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处置联动机制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舆情处置联动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Rho激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氧化损伤;法舒地尔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即介于正常衰老和轻度痴呆间的过渡认知功能状态〔1〕。对MCI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可能防止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Laszlo等〔2〕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可以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导致MCI,其机制主要是通过低灌注引起神经细胞氧化损伤而导致。Lin等〔3〕实验研究表明Rho激酶抑制剂(RKI)通过抗氧化作用从而改善慢性脑缺血引起的MCI。段炜等〔4〕实验研究表明,解除颈动脉狭窄对MCI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采用单纯的颈动脉支架置入(SP)术改善颈动脉狭窄引起的MCI,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尤其是术后再狭窄问题。因此,本实验利用大鼠重度颈动脉狭窄,制作MCI模型,研究解除狭窄联合RKI对大鼠认知功能和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旨为慢性脑缺血导致的MCI防治提供新手段。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1206),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南京凯基生物发展有限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和丙二醛(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Morris水迷宫实验装置(成都研制),多功能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德国Leica公司),健康雄性SD大鼠,(250±25)g,由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建立重度颈动脉狭窄大鼠模型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参照周振华等〔5〕的可控程度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并加以改进用“针控线栓法”建立。术前将手术缝线用地塞米松浸泡10 min,大鼠乙醚麻醉后固定,行颈正中切口,分离皮肤和肌肉并游离双侧的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近心侧距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处约0.5 cm处用0号手术缝线将直径为0.45 mm注射器针头和颈总动脉一起扎紧打成活结,留置线头,然后小心拔出针头,局部滴少量地塞米松,同时少量青霉素(溶于生理盐水中)滴于术野中,缝合伤口。假手术组只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其余处理同模型组大鼠。大鼠重度狭窄颈动脉面积狭窄率为 70%~99%。
1.3 动物分组与处理
重度颈动脉狭窄模型随机分成4组:药物治疗组:成模2 w后大鼠每次按8.35 mg/kg法舒地尔悬浮于生理盐水中腹腔给药,2次/d,连续2、4 w;狭窄解除组:成模2 w后将大鼠再次用乙醚麻醉后固定,行颈正中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后找到双侧颈总动脉留置的结扎线头,将线头完全游离,并打开活结,然后小心的抽出缝线,狭窄解除持续2、4 w;联合治疗组:成模2 w后给予狭窄解除和法舒地尔联合治疗,持续2、4 w;对照组:大鼠每天均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处理。每组各6只。
1.4 颈总动脉狭窄处管腔横截面积狭窄率的测定
大鼠用过量水合氯醛麻醉,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用 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截取颈总动脉狭窄处做横截面切片,取狭窄处前后各 3 个切面分析,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每个切面的面积狭窄率并取平均值。狭窄率=〔1-S1/S2〕×100%(S1、S2分别代表狭窄部分和正常血管相同部位横断面积)。
1.5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
采用水迷宫实验装置及动态图像采集分析系统对各组大鼠进行评价。在各组大鼠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前及其后2、4 w分别进行检测。水温控制在(26±1)℃,室温24℃~26℃,该实验分为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搜索实验两部分。
1.5.1 定位航行试验
历时5 d。第一天大鼠自由游泳2 min,使其适应环境和人的抓握等相关操作。从第2天起,分别从水池4个象限内将大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计算机监测并记录大鼠从入水开始寻找至找到并爬上透明平台的路线、所需时间(逃避潜伏期)等,即为一个训练程序,每个训练程序4次/只,每次训练间隔60 s,每天分上、下午各一个训练程序。如果大鼠2 min内未找到平台,这时潜伏期记为2 min。
1.5.2 空间搜索实验
历时1 d。定位航行试验后拆除透明平台,然后任选一个入水点将大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并记录2 min内大鼠在各象限内游泳距离和大鼠搜索平台轨迹。
1.6 大鼠血清SOD和MDA的测定
将行认知功能检测后的大鼠用水合氯醛腹腔深麻醉,迅速从左心室抽取血液后离心,保留血清,放-20℃冰箱保存。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然后应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比色法记取吸光度值(OD值),测定SOD活性水平及MDA的含量。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数据以x±s表示,多种均数之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个均数比较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大鼠颈动脉狭窄处面积狭窄率的变化
在解除狭窄2、4 w后均发现狭窄解除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颈动脉狭窄处面积狭窄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2.2 各组大鼠水迷宫实验结果
对照组平均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延长(P
2.3 各组大鼠血清SOD、MDA检测结果
治疗2 w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OD的活性:假手术组和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治疗2 w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MDA活性:假手术组和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3 讨 论
氧化应激损伤在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中起关键作用,有研究表明,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引起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导致脑实质和脑微血管系统的氧化损伤,从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6〕。RKI具有神经保护及抗凋亡作用〔7,8〕,RKI可增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形成,拮抗氧自由基,同时抑制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起抗凋亡作用;在颈动脉狭窄引起的慢性脑缺血中,RKI法舒地尔对脑缺血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及相关的一些治疗目前尚无深入研究。
Lin等〔3〕实验研究表明RKI羟基法舒地尔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引起的氧化损伤,即通过增加SOD活性和减少MDA含量实现。Evereklioglu等〔9〕也发现AD患者血浆中的MDA显著升高,其血浆和红细胞内SOD活性显著降低,并且伴有老年斑的AD患者血浆中的MDA水平与SOD活性负相关。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显示颈动脉SP术后可以明显的改善脑血管病和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脑缺血、再狭窄以及高灌注、低灌注等问题仍困扰着我们,尤其是SP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再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相似的病理学特点。因此,RKI也能抑制再狭窄形成〔10〕。法舒地尔不良反应少见,但单纯的药物治疗只是短期缓解临床症状,无法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因此本课题将RKI和解除狭窄联合起来治疗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本实验说明法舒地尔、解除狭窄和联合治疗这三种措施都可以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而联合治疗改善更显著,联合治疗改善大鼠认知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Rho激酶的活性而增加SOD活性与降低MDA含量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将解除狭窄联合RKI治疗颈动脉狭窄引起MCI的氧化损伤能有效地提高其治疗效果,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并且为进一步研究颈动脉狭窄后MCI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Burns A,Zaudig M.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older people〔J〕. Lancet,2002;360(9349):19635.
2 Laszlo KS,Dezso N,Tamas S,et al.Carotid stenosis 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J〕.J Neuro Sci,2009;283(1):3640.
3 Huang L,He Z,Guo L,et al.Improvement of cognitive deficit and neuronal damage in rats with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 via relative longterm inhibition of Rhokinase〔J〕.Cell Mol Neurobiol,2008;28(5):75768.
4 段 炜,陈康宁,柳春雨,等.解除颈动脉狭窄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6):4137.
5 周振华,陈康宁,周 宇,等.可控制狭窄程度的鼠颈动脉狭窄模型建立及认知功能改变〔J〕.中国临床康复,2005;8(28):60524.
6 Derdeyn CP.Videen TO,Fritsch SM,et al.Compensatory mechanisms for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occlusion〔J〕. Stroke,1999;30(5):101924.
7 Satoh S,Toshima Y,Ikegaki I,et al.Wide therapeutic time window for fasudil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ischemiainduced delayed neuronal death in gerbils〔J〕.Brain Res,2007;1128(1):17580.
8 Rikitake Y,Kim HH,Huang Z,et al.Inhibition of Rho kinase(ROCK)leads to increased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stroke protection〔J〕.Stroke,2005;36(10):22517.
篇2
新媒体的政治参与,使现行的政府运作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形成一定的舆论合力后,还会促生新的舆论方向。如何把握新媒体时代社会治理趋势,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目前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这将考验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执政智慧。
一、新媒体对舆论工作格局的影响
1.弱化信息把控优势。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和聚合方式的变革,也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和形态,弱化了社会管理者在信息资源把控方面的优势。新媒体的技术特性不仅模糊和重新界定了过去所谓“主流”、“非主流”和“权威”、“非权威”等概念,还改变了人们评价社会公共话题的参与模式。这种依托于新媒体(主要是网络传播)的公众意见自成体系、自由表达,体现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件讨论的能力大大加强,也使得以往信息不对称传播的方式得到改观。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新媒体帮助公众实现形式权力的突破,初步完成社会权力的再分配。
2.破坏意识形态建构。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利益问题,往往和思想认识问题交织在一起,并通过一定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目前,新媒体开放、多元、交互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传统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凝聚能力下降。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反映到社会心理层面,就是人们排斥和怀疑正统思想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反传统、反主流、反权威的价值取向。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信息“阻隔”功能和强大的网络语境颠覆性,严峻考验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
3.消解政府权威与公信力。
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互信度,是社会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的重要资本,这种资本需要长期的互动才能累积起来。与传统媒介生态下的舆论监督不同,网络舆论生态因新媒体的存在而使地方政府的“公关管控”存在巨大的风险,突发事件因危及到民众切身利益,普遍会带来舆论的负面反馈,进而推动民众与政府“不自觉对立”。在舆情演变的过程中,各种价值理念、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自由自主、快速无序传播,不仅造成舆论溯源困难,还导致网络事件的变异,给社会管理带来极大的困扰。
4.抬升舆论引导成本。
网络等新媒体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意见表达形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出去或形成舆论强势,满足公众“知情”和“表达”的诉求。如果不能理性引导公众有序合法地表达自己,不仅会大大抬升引导舆论的成本,还将使培育舆论“自我净化”的努力化为乌有。新媒体的出现,要求社会管理者把网络舆论场作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质与量的关系、快与慢的关系,积极考虑民众的接受范围、舆情的承受能力,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上探索网络时代危机应对方式、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二、新媒体管理运用难点及弱点
1.信息甄别。
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其虚拟性、交互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性,导致社会事件在传播上的矛盾对立。网上行为理性与非理性倾向相互交织,形成了多种舆论杂合形态。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目前信息不需经过严格的审核与核实,这就导致通过网络传播、报道的消息内容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公众面对网络上大量的舆情信息感到困惑、迷惘,造成人们是非观念模糊,舆论导向的控制力减弱,给舆论引导工作增添了难度。
2.利益诉求。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同时,由于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各种利益诉求和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矛盾纠缠在一起,社会管理者对敏感问题处置稍有不当,就有可能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造成大范围的负面影响。
3.社会情绪。
舆情事件传播的速度、规模和方式,不仅取决于事件的社会背景和性质,还与网民群体的认知态度、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密切相关。政府部门对社会情绪的安抚和正面回应,已经成为政府引导舆论,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公共事件中,部分群体本来就对社会或单位存在着对抗情绪,他们通过网络的偏激、情绪化甚至是煽动性的言论很容易受到关注,引起众多有关因素的卷入,使社会舆情复杂并且难以控制,成为舆论关注的难点,引导处置难度加大。
4.治理理念。
相对开放的舆论格局,使各级党委、政府面临较之以前更为严峻的考验。在一些地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面对舆论格局的新变化,显得很不适应,舆论引导能力明显不足,凸显出执政能力中的“短板”。有些地方政府习惯用排斥社会参与的权力机制,来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政府公共治理的理念和技巧还严重滞后。以什么标准对近年来网络突发事件进行性质界定,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网络突发事件产生机制及传播模式,如何正确地、有效地引领社会舆论,变得难度更大。
5.引导技巧。
面对各类突发事件,一些社会管理者满足于立竿见影的治标功夫,疏于或懒于从治本方面进行“活血化瘀”的疏导,在化解各种显性或隐性的不稳定因素方面存在本末倒置现象。部分领导舆情意识和能力欠缺,对社会舆论中的民声、民意、民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不屑于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网站和网民社会责任缺失,也不清楚如何从制度设计上强化网络媒体和网民的社会责任,满足于对公众进行生硬的灌输式传播,难以担负引领社会舆论的大任。
6.联动机制。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公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多元信息的制造者与参与者,话语权和权的下移使受众也具备了自我议程设置的能力。部分领导在如何构建中央与地方、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机制方面思维僵化,对媒体联动机制缺乏全面的、辩证的认知。不知道怎样把握网络监督的“度”,也不清楚如何把握舆论引导、情绪疏导的时机和火候,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发挥新媒体监督功能、作用之间摇摆不定。
三、如何形成新媒体管理合力?
1.转变管控思维,适应社会需求。
在新媒体营造的舆论感染力作用下,“广场式舆论”更容易推动民众做出简单追随的行为,旧有的管控方式和思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治理需求。新媒体制造着各类信息,引导着社会舆论,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政治取向和行为,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刺激公众的情感反应,进而导致事态失控。新媒体时代是全民提供线索的时代,民众关心并调查政府在做什么,官员遭遇全面监督和直接批评成为一种常态。新媒体的发展将迫使政府部门转变管控思维,认真学习新媒体知识,积极消除新媒体恐惧症,努力避免封堵方法和“鸵鸟”态度。
2.优化治理模式,理顺工作机制。
近年来,公共行政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不断加剧,新媒体催生的公民社会日益壮大,使得传统政府治理模式日益显现出濒临危机的征兆。新媒体以更充分、更快捷的暴露危机的方式给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带来冲击。舆情危机的产生,既因转型社会中的结构性矛盾引发,也因新媒体自身的特点导致。基于当前网络舆情治理的瓶颈,亟待创新社会化、法制化的多元治理模式,只有各个政府行政单位之间理顺工作机制,实现归口管理、专人负责、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综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才能得到及时、高效、合理的应对和解决,舆情应对工作才能跟上新媒体的脚步,才能与网友的情感合拍。
3.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传播秩序。
新媒体的管理,既要考虑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也要兼顾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保障。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新媒体的专门法律,有些间接可依据、可引用的相关法律,但用起来不趁手。因此,可以考虑在完善现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以法律或者行政性法规的形式,建立权责对应的新媒体管理法律体系。在信息聚合与扩散不断提速的新媒体时代,各级政府很有必要理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营造健康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规范传播秩序,加强对舆论的引导。
4.新旧媒体互动,拓展宣导空间。
在很多舆情事件中,互联网等新媒体都在扮演着为大众、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角色。特别是在传统媒体因为种种顾虑而缺席或反应迟钝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充当急先锋的角色,成为网民自发爆料和集结舆论的平台。在新媒体时代,既往的议程设置理论根据现实有所修正,只要选准突破口,新旧媒体相互借力,就可以借助新媒体优势,扩展报道互动新空间,将受众接受信息和接受导向的过程融为一体。社会管理者借助新媒体搭建统一的开放性平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提升了报道价值,又满足受众深层次的需求,将是优化政府治理模式,重构正面舆论的自主性和传播力,通向善治的一剂良药。
篇3
邹伯安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 300280)
[摘 要]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网络舆情特点,提出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方案,以有效应对、妥善处理网上不稳定因素,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关键词] 网络舆情;特点;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59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121- 02
互联网作为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具有快捷性、普及性,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成为引导社会舆论和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阵地。当前,网络舆论多元多变,舆情复杂,热点密集,网上言论空前活跃,的各类诉求和情绪会在网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互联网已成为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及时收集网络舆情热点,掌握各种预警性、行动性网络舆情信息,认真分析网络舆情特点,提出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方案,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妥善处理网上不稳定因素,化解网络舆情危机,为企业提供第一手网络舆情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维护企业稳定和人心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网站、电子邮件、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维基、微博、微信、腾讯QQ、新浪UC、麦圈等多种即时聊天工具等途径转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信息量大以及自由性、即时性、交互性、匿名性等诸多特点。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这些特性,使得网络舆情在表达和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些区别于现实舆情的特点。
1.1 自由性与丰富性
由于互联网信息转播的自由性、便捷性等,民众表达舆情的意愿更加强烈,表达渠道更加畅通,传播速度也更快,对共同的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出现了分布于社会各处的意识传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诉说呈现辐射状态,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包罗万象、极为丰富。
1.2 隐匿性与外显性
相对于传统信息传播,网络舆情的传播也同样具有隐匿性。正是由于这种隐匿性,人们无需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因为某种顾虑而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态度,在网络匿名的状态下,人们可以畅所欲言。通过一个人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能够较为清楚地推断出他的情绪和态度,这种外显且较为真实的舆情,尤其是涉及敏感问题的舆情,在现实中并不很容易捕捉,这也就使得网络舆情具有更强的外显性。
1.3 情绪化与非理性
随着社会运行机制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利益群体的调整,都直接影响每个社会成员切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生活节奏加快、下岗失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竞争加剧等问题使得一些人的心理结构失衡,紧张、焦虑、困惑、不满等社会情绪浮动,浮躁心理流行。但是民众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往往缺乏适当的排解渠道,而网络为民众宣泄情绪提供了最佳的渠道,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基本是以原生态形式得到展现。客观地说,民众的舆情表达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但是相对缺少理性,甚至有偏激的情绪或态度,这一旦形成规模和普遍现象后,很容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1.4 个性化与群体化性
舆情的主题是民众,舆情表达倾注了个人的情感、意志和认识等主观因素。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匿名状态下容易摆脱角色关系的束缚,容易个性化,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容易坚持己见,保持个人独立性。但现实中,网民往往有意无意间形成易于沟通的群体。实践证明,网民中的群体化倾向更加突出。网民舆情的表达与群体化特点并不矛盾,个性化在博客和微博上体现更加明显,而群体化在BBS和腾讯QQ群更突出。
2 网络舆情的应对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政治和社会形势的深刻发展变化,涉稳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更为复杂和严峻。企业涉稳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是新形势下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规律,总结理论,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是做好企业涉稳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根本之道。
(1)深刻认识做好维稳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将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维稳网络舆情工作是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企业涉稳网络舆情逐步增多的趋势,必须全面发挥维稳战线“网上和网下、虚拟与现实”两个战场相互辅助和支撑作用。将维稳网络舆情与维稳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实、同考核。
(2)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并作出相应对策,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突发网络舆论事件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不断加强改善监测软硬件设施,改进手段,确保维稳网络舆情工作的顺利开展。启动全天候维稳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一经发现网上有害稳定信息,立即组织协调屏蔽、封堵、删除。全力配合支持有关部门一线排查,掌控和处置工作,紧密结合,协同合力,确保维稳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4)建立工作预警、协同联动、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目标管理考核等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完善维稳网络舆情工作体系,推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运行敏捷、传递快捷的工作系统。通过维稳网络舆情工作管理制度,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动作,形成从上到下有工作机制、有队伍、有制度的“一盘棋”局面,形成“信息畅通、闻讯必动、各负其责、主动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
(5)健全基层维稳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推行首办责任制,努力把网络舆情解决在首办环节、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不把矛盾和问题推给上级、推向社会。同时两级部门积极合作,共同做好工作,构筑起精力集中在一线、矛盾发现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的工作机制。
篇4
关键词:网络舆情 特点 综合应对
网络舆情是由于受到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尤其是一些负面的网络舆情,一旦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网民“围观”,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本文拟从网络舆情的特点入手对其综合应对进行初步探讨。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无线上网技术的普及,我们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民人数达已达4.0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
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二、网络舆情的综合应对
网络已然成为网民诉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平台,但同时也是宣泄心中累积的负面情绪的窗口。一旦有人在有意无意当中制造了某个虚假信息,而该信息又迎合了某些人群的心理需求,那么如果我们有关部门不能做到快速、准确、透明地有效应对,就会迅速传播开来,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为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应对。
(一)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强化能力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负面网络舆情的产生,大都与政府公务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有一定的关系,牵扯到队伍素质、规范化管理的方方面面。“三项重点”工作是政法机关建设的总抓手,而当前“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 的主题教育活动更是对于我们强化政法队伍的宗旨意识、提升队伍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解决政法机关为谁执法、怎样执法的关键之所在,在工作中应深入、全面推进。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强化在管理中服务的意识,强化学习意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因此,我们要自觉地投身到当前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去,进一步增强活动的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把抓班子、带队伍放到首要位置,切实提高人的素质。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一流的队伍才能干出一流的业绩。人的素质才是根本之所在,对于作为国家机器的政法机关更是如此,我们只有内练真功才能做到外树形象,才能让群众满意、放心,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负面舆情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全方面展示检察风采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政法机关可以尝试有组织、有步骤地安排有能力的干警开通实名博客、微博,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开通单位实名微博、建立门户网站等。
1.让互联网成为推进检务公开的窗口。在网上进行检务公开,既能随时随地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最迫切的、最急需的问题,又能让群众充分了解我们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把所有的人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这对于促使工作人员转变执法观念,提高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因工作不当而引发网络舆情事件。
2.让互联网成为展示检察风采的阵地。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中心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让群众知晓我们检察机关的每一个执法环节和每一个执法行为都是处在严密的制度规范和指导之下;让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在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严厉打击暴力犯罪、保护民权民生、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所作出的艰苦努力。全方位展示新时代的检察风采,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三)多措并举,提升负面网络舆情的化解能力
网络舆情的产生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其应对也必须是多方位的。
1.制定应急预案。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网络舆情从出现发展到网民“围观”是迅速的,但也有一个过程并且具有一定的征兆。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专门的舆情应对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在批捕、、侦查、纪检、技术、宣传等业务部门明确一名责任心强、精于业务的同志为舆情信息员,每天采用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加强对目标网站、论坛的搜索,对涉及本单位可能造成突发舆情的事件及时预警,掌握舆论发展动向。
2.建立准确、快速处置机制。网络舆情的处置关键在于准确、快速、透明,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要及时纠错、公开答复,通过诚恳的道歉和补救措施得到网民的理解,并且要做到事件的处理和信息同步进行,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靠前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重视信息的后续工作,及时跟踪事态进展,引导舆情向正确方向发展,注意用精确的事实说话,不要添加自己的观点,做到理性、平和、冷静,让谣言不攻自破。
3.建立联动机制。当负面舆情发生时,情况不明朗、信息不完整,极易导致人们主观猜测与种种传闻。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及时、客观地信息,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及时的信息和有效的媒体管理,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危机处理中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
有关职能部门还应当加强网站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从建立健全网站管理制度入手,规范信息制作流程,网络运营商要做到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不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网络从业人员要站在社会全局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信息,要抛弃本位主义,要有社会责任感。同时进一步探讨相关立法,加大对假新闻制造者的惩处力度,尤其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的始作俑者一定不能姑息,必要时公权力可以直接介入以弥补私权利的不足,通过惩罚起到相应的震慑作用,做到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疏导与惩处相结合,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一、牢牢把握稳定物价这一首要任务,加强五项建设,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一是加强调控手段建设。推动《市市级价格调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并组织实施。探索扶持“平价商店”、“直销商店”建立发展的措施。坚持价格形势分析报告制度,切实增强价格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发挥价格调控联席会议机制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方面的协调落实作用。
二是加强监测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市价格监测条例》,出台配套政策;加强价格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并完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加强粮油肉蛋菜及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监测分析,及时报告市场价格变化及趋势;适时开展农产品成本收益专项调查。筹建全市价格监测信息数据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三是加强联动机制建设。继续完善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制度,准确测算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合理确定和调整价格临时补贴标准,进一步扩大联动机制保障覆盖范围。
四是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完善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修订《市价格预警和应急监测工作预案》,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演练。
五是加强市场信息引导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周期性波动规律的研究,及时重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成本信息,积极引导农民理性种植、养殖,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价格舆情收集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宣传政府价格工作职能和价格政策。
二、牢牢把握推进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加强工作创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是服务重点区域发展。围绕全市科学发展重点项目落地、发展需要,认真做好寻标、对标、夺标、达标工作,积极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梳理提出支持市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建设的优惠价费政策意见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促进我市相关产业和重点区域的发展。
二是深入开展清费减负。积极发挥价格职能作用,助力国际标准、一流政务商务环境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对小微企业免收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政策规定,加强后续监管工作,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收费监管,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结合实际,继续清理收费,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收费减免政策。继续清理价格行政审批事项。贯彻《省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贯彻落实国家、省电价、成品油等价格改革政策,切实做好相关政策配套工作,适时推进我市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推进价格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支付能力,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进一步配合做好医改和托幼教育事业改革相关工作。完善物业收费、经济适用住房等涉房价格管理制度。
四是拓展价格认证工作范围。探索开展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财物价格认定,积极为纪检监察案件快速查处提供必要的价格认定服务;有计划地开展涉税财务价格认定,为加强税收征管服务。
五是提升价格研究水平。对价格调控、价格改革、价格服务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专人成立课题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价格决策发挥积极参谋作用。
三、牢牢把握强化监管这一执行保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一是加大日常价格投诉举报资源整合力度。探索建立12358投诉举报电话市、区(市)两级统一受理、联动办理、统一回复机制,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加大明码标价工作力度。
二是加大涉农涉企和民生价费检查力度。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开展商业银行收费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的各种乱收费行为;继续开展涉农涉企价格检查,坚决落实好各项清费减负政策。组织开展医药价格、医疗服务收费、教育收费、电信收费等专项检查。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开展房地产市场价格检查。配合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价格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加大市场价格秩序整治力度。重点查处商贸流通企业虚构原价、虚假折扣、不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欺诈行为。根据国家、省部署,及时依法调查集中涨价、企业频繁调价或大幅调价等现象。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四是加大重大价格违法案件曝光力度。通过有关媒体,建立重大价格违法案件曝光平台,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五是加大价费公示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政务网平台,建立停车收费网上公示系统。逐步整合其他价费公示资源,建立统一的价费网上公示系统,提升价格服务能力与水平。继续做好有线“数字物价”频道建设。逐步公示一些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影响重大、社会关注度高、舆情集中项目的成本情况。
四、牢牢把握制度建设这一提升整体工作基础环节,以制度管人管事,切实提高服务履职能力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动《市价格监督检查办法》、《市涉税财物价格认定管理办法》列入全市政府规章立法项目范围。
篇6
一、督点内容
(一)开学条件保障
1.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教材和教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情况。是否及时在开课前将课本发放到学生手中,是否违背自愿原则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4.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中职学校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5.后勤保障情况。校(园)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6.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是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落实资金,是否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是否存在经费截留问题。是否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
7.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三爱”(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三节”( 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
(二)校舍安全管理
8.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消除所有D级危房。
(三)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
9.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校(园)食堂就餐环境。校(园)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四)校车安全管理
10.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省级校车服务方案,校车管理机构及协调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11.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使用拼装车、报废车、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否按照要求设置校车站点,校车运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校(园)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五)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12.校(园)“三防”建设落实情况。校(园)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寄宿制学校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13.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严防溺水事故,坚决避免群体性溺水事故。是否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杜绝校(园)宿舍明火取暖现象。
14.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各校(园)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
15.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校(园)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16.校(园)周边综合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警校联动机制是否建立,校(园)周边公安机关高峰勤务、“护学岗”和群防群治机制是否健全,校(园)周边警务室民警是否经常到校沟通联系、指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经常协调有关部门对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排查整改,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17.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情况。是否利用开学初对中小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否突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教育重点,是否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二、督查要求
(一)全面自查。2月27日至3月3日,教育部将派出专项督导组抽取我省1—2个市州进行实地督导,每个市州抽取学校不少于6所,督导学校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不同学段。各县市和各校(园)要全面梳理排查各项开学条件保障情况,建立问题清单,逐项及时解决,县市教体局、教育督导部门领导干部带队督导,重点是基础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农村偏远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困难。自查报告要涵盖重点内容涉及的5个方面17项工作情况,于2月24日前报送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州教体局,自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做法经验、困难问题和整改措施等。
(二)重点抽查。每个督查组由3至4人组成,必须深入6至10所学校开展督查,做到村小、中心完小、九年制、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全覆盖,根据各学段特点确定督点;每个县市须查1至2所幼儿园。
(三)加强反馈。各督查组要按照督查方案要求,深入校(园),及时纠正违纪违法行为,对违规办学、违规收费等行为要坚决制止,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告知校(园)和县市教育和体育局,责令及时排除。督查结束后,要向学校和县市教体局进行情况反馈,推介典型经验,找出问题,各督查小组于3月3日前将督查书面材料交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汇总。联系人:朱x ,电话:xx,电子邮箱:xx
三、人员安排
3个督查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督查组
组 长:吴xx
成 员:罗xx 朱xx
督查单位:xx县 xx县 xx县
第二督查组
组 长:王xx
成 员:何xx
督查单位:xx市 xx县 xx县 州直学校
第三督查组
组 长:向xx
成 员:朱xx
督查单位:xx县 xx县 xx民中 州民族实验小学
篇7
1、排查摸底,拉网检查。区质监、发改、环保等部门,要全面摸清本区食用油精炼加工、分装灌装企业及生物柴油、工业油脂、动物饲料等生产企业底数并逐一进行核查;区城管局要对所有餐厨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理企业和作坊,特别是渣油处理单位进行核查,摸清底数;公安分局要会同相关部门,以老旧片区为重点,迅速组织拉网式排查,实行分区分片包干负责,全面清理取缔从事“地沟油”精炼加工、存贮转运的黑作坊、黑窝点。
2、完善制度、源头治理。区食药监局要督促餐饮单位建立餐厨废弃物台帐管理、分类放置、日产日清等制度,设置油水分离器、隔油池等设施,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放到雨水、污水管道,禁止交由未经许可或备案的单位或个人处理,依法严惩违规单位。鼓励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预包装食用油、定点采购食用油,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地沟油”问题。
3、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各相关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食用油精炼加工、分装灌装企业,食用油特别是散装食用油批发零售单位以及集体食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餐馆、火锅店等的监督检查,要增加监督抽检频次,认真核查原料油、成品油等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以及散装油标签标识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凡发现生产加工、销售、使用假冒伪劣、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要依法给予相应处罚。对无标签标识、来源不明、进货或销售价格明显偏低的要进行重点调查,对涉嫌犯罪的要立即移交公安机关。
4、追根溯源、严惩犯罪。公安分局要总结推广相关案件侦办经验,深入推进“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的要求,做好证据收集和检验鉴定工作,对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对有关监管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公安分局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核查,对涉嫌犯罪的要立即立案侦查,迅速抓获犯罪嫌疑人,依法从严从重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每一起案件都要循线深挖、追根溯源,全面查清原料来源、生产窝点和销售渠道,努力做好全环节侦破。
5、沟通信息、引导舆论。各有关部门、各办事处要及时报告整治工作信息,定期报送工作动态,建立健全部门之间案件线索通报、信息反馈、查处侦办等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舆论监测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及时掌握、核查舆情热点线索,妥善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防止负面炒作。
篇8
镶黄旗现有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和政府网络中心等传统媒体和镶黄旗手机报、镶黄旗微信宣传平台等新媒体,由于各媒体“各自为政”,一些弊端和问题日益凸显,为此,镶黄旗顺应媒体发展之需,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一、推进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镶黄旗旗内现有媒体和所有媒体一样受到挑战,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积极应对,通过融合媒体资源,打造强势媒体,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融合媒体资源,建立全媒体新闻传播平台。为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优化媒体结构,整合媒体资源,镶黄旗探索成立了“新闻中心”,做到新闻信息一次性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同时,加强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加强报网、台网融合,进一步完善镶黄旗手机报运营机制。同时,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定期研究宣传舆论动态,安排阶段性宣传重点,组织、策划开展重大新闻宣传活动,达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目的。
二是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和媒体监督有效机制。加强新媒体管理,提高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镶S旗成立了由旗委书记任组长的旗委加强和改进宣传舆论引导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协调全旗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形成旗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健全和规范媒体监督有效机制,实行月调度工作机制,规范选题报批、采编、审核程序,防止出现报道片面、失实和炒作,避免影响全旗整体形象。
三是做好热点引导和突发事件报道工作。自2013年镶黄旗微信宣传平台成立以来,镶黄旗切实做好网上网下监控工作,及时向旗委、政府报告舆情信息,提高负面舆情处置和应对能力,提高镶黄旗宣传平台的关注度。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及时准确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疏导情绪,稳定社会,为事件妥善处置营造良好环境。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镶黄旗严格规范新闻秩序,健全完善新闻工作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新闻的实效性和权威性。
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不足
通过努力,镶黄旗在推进媒体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媒体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为此,要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和提升。
一是融合发展的理念和危机意识不强。镶黄旗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欠发达地区,传统媒体的意识根深蒂固,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如果我们缺乏忧患意识,很可能在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洪流中落伍,不仅达不到舆论宣传引导的作用,也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从镶黄旗媒体目前融合情况看,融合的范围还不够广,效果还不够好,存在多头发声,口径不一致,重复劳动的现象。这就要求在融合过程中,要充分汲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所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是整合的层次和水平还比较低。镶黄旗内媒体虽然进行了融合,融合仅限于媒体之间和媒体内部的资源整合,达不到稿件共享共用,更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媒体的读者要求,达不到优化处理,分类报道的目的。比如说,镶黄旗手机报上刊发的内容,与报纸内容完全一致,内容冗长而繁杂,并没有按手机报的要求去做。
三是全媒体队伍实力不足、人才缺乏。目前,镶黄旗新媒体采编队伍跟不上形势发展步伐,采编记者的采编思维、知识和能力难免受传统媒体思维影响,特别是对新兴媒体的开拓创新能力不强。就镶黄旗而言,地处祖国北疆,经济、文化落后于发达地区,虽然进行了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仍不能满足新媒体平台业务的需要。
三、推进媒体融合的建议
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不仅要对采编资源、采编内容以及平台、渠道、方式进行深度融合,同时也要着眼于新媒体发展的态势,形成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模式和作法,全力打造符合本地实际,宣传效果良好的新型主流媒体。
1.创新内容,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内容本土化,强化报道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推进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和创新,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充分整合各媒体优势的同时,加强组织和策划,创新深度报道,形成跨部门供稿,一次编辑、集中审核的采编模式,努力打造强势媒体。镶黄旗要求全旗所有媒体人员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同时,加强对报刊、频道、网站、微博、公共微信和宣传栏等平台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管理规定和考核评价体系,推进行业自律,树立起宣传舆论引导者的良好形象。
2.加强全媒体队伍建设。媒体要融合发展,人才转型是关键。只有打造一支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全媒体队伍建设,才能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媒体融合发展迫切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队伍。目前,镶黄旗采编人员良莠不齐,发挥不了前沿阵地的作用,骨干记者也就几个人。为此,全旗4个苏木镇和旗直各部门分别确定1名领导负责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并确定1名宣传员撰稿,同时,实施宣传舆论战线重点人才工程,健全完善激励措施,组织开展“最满意宣讲员”“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评选活动,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组织外出培训或挂职锻炼。
3.加快转型,做“全能记者”。培养“全媒体记者”,要求广大记者要掌握传统媒体的操作方式,还要提升媒体记者的自身素质。记者要转变旧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新价值。深入学习各种新媒体的业务流程和新的知识点,尤其是要学好新媒体的各种业务知识,及时掌握新媒体最前沿的知识,把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可靠性等特点与其它媒体的传播方式结合起来,打造出属于镶黄旗本地区的强势媒体品牌。在同一媒体内,既可以领导亲自讲授指导,还可以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进行,还要与上级媒体合作,借助上级媒体的平台作用进行,以便实现人才全能化。还要加大对现有编辑记者和广大通讯员应对新媒体能力的培养力度。要学会用以记者敏锐的视角报道新闻事件的发生,用妙笔华章记录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讲述普通百姓的故事,提升编辑记者的新媒体素养。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稳定工作;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07-03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出现了一批由普通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作举办,办学机制和模式既不同于传统公办高校,也不同于民办高校的新型本科院校。这批新型本科院校被称为独立学院,经过近十多年来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独立学院的稳定工作既有对传统高校的继承,也呈现出基于其办学体制和模式的特色。
一、独立学院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
1.办学主体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治理格局。(1)独立学院的多元管理:母体高校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26号令的有关规定,独立学院的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母体高校、合作举办方,还涵盖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管理主体更为多元。独立学院的多元管理,对独立学院的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要处理的问题有时较普通公办高校更为复杂。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在政府管理序列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视为市直属单位,并纳入市直属高校管理;同时浙江大学负责办学指导,也将学院纳入二级单位进行具体的指导管理;同时,学院也接受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杭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学院的上级管理部门相对较多,客观上对学院的维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独立学院的组织隶属与运行机制:稳定工作的责任主体。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一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中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因此,独立学院在组织隶属关系上,既属于母体高校,又属于参与举办的社会组织。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从组织隶属关系上,学院既隶属于浙江大学,又隶属于杭州市人民政府,学院的维稳工作既要向浙江大学负责,同时也要向杭州市人民政府负责。在运行机制方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实行市校合作办学机制。浙江大学对学院办学给予全面指导和支持,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建设用地、办学资金资助等方面对学院进行大力扶持,这一“双塔型”的运行机制,既确保了学院的办学质量较高,同时也让学院有了一个更为稳定的发展环境和更为优越的发展条件。(3)独立学院稳定工作的任务。独立学院由于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与母体高校不同,因此,其稳定工作既有母体高校共性的特点,又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而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政治稳定,即高校上上下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是稳定工作的核心要求;②人员稳定,即学生和教职工思想积极、情绪稳定,这是稳定工作的基础;③教育教学活动稳定,即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合理、井然有序,这是稳定工作的标志;④环境稳定,即校内外环境安全、生活安定,这是稳定工作的保障。而独立学院稳定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学生和教职工,这两个群体具有与母体高校师生不同的一些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比一般高校更大,给稳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学生群体特点。(1)民主参与及维权意识普遍较强。当下,社会民主化进程不断加速,学生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尤其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学生通过网络实现民主政治参与变得更为便捷。每年的两会期间,许多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引起媒体、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甚至直接获得政府高层的重视和采纳,也在客观上激发了学生的公共事务参与欲求。在大众化时代,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学生法制观念较强,教育是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按办学成本分担机制收费的独立学院,学生对自己的权益更为关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更加强烈,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时甚至会更多地从眼前的经济利益考量,而很少顾及长远的发展需求。(2)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弱。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敏捷,对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强,但毋庸讳言,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弱,自律性不够,生活没有规律,用于上网或其他娱乐活动的时间较多。尽管学院在学风建设方面着墨甚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历年学风调研活动中,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以及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等不良习惯占比重仍然较大。说明不少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3)多元价值观比较明显。社会多元化在独立学院学生身上的影响力更深。社会多元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化,直接导致学生思想意识多样化,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与主流价值观相互交锋,共同体现在学生的行为模式上。大部分学生政治取向主流,政治态度积极,但政治动机多元,无论是人生目标,还是学习目标变得更为现实。(4)高收费带来的教育价值诉求强烈。与公办院校相比,独立学院收费较高。据中国校友网统计,越是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独立学院收费越高,上海、浙江、北京和广东等地独立学院人均本科专业学费最高,文理均在15000元以上,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按照经济学等价交换原则,学生付出更高的学费必然要求高校提供质量更高的教育服务作为交换。尽管价格与价值之间并不能完全一致,但从整体来说,应该保持基本相符。这就对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满足高收费带来的教育价值诉求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是许多独立学院需要面对的问题。
3.契约化管理下的教职工群体特点。(1)从业人员组成的多元化。由于独立学院体制机制新、办学历史短、发展起步晚,与公办高校在争夺优秀师资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从业人员组成更为多元化,无法像母体高校一样,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向心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学院正式在编的教职工分为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其中事业编制又包括浙江大学编制和杭州市事业编制。非在编的教职工包括签约兼职教师、其他兼职教师、外籍教师和社会化管理人员等。整个教师队伍组成较为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存在不少影响稳定的因素。(2)师资队伍的稳定性。2002年7月国务院批准《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以来,高校开始推行破除“终身制”的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顺应国家人事改革形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在人员聘任、薪酬体系、职称评审、职位晋升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的制度,对教职工进行契约化管理。与“终身制”的铁饭碗相比,契约化管理尽管有其优势,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流动的局限性、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性弱等因素制约,也存在不稳定因素。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由于交易费用、信息非对称、有限理性等因素,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因而,契约式管理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变性。(3)教职工的权利意识和心理行为特征。教职工的契约式管理往往通过合同的形式规定双方的责任与权利,但合同作为显性的书面契约并不能涵盖教职工职业发展的全部,除此以外,教职工――尤其中青年教师更看重学校能否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公平的教学与科研体系、职业发展与支持政策,以及足够的尊重与关怀等等。因此,在劳动合同制之外,高校还应该与教职工建立隐性的“心理契约”。一个能从内心认同学校价值观,与学校心理契合度高的教师,更容易成为学校中的稳定因素。但由于独立学院的体制和办学历史,学校文化的整合能力并不强,心理契约与百年老校相比牢固度不够。而一旦教师违背心理契约,必然产生失望、愤怒、悲观等不良情绪,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进而对学校政策产生抵触,降低工作积极性。
二、独立学院稳定工作的体制与机制
1.继承母体,健全体系。学院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稳定工作领导体系,完善机构设置,配备工作力量,强化责任分解,基本建立了完备的传统高校应具有的稳定工作体系。维稳工作内容主要涉及综合治理、、学生教育管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舆情应对、特殊人群关注、突发事件应对等多个方面,并全面落实了相关单位与人员的维稳与安全工作责任。
2.建章立制,注重防范。制定《处置影响校园及社会稳定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校园安全稳定月度工作重点》,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及重点学生排查工作,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维护学院稳定的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治安防控机制、信息分析报告制度、重点对象追踪制度、处置预案制度等。
3.渠道畅通,强化疏导,维稳工作关键在预防。城市学院建立了主管领导定期带领各职能部门对校园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处理的机制,通过分析安全形势、治安动态、工作难点等问题,把危及校园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以人为本,畅通申诉渠道,建立院领导接待日、信息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倾听师生诉求,及时疏导师生情绪。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增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建设和谐校园。特别在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三、独立学院稳定工作的探索创新
学生稳定是高校稳定工作的主体与核心。城市学院将学生稳定作为学院稳定的重中之重来抓,不仅在收费、饭菜价格、宿舍环境等涉及面广、大家普遍关心的事务上做到公开透明;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困难的重点学生方面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而且着眼于学生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以学生党建为引领,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石,以学生公寓为契入点,着力在党建进公寓、分院与公寓联动育人、强化养成教育等方面整合力量,探索学生稳定工作的联动整合机制,进一步抓实学生稳定工作。
1.以学生公寓为主阵地,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1)建立传递快捷的信息平台。学院党委组织力量设计开发了集工作展示和交流、学生信息管理于一体,能够实现公寓与分院信息互动交流的综合性党建网站“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建工作网”,为公寓与分院的工作联动提供了技术支撑。另外,学院保卫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联动,建立了学生晚归不归信息通报机制,为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也通过思想教育,有效减少了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2)建构公寓与分院的联动机制。依托党建信息互动平台,公寓与分院间建立起多种途径不同层次的沟通协调通道,互补联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公寓与分院资源信息共享,有利于双方开展联动教育,及时、全方位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成长成才。(3)深化以养成教育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建立长效机制,以让每个学生拥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和实践为主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营造和谐开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规范和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和学生党员队伍,扶持和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依托公寓管理和公寓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学生养成教育。
2.以增强队伍凝聚力和稳定性为目标,完善全员岗位聘任机制。学院着眼队伍稳定、人心稳定,着力加强能促进员工扬长发展的岗位聘任制度改革。学院通过多轮岗位聘任,不断完善全员岗位聘任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学科研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为教职工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稳定性。(1)显性的合同契约与隐性的心理契约相结合,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确立“学院育人,学生为本;学院办学,教师为本”的理念,处理好学生培养与教师发展、学院发展间的关系,让教师从心底认同学院的价值观,实现学生、教师和学院共同发展进步。(2)制订和完善符合教职工发展要求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兼职人员管理办法、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岗位聘任管理办法、教师进步计划,构建符合学院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为教职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支撑。(3)实施各类人才工程,鼓励优秀师资脱颖而出。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师,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在出国进修、培训提升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优先考虑。建立更加宽松、自主的考核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教师的发展环境。(4)加强培养,促进教职工素质和能力提升。学院设立配套基金,加大资助力度,通过国际交流培养,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交流,增加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和科研实践经验;通过开设综合叉课程学习,推动交叉复合型培养。
篇10
一、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把解决社会矛盾纳入法治化程序,各项事业逐步走上法治化管理轨道;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社会得到弘扬,法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法治实践活动得到广泛开展。95%以上的普法对象普遍接受法治教育,9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或基本达到“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标准,95%以上的部门和基层单位达到或基本达到依法治理标准。
二、工作措施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1、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2014年上半年党委中心组进行7次集中学法学法,内容涉及国土、计生、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政策。下一步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中心组成员结合年终述职专题汇报1次学法用法守法情况。
2、加强镇村干部法治能力培训。
村(社区)干部上半年开展培训8次,内容涉及村级公开、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应急处理等方面内容。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镇村(社区)干部的培训,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3、开展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活动。
学校法制副校长讲课4次,内容涉及安全、消防、禁毒。全面各部门共进行街头宣传12次,有15000人受益。下一步结合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不同重点对象的特点,深入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强化法制副校长具体职责,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大走访、大送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等法治惠农活动,大力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深入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法律六进”活动,组织开展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项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引导群众自觉遵法守法,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履行法定义务。
4、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按照我镇“六五”普法规划要求,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推广和法制文艺汇演、巡演活动,打造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制农家书屋等“一村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作用,利用镇法制长廊、村(社区)法制宣传栏、电视、广播、政府网站、普法微博、QQ群、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公共平台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社会覆盖面和渗透力。
5、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根据本镇特点,在交通要道、政府办公大楼、车站、医院、银行等公共区域建立固定法制宣传设施,向社会广泛宣传依法治镇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要广泛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典型,为依法治镇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6、完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制度机制。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和制度约束,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7、落实完善党务公开及建立健全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或依照有关规定等不宜公开的以外,党委的决策事务均应通过多种方式公开。严格执行《省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加强备案审查,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建立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与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
8、建立完善政府依法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机制,将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内。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编制重大事项行政决策风险分析的评判标准、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坚持把部门论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论证、专业机构测评、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
9、加强便民服务建设。以便民、利民为根本,推进和完善并联审批、网上审批、一站式服务,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实现提速增效。
10、深入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系统建设。落实镇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职权动态调整制度,依法公开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全面完成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建立包含行政职权目录、电子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基础平台和行政权力运行监察平台的“一目录、一厅、二平台”运行系统,实施行政权力事项公开、行政权力运行透明、行政监管实时到位。
11、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有效解决各行政执法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争议。
12、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最全规范、最优标准、最小自由裁量、最大公开和最严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避免执法随意性和不公正。
13、加大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准入与安全生产执法,加强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矿山、危化品、交通、建筑、燃气、学校及周边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落实安全生产“两个责任”;突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打非治违”和隐患动态排查治理;实行安全生产“五级监管”;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社区、安全文化、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和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
14、加强食品药品依法监管。加强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测体系和能力建设。严格执行食品药品、食用农产品法律法规,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责任追究。深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抓好酒类行业治理。加强镇食药监管所建设,推动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建设,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15、依法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把依法行政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大规划建设监管力度。
16、加强法、检部门司法公信力建设。加强案件质量管理,严格案件办理期限,强化办案质量责任制,不断提升案件质效。深入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强化司法为民措施,加强巡回审判,深化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加强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加强自身监督,积极推进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务”,增强检察机关的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17、集中清理和处理积案。统一建立积案台账,严格依法执行案件时限规定,逐案落实责任单位,限期办结。加大法庭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执行联动机制,加快建设“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强化执行征信建设,提高执行工作质效。
18、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降低受援门槛,扩大受援范围,畅通援助渠道,做到应援尽援。继续抓好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切实做好死刑、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等刑事法律援助。围绕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做好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外出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和异地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
19、依法治理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对土地征收、城乡建设、涉法涉诉、涉军群体、劳动社保、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采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联合接访、重点包案、挂牌督办等方式集中攻坚化解。深入推进“诉非衔接”,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20、依法治理重点区域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群防群治社会治安综合体系。对社会治安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暴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切实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提高治理管控能力。加强禁毒工作,做好刑释解教、社区矫正、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依法打击暴力犯罪和多发财以及涉及“黄赌毒”的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
21、依法治理秩序。完善大调解工作衔接制度机制,发挥好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专业调解工作机制建设。强化秩序专项治理,推动一批积案进入法定终结程序。对缠访闹访、越级非访、以访牟利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治理行动,规范行为,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建立完善网上受理的平台和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依法终结制度。
22、依法治理网络环境。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严格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络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工作。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和处置,加快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开展涉网违法犯罪“破案会战”,确保国家信息和网络安全。
23、扎实推进各级单位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治示范镇、学法用法示范单位、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诚信守法企业等示范创建活动,调动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积极性,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24、切实推进依法治村(社区)工作。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力度,开展法律进村(社区)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到各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法律宣传、法律援助。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切实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确保村民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维护。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各村(社区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要强化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责任制和依法治镇工作职责,明确职能定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特别是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逐步推进人员到位。强化依法治镇工作队伍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依法治镇工作的有效开展。镇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职责,加大力度,加强协调、检查和指导,督促各村(社区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完成依法治镇工作任务。
- 上一篇:群众满意度提升措施及方法
- 下一篇:单位财务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