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集中采购范文
时间:2024-03-07 17:5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集中采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分析 绩效研究 并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深,企业更加依靠并购这一手段来拓展经营,增强市场地位。据清科中心研究表明: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991起,其中披露金额的883起并购案例交易总金额达507.62亿美元。这也说明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在2012年3月11日,优酷与土豆宣布两者以100%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此次的并购对于网络视频行业格局将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想通过对优酷并购土豆案例的财务分析,来研究网络视频行业横向战略并购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希望以此案例的分析能对未来中国网络视频行业间企业并购起到一定作用。
一、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优酷网于2006年6月21日创立,以“快者为王”为产品理念,注重用户体验,不断完善服务策略,优酷不断实践“三网合一”的使命,使之成为中国视频网站中的领军势力。于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12月8日,优酷网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土豆在2005年正式上线,是中国最早和最大的视频分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其平台轻松、浏览和分享视频作品。尽管土豆在业内的评价以及用户体验都十分出色,但是经营多年不见盈利,并且财务危机逐年加深,这让土豆网的股东深感被套牢,一直在寻找脱身的机会。优酷给出的条件优渥,与其合并能使土豆的股价溢价154%,这让土豆股东欣喜不已。
在2012年8月份优酷与土豆以100%换股的方式完成了合并,成立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后,优酷股东及美国存托凭证持有者将拥有新公司约71.5%的股份,土豆股东及美国存托凭证持有者将拥有新公司约28.5%的股份。
(二)财务分析
优酷对土豆的并购是基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行业间的战略并购是由企业战略驱动的企业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竞争上的长期战略优势,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所以对优酷并购土豆后的财务数据分析时,不仅要从企业财务指标大幅改善来评价并购绩效的,而且还应从优酷并购土豆前后的财务数据来研究合并带来的“化学反应”。首先本节中将土豆与优酷2010年、2011年及2012年Q1和Q2的财务数据根据合并会计准则,进行合并处理。这样是为了将双方合并前后的财务数据统一口径,便于通过环比与同比的增减速来发掘并购带来的影响。
1.合并前后营业收入的趋势对比。
优酷与土豆是2012年第三季度完成合并的,从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来看,环比下降了10.21%,其原因是被合并的土豆业务受到了影响所造成的,对于刚合并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而2012年Q4的营业收入达到了6亿3583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环比增长率26.61%,同比增长了33.64%。收入的增长以及土豆营收的恢复要得益于优酷土豆集团的战略单元化经营模式。首先将集团现有业务分成两大业务单元来经营,业务单元不单独销售以及单独核算等,其次是整合平台,统一推广,扩大广告覆盖范围。在传统视频营收较低的2013年Q1,同比增长也达到了25.72%,优酷并购土豆后在营业收入的成绩方面是可喜的。这也说明了集团在并购后所采取的营销战略举措是正确的,使得合并后的优酷土豆营业收入大幅增加。
2.营业成本并购前后结构分析。
从优酷并购土豆后,成本结构分析来看,带宽成本占收入之比一直在下降。由合并前11年Q4与12年Q1的38%和45%,下降至合并后的27%、26%及32%,这是在视频网站的流量在持续高速的增长的前提下。合并后优酷土豆集团在宽带成本方面的协同效应开始显现。在根据ComScore三月份数据显示,在流量数据上,优酷和土豆网在第一季度表现持续优异。优酷、土豆网两大品牌月度视频浏览次数分别达41.98亿次和18.01亿次,总接近60亿次,远远超过竞争对手,以绝对优势保持行业领先的位置。在带宽成本方面的节约上,显示了优酷并购土豆的成效。
3.费用并购前后的趋势分析。
从费用环比走势图来看,2012年Q3费用环比下降22.62%,这其中主要由于土豆业务受到影响导致的费用急剧下降。而后的Q4尽管土豆营收恢复但是费用并未出现大幅的增长。与此同时,合并后的2012年Q3优酷土豆集团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52.38%。从环比同比走势图可以看出,合并后优酷土豆的费用增长得到了控制,趋势放缓。这要得益于集团整合销售平台,在确保营业收入的同时节约营销费用。集团着眼于未来经营需要,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希望能开创新特色,打造品牌新形象。使得合并后的优酷土豆集团迅速实现盈利的目标。
4.毛利润并购前后的对比分析。
从毛利率合并前后的趋势可以看出,在完成合并后,毛利润实现了1亿2540比Q2增长了6761万,较同期增长了168%。而Q4的毛利润也较同期增长率62%。这是优酷土豆集团在并购后调整企业经营模式,制定符合优酷与土豆两个战略单元的发展路线所取得的成绩。
5.净亏损并购前后的趋势分析。
目前来说,国内视频网站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优酷与土豆也不例外,从目前来看并购后比并购前亏损的情况有所缓解。在12年Q3净利润率较上期增加了20.1%,Q4的净亏损较去年同期缩减43%,而13年Q1的净亏损较同期也减少了8%。在优酷土豆集团在合并后,优酷土豆进行了销售平台的整合,优化贴片广告的运营模式,能够帮助客户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并且避免了重复投放。合并的顺利进行也得益于优酷土豆双品牌差异化经营的战略。在成本方面的表现也尤为显著,在流量持续增加的前提下,带宽成本进一步下降。合并还提高优酷土豆对内容提供商的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了对版权影视剧的依赖。尽管目前优酷土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持续增长的广告客户以及良好的品牌口碑,这都是优酷土豆实现盈利的坚实基础。
二、优酷并购土豆绩效研究
篇2
1.1采购成本高
原有的项目经理部物资采购供应各自为政,多头采购,集约化程度低,形成不了大批量,无法实现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享受不了最优惠价格。由于采购数量少,运杂费、采购管理费等费用也易增加综合采购成本。
1.2物资质量存隐患
各施工项目的自行采购,易发生从局部利益出发,在采购的过程中轻质量、重价格的现象,造成施工质量隐患。
1.3资金使用不合理
由于项目间资金状况差异大,不能统一调剂资金使用,部分资金紧缺项目得不到统筹资金下的正常进料,影响施工进度。同时,无法实现资金的最优化利用。
1.4业务管控难度大
现场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管理工作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管理粗放,在市场调查、采购方案制定、招标采购、收发料等环节存在疏漏,容易产生物资采购中的徇私行为,造成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合同履约能力差,增大了违约风险和法律诉讼风险。
1.5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程度低
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基本的账务报表处理,对第三方公共网络采购平台了解不够、利用率低,电子商务系统未真正使用,互联网先进便捷的技术手段没有体现,工作效率低。
2精细化管理下物资集中采购供应的有效应用
2.1构建区域化集中采购供应模式
单一项目采购存在供应商资源及经营、业务、市场调查等费用重复的问题,也无法实现批量规模效益。在施工项目相对集中的地区实行集中采购供应区域管理,建立区域物资采购及资源配置中枢,并通过专业团队,为区域内的各项目统一进行物资集中采购供应,“以量换价”,更大程度地实现规模采购效益,可有效地解决资源浪费问题,节省采购管理成本。为此,中铁四局二公司物资分公司在施工项目拓展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区域采购中心,加强区域性集中采购供应,在苏州、温州、杭州、济南、宁波等地建立区域性集中采购中心,辐射服务于公司集中发展成熟的江、浙、沪、鲁等地区施工项目,不断加强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实现区域内项目的集中采购供应,同时,实现了项目间乃至区域间的资源调配,优势互补。
2.2组建专业化招标采购团队
原有招标采购采取项目分散招标的方式,程序不规范、流程不专业、综合花费高。为提升招标采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组建招标采购专业团队,精选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人员作为招标团队固定人员,负责公司所有物资招标采购组织工作。专业团队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范物资招标管理办法,统一招标文件,严格监管机制,对招标策划、市场调查、供应商选择、评委选定、评标流程、过程监管等每个招标环节都严格细化,建立专业化、程序化、规范化、模块化的招投标管理流程,并实行招标采购信息公开制,招标过程及结果公开公布。通过专业团队的运作、严密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更好地服务施工项目。在招标采购的组织中,遵循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的要求,从单一项目组织招标采购到依托区域采购中心的平台优势,形成区域内项目物资的统一招标采购,节省了大量的招标采购管理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物资采购以量换价的规模效益。
2.3推行供应商队伍动态管理
供应商队伍质量好坏,关系到采购物资的品质,决定了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具体做法是:对全公司的供应商资源进行共享整合,甄选优质的供应商作为核心供应商。另一方面,深入市场考察,从信誉、质量水平、价格水平、交货能力、服务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发展销售网点覆盖广、综合实力强的供应商不断补充供应商队伍。同时,建立供应商评级制度,形成核心层、紧密层、普通层3个层级,分类建设,培育供应商队伍。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察及评价,根据考评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升降级,解除评价不合格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以动态管理不断地充实和更替合格供应商,形成供应商队伍的有效竞争,优胜劣汰,保持优质供应商队伍在数量上的充足储备。在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下,不断提升集约化程度,针对局统管外的一些重要物资,如钢绞线、锚具、支座等,着手进行战略供应商招标,每项选取1~2家作为战略伙伴,当年内由战略供应商为公司所属经理部供料,不再进行招议标,以大批量争取更大优惠条件。
2.4提速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动和应用
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暨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系统,全面推广物资网上采购应用,可有效提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质量。2014年以来,为了推广局联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的企业集采平台,做好网上竞价采购工作,公司不断加大对网络采购工作的宣传和推进,对重点项目跟进监督,下达任务指标。所有项目二三项料均纳入网络采购范围,实现了集中采购对全部物资的覆盖。目前,正推动办公类用品的网络集采,并不断扩大网络采购品种,如型钢、钢材等。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切实起到规范秩序、增加透明度、提高集中采购工作质量及效率、有效控制采购成本的作用。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中铁采购电子商务平台(鲁班商务网)的应用,把集中采购招标工作从传统招标模式向网络招标模式转移,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的优势,通过更加规范高效便捷透明的招标模式,共享几何倍增的信息资源和供应商资源,更好地实现降本增效的集中规模效益。
2.5建立物资集中采购全方位管控体系
物资集中采购要建立起从采购计划、签订合同、采购价格咨询和调查、质量验收、产品试验检验到结算付款每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督。通过项目技术、财务、物资等部门联合审核确认采购计划,实现计划的监管,保证计划的合理性、可信度和准确性;通过集体定价制度的严格执行,实现对采购价格的监管,建立民主的决策制度;通过联合市场调查,邀请纪检部门参与评标定标,公开采购信息,实现对招标采购的全程监督;通过公司、分公司、项目两级三方评审,实现对采购合同的监管,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公平性;通过严格验收监测程序,实现对物资质量的监管,确保物资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满足工程标准;通过集中债务支付系统的推行,实现对付款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只有建立起物资集中采购有效监管的体系,才能确保物资集中采购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2.6加强廉政建设,健全物资集中采购监督机制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使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保障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纯洁性的关键。在对物资业务人员的廉洁从业管理中,物资分公司狠抓业务人员的监督约束,实行全员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明确员工在各自工作岗位中的廉洁从业要求,增强员工自我约束能力。要求所有签订采购合同的供应商同步签订《廉政协议书》,共同约束双方的廉洁从业行为。设置投诉箱,公开举报电话,主动接受供应商及各界的日常监督。坚持物资集中采购全过程监督,设立党风监督员,全程参与专业团队组织的物资招标。同时,邀请公司纪委、物机部等监管部门对标书、供应商资质、报价、中标结果进行审核,对开标、评标、定标进行过程监督,保证物资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实现“阳光采购”。
3精细化管理物资集中采购供应的优势和成效
3.1区域集中采购规模效益凸显
推行精细化管理物资集中采购以来,中铁四局二公司物资分公司先后成立了杭州东站工地材料厂、宁波地材部、杭长采购分中心、钱江通道采购分中心、彩虹桥采购分中心、苏州采购分中心、杭州采购分中心、温州采购分中心、石济采购分中心等9个项目采购分中心,对42个项目进行了物资集中供应,3年来累计完成物资供应额27.67亿元,为公司和项目节约采购成本约5534.26万元,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
3.2专业化平台资源调剂作用发挥突出
物资分公司利用自身专业化刚性平台的优势,通过区域化管理渠道、合理的运作手段及全方位延伸服务,实现区域项目资源集中调配,确保项目间优势互补、均衡生产,为项目很好地解决了面临的供应和成本问题。例如,在江浙沪区域的盐城项目,因业主资金拨付严苛,支付比例极低,难以维持正常施工。该区域的集中采购分中心通过合理运作,积极协调区域内公司其他资金面较好的项目,调拨钢材等物资到盐城项目,解决项目燃眉之急,满足盐城项目的正常进料和正常施工。其他区域内也在同步进行项目间资源统一调配,合理统筹规划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物资公司专业化刚性平台的专业化优势,为项目做好更多的延伸服务。
3.3建立起“统一管理,分工明确,有效监督,顺畅高效”的采购供应制度,变“家家跑市场”为“一家跑市场”
通过物资分公司专业化的市场调查、分析,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取舍,确定最优供应方案,为各项目部节省了大量相关费用。采购管理两条线分离清晰,由物资分公司负责集中采购供应,经理部负责管理和监督,同时,上级部门监管,堵塞管理中的漏洞,避免因管理混乱造成的成本失控。
3.4资金管理的统一规范
实行集中供应,通过统一采购、统一结算、统一拨付资金,保证了合理有效调配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规范了项目资金的使用。项目按照执行的各项财务制度规定和控制程序,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用料情况和合同履行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额度。采购分中心及时进行沟通传递,按时上报资金申请计划,加快资金回笼,保证了资金的良性循环,也避免了资金使用中的徇私行为。
3.5物资集中采购促进了廉政建设的有效落实
通过精细化管理物资集中采购的推动,严密的管控体系、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使得各项廉政措施有效实施,实现了物资采购“零”事故。通过专业团队招标采购,增加了物资价格透明度,净化了采购渠道,杜绝了采购过程中的监管疏漏。在具体操作中,招标团队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使采购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3年来,组织招标39次,完成招标金额18.38亿元,未发生一起相关物资人员违规违纪事件。
3.6建立起稳定优质的供应商队伍
按照共同发展、和谐共赢的管理理念,广泛吸纳供应商资源,经过不断筛选和精简,与大量有实力、有信誉的公司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集中采购供应提供了保障,保证了物资质量,规避了市场风险和经济纠纷。通过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探索更多更好的合作模式,争取到供应商更大的价格优惠和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条件。3.7电子商务发挥巨大效用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公司工程常用物资网络竞价累计采购金额7000万余元,在局2014年网络竞价采购评比中名列前茅,参与实施网络采购的单位由2014年10月份6个增至目前的56个,节省采购成本约1290万余元,节约率为18.5%,成本效益明显。
3.8员工队伍的锻炼和团队精神的有效建立
篇3
一、完善机构建设,实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与组织实施职能相分离
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区级政府采购机构的设置可采取不同的模式,但必须贯彻监督管理与组织实施相分离的原则。财政、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加强对本级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职能缺位。
二、合理界定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与中介机构间的职能分工
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政府采购相关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中介机构各自的优势,做好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工作。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强化集中采购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强集中采购平台、政府采购业务规范化建设;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采购计划任务。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注意发挥招标机构的竞争优势,非通用物品小额采购项目应更多地交由机构完成,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改进服务质量,提高采购效率。
三、逐步扩大集中采购范围
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国家、省的有关要求,从今年开始,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但投资额未达到《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规定标准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要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并适用《招标投标法》和《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的规定进行招标投标。
四、形成完善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各采购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对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加强采购活动的内部管理。对集中采购项目,不得化整为零,规避招标,不得通过设置不合理的采购技术需求和资格审查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并严格按规定做好合同签订、验收和资金支付等工作。属单位自行采购的项目,也应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工作流程和监督制约机制,全面规范自行采购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各项基础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采购法规体系。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采购平台,不断扩大供应商库、专家库规模,完善供应商库、专家库建设。继续加强政府采购网络系统建设,积极完善网上操作规程,规范网上操作业务。
六、精简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
采购组织实施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采购实施环节,提高采购?进服务手段。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
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
改革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4〕3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2003〕74号)转发给你们,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在调整现有机构的基础上,设立或明确负责政府采购的监管机构。各地级以上市(以下简称"市")原则上应独立设置一个与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集中采购机构,负责本市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各市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置,由各市人民政府负责审批。目前隶属于行政部门的集中采购机构,应于2004年1月底前与所属部门分离。暂不设置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市,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提高政府采购资金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二、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细化编制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实行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积极措施,在做好采购货物和服务类项目的基础上,将政府采购公共工程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管理。细化编制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是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和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基础性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和各单位,要通过细化编制部门预算和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加强政府采购的计划性。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和完善集中支付机构,按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01〕21号)规定,实施政府采购资金集中支付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竞争机制和制约机制,促进政府采购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一是要建立政府采购业务机构竞争机制。对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允许采购人在省、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之间选择委托采购机构。未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允许采购人在省、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之间或在具有政府采购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之间,选择委托机构。要完善省级和广州、深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打破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按行政区域和行政管理关系接受采购人委托的做法。二是要建立健全供应商竞争机制,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三是要研究建立采购人、机构、供应商之间的制约机制。
四、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加快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各级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负责对采购人、机构、供应商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政府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和集中采购目录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采购政策的落实。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法完善现有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制定与《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政策和办法,通过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五、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府采购电子网络平台。建设政府采购电子网络平台,有利于促进对政府采购服务和管理。因此,要建立一个全省统一规范、资源共享的省政府采购网络系统。各地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全面推行"的原则,负责加快本地的政府采购电子网络平台建设。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一月六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
〔2003〕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意见
(财政部二三年八月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已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政府采购法》顺利实施,促进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稳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国内企业发展,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还存在观望态度,干预具体采购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采购行为不够规范透明,采购程序不够科学严密,管理体制尚不健全,采购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负起责任,狠抓落实。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依法采购观念,发挥政府采购制度作用。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度创新和观念转变,与管理规范化紧密相关,必须结合实际,研究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做到既规范采购,又体现效率,确保《政府采购法》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采取措施,突出重点,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逐步扩大政府采购实施范围,保证政府采购规模逐年增长。要全面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通过细化财政资金采购项目和编制年度政府集中采购计划,加强政府采购的计划性。已经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的,要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没有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的,要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要积极推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办法,扩大直接支付规模。对单位分散采购活动,也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当前,应当通过政府采购,重点支持我国办公软件、计算机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增强国内企业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做好管理与执行机构分设工作,加快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建设
政府采购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机构分别设置,是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客观要求。要科学界定监督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做好政府采购的政策制定、预算编制、资金支付、信息管理、聘用专家管理、供应商投诉处理、集中采购机构业绩考核和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培训等监督管理工作。集中采购机构要接受委托,认真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采购,制订集中采购操作规程,负责集中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要建立管理机构与集中采购机构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管理机构不得进入采购市场参与商业交易活动;集中采购机构作为执行机构,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确保政府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高效。
要重点抓好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置,充分发挥集中采购机构在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法律规定和工作需要,独立设置与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集中采购机构。对已经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对不设置集中采购机构的,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提高政府采购资金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目前隶属于行政部门的集中采购机构,应于2003年年底以前与所属部门分离。
四、继续抓好制度建设,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管理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加强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国务院公布政府采购法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制订配套的规章制度或过渡??度中与《政府采购法》原则不相符的,要予以废止或修订。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要求,组织力量尽快研究起草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报国务院,并相应制订政府采购合同规范文本及有关货物和服务招投标、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政府采购专家管理、供应商投诉和集中采购机构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办法。
要加大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力度。政府采购要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和公正原则,将公开招标作为主要的采购方式;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采购程序,做到规范采购与简便高效相结合;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采购聘用专家管理办法,做到管理与使用适度分离;认真处理供应商投诉,促进供应商投诉处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要重视调查研究,解决政府采购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
要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监察、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有效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强化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约束,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防止和消除政府采购中的腐败现象及各种逃避政府集中采购的行为,坚决克服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要重点抓好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和集中采购目录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到严格执法。要协调好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形成综合管理与行业专业监督相结合的协作机制。要强化政府采购透明度建设,开辟社会监督渠道,发挥新闻媒介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篇4
要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克服现行企业物资采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切实从物资采购机制入手,研究各类物资采购运行方式,寻求适合企业要求的和与物资品种相匹配的采购模式和技术途径。有效降低企业物资采购费用也是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为了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采取集中采购的运作模式,采用招标、定点采购等方式保证物资的稳定供应。全面、准确地掌握物资供应商、原材库存、物资消耗等信息是信息化应用的关键。
二、企业现代化采购运行模式
1.传统采购运行模式。
企业物资采购中,不仅要对价格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对质量进行考核。特别是当企业的物资采购量较少、不适于招标采购时,可采用网络竞价、询价和物资集中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物资集中采购、就地就近集中采购和网络采购等多种传统采购方式。
2.联合物资采购运行模式。
企业需要开发相应的物资信息系统,以实现物资联合采购,在原材供货商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物资采购和住处传递的平台。企业物资采购部门联合起来,对某些通用的、量大的物资进行统一地集中采购,此种方式对降低物资采购价格的效果相当显著。
3.信息化的物流管理采购运行模式。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中有效整合企业物资采购活动,并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实现系统地集成各种采购运行模式,达到采购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信息化的物流管理采购运行模式具备下列多种功能:
3.1动态清点企业库存物资,在此期间不影响库房的正常业务运行。
3.2集成企业现有的物资信息、物资采购管理信息、新供货商信息和入库单相关信息系统,并系统地记录供货商的有效信息以形成“供应商数据库”。
3.3实时掌握原材料的积压状况,对过期材料、缺货材料等做出及时、有效处理。
3.4有机地对企业物资管理过程进行系统结合,对复杂互联的计划情况、对未完成的计划等进行追踪,形成的新计划能使企业始终保持最佳的库存量,保证企业物资采购数量的精准化。
3.5有效追踪未完成的物资采购计划,将物资库存信息和合理的补库计划等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供给企业管理者,解决企业因物资积压和缺货等引起的生产风险或资金浪费。
3.6企业经营审计部门和企业领导者可实时查询企业各种采购物资的价格、状态等,实现全程跟踪、监督的目的。
4.实现集中传统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企业实现集中传统采购有利于将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有利于物资集中采购、统一供应、降低企业采购费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实行集中传统物资采购是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实现物流管理机制变革,确立适用于现代企业制度物流管理新体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实施集中传统采购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具体做法如下:
4.1统一思想。企业物资供应管理部门是集中传统采购管理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后,应在企业主管部门的统筹下制订企业集中传统物资采购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目标、原则、职能、进度等,以使企业的物资集中传统采购与信息化的结合落到实处。
4.2分类管理。通过对企业的物资集中传统采购与信息化相结合的个体情况进行分类研究,根据科学、务实的原则,确定物资集中传统采购与信息化的结合的方式、方法,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
4.3确定程序及原则。
4.3.1规划。企业内部属于物资集中传统采购与信息化相结合范围内的各项目按所属的需求提出规划,由企业相应管理部门统一汇总后,编制规划计划平衡表。
4.3.2人员。对确定属于物资集中传统采购与信息化相结合的主要业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调度。
4.3.3依据。要确定物资集中传统采购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条件、依据,并对具备条件的付诸实施。
4.3.4管理。要组织专业评估小组,就所有物资集中采购的供货商,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供货商提供的物资品质、价格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合格供货商并由企业物资供应部门与其签订长期服务协议。已确定的供货商,应保持相对稳定,但需要不定期、不定次对其进行相关指标的考核。对连续两次或不连续三次出现质量问题且被判定为不合格的物资供货商,企业可中断、中止供货协议,并按程序另选合格供货商。
三、实现物资采购信息化的途径
1.实现采购信息数字化。
1.1为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准,实现物资库存实时查询、单据查询、消耗物资查询、合同查询、计划与合同分析,企业应确立物资信息的动态化跟踪管理信息处理平台,并依此编制短缺物资采购计划,有效防止生产中断、中止。
1.2为实现指标考核动态管理,形成货源相对稳定、质量有效保证、价格合理的供货商关系,企业应建立对供货商的档案化管理机制,对供货商成交的物资品种、数量、价格等实时指标进行准确记录,通过对指标分析,与供货商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以有效地避免分散采购所带来的各种弊端。
1.3企业应集成、分析市场上的物资供应信息,形成对供货商的评价体系,并与供货商的供应信息相比较,以准确把握各种物资的市场走向信息,有效避免盲目采购。
1.4企业物资管理部门要深入生产第一线,并对企业收集的物资需求信息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以建立信息及时反馈机制,实现企业精准生产,同时也为评判供货商水平等提供了条件。
2.建立企业物资采购信息系统。
为有利于采购活动的正规化和提高运行效率,并与企业总体计划、物资库存相结合,企业应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企业自身所需供货商的“产品货比多家数据库”和产品实时传统数据库。企业通过网络实现企业物资信息共享,增加网络招标功能,以提出物资采购需求。
3.物资采购系统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
将企业外部物资采购系统与企业内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对企业内部物流系统进行有效延伸。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政府采购;效率;集中采购
一、浅析影响政府采购工作效率的主要方面
(一)采购需求不确定
部分采购人对自身的采购项目缺乏统筹考虑与安排,造成需求的反复变更。如某采购人采购公务用车,按规定采取询价采购,由采购中心将单位所确定的车型上市政府采购网,统一网上竞价,正常情况10个工作日内完成。但该采购人在询价结果出来后,再提出变更车型的要求,且一连变更两次,造成重复采购,耗时20多天,浪费大量的采购时间,影响了采购效率。
(二)采购人提出非理性要求
采购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水平对采购效率的影响相当大,据了解,有时采购周期的延长是由于采购人为实现一些非理性要求和想法而致。如某采购人采购专用设备,按规定先实施网上询价,再由政府采购咨询专家、采购人共同评审确定中标供应商,正常情况15天内完成。但该采购人不满意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一致选择的中标供应商,不接受中标结果而拒签合同,最终废标后调整技术需求,再重新经过采购程序,前后历时1个多月,大大延长了采购时间。当然,这与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健全完善程度有着直接关系。
(三)特种设备采购未做到充分告知
政府采购中不少为基本建设项目,采购中涉及建委、规划、房地等多部门、多环节的审批流程,同时特殊设备需要较长的供货时间,使政府采购效率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电梯作为较为特殊的定型定制货物,采购机构在采购前已告知采购人所需的采购时间(双方签订采购合同后需75-90天的供货期及两周左右的安装期),但在正式实施过程中,由于未多次、反复加以提醒,预算单位有时会因考虑不周,使项目周期安排以及进度掌握中存在欠缺。
(四)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不高
目前,预算单位还普遍存在着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较粗、追加频繁、预算的执行随意性较大的问题,给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预算编制过粗会导致政府采购工作一系列的连锁负面效应,在项目进行招标文书的制作时,对项目的配置意向难以明确,给供应商的投标和专家的评标都带来难度。
二、改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建议
政府采购制度建立以来,政府采购效率一直是采购人所关注的焦点,相对于采购人直接到市场购买,规范的程序使采购效率相对受到影响。但是从实现社会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从保护干部,源头防止腐败行为发生的角度出发,这种转变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此,政府采购必须坚持依法采购,在规范的前提下努力提高采购效率。
(一)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由于政府集中采购过程不是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独立所能够完成的,是由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采购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过程,所以缩短采购过程的时间跨度就成为提升采购效率的关键,不仅要提高集中采购机构的作业能力,同时也要提高采购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水平。
集中采购机构从强化集中和形成规模采购的功能入手完善集中采购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深化全过程政府采购的理念,从业务需求的提出到最终的采购,一并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及全方位的咨询,同时完善72小时办结制、48小时回应制,强化服务意识。采购人要提高认识,注重预见性,及时、科学、合理安排好采购工作,尽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开展政府采购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健全制度,严格预算,谋求整体效率
健全和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制度,是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关键。首先,集中采购机构要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责任明确。其次,采购人严格控制采购预算与执行,科学估计,合理细化,及时启动。采购管理部门要提高政府采购的控制力,通过“采购流程告知制”、“采购需求确认制”等加强宣传和培训,使采购操作有章可循,各单位各司其职,推动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再上台阶,并针对目前政府采购人员的结构状况,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造就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管理人员队伍,以提高政府采购的整体效率。
(三)简化政府采购程序,构建政府采购网络管理
一是简化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程序。对年度政府采购预算中能形成批量的通用、专用设备,采取一次性“集中招标、分批供货”的办法,提高政府采购的整体效益。二是简化政府采购的工作程序。对采购物品零散、金额较小、紧急采购的项目,在不违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特事特办的管理机制,开辟绿色通道,简便操作程序,提高采购的效益和效率。三是整合政府采购网络管理资源。对通用办公设备的采购,在区层面采取定点采购的基础上,链接市政府采购网,共享市协议供货的相关供应商,实现采购组织方式多样化。
(四)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机构的人员设置和分工
《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采购活动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经办采购的人员与负责采购合同审核、验收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建议集中采购机构进一步明确人员的职责分工,在岗位设置上体现相互制约的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可以将整个集中采购过程,以预算单位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作为界点,分为政府采购前期经办和政府采购资金支付及合同验收两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经办人员负责。同时,各环节的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建立连带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程序,加强内部监督。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胜利油田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分为三项,即“采、管、用”,推广实施的中国石化模板的erp系统软件物资管理中得到全面应用,较好地满足了油田物资采购供应业务需求,全面提升了油田物资管理水平。
近年来,胜利油田推广实施的中国石化模板的erp系统软件在物资管理中得到全面应用,较好地满足了油田物资采购供应业务需求,全面提升了油田物资管理水平。物资管理工作可分为三项,即“采、管、用”,每一项工作都有其管理特点,对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益都起到一定的作用。“采”即采购,是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效率的关键,“管”是保持物资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用”是发挥物资使用价值的重要途径。 erp物料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物料需求计划、采购、发票校对、供应商评价、库存和库房管理等所有有关物料管理的功能。这些模块在胜利油田实施后,物料管理工作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集中采购的实施
发挥集中采购的批量优势一直是物资供应管理长期致力于实现的目标。胜利油田物资供应管理体制经过近五年多的专业化管理改革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以油田供销处一级采购为主(总采购额90%以上)的物资集中采购模式。但是这种集中采购模式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规章制度和事后监督考核来制约。实施erp系统以后,正好填补了没有技术手段支持的空白。特别是sap系统与中石化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接口,有效地控制了属于总部直接集中采购和组织集中采购的采购申请直接上传电子商务网,确保了上网采购率。在胜利油田供销处内部采购权限控制上也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mrp(物料综合平衡)范围的划分和对物料主数据中不同采购类型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主要物资集中到专业业务科室采购,避免各区域性供销科多头重复采购,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中采购的资金、价格优势。
二、实现计划采购岗位分离
胜利油田抓住实施erp项目的机遇,通过对采购组织架构的重整和优化,将物资采购、计划岗位分设,明确采购和计划的岗位职责,一改过去“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制衡机制。计划员根据用户单位提报的需求计划,平衡物资库存,分析消耗规律,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框定供应商范围,并负责询比价,根据询价的结果维护采购信息记录;采购员根据计划员创建的采购计划、确定的采购方式、框定的供应商范围和维护的采购信息记录,选择供应商并与供应商谈价定价,最终在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在sap系统中通过本地角色划分赋予采购组和计划组不同的权限予以严格控制,各司其职,较好地规范了采购和计划的岗位制衡机制。
三、以贴近市场的价格反映库存价值和成本核算
物资供应部门告别了物资收、发、存长期实行计划价的计价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资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以前,胜利油田的计划价平均两到三年调整一次,计划价的调整明显滞后于市场价的变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计划价比较固定,与市场价格偏差较大,不能真实地反映原材料的库存价值和使用单位的材料消耗成本核算状况。实施erp后,物料主数据的价格采用月末移动加权平均价,物资库存、供应和销售价格每月都会随着采购价格的变动而进行更新调整,从而和市场价格趋于一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库存物资价值,更利于使用单位成本核算,真实地反映材料消耗成本。
四、增强对供应商的控制和管理
规范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网络,优选供货渠道,是物资采购的首要环节。虽然胜利油田物资采购两级供应网络比较健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网外采购的现象还是难以控制,仅靠事后检查监督,致使控制滞后,效果甚微。实施了erp系统后,可以实现事前控制。如果确实需要在供应商网络外采购,采购员首先要申请,经物资管理部门审查、领导批准后,在sap系统中维护相应的临时供应商主数据,采购员才能在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实施采购,较好地控制了随意网外采购的现象。同时,利用erp系统供应商的评估功能和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建立了供应商的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每一个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和售后服务情况进行评分,并按分值排序,实现动态优选管理,优选供货渠道,把好物资采购的第一道关口。
五、实现库存信息共享,合理调用库存
以前,整个分公司的库存信息不能实时浏览查询,库存调剂极不方便。erp系统上线后,全油田各个库存地的库存可以在sap系统的任何终端上实时浏览查询,库存信息非常透明,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库存调剂,为优化库存结构提供了便利手段。计划员可以准确地掌握可用资源量,根据计划缺口量充分调用各地库存,高效配置物资资源,在保证生产物资供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同时可以避免各地重复采购,减少物资积压,使库存结构趋于比较合理的状态。例如,去年12月底,安徽勘探处急需1台10kv电力变压器,由于该种型号的变压器当时在汊涧供应库和邵伯总库均没有库存,如果临时向市场采购,供货周期较长,可能会影响用户单位的生产进度。需求计划报到供销处机电科后,计划员立即在sap系统上快速查询分公司各个库存地该种型号变压器的库存情况,最后在真武供销库查询到该种型号的变压器还有2台库存,计划员立即与该库取得联系,紧急调拨1台发往安徽勘探处。从需求计划提报到最后开单发货,前后仅用了二十多分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六、“三流合一”效果显著
篇7
目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财政职能,建立政府公共预算体系。为切实加快这项制度的发展,我国于2002年6月29日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公共支出的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是建立我国公共预算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溶入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政府重大政策目标的有效手段。这对于反腐倡廉、整顿财经秩序和推动并实现政府消费行为市场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江西省政府采购的运行现状
江西省各级政府对政府采购工作比较重视。近年来,通过加强政府采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省采购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完成集中采购项目3596项,集中采购金额74588.39万元,采购范围不断拓展,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采购所占比重分别为74.3%、 12.3%、13.4%。由于政府采购制度是一件新生事物,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江西省政府采购目前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不畅
1.政府采购机构设置尚不健全。截至2001年底,全省单独设立政府采购办56个,单独设立政府采购中心25个,采购办与采购中心合属办公的机构23个。11个设区市中,有3个设区市未单独设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占设区市总数的27%;有6个设区市未单独设立政府采购执行机构,占设区市总数的54.5%。全省99个县(市、区)中,有52个县(市、区)未单独设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占县 (市、区)总数的52.5%;有80个县(市、区)未单独设立政府采购执行机构,占县(市、区)总数的80.8%。全省目前设立政府采购中心48个,其隶属关系多样,隶属于财政部门的有43个,占总数的 89.6%;隶属于政府的有3个,占总数的6.2%;隶属于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有2个,占总数的4.2%;有的甚至是临时机构。
2.管理与执行职责不分。全省有23个市、县采购办和采购中心合署办公;有的仅设立了采购办,无采购中心,采购办兼采购中心的职责;有的仅设立了采购中心,无采购办,采购中心兼采购办的职责。这种管理监督权与执行权不分离的机制易导致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失去约束力,也容易滋生腐败。
3.政府采购配套制度不完善。一是到目前为止,全省尚未形成政府采购处罚办法,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采购失去刚性和约束力,许多单位逃避政府集中采购;二是现行的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体制与政府采购的直接支付方式相矛盾;三是全省各级财政大多未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经调查,全省部分集中采购项目364个,支付采购资金22469.12万元,其中:国库集中支付682.89万元、采购中心集中支付11648.43万元、采购单位自行支付1 01 30.72万元,分别占总金额的3%、52%、45%。采购中心集中支付款项主要是由各采购单位汇集而来,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库集中支付。
(二)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管理工作不到位
1.政府采购基本处于无预算状态。由于江西省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才刚刚起步,基层大多数财政还未实行,而以前采用的大多数是包干方式,财政预算编制粗,基本无政府采购预算。
2.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流于形式。政府采购计划是政府采购预算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当年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机关采购项目的采购组织形式、采购方案、资金支付办法等内容。政府采购计划也是年度政府采购执行和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江西省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基本采用由采购单位向财政部门自行申报、临时申报、随需随报,财政部门简单汇总后下达。一是有些采购项目的计划价格明显偏离实际市场价格,失去了计划的应有作用。二是采购计划中指定品牌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正性。有许多品牌货物在江西只有一家供应商,该采购项目实质上已变成了单一来源,也失去了招投标的意义。三是采购计划的约束力不强,计划价和计划项目的变动随意性较大,审批手续不严,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无检查督促机制。
(三)政府采购执行乏力
1.政府采购公开程度不高。经对全省部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进行调查,发现应当公开招标项目951个,实际公开招标项目741个,占应公开招标的78%;应当公开招标金额44860.80万元,实际公开招标金额33369.49万元,占应公开招标金额的74%。
2.采购程序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是有些零星设备的采购,由于采购单位急需,采购中心时间上又难以安排,只好由采购单位自行报价,采购中心认定,采购单位自行采购;二是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大多不符合规定。按照规定,每次政府采购活动,根据专业对口原则,由采购机关从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不少于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人数的三分之二)参加政府采购的评审工作。而目前,江西省大多数政府采购项目评标委员会人数少且相对固定,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大多少于规定的人数,有的小组甚至没有专家,评标小组成员全部由招标人、采购部门管理人员和监督部门组成。
3.采购单位擅自采购行为较为普遍。经调查,全省479个采购单位中应纳集中采购项目1837个,实际集中采购项目1182个,仅占应纳集中采购项目的64.3%;应纳集中采购金额26613.19万元,实际集中采购金额14974.75元,仅占应纳集中采购金额的56.3%。
4.基层政府采购规模小的问题较为突出。江西省属欠发达地区,采购市场相对不够成熟,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还不够广泛,采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大多数采用邀请招标、询价采购或单一来源采购,甚至有时参加的供应商数量达不到招投标的规定数量。
(四)政府采购配套工作滞后
1.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一是政府采购专户的利息收入未及时上交国库;二是采购资金未得到及时清算,拖欠采购货款的情况较多,给政府采购的合同和计划履行带来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声誉;三是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未严格按合同收取,也未按合同及时清退;四是全省政府采购的有关收费问题未制定统一标准,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不规范的收费现象。如售标书收费标准从 50―500元不等,中标服务费的收取标准也不统一。
2.政府采购缺少一支专业化的队伍。目前全省从事政府采购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原财政机关的财会和经济管理人员,他们以前大多是机关工作人员,没有招投标的工作经验,政府采购的有关技术知识严重匮乏,队伍较为薄弱。
3.政府采购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一是政府采购档案管理不规范,全省政府采购执行部门大多未建立政府采购档案,有的虽有部分档案资料,但不齐全,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采购的客观过程,也经不起历史的检验,采购档案不符合档案保存要求;二是政府采购信息库的建设工作滞后,全省政府采购的各级部门均未建立完备的供应商库和评审专家库。目前,全省政府采购网虽已建立,但没有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没有建立商品、工程、服务即时行情信息库或网页,对政府采购的预算、计划的准确制定和下达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4.政府采购信息不够畅通。全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政府采购网络建设尚不到位,招标信息的因媒体收费高,导致有的采购因经费不足,不能按要求,影响面小。
(五)政府采购面临不少困难
1.政府采购效率不高。全省政府集中采购从申报计划到落实采购大多要历时2个月左右,有时难以满足采购单位的时间要求,采购单位抱怨较多,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采购单位逃避集中采购。
2.实行系统垂直财务管理的部门存在采购困难。全省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已经实行全省财务统一管理,它们的采购目前由基层逐级申报,省局统一办理,这一方面拖延了采购时间,另一方面,带来采购物品的提货、售后服务等诸多方便,增加了使用成本。
3.政府采购药品困难重重。药品采购属专业采购,技术要求高。目前,全省药品采购执行机构尚属临时机构,采购的约束力和刚性不足,采购品种多,数量不确定,合同金额难以落实,采购的监督保证机制还不到位,各医院不通过集中统一采购,自行采购的情况较为普遍,投标企业按品种交纳保证金,金额高,企业负担重。
二、江西省政府采购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江西省政府采购工作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江西省政府采购工作刚刚起步,政府采购的各项制度规定不够完善,政府采购工作经验不足。二是一些单位没有从制度规定上深刻认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考虑部门利益较多。有的认为政府采购削弱了自己的职权,暴露了本单位的财力而心存疑虑,甚至有抵触情绪。三是从事政府采购的人员没有完全掌握政府采购的操作规程,专业技术知识匮乏,一些制度规定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甚至个别人员由于政治业务素质不高,利用政府采购的招牌徇私枉法。四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还未开始,政府采购资金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力度和采购合同的履行。五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采购市场的发育与完善。由于经济欠发达,当地供应商数量少、档次低,而外地供应商由于该地采购量小及地理交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在当地设点或参加这些地方的政府采购投标活动,使得这些地方难以形成充分竞争的卖方市场,从而导致这些地方政府采购在采购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出现不规范的行为。
三、加快江西省政府采购工作改革的基本思路
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江西省政府采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政府采购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与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过程中各方面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经济发展、采购技能、检查监督不到位有一定联系,这也说明江西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为尽快登上政府采购这一快速行驶的列车,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管理。
(一)加快财政支出改革的进程
政府采购制度是现行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延伸,它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从财政系统来说,当前需要加快财政支出改革的进程。
1、加快预算改革。要使政府采购按预算和计划规范执行,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关键在于推进细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行为,从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将财政监督由价值形态向实物形态延伸,改变目前财政监督形同虚设、财政支出管理弱化的现状。
2、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法是按国家机构的建制和经费领报送关系确定的,这种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财政部门不能再简单按预算下拨经费,而应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货商拨付货款。
3、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为克服资金分散支付和储存、使用效率不高、财政资金运行的信息反映滞后的弊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应改革现行的国库支付制度,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开设账户,同时,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并制定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节作用
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行不仅有着财政意义,更主要的是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因此,必须加紧研究有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政府采购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政府采购的推行力度,使政府采购保护民族产业、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1、发挥政府采购对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政府是国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政府可以通过政策采购的数量、品种和频率的改变,促使社会总需求相应变动,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收缩,从而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
2、发挥政府采购对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国内企业或国有经济的商品和服务,以给企业购买合同的方式来保护民族工业,支撑国有企业的发展;对新成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应该适当放宽他们参与竞争的入围条件,鼓励其发展。
(三)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机构,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政府采购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事务多,需要建立一整套管理机构来管理和协调,政府采购制度才能顺利运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健全政府采购机构,充实和强化政府采购队伍。政府采购工作涉及经济、技术、法律等多学科的知识,要求政府采购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政府采购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必须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同时还要随时了解市场行情。政府采购工作需要与大量的供应商和使用单位打交道,还要求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公众形象。我们应抓住市县机构改革的有利契机,未设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与集中采购执行机构的应尽快设立。同时,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政府采购队伍,并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政府采购业务知识培训,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政府采购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2、 完善管理与执行相分离的制约机制。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与集中采购机构应分别设置,各自履行职责。集中采购机构要从财政部门分离出来,独立执行采购职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集中采购机构的采购价格、节约资金效果、服务质量、信誉状况、有无违法行为等事项进行考核,并定期如实公布考核结果。
3、强化职能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力度。一是各职能部门通过参与政府采购,从中透视政府采购运行是否合法、公正、公开、公平;二是每年组织检查,实行事后监督;三是实行全方位的社会监督,公开设立投诉和举报,使政府采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阳光采购”。
(四)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配套工作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能否取得明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采购的配套工作,针对当前政府采购配套工作比较薄弱的状况,必须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完善政府采购的立卷、归档制度。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所有资料是证明政府采购合规、合法、有效的基础性证据,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此,必须尽快完善政府采购文书和档案的严密、完整性,严格档案管理制度。
2、完善政府采购专家库和供应商库的建设,把好入库标难关。建立高水平的专家库和完备的供应商库是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保障采购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采购的客观要求。各级政府采购部门应加快专家库和供应商库的建设,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定期对库内名单进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
3,加快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建设。政府采购信息网络是采购公开性的重要保障,必须配备熟悉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同时,为节约资源,要做到全省网络资源共享,最终达到与全国网络资源共享。
4、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的信用体系。要加强对政府采购供应商的道德教育,宣传政府采购的国际、国内规则,提高他们全方位参加竞争的意识,建立和完善一套规范的政府采购供应商信用考评机制,培育和造就一批将来能参加国际竞争的民族供应商群体。
(五)尽快研究制定适应地方特点的政府采购配套法规和制度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的立法工作不仅仅是制订一部《政府采购法》,还应制订一系列的政府采购的法规、规章和制度。
1、尽快出台地方政府采购办法。当前应根据《政府采购法》,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地方政府采购具体规定,其主要内容大体有:对供应商准入政府采购市场管理的规定;对政府采购投拆或仲裁程序的规定;对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和合同履约保证金的规定;对政府采购官员和从业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行全省系统财务管理的部门,为提高工作效率,可允许其部分物品参加当地政府集中采购的规定;对于公务用车等办公设备,由于型号、规格有要求,可允许各级政府通过集中招标的方式,实行定点销售,定期公布政府采购售价,实行统一的售后服务的规定,并要求商家在各地视情况设立生产点、销售点、维修点,并可与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培育地方的市场经济氛围,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
2、制定政府采购统一收费制度。政府采购的执行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核准政府采购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克服随意性,树立政府良好的服务形象。物价管理部门和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应当共同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确立政府采购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使政府采购的收费有章可循,从而抵制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3、建立政府采购救济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必然会产生许多矛盾,因此,当制度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出现“失灵”的情况下,应建立政府采购救济制度,通过法律规定的救济程序,允许采购双方通过司法的、行政的等手段对不当的采购行为提出质疑,加大对政府采购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证政府采购健康发展。
篇8
据了解,中心一年来,采购中心通过召开工作会议、举办业务培训班、参与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和研究力度,不仅增强了采购单位依法采购的意识,而且锻炼了队伍,有效地提高了采购中心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其次,采购中心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不断规范采购行为,逐步建立起运行高效、程序严谨、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使采购决策、具体执行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既协调有序又相互制约。
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采购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电子化采购模式,研发试行综合办公业务系统,推行电子辅助评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了集中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采购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强化廉洁自律教育,提升内部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创建和谐采购中心,进一步提高了中心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对政策法规的宣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对政府采购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采购项目的后续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肯定成绩的时候,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和不足。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中直机关采购中心将又好又快地推进采购业务向前发展,切实有效地提高采购工作运行效率,积极稳妥地拓展采购业务发展空间,持续不断地提升中心整体执行能力,进一步提高集中采购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中直机关的和谐采购作出新的贡献。
首先,积极推进业务发展,要全力以赴完成各项采购任务。紧密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央预算单位2007~2008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重点做好目录内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工程采购、采购等目录外项目的采购工作。进一步完善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方式。继续做好2008年IT类产品、公务车辆、办公家具和汽车维修等协议供货定点采购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发挥集中采购规模和效益优势。坚持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导向。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在项目采购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大分值权重、给予价格扣除或实行优先、强制采购等方式,逐步向采购环保、节能、自主创新、中小企业产品倾斜,努力实现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不断加强采购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通过实行采购项目跟踪回访制度,授标前中标供应商谈话制度,聘请社会专业市场调查机构对协议供货中标产品的价格和定点服务供应商进行监测和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倡导诚实信用,强化履约管理,确保政府集中采购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提高工作运行效率。大力推广网上竞价系统。通过完善、宣传、推广网上竞价系统,逐步扩大适用范围,引导更多的采购单位广泛应用该系统,以弥补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产品更新和价格变动相对滞后的问题。依托中国政府采购网,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建设。为采购单位提供定点采购信息的网上查询、数据统计和相关数据互通等功能,实现定点采购流程规范化、过程可控化、信息畅通化,并对定点采购的交易和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监控。加强供应商资质、信用、社保、纳税和产品质量、服务等信息资料的管理,简化投标相关程序和审核步骤,建立优质和诚信供应商的信息档案,进一步提高中直机关政府集中采购活动的实施效率。全面运用中心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初步实现集中采购工作各环节的电子化,整体提高工作时效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推动集中采购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和高效化。制定采购中心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具体计划,稳步推进中直机关政府集中采购信息化步伐。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JIT采购;精益化
采购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运营,而且与企业的利润和成本有直接关联。目前,我国已进入电子商务2.0时代,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正快速地改变人们的采购习惯,也改变了各类商品的销售模式。因此,企业采购思想观念也要随之改变,采购要基于当前电子商务环境向精益化管理转变。
一、JIT采购与电子商务概念
JIT采购又称为准时化采购,它是由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精益管理思想演变而来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到合适的地点。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JIT采购模式
1.降低了采购成本
降低采购成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采购价格;二是降低采购费用。首先,通过网络采购,企业对市场资源的配置能力显著放大,可以低成本的实现从区域采购向全国乃至全球采购的扩张,优选更加价廉物美的供应商。通过网络采购,信息的横向流通和共享被加速,更加容易形成模采购,通过采购规模的增长,进一步增强采购的谈判能力,获得更加优惠的采购价格。通过网络采购,使许多采购技术的实现变得容易或者更加有效。比如,通过网络招标、网络拍购、网络团购等采购技术的应用,能够形成比传统采购更加有效的竞争,降低采购价格。实践表明,电商采购能够降低采购成本7%~15%。其次,降低采购费用的关键是提高了采购作业效率。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沟通工具,通过网络采购首先能够降低采购的交易成本,包括招投标和人工费用。
2.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效率
网络采购是一种信息化和电子化的采购,大量文档制作、传递、交换、保管等重复性的管理工作可以由软件系统来完成,采购询盘、复盘等商务过程可以显著提速,从而显著提高采购效率,缩短采购周期,整体上降低人工成本。比如,传统采购从招标书到收到投标文件直至完成授标通常至少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网络采购,这个过程可以被压缩到2-3天就能完成。最后,网络采购显著提高了采购效率,缩短作业周期,增加了采购柔性,这样可以增强紧急采购的主动权和谈判能力,降低紧急采购成本。
3.降低采购监管成本
企业采购不同于个人消费采购,由于采购物资所有权、使用权、采购权的分离,存在采购的委托关系,容易滋养采购中的腐败现象。网络采购一方面使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和透明,使采购权力的行使更加透明,使采购过程信息和决策信息更加透明和可追溯,真正低成本的实现阳光采购,降低采购监管成本;另一方面,电商采购商品在网上都是明码标价。采购人员也不需要去市场进行市场价格调查,这样简化了监督程序,节省了人力成本。电子商务使物资采购置身于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全方位监督之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作,有效地规范和约束采购行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良性市场机制。
4. 操作方便更好地满足了采购需求
电子商务JIT采购模式有利于实现了“集中决策,分散操作”,从需求申请,预算计划,再到项目审批,该模式让这一决策生成过程相对集中,采购决策完成后,可以让采购部门分时分批按需采购。电商JIT采购模式解决了集中采购与弹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既能获得集中采购模式专业化、一站式、透明化等好处,又能对各部门或单位的个性化、本地化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
三、结束语
JIT采购和电子商务实质上是实现精益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在当前各种条件越来越成熟的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想实现JIT采购变得越来越容易,整体上不仅对企业资源进行了整合,还降低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金隆,王永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采购管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z1):669-672.
[2]王立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采购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177-178.
[3]刘绍君.基于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采购供应链全流程管理[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9):62.
[4]郭勇,刘传山,张伟红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8):135-136.
篇10
一、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原则和基本思路
(一)总体目标
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体现“寓管理于服务,以透明促规范”的理念,结合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以政府采购网站为平台,以采购执行、采购管理、在线服务和决策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打破各类采购机构自成一体、封闭操作的现状,逐步建成覆盖省、市、县(市、区,下同)三级政府采购监管部门、集中采购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采购当事人,涵盖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采购活动组织实施、采购资金支付和征信评估等整个政府采购流程,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采购信息的集中交互、统一和互通共享,最大限度地方便采购单位和供应商获取采购信息、参与采购交易和享受公共服务,达到政府采购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以及“依法采购、廉洁采购、科学采购、和谐采购”的目标,为建立全省统一开放、透明规范、竞争有序的区域性政府采购市场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和基本思路
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应按照“以省为主、分级组网、高效链接、资源共享”的原则,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政府采购中心,与各级财政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和集中采购机构等共同建设,并实行分级维护,分工管理,共享共用。
“以省为主”是指由省财政厅“金财工程”领导小组统一为主负责全省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软件开发、标准制定、运行监管、推广实施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具体由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处牵头组织,并会同省财税信息中心、省政府采购中心和招标确定的软件开发公司组织实施。
“分级组网”是指由各市、县财政局应按照省财政厅“金财工程”和本方案的总体规划及建设要求,负责市级政府采购门户网站和县级子网站的硬件建设、系统维护和业务监管等;对部分采购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的县,经市级财政部门同意,也可以建立县级政府采购门户网站,并结合实际选用自建自管或主机托管、虚拟主机的方式。同时,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工作自行增设有关专栏,完善功能需求,办出地方特色,公共性栏目、主要业务、技术标准和基本业务流程应做到全省统一。
“高效链接”是指省、市、县三级网站及系统管理软件之间有关技术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必须统一规范,功能不交叉重复,数据交换顺畅,业务无缝衔接;内外网之间数据能及时交互;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用户界面友好统一、方便协调;与中国政府采购网及其他相关网站的链接做到高效、畅通。政府采购信息统一由浙江政府采购网站与其他政府采购指定媒体进行交互和。
“资源共享”是指各级政府采购的供应商信息、商品价格信息、评审专家信息和其他资源信息等,应当按统一的代码体系和标准进行分类、征集、审核和注册登记,并分级考核评估和维护管理,共同在一个网站管理系统平台上运行监管,实现政府采购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共用。
二、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省各级政府采购当事人、监管部门、各类采购项目和整个采购过程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网实现、全程服务、实时监控”的目标。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按网络环境不同,可分为“内网系统”和“外网系统”两大系统。
“内网系统”是指网络环境搭建在省政府政务外网(相对因特网而称内网)上,以采购预算执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采购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具体包括:采购预算管理(追加调整)、采购预算执行管理、采购文件备案管理、采购结余清算(对账结算)、采购信息统计五个应用子系统。“内网系统”同时作为“金财工程”的财政管理子系统,自动实现与财政预算项目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子系统的数据交互和资源共享。
“外网系统”是指网络环境搭建在因特网上,以采购活动执行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具体包括:采购机构内部管理、单位自行组织采购、网上委托、采购活动管理(含网上招标、投标、开标、电子辅助评标)、供应商管理、商品行情管理(含价格分析)、专家管理(含专家自动语音通知系统)、协议定点采购管理(含协商采购、竞价采购、直接订购)、网上询价采购、质疑投诉管理、合同履约管理、文档备案管理、考核评价管理、远程视频监控、预警分析管理等十五个应用子系统。系统相对独立于财政管理系统,但统一纳入“金财工程”管理。
三、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应当实行“一体化”的建设要求,确保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建设的统一管理和有序发展。
1.规范全省政府采购基本业务需求
规范业务需求是政府采购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所依据的业务需求不是手工流程的简单照搬,而是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的规律对业务需求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符合信息化管理、统一规范的基本业务流程、采购代码体系、文书样式和表证单书,以确保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规范、统一和高效。各地应结合实际业务需求,抓紧对已有的工作规程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对常用的政府采购名词概念和指标口径予以规范和统一,形成依托信息管理系统下的新型政府采购业务操作模式。
2.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是政府采购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基础。要在现有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体系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代码体系、技术规范和项目管理规范,统一规范技术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健全硬件网络技术规范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应用系统的整合和建设,确保数据安全、实现信息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全省政府采购基础资源共享
在统一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实现全省范围内的政府采购供应商库、专家库、商品库、机构库的信息共享。通过全省共享基础信息库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分类登记、注册准入和考核评价等机制,实现供应商、专家等信息的“一地注册,全省通用”,以及各类采购业务资源的跨地区使用,促进全省政府采购的诚信体系建设。
4.建立全省协议供货统一交易平台
基于基础资源的全省共享,以全省协议供货商品的网上集中交易为突破口,探索建立覆盖全省的网上集中采购市场,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增强政府采购的竞争性,为供应商提供更加广泛的政府采购市场和平等竞争机会,使采购人更自主、快捷地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有效节约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建立全省政府采购数据交换平台
基于全省统一的数据标准,搭建以省为主、以市为辅的政府采购数据交换平台和适度集中处理的数据中心,实时采集、整理和汇总分析各地的政府采购业务数据,以业务数据的全程处理和深化挖掘为依据,实现采购业务的全程监管,逐步建立全省政府采购数据统计查询和分析监控平台,为科学编制采购预算、制定政府采购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6.统一各级政府采购信息数据接口
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标准和软件开发要留有扩展接口,以方便系统升级、整合需要和与其他应用软件及系统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在此基础上,各地可增加地方性的扩展指标,以满足不同需求。
7.建立统一的系统安全体系
安全体系建设是政府采购信息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信息安全体系应与软硬件系统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和制度的同时,应加强技术安全体系的建设,建立从设备、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应用等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和安全机制,严格控制对各业务、数据和资源的访问权限,并建立统一的数字认证(CA认证)制度,建立完整的安全记录、严格的访问审核和时间戳功能等,保证数据生成、存储和传输的安全与可靠。
四、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
政府采购信息化项目必须严格按照一体化建设原则和规范的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科学管理。政府采购信息化项目作为“金财工程”的组成部分,由省财政厅为主进行全省统一管理,并按“以我为主”的方针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在自主拥有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委托软件公司进行全省统一开发,各地免费使用,既避免各自设计开发造成软件互不兼容、数据难以共享,又防止项目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减少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
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的行政主管部门,应承担起本地区的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对各政府采购业务应用部门提出的项目需求进行分析、审核、汇总和协调把关,并坚持上下联结、横向联合,按照政府采购信息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为主负责对全省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实施和应用维护。同时将政府采购信息化项目纳入到当地的“金财工程”进行统筹安排。省金财办将对各地推广、实施、维护和建设管理等情况进行统一考核。
目前已建成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或网络平台的地方,要按照全省统一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标准进行适当改造或升级;正在建设的,应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整合,其业务应用软件的开发质量和相关数据标准必须符合全省信息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确保政府采购公共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以及网上政府采购市场的统一;尚未开始建设的地方,原则上不得再另行开发和建设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应统一推广使用全省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对全省信息管理系统一时难以满足的功能需求,可在该系统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组织二次开发,同时将二次开发的项目报省财政厅备案。
全省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各级集中采购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和单位自行组织的政府采购业务必须纳入同级政府采购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操作和管理。鉴于全省大部分地方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纳入当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办公的现状,全省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集中采购机构办公平台系统将尽可能满足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业务需求,做到统分结合、主动接轨。各地集中采购机构不得另行开发建设独立的政府采购信息系统。
五、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与实施
系统的推广实施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全省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在省财政厅的统一领导下,计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实施。
(一)第一阶段:率先在省级单位中全面实施
“内网系统”于20*年底正式应用和实施以来,系统已覆盖到所有省级单位,并实现与财政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之间的链接和数据自动交换,经过近3年的使用和完善,目前系统已相对成熟稳定。
“外网系统”计划分三期、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完成。其中一期项目(包括委托采购、自行组织采购、协议定点采购、专家管理、集中采购机构内部采购业务管理等多个子系统)已于20*年上半年在省级单位中进行全面试行,目前省级70%以上的政府采购业务已实现上网运行,基本实现了采购办、采购中心、采购人、供应商、专家之间的网上协同办公,为实现政府采购主要业务的“一网实现、全程服务、实时监控”奠定了基础。个别县的推广试点工作也在顺利、有序进行。
(二)第二阶段:逐步向市县进行推广实施
在省级和部分市县试点的基础上,自2009年开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的“内网系统”和“外网系统(一期)”推广部署到全省大部分市县(2009-2011年推广实施计划见附件2)。力争通过3年努力,逐步建立以“浙江政府采购网”为中心,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共为一体的政府采购网站平台,初步形成一个全省统一开放的网上政府采购市场。
各市县推广实施的具体实施时间及项目由各地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并征求集中采购机构意见后报省财政厅确定。为确保试点成功,对列入试点的市县,省财政厅将安排一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化试点工作经费予以补助和鼓励。
(三)项目建设的经费保障
各地应按照全省政府采购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软硬件系统建设标准,抓紧制订本地区的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实施方案,并按照“统一、合理、节约”的原则,按规定编报项目预算,安排和落实一定的项目建设资金及日常维护工作经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系统软件:由省里通过政府采购方式择优确定技术开发公司,统一组织开发,并自主拥有知识产权,所需经费由省财政统一承担并支付,各地按一体化的要求免费部署使用;市县如需对系统软件作二次开发,经费自行承担。
系统硬件:由各地参照省里统一的建设标准,按规定采购、部署,所需经费自行承担。各地应积极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不片面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防止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采购规模和业务相对较小的县,建议不独立建网,可以充分利用市级的网络设备和资源,以“子网站”的形式进行部署。
系统维护:系统专业技术服务,原则上由省里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统一确定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及其服务范围和费用标准,由各地自行委托其维护管理并按标准支付服务费用,或自行组织其他技术服务团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各地应安排一定的系统推广应用和培训工作经费,保证采购单位、采购机构、有关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供应商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四)推广实施的技术保障
承担系统建设和推广实施的技术开发公司(**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应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的推广实施小组和技术服务团队,根据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和确定的推广计划,结合各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推广实施和技术服务方案,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为各地推广应用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有力的专业技术保障。
在系统试运行期间,技术开发公司应积极配合省财政厅和试点市县做好对系统运行的跟踪监测,按实记录运行效果,定期提交系统运行报告,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项目需求和系统功能,不断优化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保持系统的普遍性、适用性和先进性。
六、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基础工作,也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一项主要内容,事关长远,意义重大。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和集中采购机构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