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心得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入学教育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讲座一: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
由学校出色的教师为我们一一诠释各种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结合自身和身边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清楚了解自身专业的就业趋势,也让我们重拾中考信心,明白只有在学校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获得一技之长,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使我们的未来更上一层楼。我一定要努力完成三年的学业,学好专业知识,无论三年后是选择就业还是升学,我都有信心,一点一滴筑梦想。我选择鮀滨,信任鮀滨,它是我们学子明天的辉煌与骄傲!
讲座二:师兄师姐谈心得
学校专门请来优秀毕业生做学习经验、工作经验介绍。他们学业有成,有的已就业,有的已升学。他们一一为我们讲述过去三年的学习生活与经历。他们在不断遇挫、不断坚持后,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获得不同成就。他们的经历与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学好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坚持与努力,才能收获成果,实现目标。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们也会以他们为榜样学习,取长补短,好好珍惜三年的时间,为目标,为前途而奋斗,像师兄师姐一样为母校争光。
讲座三:形象与礼仪规范
一个学生除了要有优秀的成绩以外,还需拥有一个良好的学生形象和正确的礼仪规范。它代表了学生个人与学校的形象。这是我们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甚至影响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所以,学习礼仪规范也是一门重要学问。这个礼仪讲座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个学生应有的形象与礼仪规范,也使我们明白礼仪规范的重要性。我们会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衣着整洁,谈吐文明,并拥有一个整洁、阳光的学生形象。
讲座四:法制与教育
篇2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高一(2)班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大家在新的班级、新的学期里取得新的辉煌!
怎样度过下面这两年紧张而又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呢?下面我来谈谈几点看法:
第一、同学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
1.作好吃苦的准备
选择理科,同学们将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要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要面对更长的在校时间,这都要求同学们要树立起一种意识、高考意识,要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2.尽快适应新环境
高中阶段不仅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会使人际环境较以前更复杂。所以大家要尽快适应新环境。
3.学会自主学习
较之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重新自我定位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记住,进入高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因此,我们要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要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评价,并激励自己不断向目标努力。
第二、同学们要养成九种好的习惯
1、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就谈不上愉快地生活,也不可能安心地学习,因此建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坚持锻炼身体。
2、管理习惯
要学会管理自己,也要学会管理他人,可通过毛遂自荐的方法,进入班委会或学校学生会、团委会以及学校的其他学生社团。充分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
3、要养成全神贯注的习惯
同学们听说过会移动的黑板的故事吗?大科学家安培经常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有一次,他走在大街上,正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忽然看到前面有一块黑板,于是他便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认真地演算起来,算着算着黑板开始移动,于是他也跟着移动起来,后来黑板移动得越来越快,他实在跟不上了,望着渐渐远去的马车,遗憾地说:“可惜我还没有算完”,其实我们的学习要的不就是这种全神贯注的习惯吗?
4、要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当年求学的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就是他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写照。
5、思维习惯
高中的学习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
6、阅读习惯
“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就要加大阅读量,并作好读书笔记。
7、质疑、求教习惯
高中的知识比初中知识难度加深,不易理解,学习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同学们要大胆质疑,虚心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8、总结归纳的习惯
对每一阶段的知识和学习,我们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
9、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高中的学习,课程多、时间紧,要求同学们学习要有计划性,要定出各个学科,各个时段的学习计划,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这就等于赢得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高中入学教育心得体会二:高中生新学期入学教育心得体会(722字)
九年寒窗终成桂山学子,当我提着行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心里涌动着莫名的激动。往日的理想终成现实,桂山,我曾在心里把您召唤。今日我终于可以依偎在您的怀中恬憩。桂山,这间充满灵秀之气的百年老校已经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
在萦绕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内,学习是一种幸福。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回望了桂山的历史,就像观看一部电影。故事情节永远是那么的高亢那么的激奋人心。虽然桂山的过去我们无法参与,但是桂山的未来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严格的校纪,独立式的校园生活可以锻炼同学们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在这里才是真正的独立与自理。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单位,不同的班有着不同的特点,于是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几天的相处,我们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团康活动中,每个人都是显得那么积极。我们设计了本班的班名、班词、班规还有班歌呢!每一样都凝聚了同学们的心血,是我们智慧的结晶。
结束了学前教育,接踵而来的就是军训了。在依山傍水的国防教育基地给人一种为之一振的感觉。换上一身军装,肩上似乎也多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服从,什么叫毅力……我们更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炎炎夏日,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但是没有人愿意倒下,没有人愿意放弃人生的挑战。迎难而上,开启新的篇章。毕竟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就;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所以我们满怀希望地播下种子,洒下辛勤的汗水,最终摘取最丰盛的果实。
学前教育令我们明白要德馨学厚,军训令我们自强不息。短短十天的时间教我在迷茫中摸索,在徘徊中坚定,在风雨中成长。不管未来会是怎样,只想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亲手编织属于自己的未来。我仿佛化作一只雏鹰,在桂山这片蓝天下展翅翱翔,经历风雨挑战,最终冲向胜利的终点。
高中入学教育心得体会三: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心得感想(4153字)
16岁的花季,是人生最美丽的年华。如何让花季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不仅是全社会和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更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中教员的神圣使命。由于青春期的特殊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因身体、心理及外界的诸多变化,内心深处不断聚变着、涌动着、迸发着。引导好了,向良性循环发展,他们可以作出一番伟业,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民族有用的人才;而偏激了,误入歧途,将贻误终身,更有甚者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后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新闻、报纸、广播及我们身边不乏事例。因此,我认为必须大力做好高中生的入学教育,把这一起点作为人生的第二次启蒙期,打有准备之仗,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由于教育对象、教学环境和教育方法的差异性,不同的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入学教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经过几年的观察和思考,我个人认为在对广大高中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最重要的是突出强调两点:
一、养成良好习惯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成长有利,而且会受益终身。这里我所说的“良好习惯”,不仅仅指学习习惯,还包括生活习惯、心理习惯。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而21世纪的职业主体是技术性工作,这就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劳动者应该成为受教育程度更高、对新技术适应能力更强、具备计算机应用和跨国语言沟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具备这样的知识和技能,首要的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状况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学生,如果能够课前认真预习、课堂全神贯注地听讲、课后巩固复习、思考发现问题,然后加以分析、解决、整理,这样达到的学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而相反,如果课前不闻不问、课堂似是而非、课后似懂非懂,没有自己的分析、思考、加工和整理,学习起来自然无头无绪,久而久之,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会比较混乱。这就提醒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习方法的形成,从而可以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以便以科学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也要求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把住关口,在入学初始阶段就给学生打上深深地烙印,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快速地克服、解决过去存在的不良习惯,保证学习的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文明健康方式促进成长。
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活生生的一份子,其生活状态如何,也直接或间接地关乎着社会发展的状况。而作为学生,能否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他一生的学习、工作、发展等意义重大。由于受到形形扑面而来的大众传媒的影响,许多青少年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主要表现是心情浮躁、追求时尚、注重感官刺激,结果做事不负责任、不考虑后果、不设想将来,往往为了一时的潇洒而耽误了一辈子的前程,后悔莫及。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指导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帮助学生处理眼前诱惑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进而确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够克服困难,不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确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为国家、社会发展尽义务。
3、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以积极乐观心态挑战羁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从关心改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逐步深入到关心人们的内心世界。在广泛的人群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青少年学生中存在这样那样心理问题的不占少数,而且呈现上升的势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认真观察,也不难发现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厌学、情绪频繁波动、早恋、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对人对事缺乏信任感、缺乏自控能力等等情况。看到这样的局面,我很着急,也很痛心,认识到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的至关重要性,更在思考如何指引学生走出各种心理误区,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积极地成长,勇敢地面对、思考、解决人生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还是多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多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多关注学生接触的外部环境,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学生随时进行心理调节。这样在遇到问题甚至是难题时,学生才不会一味地退缩、逃避、恐慌,而是可以逐渐地面对、正视、调节,直至加以积极地解决。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而心病的“治疗”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要做好长期心理战斗的准备,抓反复、反复抓、长抓不懈,方能逐步解决长期以来被忽视而又积聚很深的心理问题。
要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做好人,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二、学会理性思考
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前,基于所处的年龄段、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能力以及个人的认知构成,学生们的思考方式以感性认识为主。步入高中之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发育、成长,课程的科目设置、难易程度的增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会有一个跨越式发展,而跨越式发展的程度除了与个体差异相关外,还与能否尽快学会运用理性认识关系密切。
所谓“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性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高中新生由于特殊的年龄、心理、认知能力,使他们具有如下特点: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大多数正处于十六七岁的年龄,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从思维特征看,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认知结构看,通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刚刚接触高中教材,因此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未免存在一定的肤浅、偏颇和模糊。所以,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遇到问题、困难是草率、冲动,还是理智、冷静,我想结果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而能够自觉地运用理性认识进行理性思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逐步培养、形成的过程。而这里我强调的学会理性思考,既指这一过程,更是要突出思考的内容。
1、思考人生的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步入高中阶段,应该说是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思考的问题也应该更加成熟、理性,而其中无法回避地就要探询人生的价值,也就是要逐步形成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识事物,利用事物,并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判断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观。一个人能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于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青年学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当前时代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完成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发展和完善。可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确立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是选择生命之舟航向的大问题。这同样也是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个大考验。教师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指导学生设计人生的蓝图、确立前进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道路,从而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大舞台上有所作为。
2、思考未来的专业方向——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由于缺乏对人生的长远规划,很多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很被动,特别是对于自己将来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方向,许多学生从来没有慎重考虑,甚至出现很多随潮流、大帮哄、凭感觉、看情绪的情况,高考报自愿、选专业很盲目,上了大学发现并不是自己的专长或者远非自己的兴趣所在,严重的还有所选方向早已落伍于时展的要求,以至于学习起来很痛苦,看不到前途。这就充分说明一句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真理性。所以,在学生步入高中时,老师就应该提示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观察时展的趋势、思考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这样就可以提前很长一段时间探询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并且不断地加以调整、完善,到报考时就可以水到渠成,缩短发展方向,少走很多弯路,人生道路就可以顺畅、宽阔许多。
3、思考终身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抱负。
由于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是中国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青年学生必须具有历史责任感,担负起时展的重任,而能否树立起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具有决定性意义。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思考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有前进的巨大动力,对自己及国家的长远发展就会有所思考、有所行动,不会为眼前的困难、浮躁所羁绊,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关系重大,所以这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而且方法必须得当,否则会流于形式、变成说教,反而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反感,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把握住时展的方向、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教育的目标,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品质,与时俱进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并能够自觉地转变为求知的欲望、品德修养和投身伟大实践的行动,在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篇3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策
Abstract: Entrance education is the first lesson of university for the freshman.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disciplines 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entranc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ot only show some universal problems as others, bu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s and problems, and it should be designed by its own characters and problems.
Key words:University freshman; entrance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各个高校在新生入校后都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但同时存在着“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中医院校由于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不仅存在一般院校入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培养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上表现出自身特有的问题,根据中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入学教育设计应根据中医院校自身问题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
一、中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入学教育认识不到位
目标认识模糊是中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入学教育概念定位不清,对入学教育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预期效果,及其与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有效衔接上认识模糊,没有领悟到入学教育工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目标认识的模糊性,导致教育手段和措施的笼统性和盲目性,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合理构建中医特色新生入学教育方法体系。
(二)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1、专业思想教育针对性不强
中医院校在新生入校后都安排了专业思想教育内容,但仅限于一般的专业介绍,针对性不强,空洞的说教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还往往适得其反。部分新生年纪较轻,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不够全面,产生中医无用论的思想,对中医课程学习漠不关心。针对这种情况,如若不及时进行疏导,将严重影响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性。
2、缺少通识文化专题教育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医院校的重要职责是对其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培养出符合社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从多途径反馈的信息看,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质量近些年有较为明显的下滑迹象,突出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思维方式较单一等。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培养过程过分专业化的结果。而中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却很少针对性地安排通识文化专题教育,往往是简单的专业介绍,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构建中医理论思维基础,没有形成中医文化认同。
3、欠缺中医传统思维学习方法的指导
中医学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是由无数个医学家不断修正、补充、完善发展起来的,思维与经验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其理论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兼具思维的抽象性和实用的经验性。[1]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及其在课程学习思维上和中学阶段形成的反差,导致新生很难适应新的学习思维方式和方法。中医高校在新生入学后都安排了专业思想教育,但很少涉及中医学习方式方法的具体指导,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问题。
(三)教育形式单一
新生入学教育一般被安排在入学前两周,通常是几百人同坐一间大教室进行,由领导和老师逐一进行主题教育,通常采取集中授课或作报告的形式进行。短短两周的集中教育形式不能起到针对性作用,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的教育内容和观念往往很难在短时间渗透到新生思想当中去,特别是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更加独立开放、追求个性,这种居高临下的单项灌输形式容易引起新生的厌倦和抵触情绪,影响入学教育效果。
二、解决中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入学教育认识
1.明晰入学教育目标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引导和帮助新生认识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专业及其发展走向,认识自我和成长成才的教育途径,在大学四年生活中起基础性和铺垫性重要作用。其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解决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另一个是解决大学新生的发展性问题。围绕“适应性”和“发展性”两个层面的目标,可以将入学教育划分为思想教育、转型适应性教育、发展成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四个层面的内容。“适应性”问题具有一般院校的普遍性特点,但“发展性”问题一定要结合中医特点,立足中医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中医学科理念、中医思维方式和知识构建等方面针对性地开展。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面临的情况比以往任何阶段都复杂多样。从90后新生的特点来看,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直接导致了每个新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高校要秉承尊重、认同和宽容的态度,深入了解分析90后大学生鲜明的时代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营造有利于新生认同和信赖的良好氛围,在细致周到的服务工作中引导和培育学生。
(二)规范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1.思想教育模块
新生入学教育是塑造大学新生良好道德品行的重要契机,除了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道德修养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团教育外,中医院校要加强对新生的理想信念和医德医风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中医文化灿烂悠久,中医药学子要热爱中医,弘扬中医,树立为复兴中医药事业奋发图强的人生理想。传承中医情,构筑中国梦,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从历史的角度,讲解中医药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五千年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的伟大贡献。从现实的角度,介绍中医药在当今人民卫生健康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及国家中医药政策、科研现状、教育及人才需求状况。从未来的角度,介绍中医中药在国际中的发展趋势,中医药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复兴光大中医药事业不懈奋斗。
(2)医德医风教育。治病救人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优秀的医生必须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同情,富有博爱精神的人道主义者,应能善解人意,将心比心。在灿烂悠久的中医药发展史上,许多先贤名家都是心性仁厚、品行高洁、知识渊博、举止儒雅之士,这得益于中医学形成初始就已确立了“医者仁术”的理念。中医院校新生在入校之时便应确立这种职业理念,将其作为一种特殊标记贯穿始终。入学教育可以通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新生医德意识。
2.转型适应性教育
适应性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和生活的转型、适应新的环境、增强自我教育管理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主要涉及生活和学业两个方面的内容。
(1)生活适应性教育。新生入校后面临的第一个变化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校园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能不能迅速适应校园环境决定了日后学习、生活能否顺利开展。生活适应性教育包括校园及周边环境介绍、校史校规介绍、奖助贷政策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等,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尽快熟悉校园环境,提供生活便利,及时融入校园环境,解除焦虑、紧张、孤独等情绪,为学业顺利进行提供前提性条件。
(2)专业思想教育。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哲学为其思想理论核心,兼有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多重属性,在其研习上不仅要求学生勤奋刻苦,更有一定悟性的要求。新生入校后普遍面临专业上的第二次适应,一些学生因适应性差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更有部分学生思维固化,难以接受新的思想体系、新的思维方法,问题尤为突出。[2]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专业介绍,在具体环节上要安排医史博物馆参观、附属中医院参观、医学生宣誓、校园人文景观介绍等内容,同时举办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医传统文化,尽快融入中医文化氛围。
(3)中医学习方法指导。中学时期学生以逻辑思维方式接受和消化知识,而中医从阴阳到五行的取类比象理论,到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反映,都以抽象思维方式进行。[2]要学好中医必须完成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有经验的老师或者成绩优异的学长介绍学习方法、交流学习心得,延长入学教育时间进行抽象思维辅助课程教育,帮同学们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为专业学习打好思想基础。
3.发展成才教育
发展成才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在内容安排上,一方面实施职业意识启蒙和职业规划指导,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立足中医药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通识人文教育,努力培育宽厚知识背景和文化素养的现代中医精英人才。
(1)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素养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介绍国家中医药相关政策,结合个人和专业特点,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设计,包括邀请用人单位和毕业校友回校,作人才引进、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强化职业素养的培育,注重培养个人修养,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远大职业理想,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2)通识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精神成人”,即“做什么人”和“如何做人”的问题。通识教育符合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真正的现代中医精英人才应是学贯中西,纵横古今,并善于融会贯通的人才。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入学之时就应灌输人文教育理念,开设文、哲、史通识人文课程或专题讲座,进行人文教育熏陶,构筑中医学科思维基础,把中医药学子培养成为既有广泛发展空间,又能继承独特传统中医文化的人才。
4.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入校后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和焦虑感,出现心理上的失调,表现为理想和现实差距的失落、人际交往挫败、学业困难等。心理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和调节,极易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来严重后患。入学教育一方面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同学们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减少理想和现实带来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要开展针对性教育,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和交流,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做好重点对象关注工作。
(三)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方法体系
1.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新生入学教育即是学生工作范畴,也属于教学范畴,需要学校各级部门和组织的参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对新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纪律和要求等方面的教育引导。要建立学校统一指挥、学工和教务处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各学院具体实施的入学教育组织体系。充分调动各级行政机关干部、优秀教师、辅导员、家长、学生骨干和校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整体谋划、相互配合,发挥整体合力。
2.阶段性与延续性教育相结合
开学几周的教育时间并不能很好实现入学教育目标,特别是中医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和通识人文课程教育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阶段性和延续性教育相结合。在时间安排上分阶段、分步骤,贯穿大一,延续至大四。在内容安排上层层递进,安排阶段性教育主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中医思维方式的启迪和通识人文课程的铺垫作用。
3.提供个性化服务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新生入学教育要立足实际,尊重新生的主体地位,从新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为新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按照90后新生特点,从过去单一性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调整为兼容并蓄、因材施教、双向交流与沟通的教育方式。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充分调动学生社团和学校后勤等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为新生提供便利化生活服务。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按照普遍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4.强化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
中医院校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具有独特文化氛围优势。同学们学习生活的转型本身也是一个文化氛围融入的过程,融入是一个文化熏陶的过程,亦即感受、领悟和身体力行大学文化的过程,大学文化所凝聚的精神主要包括校训、办学理念、教风学风校风等,对新生转化融入大学氛围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新生入校后,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能够加快新生对中医文化的认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桂芳.把握中医三大特征促进学生三个转变――谈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4
[2]徐满成.中医院校新生专业思想启蒙及职业发展引领一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2
篇4
关键词:外语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任务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47-03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由于忽视语言学习的规律,忽视对复杂的外语学习环境的正确认识,导致外语教学出现过于简单化的倾向与费时、低效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现代学习理论中,从语言学发展中汲取动力,致力于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师生间互动,实践新的外语教学模式,以建立反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以及社会交际需求的知识系统,提高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适应新时代对外语教学的要求。
在这里,让我们以我校非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外语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以人为本,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若干问题。
一、在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构主义等新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学习和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就外语教学而言,学生是完成各种交际任务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积极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因而教师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建构、拓展与深化主题内容,设置语言环境,启发学生查找资源,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鉴此,我们认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作为帮助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习者个人参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排除怕说外语的心理障碍,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学外语犹如学游泳,只让别人讲解游泳知识而不下水实践,是学不会游泳的;学外语必须做到用外语开口,必须在实践中学会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正因为暂时不会,才需要学;正因为容易出错,才需要不断训练。由于消除了顾虑,学生很快就提高了参与外语学习的勇气与自觉性。第二,促使学生直接面临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遵循真实性的原则,注重学习任务与真实生活的相似程度,学习者与学习任务之间的交互作用程度,促进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例如,在导入新句型时,我们直接将学习内容引向真实的语境,让学生用新句型表达自己想说的事物或身边的事情。实践告诉我们,从真实生活出发,找出特定场合中语言交际的特征,不仅能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第三,提供学习的资源与工具。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上,集中在简化学生利用这些资源时所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所谓学习资源,不仅指书籍等传统资源,而且也包括人才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但教师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资源,应在学生需要时,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帮助学生,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以保证语言教学的顺利开展。第四,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共同体的作用。基于活动与中介作用在知识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为基础,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目标,因而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的孤立和竞争式学习,是开展语言教学的极好方法。在实践中,我们通常把由30人组成的大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既培养了自身的团队精神,又分享了各自的心得(而不是孤立地奋斗),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第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按照人本主义的学习论,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是使其自我发起的学习成为一种负责任的学习的主要手段。实践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对自己所决定的评价准则、学习目标等负起责任时,才会真正有效地学习,才会对自己的学习方向负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校研究生院的学生帮助日语任课教师建立了“日语学习”网站,而且师生在课外借助于网络的平台互动。例如,教师把相关资料传入网站供学生随时下载、学习,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网络传给教师批改,然后教师将正确的答案放入网站,供学生参考,让学生自我评价。实践证明,只要在外语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师生互动,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任务型外语教学模式的实践
任务型外语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按照一般的分类,任务型教学分强式任务型和弱式任务型两种模式。前者将任务看作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将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语言教学)转化成一系列任务,把外语的习得看作一种交际过程的结果。这种模式适用于语言对象国的语言教学,因为在那里无时不有的语言环境、无处不存的实践机会、非用不可的现实需求造成了强式任务型。所以,国内一般不采用这种模式。后者强调任务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先讲授语言知识,再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完成,然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归纳和总结语言知识。我国因为受环境限制,多采用这种弱式任务型模式。然而,两者都强调学习语言中“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则,都要求学习者以交流为目的,为完成一个任务而真实地使用语言。而对于教师来说,应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学生所使用的语言表现作适当纠正和评价。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模式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试以我校研究生院为非日语专业研究生开设的“日语视听说课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为例,加以探讨。第一,在课堂导入中,注重在目的语环境中建构学生的语言知识。按常规的课堂教学程序,应首先“导入”。但在任务型教学导入中,注重导入与任务的相关性。鉴于我们所选择的听力教材以完成任务为前提,因而教材中除标题外,只有若干图片和必须回答的问题。此外,便是录音。在“课堂导入”中,教师采用弱式任务型教学模式,解释与任务相关的、学生未曾接触过的生词和句型,并适当介绍语言对象国的相关情况,以排除听力障碍,从而使学生顺利置身于使用目的语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而外语教学体系中主体(学生)、客体(目的语)与环境三者融为一体。第二,在学生参与任务时,及时提供与任务相关的真实的学习环境。从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应促使学生用真实的方式应用所学的知识,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听力技能训练。因此,学生能够自始至终置身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氛围中,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感受一种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力求听懂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在具体的、与实际环境相似的情景中建构新的语言能力。第三,在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即任务完成环节中,应注重学生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下载网上的听力内容,将内容记录下来,并解答课文中的问题,然后作为作业通过网络传给教师,而教师在批改作业之后,再将正确的记录及答题放在网站上,供学生参考和自我评价。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学生的“输出”过程,它要求学生对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处理,并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效,发展自动化技能,培养自我表达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既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任务,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自己的学习较为贴近的活动情景,以利于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媒介、桥梁,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独立学习的技巧,同时也要适当控制课堂讲解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
篇5
一、运用课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潜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了英语就像打开了世界之窗,会让自己和世界联系更加密切,要将自己的学习目的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英语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重视情感因素,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有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学习情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语言学习,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消极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如果学生受到消极情感的影响,就会影响语言行为。教师应该创设好的学习氛围,提供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的条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用赏识的话语或者赞赏的表情带领学生积极上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信心。
首先,教师应该信任每一个学生,不能只重视那些思维活跃、性格外向的学生或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对内向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状态、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的差异,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活动的主人。
其次,教师要采用积极的语言,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信心能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和精力。教师对于学生成功的语言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采用积极的,维护其自尊的,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积极的言语。
再次,教师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积极关怀,帮助学生强化参与的意识,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开口的机会,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勇气。让学生的学习从简单到复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肯定,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确立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成绩,对学生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创造环境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成功,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其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引发学生产生战胜困难的决心。教师应该积极肯定学生,给学生好的心理暗示,减少学生的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形成真实的学习氛围。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创造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围绕教学话题,运用多媒体创造所需要的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能够自如轻松地表演。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渐渐地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肯定学生的自我价值。这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教师的期望值如果过高,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而期望值过低的话,学生就会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客观条件,分析学生所处的位置,提出适当的期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篇6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教育创新 高效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科学领域的认知和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当今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育创新,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及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营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气氛,尽可能提供发现的机会,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以下介绍几种化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如果没有一定教学组织能力,只靠“题海战术”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则很难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最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化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所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积极向上的人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使整个课堂教学高效化。
如:在教学酸、碱、盐的知识时,联系生活中我们食用的食醋、食盐、纯碱;建筑上用到的生石灰、石灰水,石子和沙子;洗衣用到的洗衣粉、洗涤剂,等等,都与所学的化学知识密不可分。适时向学生介绍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让学生时刻注意饮食卫生;向学生介绍电池中铅盐、汞盐等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让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联系生活会让学生感觉到学好化学能够应用于生活,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感受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而达到了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鼓励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探索,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为学生设置思考场景,创造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机会,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活动,教师适当地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能够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并进行创新。
在学习完O■、H■、CO■等气体的制取后,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烧饭用到的沼气、“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都是CH■。教师可提出实验室制取CH■的原料及反应原理,让学生搜集相关知识了解CH■的性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通过合理类比、推断制取CH■气体的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这样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指导学生自主、认真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独立自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化学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精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自我创造活动中培养出浓厚的求知兴趣和高涨的创造热情。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探索,主动求知,不断进取,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激励,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达到教育创新的目的。
如在教学《原电池》课程时,设计以下实验及问题来授课: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联结,观察现象;④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实验问题,使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客观评价学生,激励个性发展
认真评价学生是教师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评价主要体现在对书本知识、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和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的考量。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讲话的语气,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和今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慎重行使对学生的评价,使评价这种教育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正能量,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评价应更注重学生在化学学习探究的参与过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评价,真正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提高和个性发展。
总之,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此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彭蜀晋.创新教学论析化学教育.2010(4).
篇7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当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太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挖掘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深层动机,本着爱护理解学生的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确引导,不但可以将不良的行为和心理转化为一种正面的影响,使信息技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耳机等机房设备,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学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鞋套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有一次上课,我发现座位下又有一只塑料袋,就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班同学展示了这只塑料袋,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在飘满了塑料袋的机房里上课?”同学们都摇摇头,有的同学马下环视自己座位周围,那些未穿鞋套的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再问:“同学们,每次上课,我们的机房总是很洁净,你们从来没有打扫过一次机房,有没有同学想知道是谁在为你们服务?”很多同学都点点头。这时,我把每节课下课后,各班课代表是如何整理物品、如何清理机房卫生的事告诉学生,并进一步启发:“我们学校有的同学利用周六、周日到外面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有很多好人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有没有理由不爱惜机房环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这件事以后,不穿鞋套的同学少了,即使偶尔真的忘带鞋套,也会主动留下打扫卫生,用行动来改正错误,使得道德教育落到具体的行动上。
二、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每到节假日或同学生日,要买一些贺年卡或生日贺卡互赠,现在的贺卡便宜的也要几元钱,贵的要花上十几元甚至是几十元,这样一来,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2004年新年之际,又到买贺卡的高峰,碰巧我们正讲到《Word文字处理软件》,结合教学内容,我便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贺卡,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想法也很丰富,不仅做出了许多出色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满足了学生之间相互传情达意的愿望的同时,也教育学生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知道家长的艰辛,从小就要有节约意识。
三、培养学生敬师爱师,师恩难忘的感情
俗话说:“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在我们的学生当中,不乏有很多敬师爱师的好学生,但也有些学生觉得“老师教我,天经地义”。在校内或校外遇上,不主动问好,甚至于装作没有看见,低头匆匆躲过。在制作贺卡这节课上,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敬师爱师、师恩难忘的感情,让同学们把平时想跟老师说又没有机会说的话,写在贺卡上,由我用E-mail把同学们的心理话和祝福传递给每一位教师,同学们听到这话,都非常兴奋,在贺卡上写下了很多感人的话语,有的同学写:“老师,我对您的第一印象是冷酷,但接触久了,发现您是一个温柔的人。”有的同学写道:“老师,希望您别生气,您一生气,我就觉得天空要下雨。”还有的同学写:“老师,是您使我爱上电脑的。”通过这一张张贺卡,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学生对教师深厚的感情。
四、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自觉抵御不健康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学生看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课上,在教师机上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五、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学生总爱在文章中输入一些“某某某是大天才,某某某是大”等不严肃的内容或把其他同学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以此为乐。为此,一方面,我们在教师机上建立每个班的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问大家:“你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你们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秩序,另一方面,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在座的每一位是否都希望别人也这样对自己呢?”通过这件事,让全班同学都懂得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求别人不删除自己文件,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
六、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
篇8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动"起来,那么就要深入孩子的"心"。 "动"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的英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课是小学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学好英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关键问题。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发生?如何才能使学生思维保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将学生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和谐地统一起来。教师还要精心创设一些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发展,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了它就是为了进行交际,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枯燥感,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例如在学习:"HOW MUCH IS IT?"一课时,为了避开枯燥的数字练习,我结合了当时是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购物狂欢节"的活动,通过创设一个买卖东西的情景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充满激情,易理解掌握,这就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心"。
2.教学中适当运用英语歌曲进行教学
《基础英语》作者埃克斯利说:"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方法, 便是教英语的好方法。"我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英语歌曲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用英语歌"旧曲谱新篇",把新学的单词、句式套入学生所熟悉的曲调中让学生演唱。因此他们乐于参与、积极响应,学得愉快。小学生活泼、好动,让他们枯燥地背诵外语单词,,学生能情绪高涨吗?而采用听、唱英语歌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情境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将英语歌引入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用旋律为学生架起了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听、唱英语歌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
3.单词教学与做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
在教单词时,辅以游戏,主要是测学生的记忆力如何。要 求每个学自制朵大红花。教师教每个单词都只用3分钟,那就是让学生听30秒,看30秒,读1分钟,写1分钟 。然后就听写所学单词,看谁的记忆力强。教师备有一本记录本,一次通过的,记忆力为100%,誉为"记忆力 强者",自己拿出大红花戴在胸前。有时教师还可备些小的奖品。3分钟不能通过,再重新背一遍。两次通过者 ,记忆力为80%,三次以上通过者,记忆力为60%。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个个都争做"记忆力强者 "。有的同学因记忆力较差,就在教师教新单词前提前预习,做到笨鸟先飞。于是全班记忆单词的能力有了很 大的提高。。由此可见,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胜的欲望,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通过扮演角色,训练口语能力
篇9
Abstract: The work quality of colleg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concerns to new students if can adapt to the rhyth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 school life to college life, and further affect that if they can establish a good style of study, school spirit, make the student develop morally,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our practice, explored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关键词: 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Key words: new students;school education;model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75-02
0 引言
刚刚迈入大学门槛的新生,面临着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面对丰富多彩和宽松自由的新环境,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多,各种纷繁复杂的困惑也会接踵而来,来自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诸多困惑常使新生感到茫然无助。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了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之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
1 对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结合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实践,目前入学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包括:开学典礼、讲座、校园游、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往往比较集中,参与人群也比较广泛,主要有各学院领导、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图书馆、以及高年级学生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
新生入学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在新生入学后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但根据笔者一线经验,有些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找出症结所在。
1.1 入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一直以来,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专业思想教育和规范性教育,这些内容往往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年复一年,无创新、少拓展,既没有随着时展而改变教育内容,也没有适应每年不同新生的特点,有些教育内容甚至和实际脱节,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1.2 入学教育方式单一 老师讲授、学生听讲是时下高校经常采取的入学教育方式,其特点是时间短、信息量大,且多以单向、集中、灌输教育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这样的形式很难取得实效。即使穿插校园游等一些参观项目由于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制,也往往流于形式。
1.3 入学教育时间安排欠妥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都是集中在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这期间,军训就占去将近一半的时间。由于时间有限,教育活动一般会和军训交叉进行,这就意味着在短时间内要安排大量的教育内容。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和消化,需要掌握的内容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而没有掌握。而当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真正面临适应性问题需要解决时,又缺乏适时的教育引导。这就势必造成入学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错位,他们真正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
2 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新探索
2.1 明确入学教育重点 新生入学教育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纪律、安全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安全教育、资源获取、专业定向和人际关系教育。
2.1.1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系到高校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安全教育应主要包括人生安全、财产安全、外出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宿舍安全教育等。
2.1.2 资源获取教育 在大学接受教育,是到成功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有利于自己的成功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主要奖勤助贷的资源、社团组织资源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等。如何帮助学生主动寻找最适合自己、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资源也是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1.3 专业定向教育 大学新生在考上大学后,奋斗多年的目标实现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困惑,内心的渴望和茫然需要学校和院系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入学教育就需要帮助新生认真进行专业定向。其中,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专业思想稳固,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认识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好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除此之外,专业定向教育还应包括专业学习和学科研究教育,帮助学生学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2.1.4 人际关系教育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合作精神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之上的,人际交往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新生走出交往的困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2 创新入学教育形式 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内容的取舍和教育方法都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新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不同的教育内容应当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除了常规的教育方式外,笔者认为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
2.2.1 体验式 体验式教育是指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亲身体验,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感受,并将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方式。体验式教育可以有以下三种形式。①学长制。“学长制”是国际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体验式教育形式,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模式,是为了尽快使新生适应大学环境而进行的长时间、持续的朋辈教育活动,其特点在于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帮助新生解决在全新的环境中面临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各种困难,早日适应大学生活。②素质拓展。素质拓展在入学教育中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1)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心理素质。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集体观念。③游学。通过组织学生游览学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古迹、风土人情,参观城市的建筑、博物馆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即将生活的城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以旅游的轻松心态来舒缓陌生校园环境带来的精神压力,更好地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
2.2.2 自学式 自学式入学教育指的是学校和院系提供一定的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有关信息,尽早适应大学生活。这种教育方式的内容主要以学校的制度规定、校园文化为主,方便学生反复查看学习。
2.3 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 入学教育要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心理发展周期,不仅仅局限于迎新期间,还应贯穿新生大学第一个学期甚至大学第一学年。笔者认为,应当把入学教育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中教育,一般在新生入学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主要开展适应性方面的教育,这有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二阶段是分散教育,时间为整个大一学年。对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存在的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在集中教育结束后继续给予长期关注和教育,将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学生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教育内化,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3 小结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打好基础,稳定专业思想,重新树立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发展成才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高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入学教育,完善人才培养的起始环节,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不断完善自我,增强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新宇.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6):91-92.
篇10
【关键词】民办高校;入学教育;创新;路径
随着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社会群体。学生个性特征差异较大,他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反应模式,已不是他们的前辈们可以轻易理解和对接的,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需努力探索教育和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并力争使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为实现这一理念的载体。学院一贯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结合“95后”学生出现的新特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形式,总结了一些经验成果。
一、开展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需求分析
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正如他们对于青春和幸福的理解,有一种残酷的延期支付的特征——只有等它成为过去时之后,才能进一步得到深化。为了少一些走出大学校门之后频发“当时要是知道这么做就……”的感慨着,学校要坚持教育与引导,组织和落实好新生入学第一堂课。要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必须首先了解和分析新生的特点和需求,才可以做到“量身定制”和“有的放矢”。其中大学新生最迫切的需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指导教育的需求
大学学习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上岗前培训”,具有较强的专业定向性和一定的研究探索性。在大学里教师课堂讲授量减少,学生自习量增加,较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教学和学习方法上的反差,处于压力和矛盾之中,表现出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许多新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表现为求学动力的暂时消失和目标未定的彷惶。还有的学生受“大学六十分万岁”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入学以后学习态度不端正,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走向另一种误区。
(二)环境适应及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需求
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身份的转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急剧转变,社会、学校、家庭开始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愿意积极适应并努力获得社会的承认,但因经历尚浅,缺乏社会经验和能力,往往会产生迫切与人交流却又不愿自己主动的心理阻塞,产生对人际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在家庭的保护下,95后大学生缺少与同龄人共同成长的机会和经历,在新环境中,他们对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等较为敏感,容易猜疑别人与之交往的动机,面对来自学习、生活适应、人际关系、社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这对新生入学教育中如何提高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要求。
(三)心理调整及情感满足的需求
大学生处于人生学习、积累、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成长的根基和保障。95后的学生学习接受力普遍较强,但需要加强挫折教育。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心理,缺乏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休学、退学等学业问题、自杀及相互报复等事情时有发生,引得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并探究其原因并寻找对策。从时间维度上看,在新生入学时需进行心理测评并适时进行心理辅导,也是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时机。
二、国内外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
在欧洲发达国家,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经历百余年的发展,最早源于波士顿大学,学校为新生开展了“入学指导日活动”,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情况,更快地进入角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新生入学指导项目包括“迎新周”(weekofwelcome)、在线学业手册、“新生头年计划“(TheFirst-YearExperience),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专门针对大学新生教育引导的长效操作模式。为了协助新生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便学会如何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本科生涯,加德纳(JohnN.Gardner)最早提出“大学新生体验计划”,其主旨是为学生组织进行了一学年的指导课程及服务活动,其外在功能在于对新生适应的帮助和指导,其内在功能在于改善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我国对新生教育引导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如2005年浙江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计划中就明确提出大学第一年是关键一步的教育理念,并在此指导下践行了“新生特别教育计划”,推出了“新生入学教育月”,建立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实施“一站式学生服务工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长江大学在新生教育中坚持建立“一年级工作部”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校园生活、学习习惯和专业认知上给新生进行专项指导。三、创新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具有导航性和基础性作用。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新途径,丰富教育载体。
(一)人本化——树立以生为本、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要立足于其办学特殊性、95后新生的独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创建特色,使其成为民办高校办学的闪光点。具体来说,要以学生为本,重视个体,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不同角度、范围、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形成“立体化、精细化管理育人”的工作格局。在实施过程中,抓适应教育,即专业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作风训导,引导同学们走好大学第一步。要整合资源,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联动和联通机制,形成网格化交叉管理机制。针对民办高校老师“上课来,下课走”的状况,对入学新生实施“学业导师或素质导师”,发挥“导学”效用,覆盖新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大学生活并认真贯彻落实。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以“班主任四年制”和“新生助理班主任”为特色,发挥班主任和同辈群体“导学、导管、导助”作用,推行全员育人,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学习。
(二)生活化——丰富第二课堂,创新多维多元载体
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效能,有效利用开学周集中教育阶段,务实课堂教育,完善入学教育第一课堂机制,拓展第二课堂载体,注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结合,使两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相互促进,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因此,促进“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有效对接,是深化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实施学分制后,班级功能弱化,使得寝室成为一个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和管理服务的重要阵地。学校通过组织校领导,教师走访新生宿舍,辅导员工作近寝室,推进学生成长成才,使寝室入学教育成效“实”起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校友交流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收获,开拓思维,锻炼能力。
(三)校本化——依托平台,多元协同,创建教育品牌活动。
1.以“传统书信”为载体,前移新生入学教育。为确保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入学教育的广度,有效利用“首因效应”的重要时机,将该环节提前到学生报到前,并贯穿在整个第一个学期。在学生入学报到前,给学生寄送学校的院系介绍、专业概况、学生成长成才等材料,帮助学生入学前认真学习,了解学校。结合“95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开展以“三封信”主题活动,引导新生用传统的书信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养育、对恩师无私教育的感恩,使学生之恩于心,报恩于行;通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特色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结合大学生学业生活规划,提前为大学学习生活设定目标,用书信记录梦想,将其内化为激励自身前行的动力。通过写好“三封信“来表达亲情、谨记恩情、加强感恩教育,确立未来发展目标,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反思和定位。2.以“现代新媒体”为载体,将入学教育植入学生生活。目前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青年学生群体中96.5%的在校大学生都是网民,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微信、微博等媒体“碎片化”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已成为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把新媒体技术当成入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这需要教学管理者有智慧的利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在做好审核机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管理工作服务。(1)新生入学教育校园资讯平台——可鼓励学生写博客、日志来传递情感与思想交流,不断传递“正能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积极设计研发移动互联网校园资讯产品,如校园资讯手机客户端、校园公众号等,开设“最新生”等专为新生服务的栏目,包括新生攻略、学校介绍、专业介绍以及学校周边介绍等内容,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借助网路平台,融学习、交流、娱乐功能为一体,使学生喜闻乐见,长才情、促成长,形成良好的学风。(2)新生入学教育微课网络课堂——结合其他兄弟院校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网络素质课堂学习,如微信微课群,学习内容涵盖学校校史校情、发展现状、专业以及学科情况,还包括专家教授介绍、人才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各项管理规定以及发展规划等。通过网络课堂,引导学生立体、直观地了解学校概况,明确大学学习的目标与责任,了解大学校园精神,帮助学生较早规划好大学学业及生活规划。(3)微博(信)新生家长会——新媒体时代家校联系的有效探索。可借助微博(信)在网上召开新生家长会,邀请院校领导、专任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就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通过建立新生微博(信)家长会,及时学校最新资讯,促进家长与学校进行网上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整合资源,凝练家校育人合力。(4)榜样示范,浸润式教育模式——结合95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打造“榜样武设”活动,以颁奖或开学典礼为切入点,以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为载体,模块化设计颁奖典礼内容,选取优秀毕业校友、在校优秀的团队和个人,通过视频拍摄真实记录不同类型榜样的日常学习和个人感悟,将可亲、可敬、可爱的身边榜样呈现给学弟学妹,形成鲜活、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以先进典型带动人,创新榜样教育,营造争先创优的积极氛围。
(四)延续化——加强后期教育,建立长效机制。
新生入学教育不只局限在学生入学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要将新生入学教育与学生发展的规划合二为一。在新生入校后集中开展校情院情介绍、校纪校规、专业介绍、适应性心理辅导,这一系列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贯穿于入学第一周、第一月、大学第一学期及大学一年级全程的持续性教育和学习。根据大一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学业问题、心理问题等进行分阶段循序渐进辅导。如9月的主题为“适应”,通过新生军训及校史校情为核心,帮助新生了解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10月的主题为“转变”,以薪火相传的新老师交流会为重点,加快角色转变;11月的主题为“融入”,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生活处处皆教育理念,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新环境;12月的主题是“规划”:生涯规划为导向,帮助新生尽早做好大学四年规划,强化学习动力。本着“赢在起点、赢得未来”的工作理念,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新途径、新载体,以帮助新入学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熟悉学习环境,完成角色转变,满足大学生素质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2015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晓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89.
[2]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45-46.
- 上一篇:服务意识自查自纠报告
- 下一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