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检测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性检测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性检测报告

篇1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在线检测系统;输电安全;监控

引言

在现代的社会建设以及人们的生活当中都离不开电力资源,确保电力的供应就必须确保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电力的运输只要是通过输电线路来实现,输电线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架空输电线路,另一种则为地下输电线路。相对于地下的输电线路来说,架空输电线路架设简单而且维修也较为方便,其施工建设的成本不高,因此在大幅度范围的跨度输电普遍应用架空输电的方式,但是架空输电很容易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台风、雷击、污秽等情况容易造成输电线路的故障,由于架空输电线路的铺设较广,管理难度很难,输电线路被不法分子偷割的情况时有发生,输电线路遭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以及企业的生产,因此解决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问题十分迫切。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测,能够有效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1、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造成威胁的因素

输电线路是整个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是关系到工厂生产人民生活的“生命线”,输电线路在运行中又相当脆弱因此很容易会受到外力所破坏。

(1)木棚、风筝以及树木等造成的隐藏性威胁。在高压输电线违章搭建的木棚,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之一,当大风时刮会把覆盖棚顶的塑料布牵起,如牵起的塑料布搭在了高压输电线路上,就会引起相间放电,从而导致供电故障,为线路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会发生人员的伤亡事件。在高压输电线附近放风筝也是容易造成输电故障的一大隐患,因放风筝而引起的电网事故并不罕见,除此之外高空丢弃废弃磁带金属线等行为容易导致物体搭在了高压输电线上,也很容易酿成事故的发生。高压输电线路分覆盖面很广,不仅分布在城市乡镇,而且还分布在郊区等地。在高压输电线路穿过,树木较多的地区的时候,树木也会对其输电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成为潜在的威胁之一。《在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个电压等级的高压线必须要与周围的树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若距离不够,很容易会导致输电线路向树木放电,引起电网瓦解的情况。

(2)违章作业对输电线路造成威胁。有一些施工单位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就进行违规施工,在输电线路的防护区内并不采取任何的安全保护措施就擅自进行作业,施工吊车触碰导线而造成电网跳闸,非法施工导致电线杆倾倒的供电受到影响的实例并不少见。

(3)雷击、台风以及冰雪等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威胁。输电线路铺设的范围很广,在很多时候不得不穿越一些雷击高发区域,雷电是大自然中的放电现象,在雷击现象中放电释放的巨大能量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营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输电线路因雷击而频繁跳闸的现象并不少见。台风等天气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出现较为频繁,作为自然现象中的台风以及暴雨其所伴随的恶劣的天气环境对输电线路长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风力较强的台风无论是对输电线路还是电线杆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4)贪图小利,盗割输电线路造成的输电威胁。近年来,在城市行人稀少的路段因盗窃导成的电力设施破坏的案件越发增多,尤其是在城乡结合处,偷割电线的现象尤为突出。盗割输电线行为造成了居民无法正常用电,企业厂房生产受阻,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有效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

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就必须要针对输电线路等电力设施容易受到外力破坏的这个弱点对其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市民普及电力教育以及严厉打击偷盗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固然必要,但是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马上抢修,还是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不影响居民企业用电的最有效解决方法。

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控输电线路的情况,有效保障了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高压输电线的监测系统当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参数,以确保对输电线路的运行进行全面的监测。

(1)线路负重。输电线路的线路负重参数是反映线路杆塔中所载重情况的基本参数,在监测系统当中要了解其杆塔的最大称重,否则会导致杆塔倒塌的情况的出现。其载重情况包括了输电线的重量以及其覆盖物的重量,例如在冰雪等恶劣环境之下导致输电线上覆盖厚重的冰块。

(2)弧摆和风偏。偏数据是反映输电线受到风力的切向拉力等具体参数,了解输电线路在的弧摆和风偏状况能够掌握输电线路在台风等环境中拉力的最大承受范围,并能够在大风环境下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免杆塔因拉力而倒塌。

(3)绝缘子泄漏电流。输电线路中的绝缘子泄漏电流数据是反映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在监测系统当中必须要不能忽视,如若泄漏电流过大的话就意味着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出现异常。

(4)定位受雷击的导线。在雷击天气的中,要是输电线路受到雷击的后,绝缘子会被击穿后最终流入大地,而在维护工作当中必须要对绝缘子做修复工作。由于输电线路的范围太广要找出修复绝缘子的输电线路段相对困难,对受雷击的导线定位能够为修复工作减少大量的排查工作,带来不少的便利。

(5)杆塔防盗监测。在对于输电线路的检测系统还要充分考虑杆塔防盗的监测,避免人为对输电线路的破坏。

3、高压输电线路在线实时监控系统

3.1高压输电线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

(1)视频监测单元: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中的视频监测单元能够实现可视频化的检测,对输电线路中的弧摆、弧垂以及冰雪厚度防盗等方面的监测能够很好地实现。

(2)温度监测单元:在线检测系统中温度检测单元能够对输电线杆中的绝缘子温度进行实时监控。

(3)雷击电流检测单元:其单元能够在准确地对雷击天气中的落雷点以及雷电流大小近景监测。

(4)高压感应取电的方式:其作用是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利用高压感应的取电的方式使输电线路能够确保其供电的稳定性。

3.2现场检测服务器端程序运行现场计算机

现场检测服务器的运行原理:通过在线监测系统中的RTU单元对监测现场采集相关的数据,然后通过电流载波通讯单元对RTU单元中的数据上传到电脑的管理平台当中,并利用现场检测服务端程序通过网络实时数据传输,最后实现实对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测。

4、在线监测系统对高压线路监测的意义

篇2

关键词:机房 消防 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针对机房的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先要简述机房消防设施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更全,体积更小,设备更加贵重。由于设备昂贵,一旦发生火灾,其损失比10-20年前同样程度的火灾造成的损失要严重得多。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难以挽回。

考虑到机房的重要性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机房基本都安装有消防报警联动系统和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以保护机房的消防安全,预防和及时发现并有效扑救初起火灾的必备措施。

虽然能过检测验收后,已具有了一定的可靠性,但在使用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管理或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都会出现一些运行不正常的现象,如不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将影响其功能的发挥,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因此必须对机房的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发现故障时,及时进行处理,使其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一、消防设施的项目

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2)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3)自动气体灭火系统;

4)水喷淋系统;

5)室内外消防栓系统;

6)消防供水系统;

7)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8)防烟排烟与系统;

9)防火门及活动式防火分隔设施;

10)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11)防火器材;

12)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疏散门。

二、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方案

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日常查看火灾报警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警报装置的外观和运行状态;查看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CRT图形显示器的运行状态。

2)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应日常查看报警控制器的显示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置故障和火灾报警;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火警和故障报警功能及其自检、消音、复位等功能。

3)每年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一次系统模拟联动试验,检测联动控制和显示功能,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试验情况。

2、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1)日常查看探测器和显示器运行状态;用监控管理软件检查远程联网各分支系统的运行状态。

2)每年至少对每个探测器的采样管和采样孔进行一次清洗作业,并填写《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测试记录》记录检测情况。

3、自动气体灭火系统

1)日常检查自动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储存容器、选择阀、高压软管、集流管、阀驱动装置、管网与喷嘴等系统部件外观有无机械损伤、锈蚀和镀层脱落,如存在缺陷,应及时更换。检查电磁阀与控制阀的连接导线是否完好,端子是否松动或脱落。

2)每年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两次全面检测和联动试验。在各防护区进行探测器模拟烟温报警联动,检查气体灭火系统自动和手动控制启、停的可靠性,报警及延时的准确性和各报警控制装置、电磁阀动作的灵活性以及消防控制室的反馈信号显示功能等,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日常检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状态和使用环境,重点检查系统组件包括各类阀门、报警阀组、喷头、管道、供水设施等设备外观有无损坏、锈蚀、渗漏,系统工作环境或保护对象是否正常等;检查喷淋泵控制柜的控制方式是否为自动运行方式;检查末端试水装置的压力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每年至少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一次试验,检测从供水管道至系统组件的全部功能,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5、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1) 日常查看室内消火栓、消火栓按钮、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及标志,对被圈占、埋压、损坏、挪用的设备,一经发现及时恢复。

2)每年检查各消火栓的出水情况,确保正常水压状态,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6、消防供水系统

1)日常查看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水泵接合器外观有无损坏、锈蚀、渗漏,启闭位置是否正常。消防水泵、稳压泵、增压泵、气压水罐、管网控制阀门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每月检查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水位,发现水位不足时及时补充;检查各类常开、常闭阀门的启闭状态是否正常,每台消防水泵应每隔1~2周进行一次运转试验,检查消防水泵的运行情况,并填写《消防设施定期维护表》记录检查情况,同时每年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7、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

1) 日常查看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外观,每周完成对全部设备的查看,并填写《消防设施日常检查表》记录查看情况。

2) 每年通过报警联动对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等进行功能和安全性检查,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8、防烟排烟系统

1)日常查看机械防、排烟系统组件有无损坏、锈蚀的现象,正压送风口、机械排烟风口及其现场手动开启装置是否被遮挡,每两个月完成对全部设备的查看,并填写《消防设施日常检查表》记录查看情况。。

2)每年进行模拟报警试验,启动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开启正压送风口和排烟风口,关闭空调和防火阀,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9、防火门及活动式防火分隔设施

1)日常查看防火门、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门是否处于正常的开启或闭合状态,外观是否完好,及时清除上述设备附近影响其正常关闭和开启的障碍物。

2)每年通过报警联动,检查电动防火门的开启或关闭功能、防火卷帘门的升降功能以及动作信号的反馈显示,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10、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1)日常查看消防电梯的紧急按钮外观;查看消防电话主机、座机和电话插孔以及对讲机外观有无拆卸、改动、破损和脱落;查看应急广播功放、音源及扬声器外观是否完好,接线有无松动、破损和脱落。

2)每年通过报警联动,检查电梯迫降功能和消防广播自动切换功能;对消防通讯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通话检测,并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11、消防器材

1)日常查看灭火器的数量和位置有无改变,其外观有无损坏、锈蚀,标牌是否清晰。

2)每年应委托专业维修单位对所有灭火器进行一次功能性检测,查看是否存在灭火剂失效、超出规定使用年限的情况,并张贴检测标志,填写《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记录检测情况。

12、疏散通道

日常查看疏散通道(含疏散楼梯间、前室、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无阻挡物。发现问题及时清理,并填写《消防设施日常检查表》(表一)记录查看情况。

三、维修保养表格的填写

1、表格名称如下:

1)《消防设施日常检查表》

2)《消防设施定期维护表》

3)《消防设施年终检测报告》

上述中3个表格均可在《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10)中查到。

2、维修保养表格的填写要求:

1)按照维护计划和相关的各项维护操作规章制度实施维护保养;

2)详细填写有关的维护表格,做好维护纪录;

3)维护保养完毕后,会同机房主管人员进行维护验收,

4)并由参加验收的人员在表格上签字,并通知消防监控中心恢复系统的运行;

结束语:从事机房的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的人员,应当通过消防行来特有工种职业技术鉴定,持有技师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维修人员在进入机房工作时,需严格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未经批准和许可的情况下,绝对不准私自操作机房设备,从管理和技术上确保对机房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的能力,以保障机房的安全。

篇3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以实验室检验检测过程为主线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是集现代化管理思想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一项崭新的应用技术[1]。随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不断发展,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纳入质量管理和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外部评审中,评审专家对质量管理全方位审核[2-5],也是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评审的最好时机。为此,本文列举近年来浙江省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质认定外部评审中发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不符合项,进行分类分析并提出关键控制点,为保证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检验检测机构持续、有效运行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5年-2017年浙江省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质认定现场评审中发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相关不符合项。

1.2方法

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派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专家评审组进行现场考核评审。

2.结果

2.1评审依据

2015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6];2015年7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运行),并于2016年5月正式实施[7,8];2015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修订并《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9];2016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例》[10];2016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检验工作规范》及附件《食品检验计算机信息系统要求》[11]。

2.2不符合项来源

在外部评审中发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不符合项主要涉及人员管理、管理体系、设备管理、标准物质、文件控制、数据保护、记录管理、结果报告等要素。

3.常见不符合项及其改进

3.1人员管理

在管理体系运行中人员是第一要素,人员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是专业技能、上岗考核与授权等。出现最多的不符合项是:检验检测人员上岗范围与实验室信息系统中承接的检验检测任务不一致,且缺少技能考核支持性材料。在评审准则4.2.5中明确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操作设备、检验检测……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在实验室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后,检验检测项目任务是实现自动分配到具体检验检测人员,机构没有将信息系统中人员任务分配方案与人员上岗的具体项目有机结合,导致人员上岗范围与实际任务分配不一致。机构应该按照获得的资质认定批准参数表逐项落实A、B岗,且按照上岗范围在信息管理系统内进行权限设置,真正做到上岗范围与实际任务分配一致。

3.2管理体系

机构运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整个运行过程都要纳入管理体系。出现最多的不符合项是:管理体系文件中没有覆盖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具体内容;内部审核过程中未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等进行审核。机构在启用信息管理系统后在《质量手册》中应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在《程序文件》相关程序中应遵循怎么写怎么做的原则,对计算机管理程序、样品管理程序、检验检测工作程序、报告管理程序等要按照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修订和规范管理,避免写和做脱节的现象;机构未通过内部审核将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风险降到最低。只有将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全过程,才能确保整个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3.3设备管理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也属于设备范畴,关键控制点是纳入仪器管理,且由授权的人员操作、对信息管理系统调整后应进行确认等。出现最多的不符合项是:不能提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规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未纳入仪器管理;缺少相关验证及档案记录;对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前和运行中未进行评审确认和正常的维护。在评审准则4.4.4中明确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应加以唯一性标识。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并对其进行正常维护”。为此机构应在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中细化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上岗、授权、操作规程及相关档案的要求,并组织实施。同时在计算机管理程序[12]中应按照《食品检验工作规程》及其附件《食品检验计算机信息系统要求》,当软件发生调整(或二次开发)应当对其进行确认和评审,并做好记录。

3.4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是检验检测过程中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现量值传递的重要工具。目前很多信息管理系统都包含了标准物质管理模块,是实现标准物质信息化管理有效平台。但在标准物质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不符合项,包括对信息管理系统中标准物质未实施专人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中标准物质信息不全,缺少唯一性编号、存放地点、及基准物质未纳入标准物质管理等;与原始记录关联过程中对标准物质有效性未实施控制;对容量分析标准物质缺少配置记录等。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标准物质进行管理,不仅规范,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检测人员可以直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领用、生成配置记录并与检测原始记录自动关联,但在运行中由于权限设置不严密,无专人管理,导致基本信息可能被随意修改,很多信息包括质控样的定值等检验检测人员都能看到,造成标准物质管理混乱。为此,在规范权限设置的基础上由标准物质管理人员完善系统中标准物质录入范围、唯一性编号、存放地点等信息;同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规范设置领用、配制、有效性等控制而实现强制性控制检验检测原始记录中只能关联到有效期内的标准物质,以保证检测结果在时间空间上的连续性与可比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有效[13]。

3.5文件控制

文件管理包括受控的内部文件和外来技术标准等,文件管理处于一种动态的受控状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体系文件的编制(购买)、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修订和废止等无纸化信息化管理清晰省时省力,是值得推荐的好模式[14]。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不符合项,如:未对信息管理系统内技术标准进行有效跟踪;对信息管理系统内体系文件等未设置受控;文本和记录修订未通过审核批准等。信息管理系统在购买时都自带有技术标准,在录入过程中可按标准取项目,大大加快了录入速度,但在使用中机构未对这些标准进行有效性跟踪,技术标准发生变更后没有及时变更而造成误用,对与本机构无关的标准未加标注(停用等);体系文件电子化管理后,对受控电子文本应设置只读模式,以免外传;对信息管理系统内受控文件和记录表格进行修订,应按照程序文件要求提出修订申请,通过审核后重新批准下发。

3.6数据保护

数据流程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护,目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通过软件系统对检验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处理、计算和传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不符合项包括:在《程序文件》中未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定期改进或升级后再确认要求做出明确规定;缺少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计算、传输正确性核查记录等。评审准则4.5.16明确规定了对信息系统数据保护的要求,首先要求建立数据保护程序,以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自动计算、传输等功能的,应在程序中明确规定数据核查的时机、内容和责任人,并做好核查记录,具体操作时要重点关注初次使用、标准变更或修订方法定制后结果计算公式及数据的准确性,数据修约、有效位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结果审核人主观认为是系统软件自动计算不会出错,从而导致该项目检测数据修约、有效数字和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同时应按照《食品检验计算机信息系统要求》对系统升级或内部方法变更等情况后对以下3种情况进行确认,即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确认、系统安全性确认、系统有效性和适用性确认[15]。

3.7记录管理

信息系统的记录主要是指技术记录,即进行检验检测活动的信息记录,包括原始观察、导出数据和建立审核路径有关信息的记录,也包括检验检测报告副本。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不符合项包括:原始记录信息不全,缺少仪器使用条件、标准物质溯源信息,缺空白检测信息、平行样信息及恒重记录,未详细记录检测全过程(包括样品的处理过程);检测原始记录中缺少计算过程溯源信息,检测结果未按要求进行有效位数修约和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原始记录要达到检测每项检验检测的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该检验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始条件情况下能够重复。为此,在信息管理系统定制方法过程中要从客观公正、信息充分、记录完整、可复现性和溯源性原则出发,对原始记录格式化。包括基本信息、标准物质、仪器设备、检测过程、数据记录、计算公式、结果报告及记录单位,这样既清晰又不少要素,以保证原始性、溯源性及再现性,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标准物质、仪器设备的有效性进行强制性控制,以保证检测过程有效。

3.8结果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并符合检验检测方法的规定。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出具检验检测报告主要存在的不符合项:检验检测报告中检验检测方法名称描述不正确;检测报告中缺采样布点图和具体采样位置;检测报告中缺少每一页上的标识及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检验检测报告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最终产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时首先要规范报告的模板,对照评审准则要包含充分的信息,特别是按照评审准则4.5.22要求,“当检验检测机构从事抽样检验检测时,应有完整、充分的信息支撑其检验检测报告,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抽样位置,包括简图、草图或照片”;通过样品信息录入、报告信息关联和最终报告编制等环节保证检验检测报告的正确和完整性。

4.小结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外部评审属于第三方审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评审专家组对检验检测机构全面的审核,同时也是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一次全方位的评审,以上提出的审核中整改项,对正在使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机构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运行包括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和改进的过程。要以外部评审为契机,在理解准则和规范的同时持续改进,提升质量管理和检验检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群.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原理、技术与实施指南[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0-11.

[2]唐雅萍,张丹宁.环境监测实验室认可中应关注的若干问题[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4):1-5.

[3]任一力.环境监测机构中的不符合项及处理方式探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1,19(5):38-39.

[4]黄维纲,万海英,樊笑霞,等.上海市18家医学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中不符合项汇总分析[J].检验医学,2014,29(6):672-675.

[5]胡薇薇,童小娟,戴瑶瑶,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量认证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3):448-450.

[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Z].2015-04-09.

[7]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Z].2015-06-01

[8]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Z].2016-05-16.

[9]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Z].2015-10-09.

[1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Z].2016-09-01.

[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检验工作规范[Z].2016-03-17.

[12]杨凤华,董爱军,胡霞清,等.检测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管理程序制定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3(1):255-257.

[13]彭荣飞,黄聪.CNAS评审中标准物质相关不符合项及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13):1968-1969.

篇4

关键词: 检测人员 检测设备 检测工艺 检测报告 检测环境

X射线检测是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门类,射线检测最主要的应用时检测试件内部的宏观几何缺陷,可以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定性准确,对长度和宽度的定量也比较准确。为保证X射线的工作质量,必须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建立建全一个比较严密的行之有效的无损检测管理系统。它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产品质量体系的一个环节。如何通过无损检测的实施对产品质量控制起到保证作用;二是作为一项技术业务工作,如何努力提高无损检测的质量。概括地说全面质量管理涉及五个方面的因素;①人为因素②设备因素③材料因素④方法因素⑤环境因素。

1.射线检测人员的管理

射线检测人员的管理包括人力资源配备和储备,人员培训与考核,远远技术业绩档案建立与管理等。我单位为了适应检测工作的要求配备了足够的无损检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检测作业人员。所配备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等级﹑数量应满足有关资格认可基本条件的要求;应工作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人员的调整和补充;应根据技术业务发展的要求,制订人员发展和人力资源储备规划。

2.射线检测设备及材料的管理

为保证检测项目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消耗材料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对设备和物质的采购应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①建立合格的供应商名录,通过调查﹑考察﹑对比﹑质量管理和完善﹑价格合理的单位作为供货方。②仪器设备材料采购管理一般程序包括:购置申请﹑批准﹑选择供方﹑签订采购合同﹑到货验收﹑入库等。㈠为保证检测设备的基本情况﹑使用情况﹑检测情况﹑维修情况﹑故障情况等得到及时准确的记录。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档案比如:X射线机的检定及维修记录﹑黑白密度计的校验及观片灯的亮度校验等。㈡应对仪器设备的状态进行标识,设备的状态可分为三种:合格﹑准用﹑停用。仪器设备的标识牌上应标明标号,下次检定或校准的日期,鉴定者或校准者的内容。仪器设备应由设备管理员统一保管,应根据不同仪器的设备要求创造保管环境,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设备操作规范正确操作仪器设备。㈢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和可追溯性,应对仪器设备定期检定和校准。射线检测设备一般至少每年检定一次,应制定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检定。一般包括焦点测试﹑曝光曲线校验﹑最大透照厚度的测定﹑整机绝缘电阻的测试﹑电流表﹑电压表校验等对黑度计进行校验时,其测量黑度计的允许误差值一般控制在±0.05。

3.射线检测工艺的管理

检测工艺管理包括工艺的制定,包括编写工艺规程和工艺卡,工艺的执行和监督,新工艺的鉴定,例外检测的专用工艺制定等。检测工艺管理十分重要,一方面,错误的工艺卡可能造成大批量的不合格产品,导致严重后果。另一方面,错误的工艺参数或偏离正确工艺文件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无法察觉的的失误。①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并针对检测机构的特点和检测能力进行编制。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涵盖本单位产品的检测范围。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定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机关法规和标准的法规。②无损检测的工艺卡应根据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范,产品标准有关技术文件和机关标准的要求编制,在通用工艺规程覆盖的范围的工艺卡内可由Ⅱ级人员填写,由Ⅲ级人员审核;起超出通用工艺规程范围则应由Ⅲ级人员编制。③工艺文件是无损检测工作的准则和命令,必须严格认真执行。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方法来检查工艺纪律是适宜的。有关检查结果应纳入个人业绩考核,并依此实行奖励与处罚④例外检测受现场具体情况或工作结构制约的,可能影响检测灵敏度和缺陷检出的可靠性,所以必须加以控制。对例外检测应制定一套内部管理程序,包括例外检测申请,方案的制度,专用工艺编制,实施的批准。此外,进行例外检测应及时通知客户,并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必要时应向相关部门备案。

4.射线检测报告,底片及原始记录控制和档案管理

射线检测报告应由具有相关资格人员出具,应按照有关规定经过审核和批准签字,并盖单位印章,对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修改存档应在有关管理文件中作出规定,原始记录的填写应保证真实性,透照条件记录必须是实际操作的数据,不断抄录工艺卡上规定的数据,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应具有一致性,底片评定后应顺编号存入档案室。底片的存放一般是将底片垂直放置于架子上,不得平放或堆叠,以防受潮变形变质。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

5.射线检测环境的管理

射线检测的环境包括透照场地,办公场地,暗室,评片室等。透照室设计应符合国家放射安全和环保的有关规定,启用前应进行安全剂量测试合格并应送卫生环保部门备案后方可投入使有。透照室应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报警装置、工作信号灯,以及安全联锁装置等。入口处必须设置放射性标志。在现场使用X射线或γ射线装置进行透照时,应设定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边界应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标牌。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该范围边界,可采用绳索、链条和类似的方法或安排监督人员实施人工管理。

篇5

【关键词】血站 血液 质量管理 模式

血液制品是指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或重组的)、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1]。血液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通过将血浆中的有效组分分离出来并用于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全血不易运输和大量长期储存中的问题[2]。血液制品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医疗急救、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患者的救治效果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血液传播疾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因此,对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建全完善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血站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层血站缺乏精干的人才队伍,管理较为混乱。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基层血站中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才,管理较为混乱。由于部分血站工作人员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所欠缺,设备较为陈旧,导致对血液原浆的安全性控制上存在不足,进而无法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

2.原料血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血液制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法规架构,在原料血浆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上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体系。现阶段我国原料血浆的安全控制所采用的方式,包括不合格献浆员的排查、病原体的血清学初筛和复检,对于防止血源性疾病经血液制品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新的血源性疾病层出不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日益增加,这也给我们的原料血浆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部分血站的血液检测设备和检查流程不够严谨。

部分血站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较为落后,甚至有些检验设备的精确度不能满足当前越来越高的需要,不符合新的检测要求,并且在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灭菌的操作流程,且未做微生物学指标的检测。设备档案的管理不完善,导致血站的血液制品质量难以达标。

二 血站加强血液制品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1.积极加强血站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建立由站长亲自领导、各级业务主管共同构成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该小组在血液质量管理上要起到关键作用,要对血站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认真听取各部门关于血液制品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先进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方法进行推广,建立健全完善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适当聘请公益人士对血站进行监督,共同提高血站的血液制品的质量和血站的质量管理水平。

2.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流程。要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构建血站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血站日常工作信息,包括血源、献血办、供血、检验、成分机采、输血研究等信息,全部集中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全面了解采血站全部信息,加大了管理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全站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3.加强血液质量环节控制。卫生部相继颁布并实施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其中对血液质量是给予相当重视的。

3.1 在血液采集上,要严格按照《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者要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和核对。要为献血者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并记录保存。要确保采血区的绝对安全,要对采血区严格执行消毒处理,对采血环境进行监测。采学时要对献血者手臂进行清洗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3.2 在血液检测中,要严格控制血液检测整体流程,确保血液检测质量符合国家要求。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血液检测项目和方法。实验前要对实验人员、环境、试剂、设备和质控品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预期的要求。严格按照SOP标准既定的各项检测程序。要确保检测报告应完整、明晰,建立和实施检测报告签发的管理程序,对检测报告的责任人及其职责、检测结果分析、记录、检测结论判定标准和检测报告的时间、方式和内容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3.3 在储供血方面,要执行按照要求来进行操作,以确保血液质量。血库中安装储血专用冰箱,并使用专用温控系统进行监控监控。血小板保存要使用血小板震荡仪等专用设备。血库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和核对制度。供血前做好出库前的血液质量检查,在血液运输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运输工具,要保持血液制品所要求的温度,要有温度监视器和报警系统,防止剧烈震荡。保证血液安全送达,以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参 考 文 献

[1]王克义,王惠,孙安堂.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及工艺研究趋势[J].泰山医学院学报.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但是这种结构容易出现自然破损的情况,为了保障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需要对钢筋进行检测。

一、钢筋概述

从建筑结构来说,钢筋是建筑结构当中最为重要的骨架。同时伴随着最近几年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以及结构规模越来越高端大气化,我国的建筑质量的控制逐渐受到了各级人士的关注。尤其是前几年我国更是出现了多起因为钢筋抽条事件而出现的建筑物倒塌以及安全事故问题,政府给予了严重的处罚,就此可以看出钢筋在建筑工程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同时现代化的很多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依附于钢筋才能够顺利完成建设。钢筋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原材料,其质量是工程质量的最重要的玛法,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检测工程师应该在检测的环节当中严把质量关,禁止劣质钢筋混入施工现场。在钢筋的使用中要做好检测和监督工作,保障钢筋能够得到合理、正确的使用,避免给工程质量造成一系列的麻烦。

二、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检测技术

1、见证取样

建筑工程钢筋检测工作的开始是取样工作,它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如果不能把好取样关,就无从谈钢筋的检测,检测的结果也是无效的。工程检测用钢筋必须由具备取样资格的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取样。其过程需在建设或监理单位具备见证资格的人员的见证之下,见证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取样的方式、方法、过程以及取样人员资格进行记录,从而保证整个取样过程的真实性。在取样过程中要遵守三条规则:首先,对于同一批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采用组批规则,每一批为60吨,要见证取样,当不满60吨也要作为一个检测批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其次,对于拉伸检测取抗拉试件和冷弯试件各取两根,四根样品从不同的钢筋截取,其中冷拉伸试件的长度一般不短于500mm,小于650mm,对于冷弯检测试件的截取其试件长度一般不短于200mm,小于350mm,具体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L=1.55*(a+d)+140mm,(其中:L是试件的长度,a是钢筋的直径,d为弯曲实验的弯心直径):第三,在钢筋取样时,一般需要先截取500mm到1000mm不稳定的部分,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并且要对每一组式样进行分别标记,不得混淆。

2、加强性能检测,夯实钢筋检测质量

性能检测作为钢筋检测工作中最重要环节,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以及钢筋质量起决定性影响,并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能检测工作应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试验前准备

检测工作开始前,检测人员要对样品的尺寸、数量等进行仔细的检查,并对试件的直径进行精确地测量、编号,同时认真填写试验台张。因为温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因此,还要严格控制检测器温度,把其控制在10至35℃的范围内。

(2)重量偏差实验

应在见证工作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取样人员取三件或五件试样进行重量偏差试验,并由监理单位的见证人员明确标注钢筋的检验方式。一般来说,若是采取调直后检验的方式,应取三个试件,若是采取进场检验方式,则取五个试件。

(3)弯曲性能检测

钢筋弯曲性能主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测。冷弯试验是将钢筋试样在规定直径的弯心上弯到90°或180°,然后检查试样有无裂缝、鳞落、断裂等现象。钢筋弯曲试验在钢筋冷弯机或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一般应在10~3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在(23±5)℃下进行。反复弯曲试验是一种在专用的曲折试验机上对钢丝进行冷弯试验的方法。

(4)钢筋的延性检测

延性代表着钢筋所具有的变形和耗能的能力,和强度一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指标。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建筑事故,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钢筋的强度不够,而是由于延性不够导致脆断造成的结果。钢筋延性好坏通常根据伸长率来判断,即以测量拉断钢筋断口域的相对变形来进行评判计算,这种拉伸试验的具体过程如下:使已拉断试件的两端在断裂处重新对齐,并且两端的中心线要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如果拉断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缝隙的产生,则缝隙也应该计入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内,如拉断处到临近标距端点的距离超过1/3时,可用卡尺直接量出已被拉长的标距长度,需要注意的是,当拉断后伸长率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不管断裂位置处于何处测量结果均应视为有效。当发生试件在标距端点处或标距处断裂时,则应该将试验结果视为无效,并重新进行试验。

3、对钢筋的锈蚀程度进行检测

(1)物理方法

通过测量在钢筋结构防腐中的电磁,热传导,波和声的传播,和其他物理性能的改变,以反映腐蚀的钢筋的状态。声发射,涡流探头法,电阻棒法,射线法等检测方法都是比较常用的。还有一些研究人员,采用超声波探测,红外线的热转印的方法,回波冲击法以检测钢筋的腐蚀量。物理方法的优点,在于很少受到环境的影响,现场测试操作简便轻松。但在一个在具体的条件下,容易受到混凝土中其他因素的伤害干扰,测定钢筋的腐蚀和从身体度量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为钢筋物理腐蚀和物理的测定指标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检测方法的方式十分困难,难以提供其定量分析,只能进行一般的结论和定性。

(2)电化学检测方法

电化学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钢筋锈蚀程度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原位测试以及可连续跟踪的优点。据调查显示,在目前我国的许多钢筋检测实验室中,电化学的检测方法已经成功的实现了钢筋瞬时锈蚀程度以及混凝土式样的钢筋锈蚀程度的检测,并且被应用到了现场的钢筋锈蚀程度检测中。但是这种电化学检测的方法也有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检测的指标比较的单一,容易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而且只能够进行单点的检测。

三、检测报告工作

对于任何一个使用钢筋材料的单位来说,检测试验机构出具的检测试验报告都是直接影响材料使用性的主要依据材料,所以检测实验报告的材料要保证其信息内容的全面性,最为重要的是要保证实验报告内容的真实、合理、有效、客观,要求参与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员都要进行签字并加盖专门检测机构的印章,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人为操作的不良状态,检测报告主要包括几点要求规定,检测报告要覆盖所有涉及到文字描述的结论;为了保证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状态,要在检测试验报告中进行相关机构的公章或是专用章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材料的使用性能;对于那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已发出的检测报告,要及时向相关使用单位进行书面声明,然后将已经修改完毕的数据内容情况进行全面性的重新发放,要保证修改后的检验报告下发到各个相关单位,同时为了全面让相关单位对检测试验机构修改的特殊性状态,要将材料试验进行修改的相关原因以及进行修改后的再次试验情况向其进行书面内容解释,检测机构也要做好试验资料的保存工作。只有保证钢筋材料的各项检测工作均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才能进行建筑工程的最终使用。

结束语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必须加强对钢筋的检测工作。钢筋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尽管建筑工程的钢筋检测并不困难,但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正确的取样,测试过程的科学合理,以及各种数据的真实有效,那么该钢筋检测过程就形同虚设。检测人员要掌握正确的取样方法,保证测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钢筋检测质量,确保钢筋的质量合格,避免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郝艳红.浅谈钢筋力学性能检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篇7

【关键词】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检测

1.消防设施检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主要针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安装和功能及安全要求,而进行合格评定的活动,在建筑种类和功能日益增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设施检测带来更大的难度,目前消防设施检测常见的问题有:

1.1检测标准不统一

目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标准是《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该规程由公安部颁布,为了适应系统化、专业化和复杂化的消防设施检测需求,检测企业在引用标准的同时,制定各种检测作业指导书,其中不乏套用其他企业标准内容的作业书,另外某些企业对同类消防设施的检测引用了不同的规范标准,譬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测,检测的内容是接地电阻、接地干线、工作接地线和保护接地线,前两者检测标准来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后两者检测标准来自《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1.2检测手段不规范

消防设施检测的过程中,存在检测企业没有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的现象,同时所采取的检测手段不规范,没有合理抽取样本,譬如某建筑面积为1845.2平方米,地下一层安装了7个感烟探头和45个感温探头,模拟火灾响应试验的时候,检测了其中的1个感烟探头和1个感温探头,而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需要检测的感烟探头和感温探头数量分别为7个和20个。再如火灾警报装置声压级强度测试,技术标准是高于环境噪音15dB,但实际检测的时候,没有按照标准就直接填写检测报告,很难判断声压级强度是否符合技术标准。

2.消防设施安全检测的完善建议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的种类和功能越来越齐全,而相对消防设施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消防设施的安全性,需要提高消防设施的检测水平。

2.1加强管理消防设施安全检测

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因为检测对象具有特有性,检测环境具有差异性,检测设备具有移动性,因此消防设施需要加强安全检测。首先是针对检测企业和检测人员的资质问题,建立资质认证制度,在检测之前,需要对检测企业和检测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以规范检测的行为,杜绝检测企业或者人员参与消防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同时企业的法人代表和检测人员只能在同一个单位执业,这是消防设施检测服务的基础条件。其次是检测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协调检测企业之间的自律机制,便于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同时有利于防止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在此基础上,要针对消防检测行业违法违规现象,鼓励社会各界予以举报,尤其是针对那些严重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企业,要清除出行业队伍,以净化行业的竞争环境,维护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再次是对培训体系进行完善,以提高消防设施检测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消防法》第34条固定:“消防设施检测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该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由此可见消防设施检测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技术人员要通过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工作。同时还要定期专业培训检测人员,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的学习,全面充实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

2.2规范消防设施安全检测的手段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手段的规范,首先需要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明确检测项目的试验方法、抽样数量、判断准则等,从建审的角度考虑消防设施产品的质量要求,同时考虑检测的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可以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关于检察和测试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的水平。其次是确定消防设施检测的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相关条件等,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素质,满足检测工作的需求,另外还要配备合适的检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次是规范检测作业的指导书,根据消防设施的类别,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作业指导书,以便根据规定的程序,完成各种检测任务,确保检测程序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最后是规范检测报告,按照检测的技术标准,出具检测报告,同时分类归档保存合同、文件、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等资料,以确保检测结果有据可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作为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手段不规范等问题,为了消除这些问题,需要在对消防设施检测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消防设施安全检测,另一方面要规范消防设施安全检测的手段,以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提高消防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建云.完善消防设施加强消防安全工作[J].科园月刊,2008,(8):368-369.

篇8

机电设备;安全检测;质量保证;研究

1.前言

近些年来,针对煤炭行业事故不断的状况,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在下大力很抓煤矿的安全生产。由于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包括主通风机、提升机、水泵及空气压缩机等)的合理正常运行在矿山安全生产建设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定期对其进行的安全性能检测检验工作就越来越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对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技术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可以迅速发现设备事故隐患,使矿方及时进行预防和整改。

生命至上,安全为天。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测检验工作要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以提高检测工作质量为目的。为此,工作中除了以严肃认真、尽心尽责的态度进行检测、计算和分析外,更要深入研究检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努力实现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从而达到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的目的。

2.标准有效是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前提

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是检测工作进行的前提和依据,任何偏离标准的检测行为都存有潜在的职业风险。因此,当我们新开展一项检测检验工作的时候,首先应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其次确认标准是否先行有效,再者判断该检测方法能否满足客户需求,最后要对应标准条款要求,从实验室场地、人员素质、环境设施、检测设备等各方面入手,全面评估本实验室的资源能否满足标准方法规定的要求。经研究认为,只有当上述条件均已满足的情况下,新检测项目的工作质量才会从源头处得到保障。对于在用的检测检验标准,实验室要按照年度计划,通过互联网权威网站、专业技术机构等定期(比如半年一次)进行标准查新工作,当发现有过期标准存在时,立即停止现有的检测工作,重新履行标准变更的相关手续。

3.人员设备是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基础

任何煤矿机电设备的检测检验活动都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检测设备来完成的。安全检测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工作经历,应当及时解决检测活动中的技术疑难问题,对被检对象状态迅速作出客观、综合、准确的判断。为此实验室要经常性地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检验标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宣贯培训。技术人员只有经过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才可以签发操作证,持证上岗,否则不得从事检测检验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员对检测工作质量保证也有很大好处。

如果检测设备出现问题,那它对于整个检测工作质量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此,一台检测设备从填报购置计划开始,就要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实验室首先要收集供应商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价工作。此外,所选仪器设备的量程、精度必须满足标准要求,投入使用前要进行技术验证和检定校准。操作仪器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授权。在作业现场,设备使用前后要核查测试环境及设备功能状态是否满足工作质量要求。为防止仪器混淆,每一台设备都应有唯一性标识和档案,其中记载了其检定校准、使用存放、维修保养等信息。当然修复后的设备只有在通过校准或测试表明能正常工作后,方能投入使用。

4.流程一致是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重点

实践证明,检测工作质量保证体现在检测过程各个环节,实验室必须实现工作程序标准化,保持步调一致。从与客户协商签署委托合同(协议)、并向检测部门下发任务传递卡开始,整个工作流程就进入了标准化管理。在检测标准未规定优先采用那种检测方法时,应用附加细则对标准加以补充,以确保测试方法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对特定的被检设备,实验室内任何一组人员的检测方法要保持高度统一。

例如对于样品的接受、管理和处置,实验室要规定如下的工作程序:检测工作受理后,双方应做好样品、附件及技术资料的交换登记。检测部门在接到任务后,应组织或指派人员实施。检测人员准备好仪器设备,保证其处于受控状态。重要检测检验用仪器设备,都应有使用说明书。检测人员应保证环境条件符合规定要求,做好环境条件的监控和记录。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仪器外观检查、通电预热、必要的准备工作。检测人员将接受的样品的控制状态改为“在检”状态,严格按照检测标准或规范及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出现边缘数据,应重复测量三次以上确定。检测工作完成后,检测人员将样品的控制状态改为“检毕”状态,按规定存放。已检的样品应由检测人员与客户当面交谈,在清点数量、附件和技术资料后,完成交接。检验过程中填写的原始记录,经审核无误后,交于报告编制人。出具的检测报告经报告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交付客户。

5.结果控制是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核心

检测检验结果质量控制是有计划的活动,实验室应制定出有确定的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的年度计划。监控数据的记录方式要便于发现其变化趋势,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开展结果质量控制的方式有: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参加实验室间比对,三家以上实验室的比对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当检测检验结果离群时,启动纠正措施程序,进行纠正措施验证;使用相同的或不同的方法对同一台机电设备进行重复安全检测检验,比较检测结果,该方法适用于正在进行的检验对象,也适用于留样再测对象;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检验,分析留样前后的结果数据;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如果一个物品不同特性检测结果的关联性表现出脱离相关理论基础,对检测结果就应怀疑。

最后,实验室将记录并计算整理的结果数据,与事前确定的质量控制界限进行比对、分析。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迅速进行分析,并防止出现报告错误的结果。

6.反馈纠正是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途径

在长期的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检验活动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检测工作质量就是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研究表明,检测工作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室内部或外部审核、管理评审、客户的反馈或员工的观察等各种活动来识别,其中客户反馈极其重要,它既能了解检测人员现场的服务态度,又能知道客户对实验室技术能力、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总体印象。征求客户意见可以由电话咨询或者问卷调查两种方式来进行。

面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检测工作质量问题,实验室首先要组织调查、研究分析不符合产生的直接原因,必要时分析诸如检测方法程序、员工技能培训、仪器校准精度等不符合产生的潜在原因。当找到出现问题最根本原因的时候,选择最佳方案完成纠正。最佳纠正措施应考虑:问题的严重程度;风险的大小;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实验室的技术力量和经济水平;消除不符合原因的程度。

7.记录报告是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关键

篇9

【关键词】质量控制 实验室 检测 检测数据

引言:质量的控制是为能够达到工程的质量要求所选用的一系列作业技术活动,目的就是为保证检测结果是否可靠,让校准与监控检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对实验室检测来说,质量控制就是对影响检测质量的“环、机、人、科、法”等方面制定计划,并在实施中进行验证以及做连续的评价,如果有不合格情况的出现,就及时处理还有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一 检测标准、方法的控制

实验室需要定期到标准库对在用的标准进行查新,才能保证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版本是现在有效的版本。如果出现标准的变更,就要及时的收集新标准,根据程序的要求做好新标准的培训工作。对新和旧标准要加以分析和比较,并准备好仪器设备改造、设施配置等基础工作的变更。如果该标准涉及的参数需要通过计量认证,就该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更改的申请,并做登记备案。

二 实验室人员配备

2.1 实验室的人员配备应满足建设部令第141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还应满足各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中对检测人员的要求。检测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2 实验室应制定培训计划,对检测人员应进行适时培训,使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培训可采用技术交流、座谈、研讨会等形式,其内容可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廉政建设、作风纪律的教育;标准知识、质量控制、监督管理、计量理论、误差理论、数据处理、数理统计、抽样方法和理论、外语、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方针目标、计算机理论和操作的学习等。

三 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3.1 仪器设备是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其运行的精确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检测能否正常进行及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 坚持“专人管理、定期维护、责任落实到人”的基本原则,并列入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授权,授权使用人员范围应为已取得使用该仪器的检测项目上岗证的检测人员。

3.2 坚持仪器使用记录制度。仪器使用记录的主要内容有:使用日期、使用人、检测项目、运行状态(包括停电、停水及工作异常等情况)、运行检查、维修保养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众多检测项目需要携带仪器到现场进行检测或抽样,除了遵守在固定场所使用的仪器的规定外,还应做好领用时检查、运输中防护、按规范使用及入库时检查工作。

3.3 按规定周期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使用频率高、易损坏、性能不稳定以及长期工作环境恶劣的仪器设备还应进行期间核查,以保证其能正常使用。 发现设备运行有问题时,应停用报修,对所涉及的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有影响时,应对检测项目进行重新检测,对已出具的检测报告如需修改,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修理期间的仪器应粘贴禁用标志,对影响精度的仪器修理后,经检定合格后,更换合格标志后方可投入使用。所有的仪器设备都要有唯一性标识和检定/校准状态标识。

四 环境条件的控制

检测人员应在试验开始前对环境条件进行检查,达到标准要求环境条件后方可开始检测;达不到标准要求环境条件时,经调整达标后再开始检测。遇环境条件有较大变化、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停止检测,待影响因素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检测,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测。实验室应配备环境监控设备,并按规定对检测时的环境情况(如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控和记录。

五 标准物质与标准材料的控制

5.1 标准物质和标准材料的采购,应选择有资质和能力的服务方,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的证明性文件。对一些长期、重要供应商建立合格供方名录,以这些供应商作为固定用户,从而保证试验用材料的相对稳定性。如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用的标准砂、外加剂混凝土性能试验用的基准水泥等。

六 样品的质量控制

6.1 样品要有代表性,抽样应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检验批的组成、样品数量、样品的规格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检测人员应认真做好抽样工作记录,现场抽样时,抽样点的描述应尽可能的详尽。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异常情况或偏离。当样品与所提供的说明不符合时,或对所要求的检测规定不够详尽时,实验室应在开始工作之前询问委托方,以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并记录讨论的内容。

6.2 收样后,样品应按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存放或放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养护,并应对存放条件进行监控和记录。样品应规定保存期限,以及保存期满后的处理程序。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污染环境的样品的处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七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

7.1 实验室应制定质量控制计划,选择的监控方法应与工作类型和工作量相适应。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或能力验证;进行实验室内部比对试验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反复进行检测;参加国家实验室认可委或其他组织举办的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活动。

7.2 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在发现质量控制数据超出预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八 检测记录和报告

8.1 检测记录的基本要求

检测记录应做到:如实、准确、完整、清晰,项目应完整,空白项应划上斜线。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不同的要求,合理编制检测记录的格式和内容。 详细记录试验过程的各项信息(主要仪器设备、环境技术条件、检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和处理记录等)。检测记录的更改应采取"杠改"的办法,即在错误的数字上划一水平线,将正确的数字填写在其上方或下方,旁边签注更改人姓名。更改只能由原检测记录人进行,他人不得代替更改。不允许用铅笔记录,也不允许用涂改液更改。检测记录应由检测人和校核人本人签名,以示对记录负责。

8.2 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

检测报告要满足完整、准确、清晰、结论正确,易于理解这几个要求。检测报告的格式一定要统一,其内容要根据检测的要求,其中包含与检测结果相关的全部信息。 检测报告需要经过检测人编制,经过审核人员审核后,通过实验室授权签字人批准此啊可以。 如过有分包给外部实验室所进行的检测项目,它的检测结果要在检测报告中做一特殊的注明分包实验室的名称。对于那些已经发出的检测报告做修改和更正的时候,要根据原报告编制人员按规定履行报告的审批手续,经过批准将更正后的报告发到原报告的发放范围,并一定要注明要替代的报告编号。

九 总结

实验室实施质量控制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检验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进程,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并提升了检验机构管理水平。为可以保证实验室维持在认证评审时的工作质量,为可以实施科学专业化统一化管理,务必要持之以恒。实验室被认证以后除了要做正常的日常工作监督外,还要要定期的对相关检验工作做组织检查,唯有不断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才能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才可以提高检测与检验结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篇10

在调查此事时,记者存在以下几个疑惑。1、水龙头中的铅从何而来? 2、节目中所曝光的数据是否真实?水中的铅含量是否有国家标准? 3.流动的水与长时间静置的在龙头中的水铅含量是否一致? 4、铅过量有怎样的危害? 5、不锈钢材质能否取代铜解决水龙头含铅问题? 为此,中洁网记者针对此事件拜访了多家卫浴企业、权威产品实验室、行业协会以及国家相关标准认证中心,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问题一:水龙头中的铅从何而来?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厨房龙头的主要材料为黄铜HPb59,因为纯铜如同纯铝一样不易切削,因此技术工作人员会在黄铜中加入少量的铅,主要目的是改善切削加工性和提高耐磨性。目前国家标准要求其铅含量要求小于1.9%。目前业界所说的“无铅黄铜”,其定义是指含铅量符合以下标准的黄铜,而非不含铅。California AB 1953规定洁具及各种阀门的无铅黄铜指的是Pb铅含量低于 0.25%。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水龙头铜材料没有真正意义上不含铅的铜。

另外,水龙头铸造成型的温度一般为1053℃,而铅的熔点是327.5℃,这样在成型时铅偏析在内外表面,表面的铅含量比内部高3~5倍。使用除铅工艺可以把表面的铅去除,但因为水龙头中流动的水会破坏洗铅的表面,形成“腐蚀”,内部的铅离子又暴露出来,这样时间一久又会有一定程度的铅析出。

除了水龙头之外,铸铁管、铜管和塑料管也或多或少地含有铅。如果将这些材质用于输水管道,也会带来铅污染的问题。

问题二:节目中所曝光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仅相差六天,两检测单位两份结论截然不一的检测报告!7月14日,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栏目在对13个龙头样品进行32小时的实验后,称发现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分别被检出超标。

不过另一个检测单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结果却与之相反。7月8日,该单位一项对68批次水嘴产品的抽查结果显示,节目中提到的几家超标企业产品均属于“所检项目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并未列入铅超标水龙头品牌名单。

两个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为何截然不同?而且差异极大。就此问题,相关机构提出三大疑点:

疑点1:检测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

一份检测结果是否具备法律效力,首先应该了解相关检测机构的实验室和相关设备是否经过国家实验室资质认证。其次,要了解相关工作人员是否有上岗资质。另外,如果该检测机构具备相关资质,它所出具的检测报告上面必须有CMA(实验室资质认证)标志,否则这份检测报告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节目中的检测单位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水暖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未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网站上查询到该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资质认证的信息。

疑点2:抽样样品是否有代表性?

抽样样品是否具备代表性,首先要判断所采集的样品是否是正品。其次,对一个产品进行检测,必须采集6个样品,其中3个样品进行实验,另外3个作为留样。如果只是对一个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是不准确的。另外,如果被检测方有所质疑,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3个留样进行再次检测。

在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节目《水龙头“铅”阴影》中,节目组记者从正规渠道购买了13HTTP/1.1 200 OK Date: Tue, 13 May 2014 13:41:19 GMT Server: Microsoft-IIS/6.0 X-Powered-By: X-AspNet-Version: 2.0.50727 Consuming-time: 323 Set-Cookie: __ReadAuth=wfTUoieJrr+g3XUtPgtpU8p7UuNHVQMpAue7dNxH9p+iQvkqgju+woLMTEHmJ16V; path=/; HttpOnly Set-Cookie: _SessionId=4ykfm145xty1m45530e5kjjg; path=/; HttpOnly Cache-Control: privat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172729 河北公共图书馆共享 function checkOS() {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split(";"); if (ua[2].indexOf("Windows NT 6.2")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webpdp/zh-CN/app/d2b8bfa0-dc29-4ad6-94a1-c0bc1ab4652c");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document.getElementById("win8app2").setAttribute("href", "javascript:alert('本App仅在Windows 8下运行!')"); }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jQuery("#nav").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jQuery("#navFooter").children().mouseover(function () { jQuery(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 { jQuery(this).removeClass("over"); }); //checkOS(); }); function doPrint() { var bdhtml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var sprnstr = ""; var eprnstr = ""; var prnhtml = bdhtml.substr(bdhtml.indexOf(sprnstr) + 17); prnhtml = prnhtml.substring(0, prnhtml.indexOf(eprnstr)); var _first = "水龙头铅超标事件引恐慌 检测过程遭质疑

作者: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 2013年7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种上海家庭最常用的品牌水龙头作为采样样品,而节目中并未说明有无留足样品。

疑点3:实验方法是否准确?

节目中的解说词如此阐述实验方法:在实验室环境中,先用清水洗15分钟,再用蒸馏水洗涤3次,洗去残渣和污物,由于自来水中含有氯气,实验人员按照国家标准配置模拟自来水,将水灌入水龙头,并用密封胶带将两端出口封住。随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系研究生出镜说:“我们每两个小时换一次萃取水,一共更换五次,然后再浸泡16个小时,第二天重复这个实验,经过两天共32个小时的检验……”最后得出结果。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根据GB/T17219―1998《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实验的浸泡水必须符合几个条件:首先PH值(酸碱度)应该为8,水的硬度是100mg/L,有效氯为2mg/L。其次,样品应该在(25±5)℃、避光的条件下进行浸泡(24±1)小时。这些条件,相关实验人员并未清楚说明,在浸泡时间上也有所出入。

问题三:厨房龙头中的铅含量是否有国家标准?

早在1998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同了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行评价标准》。在此项标准中规定饮用水输配水设备(供水系统的输配水管、设备、机械部件)和防护材料的卫生安全性评价标准中规定,铅含量小于等于0.005毫克/升。

2007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标准JC/T 1043-2007《水嘴铅析出限量》这份文件中有明确规定水嘴(水龙头)的铅检测统计值不大于11微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