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安全范文
时间:2024-03-07 17:5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维管理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设备安全;变电;运维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87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2
1 工作思路
在电力运行系统中,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变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机构,是电网安全的最前线,其运行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大局的安全与稳定。安全管理工作上应严格树立“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针,在一切生产、基建和经营活动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将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正常运行。
2 主要做法与经过
2.1 建立专业管理工作流程图(见图1)
图1 运维管理工作流程图
2.2 主要流程说明
紧紧围绕消除变电运行中的“操作隐患、安全管理隐患、设备故障隐患”,制订提高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实施方案,提交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发动,全面组织实施,对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深入分析,制订对策,分别从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专业素质,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完善技术管理,强化设备管理入手,有序推进,加强指导,严格管控,达到提高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水平。
2.3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国网河南宜阳县供电公司成立了变电运维管理专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又下设了宣传动员组、组织实施组、考核评价组。组织机构中,变电运行部设备运行专责、安全专责以及培训专责为专职,其他成员为兼职。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到有领导、有协调、有考核,为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见图2)。
图2 各部门组织联络图
2.4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公司就变电运维管理实行了两级考核制度,纳入绩效考核,按月考核兑现。
2.4.1 建全变电运行部主要考核指标
健全变电运维各项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做到各项事务公开、透明,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对待各站、队奖罚公平、公正。
变电运维班每月至少深入各下属变电站、操作队一次,检查指导各站、队的每项记录,记录内容必须涵盖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如实填写指导卡。
对照《国网河南宜阳供电公司变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实施方案》,检查各变电站、操作队落实情况。
下属各站、队建立与变电运维班相应的实施办法,相互配合,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指导。
2.4.2 建全变电站、操作队内部考核指标
定期组织站、队内人员召开班组会议,分析变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力求取得实效。
变电运行中的“操作隐患、安全管理隐患、设备故障隐患”及时消除,各项记录及时录入、完整、规范。
各站、队变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水平明显改善,所有运行维护工作均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输变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检修规范》。
2.5 评估与改进(见表1)
篇2
安全运维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首先是安全运维管理人员数量上的相对不足。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已经设立了信息安全专业,但依然无法满足市面上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其次,各自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试想一个不十分“专业”的安全运维人员在数千条的海量告警信息中如何对漏报与误报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又怎样令复杂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落到实处?以往信息安全专人专职被过分强调,大部分行业用户只配备少量技术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很难有效实现先进管理。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与事件监控缺少信息化手段。近年来,大量的安全标准的实施和推广意味着更多的技术细节工作需要落实;网络规模不断壮大,IT系统由不同品牌的产品和越来越多的子系统组成,多个管理员分散管理,各自为政;关键行业24小时运行的系统缺少24小时有效的持续监控……以上种种皆令信息安全运维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技术和人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必须要“面对”的内部隐患。目前很多安全威胁的最终来源并不是来自黑客或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外部入侵者,而是源于企业内部形形的违规操作,这些内部隐患问题的出现也令信息安全管理面临很大挑战。在大部分IT系统中,交叉管理、一台服务器多人拥有权限使用同一个账号登陆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未经测试和公告进行配置更改,往往给系统埋下不稳定因素。而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往往大部分配置变更没有有效记录,这些变更显然也不能依靠变更人员主动自觉的上报来实现。传统的运维管理产品缺少监控手段,仅依靠人为的自觉录入显然已经不符合实际运维环境。利用工具化的手段技术巡检IT系统寻找各项配置变更的实施情况,并快速进行内部通告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安全的多头管理局面。纵观世界,中国的信息安全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不亚于任何发达国家。众多管理机构对于信息安全不约而同的重视令中国的信息安全呈现多头管理局面。安全要求众多,程序纷繁复杂,如何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实现多种合规性的整合,并能根据新的要求进行灵活调整也是安全运维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之一。
篇3
关键词:输电线路;安全性原则;运维要点;分析
引言
从2006年开始我国电网的装机容量每年以10亿兆瓦左右的速度投入运行,2011年底我国有装机容量达到106亿兆瓦,2013年预计将达到123兆瓦,要将如此庞大的电能输送和分配出去,与之配套输电线路也以超常速度进行建设,据载,1949年我国的输电线路只有6500千米,1996年达到56561千米,2011年全国22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就就达到48.03万千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网输送能力大大增强,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电网企业重中之重。
1 规划合理是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
我国幅员辽阔,能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均,能源资源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力负荷增长迅速,为了满足负荷发展的需要,随着超高压、特高压电网的相继建成,远距离、大容量电能的输送,全国七大跨省大区电网企业和五个独立省网之间互联,至十二五未,全国将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全国统一的联合电网。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作为联合电网下的局部,在了解国家大规划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本企业的下网节点;分析研究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状况和输电线路的特点、总结长期实践的经验,为规划部门合理规划提供参考,避免出现因规划问题影响本地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而进行网架改造。
2 优化设计是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设计是将规划落实为具体方案、安全措施、工艺标准、技术要求的一种产品,优化设计是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而设计出的精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熟悉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状况和输电线路的特点、总结长期实践的经验,在可研阶段,重点对咨询公司在输电线路项目新建的必要性进行描述时,是否反映了本地区网络供电现状,如超负荷或是单线供电可靠性不足;是否从规划上考虑了裕度;在输电线路项目新建的可行性进行描述时,推荐的路径方案是否得到沿线重要跨越设施业主的书面同意,否则是运行维护单位非常严重的隐患;在技术及造型中,重点对推荐方案路径是否有多雷区段、重污区段、重冰区段、外力破坏区段等进行明确,以确保设计根据线路经过区进行差异化优化设计,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打好基础。如是35千伏线路一定建议采用全线架空地线防雷,随着经济发展,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杆塔造型中,要尽量建议不用混凝土电杆,随着混凝土电杆运输和施工费用的增加,很多情况下,采用混凝土电杆的经济效益已不明显,运行方面又存在占地面积大、影响耕作和拉线下把易被盗极易造成倒杆等缺点。
随着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根据目前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可研报告的深度已可能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初步设计已几乎完成断面图测试完成,运维部门要重点关注新建线路经过多雷区段是否对减小了防雷保护角、是否要求降低杆塔接地电阻、高塔、大跨越塔是否采取了增加线路避雷器或可控避雷针等;重冰区段是否提高了防冰设防标准;经过主城区、建筑物密集等地区的新建架空线路与地、建筑物的距离是否在规定的线路保护范围区安全距离基础上再增加2-3米等裕度;经过森林区或树竹密集地区的新建线路是通道进行砍伐或高跨,建议线路呼称高高度适当提高,原则上应采用跨越的方式,在易被盗区段,角钢塔下层横担以下应全部采用防盗螺栓;跨越通航江河、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的新建架空输电线路段两端直线塔绝缘子串悬挂点是否采用独立双挂点型式等。
3 施工优良是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保证
线路施工过程即是线路设计产品的实物化过程,施工单位只有按照施工图设计、相关规范等标准流程严格施工,才能成为优良的产品,作为运维方,为保证将来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重点把握以下几点内容。
施工单位“四措一案”中跨越本单位下级输电线路的方案和措施,确保不因施工造成本单位线路安全故障。
隐蔽(基础)工程施工运维人员一定要进行现场质量监督抽查,基础工程一旦施工完成,要想再进行检查、核实相当困难,虽然现在工程管理要求留影图片,但不是全过程摄像,基础工程最易发生偷工减料事项,某省公司就曾发生过因基础偷工减料造成倒塔断线事故;目前杆塔基础施工管理比较重视,杆塔接地装置施工还存在较大问题,影响线路的防雷和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现场实地验收地网敷设的深度未能完全按施工图设计深度及规定要求的深度进行施工;放射线长度相当数量不能达到设计提出的最小长度;地网的焊接搭接长度与记录或规范要求不符,普遍存在虚焊及单面施焊;没有一个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反映了地网的实施走向、焊点位置和长度,为日后地网的维修造成困难。
杆塔工程重点关注如有代用材是否得到结构工程师或现场工代和监理的同意;塔材是否齐全和坚固;防盗帽的安装是否按设计的高度进行安装等。
架线工程、附件工程重点要关注线材的接续位置和质量;重要交叉跨越实测距离要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的最小距离;设计是否有重要交跨遗漏而又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架空地线及OPGW光纤与塔身的联接良好;接地电阻在规程要求值以下;该采用独立双挂点的金具串是否采用;金具串的锁、栓齐全,规格合适等,线路竣工验收必要的安全警示牌对线路外力破坏的预防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4 防范外部破坏是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点
4.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安控技术的提高和电网管理的加强,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输电线路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影响输电线路跳闸的第一因素有从雷击转移至外力破坏的趋势,输电线路遭外部破坏的几个主要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近年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较快,城市拓展,使位于城郊或城乡结合部的输电线路遭受塔吊的侵害,造成碰线跳闸。(2)开发区建设平场,放炮金属引爆线飞向导线,造成线路跳闸;挖土机及运土车辆安全措施或安全意识不够造成车辆误碰导线而造成线路接地跳闸。(3)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施工承包单位,吊车安全措施不当等造成线路跳闸,如成渝客运专线建设曾多次造成沿线输电线路跳闸。(4)城乡结合部线路杆塔拉线下把及拉线棒被锯、塔材被盗造成输电线路倒杆、断线安全隐患。(5)本地区政府主导的大面积速生桉栽种,对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非常大的隐患。其通常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生长速度最快可达10米/年,生长高度最高可达40米。2010-2011年度,重庆的长寿、璧山、永川等地区都发生过因为速生桉树生长过快引发的输电架空线路发生的对树放电事故。(6)另外农田使用的塑料薄膜、简易彩钢板屋顶及养鸡场的围网等,遇有大风天气时,被风吹落到导线上,造成相间短路等。
4.2 针对人的异常活动造成输电线路外部破坏的重点,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力度。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建委、园区、开发区管委会等的有效沟通,了解其城市拓展、开发平场地块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向其宣传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根据在政府相关部门了解的安全隐患情况及线路巡视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情况,直接与相关项目的实施单位宣传施工过程中如何防止影响电力线路安全的措施及注意事项,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蓝牙状态;电力设施安全保卫部门积极主动与当地公安机关汇报,沟通信息,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行为,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电力设施运行环境;单位要与当地宣传单位联合宣传防止破坏电力设施的教育工作;单位及线路运维人员要与线路沿线的乡镇政府联系、沟通,引导线路沿线村、社在线路保护区内种植低、矮经济作物;运维人员要掌握重点,根据季节特点和所在线路实际情况,调整巡线次数,及时做好防范措施。防止和遏止输电线路外部破坏的发生,是一项提高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可为、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运工作的重点。
5 加强管理是实现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加强管理同样是实现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只有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才能保证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输电线路点多、面广、架空输电线路一直暴露在野外,经受日晒雨淋,其要安全稳定运行,保证或恢复其出力,首先是要掌握线路的健康状态,线路状态管理工作是线路基础管理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线路状态的实时、常态化管理,夯实生产管理基础;并从线路重要性如线路重要程度、用户重要程度、产生故障的严重程度、失效的风险与后果、线路故障概率等和线路的环境因素如污秽等级、雷电活动情况、覆冰情况、气象环境、设备所处社会环境等三个层面出发统计、综合考虑和分析,对设备检修要求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检修的优先次序和维护策略建议,最终对电网的规划、建设、设备制造、运维控制和大修技改五个方面产生影响,以达到保证或恢复线路出力,保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按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规定的周期完成对输电线路的标准化巡视,从巡视的记录中,按线路本体及附属设施上分基础、杆塔、导地线(含OPGW)、绝缘子、金具、接地装置和安全标志按线路进行统计,以形成该线路的健康状态数据,通过评估,上级备案后,确定线路的巡视周期、检修优先次序和维护检修策略,替代按周期进行检修策略,有序、有重点、有目的的安排检修,减少了检修次数,提高了检修质量,节约了检修成本,效益得到了增长,提升了管理。
从巡视的记录中,从线路的环境因素分重污区、多雷区、重冰区、舞动区、强风区、鸟害区、外力破坏区、通道整治区、采空区、地质灾害区等建立专档,并根据线路的环境变化不断修正,通过评估,上级备案后,分区、分季、分段调整巡视周期,改变按固定周期正常巡视模式,达到了节省运行人力资源的目的,提升线路管理。
通过对已有运行线路的运行、维护状态情况反馈相关部门,建议或影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设备制造、运维控制和大修技改,完善管理链条、优化业务体系,最终达到跨环节的线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6 结束语
输电线路是电能运输的载体,其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不能只从运维本身加强管理,要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到报废多方面加强协作、管理,才能保证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出力,才能保证社会的经济发展,为客户提供稳定、优质的电能商品。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Q/GDW 248-2008.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S].
[2]GB 50545-2010.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S].
[3]GB 50061-1997.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S].
篇4
关键词:行为安全理论;煤矿安全管理;不安全行为;运用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148-01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也在快速增长,在生活当中,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他们。尽管现阶段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针对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客观事实,煤炭资源仍然是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可替代的,维持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直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在实际操过程中,开采人员对煤炭资源肆意开采的行为屡屡皆是,严重制约着煤矿开采事业的绿色发展。此外,需要认识的是,随着媒体的介入,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工程灾害的报道越来越频繁,导致现阶段我国煤炭事业的高效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考验。结合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操作经验以及实际的管理效果对事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表现在,对操作流程的监督管理程度低,只重视操作的结果而丝毫不在意操作的过程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另外,由于管理层对员工的奖惩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对员工的惩罚力度远远大于奖励力度,使员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导致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难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直接原因。鉴于此种情况,为了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本文在煤矿安全管理当中,对运用行为安全理论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希望尽可能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进而推动我国煤矿事业的稳固发展。
1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1.1 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
通俗来讲,现阶段我们所说的行为安全管理其实是一种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安全管理办法。主要是通过发现、研究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安全的行为,在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行为的同时,提升他们注意行为安全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引导人们以规范的行为方式进行实际操作的目的,进而保证整体操作的安全可靠性。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现阶段的行为安全研究工作当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大部分企业对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概念并没有十分透彻的理解,研究重点往往只是针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而往往会忽视这样一点,即在人们在对行为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时,也难以避免自身存在的问题,因而,行为安全管理理论也难以单独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的操作经验,以现实基本情况为依据,才能实现良好的运用效果。
1.2 行为安全模式的应用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安全理论已初见成效,在行为安全理论的基础上运行煤矿安全管理方法的煤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正在逐年降低。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形成行为安全理论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理念上的认识还有失偏颇。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关心最后的结果,并不在意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规范。简单来说,只要不发生安全事故就不会考虑操作期间存在问题。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进行,对企业的可持续稳固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安全理论的意义
2.1 优化煤炭安全管理模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管理可以通过引导员工进行预期的规范行为,提高员工的行为安全意识,并形成行为习惯融入员工的思想中去,使员工的行为过程中,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因此,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的优化管理模式,降低冒险行为的发生率,进而保证整体操作的质量与安全。
2.2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投入,因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保证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针对煤矿企业这一类型企业而言,如果在从事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对每一项操作都肆无忌惮、掉以轻心,极易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涉及到安全有关的行为的时候,根据行为安全管理理论,我们通常能够通过增强员工责任感以及增加奖励机制来实现,从而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因而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员工养成安全管理中所要求的行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 基于行为安全理论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
员工的基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成败。尤其是针对煤矿企业而言,员工基本素质的高低不单单影响着企业的前进道路,同时还关乎着基层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对煤矿企业来说刻不容缓。鉴于此种情况,煤矿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培训,成立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由矿长领导、安全副矿长、安全办主任和区队长负责安全工作,一线生产的班组长和岗位员工组成的行为安全管理小组,完善以矿工工作行为为基础的考核体系,提高员工的行为安全意识。
3.2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是保证操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煤矿企业可以根据矿工的作业安全行为状况实施安全奖励,纠正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错误观念,避免由于安全疏忽而造成的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损失。
3.3 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管理
加强煤矿生产的现场管理,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安全理论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提高煤矿企业整体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现场生产管理除了对操作流程的管理外,还需要对操作仪器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机械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的状态。而针对现场操作流程的管理,要实现场管理的有序进行,单独依靠员工的行为约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并不显著,鉴于此种情况,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管体制,对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实时是监控与管理。针对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问题的恶化,对现场管理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从而确保煤矿生产能够在良好的安全环境下进行。
3.4 建立新型的煤矿安全文化
所谓的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通过每个人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或者是处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良好的企业文化特征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绝对动力,在确保企业安全长久发展等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因此,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的长久目标,必须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新型的安全生产文化,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4 结 语
现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安全理论已初见成效,在行为安全理论的基础上运行煤矿安全管理方法的煤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正在逐年降低。因而,运用行为安全理论是为煤矿企业打造安全的生产环境的重要途径,只有长期坚持执行,才能取得更佳的安全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力信息;运行;维护;管理
前言
在全球信息化的推动下,计算机信息网络作用不断扩大的同时,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除在系统设计上增加安全服务功能,完善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外,还必须花大力气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安全系统需要由人来计划和管理,任何系统安全设施也不能完全由计算机系统独立承担系统安全保障。诸多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和人员因素方面。文章结合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提出了供电企业的网络信息的安全与管理问题。
1、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分析
(1)计算机及信息网络安全意识薄弱。供电系统各种计算机应用对信息安全的认识距离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对新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2)急需建立同供电行业特点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相对来说,在计算机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投入较少。为保证供电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应建立一套结合电力计算机应用特点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
(3)联网的外部威胁。供电系统依据有关规定将网络分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信息内外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供电系统用户通过外网与互联网连接,必须要面对国际互联网上各种安全攻击,如网络病毒、木马和电脑黑客等。
(4)数据库数据和文件的明文存储保护不完善。供电行业应用系统基本上基于商业软硬件系统设计和开发,用户身份认证基本上采用口令的鉴别模式,而这种模式很容易被攻破。没有完善的数据备份措施。很多单位只是选择一台工作站备份一下数据就了事,没有完善的数据备份设备、没有数据备份策略、没有备份的管理制度,没有对数据备份的介质进行妥善保管。
2、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措施
供电系统的信息安全具有访问方式多样,用户群庞大、网络行为突发性较高等特点,信息安全问题需从网络规划设计阶段就仔细考虑,并在实际运行中严格管理。为了保障信息安全,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教育
①为了保证信息安全的成功和有效,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用户、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所有的企业人员必须了解并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安全策略。②主管信息安全工作的负责人或各级管理人员,重点是了解、掌握企业信息安全的整体策略及目标、信息安全体系的构成、安全管理部的建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等。
2.2重视设备管理
重视设备管理是在企业网络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将一些重要的设备,如各种服务器、主干交换机、路由器等尽量实行集中管理;各种通信线路尽量实行深埋、穿线或架空,并有明显标记,防止意外损坏;对于终端设备,如工作站、小型交换机、集线器和其它转接设备要落实到人,进行专人严格管理;加强信息设备的物理安全,注意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等设备的防火、防盗、防水、防潮、防尘、防静电。
2.3重视技术管理
①防火墙技术。供电系统的生产、计量、营销、调度管理等系统之间,信息的共享、整合与调用,都需要在不同网段之间对这些访问行为进行过滤和控制,阻断攻击破坏行为,分权限合理享用信息资源。②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技术)。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一个VLAN都包含1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而不是物理划分,所以同一个LAN内的各工作站无须放置在同一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有助于控制流量、控制广播风暴、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③数据与系统备份技术。供电企业的数据库必须定期进行备份,按其重要程度确定数据备份等级。配置数据备份策略,建立数据备份中心,采用先进灾难恢复技术,对关键业务的数据与应用系统进行备份,制定详尽的应用数据备份和数据库故障恢复预案,并进行定期预演。确保在数据损坏或系统崩溃的情况下能快速恢复数据与系统,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④建立信息安全身份认证体系。供电企业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信息安全风险威胁,需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网络危险过滤、终端准入、用户识别、上网授权等功能,警告或禁止检查不通过的终端访问企业内部资源,最终实现企业内网用户终端安全性的提升,达成企业整网上网安全性的保障。
3、当前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工作
3.1探索设备运行管理新方法
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设备正常运行。信息设备多种多样,包括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主机服务器,防火墙等,各类又包括很多品牌和不同技术的设备,如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怎样做好信息设备的管理工作?
(1)购买必要的质保服务,适度控制风险。一方面设备老化会出问题,需要更新;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技术力量不够,设备出现问题就要尽量控制它。
(2)加强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信息化设备管理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大家对设备管理的经验不足,有必要向电网一、二次系统设备管理学习。
(3)建立设备运行预警体系。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以管理为中心替代以检修为中心,且逐步由预防维修、在线检修替代事后维修。
(4)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环节,数据备份也是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障。
(5)尽量由自己完成操作。管理人员根据服务厂商提供的操作步骤完成工作,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安全。
4、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绩效问题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评价信息系统的效益需要建立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并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是纯粹的消费,但是,关键应用系统的故障,给企业带来损失。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的关键绩效指标主要有:1)关键应用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2)重要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3)信息安全度;4)应用系统的效益。
信息运行管理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运行管理工作常常被人们忽视,有必要从历史经验去寻找信息系统运行的效益。比如,SCADA系统不能正常使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营销系统或者95598系统不能正常使用,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中断或者病毒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从不同的方面、多个角度分析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经济效益,提高信息运行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篇6
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防控是按照运输安全管理的不同阶段,针对各阶段的不同任务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手段,组成事前、事中、事后、总结四大单元,各单元间职责明确、目标一致、相互渗透、信息共享、互控互助、形成循。四大单元的职责和功能是:
1)事前防范。根据意识指导行为的原则,系统主体要想达到统一目标(保证运输安全),使系统各职能部门人员遵守统一规则(法律法规、作业标准、管理制度),落实安全防控措施方案,做好安全预防准备工作,就必须在事前让全体员工熟练掌握与自己本职工作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规章、作业标准、卡控措施的规定,明确管理规则、职责任务、风险所在。做好自控、互控、他控和技能演练考评,不达标者不能上岗。把功夫下在事前,筑牢安全防线。
2)事中防范。经过事前防范的预防准备工作,全体员工明确了职责任务、标准要求、作业要点、风险所在、卡控措施,进一步熟练了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为保证防线一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在事中(运输过程中)必须跟踪监控、监督检查、落实措施、堵塞漏洞,配齐配全监控设备,全方位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
3)事后防范。事后防范主要是针对事前、事中没有防范到位的事项发生问题或事故后,启动危机管控和应急补救系统,快速反应、抢险救援、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同时查清事故(问题)原因后,由总结系统总结事故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妥善处理善后问题,并及时反馈事前、事中、事后防范系统,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总结防范。总结防范主要是针对未防范到位发生的事故以及防止事故发生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其中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并结果反馈到事前、事中、事后防范系统,完善各系统的职责、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二、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
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辨识:就是在风险因素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运输事故风险因素定量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安全管理过程的失控是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工作的最大隐患。运输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任何一个要素发生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危险品运输事故。为保证安全,系统的每一个要素都要按统一的标准、规范、制度进行运作,做到安全、有序、可控。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组成安全运输系统的三大要素“人、机、环”是决定系统功能发挥的关键要素,是影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根本。分析运输事故风险因素及存在的基础,发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和规律,从系统的角度进行风险辨识,才有助于找到防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单纯的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运输安全管理中常会出现,运输安全时紧时松、时好时坏的现象,这一方面抓紧了,哪一方面又出现了问题,就没有形成安全管理系统化,各部门单打独斗,各干个的,没有配合和制约,管理效率低下,是不能保证安全工作长治久安的。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风险;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危险品,是指那些性质不稳定,在物流运输或工业生产中中,满足某种条件后能引起爆炸、燃烧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害的物品。在《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危险品共分为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性固体、包装气体、有机过氧化物和氧化剂、腐蚀物质、放射性物质、毒害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等九大类。鉴于危险品对公共安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其管理是经济发展形式下的迫切要求。
二、当前我国危险品公路运输现状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的状况,管理制度与实际危险品运输情况存在脱节,在危险品公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较大,给我国公路运输造成极大的隐患。突出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
我国危险品运输管理机制混乱,交警、环卫、安监等多个部门参与到危险品的管理中,就其中某一领域实施分散化的管理,缺乏完备的管理制度,缺少具体的部门牵头建立机制,在危险品管理、运输、处置中往往相互争利或推诿责任。出现较大的危险品事故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造成较大的事故后果。
(二)运输设备亟待实现标准化
运输设备的车辆、运输罐体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运输公司实际运输中,缺乏同制造企业的沟通,从而对于运输设备缺乏相关了解和培训,运输混乱,大大增加了危险品公路运输的风险。
(三)管理模式混乱
缺乏科学的物流模式,未能统筹优化建立最佳配送方式,管理模式不合理,导致企业运输成本增加,拖延运输周期的同时也加大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难度,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车辆设备落后
危险品运输车辆落后,很大程度上以来民用车辆运输危险品,罐体的材质、轮胎、消防设备以及险情处理装置不能达到危险品运输要求,同时,监管不到位,运营资质缺乏、危险品运输相关设施不完备,公路运输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和管理。
三、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策略
针对我国危险品公路运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运输的主体、方式、监管部门等几反面入手,借鉴国外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成熟经验,依据我国道路运输及危险品管控相关法案,提出以下策略。
(一)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
驾驶员作为危险品公路运输的主体,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即从从业资格、岗位培训及运输过程中的监督进行管理。具体而言,在选择危险品公路运输驾驶员时,要严格考察其驾驶资质,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处置危险品的相关常识。其次,对驾驶员应当进行危险品运输岗前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合理、科学的驾驶危险品运输车辆。再次,在驾驶员运输危险品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确保运输过程安全。
(二)加强对危险品公路运输车辆的管理
车辆是危险品的保管主体,因而同对驾驶人的管理一样,对车辆也要实施全过程的确切管理。首先是在出车前,要经过完整的准备与检查,包括车辆发动机、轮胎、车体、油压、安全设施等等,杜绝安全问题。其次在行车过程中,要实现标准化操作,严格按照危险品公路运输驾驶标准,避免危险操作。其三,应当引入新技术,确保能对危险品公路运输的全过程实施监测,包括卫星定位技术等实施指导、监测。
(三)对运输线路的自然状况实施监测
受制于道路状况、天气状况等等,危险品公路运输往往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而,运输公司应当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运输全过程实施监测,做好道路状况评估,对运输沿线天气状况作出预测,从而使危险品运输公司作出合理的决策,加强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
(四)政府部门切实加强监管
政府部门作位公共服务部门,对于公共安全负有较大责任。因而在危险品公路运输中,政府需要就运输公司的资质、设备的状况、驾驶人的驾驶资料、车辆实时运输情况建立完整的档案,同时在档案基础上,建立管理平台,以动态检测的方式加强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以完整的体系实现危险品公路运输无危。
四、结束语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危险品的运输是不可避免的,而以现有的技术,实施公路运输符合我国国情,也有利于运输公司降低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加强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需要得到政府、企业及社会关注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某些发达国家,危险品公路运输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体系,因而,我们可以借鉴其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科学的危险品公路运输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高颖.我国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分析[J].科技展望,2017,(06):175.
[2]吴金中.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12):1-5+23.
[3]吴海杰.我国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问题剖析及解决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3,(05):97-100.
篇8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 转运 安全 管理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科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转运危重新生儿同时,能对其进行急救和监护的双程转运系统。双程转运能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建立基层医院与NICU的关系,在NICU医护人员的参与和指导下,对基层医院中的高危新生儿经就地抢救,在严密监护下转入NICU,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1]。2009年3月~2010年2月成功转运危重新生儿173例,现将院外安全转运经验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2月转运危重新生儿173例,男106例(61.23%),女67例(38.73%);足月儿(≥37周)98例(66.65%),早产儿(<37周)75例(43.35%);早产儿低体重(<2000g)65例(37.57%),足月小样儿11例(6.36%),新生儿肺炎47例(27.17%),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7例(21.39%),先天性心脏病4例(6.36%),其他(败血症、颅内出血、呼吸暂停、破伤风、休克)9例(5.24%)。
方法:
⑴提高认识,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危重患者转运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也是院内危重患者管理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转运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医务人员要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时间是生命,质量是生命线”意识,落实职责所在。规章制度的建立要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实践不断的修改完善[2]。人人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有令必行、违者必究”。
⑵转运前准备与处理:①及时有效的呼叫:急诊科医护人员接听呼叫电话时,要简要了解患儿病情,如:出生时间、胎龄、体重、Apgar评分、目前的病情,准确获取和记录出诊地址和联系电话,并提出初步治疗意见,使患儿病情稳定。同时迅速通知转运小组做好出车准备。②转运小组:转运小组由高年资执业新生儿科执业医生、有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急诊科护士及经过培训熟悉地理环境的司机各一名负责出诊,配备专用的通信设备,在患儿转运全程中方便与NICU联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应招5分钟内出车。③设备和药物:配备新生儿出诊专用救护车,车内备多功能转运暖箱、负压吸引器、便提式多功能监护仪、便提式呼吸机、呼吸囊、充足氧气、新生儿喉镜、微量注射泵或输液泵、微量血糖仪、照明及电源装置 、气管插管用物、急救箱(有急救药物、急救用物)、约束带等。需要使用暖箱,转运前做好预热32℃。④评估与处理:转运小组到达目的地后,不宜急于转运,应详细询问患儿病史,作全面体检,充分评估患儿的状况,同时采取各种干预措施,使患儿病情尽可能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然后考虑转运的适宜性和安全性,这是转运的基本原则[3]。同时要向家长充分解释转运的必要性和风险,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同意和签字后开始转运。
⑶转运中病情观察和处理:转运中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患儿安全、为下一步治疗创造良好基础的关键。①置提前预热达中性温度的暖箱保暖。暖箱与救护车呈平行方向,患儿头部置于靠驾驶员部位,要均速、平稳驾驶,以减少途中颠簸对脑部血流的影响。②:侧卧位,防止呕吐。③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呼吸道通畅;以安全带约束患儿身体,头肩部保持统一水平线,尽量减少途中震荡。④病情变化,应将救护车暂停路边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运。及时控制惊厥、减低颅内压、纠正酸中毒、低血糖等,维持体内环境平衡。⑤保持留置针静脉通畅,方便急救用药及补液。注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落、扭曲、移位、堵塞。⑥保持所有转运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给暖箱、监护仪、药箱等固定和保证期安全。
⑷院前与院内交接的衔接: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要无间隙、无障碍、无脱节[2],要求医疗护理过程的记录也贯穿转运的整个过程中(从接听呼叫到院内交接)。清楚、简明记录患儿在转运过程前、中、后的病情情况、环境因素、治疗和护理,为患儿后续治疗依据,也为处理纠纷提供有意义的法律依据。患儿接回医院后与NICU人员做好口头和书面交接班工作。
结 果
本组患儿173例,经过转运前的处理和转运途中的监护,途中1例出现心跳骤停。安全转入我院治疗,均好转或治愈出院。
讨 论
危重新生儿及时、有效的转运是保证患儿生命及预后的关键:
⑴建立NETS,先进的设备仪器和齐备的药物、物品是安全转运的基础和保障:据报道广州顺德市转运的2000年新生儿死亡率比起之前的1998年降低了44.8%、婴儿死亡率下降了38.4%。而危重新生儿病情特点: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可预见性差,救治的成功有赖于一定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和先进、适用的设备仪器。准备先进、适用的设备仪器,齐备各系统急救药物和物品。落实急救物品管理,做到“五定”和“两及时”,仪器、设备每天通电检查,药品、物品每班检查,并做好记录,随时补充和更换,急救物品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保证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⑵精锐的专业转运团队是安全转运的保证:转运团队由医护人员和司机组成。在转运中医生承担着组织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角色,不但具有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新生儿转运要求转运专业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敏锐洞察力和事物的预见能力。耐心、细致地观察病情,把好任何环节的细节工作,能洞察和预见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有效处理问题和做到防患于然。为确保安全转运,转运人员坚持在职教育,与时俱进,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程序、急救技能等,增强抢救意识和提高应急应对快速反应能力。
⑶转运前处理,稳定病情:转诊前,除作简单处理外,如;清理呼吸道、保暖、吸氧等,还要对内环境调节、循环支持,否则对转运及治疗带来严重影响。根据患儿的情况作处理,如:循环不稳定,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并扩容;若活性慢而微弱、节律不齐,即气管插管、呼吸囊人工呼吸或连接呼吸机。有胃管者,抽空胃内容物,防治颠簸,胃内容物反流而至窒息。保持病情相对稳定,方可转运,尽量减少或避免途中临时治疗和操作。
⑷途中监护与救护:①保温:在转运中,有大部分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若保暖不够,易受外界刺激出现呼吸暂停。根据患儿体重设定不同温度:<1000g 36~35℃,1000~1500g 35~34℃,1501~2500g 34~33℃,>2500g 32~33℃。侧卧位并系好安全带固定暖箱,用软枕置于头部两侧固定,要求司机平稳驾驶,车速不宜过快,防止患儿头部随车颠簸而左右摆动;转运暖箱应与救护车纵轴方向相同,可减少途中因震荡对血压和头部血流的影响,降低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清理气道,必要时可放宽气管插管指征,因为有效的通气是其他抢救措施成功的前提。据病情以吸氧、吸痰。③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既可避免输液速度快慢不均,又可在管道堵塞时报警,以保证急救药品及时输入,又防转运途中由于颠簸出现针头堵塞或渗漏。必要时双管输液。④严密、连续的生命体征观察:严密观察患儿面色、末梢循环的情况,用监护仪进行生命体征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车的颠簸仪器各连接有可能脱落,对仪器监测准确性有影响、出现报警等;噪音影响听诊。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设备,医护人员要在患儿身边予以观察,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实施恰当的救护,确保新生儿转运顺利完成。⑤管道护理:转运管道护理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志在位,防止感染。在转运过程中患儿的病情越稳定越好,病情的稳定和途中的监护与救护是安全转运的关键。
总之,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各个环节中,只有得到了相当于NICU的医疗护理,才能保证患儿在转运途中的安全,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泯.实用新生儿科[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147.
篇9
关键词:维护;锅炉安全;运行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072
0 引言
锅炉是一种特种加热设备,一方面,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一直处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另一方面,如果锅炉的设计和生产,安装和维护不合理,会使得锅炉出现异常情况,比如泄露、变形、腐蚀等不利的情况,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被检查和排除,会对锅炉的安全运行带来安全隐患的发生。所以,锅炉企业,必须对锅炉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加以重视,才能够发挥锅炉的作用。
1 锅炉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
锅炉的安全运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各个部门必须设置安全使用专人,管理权限清晰明确,现场指导有序,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安全、规范使用锅炉进行生产。
1.1 明确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锅炉在制造企业中属于特种设备,使用比较复杂,并且维护也相对繁琐,这就要求我们企业技术人员必须了解锅炉的运行原理,熟练各项操作,同时也要加强管理要求。平时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心,遵守锅炉使用制度,能够对一般情况进行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锅炉安全的运行。
1.2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
(1)保证管理制度的执行力。锅炉运行时候,必须按照运行规程执行,要有交接班记录,定时巡查记录,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对人员岗位进行责任制,严格执行锅炉房管理制度。企业必须经常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宣传现场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且检测,督促,引导好操作人员规范去操作锅炉。
(2)认真做好锅炉运行记录。在锅炉运行过程和结束后,都必须最好各项记录,比如运行记录、水质化验记录、交接班记录、维护记录,单位管理人员也要进行检查,对设备潜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做好提前预防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3)提高全员素养。锅炉的安全管理必须靠公司所有人员来维护,企业必须对全体管理者和一线锅炉操作工的素养,有必要进行培训和提高。通过定期委派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炉工、水处理员工等)进行外出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回来后对其他员工进行转训和交流,达到全员学习、提升素养的目的。另外,也可以请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到自身单位和企业来,实地传授相关锅炉管理和操作技术,提高全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4)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对锅炉操作,必须遵循设备操作规程,这也是重中之重,操作规程可以规范操作人员,让操作者合理,规范的去操作设备,保证锅炉安全、有效的运行,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5)制定定时巡查制度。锅炉在运行的时候,现场人员必须对锅炉的状态进行确认,这就要求操作人员按时做好巡查工作,在规定小时内,对锅炉的基本检查项点进行逐一的确认,并且做好相关登记记录,方便后续查询,如果有异常,要及时通知上级领导,一起及时处理异常,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6)实行奖罚制度。企业可以安排巡查组,不定期进行对现场记录进行抽检,对现场操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和评分,如果发现不符合操作规程的,必须做出处罚,并且进行现场再次教育,对认真负责的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操作人员,给出必要的奖励,以起到奖罚分明的效果,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安全生产。
2 锅炉的维护保养
对锅炉进行维护和保养,都是为了防止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并且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防止一般性的故障出现,减少成本的投入,也同时提高锅炉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保证锅炉安全、经济的运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2.1 日常维护
(1)一级、二级保养。一级保养是要求操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对锅炉和辅助设备进行检查记录,主要有燃烧设备,水位表、安全阀、风机等等设备,必须把设备的状态记录下来,以便查询。
二级保养是在一级保养的基础之上,对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进行相关检查,做好常规的日常保养工作。
(2)小修、大修。小修是在二级保养基础上,对锅炉内部的一些壁管等进行检查,以及辅助设备等状态的确认和保养,要求操作工在锅炉停炉时候按照制度进行的检修保养。
大修是需要专业的维修企业,对锅炉进行定期的专有修理,主要工作有,对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进行清理,防止腐蚀,必要时候,对一些元件进行更换新的零件。
2.2 安全附件维护保养
锅炉有许许多多的附件和仪表、阀门组成,很多附件有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相关元件的功能不可靠,或者部分不能实现,则会对锅炉的安全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维护有以下相关内容:
(1)安全阀。安全阀可以保证锅炉在规定的压力之内,如果锅炉汽压超过规定,则安全阀会发出报警声音,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办法;另一作用是能够给锅炉减压、降压,保证锅炉正常运行。
安全阀的异常一般由泄露,内部有异物导致不密封等情况,通常可以对安全阀进行调整和检验,以保证安全阀的功能可靠。
(2)压力表。锅炉的压力表反应了锅炉汽压的大小,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压力表的数值,来调节锅炉汽压,从而保证锅炉在规定的工作压力范围内安全正常的运行。
压力表必须有专门的计量单位进行定期检测,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压力表要进行防冻、防高温,不能收到突然的冲击的情况,保证压力表的正常工作
(3)水位表。通过水位表,可以查看锅炉内部水面的高度位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水位表,避免锅炉水过多或者缺水等异常的发生,确保锅炉安全的工作状态。
一般要观察水位表的外形,不能扭曲,表面接触平整,便于查看水位,不能够出现漏气等现象,否则需要及时的清理。日常也要做好水位表的清理工作。
(4)高低水位报警器。如果锅炉水位低于或者超限制水位,高低水位报警器能够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预防相关异常的发生。
水位报警器需要保持干净状态,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如果不合格,则不能够起到正常的水位提醒功能。
2.3 锅炉的停炉保养
一般在锅炉停炉后,间隔的时间比较长。在锅炉停炉后,汽水系统还是带有湿气的,并且会有一部分的水,时间长了,会使得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由此,对锅炉停止使用后,必须对锅炉进行保养,让锅炉更加安全的运行,也能够增加锅炉使用寿命。
一般停炉保养有4种:压力保养,湿法保养,干法保养,充气保养。干法保养比较适合停炉时间很长的情况,可以在锅炉内、炉膛内部等地方放一些干燥剂,这样可以保持干燥的状态,并且把内部水放干净,去除水垢等,关闭相关管道和阀门,在需要处放好干燥剂,关好人孔,手孔等等。两个星期对干燥剂进行一次确认状态,如果干燥剂已经失去效果,则需要换新的。
一般的干燥剂有氧化钙,无水氯化钙,分别是每平方米方防止3公斤、2公斤即可。
3 锅炉故障的全面管理
锅炉故障管理需要多故障的部位、程度、时间、原因等等进行全面的记录、分析、控制,并且做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故障,保证锅炉设备正常运行。
一般可以借助诊断设备,对锅炉运行中的参数进行检测,并且和规定值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判断锅炉的运行状态是否按照规程运行,同时专业管理人员也可以借助平时的积累经验对故障进行判断,做出相应的措施,接触故障,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
4 结束语
锅炉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能够保证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也是最基础的内容,只有通过建立锅炉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并且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做好锅炉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时的处理锅炉故障,形成系统全面的安全运行和维护保养机制,才能够有效的保证锅炉安全、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胡海鹏.锅炉安全运行的分析和管理策略[J].河南科技,2013(01):60.
[2]赵磊,王永兵等.浅谈工业锅炉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装备制造术,2013(05):137.
[3]金立鹏.电厂锅炉设备运行现状及维护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01):171.
篇10
险货物运输技术发展态势及发展规律,从而加快我国水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立法进程,确保水路运输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水运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的化工产品也随之大量涌现,水路危险货物种类和运输量不断增长。各种包装危险品包括集装箱装运危险货物运输量成倍增加。其中,各种散装和包装危险货物运输量已占水路总运量的20%以上,从事散装危险品运输的船舶和码头也呈快速增加之势。我国目前从事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和散装化学品装卸作业码头约有270座,吞吐能力约2亿吨,大约占总吞吐能力六分之一;这些危险品码头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下游和环渤海湾地区,今后并将扩大到其它地区。
2 我国统一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在1996年12月国际第会议上,委员会通过了《危险货物运输规章范本》第一版,并列入《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第十修订版作为附件。这样主要就是为了力便将((规章范本》直纳入所有运输方式的国家和国际规章,从而加强协调统一。《规章范本》是针对各国政府和参与制订危险货物运输规章的国际组织提出的,要求他们在危险品运输和管制上遵循安全和方便贸易的统一原则,它适用于各种运输模式。
我国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主要技术法规标准有危险货物命名原则GB/T 7694-2008 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国家标准、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GB 19270-2003 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05 国家标准、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GB 19269―2003 国家标准、铁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GB 19359-2003 国家标准。在我国加入WTO后,我们许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最新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按国际标准的最新内容更新我国危险货物运输标准体系和系列标准,是我国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先决条件;同时中国作为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成员国,也有权力也有义务执行这些规章,让危险货物的管理、运输和使用尽量按照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原则进行。
3 存在问题
3.1 瞒报谎报时有发生
由于,危险品货物大多以集装箱的形式运输,该运输形式运输的货物具有较强隐蔽性,这为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瞒报谎报行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再加上检测力度不够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这时,瞒报谎报就会时有发生。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瞒报谎报行为,会对这种运输造成极大安全隐患,对船舶人员安全以及水域环境污染也构成严重的威胁。
造成瞒报谎报原因,主要是由于打击力度不够,现场检查技术含量较低,不能迅速适应严格检查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
3.2 事故频发
危险品船舶运输中容易引发事故的因素有很多,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指由于人的严重不安全行为,通常说是人的失误而引起事故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水上交通事故80%是人为因素,从事危险品运输的工作人员,如船员、装卸管理人员、申报人员,其中有不少人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素质低。船舶设计、建造、营运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既要设计符合稳性、抗沉性要求,又要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如果一艘船舶不具备以上基本性能就适应不了特殊的航行环境。如果没有适航的船舶,再好的驾驶技术,不论怎样遵守规章,事故都是难免的。外界因素实际上是环境条件,船舶会遇到风、雾、雨,或遇到航道变迁,或枯洪水等环境。航道宽度、弯曲,水深情况及流量、流态、流速发生变化,航道障碍分布、航标的设置等因素,对船舶的横越、追越的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在沿海,离岸十海里左右的水域内最易发生搁浅、触礁、触损等事故。
4对策
4.1 建立科学的危险货物运输法规体系是最根本得事情。我国目前危险货物法规存立法滞后,大量法规、规章是80年代制定的,因此与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有些立法上有真空,有些该管的却无法可依,约束力不够。
4.2 加强船员的培训教育
危险品运输存在较大危险性,为防止事故发生,国家对危险品运输都有严格的各种法律规定。如果船员对有关危险品管理法规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理解的不透,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一些违章。因此船舶公司要加强对自己内部船员的培训教育,一是要让船员学习和掌握有关危险品管理法规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船舶载运危险品管理要求的变化和增加部分要重点掌握;二是提高船员掌握相关国际公约的水平,了解《国际海运危险品规则》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等国际法规,明确船舶装载危险品要符合公约得要求。
4.3将责任落到实处。
政府必须严格制定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对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起监察的作用。而同时企业对危险货物的运输负完全责任,组织培训,严格管理,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当出现问题的,要有明确的人对其进行负责。目前全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危险事故应急反应体系,不能及时救援受害人员,消除危害。机制问题是法律要解决的问题,法律的制定是需要经验和时间的,但现在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事故应急救援力量的问题。
4.4选择合格的包装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