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07 17:5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提升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提升计划

篇1

[关键词] 文化成绩 高考体育生 重要性

1.前言

随着社会对人们身体素质要求的提高,体育锻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就要求国家要培训更多的体育人才,以指导各级层人们进行锻炼。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来我校的体育考生术科和文化考试情况,试图说明文化成绩在体育高考中的重要性。

2.情况分析

2.1河南省近几年的术科考试、文化分数线情况

近几年我省的术科考试项目基本上没有改动,为100米、铅球、立定跳远、专项,只是在2002年允许文科生报考体育专业,从录取线看,从2001年开始文化和专业成绩逐年增加,特别是文科录取线,2006年达到术科及格63分,本科66分、文化409分,2010年达到术科录取线为58分,文化为397分,而这还只是一般本科的录取线,重点本科更难。理科的术科线也提高到了66分,文化365分与2008年的术科及格60分,文科本科66分、文化381分,理科文化325分相比,有很大提高。

2.2 我校体育专业考生的生源状况

我校体育专业考生的生源,一部分是从初招过来的,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相对较高,但是文化成绩一般都不是很好,本文把这类考生称为a类考生,还有一部分是喜欢体育运动,但文化成绩不是很理想,凭纯文化成绩不能考上本科,想在体育上走捷径的学生,本文把这类考生称为b类考生,这些同学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身体素质水平相对特招生来说较差,没有比赛和专业考试经验,没有主专项但是文化成绩相对较好。

2.3我校体育专业考生近几年术科成绩,文化课成绩及录取情况

我校近几年高考时两类考生生源情况分布如下表1: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体育专业的文化分比普通专业文化分分低了很多,但是,对一些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文化成绩对体育考生的升学至关重要文化课的好坏决定着他们能否升上高等学府

从上文中的A,B两类考生的生源,平时成绩,术科考试成绩,文化考试成绩等能否被大学录取的诸多因素看出,文化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能否考上大学。特别是表2表3,更能充分显示文化成绩相对较好的B类考生要比身体素质较好而文化成绩较差的A类考生升学率高的多。其中,2007年A类考生术科考试17人,过关17人,过关率为100%,文化成绩过线6人,过关率为35.5%;B类考生术科考试33人,过关25人,过关率为75.9%,文化成绩过线29人,过关率为89.9%;2008年A类考生术科考试21人,过关20人,过关率为95.3%,文化成绩过线8人,过关率为38.3%;B类考生术科考试45人,过关34人,过关率为75.6%,文化成绩过线28人,过关率为62.2%;2009年A类考生术科考试16人,过关15人,过关率为93.8%,文化成绩过线2人,过关率为12.5%;B类考生术科考试46人,过关39人,过关率为84.7%,文化成绩过线22人,过关率为47.8%;2010年A类考生术科考试11人,过关11人,过关率为100%,文化成绩过线1人,过关率为9%;B类考生术科考试36人,过关32人,过关率为88.9%,文化成绩过线17人,过关率为47.2%;2011年A类考生术科考试9人,过关9人,过关率为100%,文化成绩过线0人,过关率为0%;B类考生术科考试36人,过关33人,过关率为91.6%,文化成绩过线18人,过关率为50.0%。

3.小结

3.1不是谁都可以走体育高考这条路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体育高考,不但要求我们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以胜任以后体育工作,还要求相当高的文化水平,以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需要。从初招的那部分学生,因为大多参加过体育训练,身体素质非常好,但是文化成绩一般都很差,以去年我们商丘市中招来说,总分为550,大部分特招生的成绩在200到350之间,而因为单凭文化成绩考不上大学才考体育专业的学生,中招成绩大部分都在400分左右,他们以文化成绩水平考体育专业占有很大优势。从表中也可以看出,特招生的高考录取率是很低的。

3.2选好体育考生,对提高体育生高考上线人数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录取体育专业生是要看专业考试分数和文化考试分数,有的学校是两项成绩都到线后以文化课的高低为标准来录取,例如河南师范大学,有的是两项成绩相加再从高录取,例如郑州大学。这样,只有两项都上了线才有机会被录取。而且无论哪种录取方式,文化成绩占的比例都是很大的 。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该生应具备较好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这样的学生训练成绩才会容易提高,专项也比较好确定。第二,该生的文化成绩一定要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理科总分应该在380分以上,文科总分应该在420分以上。这样才不至于专业上线后因为文化没有达到要求而上不了线。

4.建议

4.1制定严格的训练管理制度,对训练队伍进行严格的管理。

体育生的性格直爽,争强好胜,脾气容易冲动,贪玩,相对来说不能很好的遵守纪律,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教练员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他们,使他们自觉的遵守校纪校规,自觉的参加专业训练。同时多和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沟通,了解他们的文化学习情况,督促他们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多和他们交流思想,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时解决他们存在的困难,这样有助于管理和训练

4.2针对两种不同生源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对于a类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很好,而文化成绩不太好,我们在日常管理中,要重点培养他们好好学习文化课的习惯,通过上边数据的事例,教育他们没有一定的文化成绩,体育成绩再好,也是考不上大学的,并时常过问他们的学习情况,也可以用一些方法督促他们学习。

对于b类学生,因为文化成绩都好些,但身体素质不太好,我们要在要求他们在保证文化成绩的同时,要吃苦耐劳,认真训练,在日常管理上,我们重点想法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在训练上遵循循序渐进和三大一从原则,并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并重。

总之,我们要想提高体育高考生的升学率,要在选择生源上注意身体素质和文化成绩的并重,特别是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并且要在日常管理中,抓好训练的同时,重点强调文化成绩在他们高考中的重要性,让他们在良好的心态中自觉的学习文化课。

参考文献:

[1]《体育术科考试评分标准 》河南省招生考试中心,1990.

篇2

关键词: 母语文化导入 中外合作办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言

上世纪末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到2013年,在教育部批复的71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从学科分布看,以文管类为主,其中经济管理类约占50%,外国语言类约占20%,电子信息类约占15%,艺术类和教育类约占10%,工科类约占5%。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不同,中外合作办学的投资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是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技术和管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国际化人才。由于合作办学的教材大多是引进的原版教材,要深入学好并消化吸收教材内容,学好英语并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把打开大门的金钥匙,由此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同时导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处理好,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一、中外合作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由于现实的原因,中外合作办学班级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语言沟通能力相对薄弱。学生在语言上的最大障碍是口语能力差,与外籍教师的沟通和探讨存在困难。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直接影响到专业学习,甚至出国留学深造。2.英语学习长期的思维模式与习惯滞后。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还只局限于题海战术中,要根本改变此局面,使之转向有效的交际英语学习方向,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英语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还要为学生出国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应用能力。近年来,随着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内容的重要性。教师普遍强调目的语(英语)文化的教学,忽视母语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导致许多学生由于不熟悉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在使用英语进行中西方双向式交际时不能恰当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交际任务失败。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紧密相连,两者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不可分割。Brown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Mckay指出通过教授一门语言,教师潜在地教授这门语言的文化。如果只学语言,不了解所学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等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跨文化交际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而不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单方输入,少了文化输出,就变成了文化引进和文化侵略。但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在外语教学中往往只关注英语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英美文化的导入,忽视母语文化的导入,使母语文化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教学目标和原则

教师如果对语言与文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在制订教学计划、设计的课程、制定的大纲和编写的教材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1)大纲制定:我国现有英语教学大纲对文化因素的关注有所提高,但对于中国文化的导入与学习提及甚少。大学英语教育阶段应该在英语教学计划中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分量。(2)课程设置: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课程已经有所开设,例如英语国家概况、欧美文化等,但是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课程寥寥无几。我国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远没有体现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3)教材编纂:英语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达成。在编写教材时,应该将反映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和译文纳入阅读类的教材之中。(4)教学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带领他们在认识、比较中西文化同异的同时,既要吸收英语文化的精华,又要学会中国文化在英语中的表达。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三个教学策略

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教学策略:(1)增加中国文化英文表达的材料。为了更好地导入中国文化内容,可为学生补充反映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材料,例如增加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剪纸艺术)等。(2)中西方两种文化进行对比。由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大部分体现的是目的语文化,笔者在讲授课本中有关西方文化的时候,适时采用对比性原则,提高学生对两种文化的对比和鉴赏能力,例如中国的春节与西方圣诞节的对比。(3)使用英汉和汉英互译的方式,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对于中国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和句型的英文表达,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课文蕴涵着这些能够展示中国特有事物的表达,通过英汉互译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意义。

五、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方法

英语教师平时应不断学习,注意日积月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真正具有跨文化能力:(1)通过教材直接讲解法。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灌输中国文化知识,学生会在日积月累中越来越好地掌握这些知识。2.教师引导法。文化本身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对比,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引导学生时,教师应选择一些典型的作品,使学生短时间内提高交际技能,所选材料中的词汇和结构应是能与学生的本族语形成鲜明对照的。3.组织学生讨论法。在利用讨论法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时,教师要精心安排。在进行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对要讨论的题目及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互相帮助,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4.补充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知识都在课堂上传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文化教学,例如可以组织一些中国文化节同时进行一些文化知识竞赛等。

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们应加大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力度,实现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重新唤起世界对中华文明魅力的赞赏和认同。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工作者,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在努力引进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意识,采用切实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ramasch,C.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篇3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只是服务于社会中的极少数人。随着中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和过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性问题不存在了。当代高等教育并非匀质的系统,其中一部分高等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社会声誉卓著,毕业生更可能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入学机会平等问题凸显于这类高校。

在法国,其现代高等教育包括大众化的综合性大学(Université)和精英型专业性大学校(Les Grandes Ecoles)两种。高中毕业生通过会考原则上都有资格上综合性大学,但要想进入专业性大学校,则需凭优异成绩挤进专门针对大学校的预科班,学习两年并通过严格竞试后才能进入大学校。如法国教育部材料所说,大学校是法国高等精英教育的场所,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工商界的领军人物,无论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技术精英,大多出自这个圈子,尤其是名牌大学校。有数据显示,大学校虽然数量多达500多所,但多数在校生数都在100至500之间,其在校学生一共占法国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比例还不到30%。[1]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大众阶层子女考取大学的比率约为1%,优越阶层和教师家庭子女的考取比率高达18%。[2]显然,能够进入大学校的学生大多出身于社会优越阶层,而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子弟基本上被拒之门外。大学校日益被指责为“精英集团再生产的工具,其招生考试是精英集团保护自己的手段,蕴含了极大的不平等”。[3]大学校入学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指责和抨击,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尤其是针对近年来法国社会动荡的反思中,人们都认识到“在一个阶层、群体、种族构成愈加复杂的社会,这种‘精英再生产’的状况已不利于法国社会基础的更新,不利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元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这一问题也受到了法国政府的深切关注,其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文件指出,“尽管三十余届政府都竭尽全力,大学校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仍在恶化。大学校学生中工人和职员子女的比例大大低于这些阶层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今天的状况已经是这样,一个在不利郊区环境中的儿童,实际上无任何机会进入名牌大学校。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许多社会阶层将无丝毫机会在某一天进入经济和管理精英行列,对于整个民族而言这一结果是灾难性的。”[5]

二、法国大学校入学机会不公平的深层原因:文化资本的影响

尽管上述入学不公平问题由来已久,但大学校的竞考制度使得该问题较为复杂,尤富隐蔽性。因此,随着当代高等教育民主化、平等化和大众化潮流,学者们才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其中,对大学校入学平等性问题的深刻分析,最有影响的是法国著名学者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的文化资本理论。该理论指出,日常实践乃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每个行动者所占有的资本决定了他/她在社会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而这一位置又塑造了他/她的习性(性情系统、判断图式和感知图式)。习性来源于早年的生活经验,并得到教育系统的强化或者调节。因此,由于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习性、文化趣味等内容的文化资本影响,大学校实际上是社会不平等的复制者和精英阶层再生产的工具。[6]

此后,学者进一步运用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对大学校的负向社会功能进行了更广泛的分析。其中,瓦里埃•艾尔鲍伊(Valerie Albouy)等人对1940年到1980年间考取大学校学生的社会家庭出身的细致考察表明,“文化资本”是导致大学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深层原因。[7]尤其是1995年,米歇尔•奥里亚特(Michel Euriat)等人的研究,使得对大学校入学不平等性的讨论,一下子成了当时法国社会学界和教育界的焦点问题。文化资本的有关影响主要如下。

其一,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内容之一,家庭其他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对个体的学业发展存在着重要影响。2002年大学校录取者中,13%的学生的父亲具有大学校学历,12%的学生的兄弟姐妹具有大学校学历,34%的学生的家庭中还有别的成员具有大学校学历。[8]法国教育部的有关调查也发现,将来是否读预科班、备考大学校,80%的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就已经拿好了主意。[9]可见,家庭文化资本对于个体学业生涯的重要影响。

其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获取有关大学校教育信息的途径存在重要差异。2005年法国政府对预科班学生获取教育信息途径的统计表明,干部家庭子女中有45%的学生表示可以从家庭中获取教育相关信息,而工人家庭子女中只有17%表示可以从家庭获取相关信息。而对于论坛和沙龙、学业定向介绍会、亲友这三个信息渠道,两种家庭背景的学生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10]但是,这很好地佐证了布尔迪厄的观点:即优越阶层的家长不但可以对子女进行直接的学业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家庭中获取关于教育系统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业选择至关重要。

其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各类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存在显著差别,而这些活动是学生积累自身文化资本的重要方式。2005年法国政府对15岁以上青年人的文化实践活动的统计发现,干部家庭的学生中每年至少听一次音乐会的比例达到50%,而工人家庭中这一比例只有22%;在看歌剧、参观博物馆、读书等方面,二者也存在相似的显著差距。[11]

其四,更值得注意的是,“共和国精英主义”素养,是进入这个封闭的精英小圈子的绝对原则。其考试通过笔试和口试方式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化、历史和语言知识,而且考查学生的演说能力、思维方式、举止气质等。因此只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学生才能通过这样的考试。对于成长于社会底层的工人、普通职员,特别是移民家庭的子女来说,其文化资本是他们进入大学难以逾越的障碍。

总之,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各界不断的质疑和责难,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其入学机会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文化资本的制约性。因而,许多大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一些新的招生制度和采取一些措施,试图从多个方面改善这种不平等现象。

三、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实施

在上述背景下,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法国大学校招生制度开始出现实质的革新,新近较为突出的举措,就是实施文化资本补偿计划。

1.总体进展

近些年来,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其招生不平等问题,并承认其在精英的社会再生产问题上负有直接的责任,因而开始实施文化资本补偿计划。

被称为法国“政治家摇篮”的巴黎政治学校率先开始了文化资本补偿方面的尝试。2001年以来,为帮助工人、失业者和移民家庭等弱势家庭的子女也赢得进入精英学府的机会,该校开始实施“优先教育公约计划”(Conventions Education Prioritaire),对“优先教育区”高中生采取特殊录取制度,即高中的优等生可以不通过该校传统入学考试,而只需通过一次“严格的口试”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学校,接收学生的数量取决于他们的成绩和才能。该校还委托这些地区的高中教师在毕业班中挑选具有学业潜力的学生,并派出教师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并与一些赞助方合作,为这些学生提供听讲座、参观博物馆和看展览等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以帮助获得通常只有富裕家庭孩子在课外才能获取的知识。

上述计划,得使社会舆论对其从批评转变为赞赏。此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和大学校预科班开始仿效。到2005年1月,参加大学校联席会议(Conférence des Grandes Ecoles)的57所大学校签署了《争取精英教育机会均等》。近几年,已经有约40所大学校开始采取各种相关措施。

各个大学校在该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侧重不同,但都重视通过文化资本补偿方式,解决大学校入学机会平等问题。据大学校联席会议的“社会开放”工作小组介绍,各大学校的有关举措可以概括为:(1)为有不利于学习的家庭环境的同学提供住宿;(2)为强化学生报考大学校的志向而对其进行必要的、充分的心理辅导;(3)与高中校方携手,帮助学生报考大学校;(4)评估并重视学生非学术方面的能力;(5)努力使竞试与年轻人的“社会文化实际经验”相适应。可见,这些举措是有针对性地帮助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高中生,在高中三年中充分挖掘其潜力,弥补家庭所属社会地位给他们造成的“文化资本”的不足。[12]

2.具体运作案例分析:“大学校:为什么不是为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法国最著名的商业类大学校――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校(ESSEC)实施的“大学校:为什么不是为我?(Une Grande Ecole: Pourquoi pas moi?)”项目。最初该项目的实施集中于较为贫困的Cergy地区及其周边,现在已在法国各地不断得到扩展。因此,下面以此为个案,对文化资本补偿措施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该项目旨在为有弱势家庭背景的优秀高中生提供培训和影响,使其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潜力,产生报考大学校的动机和抱负,从而“越过障碍而不是降低其高度。”[13]按照该项目的负责人蒂埃里(Thierry Sibieude)的说法,该项目的目的更具体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4](1)发展学生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2)培养学生的自信,培养流利表达的能力;(3)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行业的知名企业;(4)使学生得到团队合作的经验,培养团队精神;(5)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成绩的方法和工具;(6)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7)使大学校的招生更多样化,更一般来讲就是使精英教育的受众更加大众化;(8)使ESSEC的学生更了解法国社会的多样性。

该项目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高中学生,来自ESSEC的学生辅导员和教师辅导员。也就是说,该项目采用“双导师制”。在该项目中,高二学生每年的参与时间为100小时,高一和高三学生每年的参与时间为140小时。学生辅导员每周与高中生一起活动3个小时,教师辅导员主要指导参加项目的高中生如何在原有的高中学习和ESSEC项目活动之间合理安排时间。项目计划具体从7个方面帮助他们(见下图)。[15]据该项目2008年1月的统计,目前,高中生参与人数为160名(55名高一学生、55名高二学生、50名高三学生),这些学生分别来自8所中学;ESSEC有8名教师负责管理该项目的各个方面运行,24名教师担任该项目的教师辅导员;每年有大约40名ESSEC的在校学生担任该项目的学生辅导员,另外每年还有大约10名非固定学生辅导员参与该项目。[16]

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生每个星期三的下午在ESSEC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听取各种为他们准备的课程、与ESSEC的大学生们交流、参观博物馆、听歌剧、写作和口语训练课,访问各类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他们中学课业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演讲的能力、讨论和辩论的能力。

显然,所有以上的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校的考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成就与影响

七年来的实践表明,文化资本补偿计划成效显著,已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尤其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计划实施的规模不断扩大,切实帮助弱势群体获得精英教育机会

总的看来,到2007年1月,已经有30多所工程师大学校和管理类大学校启动了与ESSEC类似的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巴黎、马赛、图卢兹、雷恩、斯特拉斯堡等许多地方。由于这类项目的帮助,法国将有1万多年轻人得到迈入原先不敢企及的名校之门的机会。

例如,在巴黎政治学校,目前有约1 500名高中生参加了其特殊机制下组织的考试,其中264名学生被正式录取,且享受奖学金。这些学生中,有99人来自移民集中的巴黎北郊塞纳圣德尼省,56名来自倒闭工厂矿区和失业工人集中的莫塞尔省,超过半数的学生是失业者、工人或底层职员的子女。这些参与项目的学生即使没有被巴黎政治学校录取,其中有80%最终也都进入了大学校预科班。[17]

又比如,从2003年开始,参与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校项目的高中学生人数一直在增加,2004年不到30人,2008年2月份这一数字已上升到160人。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的个数量从最初的4所增加到了目前的8所。学生辅导员的人数从2003年的30人增长到了2008年的44人。另外,到2007年底已经有20多家企业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据统计,2002年到2005年参与该项目的大约100名高中生中已经有77人成功进入了高等教育阶段。[18]

2.项目产生了后续的良性影响,使弱势群体在精英教育机构学得好

有意思的是,巴黎政治学校计划实施之初,曾引起社会许多人的指责。人们认为,这不符合大学校建校之本――“共和国精英主义原则”,很多教师工会和学生团体甚至指责这种做法是在廉价出售文凭。但几年的实践表明,前述特殊举措录取的学生成绩优秀,竞争力强,并不亚于通过传统考试录取的学生。以“优先教育公约计划”首届学生为例,每年能够通过各项考试顺利升学的比例高达90%,其中不少人还成为班中最好的学生。他们积极融入学校生活,多名学生成为学生组织的负责人,甚至创建新的学生组织。就是在就业市场上,他们的竞争力与基于传统考试的其他毕业生没有任何区别。[19]

3.最根本的成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抱负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为何迅速产生上述成效?最根本的一点是,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该计划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从而激发起去追求更有抱负的成才之路――读大学校之强大动力。而在这项计划开展之前,进入大学校甚至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

例如,2004年参加“大学校,为什么不是我?”项目的同学有23名。经过项目的帮助和指导,这23名学生都选择了更有抱负的学业目标,至少选择了比他们加入这个项目之初更有雄心理想的学业目标。在这23名学生之中,18人将来准备申请大学校。[20]正如一个名叫玛丽•劳尔的同学所说,“三年来这个项目是我每周都去上学的主要原因,每个星期三我回到家里似乎变成了一个新人,有一种坚持、追求、赢得成功的冲动。我的梦想是能够进入Compiegne的UTC大学校。”[21]

4.意外的收获:促进了处境不利地区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应指出,文化资本补偿计划还意外地促进了处境不利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自信,由于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从深层次上改变着在校表现:学生们抛弃了消极的价值观(“在学校学习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认可了学习的价值。一股真正的、积极的动力已在教育优先区的所有高中启动。[22]

文化补偿计划还对高中教师,尤其是相对困难地区的高中教师也起到了促其稳定的作用。教育优先区的教师人员流动性很强,但是随着文化补偿项目的进行,随着学生们学习状态的改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被逐渐调动了起来,他们愿意在工作岗位上贡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队伍也变得更加稳定。[23]这一点对于处境不利地区教育质量的不断上升,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六、对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多数国家在促进精英教育入学机会平等性上的措施和改革多集中于经济支持和有差别的政策倾斜,在文化资本方面的考虑和帮助还较少。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方面的实践,有其新意,值得我们批判地加以借鉴。

法国大学校案例表明,家庭所属社会阶层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家庭的文化资本,特别是通过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的习性,从而影响其获取精英型教育机会的所需文化资本。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参与度,例如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和观看歌剧的频率,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资本。尤其隐蔽的是,学生报考精英型高校大学校除了考查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还需要信心和抱负、在公众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所谓“精英社会”行动准则的把握等等。显然,相比于家庭经济资本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显性影响,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的学业影响则是隐性的,但其影响的重要程度却是不容忽视的。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对我国分析和解决教育尤其是精英机会平等问题,有独特的启示。如前所述,文化资本差异所导致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问题在中国也是十分突出的,[24]其影响甚至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25]因此,从文化资本角度对我国精英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的研究将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在本论文中我们看到法国大学校采取的文化资本补偿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项目赢得了学生的广泛参与,培养了弱势家庭子女的自信,使他们有了更高的学业抱负,参加项目的学生最终大多走上了精英教育的轨道。该举措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该计划可以为我国进一步解决精英教育机会公正问题提供智力参考。

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该计划仍然隐含这样的假设,即下层社会、边远地区村民、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的文化是落后的,是无力的。这实际上就容易产生文化中心主义局限,导致单向性的做法,即只重视使这些群体的子女习得上流社会的、都市文明的主体民族的“高雅文化”,而忽视甚至歧视这些群体的文化。这对于弱势群体子女进入精英校园后的良好适应和可持续发展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的社会和谐的建设,也会产生弊端。所以,理想地看,高校招生时在考核内容和方式上应力求多样化,以尊重文化多样性。这是因为,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不同文化场景的人们有其智能强项。[26]此外,我们还应主张不同文化群体的孩子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注释: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学生所处生态文化场境与其学习指导:民族地区初中生的人类学研究》(课题批准号:CMA060083)

参考文献:

[1][3]孟雅君,郭晔丹,常永才.一个国家,两轨高教之迷―法国大学校社会地位的历史文化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1).

[2][7]Valerie Albouy et Thomas Wanecq. Les inégalités sociales d’accès aux grandes écoles[J]. Economie et Statistique, 2003(361).

[4][12][17][19]安延,白章德.“扶贫工程”为平民开启法国精英大学机会之门[N].中国教育报,2008-1-28:8.

[5]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德国、法国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55.

[6]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5:6-26.

[8]Christian Baudelot et al. Les dossiers.Les classes préparatoires aux grandes écoles évolution sur vingt―cinq ans[J].La Documentation francaise,2003(12).

[9]刘芳.先帮穷孩子树立自信,再上名校[N].新华每日电讯,2005-7-25.

[10][11]INSEE.Annee des données. L’accès à la culture[EB/OL].,2006:2

[15]Report of ESSEC. Une Grande Ecole: Pourquoi pas moi? Programme Porte par la Chaire Entrepreneuriant social de l’ESSEC[EB/OL].,2006:3.

[16][18]Report of ESSEC. Une Grande Ecole: Pourquoi pas moi? janvier 2003-janvier 2008.[EB/OL].,2008:2.

[20][21] Report of ESSEC.Une Grande Ecole:Pourquoi pas moi?Succès pour la 2ème promotion et extension du dispositif au niveau national[EB/OL].省略,2006:2.

[22][23]Le rapport de l’Institut Montaigne,Ouvrir les grandes ecoles a la diversité,janvier,2006(1).

[24]王伟宜,谢作栩.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探讨[J].东南学术,2004(增).

[25]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7).

篇4

摘 要:将课堂阅读教学作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手段。笔者将结合在校教学经验,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反思;措施

阅读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议论文、散文还是科普性文章的阅读,都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一剂良药。如何将课堂阅读教学有效地实施下去,需要语文教师找到课堂阅读教学的突破口,以领路人的身份引导学生步入作者所构建的文学世界当中,体验字里行间的魅力和作者的真挚感情,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反思

1.1阅读内容单一,阅读材料有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材料往往包括必修课本和现代文、古诗词、戏剧类三种类型选读课本,而实际的教学计划迫于升学的压力却只涉及必修课本和古诗词课本,这就造成了课堂阅读内容单一的现状,也造成了阅读资源的浪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些有思想、有灵魂的读本、杂志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例如读者、特别关注等,应当引起语文教学小组的重视。

1.2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受限于提升学生成绩,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受到总的教学目标的限制,因此,造成了课堂阅读教学进退两难的情况:开展阅读教学,教学计划无法完成;不开展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此外,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往往也无法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服从于语文教学小组的安排,忽略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3学生忽视阅读任务

迫于各科学习的压力和迫切提高成绩的心理,学生往往会将阅读任务居于次要位置,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三大科和理(文)综的学习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身为人师,我们也能理解;但事实是语文试卷中,阅读分数所占比值很高,而且失分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忽视阅读学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答题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课堂阅读教学要创造文章中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引导,创造出与文章相称的文化背景来,用音乐、诗词、设问等,让学生与文章融为一体。例如,在教授《兰亭集序》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书法大家临摹的文章,或者播放有古典色彩的歌曲等,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融入教学情境中。

2.2教师要从文章作品本身入手,做足功课

《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的任务形象丰满而又贴近现实。“他把眼前这个小世界和外面的大世界一比较,感到他在这里不必缩头缩脑生活”。这是高加林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他会有着这样的想法,他又想要干什么大事业?教师一定要做足文章、作品的功课,围绕其内容设置几个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展开深层次的讨论。

2.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拥奶骄渴窖习,将阅读作为每日任务去完成,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课、被动做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熟悉作者写作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对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并在每节课后进行课堂总结和自我反思,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3结语

让学生在高中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生会受益无穷。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激发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进行自主式学习,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改革要“以生为本”,通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艳敏.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J].语文建设,2016,(35):7-8.

[2]蒲政伦.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情境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70.

[3]陈丽.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15):167-146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中学生 应考能力 优异成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37

语文作为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尤其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能否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只是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应考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展开论述。

一、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需要教师对学生该如何更加有效的应考引起重视,而教师是否有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意识,直接决定教师是否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实际情况来看,为数不少的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人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教师依然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只要有效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就目前的高考情况来看,学生不仅要有效的掌握知识点,而且要能够有效的对知识点进行应用,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方法,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要求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引起重视。

二、将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点应用的基础上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而学生应考能力的提升,无疑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点灵活应用的基础之上。现代考试与传统考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现代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教师首先应该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学生对知识点灵活应用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可就之事,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这样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战演练的机会,进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为学生在考场上针对灵活多变的题目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做好铺垫。

三、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呢?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需要教师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毕竟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对学生进行不同考试类型的讲解,因此,提升专题训练的计划性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的过程中,要与高考试卷密切的结合起来。例如:高考试卷有单选题,而单选题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题型,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题型,有计划的对学生展开详细的讲解与引导,使学生对每一个单选题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单选题该如何解答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这样学生不仅对不同的题型做到了心中有数,而且还掌握了有效的解题方法,学生的应考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引导学生有效把握应考时间

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有效把握应考时间。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不难发现,高考语文试卷上的题目不仅十分灵活,而且题量也较大,因此学生想要完美的答卷,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这样才能答完题目。而在考场上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点,但是由于在考场上时间观念较为淡薄,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有效答题,导致部分题目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r间观念,并有效的把握考试时间,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时间观念进行培养,还要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采用实战演练的方式,模拟真实的考试氛围,使学生在实战演练过程中更加准确的把握考试时间,为学生在考场上有效做题提供保障。

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策略

为了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出发,其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策略,也是提升学生应考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做答卷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这样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学生考出更加优异的成绩。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策略,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如下几种有效的应考策略:1.先做简单题目,再克服难度较大的题目。高考语文试卷上的题目有很多,并不是每一道题目学生都能够迎刃而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做较为简单的题目,再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合理布局不同的题型。2.不要钻牛角尖。部分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往往钻牛角尖,遇到一道不懂的题目,花费大量的时间思考,结果影响了学生做题的有效性。为此学生应该提升应对题目的灵活性。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考心态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程教学 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74

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对于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语文学科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如何改进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效率对于课程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只有提升课程教学效率,才能真正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学观念较为封闭,在向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往往难以意识到课程教学效率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作用,一味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向学生进行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认为只要在课程教学中充分的利用教学时间,向学生讲解和分析各种语文知识,就可以完成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无法真正的融入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氛围之中,对教师所讲解的语文知识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接收和消化,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课程学习效率的改进和提升,同时还会使教师的课程教学具有强烈的应试性,教师往往根据语文考试的内容和重点,向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计划的设定,从而使学生对于语文课程产生狭隘的认知和理解,认为进行语文课程学习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语文考试中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停留在十分浅显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今后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改进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将有效性教学理念引入其中,改进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便成为高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将有效教学理念引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改进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创设适合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之内,向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往往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学生处于和教师相对立的位置上,对教师所讲解的语文知识,进行单方面的接受和消化。

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使学生处于课程教学的从属地位上,具有很强的被动性因素,这就导致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学习意见和学习感受等难以得到及时的表达和抒发,从而使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效率的改进和提升。因此教师在实施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时,应该积极的转变自身对于学生学习地位的认知和理解,充分认识到在课程教学中,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和课程教学的发展重点,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将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之中,表达自己的语文学习见解和学习感受,实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提升。

其次,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自主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对语文知识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和整体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独立自主的研读和整合,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和点拨为辅的学习形式。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掌握语文知识,在考试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往往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掌控,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干扰,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因此在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对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挖掘,深入感受其中存在的人生智慧和思想情感,从而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今后在语文课程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提升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在教师所提出的预习问题的引导和指导下,对语文文本进行自主探究和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加深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手段;文本教学;教师素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因材施教”,不仅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还应该由教师在充分认知了解学生状况之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同时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实现“因材施教”。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艺术手段增加教学色彩,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抽象性的内容,则可以应用现代化手段,例如,用图片以及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实施形象化教学,课堂中精心加入设计好的导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融入语文教学中,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语文,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多读、多写,厚积薄发,加深学生语文自我学习能力。语文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必须要针对不同课文的体裁。例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依照课文体裁选择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形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度,还能够深化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可以作知识的渗透讲解,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春节文化给学生渗透讲解,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就独具文化氛围,描写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的境况,表现出人们对节日的尊重与喜爱。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偏弱的现状,应该做到“文以载道”,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正确认识和理解,创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条件,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大对学校书籍的应用,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深入了解语文教材,从学生主体出发,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由语文教师抽出一节课时间,带学生进行阅读,开拓学生语文视野、熏陶情感,提高学生阅读品位。“因材施教”实施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与教师交流沟通,对学生有全新的认识,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状态,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定位人生目标。

三、实施多元化非连续文本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改革传统教学观念,综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丰富“因材施教”高中语文教育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非连续文本教学中,可以“因材施教”,实现文本间的互为转化,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表格信息,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材施教”,如在大商场、公园游玩中,指导学生看懂平面示意图这种非连续性文本,使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历,从小培养对语文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例如,可以在单元开始设置“导语”,在文后设置“资料袋”“阅读链接”,对课文内容进行增补;并为文章配图表、数据内容,让学生在鲜明的非连续性文本数据图表中,认知事物特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客观化试卷考查,评价跟进高中语文教学达标情况。

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于学生选择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思考方式的独特性,为学生学习创造有利空间,加强课堂沟通,鼓励学生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言,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该以大人角度去引导教学思维走向,不该在教学中产生偏见,“因材施教”,应该以学生喜好为前提,让学生可以积极学习语文知识,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思维态度教语文。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如果学习难度设置得低,则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影响;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如果学习难度设置得高,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立足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给予其不同学习要求与学习任务,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避免一节课从头到尾讲完,针对文言文《论语》节选中,可以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有效掌控教学进度,做到“因材施教”,字以传情,文以达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对文言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然后由教师给予引导性建议,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也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师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强化应试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提升变式教育艺术,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根据教学需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水平。

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策略 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由于写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学习项目,需要学生在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足够的储备。由于学校和社会等外部条件没能很好地给学生以支持,导致我国高中生整体语文写作水平不尽如人意。所以,这就要求我国高中学校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而自主学习策略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推行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策略,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帮助学生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下面就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做出系统的探析。

一、自主学习策略的特点

(一)要求学生主动学习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即要求学生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根据经验分析,高中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和知识积累。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求学生要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且坚持自主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坚持每天通过诸如写日记和好句整理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同时,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系统化练习,逐渐减缓对写作的陌生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1]。

(三)要求学生坚持学习

坚持学习是一项很不容易完成的任务,由于写作本身是相对枯燥和乏味的,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这就增加了学生坚持训练的难度。自主学习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建立较强的自制力,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效率和写作水平。

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一直以来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所以长期以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各教育部门也在这一课题上做了诸多尝试和探讨,笔者就自己的经验做以分析。

(一)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环境,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反感写作,只有学生主动学习写作才能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所处的成长环境,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创作空间,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适合自己的写作体裁和方式。同时要明确,自主学习不是完全的放任不管,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发展方向的把控,确保自主学习在正常、系统、科学的环境下有序进行[2]。

(二)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加强写作素材积累

由于写作教学的特殊性,写作教学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就能够完成,还要求学生以阅读积累为依托,为写作提供足够的素材。所以,坚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教学中,相较数学、英语等学科,语文学科相对比较轻松,所以学生在课后时间的安排上往往出现对语文安排过少。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既能不耽搁时间,又可以起到素材积累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三)积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种课程的改革方向都注重对小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这种方法也和自主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不谋而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作文的修改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不仅成为作文的创作者,同时成为文章的批改者。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的过程,充分了解到自己文章的不足和优势,从而通过有针对性的写作培养,来提高其自身的写作能力[3]。

在语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真实提升。通过将自主学习策略运用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特色,构建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乃至其他各学科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分析,能够为我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做出微末贡献。

【参考文献】

[1]尚玉邦.刍议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8).

篇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将自主学习策略具体应用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十分有必要。

与传统被动式学习方式相比,自主学习具有其突出的优势。一是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主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高中生在心智上较为成熟,能够很好地支配个人的学习时间,且独立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够将高中生这种心理特点充分应用到写作学习当中,在写作中实现自我突破和提高。二是自主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突破和自我提高。高中生普遍好奇心及求知欲旺盛,体现在学习中就成为求知的内动力,比起外界因素的驱使,这种方法学习效果更为显著。三是自主学习自律性。学生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称为自律性。自主学习能够促使学生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习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做到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及不断进取和持之以恒,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效率。

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首先,自主学习要制定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任务和目标,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写作计划,在课后形成写作自觉和自律。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使课堂写作教学得以延伸,进而从课堂内外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通过开放性命题的提出,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搜集资料,并进行整体,形成写作读书笔记,并定期进行分析交流。有些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较强,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较强,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促进学生在积累中进步,在交流中提高。

其次,要关注自主学习的个体写作差异,因材施教。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已基本定型,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逐渐明朗,思想也比较独立,能够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语文作文中,高中生的主观意识较为强烈,个性更加分明,并习惯性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但文不对题、脱题、离题的写作现象十分普遍。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化个性差异为自主学习差异,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例如:教师可将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实现加强自主学习与组内合作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学习小组的优势。这不仅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自主学习当成一种自觉,促进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树立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此外,在学习小组内还要不定期进行角色转换,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积极参与、主动参与,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高。

篇10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语文基础,对作文没有足够的重视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针对作文教学都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他们认为作文要经过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短时间内是难以提升的,因此,这就导致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而忽略了作文教学,这样一来,学生也忽略了对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考的过程中,作文仍旧成为制约语文分数提高的瓶颈。

(二)缺乏思维创新,制约了学生的创作

虽然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是,模仿多了,势必会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这种思维定势的教学现状,教师喜欢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构建新时代的作文教学,动辄就“雨中送伞”“论学习之重要”“颂扬祖国、教师”,暗淡无光的语言,三段或四段式的结构,让人觉得毫无创意,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的创作,另外,加上高中学生学习量大,作业多,所以对于作文的训练差强人意,许多学生根本就想不到去刻意地培养自己的作文能力,甚至每次的写作文都抱着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要么到处搜寻资料乱抄一气,要么人云亦云,毫无新意。

(三)脱离现实,只注重理论

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语文作文趋于“假、大、空”的境地,例如教师过多地追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对身边真实事物的体验,以及对真实感情的表达,这种教学方式,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打压成干巴巴的理论,甚至是刻意扭曲,让作文充满空洞的说教,不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让学生身上的艺术细胞趋于窒息,这不仅抛弃了来自生活的真实情感,也加重了语文作文教学的悲哀。

(四)注重作文技巧,忽视对知识的积累和沉淀

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不仅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受重理轻文的社会思维的影响,因此,许多老师和学生首先在心理上对语文学科有所忽略,为了考试,他们只在乎作文的技巧,没有多少学生愿意花时间品读文学作品,更没有人愿意去诵读几段优美的散文或者诗词,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对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所以,哪怕拥有太多的技巧,也难以摆脱作文的干瘪和苍凉。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语文作文教学应该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又是和学生思想、感情等紧密相连的一项心理活动,所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虽然指引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用真情打动人心,但是,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却还是无法让内心的真实感情流淌出来,所以,这些也不是教师在口头上说说就能解决的问题。由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要想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有思想、有感情,必须从语文教学最基础的活动,阅读教学入手。随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大量阅读和汲取,自然而然有了更为丰富的知识积累,文辞也会更为华美,对于作文思想情感的掌握也更为精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尽可能地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认知水平,让学生的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承载着提高学生基本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包括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并且在作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选材、遣词造句,还要求思路清晰连贯,结构安排合理等。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作文训练,而高中新教材也铺设了相应的框架,教师只需要进行材料补充,尽量做到让学生容易接受,就会达到教学的目的。

另外,应该采用一些激励手段,让学生定期地进行作文竞赛,并且针对优胜者设立一些奖项,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和创作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而且,学生通过在作文过程中的思索和探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三)重视对学生平时作文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