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7 17:5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案

篇1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工作,其内容繁杂,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做好常规性工作,更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导师。但目前时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其职称评定、薪酬设计亦存在缺陷,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只有改变这一状况,才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一新台阶。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中的日常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为教研服务的辅导性工作,即依附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之上。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应该被放大,成为高校中旗帜鲜明的工作。高校作为大部分学生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放松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或者片面强调学生的技能教育,流向社会的毕业生终将缺乏“润色”。我是电子专业毕业的,现供职于某高校行政系统,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来说并不对口,但经过八年实际工作(在此过程中,可谓摸着石头过河,在疑问中不断思考、探索)的磨练,自己确实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想法。

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促进学生成才的工作。如何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并且是不拘一格的人才,固然与专业课教师的辛勤教诲有关系,但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很大关系。由于在高校中,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接触是多方面的.高校如何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此过程中“尽力而为、尽心而为”,这就与是否正确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社会地位的问题有关系。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常规工作,包括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进行管理,学生的评优和基本的政治素质教育等等,配合协调好其他部门落实好学生方方面面的工作等等,这些常规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谓错综复杂;二是非常规工作,我们所面对的群体里面必然有一部分后进生,从我的工作经验出发,我把他们分成三类:学习成绩差的、行为举止差的和心理有问题的。我们将这些同学称为“有特殊需求的对象”。他们构成了非常规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往往都个性差异大,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这三类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往往要倾注巨大的心血,付出几倍于其他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因为面对他们,简单的常规性管理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2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以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简单,工作方式单调,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外乎.“铁面判官”型和“苦口婆心”型。在新形势下,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管理服务要求也提高了。此外,“以生为本”理念的提出,势必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成为专业的服务者,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对于新形势下诞生的新问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对于个体的新问题必须要有一整套的工作方案。例如:心理测试法,性格分析,思想教育方法等等。同时必须整合部分资源,例如: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家长接待室等等。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被动的管理学生,而是主动的为学生,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导师的工作,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要求的重中之重。心理是外在的社会文化素质内化为学生因素的中介,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核心。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掌握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学生心理、学习心理、社会心理和心理卫生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了解学生心理的技能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思想政治工作成功与否的前提。如对于在校期间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要大惊小怪。由于青少年学生社会成熟度相对迟缓,心理约束力较弱,行为上极容易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多方面进行诱导,指导学生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处理好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当今社会日益在开放中谋求进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思想意识相互渗透,并且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学生除了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无形压力。适当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不但会影响学业,甚至有可能损害身心健康,阻碍学生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善于区分心理问题与品德错误,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恰当的对策进行心理疏导。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障碍当成某种错误对待,使学生产生情绪困扰.形成自卑感或是失去信心.影响健康成长。

3完善激励机制,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综上,不管是从具体的工作内容,还是从对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来讲,我们均可看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并不简单。所以,对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的劳动应予以尊重。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创造的价值既有物质价值又有精神价值,既有现实价值又有潜在价值。如其从事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关系人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未来发展兴衰的大问题,这种工作的价值是潜在的,是难以量化的,但这种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通过其他工作难以产生的,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若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持轻视甚至否定的态度,不仅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降低,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使得此项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肯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时,对他们的薪酬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薪酬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激励思想政治工作者,合理的薪酬体现了对他们劳动的尊重。将包括他们在内的高校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各类劳动公平对待,也有利于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生机勃勃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常规工作报酬来源于学校的常规性开支上,即工资。目前,高校任课教师除了正常的工资之外,有相应的课时补贴。但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基本工资外,其他基本没有,他们往往成了高校里收人最低的群体。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相应的工作效果也就很差。事实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潜在要做的工作很多,且大多要牺牲常规休息时间来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现在一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班主任要管理200位学生,学校各个部门赋予的常规性管理工作很多,排除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如果仅靠正常工作时间来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压根不会有什么效果。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可能会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做一定的思想工作,但部分责任心不强或者是存在一己之私的人就未必愿意无偿花费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做这项工作。大家仅仅满足于做好面上的管理工作,满足于学生不出事就好,无暇去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明显。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无疑给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惰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篇2

【关键词】 西部高校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生群体特征及思想概况

自1978年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始恢复研究生招生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攀升,目前在校研究生已经成长为一股人数庞大、分布广泛、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力量。归纳起来,目前研究生的群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源结构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

随着招生政策的调整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生源结构日趋复杂,由过去主要以本校应届生为主,到现在的外校应届生、辞职考研人员、在职学习人员、同等学力者与本校应届生平分秋色的局面。研究生在教育背景、社会阅历、婚姻家庭、年龄结构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在面对社会问题及思想波动时的个体差异也很明显。他们的主体意识高度觉醒,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表现出更为多元的倾向,这就构成了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挑战。

2.政治修养欠缺,集体主义观念淡化

尽管研究生大都受过多年的理论教育,但是他们尚未真正形成以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不能用辩证、全面和历史的方法去看待问题。为数不少的研究生不具备客观、正确地分析评价政治的能力,并且普遍存在模糊和错误的政治观。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有些研究生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道德评价采用双重标准,知行难以自觉统一的问题,并进而对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严谨求实的科研道德素质产生冲击,表现为部分研究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以及科研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失范等。

3.独立意识强,思想教育难度大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更具独立性,强调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作为高知识群体,他们经常接触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思想开放,善于独立思考,对于所获得的信息大都要通过内在思考才可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由于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研究生在对待外部世界问题上都有自己有相对独立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判断。并且他们已经历过大学阶段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和情感上不愿接受研究生阶段的“再教育”,因而对政治理论学习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这也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西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1.生源地以西部为主,生源结构与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西部地区目前的经济水平和教育质量与东部发达地区还有差距,这使得西部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时缺乏足够吸引力,无法招揽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踊跃报考西部院校。由于生源地以西部地区为主,导致生源结构与质量都不尽如人意。虽然近些年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已获得历史性突破,但西部基础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质量不如东部等发达地区是不争的事实,受其影响,西部高等教育的生源质量也要逊于发达地区,由此导致西部高校研究生在科研及就业上相对发达地区院校的研究生处于劣势,这对学生的心理自然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由此也加大了西部地区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压力。

2.教育投入不足,地域经济对教育支持力弱

西部各省的社会经济水平总体赶不上东部发达地区,虽然西部大开发工程实施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加以扶持,但西部教育的资金、人才缺口依旧很大。2007年西部12省区中央及地方教育经费投入总计1900亿元,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额的19.36%,平均每省区投入158亿元,还不到同期江苏省教育投资的四分之一,仅相当于广东省的18.29%。由此造成西部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资金投入难以保证,研究生的科研经费和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对学校及教育体制难免更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同时总体较弱的经济实力、和较低的工资导致科研学术资助及毕业生就业的本地安置能力较弱,学生毕业后对投身西部建设缺乏热情,毕业后争相涌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谋求发展。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争取具备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留在西部工作,既要“教得好”还要“留得住”。这“去”与“留”之间的矛盾实质上也成为决定西部社会发展速度的关键一环,由此进一步加大了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3.为抢抓机遇快速追赶,“唯科研至上”的负面影响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逐步转向产业化、信息化、集团化,社会资金与教育实体间的利益关系趋向多元,校园网络开始大范围普及,大规模的院校兼并重组对教育资源配置做出了重新调整。为了抢抓这一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西部高校通过多方动员、积极谋划、突出重点,在业务教学及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时高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思想政治工作关注不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工作方式传统,方法简单,专业德育队伍建设也不完善;研究生培养中重学术研究、轻思想教育,唯科研成果至上又进一步导致人才培养方向的偏颇。

三、加强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特点与困难,加强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本着立足自身潜力,积极开拓渠道,扩大教育实效的原则进行。在这之中要重点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校园文化活动的操作性和参与性都较强,实效性好,很适合西部院校开展研究生德育教育。在这方面一些西部院校已经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如西北大学的“黑美人艺术节”、四川大学的“学生社团文化节”、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科技文化活动月”等校园文化活动,无论是组织筹划还是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已朝着精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在校研究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教育素材丰富的有利优势,积极帮助由应届本科直接考上的研究生增加社会阅历,对已有一定社会阅历的在职或辞职读研人员加强指导,为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及个人思想问题提供思想上和政策上的指导,使其能够坚定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

三是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已经在高校科研、管理及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又使得网络很容易为各种有害信息所利用,所以要切实加强大学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西部一些高校已经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扬华素质网”、兰州大学的“萃英在线”、西南政法大学的“红歌网”等网站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对各校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要努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研究生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科研的同时还担负着家庭、工作的担子,负担过多既影响了学术科研工作的开展,还容易使学生背上思想包袱,并进一步对其价值取向和学术态度造成不良影响。西部高校家庭生活困难学生较多,加之研究生高昂的学费,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加大对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留在基层、留在西部、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五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管理体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通过完善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科学规划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专职研究生德育队伍的文化修养和业务素质深造,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与研究生生活、科研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和改进西部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西部实际,准确把握西部地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充分利用地域现有优势,克服当地教育经济基础薄弱的不利因素,积极寻求投入低、实效好的工作途径,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西部社会经济进步和民族复兴大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9,(9):39-41.

[2]方燕.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8):4-7.

[3]贺翔,王超,黄晓颖.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和方法[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省职业教育条例》,深化我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二、总体规划

以*职教中心为基本构架,逐步做大做强,最终形成3000名学生办学规模,10个以上专业,并注意培养特色专业,办学条件完善、质量一流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利用殷汇中学现有教育存量资源,整合全区职教资源,并配置职教特需的实习实训资源。

围绕市场需要和服务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培养适用性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一)集中与优化的原则。集中力量,全区办一所职业学校;通过布局调整,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普、职教协调发展。

(二)利用与配置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根据职教发展需要配置新的资源。

(三)积极与稳妥的原则。建立职教新机制和新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职教发展;稳妥有序地做好学校搬迁、教师分流、资源配置等工作。

四、方法步骤

(一)方法:*职教中心职高部成建制整体搬迁至殷汇中学。根据*职教中心教育教学需要,配备61名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师;余下65名教师以及退休教师留在原*职教中心初中部,设立初中部。

(二)步骤:1、宣传阶段(20*年12月25日至2009年1月12日)。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认真做好当地群众和学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认识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广大群众和教职工拥护支持组建*职教中心的良好氛围;制定搬迁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2、搬迁阶段(2009年1月13日至2月12日)。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处理*职教中心搬迁和重组以及职教资源配置等问题。殷汇中学于2009年1月25日前全部搬迁到政务新区新校区;除8名退休教师和房改房外,其余教师于2009年1月25日前悉数搬出,并提供65套教师住房,确保*职教中心随迁教师得到安置。*职教中心职高部于2009年2月中旬搬迁至殷汇中学,确保2009年春季正常开学。殷汇中学、*职教中心搬迁时,涉及到有关设施设备去留问题,由两所学校于20*年12月底前拿出详案,本着互利、便捷的原则自行协商解决。3、组建阶段。2009年春季着手兴建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楼面积2800平方米,并逐年增设实习实训机械设备。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职教中心组建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职教中心组建,组织协调殷汇中学、*职教中心搬迁及资源整合等工作;相关镇街道、学校成立工作小组,负责维稳、搬迁等具体工作。

2、确保稳定。领导小组负责部署殷汇中学、*职教中心搬迁事宜,确保搬迁工作有序、社会稳定。殷汇镇、马衙街道负责做好本辖区干部、群众宣传工作,并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学校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妥善安置教职工。

篇4

1、完成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和基层挂点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服从和服务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完成好基层挂点工作任务。开展“三送三促”活动,向所联系的###、##两个村派驻工作队,为该村农民建房把好规划关和建房安全质量关,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并为两个特困户提供资金支持。

2、全面完成了区“四城”创建办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了区政府组织的段店中湾的义务植树活动,圆满完成了植树工作任务。按照区“四城”创建办的要求,购置了100元鼠药,开展除“四害”活动,同时做好了本单位、本系统的“门前四包”庭院达标工作。

3、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情况。今年共收到人大建议5份,政协提案10份,目前已按内容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责任人,正在进行深入调查摸底,着手回复之中。

4、在全国、全省、全市主要新闻媒体上无重大影响的负面报道。

5、无企业、事业单位或经营投诉和侵犯群众利益案件发生。

6、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召开了民主测评会议。

二、职能目标

1、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委托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城区总体规划,已完成了葛华科技新城总体规划##城区初步成果,即将进入评审。

2、城东路建设。

3、基本完成城西一标段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损毁修复、花坛建设任务以及城西一、二、四标段绿化工程任务。

4、龙华路、车站路、华新街、南岭街、体育路等重点路段的亮化任务已拿出建设方案,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5、完成了楚藩大道改造后的花坛、非机动车道、下水道、人行道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任务。

6、督促段店、蒲团两个特色镇制定了今年的建设计划,各项建设任务已全面启动。

7、全区27个农村新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地形图勘测工作,预计七月份可完成农村新社区规划编制工作。各农村新社区都按照制订的建设计划启动了建设。

8、完成了全区20家市级园林城市创建申报工作,制定《##城区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加强城区管理,重点整治“十乱”行为;确保道路“三无”;绿化树木生长良好,下水设施通畅;市场经营秩序规范运转。

9、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了全区5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同时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统计工作;##垃圾处理场已报省发改委审批立项,正待国家发改委审定。

10、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做好省、市检查工作准备。

三、共性目标

2、按要求完成了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杜绝“三乱”行为;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

3、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成了重点党报党刊发行任务。

4、全系统计划生育率达100%。

5、单位治安状况良好;无一例违法行为发生;上半年检查我单位“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达到合格要求。

篇5

20xx中职学生军训方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育局对各校军训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国防知识、行为规范、队形队列为基本内容,把学校教育与军事训练活动紧密结合,努力提升师生中职生综合素养,为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合格中学生、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目的意义

通过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军队、爱集体的道德情操。增强国防意识,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纪律观念,培养自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集体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意志品格,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三、军训对象

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同学(特异体质、身体疾患者及技能竞赛集训者除外)

四、军训地点及时间

地点:本校

时间:20xx年10月14日18日

五、组织机构:成立学校军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六、参加人员

1.带队教师有关安排

2.后勤服务与医疗应急救援组:胡建忠、冯勤伟、黄梽美、姜胜蓉。

3.宣传工作小组:分设对外宣传及校内宣传两个工作小组,施春东老师负责拍照工作。

对外宣传小组:XXX;

校内宣传小组:XXX

①军训专栏:XXX(11:4012:00,16:0016:40);

②军训简报:XXX

4.各类检查评估小组

①内务检查小组:XXX、寝室管理员、学生会干部,早、晚各一次,分工落实。

②纪律检查小组:XXX,含就餐秩序、就寝纪律、训练情况及出勤状况四个方面,分工落实。

③汇操评比小组:教官,主席台领导

④宣传工作评比小组:XXX

⑤综合先进评定小组:军训工作领导小组

军训活动积极分子评定以班级为单位,由各班带队教师负责,年级组审定。

注:涉及各类评比、检查用表册及表彰用品由各自职能处室、组室事先准备,以便集中表彰;军训征文展评活动由年级组、语文组负责,政教处审定。

5.其他教师:指未安排上述专项工作的有关教师(个人参训、竞赛训练指导、会议公出、从事其他专项工作等情况除外)。要求于高一、高二年级对应班级自身授课时间主动至训练场协助工作。

20xx中职学生军训方案范文2为了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军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军训规范学生的坐立行走姿势,促进常规习惯的养成。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全体行政及麻章校区班主任

职责:制定军训工作方案,统一领导军训工作。负责军训期间活动安排、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宣传报道、医疗保障等日常工作。

2.工作小组

(1)政治辅导员:各班主任

职责:做好学生的政治辅导工作,协助教官做好军训工作,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并及时向学校汇报和反映学生思想状况。

(2)教官:军训学校教官34名

职责:具体负责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

(3)后勤保障:由总务处安排

职责:负责军训期间的水电、师生饮食等后勤保障工作、教官床位落实

(4)宣传组:XXX

职责:做好军训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可采用摄像、摄影、撰稿等多种形式,军训结束后交由本校网站管理员统一管理;军训结束后协助在学校门口宣传栏出版一期军训特辑宣传栏(相片冲洗、学生稿件筛选)。

三、参加对象:麻章校区在校一、二年级学生(不收费,所有费用由学校付)。

四.工作事项

1.时间安排:20xx年9月11日-9月14日,共4天。

9月11日上午8:30开训动员大会

9月14日下午4:00会操表演、闭幕式

2.准备工作:

(1)开学工作会议之后由校长负责召开行政、班主任会议作军训筹备工作。

(2)9月10日前班主任督促学生做好仪容仪表整改工作,并通知本班学生准备好军训必需用品:饮水杯、饭盒、运动鞋、皮带。

(3)9月10日上午学生处落实各班各专业名单报给团委。

(4)9月10日下午团委落实军训服装事宜并做好衣服发放工作。

(5)9月11日上午9:30以前总务负责安排好教官休息床位(4位)、安排好军训期间饮用水。

(6)9月14日前团委负责奖状、证书、奖品的落实。

五、工作要求

1.军训领导小组要认真组织、积极筹备,周密计划、认真落实,保证学校军训工作的圆满完成。

2.军训领导组成员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经常深入训练场配合部队教官工作,确保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3.各班主任要跟班协助管理,重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集中训练期间,要求所有参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遵守军事化教学秩序,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要做到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尊重教官,刻苦训练。学生因身体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军训的,需向学生处汇报,并请假。

5.军训结束,学校和教官共同评选出军训先进班级和军训小标兵。

6.班主任要布置学生认真写好日记,并及时收集、批阅、组织一定范围的学习、宣传和交流。军训最后一天(9月14日)择优上交本班不少于3篇军训日记到校团委,由学校统一出版军训专栏和网站宣传专栏。

六、其它

1.军训期间校医室、广播等需附中协助解决。

2.军训日程表(见附件1)

3.军训汇报表演暨总结表彰大会方案(见附件2)

20xx中职学生军训方案范文3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职学生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集体观念,学习军人作风,学习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观念,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和战胜困难、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把军训中学到的军事知识和良好的作风运用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奋发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豪迈情怀。

二、时间安排:

1.军训时间:9月2日日9月9日

2.军训作息时间:

起床:6:00早训:6:207:20早餐:7:30

上午:8:0011:30下午:2:405:00晚自习:7:009:00

说明:班主任提前15分钟到位,带领学生以班为单位整队待训

3.军训汇报表演时间:X月X日上午8:0010:30

三、组织机构

(1)总负责人:XXX

总指导员:XXX

领导成员:XXX

(2)军训管理人员:XXX

全体新生班主任

(3)宣传:XXX

(4)医务:校医务室全体工作人员

(5)广播、音响、摄影:XXX

(6)后勤保障:XXX

(7)联络:XXX

四、军训教官:

学校体育教师:XXX

五、军训方阵:

以预读班级为单位

六、军训内容:

1.立正、稍息、跨立、蹲下、坐下、起立、敬礼、礼毕。

2.停止间三种转法及向右看齐、向前看。

3.四种步法:齐步的行进与立定、正步的行进与立定、跑步的行进与立定、踏步与立定

4.五种步法变换:齐步换正步、正步换齐步、齐步换跑步、跑步换齐步、齐步换踏步

5、内务整理

6、教官拟定的其他任务

七、军训纪律要求:

1.军训作为中职、高中学生入学的第一门必修课,纳入学生德育和体育成绩管理系统,无重修和补考机会,无故不能完成军训的学生的,不能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班主任全程参与、协助教官军训,同时负责学生的管理和考勤,不得无故脱岗。

3.军训期间学生一律不许请假,身体残疾和有病者凭证明经班主任核实签字后到政教处请假,无故缺席军训者将予以警告处分,军训过程中,学生发生昏晕等体力不支时可在旁边休息、去医务室诊疗,但不得私自离开、擅自行动。

4.学生在军训期间必须穿统一的鞋或者胶鞋、运动鞋,不得穿皮鞋。

5.军训中,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教官和班主任的管理,不服从管理的学生将视情况给予处分或勒令退学。

6.教务处、政教处和各部门全程参与军训学生和班主任的管理。

八、军训期间晚自习入学教育安排

篇6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听取2020年全局各支部班子建设情况汇报,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分析研判党建工作形势,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2021年支部建设重点。刚才,各支部书记围绕班子建设情况,做了很好的总结交流发言,抓住了重点,分析了形势,找出了存在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以及日常掌握了解的情况,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基层党支部建设情况的总体评价

基层党支部是事业发展的“牢固地基”,是各项工作中最坚强的力量支撑。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能否有序推进,事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与形象,事关事业长远发展建设,事关社会发展大局。2020年以来,按照上级党委工作部署,我们不断调整思路,积极探索强基固本的方式方法,在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精准定位,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各党支部着力从强化党支部责任落实、推动党建工作部署落实方面下功夫,紧紧抓牢责任体系构建、抓实理论技能武装、抓紧纪律作风建设、抓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党支部工作水平,为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开展起好引领作用。2020年,局党组始终坚持把党支部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了党建工作方案,细化明确了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两个责任”、“三重一大”等方面工作责任,切实充发挥了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

(二)挖掘亮点,扩大党支部综合效应。积极组织开展了“每周之星”“业务能手”“工作标兵”“抗疫先锋” 先进党员典型评选活动,不断通过内宣网络、外宣媒体,对基层党员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奋发向上,在党员队伍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比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热潮,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同时,纵深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增强了队伍政治力、向心力。

(三)细化措施,彰显党支部为民内涵。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要“党员走基层”、“党员双报到”、“慈善一日捐”等多种形式增强党员党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群众意识,将基层党支部群众工作落到实处。近期,局党组通过回访了X家辖区企事业单位和X户困难群众,积极听取了解群众对党支部工作、党员表现的评价及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党员队伍中的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二、当前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支部政治功能有待强化。基层党员队伍中“重业务、轻党建”倾向明显,基层领导对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缺乏正确认识,没有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对业务工作研究、部署的多,对党建设工作检查、亲自过问的少。党员党员中存在着政治学习意识不强和学习风气不浓的问题,由于政治理论、党建知识学习不到位,致使党员党员对党的理论一知半解,制约了其政治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提高,导致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有弱化的趋势。

(二)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基层党支部往往以业务工作重、人员难集中为理由,不严格按规定执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只求应付检查而不求际效果。工作报告、党员思想汇报、党员评议支部、联系群众等组织生活会制度的落实存在机械走形式、程序简单化、会议记录不详尽的情况。个别基层党支部以存在文体活动代替党日活动、以大队业务会议代替组织生活会的现象,更有甚者弄虚作假,只在台帐、记录上做文章,实际却根本没有组织开展党内生活。

(三)党员党性教育存在缺位。面对基层党员队伍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现状的新形势,缺乏细致及时的、有针对性地思想教育措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存在着教育形式陈旧、内容空洞、讲解教条的问题,从而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由于对党员党员思想缺乏定期的分析,加之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致使党支部对党员的动态掌握不清、管理力度不强、赏罚不够分明,最终导致部分党员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优势弱化,对群众态度生硬、冷漠、对上访群众的走访联系少,缺乏换位思考,宗旨观念动摇。

三、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工作要求

(一)树理念,提升引领力。强化支部班子建设,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在党支部班子成员中牢固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党建工作理念,要求班子成员要把党支部工作融入到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高效完成,实现党建工作与工作的对接。同时,要求班子成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除加强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的学习,学习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技巧,不断提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作为党支部建设的政治灵魂,对全体党员进行政治教育,不断净化党员思想、纯洁党员灵魂,用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头脑,提高党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确保每位党员要有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各项工作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

(二)勤教育,提升战斗力。抓纪律作风教育,用平凡岗位上的先进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来教育党员,鼓励党员,在队伍中深入开展理想、职业道德、反腐倡廉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使党员防微杜渐,促使党员以兢兢业业的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人民满意,肩负起工作的神圣职责。抓履职能力提升,采取实战演练、案例教学和随岗培训等方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开办有益个人发展的培训项目,提高党员依法办事、秉公执法的素质和能力,努力造就一批精业务、熟法律、懂党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建立符合工作实际的党员绩效考评体系,以考促进,全面提高全体党员党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综合战斗力。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三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2-0068-002

一、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独立学院学生的学风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珍惜时光,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严格自律,自觉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受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1.从学校和教师角度看

一是建设机制的弱化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这是高校学风建设未获大的进展的根本原因。对这项工作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条块分割 ,许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由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各院系孤军奋战 ,零打碎敲 ,形不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教师中也普遍存在重教轻学的倾向。

二是教学改革滞后。由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耗时耗力较多 ,扩招和创收的压力比较大 ,许多高校最具影响的教学改革并未深入展开 ,教学的中心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教学质量有滑坡之虞。

2.从学生自身方面看

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 。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的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捞张文凭”装点门面“ ,有些则只看重学习成绩 ,把学习成绩与能否应聘到一个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 ,还有的学生根本处于“无目的”状态 ,对为什么而学和怎样学习都一脸茫然 ,完全机械地应付 ,以图“过关”。

二是专业思想淡薄,忽视文化课学习 ,偏重社会活动。很多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这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 ,总是觉得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 ,或者是“自己根本不喜欢的” ,或者是“没有兴趣”的 ,所以导致学习不安心 ,成绩不理想 ,出现厌学现象。

二、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的创建

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即“学校-学生-家长”三维的联系与沟通,“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部门”三维的到位与协作。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学生一日学习生活管理制度与机制构建为主线,管好五个空间,做好三个结合,把好双向三个维度。

1.管好五个空间

课堂空间。管好课堂空间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一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党团组织生活,调动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宿舍空间。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的重要场所。管好学生宿舍空间主要是要加强学生宿舍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行为习惯。

校内公共场所空间。学风建设中的校内公共场所空间主要是指图书馆、实验楼、学生食堂、绿化地带和校道等,管好这些公共场所就是要规范学生的校园文明行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网络空间。要以网络空间的利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学生上网的文明行为,从网上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工系统人员要主动进入网络空间,与学生平等交流,掌握学生在网络中的思想状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教育。

校外空间。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校外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化。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实践中长才干、受教育、作贡献。

2.做好三个结合

德育与时事法制相结合,以时事法制教育强化德育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事法制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既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必要的时事法制教育,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和转化工作,积极预防学生违法犯罪,杜绝违反校规校纪现象的出现。

学风建设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结合,以优良师德师风带动优良班级学风的养成。通过辅导员培训等途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才”。校园文化的功能主要是充实精神,完善人格,促使学生“精神成人”。要把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3.双向三个维度的把握

第一,“学校-学生-家长”三维的联系与沟通主要通过将“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独立学院”创新模式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深入剖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在家校教育互动体系新的思维角度下促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全面引导学生大学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和创业、就业。

第二,“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部门”三维的到位与协作,要求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早晚自习的督查以及学生公寓学习环境的监控和督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诚信教育以及大学生涯规划等。通过任课教师严格课堂考勤、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与学互动,指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加强课外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进而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的具体实践

1.构建家校教育互动体系

一是学生培养模式变单向培养模式为家校教育互动模式 。将“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独立学院”创新模式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全面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是充分利用家校资源并达到最终的资源合理分配。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家长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提供更多、更广的实践平台,实现“知识-实践-成才”的全面跨越。讨论并具体分析家校资源的合理运用方式,探讨家校资源的相互搭配问题,尝试启动学生家长委员会,搭建学生、家长、学校三维互动的良好平台。

2.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一是制定学风建设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方案,对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组织领导及有关政策作明确规定,并理顺关系,避免制度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使之贴近我院学生工作的实际,做到有章可循。

二是完善和落实学生管理制度。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校园文明行为,并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要通过《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宣传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院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要分明,奖优除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是形成学风建设从实施到巩固、发展的一套规范化程序。同时制订必要的检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整合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四是要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反馈、约束机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3.落实各类教育工作机制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机制。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问题的本质,正确区分和处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问题,使他们能真正认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要针对学生在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上存在的障碍,不失时机的做好引导,为良好学风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机制。根据年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措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服务。对于一年级学生,重点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二年级学生,重点抓好学生的外语、计算机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三年级学生,重点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和实践,支持考研,鼓励辅修。

三是助学工作机制。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不但解决好学生在物质上的贫困问题,也使学生在精神上同时富裕。

四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机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去面对人生,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五是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制度”,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工作机制。即每一位院领导联系一个学生管理组;每一位科级干部联系一个重点班级;每一位党员教师联系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学生;每一位学生党员、系级以上学生干部联系一个学业困难学生;每一位班干部联系一个寝室。

六是优秀学生模范机制。发挥优秀学生典型的模范作用是高校育人机制的良好补充,通过树立班级建设、学生工作、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学术科研、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优秀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七是个性学生教育机制。通过建立个性学生档案,组织教师深入学生、深入寝室,对学生给予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加强对留级生的监督、管理以及帮扶工作,时刻关注留级学生的动向,并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做好学生的转化帮扶工作,是学生稳定工作的基本措施,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

八是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目标体系和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专业老师、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和开展科研活动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专业老师、辅导员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献涛. 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07,(5).

篇8

培训基地和相关院系的所有参与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教学管理、学员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通过理念创新与继承传统相结合、理论讲座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教师讲与师生互动相结合,采用多种培训形式与方法,使学员在教育理念、专业素质、教学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截至目前,共培训机电技术应用、园林、营销等专业的教师493人。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是“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内容和主干项目,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在多年的国培教学实践中,安徽科技学院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师队伍、强化培训管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外强基础设施 内强师资队伍

为提高培训质量,更好地完成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任务,安徽科技学院积极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教学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学院拥有计算中心、CAD中心、生物技术中心等40多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建有工程训练中心、种植科技园、养殖科技园、食品科技园、花卉盆景园和中草药园等近370亩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有计算机校园网,联网微机2000多台;图书馆藏书80万册,电子文献132.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5个;建有食用菌、家禽、动物药品、明文化等12个研究所;建有3000m2的综合培训楼,内设多媒体教室、微机房、多媒体实验室、食堂、客房等先进设施,一次可接纳150名学员学习和食宿。

为提高培养质量,安徽科技学院始终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地建设的根本,规定教师每年至少要申报1~2项科研课题,鼓励教师到企业和农村直接参与技术开发与生产实践,不断提高“学术性”与“职业性”。学院选派了多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进修,还从省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聘请了10余位专家、教授作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充实了基地的师资力量。

学院加强横向联合,深化同兄弟高校和大中型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基地学校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管理模式,联办企业为学院受训学员提供了校外实习的场所,保障了职教师资培训的质量。

高度重视 规范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培训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一名副校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教学院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的培训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培训工作的指导和协调。领导组下设教学工作组、接待工作组,分别负责培训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实施、考核、注册、颁证和学员食宿安排、生活服务等工作;配备了长期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担任培训班的班主任和辅导员。

学院党委书记汪元宏、院长刘宁、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彭光明多次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培训工作协调会,研究、落实培训班各项事务,明确培训的目的和任务,强调培训要有针对性,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研究制定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办公室精心部署教学安排、培训考核、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培训工作集中了全院最好的设备和教师,确保了培训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较弱、技能单一、与企业应用的技术要求相脱节、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多带有学科教育的痕迹、职业教育的特点不够突出等实际问题,学院确定了全新的培训模式,即以转变教育职教理念为先导,以培养“双师素质”为目标,以实践能力提高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技能为本质,把转变职教观念与技术提升改革相结合、基地培训与企业锻炼相结合、实践能力提高与考取技术资格证书相结合、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

每期培训班,教学工作组都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培训方案,力争保证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每个专业的培训教学任务都安排在260学时以上;培训内容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主要包括教学理论与方法(占总学时的20%左右)、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占总学时的35%左右)、企业实践活动(占总学时的45%)等;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全部聘请理论功底深厚、富有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部分专业课程还从校外聘请了资深专家;各专业根据学员的不同专业方向划分为小班教学、分组训练,使培训更具针对性。此外,在教育理论专题辅导方面,还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来学院作专题报告,以切实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参训教师纷纷反馈,培训课程计划比较适合骨干教师的培训实际,使他们学到了最需要的知识。

为保证学员到校率,学院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主动与各位学员联系,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为学员着想,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为确保培训质量,在安排好各个教学实践环节的同时,还配备了专门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班委会,推选出了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较强的学员担任班级干部,班级的基本问题由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干部共同研究解决;制定了《学员上课签到制度》《学员请销假制度》《优秀学员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各班主任每天都到课堂组织学员签到,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询问学员的意见;对请假的学员,要求必须有其所在单位关于请假的情况说明,经班主任、部门领导核准后,方可请假。每门课程都通过报告、作业、作品等不同方式进行考核,结合课堂表现和出勤率综合评定课程成绩。若无故旷课三次以上、培训课程考核不及格或研究论文、教案、作业撰写不合格,该门课程成绩按不合格计,且不予结业……周密的安排,严格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是培训班成功举办的基础。

优质服务彰显人性化关怀

安徽科技学院承办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充分体现了国家级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与前瞻性,突出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学校牢固树立为职业教育服务和为学员服务的意识,处处以学员的需求为本,按需施教,领导、老师、班主任、辅导员都能认真听取学员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学校努力为参训学员提供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吃、住、行及业余活动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细致的安排,确保每位学员每天的生活标准。后勤部门克服各种困难,力争满足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学员的饮食需求;住宿方面,学校培训中心停止对外接待,专门安排培训班学员住宿,住宿标准为双人标准间;专门为学员单独安排了网络教室,并开放了相关实验室方便学员研习和自修;专门购买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组织开展了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茶话会、座谈会、联欢、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学员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提供了相互交流及教师、学校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全体学员能全身心地、愉悦地投入到培训中去。

篇9

(一)参与热情较高,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高校以各种纪念日、重大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结果看,大学生对社会实践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但受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冲击和自身社会阅历及知识结构的影响,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认识和动机上普遍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加社会实践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对参加何种社会实践,为何参加社会实践不太明确;二是忽视前期准备,实践过程中抓不住重点,找不到关键,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与社会实践的成效差距较大;三是不能正视社会实践与知识学习、素质提升的关系,造成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脱节,不能有效地将社会实践转化为完善自身素质,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载体。

(二)高校普遍重视,管理存在缺位

目前,高校已普遍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越发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制度建设、人员安排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定程度上有力推进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发展也要求不断创新大学社会实践内涵和形式,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高校普遍地存在管理缺位现象,如缺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未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管理体系;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走样,监管失范,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缺少前期调研,经费预算与社会实践需求不匹配,忽视学生需求。

(三)政策环境优化,合力尚未形成

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指导,还需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目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庭及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缺乏认同,难以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合力推进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仍不健全,合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提升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准确把握制约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才能更加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成效。

(一)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社会实践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目的认识较模糊,盲目参加社会实践,不能根据自身成长成才现实需要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实践,直接影响社会实践成效,甚至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同时,受市场经济冲击和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被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化思想所影响,看待和处理问题时不以是非曲直为标准,而以是否对己有利为标准,表现为将评优获奖作为参与社会实践的直接动力,社会实践计划被随意更改,实践时间被随意压缩,打“提前”战,走过场,实践过程体验被忽视,社会实践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发展的主要瓶颈。从体制方面看,一是组织领导有待加强。高校建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机构,涉及部门过多,架构复杂,造成职责不明,有功大家抢,无功大家闪,领导和指导职能尚未有效发挥。二是应对举措稍显不足。社会进步使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疏于调查研究,应对问题的举措不多,制订的政策和举措与现实匹配度不高。三是实践与教学联系不够。表现为社会实践游常离于教学工作之外,未能将社会实践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从机制层面看,一是指导不到位。社会实践有效指导偏少,实践导师局限在少数教师身上,绝大多数专业教师并未纳入实践导师行列,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指导力量严重不足。二是实践与专业联系不紧密。部分高校并未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使实践活动设计和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脱节,无法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教学相得益彰,形成人才培养的倍增效应。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制度不健全,现有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持续发展遇到新的阻力。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支撑不配套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支撑不配套,亟需提升社会支撑。一是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普遍存在认识误区,尚未对大学社会实践重要性达成共识,如机关部门认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走过场,造声势,意义不大;企业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给企业带来麻烦;家长认为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参与实践会影响学业。二是政策执行不力。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未能结合实际,制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施方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投入偏少。三是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社会单位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看作是负担,不会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即便提供实践岗位,在实施过程中对待大学生也是态度生硬,疏于指导;实践单位往往不愿意花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培养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大学生得不到系统培训,能力素质很难得到提升。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发展对策建议

(一)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意识

1.加强教育引导,明确社会实践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文件,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互联网等渠道,了解社会实践发展趋势、现有经验、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加深对社会实践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借助QQ、人人网、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拓展大学生交流平台,通过身边的社会实践参与者带动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对社会实践的认同感,帮助大学生自觉将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2.明确目标导向,注重技能素质提升。大学生要明确社会实践的目标导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明确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参与。其次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始终坚持社会实践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动摇,二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要坚持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与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并重发展。再次,大学生要着眼长远,以全面发展要求、就业创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丰富学习生活需求的同时,着力完善自我、增长才干。

(二)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

1.强化社会实践组织领导。高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和直接管理者,应切实加强对社会实践组织领导和协调。建立指挥有力、统筹协调、分工明确、密切协同的内部组织领导体系,整合资源,提升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和领导能力;通过聘请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指导、协调社会实践工作,共同研究发展规划,探索构建并完善校地联合的新型组织领导体系,实现组织指导体系的社会化、网络化,强化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保障。

2.健全社会实践导师制。高校健全社会实践导师制是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的关键。高校应从以下方面健全社会实践导师制:一是在制度安排上消除专业教师顾虑,把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导师评价机制,对优秀的社会实践导师进行表彰;三是建立导师队伍培训制度,学校或院系结合导师队伍现状开展各种培训,提高导师队伍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3.实践与专业教学对接。社会实践既是专业教学的延伸,又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第二课堂。高校应把社会实践纳入整体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主要参考指标。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过程中应增加专业见习、实习及实践环节,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积极构建社会实践协同管理机制,提升社会实践成效。一是建立团队和个体实践兼顾机制。高校亟需改变长期偏重团队实践而忽略个体实践的现状,针对团队实践和个体实践的不同功能和特点,建立团队实践和个体实践兼顾发展的有效机制。二是建立校内和校外统筹协调机制。高校应本着“合作共赢”理念,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建好、管好、用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搭建大学生长期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社会各界也应大力配合高校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形成高校主导、社会支持、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5.完善社会实践考核机制。完善社会实践联动考核机制是社会实践提升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过程监管机制。明确实践队长、导师、考评小组的职责,通过电话跟踪、实地走访、考评检查等手段,发挥监督、指导功能。二是建立成果交流制度。社会实践结束后,高校应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总结会、经验交流和表彰会,通过实践心得、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汇报交流,深化情感体验,激发再次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激励更多的大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实践。三是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考评细则》等相关制度,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出具体规定。如可设计《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及成绩记入证书,作为评价学生依据。

(三)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保障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国情、民情,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新形势、新规律,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做好社会实践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借助广播电台、电视节目、各大报纸及互联网等媒体资源,重点围绕国家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针政策举措开展广泛宣传,使社会实践实施主体能准确领会政策导向,坚持正确工作方向。还要开辟社会实践专题网站,印制专刊和简报,开辟BBS专区等,充分挖掘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重点宣传特色、亮点和涌现出先进事迹、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落实政策,强化支持。要从发挥地方政府职能和健全经费保障体系两个方面落实政策,强化支持。一是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社会实践有关文件,明确工作重点及目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督促监管,重点在制度安排上落实人员责任,履行职能。二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财政预算,增强经费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全社会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经费的多元化,以更好地满足和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需求。

篇10

一、健全一个网络,形成整体联动的帮扶工作格局。

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两办”转发了《××市总工会关于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分管副市长等为副组长,总工会和劳动、民政、财政、司法及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2名总工会骨干具体负责。全市四个街道都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都明确了一名办事处副主任为主抓,具体工作专人负责。各社区居委会的困难职工帮扶联系点做到了人员、场地、设施、制度、台帐“五到位。全市的困难帮扶网络已经全面形成并正常运作。

二、搭建一个平台,构筑开展帮扶工作的基础。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帮扶阵地硬平台。一方面,高标准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抓住市总工会整体搬迁的机会,新建了“中心”大楼,大楼共分服务大厅、培训中心、活动大厅等三个部分,实用面积400多平方米,寓困难帮扶、就业培训、职工活动于一体,为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市政府和常德市总拨专款为帮扶中心配备了电脑、电子显示屏、空调、电话、传真打印机及其他办公设施,开通了“12351”热线电话。各帮扶站点也同期配备了办公设施,城隍庙、新村等社区也添置了电子显示屏。另一方面,全覆盖启动了“爱心超市”。我们通过专题调研,精心布局,在全市困难职工较为聚中的区域建设了7个“爱心超市”。各“爱心超市”全部设置了衣物架、粮油供应区,有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家政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等,促进了帮扶工作深入、规范地运作。二是健全完善了帮扶工作台帐软平台。困难职工是帮扶中心的主要工作对象。对此,我们广泛开展了调查摸底,为了全面摸清困难职工底数,做到帮扶不漏一户、不丢一人,各级工会干部带着对困难职工的深厚感情,走千家、访万户,摸实情,按照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层层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实行信息化管理,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建立了全域覆盖的困难职工动态管理网络。目前,本市工会系统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有3270多名,纳入工会系统“特困职工动态管理信息一网通”进行动态管理的特困职工有2721人。

三、完善一套制度,建立了规范操作的帮扶工作模式。

针对困难帮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帮扶中心健全和完善了相关运行机制,实现解困帮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正常化。

一是建立帮扶中心日常工作制度。制定了《××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方案》、《特困职工救助管理办法》、《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帮扶中心工作指南》、《工作流程》等多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并进行上墙公示。中心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专户”,实行阳光管理,真正使帮扶工作做到了正常化。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由市政府主持召开一至二次联席会议,听取帮扶中心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问题,使特别困难的职工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近两年来,帮扶中心通过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了帮扶资金的来源:政府每年对帮扶中心补助10万元,并且逐年增加。市总工会在工会经费中每年给中心拨付资金不少于10万元。另外,帮助3名家住农村的劳动模范进行泥砖房改造;推荐并协助民政部门落实应保未保困难职工132人的低保待遇。

三是建立困难帮扶公示和监督制度。对帮扶的对象名单、申报程序、帮扶金额,分别予以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设立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组长的帮扶资金使用监督小组,成员由人大、政协、审计、监察、财政等相关单位的领导组成,对每年的帮扶资金使用进行年度审查,确保每笔帮扶资金做到帮得准、扶得到位,使帮扶工作做到规范化。

四、创新一种思维,拓展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领域。

我们在开展困难帮扶、“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实行帮扶“双结合”,即:撒网式与结对式相结合;输血式与造血式相结合。创新了应急帮扶、结对帮扶、造血帮扶、爱心超市四个方面的帮扶形式,为困难职工贴心服务,最大限度地为职工办好事实事,深得职工信赖和社会认可。

一是开展“应急”帮扶。帮扶中心热情受理困难职工的救助申请,派人上门核实困难情况,市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季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对特困职工的困难帮扶,对突发事情,则启动帮扶应急机制解决。如原蚊香厂职工困难职工谭某,他因病多次上省城手术治疗,去年病情复发,但治疗的费用却一时难以筹足。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超虎得知情况后,紧急启动应急帮扶机制,积极组织社会捐助,同时特批帮扶资金2000元给潭某,使他得以及时治疗而挽救了生命。事后,潭某逢人就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没有帮扶中心的应急帮扶,就没有我的今天,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08年春节期间的大雪天灾,帮扶中心也通过运作应急帮扶机制,特批2万元购买御寒物品和食品一批,及时送到32户特困职工和78个农民工手上,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类似这样的例子就有多例,几年来帮扶中心单为患病职工发放的帮扶资金就有15万多元。

二是开展“结对”帮扶。20*年,市委、政府再次下发了部门联系企业、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结对帮扶的通知,通知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必须服务一个企业,每名干部联系一个困难职工。服务企业的部门、单位要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搞好全方位的服务和协调,并认真落实好6包,即包企业问题的协调解决、包企业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包企业融资需求的衔接、包企业经济环境的改善、包企业安全生产的督导、包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经常上门联系困难职工,了解困难职工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认真困难原因,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直至生活条件改善为止。到目前为止,全市53家部门、单位联系了38家企业,720多名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家庭321个。部门为联系企业衔接融资6050多万元,完成机改项目32个,办事实1200多件。干部为困难职工捐款捐物折合共计370多万元,解决实际问题75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