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点学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重点学生帮扶计划及措施

篇1

随着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推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因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依赖性强而产生违纪、延迟毕业等学籍处理的情况不断发生。学籍异动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被动的学籍管理已然无法满足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原有的管理模式将无法适应现代管理要求。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

二、学业预警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以黑龙江省某高校为例,从监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面向每一名学生构建多元一体的警示工作系统。下面我从预警的工作原则、类别和等级、程序及帮扶措施等方面介绍如何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学业预警制度是通过对学生每学期的出勤、违纪、成绩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对因学习目标缺失、动力不足、自主性差等原因导致的违纪、学业滞后、延迟毕业、受学籍处理乃至退学的学生及时进行警示,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补救、帮扶措施,将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改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干预制度。

(一)预警工作原则

学业预警本着“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工作原则,坚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通过“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和默契;将“外部监控”与“内部机制”相结合,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将“家庭教育”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实现学校、家庭联动预警,形成学生、家庭、学校间积极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将“普遍性监控”与“个性化帮扶”相结合,构建由学校领导、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以及“学困生”家长组成的爱心帮扶体,以帮助高校中学习困难、心理困难、面临学籍异动的学生走出困境;将“静态档案”与“动态跟踪”相结合,为每个预警学生建立预警管理档案,经常性跟踪学生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反馈。

(二)预警类别、等级

1.预警类别考勤预警、学分预警、成绩预警、学籍异动预警、毕业预警、处分预警。2.预警等级学校实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审核,并对其所产生影响的程度,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从低到高分别是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四个级别,同时对于没有预警的学生标注绿色。

(三)预警程序

1.确定预警学生名单。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学习成绩及其他相关情况确定进入预警范围的学生。2.下发预警通知。向预警学生下达《预警通知书》,并将名单发给相关部门及任课教师,进行重点关注。(1)分析预警根源。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谈心、交流、沟通等方式查找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2)建立预警档案。辅导员记载学生受预警的前因后果、帮扶转变情况等,建立受预警学生档案。(3)制订整改计划。依据个人特点制订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内容和时限等方面。(4)预警等级变更通知。学生受预警等级发生变更时要及时通知学生及家长。

(四)预警学生帮扶措施

1.建立教育体系。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开展系统全面、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2.建立帮扶机制。对受到预警的同学确定一对一的帮扶联系人。3.建立重点关注机制。重点关注受预警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反馈。4.建立定期谈心机制。定期与预警学生的谈心交流,掌握学生现状。5.建立分级监护机制。实行三级预警监护,一级监护是辅导员、任课教师及学生干部;二级监护是学院管理者;三级监护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建立家长监护制度。6.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定期进行情况反馈,做到辅导员与学生干部间、与学生家长间、与任课教师间的沟通与反馈,辅导员与学院管理者的反馈与汇报,学院与学校职能部门的反馈与汇报。

三、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效果

在我们对黑龙江省某高校的预警制度实施前后各类数据的比对、分析中发现,实施学业预警制度以来,学风有较大程度的好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效果明显改善。毕业前补考人数减少,延长修业年限人数减少。2012年延长修业年限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16%,2013年延长修业年限比例为2.90%。2.学生因学习成绩受到学籍异动处理的人数减少。2013年受到学籍异动处理的人数较2012年减少了72.79%。3.学生受到各类预警人数明显下降。以2009级学生为例,2012年有315名学生受到预警,2013年仅21名学生受到预警。4.学生受到预警的级别在逐渐降低。大部分受到预警的学生在经过帮扶后取得了较大进步,有89%的学生预警级别从高一级别降到低一级别,也有43.3%的学生解除预警。5.学风逐渐好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课堂出勤率、自习室利用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均有提高;学生在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奖人次逐渐增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考研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预警过程有效督促了学生按照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要求,努力完成学业,加强素质修养,减少或避免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高校校园稳定。由学校管理部门、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平台,适时的引导和及时的干预,大大减少日后可能因学籍异动而产生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同时,通过预警的警示作用,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尤其是二次违纪开除学籍的违纪现象,控制了校园稳定高危人群的扩散。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学业预警制度更加注重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更加关注、尊重和爱护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家长和学校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了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结论

篇2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新一轮低收入农户脱贫奔小康工程的意见》精神,为切实提高高新区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和致富能力,促进农民收入五年倍增,现结合高新区实际,就开展新一轮低收入农户脱贫奔小康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从今年起到2015年,用三年时间,实施新一轮低收入农户脱贫奔小康工程,以帮助低收入农户充分就业和扶持创业为重点,坚持输血与造血、开发式帮扶与救助式帮扶相结合,制定救助措施,完善保障制度,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帮扶工作责任,确保所有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如期脱贫。

二、帮扶对象及目标任务

1、帮扶对象:高新区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20户49人。

2、目标任务:立足“三年任务,一年达标”,通过挂钩帮扶,至2013年底,实现所有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2014、2015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三、工作重点

1、实施产业援助。所在村根据低收入农户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承包鱼塘及种植业田块,所在村为其提供部分鱼苗,同时与相关部门联系,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抗风险能力。此外,给予养殖户、种植户一定的奖补资金。

2、实施就业援助。加强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促进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充分就业。一是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对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免费考证,帮助其提高就业竞争力。二是开展“户企结对”帮扶。动员和组织辖区内各类企业采取“户企结对”的办法,因户制宜、因人制宜,重点帮助低收入农户家庭中有劳动力的成员安排落实收入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安排一人长期稳定就业。三是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道路管护、村庄环境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就业。

3、实施结对帮扶。一是深入开展“千名党员干部联千户、进万家”活动。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千名党员干部与低收入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原则上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结对帮扶一个低收入农户,做到经常深入农户家庭,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建立干部帮扶工作责任制。为每个低收入农户家庭明确牵头帮扶责任人和具体帮扶责任人各一名,建立结对帮扶联系卡,做到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确保其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实效、保障有措施、脱贫有依靠。三是党员干部帮扶要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帮助低收入农户理清发展思路,树立脱贫信心,寻求致富办法,增强劳动技能。

4、实施保障扶持。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因病障、智障、残障丧失劳动能力等低收入农户,由民政部门统一纳入低保,并建立健全低保标准增长机制。二是改善低收入农户住房条件。按照中央和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分批帮助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改造建设最基本的安全、经济、适用、节能、节地的农房。三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减免政策。相关行业职能部门要对照上级有关文件和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满足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需求。

5、实施教育资助。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已经出台的有关教育资助文件精神。区教育部门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就学子女,提供学前教育政府资助1000元/人/年;发放义务教育段学生生活补助(小学1000元/人/年、初中1250元/人/年);发放高中段学生国家助学金1500元/人/年;职业教育学生学费全免,另提供助学金1500元/人/年;提供高等教育生源地无息贷款,最高可贷6000元/人/年,并将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不断加大就学资助力度,确保低收入农户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学生就业责任制。教卫科、社保科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帮扶责任,通过组织定向培养、开展就业指导、举办毕业生招聘会等措施,帮助解决农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就业问题。

6、实施医疗救助。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扶持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参加新农合保险,积极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基金,加大低收入农户因重大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救助力度。低收入农户重大疾病(20个规定病种)医疗费总费用报销70%,民政救助20%,自付10%。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的参保费用由具体帮扶责任人负责按个人缴费标准代缴。参保的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在区内定点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的门诊、住院医药费由定点机构直接减让30%,其余费用按规定比例报销,减让部分由新农合基金与定点机构进行结算补偿。参保的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当年报足最高限额3万元后,超过部分可报销医药费在区大病统筹基金中按80%予以报销,全年累计报销限额为15万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领导,成立高新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局分管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各局(室)、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农村工作局农经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低收入农户脱贫奔小康工程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政策扶持及综合服务工作。切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2、强化宣传发动。各局(室)、村(社区)要结合实际,全面宣传发动,动员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和工商企业、合作组织挂钩帮扶低收入农户,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形成机关部门与各级党员干部、工商企业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挂钩帮扶的良好氛围和强劲合力。

篇3

【关键词】高三 “踩线生” 帮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91-02

一般成绩接近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被称为“踩线生”。具体讲,也就是分数刚刚达到批次线,或是在同一批次的考生中,分数并不占优势的学生。

一 “踩线生”的原因分析及特点

“踩线生”是一个群体。之所以是一个群体,分析其原因及特点,是多方面的:

1.与地方教育的特殊性有关系

镇坪县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并且只有唯一的一所高中,对初中毕业生全员录取,但学生生源依然不足;初中毕业生中成绩优秀、条件优越的学生择校就读较多,优质生源流失严重。

2.与学生本身的差异性有关系

在生源不足、优质生流失的情况下,学生自身的智力差异、认识差异、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差异、学习动机和情绪波动的差异就显得更加突出。

3.与上一年度的高考发挥有关系

因高考发挥失常,继续在校补习的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甚至有陷入强迫性思维模式的危险行为。

我作为一名县级高中化学教师兼班主任,常年奋战于教学一线,感受颇深。对学校和教师,实现上线人数的突破,提升学生成绩的合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增加本科上线人数、实现高考目标的后备力量就在“踩线生”;对处于高考升学边缘的,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的学生,老师对他们的帮助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对提高他们的成绩都是如此。因此,立足“踩线生”,打好“踩线生”“战役”,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经过近一年的探究和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见效明显的抓“踩线生”工作的“路子”。从2013年高考成绩看,这条“路子”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实现这条“路子”有两个前提:(1)要在稳定优等生、提高中等生的情况下,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和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实施特殊教育计划,分层教学,在班级中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拔尖补差工作,从而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2)要发挥团队作用,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拧成一股绳,共同参与管理和帮扶“踩线生”。特别是班主任应加强各科任老师对“踩线生”的了解,协助科任老师明确自己的责任,从学生的心理变化、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的高考成绩有新的突破。

二 解决办法

1.摸清底子,结对帮扶

高三年级应依据前三次月考成绩,参照上一年高考分数线,再结合学校下达的高考目标人数,确定“踩线生”,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人”。所谓“心中有数”,既要有“踩线生”的个数,又要明白是哪个学生;要明白他们的成绩状况、心理状态等,又要弄清他们属于哪种类型、怎么转换等。所谓“手中有人”,是指学校管理层,年级分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都应落实相应的“踩线生”关注对象,做到齐抓共管。在确定结对帮扶对象时,先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确定出帮扶学生名单,组织科任老师对“踩线生”进行全面诊断,或会诊,或调查,或面谈交流,确定其弱势学科,找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方便对症下药;再针对学生学科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性格特征确定指导教师(原则上是本班文化课教师),每位指导老师每班帮扶3~5名学生。如我所带的2013届高三理科(1)班,有学生74人,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是51人。在确定“踩线生”时,根据前三次联考总分的平均成绩,在目标任务人数的基础上,向上浮动5名,向下浮动15名,也就是初步拟定从46名到65名之间的这20人为第一批“踩线生”,再由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全面分析后,再根据学生情况和老师的工作量,将“踩线生”分配到班级任课的各科任老师承担帮扶工作,形成了“生生底子清、师师对象明”的格局。

2.因生定策,落实方案

抓“踩线生”的关键在于教师辅导是否能尊重个体差异,是否能针对不同学生所呈现的个体差异制订不同帮扶方案,是否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落实方案中,要肯定他们的长处、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及时防止他们可能产生的自暴自弃的思想苗头;要进行经常性的单独谈话,分析他们的得失,知晓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布置针对性练习,关注每一点变化,在让学生感觉到被特别关注的同时,切中“要害”进行辅导;要建立帮扶档案,记录每次帮扶情况、成绩情况及思想学习动态,实行动态管理。如在2013届学生的帮扶方案落实中,在总体帮扶落实思想工作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进行辅导优先的“三优先”的基础上,科任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还分别采取爱心感化,耐心感染;鼓舞信心,激发兴趣;心理干预,进行疏导;培养习惯,传授方法;分层进行,定向辅导等措施,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分析汇总,适时调整

要综合学生动态管理档案的记载,根据前几次联考成绩做出分析,并进行研判。当把部分“踩线生”转化为线内生且成绩稳定后,就应及时考虑并重新调整“踩线生”名单,再将部分低分生变为“踩线生”进行帮扶。同时,对前期转化的“踩线生”还得继续跟踪关注,扩大帮扶面积,以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

4.跟踪督促,共同关注

篇4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和推进,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学习困难学生人数逐年提高。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以帮助和督促学习困难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走出不良学习误区,提高学习质量并圆满完成学业是目前各高校的实现学习困难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学习困难 帮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同时提出要“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和推进,教育规模和在校生数量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和层次参差不齐,大学生因种种原因导致的学业困难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因学业原因被降级甚至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高,学习困难学生群体日益增多,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业困难,重拾信心,成为高校管理面临的难题。

一、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障碍根源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泛指智力水平正常,但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无法按时完成学校教学培养计划规定内容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多由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引起的学习成绩下滑、最终影响学业,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学习障碍。

1.兴趣障碍

大学生在进校前选择专业时往往比较盲目,对专业所学习的内容及以后将要从事的职业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部分学生一味追求热门专业而忽视个人兴趣及专长。进入大学后,学习状态被动,学习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网络及课余活动占用了大量时间,课内外时间兼顾不暇,成绩频频亮红灯。

2.方法障碍

和中学学习不同,大学学习的突出特点是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较于中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难以改变中学时期老师手把手教,灌输式,被动式的学习方法,学习缺乏规划、不适应大学授课方法以及不能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等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

3.意志障碍

懒散、自制能力差及缺乏韧性是缺乏意志力学生的主要表现。学生进入大学后,脱离父母和家人的监督、督促,容易受外界事物的诱惑,不能正确处理学习、课余活动、交友和娱乐间的关系,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剧和电影,玩物丧志,学习中心已严重脱离正常轨道。

4.心理障碍

良好、积极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学习成才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在踏进校园初期,往往存在厌学、焦虑、自卑、不适应大学生活等一系列情绪障碍,导致学习遇到困难。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非学习困难学生要低。有些大学生在有意识无意识的同他人的比较中, 感到自己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意志消沉,进而产生抑郁情绪,最终影响学习成绩。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措施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实行学业预警制度,及时给予学习困难学生警示和帮助,使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三方信息联动,以加大对其关注、教育和帮助力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和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减少和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难题。

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和个性普遍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认真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障碍及产生根源,采取有针对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质量,顺利完成学业。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内涵

学习困难学生通常采取的学习方法属“表层学习法”,即把学习看作是来自外界的一种强制性任务,因而试图去应付这些要求。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采取“深层学习法”,即以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为目的。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深层学习法”出发重新审视教与学。

通过定期组织召开以提高学习质量为主题的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帮助广大教师和学生加深对教与学的认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广大教师既要从“教”的角度,又要从“学”的角度来设置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以及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广大学生要采取能够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学习策略,如把学习任务和自己经历、已知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所学内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同一门课程中其他部分的内容,或者和其他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等等。

2.完善机制,实现多层次的携手帮扶

(1)生生携手。遴选成绩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结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多对一”帮扶。也可按课程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共同体得到提高和进步。

(2)师生携手。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强责任心的教师与学习困难学生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指导教师从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应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并尽早(在大学一、二年级)实施。

(3)学校与家长携手。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学生联动制,将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表现、学业成绩及时通报学生家长,协助学生家长共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3.营造氛围,创建奋发向上的学习文化

(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一方面要特别强化专业思想教育,让新生尽早、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新生切实了解大学阶段学习方法与高中阶段学习方法的差异。

(2)课外活动“学术化”。学校组织各类课外活动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宗旨,尽可能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少些“娱乐性”,多些“学术性”,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学术活动氛围。

(3)加强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宿舍和班级是学生大学阶段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相应的群体对个体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应不断加强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努力把每个宿舍或班级打造成为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群体,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的认知、态度与行为。

三、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程序

1.确定名单

(1)学分修读情况。根据学生的培养计划,以学生当学期培养计划课程的学分数以及累计课程学分数作为数量指标,制定相应标准,将未达到学分数量指标的学生列入帮扶对象,按学习障碍类型分类予以帮扶。

(2)平均学分绩点。动态平均学分绩点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考量标准,是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量化指标。部分国内高校规定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大于或等于2.0时,方能授予学士学位。针对此项规定,将平均学分绩点低于2.0的学生列入帮扶对象,有助于学生提早认清学习成绩,规划学习进度。

2.分析根源

学生学习障碍大致分为兴趣障碍、方法障碍、意志障碍和心理障碍四种类型,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着以上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学习障碍,要认真分析每个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障碍,并找出产生障碍的根源所在,实施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3.制订方案与组织实施

高校应为每位学习困难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并针对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给予分类帮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点面结合,以点为主:比如可采取集中谈话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但应以个别谈话为主。另外,在帮扶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隐私权。

4.成效评估与制度保障

高校应高度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要成立包括院系领导、书记、班主任、辅导员等成员在内的工作组,制定的帮扶方案对帮扶情况予以跟踪分析,并对已实施的帮扶工作进行定期分析总结,积累学习困难学生有效走出学习困境帮扶经验。从而形成更全面的学业帮扶策略。

学校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 建章立制,以规范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为基础,以规范和强化管理为突破口,教育和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庞海芍,方萍,王悦音等.“我为什么退学”——大学生学业困境调研报告[J].大学(学术版),2011(3)

篇5

一、工作目标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建立防止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有效解决处于贫困边缘农户因病、因学、因灾等原因致贫的发生,有效控制贫困增量,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监管对象

全镇排摸认定的24户116人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

三、认定标准和程序

(一)标准。以户为单位,对家庭人均稳定收入低于2995元的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家庭人均稳定收入低于4000元且家庭有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学生的(智障和残疾导致辍学的除外)、主要居住用房鉴定为CD级危房的、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开支大导致贫困的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建档立卡以外整户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一二类低保家庭、分散供养特困家庭、残疾贫困家庭中“三保障”未完全解决的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存在“七不准”情况之一的农户,原则上不能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二)程序。贫困户识别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进行。

四、工作举措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认真分析研究全镇排摸识别出的边缘户潜在的致贫因素,重点监测产业、就业情况,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饮水有保障,有效防范致贫现象发生。

篇6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按照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要求,现将市经委20__年上半年对口帮扶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市经委党组高度重视对口帮扶贫困村工作,把扶贫工作作为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城乡统筹,开展惠民行动的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双深入”活动内容。针对今年更换新扶贫点的实际,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专题召开党组会,通报和研究了今年扶贫工作的重点,拟定了帮扶计划和措施。由经委党组书记、主任__同志牵头,机关党委书记张保国同志协助,党办等处室承办,先后3次深入__村、__村和__村,开展扶贫工作。

二、深入村户,开展帮扶活动

1、落实“送温暖”惠民行动。为使困难群众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我们开展了慰问对口帮扶村困难群众的工作。1月28日,市经委党组书记、主任__同志及相关处室陪同唐川平副书记到__县__村慰问了20名贫困群众,并投入慰问金、慰问品合计120__元,使困难群众在大雪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1月23日,机关党委书记张保国同志代表经委党组,到青白江区__村慰问了14户五保户和6户特困户,送去慰问金和油、肉等慰问品共4080元,鼓励他们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早日脱贫致富。

2、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今年1月底,市经委综合处代表我委为__村送去各类普法书籍近80册,村党支部书记高兴地说,“这下我们可以让更多的村民懂法了,特别是学会了《劳动合同法》,就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了”。

3、开展植树和义务劳动。3月20日,市经委机关党委组织近40名党员干部职工冒着绵绵春雨,深入对口帮扶__村,开展了义务植树和义务劳动。在当地的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同志们在占地10亩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种植了200余株巨桉树苗。之后,又下到韭黄地里,与农民一起除草。大家栉风沐雨、裹一身稀泥,都毫无怨言,只为__村的绿化和韭黄生产付出一份力量,受到村民的欢迎。

三、落实计划,新老扶贫工作更替

通过几年的帮扶,__村种植业开始做大做强,建立了韭黄产业生产公司,用公司化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目前,该村韭黄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在农博会上获得金奖,并荣获四川省魅力农品三十强第四名。现正着手在绿色蔬菜基地基础上,发展有机蔬菜和净菜,还将建立养猪、沼气、农家肥循环发展链。同时,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全国韭黄生产、销售、技术等信息畅通,扩大了宣传和影响。

今年4月,按照__市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安排,我委从20__年起对口帮扶__县悦来镇__村,我们做出了扶贫工作的安排,但因5.12地震后我委承担大量工作,故推迟了到__村的时间。6月5日,我们冒着余震,由机关党委书记张保国同志带队,前往__村和__村,调查研究,慰问受灾群众。之后,我们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帮扶计划和措施,在提交党组后将于下半年实施。

四、帮困助学,“送温暖”办实事

今年以来,各党支部纷纷到定点帮扶的__村看望和资助对口帮扶的贫困学生。春节前,离退休党支部送去500多册书籍;能源办、综合处、监察室、党办、投规处、运行处等党支部为困难群众和学生送去了扶贫助学款14400元以及米、油等生活用品,受资助的学生和群众都非常感动。3月份,我委产政处党支部看望了对口帮扶的困难学生康志玉同学,将捐赠的300元学费送给她,并鼓励她努力

学习,早日成为有用之材,为家乡做贡献。

五、心系扶贫村,慰问受灾群众

篇7

近年来,X市深入贯彻《X省教育扶贫规划(X—X年)》等文件精神,以“一提高、两降低、三全面、四保障、六倾斜、八免费”为总揽,以“义务教育有保障”为核心,以落实“两个X%”为主线,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优化师资,强力控辍、精准资助,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一、改薄强师,乡村学校一所不差。

为了让农村的贫困学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X市把乡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

近两年,X市投入“改薄”资金X万元。到X年底,该市X个省级贫困村的小学(教学点)全部建成合格学校,均达到“X条底线”要求,提前完成合格学校创建目标。X年X月,该市启动“教育一体化项目”建设,拟投资X.X亿元,将全市X所学校(幼儿园)纳入“四改三化”建设计划;投入X万元建设X所农村学校、X套教师周转宿舍,改善乡村教师住宿条件;统筹中央资金近X万元,用于大市中学、上架中学等X余所乡村学校的公租房建设以及围墙、道路、给排水、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现代化的美丽校园和教学设施,让学生更加专注自己的学习,不仅让“农村娃们”大开眼界,也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见识更大的世界”的种子,这是X市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此外,为缩小城乡学校管理与质量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X市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校校结对帮扶”活动,安排城区X所优质学校与X个省级贫困村小学“联谊结对”,分别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条件改善、教研教改、校园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整体提升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成就一流的教育。一是抓补充,优结构。X市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补充新教师,X年共补充教师X名,新进教师优先安排到乡村薄弱学校和贫困村学校任教,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

二是提待遇,激活力。

在表彰奖励、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指标优先向乡村教师倾斜。出台《X市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根据偏远程度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开展“感动X十佳教师”、“最可爱乡村教师”、“师德标兵”、“四有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励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书育人、建功立业。

三是抓培训,提素质。

X年,该市教师(含校长)参加国家级和X省级项目培训共X人次(国培、省培计划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培训者月培训X人次;小学“送培到校、送教下乡”培训X人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共X人;普通话培训X人;普通话培训师培训X人;学分补休培训X人;合同聘用教师岗前培训X人;新特岗教师岗前培训X人;市本级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X人),通过培训,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二、精准资助,结对帮扶一个不漏。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能不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能否精准识贫、精准资助。X市把保障每一个适龄学生“有学上”作为教育扶贫的目标,把精准摸底、精准识贫作为精准资助的前提。该市为每个贫困学生安排一名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促进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

每年春、秋季学期,该市近万名教职工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一走访摸底,宣讲扶贫政策,摸清学生底子,告知受助情况,落实控辍措施,从生活、精神上、学习上给予关心和帮助。每名教师都有一本《帮扶手册》,学生就读学校、学段、家庭住址、帮扶教师、联系方式等清清楚楚,各学段的资助项目、资助标准、受助情况告知等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有帮扶资金、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也能轻松找到责任人。

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识别无错误、资助无遗漏,X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主研发一套Excel数据录入模板,即“学生信息匹配宏”。通过“信息匹配宏”,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园)学生信息与市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同时进行匹配,全市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更加准确,从根本上确保了“识贫”的精准性、“扶贫”的全面性。

此外,该市认真落实“学籍属地”资助政策,利用学籍管理平台,对本市在省内外县和外省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入学情况和享受资助情况,统计汇总后分别向学籍地资助部门发出公函,协调学籍地落实资助政策。对经核实未在学籍地享受资助的学生,将其纳入本市名册,同等享受资助政策。同时,对外地在X市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该市同等对待,确保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无遗漏。

靶向精准,扶贫效率才会高。在彻底摸清底子后,该市通过整合各类资助项目确保贫困学生受益,让教育扶贫政策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在求学路上掉队。据统计,X年发放国家政策资助资金X.X万元,资助学生X.X万人次,其中市本级落实“补天窗”项目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

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共计金额X.X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X人,发放贷款金额X.X万元。此外,该市积极动员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资助学,X年发放助学金X.X万元,资助贫困学生X名。该市教育系统师生积极参与开展“助残日”、“X·X助学日”和“慈善一日捐”活动,X年共捐赠善款X.X万元,进一步扩大了贫困学生的资助面、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强力控辍,上学路上一个不少。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这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辍学,X市多措并举,狠抓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控辍保学体系,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为主体,积极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确保一个不少。

二是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力度。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学生、贫困学生及控辍工作实施意见》,落实留守儿童关爱监护责任,建立部门联动关爱机制,实行农村留守儿童跟踪动态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设学生心理咨询室,切实加强了对问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帮扶关爱活动,捐款捐物,扶志扶学,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篇8

(一)主要工作措施与阶段性成效

1、“三基本”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三基本”建设的主要措施:一是围绕职业化标准强化干部素质教育,全市开展大型培训三次,人均接受继续教育7个工作日以上。教学内容以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管理服务常识为主。通过在职继续教育,全市人口计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工作激情明显高涨。二是健全市、乡、村三级人口计生包保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党政线、业务线和部门线的工作职责,不断形成党政抓统筹、部门抓指导、村组抓落实,层层见成效的工作格局。三是按照统一细化村级管理服务规范、统一制定人口计生倒查责任追究制度、统一分片加强村级干部的培训力度“三统一”的要求,大力实施“强基提质”工作。

2、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

今年,我市此项工作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预防和打击绝育虚假手术。具体措施是:出台虚假手术考核单项否决制度,有效防止了基层计生人员虚报手术,扰乱规范管理的现象。规定外地(含本地非计生部门)绝育手术确认的两种方式(即属地计生办反馈方式和返乡复检方式),有效杜绝了受术人员弄虚作假的可能,极大地堵塞了违法生育的一条重要渠道。第二,强化手术管理,健全手术补助制度和手术个案警示教育制度。具体办法包括:实施定期绝育200至1000元的营养补助制度、绝育手术安全奖励制度、外地手术复查验证奖励制度、虚假手术依法惩治与公示教育制度。第三,实施“四两拨千斤”战略,彻底清理手术库存并狠抓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半年来,全市共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1355例,其中,绝育289例,上环1066例,清理历史库存313例。

3、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年,我市流动人口工作方针和措施可以概括为“实现一个目标,建设‘三个通道’,规范‘五同’制度,全面开展流动育龄人口‘一查二送三跟进’服务,推动十项承诺制度向纵深发展”。“一个目标”:即以争创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质管理服务工作合格市为目标。“五同”:指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投入、同考核。“一查二送三跟进”:指入户调查,获取每月流动人口信息变动的第一手资料;在入户调查时,为流动人口送服务联系卡,为重点对象送避孕药具;为重点服务对象跟进随访、跟进服务和跟进宣传。止于日,全市集中开展流动人口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2次,依托村级人口文化学校开展群众培训500余次,发放挂历、年画和其他宣传单1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达到2.3万多人。全市清理出政策外怀孕对象216人,215人落实了补救措施;发现流动人口历年违法生育129人,已全部立案并对其中的108名征收了全部(或部分)社会抚养费;清理手术库存98起,其中已实施绝育56例。

4、性别比综合治理

由于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离正常值还有大约6-10个百分点,为此,我市精心制定了年性别比治理工作方案。包括“强化党政统筹,落实保障措施;分解细化责任,严格目标管理;严明工作职责,强化孕期管理;完善执法机制,加大查处力度;加强机构监督,确保制度执行;深化宣传教育,完善利益导向;按期统计监测,及时反馈信息”七个方面。今年来,我市性别比治理效果明显:一是新生人口性别比为107.89,已基本回归到正常值之内;二是已查处非法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案1起,非法接生案2起;三是集中开展“两非”整治与宣传教育四次,发放宣传品8000余张,社会反响强烈;四是进一步规范政策内外人流引产的审批。

5、规范过程管理

建立市、乡、村三级过程管理工作机制。市着力通过制定并落实“三363”工程,实现过程管理,即“三级目标”(年度、季度、单项重点工作),“三类督查”(符合政策生育率等主体指标专项检查、专项工作合并验收检查、平时督查),“三种通报”(创新成果通报、目标实现通报、问题通报),“六项否决”(对出生漏报、财政投入、队伍建设、手术虚假、村民自治、虚报奖扶实行单项否决),“三项奖励”(党政线、部门线等次奖、提升奖、挂末进步奖)。乡着力通过制定并落实“4431”工程实现过程管理,即“四级目标”(年度、季度、月、周工作目标),“四类执行”(特提、特急、加急、平急),“三线考评”(村民自治线、业务管理服务线、联系挂帮线),“一票否决”(包括责任制不落实,导致工作不能达标的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村着力按照《赤水市村级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操作规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服务。

6、协会与村民自治

深化以协会为实施主体的村民自治工作,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机制。我市按照“三权+服务”(依法授权、自治还权、依法维权和拓展服务)的要求,着力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同时,依托协会强化“三新”建设,积极建设先进人口文化和新型生育文化。全市建成人口文化景观四处,新建人口文化大院17处。

7、检查调度

今年,我市实行季计划、季督查、季调度、季通报和“五制”(小点制、季度样本库制、不定时制、定量制和盲查制)考核方式强化主体指标和督导检查。到4月底,共开展专项督查三次,其内容包括优质服务、两非、依法行政、奖励扶助、村民自治、人口文化阵地建设、三基本建设等;共开展市内主体指标抽样入户调查1次,样本量常住人口31238人共6816户,新生人口486人(其中当年度新生198人)。样本点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3%,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1.6%,2009年度新生人口长效措施落实率94.3%,2010年度一孩手术及时率为88.9%,二孩及以上绝育及时率为84.3%,政策外多孩率为1.6%,新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106.30,漏报政策外二孩1人,PIS系统准确率为98.2%。

8、其它创新性工作

市内探索建立了由政府资助、企业捐赠、社会募集、非政府组织运作的人口计生公益基金组织1个,累计筹资10.3万元。该组织重点解决二女户子女、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手术后遗症,独生子女父母伤残死亡的特殊救助问题。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策外生育控制十分艰难。计划生育之所以经历38年之后仍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其根本原因是现行生育政策不能也不可能满足群众的生育需求。而这相应的政策体系,至少目前不可能改变。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任重而道远。

2、人口计生队伍建设十分困难,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更是难上加难。

二、主要数据分析

1、出生人口

(1)符合政策生育率、出生率、多孩率完成情况。全市年度上半年共出生人口116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6人,其中常住人口出生100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3人,政策外出生55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7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4.52%,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52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出生157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7人,政策外出生2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1.53%,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67个百分点;常住人口政策外多孩出生2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9人,常住人口多孩率为1.73%;出生率为4.6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38个千分点;死亡932人,自然增长率为0.92‰,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0.43个千分点;出生男孩602人,女孩558人,性别比为107.89:100,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0.81。

(2)出生人口孩次结构。全市2010年度上半年共出生人口116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6人,回归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19人。其中,一孩出生75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3人,回归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98人;二孩出生38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人,回归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29人;多孩出生2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2人,回归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4人。

(3)出生人口中本县生育974人,占出生人口83.97%;本市外县生育10人,占出生人口0.86%;本省外市生育14人,占出生人口1.2%;外省生育162人,占出生人口13.97%。

(4)政策外出生人口结构分析。2010年度上半年政策外出生17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8人,回归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98人。其中:政策外一孩出生9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5人,回归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9人;政策外二孩出生5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人,回归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01人;政策外多孩出生2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人,回归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3人。

半年常住人口政策外出生133人,占总政策外出生的75.57%;流动人口政策外出生43人,占总政策外出生人口24.43%。流动人口政策外出生人口中跨乡、县、市、省生育分别为0人、2人、1人、40人,分别占流动人口政策外总出生人口的0%、4.66%、2.32%、93.02%。

取消二孩生育间隔期后,全市二孩政策内出生32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比去年提高1.21%(去年同期二孩符合政策率为90.48%),为91.69%。

2、流动人口

全市流入人口1740人,其中18岁以上育龄妇女为577人,持有效婚育证人数为549人,持证率95.15%;已婚育龄妇女501人,持有效婚育证487人,持证率97.01%。流入人口应妇查735人次,已妇查701人次,妇查率95.4%。

全市跨县流出人口61394人,其中女性27380人。流出人口不满6个月为4817人,其中女性2271人。全市流出18周岁以上育龄妇女24986人,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23768人,持证率95.13%。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总数为19062人,其中20-29周岁的4097人,占已育龄妇女的6.67%,去年同期这部分人群共生育339人,今年生育169人。流出人口应妇查23738人次,已妇查22768人次,妇查率为95.91%。流出人口中分布在遵义市内2028人,占流出人口的3.30%;省内遵义市外2464人,占流出人口的4.01%;流出省外56902人,占流出人口的92.69%,大量分布在等地。

3、长效避孕节育、补救措施落实

(1)半年全市共实施计划生育手术1461例,其中上环1066例,男扎28例,女扎261例,取消避孕措施106例。

(2)全市年度内应落实绝育措施对象180例,已落实绝育措施102例;新增二女户113户,应术54人,已落实绝育措施21例,落实上环25例,皮埋1例,还有7例到期未及时手术。

(3)2010年共落实绝育措施289例,其中常住人口落实绝育措施199例,占落实绝育措施总数的68.86%;流动人口落实绝育措施90例,占落实绝育措施总数的31.14%。

(4)全市共有手术库存695人,其中一孩437人,二孩199人,多孩59人。常住人口手术库存206人,占总库存的29.64%,其中一孩116人,二孩及以上90人;流动人口手术库存489人,占总库存的70.36%,其中一孩236人,二孩及以上253人。

(5)半年共落实补救措施278例,其中药流0例,人流236例,中期引产42例,无晚期引产。

4、出生人口性别比

出生男孩602人,女孩558人,性别比为107.89:100,与去年年末相比降低了2.59。其中:一孩性别比为101.61:100,与去年年末相比降低了21.17;二孩性别比为112.29:100,与去年年末相比降低了4.08;多孩性别比为366.67:100,与去年年末相比上升了189.75。以上数据反映,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政策外性别比高于政策内,性别比治理仍需加强。

常住人口出生1003人,其中出生男孩519人,女孩484人,性别比为107.23:100,与去年年末相比降低了13.98。流动人口出生157人,其中出生男孩80人,女孩77人,性别比为103.90:100,与去年年末相比降低了16.49。

5、其他数据分析

(1)出生缺陷干预开展情况

半年应干预对象为1133人,已干预1133人,占应干预的100%。其中药物干预1133人,占干预总数的100%,技术干预960人,占干预总数的84.73%。

(2)利益导向落实情况

半年共落实“三结合”帮扶措施486例,其中独生子女帮扶216例,二女绝育户帮扶21例,其他帮扶249例。帮扶措施中技术帮扶108例,信息帮扶280例,资金帮扶428例,共落实帮扶资金8.56万元。

发放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费及保健费35600元,放弃二孩生育奖励32000元,独生子女建房补助60000元,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54000元。

(3)半年全市共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22人,其中农业户口120人(放弃二孩生育26人,独子夫妇85人,独女夫妇35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07例,累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9085例,全市一孩户为36121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人数占一孩家庭的52.84%;新增放弃二孩生育家庭户26户,较去年同期增加5户,累计792户。

(4)半年全市共申报新建或改扩建村级服务室42个,共1696m2,其中拟新建村级服务室1500m2,现已完成340m2,改扩建村级服务室196m2,已完成196m2,工程进展缓慢的原因是资金缺乏,急需上级投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抓好包保责任制度的落实,解决好班子成员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组的责权问题,重点抓好倒查责任追究;

(二)抓好知情选择与绝育政策的宣传发动工作,逐村逐组召开群众会议,确保手术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抓好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赤党发12号文件精神,切实提高计生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千方百计改善计生干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四)抓好计划生育虚假手术惩治工作,从严从重查处扰乱计划生育避孕措施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抓好长期计划与阶级性重点工作,规范月、季常规管理秩序,促进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

(六)按照过程管理的要求抓好“三基本”建设,严格执行《赤水市村级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规范》、《遵义市管理服务工作手册》和《村级干部计划生育倒查责任追究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七)抓好“优质服务”工作,积极落实预防计划生育“国优”品牌退出的政策措施:一是执行好人才招揽与培训计划;二是明确财政投入保障措施;三是强化规程教育;四是落实好激励政策;

(八)抓好主体指标,控制“六个环节”(发证与孕情监测、人口出生申报、长效措施落实与术后随访、政策外怀孕举报奖励与终止妊娠、妇查与违约金兑现、违法生育与社抚费征收)。

篇9

一、构筑组合式社会定点模式

中央和省扶贫工作会议召开,我市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将扶贫开发重点村做为村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举全市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工作中来,推行了党政主要领导抓“总”、市委常委包“县”、市级领导抓“乡”、单位扶“村”的、党员干部结“对”组合式定点扶贫模式,全方位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1、市委常委按照联系县市区的分工,每年度分片区召开定点扶贫工作调度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在都昌县、修水县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从全市的角度,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分析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下步如何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2、市级领导抓乡镇统筹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到所联系的乡镇看望慰问贫困群众,了解所联系乡镇的基本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采取召开党员大会,致富能手及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发放“我为家乡献一策”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制定具体的帮扶实施方案。

3、单位定点扶“村”。各帮扶单位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带着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的关心,深入扶贫开发重点村,各尽所能,各尽其力,真帮实扶,为贫困人口解决了许多最现实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村两委班子提升“议事、决事、办事”的能力建设,帮助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脱贫致富,每年都深系乡镇,帮扶村开展调研规划,实施帮扶项目,这样,与群众的联系就多了,加深了党员干部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了解,干群关系自然就密切了,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极大促进了农村的稳定与进步。事实证明,为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针对贫困村的实际,依托自身的资源,找准切入点,帮助定点帮扶村解难事、办实事,我市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积极倡导机关党员干部、按照“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要求,安排了1.25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尊重农户意愿,找准增收项目,因地制宜地帮助贫困户选好扶持项目,提高帮扶效果,以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等活动为载体,采取党员领导干部带科室或党支部(小组),开展结对帮扶扶贫活动。同时,把低收入农户和致贫原因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分析,摸清底数,每年安排“结对帮扶资金”600元以上,并要求当年建成一个效益好的项目,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使贫困户掌握1-2门以上实用技术,提升创业、就业能力。至此,受扶贫困户的学龄子女入学率也高达100%。

二、“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事

各定点扶贫单位,无论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把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倾注真情帮扶,无论是承担经济发展职能还是社会管理职能的部门,无论单位人多人少,都能做到“用心、用情、用力”为贫困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1、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既是社会扶贫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为将扶贫工作置于新阶段的国家扶贫大战略大变革的背景中加以谋划,也为切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形成专业扶贫和惠农强农政策的覆盖面,我市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完善定点扶贫方式,创新帮扶机制,拓宽帮扶领域,按照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从资金、物资、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帮助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尤其是在帮扶到村上下大力气。省市未做安排定点单位的贫困村,各有关县(市区)组织力量帮扶实施覆盖,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单位帮扶,真正把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市委组织部积极帮助双井村引入项目资金,用于扶贫点基础设施及农田水利建设,现已到位85万元,同时帮助该村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全面生态村”、“全省特色景观名村”等荣誉。市人口计生委充分利本部门优势,多方协调,为贫困村争得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国家级的项目资金20万元已经全部到位。市人大办公厅为困村移民100余人,争取移民资金40万;为村部建设及修路筹措资金26万元。第一人民医院、市五医院发挥部门优势,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免费看病就诊。农业局开展为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品,帮助村里成立农村合作社,产业化项目搞得红红火火。

2、积极发挥驻市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作用。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钢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2011-2014期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九江市军分区政治部,选派了26个驻九江部队(军分区机关、人武部)在重点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他们“视联系的乡村为家乡,视帮扶的贫困户为父母”,主要领导和扶贫工作组纷纷下到所联系的贫困村,走访慰问,把党和军队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怀带到贫困地区,具体表现在:

一是发挥部队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的优势,贫困村传递信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培养乡土人才。鼓励和支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开发旅游资源,拓宽致富渠道。

二是部队训练基地、装备修理等单位,利用部队教育资源优势,采取军地联合培训、代培代训、接收进修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劳动力培训,提高就业致富能力。动员和组织部队继续开展助学兴教活动,开展手拉手“圆梦助学”行动,资助贫困学生入学和完成学业。同时,军地密切配合,共同宣传党的扶贫开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勤劳致富。对农村“老烈属、老复员军人、老伤残军人”中的贫困户,要给予重点帮助。

三是九江军分区领导带领机关扶贫工作组同志,前往武宁县清江乡塘里村,与乡村同志进行座谈,并就村两委班子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共同研究制订出帮扶计划,首期安排了14.8万元用于发展生产。91337部队的帮扶点在修水县溪口乡罗家窝村,任务领受后,部队领导立即带领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到点上了解基本情况,制订帮扶计划,并送上1万元帮扶资金用于修桥。庐山区人武部领导多次深入所帮扶村庐山区威家镇星德村开展调研,拿出3万元资金支持村里道路拓宽。

3、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扶贫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建立社会各界力量、多种措施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新格局,各级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协调各方,建立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机制。并不断完善组织动员机制,丰富政策导向机制,为社会力量,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扶贫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营造社会主义扶贫济困、帮穷扶弱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携手共进、共同致富的良好工作局面。九江市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关心、支持扶贫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城乡各类扶贫资源,具体有:

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社团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扶贫,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工商联、光彩会及境内慈善团体的合作,探索建立扶贫合作联席机制。按照义利兼顾、多方共赢的原则,通过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引导更多非公有制企业到贫困地区创业发展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加以宣传报道好扶贫济困的典型事例,以达到褒扬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建立网络服务平台,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牵线搭桥,并监管民营企业投入的扶贫资金和项目实施。社会扶贫潜力无限,关键是要运用舆论宣传、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和办法,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运用起来。各群团组织和民间社会团体结合自身优势,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引导和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服务,支持和帮助城市工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创业。市文联通过义演、义卖、义展筹集资金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九江福建商会,主动接受定点扶贫任务,成立了以会长为组长的商会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号召企业老板积极参与,帮助贫困村争取资金49万元。团市委举行2012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捐助大会。现场为311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06万元,每名学生2000元,并向30所学校各捐赠价值1.5万元的“雏鹰爱心书柜”。

三、定目标、定效果实行绩效管理

今年,九江市委市政府将社会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年终对单位的目标管理考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还专门下发了《目标考评方案和考评评分细则》。实行绩效管理既可以激发各个单位用心、用情地为贫困村办实事、解难事,弘扬帮扶单位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影响,又可以检验扶贫系统的干部作风和提升工作能力。绩效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绩效沟通。通过及时、有效的绩效沟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能够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创造更大的价值。绩效评价的结果是量化的、显性的,绩效评价的结果直接与单位和个人年度扶贫先进挂钩。

1、制定考评方案。按照定点帮扶有关文件的精神设置量化、定性指标,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是否按有关规定填写台帐和报送资料和信息作为制定考核方案的原则,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考评方案从组织领导、为民办实事,指导实施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等三个大项设置了17个量化的小点。

2、为了方便各参与社会定点扶贫单位,更好的进人角色开展工作,制作了《扶贫工作手册》、设置了扶贫工作的公共信箱,将有关文件收录,用格式化的表格规范了每个工作环节,不定期的将有关信息上传到到公共信箱,供定点单位参阅,指导各定点扶贫参与单位开展工作。

3、成立考评小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考核的领导机构,负责审议、颁布考核办法、审议考核结果。市扶贫和移民办、市委组织部村建办是考核的执行机构。采取定点单位自评,再由各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评,最终组织复查。结合各单位自评和各县(市区)初评排位情况,特别是对各单位自评与县(市区)反映的情况出入较大的,市扶贫和移民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核查组,深入定点扶贫村通过检查台账、听取汇报、群众意见、民主评议、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搞好复查。

篇10

2018年以来,王桥镇社树村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以绣花的功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树村基本情况

社树村为非贫困村,辖14个村民小组,840户、311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93人,贫困发生率0.96%。其中:贫困户18户30人,脱贫户19户63人,2018年脱贫1户3人(薛岗)。

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以来,社树村按照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8年初,帮扶单位县委办对驻社树村工作队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按照有关要求选派1名科级领导和2名后备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协调解决驻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困难,及时对帮扶责任人进行调整,充实帮扶干部5人。同时,组织村“四支力量”、全体帮扶干部认真学习领会2018年中省市县脱贫攻坚相关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先后召开12次村“四支力量”会议,6次帮扶干部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把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委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上,统一到脱贫攻坚的帮扶工作中去。

二是夯实帮扶责任。社树村和帮扶单位县委办常态化组织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与贫困群众交心交流,议定帮扶措施,完善纪实资料,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确保每个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先后组织召开5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培训会,悬挂宣传标语12条,发放宣传册300余份,帮扶干部入户宣传300余人次,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知晓率有效提升。

三是巩固帮扶成效。

1.产业扶贫方面:2018年通过摸底调查,为有产业14户贫困户落实产业扶贫资金14198元。其中:为12户果树种植户落实产业扶持资金9798元;为4户奶山羊养殖户落实产业扶持资金4400元。为贫困户郭绪军落实金融扶贫贷款4万元,为社树村全体贫困户落实金融扶贫贷款入股分红和2017年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分红。

2.就业扶贫方面:通过召开座谈会、广播宣传、微信群宣传,发放宣传单等形式,积极宣传就业帮扶政策。组织19名贫困群众参加了精准扶贫就业招聘会,签订就业意向协议5份;为3名贫困群众介绍外出务工,实现了稳定就业。目前,社树村贫困家庭在外长期务工有固定收入23人。

3.健康扶贫方面:积极帮助落实新农合住院报销、大病保障、民政医疗救助、特殊慢性病补偿等健康扶贫措施。联系县医院在社树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扶贫义诊活动2场次。组织71名贫困群众在桥底卫生院参加健康体检。

4.教育扶贫方面:社树村县内就读7名贫困在校生全部享受到泾阳县教育扶贫政策。其中:2名学前生享受到生活补助金750元,3名初中生享受到教育助学金1875元,2名高中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2500元。联系团县委为贫困大学新生刘蕊落实教育助学金5000元。

5.实施危房改造方面:2018年实施危房改造1户(刘汝刚),目前房屋已建成入住,落实危房改造补助金26390元。

6.扶贫扶志工作方面:2018年以来,开展道德讲堂4次,道德评议评选活动4次,公布善行义举榜4次,完善了社树村村规民约,为全村群众安装了“家规家训”牌,建成了郑国大道“乡风文明一条街”。社树村红白理事会组织健全,运行良好。通过开展十大好人、好儿媳,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鼓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家庭境况,在村内了形成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的新风尚。

7.贫困户退出方面:社树村2018年脱贫退出1户薛岗,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12855元,家庭成员中1人实现稳定就业,家庭住房符合安全住房标准,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符合安全饮用水标准,县住建、教育、卫计、水利等部门都已出具相关认定书。

8.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8年联系县扶农办和交通局实施通村道路升级工程,完成通村路拓宽和柏油铺设2.3公里,联系县城管局,争取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项目资金,建成了社树村农村生活垃圾分拣站。联系县水利局,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新打人饮井1眼。联系县电力公司,增架变压器1台。完成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任务,党员活动中心完成扩建49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完成村内绿化提升工作,新栽植各类苗木10400株。

三、存在问题

一是脱贫攻坚工作做的还不够实。个别帮扶干部存在厌战思想,工作作风不扎实,绣花之功还不到位,主动作为的意识还有待增强。

二是对特殊贫困户的关注还有待加强。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和扶贫扶志扶智方面做得还不够多,部分贫困户脱贫对兜底保障政策依赖性还比较强。

三是脱贫攻坚工作做的还不够细。个别贫困户良好卫生习惯还未养成。一般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知晓率和满意率还有待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社树村将严格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对标社树村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及标准、对标各项工作完成和推进的时间节点,帮助社树村尽快补齐工作短板弱项,提升工作质量水平,确保全年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是继续抓好贫困户退出工作。对2019年贫困户退出工作提前谋划,拟定帮扶计划,提前着手,对照各项指标任务,有重点、有针对性开展贫困户脱贫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