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养殖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牧养殖专业知识

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 能力培养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疾病诊治、关爱动物及保障养殖业生产,动物医学管理等的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匮乏、实践教学体系不规范。大部分中职学生多数情况都是因为初中成绩不理想,无法考上好的高中而选择的一种出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对这类型的学生引起太多的重视,这样一来,这类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听老师的话,并且还有很多学生对实践课和实习不抱有积极的态度,经常会抱怨“养殖场的活太累,根本就不是我能干的”,“我不学畜牧兽医我也会养猪,实际上也锻炼不到什么,还浪费时间”等等。再加上,大部分的实习场所条件都不好,使学生的抵触情绪更加严重,最终造成学生在专业实践锻炼中参与没有太高的自觉性,而且没有良好的吃苦耐劳精神。传统教育的计划目标将中职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了让学生掌握现有理论知识上,针对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校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在最近几年中,因为市场的需求,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所谓实践,其实就是指动手操作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应用水平,以及解决技术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意志力和信念等综合素质;但是大部分学校教师并没有明确其实践教学界定,尤其是不能全面充分地认识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归属性质以及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关系,所以,不能统一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方法,导致实践教学不仅没有标准,不够规范,而且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实习创新安排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夯实实践教学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统一。校企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实行内引外联,把生产现场建在学校,让企业走进学校。学生在校内就能学习企业生产知识,初步实现学校与工厂、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等合二为一。围绕行业企业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加强与畜牧行业的联系,拓展校企合作领域,解决了在校生实习实训的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加强对畜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组建高质量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强化学生的实习技能。为了可以使实践教学得到一定的强化,将动手能力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合格实用人才培养出来,在此基础上,应该将一支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娴熟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立起来。学校对于实习指导教师有较严格的要求,需要其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热爱所教专业,职业道德高尚,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教学能力方面,要能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使学生的求知以及掌握各项技能的欲望激发出来,并且在文学、口头表达能力上也有一定的保证;在业务素质方面,操作技能很重要,只有在正确的技能操作示范前提下,才能够达到中高级技工水平。对于专业指导教师而言,不仅要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有充分地掌握,而且也需要了解社会用人部门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的具体要求;在学历方面,实习指导教师的学历最低也应该是大专以上。例如校领导经常将农林牧实习指导教师外派开展相应的饿技术培训,这样的话,可以使实习指导教师对专业技能更加熟悉,自身的专业知识也有更新,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而使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畜牧专业经常要聘请畜牧局的技术专家,开展相关的讲座,并且让其担任畜牧学生校外的实习指导教师。

四、创新课程设计,以适应学生特点和社会要求

课程设计以“工学结合”为平台,课程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展开,面向生产一线开展课程教学,按岗位要求设定教学内容。如《猪生产技术》、《家禽生产技术》两门专业骨干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紧密联系企业的生产现状,分别与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立课程的技能点,课程仅对的一般理论作概要阐述,对所对应的能力要求作全面评述,安排集中时间到企业顶岗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融会贯通,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再如随着新的疫病不断出现,传统的方法不能控制疾病,导致养殖企业效益受损;新的标准化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技术更新要点;如何经营养殖企业;现代畜牧业的工作岗位设置及岗位能力要求;畜牧产品的质量标准等,这些内容在传统的教科书上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教师必须不断引进养殖业的新理念和新观念,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新型的现代畜牧业,授课内容要不断更新,使之与畜牧养殖业的实际生产岗位及其能力要求相衔接;提出我国畜牧业必须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突出特色养殖业的建设和发展思路,制订符合时代特点的课程大纲、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

篇2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 “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与成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75-02

目前,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少的缺陷:一是课程针对性不强;二是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单一;三是单门课程独立实验为主的实验方式占主导地位;四是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五是教师演示性实验为主导,学生动手实践为辅;六是实验内容与生产脱节。这些问题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为例,探索在畜牧兽医专业实施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为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创建畜牧兽医专业“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组通过大量走访畜牧兽医行业大中型企业、相关职业院校,对行业专家、企业员工及本专业毕业生进行了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趋势、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的深度调研,并邀请企业专家、职教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建立了畜牧兽医专业“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较完善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题体系;建成了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题体系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库。

“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即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分段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能力训练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分层训练,逐级递进,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训练项目,逐步实现学生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岗位综合能力的螺旋提升。“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培养(见图 1)。

图1 畜牧兽医专业“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第一A段:利用养殖场,使学生初步感知养殖环境,进行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初次进入养殖场后,对养殖环境进行初步认识和感知;通过在校教师及养殖场外聘指导教师的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初步设计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有目的地进行重点知识的学习;通过与养殖场员工的亲身接触及对整个养殖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畜牧兽医专业”的热情及人际交往、沟通交流、法律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阶段:充分发挥本专业校内养殖场及校外养殖场的优势,进行岗位核心课程的教学,以实现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养殖场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中逐步熟悉养殖过程,开展各个职业岗位(如饲养员、繁殖员、疾病防治员等)所必需的核心课程的学习与实践,逐渐掌握各岗位的核心技能。学校在第三、第四学期期末开展为期两个星期的综合实训,学生进驻校内养殖场(第一教学牧场、第二教学牧场)和校外养殖场(柳州宏华公司、桂柳家禽公司、广西农垦新兴畜牧公司等),开展本专业领域不同课程的学习。教师以各岗位职业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各企业生产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如猪的饲养管理、禽类饲养管理、牛羊饲养管理、经济动物饲养管理、畜禽选育与杂交、动物临床健康检查等。学生在真实的养殖环境中学习,做中学、学中做,不断积累经验,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阶段。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开展两个学期的不同生产方向的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业后,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人员及分工情况,熟悉生产部门各岗位职责,掌握典型工作任务。通过预就业顶岗实习,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二、“教、学、做”一体的“课堂―养殖场”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改革原课程按学期开展教学的模式,采取集中时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模式。学生以养殖场员工的身份,在真实养殖情境中进行现场操作,教师现场指导,学生边学边做,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训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例如,“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要求学生按照养猪生产流程,连续两周时间在养猪场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进行实际养猪生产操作,同时根据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再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将理论教学穿插在实训课堂始终,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例如,“禽病防治”课程可以根据需要讲解相应的内容,设计带有相应禽病的禽只,安排学生对禽只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教师引领讨论,解决问题,在进行具体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三结合”“四位一体”评价模式改革。具体如下:

1.改革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模式。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由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企业评价组成“四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倾向于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适岗”需求。

2.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试方法,突出技能本位。(1)阶段性考核。对于综合性较强的临床类课程(如“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等),实行分阶段考核,期评为各种考核的总评。(2)实践性考核。把考场由教室转到实训室、养殖场、实训基地等,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3)项目驱动的合作式考核。对于场地规划设计、实验室诊断技术等科目可以尝试合作式考试,采用实际项目驱动的学习和考核模式,学习的过程就是考核的过程。

3.完善顶岗实习考核。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外聘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等。

4.将职业资格鉴定评价体系引入课程考核标准。为了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将相关课程的考核内容与行(企)业认可的证书(如饲养工、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考试内容接轨,为学生以后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

三、“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一)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企业反馈好。实施该教学模式期间,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 98.5%,专业对口率 98%,p证获取率 98%,学生实习企业满意率 97%。广西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评价高,需求旺盛。多家企业采取提供奖学金,来学校宣讲等多种形式,热诚邀请和吸引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二)学生自学能力增强。通过课题研究,带动畜牧兽医专业网络课程建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经调查显示,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满意度达到了 92%;网络课程在学生中的使用率达到了 98.9%;有 52% 的学生每周进行网络学习的次数在3次以上。

(三)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能力。学生在畜牧兽医各个生产岗位上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全面学习和掌握了岗位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培养了具备“养、防、繁、销、管”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企业不同工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平台,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该校学生参加区内外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类专业技能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

四、体会与思考

利用“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推动了学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畜牧兽医行业与其他工科类行业不同,畜牧兽医企业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学生频繁进出养殖场将会增大防疫风险。因此,在实施“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时,关键点是解决防疫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要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防疫意识,做好进出养殖场的消毒,在不给企业带来重大防疫风险的前提下开展岗位教学,让学生为企业完成力所能及的岗位工作,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盈利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 颖.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4(2)

[2]曹化梅.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2)

篇3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

据研究,目前我国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现象相当严重,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急剧增长[1]。为改善该现象,应从转变生产方式、行政管理、技术、法律等层面来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做好疫病防治,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提高畜产品质量。本文将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绿色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的相关策略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1绿色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规模也逐渐扩大,从原来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同时也带来了污染问题,北京现有大中型畜牧场2500多家,其一年排放的废弃物多达700多万吨,例如:峪口鸡场,养殖规模非常大,导致其地下水硝态氮污染也比较明显。此外,水产养殖也会带来很多污染,如:鱼类粪便、饵料沉淀都会影响到水环境,兽药等有害物质残留到水田中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养殖户不科学的喂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污染的产生,部分养殖户都是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未完全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导致环境污染现象逐渐加剧,对我国农牧业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食品安全越来越得不到保障,对人们身体健康起到严重威胁[2]。为促进我国绿色畜牧养殖业的有效发展,我国政府必须大力支持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对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水平培养,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

2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的相关策略

2.1加强监管机制

为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牧业环境的严格监管,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多部门互相配合管理,然而在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条文不配套,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环保部门没有发挥出有效作用来控制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污染,对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优化程度不够[3]。因此,相关部分必须制定相对完善的农牧业污染防治政策,健全农牧业环境污染法律法规,增强监管机构执法能力,利用监管部门来对污染现象进行严格管理,充分降低绿色畜牧业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

2.2加强对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培养

为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培养,例如:养殖户在养鸡时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最开始应用水将饲料浸泡一下,同时应添加5%~10%的完整谷粒(或小麦),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帮助养殖户形成良好的专业养殖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多开展一些养殖知识培训,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其中,对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予以分析警戒,让他们知道加强环境保护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事项。

2.3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

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了畜产品质量的提高,养殖场应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理念[4]。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提高动物疾病诊疗水平应严格规范兽医的管理,需以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实现兽医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避免出现为了牟利而产生的乱象情况。规范管理时可以实施相关兽医法,规范兽医的执业流程,根据实际需求补充修改兽医执业制度。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动物疾病诊疗水平,进一步促进该水平的提升。另外,针对兽医组织机构方面作出的规范性管理,可以相应的增加机构的数量,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保障兽医组织机构的资金投入,对兽医组织机构的职能持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良好的发挥出该组织机构的一定作用。

3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在绿色畜牧业养殖技术的推广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为保障农牧业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监督管理,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有贵.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J].中国农业信息,2014(07):234.

[2]王海.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研究[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07):19.

[3]孟凡明.畜牧养殖技术的探究[J].中兽医学杂志,2014(10):79.

篇4

关键词:兽医管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我国国民经济有效提升,不但推进了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而且让我国的现代医学领域得到长足进步,也为畜牧养殖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有效优化畜牧养殖业内部管理工作,为有效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打下技术基础。但是动物疫病类型多种多样,造成动物患病的原因众多。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障碍,不但极大影响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而且让很大一部分养殖人员的经济蒙受损失。如果想要有效推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需要相关的畜牧工作者以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为起点,努力探究造成动物患病的原因,针对致病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效优化畜牧兽医管理工作,推进我国畜牧行业长久发展。

1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存在有关部门和各层群众不重视畜牧养殖工作的问题,导致很多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能落实到位,没有相应的执行方案与规划,也没有正规的管理部门发挥监督作用,有效优化动物疫病管理工作。此外,基层兽医也不重视动物疫病分析工作,不能研究致使动物患病的因素,导致很多动物患病后,也没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基层的养殖人员没有较高的养殖能力,在开展兽医工作时不能按照相应的流程完成工作,导致动物疫病滋生愈发严重[1]。这几个方面的不足必须要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为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扫清障碍。部分兽医及养殖人员不能对辖区内存在的动物进行疫病排查,也阻碍疫病管理工作正常落实。养殖人员受专业知识的限制,不能在日常养殖工作中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有效的消毒,对病死动物不能进行合理的处理,导致动物疫病暴发严重。现阶段我国兽医专业人才极度匮乏,难以满足畜牧养殖业的需求。兽医行业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兽医这一行业。很多相关工作者也不了解兽医的工作内容,对兽医这一行业存在误解,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导致兽医行业缺乏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一定程度上阻碍兽医行业的发展[2]。

2提升策略

2.1增强监督及管理力度

如果想要有效促进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进步,第一,需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升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有效优化该项工作的管理水平,结合地域内畜牧养殖业的实际生产状况,根据当地建设水平确定相应的监督小组,加大地域内养殖户的监督力度,细化疫病排查工作,一旦发现有不能满足国家要求开展的养殖工作,需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责令养殖场整改。第二,通过对畜牧场地环境卫生的改善及内部设施优化,避免疫病泛滥,提升兽医对疫病的防控能力。第三,需要重视畜牧场地的医疗条件及卫生条件,通过有效提升医疗条件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保障。第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还需要对动物医疗疫苗及相关技术的运用予以重视,从根本上解决动物疫病问题。第五,加强相应的兽医工作的监督水平,彻底落实相应的监督标准,通过有效的动物疫病筛查对实际的养殖工作予以指导,确保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第六,当发现动物患病时,必须参考实际状况予以一定的警告或处罚。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为动物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有效降低动物患病可能性,有效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3]。

2.2改进兽医管理体制

有效改进兽医管理体制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减少疫病滋生,需要有关部门重视和进一步完善兽医管理体制。第一,通过确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畜牧养殖业每个环节的疫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如在开展养殖工作前,需要有效结合养殖场的养殖环境,通过对动物种类的针对性分析,确定相应的养殖方式及卫生检查手段,通过实地考察及动物习性的研究对可能发生的疫病进行预防,从根本上有效避免疫病的滋生。在开展畜牧养殖工作时,需要定期对区域内的养殖场进行卫生检查,还需要对所养殖的动物进行观察,以避免遗漏问题,造成疫病滋生现象。第二,有效提升相应的监督机制执行力度,更好地防止疫情恶性发展。按时对动物进行检查,还能及时捕捉到疫病发生的情况,在发现动物患病时能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做出最有效最及时的处理。第三,加强地方兽医的管理工作,通过细化兽医的防疫过程记录,有效规范兽医的工作流程,让兽医的责任意识得到提升。在开展防疫工作时,兽医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提升疫情防控水平,推动防疫工作良性发展,提升养殖动物的疫病防控能力[4]。

2.3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我国很多畜牧养殖场都没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对养殖场的设计及建设工作水平不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步入这一行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也不够高,基层工作建设力度不足。如果想要对这一类的不良现象进行多方面的改善,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发挥作用,制定这一行业内的人才引进政策。引入有经验、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有效提升畜牧养殖业疫情防控能力。勉励年轻的兽医人才步入这一行业,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和当地的职高及农业科学院校等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利用免学费的方式,激励学生选择兽医专业,有效丰富这一行业的专业人才储备,为畜牧养殖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5]。

3结束语

如果想要有效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需要政策的扶持及部门监管力度的提升来有效改善行业大环境。畜牧企业也需要加强兽医人才的引进,重视环境基础建设,着力提升卫生水平,让更多的专业人才积极的投入这一行业。通过有效优化畜牧兽医管理工作水平,利用政策扶持,从养殖户及兽医等基础力量做起,加强内部监管力度,完善相应的兽医管理体制,重视行业内部兽医资源及养殖能力的人才建设,更好地提升兽医防治动物疫病能力,促进当地畜牧养殖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延洪.兽医防治动物疫病能力的提升策略阐释[J].畜禽业,2021,32(3):135,137.

[2]张少安.兽医防治动物疫病能力提升[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9):58.

[3]刘青万.提升兽医防治动物疾病能力的策略[J].山西农经,2019(10):127.

[4]赫赤.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误区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7,34(22):83.

篇5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控防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81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畜牧养殖业要不断提高效率。发展的同时,动物疾病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养殖人员及时发现疾病,并找出病因,采取有效的控防措施。

1 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类型

动物疾病是指由于所养殖动物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因素影响,使其受到疾病侵袭,进而导致动物机体发生损伤。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有普通疾病、寄生虫疾病和传染性疾病3种。具体而言,普通疾病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包括内、外科的疾病,如神经系统的疾病、四肢功能异常等病变。寄生虫疾病是指动物通过进食含有寄生虫的食物或与隐藏寄生虫的土壤直接接触等方式受到寄生生物的侵袭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多数已知的寄生虫都具备固定的宿主,且一段较长时间的发育期。传染性疾病是动物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病毒、细菌等都是传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动物感染这种疾病后通常要经理潜伏、前驱、发病3个阶段。

2 引发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命健康和生长速度,如果养殖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寄生病菌、污染物等,导致疾病的产生。例如,前面提及的动物与隐藏寄生生物的土壤直接接触就会引发寄生虫疾病,

2.2 动物自身因素

动物自身因素主要包括2方面:动物本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就会容易感染病菌;由于遗传的影响,某些动物的疾病是来源于母体的孕育期间,为出生之前就已经被感染。

2.3 人为因素

由于养殖人员受到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限制,不能充分认识到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不能及时判断动物的疾病,即使发现后,还有可能出现药物的错用等现象。部分畜牧养殖场所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做好通风、排污的工作,不利于病菌的排出,加大了动物感染疾病的机率。

3 控防动物疾病的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优化饲养管理

进行饲养管理工作时,要不断优化管理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同时,养殖场的管理工作要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加强对环境的管理,要做好定期消毒、清除杂物、保持通风、进行排污等工作。加强对动物食物、水源的管理。保证进食食物的安全,减少病菌的传播途径,有效的预防疾病。加强饲养配方的研制,为动物营养需求提供物质支撑,促进动物免疫能力的提升,降低疾病感染率。

3.1.2 控制养殖数量

养殖人员在饲养时要注意考虑动物所处的生长环境,合理确定投放量。动物养殖人员应严格控制养殖动物的数量,避免由于密度过高而影响生活质量,不利于畜牧业健康发展。

3.1.3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

动物生长的环境对其健康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环境良好,其出现疾病的机率必然很低。良好的养殖环境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效果,拥有较好的水源、良好的排水设施,引入取暖、排污等设施,为动物的生长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3.1.4 强调定期病检

动物发病的可能性始终贯穿于整个动物养殖过程中,对于部分具有潜伏期的疾病,由于早期并不具有特异性特征或处于潜伏期,应借助相关仪器对动物进行定期病检,确保所有动物都进行病检。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对动物所用器皿进行消毒,更好地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

3.2 控制措施

3.2.1 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

如果发现某动物感染了疾病,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有效的控制病情的扩散,有效避免疾病的传播。同时,应注意对未患病的动物注射预防疫苗。这样才能全面控制畜牧养殖方面的病情,降低疾病传播率。

3.2.2 疾病处理

动物感染疾病后,养殖人员要及时并妥善处理病情,及时对染病的动物进行治疗,予以科学有效的药物处理,规范用药,并做好治疗记录,总结相关的经验,为以后迅速判断、治疗动物的疾病打下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主要有传染性疾病、普通疾病及寄生虫疾病等疾病类型,产生疾病的原因也分为3方面: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动物自身的因素,掌握疾病的病因,就要加强控防工作,可从预防、控制2方面入手,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病率,为以后动物疾病的控防提供经验,也促进畜牧养殖业科学高效的发展。

篇6

[关键词]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兽医诊疗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43-01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迅速,动物养殖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动物疫病类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需具备较高的诊疗水平,才能够达到良好的诊疗效果。传统观念的制约,使我国兽医行业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功能和效用,加大整顿力度,为人们供应安全的畜牧产品。

2 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

兽医诊疗是畜牧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疫情控制和动物疾病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但是,部分地区兽医诊疗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1 诊疗设备落后

城市中有专门的兽医诊疗机构,用以诊断动物疾病,防止各类疫情,这类机构中的医疗设施配备比较完善。但是,部分基层地区不够发达,或受区位因素限制,不仅没有专业的医疗场所,资金配备也严重不足,仅通过一些简单的医药箱和设备,在地区范围内开展诊疗工作。由于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类诊疗设备严重缺乏,兽医诊疗人员仅依靠简单的听诊器、注射器等开展诊疗工作,疫病判断依从于经验,使疫病诊疗质量普遍偏低,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要求。

2.2 诊疗内容复杂

动物疫病类型比较多,需要诊疗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近年来,为满足市场需求,养殖单位和养殖户不断引进新型动物品种,使不常见的动物类别进入诊疗人员的视野,兽医诊疗人员面临多种疾病类型,诊疗内容复杂,增加了他们的日常工作难度。该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疾病,对诊疗人员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方可应对该种情况。

2.3 诊疗人员专业素质低

部分基层地区,兽医诊疗人员多为兼职,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大,仍然依从于传统的动物诊疗经验,不注重对自身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导致新型诊疗知识和技能严重缺乏,很容易干扰动物疫情判断结果,难以实现其科学性。以动物常见性水肿为例,该症状可能是由于动物营养不足或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问题所致,诊疗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仅进行单一的病理分析,很难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

2.4 行业交流不足

兽医诊疗人员除了专业知识学习及日常经验积累之外,也要与同行或专业诊疗人员进行讨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使自己具备丰富的诊疗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然而,很多诊疗人员不注重与他人交流,在经验探讨过程中往往有所保留,既无法实现自我知识体系更新,区域性兽医诊疗水平也难以提高,没有按照正确的标准和方法开展诊疗工作,导致诊疗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3 兽医诊疗对策

政府和各级管理人员要结合区域背景,认识到兽医诊疗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投资力度,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使兽医诊疗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达到良好的兽医诊疗效果,对动物疫病进行有效防控,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动物类产品。

3.1 加大动物诊疗设备投资

设备是兽医诊疗工作的载体,也是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重要保障。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区域性背景及畜牧养殖情况,采用正确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应用过程,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不断提高设备水平及兽医诊疗工作质量,从根本上满足兽医诊疗工作要求。为基层兽医诊疗人员提供充足的设备基础,使他们借助专业仪器和设备,对动物疫病进行有效诊断和判定,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满足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日常工作要求。例如,在兽医诊疗工作中应用X光和超声波,帮助诊疗人员快速判断疫病类型,使诊疗结果更加准确。

3.2 完善兽医诊疗工作体系

首先,依据区域性背景,对兽医诊疗工作管理制度及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不断提高兽医诊疗人员的积极性,使诊疗结果更加准确。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奖惩措施,为兽医诊疗工作提供助力。其次,管理部门要依据具体背景,对兽医诊疗队伍进行不断完善和规范,对诊疗人员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从业资格及专业性,为兽医诊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提高诊疗人员专业素质

诊疗人员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动物医学知识储备,也要具备丰富的践经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使兽医诊疗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兽医诊疗工作更加专业,保障诊疗质量及效率。在机构内外部进行经验交流,确保兽医诊疗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在兽医诊疗工作中加以应用,达到良好的诊疗效果[2]。

3.4 科学保存兽医诊疗资料

兽医诊疗工作专业性很强,实际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诊疗资料也比较多,需对其进行有效规整。首先,诊疗人员要对相关资料进行合理规整,将其放置在恰当的位置,以便于诊疗人员学习及在动物疫病诊疗过程中快速查询。其次,规整和收藏各类动物诊疗病历,为日后诊疗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确保再次遇到类似病例,可快速解决,从根本上实现兽医诊疗工作的突破。

4 结语

综上所述,兽医诊疗是畜牧行业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其能够对各类动物进行有效预防,为人们提供健康优质的畜牧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认识到兽医诊疗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区域畜牧养殖背景,明确兽医诊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对策,达到良好的兽医诊疗效果,提高畜牧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们通过学习,要求其掌握最基本的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锻炼并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技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能力.掌握现代畜牧业的生产管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发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同学们适应就业市场,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2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要求

通过对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们应该掌握和必须具备的畜牧兽医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为以下几点:掌握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家畜外形体质和形态规律;学生要掌握家畜的生产与经营的基本理论,强化专业知识,重点培训其实践技能;掌握对家畜生产与经营中的饲养管理、生产技术及生产性能的鉴定及经营方法;加强学生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以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造福社会.

3高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核心和重点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和技能培训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深入细致地讲解,以使学生掌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训技能,掌握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外形体质及生产能力的鉴定;掌握家畜的选种选配的改良方法和杂交优势应用的措施;掌握家畜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掌握家畜的疾病诊断和预防及治疗方法.同时,不断努力加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使学生能够为将来从事畜牧兽医领域的实际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4结语

篇8

一、目前基层畜牧业统计工作所处的现状:

(一)是基层统计工作比较薄弱,专职统计人员少,笔者所在地基本上都是兼职人员,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不能按时上报报表,漏报、迟报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是部分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视不够。部分领导从思想上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的乡镇统计员仅有一人,且身兼数职,基层统计工作任务太重,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

(三)是在队伍建设方面,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员调换频繁,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的统计员业务刚熟悉就被调换掉了,有的是刚培训完又被调换掉。基层统计队伍里的工作人员虽非常认真,但他们有的对统计工作了解不够,认为统计就是估计数字,不能正确的对待统计工作,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二、如何巩固、加强基层畜牧业统计工作建设,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笔者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首先,领导者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统计考核。

(二)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养力度。

认真抓好培训工作,特别是职称考试工作、计算机技术和英语学习;现有统计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要分期分批培训。加大业务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建立一整套长效的学习机制,对工作效率差的人要有一个约束机制和考核制度。给统计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使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理论得到更新和充电,避免总在一种模式下工作,没有积极性,理论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就谈不上工作创新。同时,要提高统计人员待遇,制定各种奖励制度,保持统计专业干部的稳定。

(三)加大对统计人员责任心的培养。

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应时刻把统计工作放在心上,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进行实地调查落实,尽量避免错报、虚报、漏报等情况,在走访时,通过入户调查、抽样摸底、群众座谈等相关信息,从源头上拧干数字水分、杜绝数出多门、一门多数等现象。也就是说,作为统计人员要时刻保持统计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责任心。

(四)应加强统计法的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活动,对各级统计工作人员,采取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以上的途径使大家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五)充分认识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众所周知,县级以上部门的数据来源于基层,基层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基层数据是统计数据的源泉,基层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统计工作质量。因此作为统计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探索采集基层数据资料的科学有效方法,为高质量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正确面对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困难。

篇9

做好防疫工作不仅能减少动物养殖过程中不必要的数量损失,还能改善动物产品质量。本文就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基层;动物防疫;畜牧业;兽医;难点;对策

1基本情况

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畜牧业是海北州的支柱产业,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畜牧业的发展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是密不可分的,从目前来说,海北州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还比较顺利,算是在平稳运行的过程中。但是我国在针对动物防疫方面和畜牧养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法制建设中还不够完善,缺少相关专业知识人才,不能从根本上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主要工作

2.1预防工作

做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和包虫病、布病等防治工作。

2.2建立防疫方案

建立健全从事畜牧业的合作社、养殖户、家庭农牧场和各大养殖场的防疫方案,详细记录每个养殖户的免疫动物数量种类、还有未免疫的动物情况等。

2.3加强屠宰监管

强化产地和屠宰场的检疫监管,在源头控制疫情,确保在流通环节上不传播疾病。

2.4加强疫病防控

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疫情的检查,及时准确报告疫情发展状况;准备齐全各种应急物资,例如疫苗、消毒服、防护服等;开展对畜牧动物的抗体检测和免疫效果评估,对免疫效果不明显、抗体指数不合格的畜群及时加强免疫防治;对各地免疫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免疫效果进行专项检查;建立对动物标识和疫病可寻的体系,做到疫病的可追溯管理。

3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难点要点

3.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难点

3.1.1对科技水平要求高

在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过程中,对科技水平要求比较高,但目前海北州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在进行动物免疫工作过程中,会因为缺乏经验,技术不足等原因导致免疫失败。使从事畜牧业农牧户、带头能人和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等降低对畜牧兽医的信赖,对兽医防疫工作也带来很多弊端。

3.1.2从事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较少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海北州从事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加上从事畜牧兽医的工作人员待遇普遍较低,大大打击了这些从事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这一职业,进而导致从事畜牧业防疫工作的人员就更少。

3.2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的要点

3.2.1加强科学研究

结合海北州发展现状与实际情况,根据防疫工作的发展热点问题,分析海北州技术不足点,运用科学技术研究完善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技术改良,加强科学研究,为今后的发展做铺垫。

3.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是完善基层防疫工作设备设施,合理配置各项设施,为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合适的场地和设备,促进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3.2.3健康检查

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疫病检查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体检查,及时预防疫病传播,在发现有疫情出现时及时治疗与控制。

4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难点要点对策

4.1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首先要端正人们观念,加强人们对防疫工作的重视,提高相关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以及工作福利与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这份工作,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4.2培养更多人才,组建工作团队

吸纳大量年轻的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后备,改变行业的年龄结构,由于目前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专业培训。

4.3完善相关部门的基础设施

只有完善基础设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提高防疫效率,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带动海北州畜牧业发展,其次也保护了畜牧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降低资源浪费。

5小结

篇10

[关键词] 规模 养殖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83-01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我县养殖业逐步由传统分散养殖向养殖大户和规模养殖场转变,由粗放经营向标准化和商品化转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例逐渐增加。切实做好规模养殖场的监管,是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确保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管也成为我县动物防疫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一、现状

2013年全县生猪存栏26.72万头,出栏31.42万头;肉牛存栏9.92万头,出栏1.58万头;肉羊存栏2.85万只,出栏2.53万只;禽类存栏168.25万羽,出栏189.12万羽。畜牧业产值7.96亿元。全县规模养殖场254个,规模化程度达到25%。其中:拥有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3家、省级7家、市级18家、县级147家;拥有省级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11家、县级34家。

二、规模养殖场存在的问题

1.规划和选址不科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都是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的在房前院后从几头开始,边发展边扩大养殖规模;有的从来没有养殖经验想当然按自己意途修建,有的建在公路边,有的建在河流边,有的建在村寨里,没有按照科学的规划和选址,从而导致粪污处理困难或存在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

2.圈舍设计、场区布局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通风、光照、污水处理、疫病预防、控制、生产管理等因素,人、畜在同一个环境中,生活区、生产区混在一起,净、污不分等,不利于动物疫病的预防、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3.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生产保障。没有设置必须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隔离、清洗消毒等设施设备,废弃物不能达到无害化处理和安全排放。

4.生产管理不规范。标准化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饲养管理规程,造成饲养成本增加、动物疾病多发、污染严重等。

三、监管措施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管行业就要管安全、管生产就要管质量”的原则,对规模养殖场实行县、乡两级监管,专业人员对规模养殖场实行包保,明确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建立从生产基地到餐桌全覆盖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1.全面开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工作。要求规模养殖场必须符合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包括选址、工程设计、工艺流程、防疫制度和人员等。对已建场按照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对其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对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组织相关部门对其关、停、转。对新建场实行备案跟踪管理制度,从选址开始实行全程跟踪监管,动物防疫条件审查要求的每一项完成情况都必须备案,直到全场建成并达到相关要求才给予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加大技术培训。经常开展专题培训或技术讲座,加大规模养殖场标准化饲养管理、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养殖档案的建立等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养殖场人员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4.“三管”齐下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到人

一是县政府将规模养殖场监管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实绩考核主要内容,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从组织上保障监管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农牧局与各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街道)与辖区内的规模养殖场签定目标责任书(承诺书),明确养殖场主体责任,从制度上保障监管工作顺利进行;三是按照一个规模养殖场明确一名技术人员联系指导服务的方式,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联系服务规模养殖场制度,从技术上保障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5.实施挂牌公示制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一是规模养殖场必须将诚信经营(生产)承诺书公开上墙公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联系指导服务技术人员实行挂牌服务制度,公开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和举报电话,建立监管台帐,公开接受监督;三是建立诚信企业挂牌表彰激励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考评,对完善动物防疫条件、档案制度并严格执行,且未发生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颁发“金沙县畜产品生产(经营)诚信单位”称号,公开挂牌宣传,激发生产者自觉履行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积极性。

6.实施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监管质量

对规模养殖场监管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发生动物疫情或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牵头监管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年终考核按零分计算,取消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当年评先选优和职称评聘资格,并分别按以下情形严肃处理:一是对拒不接受监管人员指导,违反规模养殖场监管制度的企业,一律列入不诚信企业“黑名单”,向社会公开曝光,取消项目、资金、政策等扶持,触犯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责任;二是对因监管单位或联系指导服务人员渎职、失职,造成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依法追究牵头监管单位、协助监管单位和联系指导服务人员的责任;三是凡是申报项目、申请扶持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产品质量安全牵头单位和联系指导服务技术人员签署意见后才能申报。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上下联动、企业主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7.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一是严格执行引种监管,凡须到县境外引进种畜禽的必须报动物卫生监督所,经批准后严格按程序引进,并进行隔离观察,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场饲养。二是对病死动物或死因不明动物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规模养殖场(户)不得对病畜禽和病死畜禽进行急宰和加工销售,必须进行隔离和做到不销售、不转移、不屠宰、不食用的“四不”和无害化处理。三是规模养殖场(户)出售畜禽前必须向兽医部门申报产地检疫,检疫合格的方可出售。对未经许可引种引畜、不按规定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不按规定出栏未经检疫动物等的违法行为从严从重给予处罚。

参考文献

[1]刘云,梁安成. 对我县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的建议[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0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