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购检查范文
时间:2024-03-07 17:5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中采购检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现存的劳动仲裁监督模式存在漏洞
以1994年的《仲裁法》、1993年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为中心,我国已初步确立了对劳动仲裁的监督体系,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内部监督、行业监督和司法监督。
(一)内部监督。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员和仲裁程序的监督。从劳动仲裁实践的检验和社会的反映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自我监督的规范本身存在几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监督范围过窄,仅限于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决;二是监督责任不完善,仅限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对本委员会做出的错误裁决;三是监督结果比较单一,仅限于纠正原错误的裁决后,重新审理;四是难于操作,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不认为本仲裁委员会裁决错误,则难以自我纠错。内部监督虽然对劳动仲裁进程直接发生影响,具有程序性、快捷性和预防性等优点,但内部监督缺乏外部的监督力量,透明度不高,公信力不强。
(二)行业监督。指中国仲裁协会对其会员实施的监督。依照法律规定,中国仲裁协会只能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至于劳动仲裁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则由其他机关处理。仲裁协会作为自律性组织,其监督缺乏强制力,因此,行业监督很多时候有隔靴搔痒之感。
(三)司法监督。指法院对劳动仲裁予以必要的干预,特别是对劳动仲裁实施的适当监督。其监督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经过劳动仲裁才能进入诉讼程序、证据保全、财产保全、撤销或执行劳动仲裁裁决、裁定不予执行等。法院对劳动仲裁监督最大的特点就是司法监督的被动性,司法监督的启动必须是应当事人的申请而进行,没有当事人的申请,法院不能主动干预或监督。虽然司法监督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由于其被动性,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纠正,致使一些生效的劳动仲裁程序明显违法,造成裁定错误,给当事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劳动仲裁检察监督的法理基础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法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和其他权利,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检察官法》第6条第1款的规定:检察官的职责是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工作。法律监督是指对一切执法、司法、守法活动进行监督,凡是适用、运用、执行法律的过程都应是法律监督的对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属半官方性质,依《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劳动仲裁申请可以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提起,无须双方当事人合意;仲裁裁决也不具有终局效力,当事人不服可以向法院。就法律性质而言,我国的劳动仲裁不同于司法裁判和一般的民商事仲裁,它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一方面,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在仲裁机构组成中居于首席地位,仲裁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劳动行政部门,仲裁机构要向本级政府负责,仲裁行为中还有行政仲裁的因素;另一方面,仲裁机构的设立、职责、权限组织活动原则和方式等与司法机构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它是国家依法设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仲裁的程序、机制和诉讼差不多。检察机关作为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劳动仲裁活动进行监督是法律规定的应有之意,既是检察机关的权力也是检察机关的责任。
三、劳动仲裁检察监督的价值
(一)检察监督保证了劳动仲裁的程序公正。检察监督既不是对劳动仲裁的“代办”也不是进行外在的强制干涉,而是对劳动仲裁的程序进行监督,保证劳动仲裁的程序合法公正,并不对劳动仲裁的实体发表意见,因此,检察监督不会影响仲裁机关的中立和独立的特性。从另一方面讲,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生命和前提,所以检察监督不但不会构成对劳动仲裁独立的威胁,反而以其监督促进了劳动仲裁结果的合法公正,提高了劳动仲裁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二)检察监督是对劳动仲裁人员的督促和保护。检察监督不是干涉劳动仲裁人员的仲裁活动,也不是刻意地制定条条框框束缚劳动仲裁人员的手脚,而是通过对劳动仲裁程序进行监督督促劳动仲裁人员严格依法办案,特别是遵照有关程序方面的规定,保证劳动仲裁程序的合法公正。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向来有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劳动仲裁人员往往对程序问题也不太重视,在追求实体公正时忽视了程序公正,当事人可能会对劳动仲裁人员产生误解,致使引发社会和法律问题。检察监督在保证程序合法公正的同时,提高了劳动仲裁人员的公信力,树立了仲裁人员公正公平的良好形象,对劳动仲裁人员是有利的。
(三)检察监督是司法关注民生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检察机关对劳动仲裁的监督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了司法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法治精神。这一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化解双方的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地环境,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这也是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指导方针相一致的。
四、劳动仲裁检察检察监督的方式
检察监督主要是程序监督,监督的原则是“纠偏、纠错、救济”,监督的方式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主要采用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仲裁机关合法公正办理案件。
(一)检察机关进行监督的重点是劳动仲裁的程序。出现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劳动争议案件而不予受理的、未按照有关规定通知当事人的、应开庭而未开庭的、超越期限的、其他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检察机关应及时发出纠正检察建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以认真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向检察机关反馈。
(二)对劳动仲裁人员进行监督。检察机关在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人员进行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处理(1)对违反履职相关规定,情节轻微的,可直接向管城回族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口头检察建议;(2)对已经提出纠正意见但未予纠正,或违反履职相关规定,情节比较严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向管城回族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检察建议;(3)对劳动仲裁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调解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情节严重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有关司法部门处理。
(三)检察机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理的劳动仲裁案件进行监督:(1)接受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申诉;(2)抽查、调阅劳动仲裁案件卷宗材料;(3)设立当事人意见反馈信箱,对双方当事人反馈的意见进行调查;(4)召集辖区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工会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
篇2
一、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风险
(一)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中的现状
1.集中采购工作作程序周期较长。基层央行于每年年都将提出下一年度的采购需求,并经过逐级审核后向上级行管委会上报采购计划,以便于及时掌握各基层行的采购需求量并进行审核。但是,目前采购计划审核指标下达都在次年的6月份左右,而且《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工作规程”)规定“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应在35个工作日内确定中标供应商”;《招标投标法》规定“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从采购申请立项、论证、计划、申报、实施和验收,至少需要近八个月时间,极大地影响了集中采购工作任务的完成,使一些急需、特殊的需求将无法按时得到满足。
2.存在年底采购量“井喷”现象。目前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存在年末特别是12月份采购量激增的现象。主要是部分基层央行由于多种原因。很难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结合全年业务发展情况,全面考虑、准确估计本年需求,并提供商品质量、数量、金额等完全准确的采购计划。预算和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难以保证。集中采购预算编制水平不高。采购计划编制“头轻脚重”一方面增加年末集中采购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因受到时间、供货、发票开具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充分体现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
3.集中采购法规制度尚待明确。集中采购工作是一项新业务,无论是法律本身还是配套制度、保障措施等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人民银行虽然出台了部分与之配套的采购制度和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法规和制度上尚不明晰的问题。如《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采购机构(部门)应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但并未规定对违反上述的行为处罚。第三十三条处罚内容不具体。如违反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将应集中采购的项目化整为零或采取其他手段规避集中采购的”,按规定是“应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的经济、行政责任”,实际操作中,具体追究谁,承担何种经济、行政责任都不明确。首先是经济责任的种类不明确;其次是承担经济责任的金额不明确;最后是行政责任的种类不明确。
(二)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集中采购管理制度执行不力。一是基层央行组织机构行使职权不均衡。有的采管会没有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对采购计划外的临时急需性以及追加预算的采购事项,没有履行审核的职责。二是制度建立不完整。部分基层央行在制度建立方面重视不够,不同程度的缺少《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应建立的相应的管理制度。三是没有严格执行总行集中采购项目及限额标准规定,部分项目未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四是管采未彻底分离,难以有效制约。部分基层央行未严格执行“财权与事权分离、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集中采购各环节之间职责不分、权责不明,协调机制不顺,给采购工作带来了摩擦。
2.采购操作程序存在不规范现象。一是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善。对集中采购工作缺少预见性,采购预算编制过于粗糙,导致临时性采购需求增加,给规范集中采购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而且也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二是采购方式选择不符合规定。三是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时采购单位不足规定数量,邀请、询价招标过程简单。四是合同签定不够规范。
3.集中采购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是采购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办法》对内审、纪检的监督检查职责作了相关规定,但这些都是原则性规定,没有明确内审、纪检等部门各自的监督重点,检查的方式方法也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二是集中采购监管部门参与具体操作环节多,从宏观上进行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的少。三是集中采购部门与会计、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相关部门缺乏经常的、稳定的沟通机制,协调配合不够密切,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四是民主监督渠道不够畅通。职工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大部分基层央行在集中采购活动中,一般只注重对结果的公示,而对采购过程和重要环节公示的渠道单一、范围有限,以会议通报形式在中层干部范围公示为主,一般职工对采购工作知晓程度不高,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4.集中采购档案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基层央行集中采购程序相对规范很多,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一是采购档案归集不完整,对相关采购程序性资料收集不齐,不同程度的缺少中标通知书、定标文件、补充合同等资料。二是档案保管不合规。采购过程结束后,集中采购文件未纳入全行档案管理范围,部分采购资料分散在其他相关部门的现象依然存在。
篇3
一、充分认识专项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预防腐败局针对合同改革发展形势,做出开展合同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重要决策,这既是深化合同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又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建立长效机制的有力措施。
《合同法》实施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合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合同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合同工作体系基本健全,合同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合同管理与操作日趋规范,依法采购、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合同功能和作用得到明显发挥,在促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行合同制度改革的时间还比较短,不少方面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合同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与制度和程序规定不相符合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合同政策存在偏差,有的政策和规定还没有得到落实;应当实行合同的项目,没有完全纳入采购监管程序,存在脱离甚至规避监管的现象;合同中的违规操作、随意操作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有的违规性的故意行为,背后还可能隐藏着不正当交易。这些现象和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活动的公正性,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合同的声誉。总体上看,无论是合同规模还是合同行为,都必须着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要站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推动合同制度改革。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合同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专项检查的任务和目的
此次专项检查的任务和目的是:在广泛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以下简称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合同执行情况检查的基础上,摸清和掌握合同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找法律制度、管理体制、监督机制、操作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缺失和薄弱环节;通过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使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自觉增强依法行政、依法采购的意识;针对自查和重点检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方面严肃查处和纠正不规范行为,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立健全科学的合同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通过检查,促进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进一步掌握合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提高依法采购的意识和能力,纠正错误观念和不正当交易行为,堵塞管理与操作执行的漏洞,促进廉政建设,确保各项合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得以正确贯彻执行。
三、专项检查的范围
此次专项检查的范围是:全区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获得合同资格的社会机构和合同执行情况。
四、专项检查的组织与实施
按照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的统一部署,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联合成立区合同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孙爱忠担任,副组长由区监察局局长张毓、区审计局局长赵立群担任,成员由区监察局副局长马文刚、区审计局副局长田欣华、区财政局副局长张寅生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合同办公室,主任由区财政局副局长张寅生担任,副主任由区财政局合同办公室主任周永勃担任。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导工作,并负责区直部门和单位以及区直的集中采购机构、社会机构专项检查工作。专项检查工作结束后,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负责汇总全区专项检查情况和工作总结报告,报市合同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领导小组。
五、专项检查工作安排
专项检查工作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从5月开始,到9月结束,具体分为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整改提高和验收总结四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自查自纠。5月19日至31日为自查自纠阶段。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要认真组织学习合同法和有关制度规定,增强开展自查自纠的主动性。各单位和采购机构开展和合同执行情况自查自纠的内容包括:
1、纳入合同范围的项目依法实施采购的情况,是否存在规避合同的行为;
2、合同预算、计划编制和执行情况,是否存在不编、漏编现象;
3、合同方式选择和执行情况,有无违规行为;
4、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执 合同检查方案第2页
行情况,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是否都执行了集中采购;
5、采购组织程序、信息、专家抽取等环节执行情况,是否执行了制度规定,有无违规行为;
6、工程实施合同情况,有无规避招标等违规行为;
7、上级专项资金实施合同情况,是否都执行了制度规定;
8、合同政策功能落实情况,是否严格执行了制度规定;
9、受理质疑案件的答复处理情况;
10、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财务开支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现象;
11、其他有关情况。
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要对自查自纠情况归纳整理,查找问题根源,写出自查自纠报告,并填写电子版自查自纠有关表格,报区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采购人填写表格1、表格2和表格7;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填写表格3、表格4和表格7;社会机构填写表格5、表格6和表格7)。
区财政局负责对自查自纠表格电子版软件的下载安装提供支持。自查自纠表格软件可以直接从中国合同网下载安装,也可以到区财政局合同办公室拷贝后安装,对于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单位和下载安装过程中有困难的单位,请及时与区财政局合同办公室联系。自查报告和自查自纠表格电子版必须在5月30日前报区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重点检查。6月1日—7月31日为重点检查阶段。重点对采购规模较大、采购项目较多的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部分社会机构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不认真进行自查自纠,不按时填报自查自纠报表的单位同时列入重点检查范围,采购人的重点检查覆盖面要达到本地所有采购人的20%以上。重点检查工作结束后,检查小组或检查工作承担机构要根据重点检查情况写出检查意见和处理建议,及时上报区专项检查领导小组。
(三)整改提高。8月1日—31日为整改提高阶段。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社会机构要结合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重点检查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情况要以书面形式提交区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对整改措施不力、整改效果不好的,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要督促其重新进行整改。
(四)验收总结。9月1日—30日为验收总结阶段。整改提高工作完成后,各级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要组织好本地专项检查的验收工作,总结分析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原因,形成分析报告。
各单位要确保专项检查不走过场,将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检查期间,省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将组织督导组深入区、县和市直被检查单位进行督导。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将组织督导组深入县区和市直被检查单位进行督导。
六、专项检查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区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要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制定符合本区实际的相关配套文件和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安排负责重点检查的工作人员,切实做好此次专项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遇到问题,要有向关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及时加以解决。
(二)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合同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要通力合作,从经费和工作人员上给予必要的保障,精心组织和安排各个阶段的工作,做到任务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要安排专门人员认真细致地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并配合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做好重点检查工作。
(三)要依法行政,公正严格。在专项检查工作中,各级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做到依法检查,准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履行查办程序,排除干扰,秉公办事,防止检查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公正严格。
篇4
一、政府采购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府采购工作,紧紧围绕“规范行为,提高效益,扩大规模,治理腐败”中心议题,以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为契机,积极宣传政策法规,严格规范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采购行为,强化对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推动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规模化,各级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督导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人
1、未高度重视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意识淡薄。督导检查的县、区(市)抽查的部门和单位,大部分未建立内部政府采购机构和配备人员,未制定相关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未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工作。
2、未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根据《政府采购法》第六条,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3、部分应纳入集中采购的项目未纳入集中采购。根据《政府采购法》第十八条,凡属于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政府采购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4、应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擅自采用其他采购方式。根据财政部《政府采购运行规程暂行规定》第五条,“同一年度内,各采购机关对同一采购项目不得采购两次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八条,“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5、政府采购相关文件资料缺失,未按规定进行档案管理。根据《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二条,采购活动记录、采购预算、招标文件、投标文件、验收证明等采购文件至少保存十五年;《政府采购法》第七十六条,对未妥善保存采购文件的,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6、委托无政府采购资格的中介机构政府采购。根据《政府采购法》第十九条,采购人委托的采购机构,必须经有权部门认定资格,即具备甲级政府采购资格证书或乙级政府采购资格证书。《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二)政府采购机构
1、未建立内部有效监督制约机制。根据《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一条,集中采购机构经办采购的人员与负责合同审核、验收人员要相互分离。
2、专家抽取记录欠缺。根据财政部、监察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评审专家的抽取时间、抽取人、监抽人等,都应当有相应文字资料记录。
3、应妥善保存的验收证明缺失。根据《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二条,验收证明等采购文件至少保存十五年;《政府采购法》第七十六条,对未妥善保存采购文件的,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4、中标服务费、投标保证金的收取标准、管理使用不合规。
5、招标投标信息公告不合规。根据财政部《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第七条,政府采购信息应当首先在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公告。第八条第(四)款,规定招标投标信息必须公告。第三十条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三)政府采购监管部门
1、地方出台的政府采购规章制度与上位法冲突;
2、应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改用其他方式。根据《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七条,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因特殊情况采用其他采购方式,要报设区的市、州以上财政部门审批。
三、政府采购工作整改指导意见
为确保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稳步推进,不走过场,取得实效,顺利通过验收总结,全面完成我市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工作,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1、建立政府采购联席会议制度
政府采购联席会议制度是由财政部门牵头,监察、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一种监督机制,旨在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强化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约束,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防止和消除政府采购中的腐败现象及各种逃避政府集中采购的行为。主要是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政府采购联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分工合作,促进协同执法。重点抓好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和集中采购目录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提高政府采购监管成效。
2、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采购机构的指导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要关心集中采购机构的建设,加强政策和业务指导和培训,使从业人员能够充分掌握有关政策要求和制度规定,真正做到依法采购;要及时了解和帮助集中采购机构解决有关困难,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管理职责。
集中采购机构和其他采购机构要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各项规定,切实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下大力气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积极发挥在政府采购制度推行中的关键作用。
3、严格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要全面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通过细化财政资金采购项目和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加强政府采购的计划性。要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统一布置、统一编制、统一审核、统一汇总、统一批复,以解决过去随意采购、监督缺乏依据、不能形成规模采购效益等问题,从而防止无预算采购、重复采购、盲目采购、超标准采购等现象发生。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采购项目按规定用途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实现政府采购宏观调控目标。
4、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管理
各级、各部门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根据工作需要,制订配套的规章制度或过渡性办法,以指导和规范政府采购活动,改进和完善采购程序,做到规范采购与简便高效相结合,逐步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建立行为规范、服务高效、监管有力、协调发展的政府采购运行和监管体系。
篇5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经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国内企业发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监管机构和执行机构。省政府采购中心已按政策规定组建,该中心不具备行政管理和指导市县政府采购中心的职能,不负责省级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和资金管理;各市州要独立设置与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和利益关系的集中采购机构;县级要根据政府采购规模,因地制宜地设立提高政府采购资金效益的执行机构。各级财政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行使政府采购监管职责。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政府采购的相关政策法规,增强执行政府采购的自觉性,积极支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
二、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逐步扩大政府采购的实施范围。凡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项目,都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审批制度。已经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的,要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没有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的,要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三、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资金管理
各地、各部门要通过细化财政资金采购项目和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的计划性。已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要向财政部门上报政府采购计划,实施政府集中采购。在预算执行中,凡使用财政性资金或财政性资金配套实施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类项目,属于年初漏编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支出和追加支出、上级专款支出、政府担保资金等,都要向财政部门上报政府采购计划,实施政府集中采购。
要加大政府采购制度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力度。积极推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办法,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政府采购资金必须全部实行国库直接支付;没有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要积极推行政府采购资金直接支付办法。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项目,未编入政府采购预算的,各级财政部门可以取消该项目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执行中,未上报政府采购计划擅自自行采购的,各级财政部门可以拒付项目资金。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要积极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基础数据,为国库集中支付提供服务。
四、以规范、效率为中心,全面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各级财政部门要制订政府采购配套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做到既规范采购,又讲求效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拟定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操作办法。
要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加大执业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力度,完善政府采购聘用专家管理办法,加强政府采购网络和区域市场建设,改进和完善采购程序,扩大公开招标比重,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确保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新晨
要认真执行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做好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政府采购效率,自觉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管。要加强部门集中采购管理,规范部门集中采购和系统采购行为,严格控制分散采购范围。
篇6
二、监察部门应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同时对政务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考核工作实施监察。
三、对集中采购机构的全面综合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实行百分制。根据考核内容和日常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量化打分,考核总分达不到60分的为不合格,60分至79分的为基本合格,80分至89分的为良好,90分以上的为优秀。
四、对集中采购机构的年度综合考核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一)考核通知。政务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于半年或年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对集中采购机构半年或年度考核通知,明确考核时间和要求。并在考核开始前15天以文件形式通知集中采购机构。
(二)自查自评。集中采购机构接到考核通知后,按照考核要求认真整理有关资料,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自评,在7天内形成自查报告,报同级政务采购监督管理部门。
(三)检查考评。考核小组对集中采购机构提供的自查报告和相关考核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对照考评内容进行量化打分,并在考评工作结束后形成书面考核意见。
(四)出具考核报告。政务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考核小组的考核意见,综合采购人、供应商、专家评委的反馈意见以及日常现场监督的具体情况,作出正式考核报告,并填写《政务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表》。考核小组在作出考核报告前,应当与集中采购机构交换意见。
(五)公示考核结果。政务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考核报告和《政务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表》报送同级政务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抄送集中采购机构,并公布在市政务采购网上。
五、考评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工作考核(占总分15%)。
1、机构建设情况。标准分为2分。
集中采购机构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相关的法规,工作热忱,内部协调合理,记2分,否则,不记分。
2、岗位设置。标准分为4分。
(1)建立了岗位工作责任制度的,记2分;没有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度的,不记分。
(2)工作岗位设置合理,操作环节权责明确,形成内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的,记2分;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形成内部制约机制的,不记分.
3、人员技能。标准分为3分。
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要,且从业人员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占在职人员总数60%以上的,记3分;达到50%的,记2分;达不到50%,记1分。
4、业务培训。标准分为2分。
每年开展培训两次以上的,记2分;未达两次的,不记分。
5、档案管理。标准分为4分。
(1)有政务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的,记2分;没有档案管理制度的,不记分。
(2)归档资料真实、完整、及时,且保管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记2分;不符合要求的,每一项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二)操作程序考核(占总分35%)。
1、执行采购方式。标准分为5分。
按照经政务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采购方式执行采购活动,改变采购方式及时报政务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记5分;擅自改变采购方式一次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2、编制采购文件。标准分为7分。
制定的采购文件科学、细致、严谨,没有因采购文件错漏导致质疑、投诉的记7分;每出现一次质疑扣0.5分,出现一次投诉扣1分,扣完7分为止。
3、采购信息。标准分为8分。
应当的采购信息(含招标公告、更改事宜等)全部在市政务采购网上的,记8分;每缺一次扣1分,扣完8分为止。
4、组织采购活动。标准分为4分。
采购活动组织周密、秩序井然,受到各方好评的,记4分;采购活动组织出现混乱,导致采购失败的,一次扣1分,扣完4分为止。
5、公示中标结果。标准分为4分。
应当公示的中标结果(含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全部在市政务采购网上的,记4分;每缺一项扣1分,扣完4分为止。
6、督促或组织签订采购合同。标准分为3分。
在规定时间内督促或组织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记3分;延期一次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7、采购资料备案。标准分为4分。
按规定将采购文件、采购合同等有关资料按时、真实、完整报政务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记4分;漏项、缺项或者迟报的,每次扣0.5分,扣完4分为止。
(三)工作质量和业绩考核(占总分30%)。
1、遵纪守法情况。标准分为4分。
考核期内没有通报批评或违纪违法记录的,记4分。每发现一起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工作效率。标准分为8分。
(1)工作效率高,没有相关投诉的,记6分;出现一次因效率低投诉记录的,扣1分,扣完6分为止。
(2)及时退付供应商投标保证金的,记2分。违规一次,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3、工作效果。标准分为9分。
(1)按时完成采购项目委托,记5分。在服务承诺的工作日内,标书提交采购办备案的记5分,每拖延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2)考核期内所有采购项目的实际采购价格低于采购预算和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的,记2分。采购价格超预算或者采购价格高于同期市场平均价格的,每一例扣1分,扣完2分为止。
(3)投诉案件比往年有所下降的,记2分。投诉案件比往年增加一例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4、服务质量。标准分为9分。
采购人、供应商对集中采购机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和质疑答复等满意度达到90%以上的,单项记3分;达到80%的,单项记1.5分;达不到80%的,单项记零分。满意度以《集中采购机构年度考核征求意见表》为记分依据(见附件2)。
(四)廉洁自律考核(占总分12%)。
1、廉洁自律制度建设。标准分为2分。
建立廉洁自律制度的,记2分;没有廉洁自律制度的,不记分。
2、廉洁自律表现。标准分为10分。
从业人员廉洁自律表现良好,没有不良记录的,记10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每人次扣2分,扣完10分为止。
(1)接受采购人或供应商宴请、旅游、娱乐行为的;
(2)接受礼品、回扣、有价证券的;
(3)在采购人或供应商处报销因公或者因私费用的;
(4)向供应商或其他人员泄露应当保守的采购秘密及其他商业秘密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良行为。
(五)报表统计考核。标准分为8分。
篇7
建筑材料集中采购的概述
采购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
集中采购是指在同一企业或同一企业集团内部的采购管理集中化趋势,即通过对同一种类材料进行集中化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由于集中采购数量多、金额大,环节比较复杂,需要有规范严谨的工作流程和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做支撑,这样集中采购系统(亦称电子化采购平台)便应运而生,其科学的流程设计能有效提高采购过程的规范化,信息化平台能够为采购全流程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使供应商的信息及与采购相关的历史数据能够及时方便的获取。
施工企业大宗建筑材料集中采购存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1)由于实施集中采购的材料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必然存在如何把握采购最佳时机的问题。例如钢材的采购就与国际的铁矿石价格有较强关联,其价格波动较大,采购的最佳时机稍纵即逝,对材料采购的成本、价格影响至关重要;(2)如何解?Q好与优质货源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稳定发展关系。只有妥善处理好这类合作关系,才能“互惠共赢”,不断优化大宗建筑材料集中采购招标资源,有效提高项目经济效益;(3)资金支付不能按合同约定支付,时常出现拖延支付的现象,将造成企业信誉度降低,打击供应商竞价热情或损失优质供应商资源,为以后采购工作增加更多的负面影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给企业带来经济纠纷和法律诉讼问题;(4)企业采购信息化程度不高或沟通渠道不畅通,造成采购不及时或重复采购,造成项目采购成本增大,造成企业资金的积压,不能有效提高企业资金运作效率。
施工企业大宗建筑材料集中采购管理的对策
3. 统一采购主体、分级管理供应商
将集团总部作为采购主体,成立集中采购中心,建立集中采购平台,使各分公司或区域指挥部中的物资保障部门成为采购主体的辅管理体系,实施大宗材料集中采购。各施工项目通过子公司或者区域指挥部定期向集采中心提交大宗材料采购计划。子公司或区域指挥部签订集中采购合同,并统一资金结算、货款支付等工作。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采用名录管理制度、过程管理制度与淘汰机制管理模式,并与供应商、直属单位进行沟通,时刻关注大宗材料的价格变化,实时监督物流信息、供应商的发货、送货情况,协调好物料运输车辆进场与出场,合理安排材料堆放位置。区域采购人员负责监督检查与评议供应商履约情况,总部人员根据履约评估结果调整付款条件与采购数量;在淘汰管理方面,项目采购人员负责提供淘汰评审意见,区域及总部采购人员负责定期评审、更新与淘汰部分不合格的供货商。
3. 规范采购流程、合理选择采购形式
规范化管理采购流程是实现集中采购目标的有效保障,为有效规范采购流程,应把握好以下关键点:(1)明确集中采购的具体功能,合理设计作业环节,控制集中采购作业的时效性,保证采购流程的一致性与流畅性;(2)划分各项采购环节的权利与任务,避免采购流程混乱、重复,协调各采购部门之间的关系;(3)根据集中采购条件与采购规模适时调整采购程序,保证采购流程可以有效适应大宗材料的供应过程。此外,还可以根据大宗材料特性,如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等采用最高限价的集中采购形式。
对施工企业大宗材料集中采购管理的建议
4. 建立采购监管机制
为了有效监管大宗材料集中采购工作,可以从权力监管与制度监管两个方面入手:(1)权力监管应避免集中采购权力过于集中,以防止违规行为。物资保障部门建立企业内部的采购管理制度,如《物资集中采购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物资人员工作守则》等,完善企业内部的集中采购权责管理机制,确保采购机制具有权力制衡、决策民主的特点,实行阳光采购,减少依仗背景漫天要价、居间为供应商业务等行为。(2)制度监管方面,可按照明确责任与严格考核的原则规范集中采购工作,强化监督各个集中采购环节,确保大宗材料质优价廉,质量符合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避免假冒伪劣材料流入施工现场。采购时还应注意保持合理储备,确保材料不断供、不超储。
4. 管理好重点采购环节
制定采购计划时可对大宗材料的需求量进行统一汇总及分类,以提高集中采购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例如,可将能够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且较为急需的大宗材料,如水泥及钢筋等列为 A 类材料,将碎石、砂等需要进行大量采购的材料列为 B 类材料,将模板等不通用或不急需的材料列为 C 类材料。采购大宗材料时根据 A、B、C 分类法列出施工现场材料供应轻重缓急情况与采购量,合理制定大宗材料采购计划。根据采购计划统一订购 A 类、B 类及 C 类材料,并要求供应商将材料统一配送至施工现场或自行集中安排材料运送工作。在招标时可根据采购金额与 A 类、B 类及 C 类材料管理方法合理选择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及询价比价等采购方式,以有效提高招标投标效率。
篇8
一、完善机构建设,实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与组织实施职能相分离
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区级政府采购机构的设置可采取不同的模式,但必须贯彻监督管理与组织实施相分离的原则。财政、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加强对本级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职能缺位。
二、合理界定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与中介机构间的职能分工
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政府采购相关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中介机构各自的优势,做好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工作。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强化集中采购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强集中采购平台、政府采购业务规范化建设;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采购计划任务。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注意发挥招标机构的竞争优势,非通用物品小额采购项目应更多地交由机构完成,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改进服务质量,提高采购效率。
三、逐步扩大集中采购范围
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国家、省的有关要求,从今年开始,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但投资额未达到《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规定标准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要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并适用《招标投标法》和《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的规定进行招标投标。
四、形成完善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各采购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对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加强采购活动的内部管理。对集中采购项目,不得化整为零,规避招标,不得通过设置不合理的采购技术需求和资格审查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并严格按规定做好合同签订、验收和资金支付等工作。属单位自行采购的项目,也应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工作流程和监督制约机制,全面规范自行采购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各项基础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采购法规体系。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采购平台,不断扩大供应商库、专家库规模,完善供应商库、专家库建设。继续加强政府采购网络系统建设,积极完善网上操作规程,规范网上操作业务。
六、精简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
采购组织实施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采购实施环节,提高采购?进服务手段。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
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
改革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4〕3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2003〕74号)转发给你们,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在调整现有机构的基础上,设立或明确负责政府采购的监管机构。各地级以上市(以下简称"市")原则上应独立设置一个与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集中采购机构,负责本市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各市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置,由各市人民政府负责审批。目前隶属于行政部门的集中采购机构,应于2004年1月底前与所属部门分离。暂不设置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市,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提高政府采购资金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二、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细化编制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实行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积极措施,在做好采购货物和服务类项目的基础上,将政府采购公共工程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管理。细化编制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是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和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基础性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和各单位,要通过细化编制部门预算和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加强政府采购的计划性。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和完善集中支付机构,按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01〕21号)规定,实施政府采购资金集中支付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竞争机制和制约机制,促进政府采购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一是要建立政府采购业务机构竞争机制。对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允许采购人在省、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之间选择委托采购机构。未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允许采购人在省、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之间或在具有政府采购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之间,选择委托机构。要完善省级和广州、深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打破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按行政区域和行政管理关系接受采购人委托的做法。二是要建立健全供应商竞争机制,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三是要研究建立采购人、机构、供应商之间的制约机制。
四、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加快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各级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负责对采购人、机构、供应商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政府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和集中采购目录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采购政策的落实。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法完善现有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制定与《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政策和办法,通过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五、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府采购电子网络平台。建设政府采购电子网络平台,有利于促进对政府采购服务和管理。因此,要建立一个全省统一规范、资源共享的省政府采购网络系统。各地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全面推行"的原则,负责加快本地的政府采购电子网络平台建设。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一月六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
〔2003〕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意见
(财政部二三年八月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已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政府采购法》顺利实施,促进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稳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国内企业发展,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还存在观望态度,干预具体采购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采购行为不够规范透明,采购程序不够科学严密,管理体制尚不健全,采购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负起责任,狠抓落实。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依法采购观念,发挥政府采购制度作用。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度创新和观念转变,与管理规范化紧密相关,必须结合实际,研究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做到既规范采购,又体现效率,确保《政府采购法》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采取措施,突出重点,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逐步扩大政府采购实施范围,保证政府采购规模逐年增长。要全面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通过细化财政资金采购项目和编制年度政府集中采购计划,加强政府采购的计划性。已经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的,要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没有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的,要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要积极推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办法,扩大直接支付规模。对单位分散采购活动,也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当前,应当通过政府采购,重点支持我国办公软件、计算机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增强国内企业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做好管理与执行机构分设工作,加快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建设
政府采购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机构分别设置,是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客观要求。要科学界定监督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做好政府采购的政策制定、预算编制、资金支付、信息管理、聘用专家管理、供应商投诉处理、集中采购机构业绩考核和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培训等监督管理工作。集中采购机构要接受委托,认真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采购,制订集中采购操作规程,负责集中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要建立管理机构与集中采购机构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管理机构不得进入采购市场参与商业交易活动;集中采购机构作为执行机构,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确保政府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高效。
要重点抓好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置,充分发挥集中采购机构在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法律规定和工作需要,独立设置与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集中采购机构。对已经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对不设置集中采购机构的,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提高政府采购资金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目前隶属于行政部门的集中采购机构,应于2003年年底以前与所属部门分离。
四、继续抓好制度建设,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管理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加强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国务院公布政府采购法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制订配套的规章制度或过渡??度中与《政府采购法》原则不相符的,要予以废止或修订。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要求,组织力量尽快研究起草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报国务院,并相应制订政府采购合同规范文本及有关货物和服务招投标、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政府采购专家管理、供应商投诉和集中采购机构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办法。
要加大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力度。政府采购要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和公正原则,将公开招标作为主要的采购方式;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采购程序,做到规范采购与简便高效相结合;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采购聘用专家管理办法,做到管理与使用适度分离;认真处理供应商投诉,促进供应商投诉处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要重视调查研究,解决政府采购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
要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监察、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有效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强化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约束,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防止和消除政府采购中的腐败现象及各种逃避政府集中采购的行为,坚决克服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要重点抓好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和集中采购目录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到严格执法。要协调好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形成综合管理与行业专业监督相结合的协作机制。要强化政府采购透明度建设,开辟社会监督渠道,发挥新闻媒介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篇9
扩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范围。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除招标投标外均按《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研究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产品分类。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力度。对列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全部依法实施政府采购。尤其是要加强对部门和单位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其他资金或使用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进行采购的管理;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及时签订合同、履约验收和支付资金。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采取其他采购方式,合理确定采购需求。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和影响采购活动。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项目要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施;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并严格按规定向社会公开采购信息,实现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
二、坚持管采分离。进一步完善监管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和集中采购机构独立操作运行的机制。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与操作执行相分离的体制建设。
财政部门要严格采购文件编制、信息公告、采购评审、采购合同格式和产品验收等环节的具体标准和程序要求;要建立统一的专家库、供应商产品信息库。防止借采购项目保密而逃避或简化政府采购的行为。逐步实现动态管理和加强违规行为的处罚;要会同国家保密部门制定保密项目采购的具体标准、范围和工作要求。
集中采购机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组织采购活动。增强集中采购目录执行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组织实施中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采购费用和其他费用。实现采购活动不同环节之间权责明确、岗位分离。要重视和加强专业化建设,规范集中采购操作行为。也不得将采购单位委托的集中采购项目再委托给社会机构组织实施采购。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优化集中采购实施方式和内部操作程序,实现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
打破现有集中采购机构完全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委托业务的格局。实现集中采购活动的良性竞争。集中采购业务活动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采购单位在所在区域内择优选择集中采购机构。
三、坚持预算约束。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
将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部门预算。确保采购计划严格按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和数额执行。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和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做好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编报的相互衔接工作。
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改进管理水平和操作执行质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监管部门、采购单位和采购机构间的相互衔接。不断提高采购效率。财政部门要改进管理方式。整合优化采购环节,制定标准化工作程序,建立各种采购方式下的政府采购价格监测机制和采购结果社会公开披露制度,实现对采购活动及采购结果的有效监控。集中采购机构要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化操作水平,通过优化采购组织形式,科学制定价格参数和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程序,缩短采购操作时间,建立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最优。
四、坚持政策功能。进一步服务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强化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贯彻好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经济政策。积极研究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和优先购买环保产品的力度,建立科学政府采购制度的客观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上支持国家宏观调控。认真落实节能环保、自主创新、进口产品审核等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范围。凡采购产品涉及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的必须执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的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要严格审核进口产品的采购,凡国内产品能够满足需求的都要采购国内产品。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实施的监督,跟踪政策实施情况,建立采购效果评价体系,保证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五、坚持依法处罚。进一步严肃法律制度约束
严格执法检查。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各级财政、监察、审计、预防腐败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要通过动态监控体系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采购单位逃避政府采购和其他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行为。对评审专家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要严肃处理。要加快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要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处罚办法。以及在评审工作中敷衍塞责或故意影响评标结果等行为。对供应商围标、串标和欺诈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向社会公布。要加快建立对采购单位、评审专家、供应商、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引入公开评议和社会监督机制。严格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考核结果要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管,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六、坚持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
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也是实现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手段。各地区要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府采购管理和操作执行各个环节的协调联动。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制订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系发展建设规划,以管理功能完善、交易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统一、网络安全可靠为目标,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政府采购业务交易信息共享和全流程电子化操作。要抓好信息系统推广运行的组织工作,制定由点到面、协调推进的实施计划。
七、坚持考核培训。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篇10
一、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次专项检查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过程中,根据政府采购改革发展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这既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又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建立长效机制的有力措施。
《政府采购法》实施五年来,采购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由初创阶段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节约财政资金、防止腐败方面发挥了基础性、有效的和明显的作用。但是,我们仍需清醒地看到,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时间还不长,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采购行为不够规范,恶意串通等违规违纪行为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环境,损害了公共利益,也败坏了政府采购制度的声誉,阻碍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专项检查的任务和目的
此次专项检查的任务和目的是:在广泛开展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以下简称采购人),采购机构政府采购执行情况检查的基础上,摸清和掌握政府采购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找法律制度、管理体制、监督机制、操作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缺失和薄弱环节;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使采购人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自觉增强依法行政、依法采购意识;针对自查和重点检查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严肃查处不规范的行为,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通过检查,促进采购人、采购机构进一步掌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提高依法采购的意识和能力,纠正错误观念和不正当交易行为,堵塞管理和操作执行中漏洞,促进廉政建设,确保各项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得以正确地贯彻执行。
三、专项检查的范围
此次专项检查的范围是:采购人、采购机构*年和*年政府采购执行情况。
四、专项检查组织与实施
区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共同成立“*区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负责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应指定相关处室负责组织本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专项检查工作的实施和情况报送。
五、专项检查工作安排
(一)自查自纠。5月13日-6月5日为自查自纠阶段。采购人、采购机构在认真组织学习《政府采购法》和有关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对本单位*年和*年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开展自查自纠,主要内容包括:
1、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依法实施采购的情况,是否存在规避政府采购行为;
2、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和执行情况,是否存在不编漏编现象;
3、采购方式选择和执行情况有无违规行为;
4、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执行情况,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是否都执行了集中采购;
5、采购组织程序、信息、专家抽取等环节执行情况,是否执行了制度规定,有无违规行为;
6、工程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情况,有无规避招标等违规行为;
7、上级专项资金实施政府采购情况,是否都执行了制度规定;
8、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落实情况,是否都执行了制度规定;
9、受理质疑案件的答复处理情况;
10、采购机构财务开支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
11、其他有关情况。
采购人、采购机构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自查自纠情况归纳整理,查找问题根源,写出自查自纠报告,并填写自查自纠有关表格(电子版)(采购人填写表格1、2、7;集中采购机构填写表格3、4、7)。
区财政局负责将自查自纠表格上载到*区政府网站政府采购专栏。
各单位于6月5日前报送政府采购自查自纠书面报告和电子化表格。
(二)重点检查。6月6日-7月31日为重点检查阶段。自查自纠结束后,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要根据实际确定重点检查范围,其中,采购人的重点检查覆盖面要达到所有采购人的20%,以及所有集中采购机构。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将组织督导组,对县(市)区进行指导和督导。
(三)整改提高。8月1日-8月31日为整改提高阶段。采购人、采购机构要结合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中暴露的问题以及重点检查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情况要以书面形式于8月31日前报专项检查领导小组。
(四)验收总结。9月1日-25日为验收总结阶段。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完成后,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组织验收总结工作,总结分析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原因,形成分析报告,于9月25日前报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
六、专项检查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建立领导负责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本单位专项检查有关工作,建立自查自纠工作责任制。各主管部门在做好本机关自查自纠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所属单位的领导和指导,督促所属单位做好自查自纠工作。
(三)依法行政,公正严格。区财政、监察、审计在专项检查中,严格履行查办程序,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公正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