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范文

时间:2023-03-18 01:2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模拟法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模拟法庭

篇1

1、国徽;

2、法官席;

3、书记员席;

4、公诉人席、原告及其人席;

5、被告及其人席;

6、证人席;

7、犯罪嫌疑人席;

8、旁听席;

9、服装;

10、法槌;

11、投影;

12、话筒;

13、音响。

一个模拟法庭可以分为四个组:审判组、起诉组、辩护组、综合组。

篇2

“模拟法庭”,光听这个名字,就足以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怎样的场景呢?难道真的有庄严的国徽?严肃的审判长,或者瑟瑟发抖的犯人?

我带着疑问,跟着同学们走进了体育馆。一进体育馆,我就看到在表演台的中间,有四张长条形的桌子。我们耐心地等着,终于看到有人上台,最前面的一个人穿着长袍,跨着大步,这让我们忍俊不禁,按我猜,他就是审判长吧!后面跟着的十来个人,我猜他们是陪审员、记录员、受害人、犯人,他们在台上或站或坐。只听得审判长高声问道:“你的出生年月?”犯人战战兢兢地回答了他,在审判长的严厉审讯下,犯人一一作答。律师也询问:“当时是什么情形……”经过五十多分钟的审讯,犯人终于交代清楚了罪行。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仿佛在向审判员们致敬。

模拟法庭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就像一位真正的审判员阿姨所说:“法律是严肃的,大家不要把法律当成玩笑来看。”

篇3

[关键词]模拟法庭 实践性教学 规范化 实战经验

[作者简介]孟丽君(1963-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学教学与研究;于巍巍(1979-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法学教学与研究。(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48-02

模拟法庭教学法是一种实训式教学方法,是范例教学理论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角色,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方式。

一、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效果

模拟法庭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法的大胆革新与实践,带来了法学教育思想上的变革,理念上的创新。时代的发展使学生和教师都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课堂,他们开始对法学教育有了新的期盼,正是这种迫切的需求要求模拟法庭教学法必须具有实效,多次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1.实现角色转换,学生成为课堂真正主人。模拟法庭教学法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法的课堂主体和客体关系。无论是前期案例的选取、人员的配备、案情的分析与讨论、辩论材料的准备,还是仿真庭审的开展,抑或是后期庭审材料的整理归档、经验总结,学生都毋庸置疑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在其中至多是一个配角,甚至只是一个剧务而已,只是为学生提供他们演好这台“戏”所需的引导与工具。模拟法庭教学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

2.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模拟法庭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主人翁地位无疑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这种主角意识使学生由“老师要我做什么”转变成了“我需要老师为我做什么”。足见,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成功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培养了学生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模拟法庭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在模拟法庭准备和进行的过程中若有一位同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体效果,所以每一位同学都会谨慎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这让同学们树立了全局观念,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模拟法庭增强了同学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表演能力等。法庭中每一角色的台词都由同学们根据情境原创,各种法律文书都要同学们亲力亲为。“辩护律师”为了让辩护词听起来苍劲有力,增加辩护的精彩性,不得不反复修改稿子,每天坚持模仿著名律师的辩护口吻和语气。参加模拟法庭的其他同学的稿子也要经过多次斟酌,并向他人请教修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公堂上的激烈辩论,更要求学生快速反应,机智应答,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还有表演能力、协作能力等都在此过程中获得了锻炼。

二、模拟法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指导教师的法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模拟法庭的开展是一个完整的庭审过程,对其教学效果的期盼越高,需要的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就越高。完整的庭审过程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为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作奠基,还要求指导教师要具备较为丰富成熟的法律实践能力作支撑。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现存的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并不乐观,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我们实施模拟法庭教学法的制约因素。

2.学生法律素养局限导致模拟法庭表演性较强。学生法律素养的局限制约着模拟法庭教学法实施的效果。现代教学方式虽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但是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少,知识积累依然是理论知识占据着绝大多数。实践经验的匮乏,使得学生法律素养受到局限,这也就直接影响了模拟法庭教学法教学的效果。同时,模拟法庭教学法本身是兼有实践和表演双重特点的教学方式,局限的法律素养就容易导致表演性超过理论知识实践性的目的,从而制约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正态发展。

3.学生参与人数少,影响教学效果。庭审现场需要参加的人数几乎是固定的,除非增加案例的情节,即便是尽可能地增加案例的情节,模拟法庭需要的人数毕竟还是学生中的少数,这就极大地增加了模拟法庭教学法效果实现的难度,也就很容易导致模拟法庭只是为少数学生实践准备的舞台,偏离模拟法庭教学的预期目标。

篇4

【关键词】成人法学教育;模拟法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92-02

一、一种现象:成人法学教育中模拟法庭现状之批判

作为法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模拟法庭被当做“法学院到法院的桥梁”,其理应以创造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司法场域为旨趣,俾受教育者在一种应然的法律运作情境下感受法的运行,进而形成法律人的角色意识,并强化法律思维模式以及培养法律职业人的行为模式、表达方式。然而,察诸当下各法学教育机构采行中的模拟法庭实况,不免令人扼腕。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细细诊断当下模拟法庭运行现状的症状,可以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硬伤:

其一,程序意识略胜于无。我们所追逐的“法治社会”,其最大的表征便是对正当程序的追求。由此,法学的教育尤其是模拟法庭教学必须彰显程序的价值,进而言之,模拟法庭的教学必当呈现强烈而明晰的阶段化。从形式上来看,阶段化可以表现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主体、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行为内容、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法律文书,如此这般。而在我们检视目前的模拟法庭教学现状时,发现教育机构并没有对阶段化给予足够的关照。

其二,案例选择无章可循。成人法学教学中的模拟法庭,必须选择极具针对性的案例为运行载体。当前的成人法学教学没有关照成人学生不同于在校大学生的理解力和对社会的感悟度。由于选取案例不精,整个活动显得单调而乏味,并没有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反而沦为只是少数人参与的虚拟游戏。这由此,教育对象亦不能从案例中找到情境的认同,进而严重影响了其思维的展拓。

其三,角色分工杂乱无序。目前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角色意识模糊的问题。在现实中,原告或被告自身对案情的了解是清楚的,因此其作为当事方须具有明显的角色感从而对案件由倾向性认知。在当下模拟法庭教学中,“原、被告”对案情的了解却是依赖于指导教师或组织者的介绍,情不自禁地趋向中立性、“客观性”。对成人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评判应当强调主体的角色意识,避免法官之外的其他主体陷入中立性认识。

二、两个转变:成人高等法学教育“模拟法庭”的目标功能

无论对于在校法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成人法学生来说,模拟法庭都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模拟法庭的目标功能在于实现成人法学教育的两个转变。

(一)完成从“知识型”教育理念到“品格型”教育理念的转变

法学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法律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公正理念、法治信仰和法律精神,培养学生的法律理性和法律人格,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法律人。成人法学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在接受基本的法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面临着塑造良好的法律职业品格的问题。通过开设“模拟法庭”,充分运用模拟法庭庭审程序的规范性、当事人双方的平等性和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充分展示法律的公正性与确定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参加的模拟审判过程,体会感受法律至上、程序公正、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成人学生心目中形成对法律的信赖与崇敬,逐步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和塑造法律至上的职业品格。

(二)完成从“学科型”教育范式到“职业型”教育范式的转变

成人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设计必须根据社会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素质的需求和成人法学教育性质来确定。成人法学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职业教育,应以培养训练各类法律职业的必需素质为宗旨,即培养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专业人才。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法学教育要从“学科型”教育范式向“职业型”教育范式转变。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职业训练,致使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把应当由法学教育机构完成的工作留给了法律实践机构来完成。作为综合教学实践性活动的“模拟法庭”具有专业性、技能性、程序性、实践性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学专业知识、形成法律职业技能、塑造法律职业品格、训练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直接的重要促进作用。

三、三条路径:成人高等法学教育“模拟法庭”的革新方略

我国现行的普教成教不分的法学教育模式同培养职业型、品格型法律人才的成人高等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相悖。要改进这一状况,须先在成人高等法学教育战线实现从理论型、研究型教育模式向实践型、职业型、应用型教育模式的转型。循此思路,应设定如下三条推进改革的路径。

(一)主体方面:强化角色意识

前已论及,在模拟法庭教学当中,切勿避免角色的模糊化与趋同化。在一个案例的展开中,须呈现两种属性殊异的角色感,一为对立性,二为中立性。一个案件若缺乏对立性,即非典型案件,而是在一个丁是丁卯是卯的事态情境下,法律思维的活泛性势必无从彰显,况且也压根与现实状况不符。由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便要遵从这样一个原则,即案件事实方面、程序方面、证据方面、法律适用以及最后判决务必须有明显的可争辩性,两造当事人间必须有强烈的对抗性,而法官则必须坚持其中立性、消极性。当然,法官要通过最终的心证公开显示其结论的可接受性从而获得权威性。只有使每一个模拟法庭参加者的角色意识得以强化,才能避免一团和气的“诉讼格局”,才能挣脱完全被“导演”束缚的窠臼,才能使每一个角色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被真正激活。

(二)内容方面:规范工作项目

模拟法庭的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根据所掌握的事实,运用所学的知识自由、充分地展开思辩的翅膀,形成严谨的、富有说服力的答辩状或词。。以己之口或审判或控辩或陈述,这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更是优秀的语言表达的舞台。尽管“唇枪舌剑”是模拟法庭最精彩的部分,但须明确,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或可以说,并非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来说,充实的铺垫与漂亮的收尾都是必要的。由是,在模拟法庭教学中,欲要达致理想的效果,必须将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规范化,如准备程序中人员的安排方面、庭审程序中的情节编排方面、争点及观点的整理方面、证据的调查收集及认证方面等等。在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理律杯”竞赛中包括书状与言词辩论的两个程序,在该比赛中,包括案件分析、课题研究、书状撰写以及言词辩论,皆应由参赛队员单独或合作完成,对于参赛学生的专业要求极高。

篇5

关键词:网上模拟法庭;法律教育;应用探讨

网络环境的大力发展使得课程也随着发生了优化,使课程能够很好的照顾到距离较远的人群学习法律知识,在现阶段可以说只要能够连接上网络线路就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法律知识的自学。并且法律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展开,而网络模拟法庭以其高超的真实度,以及教师对于庭审进程的精心设计使学员学员能够全面的掌握审判的每一个细节。网络模拟法庭模式的教学无疑拓宽教学的知识面,网络模拟法庭模式的教学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与认可。

1 网络模拟法庭的特点

网络模拟法庭模式的教学也就是"数字化模拟法庭",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将网络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的模拟法庭相融合,是教育在新时代下的崭新发展趋势,也是法律教学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在网络模拟法庭的开展过程中展现出如下的几个特点:

1.1 实践性强

在推行网络模拟法庭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课程需要、教学进度、课程安排、学员接受程度这些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以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现在网络传输速度的飞速发展,也就更方便教师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汇总以便制定新的教学课程。另一方面,学生只要通过网络登陆到教学的网络平台就能够的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相应的网络模拟法庭课程,方便学生及时的找到各种相应的法律案例,进行汇总、总结,提升自己法律素养以及相关专业知识。

1.2 网上模拟法庭超高的模仿性

网络模拟法庭充分的运用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使教育网络平台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现在的网络模拟法庭能够高真实度的还原整个法庭的情况,从法庭的细节环境到席位安排,再到法庭审判进行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让学员感受到庭审的肃穆氛围,使学员能够感觉身临其境一般,从而加强学员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另外依托极其逼真的网络模拟法庭,能够让学员在学习的时候切换到不同诉讼人物的身份,从不同角度感受庭审程序的进行,增加了趣味性和多元性,改变了以往法律教育的单一性及枯燥性,促进了教师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2 W络模拟法庭的具体实施

网络模拟法庭力求依托现在网络科技的强大,将诉讼程序中每一环节细节成功的再现到学员面前,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住着手实施:

2.1 选择合适的庭审材料

法律知识的法律教学覆盖面极广,每年收录的教学案例也数量巨大,怎么在数量庞大的案例库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就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选择具体案例的时候要保证其具有代表性、严肃性。其次,还要根据学员自身的法律水平、学习兴趣点等等方面灵活的选择法律案例,力求以简单具体的案例让学员掌握关键的法律知识。

2.2 强化物质保障,建好实践基地

规范的实践场所,可以使模拟法庭活动活动更规范、更富严肃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崇敬感和法律职业感。不少地方采用一般教室作为模拟法庭的场所,大大影响了模拟法庭的效果。因此,应建立规范模拟法庭实验室,审判庭要符合《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要求,桌椅应按照正式法庭的样式制作和摆放,配备法庭应有的一切标志如国徽、诉讼参与人的标牌、法槌等,配置法官服、检察官服。

2.3 要做好网上模拟法庭的总结。这也是网上模拟法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从学生与教师两个角度进行。其中,学生要及时梳理在网上模拟法庭过程中的疑惑和解决方法,教师则要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客观点评,使学生能够获得真正的法律实践能力。

3 法律教学中应用网上模拟法庭的措施

在远程法律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规范网上模拟法庭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为推动法律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具体的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精心策划,确保学生积极参与网上模拟法庭。

精心策划是确保网上模拟法庭顺利实行的基础,现如今,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也使得远程教育的地域性越来越广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法律知识时,对于法律案件的选择和分析参差不齐。因此,对于网上模拟法庭的安排就需要精心策划,可以选取当前社会上的关注热点作为案件的切入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比如,最近在社会上沸沸扬扬的"蛇蝎保姆何带天案",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网上模拟法庭庭审素材,这个杀人保姆案作为一个极端案件,在社会公开审理后也引起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因此,可以将这个案件引入网上模拟法庭中,既能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又能确保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对案件展开进一步的理性分析,从而为网上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留下足够的空间,有效的提高了法律教学的质量。

3.2 认真组织,教会学生庭审辨论技巧和诉讼方法

网上模拟法庭以培育学生的法律技能和综合素养为主,在远程法律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认真组织和规范网上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一定的辩论技巧和诉讼方法,对提升学生法律综合素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具体的讲,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网上模拟法庭教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各种庭审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法律职业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大大优化学生的法律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在网上模拟法庭中给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围绕庭审案件比较有争议的点上,让学生尽情的进行质疑、举证和辩论,既能培养他们的法律思辨思维,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实现教育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对于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在新时代下,法律教育可以依托真实度高、实践性强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法庭案例的网络再现,实现立体教学的同时能够最大范围的照顾到偏远地区的对于法律知识学习的渴望。从学生角度出发,学员能够从高真实度的模拟情景身临其境的学习庭审的每一个细节,再借由网络模拟法庭的趣味性的从不同诉讼人员的视角学习相关知识。无论从教师角度来看,还是学生角度来看都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未促进教育进程的推广。

参考文献

篇6

“模拟法庭进校园”是我们学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又一项新举措,它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模拟法庭进校园”形式,为创建“零犯罪校园”提供了法律保障。该举措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得到较系统的法制教育。逐步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的学校法制教育网络和体系,可以防止空洞的说教。实践证明,“模拟法庭进校园”是一项深得人心、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方式,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我们学校的做法。

一、“模拟法庭进校园”的活动深得人心

“模拟法庭进校园”是指在教师或者法官、检察官等司法人员的指导下,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在学校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活动。

“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综合运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司法基本技能等,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模拟案件的处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握好案情与法律间的关系,做到活学活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特点

1.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 ,贴近学生生活,更少说教

“模拟法庭进校园” 是青少年法制宣传的重要措施和方式,融知识性、教育性、警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更好地理解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明白“实施违法犯罪必受法律制裁”的道理。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庄严神圣的法庭氛围中感受法律的神圣、威严、公平、公正,从而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对真实法庭审理过程的演示,摆脱了单纯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亲身实践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法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

2.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响应国家“推进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的号召,教育方式生动活泼

为响应“推进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的号召,按照依法治校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教育发展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师生成长相结合,求实创新,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为学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更为了使师生了解法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真正的法制公民,以真实的案例、生动的庭审现场达到最大的宣传警示作用,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

3.法制教育方法多样化,学生学法、用法氛围浓厚

根据调查,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校园法制教育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缺乏直观的教育,使法制教育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模拟法庭进校园”,改变了过去单纯给青少年灌输法律知识的宣教模式,以更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学生模拟组成法庭上的各种角色,演绎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真实案例,活动开始,通过一幕“情景剧”的方式将真实案例回放,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整个表演更为生动。

篇7

【关键词】“模拟法庭”片断化 活动教学 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课堂

政治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和场所,其教学就是在寻求一种恰当的形式来反映政治课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从而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新理念条件下,从政治课堂的创新入手,探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教育的新模式是我们政治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根据科尔格的“道德两难法”德育思想,尝试运用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实践,深入进行新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我校思想政治教学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把“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就是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新探索和创新实践。

一、“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特点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与判决”使其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模拟法庭”活动片断化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着与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共同的特点和功能,但同时,又具有它们无法比拟的优势作用与特征。

1.趣味性

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案例教学虽然能使学生置身其中,但不如“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因而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对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弱势的学生的教育作用不大;活动教学,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它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没有一定社会经验和观察,分析、综合能力,是很难达到目的的。然而“‘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活动,它揉合了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优点,真实、直观、趣味、参与、思考、应用等等,通过引进“法庭辩论和判决”片断,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身“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进行自我教育,这种教学新颖别致,富于吸引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为此,我认为“‘模拟法庭’片断化”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既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能达到教学教育的目的。

2.实效性

由于案例形象生动,独特、真实,学生观看并参与“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和判决”后,既形象地理解体会了活动的乐趣,又体验了情节中人物情绪,因此,能够更好掌握知识、把握自己的行动等。这种教学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思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使学生学到的理论得到了实践,知行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追寻高雅生活》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讨论了哪些方面不能有好奇心,正确运用从众心理、不盲目好奇之后,我把“模拟法庭”的片断引进来,提出辩题“兴趣广泛是一件好事”,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并做好小结。通过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发展情趣不能仅仅停留在兴趣广泛的层面上,而应在此基础上确定符合自己特点的有发展方向的志趣,培养高雅情趣。

同时“法庭辩论和裁决”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国家行为。“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客观而公正的分析中,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知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

3.实践性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教学是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它既让学生学知识、又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学习和思想中的疑难问题,纠正错误认识和行为,“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课堂管理,“法庭辩论和判决”,课堂小结等活动都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将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学生增长了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例如,我在教学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的《人生自强少年始》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案例:潇潇是初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突出,兴趣爱好广泛,能歌善舞。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她发现左腿经常性疼痛,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患了骨癌。医生告诉他的家人,为了保住生命,必须截肢。问题:潇潇及其家人将作何决定?她的未来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然后,“模拟法庭”的成员通过辩论和裁决,决定截肢并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她认识到自强的作用,接受现实、走出阴影,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二、“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实施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模拟法庭”活动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与学生一道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思考中调动和运用大量的“库存知识”,分析并找出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案情分析和辩论中很自然、明确地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或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精选有针对性的案例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法的突出特色是以“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和判决”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学生也主要是通过“法庭”对案情的分析与辩论、裁决以及教师的评析来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并以此增长社会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为保证上好每一堂“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和裁决”课,教师一般提前两三节或三四节课的时间布置、或和学生一起收集、精心编选教学案例,以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但是,案例编选设计,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不同班级案例不同,要贴近学生实际,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存在争议性,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在教学《身边的诱惑》这一内容时,针对普通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游戏机的诱惑”的案例。在讨论归纳了身边存在的两种诱惑之后,就“游戏的利与弊”问题,我把“模拟法庭”的片断引进来,用教材83页《小兆的事例》作为案例,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学生清楚了游戏这种诱惑到底给我们带来的是放松与智力的锻炼,还是沉迷和无法自拔,关键在一个字“度”上。小兆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这就使学生能够在“控、辩”双方的辩论中了解、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判断能力,增强义务感。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教学,虽然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案例或情节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但可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本课教学,比如把导入课题、案例和答案做成CAI课件,并适当配上背景音乐,在课堂上先把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法庭辩论”,在庄严的音乐声中进行“裁决”。之后听听老师的分析和归纳,最后把参考答案展现在屏幕上,供学生参考。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到“法庭辩论”课中,会使教学生动形象而富有实效。

4.“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主要做好三个主要环节,即引入课题,课堂教学即“法庭辩论和裁判”,课堂总结。

(1)引入课题

教师可以通过漫画、动画、短片或歌曲来导入,也可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或其它的情景导入课题,讲清或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并做好课堂的控制,包括学生的情绪调动或调节、教学的进行、辩题的出示和引导等。

(2)课堂教学即“法庭辩论和裁判”

投影出示案例和辩题后,把它交给“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裁决也可以是班级的班委会),教师要适时做好引导。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炼材料的能力,要注意引导、锻炼学生发现和抓住关键问题,避免偏差,导致错误的结论,从而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或者对某种事物和现象有错误看法或观点。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设计了案例:14岁的莉莉父母离异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但爸爸经常赌博,还经常打她。她决定上法院告爸爸。奶奶却说,家丑不可外扬,打官司也不光彩;她会求爸爸不要再打她的。

1)让学生先思考:莉莉会听奶奶的话吗?应该听奶奶的话吗?之后引导出“家丑可不可以外扬”交给“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

控方:爸爸侵害了莉莉的合法权利,经常赌博也是违法行为……这种家丑应该外扬

辩方:莉莉是爸爸的女儿,告了爸爸就是不孝,爸妈已离婚了,爸爸很可怜,赌博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家丑不可外扬

……

控辩双方针锋相对,非常激烈。

2)在辩论中,老师适时告诉学生(出示投影):当奶奶跟爸爸说了以后,爸爸却变本加厉,莉莉“旧疤未愈又添新痕”。莉莉在绝望之时,无意之中发现了奶奶的安眠药……问:她会把药吃下去吗?为什么?(“旁听者”及时补充,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互动)

生:会的,因为不能告爸爸,没有别的办法。

生:不会,她会偷偷地让爸爸吃下去,她恨爸爸,奶奶又不让告。

生:会,她不仅会自己吃下去,还会让爸爸也吃下去,一了百了。

生:不会不会,她想到了奶奶,想到了妈妈,想到……

……

3)当莉莉因被爸爸一顿暴打给打醒时,莉莉可以怎么做?

“旁听者”非常踊跃出谋献策,教师引导“法庭裁决”给莉莉法律援助,通过合法途径来讨回公道。

教师要把法官判决(或班委裁决)结果,及时地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

(3)课堂总结

总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个评价过程。要总结案例的知识点种类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也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即“法庭辩论”中分析问题思路的恰当与否、观点归纲的逻辑性与全面性、辩论问题的把握及表达效果。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从中取得经验,逐步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法律观念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义务,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人。

篇8

关键词: 模拟法庭 刑事实体法教学 应用

我国法学教育肩负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法学院校进行了诸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案例教学法、旁听法庭审判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法律咨询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运用于法学教学中。然而我国法学教育教学方法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在从事刑事法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将模拟法庭教学法引入刑事实体法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比较适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一、刑事实体法中模拟法庭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模拟法庭,又叫假设法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运用所学知识,借助一定设备,模仿法庭审判的一种自主性、实践性活动。模拟法庭教学法因其显著的实效性受到各法学院校的青睐。根据调查,凡法学高等院校及开办法学本科专业的非法律专业类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更良好的效果。模拟法庭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实践性、公开性、知识性、综合性、表演性和观赏性等特点。①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与刑事程序法中的模拟法庭同属于法学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目的、内容、过程、作用等方面具有诸多共同点。

此外,两者也存有差异。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以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环节作为主要内容,尤其以法庭辩论作为重点,就案件的定罪和量刑这一刑法的基本内容展开对抗,法庭辩论也不拘于正式开庭中一轮或两轮的有序辩论,允许学生就争议问题展开多轮辩论。同时辩论内容除了围绕案情本身展开以外,还可以就案情本身涉及的实体法问题进行理论和学术的探索和争论。因此,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注重对被告人进行定罪量刑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它不以诉讼程序的完整和流畅为目标,无需走完全部诉讼程序;而作为刑事诉讼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模拟法庭,它主要偏重于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更注重诉讼程序的技巧训练,其过程一般分为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合议庭合议和宣判等五个环节。虽然刑事实体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没有刑事程序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那样有较多程序操作上的要求,但就实验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对法律运作的难度而言,前者并不亚于后者,因为不论刑事诉讼程序的过程如何,最终都是为了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有无和大小。

二、刑事实体法中开展模拟法庭教学的意义

1.丰富和完善实体法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由全国法律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我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中实体法有10门,实体法构成法学专业的知识核心。在实体法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学。大多数情况是由教师进行一些简明扼要的讲解来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常说的举例教学。也会在刑事实体法课程教学中安排专门的案例分析课(即案例讨论),由教师将案例提供给学生,然后学生对该案例发表分析意见,学生有一定的主动参与,但主导者依旧是任课教师,离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参与案件实例分析尚有一段距离。而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是将未经剪接的原生态案例提供给学生,由控辩双方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提出对事实的认定依据和分析意见,在此基础上对被告人的定性发表意见;如果控辩双方对是否构成犯罪或构成何罪没有分歧,接下来就是对被告人的量刑情节和量刑幅度开展辩论。与一般的案例讨论相比较,模拟法庭的综合程度高,难度系数大,学生的参与性更强,由参与人员发现其中的问题、困难和矛盾,并找出解决的途径和依据,教师在其中充当观察员和评论员的角色。并且由于模拟法庭极具对抗性,可以避免案例讨论中的冷场,是一种高水准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2.提高刑事程序法模拟法庭教学效果。在现行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中,模拟法庭在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是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而不是或一般不是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来开展(据我所知,将模拟法庭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的并不多)。模拟法庭是学生熟悉掌握刑事诉讼程序环节和步骤的一种手段,学生更多地关注程序是否正确、是否完整与流畅,而对实体法方面的内容的关注则较少,经常会出现“重程序轻实体”的现象。而教师因为课时不够或研究方向等原因,也会偏重于对模拟诉讼中程序的关注,淡化对实体法的运用。同时,程序法模拟法庭所用的案例在实体方面大都案情简单、难度较小、争议不大,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

而刑事诉讼中对案件的处理,既要由刑法等实体法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又要有刑事诉讼法来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因此,在使用模拟法庭作为刑事诉讼法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手段之前应该有一系列的专门性训练。实体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以法庭质证(事实上也是辩论,只是局部而已)和辩论为主,而法庭质证和辩论对参与各方来说都是庭审活动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对控方而言能否搞好此阶段的辩论关系到公诉的成败;对辩方而言,则关系到辩护的成效如何,对审判长而言则影响判决质量。通过在刑事实体法教学中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可以为刑事诉讼法教学中模拟法庭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表达和辩论能力。辩论,是持不同观点的双方为达到某一共同目的(如证明真伪、明辨是非、形成共识、达成妥协或争取支持等),在双方认可的前提下(如同一法律体系、公认的学术理论、相同的事物背景等),运用公认逻辑规则进行的举证和辩驳。典型的辩论场合如选举辩论、立法辩论、法庭辩论、学术辩论、决策辩论等。②分析和辩论法律问题是学习法律的起点和归宿,虽然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并不是法律专业工作能力的全部,但却是做好法律专业工作必备的素质。在对抗制的诉讼模式下,刑事案件尤其是一些疑难复杂的刑事案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对庭审结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影响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然而我们现行的教学中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个不善表述的人,在法庭上不可能表现很出色。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以法庭审理中的辩论环节作为重点,通过辩论环节的强化训练,在加深实体法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双向思维、立体思维,提高其表达和辩论的能力。

此外,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我国的法学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不仅可能从事各类法律专业职业,而且可能从事非专门性的法律专业工作。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法学这一相对热门专业录取的学生人数将会更多,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非法律专业工作的比例将会更大。在某种意义上,法学专业教育或许对学生来讲只是一种就业的教育资历证明③。因此,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教学因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参与的人数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刑事实体法教学中模拟法庭教学的建构

1.适用范围。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既可以在刑法学教学中运用,又可以在刑事证据法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还可以在法律文书和律师实务等课程的刑事部分进行。适用时间和次数,既可以在这些课程教学的中间针对某个专题进行,又可以在这些课程即将结束时进行;次数的多少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专题性的模拟法庭可以进行多次,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模拟法庭考虑到活动效果,一般以一到两次为宜。

2.案例的选择。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由于兼顾实体法和程序法等多方面的需要,一般不选择难度大的案例。否则就会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而影响模拟法庭的审理效果。而实体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一般应当选择那些可辨性较强的案例,尤其是那些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刑罚的适用等方面具有较大争议的边缘性刑事案例。以这种边缘性的非典型性刑事案件作为实体法模拟法庭的素材,可辩论的内容多,拓展空间大,参与的各方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学生既能阐述法学的基本原理,形成学术上的怀疑和批判,又能发现刑事立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之建议。

3.具体步骤。实体法中模拟法庭的一般程序是:第一,布置案情。案件材料的内容一般只是提供案例情况和双方的基本证据,不必完整。第二,组织准备。案件材料分发后,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安排时间表,确定相关人选。在此基础上分析案情、寻找争议点、把握事实、寻找适用的法律、准备开庭的各种材料。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事后的总结与点评。第三,开庭辩论。刑法学等实体法课程在刑事诉讼法课程之前或同时开设,因而与程序法教学中模拟法庭有所不同,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主要是对实体法内容展开,侧重于实体部分。同时,作为刑事诉讼模拟法庭的铺垫,在模拟庭审中,一方面要遵循正式开庭审理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实体法模拟法庭灵活、方便、耗时少的特点,庭审中不必强调程序的面面俱到,重点是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内容,通过开庭审理的形式厘清相关的实体法问题。第四,庭后点评。点评是模拟法庭必须环节。在教师点评前,可以由参与者自己分析总结,也可以同学间相互点评判断,教师最后点评总结。第五,教师的定位。模拟法庭不在于最后的结论正确与否,也并不一定需要有确定的答案,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识别案件事实的能力、把握刑事案件关键点的能力、确定刑事案件性质的能力、运用法学原理适用法律条文的能力。教师在模拟法庭中的角色是设计师、领导者和监护人。教师不宜过多参与其中,否则便容易造成学生“学而不思、做而不思”。

4.刑事实体法模拟法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由于刑事实体法教学中对实体法知识的运用是依托模拟法庭审理的形式进行的,而庭审程序在此时学生尚未学习和掌握。教师应当在前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程序知识讲解和辅导,组织学生观看示范法庭,使学生对刑事诉讼程序有初步的了解。第二,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付出更多。从模拟审判过程看,案情是内容,程序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又依靠形式表现出来,模拟法庭是将实体法和程序法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的尝试,虽然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对程序的要求低于刑事程序法中的模拟法庭,这是对学生而言的,对教师而言,投入的精力会更多,对此,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机制。

四、结语

庞德说过,法律人才“仅有高尚品格以及对于正义的热诚态度还是不够的。学识必须具备,这要从教育中来,从适用和解释法律的技术而来,并从裁判技术的经验中来。品格、教育与经验是三项重要条件”④。培养优秀法律人才并非易事,实践性教育在培养法律人才方面的功能无可替代。在模拟法庭教学法成为业界公认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模拟法庭的质量,值得我们思考。

注释:

①陈娴灵.关于创新模拟法庭教学的理性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86-187.

②冯慧.现代司法理念下的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之检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省略,2008-7-15.

篇9

关键词:模拟法庭;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

模拟法庭是一种教学手段,是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对选定案件进行模拟审判的一种法学的教学方法。早在14世纪,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就在英国的法律教育中开始适用,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东吴大学亦开始引入。直至今日,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已在我国法学教育中遍地开花,欣欣向荣。会计是注重实践的学科,会计专业当中的经济法更是注重实践,引入模拟法庭还是有其重要的意义的。

一、模拟法庭于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意义

1.模拟法庭有利于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思维形成了,则法治国家的建设事半功倍。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项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尤为重要。模拟法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第一,模拟法庭让学生全程参与法律纠纷的解决,了解纠纷司法解决的每一个环节,树立司法神圣的观念;第二,模拟法庭让学生知道世界上的事物并非是非A即B,有利于澄清对一些司法腐败的误解;第三,模拟法庭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去观看庭审实况,有利于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治观念。

2.模拟法庭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开展活动。模拟法庭中,学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或原告方,或被告方,或法官,这几方的利益是不同的。原被告方是对立方,他们的利益是冲突的,各自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法官则处于剧中裁判的地位,对法律负责。此时,教师也不会支持任何一方,去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他们指点迷津。要想获得己方的胜利,一切得靠自己。这势必要求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去分析案情、主动去研判证据、主动去查阅法条。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3.模拟法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势必要进行分组,每一组就是一个团队,要想获得胜利,团队第一要务就是必须得相互分工、紧密合作。这有利于学生全局观念、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制作大量法律文书,比如原告及其人要撰写状、词,被告及其人要撰写答辩状、词,法官要制作判决书。这些法律文书的撰写、反复的修改,都能极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模拟法庭教学开庭审理阶段,唇枪舌战不可避免。对许多学生,尤其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所以,模拟法庭的的确确能够在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模拟法庭的课程教学环节

根据笔者本人模拟法庭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模拟法庭的课程教学环节通常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选择合适的案例。对于案例的选择,有人主张由学生自己去选择,本人实在不敢苟同。在教学中,应该由教师选择案例,本人通常选择自己过的案件。选择案例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意案例的性质。经济法课程自然不能去选择刑事案件,最好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案例,学生容易理解,兴趣也最大,比如简单的买卖合同案例、简单的侵权案例等等。第二,注意案例的难度。不要找很复杂的案例,一审两三天。一方面,学生驾不了,一方面,时间不够。应该选案情相对简单的案例,两小时能开完庭为宜。但是必须得有争议点、有模糊性,不能一方稳赢、一方辩无可辩。第三,注意为双方当事人提供证据。本人之所以选择自己过的案件,最主要就是证据这一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整个案件。其他渠道找到的案例,在证据这一块还是有所欠缺的。

2.分配模拟法庭扮演的角色。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是主角,全部角色都是由学生扮演。比如一个班级45名学生,通常分作3类角色:法官,原告方、被告方,每类角色15人。然后每类角色中自由组合成3人的小团体。这样一次模拟法庭教学可以9个人完全参与进去,只需要5次,所有人都可以完全参与。分配角色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角色的首次分配采取抽签的形式,此后再按照角色轮换。这样做,一方面是一种程序正义的法制教育,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由教师单方面分配引发学生的不满;第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历经法官、原被告不同角色,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

3.指导学生做好开庭的准备。这阶段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整个一审审判程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组织学生学习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一方面组织学生中国法院网上观看开庭实况。其次,要分组组织学生分析案情、研究证据,撰写好状、答辩状以及词。最后,要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庭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比如庭前申请回避等等。做开庭准备的指导,教师须注意的是:只是做程序上的指导,而非实体案件上的指导。

4.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模拟法庭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场地问题。如果有模拟法庭实验室那是最好,一般来说,会计专业是不会建模拟法庭实验室的,则可以向法学院系借用,实在没有也可以自己动手在教室布置。第二,真正扮演角色的只有法官、原告方、被告方3组共9人,但其他学生仍应作为旁听群众全程参与。第三,三组角色中,法官应居于主导地位,引导法庭调查、引导法庭辩论。第四,整个庭审过程中,法官的中心地位不能动摇,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听者关注学生的表现。即使庭审过程中出现了突发问题,也得由学生自行解决。

5.庭后评议。开完庭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评议。首先,应该有角色扮演者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其次,旁听学生分别对角色扮演者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主要从程序、实体两方面进行。

三、模拟法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模拟法庭在法学教育中有其优势,但也有亟待解决的不少问题。1.师资问题。模拟法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指导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求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整个情况是不容乐观,首先,许多高校对于经管、会计类的经济法并不重视,经济法的授课教师可能都不是法学专业教师,理论功底堪忧,更不用说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双师型教师并不多,即使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使得教师难有时间去进行实践的历练。建议学校重视经管、会计类经济法的教学,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2.课时问题。笔者查阅了许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经济法通常是安排3个学分,54课时,未安排实践课时。其实对理论教学来说,54课时都有点少,毕竟经济法要讲授的内容太多。建议学校可适当增加理论、实践教学课时,以60理论课时,12实践课时为宜。3.场地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模拟法庭实验室,模拟法庭教学通常是在教师进行。此种情形可能会被学生视之为儿戏,于学生毫无裨益。建议:条件许可下,会计专业可以自建一个模拟法庭;次之,可到法学院系借用模拟法庭实验室;再次,可尽心布置好模拟法庭,师生态度认真,使其一如真正法庭庄严。

参考文献:

[1]刘春梅.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4).56.

[2]陈学权.模拟法庭实验课程建设基本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42.

[3]沈桥林.模拟法庭实训课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育.2010(8).63.

篇10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模拟法庭教学;特征;基础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43-02

一、卓越法律人才的界定

(一)卓越法律人才的提出

卓越法律人才概念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顺应全球化背景对法律人才的新需要而提出来的,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也是知识优化结构,丰富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制定的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针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针对高校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教育改革要求。

教育部对卓越法律人才解释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制定法律人才培养国家标准,探索高校与政法、司法等实际部门、国内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法律人才的新模式,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稳步推进分类分层法学教育改革试点,建设一批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国际法律事务高端人才和高素质执法、司法专门人才。”教育部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定义和意指,实际是政治化的、意识形态化的。对于卓越法律人才目前在国内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基于学术的视角,对于卓越法律人才,我们可以理解为指能够娴熟的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既精通国内法律规则也精通国际或地区性法律规则,既能有效处理国内纠纷更能有效处理国际纠纷的专门法律人才。概括来说,卓越法律人才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1)法治精神;(2)丰富的法学知识;(3)充足的法治实践;(4)法律的国际化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法学教育有着一定的成就,但我国高等法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法律社会人才市场呈现人才过剩的局面,包括外国律师进入中国律师行业,增加律师业的竞争性,而另一方面,我国法律界缺乏高层次,高品质的高端法律人才。这种复杂的人才市场,要求法学教育应探讨如何利用优秀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到“适销对路”。模拟教学文化是当今法学教育培养高级法律人才的中心环节,也是法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提高法学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丰富教学模式单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培养层次多样化与教学目标单一化相冲突;加强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衔接问题;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法律人才等问题。

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针对法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的目标应定位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法律人才培训方式,以提高法律人才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面向应用的,复杂的法律人才。

二、模拟法庭教学的概念及特征

高校法学教学的实践环节除了模拟法庭教学以外,还有法律诊所、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专题辩论和实习等多方式。模拟法庭教学能够更为全面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

所谓模拟法庭教学,是指通过选择适当的真实案件,让学生分组模拟其中的当事人、公诉人、法官、辩护人、诉讼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角色参加法庭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其目的是锻炼学生各种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实践教育的转变,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法学教育的一些缺憾,被应用于现代法学教学中,为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路。简单来讲,模拟法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促进学生参与法律学习的主动性。在模拟法庭教学当中,由于学生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因此必须像真正的法律工作者那样处理案件。学生了解案件后,进行分析,明确案情及争议焦点,明确现有的证据与解决争议所需的其他证据等程序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参与整个模拟法庭活动的热情。在巩固、利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应变能力方面,这对学生的产生深远的影响。

2.提高学生研修法律的热情。学生通过参与模拟法庭活动,熟悉司法审判的运行过程,收获了作为专业法律人才进行诉讼活动所必需的一些实务方面的技能。在模拟法庭的训练过程中,学生模拟扮演当事人、证人、律师、检察官或法官,亲自参与案件处理的全过程,解决具体的司法案件,因而必须考虑所处的角色的利益,设计场景,争取最佳结果。模拟法庭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自己来解决演习中遇到的麻烦和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实行模拟法庭教学,不仅能尽可能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又给参与模拟的学生展示自身才能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体现出了诉讼的民主性,为正确处理案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学生通过全面介入模拟审判活动,扮演各种诉讼角色,须将掌握的各种法律知识,如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程序法等加以综合模拟。同时,要把案件处理好,有的时候还需掌握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如行政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通过模拟法庭,还可以综合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应用写作能力等多种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的一次综合检验。

三、模拟法庭教学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作用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体系及机制,对于我国的法律教育有着一定的质量保障作用,而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此期间影响着学生参与培育过程的效果。高校法学教育可以综合卓越法律人才的内在要求与学生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理论研讨”的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模拟法庭用于法学教学对于贯彻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具有提高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作用

我国法学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老师通过课堂讲解、分析,学生听课、记笔记或者案例讨论。学生把掌握法律知识体系作为学习目的,通过掌握法学理论知识,熟知法律条款作为学习的目的。这也是现行法学教学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相对比较明显,即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锻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正确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的能力很不利。参加模拟法庭的同学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仔细分析案件的情况下,严格按照程序法的要求做好开庭准备,并且在模拟法庭上表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班级同学不可能同时都参与到模拟法庭的角色分配中,对于没有担任角色的学生,可以进行案情讨论、旁听总结。这种方式也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和技能解决法律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能力;对于疑难案例和实践当中发现的问题,学生还可以进行制度和理论上的综合反思。周期为四年的法学本科教育,让法学在校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模拟法庭教学活动。高校通过模拟法庭这种方式承担法律职业技能训练任务显然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法律人才。

(二)积累办案经验的作用

法律工作是一种经验性很强的工作。处理的案件越来越多,经验越丰富,在以后的办案活动中就越能得心应手。因而在某种义上说,法学也是一种经验之学,法学教育肩负着向学生传递、帮助学生积累经验的功能。因此,通过拟法庭审理案件,对学生的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以及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有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顺利走上法律职业之路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三)培养法律职业素质的作用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法律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新的要求,法学教育的目标也开始转向素质型教育的质量类型。虽然我国的一些大学法学院系开设了“法律职业道德或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但就课程内容而言,基本上是相同的公众道德,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法律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学生对法律实践进行真实的体验。模拟法庭教学挑选的案例多为真实案例,进而由学生以准法官、准公诉人、准律师等身份来参与设计、决定案件的处理。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肩负维护公平正义、法律权威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担和责任。因此在模拟庭审中,同学们往往都是热情洋溢,积极加入,并有着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尽心竭力地做好分内之事。通过不同角色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使其深入了解不同职业的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忠于事实、忠于律、忠于职责的法律人品格,树立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为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作用

法学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因此理论与实践有力结合是对学生提出的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法庭这一中介,使学生投入到案件审判实践活动,真实的体验案情。这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相比,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具体案件的能力。为了能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法庭,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分配角色时,一般是在全面参与的基础上,教师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生的法学基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反应能力等决定最为合适的成员担任角色,参加审判活动。在模拟过程中的其他成员可以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见,模拟法庭教学,对锻造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较强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全球化要求多元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法律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要求法学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模拟法庭教学在这一任务中担任重要角色,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中,模拟法庭教学形式还需要不断提升,为更好地促进教学,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育,2011,(7).

[2]杜承秀.模拟法庭教学的地位、作用及组织实施[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