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财务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财务调研报告

篇1

关键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调研报告

结合永平县农村集体资产的清理要求,我对杉阳镇农村财务管理及会计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镇农村财务管理及财务人员现状

杉阳镇共有12个村委会252个村民小组,村组级的会计业务全部由我站负责管理,各村委会设立出纳1人,村支书或村主任一支笔审批,我站设立专职会计,负责全镇各个村委会的会计核算业务,整个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由村级和镇级共同完成。

村账镇管的财务人员分为财务负责人、会计、出纳。财务负责人,出纳各12人,90%为高以下文化程度,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2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持会计从业资格证。

二、杉阳镇现行农村财务管理及财务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杉阳镇村账镇管属小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人员中,会计人员从业素质及业务技能较高,能熟练的进行会计核算,严格遵守会计制度及法律法规,但是,出纳人员是由村委会副主任兼任,没有专业的会计知识及技能。

三、杉阳镇认真开展培训、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根据国家财政部关于印发《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通知([2004]12号)文件精神及有关培训要求,杉阳镇从2004年起,每年组织全镇财会人员及村委会账务人员进行每年一次,每次不少于3天的会计业务知识培训。

四、杉阳镇村集体财务管理核算手段(会计信息化)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及电算化管理,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财会管理,提高农村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是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改善农村党群干群的重要举措,杉阳镇12个村委会252个村民小组会计核算全部采用会计电算化。

五、杉阳镇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及财务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是部分村委会领导缺乏对财经规章制度的了解,存在患得患失思想;二是财务人员对财经纪律及财务制度遵守不够好,财务处理随意性大;三是部分村委会领导及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认为财务管理是财政、审计部门的事,缺乏当家理财,用好用活单位资金的主动性。

2.全镇会计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专业财务人员缺乏、变动频繁、会计核算模式急待改进、完善。

会计资源在全镇各村委会配置不尽合理,人员多,资金流量大且会计核算复杂的村委会得不到专业且强劲的会计人员。

杉阳镇财务人员大多数半路出家,专业人员较少,多数兼职且无证,财务人员缺乏财经法规法纪及会计知识,导致会计核算的技能和水平难以提高。

近年来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及会计信息的公信力下降,财务人员及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财务人员变动频繁,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具体而繁杂的财务工作,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资金使用效益低,财务信息反馈滞后。

(1)财务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就调查了解的12个单位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有10个,占83%;有的单位财务档案随意堆放,这样很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丢失,致使财务档案失去连续性,进而影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

(2)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村委会民主理财不健全,出现财务监督缺位;有的单位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形成事实上的假公开。

六、对新的管理模式探索和建设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及全体干部职工不但要有财务重要性认识,而且要有财务管理日常化、规范化、法制化、安全化的认识,各部门要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并强化《会计法》所赋予单位领导、会计、出纳的职能、职责,并将这些规章制度贯穿于财务工作的始终,一丝不苟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2.整合会计资源,完善现有会计核算模式,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保障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加大对部门领导及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最新会计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

3.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时准确反馈财务信息。

篇2

[基金课题](《湖南省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培训研究》批准号:XJK012CCG004)

背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西北边陲,与湖北、重庆、贵州三省市接壤,现辖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古文县、花垣县、保靖县、永顺县、龙山县共8县市,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吉首市列为湖南省贫困市,其余7县均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12年)》,我省被纳入规划就有37个县(区、市),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2011年11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启动,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我省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湘西职院《湖南省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培训研究》课题组成员利用学院拥有的“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湘西州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培训基地”教育平台,结合“一村一大”、州劳动局的“阳光工程”精神、州移民局“移民培训计划”和州民政局“退伍军人培训计划”等平台和亲自下乡走村落户对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

调查问卷

利用对农村基层干部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时间段,对全州8县市前来学习的农村基层人员共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学员中包括有农村干部、有技术骨干、实业专业户及自给自足的普通农民,本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

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出家庭的人员结构、年龄、学历情况及收入来源;个人对农村扶贫情况的整体评价。从农村本地人角度出发对扶贫机构在农村扶贫的情况进行调查;个人对扶贫政策和相关服务的具体评价。对农村扶贫项目内容、方式、连续性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全方位调查;本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及需要的人才构成。对农村技术、人才需求进行咨询调查:对农村扶贫与人才培训的建议。全面听取基层人员对农村扶贫的要求,收集他们的建议和对人才培训的内容、方式与方向等内容。

通过对200份问卷的分析与统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组利用假期走访乡镇村及农户,进行实地座谈与调研。在经过一系列调查、访问、分析与统计后,我们得出湘西州农村扶贫情况与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湘西自治州农村扶贫过程中的主要作法、成效及主要问题

大力培植支柱产业,通过经济开发实现在生产中脱贫。开发式扶贫的首要任务是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实施经济开发,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生产中脱贫。湘西自治州山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800多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81.5%。因地制宜,实施山地资源开发,培植支柱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是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脱贫致富方式的明智选择。大力培植支柱产业,主要是通过国家和财政通过投入大量的扶贫及信贷资金,帮助农民发展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地区之所以贫穷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生活条件的恶劣,基础设施的陈旧落后,开发扶贫要实现目标,其前提是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的改善问题,特别是通路、通电、通水等问题。湘西自治州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加大投入,确保“三通工程”,即通路、通电、通水工程。据统计,2000-2010年期间,国家、省投入自治州各类扶贫资金共11.7499亿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285亿元,新增财政贫困村专项资金1.4702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2010年与2000年相比,全州通村公路率由88%提高到98%,通电率由95%提高到99.4%,通电话村率由48%提高到83.7%(湘西年鉴2010)。

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几年的农村扶贫,使自治州贫困人口越来越减少,但却存在着一个现象:即在扶贫资金不断加大投入的同时,贫困人口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小,甚至又重新返贫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我州贫困人口生活的区域都有其共性:相对封闭,远离市场,自然资源匮乏,缺少技术及自我提升的平台。人才技术、生产和脱贫再技术提升过程不能有效循环起来。农村扶贫授人予鱼而缺少授人予渔,通过开发式扶贫不可能很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而导致贫—通过扶贫一脱贫—扶贫小组走后再返贫的恶性循环。对此,我们对湘西州各县镇村的人才现状及需求作了进一步分析。

武陵山区农村人才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课题组成员讨论得出武陵山区农村人才需求情况。就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式来看,我州未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迫切需要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和能工巧匠型人才。

现在农村机械化普及率较高,需要大量农机手,好多农机手缺乏系统学习,缺乏安全意识,要加大农机手培训。

建筑业从业人员需求量加大,从事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培训一定数量的,懂技术、会操作的建筑工匠,十分必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滞后,虽然成立了合作社,但不知道怎样管理和运营合作社,缺乏管理人员、财会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学习跟不上,直接影响合作社发展。目前很多县成立了种养殖方面合作社,总体处于初级阶段,运作水平不高,规模较小,带动力不强。

农业产业经过近几年来发展,形成了一大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大户和生产经营小区,经营者虽然初步掌握了一般的种植、养殖技术,但生产技术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模式等还缺乏技术和设施,总体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需要社会服务型人才。指在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服务的各类人才,主要包括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文体艺术人才、村级金融保险员、村组管理干部、农村社区民政人才等。

农村青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他们对国家实施的各种培训,知之不多,参加培训也不太热心,认为学不到本事还耽误精力、时间,不如打工直接赚钱来得快。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虽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但学习的热情很高,所以培训年龄应尽量放宽。

一些正在创业的规模种养户,忙于经营,对学习培训期望也不是太高,由于受文化素质限制,对书本上的知识难以领会和掌握,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技术。认为学习培训好是好,学与不学可能不一样,但时间长了学不了,时间短了等于未学,效果不同,经营与学习培训的关系难以协调。如果培训,最好能学一些具有针对性内容,现场指导,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听讲掌握不了,效果也差。

从湘西州当前发展来看,应以农机手、农村建筑工匠、植保员、种养业从业人员、种养业大户和示范户、农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

湘西州农村人才培训现状

根据省农业厅培训安排,经与州、县农业局协商,自2011年10月开始,每年利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完成一批农民创业培训任务,分为种植和养殖两个方向,集中培训20天,面向8县市,培训已达300人。

充分利用州扶贫资金为州各地区免费提供计算机培训、家政培训、烹饪培训、驾驶培训等等。

依靠州组织部组织招生,执行“一村一大”计划,从2009年开始每年招收一批学员,至2012年已完成400名的培训任务,专业分为农村行政管理、经常经济管理、畜牧兽医和农业设施技术四个专业,但针对全州3000多的自然村相比,数量差距还很大。

自2004年以来,我县还通过阳光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示范培训等方式,共培训各类新型农民3.12万人。

建议

为实施武陵山区农村扶贫攻坚计划,加快农村人才需求培训,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此建议:

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针对全州农民缺乏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的实际,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力度,主要是培训农村技术骨干、产业发展示范户和农民各种专业技能,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继续聘请州内外有关农业专家,对果、药、茶、烟、草食牲畜专业村的农民进行现场技术培训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实施新型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实用技术的应用技能。

继续实施教育科技扶贫。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开发式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唤醒贫困对象自身积极参与到脱贫致富当中来,教育科技扶贫,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他们自身脱贫能力是开发式扶贫的一项重大内容。湘西自治州在长期的扶贫事业过程中,在教育科技扶贫上采取了切实的可行措施。把贫困地区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近年来还推行“9+2”教育模式,即让贫困农户子女在城镇进行免费的寄宿制9年义务教育后,再进行2年内的免费“订单式”职业教育。

完善农村人才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农村人才资源信息库,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农村人才的预测、规划、整合和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综合指导意义。要进一步加强县、乡农村人才网络建设,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农村人才情况,逐步实现农村人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篇3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1 2 3 4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结合我县实际以规范完善农村财务会计委托制,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为重点;一是制定管理办法。配合县财政局拟定出台了《大荔县村级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办法》,推行了村组干部实名制持卡发放和招待费限额控制办法,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基层组织的运转和集体资产的安全。二是积极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结合村民委员会换届进行离任审计,采取站领导包片,股室包乡(镇)的方法,加大了审计力度,规范了审计程序,明确了审计任务,在普审工作的基础上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村进行重点审计、上半年共审计村组财务11个,审计总额180多万元,查出违纪资金6万多元,其中一名村干部被纪检部门免职。

三、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动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党在农村的基本制度。一是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及《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和新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做到学法执法,依法行政,同时,指导乡村规范、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受侵犯,以维护农村稳定。二是配合县委农工部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调研工作,摸清了全县农村土地转包,互换以及出租的基本情况,并形成了调研报告,草拟了《大荔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将提交县政府研究实施。三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我们在城关镇依托农经站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制定了工作职责,印制了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网络,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四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鉴证和纠纷调处工作。按照《陕西省农村各业承包合同管理条例》先后对范家乡豫西、加北、加南等村集体的荒滩承包合同进行了鉴证,接待有关土地承包纠纷上访群众3起,依规依法调解处理了1起土地承包纠纷问题。

1 2 3 4四、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事关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事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落实。在抓减负工作中,我们从制度建设入手,一是进一步完善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执行农村村级报刊“限额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的“责任追究制”;二是加强了对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完善和规范,会同税改办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奖励办法;三是加强了对涉农收费项目的检查和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实行了一卡通;四是开展了农民负担监测和涉农负担案(事)件的查处工作。

五、干部职工素质逐步提高。

我们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树立勤政为民、乐于奉献,立足本职,争优创先“的观念,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政治素养,提升工作能力。一是坚持每周一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有计划、有安排地组织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并按照农业局安排组织学习论科学发展观,并进行重点辅导,给每个同志购买了学习笔记本,定期进行检查,从而提高了大家的政策业务水平;二是推行工作责任制。按照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要求,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中,严格按照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程序办事;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规范了审计程序,推行了主审制,统一印制了审计通知书、谈话笔录、报告撰写以及档案管理等内容,做到了依法办事、规范执法。三是开展创佳评差活动。站上制定了创佳评差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领导,并在全站开展了争当先进股室和优秀个人活动。

1 2 3 4六、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成效显著。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农业大县农业强县,促进农经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结合农业局开展的“建设农业大县农业强县大学讨论大实践活动 ”,成立了学教组织,制定了学习活动方案,并组织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农经事业上台阶”为主题的学习创建活动,集体学习十五次,创办学习园地(专栏)三期,记写学习笔记每人都在一万字以上。二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重点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流转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3份。三是深刻剖析,查找问题。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广泛征求大家对本单位及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转变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找准突出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开拓了工作思路。

篇4

一、加强学习主动作为,迅速完成角色转换。

我认真学习了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方针、路线、政策,尤其是十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积极参加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等,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与领导沟通,同事交流,群众座谈等形式,完成了到村后的村情调研报告、年度工作计划,村集体建设规划等。

二、履行村第一书记职责,党建工作卓有成效。

作为第一书记,我深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性,通过坚持“”制度,健全和落实议事、学习、办事公开等多项制度,在党员发展、村级项目建设和低保评议等重大事项上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步骤实施。为此我认真准备每一次学习材料,精心制作每一堂会议课件,周密组织每一次议事会议。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坚持,我村的党建工作特色明显,卓有成效。

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我紧紧围绕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开展工作,全面推进村集体建设发展。为此我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和组织程序上报实施扶贫项目,亲自起草每一个扶贫项目方案,全程参与每一个上报实施环节,做到项目有计划方案和公示招标,财务有预算监督,确保项目质量和服务群众。

三、严守党风廉政纪律,廉洁自律不触红线。

一年来,我在工作中严格按程序、按规矩办事,通过与组织签订廉洁自律责任书,向全体党员作公开承诺,自觉接受党内和群众监督、使自己处于全方位、公开、透明的监督之下。生活上严格遵守各级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纪律规定,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心中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和踏实做事的原则,自觉绷紧“红线”意识,做到干净做人,明白做事,问心无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回顾过去的一年的工作,有收获也有遗憾。成绩的取得是村两委共同辛勤工作的结果,不足的存在则是我个人努力不够的必然。主要表现在农村工作知识欠缺,对当前农村政策和农村知识学习不够;在一些具体事情处理上对农村解决问题的惯性方式掌握不多,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和点子不多,创新能力不强等。

篇5

今年以来,在政策法规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拓宽工作领域,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政策法规活动,积极推进政策法规建设,促进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工作措施

按照年度工作安排,组织学习了全年工作要点内容,制定了工作计划,把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加强信息交流,创建宣传交流平台。

为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巩固完善了网络宣传阵地,及时有效地宣传政策法规知识,交流学习体会,推动了各项工作。为深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了学理论活动,每位党员干部在活动中都撰写了学习体会,通过纪检监察信息对优秀体会文章及时进行了交流。为使全县党员及时学习掌握有关政策法规,为各单位统一订购了学习资料和电教片。

在具体工作中,把政策法规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在内容上紧紧围绕上级部署的工作要点,在形式上,主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掌握政策法规知识,充分运用廉政文艺演出、专题知识竞答等群众易于参加、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同时,把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与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政策法规内容融入“六进”活动中,通过“六进”活动,把政策法规宣传到机关、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和农村。在每个廉政文化宣传园地充实进政策法规内容,各村开设政策法规宣传栏,使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知识在全社会得到普及。

二、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推进法规工作

根据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认真做好政策法规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各项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和法规制度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纪委领导对调研工作十分重视,书记、副书记亲自到基层走访调查,与基层单位干部群众座谈,了解法规制度在具体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分析研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法和途径,总结政策法规工作经验,探索新形式下做好政策法规工作的方法和措施。结合实际,对纪检监察机关怎样才能发挥职能优势、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补偿办法、农村土地延包和财务管理制度等重点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分别形成了调研报告,有些报告被上级采用,并得到领导的肯定。还按照上级要求,对《实施纲要》的落实情况、对《行政监察法》的贯彻执行情况等课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及时上报调研情况。

篇6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1

新津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层,全县辖12个镇乡,86个村、15个涉农社区、1256个组。近年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组级集体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然较慢。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实行的是三级所有、组为基础的体制,村级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绝大多数村(社区)没有经济实体。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正在积极稳步发展。

一、现状

1、经济现状。全县村级现有资产6602.75万元,其中:货币资产1219.67万元;应收款1198.71万元,其中50%以上是农户三金尾欠;库存物资4.73万元;林木资产417.41万元;长期投资53.23万元,短期投资1.6万元;固定资产3658.38万元;在建工程49.02万元;负债总额963.94万元;所有者权益(积累)5638.81万元,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大部分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

2、收益情况。20XX年,全县村级总收入3387.04万元,其中:发包收入520.89万元,补助收入73.61万元,投资收益14万元,其他收入300.04万元(大部分是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要分配给农户)。支出总额3016.16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480.78万元,管理费用299.96万元,其他支出235.42万元。收益370.88万元。在全县101个村(社区)中,无收益的村13个,占13%;有收益的村88个,占87%。当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5-10万元以上的村9个,10万元以上的村15个。

由此可见,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多数村组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工作开支,部分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因此全县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农村村组集体经济分配主要是资产性的分配(土地征占费)。

二、主要做法

1、落实责任,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为提高村干部工作质量,增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性,各镇乡建立了党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下到支部,责任落实到支部书记,按照表现评优树先,按照能力选拔干部。调动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突出抓了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镇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社有乡管”。取消了村级招待费,每年可节省开支20多万元,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农村积累。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帐目进行认真地清理、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了负,松了绑。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为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各镇乡经常组织村干部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走出去参观学习,从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

4、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路子。贫困村由于家底子薄,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往往缺乏信心。县上相关部门针对贫困村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临近城镇、集镇的村,集体经济较为雄厚,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邓双、永商四个镇外,其他镇乡集体经济都很薄弱。

2、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的资金和资本。从目前村级经济现状看,全县村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占63%。在5638.81万元积累中,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而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村委会大楼、提灌站、学校等,难以形成资本。

3、地域条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丘区,虽然土地资源较丰富,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也较大。在全县20个薄弱村中,丘区就有9个,占45%。

4、个别村干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发展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三、案例情况

1、主动出击抓机遇。20XX年以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社区干部一方面做好宣传教育群众工作,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开展土地整理,鼓励农民集中居住。通过格田整理、废沟处理、完善水利设施、撤院并院等,将新增土地中的360亩由社区经营,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2、依托专合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社区依托川浙花碑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方兴镇创新合作社、方兴镇食用菌合作社规模种植蔬菜瓜果,社区不仅实现了土地流转收益28.8万元,同时也带动当地600户农户增收。

我县经济状况最差的村是金华镇五星村。金华镇五星村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678户,农业人口2028人,耕地面积1116亩,人均土地0.55亩。村集体资产总额3.41万元(均是非经营性资产),负债总额49.73万元,村级无集体经济收入。多年来,村级开支主要是村民小组、农户集资和镇乡的支持,其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砖厂)亏损倒闭,使村上背上了4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企业亏损倒闭,给干部、群众留下深刻教训,重新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和信心不足。为此,我们建议:

1、该村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债务问题,单靠村级经济偿还十分困难,摆脱了债务,才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起点。

2、该村地处金华镇政府所在地,与津华路、金普路、火车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较好的投资环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积极争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鼓励农民到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农民集中居住后,可以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整理、撤院并院后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招商引资联营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同时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于支持和优惠,使该村集体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四、对策和建议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以专合组织为纽带组建经济实体,发展集体经济。各村(社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村社合一组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产业优势确定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规划。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引进业主投资,盘活非耕地资源,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增加集体收入;可以依靠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中实现多次增值,使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运输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3、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集中居住,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通过撤院并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通过调整,集中成片统一经营,其收益在保证组级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参与收益分成,增加村级收入。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一是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的厂房、设备等资产及农村“四荒”资源,要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以此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村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各村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村社集体资金“社有乡管”制度。严格规定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

6、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2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情况。

乡地处华蓥山中段,位于区东部,距离城区16公里。川陕公路、襄渝铁路纵贯全乡。本乡东接达州市大竹县,南与区龙滩乡相邻;西与区观阁镇、广兴镇接壤,北靠渠县。全乡面积46.2平方公里,人口13575人。20XX年全乡13个行政村目前仅村、村两个村存在集体经济收入,共计25500元,平均每村1961元。有收入的村3个,占总村数的23%;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2个,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村0个,收入1000元至5000的村1个。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资源承包、从企业收取公路维修费取得集体经济收入。

村:出租10亩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体经济收入2000元。

村:出租闲置空地900亩,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500元。

村:收取煤矿村村级公路损坏维护费用10000元。

(三)村级集体资产现状。

截止20XX年,全乡各村集体资产总额约为5万元,主要为村级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电脑、电视等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因维修办公室、办公经费开支、垫支保险费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级集体债务状况。

全乡13个行政村目前有2个村负债,总计负债36000元。村因垫付社长工资负债21000元;村集体资金2000元因日常办公经费开支目前已没有剩余;村集体资金10000元因维修公路目前没有剩余;村集体资金13500元因业主搞开发占用农民土地,已全部拨付群众,此外,因维修村级公路滑坡负债15000元。

二、村级集体经济状况分析

(一)集体收入开支入不敷出。

全乡13个行政村除极个别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外,绝大部分村都没有集体收入,全靠上级拨款维持日常开支,部分村只能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办公经费维持日常运转,无力兴办公益事业,也无力增加村民福利,更无力发展创收实体,全乡收不抵支的村占绝大多数。

(二)主要收入增量不足。

土地收益成为村集体的.主要收入。20XX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靠土地取得的收入为15500元,占全乡集体经济收入的60.8%,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

(三)收入来源途径单一。

村级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村办企业破产,集体资源开发力度小是目前全乡各村存在的普遍状况。仅有的集体经济收入也只是靠出租土地资源的方式取得,收入来源单一且集体收入低。

三、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地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

一是村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

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集体资金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

除利用土地资源为集体增收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增收渠道。

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如、五星、内槽、等村地处华蓥山区,林地资源异常丰富,村干部未能充分把握资源优势引领群众致富。

四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财务管理不严。

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个别村集体账目混乱,常年未向群众公开账目,在工作中甚至存在挪用集体资金支付党报党刊的情况。

五是产业带动无助集体经济发展。

部分村除传统的种养殖业外,大力发展了特色产业,如五星村万亩油牡丹种植、村千亩茶叶基地、内槽村百头山羊养殖,发展势头良好,为业主和群众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集体经济从中受益甚微,甚至没有受益。有的村虽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但没有规范化运作,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村集体也没有参与其中,更没有任何受益。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3

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成为加强基层政权、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来,省州党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

有的认为国家公共财政将覆盖农村,不需要发展;有的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小,无碍大局,尤其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有的顾虑重重,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到时候怎么处理等等。

二是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

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者,缺知识、缺经验、缺抓手,如何培育、引进和打造一批人才成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工作指导。

大多数村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集体经济发展也还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

四是集体资产管理混乱。

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绝大部分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是发展模式单一。

大多数村一村一个发展项目,风险大且资源初级开发、产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务创收居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困惑,集体经济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时间我们在XX、XX两县的农村随机调研,基层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鼓舞。

一是理清思路做规划。

集中时间抓调研,对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调研市场导向,确保科学规划有力推动。

二是盘活现有人才。

发挥村干部、本地经济大户优势,送出去学、到兄弟县市看,接回来思考论证,不搞竭泽而渔、不举新债、不搞一锤子买卖,坚持村级主体,突出市场主导,慎重选定发展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

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积极性高,干劲十足。XX县西山村发挥村干部大多是菜农的优势,在明年春节节令培植葡萄产业的时差内,在基地培育马铃薯,2吨薯种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导员准备打一个时间差,要把抓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效益首先体现出来。

四是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抓手。

XX县碧溪乡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制定《股份构成(村干部、经济大户、村民),股权配置(村集体30%),股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操作层面的配套文件,保证规范运作。

篇7

【关键词】“夕阳红政策宣传队”;经验介绍

走进海永乡,发现这里的“夕阳红政策宣传队”十分显眼。从住宅小区到田间地头,从政府大院到学校操场,处处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用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的宣传手段,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基层第一线;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感染群众、说服群众、教育群众、赢得群众。他们,就是海永乡“夕阳红政策宣传队”。“夕阳红政策宣传队”由乡里的老干部、老党员为主要组成人员。他们威望高、经验足,又热心于海永的经济社会发展。组建这样的政策宣传队,既能充分发挥自身“余热”,又可以更好地传达党委政府的决策,反映人民群众意见,构建良好的互动平台。海永乡,一个处于江苏最边缘,人口不足5千,面积仅8平方公里的蕞尔小镇。一直以来是一个多事之所,地偏人穷,群情不稳,上访不断。2005年,新任党委政府临危受命、重整旗鼓,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而又富有成效的改革,海永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海门市财税贡献奖”“中国可持续发展百强乡镇”等彰显着实力和活力。新形势,新问题。经济发展也滋生了更多的经济利益纠纷,邻里之间、政民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给全乡项目推进、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从2005年以来,上访纠纷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减少,反而持续增加。每年乡政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夕阳红政策宣传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宣传队伍的不断壮大,宣传内容的不断丰富,宣传队伍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充。近几年以来,宣传队伍深入群众中去听取村民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的意见建议收集上来,主动帮助基层组织开展问题排查,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做党委政府的联络人、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做海永发展的参与人,将“夕阳红政策宣传队”打造成政策宣传的“小喇叭”、乡情民意的“直通车”、事务管理的“电子眼”和矛盾纠纷的“协调器”。

一、形式活、方法新,宣讲有技巧,政策宣传“小喇叭”响遍海永乡

过去宣传政策法规,多采用电视、电台、流动广播、报纸等进行宣传。但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政策的受惠者怎么才能更完整地领会这些政策。现在许多农民通常不看书报,看电视也更喜欢把注意力放在连续剧上,至于流动广播宣传车,正如一位农民所说:“汽车拉着大喇叭,边走边说,还没听清楚说得啥,就跑得没影了。”“夕阳红政策宣传队”的成员都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同志、老干部。他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政策宣讲过程中必须更讲究技巧,采取更为灵活的形式,更为新颖的方法,将海永乡老百姓的眼光吸引过来,让老百姓更为完整地了解政策内容。一是划分片区、包干到户,上门宣讲,变“撒胡椒面式宣传”为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宣传”。“夕阳红政策宣传队”以村为单位,划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6到8个人,每个人负责30到40户人家。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内,根据不同特点分重点、一般两种宣讲对象,对于文盲、有残障的家庭采取“一对一”形式的宣传。二是以正式文件为蓝本,整理一套政策法规简汇,做到宣讲有据。简汇内容涉及种粮直补、能繁母猪保险、农机补贴、退耕还林、农村低保五保、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家电下乡补贴等几个方面。三是组织群众讨论,加大政策宣传的群众性。政策宣传的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他们既是受众,又是主人。政策宣传不仅是单向灌输,更应是双向交流。“夕阳红政策宣传队”利用休息时间工作,以讨论的形式对政策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增强了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在讨论过程,群众踊跃发言批评违反政策、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出现了群众性的学政策、讲政策、用政策的生动局面。

二、进农户、问民生,诉求新渠道,乡情民意“直通车”开进百姓家

一方面,充分利用老党员与群众接触较多的特点,建立老党员“意见箱”,全面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夕阳红政策宣传队”与各支部联手通过召开座谈会、谈心会、入户慰问等方式,主动听取村民意见建议,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的意见建议收集上来,为乡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夕阳红政策宣传队”,在既有的机制和渠道之外增加了一个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新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民情诉求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夕阳红政策宣传队”成为海永乡老百姓反映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渠道。

农民街和农贸市场的改造,一直以来是海永乡人民期盼已久的实事工程。但由于涉及面广、少数居民的不配合等客观原因,改造工程进展缓慢,严格意义上直到今年7月份议案还没真正开始落实,农民街和市场仍然处于脏、乱、差的状况。“夕阳红政策宣传队”了解到这方面信息后,向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与代表、委员们一起对农民街及农贸市场改造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形成了专题分析调研报告,提出解决措施。根据调研报告,乡政府重新召开研讨会议,从如何发动群众到车辆统一管理等问题一一予以落实。到9月份,乡政府共投入204.8万元对农民街和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改造,植树绿化3万平方米,将农民街两侧打造成居民又一乘凉纳暑休息游玩的好场所,获得了海永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篇8

左站长首先向记者介绍了过去一年省农经总站取得的工作成绩。2010年是“十一五” 规划的最后一年,根据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省农经管理总站确定了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全力推进农村“三资”管理、全面完成农业保险任务、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等重点工作内容。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二是加强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从总体看,我省的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在全国试点数量最多、工作进程最快,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三是稳步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新增20个县(市、区)和40个乡镇成为第二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10年我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41.2万公顷,比2009年增加2.2万公顷,增幅5.6%。

农业保险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调整和完善政策,指导全省保险工作。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各部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全省农业保险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在此基础上代领导小组起草了《关于做好2010年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全面指导全省农业保险工作。二是启动了承保日报制度,随时掌握各地参保进度。对各地承保进度情况每天调度一次,为省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三是开展了阶段性调查,及时发现解决保险期间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成立专门调查组,选择重点地区和县市,深入到村屯、农户,对承保情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针对去年我省出现的暴雨和洪涝灾害,及时下发文件对灾害情况开展统计,并深入重灾县市开展调研工作。四是召开了全省农业保险承保情况调度会,及时分析农业保险形势,研究解决当前保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全省农业保险工作。五是开展了审计调查,及时发现解决保险期间出现的问题。省农村审计站对全省15个县(市、区)2009年度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情况以及经办机构费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面落实了“三项制度”。围绕省纪委落实“三项制度”,加强“三资”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做了5项工作。一是根据《关于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贯彻情况督查调研的通知》(吉农廉办〔2010〕4号)文件要求,按照省农廉办的统一部署,于2010年6月中上旬,采取抽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四平、松原2个地区、5个县(市、区)、12个乡(镇)、2个村的“三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调研,并形成了督查调研报告。二是起草了《关于的说明》和《关于上报的请示》。三是参与筹备了4月26日召开的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四是针对白城市、辽源市、镇赉县等地在落实“三项制度”过程中的好做法、创新经验和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内容,编辑下发了11期简报。五是组织召开了全省落实“三项制度”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

全面加强农村审计工作

一是结合村级换届选举,部署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力保障了村级选举的顺利进行。二是组织开展了农业保险专项审计工作,对全省9个地区的15个县、85个村、502个农户的2009年农业保险理赔资金兑付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据统计,2010年全省各级农村审计站共审计6658个单位,审计金额35亿余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88余起,涉及金额2578.62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全面部署农村经济管理统计工作

为全面掌握基本资料、基础数据和基层情况,设计了6大类、16张统计表格,涵盖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审计监督、政策性农业保险、农经教育培训、农经体系建设、农经信息化等方面工作,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统计工作的通知》(吉农经发〔2010〕7号),对农经统计的时限、汇总、上报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

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式

根据全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在东丰县和梨树县开展了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探索,由县级农经部门组织协调当地商业银行、农业保险机构和参保农户开展银保联合,将银行卡作为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卡,一卡两用,拓展了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降低了保险公司工作成本,同时降低了农民贷款门槛、减少金融服务程序,实现了银行、保险公司、农民三方受益的效果。

积极参加 “政行风”热线和“12316新农村热线”,解答农民来电咨询

一是积极参加走进“政行风热线”直播间活动,接受农民来电咨询,通过电台为农民答疑解惑。并对热线中农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调查了解情况,形成《关于“政行风”热线直播间农民提出问题的答复反馈情况报告》。二是参与“12316新农村热线”,通过热线电话、广播电台、电视专栏解答农民咨询。半年来,通过“政行风热线”和“12316新农村热线”接待农民咨询2800余件。

左站长针对今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调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体系。二是积极推进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进程。三是加大仲裁工作力度,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问题。四是继续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

全面做好农业保险工作

根据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继续加大农业保险工作推动力度。一是开展农业保险理赔资金审计调查。对2010年全省农业保险理赔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二是开展农业保险调查研究工作,科学地确定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保险的目标与任务,为省级补贴预算提供依据,使农业保险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工作

一是抓好“三资”管理工作。努力推进“三资管理”省、市管理平台建设。二是健全和完善村级财务会计制。确保制工作的连续性和权威性,巩固和强化农经工作。三是探索设立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联系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城市近郊选择一个经营性资产较多、自主产业比较发达、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作为省里产权制度改革联系点。

继续强化农村审计工作

以专项审计为重点,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认真总结银保互动试点工作经验

篇9

按照省委部署,昭通市对下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章立制,狠抓管理,因地制宜,创新工作,经过全体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构,及时组建下派队伍。昭通市委成立了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名副市长、×××名市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在市委组织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政研室主任任办公室主任,组织部×××名副部长任常务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任专职副主任,并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做好日常工作。全市×××个县区党委和×××个乡镇党委也设立了相应机构,抽调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在省下派×××名指导员的基础上,我市又抽调了×××名指导员,组成140支工作队,派驻到×××个建制村和具有农村性质的社区。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3月16日昭通市委召开了下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动员培训大会,3月17日,各县区党委又召开指导员培训大会,3月18日各乡镇党委又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会议,通报县情、乡情、村情,对驻村指导员的职责、任务、纪律等提出要求。威信县组织指导员到新农村示范点参观培训,到扎西会议纪念馆、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大关县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全方位多层次地培训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

(三)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市委出台了文件,对指导员的选派、工作任务、纪律要求、组织领导、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市委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任务,建立了×××多项工作制度。各县区均结合实际制定了请销假制度、工作情况月报制度、工作纪律制度、考核制度、例会制度、学习调研制、目标管理制度、督查制度、奖惩制度、村情调研报告上报制度等,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

(四)设立总协调员,加强督促检查。4月28日,市委向各县区选派了×××名总协调员,由各县区四套班子中的×××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对各县区工作队机构建设、指导员管理、督查工作进行协调,到各乡镇村社进行调研检查。还采取电话抽查、实地督查的方式进行督查,对指导员到岗情况、开展工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

(五)定期进行总结,明确工作思路。我市实行每季度各县区至少召开×××次工作队长会议或全体指导员会议的制度,及时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到目前,全市所有县区都召开了一次以上工作队队长或指导员参加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会议。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真抓实干

(一)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民情村情。指导员入村后,把了解村情民意作为第一件要事来抓,了解当前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摸清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当前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今后最盼望培育的产业是什么。每个指导员都认真记好《民情日记》,据统计,全市驻村指导员共走访群众×××万人次,召开群众座谈会×××次,撰写调研报告406篇,心得体会793篇。

(二)帮助春耕备耕,引导科学种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举办科技讲座及实用技术培训4113期。省农科院下派到盐津县柿子乡太平村的指导员推荐引进台湾弥勒夏橙,新建一个占地×××亩的示范基地,带领村民嫁接四川椪柑×××亩,台湾椪柑×××亩,栽种美国弥勒夏橙1010株,举办农业科技讲座×××余场。

(三)组织三清四改,美化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共建沼气池6796口,改造炉灶×××套,新建水窖4018口,改厩4590间,改厕×××个,提供饮水管21公里。

(四)指导村级换届,强化基层组织。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指导员协助乡村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动员选民积极参加选举,依法选举,民主选举,为我市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指导员协助村党总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已上党课1078期。

(五)协调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据统计,目前全市指导员已协调支农项目×××个,争取资金×××万元,新修村组公路574公里,硬化村社路面118公里,新建村级文化场所×××个,架设电线65公里,在建校舍×××个,资助水泥500吨,支援办公桌×××套,课桌×××套,提供复印设备×××套。还有的指导员帮助贫困农户买化肥、种子、送书籍等。

(六)排解矛盾纠纷,服务重点工作。指导员积极帮助所驻村深入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起。村“两委”换届过程中,指导员切实加强了村级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公示村务公开内容1276期。有的县指导员积极协调帮助乡村做好移民工作,并配合做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森林防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务输出、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工作。

三、宣传引路,典型带动,内外结合,营造氛围

(一)召开联席会议,营建宣传网络。4月中旬,我们制定了《全市新农村工作队工作宣传方案》,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宣传工作新闻媒体联席会议,对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昭通日报社、昭通市电视台、昭通广播电台、昭通党建网对宣传工作进行了策划,制定了宣传方案,并按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云南日报》、《春城晚报》驻昭记者站等全力配合,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期刊共同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的氛围。

(二)总结经验典型,发挥指导作用。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启动,各县区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涌现了一些好事例好典型,我们及时进行总结报道,起到了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作用。截止目前,市委新农村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出简报9期,各县区、乡镇出简报241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稿79篇,在各种网站上发消息×××条。(

(三)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政策法规。我市注重发挥指导员作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的重要作用,在所驻村通过采取召开村民座谈会,利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栏、板报、墙报、标语、广播、打鼓草、快板、放电影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委、市委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据统计,目前全市指导员组织召开村民座谈会×××次,书写标语×××条,出板报墙报1442期。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同时,我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指导员在资金扶持和项目争取上捉襟见肘,普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部分指导员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吃得不透,经验不足,协调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派出单位对指导员的检查、帮助、指导、关心不够;极少数指导员还不能做到与选派单位在工作上真正脱钩;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乡村财政困难,一定程度影响了指导员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下一步,我市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指导员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与指导员派出单位及省、市、县各相关部门的联系,进一步细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进一步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二是进一步动员指导员结合所在乡村实际,与乡村干部群众一道研究确定好符合本村发展的主导产业,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切实解决好产业发展抓什么和怎么抓的问题。

篇10

(一)全力做好城乡居保工作,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

城乡居保的全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由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两部分构成。该项工作是国家为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老有所养而建立的一项保险制度。全年计划为:

1、4月底前完成对城乡居保个人缴费的全年收缴工作。

针对城乡居保的参保对象普遍为城乡基层群众的特殊性,计划在3、4月份,采用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悬挂横幅、印发宣传材料、召开社区或村民会议等,向基层群众广泛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做到使这项惠民利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今年4月底前,力争完成全年征缴任务。做到两个达标或超额完成:参保率达到96%以上,力争超出全市平均水平;人均缴费额度超过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

2、做好参保人的退休、退保及“死亡清理”工作。

严把登记、领取、注销关,依法依规经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农保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经办管理服务水平。严格户籍管理,认真做好参保登记信息比对,村(居)、镇(办事处)、区三级逐级把关审核,确认参保个人和缴费信息准确无误。严格审核档案材料,增强政策的刚性约束。针对死亡冒领等问题,与市局业务处室加强联系,掌握与公安、民政等部门的联动成果,定期在辖区内进行过滤核查,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有效预防社保资金支出风险。

3、用好基层平台,做好养老金的发放工作。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是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社会保障的依托。建立参保登记、变更、缴费、待遇领取、转移接续等基础台账,基础资料准确率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用准确无误的工作给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每月24日前后,向全区2万余名城乡居保参保人按时足额发放基础养老金,

(二)老农保完成两个目标,加快与城乡居保并轨。

老农保指1992年民政部按《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在全国实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即相对老农保而言。截止目前,我区有9800名农村居民参加老农保,有23000名被征地农民在老农保管理。今年老农保的工作计划,一是保证每月24日,向参保农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同时,做好这一部分参保群体的善后工作;二是安排业务人员,继续对全区老农保参保人员的信息进行详细整理和登记,核算全部个人账户,做好与城乡居保的合并准备工作。

(三)小额人身意外保险工作继续拓展。

小额人身意外保险工作是区在全市率先进行的一项工作,是政府充分重视农民待遇、关注农民家庭保障的重要措施。该项工作采取政府组织、市场化运作、农村居民自愿参保的方式,发动农村居民积极参保。2013年,将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目的,着力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保障农村家庭不因意外致贫致困,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和谐”建设。小额人身意外保险的参保工作计划在6月底之前完成。

(四)稳妥进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目前市委、市政府尚未有相关政策出台。作为基层单位,在扎实了解基层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上报上级部门,分析失地农民养老面临的困难和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上级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一是加大被征地农民的专业培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二是相关部门考察建立综合农贸市场的可能性,提供摊位给失地农民,调动他们的自主创业积极性。三是组织剩余劳动力转移,搭建企业和这部分群体的联系,为他们提供劳务输出的机会。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对于年龄偏大,确实又无专业技能的人员,可以考虑在基层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安排这部分人员就业和养老。

(五)抓好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

农保科财务管理工作分为3个方面,一是老农保基金财务管理,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三是农保科经费财务管理。这三方面的财务管理,合计管理基金及专项资金每年有上亿元,涉及预算、统筹、支付、使用多个环节。

在资金筹措方面,按要求将配套资金纳入区级预算管理。制定全年预算综合考虑影响基金收支的各种因素,全面、准确地反映城乡居保基金的收入、支出、结余情况,优先保证所需资金足额及时拨付到位,绝不耽搁老百姓的养老钱。同时,严格按照“济政办字[2011]4号文件”的要求,根据参保人数足额安排资金,个人缴费补贴由区财政负担,做到即缴即补,当月补贴到位。基金管控环节,强化基金安全教育,对经办机构的管理服务人员开展经常化的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提高高压线意识,增强管好、用好社保基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强化外部监督制约,对办镇及社区村居的检查做到长效化、常态化,督导基层在基金征缴、发放、支付等环节有序、规范运转。

(六)推出“四优品牌服务”,农保工作求创新。

人社工作情系万户千家,事关职工群众利益。作为服务基层群众的农保部门,今年着力推出“四优品牌服务”:

一是温馨服务进千家。农保科工作人员分组进基层,会同各办镇劳动保障中心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进行收缴。

二是温暖服务顺民意。热情解答各类咨询,认真回复12345转来的各项要求,保证全年无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