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检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财务检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级财务检查方案

篇1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全区13个镇乡街道的173个村都设置了村务公开窗(栏),普遍落实了村务公开制度。在公开时期上,基本做到了定期进行村务公开,规模大、事务多的中心村每月公布一次,事务少的小村每季公布一次。在公开内容和范围上,各镇乡街道范围内各村均有统一规定。主要涉及村级财务(即经营性收入及分配,全区统一格式,由各镇乡渔农经管理部门按实填写编发,交村公布)、土地征用、宅基地使用、计划生育、救灾物资、建设项目等方面内容。在公开形式上,统一在村务公开窗(栏)内张贴公开内容,也有村务公开做得较好的村,通过召开村党员会议或村民代表会,汇报公开一年的收支和次年的预算。同时,初步建立了村级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各村普遍建有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日常开支进行监督,并实行村账乡镇(街道)管的村级财务委托制度,由镇乡(街道)渔农经部门村级财务,从而加强了对村级财务开支的监督;有的镇乡(街道)还每年组织一次村级财务检查,促进村级支出合理、规范。通过几年来的村务公开工作,增强了村务、财务的透明度,提高了群众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渔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村务公开工作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调查情况看,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影响了村务公开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公开的内容往往只注重财务公开,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的其他方面内容公开还显不足。而对财务公开,也是公开结果的多,公开过程的少,如多数村只简单的公开收支、各项财产、收益分配等财务事项的结果,很少涉及提留方案、各项经费使用等事前事中过程的公开,特别在非生产性开支问题上,还普遍做不到逐笔公开、逐项粘贴凭据,明细帐不“明显”,离群众要求的全面、透明、毫无保留地公开还有相当距离。

2、公开的面不广泛。从调查情况看,村务公开栏往往设在村办公楼旁边,有的甚至设在办公场所内。部分群众反映,当着村干部面看村务公开内容有挑刺的感觉,感到不自在。此外,地域上由于大部分行政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而村务公开栏仅设一处,以致村务公开的面不广。

3、公开的效果不保障。个别村的村务公开内容更换不及时,也有部分村的公开栏由于遭受日晒风打或人为等因素,村务公开内容撕破、脱落,纸张泛白字迹模糊,从而出现公开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

4、公开的监督还不够。尽管各镇乡街道均落实有村务公开的管理部门,但管理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目前村务公开大体上都由党群口负责管理,而村务公开的主要方面财务公开则由渔农口的渔经、农经负责指导,在具体监督管理、分工协作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不到位之处。如村民理财小组监督多以盖章多,真正能把住开支关,达到理财目的少,存在着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而渔经、农经的代记帐,作为村级财务的事后一道监督关,多数只简单地履行了代记帐责任,监督作用发挥不足。此外,公开的帐目往往笼统的过录总帐的内容,群众对村务公开内容看不懂、辩不明,想监督也缺乏有效的手段,久之导致参与村务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下降。

三、完善村务公开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加强村务公开的完善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内容。村务公开内容要贯穿村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以群众信任、满意为标准。在制定各项工作目标时,要全面考虑村民利益,既要让群众知道,又要使群众主动参与,特别是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本村建设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村集体经济年度预算方案和决算情况;村提留、渔业村“二费”的收缴及使用情况;村干部报酬及村级接待费使用情况;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建设承包方案;修建道路、水利等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和使用情况;土地承包方案、土地征用方案及补偿费分配和使用情况;宅基地使用审批情况;国家对渔农业补贴和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执行情况;涉及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让群众知道,让群众参与,进而让群众相信、支持。

2、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操作。凡涉及村里重要村务,应先将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收费标准、上级下达任务、村内要办的事情等告知群众。在财务问题上还应当邀请村民理财小组参加并听取意见,经村务公开的负责监督组织全面核实后再公布,建立起规范的公开程序。在公开时间上,除按规定每季(月)公开村外,对一些热点以及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要做到随时公开,接受群众查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在资金管理方面,要建立限时报帐、款物登记、公务接待、财务审批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四帐四簿”(即总帐、现金帐、明细帐、固定资产帐,村干部报酬登记簿、票据登记簿、财产登记簿、物资登记簿)。在公开知晓面上,要拓宽渠道,最大限度地增大群众对村务的知晓面,除继续在适宜的场地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外,可进一步探索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组长会议或结合年度村干部述职述廉会议,通报村务管理情况,建立面对面的村务公开制度。

篇2

一、指导思想

2007年全县农经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市农业农村工作、市农经工作要点及全县镇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三项管理”为重点,以规范化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村立有为才有位,争先创优意识,力争使全县农经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是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二是稳定合理的农税负担,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严格依法行政;三是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四是农村村社财务会计管理是农村工作重点,是干群关系的焦点,探索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五是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

三、主要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二轮土地承包的后续完善工作,全县土地经营权证发放及承包合同规范率达到100%;二是规范镇级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要求村建立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各村社率达100%;三是建立土地纠纷咨询登记、调查及处置程序;四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培训,组织各镇农经人员集中培训;五是开展土地流转规范管理试点工作,以村为单位,在2个村开展试点工作,拟定试点方案;六是开展农村土地管理专题调研;七是编发关于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简报2期。

主要措施:1.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平;2.4月份开展检查并写出总结;3.对农民上访的土地纠纷要及时调查、处理,要有记录和处理意见。

2.负担监督管理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市减轻农民负担有关政策,认真落实“四制”,镇、村报刊订阅限额制的监督管理,强化农民负担的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农民上访的加重负担的问题,以稳定负担水平,防止负担反弹;二是农村教育收费专项调查,全面实行农村地县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三是加强对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四是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五是切实履行职责。

主要措施:1.3月份起草减负工作意见;2.3月份完成2007年度镇、村级报刊订阅调查并写出简报;3.8-11月份开展减负监督检查1次并写出总结;4.农村教育收费专题调研;5.编发农民负担管理工作简报2期。

3.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确保公开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村务公开率达到100%;二是推广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范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村社级财务制及电算化点,在曾家镇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一次检查,要进一步做好规范和完善工作;三是开展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农村经济数据库,为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主要措施:1.参与县民政局牵头的村务公开检查,重点指导农村财务公开工作;2.开展财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3.5月份与财政局会管科开展村级财务检查并写出总结或简报;4.开展相关调研。

4.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管理、营运水平。

主要措施: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知识培训;2.指导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3.开展专题调研并编发简报。

5.农业(农经)统计工作

一是及时、准确、全面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及分析;二是2007年度增加农业季报汇总工作;三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确保统计数字真实可靠。每季度进行一次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6.加强农经信息和调研工作

主要措施:1.农村承包地保护及利用;2.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调研;3.农经体系建设调研;4.村级财务制调研。

四、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农经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要充分认识到,农经工作是把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和长期稳定的需要,是解决当前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的需要,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护广大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性权益的需要,因而要努力取得各级领导对农经工作的重视,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农经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参谋助手。

(二)坚持农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首先,建立工作责任制度,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职责,将各项任务及指标分解到站上每位工作人员。各镇农技中心也要按照县里的总体安排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农经工作计划,并要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其次,建立健全考核体系,依据分配给各镇和站上每位工作人员的指标任务,制定考核细则,年末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验各个镇和站上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第三,建立健全工作规章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已经有一整套规章制度,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加以改进,使之更加合理有效,逐步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加强调查研究。农经工作已上了轨道,对一些重大问题和深层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要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经营管理工作的新思想、新措施,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工作新机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通过每年农经干部继续教育和实践锻炼,使农经干部掌握并正确运用党的政策,掌握现代管理知识,懂得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具备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能力。同时教育农经干部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修养,在工作中继续发扬“讲奉献、讲团结、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牢固树立“三个代表”的思想,切实把农经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篇3

(一)坚持创新方式,致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地、县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确保省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配套资金,着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支持融资平台建设上,进一步加强了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的整合、清理和规范管理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地区融资担保体系的意见》和《地区融资平台公司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方案》。增加了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资本金投入,支持扩大了融资平台和担保平台规模,有效缓解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年,省财政支持信用担保平台资本金5400万元,地县财政安排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资本金1.17亿元(其中:地区本级1000万元,各县财政1.07亿元),累计担保各类贷款余额达22.1亿元,其中:融资平台担保城市建设贷款11.84亿元,支农担保贷款5亿元,创业促就业小额贷款1.6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3.67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在支持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上,认真落实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不断增加。年,落实基本建设项目预算资金10.6亿元(列省级支出2.04亿元),较上年增长63%。重点扶持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沼气建设及城市供水设施和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等,切实改善了我区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在支持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上,按照省上确定的“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和地委、行署确定的县域经济发展方针,努力推进园区建设。年,地、县财政预算安排项目前期费1200万元,集中力量支持相关部门重点围绕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做项目、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争取省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业企业项目贷款及节能项目、淘汰落后产能等补助和奖励资金1.42亿元,推动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坚持“两手抓”,切实增强财力基础。认真分析经济发展和收入形势,坚持抓自身收入组织和争取上级补助不放松,坚持抓支出管理不放松,在全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下,财政收支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在收入组织上,坚持抓科学征管。制定了收入月通报和季度分析制度,建立了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与国、地税的信息相互沟通、数据相互交流、情况相互通报的工作机制,通过重视和加强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监督工作,不断完善税费收入征管和监控机制,推进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努力挖潜增收,促进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年,在、两县受公伯峡、积石峡、苏只等水电站建安营业税、一次性耕地占用税、税收政策变化,致使固定税源减少等因素影响,核减收入2090万元的情况下,提前20天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并实现了超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超年度预算4.8个百分点,超年度收入任务2167万元。年,全区财力总量达到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其中:省财政补助收入66.5亿元,比上年增加19.6亿元,增长41.8%。在争取上级补助财力上,坚持抓政策研究。把争取上级财力性补助和专项资金补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加强财政政策和特殊性因素的研究和利用,支持深化项目基础工作,以项目为载体,落实相关政策。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年,全区新增财力29738万元,使我区自有可支配财力达到34.3亿元,落实上级财政各类专项资金36亿元,比上年增加15.2亿元,增长73%。在支出管理上,坚持抓财政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政权运转保障水平,保证了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关乎民生的政策性配套和重大事项的支出需求。针对支出不均衡、结转较大等问题,通过采取提前预拨、压缩结转、建立支出进度通报制度等措施,支出增幅增量和支出进度均创新高。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70.0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8.3%,比上年增长34.5%。

(三)坚持以民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始终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理念,切实落实各项支持改善民生的财政政策,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三农”方面,建立了县级财政支农投入增长考核机制,各县财政安排的支农资金占经常性财政收入的比例由年的5.6%提高到年的8%。积极争取落实省财政各类支农专项资金10.6亿元,较上年增长29%;推进了农村综合改革,建立了“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458万元;通过“一卡通”,兑现落实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8230万元,退耕还林粮价款及现金补助7491万元;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3537万元;落实农牧业科技培训“阳光工程”财政补助资金660万元,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年,地、县财政预算安排的支农专项支出8822万元,同比增长22%。整合支农资金2.3亿元。全区农林水事务支出达到13.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9.9%。重点支持了扶贫开发、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促进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在教育事业方面,支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中小学布局调整及校舍安全工程等政策。年,全区教育支出达15.4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化解农村“普九”债务和义务教育其他债务1.46亿元,推进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大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乡镇卫生院建设等工作,提高了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年,全区医疗卫生支出达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较“十五”末增长5倍,推进了卫生事业发展。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加大了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企业基本养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全区社会保障水平。年,全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较“十五”末增长9倍。在城乡基础设施方面,支持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建设、城市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年,全区住房保障支出达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倍,支持完成了12213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和16815户奖励性住房建设,落实廉租住房建设5144套。在增强基层政权服务功能方面,实施了乡镇政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以来,全区累计投资1.98亿元完成了93个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达到了“一个改善、三个提升”的目的(即:明显改善乡镇政府的基本办公条件,提升乡镇政府的整体服务功能,提升乡镇政府的对下服务水平,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

(四)坚持依法理财,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机制。围绕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有序推进财政自身改革,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推进财政改革方面,继续细化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大综合预算编制力度,建立了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分析月报告制度。完成了地区本级公务卡、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财税库银联网等改革。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切实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征缴和监管力度,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统筹使用,进一步规范了管理。在加强财政监督方面,认真开展并完成了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继续强化了对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年,累计检查专项资金18.6亿元。实行“月末自审、季度报审、半年初审、年底终审”的“四审”内部监督制度,确保了财政资金的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二、年财政主要工作任务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地委委员扩大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分析财政经济形势,今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5亿元,增长15%。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区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初安排数增长15%。同时,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有新的增长。重点围绕“四个发展”,继续贯彻落实省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强化财政管理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政策,扎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增强财力基础,扎实抓好收支管理工作。

一是狠抓收入组织工作。坚持把狠抓收入继续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收入形势,既看到积极的、有利的因素,更充分考虑存在的困难和压力,从年初开始就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当年预算收入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的征管和监督工作,不断完善税费收入征管和监控机制,确保应收尽收。认真落实国家资源税改革政策,高度关注国家税制改革动向,努力促进增收。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协调增长。

二是全力做好项目争取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支持藏区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机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以落实好省上的支持政策、管好用好省上的支持资金、筹措安排好县级支持和配套资金为基础,通过财政支持政策的有效落实和资金效益的具体体现来赢得省上的更大支持和帮助。重点落实好省财政支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以及支持东部城市群建设、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曹家堡临空港综合经济区、装备制造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支持深化项目基础工作,以项目为载体,落实项目、落实资金,推进财源建设,培育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确保全区财力稳定增长。

三是切实加强支出管理。高度重视和加强支出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预算支出管理机制,继续通过压缩结转、坚持分析通报制度等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率,从年初做到均衡支出。严格执行经本级人代会批准的预算,认真按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防止突破预算、随意调整支出科目和挪用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全区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接待费、出国(境)经费实现零增长。

(二)立足促进跨越发展,切实落实和完善财政支持机制。

一是认真落实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结合各县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充分利用奖补资金,逐步提高各项基本支出标准,力争全区县级基本支出水平有较大提高,努力实现县级财政均衡性增长,争取更多的奖补资金,切实保障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

二是支持完善投融资平台机制。对全区清理规范后的7个融资平台公司,继续通过财政预算支持机制和引进民间社会投资等途径充实资本金,把原来各县财政预算安排的偿债资金转为资本金注入到融资平台公司,地县财政力争注入资本金2亿元以上,使每个平台公司的资本金达到1亿元以上,并充实有效资产,赋予部分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权,增强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实现融资平台公司与财政脱钩,基本具备市场运作、独立运营、承担融资的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扩大融资能力,促进招商引资和银行贷款的持续放大。

三是落实财政支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政策措施。围绕省财政支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的政策要点,立足各县的特色优势产业,用足用活用好省上的支持政策,落实好县级支持资金,切实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真正让财政资金发挥效益、见到实效。在工业发展上,围绕集中区建设,落实好“支持实施振兴工业‘双百’战略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在城镇建设上,围绕各县县城的功能定位,落实好“重点支持以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推动以县城、中心集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步伐”的支持政策;在生态建设上,围绕促进绿色发展,落实好“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造林等工程、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及健全湟水河流域污水处理厂运营经费补助机制”的支持政策。通过各项财政支持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立足推进统筹发展,切实完善支农投入机制。

一是进一步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创新和完善支农投入机制的要求,继续完善县级财政支农投入增长考核机制,地县支农投入增长25%以上。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财政支出、土地出让收益向“三农”倾斜,支持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实施马铃薯、油菜、蔬菜“百里百万亩”工程以及为农民办实事工程和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实施农业发展重点项目。把握好支农项目重点,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好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开发、以马铃薯和蔬菜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发展、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以巩固和完善退耕还林成果、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等项目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三是切实落实各项财政惠农政策。充分发挥好农民补贴网和“一卡通”作用,积极探索有效工作方式,切实兑现落实好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汽车、摩托车和家电下乡补贴、退耕还林粮价款及现金补助等惠民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完善和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争取启动化解乡村两级公益事业债务试点工作,做好化解教育债务国家验收准备工作,支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提高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立足促进和谐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切实落实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投入的“两个占比”,力争达到省定标准,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支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率先完成、两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着力解决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不足、校舍安全、取暖等突出问题。支持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免学费政策。

二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继续落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支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切实落实好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政策,进一步落实城乡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政策,健全村级卫生室运转管理机制,支持推进规范管理,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促进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落实,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应目标的实现。

三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认真落实对廉租住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抓好农村安居工程,推进危旧房改造,启动实施好“千村整治”和“百村示范”工程,适度进行村庄布局调整,整村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确保省补助资金足额到位,落实县级配套资金,与有关部门主动沟通,协调配合,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是落实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疗、取暖和救济救灾及城乡养老扩面提标、低保调标和扩大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面等政策。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务输出质量,提高农民工就业和在城镇创业的能力。

五是促进文体旅游事业发展。围绕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好文化惠民、文化遗产保护、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举办好“三大竞赛”;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落实好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快推进旅游建设步伐。

六是支持加强社会管理。支持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基层公检法司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支持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加大对综合治理、法律援助和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等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其参与社会管理,促进提高服务水平。

(五)立足增强财政内生动力,切实推进财政改革。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基础信息管理和项目管理库,规范基本支出预算编制体系。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统筹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综合预算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相结合,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县级部门预算体系。

二是纵深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推进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地区本级国库集中支付运行程序,在地区本级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试点,在各县全面实施公务卡、财税库银联网和预算执行系统动态信息监控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细化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集中采购监督,进一步扩大采购规模和范围。同时,加快实施好金财工程建设,为财政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研究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始终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财政统筹”的原则,统筹谋划,有效聚拢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聚合效应,按照地委、行署和各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集中资金办几件大事。

(六)立足推进依法理财,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规范化管理。

一是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创新监督方式,各县财政监督检查要转变监督理念,统筹监督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加强监督。制定周密的监督检查计划,切实提高监督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促进财政规范管理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地、县财政监督检查机构的责任,加大就地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机构要围绕财政支持政策,对财政资金到位、组织实施、政策效应等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的监督检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二是深入推进依法理财。实施财政部门“六五”普法,强化财政执法监督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财政法规制度建设,完善财政执法责任制、财政执法公示制、财政执法监督制、财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和财政执法考核评议制。继续抓好干部教育培养,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机关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适应形势发展的财政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