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新生入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43-03
【Abstract】Entrance Education is significant for newly enrolled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it has influence on students’ university life and even their future life,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decides their school’s reputation and prospect. This thesis will have an overview and comparison on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ducation of both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aiming at find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facilitate improvement of current University Entrance Education of China.
【Key words】Colleg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大学一年级是新生适应和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大学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因此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指高校为刚入学的新生提供的各种活动、课程和服务,是“为了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换,理解大学精神,肩负大学的使命而进行的预备性教育”。[1]因此,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与高校的重要意义和借鉴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经验,以及正视并解决好国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引导新生实现角色转换,实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夯实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根基。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大学入学教育能助其迅速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新生刚进入大学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即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学习方式都有可能让其不适应而产生问题。大学新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顺利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能否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甚至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对高校而言,大学入学教育有利于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为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种阶段性教育,可以消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断点”,使大学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其工作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完成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2]因此,这一阶段若能科学合理及时地进行新生教育,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它直接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顺利地实现自身的培养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加强新生的学风建设不仅可以使新生养成良好的甚至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
二、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情况概述
篇2
[关键词]军训;新生入学教育;国防教育;养成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以及适应性都有着巨大的变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很多学校把军训也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等的重要途径。军训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提高大学生家国使命感,促进大学新生适应校园生活和新生入学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军训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
为了促进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迈好大学的第一步,高校十分重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军训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很多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些专业性、行业性院校把军训与高校入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作为了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从法律角度,军训也是一项大学生必须接受的国防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45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从法律的角度,军训是法律规定大学生必须接受的一项义务,是大学生提高国防意识,提升国防技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兵役法》第48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军事训练,由教育部、国防部负责。教育部门和军事部门设学生军事训练的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人,承办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按照法律规定,大学生军训应在专门人员的组织下,在特定的军训基地开展军事基本训练。大学新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关键阶段,而长期和平的生活环境,尤其当今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从未离开过校园环境的大学新生,普遍国防观念淡化,缺乏家国情怀和崇军尚武的精神,缺乏自律和坚强刚毅的品质,在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中,军训强调的正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完善军事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军训可以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升,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于社会层面,军事训练可以通过大学生全方位、可持续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国防意识的广泛增强,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军训可以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养成自律自强的优秀品质。新的历史时期,国防的范畴从政治、军事领域逐步扩展到信息、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我们更要围绕强化民族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新观念,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完善学生军训,促进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
二、军训中存在的问题
1.军训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育人目标有待明确大学生军训在设计之初,没有加入对于新生入学教育的部分,或者说军事训练课程,没有因为受训对象是新生而增加特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内容,所以客观来讲,高校最初设置军事训练课程时,并没有将军训系统性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对于军训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作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对军训的认识很单薄。虽然军训涉及新生适应能力的提高问题,但是无论是教育主体,还是接受训练的大学新生,都对此欠缺明确的认识、缺乏系统的育人目标的引导,导致军训独立于其他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之外,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军训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功能定位有待准确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延续到第一学期结束,目的是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从家长“包办”的高中生活向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过渡,而军训一般从新生入学后一周开始,持续两周至一个月时间不等,军训结束之后开始正常上课。因此,军训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功能定位方面,都可以在新生教育中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军训环节,学校可以结合新生彼此不熟悉、生活不适应、学业不了解的现状,强化对新生适应性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校承上启下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现阶段的军事训练,由于缺少前期有效的组织和策划,同时受传统军训内容、地点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学校极易将军训与新生入学教育分割开来。
3.军训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育人内容有待完善军训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新生入学教育其他模块有较大的区别,相对独立于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军训工作是以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为目标来开展的,其主体必然是军事训练,工作途径是通过日常基础的队列训练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新生入学教育各部分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而实际上军训虽然涉及新生入学教育中的相关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宿舍内务要求、纪律要求、行为礼貌要求等,但缺乏对学生安全意识、自我意识、未来规划意识的教育,与入学教育其他方面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新生入学教育的其他内容而自成一体,使得教育效果受到了影响。另外,由于军训工作没有系统地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来开展,而且军训地点不是在校园而是在军训基地进行,很多学生军训之后放弃了在军训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军训结束后应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有效地促进军训成果的保持和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
三、改进措施
1.明确军训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应充分利用军训这一育人平台,结合新生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点,提出明确合理的育人目标,强化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军训教育的目标,除了利用军训基地特定的育人环境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还要将军训纳入新生教育系列活动中,广泛整合育人资源,充分利用育人时机,积极推进以了解学校、爱校和了解专业、爱专业为目标的相关活动,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全面提高,促进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尤其关于学校特色和军旅生活相关的教育,可以广泛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载体,比如,优秀教授座谈、学生榜样分享等活动,通过军训环境和氛围,促进新生入学教育开展。
2.加强组织与安排,增强军训育人效果当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处于军训阶段时,可以通过军训工作的开展促进新生入学教育,军训结束后合理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其他方面的工作,有效地进行军训成果的保持,最终使得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学生全面的成长成才和新生培养的体制化、系统化、长效化。在组织与安排方面,需要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整合学院、班级的教育资源,实现统一对接,即军训以自然班和自然学院为军训班和军训连队。通过此项措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军训与新生教育工作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班级、同学。可以推进校规校纪在军训期间的培训,推进校园行为举止在军训阶段的培养,在军训的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养成教育。
3.促进军训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影响随着军训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军训工作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单一的军事训练,扩展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以国防教育为主的学生教育活动。军训中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体活动和体育锻炼等,都能够极大地促进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了解和认识。军训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宿舍卫生和内务教育、纪律教育等,从宏观整体的角度设计完整的工作思路和体系,以军事训练为核心和主体,辅以其他活动,确保教育效果,在军训前、军训中以及军训后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军训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初中学生 自信心 培养
我们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有这样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社会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年轻父辈,他们的这种观念非但没有淡薄,而是更加深,因为多为一户一孩,最多是二孩,他们大多没有能力把孩子带到城市入学,只能让孩子留在家里念书,他们自己争取不到的社会地位,实现不了的理想,希望孩子这一代帮他们去实现。这些孩子平时缺乏父母的关爱,却生活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中。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总要求他们必须不断进步,却很少考虑他们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是否有信心去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期望。如果平时没有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困难一来,事情一多,期望一高时,他们丝毫也没有信心去面对每一件事。表现在:对什么事都不敢尝试、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我们每一位农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从小培养儿童少年的自信心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却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不同程度存在自信心不足的表现也较为明显,因而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和研究的力度。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适当创造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我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1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我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办小报比赛、辩论比赛等。
1.2 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自信心对于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就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最好办法是激励。教师可以开展“找优点”等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行”的积极进取精神。
我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2.运用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2.1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2.2 学会赏识自我。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是孩子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只有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自信才会产生。因此,我经常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有原则的、艺术的表扬调动他们内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星期五无批评日”和召开班队讨论会“说说我的优点”或“说说他的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他们始终感到“我能行”。
2.3 学会鼓励成功。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特别是注意鼓励学困生,对他们身上哪怕微小的闪光点,也要及时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迈开自信的脚步。
2.4 学会自我暗示。针对自己自信心不足的弱点,选择与自信心有关的名言警句或有激励作用的语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暗示和勉励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心,敢于面向困难,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3.协调家庭教育的影响,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无窘迫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学习兴趣和热情容易激发,能主动轻松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在紧张、心理负担重的氛围中,容易产生高度焦虑和自卑情绪,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排斥。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都需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3.1 教师可通过家庭联系本、家访、电话、家长座谈会等多种途径与家长密切联系,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的自信心。
3.2 教师要提醒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能过高或过急,更不能采取粗暴的手段,否则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3.3 教师要协助家长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成功欲。
综上所述,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营造氛围,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二是教会方法,培养自信心;三是家庭教育,强化自信心。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与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编织培养孩子自信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苏立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4
学生自信心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培养学生自信心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从事内地班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以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改革教育理念和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勤于思考,大胆实践,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中去,使学生逐步认识英语,学到英语知识,发展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
一、尊重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爱护及信任。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以诚相待,多鼓励,少批评指责,因为鼓励比惩罚或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们的父母、师长、知心朋友。学生遇到心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和问题时,教师要主动关心、及时帮助解决。内地班学生远离父母和亲人来内地求学,他们年龄偏小、学习的自觉性、生活自理能力欠强,除学习以外,许多方面还需要教师们的呵护和帮助,如:经济上的援助、生病或住院时的精心照料、节假日的安排以及家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再次,教师要经常通过表扬、鼓励学生来帮助学生学习,特别是学生初学英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尤为必要。教师的赞扬和鼓励会激发学生不怕困难、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要主动热情地与学生交往、谈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爱将鼓起学生的自信、智力、情感、个性发展的风帆。
二、讲授知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可以理解的信息。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首先必须能理解所学语言的输入信息,然后通过情感过滤到达语言习得器而完成语言知识的习得。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教师讲授的内容,语言习得才能进行。一旦学生理解讲授的内容,就会作出积极的情感反应,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强。相反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不但语言习得的过程不能进行,而且学生还会怀疑自己学习语言的能力,产生焦虑、压抑甚至恐惧的心理,对学习产生厌恶甚至反感。因此,笔者在英语课授课过程中所用的语言通俗易懂,所用的英语尽量控制在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的范围内,力求简明、生动、实用。适当时还结合藏语的外来词、敬语、语句的倒装等进行英语和藏语的对比教学。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由基础到专业。几年来我们坚持实施了“三步走”班英语教学,即:基础英语教学、口语听说教学、公安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将精讲多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必要时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去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多媒体教学、视听训练、听外国专家的报告等等。
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
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他们亲自参加语言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一种“内在奖赏”,即由内部情感引起的亲身的满足。这种“内在奖赏”驱使他们形成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信心百倍,兴致勃勃地投入自己的学习。
课堂讲授应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课堂讲授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是教师的“讲”,这似乎是教师的活动。其实不然,课堂讲授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把教师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但这个转化过程要靠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的课堂讲授应当采用“启发式”,用自己积极思维的活动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共鸣,使学生跟教师同步思维。在以往不少的英语课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特别是“喂鸭式”的课堂教学,每一堂课以教师传授新知识、新内容为主,很少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训练、消化、吸收。大多数学生理解掌握不了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扼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交流信息,交换思想,传递感情。因此,在组织英语课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在加强基础英语教学的同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交际能力上,从根本上改变已往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聋哑病”的现象。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意味着一要听懂人家说什么,二要正确地表达自己。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时间,经常组织学生听录音、自由对话、小组讨论、课堂游戏、演讲比赛等,力求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时,会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短语、语法、句型等,就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新闻趣事、体育比赛、家乡美景、民族风俗等,让他们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或书写,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当好评审员
学生习得外语的过程与习得母语的过程全然不同。学生在习得英语过程中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是难免的。特别对藏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是一项比较艰难、复杂的活动,学生会受到母语(藏语、汉语)、学习方法、语言实用性等方面的影响,在学习中,不可能不犯错误。
在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问题上,一方面学生有错误必须纠正,以免养成错误的习惯。学生有错,教师必纠,这历来就是教师的职能。另一方面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所以又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是,教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应作出具体的分析和对待。同时,教师在指出学生错误、纠正学生错误过程中要讲究技巧和方法。例如:当学生迅速作出某些句型反馈时,往往不注意英语时态,会犯各种语法错误。如:“When I saw thelights coming towards the house,I begin(正确:began)to getafraid,”这时教师应提醒他注意英语动词时态。教师在指出学生错误时要有针对性,此时不妨让学生重复其所讲错的地方,暗示其回答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或者巧妙地用疑问的语调重复其讲错之处,让他重新思考并自我纠正。
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大致可分为:差错、失错、口误或笔误。差错反映学习者在某一阶段尚未掌握某些规则,失误是学习者在已知某些规则的情况下误用了这些规则的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规则。在书面交际中,差错、失错、笔误都应纠正,只是方法有所不同,第一种需要教师纠正,后两种可尽量由学生自己纠正。在口头交际中,如差错或失误出现在句子的主要结构上,导致理解困难,交际受阻,教师必须给予纠正;如差错或失误出现在个别成分上,不太影响理解和交际,教师可以采取对话的方式,以正确的形式引导学生,使其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自己纠正。这样既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达到了纠正错误的目的。
五、适当传授学习方法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生
Discussed how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to train the student to innovate
Zhou Wenkun
【Abstract】Innovation ability is one kind of comprehensive virility, mainly includes the innovative spirit, innovative idea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personality trait three aspects.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 is a basic subject, the rich emotion, has the individuality extremely, eas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ideology and the creative thinking, is raising th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pect to have the unique func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 is a basic subject, the rich emotion, has the individuality extremely, eas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ideology and the creative thinking, is raising th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pect to have the unique function.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Student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1 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1.2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3 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篇6
伴随着新课程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教育必须要从娃娃抓起,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 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疑方能生奇,有奇方能激思,善思方能促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如《将相和》一文,在揭题时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纷纷举手问:我想知道“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事闹不和的?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质疑,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又如教学《凡卡》这篇课文时,一生看到文中结尾写着“乡下爷爷收”就产生质疑,提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这个问题,我就抓住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欲望,组织小组讨论,并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找出依据,讨论了解爷爷有没有收到。这样,学生能逐渐养成“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讨论解决”的习惯,让质疑成为他们深入思考的引线,极大的诱发了他们用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意识。
二、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小学生有他自己的个性,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在学生弄清了曹操和东吴的兵力对比后,问学生“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打败曹军的?”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兴趣浓、效果好。精读后,可在问:“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老师有哪些地方没讲清楚,请你告诉我。”以此让学生回顾教学的过程,进行信息反馈,进行学习的再创新,促使学生的“创新萌芽”快速成长。
又如在阅读《晏子使楚》一文时,晏子的大智大勇,三次反驳楚王为自己国家赢得尊严,令学生赞叹不已。于是,让学生把表演带进课堂,设置情景,学生进入角色,引导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当学生气氛活跃时,教师接着问:“楚王又想侮辱晏子了,怎么办?”学生根据“晏子使楚,楚王瞧不起”这一事实,又主动自编了几场内容不同的“侮辱戏”和“反驳戏”,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 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
练习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形式。巧设练习,不仅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国,会发生什么事?”让生自由发挥想像,写一个片断,结果学生充满兴趣,个别写得还蛮有哲理性。又如教完《穷人》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桑娜抱回孩子后”,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些作业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拓宽了思路,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 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创新学习中产生的新想法,新发现。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口诵读、动手操作、提笔书写,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如教学古诗《长歌行》,学生学后已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季节江上的美丽景色的诗歌,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么美的图画,谁能把它画下来,让大家欣赏?”学生听了便跃跃欲试,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结合诗文,把它画下来;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配乐模仿吟唱《长歌行》;最后,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学生编写相声《长歌行》,让生上台表演,切身体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的真正含义。通过这些表演,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
篇7
1. 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是学习难度很大的重要学科,由于英语学习难度大,英语的单词多,很难记忆,使许多学生都害怕英语学习。要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就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的用区,树立学习信心。学生各种素质的塑造,都要以心理素质为媒介,学生创造力、自制力、抗压能力和对各类环境适应能力的养成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在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抵挡诱惑,应对挫折的关键。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潜移默化形成的道德标准、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会对人格进行逐渐的完善,也对主体人格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长期积累就会形成人格特质,使人格的发展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这种转化的附庸,而是在转化中为学生“掌好舵”,使学生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不会偏离方向,使心理得到优化、人格得以健全。
随着中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意志薄弱,心浮气躁,厌学,早恋,自卑,冷漠……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不良影响的,有来自特殊家庭影响的,也有学校教育不当造成的,但根本原因都是缺少爱与沟通。分析学生产生这些负面心理状态的原因,在英语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增进师生感情为依托,将学生心理引向正确方向。
2.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一个几十人的班集体中,每个人性格都不尽相同,语言运用能力也各有差异,这就使得英语教学中要涉猎更多的知识,争取等做到面面俱到,学会在教学中结合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元化的知识,这样才能组织好一节英语课,通过英语教学过程达到对学生身心全面教育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各类竞赛可以给学生灌输现代社会必需的竞争意识,通过规则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遵守纪律的品质,通过在语言运用中遇到的障碍,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同时,英语日常对话内容往往伴随着社会交往,在练习过程中经常和组员进行的交流沟通,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像一面镜子照出学生思想状态、言行举止上存大的种种不足之处,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塑造意义重大。
2.1 用教师的经济情感培养学生的经济心理
教师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影响很大,可以说,教师的情感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在英语课的准备活动阶段,作为一堂课的开端,学生的情感是否达到“沸点”,直接决定着一堂课最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一般都采用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作为准备活动,对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无聊的,枯燥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在这一瞬间迅速流失。
语言可以承载各种不同的情感,教师向学生转达自己的想法,语言是最简洁的方式,因此教师语言要力求表达清楚、意思明确、表述生动、语速适当、用词幽默、情感充沛,这样便能够使学生下意识地听下去,不去分心想别的事情,自然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此外,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学生,他们常常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此时的一点点鼓励都会使他们感到愉快,自觉将教师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2 用师生情感交流是调节学生心理状态
现在的学生个性越来越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证自己感情充沛,更要像一把钥匙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蹲下来与学生谈话”,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平等相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确保学生心理状态始终保持最佳,带动学生主动探索,逐步积累学习兴趣。
教师自身的情感培养。课堂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碰撞,知识与情感这一明一暗不同的两条线索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否利用好情感这一武器,能否加大情感修养、孕育情感的萌芽是师生情感产生共鸣的基础。
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天性中少不了玩耍,教师要时刻怀有一颗童心,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收获健康的心理,可谓一举两得。
3. 总结
篇8
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运动心理阴影的主要表现
课堂练习时由于学生受周围环境、场地器材、本身性格、身体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而表现出 各种不同消极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消极型:练习中缺乏信心,总觉得不如他人,故往往造成精神不集中,对批评或表扬漠不关心,练习时总 想蒙混过关。
糊涂型:练习中缺乏清醒认识,易受他人影响,只是机械地模仿动作,心不在焉,有意无意地随众练习。
保守型:练习中缺乏激情,能遵守练习的要求,服从老师的指挥,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保守中求稳为荣, 竞争心理不强,不愿过多显示自己,即使有能力也不愿炫耀,同样阻碍了正常体育训练。
小心型:练习中紧张、拘谨,怕当众出丑因而练习时特别小心,生怕受伤。但他们追求练习成功的心理又 无法控制,生怕“落后”,只能勉强练习,心理状态不平衡。
懒惰型:练习中怕苦怕累,夏天怕晒,冬天怕冷,总是缩在一旁,能逃避的就逃避。他们在家中多是娇生 惯养,养成四肢不勤,懒于活动的习惯。
以上五种存在于小学生体育课当中的心理阴影是十分常见的。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要使所有小学生能达 到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就一定要帮助他们克服运动心理阴影。而要克 服这些心理阴影,就必须从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
二、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 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 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肌肉随着骨 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 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 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 成年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半少年半儿 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又不乏对成人的依赖性,既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又在不自觉中仍时 时表露其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这几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 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所以,虽然模仿力极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 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体育课多为户外的活动课,若不能把握小 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就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
围绕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心理阴影的问题,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种积极的 态度,不能视此为小问题,或个别现象,而不加以重视解决,更不能对存在心理阴影的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 公开批评,因为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非但阴影无法消除,反而会有扩散之危险。
如何行之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呢?本人认为,既要点面结合地抓,又要因人而异地教 ;既须深入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又须正确无误地给予技术指导。
所谓点面结合地抓,那就是要让学生普遍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教师每学期都应坚持上一两节, 甚至更多一些理论课,从道理上向学生们宣讲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精神陶冶等方面 的意义;讲世界体育的发展;讲今天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等等,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另外, 在每堂新授课也不妨结合体育界的新人新事,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例如,上短跑课可以讲讲美国的刘易斯, 上长跑课也提提中国的“马家军”,让学生们在心中树起榜样,激励他们克服消极因素,积极投身体育运动。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应努力营造一种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气氛。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只有让他们 “乐学”——乐于学,也快乐地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针对性地结合游戏开展饶有趣味的体育 活动,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于热烈的大集体中。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生 参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85
毋庸讳言,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要解决好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适应能力、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掌握“学以致用”的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一、分析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因材施材,根据学生需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或教学顺序,备课时从整体教学观出发,比如我们先通过上机操作熟悉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而后学习第一章理论知识,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将上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问复习,同时还要巧妙地引入本节课新课内容,比如课堂前五分钟中,应让学生明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节课我们将对什么问题进行研究,使学生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指导积极地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此外,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学的知识宝库,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学来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就能更快更全面的掌握知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整教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提不起精神。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开始学习某个教学内容的动机,然后以任务为驱动,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后再使用各种评价手段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喜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彻底撇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传统,精心设计课堂操作任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自主地相互讨论积极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完成学习任务的措施。这种探究式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总之,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强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三、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创新精神。教学中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或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展示其成果,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完善,教师加以点评概括,这样既可以起到教学反馈作用,又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组织各类竞赛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让自己的特长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这样以学生设计、完成、完善作品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精神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不断比赛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四、灵活设计课堂合作学习的方式
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促进人人参与,增强合作的意识,从中受到启发,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操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在学习“用word制作报刊”中采用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
那么如何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取得同样的教学效果呢?可以应用“学生分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分组教学中采用这样一种措施:(1)每个组的成员要上交一部分不同内容的电子版内容。(2)组长完成的电子报的组合工作,作品内容要含有其他小组成员的组成部分。(3)组长可以给各组讲解,老师可以巡视,在巡视中能够发现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教师就可以马上针对这种差异采取措施。
篇10
1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创新精神的有力保障
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以班级形式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恰当地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二者有机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事先教师按教学内容,在软件里设置相应的情景,在教学中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营造对话气氛,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加深知识理解认识的同时又加深记忆。又如在学习课文后进行课文内容提问时,在屏幕上设置一个显示题目的窗口,一个图示窗口,图示窗上画一个孙悟空,并设置一段短少而轻快的灰谐音乐。若学生回答正确时孙悟空会树起大拇指并配有音乐说:“Right”、“A good,job”等表扬鼓励的话;若错时则说:“sorry,please try once moere!”再答错时则孙悟空摇摇头说:“很抱歉,你又错了”。在伴有音乐时屏幕上出示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气氛下,令学生在思考回答时有期望表扬的心理,那么练起来干劲就十足了。在明快的动画和音乐中给学生增添了趣味,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维妙维肖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2.1优化教学环境,创造英语氛围。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尽可能多抽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英语录音、跟读课文、背诵句型及内容丰富、典型的课文,以掌握较多的语言素材之外,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真实的课堂交际氛围,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较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从中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拘泥于教材内容的编排,而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比如说,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且对英语感兴趣这一实际情况,我们把第二册的音标提前到第一册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按读音规则拼读单词,发音准确,又解决了下学期任务重的矛盾,同时更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拼读单词和利用音标独立记忆单词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独立进行英语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2.3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教师除了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外,积极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尤其是利用幻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营造比较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3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初中学生更是如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才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
同时,教师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转换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比如说,我们在给学生布置暑假作业时,给学生交代了两项任务:①要求学生回家教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身边的其他人学会30句英语,并将他们的成果录制成磁带带回校,参加评比;②要求学生至少与外国人进行一次交流。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克服了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抄写、过多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思维发展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运用英语的乐趣和作用之所在。
4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是培创新能力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