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禽养殖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创新突破精神,进一步巩固提升转变畜禽养殖结构,推广养殖新技术的成果,加强专业养殖户的思想建设,促进畜禽养殖新技术推广,提高广大畜禽养殖户经济效益为目的,深入推进我县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种类
1.蛋鸭生物发酵床饲养技术
2.现代化“笼养蛋鸭”饲养技术
3.现代化“网床养鸭”饲养技术
附三项畜禽养殖新技术简介
三、目标任务
2013年内在全县范围内每个乡镇建设上述3项养殖新技术推广应用点2个以上(合计35个),引用推广饲养新技术蛋鸭50000羽以上。
四、工作要求
1.要求每个乡、镇(开发区)畜牧兽医站在3项新技术中选择至少建立2个推广应用新技术养殖基地,可选择同一项养殖新技术,也可分别选择两或三项不同新技术作为推广。
2.要求养殖户自愿,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要求选择有意向引进新养殖技术愿意接受新技术养殖的专业养殖户作为推广对象,禁止为了完成任务而强加给养殖户。
3.选择推广的养殖点要有一定的饲养基础,引进新技术后可在原有养殖基础设施上做改进或者扩建新技术养殖设施。
4.该项工作作为2013年基层畜牧兽医站考核内容,年终进行考核。
五、工作措施
1.选点。各基层畜牧兽医站根据掌握的养殖档案,选择具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养殖户作为宣传讲解对象,向各养殖户详细讲解科学养殖新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的区别,选择自愿引进新技术的养殖户作为建设养殖点(2013年3月20日-2013年4月15日)。
2.各乡、镇(开发区)基层畜牧兽医站确定新技术推广建设点名单以及对应的推广新技术项目上报至县畜牧水产局(2013年4月15日-2013年4月30日)。
3.县乡两级畜牧兽医站组织上报的新技术推广建设点养殖户前往新技术示范点参观并进行技术培训,学习各项养殖新技术(2013年5月上旬)。
篇2
1畜禽养殖业的主要污染及影响
1.1饲料污染畜禽养殖的饲料经常会受到细菌毒素、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中的蛋白质可分解为NH3、H2S、硫醇等,脂肪可分解产生酸、醛,对动物机体产生毒害[1]。饲料受霉菌感染后可产生毒素危害,如粮食中的黄曲霉毒素就是强致癌剂。饲料也很容易受到化学性污染,包括农药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农药主要是在粮食种植过程中施用后残留到粮食的外皮、外壳和根茎等部分,用这些污染的原料作为饲料,就很容易在畜禽体中蓄积,甚至在被人食用后造成人体的危害。农药的有机氯成分可致肝细胞病变,有机磷污染,可表现为血液胆碱酯酶活力下降,引起神经功率紊乱。一些汞、铝、镉等重金属可引起各种中毒症状,如神经系统、造血器官、肾脏等明显的变化[2]。
1.2畜禽排泄物、遗留物的污染畜禽由于饲用含有各种成分的饲料,其排泄物中各污染成分及含量也不相同,主要是含氨化合物、钙、磷、粗纤维、微量元素及药物成分残留等,这些成分随粪便排出后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对空气、水源、土壤等的污染。畜禽排泄物、遗留物会产生大量的NH3、H2S、粪臭素、CH4、CO2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在大气中加剧了空气污染和地球温室效应;大量畜禽粪便也会使蚊蝇滋生,成为细菌繁殖和传染疾病的传播源[3-4]。畜禽排泄物、遗留物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有助于作物生长,但长期使用时,可导致土壤中的磷、铜、锌及其他微量元素过量,对作物产生毒害,造成作物减产;有害微量元素在农产品中也会大量富集,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产生危害。在江、河、湖泊中,畜禽排泄物、遗留物对渔业的危害是双重的,少量排泄物可以增加水中营养物质,有利于水中的低等生物生长,为渔业补充一定的食物;但是大量排泄物、遗留物进入水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低等浮游生物、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消耗大量氧气,如赤潮等,导致养殖的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1.3畜禽施用的药物残留污染由于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大量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唯利需要,滥用药物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由于不规范用药或在停药期前屠宰畜禽,残留的药物通过人类摄食而影响人类健康;另外,还通过排泄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人药、消毒药、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药物残留对人类的毒害可表现为致畸、致突变、致癌、过敏、变态反应等。
2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原因分析
2.1大田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的脱节我国传统畜禽养殖业是以家庭少量养殖为主,畜禽的排泄物、遗留物通过有机肥沤化后施肥于农田,形成良性循环。但是现代化畜禽养殖业一方面向着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考虑建场成本及物流交通便利性等因素,使养殖业向城市周边郊区地域转移。由于建场的地域性、集约性从而造成畜禽排泄物、遗留物虽然大量产出,但却不能满足大田农业对有机肥的大量需求。农牧脱节,使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种植者没有养殖企业,只能高价购买化肥;养殖者没有耕地,就没有办法大量消纳畜禽排泄物、遗留物[5]。由于畜禽排泄物、遗留物的随意堆放、丢弃,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2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倾向于末端治理我国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的法规主要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但是这几个法规都倾向于污染的末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与布局、规定畜禽养殖场排污申报及排污许可证制度、符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管理规定。《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生化指标、卫生学指标和感观指标及废渣无害化标准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规定了场区布局、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6]。虽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畜禽养殖的饲料和饲养管理进行了规范,但在企业中由于没有严格监管,也没有替代方案,所以根本不可能实现控制物的减量化使用,企业只能从污染末端对污染物进行治理。由于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造成大量废弃物、排泄物得不到充分消化,造成元素残留污染和环境污染。
2.3高新技术应用不到位,缺少鼓励补偿机制高新技术的应用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兽药、添加剂等的低残留科技产品,其次是高新污染防止和治理技术,还有畜禽养殖的高新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体系。企业对这几方面的高新成果在采用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和效益,国家在出台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中没有对采用高新成果的企业给予鼓励机制和优惠措施,所以这些成果的推广及技术的转移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加剧了污染治理的难度。
3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及清洁生产
3.1前端治理注重制度约束和标准规范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一定要前移到前端治理上来,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治理污染要以“减量化”为首要目标。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条款,协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建场要充分按照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场地选址,尽可能建在远离城市、工矿区和人口密集的地区,远离江河及地下水源地,结合农、林业的发展考虑畜禽场的规模、数量,以便循环利用畜禽粪尿及污水[7-8]。推广建立生态型畜牧场,充分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食物链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参考FAO/WHO/协定加紧制定标准,包括卫生、安全技术法规,食品添加剂、兽药、食品污染物评估标准;农药规范(GMP)、兽药规范(GYP,GPVD)、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安全限量标准等,鼓励畜禽养殖场实行清洁生产。
3.2中端治理注重科技推动和清洁生产在畜禽养殖业生产中,要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清洁生产。首先要加大质量认证制度管理力度,在饲料加工、畜禽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加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管理体系(HACCP)的实施。要按照清洁生产的标准建立绿色畜禽饲养基地和产品基地,全程控制畜禽的饲养,保证畜产品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推广环保型饲料的应用,以减少生物活性物质和合成氨基酸的添加来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推广微生物饲料的应用,采用有益的微生物与饲料混合发酵制成的含活性益生菌的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优质饲料,减少污染物的摄取[9]。合理配方,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用科学的饲料配方进行饲养,既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又充分减少氨基酸和磷素的摄入。加大科研投入,研制抗生素、微量元素替代品,如有机微量元素代替无机微量元素,寡糖、益生素代替抗生素,中草药代替生长激素等,可充分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和排泄[10-1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细菌、病毒的致病机会,减少药品的使用。加大违禁药物的查处力度,严格限制高残留和违禁药物的使用。
篇3
1 存在问题
1.1 环保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迅猛发展,但部分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收,不重视环境保护;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畜产公害”已成为农村三大面源污染之一, 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治污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还没有实行规范的、刚性的环境准入制,大部分养殖场都是因陋就简,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建设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同时,养殖户缺乏专业的养殖污染防治知识和科学的治理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污染治理效果; 治污资金困难, 也致使养殖户直接将养殖废弃物外排,造成环境污染。
1.3 食品安全隐患
当前, 随着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兽药、 饲料添加剂、 消毒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也被大量使用, 由此引起的抗生素、 激素等兽药残留问题, 导致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特别是近几年, “三聚氰胺”、 “瘦肉精” 等一系列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发展畜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2 对策与建议
2.1 树立低碳养殖理念
低碳养殖是一种低能、 低排、 生态、 有机 、 绿色及具有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低碳养殖通过技术创新、 制度改革 、 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 减少养殖生产中各环节的碳排放,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目的, 引导畜牧业向集约化、 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模式发展,最终实现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
2.2 推广标准化养殖
发展标准化养殖,是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 生态平衡” 的原则,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做到养殖设施化、 品种良种化、 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 提升畜牧业的短期生产效益和长远社会效益。
2.3 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养殖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 污染物的产生,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推广“畜-沼-菜”、 “畜-沼-果”、 “畜-沼-草 ” 等循环养殖模式 ,节能减排, 防止污染 ; 二是加大发酵床、 微生态制剂、 秸秆青贮氨化等新技术、 新方法应用力度 , 构建畜禽体内外微生态环境的和谐、 优化和健康;三是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减少抗生素残留和代谢; 四是推广节水技术, 改进饮水设备, 减少水的浪费, 并对污水实行净化处理, 防止水污染。
2.4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 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使用畜禽有机肥; 加强养殖场废水 、 废物处理 ,实施 “一池三改” (即一户一个沼气池, 改厨 、 改厕 、 改圈 ), 使沼气成为能源、 沼液代替农药、 沼渣用作肥料,使畜禽养殖形成“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良性循环。
3 意义
3.1 发展低碳养殖 , 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大力发展 低碳养殖,应用、推广各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农业品的投入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碳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达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2 发展低碳养殖 , 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当前,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低碳养殖技术,努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篇4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77-1
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宿迁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基本保持在45%左右,污染已成为农村及城郊、镇村结合部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畜牧养殖污染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排放标准等规定,但面广、量大,不少规模养殖场特别是小型养殖场普遍存在选址不当、污染防控投入不足、环境管理不善的现象,以至环境污染问题充分突出,环境纠纷不断,日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已成为新生的重要环保工作,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事实工程,现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控措施:
1 政府引导,合理规划
1.1 基层镇村把好第一关
镇村基层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好第一关,协调国土局、农业局建设行政村,群众积极参与,防治提前介入,在管理上、技术上以及养殖场地的建设上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凡是在农村建设养殖场的,属规模养殖的,应督促业主进行评价,建设相关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染防治措施,环保局要严把审批关,对防护距离以及设施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养殖场不予审批;对有一定数量但没有达到规模养殖场数量的,督促其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凡是不能做到的,乡镇政府要在用地等方面进行制约。对于未达到规模养殖的散养户,建议镇村积极引导为其建设集粪池等基础性设备。
1.2 尽早出台地方性法规
尽早出台地方性法规,规范行事,使管理者有法可循,对违规者有法可查,对违规者提出相应的处罚办法。
2 养殖场要有规模且选址必须合理
结合新农村建设,养殖场点必须合理选址,尽量远离城区和居民集中生活区。镇村统一协调,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也可以建立几个集中养殖小区,建设公用的污染处理中心,减少一家一户的投入,减少养殖成本的投入。
3 加强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处理
在专业化、集约化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和废弃物,如何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是养殖业环境保护的关键。首先从生产工艺上改进养殖场的粪便污水治理模式,采取干清粪工艺或循环水清系统,减少污水量,使干粪与尿污水分流,最大限度保存粪的肥效,减少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其次推广现代堆肥技术、沼气发酵技术、立体养殖技术、有益微生物发酵除臭技术等。如将畜禽粪便堆积熟化后,既可制蘑菇的优质培养基,也可做培养富含动物蛋白的蝇蛆良好饵料。此外,可制作出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还可将畜禽粪便装入沼气池制取沼气,为全场提供能源消化粪便,也可采用“鸡―猪―沼―菜”等模式,因地制宜,就地化污,高效利用,变废为宝。从而用科学的手段有效遏制畜牧养殖业的污染。
4 重视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宣传和监管工作
要加大宣传畜牧业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畜禽养殖场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政府要将畜牧养殖业的污染管理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对养殖场的粪便废弃物实行申报制度,经常开展对畜牧养殖业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强化环境污染者治理污染的责任,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污染严重的养殖户采取排污收费或罚款的方式。这样才能既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研究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
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产生的不良气味对空气造成污染,可在饲料中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且畜禽排泄物中的残留成分主要来自饲料,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提高饲料转化率,开发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
6 畜牧养殖业污染治理法制化
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采取农牧、林牧、渔牧、肥牧结合等方式建设循环性畜牧业工程,实行生态养殖,促进农村畜禽养殖场环境综合治理。
篇5
[关键词]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措施
1养殖业现状
新平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养殖业条件优越。全县拥有天然草场面积28.64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5.8万hm2,有各种经济林园6.4万hm2。畜禽交易市场活跃,畜产品流通便捷,建成年交易肥猪20万头以上的水塘生猪交易市场和年交易大牲畜5万头以上的戛洒大牲畜市场。2016年,全县完成存栏生猪32.8万头、牛9.36万头、羊11.73万只、禽174.46万只;出栏猪40.76万头、牛3.95万头、羊7.57万只、禽453.68万只;肉蛋总产5236.8万kg;畜牧业产值达到13.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8%,养殖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6年,全县共发展养殖大户787户,其中: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282户(出栏500头以上39户),出栏肉牛10头以上128户,出栏肉羊30只以上286户,存栏蛋鸡1000只以上27户,出栏肉禽2000只以上64户;建成养殖专业村、示范村58个;建成各类养殖小区18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8个、肉牛养殖小区7个、肉羊养殖小区1个、禽养殖小区2个;创建省级示范场4个,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6个。猪、牛、羊、肉禽和蛋鸡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为21.1%、14%、21.7%、14.8%和94.1%。随着养殖量的不断增长,养殖排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排放的污水对周边的水体、土壤与空气等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给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以2016年新平县的畜禽存栏计算,畜禽年产粪便108.5万t以上,年产尿液69.8万t以上。
2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
2.1养殖业主环保意识薄弱,对养殖污染缺乏科学的管理
养殖业主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重养殖轻治理,未建设有与养殖相配套的排污处理设施,污水就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外面的河中,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造成水源污染和大气污染,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相协调。
2.2养殖业主片面追求规模,不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
部分的养殖场受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养殖的规模,把有限的资金绝大部分投入到养殖生产当中,对环境污染处理设施的投入很少,没有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进行养殖污染物排放,给养殖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
2.3养殖业污染环境治理经费不足,措施简单不到位
养殖业污染环境治理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作,养殖业主有心无力,治理以应付为主,只能建设一些体积小的沼气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污水经简单处理后就直接排出外面,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
3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3.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养殖污染的危害,提高清洁养殖意识,自觉参与养殖污染的治理行动,积极引导养殖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2严格执行环保要求,进行科学选址和布局
按照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规范养殖场的选址,进行科学布局,避开禁(限)养区,因地制宜,种养结合。规模养殖场要有严格的环境审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环保“三同时”(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3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坚持种养结合,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科学规划农牧业发展布局,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实现区域内种养基本平衡,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大力推广“畜禽—沼—果(菜、草)”等生态养殖模式,实施养殖规模与种植规模配套,达到循环利用种养双赢目的。将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沼渣沼液作为植物种植有机肥,利用沼气副产品沼渣沼液部分替代化肥农药,从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治污效果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3.4加大环保治理力度
坚持落实责任,明确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探索建立强制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激励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有效的可持续运营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建设资金的扶持政策,推进干清粪、沼气池等污染治理措施建设,重视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建设的源头管理,完善治污处理设施,减少和控制生产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3.5应用新技术对粪污进行处理
篇6
当前困扰畜牧业的问题是疫情防治和疫情控制,尤其是农村农户小规模养殖设施简陋,养殖环境较差,对于内生性疫情与外来性疫情,依赖于大量用药,造成畜产品质量上的安全隐患。我国畜产品一半以上来自家庭副业养殖、个体小规模养殖。
笔者从畜牧业用水工艺这个环节入手,分析和探讨如何改善畜牧业用水工艺,提升畜牧产品品质,提升畜牧业养殖户的效率和效益。
借鉴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实情,郑州金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倡导通过工程手段提高畜禽防疫能力,从工程防疫角度,抓环境治理、有效隔离及无害化消毒工艺设备改造等,以保证畜产品的健康安全。通过技术设备的标准化、单元化,来改善和提高动物福利,获得高品质绿色畜牧产品。
我公司专业从事水与空气净化的研发与生产,我们与河南大学化学系共同研发了二氧化钛光触媒、低温等离子体高新技术在空气净化上的应用系列产品,与郑州轻工业学院物理系共同研发了新型水处理滤料、膜法过滤技术,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等系列产品。
下面,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具有空气净化功能和水净化功能的“牲活宝”绿色养殖仪。
“牲活宝”绿色养殖仪在动物养殖中的主要作用有:
空气净化方面:杀菌、消毒、消灭传染来源、阻断传播途径,减少和控制重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杀灭率高达99%;除氨、除臭、驱蚊、驱蝇,彻底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畜禽抗体水平,提高畜禽抗病能力和生产效益,增产增收。
水净化方面:通过膜法过滤净化畜禽饮用水,可以提高畜禽血液中的血氧含量,提高抗体水平,提高免疫力和畜禽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减少用药,提高肉蛋产量和品质,增加养殖效益。活氧水可以改善畜禽胃肠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吸收率,使其产量高而稳,增重快,出栏早,增产增收。
篇7
1苏州畜禽养殖现状
1.1畜禽年存出栏2014年苏州存栏生猪约78万头,羊约12万头,大家畜(主要是奶牛)约2.44万头,家禽约610万羽;年出栏肉猪约102万头,羊约10.87万头,鸡约1574万羽,鸭约198万羽,鹅132万羽。
1.2畜禽规模养殖2014年畜禽规模养殖统计标准:生猪出栏50头以上,肉禽出栏2000羽以上,蛋禽存栏500羽以上,奶牛存栏20头以上;生猪(含种猪)、肉鸡(含肉种鸡)、肉鸭(含肉种鸭)、肉鹅(含肉种鹅)、蛋鸡(含蛋种鸡)、蛋鸭(含蛋种鸭)、蛋鹅(含蛋种鹅)。苏州畜禽规模场(户)统计结果:生猪规模户有2659个,出栏生猪约91万头,规模出栏占89%;肉禽户360个,出栏肉禽约1617万羽,规模出栏占97%;蛋禽户441个,存栏约270万羽,规模出栏占91%;奶牛场60个,存栏约2.5万头,规模出栏占100%。苏州畜禽养殖近90%已是规模化养殖。
1.3养殖户从业人员普通规模场(户)生产环境相对较艰苦,专业毕业生多数选择饲料厂、兽药厂等相关产业。一般畜禽养殖对从业人员要求相对较低,年龄在50岁左右,身体健康,勤劳吃苦者基本上都能在养殖场工作。大多养殖从业人员都没受过专业知识学习,有的仅接受过简单培训。
1.4畜禽养殖场疾病防治
1.4.1重大动物疫病预防。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是国家为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采取对几类动物疫病(按照农业部的规定,一类动物疫病发生时,二类动物疫病暴发时,已消灭的动物疫病再次发生时,或国内从未发生的动物疫病传入国内时都可称之为重大动物疫病。常见的有禽流感、猪瘟等)进行强制免疫。养殖户对重大动物疫病有很好的认识,在养殖生产上能积极配合完成疫苗的免疫接种。同时,养殖户的养殖安全也有了有效保障。
1.4.2消化道、呼吸道疾病防治。畜禽消化道、呼吸道这两类疾病是畜禽养殖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较低,一般通过药物治疗就能控制,养殖户一般不太重视。但这两类常见病对养殖生产影响很大,一方面畜禽的生长速度变慢,养殖周期增长,饲料转化率降低;另一方面,投入治疗的药物增加,对畜禽产品的安全带来了危害。
1.4.3寄生虫防治。兽药市场上销售的各类寄生虫驱虫药物品种繁多,假药或劣质兽药时有出现。养殖户发生寄生虫病时,他们无法针对自已畜禽的发病情况合理选购驱虫药,主要是通过其他养户或兽药店的推荐选购。
2畜牧兽医队伍现状
2.1苏州畜牧站概况
2.1.1苏州畜牧站及人员。苏州共有畜牧兽医站80个,职工总数801人(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670人)。其中乡镇站71个,共有职工总数660人(含编外用工210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561人(其中兽医类491人)。乡镇聘用村级防疫人员309人。
2.1.2单位经费来源。县级以上由同级财政预算;乡镇站较为复杂,有的来源于县、区财政;有的来源于县、区及乡镇财政;有的全来源于乡镇财政。各地乡镇经费来源不同,基层乡镇人员收入水平差别较大。
2.1.3工作职能。各区、县的基层乡镇职能略有不同,工作中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相对较重,如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动物产品检疫。社会服务功能弱化,基层乡镇站多数以防控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为主,畜牧服务弱化。
2.2执业兽医
2.2.1执业兽医考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2009年农业部首次在吉林、河南、广西、重庆、宁夏等5个省(区、市)开展执业兽医资格全国性统一考试。
2.2.2执业兽医注册。取得农业部颁发的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后,需在从业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注册后方可开展动物疾病诊疗活动。当前苏州共有注册执业兽医人员313人,其中执业兽医师256人,助理执业兽医师57人。
2.3乡镇个体兽药经营乡镇个体兽药经营部是养殖户采购兽药的主要场所。乡镇有个体兽药经营部37家,其中常熟14家,吴江区14家,昆山、太仓、相城区各3家。张家港、吴中区、高新区基层无兽药店。
3畜牧兽医服务、畜禽养殖面临的问题
3.1畜牧兽医面临问题
3.1.1畜牧服务。畜牧服务主要对养殖从业人员进行科学养殖知识普及和新技术的推广。全市畜牧站共有畜牧专业人员95人(其中乡镇站
70人),乡镇站平均仅1人,畜牧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多数畜牧人员在养殖生产方面缺乏生产实践,难以有效地解决养户生产中所碰到的问题;养户实践经验丰富,对技术人员的服务缺乏信任感。
3.1.2兽医服务。兽医方面社会管理职能较重,主要进行重大疾病防控。全市畜牧站共有兽医专业人员575人(其中乡镇站491人),乡镇站平均6.9人。兽医人员主要承担重大动物疾病的集中春防、秋防免疫接种,对规模场重大动物疾病免疫情况进行抗体监测,各类兽医报表的统计上报等。乡镇站兽医人员主要进行疾病防控免疫注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基层诊疗设施设备相对简陋,无法对常规消化道或呼吸道等疾病进行试验室确诊,对动物疾病诊疗相对较少。
3.1.3执业兽医。执业兽医是社会上从事动物疾病诊疗活动的主要从业人员,我国开展执业兽医制度仅6年时间,通过考试获得证书的兽医人员在苏州注册执业兽医后主要从事宠物诊疗服务。
3.2农户畜禽养殖面临的问题
3.2.1畜禽重大动物疫病春防或秋防。个别养殖户对开展的春防或秋防重要性认识不深,担心畜禽生产受到影响,心存侥幸,少免疫或逃避免疫,给基层疾病防控带来风险。
3.2.2畜禽常规疾病诊疗。畜禽的常规疾病诊疗面临困境,主要是到个体兽药经营部进行咨询,并购买相关药物进行防治。而一般兽药经营户只是听养殖户的一些讲述,不会到现场实地查看或进行技术手段检测。养户畜禽疾病诊断缺少试验室确诊和药物的敏感试验。养殖户缺乏合理的用药指导,仅通过过量用药或短期内不间断更换驱虫药来达到治疗效果。
4畜牧兽医服务、畜禽养殖的思考
4.1畜牧兽医服务
4.1.1乡镇站队伍。乡镇站人员更新要考虑畜牧、兽医人员的平衡;建议畜牧技术人员去畜禽养殖场参加生产实践,提高畜禽养殖生产经验。
4.1.2兽医服务。畜牧站可发挥技术优势,成立专门科室,增加监测项目,如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场中消化道、呼吸道及寄生虫病进行采样监测,并地区预防信息,推荐畜禽用药指导与建议。乡镇站要增加设施设备,加强兽医人员培训,提高养户对常规疾病的确诊能力。
4.1.3执业兽医。鼓励执业兽医到乡镇开办畜禽疾病诊疗机构,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如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招聘,对这些多年基层服务人员放开户籍优先录用。
4.2畜禽规模养殖
4.2.1申报标准化养殖场。苏州畜禽规模经营化水平已达90%。随着我国健康化、生态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建设的推进,近几年苏州通过审核的规模户逐年增加。畜禽养殖健康化、生态化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2.2增强兽药安全用药意识。养殖场(户)要加强畜禽常规疾病的采样确诊,根据病菌种类在兽医人员指导下合理用药,以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提高畜产品的质量。
篇8
终端产品销路不畅、竞争力不强是影响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创建200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就像一张纸的正面和反面,我国畜牧业产值达2.98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8%,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全社会不断增长的畜产品需求,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养殖废弃物,畜禽粪污问题日益突出。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指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畜禽粪污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
目前,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吨。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畜禽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大规模的畜禽粪污,是巨大的资源库。但处理不好,必然给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以洞庭湖区为例,该区域水环境敏感,畜禽粪污处理压力大,一些地方养殖污水不仅排入地表水,还下渗到浅层地下水,导致湖区部分地区地下水氨氮超标,对湖区水环境和居民饮水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个别大型养殖场因粪污处理不当,向周边环境随意排放,污水和臭气影响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记者了解到,目前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主要有三种模式,即能源化利用、肥料化利用和工业化处理,其中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是主要方向。
近年来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初见成效,综合利用率从2012年的50%提高到2015年的近60%。2015年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降低132万吨和10万吨,降幅达11.5%和15.4%,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
此外,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倒逼下,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治理机制逐步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对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底,户用沼气达到4193.3万户,受益人口超过2亿人;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工程共11万处,年产沼气超过20亿立方米。
“四难”是拦路虎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面实现畜禽粪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还面临不少实际困难。“‘四难’是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拦路虎。”韩长赋坦言。
“四难”第一难是种养结合不紧密,畜禽粪肥还田难。农业生产重化肥、轻有机肥问题突出,耕地基础地力下降。韩长赋介绍说,一种情况是种养主体分离,无处“还”。随着规模养殖加快发展,养殖与种植分离成两个主体,养猪的不种地,种地的不养猪,客观上隔绝了粪便还田的通道。另一种情况是,标准体系不完善,不会“还”。粪肥、沼肥等检测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不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还田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推广普及。
第二难是能源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利用难。终端产品销路不畅、竞争力不强是影响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韩长赋举例说,在沼气工程商业化运行方面,沼气工程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铺设沼气管网投资大,安全风险高,养殖企业不愿发展。因此,大部分中小型沼气工程的气、电产品仍以养殖场自用和周边农户使用为主。
第三难是支持政策不足,引导调控难。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形成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生物天然气、有机肥等产品生产和使用缺乏扶持措施。例如沼气发电,虽然有生物质能源发电标杆电价补贴,但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与此同时,粪污能源化利用产生的气、电成本较高,与天然气、大电网相比缺乏竞争力。
此外,科技支撑不到位,推广难也是“四难”之一。与沼气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规模化沼气工程池容产气率和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新技术、新材料的标准和规范亟须建立。沼气服务体系尽管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未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和运营模式,服务人员不稳定、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致使现有沼气服务体系难以维系。
培育新主体、新业态、新产业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要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对此,韩长赋表示,要培育新主体、新业态、新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机肥、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推动养殖过程清洁化、粪污处理资源化、产品利用生态化,建立肥料、沼气相互补充的资源化利用体系,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构建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格局。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落实《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规模养殖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设施,实现养殖环节减量排放、环保排放。
其次,健全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企合作PPP模式支持力度,鼓励支持第三方治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形成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实施以粪污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按照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支持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篇9
1、编制规划,强化监管。围绕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我区农业的产业发展特点,我们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区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农药投入、病虫害综防规划》、《农用薄膜使用回收规划》、《县区畜禽禁养区划分方案》和《县区畜禽养殖园区建设规划》,这些规划或方案的出台,为我区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同时,加快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加强对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监测,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安全。
2、加强宣传,强化意识。利用网络、《农家报》、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强对绿色生态农业的宣传,使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各级领导、所有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共识;以万名农民素质培训为载体,加大对“两高”农药危害性的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参加农业部、省、市开展的“生态衢州上海推介会”、浙江农业博览会、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绿色农产品推介活动,通过展示展销,不老神鸡、一品红、阮小二香鸭等一大批绿色品牌脱颖而出,并已在省内乃至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3、抓好示范,分步推进。以保护农业生态,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农田质量,确保生产安全为重点,通过实施“811”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田氮肥减量增效工程和沃土工程等四大农业生态环保工程,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对135家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排泄物治理,建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点5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排污已基本达到排放标准,粪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清洁能源率达43.9。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全面禁止,秸秆利用量达20.8万吨,秸秆利用率达到93.57;推广平衡配方施肥30万亩次,全区化肥使用强度265公斤/公顷;农药使用量2.98公斤/每公顷;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37467万公顷,综合防治率达74.10。
4、依托优势,创优品牌。立足当地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无公害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普及工作,在全区建立了一品红椪柑、三元猪、营养稻米、茶叶等绿色无公害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以柑桔、粮食、畜禽、毛竹、茶叶、蔬菜、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组织农业企业申报无公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治理,改善环境。努力探索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合理排放途径,实施畜禽饲养场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指导工作。指导各乡镇开展清洁能源利用工作,农村清洁能源率达43.9;加强部门间协作,做好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对湖南镇畜禽养殖污染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摸清了全镇畜禽养殖数量,为污染整治工作提供依据;协助乡镇做好养殖业主及群众思想工作,重点抓好规模30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的异地搬迁。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以上几方面。
1、农业面源污染不能有效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特别是高毒农药在蔬菜、果树、农作物上,不能全面禁用,控制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2、动物饲料、兽药使用不合理。兽药超量使用,以及违规使用禁用药品、添加剂,导致动物产品污染加剧。
3、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我区畜禽养殖大多集中在村庄内部,由于排污设施建设滞后,畜禽粪尿横流的现象在我区农村随处可见,畜禽养殖污染也进一步恶化了我区农村生态环境。
4、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规模及“三品”档次不高,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5、拉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不能适应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6、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体系、农业信息网体系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
虽然,我区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农村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部门协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注重产业提升,推动农业发展生态化。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抓好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检查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产业化与标准化互促互动机制,强化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借助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找准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的结合点与突破口,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业;围绕城郊农业发展,培植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强绿色营销,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推动绿色消费,形成消费环节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机制;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申报工作,打响绿色生态品牌。
篇10
关键词:畜禽养殖;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1
引言
自2016年起,甘肃省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58个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有需求的地区发展扶持养殖业,努力提高当地整体经济水平。然而,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任意堆放又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甘肃省也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十三五”规划,在发展养殖经济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环境保护方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甘肃省畜禽养殖现状
目前,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t。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t,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t和16.04万t,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畜禽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1]。甘肃省2015年对重点农业污染单位1786家的污染物排放调查结果见图1~3。
调查发现,甘肃省80%养殖场多集中武威、陇南、平凉、张掖等偏远贫困地区,通过传统的发酵还田利用率不足30%;同时受收集运输能力、收集方式的影响,综合利用率很低。大多数畜禽粪污未经处理后直接排放,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的化合物会污染土壤环境,还会造成周水体的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 规模化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的定义及内容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2]。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是根据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改变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方式,贯穿畜禽养殖业的各个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技术、先进的清粪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及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4]。
3 畜禽养殖粪污的清洁生产措施初探
畜禽养殖场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3个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平衡,以达到治理污染、开发能源和综合利用的效果。实现甘肃省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1 畜禽养殖粪污减量化处理措施
减量化处理主要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粪污的数量和容积,使其便于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研究表明,畜禽粪污及有害气体的产生量均与饲料的组成成分有关。为了减少畜禽粪污的排放量,要选购消化率高、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绿色饲料[5];然后对畜禽的营养需求进行精准估测,科学合理配置饲料[6];选用合适的加工工艺,应用新技术或使用添加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7]。从饲料使用的源头入手,使饲料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的效果。
3.2 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措施
禽养殖粪污的传统处理是通过发酵还田利用,因此为了保证粪污还田利用时,作物能最大程度利用粪污养分,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
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措施主要有:物理处理法。通过干燥、烘干等方式,使畜禽粪污除臭、杀菌灭卵,达到卫生防疫标准以及商品肥料与饲料的使用要求;化学处理法,主要是采用化学试剂与粪污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反应,将其氧化成 CO2 和 H2O,有效杀灭病菌、降低有机物含量,同时保留粪污内含有营养成分[8];生物处理法,主要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使微生物快速分解粪污中的有机质,进而抑制或杀死病菌、虫卵等有害物。畜禽粪污经过生物发酵腐熟后,便成为无害、无臭的优质有机肥料,是目前常用的粪污处理方式。
3.3 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措施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应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统一的原则,实现物尽其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有:饲料化。目前用畜禽粪污直接作为饲料主要是鸡粪,经加工饲料化处理后可用于饲喂动物。然而,由于动物性废弃物的饲料化存在适口性差、能量低、含有致病性微生物等安全隐患,不值得提倡[9];能源化。畜禽粪污能源化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将产生的沼气用于采暖、照明、发电等,是最廉价环保的能源,同时发酵后的沼液、沼渣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除此之外,由于畜禽粪污中C、H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燃烧特性,还可以作为能源原料用于焚烧产热[10];形成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在利用沼气作为能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和饲料的功能,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饲料-肥料-能源-环境”复合生态工程,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11]。
4 结语
甘肃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应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防治结合,综合管理,将污染物治理由末端控制转变为全过程控制,建立与现代化畜禽养殖相适应对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秉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胡可璐.畜禽粪污处理能源化,农村养殖可以告别脏乱差[N].人民日报,2017-01-04.
[2]陈金红,张恒军,许振成,方战强,姚道生,王双陆.河源市推行清洁生产策略研究[J].广州化工,2011(06):120-122.
[3]刘汀.畜牧养殖业污染分析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9(01):69-71,76.
[4]李建华.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
[5]方热军,汤少勋.生态营养学理论与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J].饲料研究,2002(1):30.
[6]颜新春.环境污染与生态营养饲料[J].四川畜牧兽医,2000(1): 18-19.
[7]黄兴国,戚咸理,贺建华.控制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营养策略[J].饲料安全,2003(8).
[8]郭时金,付石军.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研究[J].家禽科学,2013(11):42-47.
[9]吴启发.畜牧业发展中畜禽粪污的危害、治理与利用[J].中国动物保健,2010(08):21-24.
[10]杨明珍.规模养牛场粪污厌氧发酵制沼气工程设计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8):11072-11073.
- 上一篇:工程款申请监理审批意见
- 下一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