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

篇1

1外委团队管理的现状

1.1外委团队管理的内容

信通公司的外委团队管理是指在外委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1]信通公司外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含:(1)对项目的前期调查,资料收集,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决策,项目立项材料的审核;(2)对项目需求报告的评审;(3)项目计划的评审,项目进度的把控;(4)项目的跟踪和项目成本的分析;(5)管理项目中的问题、风险和变化;(6)项目团队建设;(7)项目的协调工作;(8)项目人员和项目供应商的考核。

1.2外委团队管理的方式

供应商与信通公司签订服务合同,按照服务合同规定的人数,录入运维人员信息,信通公司组织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和安规考试,对于考试不合格者重新组织补考。同时信通公司还负责运维人员的考勤、加班、请假和变动等日常管理工作。项目组每周上报项目组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汇总统计所有项目组的每周周报工作量,生成总工作量报表。因项目需要,项目组需要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需申请办公资源,管理人员按照申请需求分配办公资源,在项目结束后回收办公资源。项目是整个业务的主线,以项目为中心,开展合同管理、人员管理、周报管理、安规考试和办公资源分配等业务。外委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管理、人员管理、周报管理、办公资源管理和辅助决策业务。

1.3外委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

1.3.1完全信息化的运维流程尚未建立

信通公司和供应商签订服务合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人员需要查阅纸质合同文档才能知道哪些合同需要付款,哪些合同即将到期,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日常考勤数据是项目组负责人使用Excel表格手工上报运维人员的出勤、加班和请假数据,管理人员根据上报的考勤数据进行手工汇总统计。目前项目运维人员大约有300人,传统的手工考勤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考勤数据还有可能有误;同时不便于统计查询。

1.3.2规范、有效的集中的运维流程和制度有待完善

运维人员的加班、请假和变动等情况,填写相关纸质工单,项目主管签字确认,最后将纸质工单传递给管理人员。随着纸质工单的增多,不便于管理人员查找、统计人员的请假、加班等信息。原有的运维制度和流程已不能适应集中环境下的运维工作,必须建立统一的运维管理流程以适应集中后系统和用户的需求,通过运维流程和制度的建立,改变现有管理信息资源的模式,由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由分散管理转化为统一管理,可以使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化,人员职责角色更加清晰化,便于指导人员合理安排相关工作[2]。

1.3.3人工辅助统计安排运维工作及资源

运维人员的保密协议签订和安规考试分数,都是以纸质文档的方式备案存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便于查找运维人员的保密协议签订情况或安规考试情况。项目组每周手工上报项目周报,管理人员根据项目周报手工计算统计项目组每周工作量,不仅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不便于统计项目组月度、季度甚至年度的工作量。项目组需要办公资源时,需要向管理人员手工申请,管理人员分配办公资源。项目到期后,项目组忘记归还办公资源,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回收办公资源;项目组临时增加人员又不申请办公资源,占用其它未分配的办公资源,导致在管理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办公资源被占,影响办公资源的分配。管理人员不能实时了解办公资源使用情况。

2外委团队管理问题的对策

2.1新的外委团队管理模式的建立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信通分公司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对管控团队职责重新梳理、完善规范了外委项目管理,从制度、责任、管理上重新建立了外委项目管理模式。

2.1.1建立统一管控制度,实施双经理制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管控团队重新仔细梳理、完善、规范实施厂商管理流程,与公司运维团队相互协同,从技术、业务和管理三个方面保证所有项目按期、保质、合法完成。规范人员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人员进场、离场、变更和请假等流程,落实责任到每个管控经理与技术经理身上。

2.1.2做好运维责任与团队分工,实现外委项目全面管控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管控团队重新仔细梳理、完善、规范实施厂商管理流程,包括人员进场、离场、变更和请假等流程。落实责任到每个管控经理与技术经理身上。

2.1.3规范外委项目驻场人员管理

驻场人员管理是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规范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将管控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使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侧面支撑项目全过程管理。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驻场运维支撑人员管理,借鉴了“五位一体”管理机制,将管理的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相结合,做到统一、优化、奖惩,使人员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2.2加强绩效考核管理

绩效考核是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的是在员工价值创造和价值回报之间构建公正合理、适度激励的价值评价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3]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在外委项目管理方法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2.2.1进行外委人员多维度绩效考核

。外委人员绩效考核实行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供应商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外委人员绩效考核主要以工作量饱和度维度、安全事故次数维度、考勤维度、综合维度等方面进行。综合维度包还任务绩效、管理绩效、周边绩效。任务绩效主要包含协作性、响应时间、服务质量等。

2.2.2将供应商考核结果运用到供应商等级评定中

进行供应商绩效考核时,将外委人员考核结果作为供应商考核得分的一项重要评分,供应商考核还包含供应商外委人员稳定性维度,项目资料提供准确性、及时性维度,供应商服务质量维度等。对于评定等级为A的供应商进行奖励,对于评定等级为C的供应商进行处罚。将外委人员考核与供应商评定进行挂钩从而协调供应商绩效与外委人员绩效的关系。

2.2.3将供应商考核结果计入外委人员绩效考核结果

供应商在考核外年底进行,将考核结果评定为A的供应商奖励部分按比例奖励给外委人员,从而在外委人员年度考核时表现优异的外委人员将得到进一步奖励。

2.2.4建立积极、协作团队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性发展寻求一条科学途径,使组织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取得优异的组织效益。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个体与供应商之间的绩效目标并在二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外委人员之间形成协作、互助、友爱的关系,在合理的竞争的同时强调外委人员之间的配合。[4]

2.3用信息化开辟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之路

在规范化、精细化外委管理目标实施过程中,信通公司以信息化技术为突破口,构建“省信通运维管理规范平台”,积极探索以信息化技术助推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子,规范信通公司外委项目管理工作流程,拓展管理方式和手段,完善监督考核体系,从“手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从注重事后统计分析,进一步提高外委项目管理水平和外委项目质量。

2.3.1进一步规范外委人员入职流程

外委项目人员入职时,通过信息平台将人员信息、人员的办公资源、项目信息同步到系统中。

2.3.2加强人员考勤制度

外委项目人员考勤记录通过考勤系统直接与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对外委人员请假、加班流程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人员考勤制度。

2.3.3做好项目过程管理

外委项目建设进度维护到平台中,根据项目里程碑平台提醒相关项目人员需要提交项目文档,帮助外委项目管理人员把握好项目质量。

2.3.4规范外委项目组人员周报制度

外委项目人员每周根据项目组填写项目周报,平台汇总项目周报,通过横向纵向数据分析项目组人员工作质量和项目进展情况,为外委项目管理人员过程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3.5利用量化数据对供应商进行考核

在年度对供应商评价时,系统根据人员考勤、工作量饱和度、服务质量、文档完整率等信息自动给出供应商量化得分,避免过去凭借印象或和莫个人的关系对供应商打分的方式。

2.3.6利用平台辅助决策工具帮助管理人员分析外委项目情况

通过平台的辅助决策平台帮助管理人员分析外委项目的人员工作情况,工作饱和度以及与其他项目进行横向比较,帮助管理人员分析外委项目(见图5)。

3结论

文章分析了当前信通公司外委团队管理的现状,通过对外委团队管理的内容、方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外委团队管理模式的建立、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和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外委团队。在信息化管理外委团队方面,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将原有的分散的运维信息资源,建设成为了新型的、集中的运维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了维护质量、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了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管建超 马永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需求工程;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表述;需求评审;需求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需求工程是从软件工程中发展起来的,是软件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软件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虽然大家都知道需求对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重要性,但对它的研究往往没有软件工程的其它部分研究那么深入。近年来,电力行业软件信息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投入也越来越大,各类应用软件需求不断增加,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面对如此庞大且不断变化的需求,软件开发人员越来越感到难以把握,各级电力单位部门对“已完成”的系统不满意的现象时有发生,系统的建设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需求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力应用软件发展的重要因素。

2、需求工程的概念

在CMMI中对于需求工程主要分为两大方面: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其中需求开发又可以细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表述和需求确认。

需求获取:就是与用户共同分析研究用户的工作过程,协助用户搞清楚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准确记录下来。

需求分析: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一起对需求进行分析、综合、定义、建模的过程,其目的是从用户提供的各式各样的需要说明中,提取精华和实质性的内容,找出相应的软件解决方法。

需求表述:是一个将软件需求进行规格化说明的过程。

需求确认:是一个验证需求的过程,对需求规格说明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检验,并使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对于需求规格说明达成共识。

需求管理:对用户不断增加和变化的需要进行管理,通过对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管理,来确定软件发展的策略等。

3、电力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本单位在最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吸取了以前项目建设的教训,充分认识到了需求工程对整个软件工程乃至信息化建设所发挥到的巨大作用,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保证,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信息化水平在两年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实现了预期目标,并获得了上级单位的好评。

本文将从需求工程五个方面,就如何充分发挥需求工程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3.1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组织机构是重要前提

很多软件的失败,很大的因素就是没有获取到真正的需求。很多软件开发人员抱怨找不到对应的用户来了解需求,归根结底还是用户对软件的重视程度不够。要提高大家对软件的重视程度,靠宣传、靠提升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要从制度层面去保证。公司在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中就确定了每个项目必须成立领导工作组、专业工作组和开发工作组三个组织,通过这三级组织机构的设立,落实了人员的职责,确保了项目各项工作,特别是需求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2与软件开发人员一起分析需求

通过建立项目组织确保用户需求的获取后,最关键的还是对需求的分析,将用户的需求转变成软件开发的需求。很多软件公司的做法是做完需求获取后,就自己进行需求分析,但往往由于理解的不一致、不透彻,导致分析出的软件需求与当初用户提出的需求差别很大。在CMMI1.2需求开发域中也明确提出要“在需求开发和分析时,纳入相关干系人的参与,藉此使他们了解需求的演进过程”,所以用户的作用至关重要。

3.3需求确认保证软件应用

需求以规格化的方式描述出来后,要通过评审、功能验证等方式来对需求进行确认,确保不发生偏差。本单位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手段进行保证:

(1)对需求进行评审。需求评审会被看成是整个项目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在项目管理办法中也明确定义了会议要求。会前组织者会把待评审的材料发给各个评审专家,评审专家在会前仔细阅读需求并标注问题。在评审会上大家一起对问题进行确认,会后还要对问题进行跟踪,使得很多需求上的问题在进入开发之前就被发现,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及时进行演示。在开发过程中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开发,就尽快给业务人员进行演示。通过演示,业务人员能更直观的对系统进行了解,尽早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开发人员也能尽早对其进行修改。

(3)进行功能验证。在系统试运行之前,组织各业务专家一起再对整个系统进行严格的功能验证,检查功能是否满足需求,避免了系统上线后再进行频繁修改而导致的大量成本增加。

3.4共同管理需求

需求发生变化是正常的,系统不会一成不变。对待需求变更要采取欢迎但谨慎的态度,需求变更一定要受控。在完成需求变更收集后,会有专门的人员来统一整理。再由开发商和信息部门一起评估这些变更对项目范围、工期、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将评估影响结果提交给由业务部门领导、专家和开发商代表一起组成的项目裁决组来裁决是否执行这项变更。对于一些想法很好但短期无法实现的需求,会纳入需求库中,为将来项目建设提供有效地需求支撑。

通过这些措施,既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又提高了系统使用人员的积极性,大家都可以提出各类意见,使得系统实用化程度不断提高,能真正地对工作有帮助。

4、结束语

篇3

[论文摘要]建设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起总控制总协调作用,是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业主应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责任制度,规范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的行为,及时解决合同纠纷,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一、概述 

 

新疆某水利枢纽工程属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为大(ⅰ)型工程,国家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52%,是在“十五”期间建成的新疆又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表孔溢洪洞、中孔泄洪洞、深孔排沙放空洞、发电引水洞、电站厂房等组成。水库淹没搬迁人口11466人,安置区涉及4个县。是一项工程投资大、技术接口多、社会影响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该工程按各个里程碑计划如期实现,并一次通过蓄水安全鉴定,现以投入正常运行,并发挥效益。就合同管理方面,该工程建设单位制定了详细的合同管理办法,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以下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与同行进行交流。 

 

二、合同管理办法 

 

(一)合同管理定义。合同管理是指对业主与其他法人、自然人、经济组织之间所签订的合同依照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指导、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职能活动的总称,包括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合同文件编制、谈判、会签等)、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纠纷处理及合同文本的归档等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二)合同管理各部门。该工程建设单位就工程管理共下设计划合同处、财务物资处、工程技术处三个业务处室,另外还成立纪检监察室,监督合同的正常执行。合同管理实行计划合同处统一归口管理,并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 

(三)合同的立项。合同的立项是指工程技术处根据工作需要提出项目需求,编写立项报告,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对项目实施步骤、办法和承包方式及承担单位提出建议,提出估算工程量或估算费用,由项目分管局领导或局长批准实施的过程。设备、材料采购类的立项报告还应有市场调查情况,并明确采购数量与标准。 

所有需要对外签署合同的项目,均应按照要求进行项目立项审批。经批准的立项报告,未经批准立项不得办理合同,相关业务部门不得提前进行项目实施。招标项目的招标报告等同于立项报告,按立项程序经项目分管局领导或局长批准后上报主管部门。 

(四)合同的签订和审查。签订合同,必须严格执行合同法、招投标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凡项目金额达到规定数额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对一些不进行招投标的零星工程,必须坚持比价择优选定承包方和合同会签审批制度,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合同签订前业务部门联合组成资信审查小组,对合同方的资信、经营范围、履约能力等进行资信审查。资信审查小组在完成审查后,提交由成员签名的资信审查报告,并按资格预审流程报项目分管局领导审批,计划合同处存档备案。资信审核合格后由计划合同处和业务部门参照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合同示范文本、立项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合同文件编制,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审。计划合同处对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及合同价格进行审查;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合同的可行性、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工期要求、材料供应、提交成果等内容进行审查。合同编制修定完毕后由计划合同处会同各相关部门与合同方进行协商谈判,最终达成一致。 

(五)合同的履行。工程技术处对合同执行的全过程负责,并及时向项目分管局领导或局长报告合同执行情况。 

合同付款应严格按合同付款条件执行,支付审批手续应按程序办理,工程进度结算由财务处审定后支付即可,竣工结算必须由分管局领导签批后支付。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现遗漏、偏差等问题,工程技术处与计划合同处联系,及时与对方协商,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在此过程中签订的任何书面资料均与正式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六)合同的变更、解除。合同的变更或解除由工程技术处受理。变更、解除合同,一律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信件、函电、传真等),不得采用口头形式。变更、解除合同未经双方书面协议前,原合同继续有效,仍应履行。因变更、解除合同而使当事人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除法律允许免负责任的以外,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在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合同的变更与解除同合同签订,必须采取各部门会签审批。 

(七)合同纠纷的处理。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与对方当事人发生纠纷的,应按《合同法》及双方签订的合同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妥善处理。可采用协商、调解、仲裁及诉讼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的处理由工程技术处负责,并通知计划合同处、财务物资处等相关部门派员参加协助解决。双方已签署的解决合同纠纷的相关资料应妥善保管,并及时存档。 

 

三、合同管理体会 

 

(一)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尤为重要。水利工程涉及勘测设计、工程建设、科学试验、咨询等方方面面,合同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建立合理清晰的合同管理台账尤为重要。该工程属大(ⅰ)型水利工程,由计划合同处建立以合同编号为核心的管理台账,合同编号编制方法与概算挂钩,项目分类参考概算编制方式,内容包含合同名称、合同单位、签订日期、合同金额、招标方式、支付情况、责任人等,通过台账可以随时掌握某一合同的执行情况,还可以时时掌握整个工程概算执行情况,为工程投资控制提供时时资料。 

(二)合同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该工程参建单位200余家,签订合同700余份,为了加强工程管理,建设单位引进了三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实施实现了集成的合同、成本、进度、物资、设备、文档、质量等应用的共享信息资源库,建成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适宜该工程建设管理业务需求的统一工作平台。通过系统的使用,人工无需再对大量的数据存储、计算、处理、传递进行操作,均由系统完成,减少了人工工作量,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准确性、一致性。该系统的合同管理模块,由合同定义、细项维护、变更处理、支付申请、支付审核、合同查询、支付统计组成,系统用户可以随时查阅合同签订、变更、支付信息。与此同时,系统概算管理模块根据合同数据的录入更新同时更新,随时显示概算执行情况,为投资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建设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建设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起总控制总协调作用,是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业主应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责任制度,规范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的行为,及时解决合同纠纷,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成本;施工过程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粗放型管理的对立概念,是指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对企业物资进行精细、准确和快捷的管理,减少物资的浪费,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施工企业物资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使用具体的量化标准来代替模糊的管理模式,将科学的量化标准更多的应用到物资的管理当中,提高管理的效率。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上的进步,更是施工企业整体管理上的要求。企业物资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对各工序的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存在,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

二、当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重供应轻管理现象严重

施工企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项目管理,而物资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项目领导主要都把精力放在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上,他们对物资管理部门的要求就是准时供应生产所需的材料,延误生产就要追究物资部门的责任,所以物资部门往往工作的重点就是加强材料供应预算,按时按质的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对物资管理的“零库存”、“即时配送”、“精细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没有得到良好的应用,导致项目物资管理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物资管理人员和人才严重缺乏

当前施工企业的现场物资管理人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无法适应当前企业物资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现有的物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相对来说还比较低,而物资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在项目上一直得不到提高,也挫伤了很多物资从业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还不够规范,物资管理办法没能得到有效执行

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从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监督、盘点、核算、考核等每个环节都有一套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在实际的物资管理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这些管理办法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目前能刚性执行物资管理办法的施工项目甚少。

(四)物资信息化系统运用水平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人才投入不足,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多数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水平上,而少数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施工企业,其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也只是片面的停留在某一个物资管理环节上,未建立起从实现计划、采购、进出库、节超分析等在内的一整套信息化管理流程系统。

三、施工企业物资的精细化管理的要点

(一)物资人员管理

各项目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配置相应的物资人员,物资人员应该是具有一定工作实际经验、责任心、专业技能的职工或者固定的合同工。责任心是提高人员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对工作的热诚,就没有对企业的忠诚,责任心也是一种个人综合修养的综合体现。企业只能通过外力来引导和加强管理,在管理上最直接的就是检查指导和考核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例行检查、效能监察,内部审计,法律尽职调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偏差的行为规范。物资部要经常对各条线物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监管,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奖勤罚懒。对于在管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对制度执行不力者,及时进行岗位调整,让能者上庸者下。项目部要配合物资部,

加强对现场物资人员的培养,不是随便拉一个人干物资,增强稳定性,中途不能随意更换。物资人员不固定,或者是临时合同工,会导致责任的不可追溯性。在物资检查检验或者预配过程中,虽然签了名,做了确认,但仍然不可能找到责任人,因为人员是不固定的。在思想上要重视物资管理,行动上要支持物资,不断补充专业物资管理人才到物资管理部门,形成传帮带的机制,这对于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物资管理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降低

物资采购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只有最大限度的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企业的总体施工成本才能降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大现代科技在物资采购中的应用,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在物资采购中的作用。

首先,企业要制定物资招标文件,通过材料供应商提交的竞标方案来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提高物资采购的透明度和合理性,对施工企业的采购费用进行控制,防止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降低采购成本。

其次,项目管理人员要实现物资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创新物资管理的模式,实现物资采购的网上审批,简化审批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三)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应用

物资验收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尤为关键。物资人员失去责任心,在各种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都会给项目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要坚持物资、技术、安质三方验收制度。做到数量验收准确无误,质量避免瑕疵,认真签单仔细,杜绝人为造成的误差损失。

工程项目特点是技术难度大而繁琐,质量要求高,工期约定短,清单报价等特点。投标的物资数量是概算,进场施工速度快,加上设计变更较多,材料用量的准确计算非常困难。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和物资人员紧密沟通,融合实际经验、图纸、实测预估材料,发放材料时要根据技术计划做到限额发放。要转变固有思路,否定限额只是走过场,应付检查的意识。克服限额有始无终做法,要管理者重视,提出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避免出现抢工、突击的现象。施工人员应定站、定区间,尽可能地减少施工人员的流动。全员积极参与,物资人员应配置合理,没有人的管理,则无从谈起,要持之以恒,最终核算,真正起到卡控数量,杜绝数量的浪费,达到提高效益之目的。

可索赔的材料费通常包括增加额外工作,变更工作性质和施工方法增加额外使用量的材料费、客观原因引起的材料价格上涨的费用和非承包商责任造成工程延误导致材料价格上涨和超期储存的费用。材料费中应包括运输费、仓储费及合理的损耗费。如果因承包商管理不善,造成材料损坏失效,不能列入索赔范围。

(四)加强物资的储存管理

工程施工的工期较长,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众多,施工企业在物资采购完成之后要加强对物资储存的控制,将物资按照不同的型号摆放整齐,保持储藏室的干燥,避免物资受潮而不能使用问题的发生,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此外,施工企业要加强对物资的定期检查和盘点,确保物资的完整性,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物资的使用,避免资源的过期和浪费。施工企业还要对仓库的仓储能力进行提高,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

(五)物资供应和出库的管理

施工企业的材料和设备较多,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好物资的供应和出库管理,对所需物资进行认真的核对,对所缺物资进行及时的购进,减少临时购置中过高的成本支出,减少施工中的成本支出。施工企业要提高物资仓库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物资的出库进行详细的检查。此外,项目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节约意识,提高材料和设备的利用效率,加强余料的回收工作,对设备的报废进行准确的界定,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在施工中的应用,减少成本支出的同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有效的减少物资的消耗。

(六)强化信息化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施工企业实现物资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施工企业应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大力推进信息化系统的运用工作,达到实现全公司供应商资源信息共享、采购过程全方位监管、物资消耗动态对比分析、业务流程规范高效的目的,进而提升物资招标效果,降低物资采购价格、规范物资现场使用消耗,最终实现物资管理水平升级。

结语

综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市场日益繁荣,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施工企业需要加强物资的管理,对物资的采购、进库、管理和出库进行控制,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减少物资的浪费,提高物资的回收效率。此外,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全体人员节约意识的培养,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和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萍瑞. 推行项目精细化管理 铸企业文化发展之魂[J]. 甘肃科技. 2012(16)

[2]李晶. 关于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索[J]. 天津经济. 2012(05)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 问题 对策 水利信息化

一、河南省水利建设管理现状

为确保各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以及工程质量,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我省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管理,促进项目建设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近年来河南省水利建设管理部门也加大了管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根据国家、水利部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省水利行业特点,厅制定了《河南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进行了有效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二、河南省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省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许多工程建设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

(一)工程建设管理过程尚不规范。

一方面,在工程的建设招投标阶段没有认真的贯彻落实招投标工作的相关原则,在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工程建设监理阶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工程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相关业绩,无法保证监理工作质量[1]。另外,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管理工作不规范、合同内容不够详细、施工过程违背合同规定等行为。

(二)工程建设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当前我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拨款,工程建设项目资金通过各级政府逐层下放,在下放的过程中容易被层层剥离,这就容易造成建设资金的不足,无法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政府质量监督工作未能全面开展。

我省多数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成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站,以至于工程隐患时有发生,小型水利工程工程质量难以评定。

(四)个别勘察设计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前期工作不够扎实,缺乏地质、水文、观测和管理等基础资料,投入经费少,工作周期短,设计深度不够,成果质量不高,审查人员把关不严,方案未能充分优化、不尽科学合理,致使一些工程设计工期滞后,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工程超概算现象严重。

三、改革建议

(一)规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加强水利规划管理。完善规划论证制度,提高规划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度,强化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管,开展规划后评估。严格水利项目审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执行水利建设项目审查、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和网上监察。提高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加强勘探测量工作,认真执行强制性标准和规程规范,确保勘测设计工作达到规程规范要求深度;重视前期工作中的土地移民问题。 加强设计变更和概算调整管理。[2]严格执行设计变更手续,重大设计变更须报原审批单位审批;严格资金拨付和使用程序。督促地方落实配套资金。督促检查地方落实水利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合理分摊配套投资比例,加大地方各级尤其是市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水能资源开发管理。建立健全水能资源开发制度和规范高效、协调有序的水能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坚决遏制水能资源无序开发。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

严把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关。严格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建立完善市场清出机制。加强建设监理管理。强化监理行为监管,督促监理单位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加强监理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提高监理人员业务素质和实际能力。加强合同管理。督促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法人等提高依法履约意识,提高合同履行水平,防范水利工程建设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强化验收管理。大中型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3]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确保质量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和安全事故查处督导力度。

(三)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公开项目建设信息。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信息,公开项目招标过程、施工管理、合同履约、质量检查、安全检查和竣工验收等相关建设信息。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种媒体,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水利行业信息共建共享。深入宣传报道。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强化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告办法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制度。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也将日益的完善,通过对工程有效的管理,为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当前,国内一些工程在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总结出了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以此来推进我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促进水利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卓.对水利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2(10).

[2]河南省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篇6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建设 三维GIS查询

1.引言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施工过程更加清晰,计量支付更加准确、便捷、清晰;质量管理更加细致,文件的归档更加方便、全面;提高高速公路计量支付、质量管理和技术档案工作的效率;改变了过去手工记录统计、分散文档的管理形式, 存在着统计计算繁琐、效率较低、实时性不强、查阅不方便等问题;实现工作简单化,工作无纸化,归档电子化,实现了人力、物力的极大节省。

2.信息化管理系统简介

2.1信息化管理系统硬件部分

硬件系统由2台服务器(分别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1台交换机、1台防火墙和1套UPS组成,通过网络运营商提供1个带宽大于50M的光纤接入网络;固定应用服务IP地址,再通过交换机接连互联网,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间使用网线进行局域网数据访问及传输;内外网之间采用专业的防火墙进行隔离;UPS为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提供用电保障。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2.2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部分

(1)信息化管理系统服务端。在应用服务器上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服务端,服务端配置项包括设置服务器地址、设置数据传输端口、配置各模块数据库、设置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传输出入站规则。

(2)信息化管理系统客户端。信息化管理系统客户端上集成了审批流程管理、计量支付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计划进度管理、OA、网站、决算管理等模块组成的应用程序,以软件安装包形式、光盘安装形式在用户计算机上进行安装,安装后在客户端上设置服务地址及数据传输端口通过网络与服务端建立连接,网络传输数据时,发送端在传输前进行加密+压缩+附加安全验证信息操作;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首先进行附加安全验证信息校验,然后进行解压+解密操作,确保数据通过Internet传输的安全性。

3.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效果

3.1OA办公系统

OA办公系统所包括的功能有:系统管理、站内短消息、新闻管理、个人办公、信息服务 、公文管理、档案管理、用印审批、会议电子签到、合同审批。这些功能的使用实现指挥部办公事务处理规范化和协同工作;通过短信催办提高工作人员的响应速度,提高办公效率;通过电子签名、电子公章、电子会议签到,实现无纸化办公,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电子公文档案的在线管理。

3.2计量支付系统

计量支付系统按照业主单位计量支付管理办法确定的计量规则实现计量支付的网上申报、审核、审批,审批过程中相关报表自动形成电子签字签章信息,自动按照工程台账控制超计漏计、自动生成期中计量支付、原设计、完善设计、变更设计、废置工程台账及其相应计量支付台账的报表。中间计量支付申报时,自动核实中间计量支付项目相关的质量保证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及时收集竣工文件材料,保证工程完工后,同步形成竣工文件档案。减少人工工作量的同时又显著提高了计量支付的数据精确度,而且让整个支付过程都有据可查。

3.3变更系统

变更系统的实现是按照省厅对工程变更设计的要求对建设项目设计变更进行管理,网上审批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审批后自动更新工程台账。包括设计变更网上申请和受理、设计变更审查过程、设计变更单价确定、设计变更许可结果等,设计变更的工作进度,保证变更设计管理工作的及时性。

3.4质量管理系统

公开有关法规制度和质量管理目标,公布工程质量责任人;监理工作通知指令、质量检查信息及整改情况,统一质量管理表格,实现施工管理标准化;采用3G技术、GPS技术、传感技术、全景摄影测量技术对进行现场质量控制,通过手持设备,实现现场质量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形成质量检验评定资料、施工原始记录、监理抽检表格,实现各标段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实现自动统计和动态质量控制,让施工记录更真实。

3.5安全生产管理

公开有关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和应急预案,公布安全生产责任人,及时安全风险预警提示及其他相关文件;登记危险源信息,对危险源进行监控;对各合同段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及时掌握各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填报安全生产月报,对安全生产信息进行存档、生成台帐;填报安全生产事故快报;进行开工安全生产条件达标申请,公开开工安全生产条件达标通知书,形成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实现在线申请安全生产费的计量与支付。

3.6门户网站

以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项目概况、标准规范、精神文明、政策法规、党风廉政建设、十公开信息、企业简介、典型示范工程专题、业主门户、工程进度、质量管理、物资管理、地方工作、管理平台等功能模块,实现从业单位和人员进行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交流以及工程建设对外宣传与社会公众沟通互动。实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集中、综合展现与查询,信息交流与。

3.7计划进度管理

公开项目资金、形象计划进度目标,工程形象进度和投资完成查询图表,包括桥梁、隧道工程形象进度;编制月计划进度、在项目全过程按照计划进度进行目标考核和动态管理,实现计划进度目标。

3.8物资管理系统

指挥部采取招标形式,对供应材料和物资的相关信息,包括供应商、抽样检测、库存等进行统一,形成与物资相关的月报,如项目供应、材料供应商供货、调拨差价等,从而实现网上审批计划,根据审批过的计划进行物资调拨,同时与管理数据实现实时对比,确保物资能够做到有序供应,并得到有效控制。

3.9试验检测管理

有关试验检测管理的法规制度、公路工程试验的规程和方法,公布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备案登记表、试验检测月报;按照公路工程试验的规程和方法,提供试样管理、试验过程管理、试验数据处理等功能,自动计算、绘图、评定分析;提供试验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实施网上试验报告申请审批,形成原材料和标准试验、现场检测试验、配合比台账,试验统计分析报表,实施动态质量控制。

3.10三维GIS查询

采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呈现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洞、互通立交、附属设施等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及其周围地貌的空间场景,并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三维地图进行匹配,现项目沿线空间地理信息、三维地貌、交通设施、工程构造物,查询征地拆迁、工程投资、质量、进度等信息的查询,并实现空间测量和空间分析功能。

4.结束语

现阶段高速公路建设中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还处在前期使用的阶段,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使用还需要更多的了解和适应;计量支付系统在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方面,还需要更好的方式来解决,积极响应交通厅无纸化办公的号召,通过不断的运用,纯熟的使用方法和精确的数据处理,质量管理对计量支付的严格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让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机制砂在吉茶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篇7

关键词:国有资产 绩效评估 转换效率 保值增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201-02

1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即:要准确了解学校资产状况,规范和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使用率,及时发现当前学校资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原则,完善对学校资产的动态管理,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保障物,即要保障教学、办公、科研等必须的物质条件;确认物,对固定资产产权界定确认明晰,账目清楚;利用物,提高利用率,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保护物,保护仪器设备安全使用,资产不流失。该文主要对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能力和解决好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2 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以某高校为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迁置,学校资产账面价值接近9亿元,房屋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学校的搬迁和多个学科专业调整,给学校的房产使用管理和资产带来较大变动。每次清查都会或多或少地遗留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2.1 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针对某高校国有资产的用户类别及权限详细分析,该信息系统主要涉及三类用户,其角色用例分析如图1所示。

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功能主要有:资产管理用户的资产管理和统计报表功能如图2 所示;查询统计用户的资产查询统计功能如图3所示;系统管理员用户的数据库归档和系统管理功能如图4所示。

2.2 学校公用房屋管理信息化系统模式创新和实践

目前,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办公、教学、生活和住宅区域场地规模不断增大,对原来的、传统的、分散式的管理模式也很难适应日常综合管理的需要,要利用相应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对房产、土地进行管理。主要完成“服务”和“管理”两个功能。

学校根据学校情况实际制定相关方案,结合现有房屋使用条件全体考虑,结合市场化原则,进行有偿使用,对学校的行政用房、教学、科研、实验用房根据学校各二级单位的要求,进行统筹安排。学校坚持以学生为要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对教学、科研、办公用房按指标分配、切块管理,以有偿使用为手段,促进学校办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制定标准,核定面积,定额分配,有偿使用,将量化管理与有偿使用融入了管理办法。此种方法改变了原有的整体分配,无偿使用的房产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保障了学校房屋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同时也提高了房屋的利用率。对有效调控学校房屋,按照教学、科研等方式按需分配房屋有了充分保证,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新的制度结合信息化建设,如图5所示,使房屋管理得到了较好地解决。主要是对校区概况、楼栋房屋、公房管理(教学科研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食堂用房等);要借鉴重点大学的管理经验,进行定额分配和有偿使用,申请审批、合同管理、租金收缴;变更、变动等日常管理;经过查询可以详细了解公房的详细情况。对学校整体房屋情况有较好地把握,可以实时查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土地管理。主要是把学校所有的土地进行输入和统计,包括:宗地四至、测量情况和发证情况等内容,还要包括地表建筑物的情况,主要是包括所有建筑物的楼层数、房间数和面积数。

(2)房屋的使用管理。包括教学科研、行政、学生宿舍、食堂、附属用房和经营用房的使用情况。可以按人查房、按房查人、空置公房,实现动态管理。

(3)对学生宿舍进行管理统计。学生宿舍楼栋及房屋管理,主要包括房屋入住、调房、单个或批量退房等内容。

(4)修缮管理。要对年度维修计划预算,房屋维修流长帐,质保期提醒等(计划、报修、维修)。通过建立报修和修缮流水帐明细,严格控制维修成本,并可以深入进行“维修部位、维修单位、维修情况”的分类统计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辅助决策提供依据。我校的三种报修方式有:电话报修、网络报修、门卫人工报修。

(5)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电子地图功能。地图方式直观展现房地产各种信息,以房间为归属地。

通过实践证明,此种管理制度使学校有限的房屋得到了有效利用,新的制度还有不足的地方,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学校房屋管理已经进入了良好运行的轨道。

2.3 学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模式创新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好学校的仪器设备,弄清楚学校的资产分布情况,是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职能。在每一次进行资产清查工作中都会有一些问题。学校各二级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其资产手续不健全、相关管理过程脱节等。为了更好地达到资产管理的使用效率,提高管理手段,首先从资产管理的文件上进行制定和落实,制定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校一般设备管理暂行办法》《***教学、科研设备管理办法》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等制度。在国有资产管理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基层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落实,主要通过各二级单位的资产管理员来执行,资产管理员对主要负责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一切变动手续办理,把住本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关。此项规定的实施,较好地保证了学校总体规划得到贯彻,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得到很好地认识。

学校对资产管理进行了实时和动态管理,实现了全局一盘棋的功能。对不同地服务对象有不同的服务功能,学校领导、二级单位领导、教职工个人对学校资产情况进行网络查询,把资产管理真正做到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做为基础服务。

2.4 国有资产管理应用模式研究

国内各个高校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管理国有资产,没有一个统一的资产管理模式,各个模式之间也没有完整的界限之分,例如可以将集中管理模式与宏观模式结合起来。即组建以职能部门为中心的三级管理体系,在全校统一管理下,权利下放,系、处和中心、实验室等职能部门分别承担二、三级管理,并对资产的直接使用者实施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由于在集中管理中的具体事物分散给第二、三级,在第三级上是具体的资产使用者,其管理责任明确,但主要权力集中在第一级,这样“权钱交易”因权钱分开而难以一次“交易”成功,这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资产流失的作用。通过探索研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克服了单一模式管理下“各自为政”的弊端,理清各层次及有关部门的相互关系,建立比较理想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3 结语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并对学校国有资产进行录入和统计,查询和不同服务对象的应用不同,进行查询。达到“知家底、助管理、辅决策、看得见”。

(1)知家底。彻底清查高校房地产的基本情况,做到数据准确无误,变更及时准确,再也不会为统计数据而发愁,同时还可以为进一步实现高校公房定额分配及有偿使用提供保障,避免人员调整而给房地产管理工作带来“人为影响”。

①全面了解房地产的“家底”:房屋总面积、套数和间数,空房源等。

②可按“房屋用途、分类、类型、建筑结构、座落”等分类统计。

③可按“使用单位(二级学院、校级处室)或个人”分类统计。

④按照“学校产权、非学校产权”的情况分类统计。

⑤房屋经营管理:房屋出租、合同管理、到期提醒、租金收缴管理。

(2)助管理。提供“房屋申请流程审批、公房有偿使用、房屋使用变更、租金收缴、房屋交易、合同管理”等日常管理的全部功能,将极大地帮助用户实现动态的日常房地产信息的监管,并且及时有效的掌握高校房地产现状和历史记录的情况。

(3)辅决策。提供“固定报表、任意项目的查询统计分析和打印输出、灵活的统计电子图表”等数据分析功能,将充分地辅助领导在相关数据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分析。

(4)看得见。提供“电子地图”功能,可以实现以“土地为中介,房屋为归属地”的全方位的、直观的监督管理,可以在地图上点击任何一间房屋,即可看到与房屋相关的所有汇总信息(房屋信息、使用信息、维修信息、档案信息、资产家具情况等),真正做到看得见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梁丽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08.

[2] 李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13.

[3] 陈刚.新时期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4] 田晓静.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探析[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10.

[5] 谢秀.高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新型框架的建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6] 陆建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建筑工程学院,2000.

[7] 韩江丽.基于法人治理结构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4.

[8] 钟亮锋.我国高校国有资历产管理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篇8

关键词:铁路建设 党风廉政 风险防控 管理实践

贵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贵(阳)广(州)铁路和沪(上海)昆(昆明)客运专线贵州段的建设管理单位,承担着正线全长1480多公里、投资总额1700多亿元的建设管理任务,工程建设举世瞩目,投资巨大,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对廉洁从业、资金安全关注更高。从项目立项开始,该公司在最高人民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厅的领导下,提出了以建设“干部廉洁、管理规范、资金安全、工程优质”为目标,以创建“贵广模式”、实施“检企共建”为抓手的工作思路,与川桂粤铁检机关精诚合作,积极探索建立铁路新线建设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贵(阳)广(州)铁路和沪(上海)昆(昆明)客运专线贵州段项目已开累完成投资622.4亿元,廉政风险关键环节基本有序可控,没有发生一起职务犯罪案件。

1.变经济篱笆为廉政铜墙,创建“贵广模式”

作为建设单位,该公司与参建各方是经济合同关系,相互间廉政向心力和约束力缺乏。如何确保参建各方廉政目标一致、责任共担、资源共享,这是工程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

1.1用前瞻性眼光提出“贵广模式”。早在贵广铁路预可研报告提交国家发改委审批之初,该公司先后与成都、南宁、广州铁路检察分院多次沟通、协商,围绕“干部廉洁、管理规范、资金安全、工程优质”进行了反复研讨,而且很快达成了共识。2007年10月下旬,该公司与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以及成都、南宁、广州铁路运输检察分院在贵阳召开了“贵广铁路建设项目预防职务犯罪座谈会”,正式推行“贵广模式”,即:“4+1”联合工作机制(“4”:是指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1”:是指铁检机关)。同时,多次组织铁路建设专家召开论证会,从多角度、全方位解析铁路工程建设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草拟出《贵广铁路建设项目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施意见》和《贵广铁路建设项目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施细则》两个基础性文件。这两个文件,对铁路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在廉政风险防控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所应当把握的关键环节,均有全面准确的提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2从预防角度明确“贵广模式”内涵。该公司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为指导,以促进国家高铁新线建设预防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实效为目标,以铁检机关预防职能与铁路建设单位遵守的国家法律、廉政规定为契合点,充分发挥工程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主体作用和铁检机关的配合协调作用,通过开展有特色、有重点、有深度、有创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为贵广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项目建设创造良好、和谐的建设环境,努力实现“干部廉洁、管理规范、资金安全、工程优质”的目标。

2.变个防为联防,实行立体防控机制

“贵广模式”是惩防体系建设在铁路工程建设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抓住制度和责任,形成合力,是推动这项工作的核心。

2.1健全防控制度。“贵广模式”确立之后,该公司分三个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各项制度。一是健全确保“干部优秀”的管理制度。先后建立了《党风廉政和预防职务犯罪管理办法》、《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制度》、《礼金礼品上缴管理办法》等12个管理制度,同时,编写了《廉政风险防控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手册》,细化和完善参建各方廉政风险防控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流程。二是健全确保“工程优质”的管理制度。建立了《质量管理办法》、《文明工地建设管理办法》、《开工报告审批管理办法》、《外方质量代表管理办法》等38个工程风险预防、确保工程优质的管理制度。三是健全确保“资金安全”的管理制度。建立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验工计价管理办法》、《变更设计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甲控物资设备监督管理办法》等22个重点环节风险预防、过程控制的管理制度。

篇9

1.孜孜不倦的摸索和完善经济活动分析内容。指挥部除按公司要求完成最基本的分析格式分析外,还结合的实际情况,通过几个月的探索和各部门的配合,工经部增加了按辅助坑道、单线正洞、双线正洞为类别的每延米费用盈亏指标核算,工费占直接费比例核算、合同外费用占直接费比例核算。工程部增加了“拱墙仰拱实测线性超挖对比”、“底板实测线性超挖对比”、“混凝土及喷射混凝土超耗情况对比统计”的超欠挖对比核算。物资部增加了对工程结构性材料分类别对比分析的资料,主要为喷射混凝土、二衬混凝土、底板仰拱混凝土、速凝剂、防水材料、二衬钢筋及二三项料的对比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并重点分析异常数据。机电部增加了电费对应到每成洞米、每开挖方的分析,固定机械费用对应直接费分析、机械设备用油对应成洞米分析。综合部增加了对办公用品、广告费用、车辆油耗费用的统计分析。财务部增加了招待费用、报销费用的对比分析。经过一系列的核算指标,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成本统计分析流程,为成本管控提供了参考数据。

2.持之以恒、由点到面、自上而下的核算培训。由于铁路项目核算的工作量大而且繁琐,公司新要求接连出台,大项目人员流动较频繁,业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因为这些原因,要保证项目从开工至结束每月都能高质量的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必须要持之以恒的开展培训工作。项目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培训首先是对指挥部核算部门的集中培训,然后由指挥部业务部门与架子队对口培训,然后在每月的月度会议上对全体管理人员宣贯培训。经过多次多样的培训,让全体管理人员意识到只有通过分析才发现了成本管理的不足,从意识上得到了加强,这样整体氛围促成了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以经济活动分析为基础,及时对各架子队内部责任承包盈亏划断考核。架子队内部承包考核在很多项目都推行不下去,主要是因为架子队核算能力不足,成本管理意识不强、二次经营不主动,所以单凭指挥部单方面核定,既不公平也不能提升架子队管理水平。指挥部在公司董事长召开现场会后,及时改变策略,与各站队签订了《内部经济责任承包补充协议》,对5月份以前所发生的实际成本重新划断考核,让各架子队从亏损中走出来,轻装上阵,考核指标动态调整,既有效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的成本管控意识,也能提高生产积极性。

二、经济活动分析取得的效果及需要改进的措施取得的成效

1.间接费用明晰可控一是制定了《间接费管理办法》及补充规定,明确了间接费控制内容、流程及费用报销规定。每月对架子队间接费进行成本核算,对超额部分进行着重分析。二是制定了办公费、低耗品、差旅费、车辆使用费管理细则及具体执行要求,过程中严格按规定执行。三是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招待费坚持谁发生谁报销的原则,超出计划接待时,接待人员要事先向分管领导请示,报销时另填接待费用审批单,注明请示时间、接待内容、接待标准报分管领导和指挥长审批。资金使用更规范一是制定了《费用资金审批制度》、《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了资金管理。二是加强资金管控和集中,统一开设临时账户和农民工工资账户等2个账户。三是严格执行局、公司A、B账户管理规定,公司审批后的B帐户资金才是项目可支配资金。四是严格执行资金分配使用管理规定。指挥部所属各单位每月5日前统计出债务情况报指挥部,指挥部在优先保证水电费、五日考核资金等必付款后,原则上按比例分配剩余资金,作出资金使用计划,各单位在指挥部审批的计划内作出付款明细报批。架子队考核兑现更规范经济活动分析规范了架子队考核体系,当前各架子队经济活动分析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为架子队责任成本考核兑现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成本管控及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各架子队成本管理的意识得到很大增强,架子队管理效益显著增加。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2.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结合业主和公司管理要求,项目不断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强管理的管理特色:一是坚持“四项制度”。以《隧道开挖支护卡控管理》作为重要手段,不断加快施工生产进度,确保安全质量;以《迎检工作实施细则》为标准,积极创造和谐外部环境;以《“六比六创”劳动竞赛实施细则》为抓手,提高员工收入、凝聚团队精神;以《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管理办法》为有效补充,增强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杜绝了重伤以上安全事故。二是把控“三个环节”:将库房管理(材料验(签)收、定额发放、合理库存)作为成本和资金管理的基础,严格各项程序管理;以洞口管理(信息化“三屏三台账”、洞口工程师值班、门禁安全管理、文明施工)为标准管理的门脸,逐步达到标准化;将班组管理(“六必清”、“六要管”、月度信用评价)作为生产进度和安全质量的保障,提高班组管理水平。三是按照“责任到人、卡控验收”的管理原则,推行竣工交验“零”整治理念,将过程质量缺陷整治纳入工序管理,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及时安排专人负责缺陷的检查与整治,严防工程交验后再整治。四是开展管理人员旬工作计划与总结制度,完善月度固化工作内容,与绩效奖金挂钩考核,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五是严格落实隧道三项考核制度,通过三项考核来严把项目开挖质量、材料节超、工序循环三个环节,坚持开挖质量、材料节超月度核算,工序循环每五日考核,并及时考核奖罚兑现至施工班组。

篇10

关键词:安全设施;验收;问题及对策

1引言

近些年,工程建设项目的依法合规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的逐渐完善,政府部门出台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安全设施施工和竣工验收全流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不涉及政府监管的建设项目需要试运行的,试运行时长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超过180日;需要取得政府安全行政许可审批的建设项目,试运行时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超过360日,安全设施验收超期未完成的“久试未验”项目政府将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限期改正。

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久试未验”存在的常见问题

2.1参建单位主观责任意识不强,推诿现象严重

目前很多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往往缺乏全盘思考,也没有在细化责任分工、激励约束和流程设计上下工夫,而仅仅是在治标和应急上下功夫。有的制度针对性和可行性不强,要么制定的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导致运行时无法有效监管,要么制定过于简单无法对日常的工作起到帮助、指导作用。还有的制度制定部门为了减少自身的工作责任将制度写的模棱两可,本该自己主管的业务定成多方监管,最终造成谁也不管的局面。例如:XX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中规定,项目中交后应积极继续完成后续的尾项整改工作,没有明确指出项目中交后谁来负责推进后续的尾项整改工作,导致项目部和基层单位互相推诿,项目部认为项目中交了并且随着基层单位在中交证书上签字,项目管理责任已经正式移交,反观项目基层单位则认为项目没有通过验收就不算正式移交,最后谁也不过问项目尾项整改。而为了推进安全设施验收工作的开展,安全管理部门只得先协调项目遗留的尾项整改事宜,使建设项目先达到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才能再组织开展安全验收工作。

2.2项目专业管理人员欠缺,培训不到位

安全设施专项验收管理需要和项目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等多家单位进行沟通和配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同时要对工程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设计方案、施工、监理、项目试生产以及特种设备检测报验等七大类,安全、工艺、生产、设备、电仪五个专业共计70余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工作量巨大。公司部室层面设立了“三同时”专项验收岗位,但下属基层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多为兼职管理且各单位兼职的岗位不定,有的由技术科人员兼管还有的由HSE科人员兼管。另外一些基层单位人员变动较快,有的项目管理人员刚上手能熟练的掌握工作要点及相关的资料要求,不久就被调整到其他部门或岗位。最后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项目专项验收不是主职工作,基层单位科室兼职人员在接到机关部室安排的资料清单后,没有进行分解和研究就直接转发至下级车间生产岗位。车间生产岗位人员在兼顾装置安全生产运行的间隙抽空按自己理解进行资料填报,待填报的资料层层反馈到公司部室后发现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只能再次要求基层单位对资料重新提报,无形中给基层生产岗位增加了工作负担同时也造成资料提报滞后。

2.3项目变更管理不规范,“搭车”现象严重

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发生变更是较为常见的。如项目实施过程中,甲方可能会突然提出新的想法,需要进行变更。但项目经理为了让甲方满意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便欣然答应所有的提议,甚至变更需求可能没有搞清楚,也没有正式在变更系统里进行提报。接着项目经理为了追赶新提案的进度,没有全面分析变更对项目整体带来的影响,以至于到了项目建设后期问题逐渐突显,往往为了实施一个变更,后续需要连续做出一系列的变更匹配,拖延了工期同时也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随意的变更也为整个项目留下较多隐患造成项目风险不可控,安全专项验收时需要先逐项消除隐患,才能开展工作。

2.4项目超概无法进行项目整改

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因为时间紧迫,初步设计深度远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例如与其它依托的公用工程系统兼容问题、外线等附属工程在设计中没有进行充分考虑,造成概算漏项。或者由于概算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也没有到现场进行勘察,对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某些特殊的施工工艺以及新型的设备不了解,需要进行追加投资或进行项目变更,使整个工程项目早早面临超概的窘境。项目组为了避免超概过多对公司进行考核,对后续所有需要再发生费用的工作一概不予受理。导致项目安全验收评审时专家提出的现场整改问题迟迟无法落实整改,而工程建设项目未完成竣工验收也不能申请隐患治理项目对问题进行整改,最终导致安全验收长期无法完成闭环管理造成项目“久试未验”。

3避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久试未验”对策

3.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与考核

2021年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将“三管三必须”正式写入了法律条文中,安全并不只是安全专业的事,管行业要管安全,管业务要管安全,管生产也要管安全。要提高企业执行力,仅仅依靠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一套完善、合理的制度作为保障。

3.2加强制度培训、宣贯培养专业项目管理人员

1)基层单位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岗位,制定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合公司部室完成专项验收工作。2)定期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宣贯工作,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职业卫生等行政许可及专项验收中各部门的职责,将需要提报的资料清单逐项制定模版样例,便于收集资料的统一性和准确性。3)加强对各参建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培训,达到资料边建设边收集,既可以提高收集资料的效率还可以减少反复提报、修改资料的工作量和时间。

3.3加强项目变更管理源头上把控项目进度

1)正确认识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任何项目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变更的情况。但所有的参建单位都应全面了解项目有关文件资料,充分了解项目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同时加强各单位间的沟通与协调,重视加强施工图审查环节;进行图纸交底和图纸会审不能流于形式。从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严格把控,努力减少后期变更的数量和频次,避免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超概问题的发生。2)实施变更控制是变更管理的关键工作,项目经理应谨慎审查变更申请,包括了解变更的范围是否已经超过合同约定的范围,变更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变更的原因是否清楚,变更的责任是否明确。在批准项目变更时,应慎重考虑是否已经超过自己的管理权限。原则上,项目经理只能审批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变更,即不影响工期、成本造价不发生较大偏差的变更。所有影响到原有计价基准的变更应及时汇报项目的最高决策层进行批准。执行变更前应确保所有变更手续和流程都已经经过审批,包括变更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都得到落实,避免变更实施过程中出现次生问题或需要新增变更,拖延项目验收的整体进度。3)当项目进入正式的验收阶段,除影响项目正常安全平稳运行的其他变更都应加以控制,待本次项目安全验收完成后再进行立项实施。避免造成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反复修改无法及时定稿审核造成项目超期验收。

3.4加强沟通协调推进项目专项验收

1)建立工程项目协调月度例会机制,各专业部门参加协调解决专项验收中遇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同时根据项目验收的紧急程度不定期召开各种专题协调会,会议地点宜选在项目现场并由领导现场协调解决专项验收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2)采用书面通知书等沟通形式,明确任务到人以及整改完成的最终时间节点。书面沟通形式确保了沟通准确无误,责任落实情况清晰明了,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4结语

竣工验收中的专项验收工作虽然是竣工验收中的难点,但只要建设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做好安全“三同时”各项工作,专项验收就能够按时完成,从而消除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验收“久试未验”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福海.建设项目环评竣工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8(7).

[2]陈海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难点及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