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的饲养方式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禽的饲养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禽的饲养方式

篇1

关键词:禽流感;反思;养殖业;工厂化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17

禽流感的爆发,是畜牧业尤其是家禽制造产业的灾难性事件,其对养殖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在进行疫情控治和解决时,应当就疫情爆发及大规模蔓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反思。究竟是哪些不科学的饲养方式导致疫情的出现,如何快速而有效的对疫情进行控制,以及如何把家禽养殖规范化科学化,都是目前所要面对的问题。

1 对禽流感疫情的反思工作

1.1 疫情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以禽类感染为主,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在我国的爆发具有以下2个特点:疫情爆发的地区较为分散,并以南方地区为主;病毒致病性较强,不仅会导致鸡鸭等家禽大量的死亡,有时还会感染其他动物,严重时也会在人类中进行传播。

1.2 禽流感主要是在小养鸡场以及个体养殖户的散养鸡中出现

相关资料表明,禽流感疫情主要出现在一些不规范的小型养鸡场,以及农村地区自家放养的家禽当中。这些地方由于条件比较简陋,饲养方式不科学,饲养场地面积较小,且家禽的饲养数量过多、饲养密度过大,以及没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及消毒设施,没有先进的饲养技术和设备,对于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低,从而为疫情的出现和扩散提供了条件。这也说明要想形成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应当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尽快实现养殖业的工厂化和现代化[2]。

1.3 对于疫情的控制不够彻底

疫情爆发初期,扑杀已经感染和可能被感染的家禽是控制疫情且使其不再大面积蔓延的必要性手段,然而过去由于对感染病毒的家禽扑杀和掩埋处理不当,没有从根本上对病毒进行消灭和根除。由于禽流感的爆发是小型养鸡场及个人养殖户饲养过程中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与不卫生的养殖环境所造成的,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家禽养殖业的正规性以及家禽制造业与禽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3]。

2 工厂化养殖的意义及必要性

2.1 工厂化养殖推动产业化发展

工厂化养殖是畜牧养殖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工厂化养殖能有效的防止疫情的发生以及蔓延。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饲养业与养殖业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应逐步实现养殖业工厂化,极大地促进畜牧业发展,有效的应对疫情的发生以及控制。这是养殖业实现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4]。

2.2 工厂化养殖推动科技化发展

现代化的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给自足,自动运转的系统,实现养殖业的现代化和自动化。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更合理、更科学、也更安全和卫生。在家禽养殖过程中,能实现自动化的饲料和饮水的投入,以及对温度、湿度的监控和调节,对空气质量的监控并适时地进行通风,从根本上降低了传统饲养过程中由于人为的不合理的饲养方式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工厂化养殖的卫生情况也是经过严格监控的,饲养人员进出禽舍都要进行消毒并穿戴专业的饲养员服装和使用专业的设备,对于禽舍也会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从根本上消灭疫情出现的可能。由于工厂化养殖在场地上具有封闭性,即使养殖场内出现疫情,也有专业的隔离措施,能够快速有效的对疫情进行控制,防止疫情范围的扩大和蔓延,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5]。以保证市面上其他禽类产品的卫生及安全不受影响。

3 总 结

对于实现家禽养殖的工厂化,是未来养殖业及畜牧业发展的必经道路,工厂化养殖是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产物,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安全性及稳定性,疫情发生时,能有效地对疫情起到防控作用,预防疫情的大面积蔓延,保证食品安全,也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于实现工厂化养殖的资金及技术投入,从而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贤涛.对禽流感的反思及养殖业工厂化的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6(3):11.

[2] 梅付春.政府应对禽流感突发事件的扑杀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3] 吴渭.产业链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业风险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

篇2

一、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1. 发生频率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禽流感的季节性特征逐渐减弱,原来是冬春季节高发,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流行,成为真正的地方流行性疾病。

疫苗更换的速度不断加快,2000-2006 年:Re-1 ;2007—2009 年:Re-4、Re-5 ;2010-2013 年:Re-6 ;2014 年:Re-7 ;2015 年:Re-8。

2. 发生范围迅速扩大。由广东省扩至全国(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由家禽养殖场,扩散至野禽栖息地。

3. 毒株变异频繁且愈发复杂。(1) 血清型:H9N2、H5N1、H5N2、H5N6、H5N8、H6N6、H7N9、H10N8 等等。(2)基因型:Clade0、Clade2.2、Clade7、Clade2.3.4、Clade2.3.2、Clade7.2 类Clade2.3.4。(3) 抗原性:Re-1、Re-4、Re-5、Re-6、Re-7、Re-8。(4)宿主范围:家禽野禽哺乳动物人。(5)致病力:LPAI HPAI。

4. 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多样。(1)混合感染更常见:不同血清亚型AIV,AI 与其他病原。(2)临床症状非常典型。

5. 自然感染动物种类不断增加。(1)家禽野禽。(2)禽类哺乳动物,甚至鱼类。

6. 病原污染程度加重。由养殖场向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屠宰场等扩散,并随着家禽产品运输工具扩散。

7. 公共卫生意义日渐突出,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1)1997 年,香港,H5N1;2004 年,东南亚,H5N1;2013 年,中国,H7N9、H10N8 ;2014 年,中国,H7N9、H5N6。(2)1997 年前,AI 主要是影响家禽养殖本身,2003 年后,公众对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对禽流感等人兽共患病原引起的人感染死亡事件尤其关注,每次HPAI的发生都会导致公众对家禽产品消费信心下降,对家禽业造成重创。2013 年,我国养禽业因H7N9 禽流感损失高达1 000 亿元。

二、影响禽流感发生的主要因素

1. 家禽养殖生产方式。(1)养殖方式:散养,集约化饲养,工厂化饲养。(2)组织形式:单一农户、“公司+ 农户”、“公司+ 小区”、“公司+ 农村”、专一标准化生产基地等。

2. 经营方式。单一经营( 种禽、商品代)抗疫情风险能力较弱。

3. 销售方式。鲜活:活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街头排挡。屠宰:热鲜、冰鲜、冰冻。

4. 生产过程。(1)品种(抗病力、生长性能之间的关系)。(2)营养。(3)疫情防控(生物安全措施、疫苗之间的关系)。(4)饲养管理(日常消毒、自动化设施设备、人员管理、标准化饲养)。(5)环境控制(地理位置、隔离缓冲带、无特定疫病区、生物安全隔离区、饲养环境净化、异常死亡家禽的无害化处理)。(6)企业作为疫病防疫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感。

三、防控禽流感疫情的对策建议

1. 政府的政策导向。

(1)养殖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有计划控制养殖规模和发展速度,提高准入门槛,强化养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鼓励发展“一条龙”生产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

(2)兽药厂:加强对禽流感疫苗质量管控和临床应用效果的监测评估,根据疫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疫苗生产用种毒,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研发针对性强、更有效的疫苗,鼓励公平竞争,政府招标疫苗逐渐退出。

(3)政府防控禽流感的工作原则,应该是“正确定位、部门联动、数据公开、适度防控、调整产业”。 ①正确定位:对该病的特性及其在家禽和人群中的危害性要充分评估,准确认识,区别对待,不要过度渲染,也不要麻痹轻视。②部门联动:农业、卫生等部门在防控工作中应步调一致(包括工作程序、监测方法、判定标准、公布信息等),相互及时沟通信息,做到资源共享、措施相宜。③数据公开:把监测结果尽量公开,并且形成定期公开制度;加强科普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让公众清楚规范的养禽场所的家禽感染的风险是低的,食用熟透的禽类食品是安全的;做好风险沟通,政府与公众,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④适度防控:重点防控,分类指导,重点地区包括禽类交易较大、养殖量较大、疫情毗邻的地区;实施分类监测:集约化养禽场、散养密集区、交易市场及环境、运输工具等。⑤调整产业,推动家禽业优化升级:养禽企业,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育种、营养、防控、环境控制、加工、销售等全程改造升级,集中饲养、科学防疫、集中屠宰、冰鲜销售、多元发展;兽医企业。新产品研发与使用效果评估,减少对政府依赖,按照市场规律依法经营。

(4)加强源头防控,规范活禽市场管理。①溯源清源:家禽养殖场,农贸(肉菜、批发)市场禽类档口实施“1110”政策,即“每天1 清洁,每周1 天消毒,每月1 天休市,每天活禽零存栏”;统一时段,以达到彻底清洁的目的;要求当天进货当天处置。②针对封闭的超市,禁止活禽销售:所有批发市场,实施禽类来源登记制度,凭证进场,禁止染疫禽类进场交易;针对批发市场分交易区(飞禽类、水禽类和陆禽类),分类批发。

2. 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篇3

摘要:本文对家禽疫病的防控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家禽疫病流行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家禽疫病的防控技术及实施要点,旨在找到有效的防控措施,保证家禽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家禽疫病;防控技术;实施要点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家禽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家禽疫病也经常发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发展,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1家禽疫病流行的原因

1.1饲养条件差

家禽养殖业规模较小,饲养条件比较差,大多家禽养殖场都不具备防寒保暖的能力,使家禽的体质变差,容易感染疫病。另外,家禽养殖场的通风条件与消毒条件比较差,导致病菌滋生和家禽染病。如:家禽呼吸道疾病就是由于养殖场通风不畅引起的,常见的有: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这类疾病在冬季常发,鸡患病后会出现喘气咳嗽等症状,慢性呼吸道病的病程比较长,会影响母鸡的产蛋率。

1.2家禽免疫存在问题

家禽免疫是防止疫病出现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家禽免疫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许多养殖户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免疫,影响免疫效果。其次,许多养殖户并不了解家禽免疫方法,在免疫注射时没有使用正确的疫苗,或者疫苗的剂量与稀释的比例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免疫前没有检查家禽的疫病情况,严重影响免疫效果。最后,疫苗的质量难以保证,许多疫苗存在不合格问题,疫苗对运输的要求比较高,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可能破坏疫苗的有效成份,疫苗失效,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家禽免疫效果,增大了家禽疫病流行的风险。

2家禽疫病的防控技术

2.1加强饲养管理

要防止家禽疫病发生,首先家禽养殖户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禽舍的通风,严格控制饲养的密度,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滋生,并可有效防止家禽患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主通过空气传播,所以保证禽舍通风能够有效的切断呼吸道疾病的传染途径,从而控制家禽疫病。其次,要做好禽舍的消毒工作,保证禽舍的卫生,养殖人员要定期清理禽舍,对家禽的粪便等排泄物进行处理,保持禽舍清洁,防止病菌滋生和疫病传播。

2.2规范患病家禽处理方法

家禽养殖户在发现患病家禽时,应该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病向更大范围传播,尤其是传染病,更要做好隔离措施。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养殖户无法治疗时应该将疫病情况立即上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请兽医协助治疗。另外,如果出现病死家禽,养殖户应该对其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食用、运输、销售病死家禽。

2.3做好家禽免疫工作

兽医主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家禽养殖户的免疫宣传,提高其免疫意识。应组织相应的讲座让家禽养殖户了解正确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式,避免养殖户在免疫的过程中采用了错误的免疫方法。兽医主管理部门应该规范疫苗的包装,分配好疫苗的剂量,这样养殖户不用自己分配剂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免疫效果。另外,要加强疫苗质量控制,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打击非法疫苗生产,保证疫苗自身的质量,同时要完善疫苗储存与运输制度,防止疫苗在储存与运输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家禽免疫投入,培养家禽免疫技术人才,促进家禽免疫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防止家禽疫病暴发流行,严防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禽养殖业的规模在逐渐扩大,但家禽疫病的流行,严重阻碍了家禽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对家禽疫病的防控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家禽疫病流行的原因,介绍了家禽疫病的防控技术及实施要点,希望能对家禽养殖业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培培.解码中国家禽产业现状———(北方牧业)2013家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行业篇[J].兽医导刊,2013,05:4.

[2]北方禽业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家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J].北方牧业,2017,06:32.

篇4

1家禽的健康标准

作为一名合格的养殖场管理者,必须要了解本公司/本场所饲养的家禽的健康状况,也只有了解了家禽的健康状况,才能为下一步的生产经营做出正确的决策。设立家禽的健康标准需要关注四方面内容:家禽外观评价标准、家禽的运动指标、家禽的生产指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前三项健康标准来源于养殖现场的观察和数据统计,可以比较直观的反应家禽的健康状况。健康的家禽外观标准,包含了家禽精神状态、体型、眼睛、鼻冠喙、羽毛、翅、等内容;家禽的运动指标包含了家禽的动作姿势、呼吸、吃料、喝水等内容;家禽的生产指标包含了死淘率、产蛋率、受精率、周增重等内容。不健康的家禽会在这些评价指标区别于健康的家禽,这种差别就会第一时间给养殖场管理者足够的信息,帮助其了解家禽所处的健康状态。

2家禽的健康评估体系

建立了健康标准,就可以根据健康标准设立一套可行的健康评估体系,利用评估体系作为工具,对饲养的家禽进行定期的健康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可把家禽分为健康、亚健康和发病三种状态,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家禽健康评估需要注意三点:定期评估、全面评估和及时记录分析。家禽在不同的周龄、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段都有特定的表现,健康评估体系要和这些特定表现相对应,评估结果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例如对呼吸道的评估就要夜晚熄灯后进行。3家禽健康检测体系健康的家禽,有其外在的健康标准,同时也有一些内在的健康标准。这些内在的健康标准,就需要我们借助化验室检测体系进行评估,主要包含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区域内流行毒株抗体水平高低、家禽的带菌或者带毒情况、免疫抑制病等几个方面评估,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对肠道微生物检测、分离菌株耐药性检测、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等进行检测分析,更加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家禽的健康状况。

3健康管理方案

篇5

关键词:动物疫病;监管;禽类食品安全

在不久之前,我国的许多省区出现了人患H7N9禽流感的病例,并且患者人数不断增多,虽然得病的人范围没有扩大的很严重,并且禽流感病毒也没有在养殖场内出现,但是人们还是很害怕禽流感的传播。由于这些事件的发生,人们的正常的生活频率受到了干扰,人们都不敢去购买有关禽类的食物,由此有关家禽产类的公司收入都受到了重创,这也造成了一个动物源性食品公共安全事件的爆发。对这些事情的发生,对现在社会阶段出现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原因以及防患措施进行研究,促进社会产业的转型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社会公众动物疫病防制的意识的提高

在现在社会,人们虽然越来越关注动物源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对于动物疫病的防制,我国的很多地区生产者以及相关人员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人们几乎不了解疫病的防疫,甚至于有些地方政府根本就不重视这一方面,因为这些原因,很多地方会发生动物疫病,对当地居住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最严重的是,很多从事家禽养殖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动物疫病防制掌握度几乎为零,不知道要对动物进行动物疫病防制,认为不会发生动物疫病事件,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进行动物防疫。像是在很多农村,家禽的粪便随处可见,家禽也没有圈养好,满地乱跑乱飞,人畜之间的生活环境没有严格的区分,人们不在乎家禽家畜是否死亡,随处乱放,对于苍蝇之类的可以传播病毒飞虫也没有及时清理,很多从事养殖的人对家禽家畜随便进行屠杀,更严重的是有些养殖者竟然将一些加工后的病死的家禽家畜的肉随意销售,这些都不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这些行为都很容易造成动物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为了使畜牧业工作不出现安全意外事故,是人民的身体健康得以保障,社会对于动物疫病防制的意识急需提高,对于动物疫病防制的必要性以及动物疫病防制的有关知识的在社会中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生产者来说,应该自觉采取有关措施进行动物疫病防制,尤其是如果有家禽突然地死亡要及时的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并且深埋或是焚烧死亡的家禽的尸体,切记不能随处乱扔,更不能进行加工或是销售,不能使传染源进行流传。动物防疫的工作十分的重要,各级政府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对动物疫病进行防疫。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就像是防火防震等工作的重要性。动物防疫必须要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动物防疫的工作也归进重要议事的日程和工作日程。事关国计民生,不仅政府需要采取有关措施进行防疫,人们更需要增加动物疫病防制的意识,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购买没有经过检疫的失误,不购买未经许可加工点加工的动物源性产品,不购买乱屠乱宰的家禽家畜的肉,更不能购买未经安全许可条件下加工的食品。

二、对动物疫病实行全过程检疫监管动物疫病工作的实行

想要做到动物疫病防制不出意外,就需要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卫生进行严格把关,从饲养场到餐桌,都需要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严格把关。对于饲养动物的时候,要加强动物疫病的防制。要使畜牧业得到产业化的发展,就需要改善农民饲养家禽家畜的情况,使防疫的条件的到改善。想要做到这些,第一需要隔离人们与家禽家畜生活的环境,对家禽家畜进行统一的动物疫病防制;第二通过符合动物防疫国际标准的饲养场饲养的动物肉类按照统一的国家要求进行加工销售。事实告诉我们,这两种方法都是能够有效进行动物疫病防制的。除了这些,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检查检验动物疫病以及动物饲养的环境,坚决杜绝不符合规定的动物屠宰加工厂,杜绝无卫生许可,保证动物屠宰场贯彻执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在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认证注册。通过这些措施,保证动物源性食品从生产以及在市场上的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严格的监控,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者放心的购买食用动物源性食品,使国民的身体健康得以保障。

(一)全面发展规划的的建立需要在了解畜牧业生产机制的基础上进行。配置好土地等资源,促进产业的升级。

(二)从基层开始建立防控检疫体系。在基层中,缺少的是更多的人力财力,而市级监测中心更应该着重的建设,让区域的监督检验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而做到这些的第一步就是把县作为建设的重点,让基层畜牧业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成立综合性的执法队伍,尽量不出现监管的空白区。

(三)对行业的开放程度应该加以扩大。让民众也可以参与畜牧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建立第一批质量检验机构,使这些机构能够独立,在民众心中树立起权威,成为国家检测机构的基础。

(四)扩大向公众公开畜牧产品质量检验的信息。畜牧产品的检验结果不仅是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更是群众进行消费的保障,是消费者的心理依靠,通过这些,增加公众与品牌的信任。

(五)对于科学知识的普及,提倡健康的生活。要对社会广大群众进行有关科学法律知识的普及推广,让公众的科技水平有所提高。使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一个客观的态度,对于生活方式能够有一个科学的规划。

三、科技方面加强建设力度,建立科技保障机制

(一)推广新型的农民教育观。养殖业主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农业伦理道德观点的建设是工作的重心,丰富监狱的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立起全面的动物疫病防制教育体系,让这个行业的从事者都能够有着完善的职业技能,能够采用科学的方式对自己所在的行业进行创新改善。

(二)创新动物疫病防制体制,做到创新,使基层载体的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技术推广工作是工作的核心,使各类组织得到有效组合,信息技术业得到充分的利用,打造一个为公众提供便利的动物疫病防制网络机构。

(三)紧跟国家产业技术发展的脚步,研发新型技术,实行产业的无缝连接。将一部分工作做的好的企业作为示范单位,推广技术的发展,让有关工作技术发展的更好。

(四)发展新型的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微型服务性企业。在基层科技推广中,小微型技术服务性企业占据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许多地区他们都能够成为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应该鼓励他们的发展。除此之外,技术型人才的推广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奖励鼓励大中专生开办企业,建立模范,带动畜牧业动物疫病防制的工作发展。

结语:民众是国家的基本,畜牧业和公众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些,我国各级政府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并且在一些动物疫病防制工作方面效果显著。对于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动物疫病进行了很好的防制。但是当今全球市场是流通的,所以对于一些国外进口的食品安全检查力度的提升更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广华. 如何防范动物源性食品公共安全事件[J]. 中国畜牧业, 2013(15):74-75.

篇6

一、背景

2013年我国出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以来,已造成多人感染和发病死亡,并对家禽产业造成影响。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研究表明,目前从家禽和环境中分离的家禽H7N9流感病毒对家禽无致病力,但存在变异成高致病性毒株的风险。为加强源头控制,及时发现、逐步剔除H7N9流感病毒,切实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决定实施全国家禽H7N9流感剔除计划。

二、目标

通过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市场链分析,掌握家禽H7N9流感病毒时间、空间、群间分布状况。及时清除家禽养殖、市场流通等重点环节中家禽H7N9流感病毒,有效降低病毒向人传播风险,降低病毒由活禽市场向养禽场传播风险。

三、技术路线和防控措施

限制家禽由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围绕活禽交易市场、养禽场和野生禽鸟栖息地等重点区域,开展基于风险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并清除家禽H7N9流感病毒。

(一)摸清病毒污染面 监测工作实行分区分类管理。按照是否发现过病毒,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重点监测省份和一般监测省份,前者监测范围应覆盖各环节,后者监测范围以流通环节和种禽场为主。

重点监测省份。对所有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活禽交易摊位/档口)同时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批发市场每月监测,农贸市场(活禽交易摊位/档口)每年至少集中监测两次。对所有种禽场(包括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种禽场以及国家级家禽基因库的种禽)进行血清学监测,每年至少集中监测两次。对其他家禽养殖场(村)进行血清学监测,应确保监测频率和数量。

一般监测省份。对所有活禽批发市场同时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每年至少集中监测两次,必要时选择部分重点农贸市场(活禽交易摊位/档口)开展监测。对所有种禽场(包括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种禽场以及国家级家禽基因库的种禽)进行血清学监测,每年至少集中监测两次。对其他家禽养殖场(村),应结合 ),亚型禽流感监测计划开展家禽H7N9流感血清学监测。

野生禽鸟栖息地。在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和青海湖等湖泊湿地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水网地区,对野生禽鸟采样监测,以病原学监测为主。

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所有场点的环境进行采样,开展病原学监测。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各专业实验室主要负责种禽场、批发市场和野生禽鸟(家禽野禽界面)监测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要求开展监测样品采样、病源追溯及养殖场(村)、农贸市场(活禽交易摊位/档口)监测工作。

(二)剔除阳性禽群

按照(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要求,对病原学阳性禽群进行处置。对血清学阳性种禽,直接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血清学阳性但病原学阴性的其他禽群,禁止流通,就近屠宰。对上述感染群以外的同场(村)其他禽群,在感染群处置后应再次进行血清学监测,监测证明无感染阳性后方可移动。

在家禽或环境样本中监测到阳性的,应开展追溯调查,了解病毒来源和可能污染的场点,对可能污染的场点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旦家禽H7N9流感病毒发生变异,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处置。

(三)流通调运监管

对跨省调运的活禽,各地应结合H7N9流感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结果开展产地检疫。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须经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人签字。根据检疫工作需要,依法对调运家禽进行H7N9流感实验室检验。

对跨省调运的种禽、种雏和继续饲养的家禽,严格执行到达报告和隔离观察制度。到达目的地后,货主应在24小时内向调入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在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在隔离场或饲养场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30 天。隔离观察未见异常,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不合格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鼓励对活禽进行规模饲养、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对运输车辆、装载工具和相关人员应进行严格消毒。

(四)其他环节的防疫监管

各地应加强对活禽交易场所和家禽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

1.活禽交易场所。各地要根据实际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活禽交易场所的监管,严格落实定期休市消毒措施,建立统一的活禽交易场所/休市消毒日.制度。进入市场交易的活禽应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农贸市场(活禽交易摊位/档口)出售的活禽应宰杀后带出市场,未售出的活禽严禁运回养殖场,在农贸市场(活禽交易摊位/档口)逐步推行“活禽不过夜,当天集中屠宰,冰鲜上市”制度。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活禽市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疫病监测工作。一旦检测发现阳性,应建议当地政府关闭该交易市场;彻底清洗消毒后,经地市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共同分析评估合格,方可重新开放。

2.家禽养殖场点。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严格落实养殖场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制度,指导养殖场点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制度,推广全进全出、封闭管理的养殖模式,定期开展清洗消毒。对进出的运输车辆、装载工具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消毒。加强养殖场防疫设施建设,有效防范家禽与野鸟等野生动物接触。鼓励建设生物安全隔离区,提高养殖场所生物安全水平,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形成“优质优价、优质优市”的市场机制。

四、其他要求

(一)组织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协调,强化措施联动,上下协同,共同做好家禽H7N9流感防控工作。应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计划制定实施方案,设定工作目标,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估工作,推进计划实施。

(二)经费保障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禽流感监测经费预算的基础上,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家禽H7N9流感剔除计划的实施。

家禽H7N9流感扑杀补助,参照高致病性禽流感扑杀补助政策执行,根据实际扑杀数量据实结算。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监管,推动相关项目实施。

(三)科技支撑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各专业实验室要深入开展病原学研究,加强家禽H7N9流感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建立敏感、特异、便捷的检测方法,加快形成完善配套的标准化诊断试剂。开展各级兽医实验室家禽H7N9流感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和质量控制的能力比对,确保结果准确。

各地应加强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配备必要的人员和基础设施,提升兽医实验室禽流感监测能力。县级兽医实验室应具备血清学检测能力,省级和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应具备病原学检测能力。

篇7

关键词:鸡场 禽流感 防控

本次试验主要通过研究科学正确、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家禽抗病能力及抗应激能力;研究出一套适应本地区可行、科学的禽流感疫苗和免疫程序及生物安全技术与合理消毒方案相结合起来的综合防控措施,达到综合防控禽流感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回顾性调查 随机调查了AA+肉鸡场20家,新罗曼蛋鸡场10家,涉及调查家禽65万羽,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如下。①生产水平。AA+肉鸡7周龄末,公母混群饲养平均体重2805克,平均料肉比2.04:1,平均成活率93.2%,平均每羽兽药成本0.7元;新罗曼蛋鸡72周龄时,入舍母鸡平均产蛋274枚,蛋重16.98千克,蛋鸡全程料蛋比2.34:1,后备母鸡育成率94.6%,产蛋鸡死淘率8.8%,平均每羽兽药成本1.0元左右。②禽流感防控水平。调查对象中,有46.6%的鸡场未建立防疫隔离带;76.2%未建立进场消毒池;53.3%鸡场环境卫生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免疫程序不规范,疫苗剂量不一致,疫苗型号不一样,给防控禽流感带来很多隐患。③饲养水平。通过近20年的努力海门地区养鸡水平已处于国内相对领先的地位,但受养殖设施限制,养殖理念束缚,养殖手段局限,科技转化生产力能力不强,因此,营造舒适、安全的养殖环境,制订并落实一整套科学养殖、疾病预防方案,是开展本次研究的核心。

1.2 符合试验条件的试验场确立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全市规模鸡场目前的饲养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试验方案要求及回顾性调查的结果,最终确立了具有代表性的临江镇的施云昌肉鸡户(批饲养规模5000羽)、龚小平肉鸡户(批饲养规模3500羽)、龚柏生肉鸡户(批饲养规模3200羽)及海门镇徐建平肉鸡户(批饲养规模5500羽),沈兴洪肉鸡户(批饲养规模5000羽)、施斌肉鸡户(批饲养规模5800羽)等作为规模肉鸡项目试验场;临江俞成泉(批饲养规模10000羽)、海门常乐黄鸡场(批饲养规模20000羽)作为规模蛋鸡试验场,该批试验场已基本能代表我市规模养鸡场的饲养水平。

2 免疫试验及免疫效果、母源抗体水平监测

试验期间,实验室共开展新城疫免疫抗体监测累计500份,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累计2500份。

作为与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比较的肉鸡组接种H5N1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抗体水平较好,通过肉鸡试验场的试验,实验数据分析,基本可以确定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用于禽流感防疫的保护力太低,不能起到基本保护作用,海门地区不宜推广该疫苗。

蛋鸡试验组通过实验室抗体检测结果,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对蛋鸡的免疫效果很差,基本起不到保护作用,而禽流感H5N1油乳剂灭活苗效果明显好于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蛋鸡场一般不建议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因此,建议规模蛋鸡或种鸡场使用禽流感H5N1油乳剂灭活苗,并且在产蛋前必须接种至少3次该苗,才能在整个产蛋期有保护力。

3 生物安全综合技术应用

在整个试验期间,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生物安全制度,主要是饲料、物品等按规范的程序进入每个试验场,进入每个试验场的所有人员遵守严格的准入制度,员工进入饲养区必须严格遵守场上的消毒、工作制度,外来人员一律谢绝入内,确需入场的人员经过严格的消毒;饲养场内部的粪便、废弃物及时无害化处理,场内工作人员不随意出入家禽饲养场所及市场。通过消毒措施及生物安全技术综合运用,各个试验场在试验过程中,杜绝外源病原微生物侵入饲养场,也保证了场内的废弃物不污染周围环境。各试验场通过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手段,使得饲养场环境得到净化,保证家禽在饲养过程中健康[1]。

4 其他防控措施的应用

其它防控措施主要着眼于“养”字,严格把好饲料质量关,防止饲料霉坏变质;提供的配方料,要求科学合理,质量稳定;确立“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加强预防性药物使用,做到不滥用抗生素,确保家禽饮用水卫生、充足;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光控程序、通风换气,尽可能提供养殖温度、湿度条件;加强鸡场日常管理,克服一切不利应激因素,创造安全、舒适的饲养环境。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适合海门地区规模鸡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程序建议 肉鸡在7-10日龄皮下接种0.3mL/羽的禽流感H5N1油乳剂灭活苗,饲养周期超过2个月的,首免后间隔20-25天进行二免,剂量0.5mL/羽;蛋鸡首免在10-14日龄皮下接种0.3mL/羽禽流感H5N1油乳剂灭活苗,在60、110日龄左右分别肌注0.5mL/羽的禽流感H5N1油乳剂灭活苗,270日龄时,做抗体监测,低于保护水平时,加强一次免疫,剂量0.5mL/羽[3]。

5.2 生物安全技术应用 鸡场与周围相对隔离,实施严格消毒制度,限制人、物、其它动物出入养殖场。

5.3 综合防制技术应用 饲料全价、优质,控制鸡舍环境,保持光照、温度、湿度合理,通风良好,减少有害气体含量及灰尘,加强预防性投药及消毒药使用,强化饲养管理,饲养密度合理,严格进行死淘家禽及粪污等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吴胜香,陈芳,吴胜峰,等.规模禽场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0,(5):77-79.

篇8

关键词:职高 动物科学 养殖 理论

由于我国家禽生产技术特别是禽病控制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致使家禽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毁灭性疫病时呈流行,每年因疾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禽舍环境与设施落后是关键因素,因此全面认识环境因素与家禽保健及疫病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禽场的选择

场址的选择与防疫有很大关系。为就近供应鲜蛋和活禽,我国有不少家禽场建在大城市附近,但城市与家禽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干扰。城市的废气、废水、废弃物等“三废”会对家禽造成危害,家禽场的“三废”也会形成公害招致社会的反对。因此,家禽场应尽量选在远离城郊,靠近农田、菜地的地方,与附近的居民点、铁路、公路、运输河道等要有相当的距离,尽量做到既方便运输,又能防止环境污染、病原感染与噪音干扰等。禽场要求地势高、背风向阳、朝南或东南方向,最好有一定的缓坡,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排水,以保持场区小气候温热状况相对稳定。另外,禽场附近应无屠宰场以及易造成污染的工厂。

二、禽场的卫生防疫设施

禽场内外、场内生产区与其他各区之间、生产区内各鸡舍之间,均应设置隔离带或隔离物,入口建隔离消毒设施,成为多层隔离封闭单位,净道、脏道不可交叉。禽场应设有围墙或防疫壕沟,少设大门和出入口。大门口应建有与门等宽、略高于地面且带雨棚的消毒池,长5~6m,用于进出车辆和人员消毒,要做到消毒药物常年不断且经常更换。禽舍之间间隔距离至少15m以上,并有隔离沟或其他天然隔离物。生产区入口处建车辆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消毒更衣室必须具有“初步消毒——更衣——再消毒”的配套设施。专业户至少应有更衣和消毒设施1套。鸡舍入口处应设消毒更衣室,一般包括脚踏式消毒池、洗手池、更衣更鞋间等。

三、禽场的生态环境

1.温度

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最佳舒适温度为18~31℃(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蛋用母鸡的适宜温度为10~24℃,肉用仔鸡的适宜温度为21~27℃)。但是以目前普通的鸡舍结构和饲养方式完全保持最佳温度几乎不可能。而对温度最敏感的雏鸡,以目前普遍采用的保温形式,要达到所要求的育雏温度比较容易,但是在冬天要做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协调。

2.湿度

温度舒适范围内最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65%,最大范围为40%~72%。在温度达32.2℃时,相对湿度超过55%,家禽体温开始上升,对保健不利。在高湿条件下,尤其在相对湿度70%以上时,能促进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发育,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家禽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高温高湿时,饲料、垫料等易于霉败,可使雏鸡群暴发曲霉菌病,造成重大损失。高湿还有利于球虫病的传播,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家禽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感冒性疾病,如风湿症、关节炎、神经痛等。

湿度低则会引起啄肛、啄癖等疾病,致使羽毛生长不良。

3.空气

由于鸡的消化道短,鸡粪中残余蛋白含量高达20%~28%,在温暖季节极易发酵产生氨气和硫化氢。这两种废气对家禽非常有害,它们能刺激鸡的呼吸系统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亦可诱发腹水症和灼伤眼睛,所以鸡舍空气中氨气的含量不能超过5mg/kg,硫化氢不能超过1mg/kg。另外,一氧化碳对神经、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因此在寒冷的冬季,用煤炭在禽舍内生火取暖时(尤其是在夜间),要防止舍内因通风换气不良而可能产生的一氧化碳中毒。 转贴于

4.光照与噪音

良好的光照控制能使家禽发挥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因此光照时间不可忽长忽短,光照强度亦不可忽强忽弱,必须按规定进行,以减少对家禽的应激。噪音对家禽的危害十分严重。当噪音在40db以下时,其生产性能良好;60db时生产性能为正常的80%;70db时仅为50%;80db时只有30%。突如其来的响声会引起严重的惊群而突发猝死综合症,有的甚至在短期内停产。因此,在选择场址时,首先应考虑远离公路、铁路以及嘈杂的场所。

5.饲料与饮水

饲料和饮水是家禽的物质基础,饲料和饮水的卫生指标对家禽健康非常重要。在当前的家禽生产中,饲料来源复杂,现有的加工、运输和贮存条件很难保证饲料不被污染,有些饲料出现严重的霉变,致使家禽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和霉菌性肺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作饲料和水的卫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污染程度、残留农药及其他有害物质、微量元素及其他微量养分的含量、新鲜度或变质程度、各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等。

6.微生物

对大群饲养的家禽生产而言,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危害最大。因此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需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

(1)消毒。消毒是在体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唯一途径。首先,要彻底清洗。水洗干净鸡舍内的材料,是消毒作业的前期工作。水洗结束的标准为:肉眼不见鸡舍内有污物。其次,使用消毒剂。各种病原体只用1种消毒剂是不行的,在实际工作中,要使用2种作用不同的消毒剂或采取2种不同的消毒方法进行交替消毒。对于一般的病原菌和病毒,可用苛性碱进行消毒;对于特殊的病原菌,要用氯系列消毒剂;对于球虫类卵囊,则用杀卵囊药剂。饲养人员进出禽舍时的更衣消毒、用具消毒等也都能有效地切断病原的传播。

(2)消灭易感个体。消灭易感个体的方法是进行免疫接种和增强抗病力。每个禽场都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制定出适合于本场的免疫程序。目前,我国现有疫病中,绝大多数已有疫苗控制,疫苗使用后应及时作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下一步免疫计划,不断调整、完善,这样才能保证传染病的发生能有效地控制。

篇9

一、禽流感流行特点

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禽类,包括鸟、家禽、野禽、水禽等。由于北方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养禽 户应尽可能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禽流感的发生。

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急性流感病禽的血液中大多含有高滴度的病毒,有极高的感染性。禽流感的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对易感禽的直接接触和易感染禽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及气溶胶等传播方式。由于病禽各组织中大多含有高滴度的病毒,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被含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

随着禽流感疫苗的广泛应用,目前,尽管小范围发病和流行偶有发生(主要是非免疫群),但是散发的非典型性禽流感在一些地区成为主流。并且从养鸡密集区域向边远地区扩展,因此,边远地区有地方性流行可能,特别对商品蛋鸡、肉鸡危害程度相对较重。

二、禽流感防治措施

就养殖者本身而言,预防家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从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免疫易感动物三方面入手。平时要树立“以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一)严格执行和完善养殖场的经常性生物安全措施

1.生活区、生产区和污染区三大功能区之间设立隔离带,并实行严格消毒。同一养禽场内只能饲养一种类型的家禽,严禁鸡、鸭、鹅、鸽子及野生鸟类混养。

2.鸡场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必须生活在养禽场内,生产人员包括饲养员、饲料调配人员、兽医等进入生产区、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应经常清洗消毒,不可穿出生产区。工作人员家中不得饲养家禽和野禽。工作人员所食用的鸡蛋、鸡肉均由场内统一供应。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病。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谢绝任何形式的参观活动。

3.场区大门口要设消毒池,场内应由专人管理,消毒池要定期更换和补充消毒液,以保持消毒浓度,并监督出入人员、车辆的消毒。进厂工作人员一律脚踏消毒垫进入厂区,生产区消毒处还要设清洁消毒间,进入生产间的员工要脱掉衣服进入淋浴间清洗,之后换上专门的工作服工作靴,按规定的紫外线照射时间照射后,脚踏消毒池进入,在进入鸡舍时要消毒双手,在鸡舍门口设置消毒盆,双脚踏入消毒盆后才能进舍工作。每栋鸡舍配有专职管理人员,不能串舍。各种鸡舍的生产用具也要专舍专用。

4.从生物安全的角度考虑,鸡场还需要建立以下生物安全制度:运送饲料用具的车辆一律走净道,运送鸡粪、毛鸡、病鸡的车辆走脏道,两道在场内,在养殖场生产中尽量避免家禽与野禽的密切接触,尤其是不要接触野鸭等禽类。这对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鸡场内禁止饲养猫、狗等其他动物。

5.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不难杀灭禽流感病毒。养禽场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制剂类、氧化剂、碱类等都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切实有效。鸡群出栏或转舍后,要进行空舍消毒制度,尤其是发生过禽流感的鸡场,首先要将圈舍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圈舍,冲洗干净后用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消毒时,地面、网床、鸡舍大门都要喷到,消毒后,空栏时间不少于一周,每一批鸡入舍要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绝不能混养。在饲养期间还要圈舍进行带鸡消毒,孵化房、每周消毒1-2次,育肥舍、种鸡舍每周消毒1次,用高效低毒消毒剂。

(二)切实做好免疫工作,提高禽群有效免疫密度

在特定时期内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是防御禽流感暴发和流行的关键性措施。由于禽流感血清型较多,而且交叉保护性差。因此,接种疫苗时,必须针对当地流行的亚型,选择相应的亚型疫苗免疫,才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一般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我们国家使用的主要是预防H5和H9亚型的禽流感疫苗。注射前,首先要看疫苗的有效期,是否在有效期范围之内;其次,要检查疫苗的质量,看有没有变质、沉淀。对鸡群的免疫接种,必须根据本地区及本鸡场的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与免疫时机。同时加强抗体监测,用以决定各种苗的二次免疫间隔期或决定是否补加免疫。

三、发生禽流感疫情后的措施

(一)发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后,要及早诊断,严格隔离,快速制定相应的防疫措施。立即组织人员会诊,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进一步确定鸡群的发病情况。查清发病鸡群的日龄、临床症状、发病率、发病鸡舍的数量、传染力大小、疫病传播的速度、死亡病鸡的剖检变化等。

(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封锁扑杀令将发病场或村作为疫点进行严密封锁。同时,将该疫点周围3km范围内划定为疫区进行封锁,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并将疫区周围5km范围内划为受威胁区,对受威胁区的禽类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指派专人,配备消毒设备,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站。禁止易感染活禽进出和易感染禽类产品运出,对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三)对疫区内所有被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禽(包括鸡、观赏鸟、野鸟)都要全部进行扑杀,禽尸体采用掩埋、焚烧等做无害化处理。掩埋地点尽可能在疫区现场,以减少运输和避免运输尸体途中污染周围环境。坑应远离水源、电缆线、水管、煤气管道等设施。掩埋坑附近应设立标志,不得用于农业生产。被污染的饲料和粪便要堆积起来进行发酵处理。

(四)确诊为可疑病禽的要分别处理。对可疑鸡群应做进一步检查,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诊断,以便早期确诊。阳性禽应全群扑杀。对阴性禽群及发病场周围的禽群进行定期检查,每周至少检查2次,至少检查4周。收集死亡的鸡,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以确定死亡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篇10

关键词:矮小型溧阳鸡;体重;体尺性状;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S831;S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005-02

家禽的体重、体尺往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生产性能,作为表型性状并利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某些限行性状或者晚熟性状的早期选择,已经成为常用的重要育种手段[1,2]。溧阳鸡是产于江苏省西南丘陵山区的著名肉用型地方鸡种,具有体型较大、肉质鲜美和屠宰率高等优良特性,先后被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江苏省家禽品种志》[3,4]。近年来该品种更是被大规模地应用于集约化商品肉用仔鸡生产,但由于溧阳鸡体型较大,饲料消耗高、单位面积饲养量低,造成苗鸡生产成本高,影响了溧阳鸡的大规模推广与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引入矮小型黄鸡为父本,在溧阳鸡中选择产蛋量好的个体作母本,通过杂交、横交固定以培育矮小型溧阳鸡新品系,再用溧阳鸡公鸡为父本,以矮小型溧阳鸡新品系母鸡为母本进行杂交,用于商品肉鸡生产。为进一步了解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本试验对4、8、12周龄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体重、体尺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优质高产溧阳鸡配套系的选育和推广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鸡的选择及饲养

1日龄健康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200只(公母鸡各半)由溧阳市种畜场提供,出雏时进行个体编号,地面垫料平养,自由饮食和饮水,按常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不同阶段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其中0~6周龄代谢能为11.7 MJ/kg,粗蛋白为19.0%,7~12周龄代谢能为11.2 MJ/kg,粗蛋白为15.0%。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2.1 体尺指标测量 试验用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公鸡和母鸡分别在4、8、12周龄称重并测量其体尺性状,包括体斜长、胸宽、胸深、龙骨长、髋宽、胫长和胫围。

1.2.2 测定方法 试验鸡体尺测定方法参照NY/T823-2004进行[5]。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 Excel 建立数据库,计算各性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使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进行t测验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4、8、12周龄矮小型溧阳鸡体尺测量结果分别见表1、表2、表3。由表1可见,4周龄公鸡的胸宽、胸深、髋宽、胫围都极显著高于母鸡(P

由表2可知,8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为1 265.00 和1 075.70 g,8周龄公鸡体重、体斜长、龙骨长、髋宽、胫长、胫围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

由表3可知见, 12周龄公、 母鸡体重分别为2 152.87和1 686.60 g,12周龄公鸡体重、体斜长、胸宽、胫长、胫围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

由表4可知,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体重与体斜长、胸深、龙骨长、胫长、胫围之间,体斜长与龙骨长、胫长、胫围之间,胸宽与胸深、髋宽之间,胸深与髋宽、胫围之间,龙骨长与胫长、胫围之间,胫长与胫围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3 小结与讨论

体重和体尺性状是动物遗传育种中重要的表型性状。该性状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性别、年龄、营养水平、饲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关于禽类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关系有诸多研究,对绿壳蛋土鸡生长发育等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绿壳蛋系胫长、胫围、龙骨长与体重都呈正相关,其中胫围与体重的相关性显著[6];裴鑫德[1]对中国30个地方品种鸡生态性状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时发现,体尺性状与产肉性状间的相关显著主要是由胸宽、胸深以及体斜长与体重的相关性引起的;王得前等[7]对仙居公鸡的分析发现其体重与体尺性状间亦差异极显著。王清华等[8]对优质黄鸡矮小型品系胫长和胫宽的双向选择分析表明胫长的双向选择对后代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万建洪等[9]测定4周龄溧阳鸡平均体重为554.0 g,本试验测定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4周龄公鸡体重为363.17 g,母鸡体重为325.10 g。

在肉鸡生产中,胫长曾作为衡量肉鸡生长速度的指标,对于雉科禽类来说,胫长与体重间一般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相关[10]。由本试验结果可知,体重与胫长的相关程度很高,相关系数为0.622。并且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的F1代在4、8、12周龄时,公鸡的绝大多数体尺性状均极显著或显著大于母鸡,这反映了公母鸡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上存在的差异。而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体重与体斜长、胸深、龙骨长、胫长、胫围之间,体斜长与龙骨长、胫长、胫围之间,胸宽与胸深、髋宽之间,胸深与髋宽、胫围之间,龙骨长与胫长、胫围之间,胫长与胫围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体重与胸宽之间,胸宽与胫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的胫长与胫围之间高度相关,体重与体斜长、髋宽及胫围呈正相关相一致[6,7]。

优质的地方鸡种除具有优良的肉质外,还需要有较好的符合人们喜好的体型外貌及较高的生产性能,以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需求[11]。因此,优质鸡在性别、品种、外貌等特征、体重、日龄、生产状况、健康状况、实用方面等都有具体的标准。本试验对矮小型溧阳鸡杂交后代的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正常溧阳鸡公鸡和矮小型溧阳鸡母鸡杂交得到的溧阳鸡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

参考文献:

[1] 斐鑫德.中国地方品种鸡生态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 生态学报,1996,16(6):376-374.

[2] 唐 辉,李 奎,吴素琴,等. 文昌鸡的屠宰性能及性状间的相关分析[J]. 中国家禽,2005,27(2):17-19.

[3] 中国家禽品种志编写组. 中国家禽品种志[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 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编委会. 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 陈宽维,高玉时,王志跃. 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6] 刘丽仙,娄义洲. 绿壳蛋土鸡若干种质特性的研究[J]. 云南畜牧兽医,2003(4):7-8.

[7] 王得前,陈国宏,吴信生,等. 仙居鸡的体尺测量及屠宰性能测定[J]. 浙江畜牧兽医, 2004(3):1-3.

[8] 王清华, 李 辉, 张德祥,等. 优质黄鸡矮小型品系胫长和胫宽的双向选择效应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2005,41(8):30-31.

[9] 万建洪,张 军,池智贤,等. 溧阳鸡体尺测量及屠宰性能测定[J]. 畜牧与兽医,2011,43(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