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工程监督的主要环节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工程监督的主要环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级工程监督的主要环节

篇1

这次会议,标志着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工程全面启动建设,既是一次动员会议,也是一次专题部署会议。刚才,主席传达了《关于实施“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工程”的意见》,局长又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掌握,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全力抓好推进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谈四方面问题:

第一,群众有期盼,我们必须顺应民意,确保好事办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农民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9亿元,硬化改造农村公路1643.2公里,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在市各县市区走在了前列。这既是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结果,也凝聚着交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和群众普遍好评。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是肯定的、满意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连村路通达、村主要街道硬化、毁损路面修复和桥涵修建等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项刚性任务。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建设,将从根本性上实现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向“村村连”转变,由“村村通”向“网络化、村内通”延伸。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公路网化建设,作为为民服务的“十件实事”之一,市委李宁书记在市“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正式对外进行了宣传和,市政府也在市人代会上向全市人民做出了庄严承诺,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大家要顺应群众的新期盼,引导好、调动好和发挥好群众修路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民会战,汇集全市的力量将好事办好。

第二,上级有政策,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下大力气抓好

为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出行难”问题,中央确定“十二五”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资金投放优先倾斜镇村公路和连通工程建设。从今年开始,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两年的“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安排资金21.9亿元,加快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村级公路通达水平和服务能力。经过积极争取和多方运作,我市成功跻身首批示范县范围,争取省专项资金1.14亿元,市也给予了1000万元的专项补助。可以讲,推进农村公路网化建设,上级重视程度之高,投入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就我市而言,仅单项工作就争取过亿元资金,也是近年来少见的。大家一定要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切实把上级政策领会好、利用好、落实好,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程任务,为今后向上争取更多的资金政策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早动员、早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干快上,尽快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潮。

第三,基础有差异,我们必须细化措施,高标准严要求

尽管去年以来,我们见事早、行动快,在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出台前,就组织实施了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为今年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但也要充分认识到,村级公路服务主体、村情民俗以及群众的参与愿望,各镇街、各村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的原则,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措施再细化一点,把准备工作做实做细、做足做透,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工作推进中,要“严把三关、搞好三个结合”。“严把三关”,就是要严把“程序关”,农村公路网化工程,上级有政策、有标准、有要求,我们必须严格程序,这既是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是责任追究的依据。要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许可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交竣工验收等制度,保证项目依法合规进行。要严把“质量关”,工程质量是能否将好事办好的重要标准,要严格按照批复的工程标准,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力争将每一条农村公路建成“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让上级满意、让群众满意;要全面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实行交运局全程监督、镇村干部跟踪监督、监理人员现场监督、农民群众随时监督的“四位一体”监督模式,层层签订责任状,工程实施每个环节都要落实责任主体,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严肃追究责任。要严把“资金关”,设立好资金专户,预留好质保金,确保按进度拨付资金,坚决避免滞留、截留和挪用。“搞好三个结合”,就是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注意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把公路建设与周边环境改善、与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整治同步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典型引领,以点带面,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以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工程助推新农村建设。要与市科学发展观摩活动相结合,以6月底、7月初为节点,对已确定的观摩沿线的村路维修改造,超前安排、倒排工期,确保正式观摩前全部完工。这些要求,大家要准确把握、严格执行。

第四,推进有压力,我们必须明确责任,合力攻坚落实

篇2

一、规范管理,夯实资金监管基础

近年来,针对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莒县开展了以“定岗位、定职责、定流程、定制度、定标准、规范人员管理、加强财政监督”为内容的“五定一规范一加强”规范化管理活动,实现了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县内财政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财政所”管理水平。

(一)明确岗位职责。根据乡镇财政工作实际,合理确定乡镇财政岗位,界定每个岗位、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责任分工及目标要求,做到分工明确、协调配合。

(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经费定额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等业务操作规范以及学习、考勤、卫生、廉洁勤政等内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规范业务流程。制定工作流程,做到每项工作都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工作标准,使财政业务工作规范、明了、有序、高效。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建立乡镇财政惠民服务大厅,实行“一个大厅”对外,“一条龙”服务。

(四)夯实会计基础。制定账务处理标准,规范账簿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及账务处理,实现会计基础标准化;账务核算全部纳入财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实施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严格会计档案管理,设立专门档案室,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文书资料装订整齐划一,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并实行信息化管理,全县21个乡镇达到省一级档案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

(五)加强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内部监督作用,将“月审月促”监督工作法延伸到乡镇,实现了由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监控的转变。

二、搭建两个平台,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体系

充分发挥县乡两级财政就地、就近的监管优势,依托“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两个平台, 明确县乡监管职责,形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合力。

(一)搭建乡财县管平台,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监管。从2005年开始,莒县推行了“县乡共管、以乡镇为主”管理模式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在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基础上,县财政局成立基层财政管理中心,实施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缴、支出统核、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严把预算编制关、收入征缴关、支出管理关和债务管理关“四个关口”,实现了乡镇财政收支全面监管。

(二)搭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平台,加强村级财务资金监管。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村级财务监管难问题,莒县对镇、村管理资源进行了整合,从强化农村财务监督入手,全面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乡镇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将村级财务全部纳入乡镇集中核算。乡镇对村级资金实行专账核算,县财政统一为乡镇设立村级资金专户。乡镇对村级资金实行“双审核、双监督、双公开”管理模式,即村级发生的每一笔收支业务必须经村民理财小组、乡镇经管站双审核,财务收支情况接受村民、乡镇财政所双监督,并定期实行镇、村双公开。通过实施村财乡管,农村财务监督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转变,提高了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创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新模式

(一)实行“监督下乡”,加强财政所内部常态监管。乡镇财政监督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政策执行的效果和资金的安全。围绕建立完善乡镇财政内控机制,将局机关实行的“月审月促”内部监督法延伸到乡镇,实施“财政监督下乡”,即乡镇财政内部设立财政监督员,由县局统一管理,对乡镇财政资金及其他业务事项实行“四审制”,即“月末自审”、“季度报审”、“半年复审”、“年底终审”,对乡镇财政业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实现了由事后检查向事中监控转变,达到了及时“报警”、及时纠错的效果,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上了一道“保险锁”。同时搞好内外结合“双监督”,采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和财政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抽查巡查和公开公示“内外双监督”作用,营造全方位资金监管环境,使乡镇资金监管更加公正、透明。这一做法得到省厅监督局的推广。

(二)开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乡镇财政信息化是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按照省厅统一部署,莒县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了财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先后将乡镇财政的部门预算、指标管理、集中支付、账务处理、政府采购、工资统发、惠农补贴等业务工作纳入到财政综合业务平台,基本实现了乡镇财政日常业务的信息化,达到了县、乡资源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综合运用平台数据,构建了“账务远程监控、资金全程监管、信息公开透明”三位一体的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化监管模式,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自动预警和分析汇总,实现资金全程动态监控。

(三)建立“五项机制”,保证涉农补贴快速发放。目前,莒县发放的涉农补贴项目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库区移民补贴等20多项,为落实上级惠农补贴“一本通”发放要求,莒县实施了部门配套联动、信息采集、信息维护、信息纠错、考核监督五项工作机制,开通资金发放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资金发放不到位问题,确保了各项涉农补贴及时、准确、直达农户“一本通”账户。

四、严把五个关口,实现乡镇资金全面监管

(一)严把收入关。按照财政体制,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对政府机关、二级机构、村集体等收取的各类收入由镇财政按收入金额统一开具收入凭证,并在规定工作日内将所收款项按程序缴入规定账户。对国有资产租赁、处置等取得的收入一律入财政专户,并附相关会议纪要,严禁设“小金库”管理。

(二)严把支出关。在人员经费的监管上,按照工资、福利有关政策,在发放项目上、规定数额上进行把关;对办公费、会议费、招待费、车辆费等一般公用经费,按照定额核定指标上线控制,按规定应实行政府采购的,实行政府采购。

(三)严把补贴发放关。严格信息核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开公示,落实好上级财政部门惠农补贴“一本通”发放要求,及时、安全、便捷地将各项补助资金发放到位。

(四)严把项目管理关。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严格做好项目申报、项目公示、项目实施、评估验收、建后管护等各环节工作,细化各环节监管措施,保障项目资金落到实处,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篇3

村务监督委员会主要做法介绍

2012年3月,我镇第一次通过法律程序,民主选举产生了61支村务监督委员会,这支庞大的农村纪检监督队伍由201人组成,并在各村成功开展工作。这一新生组织的产生,需要我们首先解决的是:村务监督委员会要“监督什么、怎样监督、如何有效监督、发现问题怎么处理”,如何使村务监督委员会不成为一个虚设的机构等问题,为此镇党委、纪委在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反复运用“理论+实践”的方式,将工作进行改进和提高,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管理和深入推进的成功道路,从而掀起了村级“小纪委、大监督”的工作新格局。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立,即拓展了村级监督的渠道,同时也规范了村级事务的有效管理,为全镇农村的社会稳定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出了不小贡献。

一、加强队伍管理,实现村务监督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八有达标”强保障。实施村务监督,首先达到了有队伍、有办公场所、有牌子、有制度、有计划、有台账、有考核、有工资保障的“八有标准”,为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和行之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保障。二是“坐班守摊”严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两委成员同时实行坐班制度,统一在村委会集中办公,镇纪委不定期对村务监督委员会考勤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范围内。三是“量化考核”督作为。根据年初镇纪委制定的《关于村务监督委员会考核办法的暂行规定》,以“三促进、四落实”为标准,严格量化考核办法,实施优秀、称职、不称职三档考核标准,并按相关档次按规定发放年度工资补贴,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报酬化”的工作,从而增强工作积极性。四是“狠抓学习”强能力。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定期参加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部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教育,从而提高村务工作监督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规范运作程序,保障村务监督有章可循。

一是“一手册”专业指导。通过一年来的逐步摸索,结合我镇实际首先制定了《榛子镇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手册》,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给予全程指导,同时也有效的解决了“监督什么、怎样监督、如何有效监督、发现问题怎么处理”等疑难和具体问题。二是“三并行”切入式操作。从监督“人员”入手行使监督权;镇纪委采取权力下放的形式,将村干部廉政勤政承诺、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党内监督的权力下放到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在规定期限内上报监督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从监督“权力”入手行使监督权;凡是重大事项的决策,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按要求召开相关会议的前提下,要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讨论,但不越权干预。从监督“钱财”入手行使监督权,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我镇村级财务管理的“户口簿”增加了新的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把关,明确规定任何村级财务票据没有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审核,不得入账报销,村级财务管理实现了支部书记、村主任、理财小组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四把关”,使村级财务管理有效地置于多重监督之下。三是“一提示”全方位履职。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违规现象发生,通过发放《廉政提示函》的形式,对村级事务开展的重要环节进行提示把关。四是“两到位”处理分步进行。及时向镇纪委反映村干部违纪违法和村级事务管理违纪违规问题等;协助镇纪委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处理,并执行到位,负责对执行情况的落实对群众公布到位。

三、提升监督水平,确保村务监督发挥作用。

一是监督工作开展在“一对一”政策支持下进行。针对监督的六项重点内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村务公开、民主理财、集体土地征用、工程项目招投标),镇党委、政府分别制定了《榛子镇农村两委干部勤廉政承诺的有关规定》《村级重大事项报告的有关规定》《农村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等六项制度,对监督工作开展实施政策支持。二是监督工作开展在“双沟通”中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履行监督职责的同时,负责向村民收集意见和建议,以发放《村民意见征集函》的形式,开展与群众的沟通,村务监督委员会将意见收集整理后及时与村两委进行沟通,在村两委同意下将合理意见建议进行采纳实施,密切了村干部、村力监督委员会与群众三者的关系。三是监督工作开展在“两定期、一反馈”中督办。村务监督委员会每月定期向镇纪委报告工作,镇纪委对村务监督委员会上报的相关情况,采取定期督办的方法及时敦促工作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再将落实情况反馈给镇纪委,并做备案、存档处理。四是监督工作在“示范带领”下逐步夯实。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一个新生事物,工作初始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逐步探索,为此镇党委在吴庄子和王官营村建立了两个示范点,并制定了整体工作方案,在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切实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为村干部工作作风转变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也为其他村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篇4

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依法审计、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维护我镇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加强经济管理,确保社会稳定而积极努力工作。年审计工作思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进一步做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审计。按市《关于做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百村审计”的工作意见》,本年度内计划对回龙村、杏山村、华家村、五车堰村4个村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二、围绕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村主要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离任审计,促进依法履行职责。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审计工作,做到“逢离必审”,运用审计成果,为领导决策服务。本年度内计划对韩夏小学、邵家小学、杨王小学、原镇中心小学四所学校校长进行离任审计。

三、抓好审计意见与建议的整改落实,加强同镇经管站、会计服务站协作,对上年度审计所反映出的较大问题、典型问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督促整改,做好审计意见整改落实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对镇、村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

(1)严格按黄政发[2005]77号文件“关于镇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暂行规定”相关规定程序操作,进一步规范工程结算资料的送审程序,工程项目结算资料须由工程建设单位或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报送,否则不予受理。

(2)积极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借鉴兄弟乡镇对工程的管理经验,结合工程项目完工结算审计,参与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审计监督。本年度计划对镇、村二级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预算标底复核审计,并实行跟踪审计,使审计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关口前移。

篇5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有帐无物,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交,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三是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四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

2.发包、出租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手续欠规范。口说为凭,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二是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任、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三是付款收费欠规范。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账,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3.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一是一些地方将公开形式化,当作政绩之一,一哄而上,图形式,求名声,对于财务、村务落实的具体情况,则告之甚少,往往虎头蛇尾,形式主义泛滥,短期行为严重。二是公开不规范,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三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

4.财务管理混乱。一是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大量借款无法回笼,群众骂声不断;有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二是多头开户普遍存在,存款短缺屡有发生。由于金融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以及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私心作祟,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较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莠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账款不符,存款短缺。三是开支大手大脚招待,借公济私。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项目,造成严重亏损;有的开支无度,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四是违规账目较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自行设置会计科目,凭证不装订,不编制会计报表,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有的收入不入账,有的财会人员对凡是村委主任、村长审批的就付款而不管审核凭证。由此形成财务管理混乱。五是乡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不严,年初预算人大会通过的只到大项,无细项;具体执行时还是领导说了算。在执行上绕过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无预算。

5.财务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很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和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缺乏群众监督。大多数村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既管钱又管帐,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乱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帐,有的甚至帐目丢失。还有些村村干部谁收钱谁花,收多收少干部之间不清楚,群众更是不明白,财务管理处于无人负责,谁都负责的混乱状态。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设立民主理财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控制不合理开支,缓解干部关系。

6.部分干部,乱摊派问题严重。目前农村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暗箱操作,财务收支不透明,造成干群关系不融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也一直是农民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

7.财会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目前,我国乡村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绝大部分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由此便产生了账务处理随意,违反会计基础规范要求的问题,也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村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乱收乱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乱发乱补现象无法杜绝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常常发生,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账不日清月结、报表不及时。

8.“村账乡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村账乡代管”的工作由乡镇农经站负责。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财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管理,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条得以记账。他们人员又少,业务素质又不高,如无会计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经费无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级财务审计费和记账服务费来维持运转。使得管理中心只是将收支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成了村里的记账员,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由于村干更换频繁造成会计人员也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交接不及时、不合规,造成离任几年后不交账也无法审核,村级无证上岗的会计就更多了,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二、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1.严格财务活动程序,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用制度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专人管理财务、无专人审批的现象,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和助理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乡财务服务中心要依照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和规定的开支,财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对于合理的开支,服务中心在票据和现金支票或转帐支票加盖审核章后,村助理会计方可到乡农村信用社支取现金或转账。乡农村信用社在办理业务时,必须检验相关票据上的印签是否齐全(务中心报账专用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专用章、审批人专用章)若不齐全者,不予办理。其次,制定完善、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在开支审批、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约束,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寻。例如: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制度、等。

2.建立健全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各村、社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使村社财务的审批、公开、监督、票据的管理、财产物资的管理等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篇6

目前村级经济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村级财务经济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村级财务经济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从乡村中选举出来的,由各个乡镇政府进行任命的,乡镇的财务经济的主管部门对其人动的影响很小,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不利于其选派有经验和专业扎实的人才去从事乡村的财务经济管理。由于大部分乡村经济管理人员从农村选拨出来,他们不仅要从事村级经济管理,还要从事农业生产。这就导致了不能专心于财务经济管理中,专业知识的不足也导致了在财务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不能合理的处理相关的问题,乡村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是目前造成诸多管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村级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监督机构就农村财务经济管理现状来讲,农村的各个乡镇的主管单位都不相同,有的乡镇是由农经部门管理,而有的是直接归财政所管理,这样导致管理相当混乱,不利于统一管理。乡镇农经部门主要是负责农村财务管理,财政部门很难插手。但乡村的财务票据又是由财政部门管理,农经部门管不了,这就会出现村级收取企业租赁费而开的收入票据,财税部门不允许企业抵成本,对村级财务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规范农村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一)提高村级财务会计队伍素质首先要制定一个财务管理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不单单从乡村选财务人员,可以向全国各地招聘合格人才,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其次,乡村的整个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要稳定,专门的岗位安排专门的人进行管理,不实行一人多岗的措施;最后,要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财水平和能力,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村级财会人员学习村级财务的相关知识。(二)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村章监管制度乡村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单独的对乡村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管控,让更多的村民参与,时常听取乡村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第一时间掌握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广泛的听取群众的意见,针对特定的问题制定出完善的对策,增加群众参与的热情,鼓励他们监督和提供宝贵的意见,扩大群众的监督权力,对不称职的乡村干部要及时批评改正,推行公开的财务制度,真正的处理好乡村经济管理工作。(三)完善经济管理体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1.实行收入申报、支出审批制度。实行收入申报制度,各村在“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设立收入台账,村级一切收入必须及时、全额并以现金的方式缴入镇代管账户统一管理。支出审批需要村级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度、正规发票使用制度和报账制,备用金主要用于村级日常生产管理性开支。2.实行费用开支限额制度。各村每年的招待费要严格控制在镇党委、政府所规定的限额内,鼓励零招待费;当月的招待费要当月结算、审核、记账、挂账,超期的招待费不能下账;所还往年的招待费要记入本年的限额,用完为止,不能超额;严禁招待费限额跨年度使用。3.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每月结账后,各项收支单据交由民主理财小组审理,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否决不合理开支,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四)建立统一核算制度的严格管理建立统一核算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是乡村经济管理最重要的方面。统一核算标准,规范村干部发放各种补贴标准,乡村在有资金发放的同等条件下,先发工资后发补贴。(五)完善村级管理中固定资产相关台账的设置目前,在村级经济管理中,固定资产等相关台账的设置混乱,文本合同不规范,财产账簿不健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利于新农村的的建设。1.加强村级固定资产公开力度,解决当前财务公开只看重资金方面而忽视了资产方面公开的问题。2.建立村级固定资产处置公示听证制度,村级固定资产处置要公示,重大固定资产处置方案要进行听证,及时听取群众意见。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资产管理台账,及时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实际情况。4.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账务处理要及时、准确、规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杜绝以收入抵算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现象,对账外资产要及时转入有关会计科目,谨防集体资产流失。5.加强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入账前审核,避免白条或工程协议等不合规票据入账,有效堵塞购建环节中存在的漏洞。

作者:杨淑香

篇7

2012年争取市级(含)以上财政资金1838.2万元,下面三类项目已组织实施完成,现正准备接受市级检查验收。①2012年土地治理项目在镇村、镇村和村实施,改造中低产田8130亩,完成土地平整、机耕道修筑、桥渠等工程建设,争取上级财政资金913.2万元。②农业产业化项目,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47万元。分别为恩达公司贷款贴息77万元新建1万吨苎麻精深加工项目、县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上级财政补助27.2万元建设年产400万株大棚麒麟西瓜种苗繁育基地项目、县农民养牛专业合作社上级财政补助34万元建设500头杂交牛养殖基地项目、县诚信粮食专业合作社上级财政补助34万元建设2000亩优质稻示范基地项目和县锦业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上级财政补助74.8万元建设新型合作示范基地项目。③钤北中型灌区节水配套项目:我办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进京跑部,将全省唯一的一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落户,项目总投资为1526.2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省市县地方财政配套400万元,涉及凤阳乡、双林镇和洞村乡,受益人口6.16万人,项目区人均增收143元,新增节水能力835.7万方,清淤疏浚干支渠19.364km,计土石方4.14万m。

二、主要成效

通过农发项目建设,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1、工程质量显著提高。县未雨绸缪搞开发,千方百计抓质量,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而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县农发办在全面考察工程地点、紧密结合实际进行设计后,从监理介入、筛选队伍、村级监督、专人管理、召开现场会等几方面严把工程质量关,使每个工程和工程的各个部分的质量都经得起考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工程所在地农民的高度赞扬。

2、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明显改善。通过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建设,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75万亩,治理中低产田面积0.9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0.42万吨。

3、项目区受益人口6.16万人,项目区人均增收143元,新增节水能力835.7万方。

三、具体做法

1、严控质量,确保效益。一是监理提前介入,实行全程监控,县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每年工程开工时间在11月份,2012年9月就委托市华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对2012年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所有工程实行全面监督,要求监理方核验建筑材料、监督工程进度、协调各方关系、收集监理信息、编制监理日志、严格质量标准。二是筛选工程队伍,提高技术水准,根据有关规定,县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全面实行招投标方式,选取有相应资质的招标公司,为我办在已报名的工程队伍资质审查环节下功夫,将工程队伍技术水平、质量保障设施等与质量有关的因素放在首位,筛选出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工程质量有保证的工程施工队伍参与投标,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设立村级监督员,实行群众监督,在工程开工后,县农发办要求项目所在地的村委设立专职监督员,对工程实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施工队沟通,协调不成的报告县农发办,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期间,监督员有权要求施工队停工。监督员代表项目所在地的群众意见,对工程质量的提高又增加了一份保障。四是项目专人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为了使工程质量落到实处,县农发办从领导分工入手,每个班子成员专门分管一个主项目或单项工程,从工程开工到工程验收的各个关键环节,分管领导都亲临现场,对工程要了如指掌,并实行问责制,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将追究分管领导的管理责任,责任落到了实处。五是定期召开现场会,提升工程质量,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参加会议的人员为所有工程的承包人、分管领导、技术员和监理人员,对所有在建工程进行实地点评,有对比就能发现优缺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推广好的做法,克服不足之处,每一次现场会都是一次工程质量全面提高的契机,将工程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项目乡镇村都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抓,县政府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

3、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结合项目区的工程建设,采取广播电视、报纸、座谈、会议等宣传形式,在项目区大力宣传国家农发政策,把农发工作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目标宣传透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4、精心设计,严格实施。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实地勘测,广泛征求意见,使项目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真正做到能解决实际问题。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施工队伍,严格实行监理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

5、严格把关,强化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是搞好农发项目建设的关键。一是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二是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坚持“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地方财政及时足额配套,项目乡镇村广泛发动,确保自筹资金足额到位。三是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报帐程序,严禁挤占挪用。

6、加强管护,立足长效。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移交手续,落实各项管护措施,本着“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项目村、组签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

四.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下半年工作主要思路

1.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力争土地治理项目资金930万元,按照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要求,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努力创建精品工程,实行山、水、田、林、路、土综合治理,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总结立模砼现浇渠道的经验和工艺,大面积实施立模砼现浇渠道,改善我县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效益。

篇8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施工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规模近年来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农村的沥青或水泥道路的修建也不断的完善,但在一些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地方,公路的施工质量问题依就很严峻。本文对农村的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对于当前的公路施工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表现农村的公路施工质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要掌握公路施工的理论和专业技术

对于农村的公路施工来说,影响施工的各级部门非常多,在近年来,各地农村对于公路施工的管理主要是由村公路管理中的一些管理部门负责。对于当地的这些管理部门来说,监督的水平要不断的提高,监督过程中要有足够多、足够广的知识面。此外,施工人员的组成主要以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准,这些施工人员大多在公路施工中有一定的经验,对于监督工作的开展要能对公路的施工环节和施工的工艺方法有所了解,要对工程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从工程的投标再到工程的开展以及最后的竣工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有效的监督。

要求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的理论知识要非常熟悉,要明确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对于工程中的各类数据要进行准确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不断的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多分析公路施工的成功案例,为做好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保障。

二、做好施工标准的检测和审核工作

在农村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就要完全以工程数据为准,为了及时的获取最新的工程资料,就要从路基土(石)方工程、基层、水泥砼或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面层各类标准试验认真做起,达到既熟悉各项试验的操作规程,又复核了施工单位的试验数据的效果。路线测量主要针对复核水淮点、平曲线要素的计算和实地放线情况,重点进行复核各结构层设计高程是否合理。在质量监督过程中,要时刻根据数据说话、以各项技术规范做为监督工作的依据。

三、积极培养村镇质量监督人员

农村的公路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同时,农村的公路施工也是一项时间久远的工程,项目所涉及到施工经费的来源、工程承包以及施工管理的各个部门、当地政府机构、管理人员等各个方面,项目受自然条件以及天气的影响较大,项目分散水平高。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就要将影响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排除,通过发放农村公路工序施工资料、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电话答疑等形式,对乡、村级监督员进行培训,通过以上几种形式,使乡、村级监督员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本乡、本村情况,有效的发挥距离施工现场较近,发现情况早的优势,减少了某些施工单位不按规范施工,偷工减料的现象。并公布县、市级质量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处理违法情况。做好村镇监督人员的监督培训工作,让村镇的管理人员到实际的公路施工当中去,通过感受实际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的各个环节,实现施工质量的有效监督。

四、加强施工各个方面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的提高

首先是工程开始阶段。在农村公路施工开工前,一定要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主要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条件,工地试验室资格是否达标,施工设备是否安全、施工人员、机械等是否按合同约定及时到位,坚决杜绝违规操作和不够资质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还要在工程开工之前,管理部门开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试验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参加的农村公路监督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质量责任,逐渐实行“施工、监理单位公路工程质量承诺书”制度、建设单位质量责任制制度。

其次就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招标过程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关系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招投标不仅能够体现施工单位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在施工的信誉程度方面对施工的选定、施工监理的各级单位,通过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投资做了细化和有效的控制,通过对于经济、合同手段的有效利用,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得以实现。目前招投标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暗箱操作关系标、人情标,不仅使招标的目的难以从合同价上表现出来,也会为以后的施工管理和投资失控埋下隐患。

变更项目对于施工的影响。工程的变更会影响到工程的造价会产生影响,任何一项施工项目都会出现项目变更的现象。项目变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变更设计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通过变更将低单价细目更改为高单价细目的现象;是否清单上已有适合或类似的项目单价,而另行审批单价的现象;在批复新的合同外单价时,应根据合同及实际情况认真编写审核批复意见,经相关部门会签,监理签发。不得随意无根据批复;对于同时有核增核减的变更设计工程数量,是否在核增的同时对相关细目数量进行了核减;对于招标文件或投标书中明确由施工单位承担的施工方案、材料、机械、施工配合费用,是否通过变更予以变相支付。

建设施工单位的招标是否合乎规范。在对招标的方案进行审核时要看施工单位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及我市关于招投标工作有关规定进行实施,以法定招标程序从公开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投标、评标、定标、发出中标通知书来进行招投标的,在招标前要详细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总体实施办法、资格预审评审办法、评标实施细则等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应全程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做好监督。

要严格杜绝施工出现“三边”的现象,“三边”就是指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没有清晰的界定,导致施工当中对于质量的检测和控制容易忽略。施工单位没有有效的让群众参与进来,从不征求群众的意见,而且从不到群众中去实际调研,盲目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只能对施工进行总体的考虑;工程的设计深度和广度不够,造成了频繁返工的现象增多,从而使工程的浪费增多,最终就成了劳民伤财的无用工程,这种现象无论是对国家经济发展还是农村的经济建设都是不负责的表现;其次就是建筑施工单位不能加强对工程图纸的审核,对于图纸中涉及到的质量问题不能做出重点的审查。一般,工程量的清单都是按照工程的图纸和招标的文件细目进行分析得出的。工程量清单是进行招标和施工单位投标进行工程报价的基础凭证,同时也是合同进行签订之后施工出现变更,以及进行计量的基础。

目前工程量清单基本上由施工的设计单位进行编制,一些施工单位往往不进行认真复核,如果工程量清单与实际施工图数量出入较大,会使合同价(或中标价)过高或过低,即使在中标以后另行调整,也会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留下较大的风险,特别是给施工单位申请变更带来了不便。对此,加强对复核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数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三)工程交工以及竣工收关。在工程的竣工收关过程中要时刻按照客观、公正、公平、科学的原则进行审验工作,严格做好工程的交工、竣工验收关工作。要依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公路施工中的各个项目的检测,根据竣工文件核实工程量,要杜绝将计划外工程计入和多计重复计算工程量的现象发生,不合格的工序坚决不能带到工程的下一个工序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的施工涉及到各个方面,对于施工中的质量监督要做到全面细统的监督,只有对公路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不断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监督水平。本文通过对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表现了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无论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国家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朝琼.加强我国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J].价值工程,2013(31).

[2]莫恒文.浅谈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鉴定检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

[3]黄元领.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探讨[J].民营科技,2014.

[4]张国其.当前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及主要对策[J].城市建筑,2014(21).

[5]张丽君.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路,2014(11).

篇9

摘 要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作为现阶段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困难、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如何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提出对策。

关键词 事业建设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 工作 困难 对策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作为现阶段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从个别试点到全国范围内有序铺开,广大农村呈现出“人人议建设,户户参建设,村村比建设”的良好态势,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和引导公益事业效果显著。现就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做以粗浅分析。

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最近两年,通过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增强了农民群众对村民自治工作的认识和认可,化解了各类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级生产生活环境。但是,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政策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民主议事难的问题。民主议事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关乎奖补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受制于经济发展、认识水平导致的议事难问题不同程度有所表现,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表现相对突出。客观的讲,受多年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广大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基于经济考虑,农闲打工已成为普遍现象,开会难集中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些虽然经村干部多方努力,对村级公益事业热情度不高,还有的实用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对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看得较重,靠近自家或本组的便于统一,而对相对远离自身利益的项目认识狭隘,议而不决,导致意见难于统一。

(二)筹资筹劳难的问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是在群众投入到位的基础上,对奖补资金按比例进行配套的辅保障机制。失去了群众的支持与互动,奖补项目便无从谈起。实践中,一些非办不可的公益事业,即便是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了民主决议,但在筹资筹劳环节却出现了杂音,仅仅因少数群众的不配合、不支持,最终因筹资筹劳不能完全到位导致大多数人热心期盼的项目难以启动,导致项目不了了之。村干部和群众对这一群体是有看法没办法,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三)财政奖补比例偏低问题。 “一事一议”奖补多数项目所需资金量多,如果是山区、半山区村庄,人口居住分散,工程量加大,项目资金需求量会更多;筹资筹劳限额标准一般较低,而那些人口较少,贫穷落后的村庄,筹资筹劳规模少之又少。筹资筹劳额少,决定了财政奖补资金偏低,难以兴修道路、水利等投资额较大的建设,财政奖补政策的引导作用不明显。

(四)档案资料不规范的问题。按照规范档案资料建设的要求,一事一议档案资料间逻辑关系严密,且政策要求严,表格填写多,但部分村级干部因接受教育程度有限,对表内、表间的逻辑关系认识不清,总感觉内容繁琐、手续冗繁,工作量大,往往满腔热情而来,结果因怕麻烦心理而放弃申报奖补资金。还有的填写的档案资料不是十分合乎规范,只能是勉强通过。

二、完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建议

(一)加快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引导。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乡镇政府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具有贴近农民、熟悉农村的优势,了解民意,加强引导和培训,提高基层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农村结构调整和农村文明建设相结合,帮助村委会搞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形成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库。

各级职能部门要强化示范作用,实践中可以选取民主议事、档案示范、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不同方面的示范点,通过召开现场会、交流会、座谈会、推进会、现场观摩等不同形式,实实在在推介典型,认认真真取人之长,抓点带面,整体推进,解决实际操作中部分村议事不规范、筹资筹劳不规范、档案资料不规范、票据提供不规范、项目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升全县一事一议整体工作质量和效能。

(二)调整支农政策结构,突出重点。每年选一两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项目,比如村内道路硬化、村内灌溉设施、村容村貌改造等,集中财力连片推进,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均衡发展,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覆盖面上,制定集中连片、分类推进的中期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三)创新推行机制,合理划分议事范围。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按受益范围可分为多村受益、全村受益、部分农户受益等,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一事一议的主体是农民,财政奖补的受益对象也是农民。由于农村情况复杂,要办的事情很多,同时只有农民最清楚。为减少议事难度,更多地享受国家惠民政策,须合理划分议事范围。民主议事,可缩小议事范围,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范围进行议事,让每一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因此,订规划,选项目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农民意愿,财政奖补项目由农民说了算,让农民当家作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不能因为政府出了钱就包办代替、行政干预,这样会导致政府干、群众看。

(四)加大中央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由于各地基层财政拮据,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国家和农民投入来完成。近年来尽管国家增加了支农资金投入,但对各地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因村集体经济薄弱,大部分村都有债务,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十分困难。期望中央政府提高财政资金奖补比例,并尽量在上半年拨付到项目乡镇,便于项目乡镇顺利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篇10

【关键词】 昭通市 动物卫生 监管

1 动物卫生监管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动物饲养场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制定了《规模畜禽饲养场所监管技术规范》,其中提到的关于动物卫生监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常规记录。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免疫记录、消毒记录、疾病诊疗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疫病监测记录以及生产销售记录等。对于这些内容的记录要定期进行,并且记录时要客观、详细。(2)动物防疫情况。在动物饲养场地内需要张贴相关的制度和动物免疫程序,并且要求严格按照制度或者程序执行;在消毒池、消毒垫内要配有消毒液,并且要及时进行更换,兽医室的相关设施要齐全并保持卫生;生产区与生活区要隔离开来,限制非生产人员的进出,生产人员进出要进行消毒等措施;道路及圈舍内外要保持清洁卫生。(3)无害化处理情况。对无害化处理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应与记录相对应,并且对于无害化处理后的具体情况要进行追踪。(4)投入品使用情况。对投入品定期进行检查,并与投入品的记录进行对比,查看是否一致,并且检查是否有违禁品在内。(5)检疫情况。对于出栏的动物是否报检,实施产地检疫。查看出栏数和开证数是否一致,并且对于调入的动物检查是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对其进行记录。

2 云南昭通市动物卫生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自从毕业分配到昭通地区畜牧站检疫组(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指导全市11县(区)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工作及动物防疫法、兽药饲料管理条例的宣传培训。在工作期间对于云南昭通市动物卫生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1)监督执法经费严重不足。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任务比较艰巨,责任重大,但在昭通上级没有相关的项目作支撑,再加上我市财政困难,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投入,因此面对严峻的重大动物疫情和大量执法工作,现有经费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2)动物卫生监督办公场所紧缺。由于我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属于新组建机构,多数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执法取证工具数量少、性能差,只能靠平时积累的经验,靠肉眼和感官进行工作,造成检疫、检验工作滞后和被动,无法达到预期目的。(3)村级产地检疫进展缓慢。目前,全市仅设置了152个乡级产地检疫申报点,只能覆盖乡镇附近周边的村社,与农业部要求的西部地区每个乡镇要设置3个以上动物检疫申报点还有很大差距。村级未设产地检疫申报点,村级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没有经费投入建设,没有固定的检疫场地和器械,一定程度也影响了村级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4)兽医体制改革不彻底。我市还有2个县监督所(大关、鲁甸)不具有法人资格,所有执法工作都属于违法行为,影响到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另外乡镇人员少,个别乡镇只有1-2人,无法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很难保障工作有效开展。(5)宣传培训不到位.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执法人员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不熟悉,执法文书填写不规范,痕迹管理不健全,难于适应新时期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6)动物诊疗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达不到要求,消毒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经营环境差,没有做消毒记录、医疗废弃物及病死动物无处理记录。

3 云南昭通市动物卫生监管的一些建议

(1)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各项程序。一是规范产地检疫工作,对出栏动物严格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严格查验养殖和免疫档案,严禁不符合检疫规定的动物出栏;完善动物检疫申报点的设立,各县区应加强申报点设立工作,力争三年内实现每个乡镇设立2-3个产地检疫申报点。检疫申报点设置规范,使用全省统一的标志牌和产地检疫登记表,各项制度、检疫程序、检疫员完整公示上墙。二是规范屠宰检疫工作,要规范定点屠宰场点的设置,严格进场验证制度。逐步推行有一标一证的准入机制;做好屠宰动物的同步检疫,规范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出具的证明填写规范。(2)进一步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一是加强新动物检疫印章、执法文书和标志、票据的管理,为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证,做到领用制度化,出证规范化,逐步完善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制度和使用后的审验制度。特别是加强票证的定购、发放和登记管理,责任到人。杜绝标证遗失、非法开证现象发生。二是试点推行动物检疫证明电脑机打出证管理系统。提高出证速度、规范出证,有效杜绝假证、不规范出证等现象。三是加强对屠宰场检疫证使用情况的检查,对仍使用旧证及用证不规范情况通报反馈到出证地进行监督纠正。(3)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一是以兽药GSP认证为突破口,在重点地区开展规范兽药经营市场的清理整顿活动,并做好痕迹资料管理,逐步理顺投入品市场监管秩序,确保养殖业安全和人体健康。二是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以严厉打击“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为重点,全面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并做好痕迹管理。三是切实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等各环节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四是配合做好年末农业部(长沙)畜产品检测中心的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4)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以专业技术为依托的执法工作,要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开展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打造一支熟悉法律、法规执法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4 结语

目前我国动物卫生监管不力带来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求各地区对畜禽类动物的卫生监管加大力度,提高责任意识,确保卫生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云南昭通市的动物卫生监管工作整体来讲比较顺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一一进行解决,保证动物卫生监管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