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

时间:2024-03-07 17:5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维一体化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运维一体化培训

篇1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大检修”的要求,运行及检修专业的工作模式将发生较大改变。由于电网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提高,电网检修模式将转变到以状态检修为基础,以设备全寿命全周期管理为抓手的动态检修模式,这就要求员工不但要懂得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还要求员工能够进行倒闸操作以及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创立新型培训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建立基于运维一体化的大检修模式势在必行。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提出

运维一体化培训“234”模式的概念

为更好开展运维一体化培训创新工作,特提出“234”模式,其中:“2”是指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的“两化”管理;“3”是指培训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岗前培训、试点研究、岗位技能提升;“4”是指培训的四个步骤,分别为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和试点带动、学习团队提升弱项业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策略

分析现有体制下运行、检修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化培训管理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技能实训基地为依托,分阶段开展运维及检修人员技能培训;通过运维人员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等步骤,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范围和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资源和智力保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指标体系

建立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创新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构建运维人员现场培训考核体系,切实提高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确保培训取得成效。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

工作流程

具体培训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培训模式的实施

(1)优化培训组织模式,实现“两化”管理。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培训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部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组织。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的培训职能归属同一班组,实现班组层面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实施。

通过部门和班组两个管理层面分别统一和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让员工有序进行现场实践培训,达到快速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C、D类检修维护的技能人才。

(2)创新技能培训三阶段四步骤的过程管理,快速培养运维人才。

①第一阶段:运维人员岗前培训――对运维人员开展以检修基本技能、安全知识、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

第1步:分批次开展运维人员跟班学习,每批次分别从各变电运维站安排1-2人到检修班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采用“师带徒”的“一对一”帮带、组建学习型技能攻关团队等形式,检修部门为跟班学习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安排表”,详细安排每个培训阶段的学习安排,并为每位跟班人员安排一位师傅,签订师徒协议,师傅负责每个培训项目作业卡编制以及作业卡内容理论讲解培训、现场实际技能操作培训,在每个培训项目完成后对所带徒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培训项目的学习。每个检修班组的师带徒成绩纳入班组月度培训统计。修试中心负责提取每对帮带人员技能难点,由本批次人员组成学习型团队,对技能难点进行技术攻关,由运检部相应专责组织对学习型团队进行技能考问或考核,实行逐个过关考试。

第2步:以业务帮带为手段,开展全体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培训。在跟班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运维人员C、D类检修单元制、模块化培训课程。参加检修班组跟班学习的两名变电运维人员,培训结束后,负责对本运维站其余人员C、D类检修维护项目110个单元制、模块化课程的培训,通过单元制、模块化培训后,开展每个项目考核,直到使每位变电运维人员均能掌握C、D类检修维护工作内容。

变电运维中心组织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至变电维护班的人员进行变电运行业务的现场培训,现场培训内容包括各级调度规程、安规、两票实施细则、变电站运行基本知识、倒闸操作技能等,并指定正值以上人员与变电维护班人员签订师徒培训协议,并严格按照明细表的培训内容及完成时限进行培训,使检修人员逐步掌握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技能。达到变电站副值班员水平后,由变电运维中心组织考试,并经人资部确认相应任职资格。同时,变电维护班人员对运维人员进行维护性检修业务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现场技能等。

②第二阶段:建立试点研究,以点带面。

第3步:以班组为单位,通过试点带动,开展技能实践。国网泉州供电公司以清运维站为现场培训的试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6名检修工作负责人(一次专业2人、二次专业2人、试验专业2人),加上清运维站原值班人员24人,共30人成立变电维护班,与清运维站合署办公,归属变电运维中心管辖;变电维护班人员会同清运维站运维人员,共同开展清运维站所管辖10个变电站(5个220kV站、5个110kV站)的110项单元制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等业务。变电维护班开展维护性检修工作时,由检修人员担任工作负责人,由运维站人员担任工作班成员,开展倒闸操作时,由变电人员担任工作监护人,检修人员担任操作人员,通过交叉实践培训,以工作带培训,促进检修及运行专业相互融合。

其余各运维站同其组建帮带关系,由清运维站带动其它运维站人员的110项检修维护项目的单元制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帮带培训,全面促成运维业务的开展。

③第三阶段:岗位技能提升――重点攻克运维、检修人员知识及技能的薄弱环节。

第4步:建立帮带团队,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根据清运维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梳理运维、检修人员在运维体系工作中的业务薄弱项目,建立“专责(运检)+专业人员(检修)+运维人员”分专业团队帮带队伍,对变电维护班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集中授课:采取“每周、每月”集中授课的方式,由专责和专业人员每月汇编典型运维消缺项目案例库,对团队内运维人员开展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项活动。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各专业团队分批次到检修基地开展部分维护性检修项目的实战演练。结合现场缺陷处理,开展省公司2013年82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实战演练。

专项培训后通过组织各运维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按计划,周期性调整各变电运维站人员到运维站,继续深入学习掌握110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内容。

构建现场培训考核体系

(1)现场培训激励政策。现场培训过程中,以“月”为单位,由各供电公司专业部室组成考核小组,对培训学员进行月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月度培训计划中所列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技能操作,对于连续3个月考核优秀者,按个人年度绩效+1分嘉奖;2次优秀,1次良好者,按个人年度绩效加0.5分嘉奖;考核1次不合格年度绩效扣0.5分。对每一位参与现场培训授课的人员,根据国网公司、国网福建电力等有关教育培训经费管理规定,发放授课津贴。

(2)优秀“师带徒”团队评选。成立评选小组:现场培训结束后,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运维检修部主要领导共同组成评选小组,负责运维一体化现场培训优秀“师带徒”团队的评选工作。

评选方式:由评选小组根据培训学员的月度考核成绩,以及班组、部门评价意见,选出培训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师带徒”帮带团队,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颁发“优秀师带徒”证书。结果应用:获得优秀“师带徒”的帮带团队,优先推荐参与部门年度评先评优,且“师傅”在兼职教师选聘上享有优先权。

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

(1)成立培训沟通反馈小组。各变电运维中心、检修试验中心以及人力资源部共同组成培训沟通反馈小组,负责制定现场培训方案、政策,组织、协调现场培训事宜。

(2)评估反馈方式。现场培训过程中,“师傅”负责以“月”为单位,填写《师徒协议跟踪监督卡》,每月反馈上个月的培训情况至沟通反馈小组处;

培训沟通反馈小组根据每月帮带团队反馈的月度培训及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月度培训报告,根据报告分析结果,调整下一个月的培训计划。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与改进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方法

在“两化三阶段四步”的培训过程中,定期对每个培训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检查参培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提升情况,由专业部室领导对培训人员及参培人员分别进行访谈,了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难点,总结出经验,用于下一阶段的培训。

在试点实践过程中,每月定期评估生产运行各项指标,评估运维一体化建设对生产运行的改善成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改进

针对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对运维人员开展设备结构、原理、检修工艺培训,同时将运维人员送到厂家,开展厂家带客户培训,全面提升运维人员技术水平。

组织调度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运维人员开展不同负荷潮流、运行方式下电网运行的特点,同时开展操作票填写,促进操作票填写的正确性。

开展技术规程、技术标准专场培训,由省公司相关专家担任讲师,开展技术规程和标准培训与讨论,推动规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开展成效

精简人员及用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使变电运行人员从所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运行管理工作,转变为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一次设备维护性检修、二次设备维护性检修等工作。检修人员从过去的只管检修、消缺,转变为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掌握运行维护、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等,使运维人员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以一个常规缺陷的处理为例,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2名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停电操作2-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电保护或一次设备消缺处理运行人员验收”等最少6个流程步骤,实行运维一体后,变电运维人员仅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进行现场处理”4个工作流程即可完成整个缺陷处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施专业管理前后流程的优化对比如图2所示。

缩短停电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篇2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应用

1.概述

在以往电网企业运营中,电网生产工作都是按照职责分工,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分类,这种分工方式在电网业务专业化发展、保障电网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电网的发展进步,但多年的运营模式已经逐渐固化,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电网运营发展,不能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现代化要求,同时也造成了生产作业效率较低,已有的人力资源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尤其在变电生产作业中,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人员分属不同的部门(工区),专业、岗位、职责相互独立,在变电站进行设备检修时,所管理的对象是同一变电设备,且业务交互十分紧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运维一体化既在对一定范围的变电设备开展一定内容的维护、检修工作时,将传统的由不同部门、人员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职责,经过合理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从而达到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2.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基本条件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建设,不能盲目跟从,否则会造成生产体系混乱局面。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1)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要有完整的组织体系,成立相关机构,建立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各级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明晰,运转正常有效。还要准备齐全得基础资料,收集人员、设备、车辆、办公场所、备品备件等基础数据作技术支撑。

(2)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结合“五大”体系建设同步开展,基本工作内容包括:前期调研、基础信息收集、方案制定审核、方案批复与实施、试运行及正式运行、评估验收、总结等环节。前期调研工作应全面深入,要把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所涉及的单位、班组全部调研到位,做好思想渗透和教育培训工作。基础信息收集应全面准确,收集内容包括人员信息、设备资产信息、车辆信息、备品备件信息、办公场所信息、生产装备、工器具信息、检修能力等。

(3)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还应健全保障措施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管理单位应根据“大检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逐步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预案。完成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配套措施,落实规章制度保障、业务交接保障、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工具保障、宣贯培训保障等保障措施。

3.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思路、目标及基本原则

总体思路:以“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为指导、结合电网装备和生产管理实际,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以生产精益化为重点,通过精简规范组织架构,创新生产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做强做精变电运维运检业务,构建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变电运维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变电专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建设目标:统筹变电专业人力、技术、装备资源,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变电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

基本原则: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所创新。由于运维一体化对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职责界面会有很大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安全,稳妥推进

在实施运维一体化工作时要首先保证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职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避免变电站运行和维护工作出现空白期。

(2)制度先行,提供保障

应制定本单位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和相应管理制度、细则,明确工作部署和保障措施,明确分工界面,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要把变电站设备的各种维护类检修工作进行细分,将C、D类检修项目详细列出,结合实际确定变电运维班的阶段性维护项目及时间节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通过持续培训来提升运维人员的工作能力,逐步扩大维护项目范围,最终达到全面实现运维一体化的目标。

(4)做好培训,严格考核

运维一体化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工作模式,在新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班组人员只有掌握变电运行和维护性检修业务技能后,才能顺利开展相应的运维一体化工作。因而,人员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合格后方能开展相关工作。可根据不同岗位职责,重点掌握人员岗位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安全生产职责等内容,对转岗或专业交叉等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试,未经培训和考试合格,不得从相关岗位工作。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绩效评估结果还应纳入生产管理绩效考核范围。

4.变电运维一体化组织与建设保障措施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首先调整规范变电专业生产组织架构。操作模式有两种。一是可将原变电操作队直接向变电运维班过度,经过培训使其具备实施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能力。二是对原变电操作队和检修班组进行整合,从而保证变电运维班具备变电运行维护,C、D类检修能力的综合班组,实现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在机构上可在检修公司成立若干个变电运维班,每个运维班下设四个值,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电压等级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巡检、运行操作,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

(1)组织保障

为统筹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工作,首先要成立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明确责任人员,落实工作要求。

(2)工作机制保障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组要及时向“大检修”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向基层班组传达领导小组指令。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及时沟通,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随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规章制度保障

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要求,全面梳理、修订各类生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和业务有序开展。坚持“不立不破”原则,在新的制度体系没有确立之前,仍然按原有的制度体系运行,确保电网安全和队伍稳定。

(4)信息系统保障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流程调整和人员调整情况,同步调整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中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设计、基础数据、人员权限,以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的需要。

(5)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管理人员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培训,强化班组人员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确保业务平稳过渡;制定适应“变电运维一体化”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一专多能”和“双师型”人才考试晋升机制,为有效实施“ 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6)装备保障

积极配备和应用满足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所需要的先进、适用、高效的检测仪器和作业装备,建立起满足设备运行状态巡检、异常诊断分析、应急抢修、供电保障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生产装备体系,提高设备运维检修工作效率。

5.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遵循的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变电运维建设工作终极目标计划在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依据“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持续完善”的总体步骤。

(1)统一部署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意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组建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然后组织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细化方案、管理办法和工作推进计划,进一步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和修试专业化的相关作业项目和责任分工,组织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等。

(2)分步实施

①启动阶段:正式启动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明确思路、目标和建设原则。

②组织实施阶段: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工作推进计划和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建设工作验收细则,期间应完成人员集中培训和变电运维一体化机构调整。在建设初期,可通过对现有变电运维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将原本需运行专业和检修专业双方配合的简易、低效作业划归单方全程负责。把变电站维护性检修业务和现行变电运行巡视操作业务进行整合,实行变电运维巡视、操作、C、D类检修维护等工作的一体化运作,达到人员精简、作业高效、成本合理的目标。

③试运行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试运行期一般为3个月,主要任务是磨合、暴露问题并进行整改,试运行期间变电运维班开始执行规定的运维业务。试运行前,应完成相关生产准备工作,完成记录、档案等资料建立。

④实际演练阶段,结合“春、秋检”工作正式执行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运维业务,开展各项C、D类检修作业。期间可对执行C、D类检修作业进行作业现场进行检查指导,随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宜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查缺补短,完善整改。

⑤验收评估阶段:结合“大检修”体系建设评估工作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评估和自建验收,形成自检报告。

(3)持续完善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经过实际运行后要接受上级验收,并完成整改获得批准后方可正式运行。每月及时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反复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工作流程更加畅通,形成制度化,长期贯彻执行。

6.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效果分析

实施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后,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了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具体工作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提升了状态检修的标准化水平,使状态检修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形成了标准化业务流程。二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变电运维人员查找缺陷后自行处理缺陷,倒闸操作完毕后进行简单维护,这样不但节省时间,更免去了中间传递出现的误解和遗漏。三是大幅度提升了变电运维人员的业务水平,运维人员将从简单的办理工作票向实际的检修作业转变,明确了各类设备的机构机理,为以后的巡视、验收提供宝贵的经验。四是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C、D类检修项目转入运维一体化之后,检修试验专业可迅速向专业化检修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程、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7.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138-02

一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电网的运行维护采取的都是按职责分工的工作模式,并且逐步对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分类进行了完善,虽然这种工作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电力运行维护的工作要求,但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工作的效率不高,资源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国家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且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改善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将变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工作顺利实现,国家相关部门实施了变电运行和维护一体化,不仅对相关资源和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而且也提高了电网运维的整体效率。

1 如何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推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电力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国家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以往的变电运维工作中,相关部门要首先对工作的时间、地点和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与确定,但是由于检修人员和检修时间都不固定,因此,变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便很难达到常态化和精益化要求。此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变电站的巡视工作只是单纯的走马观花,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巡视作用。在实施一体化之后,对变电站的巡视是由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的,而且检查的内容非常全面,能够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推行变电运行一体化,还要重视对各个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是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对于变电运维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要根据当前工作人员的素质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对员工实施培训,比如说专题理论和实践培训等,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更好的投入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是对生产组织模式进行优化,运维一体化有效地整合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维护性检修、运行类维护工作,成功地增加效益,提高效率。

2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时应该考虑的几点内容

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国家电力部门开展变电站维护工作的一项主要手段。但就我国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来看,却存在几个工作难点,如果不能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变电运维一体化开展的整体效果。

2.1 不同设备开展运维工作的内容不同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变电运行和维护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电力设备,但是由于电力设备的种类很多,各类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相关部门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对各类设备的有效运行和维护,那么就必须提高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将运行、维护工作细化到各类设备。比如说一次性设备、二次性设备以及油化性设备等。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时候,各类设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就要求人员素质必须过硬,因此,工作人员在掌握业务技能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2.2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对于传统变电运行和维护工作来说,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专业素养,而且劳动强度也会越来越大,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面对此种工作压力,相关部门如果不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身处一线的工作人员势必会缺少工作动力和意愿,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无法有效完成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2.3 安全问题容易被忽视

由于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变电运行与维护工作中,相关部门首先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交底工作,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将安全问题充分重视起来,从而确保运行与维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传统变电运行、维护工作中,设备运行工作和设备维护工作是分别由专门人员负责的,工作的开展需要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更改,一般来说,负责完成这项任务的都是运行人员,然后由维护人员负责验收。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各部分的人员都能够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对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实施了变电运维一体化之后,这两个方面因为缺失监督而容易被人忽视。

3 如何提高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3.1 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工作

上文提到,较大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风险,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建立多技能岗位培训激励机制是不容忽视的。在对此项工作展开实施的时候,要根据作业项目的难易程度从不同阶段实施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与此同时,对于每个阶段的培训都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此来让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进一步对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和了解,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促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实现。

3.2 重视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至始至终都是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按照国家对变电运行维护所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相关部门必须围绕安全生产这一目标,进行生产管控与风险防控结合的工作方法。根据目前变电运行和维护的工作目标来看,相关部门对于安全的管理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教育、技术和管理。首先,要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对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现场管理,建立运维人员排班制度,加强技术监控、运维技能培训以及设备责任区专人负责、加强运维人员专业学习培训以及分工管理工作。其次,必须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工作规范化,切实使维护操作水平从本质上得到提高,必须保证运维一体化始终保持在安全条件下进行操作,以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

3.3 对管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管控也是改善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的具体措施之一。结合我国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现状来看,对其管控工作,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其内容应该按照先易后难、先低压后高压的原则来设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其次,要对当前现有的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以此来有效促进维护业务由维护人员分批向运维人员的转变。最后,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时候,要确保各个运维人员都要对安全职责进行充分掌握,同时,还要制定运维一体化的实施细则。

4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国家相关部门对电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时间里,相关部门应该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重视起来。一方面是工作的衔接问题,为了能够确保变电运维工作顺利实施,在未来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在现有标准化流程的基础上,研究出更为适合的新管理方式,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电网安全运行。另一方面是对新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电网建设采取了多种先进技术和设备,比如说超导技术、风光储能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将这些技术充分应用到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电网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不仅优化了作业流程,而且还避免了检修交叉和工作重叠的问题出现。由于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一旦处理不当,那么必然会影响到电网运维的整体效率。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难点的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以此来提高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整体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洋.基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0).

[2] 孙杰.基于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

[3] 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篇4

[关键词]运维一体化 交变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331-01

1.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电力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以往的变电运维工作中,相关部门要首先对工作的时间、地点和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与确定,但是由于检修人员和检修时间都不固定,因此,变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便很难达到常态化和精益化要求。此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变电站的巡视工作只是单纯的走马观花,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巡视作用。在实施一体化之后,对变电站的巡视是由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的,而且检查的内容非常全面,能够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2.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意义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需要专业人员严格进行周期性的持卡巡视工作,从源头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运维人员发现问题后就可以及时解决题,从而使电网设备的运行更佳安全和可靠。其次,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还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复合型人才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电力企业加大了对工作人员的培养,通过具体的专业与实践的培训,不断扩展工作人员的多样技能,从而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再次,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重组,使运行人员与维护人员之间得到有效互补,从而使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最后,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使巡视与检修设备与必需的运行维护工作得到有效的整合,提升了电力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目前变电运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变电运行不同于检修工作

变电运行、检修工作都与电力设备有关,但运行工作要求人员对综合性技能知识的掌握要熟练,而检修人员则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知识,在实施运维一体化的时候,这样的专业性差异要求人员要有更高的素质,运维人员会更难掌握业务技能,接受培训时间会更长。

3.2 现场作业易出现安全控制问题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变更设备状态的时候,都需要有人员的严格把关,完成设备检修工作后,要有专业的人员负责验收,使双方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以便进行现场安全的控制工作。

3.3 励措施保证运维工作的开展

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较,运维人员在工作时同时承担着运行和检修两项工作职责,这就会势必会带来极大的劳动强度,增高安全风险系数,如果没有对应的激励措施,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对运维一体化体制就会心生不满,从而影响运维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4.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要想解决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必须转变思维方式,以宽广的视野和科学的态度积极面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进程,加强管理,从思想观念、技能培训、内部监督、变电站标准化建设、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激励机制、交流学习等方面着手,这样才能保障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4.1 正确引导员工思想建设

在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由于原有工作方式被打破,员工出现思想波动是正常的,要正确对待员工的思想波动,有针对性的做好员工的思想稳定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工作,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意义,摒弃传统的观念,从内心里支持变革,并积极投身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来。其次,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还要营造班组文化,要在班组内形成一种共识,树立知难而上的思想意识,这样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运维一体化建设中来。

4.2 强化员工技能培训

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员工的业务技能要求较高,要求员工不但要具备日常巡视和倒闸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具备异常情况和事故的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员工不但要理论精通,而且动手能力也要强。要达到这个目标,传统的培训方式根本行不通,因此全方位改变培训方式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大运维人员的轮岗力度,促进变电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之间的互相融合,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其次要开展帮扶学习,要让岗位能手和技术骨干对不同专业的人员结对帮扶,并在现场模拟演练,然后在培训结束后开展考核,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后才能持证上岗。

4.3 加强内部监督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后,运维人员既做运行工作,又做检修工作,既是工作许可人,又是工作负责人,难免粗心大意,忽视班组内部的监护工作,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为了安全起见,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设监督负责人,要做到没有监督负责人不工作。

4.4 完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平常规范工作的关键环节,运维一体化实施后,应该及时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使运维人员能够按规范操作,达到降低安全风险的目的。在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时,首先要细化工作重点,要将每一项作业确保反应在指导条目中,考虑到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要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分解到点。其次,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还要经过大家的集中学习讨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要进行现场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重新修订,确保指导书真正具有可操作性。除了要修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外,还要修订两票,两票也是重中之重,它是防止误操作,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要根据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特点对其进行完善,特别要对运维工作中那些劳动强度增大,安全风险增加,监督环节容易缺失的地方,在两票上明确危险点,并有针对性做好控制措施。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整个作业过程处于可控状态,从而达到避免作业风险,确保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的目的。

4.5 开展标准化变电站建设

开展变电站标准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各个变电站之间的差异缩小,可以使运维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站内设备,减少了运维过程中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减少了电网的安全隐患,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标准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应该统一功能配置、统一回路设计、统一端子排布置、统一接口规范、统一报告输出和统一格式输出,这样才可以为实施运维一体化提供便利条件。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电网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不仅优化了作业流程,而且还避免了检修交叉和工作重叠的问题出现。由于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一旦处理不当,那么必然会影响到电网运维的整体效率。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难点的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以此来提高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整体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杰.基于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

篇5

[关键词]变电运维 一体化 现实意义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240-01

前言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生变电(2012)180号文件提出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运维一体化。

1、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实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之后,会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巡视工作,由于时间充足,巡视工作就会很仔细,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另外设备维护工作也是在工作时间进行,这样能够随时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在变电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处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 可以充分的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经过对于相应工作人员的重组,可以有效的实现运行和维修人员之间的相互补充,从而也就减缓了人力资源资源短缺的矛盾,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1.2 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的素质,促使工作人员多项技能的学习,在保障有一个特长的同时也就有效的使工作人员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扩展提升。

1.3 有利于自我价值的提升,可以有效的实现维修和运行人员以及工作之间的有机的结合,从事运行工作的人员可以学习和从事检修维护工作,相应的维护工作人员可以熟悉和掌握运行工作的相关技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4 运维一体化的实现有效的整合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以及维护检修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使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运维和检修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虽然变电运维和检修工作都是面向相应的电力设备,然而,运维工作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而检修工作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在实施运维一体化的时候,这种专业知识的差异性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素质,工作人员所要掌握的技能难度越大,那么其培训的周期也就越长。

2.2 现场施工中安全控制环节易缺位。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实施检修工作,要保障相应的安全措施的有效布置,明确带电的设备,进行安全交底的工作,这是保障现场施工安全进行的前提。在传统的方式下,由于检修需要对设备状态进行变更的时候,则需要通过相应的运行人员进行许可把关,在完成设备的检修工作之后,由运维工作人员来负责验收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两方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更加的清晰,并且还能够做到有效的监督过程,方便现场安全施工措施以及工作质量的控制。

2.3 单一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比较大。在传统管理方式当中,运维人员要在单一的工作环境中承担运行以及检修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人员任务量较大现象的发生,任务强度比较大,这样就会导致安全风险增加,若是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就会导致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对于开展运检一体化工作的意愿不会很强现象的发生。

3、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组织保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提供便利。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健全、完善公司二级运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维岗位人才激励机制、奖罚制度,切实有效的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相关装备的调整与配置,修订、完善运维班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确保一体化运维工作稳定可靠持续进行。

3.2 加强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加强培训,超前谋划,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将运行和维护工作进行了整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达到“运维双能,一专多能”,在运行时要对其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鉴定,合格后方可上岗。

3.3 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涵盖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体系突出个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时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落实“双专业”设备主人制。在建设推进过程中,要切合各个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关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的制定。建立标准,能够使运维工作有规有序,可以确保流程、工时、监督及验收等工作的可靠完成。

3.4 强化风险控制,确保运维安全。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运检部、安质部应共同审定运维业务并阶段性实施的维护性检修项目,现场运维人员在确定的作业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局面造成影响。对于运维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相关的工作制度,并且要求运维人员严格执行,以此来确保运维工作的安全可靠进行。

3.5 明晰职责,强化监督。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安全措施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下,如果需要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变更,变电运行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许可把关,并在设备的检修完成之后,由变电运行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在双方的职责上有清晰明确的界限,到位的监督可以落实变电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与工作质量的管理,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可能会是同一人承担原本的变电运行人员与变电检修人员两者的责任,这样就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容易出现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和安全风险。同时,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运维人员承担了原本分属于不同人员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方面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与安全风险,如果此时没有与变电运维岗位工作强度与安全风险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电网上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可程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作人员应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运维一体化,实现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绍亚,浅谈变电设备运检(运维、检修)一体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

篇6

关键词:变电运维 危险点 一体化 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046-02

电力行业是我国基础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更是电网输变电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建设项目,所以做好变电站的运维工作,才能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从而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电力资源。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电力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变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智能技术不断更新和采用,电网运行复杂性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变电站运行生产离不开倒闸操作和设备巡视,加之近年来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逐步实现运行维护一体化。现从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维一体三个方面探讨容易忽略的危险点和采取相应防控对策。

1 倒闸操作危险点与防控对策

在建新运维站第一个智能变电站―― 110 kV会展变电站进行程序化操作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程序化操作在开关转运行过程中缺少对必要信号的检查和判断。常规变电站在倒闸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可随时对一些必要的信号和设备状态进行检查,发现异常会立即停止操作,先解决异常信号,保证无误后方继续操作。而智能变电站程序化操作命令一旦下达,按程序步骤连续操作到底,中间缺少检查环节,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又因智能变电站增加了合并单元、采集器、智能终端等重要智能元件,检修压板、SV(间隔投入)压板、智能终端总出口硬压板等也都和传统变电站的压板有着不同的意义,无论其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产生严重后果。比如检修压板误投入、合并单元的电源空开没合上都会引起保护拒动。另外,智能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压板的投退顺序也很重要,例如SV压板与检修压板、SV压板与GOOSE压板的先后投退顺序没有引起运行人员的注意而没有正确操作时,都可能引起保护误动。

因此,随着智能程度越高,对运维操作人员技术判断能力和责任心要求也越高。如只依赖智能操作,思想放松,就很难发现操作中隐蔽的危险点,所以必须认真做好防控对策。(1)为保证设备送电的安全可靠,在设备由检修转运行,最好是合上开关前,人为检查各种相关软、硬压板的投入状态及各种后台信息报文,此举虽加大了运行人员的工作量,还是不能保证运行人员不会疏忽遗漏了某个检查项。为此,在随后的220 kV智能变电站即220 kV先农变电站投运时,对程序化操作票库做了补充和完善,在开关转运行操作前补充增加了对必要压板、信号等信息的检查项目,如不满足要求则程序化操作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合闸操作。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有效提高了程序化操作的安全性,保证了生产可靠运行。(2)从思想上提高运行人员对智能变电站安全意识,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的学习培训,重点掌握软压板、硬压板的设置原则和投退步骤,正确分析判断智能装置运行状况以及各种告警信号,理解SV压板与检修压板、SV压板与GOOSE压板的正确投退顺序的操作原因并深刻认识不正确操作的后果。

2 巡视危险点与防控对策

巡视工作是变电站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巡视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电网的稳定运行。对于主要变电设备如主变、开关、刀闸、互感器等,运行人员都会有意识的重点巡视和关注,但对一些次要和辅助设备存在巡视不周的危险点。如没有全面认真做好巡视工作,一些细微疏漏也会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这里重点强调巡视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消弧线圈欠补偿现象。因为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加,或用户负荷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容性电流增大,消弧线圈容易出现档位满档和补偿不足。此时若未能及时发现,会增加谐振发生的概率,引起多条10 kV线路同时跳闸,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应做好以下防控对策。(1)认真做好全面巡视工作,对辅助设施屏柜端子排、后台监控电脑电源线等容易疏忽的地方加强巡视,必要时进行红外测温,避免存在火灾隐患未及时发现而引起火灾。(2)加强运维人员在巡视中对消弧线圈的重视。已安装消弧线圈的变电站,运维人员应严格按标准巡视卡对消弧线圈是否工作在自动控制状态、运行档位、线路电容电流、残流、脱谐度、中性点位移电压进行巡视,对存在欠补偿且长期在最高档位运行的及时上报反馈。(3)将消弧线圈满档等重要信号上传到主站的CC2000监控系统,运行人员每天定点对监控系统上光字牌进行巡视,以便能更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

3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危险点与防控对策

根据国网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指导意见,现已开展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即由变电运维人员进行一些小型的维护消缺工作。由于技术专业要求不同,变电人员都是刚开始接触维护项目,在维护消缺工作中经常遇到新的问题。(1)由于消缺类项目现场实操机会少,变电运维人员经过培训后现场实际动手操作的次数有限,时间一长,极易生疏,技能水平滑坡,技能掌握难以巩固。(2)原先培训侧重“直接更换”的工艺要求,对查找、判断故障、回路连接测试方面培训不足,变电人员因经验不足,容易形成照着培训内容按部就班的情况,在实际维护消缺操作中缺少自己的查找和判断,存在具体回路接线不同时直接进行更换备品的危险。

针对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危险点,须做好以下对策:(1)加强培训深度。如加热驱潮装置损坏更换项目就涉及到故障查找排除、回路测试,不同型号更换还涉及到更改回路接线,在培训这些维护技能要求高的消缺类项目时应侧重培训人员查找、判断故障的方法以及辨识回路原理图等。(2)尽可能详尽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安全质量工作票范本、作业卡范本。(3)强化作业现场监督管控和安全质量管控,认真执行《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安全质量工作票》、标准作业卡。变电站站所管理人员现场指导维护消缺、监督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按月组织集中培训、实战演练,检修人员到场纠正存在问题与不良习惯。

4 结语

变电运维涉及到很多内容,相关影响因素也很多,不能等安全事故发生以后才重视安全问题。明确运维工作中的危险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不仅是对工作人员生命安全负责,也是提升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保障。因此,要做好变电运维工作,必须不断提升运维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变电运维过程中的众多风险源头,分析这些危险点并加以防范,严格执行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将人身、电网、设备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提高变电运维的安全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峰,冯延江.对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与预控措施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3(36):230.

[2] 段鹏,赵丽华,张旭.浅议变电运维倒闸操作危险点分析与预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5):10.

篇7

关键词:培训 创新 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9(c)-0110-02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现场培训方式创新紧密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培训需求分析保证培训的针对性,以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考核保证培训的有效性,面对“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和智能电网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及新型业务拓展、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公司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促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通过加强现场培训方式创新来提升公司员工队伍素质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人才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训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2.1 专业管理的范围

变电运维中心严格贯彻落实公司培训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现场培训计划,持续加大现场培训力度,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变电运维中心主要针对运维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变电运维中心技能培训需求调查表》(见附录1),根据调查表调查结果,根据员工培训需求,制度详细的现场培训方案。

1.2.2 专业管理的目标

突出现场培训方式的特色,根据“建设一流检修公司”及“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以科学的培训标准为理论指导,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培育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展现现场培训方式的创新理念,满足当前电网建设快速推进的需要,为公司发展规划和冀北公司“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确保首都供电安全,高质量保障冀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国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网公司的需要。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主要流程说明

2.1.1 培训前期工作

节点1:根据人资部门整体部署,根据公司培训总体目标,下达具体培训要求,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管理制度与流程,并为保障培训效果采取有效措施。

节点2:变电运维中心根据人资部门下发的培训文件,组织培训管理,根据专业发展状况和技术发展要求,规划培训要求和培训方向,全面促进员工队伍技术素质整体提高。

节点3~节点5:运维中心及所属各班组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危险点分析,现场培训的目的是实现技能水平的提高,但必须要建立在不威胁设备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在现场培训工作开展之前,需要认真做好危险点分析,并制定恰当有效的防范措施。

节点6~节点9:变电运维中心制定详细培训方案,细化培训项目,注重现场培训的计划性、培训内容的完善性,力求培训效果最大化,适应目前运维工作的需求与特点,确保实用性和针对性。

2.1.2 培训中期工作

节点10:现场培训工作难点之一是技能培训,重点是现场培训的实施,变电运维中心不断进行培训方式创新,现场技能培训工作效果良好,通过大量的现场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现实性问题,提取有教学价值的成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培训后期工作

节点11:通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若满足预期培训效果进行下一节点工作,对于不满足者,时间充足时进行讲授人与参培人员交流,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并改善培训方案,时间不满足时,根据各方反馈意见与建议进行分析汇总,对下一轮培训提出新的要求。节点12:进行培训总结与反馈,通过此节点,可以实现对培训工作的整体评价,有利于对于人资部门总体部署,促进下一年度培训工作制定与改革。

2.2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2.2.1 完成培训工作的组织机构

根据公司“十二五”人才培养战略要求,变电运维中心实行中心主管领导监督指导下的分层培训体制,由培训主管根据各班组培训需求及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计划,各班组分别设立培训员,负责本班组根据生产提高的培训需求的汇总和上报工作,并完成培训工作的总结任务。

2.2.2 岗位设置说明

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由变电运维中心培训主管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经主管领导审核实施,各班组培训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需求,上报培训主管。

2.3 典型创新培训

2.3.1 “运维一体化”仿真培训

为全面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配合“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变电站运维一体化业务规范》文件精神,确保各项“运维一体化”业务安全有序的实施,变电运维中心坚持以培训先行、素质提升的原则,结合“运维一体化”近期和中期开展的项目,2013年夏季大负荷期间组织全员进行“运维一体化”仿真培训,利用管理培训中心仿真系统的软硬件设施,提升人员“运维一体化”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培养出适应于运维一体化要求的运维人员。

2.3.2 “抓短板,提技能,打造五星级技能员工”

变电运维中心为了迅速提高中心职工的技能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使得每一位职工具备岗位职责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制定“抓短板,提技能,打造五星级技能员工”培训方案,培训项目包括了电气一次设备巡视、验收、二次回路的识别、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运维人员必备的知识。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班组:班组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以问答形式检查职工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报汇总至运维中心专工。

主管培训专工:主管专工负责对各基层班组的培训员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检验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与培训完成的总体效果,对主讲人进行考核,用{查的方法保障所选主讲人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满足现场培训要求。

变电运维中心主管领导:对现场培训进行评估,根据培训完成情况制定下一阶段改善方案与指导计划方案有效实施;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实用性是否能够符合要求;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现场技术考问是否通过率达到标准要求。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提高人员基础技能水平的必要性

因参培人员技能水平基础参差不齐,造成现场培训进行过程中不如方案中设想的流畅,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变电运维中心要求各班组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基础知识学习,重视技能基础的重要性,强化基础能力,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各项综合业务能力。

3.2.2 配套的管理制度尚需健全

任何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均有其不足和缺陷,尤其目前现场培训管理初步使用阶段,有很多配套的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并不完善,为使现场培训进行良性化运行,符合现场培训发展的科学规律,还需要继续调整完善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4 结语

近年来,我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秉承培训先行的理念,以确保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两个转变”: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由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注重技能培训转变;实现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的创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三集五大;变电站;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在发展战略中正式的提出了“三集五大”策略,转变公司和电网的发展方式,按照集团化运作,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以此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在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的要求下,要正确评估实施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做好应对措施,确保推进过程顺利进行。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力运行和电力维修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行使着不同的权利。实行运维一体化后,电力运行和电力维修合并到同一管理部门,不仅可以对变电设备进行一定程度的维护和检修,还能够对电力运行和电力维修工作进行整合,增强电力部门的运营能力,提高二者的工作效率,使电网的运行更加顺畅。

(一)部门一体化

所谓部门一体化就是将电力运行和电力维修两个部门划归为一个部门,该部门不但要负责电网的运行,还要具备对电力设备维修的能力。工作中应加强对部门员工的培训,让员工的技能互相渗透,让员工不仅可以负责电力运行还对电力维修有深刻的认识。

(二)运维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随着电在生活中的运用日趋广泛,电网规模日趋复杂,人们对电网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电网处于三集五大的大力改革中,要求电力公司运维一体化,优化作业流程,提高资源配置,尽可能的激发有限资源的无穷潜能,提高整个电网的作业效率。实施运维一体化后,电力维修和电力运行规整合并,员工的综合技能得到了提升,部门在人员调动中更加灵活,为运营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探析变电站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重视电力安全工作,做好内部工作规划

“安全”应该是凌驾于一切的首要因素,对电网企业来来说,坚持安全第一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电力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容易带来安全隐患的关键因素。对比新旧模式,在存在差异的环节查找规程以及业务流程,找出流程中不够妥帖的环节进行完善。在实行运维一体化后,电力运行和维护由同一组人员完成,为了更好的对工作进行落实,需在内部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上,做好风险分析和安全检修记录。在承接C、D类检修任务时,要提前对即将增加的工作量进行评估,综合部门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做好规划,落实工作细节。合理安排好工作人员的班制,错峰培训。

(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制度是保证企业顺利运转的关键所在,所以电力企业的员工都必须以制度为前提,认真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严惩违规操作行为,让员工认识到违章、违规行为的严重性,充分表明电力企业对制度和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认真落实员工以及领导干部的到岗到位情况,保持责任追究的制度,坚决不搞形式主义。落实日常的运维管理情况,包括维护工作的完成进度、完成效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电设备也在向着多样性和科技性演变。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的出现让店里了运维工作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工作人员要认真落实每一条运行规程,做好工作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为电力企业的顺利运行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

在“三集五大”实施前,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职能是相对独立的,采取分工负责制。但在推行运维一体化后,电力运行人员不能仅仅只专注于设备运行和安全控制,还需要参考设备说明书,对一二次设备的具体构成和专业名称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掌握一定的设备检修技能;而电力维修人员不能仅仅专注于设备缺陷修复和技术维护,还要掌握各种常见设备的运行方式,以及安全操作技能。只有以这种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电力设备科技化时从容对待。所以变电运维人员要通过企业的培训和自发的学习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提高设备的运维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标准化运维模式

要想长期稳定的对变电运维模式进行管理,必须要建立统一化的标准,一切工作参照标准进行,才能让运维模式得以顺利的形成。响应三集五大的号召,实行“大运行、大检修”体系建设,将日常工作行为规整成制度,严格的、科学的管理日常工作,以年、季度、月、周、日的形式细化制度,让员工对每天的工作要求和职责都清清楚楚,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以确保整个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态度的一种激励,而考核制度的建立应该征求员工和领导的共同意见来确定,让员工认同考核制度,而监督检查人员应该公开公平的对员工进行考核,为员工通过绩效考核提供帮助意见,并对考核结果与员工沟通,以保证考核制度的全面性和完善性。当然,对考核绩效结果比较理想的员工应予以表扬和奖励,鼓励优秀员工的同时激励其他员工共同努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三集五大的环境下,变电运维管理体系较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电网对变电运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运维一体化的推动下,电力运行人员和电力维护人员在工作上有了更多的职责,为了更好的适应电网的飞速发展,变电运维管理体系要在多方面做出调整才能在智能化的电网中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李俊,倪明.35 kV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应用及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8-81.

[2]赵旭峰.500kV智能变电站验收、运行与维护[D].江苏大学,2014.

篇9

关键词:标准化作业;安全生产;过程管控;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

作者简介:孙杰(1976-),男,北京人,北京市电力公司变电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054)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102-02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作为智能电网六大关键环节之一的变电环节正朝着以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为特征的方向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广泛地应用于新型智能变电站中。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从“有人值班”、“控人值班”、“基于集控站的操作队”到现在的“基于调控一体化的运维队”模式的巨大转变。

面对繁杂的运行维护工作,如何有效地降低电网运行风险,消除人为不安全隐患,使运行管理从计划、准备、实施到总结整个流程都具有可靠执行依据,实现生产现场全过程的可控、在控、能控,成为摆在广大变电运行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1]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它以一体化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以细化作业流程为基础,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指导,以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为一体化变电生产全过程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保障。

一、标准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标准化作业目前还处于研究与试行阶段,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维人员不能正确认识标准化作业意义,存在固有观念和习惯性思维。不少老师傅还习惯在有人站值班模式下工作,存在习惯性凭经验作业,想当然地处理一些新问题,缺少安全保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新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工作中对老师傅有较强依赖心理,对标准化操作有畏难情绪。

二是由于运维队集控了至少5个甚至更多变电站,其中不少变电站都具有运行时间长、改扩建次数多、电气设备多样、信息自动化水平低、遗留问题较多等特点。这些都制约着运行维护标准化作业的开展。

三是人员安全责任难以落实。在大型变电站改扩建工程过程中,往往存在人员分工不清、分责不明的情况,作业中遗留安全隐患和问题较多。

二、一体化变电标准运维模式

分析调控一体化新形势,建立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基础,生产运行、维护管理、教育培训和班组建设四个方面为一体的变电标准运维新模式。

1.设计原则

结合运维队模式下变电生产管理实际,建立以“科学、简单、有效”为原则的标准化运维模式。

(1)科学。通过科学地分析作业现场危险点,将风险前移,提前预测风险。制订标准化措施要符合站内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延展性。梳理标准化管理与规章制度之间的差异,科学地开展评估,把管理标准、管理流程和与之有关的规章制度一一对应,将规章制度科学地融入标准化作业中。

(2)简单。标准化作业应从运维队最简单工作入手,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可以以日常安全工器具检查为试点,利用这一简单的运维工作使得人员熟悉标准化概念和流程。标准化的设计应言简意赅,将作业安全要求和技术要求全面、清晰和简练地展示出来,使运维者易于理解;项目与安全措施的危险点控制、主要技术要求也一一对应,运维者作业时一目了然,非常利于作业过程的控制。[2]

(3)实用。对于不同变电站运行方式、设备类型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工作特点,制定能够实际指导具体作业的标准化流程与术语,保证清晰可靠,具有指导、示范、教育和培训功能。

2.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规范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涉及的专业、工序和标准、规程、规范、措施很多,既涵盖现场作业人员的组织及分工,又包括施工具体流程、标准、危险点及防范措施。[3]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树立“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理念,实现计划准备、梳理调研、讨论编写和修订完善四个环节的一体化循环。

在计划准备阶段,需要明确指导书体系结构、编写责任人、审核人、计划时间等,确保编写工作按时、有序开展。

在梳理调研阶段,最重要的是分析运维队模式特点,针对运维工作中具有安全性、重复性特点的作业进行辨识并编写指导书。并逐层细化工作重点,将各项作业切实对应到各项指导条目中。

在讨论编写阶段,要高度重视运行方式、设备各异的变电站中人的行为差异。要求将运维作业分解到点,将作业周期、前期准备、存在危险点和防范措施细化融入到各项指导执行条目中。经过跨专业,多层次广泛讨论,使得指导书真正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在修订完善阶段,通过运维队人员集中学习,现场试运行等方法,分析反馈意见,修订完善作业指导书。真正使编写的各项作业指导书切实有效。

3.生产运行标准化

倒闸操作是变电生产运行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标准化流程图,对操作准备、接令、操作票填写、核对图板、操作监护和质量检查等全过程标准化。以“不按照标准化操作就是违章”的要求严格规范操作人、监护人行为,确保人身、设备和电网安全。

篇10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在2013年的时候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全面加强管制综合信息系统运维”。经过近3年来的努力,通过“一体化运维”概念的提出及实施,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运维管理(遇到问题找厂家),呈现出较好的态势,满足了现场安全保障的需求。下面就将具体经验进行分享。

1 管综系统的日常监控运维

管制综合信息系统由于种类较多,信息交互复杂,各系统开发背景、用户使用环境不同,造成了运维界面复杂,因此,我们引入了一体化运维的概念,即运维讲究软件监控与硬件监控相结合,自动监控与人工辅助相结合。

1.1 软件方面

化繁为简,将管综系统看作是一套系统,各个子系统是被分解成的一个个独立模块,而模块又能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作业”“程序”。架构清晰了,只要能确保这些重要的点运行正常,管综系统的正常运行就有了基础保障。为此,运维部门针对各系统的重要作业开发了专门的监控网页,设置告警分类及告警音,较好的解决了故障难发现问题。

随着管综各套系统的研发,监控网页也就越来越多,根据现场运维人员的需求,又将监控网页进行了整合,分成两级监控,第一级是面向系统,第二级是面向程序、作业。至此,软件监控功能基本成型。

1.2 硬件方面

硬件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空管服务器设备虽然属于商用级别,但硬件故障还是偶有发生,特别是服务器均为24小时在线运行、数据量日益增多都给服务器运行带来较大的压力。

我们主要依靠第三方监控软件实现了对所有管综的硬件监控,并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这里,重点介绍两款经典监控软件:Whatsup与Solarwinds。其中Whatsup主要实现网络Ping功能的监控,人机交互界面较好。Solarwinds主要实现对CPU、内存、磁盘剩余空间等硬件方面的监控,此项功能极大简化了值班人员的巡视检查负担,且因为预警阀值的设置,往往能够提前介入,消除了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仅2015年,通过硬件监控就成功处置了如虚拟机磁盘空间满;内存告警;固件版本老化;电池告警等10余起安全隐患。

1.3 人工辅助方面

设备监控性能再完善,最终解决问题的还得是依靠人。因此,值班人员的日常巡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技术人员要针对监控的死角、监控的重点等内容制定不同频次的人工巡视进行辅助。我们依靠巡视检查,能够解决及时发现问题,但如何能够实现及时解决问题呢?一是内部解决,另一个是外部解决。内部解决主要依靠现场运维人员的日常培训及故障经验总结,外部解决是委托给技术支持进行处置。

2 管综系统的故障经验积累

2.1 管综系统相关培训开展

首先,不能孤立地看待管综系统,对于运维人员来讲,所有的跟管制相关的信息系统都可以一体化的看待。这些系统不是孤立的,都可以看作管综系统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模块,有助于运维人员的理解及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