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07 17:5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 电子社区 相互联系
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技术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分别作为政府、企业和社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对政府、企业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建立三者之间相统一的电子信息系统。
1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1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之间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不断发展和大面积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政府在信息化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由政府所推动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政府的管理也需要信息化技术。因此,努力推进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对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对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也具有重大意义。电子政务作为现代政府观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能够很好的应对当今国际内的各种竞争与挑战。
1.2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
企业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方式,以实现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过程被称为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培养精英人才等方面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影响。电子商务作为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和依托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形式,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力方面都具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社区信息化和电子社区间的关系
电子社区是指将某一区域内的政府部门、医院、街道、银行、车站与家庭等最为基本的活动信息统一起来,建立起一个相关的活动信息网,以提高对本区域内所有活动单元的统一管理。而社区内的居民也可以通过电子社区网络来享受政府或是各种企业为其提供的各种服务,是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高级化阶段。
2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
政府、企业、居民这三个对象分别作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中的主体,这三者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三者都是以同一个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和依托的。并且三者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共同区间。例如政府通过网络平台采购电子办公产品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可是同时它也是一种电子政务行为;居民网上淘宝购物是一种电子商务行为,而同时它也属于电子社区行为;而居民上网进行身份证或网上银行等个人信息的管理时,即属于电子政务范畴,同时也涉及了电子社区和电子商务的范畴。除此之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区三者本身之间也存在着许多相关性。比如政府网上各种政策与信息,会带动电子商务某方面工作的发展;而电子政务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能相应的为电子社区服务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电子社区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推动电子商务事业的繁荣,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能更好地满足电子社区的需要;电子社区的发展是需要电子政务系统对其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而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发展也需要电子政务系统能够给予其较为优越的政策,并加强对两者的监督和管理;电子社区是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
无论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还是电子社区,它们的最终服务对象都是全体公民,电子政务为公民提供各种国家政策和信息,电子商务则能够极大的便利人们的生活,电子社区则能够为公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三者都是竭力为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服务的。
互联网作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三者最为基础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其提供安全、快速、平稳的宽带网络,以支持三者功能的完美发挥。
3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三者之间建设的统一
我国的电子信息化技术虽然发展较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就更应该努力建立起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统一平台,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来推动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则能够进一步带动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区的发展,使三者在相互促进的同时共同发展。
鉴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在服务的最终对象、服务内容和基础设施与运作模式上存在着许多共通点,因此,国家在建立三者统一的平台时也会省去很多麻烦,并且在很多方面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节省了建设资金,还能够避免重复建设情况的出现。
4 结束语
在全球的经济信息技术发展飞速的同时,人们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三者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社区三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因此建立起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的统一平台是可行的,并且也是进一步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势在必行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成红,邵云飞.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与管理.2012,15(2):123-125.
[2]郑章飞,罗益群.面向21世纪文献信息工作研究[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2(5):156-159.
[3]娄策群.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4(3):154-162.
[4]孙开庆,高忠.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J].西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15(1):25-32.
篇2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十一五”时期,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快速推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金盾、金审等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提升党的行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尽快研究解决。主要是: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服务应用程度需进一步提高等。
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各政府部门之间对各自所有的信息不交换、不共享,从而形成信息海洋中的孤岛,即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现象是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棘手难题,也是电子政务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困境,因为信息孤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效用从而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随着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已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如何打破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体制、管理和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实现电子政务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应用,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原则,已经是我们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为使电子政务真正迈向深化应用、资源共享的新阶段,“十二五”及以后一段时期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应当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建设目标上应该实现从过去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转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建设项目的取舍和建设内容的选择,应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以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为落脚点,围绕提升处理国计民生大事宏观决策能力、提升监测规范经济社会运行秩序能力、提升社会公平普惠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维护网络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力等四方面的信息能力来规划建设内容。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上述四个方面的信息能力,支撑部门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
篇3
关键词:电子政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逐渐兴起,为改善政府的行政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工作也被列为重点工作推进,由此,电子政务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外学术界,一般认为电子政务是指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技术基础,通过改革政府组织结构和政务工作流程,使“电子”与“政务”有机融合,以实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改进政府服务水平的过程。本文以电子政务为研究内容,以电子政务为研究立足点,力图探寻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困境。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轨迹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起步阶段、以行政监督为核心的启动阶段和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实质性发展阶段。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在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相应的困境。因此,进一步探寻电子政务存在的困境及对策,对于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困境
我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并采取系列举措来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当前,由于信息化程度发展不平衡,电子政务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存在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
(一)电子政务发展起步晚、发展慢
从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来看,起步晚、发展慢仍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大困境。具体来讲,一方面,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起步阶段、以行政监督为核心的启动阶段和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实质性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简单片面,导致电子政务发展缺乏规划,发展速度缓慢。另一方面,西方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迅速,而且发展成效显著,政府运用电子政务运作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然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要看到的是我国电子政务尤其是电子政务在发展速度及成效上与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是在现实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电子政务覆盖范围较窄
拓宽电子政务的覆盖范围,使电子政务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推进其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覆盖范围较窄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电子政务在服务内容上单一、片面,且服务内容覆盖面狭窄,缺乏系统逻辑的服务内容体系;二是电子政务的服务区域覆盖范围狭窄,一般只覆盖了基层较发达地区,但那些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是严重缺乏电子政务的相关服务的;三是电子政务的服务领域狭窄,电子政务应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领域,但就现实状况看来,电子政务的服务领域较少,且服务领域分布不均,导致电子政务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三)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不健全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然而,就当前的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严重影响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国家对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电子政务的立法明显滞后,导致电子政务的建设“无法可依”;二是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尤其是政府信息管理方面更是出现了法律空白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安全健康发展。三是一些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不能与时俱进,更新换代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四)电子政务技术水平落后
科学技术水平是推动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对于促进电子政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一是电子政务技术的开发存在滞后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在电子政务的技术开发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导致推进电子政务的更新换代十分艰难;二是电子政务技术的应用存在滞后性。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初步的发展,但其技术的应用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三是电子政务的技术推广存在滞后性。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引导着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方向。但是从现实情况中来看,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推广的难度较大,推广水平相对比较落后,这也成为了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困境。
(五)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的生命,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瓶颈。当前存在的网络系统缺陷、病毒侵害都对电子政务构成了威胁,电子政务尤为严重。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和技术安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电子政务的社会安全而言,主要表现在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居民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改善。但是,国内至今尚未出台一部针对电子政务安全的专门化法律,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从技术安全角度讲,虽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有关电子政务的各种安全技术与措施不断推出与完善,网络技术的安全形势也得到持续好转;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结构的相对开放性使得电子政务的技术安全发展道路仍然坎坷。
二、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近些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此同时,电子政务发展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发展逐渐进入深水区,发展依然面临着困境,主要体现在:
(一)电子政务建设理念滞后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理念依然相对滞后。一是重开发轻应用,大部分电子政务的建设只是以增加电子设备、加大开发力度为主要形式,显然,这些简单的操作根本无法适应政府信息化建设,也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重形式轻内容,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存在仅仅做外在宣传和走过场的现象,对其实质性的建设较少。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在当代,电子政务的建设十分注重管理,但是在服务方面还没形成长远规划和统一协调的服务机制,服务水平低下。
(二)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单一
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建设是重要方面,但当前来看,电子政务的内容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电子政务内容建设简单,仅仅粗浅的围绕在基础内容方面的建设,在保障内容方面涉足较少,建设内容单一;二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建设重复、交叉,这种情况在电子政务的内容建设方面是普遍存在的,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基层政府在电子政务服务过程中工作职能交叉,工作责任相互推诿,最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三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建设存在更新发展慢的问题,在现实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内容建设缺乏创新,更新换代不能与时俱进,这也是电子政务服务内容建设的瓶颈。
(三)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不足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保障,发展电子政务多方面、多层次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但就当前来看,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一是国家缺少对电子政务的相关预算,电子政务的发展缺少基本的资金支持;二是电子政务建设需用资金多,但就现实情况看,电子政务资金十分紧张,使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步履维艰;三是电子政务的资金管理不到位,对电子政务的资金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和统筹;四是电子政务的资金使用效率低,其资金的使用缺乏统筹性和协调性,导致电子政务发展难度加大。
(四)电子政务建设队伍缺乏
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有一支掌握核心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人才队伍的缺乏是导致电子政务发展困境的又一原因。一是在基层政府的岗位设置方面,缺乏对电子政务的专业岗位的设置,这是导致电子政务人才队伍缺乏的直接原因;二是电子政务人才选聘不科学、不合理,专业的电子政务人才不能选聘到岗位上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做贡献;三是基层政府在吸引电子政务专业人才方面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且在其内部也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因此,我国基层政府的人才缺乏和人才队伍不合理结构是其处于发展困境的又一重要原因。
(五)电子政务建设机制不完善
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是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条件,但是政府在这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一是有关电子政务的机构设置不合理不科学,有的机构设置甚至形同虚设,毫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二是电子政务的管理权限不明确,对电子政务的管理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合作,而且内部存在职能交叉的现象,最后导致电子政务的发展无组织、无秩序;三是电子政务的管理制度制定不合理、科学化水平低,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实效性差,导致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制度性保障。
三、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困境的对策
解决好现存的问题是促进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对于提高政府运作效率、提升政府形象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下文对切实解决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几点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以创新服务为前提,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
实践证明,电子政务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服务理念的更新和服务理念的转变。电子政务的推行,一是树立“民本位”的服务理念,以企业和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和方向,也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二是树立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注意把握多样性的顾客需求,以低成本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三是要树立公平至上的服务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电子政务将公平至上作为服务理念是响应时展要求,提高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以加强人才建设为核心,提高电子政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电子政务对政府公务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存量、应用技术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在选聘公务员的过程中,要设置有关电子政务专业技术的岗位,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和考试录用等多种途径,从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引进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为后期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二是要对选聘到的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进行岗前的培训,可以选派一批已初步掌握电子政务操作技能的国家公务员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练的掌握各种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为今后工作的开展作准备;三是要对电子政务专业人才进行有效管理和定期的考核,要提高对电子政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真正实现专业技术管理和政府二次开发的部门化、专业化。
(三)以加大资金投入为重点,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是现阶段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基本条件。就我国目前情况看,需要加大对电子政务的资金投入,来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国家应该更加重视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要把加大对电子政务的资金投入列入相关的议程,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持;二是政府也应该更加关注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把电子政务的发展列入相关的预算,努力解决电子政务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应该设置电子政务建设的专项资金,不断推进基层政府的网站建设和电子政务的网络系统化建设,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以规范信息管理为抓手,促进电子政务信息科学管理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政府必须要规范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以促进电子政务的管理科学化。首先,制定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以制度的形式加强政府信息的管理,保障政府信息管理规范、科学;二是加强对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他们对信息管理的技术和水平,不让信息管理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促进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科学化。最后,要形成信息高效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着重加强对电子政务的信息内容的审核和监管,为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制度支持,从而真正促进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发展。
(五)以完善法律法规为保障,着力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因此,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对于促进其发展十分重要。一是要制定相关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法律法规,必须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真正保证基层政府网站正常运转,促进政府、公民、企业在网上的良性互动,而对那些本应该公开的信息资源却没有进行公开的政府部门要严格追究其责任,以此维护基层政府网站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二是要修改那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规范基层政府网站建设,确保电子政务依法依规建设,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晓林,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190-191.
[2] 吴吉义.电子政务实践、前沿与案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5-17.
[3] 张建华.电子政务知识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李一骁、赵庆海.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3.
[5] 赵育梅.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2.
[6] 杨世木、司虎克.我国体育电子政务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
[7] 费蓉.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4.
[8] 何精华、刘慧.电子政务:中国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
[9] 吴昊、孙宝文.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实证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5.
[10] 李阳晖、罗贤春.国外电子政务服务研究综述[J].公共管理学报,2008,4.
[11] 孙晓勇.电子政务中存在的弊端与解决措施[J].民营科技,2011,2.
[12] 德权、雪娟、闫丽.电子政务法规政策建设:国外启示与中国状况[J].电子政务,2011,5.
[13] 黄泽民.电子政务信息构架设置的基本理念[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4] 汤志伟、赵生辉、贾文.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2.
[15] 杨经华.中国电子政务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11,1.
篇4
关键词:电子政务;省级政府;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其中电子政务首当其冲,其建设的深度和幅度不断提高,在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中不断深入。伴随着行政审批制度的落实,政府门户网站的成熟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目前,我国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省级政府无论在行政管理的职权范围上还是行政层级上对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区域电子政务研究的核心,在国家的电子政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如何发展省会级城市电子政务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地级市以下政府往往直接跟社会公众打交道,担负着直接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因此我们把地级市和区县级政府定义为“基层政府”,把省级政府和副省级城市定义为“非基层政府”。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后者,也称为省级政府,包括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的政府以及15个副省级城市。
一、省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始于早期的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1999年伴随着金字工程的纵向展开,带动了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的步伐,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了有利的探索。
(一)从国家层面上看来。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已取得阶段性进步。无论是使用以“电子政务成熟度”为代表的评估体系,还是门户网站的直接使用中,都已证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一个健康发展的渐进过程。在全国的电子政务的版图中,呈现着几种态势:从电子政务开展时间上看,超过半数的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超过五年,超过八成的地方政府超过一年,其中尚未开展电子政务的地方政府少于一成;从建设区域上看来,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从建设级别上看来,省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明显领先于基层政府。
(二)从各省电子政务发展看来。存在以下几种趋势:第一,在省内比较中,城市间发展不均衡。由于各省省情不同,省内城市受经济发展、资金投入、技术环境等因素制约,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种状况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现象;第二,在发展方向上,电子政务正在向基层延伸。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延伸有两个方向:一方面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向社区延伸;另一方面整体建设已经延伸至乡镇一级,个别地区已经开始了农村电子政务建设的尝试;第三,整体建设中,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效益有待提高。资料显示,省级政府每年电子政务维护资金充裕,其中超过六成年维护经费超过50万元,相比之下,电子政务的成熟度及满意度显得有些滞后。
二、省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门户网站建设重点有待调整。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目前,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截至2008年,全国政府域名()下的网站发展到30,913个,100%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组成部门、98.5%的地市级政府,以及初步统计超过85%的县区级政府已经建立了政府网站。同时,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在提供的基本服务功能方面,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增强双向互动和网上事务处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地区差异仍十分明显。在门户网站的建设中,除了目前普遍的功能外,不同级别政府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建设相应的功能,根据自身建设的情况选择不同策略和重点。从目前学术界对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估中看出,多数网站在政务公开方面得到满意评价,信息能力强,实用性差,参与性有待加强。由此可见,调整方向的重点是政府网站的互动环节和服务能力。
(二)缺少评估、定位和规划。目前,电子政务的评估方法,评估内容不尽相同,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评估体制,这在一方面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总体看来,本着服务理念打造的电子政务,应该把服务能力放在评估的首位。在评估主体和内容不同的情况下,各省政府应该通过科研机构的评估或社会相关部门对电子政务的综合排名,了解省内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据资料显示,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某些政府投入不足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共存,这说明了有些政府没有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规划。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省级政府作为指导机构,通过掌握本省电子信息的发展状况,结合本省省情,准确定位本省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有目的、有步骤地规划本省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步伐。据悉,广东省政府已经把电子政务写入本省的“十二五”规划中,把电子政务建设当作日常工作来管理,这种模式值得借鉴。
(三)电子政务立法滞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相比之下,立法的缺失不能满足电子政务日益发展的需要。这种法制环境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法律效力不严谨。一些地方省市也先后出台或启动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例如,浙江省制定了《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电子政务管理办法》。上海市了《上海市市本级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为信息化项目预算审核工作做出了制度性安排。但是,我国现存电子政务的规定大多属于部委规章或者地方立法,效力和层级比较低,不利于树立电子政务的法律权威。第二,法制环境不成熟。总的看来,电子政务的整体法制环境薄弱,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法制环境不成熟”已经成为 “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的第二重要因素,可见法制环境的缺失已严重影响到电子政务项目建设。
三、推进省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省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方向应注重核心环节的开发与应用,打造适合地方发展的电子政务系统,提高可操作性和应用性,建立公共服务新模式。
(一)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增强节点作用。省会城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对上结合中央,对下指导地市、县级政府,在同层级上又连接着其他省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在整个网络状的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处于关键节点。如何发挥上传下达,信息的通畅传递是建设的主要方向。目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呼声最高的就是大部制建设和省管县工程。在这两种改革中,省级政府的角色分别为参与者和主导者。一方面在中央政府大部制的建设中,信息共享和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省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用“以业务为主线”的整合,解决电子政务中跨部门业务协调问题,以“大部制”为契机,推动电子政务应用协同建设;另一方面在我国地方行政层级变革中,省直管县使地方行政层级直接改变,同时电子政务建设也要紧跟其后,省级政府和县级政府部门应预先留好电子政务系统的接口,减少体制改革过程中对电子政务的直接冲击,以“省管县”为出发点,带动省级政府电子政务总体建设的整合。可以说,“大部制”和“省管县”工程是“从上到下”和“从下至上”两个方面的行政结构性改革,处在中间的省级政府正是节点之所在,发挥省级政府在资源和区位上的优势,在改革的同时做好电子政务系统的协同与资源的整合,稳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二)结合门户网站建设,提高网站使用效率。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务公开和服务型政府两大主导思想在落实过程中所必须凭借的重要平台,在未来的电子政务规划中,政府门户网站必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应当增强实用性和易用性。网站的普及目的之一就是调节信息的不对称性,方便百姓生活,节约社会成本。这方面,省级政府可以采取以流程为主线的方式,加强政务网络办理的程序化,使典型政务流程能够实现网络办理,并以典型政务流程带动其他流程的网络办理普及,给公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增强网站的互动性。信息的交流离不开双方的互动,互动是网站建设的重点,也是提高公众参与、政府透明度的途径。门户网站的使用效率直接反映了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融合度,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使更多公众关注门户网站,提高网站的使用率。
(三)提高信息安全,加强立法环境建设。目前,政府门户网站被黑客攻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对政府信息是一种严重威胁,更是对政府公信力的巨大冲击。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阶段,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使其自身发展捉襟见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是立法速度无法赶上的。这就要求在立法的过程中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应注意循序渐进,有重点、有步骤地稳步进行。既要奠定立法环境的基础,又要保证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法律保障得以实施。目前,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子签名的有效性、信息公开程度等方面做出规定或者司法解释。制定电子政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本省电子政务的特点,参考国家及国际电子政务的立法原则,避免在调整电子政务关系时出现法律冲突。省级政府要充分利用行政管理体制上的优势,结合本省发展状况给予适合发展的政策及法规解释,营造适合省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环境,推进政府信息化的稳步实施。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2008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大型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信息化建设,2009.1.
[2]吴昊,孙宝文.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实证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5.
篇5
关键词:电子政务 治理工具 权利贫困
一、引言
权利贫困是指权利享受不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由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对社会的部分群体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限制和歧视所导致的生活贫困[1]。公民的权利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制度安排的缺陷,社会文化中的不良因素,信息分化,管理上的越位、缺位、错位,公民个人综合能力欠缺等因素都有关系。治理权利贫困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当今不少国家发展人权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就是向权利贫困挑战的具体表现。本文拟就电子政务对于治理权利贫困的意义作一些简要分析。
二、电子政务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伴随政府信息化建设而被提出来的。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信息化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在政府部门的使用。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大量应用,很多国家开始推行行政事务的计算机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克林顿政府为减少预算赤字、增加经济活力,首次提出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政府”(E-Govcrnment)的概念。此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也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政府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目标。
电子政务一词的表述不尽相同,如有的表述为E-Administration,有的表述为E-Government。在中文翻译上,E-Government常常既被翻译成“电子政务”,也被翻译成“电子政府”。另外还有一些类似说法,如“数字政府”、“网络政府”及“政府信息化”等,这些提法都从某个角度说明了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征。
不同的机构对电子政务有着不同的定义。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世界银行认为,电子政府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赋予政府部门以独特的能力,转变其与公民、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些技术可以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让公民履行权利、增加政府管理的效能。
笔者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的一个过程。
三、电子政务对于治理权利贫困的意义
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工具,对于治理权利贫困有着突出的意义。不可否认,造成人们权利贫困的因素应该很多,如前面提到的制度设计或安排的缺陷,社会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影响,信息分化,管理上的越位、缺位、错位,公民个人综合能力欠缺等。在推行电子政务的情况下,上述造成公民权利贫困的因素都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减轻或缓解。换句话说,电子政务具有从源头上起到缓解或减轻权利贫困的作用。
⒈电子政务有利于推进政治制度文明,实现制度创新,有利于政府减少和杜绝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
政治制度创新是指政府机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政府相关制度进行必要的变革。随着电子政务的实施,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的社会制度,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制度创新必然是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具体表现为:
⑴电子政务能促进信息管理制度的创新。信息是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础,而信息管理则是开展电子政务工作的基本内容。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80%以上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2]。虽建有3000多个数据库,但大部分是“死库”,只向机关内部和研发机构开放,不对社会开放,而且数据更新非常缓慢。电子政务最为直接的体现是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是电子政务的必然要求。
⑵电子政务能促进组织制度的创新。电子政务对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传统组织中的信息传递员将由互联网替代,且更能保证信息准确高效的传递。这样会使管理层次因为技术进步而缩小,管理幅度相应扩大。政府的组织制度和结构,也应该随着这种变化而不断创新。
⑶电子政务能促进审批制度的创新。据不完全统计,国务院60多个有关部门共有审批事项4159项,省级政府行政审批项目多达几千项。在国务院各部门的4159个审批事项中,依据部门文件或部门内设司局文件设定的审批事项占36.8%[3]。这种自己立规矩、自己执行、自己监督的做法不但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而且容易引起权力寻租。行政审批过多过细,是计划经济的典型特征,也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症结所在,还是造成、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电子政务有利于审批制度改革体现在:①电子政务能减弱人为因素对审批过程的影响;②电子政务能使审批更加规范、透明;③电子政务能大大减少审批的中间环节,提高审批效率;④电子政务能监督审批环节、审批结果,提高审批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⑷电子政务能促进法律制度的创新。随着电子政务的开展,传统的法律体系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政府的发展要求。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网络时代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为新的世界建立良好的秩序,这就要通过完善立法并结合技术开发与应用来实现。法律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保障电子政务有序运行的基本手段。网络行政这一新生事物要安全健康地发展,离不开完整、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基于网络技术下的电子政务的实施,必将使我国的法律制度得到完善和创新。
⑸电子政务能促进人事制度的创新。与传统僵化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同,网络环境下形成的新的行政管理体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这种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改善人才的结构,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持政府机关的活力。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对管理体制和制度变革具有能动、创新的作用。
显然,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政府减少和杜绝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进而有利于对权利贫困的治理。
⒉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开阔公民眼界,提高公民素质,有利于消除社会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
电子政务是以互联网作为技术基础的,它的实施对于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宣传科学民主、破除封建迷信等,都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电子政务有利于增强政治意识文明,重塑价值理念。政治意识文明从构成要素来说,包括文明的政治意识形态、文明的政治心理、文明的政治思想和文明的政治道德。从价值取向来说,政治意识文明则包括公平、公正、正义、理性等价值追求。电子政务所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平等性等特点,为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同时将不断地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因此,电子政务必然形成全新的文化理念,这种理念对政府来说,是提高和增强政治意识文明;对公民来说,将使他们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更加强烈。实施电子政务对政府服务理念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⑴实施电子政务,会使政府的服务理念更趋文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政府管理体制,过于强调政府权威,雇员只对上级负责。管理和维持整个组织自身的运作,成为政府存在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改革运动的兴起,政府服务首先被提上议事日程。电子政务的实施,将使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展,打破传统的金字塔模式,以公民需求为导向,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便于公民参与各种活动。公民了解政府资源及行动信息,可以直接把自己的需要送达政府有关部门,而不必经过各级代表的利益综合。政府面临众多的公民需求,却又不得不对具体的公民或群体做出反应,切实促进各种服务;否则,政府的合法性与官员的职业生涯将受到挑战。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就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对政府管理的需要和要求,建立起以为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
⑵实施电子政务会使政府责任理念更强烈。政府立足于为公众服务,公众是有限理性的,社会也是不完善的,因此只有强调责任,注重后果,渐进改革,才能实现一切有序发展。电子政务的实施,使政府的责任理念变得更为重要。公众对政府行为有了足够的了解后,若政府对公众需求的反应过于迟缓或置之不理,则社会公众势必对现存政府形成一种合法性的挑战,甚至通过公民参与,实现政府的替代。在某种意义上,责任感决定着政府的任期。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实际上是人民大众的政府、法治的政府,更是责任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大众赋予的,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责任系统中,政府不得滥用权力,并要对自己的所有行为承担责任。因此,树立责任理念,要求强调自主性、创造性,分担决策,是政府在电子化治理中的应尽义务。
⑶实施电子政务会使公民的参与理念得到强化。参与是民主政府中公民表达自己意愿和实现自身利益的主要途径。政府立足于服务,但服务效率的提高却需要公众的参与。在工业社会,由于受各种技术手段和资源条件的制约,公众大多缺乏参与理念,这样极易导致政治冷漠。电子政务的实施为公民提供了新的表达渠道,降低了获取信息及表达的成本,为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与公众互动的平台。公民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公民采纳及表达利益的费用低廉,公民参与政治的可能性扩大,对公民本身来说,这是一种政治教育和锻炼。公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越高,越能说明政治文明的发达。从另一角度看,公众利用网络参政还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政治的监督,对于克服官僚、反腐倡廉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⑷实施电子政务会使政府的人本主义理念得到强化。电子政务是基于知识经济而出现的,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人才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行电子政务,政府能够更好地对其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为公民提供个性化、人情味的服务。传统的政府是一个以监管为主的政府,而如今,需要将它改造为“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政府”,要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实行电子政务后,政府信息公开将是推进社会民主化、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民主不是一种恩赐,而是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将政府的信息充分地公开,这是对公众的充分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政府与公众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很显然,电子政务的实施从文化的角度能对治理权利贫困起到积极的作用。
⒊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缩小公民之间的“数字鸿沟”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数字鸿沟”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而且,在电子政务并没有广泛推行的情况下,“数字鸿沟”在人们之间有可能变得非常显著。但是,网络和信息化的方法有能力帮助减小由于物理环境不同造成的“数字鸿沟”。
⑴推行电子政务需要公民有相应的文化素质来应对,这实际上给了公民接受知识培训的条件。电子政务需要公务员、普通公民和企业的运用,因此,提高全体公民对电子政务的应用能力是一个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必须要做的工作,否则,建设电子政务将毫无意义。世界上不少国家在这方面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如英国政府首脑在全面实施电子政务之前,针对政府部门人员的具体需要及时地展开培训,而其后备力量的储备也通过教育体系来完成。为提高公民的信息素质,韩国政府推出了声势浩大的“全国信息化教育计划”,包括家庭主妇、军人、老人、残疾人甚至少年看守所和教导所的在押犯等,都要参与全民性的信息化普及教育,以消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可见,要实施电子政务,提高公民的信息素质是必需的一个步骤。
⑵公民在应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能搭上互联网这辆快车而在信息世界遨游,很容易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电子政务是离不开互联网的,而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信息量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知识和信息宝库。公民在应用电子政务时,其信息能力、信息素质会相应提高,其视野也会大大开阔。显然,在电子政务大力推广和实施之后,其强大的服务功能,往往能使公民在获取信息方面比以前更方便、更容易。
如果公民的信息素质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得到相应提高,都能应用电子政务,那么“数字鸿沟”的消除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很显然,电子政务的实施从消除公民之间“数字鸿沟”的角度,也能对治理权利贫困起到积极的作用。
⒋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减少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会管理中越位、缺位和错位
在我国,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会管理中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与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关,但是如果党风政风不好,往往也会导致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会管理中越位、缺位、错位等不良现象。实施电子政务是改善党风政风的一个有效途径。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哪一化都离不开信息化。电子政务是整个信息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在我国,党风政风建设主要是发扬民主作风,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增加办事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对行政权利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21世纪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世纪,因此,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党风政风建设工作,把政府信息化工作和党风政风建设、政务公开工作结合起来,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具体体现。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克服传统的机构繁琐、人员臃肿、办事繁杂等种种弊端,是大有好处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政务是党风政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事实上,党风政风建设好了,社会的其他方面都会随之改观。一个有着良好党风政风的执政党和政府,往往会及时发现现行社会制度中的种种弊端并不断加以改进,从而能减轻和避免制度设计或安排上的缺陷;一个有着良好党风政风的执政党和政府,往往会及时注意到社会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对社会的危害并着手开展文化革命,用先进的文化取代落后、腐朽的文化,从而避免不良文化对人们权利的损害;一个有着良好党风政风的执政党和政府,往往会把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作为自己的崇高目标,极力避免在公民中造成巨大的“数字鸿沟”,力争将信息分化控制在不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避免因为信息分化给公民所造成的权利贫困;一个有着良好党风政风的执政党和政府,往往会加强对政府各级干部的监督和教育,不让他们在管理上越位、缺位和错位,损害公民的权利;一个有着良好党风政风的执政党和政府,往往会把公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关心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为公民创造一切有利于其发展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有着良好党风政风的执政党和政府,会想办法提高公民的综合能力。
一个社会,如果党风政风建设好了,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保障。而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与公民的各种权利是有密切关系的。民主政治建设得好,公民的权利受损害的机会少,可见从这一角度而言,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治理权利贫困。
⒌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公民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电子政务的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①用于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广泛利用功能强大的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大量政务信息。②提供网上服务。③实现资源共享。各级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向大众提供政府所拥有的公用资料库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增值利用。④内部办公电子化。会议通知、信息传达、政策宣传、法规颁布、意见调查等,都以电子邮件方式处理,以加快信息的流通。⑤提供安全保障。
上述几方面对公民素质的促进和提高具体表现为:
①电子政务的推行,往往使政府较传统政府更能做到政务公开,而政务公开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公民对政府政策、法规等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不仅如此,还给他们创造了参与讨论国家事务的机会,使他们能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②网上服务,特别是网上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对于开阔公民视野,提高公民的能力大有好处。网上教育使公民从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进入到一个十分开放的文化环境,在这里公民可以接触到世界各种文化和信息。政府如果能正确引导公民接触先进文化,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现代意识、权利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等都有益处。
③实现资源共享,其实是在给公民知情权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获得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
实际上,电子政务给予公民的是一种开放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信息和知识服务;它对公民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较之传统教育、灌输等方式要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子政务的实施也有利于治理权利贫困。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政务被许多国家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也被当作建设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电子政务,不仅应该看到它对于建设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更应该看到它对于治理权利贫困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电子政务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建设一个为公民所称道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 文建龙,黄立平.论权利贫困的社会认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1):105-108
2 孙云川,高柳宾.政府网上信息资源环境管理研究[J].图书馆杂志,1999(11):13
3 胡同新.电子政务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2-64
作者简介:
文建龙,1968年生,湖南东安人,汉族,同济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总支副书记、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电子政务、思想政治教育。
篇6
[关键词]电子政务 绩效评估 发展 趋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进展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开始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阶段转移,强调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手段,更为人性化地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目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规模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急需研究提出科学的绩效评估理论,以规范、指导和评价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研究已确定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设的指导思想,即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及政府的行政理念、价值追求和职能责任等来确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制度机制制约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电子政务作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的评估,通过对
各地区的政府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投资收益、发展状态和发展过程以及整体发展状况的对比,来了解差距和机会,激发变革勇气和发展信心,使政府在弥合“数字鸿沟”和消除“信息孤岛”的变革努力中不断地完善电子政务需求的政府基础,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以保持电子政务的生命力并符合公众要求与期望,同时为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建设指导。我国还制订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通过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安排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长期固定下来,帮助政府更好地控制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重视和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以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和缺乏效益,保证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电子政务建设预期目标的达成。
目前,国内已经有广东、江苏、青岛等省市开始着手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形式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启动了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纳入政府日常管理活动的破冰之举。有关学者也开始就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总的说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在我国已在学术和实践领域提上议事日程。
二、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实际上,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还处于政府日常行政工作之外的一种边缘性地位,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也没有通过法律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作为制度安排固定下来。如何实质性地、有效地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成可专家学者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以前对电子政务绩效的研究主要从政府网站外部特征入手,进行外评估。电子政务绩效的外评估无需制度建设,但基于国内非政府的评价机构发展不成熟,政务公开程度不理想,公民参与度不足等原因,即便是外评估,在我国恐怕也还存在着一些制度障碍,使得评估方式只能局限于网站分析。如何使外评估提升到“公共满意度测评”的阶段值得研究者们深入思考。同时,仅仅评估电子政务的外部绩效是不够的,评估电子政务的建设绩效时,还应包括流程优化、制度建设、成本投入等内部绩效。
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绩效的内评估是建立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项目费用-效益分析”、“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这三大制度基础之上的。然而,这三大制度基础在我国几乎都不存在。首先,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尚待启蒙。如果说美国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正在破解XYZ的话,中国则还在呀呀学语ABC。从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开始政务改革,大概落后于发达国家百年以上。《政府信息开放法》即将颁布,专家们建议尽快制定《隐私保护法》,逐步实现从信息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跨越。其次,政府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形同虚设。《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86年获国家计委采纳。《方法与参数》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评价方法,也就是国际上通行的费用效益分析法,它要求从国民经济全局对项目的投入及产出进行识别、计算、衡量。但是我国政府的投资极少受到约束,率性而为是家常便饭,且政府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世所罕见,即使财务评价也常以“可批性研究”对付项目审批而已。结果,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极少应用,政府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形同虚设。再次,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刚刚提上日程。值得高兴的是,针对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已经提上日程。目前财政部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做到把政府的全部资源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也未能准确地把握完成绩效目标需耗费的成本,还不具备科学地确定由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履行一些公共服务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不具备全面推行绩效预算的条件,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有待规范和完善。
这三项制度中,最难的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次难的是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因此,有关学者提出从政府项目费用-效益分析入手,建立粗略的项目评价制度。以费用效果分析暂代费用效益分析,用定性的、非货币化的“效果”对政府项目进行简单评价。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薄弱,难以在近期内实质性地推进内评估。如果不顾及制度基础,把政务绩效评估单纯视为一项技术、一种方法、一套指标体系,那就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所以,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的研究是不可忽视的,当务之急是研究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研究如何以法律制度规范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然后在实践中渐渐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建设。
目前,有关研究在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上还没有形成同意认识,各有偏重,使得各种评价结论无法横向比较。对电子政务进行绩效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采用何种评价方法,评价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绩效,以上这些问题在当前的研究成果中仍找不到答案。也就是说,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存在严重的缺失。其中,对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尤其不足。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涉及到的职能部门日益广泛,面向的服务对象日趋多元化,产生的社会影响十分深远,其绩效构成更加复杂,应用环境更加多变。曾有学者试图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但在我国当前制度缺失,技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完整可行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强行建立指标体系无补于事。当前提出的指标体系大多指导思想是计划思维的延续,不能确定由谁来推行体系,指标设立本身也欠科学。指标体系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关键点,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指标体系将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此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其他方面,如评估方法、评估模型、绩效确定方法等也是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既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和不断前进的实践经验获取中,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前途明朗。
同志曾指出,“要确实让老百姓感到信息化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服务,这才有意义”。电子政务建设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不只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从政治的高度进行考虑,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参考文献:
[1]孙国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成功执行的要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07-20.
[2]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渐进战略[J].电子政务,2005,(24).
[3]张锐昕,吴江,杨国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的目标和重点[J].中国行政管理,2006,(04).
[4]关业文.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J].信息化建设,2006,(04).
篇7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软件工程;规划设计
电子政务最早起源于美国,并且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政务软件工程才逐渐演变在其他国家得到快速发展。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虚拟的政务处理中心,将一些日常的工作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促进办事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此外建设电子政务系统能够打造一个公正的招商引资平台,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有推动作用,也能促进经济发展。所以为了跟上发达国家脚步,提高政务处理能力,加快经济建设,构建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也应该加快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的建设。
1建设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的重要性
如今计算机、网络十分普及,信息技术发展飞速,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并且也和也信息技术相结合而发展成新的技术,其中电子政务就是其中一种。电子政务软件工程是将过去成熟的管理经验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运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处理技术来处理政务的一种系统,其能够实现政府对内部工作以及外部业务的处理和管理,进而实现政府的高效化和透明化。当前我国的各级政务处理中心,尤其是一些基础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具有程序化、重复性以及保密性的特点,假如采取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则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且处理效率还相当低。例如上级部门需要向下级各个子部门下发一份公文,则需要先将公文起草排版打印,进行签发程序,然后再由专门人员将公文一一下发到下级子部门,公文的下发受到人为原因影响很大,并且效率低下。但是利用电子政务软件来进行处理则非常方便,上级部门只需将公文的电子版发送至下级部门的公文箱,然后通知下级部门,下级部门通过登录软件系统便能接收公文,并且发送接收都会进行记录,也便于查阅过去的公文信息。这样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达,也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因此电子政务软件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促进办事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加大政务的执政力度,对于推动各级政府机关转变工作职能有促进作用,所以建设电子政务软件工程非常有必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的研究现状
电子政务于上世纪90年代被美国提出,随后各国开始积极发展建设并相应提出自己的电子政务系统,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从本世纪开始,电子政务逐渐成为各国建设的重点之一。由于美国的起步最早,其在本世纪初期就提出了构建“联邦政府组织架构”的计划来加强各联邦政府直接的联系,并且该计划进展非常迅速,大大提高了美国各州政府的办事效率;日本在电子政务上的发展也是非常快,由于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进程推进势头良好,在本世纪初期,日本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内电子政务网络一体化的任务。而我国的电子政务软件工程则发展比较缓慢,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初期阶段我国开始建立各种政府办公网络,网络化技术在政务处理上已经开始发展,但是由于体制的特殊性以及一些技术方面的限制而未能大规模的推进。快速发展阶段是从本世纪初开始至今,此阶段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在技术上确保了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的构建,同时政府部门也渐渐认识到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于是率先在我国的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建设,随后也带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建设步伐。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投入使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政务处理效率。
3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的设计
3.1系统规划建设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系统规划,确定软件的发展方向、系统规模以及开发目的。(1)规划服务对象,确定电子政务系统要服务的对象,对服务对象越了解,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的建设就越具有针对性,因此需要搜集和了解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以及服务对象对该系统的需求;(2)规划软件工程目标,这是系统规划实现功能的内在动力,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的不同需求来对电子政务系统的不同信息进行分类;(3)规划软件应用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向用户提供信息以及系统向开发人员提供信息。3.2需求分析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是指确定电子政务系统用户的需求,这是设计电子政务软件工程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要满足用户对该系统的要求,一般可以将用户的要求分为四类,(1)功能要求;(2)性能要求;(3)扩充性要求;(4)运行环境要求。最终开发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这些来进行之后系统的下一步设计。3.3系统设计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的系统设计是设计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其中包括网络结构的选择,用户操作系统的选择,服务器的选择,硬件设备的选择等,其目的是确保软件能够投入使用,其中的设计步骤可以简单概括为线路设计、网络设计、接入设计、安全性设计等,设计完成再提交系统设计说明书。3.4系统实施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的系统实施是将设计完的系统运用到实际当中,也可以叫做调试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该系统,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并且确保电子政务系统能够有效的运作。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都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来构建自己国家的电子政务系统,这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事实也证明了电子政务软件系统确实能够加快办事效率,为大家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因此加快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工程的推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陆敬筠,邵锡军.电子政务软件工程技术[J].电子政务,2005(Z5):25-37.
[2]陈康.浅谈电子政务软件工程[J].华章,2013(12).325-325
[3]鲁华圣.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4
篇8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必然联系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级政府部门利用计算机处理政务已相当普遍,这就出现了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体制的有机融合,其本质是以网络为工具,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灵魂,以便民为目的的现代化政府管理模式。从长远来看,电子政务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其表现形式,而在于其能否为公众提供实用的信息和服务。电子政务的功能不能仅仅停留在与政府有关的静态信息上,而要最终实现政府信息资源与社会信息资源的无缝集成,从而使政府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的新型管理模式。然而,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普遍存在着信息内容少、信息质量不高、信息流通慢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重要的原生性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却长期不为社会所重视。因此,实施档案信息资源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共建我国高水平的基础信息资源库,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合理途径与方法。
一、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及之间的必然联系性
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决定了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相互依托的关系。
1.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的定义
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档案是指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
2.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性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电子政务信息按来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政府部门在政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和文件信息,包括各级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各种统计信息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部门在各种中形成的各种电子化、数字化政务信息。由此可见,政府部门是电子档案的重要形成者,政务电子信息是电子档案的重要来源,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政务信息就会转化为电子档案。因此,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两个主体,两者的联系是必然选择。
二、电子政务下的电子档案管理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营造电子档案管理与电子政务的同步发展的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机关档案管理部门要敢于参与,积极主动争取参加到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中,为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合作献计献策。因此,1要树立创新意识,按电子政务建设的程序有规律地介入其中,提出与之配套管理的规范标准和电子文件形成运转、留存与开发设计原则;二树立市公众意识,坚持以政府信息公开位原则,以不公开位例外,满足社会需求的政府行为;三树立学习意识,要学习国际上电子政务建设的先进管理方式,勇于尝试或应用最新适用技术和规范标准,加速档案管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国际化进程,今早实现电子政务更广范围内的使用。
2.对电子政务文件实行前段控制
电子文件有易改性、易逝性等特点,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样子,展昭文件的存档顺序按部就班的管理电子档案,那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就无法保证了,电子文件的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不且还会造成部分重复工作。因为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就有可能已被改动,或者有些已被有意或无意地删除;有些在文件形成时就已提取了主题词,文件归档之后还要进行标引工作,这无疑是增加了劳动量。因此,政务工作中的电子文档必须贯彻“前段控制”的原则,即要求将原来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后期阶段需要控制的手段提到前端,也就是说档案部门对于电子公文的管理工作的介入要向前延伸,从文件生命周期的“前端”就开始控制文件的归档活动。具体来说,在文件系统设计阶段,档案人员就要参与设计、进行指导;就应该考虑归档与归档后文件管理的需求,将集中管理一份文件的所有相关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归档。要把归档工作嵌入工作流程,以保证在每一个流程之后,将相关文件实时归档。
三、关于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管理关系的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关系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电子政务是电子档案管理的源头;电子档案管理是电子政务的效率所在。
2.电子档案管理是电子政务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建设在本质上涵盖了电子档案的管理。
篇9
关键词:电子政务教育管理运用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电子政务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以向网络迁移的政府的信息、管理、服务沟通功能为基本内容的政务变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政务是政务工作的一次革命,它具有阶段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电子政务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较长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政府有力的领导、组织和规划;另一方面需要全面的技术支持;而最难的是政府内部流程的再造和改革,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电子政务的关键在“政务”,电子政务从开始规划到方案设计、工程施工都必须以亲民务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宗旨。
我国电子政务初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化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199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要求当时的电子部与有关部委大力协调,抓好几项重大的信息工程,这些工程分别被命名为“金桥”工程、“金卡”工程和“金关”工程。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
最近几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二是专业化的政府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三是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业务系统水平低、应用和服务领域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滞后、互联互通不畅、共享程度低、标准不统一、安全存在隐患、法制建设薄弱等。
二、高等学校电子政务的功能需求分析
作为高等学校,电子政务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如何更加迅速和便利地查询资料和信息,如何更加便捷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和设想,如何在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中能够达到自己要寻求更多帮助和追寻的目标等等,电子政务的运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学生的电子政务功能需求分析
由于大学生在高等学校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学科建设的分析研究离不开高等学校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培育,更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公共服务系统。因此电子政务功能的需求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生们的电子政务需求具体地包括:学生公告、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查询、网上选课、多媒体课件教学服务、办事程序指南、投诉受理、信息反馈、就业指导服务、留学与深造、电子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服务、邮件系统服务、留言板、申报大学生科技项目的网上审批、科学研究的咨询服务、电子证件服务、人生保险网络服务、运动与健康信息服务,心理咨询网上服务等等。
(二)教师的电子政务功能需求分析
大学教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是造就人才摇篮的灵魂。教师素质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而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满足教师的需求,一切服务于教师是好人才培养的基础的先决条件之一。那么对于教师来说,高等学校的电子政务功能需求包括:教师公告、学术交流与信息反馈、网上学习的课件制作、网上的信息查询与投诉受理、教师证件服务、教师人生保险网络服务、网上医疗服务、数字办公自动化与各类文件的查询、视频会议、远程办公、档案系统的建立与教师数据库的建立、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查询、教师的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申报指南与网上审批等等。
三、国外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家纷纷确立以推进信息化为特征的发展战略,其中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政府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通过重构与信息网络革命相适应的服务与管理方式来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
(一)美国电子政务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对信息、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和技术的有效利用,以建立更好的政府,2003年普遍实现电子政务服务,并提供有选择的政府电子表格发送。为了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美国联邦政府组建了若干监管政府信息化的组织机构,统一进行筹划、组织和实施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推进、法规政策制定、投资管理、业绩评估等工作。他们对电子政务提出了三个考核指标:政府部门和机构合理地管理他们的IT投资,获益要远远大于成本;对IT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成本、日程和实施的变化不大于10%;要让公民和政府决策者可以方便、可靠地找到信息。
目前美国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形成了“网站多、内容全、网连网”的特点。现在全美已建成政府网站超过2.2万多个,可以搜索到分站点超过5100万个。美国电子政务的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政府利用技术手段主动地为大众提供服务,通过技术手段使大众能够方便地从政府索取服务。两者在一起便形成了政务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互动。
从美国的电子政务的实施与推进中,对我国有以下启示:一是要改变以技术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以服务、公民为中心的观念;二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三是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四是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五是制定政策健全法规;六是借鉴电子商务经验,采取市场运作模式。
(二)德国电子政务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2000年9月18日了“联邦在线2005”计划。它的目标是为了使联邦政府的所有政务实现网上办公,以便公民、企业、院校及其他机构能够更快捷和有效地获取联邦政府的各种服务。根据这项计划,2002年6月,德国联邦政府试运行政府网上采购平台,同时提出了“全体上网”的10点赶超计划。目前,德国正在制定第三套信息化行动计划(2006年至2010年),这个计划与欧盟的信息社会计划是一致的,估计在明年。
德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制定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规划指导原则,注重信息系统的整合,建立了一套评估服务,重组流程,加强了信息网络安全保护和公务员培训,提供法律保障,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信息产业发展,并推动地方现代化示范。如多特蒙德市为居民提供从出生——教育——当兵——驾照——住宅——搬家——结婚——退休——死亡等一系列的网上24小时服务。
从德国的电子政务的实践与运用中,给我国的启示是:电子政务必须有统一规划和专职领导机构;在新形势下应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必要重组;必须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立法必须与电子政务相匹配。
四、高等学校电子政务的运用与构建
(一)高等学校推行电子政务的意义
高等学校对整个社会来说,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摇篮与人才集聚地,是我国未来的希望所在,是大众媒体密切关注的中心,是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地,也是人们向往与敬佩的殿堂。随着电子政务的运用和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公电子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监督电子化、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化、学生疑难解惑网络化、心理咨询多样化、学生活动信息化等等都在无时无刻地激励着我们教育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因此,在高等学校实行电子网络信息系统的推进对于学校尽快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大众的需求,尽快与国际社会接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与国外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与启示,高等学校电子政务的运用与构划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与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教育与管理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立好数字化校园实施21世纪向一流大学迈进的基础,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新观念的必要保证,是利国利校利民的大事,是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化与信息事业发展的助动力,是我国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缩小差距的明智举措。
(二)高等学校推行电子政务的具体设想
高等学校的电子政务系统,应该是在充分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的条件下,在学校领导负责成立的电子政务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组织专家进行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整体构划,积极筹集一定的资金,保证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更新信息与服务的内容要求,保证学校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与帮助。
构建学校的教师、学生、学术专家电子档案系统。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学校的信息系统查询与人才库的建立,也是为了便于学校的人才管理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今后各个院系与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合作与研究。
构建学校的办公电子化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办公、无纸办公的基本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
构建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网站与学校网站相适应的配套服务系统。这主要是为了给教师与学生提供信息服务与信息查询,便于教师与学生申报各种科学研究的课题,参加各类科研与教学活动,参加学生各类科技活动与社团活动,积极推进学校的科研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与对话的窗口。同时也是为了便于教师与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进行的各类咨询、各类服务需求。
构建一个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体系。这是学校网络建设与网络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学校网络管理与网络服务的需要,更是学校教学、科研、军工项目实施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高科技发展的需要。
加强学校办公室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这主要是为了提高办公室人员的信息处理与信息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提高部门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的水平,改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与服务理念,塑造学校整体形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硬环境与软环境。
加强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培训。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学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畅通与正常运转,保证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服务与需求不受任何干扰,同时也是真正体现学校以教师、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参考文献:
篇10
这里召开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贯彻和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电子政务建设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今天。通报我县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安排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刚才,政府办主任朱超雄同志宣读几个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文件,这些对我县电子政务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认真领会。下面,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意义
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对于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监管能力,保证政令疏通,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体现执政为民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保守的管理方式与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正是借助网络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广泛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的系统,使政府从主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使政府公共服务者的角色得到进一步强化。公众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掌握和了解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以及一些重要信息,足不出户就基本可以完成以前要跑很多天、跑多家部门才干做完的事情。尤其是制定政策、作出决策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能更好的集中民智民力,激发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踊跃献言献策,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创新工作方式的现实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时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时提高,迫切要求政府发展电子政务,逐步形成新的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建设,可以使政府及各部门通过面向公众的网上交互式办公,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并逐步向“一网式”服务过渡,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电子政务的推行也是对激进办公模式的革命性革新,一种创新的办公模式,可以跨越部门与地域间的限制,推行网上报送、审批和公文传输,实现各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从根本上减少中间环节,打破“熟人社会”办事模式,提高行政效率,有效降低行政本钱,节约资源、资金,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三)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现实需要。当今社会是信息资源爆炸式增长的社会,保守的信息传达方式和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电子政务建设,为我提供了一个高效、庞大的信息集聚平台,政府大量的经济、行政、法律法规信息将会在这个平台上与公众的需求紧密结合,政府的各种行为也将更加直接地对企业、个人的生产生活发生影响。同时,电子政务这一平台也必将承担起实现公共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整个社会运行效率的责任;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各种社会公共资源也必然会得到最有效利用,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富民强县步伐的现实需要。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做好门户网站,不但可以扩大我县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树立开放慈利的形象,而且可以让外界更加直观了解慈利,更加感性的认识慈利。尤其是当前我县正处在大开发、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少客商在考察项目和投资环境时,除了利用各种招商洽谈会外,更多地是运用网络来深入了解项目和投资环境。而且,现在投资商也相当重视一个地区的网络环境和氛围,更加依赖网络所带来的方便快捷的服务,更加注重运用网络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电子政务的大力实施,也可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乡村化的发展,促进各个产业跨越发展。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促进我县电子政务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其涉及内容多,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覆盖面广,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我县而言,近几年,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起步,具备了一点基础,各方面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也十分迫切,特别是今年以来,县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一是全面启动了电子政务建设。年初,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预算了近200万元作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自3月份以来,县政府办依照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各项顺序,完成了电子政务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并于4月18日开始实施建设工作。目前,县电子政务中心机房已建成,政府三楼的信息中心改造也已竣工,各种办公软件也已采购到位,并完成了内部测试,为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调整了县信息中心的机构和职能。今年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由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县信息中心的职能也得到强化,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三是实施了门户网站的搬迁和改版工作。慈利县公众信息网由县发改局搬迁到县政府三楼信息中心,网站的初步改版已基本完成,共设置了九大版块,框架搭建完毕,只需进一步对内容进行充实。
更应看到县存在差别和不足:一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发展已经滞后,看到所做的工作的同时。周边常德地区的各区县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与其差别十分明显;就是与我市其它区县相比,县电子政务建设也已滞后,武陵源的数字武陵源”系统几年前就已投入使用;永定区的门户网站建设较好,政务办公系统也已投入使用;桑植县的政务办公系统已开始运行。二是各单位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单位电子政务系统已较为完备,有的单位还没有电子政务这一概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意识也较为淡薄。三是各自为政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各单位应用开发目标不清晰,网络多渠道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坚定信心,抓住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大好时机,从实际需求动身,突出重点,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筹规划。加强统一领导和规划,防止各自为政。一是要加强对全县电子政务网络的总体规划。县信息中心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要保证规划的前瞻性,拓展性,规划要能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各单位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报县信息中心审批。二是要加强对现有网络的整合。由于各单位的实际要求不同,再加上规划滞后,县目前的网络状况较为复杂,有的上级部门统一规划建设的业务资源网,有的部门为适应形势发展而自己组建的办公网;有的与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的专网,有的基于互联网的办公网络,等等。对各部门的网络状况,县信息中心要加强调研,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尽可能的进行整合,以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要提高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和质量。今后,县各级各部门新建和扩建的电子政务项目,必需依照全县的统一规划和要求,由县信息中心立项,认真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设计划和方案,并报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建设;凡未经审批同意的县财政一律不予拨付建设经费。县财政局、信息中心要依照全县总体规划和进度安排,根据县财政年度预算,统筹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安排计划。各级各部门新增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要严格依照实际工作需要,综合评估后配备,从而保证我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序协调发展。
(二)加大投入。网络设备投入是基础。今年以来,虽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但目前,各单位之间发展的状况还存在一些差距,有的单位没有接入互联网,有的没有使用光纤方式接入;有的单位电脑设备十分陈腐,有的甚至没有电脑,这就给我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推进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加大两个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各单位要认真依照慈政办发[2008]37号文件精神搞好网络接入的工作,特别是一些近期要接入全县电子政务系统的单位,一定要尽快按要求完成网络接入;其它各单位也要按文件要求,提前做好网络接入的准备工作;电信公司要主动与各单位做好衔接,积极提供优质优惠服务。另一方面,各单位要积极添置电脑等设备,要保证有两台以上的电脑接入电子政务网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设备,条件不太具备的单位,要克服困难确保完成任务。
(三)精心改版。公众信息网是县最具有权威性的对外窗口,但由于临时投入缺乏,以及信息更新维护机制不健全,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前段时间,县信息中心对公众信息网改版进行了筹划,已形成了一些的意见,但在页面设置、版面美工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各单位要对公众信息网的改版提出珍贵意见和建议,以使公众信息网真正体现开放慈利、活力慈利的形象。二是要抓好门户网站信息内容的保证。今天,县委办、县政府办专门下发了文件对门户网站信息保证工作进行了明确,县“两办”县委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是九大版块的最终审核单位,请这些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公众信息网建设。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履行好报送各类信息的职责,明确信息专干专人专职做好审核工作,各分管领导也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信息的审核上,以保障信息的零误差、高质量。三是要抓好各单位子网站建设。各单位子网站是本单位自己的门户网站,下挂于公众信息网,与公众信息网共同组成慈利县门户网站群。目前,县已经建设了自己的门户网站的单位仅有10多个,而且这10多个网站也缺乏信息更新和维护。因此,县各级各单位的子网站建设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县委各部委、县政府组成部门要迅速启动单位门户网络建设,9月底前完成门户网站建设;其它各单位要尽快行动,按时间要求完成网站建设。
(四)强化应用。建设只是手段,应用才是目的县电子政务系统包括门户网站群和政务办公系统这两个重要组成局部。目前,县的政务办公平台已完成初步开发,正在进行调试,并即将在第一批接入单位中推广应用。今后,县各级各部门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在政务办公系统上开展,这就给我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加强对系统的学习,政务办公系统推广过程中,全县将组织一系列的培训,大家在培训中一定要认真学习,熟练操作,并在工作中不断运用。其次,要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培训,大家在接受县信息中心的培训后,要组组织开展本单位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人员经常性操作系统,激发运用系统的热情。第三,要加强对系统的运用。目前,从省市到县的政务办公系统已开始发挥作用,省市已不再向县级下发纸质公文,也不再受理下级的纸质资料,一切公文均通过网上传输。县也已提出明确要求,从明年元月份开始不再受理和下发各类纸文件和材料。因此,各单位要逐步改变原有的办公模式,加大力度,强力推进政务办公系统的应用,真正实现“无纸化”信息传送和网上协同办公。同时,各单位在内部也要逐步取消纸质文件和材料,并紧密结合自身业务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切实发挥电子政务系统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措施。确保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时间紧、任务重、规范高、要求严,电子政务建设是面临的一项全新的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整体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关键在应用,重点在落实,成败在领导。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调整了县信息中心的机构和职能,具体负责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负全责,重点抓好电子政务建设的日常工作。同时,要明确专门人员作为单位信息专干,具体负责文件传输、会议通知的及时接转和网络的维护、管理,以顺利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各单位要克服困难,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确保系统建设、设备购置、网络维护等资金的落实。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县直各单位要在主要街道悬挂12条标语,乡镇也要在醒目位置书写12条标语,全县营造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氛围。二是各单位要发动本单位工作人员加强电脑基础知识学习,学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要尽量让更多的人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电脑基础知识,本单位内部形成互帮互学的氛围,并开展电脑知识竞赛。三是组织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电脑操作技能比武,由各单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派12名工作人员参与全县性的比武竞赛,以此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学电脑、用电脑的积极性;县信息中心要开始谋划和谋划一系列活动,使干部职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电脑,以提高操作技能,激发在工作中运用电脑的热情。
三是建立协调机制。协调难度较大,各单位一定要将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不时推进。县政府办要做好统筹布置,加强协调,以保证电子政务建设顺利开展。县信息中心要充分发挥职能,主动工作,详细制订全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计划、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依照县委办、县政府办的有关文件要求,积极配合,认真开展工作,接受信息中心的指导、监督,确保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县电信公司要加强联系,提供软硬件和技术支持,搞好优质服务。
四要抓好队伍建设。县专业技术人才十分馈乏,要加强人才储藏,建立人才信息库,不时将专业技术人才选拨到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岗位。二是要不断壮大推广应用队伍。各单位要选派有能力、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当分管领导和信息专干,要将这一局部人员培养成为我县电子政务推广应用的骨干力量,并通过发挥大家的作用,达到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中广泛应用的目的三是要加强人员培训。县信息中心要尽快制定落实全县电子政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对信息专干等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尽快形成一支强有力的专业人员队伍;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对全县各级干部进行轮训,加快电子政务普及速度,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运用水平。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为干部职工发明良好的学习与实践条件,积极运用电子政务开展各项业务,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各项功能和作用。
五是强化系统管理。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类系统的平安、稳定运行。一是要采取必要的信息平安技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平安的管理和控制,确保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平安。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务信息上网的审核制度,凡信息一律不准上网,凡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必需经本单位和具有审核权限的部门严格审核,对一些特殊性的信息,审核部门要送县失密局审核把关。此外,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凡各类计算机系统和信息资源都要与互联网实现严格物理隔离。三是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应用工作中,要严格依照信息平安失密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电子信息平安机制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县信息中心要会同县保密局,做好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监督和管理,一经发现违反有关平安失密管理规定情形的要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凡因违反有关信息系统平安失密规定,造成泄密或危害信息系统平安的依法追究各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