 林业法制宣传意识不强

加强法制宣传是搞好林业工作的首要环节。

1.3 林业行政执法目的性有偏差

由于林业行政管理正在从过去的“包揽一切”到现在的“依法行政”,林业行政执法经费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将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与林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的工资,幅利等自身利益相挂钩,还有的个别地方甚至向林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下达罚款、收费指标,这就难不造成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与林业行政执法要求相背离,从而成为林业行政执法不公、不合法及至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林业行政执法权配置不合理

林业行政管理体制不顺。林业行政执法权配置不尽合理,执法部门较多,执法职能交叉,执法权限分散,甚至造成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内设机构争抢办案或互相扯皮。由于执法部门多,执法权限分散,致使林业执法整体效率不高。

1.5 林业行政执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

林业行政执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在实际中,有些林业行政执法机构自己设定执法权力,执法程序,自己执行,出现了行政执法“一条龙”的现象,从而导致行政执法责任模糊。

1.6 执法队伍人员素质不强、培训力度不够

抓好培训,更新知识,是不断提高执法者素质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国家林业政策的不断出台,执法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要求,队伍素质没有得以不断的提高,没有形成学习林业法律知识的热潮,执法偏差、错案,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林政执法良好形象没有树立起来。

2 策略和建议

《森林法》中确立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必须坚持准时执法,依法治林兴林。所以,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2.1 稳定执法队伍

当前,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指标,环境和生态问题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环节。因此,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是整个林业工作的根本。我们必须稳定和加强林政、森林公安、木材检查站等保护管理和执法队伍,支持他们依法行使职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切实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

2.2 宣传并增强法律意识

坚持不懈地抓好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林业法制的宣传教育,真正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性,做到自觉护林爱林,增强法律意识,努力形成依法治林兴林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法制环境。

2.3 提高执法水平

林政执法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法制理论、法律知识,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准确适用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林业执法人员的素质,在实践中坚持依法行政,准确执法。

2.4 增强执法能力

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执法能力的重要途径。要结合当前执法实践中的客观情况,抓好培训,采取选送到外地学习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有所侧重地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检查和监督执法人员工作,提高整体执法素质,加强林政执法。

2.5 围绕管理抓监督,规范林业行政执法的行为方式

林业行政执法的手段包括行政监督、行政强制、行政奖励、林业行政处罚等。行政处罚只是行政执法手段之一,要改变目前林业行政执法等同于林业行政处罚的现象,应对行政执法的行为方式进行规范。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梳理归类,我局在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共计3个,具体如下:

(一)在执法理念方面,存在着一个问题——

个别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理念上存在一定偏差。

(二)在执法行为方面,存在着两个问题——

1、在个别的法律文书中不严谨,重实体、轻程序;

2、个别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自由裁量权适用上存在一定偏差。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深入剖析,我局在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以下三个方面。

(一)个别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理念上,存在执法就是“创收”的错误认识,究其原因,主观上是由于个别行政执法人员为民服务的崇旨意识不强,客观上是由于部分二级执法单位有编制,无工作经费,执法人员的工资待遇没有保障造成。

(二)由于个别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强,导致在个别法律文书存在对违法行为定性不准确,用词不规范的情况错误,换有只要实体合法,程序无所谓的心态。

(三)在适用自身裁量权方面,主要表现为随意性比较大,没有严格执行处罚标准,处罚不是法定而是人定,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们行政执法人员原则性不强,经不住人情干扰、行政干预。

三、下步工作打算

篇3

关键词:林业执法;评议制度;研究

对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来说,林业执法部门是最有效的解决手段。但是由于林业执法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就不能够反映出林业执法部门执法的真实情况,对林业建设有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将林业执法评价体系重视起来,加大研究的力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讨论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林业执法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才能够保证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才能够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优化我国生态环境。

一、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内容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评议内容应体现行政执法的总体目标和核心任务,涵盖行政执法的全部本质属性,可以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反映行政执法情况。评议考核的内容既应全面,也应根据工作重点的不同,而又有所侧重。对执法单位评议考核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①制度建设情况,包括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和落实配套制度,公开工作制度和办事程序,落实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等情况;②队伍建设情况,包括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的上岗标准,执法人员参加执法培训、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和申领行政执法证件等情况;③档案建设情况,包括规范行政审批、文书办理制度是否完善等情况;④依法行政情况,包括依法规范行政审批(含初审)、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执法回避、行政强制、重大处罚集体审议决定等执行的情况;⑤社会效果,包括行政执法行为的效率、行政相对人对执法部门的评价,社会公众对执法部门的认同感、信任感等。应当建立对执法行为的社会效果评价追踪机制,因为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执法活动使社会达到和实现行政管理的预定目的,给社会带来一定的效益,使公众认同某种结果,从而在社会上建立起某种社会秩序。对行政执法人员评议考核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基本素质;②执法质量,包括依法履行职责,,执法程序、具体行政行为(含执法检查、行政审批等)合法、适当等情况;③工作作风,包括文明执法,遵守执法行为规范,服务意识,遵纪守法,廉洁从政等情况;④其他方面评价,包括行政管理相对人、相关单位、监督机关等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活动的评议情况。

二、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方式

1.从考评方式看,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应采用内部评议与外部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内部的评议可以采取组织考评、个人自我考评、互查互评等形式相结合;外部考评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执法评议专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等形式相结合。

2.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原则上采取百分制的量化考核形式。要注意与其它执法监督制度或者考评工作相结合。对执法人员,其考核结果要与公务员年度考评、个人工作业绩考评等相挂钩;对执法单位,考核结果要与单位年度依法行政情况考核、行风建设情况考核等相挂钩;执法单位的工作绩效也要与本单位执法人员的工作绩效相挂钩,行政执法人员个人考评成绩不合格人数占单位考评总人数超过一定比例的,应取消单位的评优资格,以此促使执法单位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3.评议考核机制的程序公正是保证考核结果公正的前提,因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操作程序,建议以“及时”、“质量”、“效果”作为考核评议的目标标准,把评议考核的操作程序分为以下七道:制定考评计划,建立考评组织,选择考评指标,收集考评信息,选择考评主体,撰写考评报告和建立考评结果反馈及应用机制,以规范的程序促进考核的公正。

三、林业行政执法评价存在问题

1.执法评价的程序不够完善。由于执法评价的程序没有具体的在文件中逐一进行列出,这样就使执法评价部门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使得很多的评价结果都出现偏差,导致评价的准确性比较差。

2.没有准确的适用性评价制度。一般情况下,林业执法评价部门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只考虑了大体的评价标准和制度,对具体的评价标准方法没有进行具体的罗列,这样就使得评价制度的适用性不强,在进行具体评价的时候就没有具体的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

3.林业执法评价没有得到重视。就目前而言,人民大众对林业执法评价并不了解,没有意识到林业执法评价部门的重要性,在对林业执法评价进行宣传的过程中,方式比较单一,宣传的方法也缺乏新意,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当代社会的发展。

4.执法评价的力度和惩罚的力度不够。由于林业执法评价部门没有得到重视,就使得评价部门的评价力度比较薄弱,机构不够完善,直接影响了林业执法评价的惩罚力度。林业执法评价部门的惩罚力度不够,就使得林业执法部门不能够及时对案件进行处理,这样就使得林业建设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四、林业行政执法评价困难的原因

1.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近些年来,林业执法部门和林区派出所的关系一直没有明确,这给执法评价人员对执法部门的评价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属于执法价过程中人为的困难,对执法评价的力度和惩罚的力度都会有严重的影响。

2.林业执法评价部门的素质不高。由于林业评价部门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对执法评价人员的要求不同,就使得评价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由于林业执法评价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就不能统一的对执法评价人员进行培训。而且社会上人普遍认为林业执法评价部门可有可无,没有认识到执法评价人员的重要性,使得很多的林业执法评价人员不能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对工作没有责任心,在工作的过程中开小差,不能安心进行工作。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得评价工作不能正常的进行开展,降低整体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林业的整体发展。

五、完善林业行政执法评价措施

1.提高执法评价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执法评价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执法评价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先了解执法评价工作人员的基础,然后根据不同人员的基础制定相关的课程和内容。定期的进行培训和检查,提高执法评价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林业部门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要让执法评价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加强执法评价工作人员的上进心,积极的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水平。林业部门在选拔执法评价人员的时候,要选择有能力、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公正无私的青年,这样才能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才能够完善执法评价部门的体系。

2.加大执法评价的宣传力度。在林业法治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执法评价,是保障执法部门严格执法的基础。林业部门可以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对执法评价进行大力宣传,还可以举办一些活动让市民参与进来,例如:执法评价专题座谈会,执法评价专题的朗诵比赛和书画比赛,这样就可以让市民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了解到执法评价部门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还能够增加执法评价工作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效率。

3.加强执法评价队伍的建设。林业部门应该将执法评价建设重视起来,打造一个高素质的执法评价队伍,健全执法评价的程序和惩罚力度。不断的提高执法评价人员的整体素质,在选拔相关人员的时候,可以从公安类的学校中选取一些优秀的学生,选拔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热情、客观公正的年青人,在上岗之前,还要对上岗人员的基础知识进行摸底,然后统一的进行专业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素质过硬的执法评价队伍,才能够使执法评价部门发生质的飞跃。

4.健全执法评价部门的监督机制

(1)加强执法评价部门的内部监督。为了保证执法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要对内部进行监督。执法评价部门的上级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下级员工进行指导和监管。还可以实行责任制,这样就可以增加执法评价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工作上的失误。

(2)对监督职能充分的进行使用。林业执法评价部门可以公开的进行评价,开设公开的服务大厅,对执法部门的案件进行公开审阅,提高评价的透明度,加大执法评价部门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六、小结

篇4

一、基本情况

我县林业系统共有行政执法主体2个:分别是县林业局、县森林公安局,其中法定执法主体1个:县林业局。法律法规授权执法主体2个:县森林公安局。共有行政执法人员40名,负责县境内的林业行政审批、行政案件查处、行政检查、行政征收等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目前林业行政执法机构健全,执法队伍稳定,执法人员及经费配备到位,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正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行政执法实施情况

(一)执法意识情况

1.高度重视,统一思想

为促进林业生产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大局,我局一直重视行政执法工作,成立了林业行政法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认真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进一步统一思想。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意识

一是加强了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教育、培训的重点,采取组织集中统一学和自学的方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决策,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定期组织开展案例评析会,采取自评、互评和领导点评形式,分析每位执法人员案件办理存在的问题和全局案件办理存在的共同问题。三是逗硬岗位培训,我局采取“传帮带”方式,在实战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锻炼执法人员执法办案技能。

(二)执法充分情况

去年以来,我局认真开展了省、市组织的“亮剑行动”、“利剑行动”和自发组织开展的林业执法专项行动,切实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执法力度情况

1.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取得实效

2012年至今,我局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落实执法人员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加强昼夜巡查,闻警必动,勇于吃苦、逗硬执法。对典型案件、重点从业人员,采取以护林防火指挥部及县委、县府督查室名义发通报、与乡镇联合召开整治会,并与乡镇一道召开当地木材从业人员告诫会,要求违法人员电视台公开作检讨等方式,狠抓执法办案。2012年至今,我局共办理各类涉林案件111件,其中刑事案件9件,刑事拘留4人,取保候审9人,移送2人。林业行政案件102件,处罚102人,收缴木材207立方米,作案工具36件,捣毁非法加工场地9处。在办理重大案件的同时,市森林公安局多次派出法制专家对我局进行指导,我局也主动加强与检察院的沟通协作,对加强基层森林公安执法监督、规避执法风险,提高案件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办结的所有案件中,无复议、撤、败、赔案件,社会反响良好。

2.多警种协同作战,齐抓共管

我县有30个乡镇,100.04万亩林地,我局与交警及各乡镇派出所联合执法,借助地方公安力量打击乱砍滥伐,非法运输木材现象,促进由单一警种独立作战向多警种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转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整体联动,互为一体的高效工作网络。

(四)执法规范情况

1.建章立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结合自身执法特点,建立健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制度,制定了《县林业局办理林业行政案件有关规定》,案件办理实行主办人员负责制,增强了执法人员责任心、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2.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我局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礼貌待人、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执法基础台帐都能及时按要求填写,各种表格内容填写齐全。在执法办案时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公开原则。即执法人员通过出示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使当事人了解身份;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被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对相关证据进行详细的质问,使处罚决定建立在合法、公正的基础上。二是程序合法原则。在处理事实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执行,特别是一般程序,即立案调查取证决定送达执行,并依法制作规范的执法文书。三是执法人员合法原则。只有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才能执法,每宗案件必须指派2人以上执法人员执行。四是案件统一装订归档原则。执法案卷档案统一格式规范制作一案一卷,整理归档及时,案卷装订整齐。五是注重规范行为原则,杜绝越权行政,吃、拿、卡、要和收取罚没款不开票的不良执法行为。同时,注意仪容风纪,执法办案时,坚决做到按规定着装,自觉维护和塑造良好的工作形象。

3.集中到位,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按县政府要求,我局成立了专门的行政许可股,林业行政审批事项移交县政务服务中心,授权首席代表审批办理。印制了行政许可股《办事指南》,将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审批条件、申报材料、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联系电话等“七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的广泛监督。自2012年以来,共办理林木采伐、木材运输、种子生产、经营等林业行政许可事项达1600余件,做到了公开、公正、高效、廉洁,服务态度好,办件质量高,深受办事群众和林农、企业的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1.执法阻力较大。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有许多案件的事实已经查清,证据也确实充分,但最后却未能进行到位的处罚,有的甚至完全不能给予任何处罚。一是热点领域执法难。近年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城市绿化、工业项目和房地产建设等都是林业行政执法的热点领域。这些领域普遍存在违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非法移植活立木等行为,但因涉及面广,牵扯利益大,导致执法难以进行。二是群众法制意识淡薄。执法涉及的行政相对人主要在农村,大部分对林业法律法规缺乏认知,极易造成阻碍执法事件。

2.执法质量有欠缺。一是证据收集过于简单,只有违法行为人笔录作为处罚证据,未收集其它相关人员的书面旁证等证据印证,形成证据链;二是相关案件案卷材料中反映林木数量所用的单位不一致,书面用语不规范。

3.案卷整理不够规范。一是归类不够规范,同卷中可能归类了不同性质、内容的案卷,不符合案卷归档要求;二是装订不够规范,案卷名称的编写、卷目的填记、纸张的整齐度等都不够美观,与标准档案还存在很大差距。

四、下步整改措施

1.加强法律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加强林业法制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如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等)对林业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使全社会都能充分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大意义和违法后果,使干部群众自觉遵纪守法,牢固树立保林护林的意识。同时,还应积极向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他兄弟单位等汇报工作,多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协调关系,争取支持,全力合作探索资源保护与林区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把学习培训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切实开展林业知识、涉林法律、法规的培训活动。定期召开案件研讨会,以案说法,及时解决执法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经常组织案例分析现场会,将学习课堂搬到查案现场,指导分析案情,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办案水平。

篇5

一、建章立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分局法制办组织民警深入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结合自身执法特点,建立健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各项工作制度,增强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制度建设质量。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和“公安机关基本法律知识考试”等活动,提高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督促各所、队切实履行好办案人员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我局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在处理林业行政案件时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公开原则,即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出示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使当事人了解身份;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被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对相关证据进行详细的质问,使处罚决定建立在合法、公正的基础上。二是程序合法原则,在处理事实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执行,特别是一般程序,即立案调查取证决定送达执行,并依法制作规范的执法文书。三是执法人员合法原则,只有持有执法证件的人员才能执法,每宗案件必须指派2人以上执法人员执行。四是注重证据的真实性及完备性原则。五是办理案件遵守时效性原则,合理适用法律。为了维护林木权属,在执法活动中,从未出现过越权行政,吃、拿、卡、要,林业罚款不开票不良执法行为。做到亮证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依法执法,准确执法,到目前为止,全我局无一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三、执法主体合法规范案卷管理

我局执法主体合法,具备执法资格,并在法定职权内或委托执法范围内执法。无一起超越法定职权或受委托范围外的执法现象发生。我局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杜绝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执法案卷档案按照《行政处罚示范文本》统一格式制作,制作规范,一案一档,整理归档及时,案卷装订整齐。

四、存在的问题

从案卷自查情况看,部分案卷证据单一,执法中偏重对被处罚人的调查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执法人员重处罚、轻取证意识严重,调查取证能力有待加强。

五、下一步工作目标

篇6

关键词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政执法;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188-02

1 保护区基本情况

贺兰山地处蒙古高原中部南缘,华北黄土高原的西北侧,西南临近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贺兰山由北至南犹如一堵天然屏障,阻隔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使蒙古冷高气压受截,使黄河在宁夏平原得以流畅,又赖以茂密的山地森林植被,涵蓄水源,阻沙固土,对宁夏平原的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挥着重大的生态作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 935.35 km2,地跨2个市6个县(区),东西宽20~40 km,南北长170 km,它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动植物基因宝库,也是宁夏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贺兰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目前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647种17个变种,分属于84科329属,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有沙冬青、野大豆、蒙古扁桃、贺兰山丁香、四合木、黄芪等。保护区内的森林为天然次生林,针叶林比重大,组成天然次生林的树种主要是青海云杉、油松、山杨、灰榆、杜松等。记录有野生脊椎动物218种,分属5纲24目56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40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雕等8种;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马麝、盘羊、岩羊、兔狲、猞猁、蓝马鸡、雀鹰、松雀鹰、长耳^、红隼、鸢、胡兀鹫、蜂鹰、大\等3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种群数量达2万只左右,是世界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1950年,宁夏贺兰山成立了管理机构;1982年,经自治区人大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分别进行了调整。目前保护区管辖及执法部门为贺兰山管理局,内设13个职能部门,定编人员139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保护区管护及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贺兰山分局,在编民警30人,主要负责保护区内刑事案件侦破及日常执法。

2 当前贺兰山保护区林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2.1 执法人员严重不足

200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了《关于扩大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通告》,扩界后的惠农区苦水沟至宁蒙交界的麻黄沟增加了约7万hm2林地,管护面积增大,而管护人员没有增加,现有人员不能满足保护区的管护及执法需要。目前,贺兰山管理局在基层设立了5个管理站,下设26个护林点,共有森林资源管护人员110余人(包括80名在编森林资源管护人员,30名自筹资金招聘的合同制护林员)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1 935.35 km2森林资源和160.42 km2一般林地的森林资源进行管护。从实际工作状况看,森林资源管护人员严重不足,也不能保证职工们合法的休息时间。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贺兰山分局下设4个派出所,每个派出所有民警3名,各派出所的警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对保护区内各种涉林案件的查处及侦破。

2.2 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一方面,许多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只停留在无关痛痒的执法检查或宣传、文件等表面形式上,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不够规范,直接影响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依法行政的力度不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掌握和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一些违法的单位和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或者是处罚过轻。

2.3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与健全

作为林政执法部门,多年来养成了有请才到、上门服务的习惯,却不懂得用政策和法律法规去监督和指导,工作方式局限于“认定”“达标”。同时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性还不够,透明度还不高;服务“三农”意识还不强。

2.4 林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影响执法力度

一是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知识,有的工作人员思想保守,有畏难情绪,导致执法力度不够。二是贺兰山保护区执法力量薄弱。2009年,森林公安局贺兰山分局从贺兰山管理局分离,交由自治区森林公安局直接管理,不再办理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内的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局挑选了部分职工通过及时培训行使林政执法工作,致使贺兰山管理局林政执法力量大大削弱。同时,贺兰山森林分局的管辖权只是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林业刑事案件及治安工作,而保护区范围内的林业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很少,平均每年2~3起案件,造成公安队伍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贺兰山管理局与贺兰山森林分局因体制机制的原因无法形成合力,既不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又不能充分利用警力资源,造成警力资源严重浪费。三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林业法律法规了解不够,社会影响力低,依法行政的社会舆论宣传氛围不浓,支持的力度不大。

3 加强依法执法与依法治林的建议

3.1 切实加强林政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国家林业发展向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进行战略转移的新形势下,要重新认识依法行政、依法治林的地位和作用。为充分正确发挥其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全面贯彻《国家林业局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实施纲要》,制定规划,落实具体工作措施,确定专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机构,扎实稳妥地推进过渡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严格林政案件受理、督查督办工作是依法做好林政执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

篇7

【关键字】:林木种苗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种苗建设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历史性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尤其是当前生态建设。“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要优先发展种苗,要赋予种苗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

一、林木种苗业存在的几个问题

1、种苗总量严重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国有苗圃已达到9000多个,从事苗木生产的个人和企业超过了30万户,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总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量。根据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2005年雨季林木种苗供需情况通报,今年雨季种苗的剩余比例为70%:种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种子486万公斤,可供林木种子761万公斤,剩余种子200万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亿株,实际可供应苗木70多亿株,剩余苗木50多亿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均有剩余。

同时,由于苗木结构品种与生产需求不对路,以及苗木生产区域结构的不合理,种苗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原因主要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种苗生产的盲目性依然很大,不能与市场需求很好地衔接。

2、生产单位经营运行机制缺乏效率,信息化建设缓慢

目前我国大部分苗圃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增加了苗木成本和管理难度,缩小了苗木利润空间。目前,集成的苗圃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一个苗圃能实现,即便是入库和销售以及相关数据处理大部分也是用手工或半手工来处理或进行帐本登记。随着苗圃生产能力的提高,种苗品种增加和交易量增大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给传统处理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3、科技研发与经济建设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据国外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而在我国每年取得的500多项林业科技成果中,能够得到推广应用的不足1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相当低。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脱离生产实际搞科研,使得许多科技成果仅能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根据去年的统计数字,我国林木种苗的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为37%和43%,今年春季全国调度数据显示,大部分省区良种使用率偏低,个别省区仅为2%。

“科技链与产业链没有很好的结合”,取得的科技成果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推广应用,科研部门重研究轻推广,主动与生产单位结合的少。科研工作不能面向生产和市场需求,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淡薄,很难形成市场-科研-开发-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对策

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建立和完善4个体系。

1、生产供应体系

生产供应体系是林木种苗产业建设的主体。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国有种苗基地为骨干,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今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国有苗圃进行产权改革和产业化重组,将其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能按市场法则办事,彻底抛弃“等、靠、要”的思想,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享有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实现经营管理机制由事业性管理转变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自觉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并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正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建设种苗生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种苗产业化的核心,它对于促进种苗产业化经营,推进种苗商品化、专业化进程,形成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具有关键作用。

2、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种苗行政执法是种苗生产和经营有序进行的保障。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指健全种苗执法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执法主体、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种苗案件查处等内容。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打击无证生产和经营,维护种苗生产者、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种苗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种苗科技含量的高低是林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业三大效益的发挥,因此,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是林木种苗发展的重要保证。

4、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行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种苗行政服务主要是提供法律、政策、资金和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服务,对种苗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信息服务包括各级种苗信息网的建设,提供生产和供求关系的信息服务,加强种苗生产的信息引导,减少或避免盲目生产和供求失调带来的损失;中介服务由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等相关中介机构负责,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市场体系的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种苗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通过展览会、信息会等多种形式,为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交流机会。

篇8

关键词:林业检疫;林业检疫工作的问题

1 检疫工作中的问题

1.1 林业检疫机构的不健全 林业检疫机构的不健全表现在很多方面。第一,很多县级林业检疫机构不独立,检疫职能职责附设。作为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授权的林业植物检疫机构,机构混设造成执法主体的不明确,往往导致检疫职责不明,行政执法力度弱化,行政处罚难以实施,工作任务的主次不明,什么都可以干,可什么也都没有好好去干,最终导致对一系列检疫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力度不够,检疫防范御灾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检疫行政执法无力,不检疫只收费和检疫登记、检疫检查等监管职责缺位,失职和不作为现象严重。第二,林业检疫工作时要有一套技术标准并借助必要的仪器设备来检验的,这套标准的制定大多由林业部门检疫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制定。这些人虽然对林业检疫有一定的心得体会,但还是对林业植物缺乏实践中的了解,有的人甚至就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储量,检疫工作中很容易遇到一些疑似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取样送检和识别鉴定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林业植物检疫人才的流失。检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分为好几个步骤来完成。一般的林业检疫机构的正常运行是要需要差不多5名的技术人员(含检疫行政执法人员)。检疫工作大致分为监测、检疫和防治几个过程,每个检疫机构在监测、防治过程大致需要2个技术人员,而检疫检验和检疫行政执法环节至少需要4个人,这里面既要充当技术人员,还要承担行政执法工作,包括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案件主办、案件协办、法制员等。如果少了这些技术人员,那么林业植物的检疫工作是很难开展下去的。可是在一些县级机构里,虽然有很多的工作人员,但是从事森林防护工作的人却很少,有的与其他部门联合起来一起办公常常会导致检疫工作的错位。

1.2 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 林业检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不仅耗时还耗力。林业检疫和其他工作一样都是需要经费支持的,林业检疫工作从调研宣传到实施,这一个过程下来需要很多资金。但是我国目前林业检疫的经费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阻碍了林业检疫工作的进行。大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森林检疫工作而言,我国各省各级没有成立专项资金,对林业检疫事业的投入不够,这也直接反应了我国对林业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林业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第二,林业检疫存在着很严重的收费挪用现象。本来提供给林业检疫的收费被擅自用到了其他的地方,这会给开展林业检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没有资金就很难对林业植物进行检疫工作,这种由于资金的不足而耽误了检疫工作的开展是经常发生的。第三,一些地区为了打造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环境,引来企业的投资发展当地的经济,制定了对林业植物检疫不收费的规定。林业检疫工作本来就没有多少资金的投入,现在又出了一条不准收费的规定,这严重阻碍了林业检疫工作的开展。即使有些地方会对林业检疫费用给予一定的报销,可是这是远远不

够的。

林业检疫工作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行为 有些地方对林业检疫工作的行政干预过于强烈,为了增加地区的经济收入,在林业检疫过程中,只要收取了林业检疫费用就签发林业检疫合格证书。完全无视现场检疫检验,也没进行病虫害处置。这些错误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林业检疫机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外进行执法行为。一些地方对林业植物的检疫监督力量不够,完全忽视国家给予的植物检疫费的标准。不管什么检疫植物品种都按照一个标准进行收费,甚至有些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不按实际情况进行申报检疫,导致了林业检疫机构的复检工作受到阻碍。

2 林业检疫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林业检疫机构 过去林业检疫机构很不完善,既没有办公场所又没有一套先进的检疫标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林业检疫工作的进行。要想完善林业检疫机构就必须建立一个林业检疫工作的办公场所,便于林业检疫工作者们对如何开展林业检疫工作进行探讨协商,有了办公场所也有利于对林业检疫工作者的管理。有了好的办公场所,林业检疫工作者们就会有激情处理检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对林业检疫工作的开展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另外,要加大科技力量研发高科技的设备仪器,这也会对林业检疫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有了完善的林业检疫机构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林业检疫标准,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一套标准的规范,林业检疫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林业检疫标准的建立是林业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障。林业检疫标准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了林业检疫工作的每个环节。林业检疫标准不仅要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要及时对落伍的标准进行修改。对相关的林业检疫工作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林业检疫工作者的工作素质,针对目前的林业检疫工作现状,要尽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林业植物检疫工作队伍。参与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岗位的人员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对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耐心,要有高涨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满足这一切的标准才能切实提高林业植物检疫工作者的素质与水平。目前虽着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我国的林业检疫队伍要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的工作经验,再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建立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队伍。

2.2 加大对林业检疫工作的各项投入 首先,要加大经费的投入。林业检疫工作没有固定的经费支持,就无法正常的开展下去。国家林业局要将林业检疫经费纳入预算内,对林业检疫的报销费用及时的报销并且返还给林业检疫部门,不能挪作他用。国家应该建立专项资金,给林业检疫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提高林业检疫的防范能力。再者,要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摆脱过去因为科技力量的投入不足导致的林业检疫工作的寸步难行的状况。处在当今的这个发展的新社会,我们要积极迎接挑战,要改善林业检疫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让更多对保护林业植物有兴趣且有能力的人加入进来,从多渠道引进资金引进人才,给林业检疫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要加大对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管理投入。在以前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正规的管理,这对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制约效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科技被广泛运用到对林业检疫工作的管理中,这种新型的网络化管理使得林业检疫工作更加的标准规范化,也可以很好的推动检疫工作的执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林业检疫工作的效率。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实行当地的林业检疫主管部门直接服从于上级领导部门。依法落实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对那些只收费不检疫的人给予严重的处罚。严厉打击不规范行为,做到有事必检,有检必严的原则。对任何不规范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改正,势必做到自我警醒、自我鼓励,为林业检疫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3 结束语

我国林业管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随着问题的不断被发现被解决,我国林业检疫工作将变得越来越完善。通过不断地努力。我国的林业检疫工作将会取得最佳的效果,林业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本文中对在林业检疫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给予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林业检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能够解决一部分林业检疫工作中的问题,促进林业检疫工作的规范化,推动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建平,赵万利. 花卉苗木植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08,06:42-43.

[2] 黄维正,朱雨行,宋珂,夏艳芳. 河南省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 植物检疫,2011,02:78-81.

[3] 陈宝玉,周艳,王薇,梁建荷. 植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09,02:118-119.

[4] 范元强. 浅析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的标准化[J]. 绿色科技,2010,08:27-28.

篇9

关键词林业行政许可;现状;问题;对策;浙江龙泉

林业行政许可是指林业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申请人进行审查并赋予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林业行政许可制度,作为国家行政许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林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改革和不断完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生态平衡和林业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推动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1龙泉市推行林业行政许可制度现状

1.1开展《行政许可法》学习、宣传与培训工作

一是利用龙泉市社会公众网及市内主流媒体广泛宣传《行政许可法》的重大意义、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二是组织开展对从事行政许可清理和实施的工作人员的集中培训工作,把《行政许可法》作为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和资格认证的重要内容;三是面向社会,向行政管理相对人等社会公众发放涉林的行政许可宣传手册和办事指南,促使行政管理相对人广泛了解《行政许可法》和林业行政许可项目等,提高了依法维权意识和社会监督力度。

1.2推行林业政务窗口服务

《行政许可法》出台后,龙泉市林业局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林业局行政许可工作管理办法》和《浙江省省实施行政许可规程》的要求,组织做好行政许可工作,并组织专业人员进驻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推进林业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在窗口推行电子政务,与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及政务服务网联网运行,并在浙江省林业厅社会公众网“公告栏”中,公开所有涉及林业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

1.3建立机制,规范林业行政许可行为

为确保审批工作规范、稳妥和公正地进行,龙泉市林业局实行了行政审批会审制度,由承担事项的处室会同相关处室会审,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和审批随意性。对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等重要的林业审批事项,采取召开由分管局领导主持的行政审批事项会审会议进行研究,并严格执行只受理有龙泉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受理登记号的行政审批事项,杜绝私自接件审批。建立监督制约机制,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龙泉市林业局建立了林业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和备案审查制度;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许可决定进行申诉和检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同时,积极推行行政效能建设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追究制“三项制度”,以规范林业行政许可行为。

2龙泉市林业行政许可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有限性和价值性,政府通过行政许可的方式,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进行有效地监管,控制资源的使用和流通,具体落实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时候,涉及用何种方式将森林资源分配给谁的问题,森林资源分配给谁,谁就获得了某种潜在的收益。并非每个政府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都严格依法管理和使用公共财产,有些行政机关把行政许可作为权力“寻租”的一个手段,不少企业、个人为了取得行政许可,还要给好处、托关系,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导致林业行政许可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许可证的实施范围还不能满足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多数许可证的发放程序还很不规范,对许可证颁发程序监管不力;对依据许可证采取的行为还未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等。

3对策

3.1建立健全林业行政许可工作规程

各林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将林业行政许可的公示、申请、受理、告知、审查、期限、收费、决定、送达、监督检查等行政许可实施过程相关环节中的每一个行政许可具体操办处室和每一位行政许可工作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制作成书面的制度加以公示。一是把行政许可相关处室和相关人员的业绩与处室或个人目标责任制挂钩,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承办单位应当明确行政许可事项审查人员的岗位职责,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3]。二是明确审批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实行“首问责任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依照《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行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林策发〔2006〕42号)的要求,要根据林业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并且明确司局、处室及岗位3级具体的责任人。强化内部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内部责任追究的程序性规定。三是重大问题应主动上报,不能由个人私自决定。特别要重视追究最初环节的直接审批人的责任,做到权责统一。四是要结合落实《关于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查办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渎职犯罪专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办资字〔2005〕51号)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后构成刑事案件的,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严格追究刑事责任,严禁以罚代刑。五是建立健全关键岗位审批人员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和许可回避制度,保证许可处理结果和许可程序进展的公正性,提高林业行政许可的质量,避免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的出现。

3.2加强林业行政机关审批的管理与监督

审批是一种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是一种“权力”,可以给部门带来利益。完善对林业行政机关的审批管理,除了审批程序的公正、公开和严明外,还应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要确实保证专家评审的重要作用,加强许可证的信息披露。由于林业行政许可大都是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与消耗,因此一定要建立森林资源的消长信息管理,科学确定森林资源的许可额度[4]。

3.3加强对被许可行为的实施管理

目前,我国审批制度中“重批轻管”的现象十分严重。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对被许可行为实行过程管理,将违反许可证的行为杜绝在开始阶段,这对有效防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森林资源破坏行为是十分重要的。要建立许可证撤销制度,对于严重违反许可证规定从事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必须吊销许可证,并在一段时期或以后都不能被许可从事该资源开发利用行为。

4参考文献

[1] 汪永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 李雄华.论林业行政许可[J].林业经济问题,2002,22(5):274-277.

篇10

成立专门机构

开辟“绿色通道”

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专门机构4月24日正式授牌后,省检察院迅速行动,于4月30日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座谈会,要求全省检察机关必须以积极和坚决的态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内设机构的组建和工作开展。截至5月26日,全省检察机关已经完成省院、7个地州院和10个县级院的专门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组建工作,并配备一批政治业务素质强的检察人员。

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成立后,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普通刑事案件批捕、工作,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预防工作,民事行政案件的法律监督工作,均集中由生态环境保护检察部门承办,开启了生态司法“绿色通道”。

查办案件依法履职

“抓好破坏环境资源立案监督工作、生态环境领域职务犯罪摸排查办工作和督促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工作,力争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召开前,查办一批在生态领域有影响的案件”。4月30日召开的全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当前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对影响重大的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坚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并采取一般案件重点审查、较大案件专人审查、重大案件专案组审查等方式,整合办案力量,形成生态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今年1至5月,全省检察机关快捕快诉了一批涉嫌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犯罪案件,其中批准逮捕225人,提起公诉545人。

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村民孟某某为在征地建设中获得巨额补偿,毁坏贵阳市环城林带18.8亩防护林,改种桃树苗,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贵阳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审查后,认为孟某某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法从快批捕了孟某某。

为落实省委打击处理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惩治破坏资源环境案件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的要求,省检察院还于5月13日下发了《开展重点查办和预防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职务犯罪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检察院积极对生态职务犯罪线索进行摸排,加大查办和预防生态领域职务犯罪的力度。目前,全省检察机关已摸排掌握了一批案件线索,有的已进入司法程序。

加强调研强化监督

为落实省委关于监督支持环境保护机关依法行政的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还注意深入分析案发原因,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铜仁市检察院针对群众反映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及时进行走访调查,介入环保监管领域,与该市环保局、水务局、城管局、住建局和污水治理有限公司等部门就治理污染问题召开座谈会,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建议,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清镇市检察院组织开展林业领域预防职务犯罪预防调查,形成《林业生态调查报告》,得到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的高度重视。

今年3月,贵州省检察院部署为期8个月的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4月28日又下发《关于强化立案监督严打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通知》,再次对生态环境保护立案监督工作进行部署,要求认真摸排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线索,依法及时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监督有关部门立案侦查。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已监督有关部门立案涉嫌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24件26人。

探索新路实在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全省检察机关不断探索生态检察工作新机制,着力推进生态检察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省检察院到环保厅、林业厅等生态环保执法部门进行走访,了解行政执法案件受理和处罚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作机制,共同研究环保、林业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衔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清镇市检察院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制定《清镇市生态保护公众、行政、司法三联动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案件提前介入工作机制》等制度,与法院共同制定《生态补偿量刑建设的相关规定》,对有效恢复受损植被的被告人实行宽缓政策,实现了刑罚打击、教育和补偿等功能。

清镇市流长乡中街村村委会支书金某等8人为鼓励、扶持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集体研究决定将该村集体林场内的1498棵杉木砍伐。清镇市检察院受理该案后,及时与林业部门联系,督促金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补种被毁掉的林木。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结合犯罪嫌疑人补种被毁林木积极修复生态环境的情况,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被法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