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111-02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Domestic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and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Regarding Pollution Control
Yao Lihua
(Rudong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Rudong,Jiangsu2264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fast development of the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the pol-lution from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discharge of substantial waste and sewage brought by breedi-ng has seriously damaged and affected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ed to the unceasing occurrence of cases concerning masses’enviro-nmental complaints and pollution disputes. Although China has introduc-ed a range of laws & regulations, policies and standards regarding con-trol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in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situation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nowad-ays, some problems and drawback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solved
desperately can still be found in these laws &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ising from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main reasons for the p-ollution, and legal factors for inadequate control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to solving the pollution under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untermeasures;legal research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所带来的大量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导致群众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案件不断上升。因此,如何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利用各种手段促进畜禽养殖业规范、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传统历史上,农村畜禽养殖业大多数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排放的废弃物主要用于农田施肥,形成以“养殖-肥料-种植”良性循环为主的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但是,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养殖业与种植业相分离,养殖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不能及时合理地利用于土地,直接导致了畜禽排放的废弃物被四处堆放或随意排放到河流、沟渠等水体中,对农村水、大气、土壤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1.1 水环境污染
畜禽粪尿、圈舍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动植物缺氧死亡,水体发黑发臭,河流或鱼塘丧失其原有的灌溉、渔业功能。此外,畜禽粪便的有毒有害成分还会通过地表径流渗入地下水循环系统,一旦影响地下水体水质,将很难治理和恢复,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会得到净化。
1.2 大气环境污染
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恶臭气体进入大气层后会不断扩散,破坏空气质量,在通过呼吸道系统进入人体后,还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危害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影响其正常生活。
1.3 土壤污染
畜禽粪便直接堆放在农田上,畜禽污水渗入土壤表层,会导致原本疏松的土壤空隙堵塞发生板结,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畜禽喂养所用的饲料添加剂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物质,若随着畜禽粪便渗入土壤中,还会造成重金属的富集使得土壤无法吸收和消解,导致土壤功能变差。
1.4 传播病菌
畜禽废弃物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等,会使环境中病原菌种种类增多,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当发生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疫情时,还有可能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2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因各地情况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畜禽养殖方式转变
过去畜禽业多为分散经营,畜禽饲养头数少、规模小,畜禽废弃物一般可及时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但最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起来,养殖模式逐渐由原来的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各地城市近郊和农村纷纷兴建了大量的畜禽养殖场,导致产生污染物往往集中在某一区域,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分散的个体养殖模式也并未消失,仍呈扩张趋势,区域畜禽总数不断扩大。
2.2 养殖技术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普遍采用清水冲刷圈舍、清理畜禽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这种干湿不分的养殖和污染物处理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污水、废物产生,不利于粪便的收集与综合利用,从源头控制污染。
2.3 选址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地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行情见好时投入到畜禽养殖中。他们通常利用自留地及宅基地周边建设圈舍进行畜禽养殖,并不考虑场所选址是否符合用地规划和环保要求,其中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远离饮用水源、远离居民和敏感目标等基本环保要求。
2.4 环境意识比较薄弱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损害不仅是眼前的,更是长远的。大批畜禽养殖者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并不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使得大量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而且作为农村工作的主力军,一些镇村干部也存在着重发展、重富民、轻环保的思想,致使环境监管不到位,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
2.5 防污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国家环保部于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生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及同类别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国务院也于2013年11月11日颁发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但这两部法律法规也仅是针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目前大量存在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还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导致现在大量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的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6 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当前,大量的非规模化的家庭式畜禽养殖户基本都未建设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绝大多数只有一个简陋的粪便、废水收集池,产生的粪便、废水经简单贮存后就直接排入沟塘或河流,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而言,虽然建有污染防治设施,但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也仅限于建设收集池、沼气池等简单的处理设施,防治措施并不能满足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
2.7 环境监管不到位
长期以来,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执法一直是环境监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环境监管不力或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现在畜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大,各执法单位还存在法难以责众的心理,而且基本面对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各单位在执法时更会慎之又慎。
3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分析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监管不到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下面主要对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进行简单分析。
3.1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主要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两部专门法律法规和其它零散分布在其他法律中的条款,这些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执法监管的最主要的依据。虽然新《环保法》对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但主要针对的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却无专门的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定,导致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环境问题发生时,执法人员准备执法处罚时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尴尬。
3.2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执法薄弱
当前,国家在对城市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环境执法监管投入却非常不足,执法力量和资金、技术投入均非常有限。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一般是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但在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接触最直接的乡镇,却一般只有一至两名人员负责环保工作,根本无法做到对农村大量的畜禽养殖户进行全面、及时的环境监管。
3.3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侵权追究不足
近几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渔业养殖、农田种植造成损害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多部法律对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已有规定,比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些法律条文对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撑,但是在损害赔偿数额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农民在追究人身健康、财产损失的同时想进一步追究精神损失、自然生态破坏损失时,却无法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正因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环境污染损害范围和赔偿范围的不明确,造成近年来虽畜禽养殖污染纠纷频发,却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放任了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
4 法制化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地步。目前,国家环保部也正在全国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的专项整治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除此之外,该研究者认为可能还需要在法制层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
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该条款规定,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从事畜禽养殖就应当承担对畜禽粪便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的责任。目前,我国已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有了比较全面的法律规定,但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还缺乏详细的法律规定,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将达不到规模养殖标准,但已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也列入法律监管的范围,使得农村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法可依。另外,国务院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的具体规模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很多省份至今还未明确具体规模标准,环保部门与农业部门就规模划定标准意见还没能达成一致,政府应做好协调牵头工作,在结合本地养殖规模与污染状况的基础上明确规模标准并颁布实施。
4.2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执法与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环境执法力量薄弱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为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量,可在乡镇一级设置由环保部门直接领导的环保执法机构,配备环境监管设备和专门执法人员,在村一级设置一至两名专职或兼职的环保监察员,并保障他们执法经费,安排他们定期对镇村的各类农业污染源进行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畜禽养殖污染行为时,要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县级环保部门报告,及时处理。另外,还应建立畜禽养殖污染联合执法机制,由农委牵头环保、国土、畜牧兽医站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定期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执法检查。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执法监督机制,除加大对各级政府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督,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达到监督农村环境执法的执行力与效率的目的。
4.3 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当前,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一般只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对潜在的、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精神损失等却赔偿很少或不予赔偿。显然,这一局面不利于公民环境权益的维护。为了使环境污染受害者或民间组织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去维护个人环境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促使环境污染者在无法逃避赔偿责任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防止环境污染,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明确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等,这不仅会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公平、合理的赔偿,还会促使养殖者在巨大的赔偿数额震慑下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减少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一旦发生畜禽养殖污染损害,在未查明责任之前,可以先由该基金补偿环境受害人,使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及时赔偿。
4.4 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环境责任
农村畜禽环境污染防治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与推动,三者缺一不可。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导责任,促使其积极履行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职责,切实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和环境公共服务能力。其次,明确农村畜禽养殖企业履行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要求其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加强废弃物污染防治,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并承担其因养殖活动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的责任。再次,要进一步明确农民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农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高低间接影响到畜禽养殖者防治污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就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镇村广播等多种途径向农民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维权方式与途径等,达到督促畜禽养殖者自觉防治污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华春雨,唐尚军.浅析我国农村畜牧业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法治与社会, 2009(4):287-288.
篇2
一、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1.污染物产生量大。以汝南县2009年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为例,汝南县是农业大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据2009年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统计,全县规模化养殖场118个,规模化养殖小区30个,生猪年出栏量约294338头。COD年产生量约4543吨,氨氮年产生量约734吨。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已远远超过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之和,已成为影响全县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2.污染水体。由于畜禽养殖企业对粪便、污水治理落后,致使大量粪便直接排入周围环境,严重污染了水体。《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要求养殖废水中,COD最高日均排放浓度小于400mg/l。而我县养殖场排放污水中COD浓度可达2640mg/l以上,氮磷含量也高,高浓度的污水直接外排,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严重的还导致水体丧失使用功能。
3.污染空气。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养殖场地及周围空气,特别是夏、秋两季,养殖场周围恶臭冲天,蚊蝇孽生,不仅污染周围环境,而且极易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4.危害农田生态。汝南县进规模化养殖业每年产生粪便大约6.13万吨,这些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高浓度污水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陡长,造成减产,土壤透水性下降、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
二、畜禽养殖业存在问题及原因
1.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1.1新建养殖场选址不合理,环评手续不完善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建设、选址等都没有征求环保部门意见,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由于养殖场选址不合理,离村庄较近,污染周边环境,已经影响周围村庄居民的正常生活。
1.2农村散养户多,比较分散现在的农业县,特别是畜禽养殖大县,农村散养户多,而且都分布在村庄内,无任何防治措施,无排污管道,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直接外排,造成村庄内气味难闻,污水横流,有的甚至影响了群众的饮用水,危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
1.3案件多,群众反映强烈由养殖业污染水体引起的矛盾和上访案件呈上升趋势,要求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解决养殖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2.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养殖业主对污染治理的认识不足,只注重自身经济利益,不重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二是养殖风险大,养殖业污染治理成本高,如果治理费用完全依靠企业自筹,这样会加大养殖业成本,利润减小,所以养殖业主不愿投资建设治污设施。三是养殖业污染治理缺少技术支持。四是没有成功的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养殖业的污染是一个普遍共性的问题,规模化养殖场起不到带头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养殖业对污染治理的态度,对污染治理缺少动力。五是守法成本高,违法排污成本低,处罚力度小。
三、面临的形势
1.法律法规要求养殖业治理污染、达标排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条款中,明确要求养殖业达标排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其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防止污染水环境”。因此,养殖业治理污染、达标排放是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2.“十二五”期间养殖业污染减排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核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主要是工业源和生活源的减排。但由于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业污染物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已明确规定养殖业污染减排已列入“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行业。
3.养殖业污染治理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2007】63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到2012年,畜禽粪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对策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畜禽养殖业科学、可持续、协调发展,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提出如下对策:
1.对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建议县政府协调畜牧、工商、环保等部门,不经环评审批,不允许建养殖场或养殖小区,不颁发营业执照。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制止新污染的产生。
2.对规模化养殖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政府对畜禽养殖业分期分批实行限期治理。对规模比较大的、群众反映强烈的、距离村庄较近的规模化养殖场第一批限期治理,逐步推进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同时,整合养殖业大县扶持资金,向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倾斜,实行“以奖促治”,促进养殖业污染防治。
3.推行干清粪养殖方式。据调查,养殖业的清粪方式对其污染物的排放量影响很大。采用干清粪方式,可以节约用水,有效减少养殖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干清粪的生产工艺简单,运行成本较低,人工清粪,设备简单,不用电力,一次性投资少。主要工艺是把猪舍中的猪粪单独清理,再用水冲洗猪舍,达到粪、水分离,有效降低污水中COD浓度,可减少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同时猪粪发酵消毒处理后,可成为优质肥料,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4.鼓励采用生态养猪法。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规模较小的养猪户采用发酵床环保养猪法。传统的养猪模式污染物排放量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而发酵床养猪是一项新兴的养猪技术,又称“自然养猪法”或“生物环保养猪法”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通过添加商业化的微生物,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生产的热蒸发,猪粪尿经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环保养猪技术。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建立国家、地方、个人等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
篇3
一、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和宣传
一是加强新《环境保护法》学习。我队监察执法人员对照新旧《环保法》进行逐条学习,掌握新变化,要求全体人员自觉承担起新法的宣传责任,既要当新法的实施者,又要当新法的宣传员、讲解员,把新法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二是加强对〔2014〕56号文件宣传。我队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的宣传解读工作,明确我县宣传解读重点、时间安排及方式,组织监察人员进行学习,开展全县企业环境监管执法宣传工作。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在“6.5”世界环境日、全国科普宣传周、节能宣传周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营造了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排污申报和排污费征收工作
(一)认真抓好排污申报登记与核定工作。按照排污申报登记与核定工作的要求,对全县辖区内所有排污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对排污企业实行按季度动态审核,2015年一季度我队共指导30余家企事业单位完成了排污申报登记工作,为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根据排污单位的性质、生产工艺、生产时段及污染物排放规律等情况,会同监测站对各个企业进行采样监测出具的监测报告,科学核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严格实行按季收费。截止6月,共征收排污费约31万元,确保了排污费的“依法、全面、足额”征收。
三、加强日常巡察工作
一是加强工业企业巡查。认真落实和完善重点污染源现场检查制度,做到国控企业及重点企业每月一次,一般企业每季度一次的环境监察频次,检查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现状、排放达标情况,做到对企业排污状况实时掌控。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巡查。对全县1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月一次进行巡查,并在枯水期和洪水期加大巡查频次,检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口和畜禽养殖等情况。三是加强建设项目现场监察。每月一次对辖区内的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监察。对新、改、扩建项目,查看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是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及时掌握其环保设施建设进度。
四、认真贯彻新《环境保护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
一是充分运用新《环保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截止到今年5月底,我队运用新《环保法》对违法企业实施处罚4件,共处罚款9万元。二是建立环境信用评价体系(黑名单),对恶意排污企业列入黑名单,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目前将盛马化工、宏成电源、蓥峰化工、三鑫纸业、石化等5家企业列为环境信用评价试点企业。三是加强与司法的联动。环境违法执法案件实行联席会议、常设联络员、重大案件会商工作机制,对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联合执法、案件移送、案件信息共享。截止5月底,我队向公安机关移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起。
1.县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和综合利用设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养殖废水和粪便未经处理排放周边至环境。该行为违反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三条,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九条,对该公司处以罚款2万元并责令立即改正上述违法行为。
2.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清罐过程中产生的油脚泥和炼制过程中产生的石油焦渣,在转移时未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未经环保部门批准。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对该公司处以4万元罚款并责令立即改正上述违法行为。
3.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加工井场落地油过程产生的重质沥青,贮存重质沥青的土坑未经硬化,造成流失、渗漏。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对该公司处以1万元的罚款并责令立即改正上述违法行为。
4.县发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猪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私设暗管排入土坑和农田最后进入盐井河,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对该合作社处以2万元罚款并责令立即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移送公安机关。
五、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
为全面提升我队环境监察能力,根据《省环境保护厅关于2014年第一批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监察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川环办发〔2014〕1134号)将我局纳入2014年第一批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并匹配省级支持资金37万元,目前资金已划拨到我局专项资金账户,其余地方配套资金24万元已向县政府申请拨付,目前未拨付到位。因县级配套资金未到位,而我队在2015年10月将进行标准化建设达二标验收,时间紧任务重,我局将省级支持资金作为第一批采购资金向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提交采购明细单,待县级配套资金到位后进行二期采购,目前已在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进行挂网招标。
六、认真开展秸秆禁烧工作
2015年4月起我队开展夏季秸秆禁烧工作,为更好开展禁烧工作,制定了《2015年秸秆禁烧宣传方案》和《县秸秆禁烧巡查方案》,在全县各镇乡、园区、社区张贴秸秆禁烧工作通告600余份,并对城乡结合部、乡镇、村社、交通干道等重点地段实行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发现火点及时扑灭并严肃查处,坚决制止露天焚烧秸秆和秸秆抛河行为。为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我队采取定期巡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做好巡查工作,特别是重点路段、高发时段每天安排人员进行巡查,发现火点、痕迹,立即责成责任部门进行扑灭,清除焚烧痕迹。截至5月底,我队巡查发现焚烧火点8处、痕迹46处,对4个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通报批评并在电视台进行了曝光。
七、深入开展中、高考禁噪工作
我队从2015年6月2日起开展中、高考期间禁噪工作,期间我队联合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张贴《关于2015年中、高考期间加强噪声监督管理工作的通告》1000份,要求县城区内建筑施工、商业文化等单位及广大群众自觉停止建筑施工作业、商业经营、娱乐活动等产生噪声污染的行为,为广大考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休息环境。在中、高考期间,我队执法人员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夜间三次巡查,特别是对校园周边餐饮、娱乐、工地等进行不定时的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或个人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罚。我队加强高考期间“12369”环保热线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噪声投诉做到优先、及时处理,确保禁噪工作取得成效,为考生营造了安静的应考环境。
八、畅通渠道,提升调处能力
篇4
[关键词]疾病防治工作重要性 现代科学防治 重组动物干扰素 抗菌肽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81-01
一、前言
畜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畜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的预防猪、牛、羊疾病的思维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畜禽饲养的实际情况,按部就班的防治工作反而存在众多弊端,由此孕育产生的新型疫苗、生物免疫技术、生物药品研发项目层出不穷,并被广泛应用到了实际养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猪、牛、羊疾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发展。文章通过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对畜禽疾病防治方面的重大作用,浅析了这些新途径的实践成果,为畜禽养殖户提高饲养成活率,减少治疗成本,降低养殖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二、猪、牛、羊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畜禽传染性疾病呈高度爆发趋势,影响恶劣。消费群体从自身健康角度出发,开始减少或者杜绝购买禽畜产品,促使禽畜市场销售份额极急剧下降,给畜禽类养殖户带来了巨额经济损失,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对饲养禽畜疾病发病情况的防控工作。以现代生物学为契机的多种防治技术平衡了禽畜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禽畜的免疫能力,消除了疾病生成、发展、扩散的环境,就起到了积极防治、有效控制的作用。
三、猪、牛、羊疾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1.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是防治猪、牛、羊疾病的根本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是养殖猪、牛、羊的专业县。这里养殖基地众多,禽畜远销全国,防治猪、牛、羊疾病的工作在这里常抓不懈。该县从整治恶化环境入手,以纯生态农庄的形式科学饲养禽畜,降低禽畜生存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也杜绝了恶化环境对禽畜健康的反作用。逐步打造了无污染、无废物的洁净生态系统,大幅度降低了禽畜发病率。持续改善猪、牛、羊生存环境,建造化粪池形成沼肥实现循环再利用,不仅防范了疾病还改善了环境质量、防止了污染,实在是一举三得。
2.新生物技术疾病防治药品的广泛推广。
生物防治方法其原理是自然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以人工培育发繁殖出对畜禽有益或无害的生物有机体去对抗和排斥有害的生物有机体,达到畜禽自身平衡来防止疾病发生。在健康禽畜身体器官内存在多种细菌,这些有益细菌能够维护其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如若因为外界环境或者其他病媒影响侵入到禽畜体内,这些菌群之间的平衡和制约关系会被打乱,就形成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这时,借用人为外力改善和调节禽畜体内菌群平衡,恢复到原始健康状态,就能够治疗疾病,防止大范围传染。
当今生物防治猪、牛、羊疾病的药品目前尚不多见,一些经过多次试验推广的疫苗和药物固定就是那么几种,很难满足新型疾病的防控需求。在防治胜过治疗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新型重组疫苗、基因工程药物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重组动物干扰素与抗菌肽等新生物制剂在提高动物免疫力、降低畜产品抗生素残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重组动物干扰素防治法
病原菌新型毒株和变异体毒株近年来变化多端,屡有出现,给禽畜疾病防治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干扰素具有极强的抗病毒能力,不仅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力还能有效补充生物活性蛋白质激活抗病毒活性,为治疗和预防家禽肿瘤以及病毒感染疾病提供了保障。
以猪干扰素研究为例,多年来通过猪白细胞干扰素临场实验,证实了其对流行性腹泻、猪瘟、牛羊病毒性腹泻等疾病都有很好地疗效。国内诸多科研人士最近一段时期又通过对猪干扰素α、β、γ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重组猪抗干扰素IFN-γ,成功地在毕赤酵母表达系和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出重组干扰素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系和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出重组干扰素基因,为基因工程干扰素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可能。
2.2抗菌肽对禽畜疾病的防治作用
这是一款极具开发潜力的抗菌物质。它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获得,具有微量抗菌扑广特性,同时具有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被称为“天然的抗生素”,成为抵抗外来病原菌感染最有力的防线。
养殖实验证明抗菌肽除了对革兰氏阴阳性病菌有效抑制外还对寄生虫、RNA病毒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它能通过物理方式与细胞膜发生作用,实现膜蛋白的凝集,让细菌缺乏正常渗透压而消亡。抗菌肽分子较小,其分解扩散速度比免疫细胞更灵活更快速,具有不耐药的特性,突破了抗生素局限,无污染、无残留,没有毒副作用十分安全可靠。成为不得多的禽畜抗生素稳定的替代品。
3.载体疫苗防治疾病
一种疫苗能够防治多种禽畜疾病,这是载体疫苗在控制禽畜疾病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蛋白复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预防了禽畜肠道和呼吸道疾病及假狂犬病的发生。载体疫苗开辟了新的疫苗领域,随着研究者的不断探寻在逐步发展,必将尽快得到广泛应用。
四、结束语
禽畜疾病防治工作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技术依托,其研究意义十分重大。采用高新技术手段生物防治畜禽疾病的新思路会持续走下去。同时辅以日常生态学防治方法和长期经验防治手段都能够有效控制畜禽疾病发生,根除致病因子,阻断传播途径,为猪、牛、羊养殖业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群众健康为根本,以解决影响群众饮用水安全突出问题为重点,从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对我区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治,切实提升饮用水水质,确保全区供水安全。
二、整治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落实备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工业、生活、养殖和船舶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强化供水企业内部管理,规范落实设施、设备、人员和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出厂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三、整治范围
整治全区18个集中式供水企业饮用水源保护区(名单附后),重点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类污染源。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一般情况下,一级保护区水域:取水口上游1000米和下游500米河道为一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陆域:河段沿岸纵深40米区域为一级保护区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一级保护区范围外上游1000米、下游1500米河道为二级保护区范围。
四、整治内容
(一)完善保护设施。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栏、界桩、警示牌等设施的设置;在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设置“养生池”等生物观察点。
(二)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供水企业各项制度,配齐配强技术人员,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处理,加强应急预案制订和演练,增添维护供水企业设施,确保规范运行。所有水厂必须在今年内建成水质检验室,并做到定时检测、逐项记载。
(三)强化水质监测。将饮用水源地作为重点控制的监测点位,切实做好生活饮用水质(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每年4次抽样监测,必要时增加监测频次,水质监测报告定期向社会公开。
(四)整治工业污染。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新设排污口;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工业排污口的清理取缔工作;对保护区内现有排污口,限期搬迁;对饮用水源水质构成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限期整改。对保护区上游的排污口,加强日常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五)整治养殖污染。加强养殖污染的控制,全面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网箱、网栏养鱼。取缔一级保护区内经营性畜禽养殖。二级保护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实现治理达标。
(六)整治生活污染。利用各镇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市政生活污水接入污水管网;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上游沿岸垃圾堆放点、填埋场。
(七)整治船舶污染。全面清理取缔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餐饮娱乐船舶,二级保护区水上餐饮娱乐船舶必须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并实现达标排放。严禁在内河运输剧毒化学品。
五、整治步骤
整治工作从2012年7月至12月完成,分为五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7月)。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让更大人民群众知晓保护饮用水源的必要性、重要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营造整治饮用水源污染和严肃查处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违规问题的舆论氛围,使“保护水源,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深入人心。区级相关部门、各镇(开发区)、各供水企业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完善整治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2年8月)。组织区建设交通、环保、水利、卫生等部门及各镇(开发区),采取分组分片等方式,在今年5月份完成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辖区内饮用水源分布、构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情况及水源状况,以及污染物分布及污染达标排放情况。区建设交通、环保、水利、卫生部门及各镇(开发区)将调查摸底情况,于9月底前书面上报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9月)。各镇(开发区)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确定挂牌督办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制定本地区集中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措施;组织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完善设立标志牌;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对不合理的养殖业进行调整。各镇(开发区)将自查自纠情况于9月底书面上报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集中整治阶段(2012年10月—11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清查出的重点企业,重点问题全面开展整治,对影响并污染饮用水源水质的企业提出关停搬迁并报区政府批准实施。对决定治理、关停、搬迁的企业及规模化养殖场以及合理调整后的养殖业规划,进一步清理和整治保护区内的工业、交通、城镇生活、文化娱乐、养殖等各类污染源。组成专门整改及督查班子,加强整治督查,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将措施落实到位。区建设交通、环保、水利、卫生部门及各镇(开发区)将集中整治情况,于11月底书面上报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验收总结阶段(2012年12月)。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镇(开发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通报检查结果。总结整治行动中的经验和不足,研究和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和措施。区建设交通、环保、水利、卫生部门及各镇(开发区)将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总结,于12月底书面上报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根据区、镇(开发区)有关部门及个人在整治行动中的组织领导、整治力度、水质达标率、群众满意率等有关情况进行评比,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六、责任分工
(一)区府办。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
(二)区委宣传部。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对饮用水源保护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区公安分局。调查处理严重破坏和污染饮用水源、触犯治安管理行为,配合相关部门维护好饮水安全。
(四)区监察局。负责监督、督查、查处专项整治工作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循私舞弊和整治不力等行为。
(五)区发改经贸局。控制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可能污染水体项目的立项,杜绝建设污染饮用水源的项目。
(六)区财政局。牵头会同区建设交通局、区环保分局、区水利局、区卫生计生局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划拨专款,保障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七)区环保分局。负责与区水利局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组织领导有关取缔行动。牵头抓好工业污染源的整治工作,协调区级有关部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船舶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整治工作,定期检查通报饮用水源污染整治的落实情况。
(八)区建设交通局。督促各供水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督促各供水企业负责自来水的日常监测和供水管网的安装维护;督促各供水企业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碑的设置工作。负责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按职权范围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负责制定指导各镇(开发区)实施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纳管工作。指导各镇(开发区)限期清运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堆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
(九)区水利局。负责与区环保分局划定水源保护区,协调推进有关饮用水源工程项目建设,配合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十)区卫生计生局。负责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定期做好对各镇(开发区)生活饮用水质(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抽样监测工作,控制各类疫情发生。
(十一)区农林局。牵头负责全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负责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种养殖业和禁止施用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化肥、农药,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农村面源污染。
(十二)工商分局。负责责令停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经营性餐饮、娱乐设施及其它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经营行为,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经营单位依法吊销其工商营业执照。
(十三)港航站。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监管,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污染饮用水源水质;强化河流饮用水源上游船舶管理,严禁垃圾、废水、废油下河;制定船舶污染饮用水源应急预案。
(十四)各镇(开发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作为本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责任主体,制定本地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完成污水处理厂及市政排污管网的建设,组织实施本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
七、整治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级相关部门及各镇(开发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区级有关部门及各镇(开发区)要切实把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作为政府部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实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来抓,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落实专项整治行动各项要求,彻底消除影响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隐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卫生水。
(二)广泛宣传,公众参与。要充分利用区级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人人爱护珍惜水资源、关心重视饮用水安全的社会氛围。及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篇6
根据《XX县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严格按照各项目标要求,切实加强镇区范围内水污染防治工作,现将XX镇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明确工作责任。要求各村、相关单位做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体,对各自区域、行业、断面等水污染防治明确各自责任,加强区域监管,统筹做好镇区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调度和预警通报制度,推动“水十条”贯彻实施,镇政府加强协调配合和联合执法,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高效落实。
(三)落实主体责任。各单位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了对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管理,通过开展自行监测,严格落实治污减排、环境风险防范等责任。
(四)严格督查考核。镇政府将在年终考核中对各村、各相关单位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配合县水污染防治工作督查组,定期对全镇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及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问责。
二、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加强河流水污染防治。
1、加强河流沿岸检查巡查。按照《XX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由镇河长办牵头,各村、畜牧站、派出所、司法所配合,对河岸沿线村社、畜禽养殖场(小区)、社区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排查整治,消除了河流水污染隐患。
2、全面开展河道及周边环境治理。结合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对XX河道及周边环境进行及时清理,并长期维持。利用河道枯水时段,组织保洁员对河道进行垃圾捡拾,及时清除河面漂浮物。
3、全面营造护河爱河的氛围。加强宣传培训,全力营造护河爱河的氛围,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横幅,微信群等多种宣传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护河行动。
(二)强化镇区生活污染防治。
1、社区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并做好日常维护。沙滩、XX社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稳定达标运行,中水用于浇灌林地。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做好日常维护及记录工作,建立健全运行记录台账。并开展污水处理监测,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2、提高餐厨废弃物治理水平。根据《XX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由镇食药所牵头,对各餐饮单位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进行监督管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不断提高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
(三)推动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1、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禁养区内严禁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镇区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都要进行了雨污分流,建设完成清粪池、尿液池、堆粪场等污染防治设施。
2、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防治施药器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精量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指导农户转变传统施肥方式,推进精准施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健全科学施肥用药技术规范,减少使用量,提高有效利用率。2018年,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4%,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化肥利用率达到38%,机械施肥占比35%。至2018年底,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2%以上。
3、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围绕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结合我镇环境卫生整治,依托省县环境卫生整治项目,加大环卫设施配备力度,规范了保洁队伍,建立了长效机制,周二全民环境卫生大扫除得以长期实施。
(四)保障群众用水安全。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对饮用水水源全面实施隔离防护、警示标志、界标界桩等水源保护工程建设,严格水源保护区周边区域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使我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了Ⅲ类或Ⅲ类以上标准。
(五)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预警管理制度》,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加大了对排污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
篇7
关键词:水污染 设想治理
水污染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各国为了防治水污染,都制定了相应的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资源的1/4,另外,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众多城市结构性缺水。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用水量激增,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在各国纷纷立法进行水资源保护的今天,我国也积极做了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主要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等,就此形成了我国现阶段水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情况。
一、现在,我国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五大严峻问题
⒈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污染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快,据水利部统计近3年增长8.6%,主要水系水质恶化程度没有得到控制,据环保局统计,2004年七大水系,一半以上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一半以上属于五类、劣五类水,已不能直接使用。另外,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经济损失较大。
⒉工业污染仍然十分突出。不少老企业污染严重,无力治理,生产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仍大量存在;不少企业有法不依,违法排污现象普遍。
⒊城镇污水未有效处理。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而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目前能正常运行的有1/3,低负荷运行的有1/3,还有1/3开开停停。另外,我国仍有一大批城市没有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或收费偏低,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要求。
⒋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我国一些地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差,不合格率占25%,全国农村尚有3亿多人饮用水不安全。
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22吨,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2%,发达国家均为75%~85%;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45,而很多国家为0.7~0.8;生活用水浪费严重,全国管网漏损率为20%,每年浪费水达100亿吨以上。
二、水体污染的治理和防治设想
如此严重的水体污染,不仅是对环境的破坏,更是对人类自身生命之源的破坏。我们在分析的同时,更实际的是做出应对的措施,以改变现状。
1.水污染防治政府有责,增强法制约束力,加大处罚力度,让有些违规的行为得到法律的制裁,让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到提升。
2.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将主要的需水工业搬迁部分到南方,缓解北方水少、工厂多的局面,减少水质恶化。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为从整体上解决我国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必须有计划地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水资源保护区,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对一些原始的水源必须严格保护,将各区内水资源的分配、水费、排污费的收取、治污资金的筹集有效地统一起来,就能够实现从局部到整体治理步骤的实现,从而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
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合理制定水资源规划,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
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了解我国如此严峻的水体污染状况,颇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把自己所学教育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紧迫性,重要性。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为高一级学校提供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
篇8
关键词: 农村; 环境污染; 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 面源污染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 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 农村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 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与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 1~3 ]。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 4~7 ] , 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1 农村环境保护概念及意义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环境的中心,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 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类型
2.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 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乡镇企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 7~14 ] , 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 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 且易传染疾病, 影响居民健康。
2.1.1 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 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且数量较多, 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 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 8, 12 ]。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 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 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2.1.2 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 流失量大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 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 重金属超标, 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8~14 ]。我国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已居世界之首。化肥施用量为4 637万t / a, 按播种面积计算, 化肥施用量达40 t /km2 , 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5 t /km2 的安全上限。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 流失率高, 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 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使用量约130 万t / a, 只有约1 /3 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 我国已有913万km2 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并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2002 年, 对16 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结果表明, 农药总检出率为20% ~60% ,总超标率为20% ~45% , 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因此, 化肥和农药这2类污染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2.1.3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生活垃圾处置系统亟待完善 由于缺乏基本的排水和拉圾清运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 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6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 成为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4 000 km2 增至2003年的30 000 km2 , 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0%。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 300 km2。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每年产生的约为1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 产生的超过2 500 万t / a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 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2.1.4 塑料农膜使用增加, 污染加剧 近20 a来,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 地膜污染也日趋严重。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 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t, 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178 t /km2 , 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 /5左右。
2.1.5 乡镇企业布局不当, 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 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1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 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污染与危害[ 1~4 ]。目前, 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 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 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 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目前, 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的趋势。
2.2 农村环境污染的类型
根据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主要分为3类: ①由现代化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造成的各类污染,简称农业污染型(面源污染) ; ②由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简称生活污染型; ③由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简称工业污染型(点源污染) [ 8 ] 。 [ Www.]
3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思想认识不到位, 环境意识不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 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 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 盲目施肥, 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 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3.2 传统农业格局被打破, 养殖业与种植业日益分离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 种植、养殖一条龙, 畜禽粪便大部分作为农家肥, 对环境污染较轻。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畜禽养殖业正逐步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不仅污染总量大幅增加, 而且污染呈相对集中趋势, 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水产养殖因在养殖过程中投放大量的精饵料、鲜活饵料、肥料和药物, 造成河道水体污染。在种植业中, 农民只认识到使用化肥农药简单、方便, 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
3.3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长期以来, 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 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 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4 监管体系不健全,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环保部门还没有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素质低、监测仪器和业务经费短缺, 对农业环境还没有常规监测[ 6 ]。大多数农产品既无1套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也缺乏产品质量检测标准, 更缺乏必要的检测监督手段。
4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 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 在农村营造1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气氛。
4.2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 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试点, 探索农村治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抓紧研究制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4.3 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加强环境规范管理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必须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最关键的还是要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速对农业环保的环境立法,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4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包括: 畜禽养殖及集镇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 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填埋, 河道“三清”(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 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 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4.5 加强科技支撑力度,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必须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技术优势, 联合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研究与建设。
4.6 推广清洁生产, 加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在农村推广清洁生产, 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途径加以综合利用, 这是治理农业污染的最佳途径。如畜禽粪便和秸秆通过沼气化处理, 既利用了沼气能源, 又可利用沼渣、沼液作果园、桑园肥料; 还有以畜禽粪便为基质加工成复合有机肥料, 既保持了化肥使用简便、肥效快的特点, 又弥补了化肥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还较为彻底地解决了粪便污染环境问题。最大程度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4.7 强化监督和管理, 建立农业污染监测体系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灌溉污水水质、土壤、农产品及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法定职责。同时, 农业部门还应承担突发性农业污染事件的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农业环境整治的技术研究等。坚持“环保惠民”理念, 建立“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环保牵头, 部门协助, 联合推进”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建章立制, 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 是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的重要保证。要根据《环保法》, 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 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纳入全民环保行动中。多方努力引导农民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协助农民引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通过“绿色”的生产经营方式, 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 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目的。[ hi138\Com]
参考文献
[ 1 ] 国家环保总局1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N ]. 中国环境报, 2005 - 06 - 151
[ 2 ] 国家环保总局12006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N ]. 中国环境报, 2007 - 09 - 211
[ 3 ] 苏 杨1 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N ]. 经济参考报,2006 - 01 - 161
[ 4 ] 国家环保总局1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N ].中国环境报, 2007 - 05 - 211
[ 5 ] 周生贤1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说明[N ]. 中国环境报, 2007 - 08 - 281
[ 6 ] 中国国务院第508号令1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N ]. 中国环境报, 2007 - 10 - 181
[ 7 ] 杨智明12005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 J ]. 河北环境保护,2006, 7 (2) : 1 - 231
[ 8 ] 张笑归, 刘树庆, 窦铁岭, 等1白洋淀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J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14 (2) : 27 - 311[ 9 ] 杨志新, 冯圣东, 刘树庆1隔、锌、铅单元素及其复合污染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关系研究[ J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 (4) : 138 - 1411
[ 10 ] L iu shuqing1Effects of Cd and Pb pollution on soil enzymaticactivities and soil microbiota1Front [ J ]. Agric1China,2007, 1 (1) : 85 - 891
[ 11 ] Yang zhixin1Effect of cadium, zine and lead on soil enzymeactivities [ J ]. Jounrnal of Envirenmental Sciences, 2006,18 (6) : 1135 - 11411
[ 12 ] 周元军1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 J ]. 医学动物防治, 2003, 19 (6) : 350 - 3541
篇9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境权;政府责任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逐渐成了热门话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无时不刻不在威胁的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城市污染较为严重,污染已经慢慢的向乡村延伸。好多落后的工业项目转移到了农村,更多的城市垃圾转移到了农村,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癌症村。同时农民自身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鼠药等、随意养殖大型牲畜以及生活垃圾的不正确处理也导致农村环境恶化。改善农村环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对政府来说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2012年以来,辽宁为了治理农村环境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农村环境有了一点改善,但仍然没有达到宜居乡村的目标。笔者针对辽宁农村环境的现状做了大量的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几个关于辽宁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
一、农村环境污染源问卷调查情况
针对辽宁农村环境问题,给全省十四个市的一百多个乡镇分发了调查问卷,共计发放1000张问卷,通过问卷了解了我省农村目前环境保护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我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较多,多数人认为空气质量较以前变差,土壤产量越来越低,农村的塑料制品垃圾越来越多,农田里的作物经常被塑料包装覆盖,影响了作物的生长。通过调查问卷统计,集中关注了几个问题,其中“在农村主要的污染源”(多选):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企业的污染、转移的污染,其中以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养殖污染、农药化肥和农业投入品污染最为严重,分别占57%、97%、87%、58%。问卷中“您所在乡镇目前要重点解决的污染是”: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其中固体废弃物污染被选择所占比例最高为:78%。说明现在我省农村污染集中在水、生活垃圾、养殖垃圾、农药化肥使用,尤其是生活垃圾、养殖垃圾、农药化肥使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一)水污染
水环境包括地表水环境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在农村随意向河流内排放垃圾的现象很严重,随意在河道上修建厕所,农药的不正确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处理均会造成地表水环境污染。农村的饮用水大多是以户为单位打井饮用,为浅层水,极易受到污染。饮用水一旦被污染,会严重危害人类、牲畜的健康与生命。在农村缺少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各种污染会破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另外缺少监测与预警,在发生了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的情况下,农民并不知情,继续饮用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二)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塑料制品走进千家万户,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一些塑料包装袋、包装盒被人们不自觉性乱丢、乱放,造成新的污染,另外这些年来,由于大棚冷棚开发,地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地膜残留对土地又造成了新的污染。农村的生活垃圾并未进行分类处理,往往在田间地头随意堆放,也没有部门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置,造成污染严重。
(三)养殖污染
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大多农户都能把畜禽粪便作为农家肥,运到地里提增地力。中国东北农村一直延续着人畜混居的生活方式,生活与养殖未能分开,造成污染情况。近几年,随着畜牧业大力发展,农村畜禽养殖无序分散,大量畜禽粪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污染源,在专门划分养殖区的大型养殖场的污染危害更加严重,对人民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畜禽养殖污染面逐年增大,造成村屯环境危机。
(四)农药化肥污染
由于普遍追求产量,在我国农村大量使用化肥,特别是氮肥会导致土壤的酸化和水体硝酸盐污染,农药残留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出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农民不能科学的使用农药、化肥,直接向灌溉渠道倾倒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残液、残渣。农药进入水体后,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水体内生物大量死亡,而且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可能会影响到饮用水的安全。长期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不仅会明显酸化,而且含水能力也会下降导致土壤板结等。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一)立法空白
1、缺少农村环境专门法律。
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保护的部门规章有:《环境办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缺少一部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法》。
2、现有环保法律缺少农村环境保护内容。
关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我们国家有法律,我省有地方政府规章,国家层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辽宁有《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但在法律法规中均没有提及农村,如:《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采用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方法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在农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一样需要有指定的场所,也需要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可以说在这方面存在立法上的空白。
(二)农民意识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数量庞大,但是受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环保意识不强,缺少维权意识。从权利的角度看,对公民来说每个人均享有健康权、知情权、参与权。
1、农民认识不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和天然封闭性,农民接受不到关于环境保护的教育,往往只知道空气在变坏,周围的环境在变化,却不知道自觉的、主动的去保护环境。从调研中发现,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知识,只是一味追求加大剂量,特别是在玉米种植结束喷洒除草剂期间,正值果树盛花或坐果期,由于受到药害,造成大多果树挂不住果乃至果树干枯死亡,从近几年的实际观察看,玉米除草剂的大量使用致使多种植物比如:南果梨、苹果、杨树、樟子松等受到药害十分明显。
2、认识到危及到健康安全,却不知道何种手段和方式来保护自己。
在农村一些地方发现健康状况集体出现问题,例如癌症村,大部分农民知道是环境污染造成了自身健康的损害,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救济自己的权利,因为很多环境污染难以取证,许多污染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危害,农民没有证据证明是环境污染造成了健康损害,也就不了了之。即使农民知道通过诉讼的手段救济自己的权利,但是诉讼费用、诉讼时间问题,误农的问题,都会影响农民的维权积极性。
(三)政府责任问题
1、政府投入过少。
长期以来,国家为了治理城市环境制定了多项的优惠政策,如对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贷款给予补贴、对排污费进行返还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广大农村从财政渠道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建设资金,即使得到部分治理资金,解决的只是表面问题,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向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过少。日本通过向农村增加环境的财政资助的方式,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与污染,并制定了一连串的环境补贴政策来鼓励农民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如通过增加对环保型农业的财政投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等等。此外,日本政府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和地方组织的力量,将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建设视为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日本相对世界其他各国比较突出的、有特色的优势。通过多种方式投融资保护农村环境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一方面通过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自筹资金,两者相结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政府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目前农村环境保护职责权限涉及规划、国土、住建、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农业、畜牧、卫生、水利、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交叉的职能很多,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因为没有上位法对其加以明确的规定。涉及到利益的都愿意去管理,涉及到责任的都互相推诿扯皮,由此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谁都管而又谁都不管的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比如关于农村建立污水处理厂的问题,在省内不同的市有不同的做法,有的是乡镇负责建立,有的是县级城建部门负责建立,对于此问题应该有明确的部门负责,这样在追究责任的时候才能掌握责任主体,在省级层面应该有统一的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各个部门应该由地方法规或者规章明确其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3、行政执法体制不健全。
国务院尚未设立独立的农村环境保护机构。辽宁省环保厅设有农村环保处,处理农村环保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县级以上环境机构的职能,未对乡镇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设加以明确。执法层级过高,乡镇政府并不具有执法权,针对农村环保问题,只能期待县级政府相关部门处理,行政执法权应该适当下移,或者改进综合行政执法,让乡镇政府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主体。结语:通过对我省农村环境的实地调研以及向乡镇分发环境调查问卷,发现了很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要切实的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推进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通过制定法规规章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定具体农村环保制度,同时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莉等.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现状及完善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2014,(2).
[2]唐刚.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0,(2)(中).
[3]李挚萍,陆春生.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3.
篇10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饮用水源的水质,防治水污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集中式供水水厂和规划建设水厂依法划定的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备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 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除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由县环保局牵头负责外,其他范围的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工作由乡镇为主、部门配合。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办法。
第四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使经济建设、城镇建设与饮用水源保护协调发展。
第五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城镇集中供水范围、供水人口,减少分散式生活饮用水取水点。对依法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要予以公示,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的水面污染物,并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界碑。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源的义务,并有对污染和破坏饮用水源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各单位应当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意识和法制观念。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七条 县政府成立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制订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在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危及供水安全时,应当及时发出公告,保障应急供水,责令造成污染的有关单位和个人,采取停止生产、停止排放污染物等紧急措施。县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县环境保护局:对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具体职责:贯彻国家有关饮用水源保护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饮用水源所在地人民政府编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划方案,划定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饮用水源保护规划;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牵头查处污染饮用水源的违法行为和事故;协调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二)县规划和建设局:负责县城排污管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供水设施的管理;指导各乡镇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与保护及其他饮用水源地的规划管理;建立饮用水源污染预警机制,发现饮用水源污染,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在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故时,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应急供水,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水污染事故;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要符合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督促建筑工地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三)县卫生局:负责饮用水源卫生质量的监督、监测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处理饮用水源污染事故,防止和控制因水源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发生和蔓延。
(四)县水利局: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合理配置水资源;对饮用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法督促检查河道采砂工作,河道采砂要符合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配合有关部门协调、处理重大水污染纠纷;将防汛防旱工作、水文工作与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相结合。
〖1〗
(五)县发展和改革局:把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搞好饮用水源保护与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的协调平衡工作;投资项目审批要符合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
(六)县经济和商务局:指导从产业结构调整上解决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指导和规范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依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能力和设备,推行清洁生产;配合有关部门解决企业排污与饮用水源保护问题。
(七)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处置的安全监管;协调配合处理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八)县林业局:负责饮用水源涵养林等植被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九)县畜牧局:负责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屠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畜禽养殖场和屠宰场的污染治理及搬迁、关闭工作。
(十)县国土资源局:优先安排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用地和易地发展用地;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地的管理要符合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
(十一)县财政局:加强对水资源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将水源保护经费纳入预算,确保投入到位。
(十二)县文体旅游局:负责对旅游景区饮用水源污染的监督管理;旅游项目开发要符合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
(十三)县工商局: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新建项目必须进行并联审批,未经有关部门前置审批不得核发营业执照,对已发营业执照,但不符合饮用水源保护规定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十四)县公安局:负责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处置的安全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查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
(十五)县供电公司: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源污染事故查处工作,对不符合饮用水源保护规定的需关闭企业根据相关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强制断电措施。
(十六)其他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按照《四川省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要求做好相应工作。
第三章 保护范围
第八条 全县城镇(集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保护,根据我县城镇(集镇)饮用水取水的方式及保护要求,其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备用水源保护区。由县环境保护局、乡镇人民政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分别报县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划定的各类水源保护区均应得到有效的保护。
第九条 新建或迁建自来水厂,需移动取水口时,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依法进行相应调整。
第四章 保护措施
第十条 饮用水源保护的总体目标是:确保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饮用水清洁、卫生、安全。
第十一条 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应当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二)禁止设置污水排放口;
(三)禁止堆放、填埋、倾倒、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等危险废物及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粪便、建设工程渣土和其他废弃物;
(四)禁止设立剧毒物品仓库、废物回收场、加工场和堆栈;
(五)禁止破坏饮用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饮用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2]
(六)禁止破坏饮用水源的开山采石、采砂和围水造田;
(七)禁止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畜禽等动物养殖场、屠宰场;
(八)禁止使用炸药、有毒物品捕杀动物;
(九)风景区(点)应当设置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源;
(十)运输剧毒物品的,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并采取有效的防渗、防漏、防扩散等措施;
(十一)存放、运输和使用酸液、碱液、油类、农药、化肥以及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物品,应当采取防溢、防渗、防漏等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源;
(十二)禁止从事畜禽等动物养殖;
(十三)法律、法规有关饮用水源保护的其他规定。
第十二条 在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禁止向饮用水源水域排放污水;
(三)禁止建设输送污水的渠道;
(四)禁止设置油库和建立墓地;
(五)禁止从事洗涤、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活动。
第十三条 对现已存在的不符合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设施和生产活动按照第三条确定的职责划分由县环境保护局或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开展联合整治,根据实际情况限期拆除或停用。
第十四条 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一切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环评批准,各乡镇、部门不得批准设立新的项目。
第十五条 备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新建、扩建项目应按生活饮用水源管理要求严格控制。在开工建设供水设施后,必须停止违反生活饮用水源管理要求的活动,拆除有关设施。
第十六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积极筹措资金,根据当地实际负责组织建设本辖区内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土地、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出租给他人从事本办法禁止的生产经营项目和活动。
第十八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监督指导本辖区内的自来水厂建立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制度,建立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污染物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或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未依法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农村集中取水点及其他集中取水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 上一篇: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基本建设财务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