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

篇1

一、责任管理原则

(一)坚持依法行政与依法监督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开展依法管理、依法监督、依法追究。

(二)坚持分级管理与权责统一的原则。按照事权划分,明晰权责主体,防止管理“越位”和“缺位”。

(三)坚持政策激励与管理约束的原则。建立以支农资金使用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分配机制,通过审计、财政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使用效果好的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上予以倾斜,对违纪违规的依法予以追究。

二、管理责任划分

县财政、涉农项目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是承担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主体,按照各自的职能,正确行使职责。

(一)县财政部门责任

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合理编制本级年度农口单位部门预算,会同农口部门统筹安排使用本级支农资金;认真落实上级支农专项资金,及时转发支农资金指标文件,配合涉农项目主管部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支农资金整合要求,会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制定年度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联合申报支农项目,明确支农资金监管责任人;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国库集中支付要求,及时审核、拨付项目资金;配合农口部门核实各种惠农补贴资金的基础数据,按照“一折通”方式及时足额兑付资金;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招标、采购、拨付、报账程序;负责惠农资金及涉农专项资金信息录入,按要求上网公开;配合审计、财政监督等部门对支农资金开展审计和监督;对上级下达的涉及财政部门事项整改通知负责整改到位;配合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对重大支农项目开展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估;督促乡镇财经所支农项目专管员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支农项目效益发挥;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的规范性负责。

(二)县涉农项目主管部门责任

县直涉农项目主管部门要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编制和申报本年度部门预算;按照财政改革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合财政部门统筹拟定年度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按照资金整合要求,联合财政部门共同申报项目,明确项目责任人;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项目实施、检查、验收、评估和信息反馈;依据本级财政部门预算和上级下达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把资金落实到项目;对本部门主管或者直接组织实施的项目,进行报账单据审核;会同财政等部门核实惠农补贴资金的基础数据;按照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审计、监督整改通知要求整改到位。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真实性、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负责。

(三)乡镇人民政府责任

具体组织本乡镇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工作,研究布置本乡镇责任管理的目标和措施,按照职责把责任管理落实到位。根据上级财政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确定的支农资金计划和项目,负责组织本乡镇支农项目实施、检查、验收、评估和信息反馈,确定专人对本乡镇支农资金报账单据进行审核;按照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审计、监督整改通知要求,督促整改到位。对本乡镇财政支农项目实施的真实性、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负责。

(四)乡镇财经所责任

建立财政支农项目专管员责任制度,设置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台帐,全过程参与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督促项目所在村对惠农补贴资金和项目进行张榜公示;根据上级财政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确定的支农资金计划和项目,审核、拨付资金;归集整理乡镇、村组织实施的支农项目报账单据,并进行初审,经乡镇政府审核后,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或受县财政局的委托,实行委托报账制;组织开展惠农补贴资金的“一折通”发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各项基础工作数据调查、统计、核实;对上级下达的涉及财政事项的整改通知,整改到位。对所在区域内的支农项目资金(包括惠农补贴)运行安全负责。

(五)项目单位责任

1、村级组织责任。配合乡镇财政部门做好惠农政策的宣传,搞好本村的资源信息统计、登记和张榜公示;为支农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受上级委托直接组织本村支农项目的具体实施;向上级反映群众对支农惠农政策及资金落实情况建议和意见。对上级有关单位安排在本村支农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负责。

2、项目实施单位责任。对县通过招标直接确定或者由县级涉农项目主管部门确定的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反馈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财政部门、工程质检机构、项目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对各级下达的项目整改通知按要求整改到位。对项目工程质量负责。

三、管理责任追究

(一)责任追究的依据。财政支农资金违纪违规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各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正式下达的整改和处罚结论为依据,以《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政策法规为准绳,按照各个环节、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准确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由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处分和处罚。

(二)责任追究的方式。行政处罚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责任追究的落实。责任追究涉及及刑事责任追究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涉及到行政处罚的,按照谁审计、谁处罚、谁负责落实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人事处分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和《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程序办理;建立以支农资金的绩效管理为导向的考核分配机制,将惠农补贴资金等不适合绩效挂钩以外的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绩效挂钩;将支农惠农资金责任管理情况与支农工作考核挂钩。

四、责任管理措施

财政部门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抓资金管理就是抓资金投入、抓资金管理就是抓使用效益、抓资金管理就是抓资金安全”理财观念,建立工作责任体系,强化基础工作,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

(一)建立责任体系。按照财政财务管理职责分工,建立县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通力协作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责任体系。财政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部门分管和业务股室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承担管理责任,具体负责制定措施和落实。县政府成立上述主要负责人为县级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协调落实专班,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的指导,协调布置各项工作,确保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本乡镇财政支农资金责任责任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各自的职责把责任管理落实到位。

篇2

一、总体要求

推进扶贫项目建设是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的有效手段,是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提速赶超、转型跨越”、达到“增比、进位、突破”新要求,努力把建设成为发展一翼的重要保障。本办各科室要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脱贫、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推进扶贫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改革创新,集中一切优势力量和资源要素,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千方百计把项目抓好,促进我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各科室要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统筹兼顾、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进全市扶贫项目建设工作,实现谋划一批、争取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目标,全面提高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2011年,全市力争扶贫资金投入达到2亿元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科学谋划项目

各科要认真履行职责,围绕全市“十二五”扶贫产业规划,争取上大的扶贫项目,此项工作具体由产业科牵头,依据“十二五”扶贫规划建设、“十二五”扶贫项目库。

(二)认真实施项目

1、由项目管理科牵头,(1)在、、3个县的3个乡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3600万元实施整乡推进、连片开发。(2)在赤水、县、绥阳、、等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770万元,实施“果药竹”产业化扶贫项目,主抓石斛、核桃、金银花、白芨等扶贫产业。(3)在红花岗、新蒲新区、桐梓县、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0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4)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00万元,实施乡镇特色产业和特种养殖业扶贫项目。(5)做好扶贫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工作,争取贴息资金1500万元,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扶贫产业。

2、由产业化扶贫科牵头,(1)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500万元,在县、县、县、县、务川县的13个镇(乡)33个村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扶贫项目。(2)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3550万元,启动桐梓县、余庆县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在汇川区、红花岗区实施2012年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

3、由社会扶贫科牵头,(1)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2000万元以上,在务川、、、4县4个乡镇实施省级集团帮扶项目。(2)投入对口帮扶资金750万元,选择在示范带动好、能展示扶贫成效的地方实施对口帮扶援建项目。(3)做好市级集团帮扶务川县红丝乡的启动工作,力争整合投入部门资金1000万元以上。

(三)加强督促,严格考核。为加强我办项目建设年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副主任任组长,其他办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办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协调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科,负责日常工作。各科室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切实抓好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分解下达全办项目建设年目标任务,拟定目标责任书,制定项目建设年考核督查办法,根据考核督查办法和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报办领导审定后纳入对科室、个人的年度考核。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召开全办职工动员大会,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市开展项目建设年实施方案》,具体安排部署我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

(二)组织实施阶段

加强和省的对接及对各县、区(市)的协调工作,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在我市落地,惠及贫困地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

篇3

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强农惠农资金重点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今天。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座谈会议精神,通报我县前阶段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安排布置今后一个时期的清查工作特别是重点检查阶段工作。刚才,审计局、财政局分别宣读了关于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自查自纠阶段工作情况的通报》和《镇安县强农惠农资金重点检查阶段工作实施方案》请大家结合各自职责和工作实际,依照有关文件的安排和要求抓好落实。下面,首先传达一下全市清查工作座谈会议精神:

市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强农惠农资金清查工作座谈会,8月26日。会上各县区分别就清查工作落实情况、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会议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各县区的工作成果:一是摸清了家底,查找了漏洞;二是严肃了工作纪律,完善了措施;三是扩大了社会影响,弘扬了正气。但是会议同时指出,虽然清查工作自查自纠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平衡,组织力量不够强,办公室工作力量缺乏,宣传报道工作不到位、氛围还不够浓、上下级联络不够,政策学习不够等问题。会议要求:一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清查工作,消除清查死角,查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否及时足额兑付、否虚报冒领套取资金、否截留、挤占、挪用、滞留资金。二要空虚工作人员、整合力量,组成检查队伍,认真学习政策,提高检查人员的工作水平,加强信息联络工作,加强宣传,营造工作氛围,每周上报工作进展情况。三要精心准备,制定重点检查工作方案,重点检查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量大的项目、群众关心的资金项目和不太重视这项工作的单位。四要精心准备资料,准备好专项清查工作总结及有关报表数据的资料汇编,认真做好迎接9月上旬省、市重点检查工作。

切实做好我县后一个时期清查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特别是重点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专项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确保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关爱,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涉农部门的神圣职责,也是县委、县政府赋予我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级财政实力的增强,全面落实中央“三个明显高于”三个大幅度增加”和“三个优先”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要求,财政资金对“三农”投入呈现出逐年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县预算安排农林水等支农投入达到4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增幅连续三年坚持较高水平。同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强农惠农资金投入,创新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努力提高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效益,极大地增强了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好处。但是也要看到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仍不同水平地存在一些问题,资金截留、挪用时有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在个别乡镇和部门依然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这其中,既有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措施跟不上的问题;既有外部监管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单位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全面加强支农惠农资金监管,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把强农惠农各项资金管好用好,该发的钱发下去、挪用的钱追回来、侵占的钱退出来;有利于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充分发挥强农惠农政策作用,确保中央“三农”工作总体目标顺利实现。另外,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坚决纠正和查处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和违法问题,向社会标明党和政府从严执政、廉洁从政、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的决心,有利于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思想,管好用好强农惠农资金,做好强农惠农工作,全社会营造一个倍加珍惜并严格管理强农惠农资金的良好环境。

二、扎实搞好重点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对我县重点检查阶段的检查范围、内容、要求和检查纪律都做了很细致的布置,重点检查阶段工作实施方案》中。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依照各自分工扎实布置、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外乡镇本部门及所包乡镇和单位的各项工作落实,确保重点检查阶段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是外乡镇本系统内部自身的重点检查。即各乡镇各部门要对各级财政安排使用的强农惠农资金,一是要明确任务。这次重点检查的任务有两个方面。包括对农民的补贴、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等方面的资金(含政府投资)进行重点清理检查,检查面要达到100%二是对分包的乡镇和单位的重点检查。即包片部门对所包乡镇及单位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从资金安排、分配、拨付、使用、项目实施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面也要达到100%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这两项目标任务,依照《重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细化工作方法,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重点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及时将相关工作资料报送县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财政局)

着重检查资金规模大、涉及面广、农民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的四大类三十六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二是要突出重点。这次重点检查采取座谈、走访农户、查阅补贴资金发放凭证、核对补贴数量面积与填写相关报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检查面必须达到100%全覆盖。要全面清理自查,确保不遗漏,又要准确掌握重点,富有效果地开展工作,确保经得起上级重点检查。

也是清查工作取得效果的重要保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重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三是要严格执法。严格执纪执法是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的基本原则。要制定详细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整改工作的同时,要坚持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为准绳,对在检查中发现违规违纪的要视情节划分给予党纪、政纪奖励,对于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置。

一方面,四是要总结完善。开展强农惠农资金重点检查过程中。要着力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要通过这次专项清查活动,找出我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上的单薄环节,找出存在制度缺陷,及时研究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体制机制性措施,从制度上确保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切实加强专项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政策性强,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专项检查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各个阶段工作任务。

组织到位。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采取统一部署、分级负责机制。县上主要是由14个部门组成清查领导小组,一要加强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人、财、物上保证清查工作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确定专人办公。县上抽调的分片检查组人员要集中一段时间,与单位工作脱钩,全身心地搞好检查工作。

提高效率。会后,二要健全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做到责任清,任务明,措施严,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每项工作都有质量保障。县级领导小组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清查工作的全程跟踪监督。各乡镇、各部门要整理好相关资料,做好本部门自身重点检查的同时,自觉接受包片单位的重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相关要求,对各有关部门重点检查的效果、质量、时限进行统一的客观的全面的工作评价。

协调推进。强农惠农资金重点检查涉及多个部门、多种资金,三要密切协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县级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清查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县财政局要负起牵头责任,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监察、审计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专项清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并对查处强农惠农资金违纪违法案件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问责督查;发改局等其他部门要认真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重点检查工作,并根据分片包干的原则,依照检查方案,做好对包片乡镇和单位的重点检查工作。每个乡镇的指导、督促和重点检查工作由一个县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具体分工在方案》中已经明确,这里我就不再强调了各有关部门对清查中遇到问题和困难要主动沟通,相互支持,需要上级出面协调的要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篇4

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根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我部重新修订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本通知有关规定,我部颁布的《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1〕68号)和《县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考评暂行办法》(财农〔2008〕144号)即行废止。

附件: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财 政 部

2013年1月6日

附件:

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政策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是指财政部设立的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有关直属垦区(以下简称各地),以关系国计民生或者具有区域优势、地方特色等条件的农业主导产业(以下简称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各地财政(务)部门应加强与水利、农业、林业及有关涉农部门(或单位,下同)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以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整合相关支农资金,统筹用于支持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投入。

第四条 各地应以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为基础,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开发,推进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引导效应。

第二章 资金分配

第五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分配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正规范,科学合理。公平、合理、规范地分配资金,体现公平与效率;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关键环节,向优势产区倾斜,同时兼顾地区间的平衡;

(三)绩效评价,结果导向。建立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管理机制。

第六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综合考虑粮食产量(产区)、地方财力、绩效评价结果、以前年度资金分配结果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配。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有关直属垦区给予定额补助。

第三章 方案编报与资金下达

第七条 财政部根据年度预算安排、资金分配结果和财政预算执行政策及要求,下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并明确扶持政策和工作要求等。

补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有关直属垦区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程序和要求分别编入兵团预算和农业部部门预算。

第八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资金和工作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确定扶持的优势主导产业和支持的关键环节,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内容包括: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状况、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投入情况、资金整合计划、资金具体用途、组织保障措施和项目预期效益等方面。省级财政(务)部门要以正式文件将项目实施方案报财政部备案。

第九条 各地财政(务)部门应当加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条 除农业部直属垦区外,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不得切块到有关主管部门。

第四章 资金使用管理

第十一条 各地财政(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关系国计民生或者具有区域优势、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确定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持的立项优势主导产业。要将立项优势主导产业扶持项目落实到具体品种。不得笼统地将粮食、畜禽、水产、林业等综合性行业作为一个立项优势主导产业。

各地应严格控制立项优势主导产业的数量,对立项优势主导产业的扶持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并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推进产业带建设,形成规模效益,确保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第十二条 各地财政(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针对制约立项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区分轻重缓急,对每项优势主导产业选择一至两个关键环节给予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的关键环节是:

粮食类产业(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产业):重点支持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主的农田基础建设;

畜禽类产业(主要包括养猪、养牛、养羊、养鸡等产业):重点支持养殖小区的建设和改造;

水产养殖类产业(主要包括养鱼、养虾蟹贝等产业):重点支持养殖池塘建设和改造;

水果类产业(主要包括苹果、柑橘等产业):重点支持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种苗培育及推广;

其他经济作物类产业(主要包括木本油料、蔬菜、茶叶、甘蔗、花卉等产业):重点支持种植基地建设、优质种苗培育及推广。

各地财政(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具体确定年度所支持的关键环节。

第十三条 各地财政(务)部门对农民等项目受益主体给予直接补助的,应主要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形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第十四条 各地财政(务)部门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应当遵循以农民为受益主体的原则。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的农业生产环节,鼓励采取先建后补或者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扶持;对农业龙头企业加工环节,如生产设备购置、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扶持,应严格控制,并且原则上只采取贴息的方式。

对单个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额度超过一百万元的,应在项目实施方案中单独列示资金的补助方式及资金的具体用途等内容。

第十五条 财政部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切块分配给省级财政,由省级财政在对县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支农资金整合先进县给予奖励。各地财政(务)部门应因地制宜制定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评价和资金奖励的具体办法,合理确定奖励县的范围、数量和支持额度。奖励资金用于支持先进县发展优势产业,资金具体使用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造办公场所、建设车间厂房、改善办公条件、购置车辆、购买通讯器材、发放人员工资补贴等与所扶持主导产业发展无关的支出,不得用于建设农民群众不满意、没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园区”等形象工程,不得用于项目管理工作经费。

各地财政(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另行安排适当的项目管理工作经费。

第十七条 各地财政(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督促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用途安排和使用资金。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各地应遵循勤俭办事原则,降低项目工程建设成本,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因此而产生的结余资金在本办法规定用途内继续用于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并由省级财政(务)部门审批或备案管理。

第十九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各地应立足本地实际,加强对已建工程项目所形成资产的管理,建立工程项目的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要求,落实管护责任,发挥各项资产的最大效益。

第五章 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财政部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制度。财政部负责对省级财政(务)部门上一年度相关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省级财政(务)部门负责对行政区域内项目县(市、区)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引导项目县(市、区)管好用好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一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应当规范管理,因地制宜推行公示公告制、报账制、政府采购、招投标、工程监理等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有效。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施方案及资金用途不符合相关规定,又擅自安排使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财政部将责令有关地方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追回有关资金。

第二十三条 各地财政(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或挤占、挪用、滞留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一经查实,应立即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违规违纪使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并造成恶劣影响的项目县(市、区),下一年度不得纳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扶持范围;对该项目县(市、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在安排下一年度资金时,根据违规违纪性质,按其金额的一至三倍予以扣减,并予以通报。

第六章 附 则

篇5

一、主要效果

四年来,湖南省很好地使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内部效果和外部效应。

(一)优化了财政支农理念和方式。一是投入理念发生变化。涉农部门由各显身手、分散出击变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二是支持方式实现转化。农口资金由各自为政、分散使用,变成了统筹协调、集中投入。三是管理机制得到深化。由各管一段、单骑独进变成了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

(二)放大了财政资金引导效应。2008―2011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效应,以中央财政11.61亿为引导,共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38.33亿元,带动企业投入、信贷投入及农民投资投劳75亿元,引导和引出比例分别达到1∶3.3、1∶6.5,带动了社会资源向农业农村配置,发挥了资金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

(三)促进了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通过优化配置支农资金,集中支持主导优势产业,优质稻、生猪、油茶、柑橘、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农民增收效应突出。据初步统计,2011年,项目区有效扩大水稻种植面积105.34万亩,新增粮食产量33.77万吨,生猪项目县新增出栏生猪58.66万头,新增油茶种植面积14万亩。

(四)提高了现代农业示范效益。以优质稻、生猪、油茶、柑橘、蔬菜5大主导产业为平台,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按照集中连片、滚动开发、集约经营的原则,积极探索技术组装、成龙配套、综合治理模式,大力推进区域优势资源的规模开发,有效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成型。

(五)推动了管理机制创新。通过规划先行,专家论证,项目立项和决策更加科学;广泛采用项目公示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验收考核制,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更加严格;普遍实行专账制、政府采购制、县级报账制、集中支付制,资金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规范;通过实行立体监督和绩效评价,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府高位推动。在省财政厅的推动和要求下,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构建保障体系,将资金整合由财政行为上升为政府合力。从调研情况来看,各项目县均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任组长、财政和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项目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负责项目申报、资金管理、项目实施、项目督查等,并建立联席会议制、会商制、通报制,有效发挥部门职能、资源、信息优势,形成了职责明确、统分结合、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整合工作机制。如株洲县推行“四统五分” 、全面统筹、高效运作的机制,即工作统一协调,规划统一制订、资金统一安排、管理统一规范;分清部门职能、分清工作职责、分清申报项目、分类管理资金、分担管理责任,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科学制定规划,构建整合平台。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筹资金,构建规划、产业、区域三大平台,有效聚集支农资源。一是构建规划平台。省财政厅每年年初联合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农科院等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前期调研和科学测算,及时制定项目申报指南。项目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由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评审论证,集中批复项目。二是构建产业平台。结合我省资源优势,将优质稻、生猪、柑橘、油茶、蔬菜5个最具优势、最有基础的主导产业纳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范围,着力加强优质稻项目区渠道的新建和改造、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生猪的疫病防控设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柑橘的种苗补贴、节水窖或灌溉设施补助;油茶的种苗、肥料补助;蔬菜的新建大棚补助。三是构建区域平台。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扶持建设一批主导品种明确、区域特色突出的项目县,初步形成了环洞庭湖区优质稻优势区,环湘中生猪产业圈,环湘西南柑橘产业带,环湘东南油茶产业片,城郊的蔬菜区。如道县上关万亩脐橙基地推行种养业复合发展,实行基地内“水、电、路、猪、沼、果”综合治理,促进设施组合配套和资源循环利用。衡阳县依托种猪扩繁场、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养殖合作社,统一向农户提供种猪、饲料、兽药、疫苗,按协议价统一收购,稳定产业链式联结。祁阳县油茶产业重点抓基地辐射、样板示范、大户带动三种模式,实现从单打独斗向开发多层次、区域全覆盖、主体大联合的转变。

(三)创新整合机制,统筹协调投入。根据现行管理体制的特点,实行预算编制源头整合、项目县对口申报整合、现代农业和小农水项目联动整合,拢五指握成拳,聚碎银办大事。一是推行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省、市、县财政在预算编制环节对现行专项资金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专项。二是农口项目联动。按照“资金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集中投放”的原则,协调衔接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等项目,以项目县为单元,分片推进,联动发展,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巩固一片、辐射一片。三是对口向上申报。项目县按照年度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内容,自下而上对口申报相应专项资金,以项目整合带动资金的整合,定向集中投入。四是吸引多元投入。采取以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发挥资金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

(四)规范资金运行,提高效能优化整合。项目县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确、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大力推行项目过程管理、动态管理和协同管理模式,确保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高效。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省财政厅制定了《湖南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各项目县普遍制定了项目申报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考评、检查验收办法。二是规范资金运行。省财政厅将资金切块分配到县,下放审批权限,促进权责对称;项目县严格实行专账和专人管理,按工程进度分期拨付资金,推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国库直接支付制和政府采购制。如耒阳市在资金拨付方面做到“三严一预留”,即严格按照项目计划,严格按工程进度,严格按工程质量拨付资金,预拨资金不超20%,工程进度款不超70%,按工程造价的3%预留质量保证金。三是严格项目管理。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在项目规划和决策上,推行专家评审论证制,广泛采用项目公示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督制、验收考核制、建后管护制等。如安仁县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管理要求,推行统一规划、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质量、统一施工管理、统一工程造价的“五统一”运行模式。四是实行立体监督。实行县自评、市考评、省抽评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估;吸收农民代表参与项目规划、工程质量监管和考核验收等;将项目列入年度财政监督检点,并开展项目资金同级审计。如衡南县建立了项目建设四级监管制,即专职监理员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理;项目单位直接监管;监察、审计、财政、采购中心参与监督审查;从项目村聘请德高望重的农民代表现场监管。

三、存在问题

(一)现代农业理念仍需提升。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有的项目县对现代农业的重要地位、科学内涵、主要特征认识较为模糊,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的主旨精神、设置目的、具体要求不太明确,造成项目推进的工作力度不大,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资金使用的方向和力度分散,现代农业开发和建设层次不高。

(二)项目实施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项目编制细化程度不够,方案设计不够严谨科学,其中规划布局、建设方案、概预算、结算等环节有待加强,工作流程、建档备查资料等方面不够规范,工程参数、技术规范、考核验收等量化程度仍需加强,执行力度尚需强化,部分项目实施进度较慢。

(三)支农资金统筹力度不大。近几年,我省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不断增长,资金统筹协调集聚效应明显,但仍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一方面,支农资金设置繁杂、渠道各异,多种相同性质、相同用途的资金仍然处于互不联结、分散投入的状况,以县级为主的整合空间较小、范围较窄、层次较低,项目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筹较难落实。另一方面,财政杠杆作用需要加强,社会投资渠道有待拓宽,引导性投入增长仍有空间。

(四)专项资金管理应予加强。部分项目县在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建后管护制、财政报账制等项目资金管理环节把关不严,存在工程建设地点和工程量发生变更,项目资金超范围列支设计费、招标费、工程监理费等,工程决算资料、工程监理记录、项目验收报告、审计报告缺失的现象。

(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员队伍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扎实推进的重要载体。目前大部分项目县建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部门联席会议和项目协作机制,但由于没有固定的机构和编制,岗位和责任不匹配,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的进程、质量和效益。

四、几点思考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贯彻落实十精神,支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大力促进现代农业组织制度创新,应将管好用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作为重要平台和抓手,为促进“十二五”时期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要深化认识,科学规划。管好用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深化认识是前提。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它是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管理模式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体系;其主要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中央设立这一专项资金,主要是突出创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路径,以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质量明显提升、结构明显改善、农民明显增收目标的实现。各地要从贯彻落实十精神、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学习领会现代农业的深刻内涵,积极提升现代农业理念,同时发挥好规划的引导和统筹作用,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产业化集约的原则,制定完善5―1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筹资金,打造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板块经济带。

(二)要竞争立项,抓好实施。管好用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落实项目是核心。一是要竞争立项,择优支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与申报指南的要求,按照“依法、依规、依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县申报、市推荐、省评选、竞争立项、择优支持”的方式,重点遴选地方领导重视、特色优势明显、发展规划完备、建设方案可行、资金整合到位、群众筹资积极、保障措施有力的项目县。二是办点示范,辐射带动。省里选择1―2个项目县作为联系点,按照切合实际、取得实效的原则,加大资金倾斜、政策帮扶,鼓励制度创新、典型引路,为现代农业发展累积经验、探索路子,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在全省推开。三是完善制度,规范运行。加强制度建设,要制定从项目申报管理、资金管理到绩效考评、检查验收等一系列办法,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国库直接支付制和政府采购制,普遍采用专家评审论证制、项目公示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督制、验收考核制、建后管护制等。

(三)要加大投入,形成合力。管好用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加大投入是重点。一是要扩大项目县资金规模。按照竞争立项、择优支持的原则,在全省122个县市区范围内,确立60个左右的项目县,每个项目县的资金规模由400万元扩大到800万元,避免“零打碎敲”、“遍地开花”,增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二是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到在预算编制环节进一步整合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逐步建立包括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在内的大专项体系;协调衔接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土地整理项目等,依据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资金整合实施方案,对口向上申报项目,统筹协调各项投入,充分发挥支农资金政策合力。三是要加大引导社会投入力度。继续优化投入方式,推行以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同时建议中央针对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结合农业大省的现状,逐步增加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投入。

(四)要严格监管,奖惩兑现。管好用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严格监管是关键。一是要进一步规范项目申报、项目管理、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统计分析、后续管护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分类制定配套比例、细化考评指标、分级建档备查、分批年度考核验收。二是要综合运用监督检查措施,强化日常性监管和重点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事前、事中监控。建立健全整合资金的分析报告制、信息通报制、整改落实情况反馈制。三是要按照“看得见、摸得着、有指标、能考核”的要求,建立覆盖资金运行各环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放权的同时加大中期评估和验收考核力度。四是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加大奖惩力度,在全省通报绩效考评排名,对工作进展好、资金使用规范、绩效突出、排名靠前的项目县进行奖励,对排名靠后的项目县扣减规模,甚至暂停或取消资格。

篇6

【关键词】土地治理;项目;质量

一、存在的几点问题

1.设计尺度模糊,方案粗糙。一部分土地治理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未充分尊重项目所在地干部群众的意愿,或部分干部群众一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被动、抵触的情绪,有的农民甚至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更有甚者在方案遵循意见后遇到干部更替,人为再次干预调整变更,设计无一个规定的尺度,难以形成一个切合实际的经得住推敲的方案,再加上部分设计人员未深入实地进行细致勘测,应付了事缺乏责任心,这样设计出来的方案犹如“纸上谈兵”,群众认可度不高,施工图样无法实施。

2.土地项目众多,资金分散。一个土地治理类项目多个部门实施,而各部门条线的年度考核和工作业绩规定,又促使地方各部门对项目区选择捉襟见肘,甚至出现重叠,尤其对矛盾小的、配合度高的乡镇,多个部门或多年的项目都投放到此,甚至出现同个项目区不同部门项目轮流做的现象,而且各个部门项目名称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雷同,如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农业部门的高产创建项目;水利部门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此类项目大同小异,基本就是渠道、沟闸新建完善,供水、生产道路优化等等,但资金分属不同部门,难以形成合力,更多地造成投资分散,投资标准低,资源重复滥用,综合效益难以发挥。

3.招投标准较低,质量堪忧。土地整理项目的招标公告一般规定施工单位的资质达到三级(含三级)以上均可。由于对资质限制较为宽松,借资质、项目工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有的新建机站配套设施不到位,不能正常运转,无法抽水,有的新修建渠道达不到质量要求,无法排放水源,导致部分田块。而相关监理、建设单位审核把关形同虚设,不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极易滋生腐败问题。

4.维护主体不清,实效难现。在现行的分散经营体制下,特别是苏北贫困县大部分乡镇、村集体经济薄弱,许多建设好的工程由于管护不到位,高标准基本农田发展不可持续。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护和科学的运营,两至三年时间,建好的设备、设施,破损严重,当地后续维护经费无从生根,再加上本身群众素质局限对公共财产爱护程度不足,建设初期的良好愿景,往往达不到长期效益。

二、项目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设计方案良性互动机制。设计方案制定结合当地情况,并注意和项目区所在乡镇、村民互动。土地整理项目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在项目申报立项方面,设计人员不仅要通过审阅项目申报立项、规划设计、概算、合同和设计图等资料,实地查看项目现场的地形地貌,审查申报立项是否真实合规、项目设计是否符合当地实际、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等问题;还要走访群众,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设计方案应反馈给所在乡镇、村,酌请乡镇、村组织相关人员、村民开会研讨、修改、协调部分矛盾,最终设计方案添设乡镇、村审核意见同意后非影响工程实施方案不得变更,即使变更也需履行乡镇、村民开会研究通过后按规定申请变更,减少人为干预。

2.整合涉农资金部门多头乱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有限的,要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综合效益,就必须做好涉农资金的整合,集中资金办大事,省、市、县农发机构要在整合和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上,提高认识、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及时调整农发项目库,主动与当地的统筹规划相衔接。建议在不改变资金投向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农业、水利、国土、林业等相关项目资金的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共同考核新机制,有效解决项目工程重复建设,多头管理,资金投入分散等问题。

3.强化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工程招投标机制,维护招投标工作的正常有序合理进行,首先是对不同类型的土建工程进行分类处理,对不同类型的工程应该采取不同形式的招投标方法。对一般农田水利工程,采取公开招投标,这些工程一般矛盾较小,便于操作,外来工程队施工问题不大。对需要调田、毁绿等骨干工程或较大的的工程,主要以议标的形式,由乡镇水利站实施,有利于矛盾的协调,更有利于提高当地政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项目完成后工程的正常维护。项目工程招投标主管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招投标的监管工作,建设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做到科学合理的定标,遏制不正当的投标,禁止转包已中标的项目工程,建立健康有序的招投标机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篇7

一、日常工作推进情况

(一)日常工作有序推进。一是继续保持政策、措施和资源的投入力度,紧紧围绕国家“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要求,及时制定了《县2020年16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量化全年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做到谋划不漏项、标准不降低、目标不动摇。二是组织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2次,研究审议了阶段性重点工作、资金项目等,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扶贫项目资金安排高效。紧扣县委、政府六大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及时开展年度扶贫项目评审和论证,经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及时下达2020年度项目资金10335.6万元,安排实施项目39个。对已安排的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推进有序有力,并加大对资金和项目监测力度,定期通报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实施扶贫资金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做到精准资金使用,切实提高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水平。

(三)问题整改有力。一是对照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自查发现问题8条,省级交叉成效考核反馈问题9条,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制定了《县脱贫攻坚2019年各级督导考核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方案》,并在县第二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主动认领,扎实开展整改,目前,已完成国家成效考核自查问题整改4条,省级成效考核反馈问题5条,剩余问题正在抓紧整改中。二是对照省委第九、第十一巡视反馈问题开展了2019年脱贫攻坚方面自查,共计查找问题9条,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措施,压实责任,明确时限,截止目前,完成整改5条,剩余4条正在整改。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准确核实手机app数据。及时按照省攻坚办《关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扶贫对象信息数据核实核准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全体帮扶干部,及时下载国扶子系统手机app,注册登记后,核实核准帮扶户家庭成员、收入、生产生活条件和帮扶措施等信息数据,并及时在系统内修改完善。

(二)认真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攻坚办于3月底制定印发了《县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并迅速行动,组织相关部门、乡(镇)及工作组开展了督战,深入实地逐村逐户解剖筛查,并安排五大片区督导组开展了“回头看”督导,已全面完成督查核查工作,共计查找出“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问题23条,已完成整改23条,排查出脱贫监测户1户、边缘户3户,现正组织相关部门与乡(镇)制定下步帮扶措施,确保有效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绝对贫困。

(三)及时实施“帐帐相符、账实相符”核查。为迎接全国核查普查工作,确保我县脱贫攻坚信息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特制定《县“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核查工作方案》,并于4月9日召开领导小组会安排部署“帐帐相符、账实相符”核查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会后五大片区核查组庚即深入各乡(镇)实地开展相关工作,截止目前,以全面完成核查工作,共计查找个性问题1886条,共性问题108条,正在制定下步整改措施。

(三)扎实整改“回头看”大排查问题。按照去年和“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存在问题,认真制定整改台账,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责任、时限”要求扎实整改,截止目前,“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回头看查找问题10条,已全面完成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查找问题106条,已完成整改92条,剩余14条为湾坝乡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因泥石流受灾导致安全隐患,纳入避险搬迁救助,正在实施建设中,计划6月前全面完成建设。

(四)做好全国核查普查准备。按照中央、省、州要求,及时成立了核查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办公场所,明确责任分工,目前,初步确定组织抽调56人组成国家核查普工作组。

三、巩固脱贫成效工作推进情况。

(一)落实“四不摘”持续巩固成效。坚持摘帽县“四不摘”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持续实行“双组长”制,强化组织队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直接抓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格局,持续强化工作措施,常态化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18个扶贫专项、“五个一帮扶”等日常工作,并围绕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全国核查普查、防返贫致贫和帮扶等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壮大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扶持,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努力增强脱贫群众致富能力,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确保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打赢“收官战”。

(二)扶贫项目开工复工、资金支出等情况。3月受疫情影响,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施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消除疫情带来困难,县攻坚办组织相关行业部门、乡(镇)采取措施,及时推进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截止目前,2019年续建项目24个投资4722.7万元,其中开工建设16个、完工8个,共计拨付资金2716.22万元、拨付率57.51%;2020年新建项目39个投资10335.6万元,其中未开工12个、开工建设19个、已完工8个,共计拨付资金2716.22万元、拨付率26.28%。

(三)脱贫摘帽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1.退出贫困村“五有”、已脱贫户“一超六有”达标、巩固情况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目前,我县19个已退出贫困村“五有”、1877户6950人脱贫户“一超六有”全部达标,后续重点围绕“巩固脱贫成效”目标任务,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基础设施、惠民政策等方面下大力气,制定巩固提升方案,一是2018年、2019年分别统筹整合贫困村每村100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和非贫困村50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入股隆之汇公司,实现全县63个行政村全部股权量化、保底分红,在全州率先实现非贫困村拥有村集体经济。二是2019年共计整合涉农资金10778.7964万元,实施项目86个,其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58个、产业发展类项目16个,其他项目12个。三是持续发展就业、医疗、教育等各类民生政策,2019年,完成技能培训27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95人、转移就业280人;拨付两免资金171.5万元、发放贫困户中职学生特别资助136人6.8万元,全县辍学率为0;落实医疗健康扶贫十免四补补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治疗个人支付比例占比为4.55%。确保所有贫困户2019年“两不愁三保障”均达标。

(二)非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结合2019年“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情况,今年4月又全覆盖开展了进一步排查,并组织五大片区督导组深入乡(镇)开展实地复核,摸清了非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2019年和2020年共计排查出边缘户20户,其中因残、因病有致贫风险的13户、因学有致贫风险的3户、因灾有致贫风险的2户,其他原因有致贫分险的2户,下步将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分户分类制定帮扶整改措施,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达标。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紧密结合“三合一改”工作,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协调联动,集中连片、分步实施,着力改变农村地区的脏、乱、差现象,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工作目标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使整治范围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得到明显缓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具体指标为:

(一)自来水普及率≥90%,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80%(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60%(污水分散处理模式)。

(三)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

(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0%。

(五)户外道路硬化率≥90%。

(六)林木覆盖率≥35%。

(七)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0%。

(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50%。

(九)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50%。

(十)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十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乡镇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行政村配备兼职环保管理人员。

(十二)村容村貌:村有卫生保洁人员,清扫保洁到位。柴草、杂物、畜粪等分类堆放整齐;无乱搭乱建、残墙断壁、乱涂乱画、乱堆乱放等现象。

(十三)群众满意度≥90%。

三、整治范围、整治重点和技术规范

(一)整治范围。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连片村庄统一综合整治。优先治理生态水系、主要河流沿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荥阳段)两侧、乡镇政府所在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风景名胜区等重点流域、区域,逐步在其他区域推进。

(二)整治重点。按照国家、省、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主要支持内容,我市的整治重点为: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拆除、截污及隔离设施建设、标志设置等。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取水点位置、供水量、取水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重点加快固液分离、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工程建设,强化畜禽养殖小区及畜禽散养密集区的污染治理,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三)技术规范。按照《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政办〔〕56号)有关规定执行。

四、项目管理

(一)项目申报审批。按照《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财建便函〔〕17号)和《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政办〔〕56号)的具体要求,坚持逐级上报、专家审核、层层筛选的原则,确定项目及投资额度。项目由荥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申报,经我市、市两级财政、环保部门初审,报省财政厅、环保厅审查,经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环保部备案。

(二)项目实施。项目经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同意后,我市环保局及时组织乡镇、街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市财政局、环保局初审,由市财政局、环保局报省财政厅、环保厅审查,我市环保局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逐级上报至省环保厅备案。项目一经批准,申报单位不得擅自调整、改变建设内容,不得降低目标要求、压缩投资规模。如确需调整的,须经我市、市两级财政、环保部门审核同意,报省财政厅、环保厅批准。

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实施项目招标工作。项目招标要委托专业技术力量雄厚、信誉业绩良好、有专业资质的单位严格依法进行。市环保局具体负责项目招标的行政监督工作,对项目分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评标结果公示等严格把关。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通过招标择优选定,应具有相应资质,严禁转让或违法分包。项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等文件应经市环保局审查,工程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查。项目未经审查合格,不得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改变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在项目实施15个工作日内,市环保局应将招投标文件、工程施工合同以及经市财政局审定的工程预算书、经市环保局审定的项目设计方案、施工图纸等材料报市环保局审查,市环保局在项目实施30个工作日内报省环保厅备案。市财政、环保部门将对项目进行指导、督促和考核验收,并在我市提出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申请1个月内组织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开展验收,市环保局在项目通过工程验收20个工作日内将工程竣工报告、项目决算书等报市财政局、环保局备案。

(三)实施进度。年度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应于2012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主体工程,6月底前通过上级部门考核验收。

(四)实行项目公示制。市财政、环保部门要及时在主要新闻媒体、本部门门户网站公布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及验收考核情况。乡镇、街道要会同村委会将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安排在村庄张榜公布。

(五)项目运行维护。为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切实发挥效益,避免出现“建而不用、建而不管”现象,各乡镇、街道应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和责任机制,采取财政补助、市场化运营等方式,明确责任主体,保障运行经费,确保项目长期稳定正常运行。

五、资金管理

(一)专项资金来源。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工作总体部署,中央财政将在三年内向我省投入专项资金9亿元,其中年2.5亿元、2012年3亿元、2013年3.5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按1∶1的投入比例,省、市、县三级资金配套比例为3∶4∶3。我市已被确定为年度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城市之一,主要资金来源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二是足额落实市及我市两级配套资金,三是市及我市两级财政按照“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政策规定落实奖补资金。另外,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加大对我市农村沼气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资金投入力度。

整合涉农资金。市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职责,在安排项目资金时优先支持农村环境整治片区,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的原则,将村庄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电力、通讯、绿化等设施建设资金向农村环境整治片区集中。市政府将按此要求集中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集合部门优势,整合区域资源,扩大综合整治成果,真正形成规模效应。

(二)使用方向。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点面结合、示范先行的原则,优先支持生态水系、主要河流和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实施区开展集中连片综合整治。鼓励支持经济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作用强、有一定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方积极性高、资金配套有保障的地方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三)资金拨付程序。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行报账制、核算制和分期分批拨付制。具体要求如下:

1.分期分批拨付制:市财政局根据施工合同约定和项目完成进度分期分批拨付项目资金,项目首批拨付资金不得超过资金总额度的30%,项目竣工验收前,拨付资金不得超过总额度的90%。

2.项目报帐制和核算制:由项目施工单位向乡镇政府提出报账申请,并附有效报账凭证;乡镇政府根据实施进度提出申报意见,经环保局审核,由市财政局核拨给施工单位。乡镇政府在项目通过验收15个工作日内对项目进行决算,报市环保局审查,并经市财政局审批后申请拨付项目尾款;市财政局在项目决算审批通过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尾款拨付给施工单位。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实行专帐核算。

(四)资金监管。市财政局会同市环保局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相应扣减或取消安排下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政务公开的原则予以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我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市、乡、村三级管理体系。一是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组织与协调。二是各相关乡镇、街道负责具体组织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承担项目申报、实施、管理及用地等各方面协调工作。成立由行政正职任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涉及村委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乡镇、街道明确一名班子成员、村委明确一名村委会成员全面负责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上报工作进度和有关材料。健全工作机制,将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要切实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得力、考核到位,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市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监管,并参与项目前期及建设等相关工作;市环保主管部门负责对所管各项目前期和建设进行监管,并参与项目资金监管工作。

(二)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务求实效。具体工作分工如下:

市水务局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市环保局、卫生局配合;

市环保局负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市环保局配合;

市环保局负责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市畜牧局、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配合;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道路整治工作,市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市林业局负责乡镇绿化工作,市国土资源局配合;

市爱卫办负责农村改厕工作;

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负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市畜牧局、农机局配合;负责农村清洁能源普及工作,市科工委、发改委配合;负责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市环保局配合;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农村地区矿山企业周边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市环保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各相关乡镇负责配备农村环保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村容村貌整治等综合性工作。广泛发动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开展帮扶支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城乡共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党政机关挂钩共建等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

篇9

【关键词】财政 农业 发展 支持

前言:“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关键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战略任务。从县域经济层面看,一方面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态下,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都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调整财政支农的方向和重点,达到既促进农产品买房市场条件下农民实现增收,又推动农业良性循环,成亟待研究课题。

一、滨城区农业发展现状

滨城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城乡结合部,地处平原丘陵地带。全区总面积726.18平方公里,总人口46.52万人。2010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81元。

1.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增强

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荐金汇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已获得省农业厅确认,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7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4家。成功争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45万元;指导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47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73.1亿元,固定资产总值33.45亿元,年销售收入68.99亿元,上缴税收2.74亿元,年出口创汇1.82亿元,带动农户14.5万户,安排农民工1.3万人,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收入达到60%以上。

2.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迅速

制定了《滨城区瓜菜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发展规划(2010~2012)》,《绿色畜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果品标准化安全生产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了生产档案,农产品包装标示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基地还全部建设了产品质量检测室,配备了检测仪,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自检。杨柳雪镇辛庄黄瓜生产基地、雁来红高科技园草鹅养殖基地等六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我市“绿色农产品示范工程基地”。截止目前,全区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到12万亩,“三品”认证总数达到了30个,13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

3.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市区内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和部分乡(镇、办)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配备了产品质量检测仪,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清理整顿农资经营户264户,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60余人次,检查经营门店264个,检查农药标签180余项,有力地保护农民权益和农业生产安全。今年省市共在我区抽检农产品3次,样品37个,合格率100%。

4.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亮点纷呈

三河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市西休闲小街等12个重点示范园区建设日趋完善,依托黄河风情,发掘黄河风景旅游,借助黄河滩区小街村旧址及百枣园、黄河之洲冬枣园等休闲餐饮娱乐自耕和有机蔬菜、花卉、苗木种植等项目,全市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尚集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建设基本完成,成为集特色种养、科技培训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示范园。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一产与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

二、滨城区农业发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

据资料显示,我国农业投资占农业GDP比重基本在5%~6%左右,但在美国、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中,政府对农业提供的财政支持相当于农业农业本身GDP的25%以上。滨城区目前在此投入,明显不足。

2.农业保护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对于传统项目,如水稻,玉米、棉花等,资金补贴投入不足。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应加大扶持力度。

3.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较慢、病虫害对产业发展威胁较大、技术支撑体系较弱、市场与品牌建设有待加强以及基础建设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等现代农业建设。统筹预算安排与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并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种类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机制。

2.大力支持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市场化农业的基本选择。大力支持优势农产品区域和产业带建设,重点扶持隆达食品、泰裕麦业、绿洲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做好现代休闲观光示范园区的建设。

3.大力支持农业基础保障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

4.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大农业科技项目投入,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扩大实施范围。大力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扩大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的规模。大力支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5.大力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支持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共、经营和自助合作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大力支持农业保护体系建设

按照政策规定,落实好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力度。

7.大力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畜牧、水产等健康养殖业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政部门应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扩大现代农业的规模,为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张悦玲,张晓光.我国现阶段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农业经济问题,2011(10):54-57.

篇10

决定召开全县“一卡通”暨农村社保扩面工作推进会议,经县政府研究。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贯彻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西省财政厅关于推行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意见的通知》精神,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具体措施,动员部署我县“一卡通”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二是总结分析前一阶段社保扩面工作,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落实。刚才,县财政局洪腮金局长和县人劳局徐光星局长分别就“一卡通”工作和农村社保扩面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完全赞同,请同志们抓好落实。下面,分别就该两项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关于“一卡通”工作

充分认识推行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统一思想。

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推行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对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节约行政成本,确保国家惠农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行“一卡通”改革,第一。落实中央惠农政策、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大量财政涉农资金向农村倾斜,中央和各级政府直接面向农民发放的财政补贴性资金逐年增加。能否管好用好这些资金,关系到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能否得到真正落实,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能否真正得到维护,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能否真正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落实好国家的惠农政策,让每一位农民及时分享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发放财政惠农补贴资金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发放中,还存在环节多、成本高、滞留延压、透明度不高,甚至出现挤占、挪用、截留等问题,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落实不到户的情况时有发生。现行惠农资金的管理和支付方式不利于资金的监管,必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发放机制。对此,省里在广丰、遂川、铜鼓、德安等县先后进行了一卡通”改革试点。所谓“一卡通”就是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实行“一个漏斗向下”管理方式,将所有对农民的补贴资金都通过一本存折发放。试点县的改革实践及成功经验证明,推行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一卡通”发放制度,确保了财政惠农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到位,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的有效之举。因此,推行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对此必须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

推行“一卡通”改革,第二。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省纪委要求积极推行“一卡通”等简便、直接的方式,确保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过去的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由于发放环节多,监督比较困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容易滋生腐败。推行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正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将监督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发放的中间环节,减少行政干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大举措。一卡通”实行惠农补贴资金直接到户,减少环节。发放过程实行“乡镇管底册,部门管审核,财政管资金,银信社管发放”管理机制,公开透明,相互制约,确保到位。一卡通”改革的实施将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农民权益,加强民主监督,融洽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推行“一卡通”改革,第三。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目前,由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直接支付给农民用于发展经济和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类补贴资金多达二十多项,涉及财政、农业、林业、民政、教育、计生等多个部门。2006年省委、省政府对“三农”投入为15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1.8%今年又新增44亿元资金实施40项公共财政政策,这些资金重点向农村、基层、弱势群体和社会事业倾斜,其中62%用于农村,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发放给农民个人的就我县来说,直接发放给农民个人的资金总额就达1亿元左右。面对新形势,如何从体制机制上去创新工作方法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我要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和为农服务。实行“一卡通”改革正是顺应了这一形势要求,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推行“一卡通”改革,乡镇财政所及相关站所担负的任务很重,这就要求基层站所干部,特别是财政所干部要主动适应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为农服务,同时要准确把握“一卡通”改革的政策,规范操作流程全面落实好中央和省各项惠农政策。总之,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认真把握形势,充分认识推行“一卡通”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地把这项惠泽农民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准确把握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改革的各项政策二深刻领会。

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要深刻领会各项政策,实施涉农资金“一卡通”改革过程中。把握关键环节,保证涉农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中央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以方便群众,保护广大农民利益。

将涉农资金补贴对象、项目、金额等予以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增强涉农资金发放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补贴范围、标准等方面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涉农资金发放的公平、合理。二是坚持整合集中、按时发放的原则。凡是涉农资金原则上都要纳入“一卡通”发放的范围,1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坚持公正公开、规范透明的原则。按照依法理财的要求。由财政部门集中管理,委托金融机构打卡,实行社会化发放。三是坚持封闭运行、确保安全的原则。所有涉农资金原则上由信用社直接打卡,不得转交他人代领,不得抵扣税费、罚款等任何款项。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方便高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效益至上的指导思想,重点在指标管理、资金分配、制度建设等方面推陈出新,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规范有效的使用机制和完善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与此同时,尽力减少发放环节,简化发放手续,确保涉农资金及时到达农户手中。

凡财政补贴给农民个人的资金要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县纳入“一卡通”发放的资金共有37项,2统一资金范围。原则上。基本上把各级财政直接支付给农民用于发展经济和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类资金都纳入了其中。对今后新增加的补贴项目,要逐步纳入进去。

要实现“指标统一下,3规范操作流程。实行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改革。资金一户管、服务一站办、补助一卡发、收支一本账、监督一体化”为核心内容的管理。各乡镇要协调各部门关系,相关业务站所要根据各项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政策的要求,对农户基础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审核后,分别登记造册;财政及有关部门审核汇总后,将当期分户发放清册传至信用社,并将资金拨入信用社;信用社按照财政部门拨款要求,及时将各项资金逐一打入农户“一卡通”存折。这项工作是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希望我全县上下,特别是涉及到相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对待、通力协作。

真抓实干,三精心组织。确保“一卡通”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更是政府为农民服务的一项长期性工作。这就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一卡通”当前一项重要的财政改革任务。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密切部门协作。一卡通”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和全县所有的乡镇,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与我县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推行这项改革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各单位要把思想统一到省政府的改革决策上来,统一到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按照《县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沟通协调,按照各部门权责不变、分工协作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各有侧重、各负其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共同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乡镇要对农户基础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审核,将惠农补贴资金服务纳入便民服务窗口,切实为农民提高优质高效服务。财政部门要搞好惠农补贴资金的整合,确保资金按时发放;要认真审核乡镇上报的基础信息,对资金发放进行严格监管;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硬件设施,加快县乡网络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农业、林业、民政、教育、计生等部门要认真审核确定惠农补贴资金的补贴对象及补助标准,做好相关证件的发放;要及时向财政部门提供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的确定和变更情况,并会同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的发放和监督工作。信用社要做好“一卡通”存折的办理工作,对纳入“一卡通”存折要加盖“惠农赣字一卡通”印章,并免收工本费、免费为农民提供查询服务。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对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营造舆论氛围。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次改革的重要意义,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准确把握改革的主题,增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一卡通”改革工作中去。今日》县电视台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开辟“一卡通”工作专栏和专题。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横幅标语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此外,乡镇还要利用村组干部会议、村民会议、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争取群众对该项工作的理解支持。通过大造声势,广泛宣传,使这一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强化监督。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三要严明纪律。各单位要严格遵守“六到户”六不准”即:政策宣传到户、名册编制到户、张榜公布到户、资金分配到户、资金兑付到户,不准擅自改动涉农资金通知书的数额、不准擅自以涉农资金抵扣任何款项、不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惠农资金、不准集体代领涉农资金、不准拖延涉农资金兑付时间、不准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民负担。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监管力度,形成监管的长效机制。为方便群众监督,县乡财政部门要建立便于农民朋友查询的通道,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改革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二、关于农村社保扩面工作

今年县委、县政府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高度重视,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已作了非常明确的部署和安排,对各乡镇下达了扩面任务,并明确将该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目前为止,这项工作效果很不理想,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离签订的民生工程”目标相差甚远。

已经启动社保扩面工作的乡镇有5个,截止8月底。养老保险扩面总人数80人,占乡镇总任务的2.29%乡镇总任务3495人工伤保险扩面总人数44人,占乡镇总任务的1.26%乡镇总任务3495人以上情况表明,各乡镇的社保扩面工作极不理想,究其原因,固然有经济压力大、参保人员难以确定等客观原因,但我认为主要是各乡镇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将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存在等待观望思想。

工伤保险扩面24人,各乡镇具体落实情况分别为:下镇镇养老保险扩面28人(其中个体参保5人缴纳保险费380288元;临湖镇养老保险扩面人数35人(其中个体参保2人缴纳养老保险费65760元。缴纳工伤保险费5074元;必姆镇养老保险扩面14人(其中个体参保3人缴纳养老保险费104900元;双明镇工伤保险扩面20人,缴纳工伤保险费1352.40元;南山乡养老保险扩面3人(全部为个体户缴纳养老保险费62975元。已经启动乡镇的基本做法是1首先解决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养老保险;2参保时间的确定,有的根据任职时间,允许从95年10月起参保补交(如下镇镇有的从今年开始参保。3经费问题,根据各乡镇和村的经济承受能力各有不同,有的乡镇承担5或6个百分点,有的乡镇实行定额补贴(如必姆镇每人每年补贴600元

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镇社保扩面工作是新形势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二是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劳动者的老有所养问题,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城乡社会福利均等化;三是能够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扩面支撑能力;四是通过解决村干部参保,能够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执行力。

省、市、县三级政府逐级签订了责任书,社保扩面工作是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县政府万县长也与各位乡镇长签订了责任书,责任书就是军令状,不是儿戏,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动摇。各乡镇要围绕各自目标责任,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以倒计时的时限要求,切实扭转工作局面,确保全面完成社保扩面工作任务。认为做好社保扩面工作,各乡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统一思想认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是今年各级政府一项新的重要工作,1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要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程日程。民生工程”重要内容。各乡镇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乡镇长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集中抓,切实解决社保扩面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年只有四个月了时间不等人,要做的工作很多,要尽快研究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不要催一次议一次,浪费时间和精力。

做到电视有画面、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字、墙报有照片。各乡镇要将宣传标语挂在街头巷尾,2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宣传形式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贴在村口,形成浓厚的参保氛围。

带动企业、个体户参保。对于村干部参保乡镇与村的经济承担比例问题,3要以村干部参保为突破口。有条件的乡镇,就多拿一点。全县189个行政村和31个居委会,大部分经济都不是很宽裕,很多工作都是通过村居干部去完成和落实的解决他后顾之忧是好事,有利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关于社保费补缴问题,县社保局已经与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可以采取分阶段进行补缴。社保扩面工作中,各乡镇要进一步拓宽思路,不要只局限于村干部,要将社保扩面工作延伸到招商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和个体工商户,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关系国运、惠及子孙的大事,进而积极主动参保。

狠抓落实。县政府办公室要会同民生工程办公室,4要进一步强化督查。进一步加强对社保扩面工作的督查力度,严格执行定期通报制。为促进该项工作尽快打破僵局,9月中旬要组织一次对乡镇的全面督查,对工作仍没有进展的县政府将进行通报批评。年终,县委、县政府将对该项工作实行严格考核,对没有完成任务,拖了全县民生工程工作后腿的乡镇,一律取消其年度评先资格。

还想简要谈一谈沼气建设和财税工作:借此机会。

1关于沼气建设工作

经国家农业部农计函[2006]147号文件批复,今年“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同意我县在9个乡镇20个行政村实施,任务数为2100户,后因省、市实施民生工程,调整我县任务数为2700户。目前我县已经完成沼气池1281户,完成市下达任务的47.4%完成情况很不理想。

重视不够,沼气建设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项目乡镇领导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抓不得力,甚至无人抓。有的项目乡镇把沼气管理员安排其他工作,有的还违背上面的规定,把建池任务平摊到其他非项目行政村,工作漂浮不实;

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接受;三是乡(镇村换届以后,二是对沼气建设宣传动员不够。农村沼气建设机构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乡镇、村没有专职分管领导,项目实施举步维艰;四是因去年生猪出现不同程度的疫情,导致全县生猪存栏数大幅度下降,畜牧业因素的制约,减缓了沼气建设工作的进度。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之一,沼气建设是中央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保护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全力以赴,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县里已经成立了沼气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集中精力抓好沼气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各项目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以倒计时的时限要求,扭转目前工作的僵局。今年的沼气建设任务尚有1419户,目前时间仅有四个月,为此,必须将任务分解落实,以倒计时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沼气建设任务。

2关于财税工作

县财税收入形势喜人,今年总的来说。保持了近年来少有的增长态势。但是随着工资改革、民生工程等工作的实施,刚性支出压力越来越大,新增的可用财力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支出需要。因此,大力培植税源,特别是有根税源,仍然是财税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全县来说,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估计不成问题,但是也应该看到少数乡镇完成全年任务是有一定困难的目前,离全年财政“关门”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离序时进度差距较大的乡镇一定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工作计划要尽量往前排,不要等到年终时手忙脚乱。要加强与财税部门沟通协调,算好本辖区的税源帐。要进一步加强征管工作,抓好重点税源征管的同时,不要放过一个小税源,真正做到既抱西瓜又捡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