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7 17:5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型企业;企业管理;生产经营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工作,涉及的内容相对繁琐,产品质量控制、产量、安全问题、制度约束和人力资源等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企业运行体系,构成了企业运作的重要骨架,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通过对桉树肥料厂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欠缺,制约着企业经济的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分析
1.质量与产量问题层出。通过对桉树肥料厂生产经营管理现状的分析,了解到该肥料厂在肥料的质量控制与产量上有所欠缺。由于生产工人或技术人员的疏忽,亦或是设备出现问题,在对肥料营养成分处理时,重要的微量元素分布不均匀,致使用户施入林地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肥料质量不合格,导致企业的信誉受损。另外,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订单未能按时完成,行业口碑下降,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经营。
2.生产场所安全系数低。对于肥料厂而言,其最为关注的问题当属生产场所的安全问题。肥料厂在进行硫酸脲肥料生产的过程中,会导致重金属的含量增加,如Zn、Cu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危险性增大,如浓硫酸;有毒物质会逐渐增多,如磷矿石粉尘中所含的杂质二氧化硅和氟等。但是,在肥料生产过程中,由于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再加上工厂内部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生产时由于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有毒气体排放到空中,严重危害员工的身心健康,严重时会导致大规模的中毒事件。
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若想将企业做大、做强,应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切事物做出统一的管理和安排。但是,目前,由于企业本身规模较小,部分领导认为有些部门无足轻重,小型企业很容易管理,无需制定太多繁琐的管理制度,是其思想认知不合理的重要体现。若缺乏足够的管理制度,无法对生产质量、效率、员工、安全等进行及时的规范与约束,必将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4.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人员是构成企业的重要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是支撑企业的重要条件。现阶段,肥料厂在人事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完善,应从员工考核、薪酬管理、激励机制等不同层面着手,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搞好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
1.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为了加强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完善对生产环节的管理,严格对肥料的质量进行监督,对设备的运作效率和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提高生产车间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在质量控制方面,应对肥料中所含有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检验,对其所含有的N、P、K浓度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应对操作工序的操作人员进行惩处,以警示他人。在产量管理方面,应购入较为先进的设备或器械,保证设备的运行效率,能够提高肥料的生产量。同时,应对员工进行督促与规范,禁止出现懒惰、懒散的行为,为每个员工设定100个积分,若出现不良行为应进行扣分,扣分制度应与薪酬发放相联系,定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化肥的产量。
2.加强生产环节的安全控制。为了保证生产环节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应加强对生产环节的安全控制,制定严格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制度,要严格约束员工对机械设备的检查与操作,尤其是对设备或器材密封性的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检修,使用前,必须就其性能出具安全使用凭证,设备才可投入正常使用。加强生产环节的控制,应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事在人为”,若其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能够对生产的各个细节问题进行审核与检查,再加之自身规范化的操作,会提升肥料生产的安全系数,避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3.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重要保证,为了促进肥料厂的全面发展,应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着眼于不同方面,强化对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层次化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可只是流于形式,应强化对知识的实施,在管理制度中应细分为安全管理、产品管理、人员管理等多个方案,将其管理制度细化,并加以落实。因此,在企业内部成立不同的管理小组,分别从安全、产品和人员等方面着手,各司其职,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管理。以安全管理制度为例,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小组应对员工的实践操作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在进行废水废气处理时,要通过设备的转化与净化才可处理掉废水废气中的有毒物质,若操作不当,应及时扣除其积分,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应对绩效考核模式、薪酬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完善,以优化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在绩效考核方面,要与安全管理、产品管理建立联系,根据员工的工作效率、安全操作情况进行能力的考核,为彰显人性化考核,可在尾声加入面谈环节[4];在薪酬管理上,应根据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率进行薪资的发放,保证薪资发放的透明性与公平性;在激励机制方面,应实施多元化激励模式,将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晋升激励等多种方式应用其中,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小型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关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桉树肥料厂运作的过程中,其在肥料质量控制、肥料生产量、生产安全性、制度性和人力上还有待提升,是加强肥料厂建设的重中之重。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加强对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控制,打造精品、良品,获得业界好评,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肥料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胜.基于系统协同工业齿轮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研究[J].机械传动,2013,6(6):125-128.
[2]吕贤兰.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4,18(18):80-82.
[3]王佳宁,罗重谱.中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与总体趋势[J].改革,2012,2(2):5-17.
篇2
一、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是由企业文化、激励考核体系、培训体系、用人体系等组成,我们通过系统的分析,来增加对海尔电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认识。
第一,企业文化体系。
海尔集团拥有自己的内部期刊《海尔人》、《海尔世界》等,以追求“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为己任。海尔在日常的运营中主要以典型案例诠释企业核心文化;以培训研讨推广企业价值观念;以舆论工具宣导价值系统;以条幅标牌制造氛围;以“海尔员工画与话”实现互动;以文化活动培育精神文化;以系统责任强化团队精神,形成了人人以海尔为荣的集体主义文化氛围。
第二,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海尔集团拥有一整套绩效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基本都是以OEC管理法为核心发展出来,包括绩效考核目标的确定、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其次,海尔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又融入了6S、T模式,希望实现创新的突破。再次,员工自我管理,每个员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三张个人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进行考核,每个人以公司的模式进行自我的考核。另外,海尔还实行360度绩效考核和平衡计分卡,对于员工的过去和未来进行考核,促进员工成长。
海尔集团的绩效考核自成体系,从绩效规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和绩效反馈都有条不紊的实施,近些年海尔公司又引进SAP绩效管理系统向GVS升级,有效的推动企业整体绩效体系的发展。
第三,激励体系。
激励体系在企业的内部起到很大的作用,海尔集团比较重视内部员工的激励体系,根据不同的工种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一线生产员工,海尔集团实行精神激励、爱心工程、压力激励方式;针对技术研发人员,海尔实行动态激励、出国考察培训的方式;针对行政人员,海尔实行提拔人员先下基层考验的“海豚式升迁”,授权管理,股票期权激励。
第四,用人理念。
张瑞敏在用人上强调竞争力出人才,提出了“变相马为赛马”,提拔上来的人首先要经过市场的考验,具有较强的能力。通过优胜劣汰的规律,通过竞争上岗,并提出所有的岗位都可以参赛,岗岗是擂台,人人可升迁。在公平竞争、职适其能、合理流动的前提下,将“赛马”理论推广开来,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潜质。
第五,培训机制。
一个伟大的企业最大的收益就是对员工的培训。海尔针对企业内部员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通过培训来提高其内部员工的素质。海尔的培训主要分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个部分,主要以内部培训为主。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培训的整体水平,海尔公司成立了海尔大学,主要作为员工培训的基地。海尔大学从开始就以GE培训中心为榜样,积极开展内部培训。
海尔大学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教材,开设企业管理系列课程,打造海尔讲师团队,而且讲师团成员主要来源于海尔一线专家,同时进行多种交流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海尔大学重点进行了领导力培训课程,氛围基础、中层和高层三种类型。在培训内容上设置了在线学习、体验学习及在岗实践学习三个部分;在培训模式上采用辅导员模式;在培训资源上,海尔设计自己的体验培训教室。
第六,人力资源的整合。
海尔集团重视内部人力资源的整合,通过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内部选拔优秀人才,同时外部聘请大批科技人才的加盟,通过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力、借势使用人才,通过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潜力的挖掘,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海尔公司积极推进跨国发展人才配置本土化。
在外部环境上,海尔集团通过平台建设,为员工打造上升空间和职业规划;同时营造动态的人才管理环境。通过资金和股权奖励、福利和保障机制等进行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提高海尔员工的士气。
海尔集团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提高整个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上世纪末海尔在实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对整个组织流程进行了创新,并进行了整个人力资源的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第七,国际人力资源的本土化。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逐步取得成效,通过国外建厂、收购品牌、收购工厂、建立办事处等方式,逐步占领主要国家市场。自从1996年,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自己的第一海外工厂以来,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海尔国外人力资源的管理成为制约海尔发展的重要瓶颈。海尔基本实行的是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战略,例如美国工厂和市场的销售基本都是有本土人士进行管理,有效地避免各种冲突,同时可以尽快打开当地市场。
二、海尔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海尔集团的发展来源于青岛市管理的一家集体企业,身上具有很强的国有企业的印记。虽然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个海尔电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难免具有国有企业存在的一定的弊病。
第一,在企业文化上,过于务虚而不务实。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海尔集团大肆宣传的一些业绩、海尔集团在管理上创立的一些新的理论、海尔的管理层的一些言论,而不像华为等公司默默无闻的去做实业,让市场说话,让事实说话,也不像同城的海信电器那么低调。CEO的一些所谓的经典理论,不管是否能够适用于企业,都要积极执行,导致一线员工思想混乱,压力较大。海尔的CEO在1999年提出计划五年内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之列,后来都没有实现,对员工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冲击。
第二,严重。
海尔集团前身有很强的国有的企业的印记,因此在整个管理中理论上有很强的西化色彩,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具有很强的国有企业的的风气。在海尔领导层之间具有很强的等级观念。
第三,人力资源中过于强调服从意识,缺乏一些人为关怀。
海尔集团在整个管理中过于强员工的服从意识,例如通过“大脚印”增强员工的荣辱观和服从意识,而不管事情的对错。企业不是军队,对于军队可能服从可能更具有竞争力,而企业是有一个个思想意识强烈的人,在竞争中更多的是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潜力。海尔具有一定的人为关怀的举措,相对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大量的员工的离岗。
第四,考核业绩分配不均。
海尔集团在考核的激励中,过于倾向于行政人员的激励,而多以物质和股权的方式,而对于一线员工、技术人员的激励相对多进行精神鼓励,物质鼓励相对较少。同时国内和国外制定不同的标准,而且差异过大,导致国内员工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
第五,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过于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缺乏对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海尔的领导从上到下具有一种军人的气势,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奉献精神。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针对八零后之前的年轻的管理还可以,但是针对新一代的年轻人,这种管理方式很难激发他们的干劲。海尔应该在注重集体精神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个人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毕竟公司的未来由青年人来支撑。
第六,海尔人力资源上对科技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
家用电器行业是我国市场化最早、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海尔做为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的龙头企业,至今在几乎所有产品的核心配件和技术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或者和国外公司联合生产,例如空调的压缩机是以日本三菱的为主。这些年,海尔的研发主要在一些产品外观的设计和产品性能的开发上进行,这这些都是一些研发中的非核心部分,在一些核心技术海尔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展。一流的研发人员需要好的研发环境和良好的物质待遇,而海尔相对在技术研发人员的物质倾斜上需要改进。
三、海尔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海尔是一家优质的中国家电企业,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基本都存在于国内的主要企业。因此针对海尔公司存在问题,在此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在企业文化上逐步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创新的文化。
我国的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作风,严重影响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力。海尔的文化要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的变化,逐步营造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一种自由的精神文化和创新文化,增强海尔基层员工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第二,在激励分配上向一线员工和研发人员倾斜。
一线员工和研发人员才是企业正在的创造人群,特别是家电行业这个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企业,只有在激励上向研发人员和一线员工倾斜,才成创造出新的高质量的产品,让海尔公司在世界家用电器市场占据重要的位置。
第三,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多向一些跨国公司学习。
海尔一直致力于全球化的市场战略,因此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上要面对整个世界的员工。一些跨国公司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具有一些先进的制度,海尔通过积极学习,逐步提高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例如海尔向GE公司和SAP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
第四,多重视年轻人的思想,重视新观念、新理念。
海尔的管理层需要逐步年轻化,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更加重视青年员工的变化。现在九零后思想变化与八零后有很大的不同,只有了解年轻人,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有更好的落实,海尔的整体的战略才能有效支撑。
第五,海尔主要管理层逐步退居二线,积极培养接班人。
篇3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而人力资源肩负着企业招聘员工和管理员工的重任,有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人力资源管理,重视财务管理。企业形成这种观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有很大关系,我国长期实行以外贸出口带动密集型产业,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企业的订单和对外贸易上,忽视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有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双赢成为当前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关系;双赢模式
几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逐渐升高,但是与财务管理的地位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迅速,我国也大力开展对外贸易,中国经济发生转型,制造业成本持续上升,导致企业的盈利较少,工人薪酬增高,给我国的制造业行业发展带来了较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改革,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展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地位,将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双赢。
一、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1.企业重财务轻人力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都是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直接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大多数企业重视财务管理部门,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辅助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导致企业内部的员工制度出现较多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受到空前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沿海城市中的工厂纷纷倒闭,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缺乏品牌创新,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并且内部销售渠道窄。而德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主要是由于德国有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注重人才的培养,有效的抵御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1]。
2.企业轻财务重人力
企业轻财务重人力大多发生在刚成立的企业中,企业初期发展阶段重视人才的招募,通过租用高档的办公楼和良好的待遇来吸引人才的加入。该阶段由于企业还没有过多的盈利,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事务相对较少,工作压力较大,导致企业疏于对财务管理的重视,而过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是该种模式只适用于企业初期阶段,在企业发展阶段还轻视财务管理,将会导致企业内部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双赢模式
1.创新企业管理理念
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需要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作为同等地位,意识到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不是将员工作为企业盈利的工具,提高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员工更多参与企业决策的机会,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资源的运营和管理,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企业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将心理学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
心理学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得到重视,近年来,企业员工的情绪不稳,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需要意识到心理学对管理企业员工的重要性,将心理学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确保企业员工拥有健康的心态,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需要邀请一些心理专家来企业进行讲座,对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企业员工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员工的实际需要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给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办公环境。政策中的主要内容有:提供住宿、开设员工食堂、给予交通补助和话费补助、为员工办理保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企业还需要给员工提供定期培训,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3.关注员工情绪和压力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做好企业员工的日常考勤、职位招聘和培训,还需要关注员工情绪和压力。员工在工作中会面对较多的压力,容易产生愉快、惊讶、悲伤和愤怒等情绪,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员工拥有积极的情绪,会促进员工思维的活跃,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将自身的情绪感染给其它员工,带动其它员工一起投入到工作中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重视企业员工情绪管理,减少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2]。
4.将股权制度融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
要想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需要将股权制度融入到财务管理中来,将员工作为企业的股东,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实行股权制度是激励员工好好工作的重要措施,强化员工的民主意识,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增加企业的收入。通过研究表明,实施股权制度的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员工流动小,工资相对较高。股权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的融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结合的产物,能够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
三、结论
综上诉述,可知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促进企业双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留住大量的人才。企业领导需要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具有同等地位,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福利待遇,对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经济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最大作用,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工作绩效影响的跨层次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林曼.财务会计辅助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实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篇4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日本管理模式 借鉴和创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差距逐渐缩小,企业的竞争逐步转移到对人力资本的竞争,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和基础,日本经济实力的强盛与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密不可分。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它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日本式经营从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球至今都是很多国家学习的典范,其原因除了日本经济在70年代初期的高速发展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日本企业中出现了人本主义管理理念,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精髓是其人本主义。
三、在聘用上采取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
美国学者阿贝格伦(J.C. Abegglen)在1958年对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和工厂进行了实地调查后,指出日本企业在用人制度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终生关系”(life-time commitment)。所谓终身雇用制是指公司从大学毕业生或其他年轻人中雇用基本核心员工,规划员工的持续培训和发展计划,在公司集团内部的员工永远供职到55岁或60岁。除非发生极其特殊的情况,一般不解雇员工。但这种稳定就业由于日本经济的衰退而受到了挑战。
年功序列制就是员工的工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在同一个企业里连续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逐年增加。同时,连续工龄还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年功序列制对于人才的长期培养有很大的好处:第一,老员工的丰富经验为企业培训提供了巨大的知识财富;第二,以论资排辈的原则评估员工的工作成就去掉许多评估中不客观的因素。但这种方式也有缺点:第一,因为企业按照工龄升职发薪,容易使员工安于现状;第二,使年轻有为人士没有破格晋升的机会,打消工作的积极性。
四、在配置上主要依靠内部培训和内部提拔
日本企业具有用人制度上的相对封闭性,内部培训是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主要方式。高素质的员工,只要经过技能培训,就能胜任所有工作。所以,在聘用员工时,特别强调基本素质,而不太看重个人具体技能。培训时不仅要学习技术方面,还要学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上下协调关系等。在培训的基础上,在现有人才的范围内,进行内部提拔为主,因为内部人员对于企业的现状最为了解,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培训和避免人才流失,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就业稳定性,有利于特殊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五、在考核上注重精神激励的薪酬制度
日本企业重视长期的增长,不是以短期利润为主,加上日本文化传统中平均主义的历史背景以及日本民族中地少人多的现状,日本企业工资政策中很重视公平和合理的原则,而不是强调人与人的差异。因此,日本企业工资政策不把奖励个人放在首位,认为过分奖励高层经理会给企业员工之间的和睦相处带来麻烦。他们认为,企业经营的核心是长期地、稳定地发展壮大企业的规模和效益。短期评估员工成绩,只能影响到员工在公司长久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在人员评估上,日本表现出很强的平均主义,多以集体为单位进行考核,重视公司的或集体的业绩,否定或低估特定个人成绩,并且把态度列为考核的重要的内容。
六、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从上诉一些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企业的一些不足之处,但同时,日本企业的很多做法还是值得中国企业去借鉴和学习的。
(一) 在聘用上采取长期雇佣制度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有一系列优点,但是这种就业政策也有缺陷,因为这种就业政策会使员工失去失业的危机感,这样一来会降低劳动的积极性,影响劳动生产率,进而使企业利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们不应该采取终身雇佣制,但也不能像美国一样,采取短期雇佣制度,而是主张融合日本和美国的成功经验。短期雇佣容易导致人才流失,所以采取长期雇佣制度,既可以使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又可以减少人才流动。
(二) 在配置上应当以内部提拔为主,外部引进为辅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展还不健全,要想在短时间内引进充足的适用人才,以全面改变企业员工的素质还有困难,因此从外部引入人才应作为企业配置的辅助措施。从长期看,应该学习日本,主要立足于内部培养,以内部人才的提拔为主,因为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具体情况了解,在原有技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培训。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投资严重不足。所以,企业首先应该培养一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管理人才,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机制的建立健全。
(三)在考核上应是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激励原则,即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关键是拿捏好分寸。我国企业要建立把员工和企业紧密连结在一起的经营方式,把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员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增加福利要求的措施具体化,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前途命运。企业还应学习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员工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制度,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沟通上下关系,协调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情感,正确处理和维护员工利益与发展生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精神上的共同体。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综合作用,使员工和企业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样,企业才能真正的很好的发展壮大。
七、小结及研究展望
当前,中国企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企业决策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借鉴到创新,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正在逐步构建自己的模式,概括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总结出中国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之一就在于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应该借鉴日本形成优秀企业文化的方法,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员工素质。注重公司文化的建立,注重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员工的培养,这样才能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人才战略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1997).组织行为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傅永刚.(2000).如何激励员工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孟省,李洪亮.(2008).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浅析.现在经济.7(2),79-80.
[4] 武藤山治.(1967).武藤山治全集. 第6卷 .新树社,60-62.
篇5
经过这个实习期的检验,也发现自身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还比较差,沟通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况处理能力还很欠缺。当然,在工作期间也犯过错误
大学生人力资源部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本文主要从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关于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改善当前问题的建议及措施、实习感悟、几个方面对人力资源部实习报告进行阐述,其中,实习目的从指导未来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讲述,实习内容从日常人动的手续办理、招聘进行讲述,关于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存在不良局面、员工的培训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匮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日常人事管理的流程不规范进行讲述,改善当前问题的建议及措施从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人员选拔和任用、员工的培训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K3系统的开发利用、人事管理流程进行讲述,实习感悟从坚持做到与实际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行讲述。本文对人力资源部实习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一、实习目的
熟悉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以指导未来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时间
20xx-7-13——20xx-8-25
三、实习单位
S服饰(**)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以下简称S公司)
四、实习内容
(一)日常人动的手续办理
日常人动主要有员工新进入职、离职、岗位调动和适用转正,这些工作都是人力资源部最基础的人事管理,这也是在S公司实习期间每天必做的工作。根据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流程,可以总结为以下主要内容:
1.入职
(1)核实入职者的身份,检查其是否带有身份证、两张一寸彩色免冠照片及其他相关的学历或资格证书,身份证或者照片没带的则不予办理入职手续。
(2)收取入职者的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相关资格证书的复印件,没有复印件的提供复印,同时向入职者提供试用版的《新员工入职指引》并简单介绍操作流程。
(3)提供《录用审批表》给入职者,让其拿到所入部门请部门领导审批。
(4)经部门经理审批后,收回《录用审批表》,检查填写是否规范、完整。
(5)指导入职者签订《劳动合同》,需要签订保密协议的岗位同时要签订公司的《保密协议》,办理厂牌、工作证。
(6)签订完成后,再次检查入职者材料(应聘登记表、录用审批表、合同/保密协议、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资格证书复印件、内部人才推荐表)是否齐备。
(7)将新入职者材料交予招聘主管和经理审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
(8)经审批通过的及时录入本月人事报表新进员工名单中并在员工花名册中添加此人且以红色做标记表示本月新近,然后在K3系统中将新入职者的基本信息和合同信息录入,完毕后将入职者的所有资料归档。
2.离职
(1)提出离职申请的员工,至人力资源部领取《辞职申请书》。
(2)经部门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收回《辞职申请书》并提供《离职交接表》与离职员工,简单交代其去各部门办理工作交接。
(3)待离职员工办理完毕上交《离职交接表》时,检查各项交接工作是否交接完毕,相关的各部门是否已签字确认,确认办理完全后,收回其厂牌、工作证,签字确认。
(4)将离职人员资料交给经理审批,审批完成后录入本月人事报表离职员工名单中,并在员工花名册中将其删除,同时在K3系统中删除该离职人员信息,完成后将离职员工资料归档。
3.转正
(1)按合同约定转正时间到期的或申请提前转正的人员,至人力资源部领取《普通员工转正考核表》,并由本人写一份书面的转正申请书一并交至部门领导考核、审批。
(2)部门领导根据转正申请人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表现,就《普通员工转正考核表》做出考评,并给予相关意见。
(3)经部门签字同意转正的人员将转正考核表和转正申请书交至人力资源部审批。
(4)检查上交的转正考核表及转正申请是否规范、完整,转正时间是否符合规定,部门意见是否明确,不符合或不清楚的则及时向领导请示,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
(5)将符合转正的申请交予经理审批,经审批同意的录入本月人事报表转正人员名单中,并在K3系统中做相应的修改,完成后将转正人员的转正资料归档。
4.调动
(1)有关部门提出人员需求,由员工提出调动申请,经所在部门同意调出及接收部门考核同意接收后,至人力资源部领取《岗位调动申请表》。
(2)由申请人填写岗位调动申请表,交至调出部门和接收部门审批,并由两部门写明调动时间和调动前后的薪资及考察时间。
(3)经相关部门签字同意后,调动申请表交至人力资源部,核实调动是否符合规定、相关部门是否确认清楚。确认后,交至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批,经审批后录入本月人事报表岗位调动人员名单中,并在K3系统中调整此人的任职部门和岗位,录入完成后将岗位调动者的资料归档。
(二)招聘
1.网上筛选简历
S公司目前的招聘需求比较大,在前程无忧、**人才网和服装人才网三个招聘网站上的招聘岗位和需求人数比较多,每天都会接收大量应聘者投递的简历(包括直接发到邮箱中的简历)。因此,筛选网上投递的简历也是一项关键重要的工作。主要是一些不是很关键重要的岗位,自己可以尝试着筛选。筛选简历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要求,例如相关工作经验、年龄、专业及其他关键因素,初步筛选出比较符合要求的,然后再进一步的甄选、面试。
2.电话预约面试
在通过第一轮的网上筛选简历后,接下来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电话预约求职者做进一步的面谈。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的简历需先下载打印、整理,然后根据主管的要求进行电话预约进行下一步的面谈。在电话沟通中主要是简单介绍公司现状、工作要求、薪资待遇、面谈时间地点及乘车路线等基本情况。
3.接待应聘者者
每天来公司应聘面试的人都比较多,包括经过简历筛选后电话预约的、看到招聘信息直接过来的以及通过本公司员工推荐的。接待工作主要是问清来访者的来历,同时提供相应的应聘登记表与应聘者,有学历要求较高的岗位须提供初试测试题做简单测试,并指导其如何填写表格,需要茶水的及时提供。有些需要现场考试的岗位或是来用人部门复试的,要带其去相关部门安排考核或复试。
4.面试
对一些非重要的岗位进行初步的面谈,主要是简单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历、主要工作技能、态度、心态及交流沟通等方面的信息。
五、关于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对S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现状方面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根据这段时间所接触工作的内容和日常工作中所遇到以及通过观察所得,觉得S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这块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日常人事管理的流程较乱,传统人事管理仍占据主流地位,几大主要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块如招聘选拔、培训开发、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等没有科学、规范的建立起来。根据工作实践和研究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化,职能多为员工考勤、工资制定和核算、招聘、人员调配、入职培训、合同和保险管理以及一些基础的人事档案管理,还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及管理层作统一的规划,也未制定出符合企业人才需要的选择、任用、激励等制度规定,以达到尽最大可能地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企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传统的人事管理使企业在人员配置方面很难做到人事相宜,人岗匹配,人事配制的手段比较弱,形不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企业的人事安排往往多是因人设岗而非因事设岗,情大于法的人事管理仍然普遍存在。
(二)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不合理
目前,S公司有大大小小的部门多大20多个,部门之间相互交错,有些部门出于独立半独立状态,造成出现双重领导的局面,这对公司上下的执行力和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关的责任和职责也很难分得清楚。另外,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因人设岗,没有遵循公司的发展需要和人力资源规划。许多岗位没有经过分析和研究,直接简单、随意的命名、设立,需不需要、合不合理、岗位职责是什么、人员编制多少等等均没有认真、严格的研究过,多数是拍脑袋决定的,没有考虑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对公司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三)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存在不良局面
S公司目前的招聘渠道主要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内部员工的推荐,另一种是通过网络等进行外部招聘,但是,通过内部招聘的很少,限制了内部员工的流动,缺乏给员工施展才能和晋升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埋没了潜在的人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过于依赖内部员工的推荐,会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内部人员推荐的成功应聘的机会多大于通过外部招聘的,以至于形成了内部的员工多数都有亲戚或朋友在本公司里的局面。企业重视内部员工的推荐很重要,但是,这也就难免会在公司内部产生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裙带关系。在人员任用和选拔方面,关系至上、情大于法的不良事情也难免出现,这对制度化的管理多会带来不便,难以做到任人唯贤,公平、公正也很难把握,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四)员工的培训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匮乏
可能有这样一种感觉,新进的员工对自己在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或者说晋升路径不是很清晰甚至是根本不了解,以至于看不到自己将来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工作上也自然而然的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信心,因此造成人员流失率会不断上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会随之下降。
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公司重管理、轻开发,没有对员工做出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发展与培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大多数的员工来说企业里的培训可能还仅仅是停留在企业文化培训、公司制度培训和岗前培训的层面,缺乏后续的培养和提升的空间。应该说目前企业不乏人才,能人也不少,但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却基本上是单一的工作和专业化晋升之路,走的是单一的发展通道。这样或多或少地减少了员工的职业攀升机遇,特别是使一部分行政人员和有一技之长的一线工人及其他有专业技术人员感到难有大的发展前途,进而影响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也就造成了人才难招,人才难留的困难局面。
(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
目前,S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这块用的是金蝶K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K3)。它的主要功能有:(1)基础人事管理。包括组织规划、职员管理、查询报表、薪资核算、社保福利、考勤管理等管理模块;(2)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能力素质模型、招聘选拔、培训发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等功能模块;(3)员工自助。提供分角色的CEO平台、经理人平台和我的工作台等功能管理模块。因此,可以利用K3的这些工具规范基础数据,理顺组织流程,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选、育、用、留四个阶段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提升HR专业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但是,目前公司没有把这个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充分利用起来,除了一些基础的人事资料、员工合同等简单的录入系统中,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块基本都是闲置的。在做人事报表、人员分析以及培训开发和招聘选拔方面没有利用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基本上还是靠EXCEL等基础办公软件来处理的,造成管理上有点混乱,也影响了工作效率。一方面是公司高层和主要负责人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缺乏掌握K3系统使用的人才,人力资源部也没有专人负责各自模块的管理。
(六)日常人事管理的流程不规范
据这这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发现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动的手续办理比较混乱,各部门人员不按规定办事时常发生。例如试用转正,按规定试用转正人员需在试用期结束前7天领取考核表,用人部门须在3天内作出评估并交至人力资源部。但是,往往会有很多部门或个人迟交转正申请,有的甚至会晚上半个月至一个月不能上交,到底是可以转正还是延期?人力资源部并不知情。严重的是,很多按规定时间已经晚交的申请,在上交时还是按照约定的转正时间,有的甚至还是提前转正,并不按照人力资源部经理签字为准。这样以来,无论他们什么时候交转正申请,都不会影响他们的转正时间,显然不是很合理的。此外,在转正考核评估方面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考评成绩多少分以上可以按期转正,多少分以上可以提前转正,低于多少分延期转正或者辞退。这样以来,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按期甚至提前转正,考核的目的和作用也就失去了意义。
另外,按规定申请辞职的人员须提前15天通知用人部门,但在用人部门收到通知后却很少有及时反馈给人力资源部的,到人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人力资源部才会知道这个人要走了,而且没有回旋余地了。整个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处在一个很被动的局面,最后只得签字同意。这对公司的人员规划、招聘工作等都带来很大麻烦和不利,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握人员信息,控制人才流失。公务员之家
六、改善当前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一)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必须制定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和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时,要赢得企业高层的支持,提升人力资源部的战略层次,争取拥有一定制定权和执行权,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中心,避免流于形式。其次,改变传统人事管理的局面,将人力资源的几大模块如招聘选拔、培训开发、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等建立健全并对其拥有一定的执行权,转变人力资源部被动做事的局面。制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考虑人力因素,重视人才的价值,尊重人的需求。最后,要将制度形成完善、规范的文本,如员工手册、企业规章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休假制度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都应有相应的文本,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也要加大力执行力度,奖罚分明,坚持公平、公正,坚持以制度管人,避免出现情大于法,让所有人都遵守规则,真正起到“热炉”作用。
(二)关于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
首先,对各个部门和岗位做一个实地调查和分析,砍去可有可无的部门或者岗位,减少和控制人工成本,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规范组织结构,优化部门设置。部门的设置一定要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尽可能做到的简化、清晰。同时要将各个组织分清职责,明确部门的作用。第三,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严格按照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避免因人设岗。人员编制、组织架构要有限制,不能随意更改,对岗位职责模糊不清,应进行必要的工作的分析,关键的岗位应制定工作说明书。
(三)关于人员选拔和任用
第一,坚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源泉。重视和尊重人才,避免任人唯亲,关系至上。拓展人才引进的渠道,重视内部竞争和流动,提供员工发展和晋升的平台。第二,用人所长也要容人所短。选拔人才不能只看重学历文凭、工作经验甚至是关系,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允许犯错,提供机会,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第三,留住人才是关键。无论是一线生产员工、专业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人才都要防止外流,因为招到一个人的成本和难度远大于留住一个人。防止现有人力资源的流失,要从长远计议,树立所有人员都是人才的观念,重视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将员工的个人理想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发展共受益。
(四)关于员工的培训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培训要制度化。员工的培训应提升层次和深度,不能局限于管理层或者企业文化、公司制度方面的培训,要充分利用公司现有人才资源、各类培训机构及一些大专院校搞好员工的培训和轮训,明确各部门各级的培训任务并使其制度化,要逐步建立各类员工各级管理层及其晋升前的必训制度。同时,要杜绝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的、费力伤财的培训。其次,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使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致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同时,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与其贡献相对等的报酬,还要在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制定出系统、科学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为员工提供多种发展渠道和学习深造的机会,设置多条平等竞争的晋升阶梯,使员工切实感到自己在企业中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希望。最后,建立和完善内部流动机制,通过内部招聘,鼓励员工竞争上岗,搭建员工轮岗流动的平台,从而避免员工在一个岗位上束缚而造成企业内部缺乏活力和创新能力。
(五)关于K3系统的开发利用
首先,深入学习和挖掘K3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现在这个系统可能已经有最新版本了,最好是能和服务商联系一下对系统做一下升级,请专业机构对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做一些专业方面的培训,要求每个人必须掌握整个系统的操作使用。其次,根据职务和职责,分工负责各自模块的管理。比如负责基础人事管理的要把员工的基本资料、合同、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完善起来;负责招聘的要把招聘选拔这块建立起来;负责培训的把员工的培训发展这块建立起来,实现网络在线管理。最后,通过一步步的对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然后向全公司推行、改进,实现各个环节对接,达到管理系统化。
(六)关于人事管理流程
第一,规范流程。对于不科学的流程和规定,要做出改进和完善,一切以简单有效为为目的,避免到处找人签字。第二,讲明政策。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应向所有部门所有人讲明白,说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任何人不能随意违反。第三,严格执行。对违反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的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和控制手段,不能简单的说一下就放在一边,建议与本人的绩效考核挂钩,严重的给出警告或相应的处分。
七、实习感悟
首先,感谢秦老师对这次暑期实习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感谢S公司给我的这次实习机会,感谢S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所有同事在这段时间里给我的帮助和指导,也感谢所有对我的实习工作支持的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
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感受颇多。有句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学来的东西,终究是要经过实践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记得刚进S公司的那几天,感觉一切都是陌生和全新的。大批的生产工人,流水线生产车间,繁杂的各项事务等等。企业不是学校,这是一个可以把知识转化为社会财富的“梦工厂”。在最初的几天里,复印机不会使用,工作流程不清楚,接听电话不知道如何回答,员工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然后就是不断的请教和问,拿不定的就去找部门的同事确认。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虽小,但事无巨细,真正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因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关系到部门和公司的形象和利益,尤其是跟公司外部的人员打交道,比如接一个电话或接待一个来公司面试的应聘者,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向外展示企业的形象和文化,哪一点做的不好或者不够到位都有可能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通过这段时间的亲身体验,感觉到实际的东西与学校学得的书本知识差距还是很大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需要磨练的。可能书本上有些知识是滞后的,因为现实生活工作最接近实际,且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书本知识的反应和更新速度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另一方面,书本上学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超前的,因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们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学来的,尤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中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而现实中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层面,尤其是在一些国企和中小型私企中比较常见,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建立完整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是比较传统的人事管理。所以,如何正视现实,如何适应企业的实情和文化,在实习过程中都是比较重要的。
篇6
关键词: 建筑施工;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36-02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国际化、人才竞争白热化时期,建筑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正发生着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轴心管理,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长远发展都具有深远的价值。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必然选择。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素质、复合型的、开创型的人才也日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动力,谁拥有人才,谁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而人才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资源,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在建筑行业工作30多年,结合自身体会,谈谈企业人力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便于我们共同管理好企业,推动建筑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建筑企业的特点
建筑企业一般成立时间早,由人拉肩扛小推车的时代走向了今天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时代,人员结构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队伍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多。目前施工任务少,企业包袱大,困难重重。施工企业流动性强。还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及灵活性,由于工程建设一般不在一个固定的区域,队伍跟着项目走,建筑项目的大小,决定需要人员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有的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人员长期在外施工,居住简陋,生活条件差,人员管理不够及文化交流少。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从而使建筑施工除了一般工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外,还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1.生产的流动性
一是施工机构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二是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所。
2.产品的形式多样
建筑物因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用途的不同,工程的结构、造型和材料亦不同,施工方法必将随之变化,很难实现标准化。
3.施工技术复杂
建筑施工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情况进行多工种配合作业,多单位交叉配合施工,所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因而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4.露天和高处作业多
建筑产品的体形庞大、生产周期长,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进行,常常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二、建筑施工企业人力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未牢固树立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少统一性、长远性。尊重人和尊重人才的用人理念淡薄,管理者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仍习惯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以行政管理代替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科学测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标准,管理过程强调事而忽视人,人才的发现和利用意识相当薄弱,尽管存在选拔、奖惩和培训等方式,但其标准主观随意性强,形式重于实质;管理制度常受到领导个人意志影响,管理过程常被人为中断,情大于法的现象仍很普遍,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人事相宜。
2.“专业人员短缺”和人员富余的问题并存
建筑企业有大量的职工,本身建筑企业就是体力劳动,年龄偏大的职工干体力活就有困难,干些轻的工作也是可以的,但这工作在企业不多,干别的工种活,技术差,别的班组优化组合,行成了富余人员。富余人员一年还要缴社保费用,给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企业每年都在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招些适合本单位专业的学生,来充实自己的人力资源队伍,但引进人才到了企业,有的一半年走了、有的呆两三年后有了技术就离开企业到别的地方发展去了,企业就成了其他建筑企业的实习工厂,培养人才的基地。可悲的是企业每年招人,每年都缺人,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人才短缺。
3.人才选拔机制不健全
企业在人才使用上存在着“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一部分国有企业名义上完成了改制但还是“换汤不换药”管理上走老路,没有实行“能者上,庸着下”,在职称评审、职务升迁等方面还是没有达到公平、公正地进行,还存在着关系网、小圈子论资排辈的现象,有才能的人闲置,使得人才向外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4.激励机制欠有效,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未能充分发挥
目前,国有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现有的激励机制也因激励手段单一或者使用不当而难以产生应有的功效,加之用人机制不灵活,严重地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员工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淡薄,全员效率低下,缺乏追求效益的责任和动力;企业的分配制度尚未完善,尽管目前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已基本上建立起以企业效益为中心的分配机制,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出现了新的“平均主义”现象。绩效考核中领导的“感情”比例占很大一部分,这就会使企业员工产生的“不平衡”感,势必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凝聚力不强的状况。
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增值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把人力资源提升到关系企业兴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在企业的管理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要尊重人才和高效发挥人才的作用,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宝贵财富,要善于挖掘员工的才能,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尊重、信任员工,对他们的进步和业绩要做充分的肯定,该职务升迁的要升迁,能晋级的晋级,关心他们的生活,企业的利益和他们的利益结合起来,参与管理,给每个员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使他们一心扑在工作和企业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企业发展就有希望。
2.加强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
要加强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中心,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双向沟通;重视员工培训,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运行状况,使员工认同企业,增加员工责任感。采取的方式如:建立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设立员工意见箱等。
3.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对员工在企业的考核,主要包括个人素质、能力、业绩、对企业的贡献,考核要公正、公平,激发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考核要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平时与年度相结合,考核要有一定的标准,考核要有说服力,考核结果要公布,要与奖惩升降相结合,要让每个员工明白,在什么岗位有什么职责和标准、工作目标是什么,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谋取企业的最大利益。
4.用物质和精神激励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紧密结合,高效的激励机制取决于管理者对员工的了解。企业应尽可能给人才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鼓励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让事业留住人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什么充分挖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盘活人才。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培养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这样才能充分发掘现有人才潜在能力,一方面可以使各类人才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选拔原有人才,“磨合期”大大缩短,减少了企业损耗;第三方面挑战性的新岗位激励了人才、留住了人才。
5.创建优美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创建一个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能树立企业自身形象,激发员工的自豪感,这对施工行业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企业一切财富中,人是第一位的。建筑施工企业若想在建筑市场开拓市场,促进自身发展,不仅要提高财力、物力方面的竞争力,更要关注企业人才方面的竞争力。建筑企业要在市场中站住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人力资工作,解决好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东升.加入WTO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J].2002(4).
篇7
熟悉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以指导未来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时间
XX-7-13——XX-8-25
三、实习单位
s服饰(**)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以下简称s公司)
四、实习内容
(一)日常人动的手续办理
日常人动主要有员工新进入职、离职、岗位调动和适用转正,这些工作都是人力资源部最基础的人事管理,这也是在s公司实习期间每天必做的工作。根据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流程,可以总结为以下主要内容:
1.入职
(1)核实入职者的身份,检查其是否带有身份证、两张一寸彩色免冠照片及其他相关的学历或资格证书,身份证或者照片没带的则不予办理入职手续。
(2)收取入职者的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相关资格证书的复印件,没有复印件的提供复印,同时向入职者提供试用版的《新员工入职指引》并简单介绍操作流程。
(3)提供《录用审批表》给入职者,让其拿到所入部门请部门领导审批。
(4)经部门经理审批后,收回《录用审批表》,检查填写是否规范、完整。
(5)指导入职者签订《劳动合同》,需要签订保密协议的岗位同时要签订公司的《保密协议》,办理厂牌、工作证。
(6)签订完成后,再次检查入职者材料(应聘登记表、录用审批表、合同/保密协议、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资格证书复印件、内部人才推荐表)是否齐备。
(7)将新入职者材料交予招聘主管和经理审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
(8)经审批通过的及时录入本月人事报表新进员工名单中并在员工花名册中添加此人且以红色做标记表示本月新近,然后在k3系统中将新入职者的基本信息和合同信息录入,完毕后将入职者的所有资料归档。
2.离职
(1)提出离职申请的员工,至人力资源部领取《辞职申请书》。
(2)经部门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收回《辞职申请书》并提供《离职交接表》与离职员工,简单交代其去各部门办理工作交接。
(3)待离职员工办理完毕上交《离职交接表》时,检查各项交接工作是否交接完毕,相关的各部门是否已签字确认,确认办理完全后,收回其厂牌、工作证,签字确认。
(4)将离职人员资料交给经理审批,审批完成后录入本月人事报表离职员工名单中,并在员工花名册中将其删除,同时在k3系统中删除该离职人员信息,完成后将离职员工资料归档。
3.转正
(1)按合同约定转正时间到期的或申请提前转正的人员,至人力资源部领取《普通员工转正考核表》,并由本人写一份书面的转正申请书一并交至部门领导考核、审批。
(2)部门领导根据转正申请人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表现,就《普通员工转正考核表》做出考评,并给予相关意见。
(3)经部门签字同意转正的人员将转正考核表和转正申请书交至人力资源部审批。
(4)检查上交的转正考核表及转正申请是否规范、完整,转正时间是否符合规定,部门意见是否明确,不符合或不清楚的则及时向领导请示,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
(5)将符合转正的申请交予经理审批,经审批同意的录入本月人事报表转正人员名单中,并在k3系统中做相应的修改,完成后将转正人员的转正资料归档。
4.调动
(1)有关部门提出人员需求,由员工提出调动申请,经所在部门同意调出及接收部门考核同意接收后,至人力资源部领取《岗位调动申请表》。
(2)由申请人填写岗位调动申请表,交至调出部门和接收部门审批,并由两部门写明调动时间和调动前后的薪资及考察时间。
(3)经相关部门签字同意后,调动申请表交至人力资源部,核实调动是否符合规定、相关部门是否确认清楚。确认后,交至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批,经审批后录入本月人事报表岗位调动人员名单中,并在k3系统中调整此人的任职部门和岗位,录入完成后将岗位调动者的资料归档。
(二)招聘
1.网上筛选简历
s公司目前的招聘需求比较大,在前程无忧、**人才网和服装人才网三个招聘网站上的招聘岗位和需求人数比较多,每天都会接收大量应聘者投递的简历(包括直接发到邮箱中的简历)。因此,筛选网上投递的简历也是一项关键重要的工作。主要是一些不是很关键重要的岗位,自己可以尝试着筛选。筛选简历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要求,例如相关工作经验、年龄、专业及其他关键因素,初步筛选出比较符合要求的,然后再进一步的甄选、面试。
2.电话预约面试
在通过第一轮的网上筛选简历后,接下来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电话预约求职者做进一步的面谈。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的简历需先下载打印、整理,然后根据主管的要求进行电话预约进行下一步的面谈。在电话沟通中主要是简单介绍公司现状、工作要求、薪资待遇、面谈时间地点及乘车路线等基本情况。
3.接待应聘者者
每天来公司应聘面试的人都比较多,包括经过简历筛选后电话预约的、看到招聘信息直接过来的以及通过本公司员工推荐的。接待工作主要是问清来访者的来历,同时提供相应的应聘登记表与应聘者,有学历要求较高的岗位须提供初试测试题做简单测试,并指导其如何填写表格,需要茶水的及时提供。有些需要现场考试的岗位或是来用人部门复试的,要带其去相关部门安排考核或复试。
4.面试
对一些非重要的岗位进行初步的面谈,主要是简单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历、主要工作技能、态度、心态及交流沟通等方面的信息。
五、关于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对s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现状方面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根据这段时间所接触工作的内容和日常工作中所遇到以及通过观察所得,觉得s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这块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日常人事管理的流程较乱,传统人事管理仍占据主流地位,几大主要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块如招聘选拔、培训开发、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等没有科学、规范的建立起来。根据工作实践和研究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化,职能多为员工考勤、工资制定和核算、招聘、人员调配、入职培训、合同和保险管理以及一些基础的人事档案管理,还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及管理层作统一的规划,也未制定出符合企业人才需要的选择、任用、激励等制度规定,以达到尽最大可能地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企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传统的人事管理使企业在人员配置方面很难做到人事相宜,人岗匹配,人事配制的手段比较弱,形不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企业的人事安排往往多是因人设岗而非因事设岗,情大于法的人事管理仍然普遍存在。
(二)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不合理
目前,s公司有大大小小的部门多大20多个,部门之间相互交错,有些部门出于独立半独立状态,造成出现双重领导的局面,这对公司上下的执行力和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关的责任和职责也很难分得清楚。另外,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因人设岗,没有遵循公司的发展需要和人力资源规划。许多岗位没有经过分析和研究,直接简单、随意的命名、设立,需不需要、合不合理、岗位职责是什么、人员编制多少等等均没有认真、严格的研究过,多数是拍脑袋决定的,没有考虑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对公司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三)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存在不良局面
s公司目前的招聘渠道主要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内部员工的推荐,另一种是通过网络等进行外部招聘,但是,通过内部招聘的很少,限制了内部员工的流动,缺乏给员工施展才能和晋升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埋没了潜在的人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过于依赖内部员工的推荐,会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内部人员推荐的成功应聘的机会多大于通过外部招聘的,以至于形成了内部的员工多数都有亲戚或朋友在本公司里的局面。企业重视内部员工的推荐很重要,但是,这也就难免会在公司内部产生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裙带关系。在人员任用和选拔方面,关系至上、情大于法的不良事情也难免出现,这对制度化的管理多会带来不便,难以做到任人唯贤,公平、公正也很难把握,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四)员工的培训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匮乏
可能有这样一种感觉,新进的员工对自己在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或者说晋升路径不是很清晰甚至是根本不了解,以至于看不到自己将来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工作上也自然而然的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信心,因此造成人员流失率会不断上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会随之下降。
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公司重管理、轻开发,没有对员工做出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发展与培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大多数的员工来说企业里的培训可能还仅仅是停留在企业文化培训、公司制度培训和岗前培训的层面,缺乏后续的培养和提升的空间。应该说目前企业不乏人才,能人也不少,但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却基本上是单一的工作和专业化晋升之路,走的是单一的发展通道。这样或多或少地减少了员工的职业攀升机遇,特别是使一部分行政人员和有一技之长的一线工人及其他有专业技术人员感到难有大的发展前途,进而影响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也就造成了人才难招,人才难留的困难局面。
(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
目前,s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这块用的是金蝶k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k3)。它的主要功能有:(1)基础人事管理。包括组织规划、职员管理、查询报表、薪资核算、社保福利、考勤管理等管理模块;(2)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能力素质模型、招聘选拔、培训发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等功能模块;(3)员工自助。提供分角色的ceo平台、经理人平台和我的工作台等功能管理模块。因此,可以利用k3的这些工具规范基础数据,理顺组织流程,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选、育、用、留四个阶段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提升hr专业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但是,目前公司没有把这个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充分利用起来,除了一些基础的人事资料、员工合同等简单的录入系统中,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块基本都是闲置的。在做人事报表、人员分析以及培训开发和招聘选拔方面没有利用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基本上还是靠excel等基础办公软件来处理的,造成管理上有点混乱,也影响了工作效率。一方面是公司高层和主要负责人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缺乏掌握k3系统使用的人才,人力资源部也没有专人负责各自模块的管理。
(六)日常人事管理的流程不规范
据这这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发现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动的手续办理比较混乱,各部门人员不按规定办事时常发生。例如试用转正,按规定试用转正人员需在试用期结束前7天领取考核表,用人部门须在3天内作出评估并交至人力资源部。但是,往往会有很多部门或个人迟交转正申请,有的甚至会晚上半个月至一个月不能上交,到底是可以转正还是延期?人力资源部并不知情。严重的是,很多按规定时间已经晚交的申请,在上交时还是按照约定的转正时间,有的甚至还是提前转正,并不按照人力资源部经理签字为准。这样以来,无论他们什么时候交转正申请,都不会影响他们的转正时间,显然不是很合理的。此外,在转正考核评估方面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考评成绩多少分以上可以按期转正,多少分以上可以提前转正,低于多少分延期转正或者辞退。这样以来,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按期甚至提前转正,考核的目的和作用也就失去了意义。
另外,按规定申请辞职的人员须提前15天通知用人部门,但在用人部门收到通知后却很少有及时反馈给人力资源部的,到人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人力资源部才会知道这个人要走了,而且没有回旋余地了。整个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处在一个很被动的局面,最后只得签字同意。这对公司的人员规划、招聘工作等都带来很大麻烦和不利,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握人员信息,控制人才流失。
六、改善当前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一)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必须制定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和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时,要赢得企业高层的支持,提升人力资源部的战略层次,争取拥有一定制定权和执行权,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中心,避免流于形式。其次,改变传统人事管理的局面,将人力资源的几大模块如招聘选拔、培训开发、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等建立健全并对其拥有一定的执行权,转变人力资源部被动做事的局面。制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考虑人力因素,重视人才的价值,尊重人的需求。最后,要将制度形成完善、规范的文本,如员工手册、企业规章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休假制度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都应有相应的文本,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也要加大力执行力度,奖罚分明,坚持公平、公正,坚持以制度管人,避免出现情大于法,让所有人都遵守规则,真正起到“热炉”作用。
(二)关于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
首先,对各个部门和岗位做一个实地调查和分析,砍去可有可无的部门或者岗位,减少和控制人工成本,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规范组织结构,优化部门设置。部门的设置一定要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尽可能做到的简化、清晰。同时要将各个组织分清职责,明确部门的作用。第三,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严格按照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避免因人设岗。人员编制、组织架构要有限制,不能随意更改,对岗位职责模糊不清,应进行必要的工作的分析,关键的岗位应制定工作说明书。
(三)关于人员选拔和任用
第一,坚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源泉。重视和尊重人才,避免任人唯亲,关系至上。拓展人才引进的渠道,重视内部竞争和流动,提供员工发展和晋升的平台。第二,用人所长也要容人所短。选拔人才不能只看重学历文凭、工作经验甚至是关系,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允许犯错,提供机会,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第三,留住人才是关键。无论是一线生产员工、专业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人才都要防止外流,因为招到一个人的成本和难度远大于留住一个人。防止现有人力资源的流失,要从长远计议,树立所有人员都是人才的观念,重视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将员工的个人理想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发展共受益。
(四)关于员工的培训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培训要制度化。员工的培训应提升层次和深度,不能局限于管理层或者企业文化、公司制度方面的培训,要充分利用公司现有人才资源、各类培训机构及一些大专院校搞好员工的培训和轮训,明确各部门各级的培训任务并使其制度化,要逐步建立各类员工各级管理层及其晋升前的必训制度。同时,要杜绝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的、费力伤财的培训。其次,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使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致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同时,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与其贡献相对等的报酬,还要在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制定出系统、科学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为员工提供多种发展渠道和学习深造的机会,设置多条平等竞争的晋升阶梯,使员工切实感到自己在企业中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希望。最后,建立和完善内部流动机制,通过内部招聘,鼓励员工竞争上岗,搭建员工轮岗流动的平台,从而避免员工在一个岗位上束缚而造成企业内部缺乏活力和创新能力。
(五)关于k3系统的开发利用
首先,深入学习和挖掘k3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功能。现在这个系统可能已经有最新版本了,最好是能和服务商联系一下对系统做一下升级,请专业机构对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做一些专业方面的培训,要求每个人必须掌握整个系统的操作使用。其次,根据职务和职责,分工负责各自模块的管理。比如负责基础人事管理的要把员工的基本资料、合同、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完善起来;负责招聘的要把招聘选拔这块建立起来;负责培训的把员工的培训发展这块建立起来,实现网络在线管理。最后,通过一步步的对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然后向全公司推行、改进,实现各个环节对接,达到管理系统化。
(六)关于人事管理流程
第一,规范流程。对于不科学的流程和规定,要做出改进和完善,一切以简单有效为为目的,避免到处找人签字。第二,讲明政策。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应向所有部门所有人讲明白,说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任何人不能随意违反。第三,严格执行。对违反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的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和控制手段,不能简单的说一下就放在一边,建议与本人的绩效考核挂钩,严重的给出警告或相应的处分。
七、实习感悟
首先,感谢秦老师对这次暑期实习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感谢s公司给我的这次实习机会,感谢s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所有同事在这段时间里给我的帮助和指导,也感谢所有对我的实习工作支持的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
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感受颇多。有句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学来的东西,终究是要经过实践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记得刚进s公司的那几天,感觉一切都是陌生和全新的。大批的生产工人,流水线生产车间,繁杂的各项事务等等。企业不是学校,这是一个可以把知识转化为社会财富的“梦工厂”。在最初的几天里,复印机不会使用,工作流程不清楚,接听电话不知道如何回答,员工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然后就是不断的请教和问,拿不定的就去找部门的同事确认。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虽小,但事无巨细,真正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因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关系到部门和公司的形象和利益,尤其是跟公司外部的人员打交道,比如接一个电话或接待一个来公司面试的应聘者,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向外展示企业的形象和文化,哪一点做的不好或者不够到位都有可能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通过这段时间的亲身体验,感觉到实际的东西与学校学得的书本知识差距还是很大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需要磨练的。可能书本上有些知识是滞后的,因为现实生活工作最接近实际,且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书本知识的反应和更新速度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另一方面,书本上学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超前的,因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们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学来的,尤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中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而现实中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层面,尤其是在一些国企和中小型私企中比较常见,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建立完整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是比较传统的人事管理。所以,如何正视现实,如何适应企业的实情和文化,在实习过程中都是比较重要的。
篇8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作为一种最富有能动性的宝贵资源,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以及不断增值意味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意味着他们更能效终身效力于企业,为企业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以人为本之理念要求企业必须珍视人、用好人、发展人,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的同时,对社会、股东、从业人员、顾客等各方面都应有最优化的关系,实行人性化的“满意管理”,以适应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
1 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是人们共同劳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以人为本强调了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关注人的需求。一方面,人性是个抽象的概念,人的天性中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并与环境紧密联系,产生不同的需求。这决定了人是一复合体,而非简单的“经济人”或“社会人”。马斯洛有关人的需求五层次的实质不会改变,但在不同的环境下,满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人性”的东西决定了人的道德观念、意志、兴趣、创造性等这些事关企业命运的“个性品质”。再有,制定着重于人的理性,具有强制性、不可变通性,常会导致人们僵化的思维、保守的行为,人们习惯于墨守陈规,逃避现实,害怕变革,甚至自欺欺人。所以,企业必须在管理中对人性的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按照人性的原则来实施管理。
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尊重个人与人性,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应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
人性化管理可以融入到每一个过程、每一项活动,可以体现在一项制度,一个举措,其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团队型参与管理模式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现代管理理论提出7~13人为最佳管理幅度,通用电气却将管理幅度变成数十人乃至上百人,使得每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向下属授更多的权,让下级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基层人员的意见能很快反映到公司的决策层。总裁韦尔奇向几乎所有员工发出过手写便条;常安排与比他低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喜欢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鼓励和鞭策员工。这是对僵化制度的打破,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员工天性的释放。这是制度与弹性的完美结合,更是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2 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1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的目标最终将通过其最有价值的资源——它的人力资源来实现。企业中高层领导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同时在企业中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强化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其他管理人员虽然不直接从事人力资源的事务性工作,但其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因此掌握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对于提高员工工作投入度等也显得非常重要。
2.2从工作职务分析与设计,对企业各个工作职位的性质、结构、责任、流程以及胜任该职位工作人员的素质、知识、技能等,在调查分析所获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编写出职务说明书和岗位规范等人事管理文件;进而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把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中长期目标、计划和政策措施,包括对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未来人员供需予测与平衡,确保企业在需要时能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员工招聘与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激励、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劳动关系管理等各个子模块的建设。
3 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及机制的完善。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激励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营造雇员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旨在使雇员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战略目标。
4 促进企业人才施展的几项措施
4.1应该注重提高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担负着决策与布署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注定要求领导者要有优秀的素质。这种素质是思想素质、工作能力、个人魅力的结合,如果一个领导者本领过硬、思想纯正,勤于调查研究,善于聆听职工意见,那么他作出的决策和布署成功的几率就大得多,从而,在他的领导下,员工付出的就会有收获,也就会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吸引力,吸引员工自愿以最大的热忱投身到工作中去,甚至于有利于他积极面对生活,相信企业的未来。如果一个领导素质差,谁也不愿意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干事,到头来,毫无所获,仅仅是因为决策有误,那么员工的积极性是倍受打击的,久而久之,就会麻木。
4.2应该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人毕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企业兴亡的关键。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注重人才,尊重人才,大力开展人才争夺战的时代,制度的执行要有一定的韧性,要特别注意以人为本,要把握好人性伸展的尺度,重视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能力,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4.3一个企业要营造尊重人才、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人是为自己不为别人工作的,管理就是让员工看到,他们为企业付出努力,也同时得到回馈。这些回馈可以是奖励,也可以是认同,更可以是成就感。人是因为痛而改变的,如果维持原状比寻求改变更痛苦,人就会愿意改变。举例来说,美国人一直等到油价高到难以负荷,才愿意购买省油的小车。有效沟通的关键在认同,如果事情与切身有关,就会增加重要性。当你的员工或客户开始找寻自我价值时,正面的循环就会开始。要让员工找到说服自己为企业效命的理由。要员工为企业打拼。从关心员工开始真心关照员工的生活,而不是虚应故事。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听员工说话,你会听到意想不到的故事,包括他们生活的问题与担忧。自尊是强而有力的激励,经营企业的秘方就是建立员工的自尊。因为他们看待自己的感觉,与顾客看待他们的感觉相同。如果你的员工不喜欢他们的工作,你的顾客也会跟着转身离去。
5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教兴国”、“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创新型社会”等国家的方针政策,实际上,谈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只有求得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等,才能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都有赖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可持续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企业拥有三大资源,即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而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利用是通过与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只有通过合理组织劳动力,不断协调劳动力之间、劳动力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使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最优的配置,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中的员工,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这就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设法为劳动者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所需要的劳动环境,使他们乐于工作,并能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劳动潜力和智慧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出更有效的生产经营成果。因此,企业必须善于处理好物质奖励、行为激励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三方面的关系,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努力学习技术和钻研业务,不断改进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篇9
关键词:新常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途径
0.引言
“新常态”的含义是“速度”、“结构”、“动力”。其中,“速度”指的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从以往的高速变为中高速;“结构”是指我国现在的产业结构升级管理;“动力”指的是我国的产业驱动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创新驱动为主;我国的“新常态”这一说法是提出。新常态提出于2014年,说明的是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应对该国情我国应该摆正的心态,也就是说面对新形势,我们要保持平稳的心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的企业面临了改革转型的压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寻求创新从而适应新常态经济。
我国的经济“新常态”可以从九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消费需求,消费仍旧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需要继续促进消费驱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和进一步发展;第二,投资需求,消M与投资相辅相成,新常态下我国的投资机会增多,涌现出多种投资方式,新经济、新电商、新商业都逐渐成为投资的热门;第三,出口和国际,出口显示了一国的经济实力,成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动力,发展好国际关系也是新常态下逐渐涌现的特点,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在新常态下尤其明显;第四,生产能力和生产组织,新常态下小型生产力的作用不可忽视,微生产、微电商逐渐兴起,同时也兴起了一大批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小微企业,生产的组织模式多样化;第五,生产要素配置,以往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等在新常态下正在寻求新的配置方式,创新成为资源配置最重要的前提;第六,市场竞争,新常态下更注重高质量、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市场竞争必须重视这两点,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七,资源环境约束,经济越发展,环境越重要,合理配置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第八,经济风险积累,由于互联网在新常态下有一个广泛的应用,对于信息的安全就更需要引起重视,新常态下更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规避和风险化解措施;第九,宏观调控,政府逐渐放权给市场,更多地依靠市场自动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
1.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常态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带来了挑战。就企业管理者而言,新常态是新事物,如何理解新常态的本质内涵,如何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如何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如何在新常态下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都是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挑战。
1.1企业面临转型,需要人力资源适应新型企业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为了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市场,逐渐开始转型,使得我国服务业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以往仅仅停留在重视人、用好人和激励人的一般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企业如果还是采用以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或者传统的管理制度,将会阻碍企业的转型,使得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完善,企业转型失败,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新常态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必须适应企业的转型要求。
1.2人口红利的消失,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是世界以前的“大工厂”,而随着第一批计划生育实施几十年以来,独生子女占劳动力的多数,以往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依靠劳动密集获得生产和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逐渐减少,劳动力的成本逐渐减少。尤其是进入21世纪,“刘易斯拐点”开始来临,我国的劳动力结构逐渐产生变化,人口老龄化开始逐渐成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普遍的问题,劳动力的逐渐稀缺使得劳动成本不得不增加,这样导致的结构就是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为资产密集型或其他类型。因此,新常态下,我国企业面临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必须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减少劳动力成本,同时还需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保证创新。
1.3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使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挑战
新常态经济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意味着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需要针对互联网有一个全新的改革和升级。如果企业不能适应互联网,则可能面临倒闭。因此,不论是企业主动应用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还是被动改变,其管理者都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制定新的战略战术。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其获取利益的根本都是人力资本。著名学者贝克尔(1992)曾提出,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成为人类财富增长、经济进步的源泉。对于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创新是各行各类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途径
现今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新常态”,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来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扩大,现代化思想的普及,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经济增长不能依靠一味地压榨剩余劳动力,而是依靠创新和技术开发。那么,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成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前提,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
2.1人力资源管理利用互联网使用大数据,进一步发展e-HR
互联网是“新常态”下的一大趋势,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背后隐藏着人的需求、个性特征、情感变化以及深度沟通和思想冲撞所产生的新信息和新知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学会采用数据化思维。
2.2人力资源部门主要以业务为导向,HRBP化是人力资源的趋势
在“新常态”下,人力资源部门从发挥管理职能为导向变为支持业务为导向是一种趋势,在如今‘用户至上”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多地成为业务伙伴和战略伙伴(HRBP),这样,人力资源部门必须由关注“事务”转变为兼顾“人”和“事”。目前HRBP已经不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许多大型企业例如华为、阿里巴巴都开始设立HRBP这一岗位,通过将人力资源管理者与业务部门管理者两者的身份相结合,在业务部设置HR职位,可以帮助业务部更好地配置人才资源。HRBP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也是专业的业务型人才,这使得其能够更合理地帮助业务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人才创新管理,同时保证业务部门的人才供应。
2.3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其职能和业务将进行扩展
新常态下,组织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企业应该去中心化,着重发展扁平化组织,在这种扁平化组织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业务得到扩展。将组织管理去中心化,激励员工自主经营管理,打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边界和职能边界。向左向右来说,不同部门之间的员工可以相互合作,员工的职能更广,各部门之间也可以积极合作或互助,人力资源部员工可以与其他部门员工之间积极沟通,相互合作,扩宽了各部门的职能,使组织内部更加紧密,使人力资源工作更符合组织实际;向上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组织战略相结合,成为支持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动力;向下来说,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如果更接近客户,就可以直接与顾客进行业务交流,因此企业人力资源产品可以延伸到价值链上的客户。
2.4企业的招聘渠道增加,企业招聘呈现网络化
新常态下,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聘时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报纸、人才市场、电视广告等渠道,而是在网上招聘信息,扩宽了招聘渠道与招聘覆盖范围,消除因信息不对等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从而为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调查表明,全国企业中有60%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认为网络招聘是一种有效的招聘手段。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应聘者是否能从网上看到公司的招聘信息,找到公司的主也是考查应聘者能力的―个隐形标准。
2.5打破组织的地理边界,加强跨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新常态下最典型的进步是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落后的时代,长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存在极大的困难,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范围的组织被地理边界严格地区分开来。新常态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现如今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在这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组织将跨越地理上的边界,彼此相互影响渗透,进而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新常态下,由于地理边界的消除,企业更加需要加强跨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迫在眉睫。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需要优化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应该去除单一化,建立具有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特色的人力资源配置。地理边界消除后的跨国企业中,员工的价值观会呈现多元化,因此,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就应该在企业各个分(子)公司传达一致的企业文化,让全体员工树立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篇10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人才十分稀缺,属于我国稀缺性专业人才。由于人才资源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不高,造成毕业生和市场的需要相差很大,也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个人简历表格;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姓
名:性
别:男照片出生日期:民
族:汉户
籍:中国身
高:178婚姻状况:已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