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状况简述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状况简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状况简述

篇1

“企业的”财务目标与“企业财务的”目标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是主体归属不同。“企业的”财务目标主体归属于“企业”;“企业财务的”目标,主体归属于“企业财务部门”。第二是职能不同,即实现其目标各自发挥的职能作用不同。“企业的”财务目标,其实现是通过企业决策当局对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环境资源等)综合性、适时性、动态性的指挥、协调及运作的阶段性结果;而“企业财务的”目标实现则是企业内财务这一职跳部门通过筹资、投资等财务理财职能作用发挥(即主要是物力资源的综合性价值管理)所要达到的财务部门的自身的理财目标。第三是目标层次不同。企业目标有多种,如市场占有率目标、产品质量目标、品牌目标、扩张目标等等。“企业的”财务目标只是企业的众多目标之一,是用财务指标所表现的综合性最强的企业目标;而“企业财务的”目标则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服务的,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基础和保证的财务子系统目标。第四是责任人不同。“企业的”财务目标的责任人是企业最高管理当局,而“企业财务的”目标的责任人是财务管理部门。

同时,“企业的”财务目标和“企业财务的”目标又是紧密相联的,财务的理财目标是为企业目标服务的,是受企业目标支配的,但它又反过来制约或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不仅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企业其他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管理职能与财务的理财目标

长期以来理论界用“企业的”财务目标代替企业财务管理本身的目标(即“财务理财目标”),造成财务管理本身的目标虚设、财务管理职能方向模糊,在很长时间内忽略乃至放弃了对“财务理财目标”的研究。由于“理财目标”这一重大的财务基本理论问题被忽略,导致如何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来真正地、脚踏实地地实现财务部门自身的理财目标的理财观念、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等也被理论界和实践所忽略,使得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和企业的财务理财实践受到重大影响。

财务职能的概括表述为“以资金为中心,对企业进行综合性的全面价值管理”,或简述为“筹资、投资、收益分配”。而财务理财目标可以表述为改善财务状况,扩大理财效益。

财务管理职能和财务理财目标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财务理财目标为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方向和动力;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是财务理财目标实现的途径和保证。财务理财目标又进一步对财务的理财职能提出要求。

(一)财务理财的第一大目标——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必须做到具有充分的支付能力、稳定的资金来源、合理的资金结构,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财务部门通过筹资、投资、资产管理等理财职能的发挥,达到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目标,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

1、只有具备充分的支付、偿债能力,企业才能源源不断地购进生产、经营用物资、支付税费、员工薪金等以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维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而企业的支付、偿债能力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和财务理财活动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个矛盾运动过程中财务理财所要解决的首先是如何通过自身职能作用的发挥尽可能地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充裕,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研究、评价其支付能力状况(如长短期支付能力、长短期偿债能力、资产流动性、资产变现力、现金流量等),分析其产生根源、找出并实施其改善途径,并在财务职能的范围内采取措施以使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得以加强和改善。

2、财务理财还要能使企业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证企业稳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要研究企业面临的资金市场、筹资渠道、财务风险、财务结构、资本结构及企业资产结构等,要从企业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比重、借入资本与主权资本的比重、企业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中找到规律、把握规律从而使企业保持稳定的资金来源。

3、财务理财还要能使企业各项资金有一个合理的分布,使企业资金周转能顺畅地进行。因而要研究企业各项资产变现速度,比较企业的总资产结构、流动资产结构的变动,各项资产的功能作用特点、最佳的资金投放量、最有效的管理方法等。

因此财务部门理财的首要目标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即增强企业支付能力的充裕性,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资金投放的合理性。而改善本身正是财务职能作用发挥的动态过程。如何改善则涉及到财务理财的基本理论体系、基本方法体系和基本技能体系的指导和综合运用。

(二)财务理财的第二大目标——扩大理财效益

财务部门通过财务理财职能作用的发挥要达到扩大理财效益的目标。理财效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通过财务状况的改善,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捕捉住每一个获利机会所创造的理财效益;二是直接通过理财活动本身技能的发挥所创造的理财效益——即通过筹资、投资、资产管理等理财直接行为的改进来扩大的理财效益。

如在筹资决策中,通过融资组合中资本结构、资本成本、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所得税等因素的综合权衡来扩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在投资决策中,通过流动资产各项目投资的收入与成本动态权衡原理办货币资产、债权资产、存货资产的最佳投资额测定原理、方法、技能),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时间价值运用、风险价值的比较、风险与收益的权衡、现金流量的计算;长期证券投资中证券估价原理的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和证券投资组合的研究来减少风险、增加收益。还要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收益规划,从财务角度研究存量资产转变为流量资产运动的条件、规模、速度及加速度、成本、效益、弹性、经营杠杆等的相互作用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影响等,从而采取特定的财务措施来扩大企业效益。

这样,改善财务状况和扩大理财效益就成了财务的两大理财目标。改善财务状况是理财的直接性、基础性目标,这不仅因为财务状况的好坏会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更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而直接通过理财活动本身技能的提高来扩大理财效益就成了理财的较高层次目标。

篇2

关键词:大型公立医院;新医院会计制度;财务分析

一、简述新医院会计制度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多样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国家大力推进医院财务制度改革,兼顾医院营实际的同时更加接近企业会计制度,使其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一是明确制度适用范围,介于基层医疗机构与一般医院在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上的区别,新会计制度将此类医疗机构排除于适用范围之外;二是改变核算基础,新医院会计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代替了收付实现制,使医院会计核算的基础发生改变,这一点已与企业相统一,此外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也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三是会计科目发生变化,新制度中资产类、负债类、收入类、费用类、净资产类会计科目都做出了一些调整;四是改善了财务报告体系,与企业类似,将资产负债表确定为财务报表的主体地位,增加了现金流量、财政补贴情况等成本报表,使财务报告更加真实的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

二、对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影响

(一)分析内容方面

在财务分析内容方面,新制度改变了部分资产的确认和分类,例如将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进行了区分计量,对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进行了分别核算,这些变化都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医院资产的获利能力。资产计量方法的改变影响了资产的周转率,例如增加了累计摊销、累计折旧科目,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算长期投资等有利于使会计信息更准确的确定医院的收入和成本,避免资产虚增。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法的变化也影响了成本费用核算,使医院的资金核算管理更加的科学规范。

(二)分析方法方面

新会计制度取消了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这对医院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会计部门应当要能够利用趋势分析法对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医院的经营状况和资金运转情况进行评价并作出趋势判断;利用比较分析法与行业内同等条件的医院进行比对或对本单位各个时期的业务指标进行比较,提出改善医院财务状况的意见,明确医院发展战略;应用比率分析法对各科室预算及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医院自身优劣势进行分析,以推动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分析指标体系方面

旧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通过财务报表无法清楚的了解医院的现金流量情况,而新会计制度将该项指标纳入财务分析体系,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新会计制度能够对医院现金流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时时反应医院的资金进出情况,其评价结果更接近医院实际。此外,新制度对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中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了丰富和扩充,例如财政拨款使用率等预算管理类指标、流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存款周转率等营运能力指标、收入增长率等发展能力指标等,对全面监督医院财政拨款使用情况、衡量医院运营状况、指导医院未来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三、财务分析建议

(一)转变理念,完善财务分析内容

传统的医院财务分析理念与其当前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制度的实施,会计核算基础的变化和现金流量指标的增加要求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财务分析理念,及时根据新的制度要求和医院工作实际科学制定适用于单位发展的财务分析内容体系,重点关注变化的会计科目,加强非会计方面信息的披露,从而全面、准确的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

(二)综合运用财务分析方法

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接近于企业,因此,在财务分析方面医院可以积极借鉴企业的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对医院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例如使用杜邦分析法可以从医院经营的各方面全面评价经营状况和衡量经营绩效水平,根据指标变化情况深入挖掘剖析问题原因,财务人员可以参考这部分内容提出改善单位财务状况的建议。此外,还可以采用平衡记分卡,通过动态指标分析全面把握和描述医院的资金状况,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评价战略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医院财务分析的工作效率,各单位可以积极向信息技术寻求帮助支持。通过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开发应用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既能够实现财务信息在医院内部最大程度的共享,又能够利用系统智能财务分析功能实现数据自动分析,为医院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极大的提升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系统数据安全的保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健全财务分析报告监督机制

医院应当健全财务分析报告监督机制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方面要加强医院的内部监督管理,通过设立专门的财务监督职能机构,从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考评激励等方面全面控制医院经营活动,对内部违规行为和可能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是加强医院外部监督,由组织关系上独立的第三方专业监管机构对单位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对医院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报告,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如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更多的大中小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和转型经历,面对这样的浪潮,企业自身对外做好正确的发展策略,对内的正确管理就成了重中之重。而财务报告就是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财务报告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各种政策和方略执行的优劣程度。

就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报告公布的情况来看,多数公司虽然都在公布着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之后的企业财务报告,但是,这种财务报告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迎合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相关的规定,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均能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规模、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算是经过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财务报告也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审计人员所看到的企业财务信息都是由企业自主提供的,就导致了审计人员无法得到企业最真实的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之上给出的企业发展意见,也就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在我国现在的企业会计发展的阶段内,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具有针对性的企业财务报告的评价标准。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就使得大多数的公司不重视企业的财务报告,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涉及的信息造假。简而言之,目前企业财务报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不高,真实性受到质疑;二、财务报告不能满足信息需求及时性;三、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备;四、过于重视财务报告的外在形式。

笔者认为,解决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一、财务报告项目简化,增加数据分析

在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财务报告必须根据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做出调整。简化报告项目,制定精炼的财务报告变得尤为重要,这一举措更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一方面,财务报告的适用范围要扩大,确认的标准要更新,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向更多的信息使用者;另一方面,在原有的财务报告准则中,加入能够适应现有社会发展的新方法,让信息使用者可以更简单更有效率地来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判断。

二、同步财务报告

同步企业财务报告就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利用先进的社会信息手段,运用互联网等技术,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上对于企业随时随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企业生产、销售以及多种经营活动的信息进行实时反映,通过运用云存储等存储技术进行企业的内部信息存储,并且能够随时随地的供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进行查阅。因此,也可将其称作“实时型财务报告”。

这种财务报告的形式,可以使得企业能够随时的记录下来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变化,从而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料及,在出现任何状况的时候,都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提供实时的企业会计信息的实时反馈,从而利用最新的企业财务信息,做出最恰当的企业决策以及对比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预计。这有助于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利用率,为企业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也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这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更具有说服力以及能够最直观、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要想有效的加强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就必须依赖于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的大力配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其一,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董事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审计工作与财务报表的制作;其二,建立起来独立运营的企业监事会,对于企业的财务等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其三,减少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之间的交叉任职,以为维护个人利益而造成的企业财务信息的造假;其四,完善企业内部审查机制,重视内审人员职权,提升内审人员地位,建立相应保障机制保证企业内审人员的工作监督权,并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与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通报机制。

四、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范围

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以财务信息为主,其披露的范围也只局限于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未来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该突破上述限制,披露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但揭示有关深层次的财务问题,还应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其他非财务问题的领域中来,把与信息使用者有关的非财务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以及企业对社会责任等纳入披露的范围,并提供“管理当局分析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分部信息”、“关于管理人员和股东信息”等。完善经济法规,保持各项法律制度的一致性,完善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以充分披露财务信息外的其他Q策所需信息,尽可能传达出企业真实的价值与风险。以增加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量,修改会计报表附注,包括或有事项、已承诺的事项、期后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等。

五、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拓展独立董事比例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把外部董事纳入到专门仲裁者中能提高董事会实现低成本的控制权内部转移的有效性,而且这降低了高级阶层管理者私下谋划和以不正当行为抢夺股东利益的可能性,在相对程度上防范与阻碍了管理当局操纵财务报告,误导投资者意图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森.简评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的因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部队;财务报告;改善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部队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关部门要想及时、深入、全方位地了解部队的财务信息,就必须借助部队财务报告。但长期以来,部队财务报告未能完全适应当前大的经济环境的发展,尤其受到传统会计理论的制约,再加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

2 部队财务报告简述

部队财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全面集中反映部队财务会计核算结果、汇总、传递会计信息、考核、评价财务成果,其主要由会计报表和会计分析报告构成。前者包括主表、附表和报表,以数字为主,反映一定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后者则对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具体来说,部队会计报表按报表详细程度分为总表和明细表,按报表范围分本级报表和汇总报表,按编报时间分为季度报表和年度报表;部队会计分析报告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分析、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和意见等。

3 部队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结构问题

从结构上来看,部队会计报告只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简单罗列,是中直线形结构,无比较也无动态变化。这种结构和当前日益丰富和复杂的形势不相适应,没有针对性且不利于加强部队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考核。

3.2 内容问题

从内容上看,部队财务报告主要缺乏以下内容的反映:

一是缺乏无形资产反映。现行部队会计报告以有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为核心,对无形资产缺少反映。特别是均是人力资源,对部队的经济利益和军事利益,具有莫大的作用。只有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充分揭示,才能使会计报告客观、公正、有用,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二是缺乏预测性信息反映。现行部队会计报告注重的是信息的可靠性,但它只对过去财务事项进行定期报告,而对未来决策难以提供有价值的预测性信息。但很多军事经济活动都需要进行提前的预测分析,部队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前瞻性会计信息要求越来越强烈,这样就形成了矛盾。

3.3 质量问题

在现代,部队所面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技术与信息的竞争,其激烈程度与以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各种因素也大大增加,但这些在部队财务报告中都鲜有表现,尤其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都很缺乏。

首先,部队会计报告披露不充分,主要存有两点误区:一是“成本效益原则”,除另有规定外,只有该项会计信息的披露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成本时,信息供应者才会主动披露;二是“自我保护原则”,因为会计信息涉及军事秘密,部队单位一般不会对社会披露。

其次,部队会计报告时间不及时。部队会计报表时间分为年度、季度、月,报告要在会计期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才能报出。会计报告使用者得到信息时,多己失去使用价值,更甚者会对决策产生误导。

第三,部队会计报告信息相关性不足。现行部队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与需求者相关,对决策有一定指导意义。但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使得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不断改变,拘泥于通用模式的会计报告必然满足不了使用者千差万别的需求。

总的来说,部队财务报告主要存在着时效性、人力资源信息、非财务信息等缺乏的问题,另外,部队会计报告的模式手段单一,缺乏资产动态管理报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4 改善部队财务报告的策略方法

4.1 调整结构

(1)增加“合并净资产变动表”:我军的资产负债表分为本级报表和合并报表(又称汇总报表),但不提供期初数,不涉及报告主体在整个报告期的净资产变动信息,因而不是比较报表,缺乏对于具体说明报告期内净资产变动情况的报表。而合并净资产变动表则有利于说明报告主体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能提供所需要的重要财务信息。随着我军加强经费使用效果和效率的考核,这是一项有必要考虑的举措。

(2)调整报表格式:调整和增设现有会计报表项目,更详尽地报告部队经费使用情况。例如在在预算和预算外经费收支报告表中收入方增加“年度预算数”、“预算收入与实际收入比率”,在支出方增设“预算支出”、“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比率”。通过调整增加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为经费管理决策层提供价值较高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外经费收支报告表。

(3)建立财务报告体系:我军会计报告主体应当按照行政结构及财务受托责任层次结构来设定,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合并汇总应从繁到简,按照单位会计报告、部门会计报告、各级部门所属单位的顺序与会计报告产生的顺序相结合分项目编制。我军政治结构中存在“条块分割”的实际情况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需要加进另外两个层次的会计报表:部门会计报表和分级会计报表,以及时了解各部门财务收支情况,掌握各级单位收支情况,有助于宏观管理军费配置。

4.2 扩展内容

(1)丰富对无形资产的揭示:在部队资产负债表中增加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诸如无形资产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其所剩余的有效期、摊销情况等重要信息都应反映在财务报告中来。可在部队财务报告表中增加编制“无形资产增加明细表”作为附表,用来反映部队各单位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年初年末增减数,并将“人力资源项目”作单独反映。

(2)增加披露非财务信息,包括单位背景、单位关联方信息、社会责任、金融衍生工具等,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了解单位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

4.3 提高质量

笔者认为,要提高部队财务报告质量,应进一步完善部队财务报告网络化呈报方式,这也是未来财务报告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从根本上满足了财务报告的实效性需求。网络化军事会计报告的基本模式为:通过网络化呈报方式,将部队会计报告于会计数据信息中心的网络上,报告使用者通过网络获取会计信息。这种模式能够实现部队财务报告系统全流程网络化、电子化和自动化,它能够使得实时决策成为可能,使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得以实现,可披露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较之传统会计报告更加生动,对信息使用者也更加有用。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部队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不止于此,其改善的办法还有很多有待挖掘和进一步探讨。部队财务报告的改进和改善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来看,我们仍然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峦迪,张伟,程路.如何构建独立的军队财务分析学科体系[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2)

[2] 熊博,刘江.军队财务网络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04)

篇5

二、现行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简述

(一)会计计量方面的局限性会计的根本属性是计量、记录、报告。现行会计准则的基本计量方法是历史成本法,即资产或负债均以取得时的成本计量,只是在极少数时候,采用公允价值。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和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历史成本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与权益的现值,但进行项目决策的主要出发点是现值,即只有净现值大于0时,项目才是有投资价值的。因此,在财务分析时,强调现有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却往往忽略了当前资产无形贬值,或者是通货膨胀因素,或者是专有设备的特殊评估条件,会计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导致会计信息误差。

(二)会计报告方面的局限性会计报告是财务分析的直接客体。会计报告体现的信息有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根本属性,前者是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情况,后者是强调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程度。而事实上,会计报告往往在这两个方面难以得到很好的兼顾,对相关性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可靠性,这就有可能出现为了强调相关性而牺牲可靠性的现象,会计信息误差的可能性也因此加大。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喜好业绩较好的公司,而一般投资者又普遍不具备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鉴别能力。此外,会计报告一般是固定格式的,这对于不同的投资者关心的侧重点不同,也难以兼顾,从而在财务分析上导致了相关性的弱化。

(三)分析指标方面的局限性

1.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着局限性。基本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首先,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无非是取实际数据与历史数据、预算数据、行业平均数据进行对比,而往往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指标或者公式是否合理,是否切合本公司的实际,比对指标是否科学等。其次,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相关资料,忽略了对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人、流出的分析和评价,忽视了企业价值的增加,而片面地沉迷于利润表数字的增大,导致决策者误判形势,错误决策。

2.财务分析个体指标存在着局限性。企业主要的财务分析指标有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就偿债能力指标而言,部分企业考察流动指标,却并未严格区分不同流动资产的差别,或者流动资产(如存货的真正可变现状况);在考察资产负债率时,对于“少数股东权益”现行分析模式也未进行明确,既不属于母公司的负债,也不属于多数股东的权益,如果将其并入负债,则加大了资产负债率,将其并入多数股东权益,则夸大了净资产,违背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就运营能力指标而言,企业主要是通过不同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进行衡量的。但实际上,企业的销售收入往往并不如公式那样理想化,赊销与现销的比例常常发生改变,这样导致计算出来的周转率缺乏实际意义。如企业当年发生赊销收人20万元,年内未收到货款,应收账款年初无余额,则按现行公式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为2次{20/([0+20)/2]}。而实际上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为0,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就盈利能力指标而言,企业往往是考察销售利润率(销售净利率)。但这一指标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是促进了企业的短期行为,如寅吃卯粮,不考虑本期利润的代价。二是销售净利润中到底有多少资金回款,导致企业的实际运营能力下降。盈利能力考查的另一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企业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也导致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出不同水平,这样也会给财务分析带来混淆。

三、财务分析方法的改进对策探讨

(一)改善会计计量基础,合理使用公允价值概念改善会计计量基础与坚持会计的基本假定并不矛盾,这是因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且会计可以基于不同的会计计量基础,通过减值准备、预计负债等方式对现行的货币计量基础进行补充。但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因此,我们可以在准则许可的适当的时候充分利用公允价值、重置成本、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计量模式。此外,在采用货币计量作为会计计量的基本单位的同时,也尽量对于必要的项目用实物进行计量。

(二)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根据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模式,静态指标主要是反映历史成本的财务状况,动态指标主要是反映不能直接体现现金质量的收益成果。因此,企业应考虑完善财务报表体系,一是要重视企业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对一些格式报表上无法反映的情况进行说明。二是要尽量完善表外披露模式,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受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等。三是考虑增加专用报表,如对于人力资源、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财务状况等进行专项报告。据调查,美国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信息量自1972年来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长,而附注的增长速度则达7.5%。可见表外揭示信息已是大势所趋。基于更加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财务分析人员也应提高职业判断力,在研究报表时能够判断出报表及附注中对于虚假信息、有效信息、敏感信息的鉴别,提高财务分析的起点。

(三)对财务分析指标进行修正和补充在改革财务指标中应当做到:(1)分析指标架构上,由于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是不同维度的变量,宜采用传统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两条线来设计财务指标,并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映射关系。(2)分析具体指标上,设计更为合理的指标,如对于企业偿债能力指标选用超速动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支付保障率等,而运营能力指标选用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按权重进行组合,盈利能力指标应采用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或营业利润的比率、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等,又如,对于净资产收益率,应考虑统一为分配股利前的数据。

篇6

一、传统财务会计与物价变动会计简述

传统的财务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假设货币币值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简称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在核算的时候没有考虑物价变动及币值变动时候的会计处理的情况,它只是假设不会发生币值变化的情况的处理方法,只有当这一假设成立的时候,按照这一模式编制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才是可靠的。但是,近些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变化,尤其是物价水平变化非常迅速,进而影响到了币值不变的这一假设,从而再以历史成本模式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而物价水平变化速度加快,促使了物价变动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物价变动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传统财务会计的引申与发展。

物价变动会计是指利用一定的物价资料,修正传统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以反映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影响的会计程序与方法。物价变动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有相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点,相同点是两者的目标都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准确可靠地会计信息,不同的地方是,传统的财务会计只有在物价没有或很少变动时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而物价变动会计则是在物价剧烈的变动时也能提供比传统的财务会计更准确、可靠的信息。

二、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1.2006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规定了折算的标准,规定“企业对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折算: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对利润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在境外环境不再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时,应当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价格水平重述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2.新会计准则从谨慎性的原则出发,规定当企业的资产发生减值时,按照账面净值与市价孰低法,对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比如说,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对存货的成本与市价进行对比,如果市价低于成本,那么就需要对存货计提做减值准备。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这样可使得在物价上涨时,用资产的历史成本来反映资产的价值,在物价下跌时,以市价来反映资产的价值,由此解决了资产和利润偏高的问题,使得编制财务报告符合谨慎性和可靠性的原则,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当前,我国大部分会计主体都是采用操作相对简单的直线法计提折旧,这种方法在物价上涨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下,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资本补偿不足,从而使得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地更新,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然而,新实施的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例如双倍余额法、年数总和法等等,即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前期尽量多提折旧,后期少提,从而加快了计提折旧的速度,使得固定资产的资本能够更快地得到补偿,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能力和发展。

4.我国很多会计主体为了准确地核定资产价值和界定产权,普遍采用了资产评估和账项调整的方法。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的法律法规对改制企业、产权转让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账项调整进行了规范。从改制企业评估的过程和方法来看,整套做法都与物价变动会计中对增值额的处理相同。

三、物价变动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难点

(一)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的工作只能由财务人员来承担,所以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是影响财务信息质量高低的直接因素。物价变动会计作为一个发展相对较晚的会计模式,它里面包含了许多新的理论方法,这些理论方法很多是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的会计人员所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它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会计人员要具备进行物价变动会计操作的专业素质。但是,我国目前会计界从业人员总体的情况是数量多,但是素质并不是很高,而且由于我国长期运用的是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所以会计人员受传统会计模式的影响比较深,从而使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二)相关的数据收集存在难度

物价变动会计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在历史成本报表的基础上编制一般物价报表,也需要一些关于一般物价指数或者是某些商品也或者是一些行业的现行价格指数的数据资料。然而这些重要的数据资料一般是由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相关市场的分析计算而得。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的不可知,所以在计算这些数据的时候,不得不提出了许多假设,这些假设也就意味着在现实应用中需要满足这些假设才能使用这些数据,从而增加了物价变动会计在实际操作中的难度。

(三)资产评估的质量相对较低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业发展的比较晚,再加上资产评估本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当前,我国资产评估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资产评估人员培训和专业素质方面还有不足,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存在滞后性,从而总体上导致资产评估行业总体发展较快,但是资产评估的质量相对不够高,从而影响了资产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四)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物价变动会计报表体系的理解有难度

目前,物价变动会计产生的时间还很短,属于新生事物,而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发展历史相对久远,一直以来,人们看到的会计信息都是以历史成本模式来编制的,这就使得使用者习惯用传统财务会计的模式去阅读报表、去思考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做出决策。而一下子让他们改变这种习惯,难度很大。财务会计人员编制的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相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所以编制的财务报告必须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报表的相关性,才有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

四、推进物价变动会计应用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总体上专业素质低,严重影响了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为此,需要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通过强化会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与此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相信经过这些措施能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二)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无论是传统的物价变动会计还是传统的财务会计,最终的目的是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准确地表现出来,从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所以,要消除物价变动对传统财务会计编制的信息的影响,就需要改革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具体的操作可以是:会计人员可以先按照现有的会计准则编制报表,然后根据会计主体所受的物价变动的影响程度和经营决策的需要以及现有的管理水平,按企业认为适宜的方式反映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

(三)由点及面地开展物价变动会计工作

物价变动会计属于新生的会计核算模式,其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我国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先在部分受物价影响较大的和受公众关注较多的企业内开展物价变动会计的试点工作,可以要求这些企业在提供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编制的财务报告的同时,提供按照物价变动会计编制的财务报告。然后逐步在全国推行物价变动会计,这样可以使财务信息使用者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而使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广泛的应用。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特征;防范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企业的不断改革,建筑企业对于决策风险防范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日益重视。如何从制度上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使建筑企业财务状况按照预期的财务目标转化,这是很多财务人员关注的问题。

1、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简述与控制

财务风险是建筑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所必然出现和面对的问题,财务风险本身也是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财务风险贯穿于建筑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初始的项目规划立项、资益分析到建设实施、交付使用中均涉及到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确保最大经济效益的问题,因此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的特点。第二,由于财务风险是伴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市环境而产生的,尤其在我国目前各项相关经济体制尚未充分健全的情况下,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及至企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在财务活动中的表现即为的实际结果与财务预期目标的背离。第三,“风险”本身所指的即为具有不确定性的对企业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不确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该项损失是否发生,另外一方面表现为在产生损失的情况下财务损失量的大小。

如何使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健全,如何防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中各个环节。近年来,随着发展政策监管的加强,对建筑企业,尤其是对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关注越来越多,政府职能部门对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也日益强化。国有建筑企业已失去体制和行业垄断这两个规避风险的屏障。因此,国有建筑企业只有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控制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它包含了企业经营效率、效果和风险管理等内容。国有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往往时间跨度长、规模大、工艺复杂,项目离总部较远且高度分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特点将使其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离开了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则无从谈起。我国国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工程款拖欠导致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盈利能力下降以至于走到破产的边缘等等,这些问题也都与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直接相关,可见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密切相关。

2、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容

建筑企业广义的财务风险风险含义涉及了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中的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融资时所产生的风险,因此又称为融资风险,即企业负债经营时面临的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财务危机及资不抵债的破产危机等。可见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的累积分配等财务活动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3、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归纳总结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主要有:

3.1财务风险的会计(审计)防范方法

第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首先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包括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使会计对建筑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为建筑企业管理提供信息的职能是利用会计信息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当务之急。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国有建筑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有时还是凭感觉、靠关系,这样不科学的决策方法无疑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因此提高会计工作在建筑企业中的地位,强化会计工作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就成为会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需要。

第二,强化会计制度约束。建筑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个经济主体,其财务风险水平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对建筑企业稳定财务运行、降低财务风险十分重要。从这一点来说,强化会计制度约束对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间接作用。

第三,强化审计监督。建筑企业的外部审计监督可以减少建筑企业内部可能发生的会计差错和舞弊行为,使建筑企业会计信息更准确地反映建筑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降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内部审计是建筑企业内部对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它通过评价会计控制来督促会计部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会计控制,从而力求将对建筑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

3.2财务风险的财务防范方法

关于财务方法主要是运用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以对建筑企业财务活动的不同方面的控制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整体控制的目的。

3.2.1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

一个企业需要正确选择出合适自己的筹资方式,从而合理的确定财务结构。在现代建筑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所占比例偏高;在债务结构中,短期债务比例偏高,企业筹资渠道的单一性,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要考虑筹资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合理确定财务结构,即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

3.2.2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

我们的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其特点决定了应收账款的存在,这是其必然性,企业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在应收账款中要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建筑企业的投资周期一般较长,从而也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投资决策的预期效果受到影响,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应加强可行性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

3.2.3风险和防范。

在建筑企业管理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筹集资金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从而有效防范收益分配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3.3风险产生的制度基础

在建筑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制度基础包括两点:其一是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其二是企业内部的委托关系,两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都有重要意义。

如何去完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其一是要认真的搞好企业财务活动的参与人和影响者的相关活动,其二是进行控制和反映,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可能避免的偏差,使企业财务活动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

3.4制度约束因素

在现实中,委托人目标的实现就面临着风险。委托关系双方之间一般存在着利益矛盾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人他们受到的利益诱惑可能远大于委托人所提供的激励水平,由于人他们掌握了很多的信息,其所采取的逆向选择行为也可能远非委托人制定的约束条件能够约束。故此,制度约束因素特别重要。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在向全社会渗透、影响全社会,这就要求作为管理决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人员,应顺应当下社会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改革。众所周知,会计的主要职能为反映和监督,但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全世界的高速发展,其主要职能正朝着管理与服务的方向转变,且各国政府和非政府部门要求在权利过程中加强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效果。我国为激励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激发管理活力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财政部在总结管理会计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在2014年10月和2016年6月,先后推出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国应基本形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即指明管理会计工作的紧迫性以及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切实加快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充分发挥两种会计体系的作用。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

1.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一种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利用恰当的技术和观念,加工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制订计划与绩效管理,提供财务报告与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组织战略和可行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帮助管理部门为达到其经济目标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决策。即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经过分析、编制、传递,使这些财务信息能够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现代管理会计是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是决策支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是依据法定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主体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运用科学的方法确认计量,最后形成财务报告,并定期向各个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的一种会计。财务会计是当代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需要向其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还需提供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升企业价值,使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体系的两大基本内容。从逻辑关系上看,在管理会计产生之前,财务会计还未产生。从结构关系来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均源自现代企业会计体系这一母体,共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约束,又相互补充。(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使用信息相同。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内部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帮助,其原因是其相关资料的多样性。在实践中,管理会计人员需要财务会计提供大量相关信息,例如能够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一些凭证、账簿及报表等。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深加工和再利用。所以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信息来源相同。(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企业价值最大化。首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均为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有价值的表现,其次,它们都必须服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管理目标服务。所以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彼此制约又彼此促进。由于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再加工、深加工,从而指导、控制、组织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财务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状况的相关信息;同时,财务会计的不断革新也促使管理会计更快发展。所以说,管理会计的发展对财务会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加快了财务会计的进步与发展。

1.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同的内在,决定了其融合是必然趋势。现代会计的实质是管理活动,这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理论前提。在职责上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的深入和加强,在工作内容上是对财务会计的深化,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经济利益。在当代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也成为了财务会计重要的服务对象,二者服务对象的融合,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创造了条件。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技术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浪潮已蔓延至产业界。数据的价值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它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行业机会,也是企业运营情况、财务状况的重要分析依据。大数据技术使原本很难收集和利用的海量数据开始被利用起来,并进一步进行专业化处理,使之成为帮助公司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信息。大数据,特别是会计大数据,已成为为企业缔造价值的关键资源。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广大平台上,会计大数据得以便利输出,这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价值基础

3.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管理层,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显而易见,企业内部管理层能够采用更多的方法和途径,对财务信息进行监控管理,加强其管理力度,这就使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的信息更可靠。这样,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就会影响财务会计,使财务会计可靠性增强。另外,管理会计信息不仅包含非货币信息,还包含财务会计的货币信息,显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有利于两种信息间的互相校正检验,防止错报和会计人员的非法操作和舞弊,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整体可靠性。3.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全面性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别负责向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提供信息,则二者的融合,能够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兼顾个性与共性的需求,使会计信息更加全面,从而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具体措施

(1)建立更加全面、严格的企业相关会计制度,并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或相关专业组织。会计制度能够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这也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的前提。企业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融合性会计制度,规范管理会计的职责。同时,应以财务会计为主体,保证其向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企业也应该细化管理制度,在内部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同时,要想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就应从制度上对其进行约束。所以我国应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严格管理会计师等级考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管理会计规范化,从而保证企业进行高效的生产经营活动。(2)引领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观,改变企业领导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会计工作仅限于报账、算账、记账的传统模式,会计人员被误认为是记账员,这种对会计人员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在新形势下,财会人员必须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转换旧观念,提升职业素养,主动约束自己,加强学习会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加强对管理会计重要程度的认识,在企业内明确管理会计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将管理会计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建设。在大数据时代,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同时,市场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良好的内部控制与内部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因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企业的机遇。在这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中,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审时度势,看清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寻求突破,最终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使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雅琼.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财会研究,2015(8).

[2]余鸿.试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东方企业文化,2015(2).

[3]管符钰.简述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2014(16).

篇9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发展到现代会计阶段,其概念应该是一个能够提供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的目标也发展为“受托责任”目标和“决策有用”目标,这对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提出了挑战。本文针对这些变化,在提出现代会计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简述了现代会计的核算原则和这些原则地实施环境问题。

关键词 现代会计 会计理念 会计原则

一、现代会计目标

现代企业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经济上的委托和受托关系。为了了解和评估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该能为作为资源提供者的所有人和债权人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情况。这是会计的“受托责任”目标。

另外,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复杂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资源的提供者日益分散,这不仅仅包括现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还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日益增加,这需要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决策要求。这是会计的 “决策有用”目标。

二、现代会计核算原则

1.现代会计的核心原则

现代会计作为一个为各种决策者提供经济信息的系统,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要求,这就是现代会计原则的核心原则之一――相关性原则,也是现代会计最重要的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及时性、预测性和可靠性三方面的特征。

现代会计的另一个核心原则是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该是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于决策者也是至关重要的。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客观性、中立性和可验证性三方面的特征。

2.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付实现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实现制原则揭示的是会计事项确认的时间问题,权责发生制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基础,不能将企业业绩和现金流结合起来。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基础的,为了弥补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不足,可以使用收付实现制对会计信息进行修订。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就是以收付实现制原则为指导编制的,收付实现制更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基础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和市场价值原则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资产价值时刻在发生变化,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严重失实,也就不能体现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了弥补历史成本原则的不足,会计理论和实践中使用历史成本和市场价值孰低原则加以弥补。但在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高于历史成本的情况下采用该原则,仍不能体现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不能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尽可能真实和相关的信息。

4.谨慎性原则

会计的目标是为各类决策者服务,谨慎性原则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做到完全的相关和可靠。比如历史成本和市场价值孰低原则,在企业的资产市场价值高于历史成本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不能体现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就不能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尽可能真实和相关的信息。

所以,现代会计核算时使用谨慎性原则应对其进行补充,应对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进行补充说明,以利于决策者进行决策。

三、现代会计原则的实施环境

1.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现代会计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各种决策服务,我国《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就明确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所以说,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和完成的主观环境,有利于会计信息供给的引导。

建立一只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金融市场的完善和足够数量的金融产品的以及投资者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财务知识。

2.完善的资本市场

现代会计原则的应用主要是为企业资本上市和筹集资金提供财务信息的,这有赖于成熟的市场环境,尤其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诸如,市场化运作的外汇市场、品种多样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完全开放的证券市场等等。

3.配套的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越发达,会计工作标准就越倾向于原则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原则基础必然会由刚性约定向基本规则转变。转变的过程中,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以及证券监管的有利实施,否则会导致企业滥用会计原则,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和非相关。

这些要求除了需要市场诚信的建立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相关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来约束和衡量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钟小玲.谈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商业会计.2009(03).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预算的理论简述

企业通过财务预算进行管理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财务目标控制方法,同时,还是进行财务控制时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具有战略性、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企业要驾驭市场,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节约和使用资源,必须通过灵活、快捷、准确的财务预测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而财务预算的提出,无疑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途径。

(一)财务预算的内涵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是由企业的高层以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经营决策和经营的目标规划财务数据以及责任约束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模型和公式,结合市场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围绕着利润最大化目标制定的预算。

作为企业全面预算的一部分,企业通过财务预算管理经济活动是现代企业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且建立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进而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对一定时期内企业各项资金的取得和投入、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财务活动制定的计划,是一种确保企业理财目标实现的有效管理机制。一个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可以使企业有效地回避各种财务活动的风险,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良好的发展。

(二)财务预算的必要性

正如上所说,财务预算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全面的组织、计划和协调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尤其是近期的金融危机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合理而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与每一个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1、良好的财务预算有助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支付风险,而财务预算一般在编制时,都会充分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性与未来到期债务之间的关系,所以,通过编制准确而合理的预算计划来安排好资金的应用,有利于企业充分规避未来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

2、财务预算是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可以实现的良好保障。一个企业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是根据企业战略制定出来的,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预期性管理理念。因此财务预算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企业战略的具体化。没有企业战略作为基础编制出的财务预算,只能称之为企业的短期行为,并不能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3、财务预算亦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桥梁。由于一个企业的战略决策是以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为前提的,所以一份准确的财务预算可以将市场和企业的内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据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求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达到可以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

(三)企业财务预算的内容

1、日常经营活动的预算。主要指对企业集团及其经营性的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经行全面的预算,包括经营活动的预算、投资活动的预算和筹资活动预算。具体而言,在经营活动预算中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预算、主营业务成本预算、应收、应付账款预算和期间费用的预算等;投资预算主要是指对企业及其经营性子公司的投资活动编制预算,包括投资的收益预算、投资的成本预算和风险的预算等,具体又可以分为投资短期预算和长期投资预算,对内投资预算和对外投资预算;筹资活动预算主要是是指在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的预算。

2、财务状况预算和经营状况预算。众所周知,企业财务状况预算和经营状况预算也就是编制资产负债表预算和利润表预算,为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期末余额和企业预算期的经营利润和费用编制预算。编制资产负债表预算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数为基点,在充分考虑损益表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的相关数据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数的影响后,采用会计核算中常用到的平衡法加以增减后计算求得,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也是类似的,两者在编制时,无论是在编制内容,还是数据应用上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3、现金流预算。现金流量预算是通过以上编制的两种预算内容,大体估计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及筹资等日常活动的资金结构、流向及规模等,进而分别就各项活动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的净流量做出详细的预算,为企业实现下一步的各项经营目标提供资金上的充分保证。一般而言,在一个企业的整个财务预算中,应该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中心,因为现金流是最能充分体现企业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数据指标,是企业可以持续、健康经营的保证,同时现金流也是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的最大资本。

二、目前国内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步为众多企业所熟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定了自己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企业财务人员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

许多企业的主管部门对财务预算到底应该如何去运作、如何安排和实施自己企业的财务预算缺乏比较清楚的认识,在现阶段,有不少企业仅仅是为了在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方面,能得到有关上级部门和其他单位的认可,才制定了一系列看似十分严格的,和本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性文件。而事实上,每个企业都不应该只把财务预算作为自身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去填补企业制度上的空白,而是应该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一步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辅助手段。我们应关注的焦点,不在于企业是不是制定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而是在于财务预算管理在该企业中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和落实。

(二)企业普遍没有一个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

在许多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部分企业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来兼任,而部分企业甚至由计划部门来担当这个职责。由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组织上的保障,导致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冲突,但企业内部又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进行协调和仲裁。另外,没有制定一个相对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也是现阶段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许多企业编制财务预算时十分简单,使财务预算这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变得有名无实,也使企业预算管理人员没有一个可供遵循的严格规范,从而影响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无法有效的运行,甚至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三)很多企业不注重预算的实际效用

现在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譬如只注重预算本身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功能,不注重发挥预算管理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这些不良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以下各种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效绩评价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资源分配的关系等。

(四)许多企业认为财务预算管理纯属财务行为

财务预算是在财务部门制定的年度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得来的,这使得很多人认为预算仅仅是一种财务行为,所以应该由企业财务部门全面负责制定和控制。而事实上,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计划性逐步在加强,全面的财务预算早已发展成为集业务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投资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仅仅是为各部门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数据进行有效的汇总和分析。因此,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全面的管理行为,应该由公司高层进行组织和指挥,而业务、投资、筹资、管理等具体部门才是财务预算的执行主体。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将财务预算视为是财务部门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

三、关于企业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

对于企业来说,财务预算管理更多的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管理和约束,所以其目标应该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没有长远发展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只能算是企业的短期行为,会使企业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就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所以财务预算管理过程必须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的。企业的发展战略导向和战略目标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预算模式的选择,决定着预算的重点,也决定着预算目标应当如何具体确定。财务预算只有这样定位,即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企业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必须首先根据本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现有资源,制定出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的长短期目标,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二)健全企业内部各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预算可以得到准确执行的条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制定的参与预算制定的所有人员必须遵守的规范,是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方法和依据。在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时,首先根据财政部为企业制定的《指导意见》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权限、业务流程、预算指标等;其次,根据《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出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监控、评价和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内容,使整个财务预算管理过程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保证财务预算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细化各种财务预算的科目

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但不同程度的基础管理工作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作用和最终的收获是十分迥异的。企业编制财务预算的基础一般是各项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而每一项业务预算要求各种业务的开展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也必须科学。因此,企业要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从生产、销售、供应等各个环节加强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此外,还应当细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每个环节和项目,进一步明晰各种人员的权、责、利之间的关系。

(四)根据实际情况,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应处理好资产结构中的盈利型与流动性,资本结构中的成本与风险的关系,合理地规划与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回避由于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经营失败。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强化企业资金管理。首先,合理确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保证资金正常流入,降低赊销风险;其次,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合理占用应付账款等结算资金,控制采购支出时间;再次,加大清欠力度,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而且资金管理的监督考核必须以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为基础,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有效避免了事后承受巨额亏损的可能。通过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湘玉.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经济经纬,2006(1).

2、周建勋,郑春菊.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