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民生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加强民生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加强民生建设

篇1

我县地处国家中部地区,又是江西版土最大的县,虽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较为充沛,但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九八年以来国家水利建设资金投向主要用于大江、大堤、大灌区等项目建设、山区县的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更加复杂。因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加大、危害加深,为我县防汛抗旱加大了压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是水利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欠帐较多、江河堤防设防标准太低,中小河流基本谈不上设防,一半以上耕地缺少基本排灌条件;三是人民群众对水利建设的要求更高,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兴建水利设施难度加大,水利建设对财政支持的依赖越来越明显。

以上问题如得不到充分解决,不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符合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为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千方百计,全力打好民生水利攻坚战。

当前,打好民生水利攻坚战的重点是:“保安全、促发展”,应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县版土面积大,蓄水工程多,防洪减灾压力也大,特别是三千余座的水库、山塘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年代兴建,因修建质量标准低,运行时间又久,工程目前存在隐患较为普遍。同时,县内中小河流基本无设防,山洪灾害频发对河堤安全够成较大威胁。为此,我们一是必须积极争取国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确保小(一)型以上水库安全隐患及时得到消除;二是借国家启动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试点的机遇,高标准搞好境内中小河流治理规划,逐步解决重点河段治理的燃眉之急;三是加强防汛预警系统建设和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做好预测、预报等服务工作;四是必须县、乡、村、组高度重视,加强对小(二)型以下蓄水工程及堤防安全的维护,形成我县较为完善的综合防洪体系。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粮食生产夯实发展基础。我县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保障粮食生产丰收是保障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的大事。尽管近来我县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但粮食安全的基础很不稳固,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要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依托农业灌溉规划,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建设资金。我县已被列入全省17个农业灌溉典型县之一,全县100余个中、小型灌区都将有机会逐步得到建设改造,如何申请争取好项目资金,管好用好专项建设资金,已是水利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二是按照“以群众投资投劳为主体,以财政资金支持为辅助的要求,搞好小山塘、小水库、小水堰、小泵站、小堤防、小水圳的小型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以省、市、县各级小农水资金为杠杆,支持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的村、组搞好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建设。

三、加强生活用水的建设与管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与保障。国家力争3年内基本解决原规划确定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再用两年时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这是党和政府惠及民生的重大德政工程!我县原规划内有饮水不安全人口292300人,截止0八年底止尚有209000人没有得到解决,三年内我县规划内人口将会得到国家8000万余元的建设资金,如何管好用好这宝贵的民生建设资金,工作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一是工程建设标准不仅要确保供水水量充足,还要确保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兴建前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后方可建设;二是工程建设要长远综合规划。实践证明,小型单村工程存在诸多问题,应控制建设,必须根据水源情况,用水需求,居住分布等客观条件、整体长远规划,兴建适度规模的跨村,甚至跨乡连片集中供水工程,以避免重复投资,加强水质监测和水资源的利用保护;三是形成较为成熟的建设机制。根据近几年来的摸索实践,为了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我县必须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五个统一”,即统一制订实施方案、统一现场规划设计、统一采购管材设备、统一标准组织实施、统一要求检查验收。

篇2

至此,改革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也成为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关键词。

已经结束的两会记者会上,总理说,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

去年以来的物价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以及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这是我们的现状。但是,“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现在我们提出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8%,而消费物价上涨指数控制在4.8%左右,就是想找到一个平衡点。”总理坦言,这是一件困难的事。

正因如此,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现阶段所有中国人无法回避的课题。

总理说,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我们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改革,包括农村改革、企业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和政府自身改革。”

尤其是政府自身的改革。

党的十七大对政府建设提出了一个总体性的改革目标,即“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央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来回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带动全面改革的决心昭然。

最明显的转变在于,政府的工作与民生的难题对接更加密切,而政府的财政正逐步向民生倾斜。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说,将继续调整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超预算收入使用的原则将是:集中财力办关系民生和制度性建设方面的事。

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行政的改革与财政制度的变革紧密相关,财政制度的变革往往也会带来行政改革的连锁反应。犹如总理在记者会上所说,“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在今后的5年,他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使公共财政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改善民生和改善生态环境。

然而,这并非易事。我们看到,改革30年,虽然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在加速度增长,但距离GDP4%的目标依然甚远;尽管国家在卫生医疗、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也在持续加大,但占GDP的比例仍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如何加快财政预算的法律制度?如何形成科学的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督机制?如何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公开度?如何调整中央财政预算与地方财政预算之间的关系?如何均衡和协调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如何实现财政支出的公平与正义?如何“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财政体制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诚然,到了第30个年头,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对此,总理引用了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表达了坚持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篇3

关键词:民生档案;和谐社会;政府举措

一、构建和谐民生的重要性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把“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一直把民生问题与国家发展、政权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抓住了民生问题,就抓住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了,人民群众满意了,社会和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发展才有了强大的动力,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工作现今会议上提出: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民生”把档案工作中党为民服务和执政为民体现出来,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及后世的长远性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是中国特色档案事业新的伟大工程。档案工作者要以实现民生档案完整收集、规范管理和公开利用为重点,加强民生档案形成单位建档工作。整合档案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起覆盖民生,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这充分体现出民生档案在“以人为本”中的重要作用。

二、民生档案的内涵

民生问题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涉及不同的群体层面。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民生问题不仅其内涵在不断拓展,而且其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既有政治的、又有经济的,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质的,既有文化的、又有生活的等等。民生档案从内涵上来讲,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专门档案,是民生问题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从外延上看,民生档案是指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各类涉民档案。我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民生档案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及内容:

1、民主政治档案。包括公民在参与民主选举、申诉个人利益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2、社会保障档案。包括公民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收入分配、养老保险、生产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3、国企转制档案。包括国企转制后企业资产评估、流向、转让、拍卖、重组以及职工安置、分流、政策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4、教育卫生档案。包括学校教育收费、学生招录、公平施教以及群众看病、就诊、医保、医患处理、病案防保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5、安居乐业档案。包括土地承包、拆迁征用、房屋权属、山林延包、移民安置、人口婚姻、转业复退、知青安置、环境居住、食品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6、公共服务档案。包括公民在出行、旅游、休闲、娱乐、办事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民生档案涉及的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和谐社会建设密不可分,做好民生档案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三、和谐社会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义

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首先,民生档案工作是建立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任何民生问题都具有针对性,解决民生问题,首先必须确切界定和掌握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这方面的基础档案,从而为制定和实施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只有全面掌握有关民生问题的基本情况和实际数据,才能保证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关政策的针对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其次,民生档案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展,群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日益增长,档案馆、室和有关部门保存的大量民生档案已经成为破解社会矛盾、调处民间纠纷,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重要凭证。再次,民生档案工作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记录和反映这一辉煌历程的档案工作,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但在整个档案事业发展中,民生档案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与不断发展的形势任务还不相适应。因此,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要具备增强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做好民生档案的积累和管理,科学开发利用各种民生档案,扎实推进民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档案事业快速发展。

四、做好民生档案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民生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花大力气对民生问题和民生档案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既要宣传民生问题的地位、意义,又要宣传民生档案工作在改善民生、和谐民生、促进民生中的作用,以全面营造关乎民生、体察民情、善解民忧的良好环境。

(二)横向协作,纵向联动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意识,依法履行收集、保管、移交、提供利用民生档案的义务,切实做到密切配合、工作互动、资源共享。要突出抓好民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将各类民生档案录入微机,建成全区民生档案数据库,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快捷方便的目标。

(三)突出重点,分步推进

要推进民生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走调查研究之路,通过摸情况,订规划、搞试点、出政策、抓重点,以实现稳步推进。同时,要围绕民情、民需、民意,积极开展档案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四进”活动,组织和发动基层干部群众踊跃投身到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来。

(四)整合资源,实现民生档案资源共享

篇4

根据省、市档案局文件要求及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工作指标,为进一步加强机关档案室基础业务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和经济科技档案工作的强有力发展。我局今年的业务工作安排如下:

一、机关档案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督促、指导县直机关完成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认真细致地审批各机关单位申报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对xx年年各机关单位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使档案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2、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化、数据化、现代化,保证档案作为历史资料保存不遗、不缺、不漏,完成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

3、加强民生档案建设

民生档案是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为此我们重点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和社区档案建设工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协助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其更好的为百姓服务。同时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方案,开始民生档案调研工作。

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1、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加强试点乡镇、村档案室基础业务建设,对未建档的行政村依据《档案法》中有关条款,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同时建立乡镇、村档案业务工作的指导名册,使乡镇、村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2、积极开展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档工作,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据档案所具有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三、经济科技档案工作

1、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对已上报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和新增的民营企业,建档工作要做到身临其境,指导到位,使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服务。

2、国有企业档案工作

加强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执法力度,对不符合《档案法》要求的企业,要下发档案执法检查通知书,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我县国有改制企业的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和处置,并制定档案处置意见。

3、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档案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与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同步进行,我局将与林业部门沟通,积极配合林业部门的档案工作人员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各种制度,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借以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4、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积极参与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专项与竣工验收工作。对验收结果拟写真实的验收报告、验收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如有违反法律法规现象,将对有关建设部门下发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通知书,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桦川县档案局

2012年档案业务工作计划的延伸阅读:如何写好你的工作计划

篇5

摘要: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优势突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而且交通地位重要,起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历史发展悠久,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新引力和凝聚力。所以,河南中原经济区对于实现该区域及其他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河南越来越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在这样一个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传统淳朴的民族发源地开启国家新的征程,正成为亿万中原儿女的不懈奋斗的动力,也是我们大学生肩上的重任。

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也拉开了河南这个中部重镇和谐发展、快速崛起的序幕。在《意见》下发之后,河南各处就怎样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问题掀起了讨论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首先,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发挥我省人力资源优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加强人才的培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着重发掘和培养专业化、高端化、复合化人才,提高我省基层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意见》指出要把我省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把中原地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培训实训基地,支持重点大学的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培养一流人才。因此,我省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高水平教育以及基层文化教育的支持和倾斜力度,鼓励和促进大学生以及返乡农民工的自主创业,企业和党政机关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岗位专业对口招收和科研单位高学位引进相结合的政策,实现科研和效率的双重发展。对省内各大高校尤其是重点发展高校的专家、教授、学者给予更大的关注和补贴,从而提高高级知识分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更多的人才建设中原经济。

其次,加强各方面各产业的发展,多重并举。河南是农业大省,其工业和第三产业还亟待发展。调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发展中的比重,充分发挥和利用河南交通便捷的优势,加大对工业和服务业的投资,提高生产力,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同时,建设中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河南。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惠民利民工程的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建设和发展,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还要加大中原地区的开放力度和开放水平,进行体制改革,实现精兵简政。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必须切实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发挥河南的最大比较优势,着力进行经济建设。

再次,大力发展我省的优势产业——文化产业,借鉴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建设具有河南特色的经济产业。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的积淀和糅合形成了河南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大气而朴实,低调而包容。中国七大古都河南独居其三,其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意见》说明提高中原文化影响力应着重加强文化精神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由此延伸出以特色文化为载体的各种产业和项目。对此,我省应该充分利用民族优秀传统和地域特色文化,打造中国最大的文化产业集群基地,维护和促进新兴文化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建设涵盖全省辐射周边的文化根源体系。加强人文教育,弘扬中原大地当代的优秀精神,培育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当代河南精神,改善河南形象。增强人民的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机遇意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精神。结合河南实际和社会发展状况开辟中原文化新的征程,以及建设河南系统的文化体系,实现文化发展和传承。

最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协调城乡发展,均衡民生利益,共同富裕,兼济天下。就此问题,中央曾经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而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河南各级政府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意见》指出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使有条件的人员逐步向城市迁移。这从一方面说明了要在中原建设中取得成绩必须要解决城乡发展问题,而与其紧密相关的就是民生利益。如何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牵扯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发展问题,更多的是社会安定和人心向背的大问题。农业的发展要靠乡村,工业的发展要靠城市,而这两大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解决的只有一个矛盾,那就是人民如何生存和发展,利益如何得到承认和保障。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时政府部门应该充分保护人民的利益,加强监督,加大投入。对涉及城乡和民生的问题要认真负责,给予最大的帮助和补贴。使其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在基层中化解,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和外部环境。

篇6

一、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民生领域档案工作

民生档案形成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等特点.给民生档案的建设以及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等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建好、用好民生档案,必须开拓思路、讲究方法,找到建设民生档案的好方法、好途径。一要调查研究。民生档案种类多、分布情况复杂、管理水平不一,要想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必须全面了解民生档案的形成过程、形成规律及特点,了解民生档案保管利用的基本情况,了解民生档案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二要抓住重点。要切实抓好与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险档案、失业人员档案、工资福利档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档案、婚姻档案、房地产档案、城市拆迁档案、环境监测档案、学籍档案和企业职工档案等重点专业档案的建设,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三要通过档案工作普查、重点抽查和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促进民生档案工作全面开展。四是加强监督,强化服务。要使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实现健康发展,档案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加强行业监管,主动提供服务。在具体工作中,对应收集的民生档案要做到建档对象一个不漏,建档资料齐全完整。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规范管好、用好民生档案,并确保这些重要信息的长期安全、永久可靠。各基层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谋划方案,要认真履行职责,精心指导、帮助,促使本地、本单位民生档案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建档用档氛围

民生档案因其产生于不同的主体,因而涉及众多部门,如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农林水、卫生、教育、城建、房地产管理等部门都会产生大量的民生档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各部门对所涉民生档案的重视度不等,造成管理不平衡。有的单位对所涉民生档案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也有的单位对各部门产生的一些民生档案认识不够,管理混乱,甚至无序管理或失管。档案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为抓手,集中协调各部门力量,大力加强民生档案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营造出良好的建档用档氛围。一方面,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及信息简报等形式,定期通报民生档案工作建设情况,全面、系统、多角度地介绍各类民生档案内容、利用程序和方法,宣传利用民生档案工作的典型事例,增进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民生档案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规范化建档活动,对民生档案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切实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三、建立协调有序、运转有效的民生档案监管机制

民生档案是在涉及人民生计各项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历史记录,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原始凭征,是众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管理和内部管理活动的产物。国家档案局要求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部门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自觉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范畴.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民生档案面广量大,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如何做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真正将民生档案收齐、管好、有效利用,是摆在各级档案部门面前的一项新任务。笔者认为,在建设民生档案工作中,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作用。民生档案的形成领域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较重要的有房产档案、村建档案、档案、就业档案、公证档案、新型合作医疗档案、社会保险与养老保险档案、劳动仲裁档案、残疾人档案、婚姻档案、计划生育档案、农业科技档案、出生档案、学籍档案、移民档案、地籍档案、重大项目建设档案、药品食品监督档案、企业登记档案等,可以说涉及社会管理方方面面和诸多行政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民生档案形成主体如此之多,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管理和协调配合,就难以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民生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应起到组织、协调、牵头的作用,以使民生档案工作快速健康、平衡协调发展。

在组织协调工作中,要实行依法监管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一是法规政策监管,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近年来,各地档案部门在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社区和家庭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移民档案工作、信用档案工作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民生档案工作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业务监督,加强民生档案的源头管理。各级档案部门对民政、劳动、社保、卫生、教育、土地、房管等涉民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业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民生档案齐全完整。

篇7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工会组织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职工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职工生活保障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服务群体是广大职工群众,最终工作的效果如何,发挥的作用如何,职工群众的满意度如何,对工会工作的评价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关系到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党和政府在职工群众中的地位,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工会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要注重解决好困难职工群体遇到的就业、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最现实的具体问题。要着眼于建立工会保障工作长效机制,从实际出发,以改善和提高困难职工的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把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才能调动他们热爱企业、关心企业、发展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强化职工生活保障工作,必须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提高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新时期职工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就要求工会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必须有所作为。就要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工会生活保障队伍。要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贯穿于工会工作实践中。要把关心职工、服务职工群众作为第一要务,要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紧密相连。

工会保障工作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每个工会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工会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要了解职工、贴近职工、服务职工、心系职工。要始终做到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凡事想着职工群众,工作依靠职工群众,一切为了职工群众。要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等形式把从事生活保障工作的干部培养成为熟知制度政策、善于沟通协调、工作有成效、得到职工群众信赖和认可的行家里手,从而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三、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正确处理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要将送温暖活动与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相结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对困难职工群众体现人文关怀

工会组织是“职工之家”,就应该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近年来,包钢工会组织不断深化送温暖工程、创新送温暖内容,对困难职工加强档案管理,做到针对困难职工群体的不同困难程度、不同的致困原因、不同帮扶需求等情况,因人施助、分类帮扶,采取送资金、送物质、送岗位、送培训、送医疗、送助学、送政策、送文化等措施实行帮扶救助。把节假日帮扶向平常化、日常化转变,不断推进送温暖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要不断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支付保障和协商共决机制,督促企业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一线职工、低收入职工的收入水平,实现在企业增效的同时,使职工收入不断增长,确保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继续实施好“金秋助学”“帮困助学”活动的开展,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为缓解和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包钢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已形成品牌工程,它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体现。它为确保单亲困难职工子女得到资助,完成学业,圆他们的上学梦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针对女职工开展 “医疗救助”,增强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包钢工会着眼于特困女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全面推行实施了《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依法保护了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定期为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交纳生育保险,为在职的女职工购买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为女职工特别是困难女职工构筑了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这些好的做法分担了患病女职工因大病致困的后顾之忧,为她们构筑了一条医疗保障线。

四、以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为契机,在建立职工生活保障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增强企业工会活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整合资源,扩大帮扶力量,困难职工与低保工作相结合,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完善多层次的生活保障体系

依托帮扶中心,将送温暖工程、再就业工程、接待、法律援助等工作纳入困难帮扶站,围绕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重点帮助职工解决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突出的问题。要用《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保护职工工资、休息休假、社保、医保、劳动安全卫生的权益不受侵害,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企业要为职工创造良好愉快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二)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群、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做好就业帮扶,以创业带动就业

篇8

一、目的和意义

实施民生工程,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重大举措。加强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既是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将作为今年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的工作重点内容。

二、执法监察的内容和重点

民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环节多。县监察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纪委的部署要求,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监督检查:

(一)加强对民生工程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按规定的标准,发放“五保户”供养费、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和医疗保险费;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对城镇未参加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分别给予相应的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和奖励扶助;是否按规定的要求落实城镇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建设任务;是否建立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是否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否覆盖全县所有农村居民,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否全面实施等。

(二)加强对镇(场)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镇(场)政府、县直有关主管部门是否制定并实行了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是否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是否按规定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以及制度的落实情况如何,是否认真履行应尽的工作责任,有无失职渎职行为。

(三)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保障及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项目资金的拨付是否及时,由各级财政分担的资金是否及时到位;项目资金是否被挤占、挪用、拖欠,有无降低标准发放和克扣、截留项目资金问题;有无虚报冒领、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问题;项目资金在管理使用中是否存在损失浪费行为,发放或补助到人的项目资金是否存在发放现金的行为,是否实行“张榜公布、打卡发放、直接到人”的社会化发放办法等,有无贪污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

(四)加强对工程进展和效能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镇(场)政府和县直有关主管部门工程进展的经济性、效果性、效能性,以及工作是否细致、作风是否扎实,任务是否按期完成等情况,有无效能低下、推诿扯皮,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行为。同时,对民生工程中涉及具体工程建设的,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建设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要加强对工程建设规划、程序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建立并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峻工验收制等。

三、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县监察局建立了由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相关室、组协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各镇(场)政府和县直主管部门要结合单位实际,尽快建立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所承担的民生工程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二)加强协调配合。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既要督促业务主管部门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又要支持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工作,既要注意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也要注意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既要坚决纠正、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也要注意发现和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监察机关应有的职能作用。

篇9

0 引言

“民生新闻”节目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闻节目形式,节目素材来源于日常百姓生活,报道重点主要针对于百姓民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遇到的棘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百姓与政府部门实现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普通百姓家庭,民生新闻更成为每天必然关注的电视节目。民生新闻节目以其实用性、时效性以及贴近生活等特点受到大众的喜爱,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类电视节目。

本文就根据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度高的现实情况,分析节目采编人员的素质与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加强团队建设提出一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采编人员缺乏足够的新闻意识

近些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在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不能很好的把握新闻点,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对日常事件只看到了表面,无法深度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实质内容,缺乏足够的新闻意识。

1.2 缺乏实地调查,脱离实际

有一些民生新闻工作人员在面对新闻事件时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只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主观臆断进行新闻报道,或者热衷于关系新闻,根据知情人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推断,脱离实际,不能真正反映 现实民生问题,丧失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意义。

1.3 团队配合缺乏默契,凝聚力不足

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全体人员的团队意识和相互配合的精神。目前,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配合意识,队伍内部分工不明确,甚至有恶性竞争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节目队伍的正常建设发展。

2 提高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意识到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如何提高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就成为我们应当关注的话题。

2.1 培养采编人员的新闻意识

目前,新闻节目的采编队伍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向,他们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执行力不足,因此,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新老结合,由富有工作经验的资深采编人员带领年轻队伍进行新闻采访以及稿件写作、节目编排,“老记者可以和年轻记者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带对子,直接向他们传授经验”,[1]透过现象看本质,多留意身边的敏感事件,常怀发现之心。另外,要多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度,做到发现好新闻,挖掘背后是深远意义。

2.2 注重调查取证

民生新闻所关注的重点就是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件,因此真实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采编人员脱离实际,只根据主观臆断或者所谓的内部消息而进行报道,那就失去了民生节目本身的意义。因此,采编人员要进行调查走访,针对某个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实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必要时进行暗访、蹲点守候,以获得最真实的信息,最原始的一手资料,让大家了解实情,将最完整的信息报道出来。

2.3 完善采编人员培训机制

新闻单位要注重对采编人员的培训、考核,构建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针对各个岗位的不同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分类培训。“改进培训方法,把讲座教学与采编人员的走转改工作实践相结合”,[2]通过视频教学、模拟实践等形式对采编人员的工作素养进行培养,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使民生新闻更加富有吸引力、亲和力。

3 加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团队建设

团队精神是互相协作、互相服务的集中体现,需要每个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良好的团队建设能够保证电视节目的正常运作,同时也是提高节目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3.1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新闻节目的制作需要各个环节的默契配合,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团队内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一线采访到稿件编写,从视频制作到后期合成,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完成每一期节目的制作,以达到最好效果,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追责到人。

3.2 团队内部要相互沟通

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因此,整体内部的相互沟通十分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够及时化解甚至避免相互之间的误会、分歧、矛盾,避免过于自我的决策,使得配合更默契,队员的凝聚力更强,关系更融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恶性竞争,提高节目质量。

3.3 竞争奖惩机制

在团队内部可以实行竞争机制,激发成员的工作动力,相互比拼,发扬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公开透明化的良性竞争能够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避免那种为了提高自我成绩而刻意隐瞒新闻线索、信息无法共享的恶性竞争局面。对于工作突出的部门或者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再创佳绩,刺激其他工作人员努力工作,迎头赶上,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篇10

粮食产量在大灾之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应对春季异常气候和夏季洪涝灾害影响,强化惠农政策、技术措施落实,大灾之年夺取大丰收,粮食产量达284.2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短短几行字,让广大代表们欢欣鼓舞。

对于过去一年里,我省在“三农”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代表们非常满意、充分肯定。在李福升代表看来,去年省政府在农业方面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大灾之年不减产,粮食取得大丰收;二是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取得大胜利;三是实现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如何进一步保持粮食增产问题,代表们积极献策。王锐代表认为吉林粮食增产的关键在西部,但白城是个缺水地区,水的问题如果得到有效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就会得到缓解。正在建设的引嫩入白和大安灌区两个水利工程将会缓解白城缺水问题,下一步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节水。建议省政府和农业、水利等部门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

张兆才代表结合松原市的实际情况说,我省一些支农惠农政策应向松原倾斜。松原是产粮大市,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四个县又都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现在国家出台一些惠农政策,希望省委、省政府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装备及其他一些惠农政策方面给予松原支持,推进松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面加快灾后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完成预期阶段性任务,实现了入冬前农村倒塌损毁房屋重建修复、受灾群众有房住和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去年那场洪灾,让广大代表非常牵挂,现在他们终于放下心来,并积极为灾后重建出谋划策。

代表们来自不同地方,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对策:孙政才代表说,要全面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着力做好水毁耕地复垦和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春季有地种,确保主汛期前水利工程修复完毕;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全力保证物资供应,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同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在落实中不走样,切实保护和调动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灾后重建少不了好政策。宋春芝代表强调要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做到旱了能灌,涝了能排,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沙广利、王胜代表说,目前,白城的农村电网已严重老化,修修补补难以为继,导致电压不稳,损坏水泵,农村电网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希望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促使农村电网改造进一步细化,把老化的电线杆和导线改造到农村的田间地头,解决农村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

灾后重建更需要财政支持。赵龙虎代表建议财政部门应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要积极争取资金,做好灾后重建的收尾工作。同时结合今年中央1号文件,积极支持水利建设各项工作。王连德代表则建议省政府进一步把农村信用做大做强,加大对“三农”方面的财政投入,政策上多给扶持,为促进我省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民致富搭好平台。李福升代表也认为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打好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战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代表们高度评价“三化”统筹战略,对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用农业现代化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新路子深信不疑,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

有的代表从我省全局出发提出建议。王儒林代表说,要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三农”基础,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调整,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巩固建设粮食高产示范区,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着力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杨庆才代表说,要用现代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先进技术、设备、设施等先进手段武装农业,用现代生产经营方式管理农业,用统筹城乡手段壮大发展农业,用社会公平原则、公共财政阳光政策扶持农业。

有的代表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建议。刘喜杰代表认为四平市打好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战,就要坚持把“三区一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特色载体和重要抓手,着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谭大东代表建议要以现代农业建设为统领,以工业化思维发展项目,全面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受益。

而任长忠代表认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就我省实际而言,就是要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产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由技术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具体说到白城市,他建议更应依托资源优势,围绕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农业科研工作者应为白城粮食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搞好科研服务。

让农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根本任务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这也是全体代表的共同心愿。为此,代表们各抒己见,纷纷出谋献计。

如何让农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增收无疑是前提和关键。杨绍明代表指出,要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他说,连续几年的农业丰收,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工农剪刀差问题越来越大,全国已达到3.31:1,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除粮食生产外,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特色经济,这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政府要积极引导,大力扶持。

落实好国家有关政策也非常重要。田金运代表说,要严格执行“谁种地,补给谁”的直补政策,解决有地农民和租地农民之间的纠纷,并应使以种粮为主的农业区,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平衡,使辛勤耕种的农村劳动者的利益得到保障,让粮食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工农间的收入差距。

农民要增收致富,光有好政策还不够,自身还要有过硬的本领。宋春芝代表说,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加强农民阳光工程培训,增强创业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