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牛的养殖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殖牛的养殖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蝌蚪时期:刚孵化出的蝌蚪,体小、黑色、游泳能力差,随着个体长大,游泳能力增强,因此在孵化池中饲养10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中。在蝌蚪下池之前,水池要清洗干净,并用200PPM的漂白粉消毒,如果是泥土池,则要用生石灰(每亩75KG)消毒,过7天生石灰药效消失(并经试水),再放入蝌蚪。
2、幼蛙时期:蝌蚪变态后应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一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变态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3、成蛙时期:成蛙池一般以300平方米为宜,池水深度保持1—1.2m。池内陆地杂草丛生(也可种农植物),有进出水口,要建立防逃墙,高度1.5m左右。每平方米可养殖10—20只。成蛙的饵料和幼蛙一样,但投喂量较大,5—6月投5%,7—8月投20%。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行为导向法 畜牧兽医专业 课程教学
自上世纪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点。本研究针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旨在探索一种能够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
1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又称为实践导向教学法,或者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初提出并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是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主要有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②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⑧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评估。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的专家所推崇。
2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单一,是一种单向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从属地位,以教为中心,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这种在黑板上和实训室中“诊疗牛羊病”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中专生,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只是走形式,表面上完成了学习任务,实际上大部分内容并没有掌握,更不能真正接触生产实践,不能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笔者当地的畜牧兽医相关企业也认为现有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水平和技术越来也差,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2.2 学生基础普遍差且缺乏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大部分中专生的基础差,心理脆弱,他们不是中考的失败者,就是学习的落后者,甚至少部分学生连初中毕业证都无法取得,长期以来他们在学习上倍感压抑,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内因。据一些老师反映,课堂上只有约40%学生认真听课,大部分学生以睡觉和玩手机为主。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学生爱学就多教一点,反之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
3.3 考核方式滞后。目前中职院校专业教学考核方法还是停留在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段考、期考的层面上,而且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来自于教材,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相关技术的发展动向,简单的靠一个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真正立足于能力本位作为出发点;实践技能没有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考核,只是象征性的附带而过,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过分的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出现了一些在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了企业却不能很好的胜任岗位职责的尴尬现象。
3.4 教师实践经验欠缺。大部分专业教师都具有高学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缺乏,比如: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但到了临床上却一筹莫展,这主要是学校忽略了专业教师的培养所造成的。有些学校聘请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压力,但是由于企业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支持学校教学工作,所以专业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3 中职《牛羊病防治》课程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现方式
3.1 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师以“教”为主变为学生以“学”为主。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其使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以《口蹄疫》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法都是按照概况、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剖检和防控措施的顺序,由老师一一讲解,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先给出一个病例,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病例的模拟分析、诊断,之后再将概况、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剖检和防控措施的内容作为知识拓展,由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负责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转变观念,教学中老师的低位明显下降,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凸显。
3.2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中职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自信心不足、厌学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技术人才,是目前我们中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老师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老师课前准备大量的多媒体图片、视频和亲自处理的临床病例通过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整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对精神,明显的降低了睡觉和玩手机的现象;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和谐,更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3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中,首先由课题组的两位老师参加了相关的教改自治区级培训,同时参考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进行积极实践与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率先引入粘贴板教学法、分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头脑风暴法将原来非常枯燥的牛羊疾病诊疗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的、形象的、容易理解的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由于大量案例的引入以及实践课比例的提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病例,通过长期的实践,很自然的锻炼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优化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优化主要从考核内容和考核体系两方面加以开展。首先,考核内容的选择力求打破传统的试题类型,做到灵活多样并且紧密的联系生产实际,能够反应养殖企业的生产需求,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简单的追求―个考试成绩,这样安排具有刺激学生思考和综合应用各种能力的作用;其次,结合《牛羊病防治》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采取以下考核方式:①课堂考勤、学习参与度共占5%。②课堂提问和实践技能随机抽查占10%。③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占10%。④实践技能考核占25%。⑤理论考试成绩占20%。⑥赴养殖及相关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占30%。
篇3
[关键词]规模化;肉牛;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类市场需求不断加大,传统农业结构与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牛肉及其他相关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满足国民对牛肉的需求,经济效益极高的肉牛养殖产业开始由传统饲养模式向集约化高效养殖模式转变。只有实现肉牛规模化养殖生产,才能对肉牛养殖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化、现代化、集中化管理,极大解放劳动力,最大限度提高养殖效率与经济效益。目前,我国规模化肉牛养殖管理技术手段还不够成熟,因此,加强对肉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研发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与经济价值。
1规模化肉牛养殖特点
1.1产量高
相较于传统的小规模散养饲喂模式,成规模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具有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优势。集约化高效养殖模式具备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足够的人手及广阔的养殖空间,对肉牛的育种、培育和饲养均有极大的便利与优势。大型肉牛养殖场所培育饲喂的肉牛数量少的千头,多的万头以上,相比于十几、几十头的传统小户饲养模式,其产量极高。可高产量生产是规模化养殖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势。
1.2水平高
与传统肉牛饲养相比规模化肉牛养殖,无论是在管理技术、饲养方法、场地设备,还是卫生防疫等方面,水平均更高。规模化养殖场从配种、饲料加工、养殖管理等每个养殖环节均遵循科学高效的系统化生产管理,且大规模肉牛养殖场的资金较为充足,其养殖设施设备、场地规划布局、畜舍环境构造、人畜区域划分、污物卫生处理等各方面的建设标准与养殖条件均明显优于传统的家庭生产模式。除此之外,规模化养殖各区域的划分更为科学规范,更有利于卫生清洁、检查维护和养殖管理等。大规模肉牛养殖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高于传统散养户的养殖人员,养殖场有专业的兽医、畜牧养殖技术人员等定期开展检查、消毒、防疫工作,配套设施也相对完善,有效降低了疫病发生,更利于肉牛生长发育与生产性能的发挥。
1.3成本低
科学的饲养方法、规范的养殖管理与严格的疫病诊断防治,能够大幅度降低肉牛的生产成本。规模化肉牛养殖场饲养肉牛的方案,一般均是根据肉牛的品种及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养分,进行专业的饲料配给,以供肉牛持续育肥发育。其不仅能够提高饲料的吸收利用率,降低饲料消耗,而且能提高肉牛增重效率,快速高效地生产出肉牛产品。规模化养殖通过科学的管理系统,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与劳动力消耗,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
2规模化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2.1标准低
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时间尚短,现代化、规模化肉牛养殖技术与标准还不够成熟。相比于畜牧业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无论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水平,还是管理体制的规范完善标准,均相对较低。这便导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生产成本较之较高,严重影响了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另外,我国对规模化肉牛养殖过程与生产产品的规范标准较低,导致养殖场为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科学养殖方法与程序,过度扩大养殖数量,造成肉牛生长滞后、产品质量不佳。更有甚者,为快速给肉牛增重,向肉牛饲料日粮中添加有害化学药品进行催熟,导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健康。
2.2技术落后
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时间较短,对规模化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导致某些经济和信息相对落后的地区,肉牛养殖人员对肉牛专业养殖技术的认知与掌握不足,饲养方式与技术较为原始、落后。无论是科学饲养、合理育肥,还是疫病防控方面,仍旧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缺乏专业的规模化养殖技术培训,导致养殖效益低下,严重影响肉牛养殖业发展。
3提高规模化肉牛养殖技术的措施
3.1规范标准
制定严格的养殖、生产规范标准,是完善我国肉牛规模化养殖生产的基础与重点。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养殖场建设标准、肉牛养殖饲喂标准、疫病防治防控标准、肉制品评级标准与污染物处理标准,才能促进我国肉牛养殖业迈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进程。除此之外,还应建应的法律法规,科学规范并改造肉牛养殖业的生产养殖模式与产业结构,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产产量与质量,促进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3.2引进、开发新技术
加大科学规范饲养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力度,引进或开发现代化新型养殖技术,是肉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让基层肉牛养殖户与养殖场掌握更科学规范的养殖技术,才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促进养殖业发展壮大。另外,随着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工作也不能落后。开发出更多便利性、简易性、规范性养殖新技术,对肉牛养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这需要更多科研力量与科技人才的支持与帮助。
篇4
1青海省奶牛养殖业现状
据统计,2009年全省存栏奶牛20.03万头,能繁母牛13.75万头,能繁母牛比例为68.6%,年产生奶16.5万t,占全省奶类总产量的57.09%[2]。从地域分布看,奶牛主要集中在以湟水河谷地为中心的东部农业区的一市七县中,包括海东地区的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四县和西宁市郊及大通、湟源、湟中三县。该地区存栏能繁母牛11.84万头,年产生奶13.48万t,分别占全省的85.8%和81.7%。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乳制品加工企业22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设计年加工生奶能力26.35万t。从总体看,由于基础薄弱,发展起点低,青海省奶牛养殖业在畜牧业中是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存在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比例低,生产性能不高等问题。因此,今后要大力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良种、良料、良法推广为基础,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进青贮玉米地建设,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促进青海省奶牛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2青海省奶牛养殖业污染物情况
2.1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根据测定,一头体重为500~600kg的成年奶牛,每天排粪量为30~50kg,尿量为15~25kg,污水量为15~20L,奶牛粪便中与环境有关的指标CODCr(生物需要量)、BOD5(化学需氧)、NH3-N(氨氮)、TP(总磷)、TN(总氮)都相当高,具体数据见表1[3]。2009年青海省存栏奶牛20.03万头,每年产生的粪、尿和污水总量分别为219.3万~365.5万t,109.7万~182.8万t和109.7万~146.2万t,奶牛粪便中N和P的量分别为18359.4~30596.4t和3026.5~5044.1t,头均年排放N和P的量为91.7~152.8kg和15.1~25.2kg。如此大量的粪污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2.2污水污染奶牛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如含有大肠杆菌、蛔虫卵、氮和磷等,其生化指标极高。据环保部门对大型奶牛养殖场排出粪水的检测结果,COD超标50~70倍,BOD超标70~80倍。奶牛粪便污染物不仅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渗入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有毒成分增多,进而导致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青海省地处高原地区,日照强烈,蒸发量大,受自然条件和养殖习惯的影响,区内奶牛养殖清粪方式一般采用干清粪,所以污水污染的影响较轻。
2.3空气污染奶牛养殖场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这些物质在奶牛粪便中含量极高,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氨气。氨气的挥发不仅给操作人员带来不,引起人和家畜的呼吸道疾病,而且其进入大气后可造成酸雨和增加自然生态系统中氮的负荷。随着规模化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奶牛养殖场的恶臭现象时有发生,恶臭能刺激人的嗅觉神经和三叉神经,对呼吸中枢产生毒害。同时,恶臭也有害于奶牛健康,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其它疾病,并最终影响奶牛生长,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青海省奶牛养殖业较国内发达省份落后,奶牛存栏少,生产水平也低。但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场的不断涌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奶牛场粪污污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尽管如此,但因为选址不合理或者管理不善,而使奶牛场臭气熏天,影响周边群众生活的例子仍然不少。
3青海省现行的粪污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3.1直接还田奶牛粪便污水还田作肥料,是传统而经济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使奶牛粪尿不排往外界环境,污染物零排放。既能有效处置污染物,又能将其中有用的营养成分循环于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家庭散户处理养牛粪便污水时均采用该法[4]。该模式适用于远离城市、土地宽广且有足够农田消纳粪便污水的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种植常年需施肥作物的地区,而且养殖场规模较小。目前青海奶牛养殖中,此种方式成为乡下或远城郊奶牛养殖场处理场内粪污的主要方式,而且潜力很大,但应充分考虑土壤中NO3-、P及重金属沉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同时这种处理方式存在着传播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潜在危险。
3.2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厌氧发酵是利用厌氧菌(主要是甲烷细菌)对牛粪尿和其它有机物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作能源,沼气渣和沼液经发酵后可用作肥料。目前青海省城郊的牛场和部分大型牛场都采用此种方式。但青海省常年平均温度较低,冷季时间长,所以沼气池正常工作的时间有限,限制了该法在青海省的大范围推广和利用。虽然目前有些养殖场采用不同方式对沼气池进行加热,以延长其运转时间,但成本很高,可行性较低。
3.3其它利用方式除了上述方式外,青海省奶牛场处理粪污的方式还有加工有机肥,发展奶牛-沼气-果蔬等生态农业方式等,但因设备价格昂贵或土地等因素的限制,大面积利用推广这些方式的难度较大。
4建议
4.1强化政府干预和扶持力度政府采取各种手段干预奶牛场的选址、建设规划和发展规划,对于选址、建设和发展规划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奶牛场不予立项批复。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或扶持牛场积极更新和完善设施设备,使其粪污排放符合要求。
4.2研制推广环保饲料研究表明,奶牛粪便、养殖废水等均与日粮中的组分有关。因此,应积极研制及推广环保饲料,解决奶牛日粮中蛋白质的缺乏的问题,平衡日粮成分,提高奶牛对氮、磷、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减少奶牛排泄物中有害成分等。
篇5
1发展现状
黄冈市地处鄂东大别山南麓,与豫、皖、赣三省毗邻,辖七县两市两区,有124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为7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70万人,国土面积1.74万km2,是一个农业(畜牧)大市。奶牛养殖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新亮点,正处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快速增长发展阶段。据统计,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千头奶牛牧场26个,其中已投产16个,存栏奶牛总数达14 000多头,比2006年增长了数百倍。目前已有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湖南太子奶集团、北京汇源集团3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在黄冈落户,其中湖北黄冈伊利乳业有限公司投资6亿多元,是国内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投资最大的子公司之一。
2存在的问题
(1)奶牛头数增长迅速,但单产提高缓慢。我市奶牛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实现了养殖数量的大飞跃。但成年母牛平均单产一直在4 000kg左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且发展也不平衡,与奶牛养殖发达地区相比比较落后。
(2)缺乏强有力的育种工作长效机制,奶牛育种体系不健全。全市大部分养殖场(小区)尚未建立系统的奶牛养殖档案,未大面积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DHI),未建立全市奶牛核心群和良种选育体系,严重影响了牛群品质和奶牛单产的提高。
(3)粗饲料种类单一,质量较差。全市许多奶牛养殖场(小区)没有建立稳定的粗饲料生产供应基地,造成优质粗饲料缺乏,能用于喂养的粗饲料仅限于秸秆和麦秸,有的甚至还没有建立长期的玉米带穗青贮生产制度,常常是有啥喂啥,致使奶牛的基本营养需要从饲料中得不到满足,高产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4)奶牛发病率高,养殖效益低。部分奶牛养殖场(小区)没有配备高素质奶牛养殖及兽医专业技术人才,规范化、标准化养牛意识淡薄,往往因为饲养管理不当,配种、接产、挤奶不规范,消毒不严,造成奶牛炎、肢蹄病等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医药费、配种费加大,奶牛空怀期延长,牛奶中细菌、体细胞含量增加,质量下降,养殖效益降低。
(5)缺乏原料奶收购第三方检测机制。目前我市尚未建立原料奶第三方检测机制,原料奶的质量和收购价格基本被乳品加工企业掌控,奶牛养殖场(小区)没有决定自己产品的话语权,造成牛奶的生产与加工产业链结合度十分脆弱,迫切需要建立第三方检测机制,以保证原料易的公平、公正。
3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尽快建立黄冈市奶牛良种登记制度,加快开展奶牛育种步伐。奶业发达地区一个重要特点是对良种奶牛育种工作抓得很紧,一般在协会或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实施良种登记,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通过推广良种公牛的冷冻和标准化饲养体系,大幅度提高奶牛单产,使得奶牛单产和牛奶质量不断提高。
(2)不断提升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实现饲养现代化。要在继承传统奶牛饲养管理技术精华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现代饲养管理、疫病防控、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实现奶牛饲养技术升级。其主要方法是推广优质、高产青贮,增加优质粗饲料的种植;改善奶牛牧场的设施环境;开展饲草料的分析化验,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无害化;积极培育示范户,通过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提升牛奶品质。
(3)长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提高奶牛养殖生产效益。开展奶牛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和专家指导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注重实用,讲求实效。一是不定期的组织本地高产高效生产典型,进行开会交流,共享实用养殖技术经验,让奶牛养殖业主听得懂,学得会,见效快。二是要聘请省内外有经验的资深专家,对全市奶牛牧场(小区)逐场逐户进行面对面分类指导,把脉诊断,现场剖析,对症开方下药,为养殖场(小区)释疑解惑,提高生产效益。
篇6
关键词:肉牛;养殖技术;牛场;饲养方式;杂交;饲养管理;育肥方法
目前肉牛养殖场已在畜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养殖户对于肉牛的科学养殖还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真正的做到高效养殖,养殖经济效益也没有得到最大化。要想获得较高的肉牛养殖经济效益,需要掌握关键的技术要点。
1合理的建设牛场
首先要做好场址的选择工作,场址的选择一方面要注意防疫,另一方面还要兼顾交通方便,因此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城镇郊外,一般距离交通主干道500m左右,附近水电也要供应方便,还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场地的面积要根据饲养数量来确定,但是要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建设牛场时要以科学、实用为原则,做到冬暖夏凉。牛舍内床位的密度要适中,除了产房外,育肥舍以修建简易舍为主,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冬季只需要使用塑料布搭建暖棚即可。牛场内的供水、供料系统要保证可正常运作,并且要操作方便、易清洁。除此之外,场区内还需要建设运动场。
2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
肉牛养殖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本场的养殖条件等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常见的饲养方式主要有小围栏散养、定时上槽拴系和全天拴系。其中小围栏散养一般每栏以6~15头牛为宜,每头的占地面积一般在4~5m2,可以以自由采食为主或者定时饲喂,无论选择何种方法饲喂,都要保证肉牛采食量充足。定时上槽拴系是指平时让肉牛自由运动,每天在一定的时间点将肉牛进行拴系饲喂的方法,这样减少草料的浪费,肉牛的增重较为均匀,由于拴系固定槽位,肉牛的竞食性差,干物质采食量无法达到最大化。全天拴系饲喂是要求一牛一桩固定栓系,缰绳不宜太长,以避免肉牛体能消耗,这样可节省劳动力,饲料利用率高,适宜于完全舍饲,此法的缺点为因肉牛缺乏运动和光照,抗病能力较差,因此选择此法需要保证肉牛适当的运动。
3采用杂交改良技术
我国的肉牛品种多以役用牛为主,其特点是个体较小、增重速度慢、育肥效果不好。想要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获得长久的发展,需要选择优良的肉牛品种,选择体格高大、肌肉发达、脂肪含量少、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肉品质好的优良品种。较适合望奎地区养殖的肉牛品种包括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等,可通过杂交优势对我国地方品种牛进行杂交改良,开展二元、三元经济杂交,得到的杂交一代、二代用来育肥,可以获得较好的育肥效果。在配种时采用先进的人工授精技术,以提高配种受胎率。并且坚持自繁自养,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购牛的成本,还利于防疫。
4科学饲养
科学合理的饲养是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基础。在养殖肉牛时要改变传统的饲喂方式,给肉牛提供充足、全面、均衡的营养物质。合理的搭配日粮,日粮要求粗精料配比合理,各营养物质要搭配合理。虽然肉牛以采食粗饲料为主,但是只饲喂粗饲料很少添加精料,会导致肉牛的营养不足,生长发育、增重缓慢,肉质较差,通过合理添加精料则可以提高肉牛的营养,缩短饲养时间,提高肉的品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肉牛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要按需科学饲养。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种饲料资源,粗饲料要尽可能的多样化,如优质牧草、农副产品、青贮料、氨化饲料等。同时还要合理的使用饲料添加剂,如增重剂、微生态制剂等。
5选择育肥方法
肉牛的育肥方法主要包括持续育肥法和架子牛育肥法。其中持续育肥法是指犊牛在断奶后即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的方法,一直饲喂到12~18月龄时出栏,此时体重一般需要达到400~500kg。持续育肥法的优点是饲料利用率高,可以采用舍饲、放牧以及舍饲加放牧的方法,根据当地的条件来确定。采用持续育肥法要注意,肉牛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前期以肌肉和骨骼的生长为主,后期则以脂肪沉积为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因此要合理饲喂。在提供日粮时要注意,不同的阶段更换日粮时要有一个过渡,以免发生换料应激。架子牛育肥法是对成年牛进行育肥,此法育肥期短,见效快。在选择架子牛育肥时要注意选择体格高大、肌肉较薄、体形清晰,体重约为300kg左右的牛,这样的肉牛生长潜力好,在性别上选择阉牛,年龄在1.5~4岁,健康无病、生长发育良好的架子牛。
篇7
一、奶牛养殖的滑坡
由于受“三鹿事件”影响,奶牛业出现全行业不景气,全省奶牛业更是处于低迷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大量养殖户“卖牛”现象。
据阳泉市统计局对全市规模以上养殖户和奶牛养殖企业的监测数据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规模养殖户和奶牛养殖企业共有奶牛901头,比一季度末的1384头,减少483头,下降34.9%,也就是说,二季度末存栏数比一季度末减少三分之一。郊区康源奶牛场一季度末存栏74头,6月份全部卖到河北,平均售价为每头3000元;盂县先文奶牛厂一季度末存栏87头,二季度全部出售到忻州,最低价每头4000元,最高也只有7000元,与购买时每头14000元相比,共赔钱近17万元;平定县华润乳业有限公司是阳泉市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奶牛养殖企业,设计能力为500头,一季度末存栏408头,到二季度末仅剩56头。
造成奶牛养殖滑坡的原因,除受“三鹿事件”影响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因素:
一是售价过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近期,奶牛养殖户出售的牛奶一般在每市斤0.5-0.94元之间,阳泉郊区康源奶牛养殖基地是较大的奶牛企业,与田园乳业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每市斤奶卖到0.94元,但仍低于成本价,而其他没有签订合同的养殖户只能随市场奶价波动,一般只能卖到每市斤0.5-0.7元,卖奶收入根本不能保障生产所需的正常费用。
二是“压款”现象严重,养殖户不能及时回收货款。养殖户卖出牛奶后,一般拿不到现金,有的牛奶收购企业甚至拖欠奶农售奶款达半年以上,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的资金周转。
三是售奶渠道不畅,收购企业太少。目前,阳泉市牛奶收购企业只有田园乳业一家,有很多养殖企业只能把奶销往邻近的太原和河北,而这部分奶的价格既低又不能得到政府补贴。
四是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据了解,去年政府对每斤牛奶分别由市、县(区)两级各补贴1毛钱,而这些补贴款至今仍有3个月的没有到位。今年是否补贴至今尚无定论,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户)的积极性。
二、奶农的困惑
“奶牛不像生猪,生猪短缺了,国家一给扶持政策,几个月就可见效。而奶牛养殖周期要长得多。现在奶价这么低,而且奶站收的少,如果这样下去只能将奶牛当耕牛使用或是当肉牛杀了……”,话语中充满了奶农对奶牛养殖现状的无耐和担忧。但纠其根源,我们调研发现,奶农不仅是奶价下跌的直接承受者,同时也是奶价下跌成因的主要制造者。
1、养殖数量逐步扩大,养殖成本不断提高
前两年各地政府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大力号召发展草食畜,牛、羊等草食畜存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知名奶品加工企业为抢夺市场四处寻找奶源,导致一时间奶源紧缺。热闹的奶业景象以及前期收获颇丰的先行者促使更多的农户满怀憧憬的加入到奶牛养殖的行列,其中多数农户根本没有考虑“以草定畜、以财定畜、以技定畜、以销定畜”的养殖原则,以我省为例,20__年全省奶牛存栏为12.7万头,占到牛存栏的5.6%;到20__年奶牛存栏29.9万头,占到牛存栏的比例增加到12.2%;而到了20__年,全省奶牛存栏数达到了34.5万头,占牛存栏的比重上升到36.8%。通过整理历年奶牛养殖成本调查资料,发现养殖成本也呈现同样增涨的趋势。20__年奶牛如按每天40斤奶产量的平均水平计算,每年养殖成本约合10000元左右(含饲料、饲草及其它费用,玉米按1.65元/公斤)较20__年的养殖成本高出约1500-20__元左右(玉米按1.3元/公斤)。而同期的牛奶收购价格虽然各地有所不同,但较20__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收购门槛儿也高于前期。20__年源料奶最高收购价曾达到2.8元/公斤,而现阶段只有20__年的一半左右的水平。伴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逐步增加,区域内的源料奶需求必然发生变化,而同时受养殖成本提高的影响,农户不仅要承担资金周转的压力,同时在经营管理和渠道销售面前也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奶农们面临的已不在是丰收的喜悦,而是“白花花”牛奶该如何处理的忧愁。因此,奶农杀牛、倒奶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2、品种来源渠道多样,牛奶品质参差不齐
我们调研了解到,目前,农户奶牛的来源大致有四种渠道:一是直接从国外引进;二是到国内奶牛主产区购买;三是靠胚胎移植或冷配改良获得;四是自养公牛,自繁自养。出于对购置成本和技术要求上的考虑,多数农户主要通过第二种和第四种途径购置奶牛。但由于我国培育的中国荷斯坦牛,系纯种荷斯坦牛与我国各地黄牛的高代杂交种,遗传基础广泛,育种历史较短,尚处于改良过程中,因此牛群质量参差不齐,产奶量普遍较低。第四种途径是靠自养种公牛、自繁自养来获得产奶母牛,质量自然无法保证。这种奶牛养殖品种上的多样化造成的直接后果,导致即使原料奶中都不含有害成份的化学物质,通过奶站收集到的原料奶也未必满足企业所需的奶质要求。
3、养殖环境强差人意,卫生防疫令人担忧
奶牛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取决于产奶量和产犊率。由于引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资过大,再加上养殖户的思想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和配套技术不能及时投入到生产中,青贮氨化技术、配合全价饲料、奶牛繁育新技术和品种改良、规范的防疫和疫病监测等措施没有配套实施。多数农户不建专门牛房,有的因陋就简,在低矮破旧的房屋
或窑洞中将就着饲养,通风光照不好,阴暗潮湿,空气污浊,运动场地不足;有的在规划后的庭院中饲养奶牛,空间狭小,奶牛长期处于栓系或“站桩”,难有充分的运动。即使一些较大的规模奶牛场,也为节约用地,也常采用限位饲养、栓系,减少奶牛运动场面积。步入奶农的养殖场,基本上都是粪便满地,蚊虫肆意,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奶牛常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健康状况让人堪忧。而卫生防疫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奶农自已完成,绝大部分奶牛户不知道饲养奶牛还有什么“标准”,喂料、用药,还要遵守什么“规矩”,防疫、消毒还有什么制度……所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奶牛产奶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牛奶的品质和安全性,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4、经营管理各自为战,饲养方法粗放随意
在农户调研时,问及一头奶牛的年收入情况,无一人能说个准确数。追问有无各项生产记录时,往往会说只要记清卖多少奶就行了,还要什么记录,那多麻烦。购母牛不知道索要系谱资料,搞不清所买母牛的生产性能;生产过程中没有用料、用药、、配种、妊娠、分娩、产奶、防疫、消毒、治疗、饲料消耗等记录。其后果直接导致生产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该降的成本降不下来,该加强的环节得不到加强,管理水平提不高。因此,生产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更无从谈起了。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奶农在奶牛饲养方式上随意性较大。大部分奶牛饲喂方式仍用传统养牛方法,饲草主要是作物秸秆,饲料主要是玉米、麸皮等,饲草料品种单纯,营养不全。多数养殖区没有饲草基地,草料贮备不足,并且没有按照奶牛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要进行饲料的营养调配。饲喂方式主要是:一是拿奶牛当黄牛养,饲料粗多精少,甚至喂已经变质的作物秸杆;二是单喂青贮料,优质干草搭配少;三是精料多,粗料少。这种粗放的生产方式必然造成奶牛营养不均衡,进而影响到产奶量和原料奶的品质,经济效益难以进一步提高。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这种松散的生产模式所引发的农户各自为战的问题;简陋的生产条件所引起的卫生防疫安全问题;养殖数量的增造成的饲料、饲草资源的匮乏所引来的养殖成本提高的问题;粗放的养殖方式所带来的原料奶品质不确定性的问题。是我省奶牛养殖业生产的症结所在。因此,在市场供需发生变化或其它突况产生时,奶农为了个人的利益必将展开无序的市场竞争,甚至运用其它非正常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当步入企业原料奶收购价格走低、奶农收入减少、奶农降低饲养成本、牛奶品质下降、企业原料奶收购门槛提高、奶农收入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时,奶农也应承担无法推卸的责任。
三、乳制品企业的尴尬
1、乳制品企业“抢占”市场行为是促成了奶牛养殖业非常规发展的主因。
随着蒙牛、伊利、田园等乳制品加工企业先后入驻我省奶牛养殖区建站、建厂,随之便展开了为抢占市场份额对奶源的争夺,这种企业行为直接导致了原料奶收购价格一路走高,收购价一度达到2.8元/公斤,这个时候乳制品加工企业对奶源数量的需求远高于对原料奶质量的需要。可以说,奶源的紧缺促进了奶牛的价格水涨船高,前期奶农丰厚的回报似乎给了尴尬“场外”的农户某种暗示,只要养奶牛就等同于有了“摇钱树”,养殖奶牛的热情也就空前高涨起来,在这种背景下良莠不齐的有“奶”的牛就加入到了原料奶的生产中。但随着三鹿事件爆光,乳制品企业不得不高度重视奶源标准、安全问题,因此,提高原料奶收购标准、减少收购量是其面临着市场的压力必然选择。以发展的眼光看,如果乳制品企业的操作重点从开始就着重于原料奶质量的要求而非对奶源数量的需要,那么奶牛养殖设定的技术规范将不是一般农户所能承担的,多数农户也就知难而退将不会涉足这一领域了。这也正是规矩与方圆本末倒置的必然结果。
2、乳制品企业和奶农之间的利益矛盾。
原料奶价格的低位运行对乳制品企业这样的行业,利润的影响将会非常明显。通过政府整顿奶站,取消流动奶站,加强检验设备要求,提高了行业进入门坎,实际上减少了收购环节的恶性竞争,使得企业的议价能力显著提高。但由于前期广告投入及消费群体的保有量影响,乳制品企业依然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本来企业与奶农都应该从乳品产业链上受益,但由于企业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虑反向压低原料奶的采购价格,这就使奶农不仅在承受养殖成本上涨压力的同时,还要承担本应乳制品企业承担的部分义务。从长远看,这将促使腹背受敌的奶农可能弃养或缩减奶牛饲养数量,进而导致原料奶供应步入供需循环的矛盾中,其最终后果将是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双输。因此,乳制品企业这种解决奶源供需矛盾的方式无疑为下次奶源争夺埋下了伏笔。
乳制品企业和奶农之间本就是利益的共同体,都应该在乳品产业中分得自己本应的那份利益。因此,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同时,如何划分企业与奶农间的责任和规范行业行为也应是这次奶价波动后应着重考虑的。就现阶段看,乳制品龙头企业和品牌频繁被爆出负面消息,可能会延缓整个行业的恢复进程。无论最终的调查结论是什么,都难以避免给消费者留下乳制品不安全的整体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乳制品的销售仍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乳品产业重新整合,从而步入良性发展的一次契机。
四、各国奶业相关政策
美国:政府收购所有卖不出的牛奶,保证价格水平
自1933年《农业调整法》出台,历经几十年,美国形成了完整的奶业政策。政府收购所有在支持价格内卖不出去的牛奶,农业部长期通过商品信贷公司收购奶制品以保证支持价格水平,并通过特殊的办法处理,包括以世界市场价格出口奶制品,根据480号法案以低于支持价格水平的价格将奶制品用于学校午餐和福利方案,用于军队、老人、医院、救灾等。美国农业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加强奶产品出口,以缓解国内产品的过剩。
美国作为世界上食品供应最安全的国家,实行机构联合监管制度,在每一个层次(地方、州和全国)监督食品生产与流通:对生产、加工、贮运、销售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严密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除了联邦畜产品检测体系外,美国还有各州畜产品检测体系,各行业协会质量监测体系以及各畜牧业生产单位、家庭农场主质量自检中心;强化生产源头控制和进出口检疫,美国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生产的畜产品,要通过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等级制度的严格控制和管理,才能进入市场,畜产品的进出口,均要通过联邦海关和动植物检疫机构进行严格检疫监测,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畜产品坚决予以销毁,保证了畜产品的进出口安全。
欧盟:以配额、补贴、定价干预,维护奶农及消费者利益
欧盟的市场共同组织于1984年对牛奶和奶制品生产实行生产配额、价格补贴和定价干预制度,试图通过这一机制使奶牛场主得到合理的收益,而消费者不必为奶制品多增加开支。对于超配额生产,欧盟通过增加额外税收予以抑制;对于市场需求不足,欧盟通过价格干预以保护价进行收购,通常情况下,保护价低于生产成本价。同时,欧盟对某些出口奶制品征收出口税,以保证欧盟内部不至于出现因奶制品短缺而造成的价格过高现象;对另外一些奶制品的出口实行鼓励政策,给予出口价格返还,以补贴出口商因国际市场价和欧盟内部价之间的差额而造成的损失;对进口奶制品征收进口税,以保护奶制品生产者的利益。
为保障食品的质量
安全管理,欧盟在成立必要的协调机构基础上,实施了以统一的标准为中心的食品质量安全配套管理措施,强制实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haccp标准。1996年开始实施的欧盟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处理、包装、运输或经销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质量安全问题,都必须进行质量安全的控制。此外,规定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其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阶段必须确立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从而达到监测预防效果。
日本:实行销售定额、亏损补贴制度,合作社强制牛奶供应管理
日本的奶业政策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政府对鲜奶的价格补贴,按等级定价,通过县牛奶销售部门实现的税收共享以及进口限额。同时,奶业生产合作社实施了强制性的奶供应管理方案,以控制牛奶的供应量。因国内价格高于世界市场可比价格,日本没有出口补贴。为了管理牛奶供应和奶业成本,日本实行销售定额系统。政府对定额之内的保护价和标准购买价之间的缺口给予补贴。为保持市场稳定,日本出台了亏额补贴法律,使家畜促进委员会成为几种进口奶产品的专营权力机构。在农林水产省的同意下,当市场价高于稳定指导价时,法律允许进口指定的奶产品,但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要以投标的价格售出。进口价与投标价差,由该委员会掌握。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了牛奶长期过剩的问题,政府从1979年采取了用限额来减少亏损补贴的办法。生产合作社自己制定定额方案,超量受罚,农场主都将超出量自行转化成奶制品,来避免受罚,此外,必要时,日本实施奶牛收买政策、给补助等措施。
1995年,日本建立了全面的以haccp为基础的卫生控制系统。制造商或加工商根据haccp系统确定对象食物的制造或加工方法及卫生控制方法,然后健康、劳动和福利部确认这些确定的方法是否符合审批标准。这意味着该系统使人们能够对食品生产采用众多的方法而需遵循统一的标准。目前,有包括牛奶、乳制品、肉制品、罐头食品、高压灭菌包装物等6类食物成为该系统的对象。
五、走出困境的对策
鉴于以上情况,考虑到原奶生产的特殊性,目前从最大限度地扶持我省奶业发展考虑,拟采取的措施建议为:
第一,加强对奶牛养殖户良种良法养殖技术的培训,大力促使奶牛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和科学化发展,加速增加规模养殖比例,指导奶牛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改变牛群结构,提高鲜奶质量,以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近期可以尽可能免费为奶农提供一系列科技和质量检验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建设培训教育设施、培训奶牛饲养业科技人员和饲养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及检验服务。通过建立一系列政府性、社会体系,加大奶农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科技含量,增加奶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给予奶农补贴性贷款,还可以就相关奶牛饲养设备的购置、饲养场所草场围设等建设材料方面的专项资金需求给予适当的补贴贷款。
第四,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合理测算奶牛饲养成本,避免奶贱伤农。制定原奶价格支持政策,建立相应的原奶价格“标准”制度,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第五,由政府出资或资助建立统一挤奶厅,以便利奶农挤奶和提高原料奶的质量,也可以资助相关奶加工企业部分资金,由其出面筹建挤奶中心。
第六,立即加强奶源收购市场监管力度,对有欺行霸市、恶意垄断等行为的收奶户坚决淘汰。
篇8
一、上半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一)肉、蛋、奶产量快速增长
上半年,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良好,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肉类总产量达到5.5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2%。其中猪肉4.09万吨,同比增长7.1%;牛肉0.21万吨,同比增长1.9%;羊肉0.07万吨,同比增长2.8%;禽肉1.17万吨,同比增长13.3%。禽蛋产量5.46万吨,同比增长7.4%;奶类产量11.71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牛奶产量9.71万吨,同比增长11.2%。数据显示,肉类总产量的增长,主要是猪肉和禽肉产量增长的拉动。
(二)奶牛养殖业发展较快
上半年,全市牛存栏8.3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6%,其中奶牛6.02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4934头,增长8.9%。主要是近年来我市奶业发展迅速,销售渠道稳固,生产效益可观,增强了广大养殖户的信心,从而带动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三)生猪生产发展迅速,养猪效益大幅提高
受生猪及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养猪效益大幅提高,农民养猪积极性空前高涨。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出栏均增长较快。其中存栏62.08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5.7%;出栏54.91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7.1%,为缓解全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及抑制物价进一步大幅上涨奠定了基础。增长的因素:一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猪肉消费需求稳定增加。二是效益的提高充分调动了养猪户的积极性。上半年,生猪市场平均收购价为1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25%。生猪收购价虽比春节前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经测算,目前的生猪生产成本约为900~950元/头,若按当前的价格测算,养一头猪可获利500~600元。三是由于对防治口蹄疫、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情措施和方法及时到位,降低了养殖风险,使养殖投资者没有恐疫心理,敢于投资。
(四)禽产品价格稳定,家禽存出栏大幅增长
上半年,全市家禽存栏1176.36万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09.59万只,增长了10.3%;出栏827.77万只,比去年同期增加98.64万只,增长了13.5%。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今年我市各级各部门严格防控,家禽养殖业没有受到各种疫病的影响。二是今年以来,禽蛋销售价格一直走高。六月份,鸡蛋市场零售价为7.2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2.1%。三是养鸡效益提高,养殖户增多,规模扩大。
(五)猪、牛、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占全社会的比例进一步扩大
6月末,全市规模户生猪存栏13.89万头,同比增长57.1%,其中能繁殖的母猪存栏1.99万头,同比增长89%;牛存栏0.53万头,同比增长19.1%,其中奶牛存栏0.46万头,同比增长27.9%;家禽存栏702.44万只,同比增长40.5%。猪、牛、禽存栏分别占全社会的6.4%、22.4%、59.7%,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个、7.3个、12.8个百分点。为加快我市由传统畜禽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现代高效畜牧业转变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当前农村畜牧业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技术,市场信息来源少,无法把握市场的最新动态,用传统的养殖模式进行饲养的多,科学养殖在创收中所占的比重小。
二是由于资金、技术各方面的原因,养殖规模小,对市场、疾病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
三是农村畜牧养殖以庭院养殖为主,缺乏环境保护和养殖业所必需的生物安全意识,对疾病的防治措施不力,成为畜禽疫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疫源地。
三、做好下半年畜牧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业的宏观调控,在收购价格和饲料供应上给予适当的保护和补贴,在市场信息和养殖方法上给予指导,在品种改良和生产结构调整中给予帮助。
篇9
1材料与方法
1.1畜禽粪便样品的采集在安徽省范围内分别选取淮南、广德、巢湖、桐城、怀宁和颖上共6个地区的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所产生的畜禽粪便作为试验材料,畜禽粪种类包括肉鸡、蛋鸡、肉牛、奶牛和生猪5种,按有机肥料的采集与处理方法采集样品84个,其中肉鸡粪18个,蛋鸡粪12个,肉牛粪24个,奶牛粪18个,生猪粪12个。采集到的畜禽粪便样品自然风干后过1mm尼龙筛,置于样品袋中干燥保存备用。
1.2样品分析方法总N、P、K、有机碳等养分含量按照《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5],Cu、Zn、Pb、Cd、Cr采用HNO3-HClO4(3∶1)消煮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Hg和As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1.3畜禽粪便量及养分、重金属排放总量的计算不同畜禽粪便排泄量及粪便中养分含量差异很大,与动物的种类、品种、生长期、喂养饲料等诸多因素有关。研究中畜禽种类的饲养周期和日排泄量综合国内资料确定,粪便中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等数据由该次调查取样分析结果确定,养分及重金属含量均以干基计。Q=N?T?P式中,Q为畜禽粪便年总产生量;N为饲养量,采用2009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T为饲养周期;P为排泄系数,是指单个动物每天排出粪便的数量。肉牛和奶牛生长期一般长于1年,因此排污周期取365d,采用年末存栏量作为当年的饲养数量;猪的平均饲养周期为199d,以猪的年出栏数代表猪当年的饲养量;禽类养殖中肉鸡的生长期一般为55d,蛋鸡为210d[6],因缺少肉鸡、蛋鸡及其他禽类的具体统计数字,取肉鸡的生长期55d代表禽类生长周期,以禽类的出栏数代替当年饲养量。各畜禽品种日排泄系数采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华东地区的数据[7],见表1。用畜禽粪便年总产生量折算成干基质量,乘以对应的粪便中养分及重金属含量即可计算出安徽省畜禽养殖业2008年排放的氮、磷、钾养分总量及Pb、Cr、Zn、As等重金属总量。
2结果与分析
2.1总N、P、K养分含量由于畜禽种类不同,各养殖场间的饲料成分配比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不同造成不同种类粪便中养分和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粪便全氮含量肉鸡最高,平均为39.6g/kg,其次为生猪,平均35.1g/kg,蛋鸡和奶牛依次为33.2和16.6g/kg,肉牛粪便全氮含量最低,为13.4g/kg;全磷含量蛋鸡、肉鸡明显高于奶牛和肉牛,其中蛋鸡最高,平均为18.9g/kg,肉牛最低,平均为10.7g/kg;全钾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奶牛和肉牛差别不大,分别为11.4和11.8g/kg,而蛋鸡和肉鸡分别达到30.8和27.7g/kg,显著高于奶牛和肉牛;含水率方面除了肉鸡粪便较干燥,含水率为41.1%外,其余畜禽品种的含水率均在75.3%~82.3%;有机碳含量上各畜禽品种差别不大,范围在340.9~392.6g/kg。总体来看,由于蛋鸡和肉鸡消化道短,饲料中的养分吸收利用较少而随粪便排出较多,因此蛋鸡、肉鸡中的氮、磷、钾养分总含量高,分别达到82.9和83.0g/kg,其次为生猪,总养分含量达到69.0g/kg,奶牛和肉牛粪便中总养分含量最低,分别为40.3和35.9g/kg(表2)。
2.2重金属含量由表3可见,粪便中铅含量以猪粪最高,为20.6mg/kg,其次是奶牛,16.1mg/kg,蛋鸡、肉鸡和肉牛Pb含量差别不大,分别为13.3、12.8和13.8mg/kg;Cd含量除了肉鸡较低,为0.33mg/kg外,其余各畜禽品种差别不大,平均含量范围在0.45~0.59mg/kg;Cr含量生猪最高,为48.2mg/kg,其次是肉鸡,32.6mg/kg,奶牛和肉牛差别不大,分别是18.4和19.1mg/kg,蛋鸡最低,11.8mg/kg;Cu、Zn含量均表现为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Hg含量以蛋鸡最高,102.5μg/kg,其次是生猪,44.0μg/kg,奶牛和肉牛含量差别不大,分别是25.5和29.8μg/kg,肉鸡最少,为10.0μg/kg;As含量以生猪最高,19.75mg/kg,其次是肉鸡、奶牛和肉牛,蛋鸡含量最低,为0.98mg/kg。总体来看,猪粪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牛和鸡,尤其是Cr,约为蛋鸡的4倍,Cu和As含量约是蛋鸡的20倍;蛋鸡粪中Hg含量较高,约为牛的3~4倍,其余重金属含量都较低。此次取样的畜禽粪便中Pb、Cd、Cr、Hg、As含量均没有超出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1987)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1984)中的含量控制标准值[8-9],但因农田或菜地连续多年大量施用而引起的重金属累积超标风险依然存在。
2.3排放量估算由于安徽省统计年鉴中仅对牛和家禽总量的年末存栏量和出栏数量进行了统计,而没有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等不同畜禽品种的详细数据,因此在计算过程中以奶牛和肉牛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平均数值代表牛,以蛋鸡和肉鸡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代表禽类。通过计算得出安徽省当年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和其中的养分、重金属含量见表4。由表4可见,2008年安徽省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中纯氮、磷、钾养分的排放量分别约为113235、58441和80573t,相当于24.62万t尿素(含N量46%)、111.59万t过磷酸钙(P2O5含量12%)和16.18万t氯化钾(K2O含量60%),按照2008年安徽省耕地面积414万hm2,每1hm2农田可承载的畜禽粪便的最大负荷为150kgN/hm2计算[10],则安徽省耕地面积可承载的最大粪便量为62.1万t总氮,而安徽省的畜禽粪便总氮量为11.3万t,是耕地最大承载量的18.20%。2008年畜禽养殖业通过粪便排放进入到环境中的重金属Pb为72.59t,Cd2.30t,Cr125.97t,Cu977.96t,Zn1123.98t,As32.67t,Hg为171.41kg。因为该调查对牛、猪和鸡以外的畜禽种类缺少统计分析,以及计算方法上的原因,安徽省2008年畜禽粪便的实际产生量要大于以上计算结果。
篇10
【关键词】 奶牛养殖 品种 技术 常见误区
1.把好品种关
好的奶牛品种是养好奶牛的前提条件。中国荷斯坦奶牛(俗称中国黑白花)是我国惟一的一个奶牛品种,其产奶性能优良,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规模化奶牛饲养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每头年产奶量已达8000kg,个别高水平奶牛场已把每头年产10000kg作为近些年的奋斗目标。
2.养殖技术要点
2.1技术要领 正确按摩,传统奶牛饲喂对按摩不重视,即使按摩,方法姿势有误,时间掌握不好,也会严重影响奶牛的产奶量。正确的按摩方法:挤奶前用双手按摩表面,然后轻按各部,使膨胀、皮肤表面血管努张,呈淡红色,皮温升高,触之很硬,这是放乳的象征,要立即挤乳。挤奶前的按摩为2分钟。从中挤出的奶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贮留在中的,另外是一面挤奶一面分泌的,若挤奶不当,奶就很难全部挤出。只有掌握正确的挤奶方式,符合泌乳的生理规律,才能取得最佳泌乳效果。其要点一是用力恰当,二是与的排乳速度合拍。要求每分种挤奶次数80~120次,挤出1.6~2.2kg牛奶。
2.2科学饮水水是牛的必需物质,乳牛缺水引起的疾病要比缺乏任何营养出现的病情快而且严重。牛乳的87%由水组成。实验表明,能给牛创造自动饮水条件比每天固定2~3次饮水多饮水20%。另外,当气温在12℃以下时要给牛饮温水。
2.3产后保健分娩后给母牛喂30℃~40℃麸皮盐水。其中麸皮约1kg,盐约100g,水约10kg;母牛在产后一周内,按照母牛体质恢复状况给料。
2.4合理调整营养配比 奶牛要多产奶,最终靠的是营养全面和合理配比。传统奶牛饲喂多存在日粮不全、营养不够;部分营养偏多,严重浪费;部分营养供给不足,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因此不同的产奶时期按照不同的营养要求合理配比饲料。
3.饲养误区
3.1精料喂得越多越好 随着奶牛为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加,众多奶牛养殖户对自己的奶牛倍加爱护,给奶牛饲喂大量精饲料,导致奶牛发生营养性疾病。因为奶牛属反刍动物,其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不应少于60%。
3.2挤奶时间越长越好 一般奶牛泌乳期是305天,可是在生产中,一些奶牛养殖户从产奶一直到没有奶为止都在挤奶,使奶牛过度消耗体内营养,较难受孕,从而影响泌乳量。所以必须在奶牛泌乳期挤奶留有一定干乳期,使奶牛有充足的时间来补充体力和损失的营养。
3.3干乳期减料 奶牛经过产犊泌乳,体内营养损失很多,加上怀孕、胚胎发育等对营养的需要,均要求在干奶期补充营养。不少养奶牛户均认为不挤奶时应喂差些,大幅减少精料,造成临产前呈下等膘情、产犊费力费时,产奶量低,产出的犊牛体质弱。由此,奶牛除刚干奶后临产前几天适当减少精料喂量外,其余时间均不可减少,干奶期精料喂量以占母牛体重的0.8%~0.9%为宜。
3.4卫生消毒无关紧要 其实奶牛对环境非常敏感,长时间不刷拭牛体,不能保证牛舍的干燥、通风、卫生条件会影响奶牛的健康或直接影响其产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