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7 17:4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工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 ;本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86-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生产装置大型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化工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中毒、污染等次生灾害,同时化工生产的连续性、毒害性与工艺复杂性则增加了企业安全管理的难度。在这种形式下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二、加强安全标准化管理

1.如何理解企业安全标准化

企业安全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

安全标准化涵盖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符合法律法规、安全规程的规定,安全生产才会保持良好状态,才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安全发展。

2.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企业要将安全文化作为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用安全文化的影响力,提升职工对质量标准化的认同。

强化理念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大力宣传“安全源于责任、源于质量、源于设计”;“一切事故可以避免”;“事故事件是宝贵资源”等先进理念。要进一步形成共识,汇聚合力,真正使安全环保科学理念成为推动安全环保工作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断浓厚安全环保文化氛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有力促进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

统一思想,接受安全标准化观念。深入细致地开展安全标准化贯标工作, 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宣传国家对于化工企业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干部职工把安全工作搞上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制度建设,细化检查标准

不断完善安全环保制度标准,崇尚法制,尊重制度、学习制度、执行制度,做到管理有程序、执行有标准、操作有规程,才能实现安全环保的长治久安。

健全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根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的要求,结合现场作业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制度要体现奖罚兼顾,不能将制度流于形式。

4.强化班组建设

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加大班组安全标准化力度。要通过安全例会、班前安全教育、现场培训、安全警句和标识、案例教育、安全讲座等形式,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使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5、加强安全基础工作,提高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

5.1贯彻HSE原则、推动有感领导,推动领导干部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和安全观察沟通,落实直线责任。要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强化属地管理。要以基层生产和作业现场为重点,按照岗位职责和作业区域划分,明确基层属地管理职责。要严格执行反违章禁令,强化受控管理,扎实开展HSE培训,强化提升安全环保意识和能力,要紧紧围绕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这一核心工作,强化基层现场的风险管理。

5.2 狠抓工艺安全管理。要高度重视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按照“平稳、均衡、效率、受控、协调”的十字要求,按计划组织生产经营,加强生产受控管理,不随意变更计划、不随意调整参数,减少波动,确保平稳安全运行。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强化工艺危害分析,加强工艺设备技术变更管理,严格变更审查,控制变更风险,确保变更安全。

5.3狠抓作业安全管理。要狠抓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环保管理,大力推行“四有工作法”,完善操作规程,强化操作培训,严格操作纪律考核,确保执行规定动作。要大力推行作业许可管理,开展工作安全分析,落实上锁挂牌措施,实施安全目视化管理,严格动火、用电等非常规作业审批,确保作业安全。

5.4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强化应急意识,立足超前防范,时刻紧绷应急弦。要逐级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预案培训和演练。

5.5强化违章行为整治。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的观念,进一步深化反违章禁令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反违章禁令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5.6开展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健全隐患排查、评估、治理、验收的管理程序。

6.强化监督检查,落实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符合安全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把住人员关,生产环境中的所有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把住设备、材料的入厂关,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材料不得进入生产系统;把住生产系统安全运行许可证的发放关,在生产或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不符合标准时,随时摘牌,整改完后重新验收;做到管理体系无漏洞,工作环境无隐患,现场工作无三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监督人员严格按标准考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三、结束语

就以上几方面对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群策群力,化工企业的安全工作会更上新台阶,实现本质安全,全面提升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有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高新技术企业,2008(18),59页

篇2

1.总则

1.1为验证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符合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工作。

2.管理职责

2.1公司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绩效评定工作;

2.2安全生产主管领导负责报告安全标准化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负责绩效评定工作的实施、落实、组织、协调。

2.3安全生产部负责绩效评定计划的拟定、收集并提供绩效评定所需的资料,负责对绩效评定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2.4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绩效评定所需资料。

2.5安全生产部负责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3.管理内容

3.1标准化绩效评定频次和周期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相邻两次绩效评定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

3.2绩效评定输入

各部门按“安全生产绩效评定输入资料及分工表”提供绩效评定资料。

3.3绩效评定准备

3.3.1上述部门应将收集的信息提交安全生产部,安全生产部整理后交安全生产主管领导审核,作为安全生产主管领导在绩效评定会上报告本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计划完成情况及绩效评定计划的依据。

3.3.2在绩效评定会议两周前,安全生产部将绩效评定计划报公司主要负责人审批,并发至各相关部门。

3.4绩效评定实施

3.4.1公司主要负责人主持绩效评定会议。

3.4.2安全生产主管领导汇报公司安全生产现状与标准化的符合情况,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上次评定会议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3.4.3各相关部门就绩效评定内容进行汇报并提出改进/变更或纠3.4.4施建议交会议讨论。

3.5绩效评定内容

3.5.1组织机构的适合性,包括人员和其他资源配置;

3.5.2公司内各种规章制度的符合性、执行的有效性;

3.5.3需要进行改进/变更的范围;

3.5.4未完成的工作;

3.5.5上次评定结论的处理情况;

3.6绩效评定输出

3.6.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评定会议讨论情况作出结论。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作出正式评价,分清和落实存在问题的规章制度,确定改进/变更或纠正/预防措施。

3.6.2安全生产部根据绩效评定会议记录,编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报告》,经安全生产主管领导审核,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按文件发放形式发放至各部门。

3.7绩效评定结果跟踪、验证

3.7.1安全生产部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报告》上的要求,负责实施改进/变更或纠正/预防措施。

3.7.2安全生产部负责对改进/变更或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跟踪、检查、验证、记录,并负责向安全生产主管领导报告。

3.7.3所有与绩效评定有关的记录由安全生产部整理、归档保存。

3.8绩效评定结果考核

3.8.1对取得成绩的部门或个人及未按要求完成标准化工作的责任部门或个人,严格按相关制度进行考核。

3.8.2对未按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进行整改的责任部门或个人加重处罚。

3.9相关记录

3.9.1《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计划》

3.9.2《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报告》

3.9.3《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3.9.4《安全生产要素变更通知》

3.9.5《会议签到表》

4.附则

4.1本制度由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4.2本制度至下发之日起执行。

安全生产绩效评定输入资料及分工表

序号

部门

提供评审内容

备注

1

安全生产部

目标管理情况;事故指标完成情况;危险点管理情况;反“三违”情况;法律、法规收集情况;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与法规的符合性、与公司实际情况的适宜性;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安全生产工作计划落实情况

2

安全生产部

消防工作总结、消防器材使用情况、应急培训、应急演练情况、应急知识掌握情况、重点场所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

3

安全生产部

危房、耐火等级不足的厂房库房;防汛工作情况

4

安全生产部

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相关方管理情况。

5

设备管理部

特种设备及其附件管理情况、年检情况;新设备执行“三同时”情况;防雷、电网接地检测维护情况;移动电气管理情况;其他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情况。

6

人力资源部

重点人员人岗匹配情况;重点岗位遵章守纪情况;新职工人数、转岗人员数、休假6个月以上人员情况、加班加点情况;

7

人力资源部

各类人员培训教育情况;取证情况

8

……

工艺变更执行“三同时”情况;工艺符合安全规定情况;

9

人力资源部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执行“三同时”情况、“四新”教育培训情况

10

安全生产部

安全生产文件落实情况;安全会议精神落实情况。

11

安全生产部

气瓶安全状况;化学危险品采购是否规范;存量控制情况;运输过程是否执行国家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库房安全管理状况;劳动防护用品采购是否规范;危险物品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12

安全生产部

车况、安全行车情况。

13

安全生产部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完成情况。追加计划的实施情况

14

财务部

安全投入资金使用情况;资金保障情况。

15

安全生产部

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班组学习培训情况;部门安全检查执行情况;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16

安全生产部

“五同时”执行情况

17

设备管理部

安全设施仪器仪表的检测情况。

18

班组管理部门

班组安全达标工作情况。

19

篇3

[关键词]石化管道;安装问题;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E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025-01

引言

石油化工工程能否正常运行受到管道安装质量的影响。石化管道安装时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常见的焊接问题、阀门选型问题等。如果石化管道安装质量不能满足标准,受到石化企业特点的影响,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要格外重视管道安装质量,保证企业正常运行。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石化管道安装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保证石化企业运行质量。

1、石化管道安装问题分析

石化管道安装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1)焊接问题。管道安装施工的关键的家就是焊接环节,焊接质量不过关引发管道泄漏问题,造成安全事故。常见的有焊接不牢靠等;(2)防腐问题。虽然石化管道硬度较强,但管道内外皆存在腐蚀问题,比如土壤有机物污染、介质腐蚀等,长期下来造成管道泄漏。如果没有做好防腐工作,极易发生泄漏问题;(3)阀门安装问题。阀门安装时石油管道安装施工中的主要环节,如果选型或安装不合理,引发工作安全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工艺参数合理选择阀门,安装单位保证阀门安装的合理性,提高管道安装质量;(4)其他问题。此外管道安装中缺乏有效监督,无法保证安装质量。加上部分施工单位采用低价管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管道安装带来一些质量隐患,要得到安装单位的重视。

2、控制石化管道安装质量的措施

2.1 强化图纸审核与材料审核

管道安装施工前,严格审查图纸与管道线,确保图纸与管道线设计符合施工情况,减少工程变更的出现,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为提高管道安装质量夯实基础。

2.1.1 审核设计图纸。图纸审核工作中监理单位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监理人员,经过实地勘察,确保施工图纸符合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审核图纸时,深入考虑各种施工细节,避免出现变更问题。此外施工单位还要组好短线与单线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保证图纸质量且满足施工要求。

2.1.2 施工材料审核。审核施工材料时,施工单位建立专业材料质检部门,质检部门严格控制每一项材料检验质量,避免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混入到施工场地,严格管理施工材料质量。采购部门可以与供应商制定严格的采购协议,一旦发现材料质量问题同批次材料全部退换或者提出赔偿要求,避免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管道安装质量。

2.2 管道焊接质量控制

在石油管道的安装施工中,焊接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石油管道的安装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的影响。因此,在石油管道安装中,要严格监督焊接施工质量,避免因焊接质量而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焊接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1)在进行焊接操作前,焊接人员首先要明确焊接操作的流程及工艺标准,规范焊接人员采用的施工工艺以及工艺标准,达到焊接标准上的统一。(2)每完成一个管道的焊接,焊接人员要对焊接口标注,确保管道与标码在实际性能上能够统一。(3)每完成一个管道焊接工作,管理人员要对焊接口进行检查,同时要求工程师安排对管道焊接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之后,还要进行质量评估,只有在焊接口质量达标以后,管道才能真正投入使用,而对于焊接口没有达标的管道,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2.3 阀门安装与防腐质量控制

在石油化工工程的管道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重视管道的阀门安装施工,同时,保证管道防腐措施的落实。

在管道阀门安装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重视阀杆向下、错阀等问题,并且对于安装的细节操作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例如:对阀门位置的查看,保证手轮与阀门之间的距离;在安装大型阀门时,需要使用相应的吊装工作。在管道的防腐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先对施工现场土质的酸碱度进行勘查,针对施工现场酸碱度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防腐措施,同时还需要进行监督管理,避免管道腐蚀问题的出现。

3、保证石化管道安装质量的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常见的施工问题外,施工单位还应该从宏观层面入手,结合管理制度、技术水平及材料采购等给出提高安装质量的措施。

3.1 健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规范相互补充,保证制度规范性。同时说明企业制度是在规范性与创新性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与完善,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制定企业管理制度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保证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制定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等要求进行;以公司实际情况为根本,符合市场发展规律,通过深入研究,制定出符合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制度;确保公司制度的科学规范性,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坚持民主集中制,制定公司制度的同时,重视基层员工的利益。员工是企业存在的根本,人性化的管理可以增加员工归属感,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一份子。

3.2 提高技术水平

石化管道安装工程施工中都是通过专业人士操作,达到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施工质量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做好队伍人员管理。首先,为保证施工质量,通常会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将培训成绩与工资挂钩,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人员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其次,实际施工中,为达到施工质量要求则是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施工技术;最后,做好人员筛选,选出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需求,具备严谨工作态度的专业人才。

3.3 材料管理要点

材料封样要点,设计单位提出所需材料的详细要求,施工单位依据这些要求进行初步采购,向甲方与设计方提交材料样板进行确认,同时封存样本做好后续材料采购的标准与依据;采购要点,依据材料封样的标准,施工单位在核对好图纸中材料的相关数据后,安排进行采购。尽量一次性采购到位,避免二次采购或是再次采购无法满足现场需求情况,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材料领用要点,根据石化管道安装工程市场现场情况与进度合理安排材料的仓储工作,依据材料类型安排进场。对于短期使用的材料安排在易取地方。库管员抽检安排进场的材料,并将抽检结果上报。

3.4 做好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只有做好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障施工安全。因此,在施工中要加大宣传安全施工管理理念,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做好施工监督管理。在这过程中,一切施工操作要严格按照施工管理条列规定进行,如在进行较为危险的工作时,必须由专业培训过的,能够熟练掌握的专业人士进行施工;其次,落实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防护工具以及安全设施,定期安排专业人士对这些器具进修检查和维修,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对于在一线负责生产建设的领导或负责人,要严格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定去加强安全培训,进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管道安装工程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实际安装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本文中结合作者经验,分析管道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给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通过提高安装质量,减少及避免安全隐患与事故的发生,有效监管管道安装质量。此外,严控质量检测,强化各部门配合,提高安装质量,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安装工程质量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雪.论油田管道安装与设计的相关技巧与规范[J].石化技术.2016(11):23.

[2] 曹淑荣.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的几点思考[J].江汉石油科技.2011(01):42.

篇4

关键词:湿法冶金;设备;防腐蚀;对策

在湿法冶金行业里,各类设备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类酸、碱、盐、金属、大气、水等各种气相、液相、固相介质的作用而产生腐蚀,特别是在湿法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腐蚀更是无时无处不在。因此,加强设备设施的防腐蚀管理,对湿法冶金企业及工业化生产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注重源头管理,对新设备设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防腐蚀方案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发展,新设备设施不断安装投运。在此基础上,设计公司就要对新设备设施使用新的防腐蚀技术、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以解决其腐蚀问题,而不能一直沿用过去的老设计。腐蚀与防护是一个新型边沿科学,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设计公司要利用自身的前沿技术优势,引导防腐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为湿法冶金企业,也要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培养防腐蚀技术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拿出高质量的防腐蚀产品;同时业主方也要敢于否定不适合自己企业生产的不合理设计,变更设计,使用符合自己企业生产的方案,延长设备设施在湿法冶金过程中的使用寿命。某湿法炼锌企业电解锌厂房的钢屋架原设计是刷氯磺化聚乙烯涂料,经工程技术人员讨论,认为在电解锌这样酸雾浓度极高的环境下使用涂料进行钢屋架防腐是不科学的,后改为环氧玻璃钢防腐,使用4年来钢屋架结构基本完好。

二、熟练掌握生产工艺指标,严格生产工艺纪律

湿法冶金企业各个生产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指标,液体温度、酸、碱度、压力、加入添加剂的多少都有一定的范围,如果超过此范围,不仅对生产有影响,也会对设备的防腐层产生破坏,甚至造成设备无法运行,导致停产。某湿法炼锌企业2002年,Ф12m浓密机耙齿原设计是用316L不锈钢,实际使用不到4个月,结果耙齿拉杆断裂,耙臂表面不均匀腐蚀深度达5mm,已没有强度,这一套价值40万元的设备已无法再用,与以往设备的使用寿命不成比例;经过金相显微镜分析,介质抽样分析最后的结论是介质里F-、Cl-加入量超过正常值300倍所致。问题找到了,新的防腐蚀方案相应而出,采用新型防腐蚀材料对耙齿耙臂进行二次防腐蚀处理,结果又继续使用6年未进行检修,仅此一项为企业节约300余万元。因此,应严格生产工艺纪律,以保证防腐蚀设备安全运行。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和《运行规程》,加强设备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防止设备事故发生,减少检修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健全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是湿法冶金企业一个基本的管理手段。湿法冶金企业中设备设施种类多,大小不一,使用要求千差万别,前后系统联系密切,因此必须建立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运行规程,并保证安全有效运行,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可持续性。加强设备巡检也显得尤为重要。某湿法冶金企业,对浸出罐的巡检周期规定是30d,结果在一次例检时发现罐内加热的蒸汽将罐壁的耐酸瓷砖冲掉4块,如果设备巡视人员没有及时巡检,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如果瓷砖在罐内高速运转将导流筒的砖柱子打烂打塌,那么连续浸出的10个罐体都将无法作业,系统就会瘫痪,生产无法进行,后果不堪设想。

四、做好设备实施的周期性防腐蚀计划检修

由于湿法冶金企业所处的生产环境比较恶劣,酸碱盐时刻作用着设备,尽管进行了防腐蚀处理,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腐蚀问题。如果在生产时一味地拼设备,只搞生产,那么设备设施总有损坏的时候,到那时将会出现全线瘫痪的后果。因此,适时地进行设备的计划检修,对腐蚀的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性防腐蚀处理,防微杜渐,减少大型设备事故的发生,对企业生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南方某45万t/年的炼锌企业,污水处理厂连续3年没有大修,3000m3的污水调节池大面积渗漏,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企业不得不停产整顿,产生一系列环境污染官司,企业效益受到巨大损失,同时给企业的声誉产生一定影响。

五、高度重视环保设备的防腐蚀,以保护环境和防止职业病

表面看来环保设备投入大,收益小,一些湿法冶金企业不愿意进行环保设备的防腐蚀投入,安装一套系统做个样子,久而久之,环境日趋恶化,产业工人不同程度地得了职业病,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治疗。因此,加大环保设备的防腐蚀投入,是一个企业长远的战略决策,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隐形收入。

参考文献:

[1]张志宇,段林峰,丁丕洽.化工腐蚀与防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E马特松.腐蚀基础[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篇5

(第二轮征求意见稿)

 

 

 

 

 

 

 

 

 

遂昌县化工行业整治领导小组

二Ο二一年三月

 

目录

 

1.1 概述

1.2 政策法规

1.3 安全生产管理

1.4 环保治理

1.5 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

1.6 设备设施监管

1.7 应急管理

1.8 负面清单

 

 

1.1 概述 为加快推动化工行业向绿色、集聚、高端方向发展,按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要求,以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清洁化、安全化为目标,着力构建“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依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从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监管、环境监管、设备设施监管、能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应急管理、负面清单等方面提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标准(50条),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我县境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2019年修改)所列的第C26-27类行业。

1.2 政策法规 (1)企业项目应符合国家、地方产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建设、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等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

1.3 安全生产管理 1.3.1 厂区布置和设计 (2)工厂布置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工艺装置或设施、罐组之间和与相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生产、储存区要与办公区隔离,涉及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原则上不得布置在装置区内,确需布置的,应按照《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GB50779-2012);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粉尘爆炸危险性、中毒危险性的厂房(含装置或车间)和仓库内不得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外操室、巡检室。

(3)化工生产企业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涉及二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应具有相应甲级化工资质单位进行设计,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布置和区域使用性质。厂区内要设置限速、限高、禁行和导引等标志,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装置、设备、设施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易燃易爆场所要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静电消除装置。

(4)控制室不能与甲乙类生产车间在同一车间,间距符合《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版)表4.2.12条等规范要求,且控制室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包括值班值守、报警处置、视频巡查、应急调度等在内的自控室管理制度。

1.3.2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评估和中试管理 (5)按《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要求开展反应风险评估。下列情形,应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风险控制措施: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涉及金属有机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的;现有危险工艺装置涉及工艺路线、工艺参数或装置能力变更以及因反应工艺问题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涉及其他放热的反应、蒸馏、精馏、稀释、干燥等工序的;需要贮存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半成品、产品及危废;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有关产品生产工艺全流程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安全管控措施。要根据工艺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安装必要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温度、压力、加料等联锁自控,反应工艺危险度3级及以上的,要首先进行工艺优化和工艺改进,产业化实施必须进行区域隔离,并设计安装应急终止或超压泄爆装置,达不到要求的实施淘汰。

(6)采用间歇或半间歇反应工艺且投用10年以上的生产车间,每三年由企业聘请具备化工石化医药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等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设计诊断和风险评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推倒重建。

(7)新开发的不涉及的国内首次的工艺的化工工艺、技术由企业自行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并提供专家论证意见,生产工艺经逐级放大试验后,方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对于国内首次的工艺的化工工艺、技术应按有关要求进行。严禁在工业化生产装置进行试验性生产。中(扩)试装置应单独设置,且采用自动化远程控制,现场原则不能有人,确有需要的控制在2人以下。中试前,须完成完整的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结论要符合中试及今后工业化生产安全要求。企业应确保物料安全、设备安全、反应安全、操作安全。

1.3.3 风险管理和重大风险控制 (8)建立安全风险日志管理制度,落实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和每日公开承诺,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建立自下而上的层层风险研判、层层记录归档、层层风险报告、层层签字程度的制度,一天一预警提示、一天一承诺公示。

(9)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每3年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并对其工艺进行开停车条件确认和风险识别(其他的每5年开展一次风险辨析分析)。

(10)“两重点一重大”企业须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应建设具备安全网络条件的APP在线安全管理平台,应按规定确定、配备、运行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现场和危险化学品甲类仓库(罐区)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并能接入安全监管平台。

①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

②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应实现自动化控制,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对于重点监管危险工艺的车间内同时布置的非危险工艺装置要按照危险工艺的自动化要求进行设计;反应工艺危险度2级及以上的,SIS、DCS等控制系统使用年限达到6年的,由企业委托控制系统提供商等进行性能判定,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提升改造。

③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制定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超工艺指标运行。应按规定装备功能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压力、液位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实现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设置不间断电源(UPS)。高度危险和大型装置应设计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紧急停车或安全联锁)等。

④应设计安装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SIS);在役装置应在全面开展过程危险分析(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基础上,通过风险分析确定安全仪表功能及其风险降低要求,并评估现有安全仪表功能是否满足风险降低要求;企业应在评估基础上,制定安全仪表系统管理方案和定期检验测试计划。

(11)罐区或仓库应按分区、分类存放标准储存介质,不得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不得将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并在仓库门口(按照每个防火分区)设置风险告知牌和物料定置牌。企业应对进出物料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储罐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储罐高低液位报警,采用超高液位自动联锁关闭储罐进料阀门和超低液位自动联锁停止物料输送措施。构成重大危险源、易燃易爆以及剧毒化学品的储罐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12)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生产设备、储存设施和管线,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以上的,以及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要强制淘汰更新。

1.3.4 人员素质和能力 (13)对申请办理安全许可证及安全许可证延期的企业,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考核未通过的,不予办理相关企业的安全许可证。

(14)化工生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专人负责制,设立安全总监,安全总监应具有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3年及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或该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在企业全面管理生产经营的负责人,下同)须具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总监必须具有化工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15)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的专业管理人员应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招危险工艺操作人员应具有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现有危险工艺操作人员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于2023年前完成学历提升;新招普通岗位一线操作人员应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接受安全培训,经企业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老员工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于2023年前完成学历提升。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16)化工生产企业应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中从业人员100人以上的至少配备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的中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程师比例至少应达到15%,并逐步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不低于企业从业人数的2%,专职安管员应具有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高中以上学历并具有十年以上化工安全管理经历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和危险工艺化工企业专职安管员还应取得化工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或化工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

1.3.5 门禁管理 (17)企业外来人员实行登记制度,应经安全教育或安全告知;任何人员进入企业生产、储存区域应接受安检,按规定穿(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对涉及光气、氯气、氟化氢、硫化氢等剧毒、强腐蚀性物质的作业场所按规范配备专用防护用品),严禁携带火种,禁止携带任何非生产性电子设备。

(18)凡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机动车辆,必须佩戴标准阻火器。企业对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机动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做好登记。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后,必须按指定路线限速行驶,在指定区域停放。

1.4 环保治理 1.4.1 基础管理 (19)建立专业的环境管理机构,包括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处理设施运行部门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包括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值班巡查制度、环保事故应急预案制度、环保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环保处理设施停运和检修报告制度、污染防治设施和突发环境事故的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管理台帐,包括自行监测台帐、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药剂使用消耗台帐、危险废物处置台帐。项目审批、验收、整治、核查、排污许可等“一厂一册”档案资料齐全。

(20)按规定开展污染物自行监测,应具备基本污染物指标监测能力,鼓励具备主要特征污染物指标监测能力,满足内部环保管理需求。应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委托具备资质的监测单位定期开展监测,并按规定公开自行监测方案和监测情况。应及时制定、更新、完善污染物收集、处理操作规程及配套环保设施工艺流程图,并按规定上墙公开。应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废水、废气治理方案,复杂项目的需经有关专家评审。应及时签订相关废水纳管、固废处置等三废委托处置合同,并及时更新。

1.4.2 源头管理 (21)宜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收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新建和推倒重建的生产车间宜采用垂直流设计。应使用低毒、低臭、低挥发性的物料代替高毒、恶臭、高挥发性原辅材料,车间废气应采用可靠的尾气集中收集与处理系统。应采取先进装备设施、工艺技术和方法,加强过程控制,鼓励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密闭化、连续化、管道化。在生产工艺适用的情况下,鼓励选用单锥、双锥、闪蒸干燥等先进的干燥设备。应淘汰水喷射泵、蒸汽喷射泵和水冲泵等真空设备,确因特定工艺要求使用的,应做好使用水的冷凝和回收,完善设备密闭和废气收集措施。

(22)挥发性液体物料固定顶储罐须采用呼吸阀、氮封、降温设施、气相平衡管等一种或多种措施,呼吸废气宜应采用冷凝回流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排放。挥发性液体物料装卸必须采用装有平衡管且封闭的装卸系统。使用桶装液体原料的必须密闭正压输送并设置密闭投料间,不得真空抽取。除物料装卸场所临时使用外,正常生产流程中的物料输送应使用刚性管道,不得使用柔性塑料管,以减少环境风险。反应釜、管道等装备拆除前必须清洗清理干净,原料、产品、使用过的物料桶和废弃反应釜、管道等装备应及时处理,禁止露天长时间堆放。

1.4.3 废水收集处理 (23)须做好清污分流工作,各类废水做到应纳尽纳,应关注特征污染因子的治理对策。重金属、高氨氮、高磷、高盐、高毒害、高热、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应做到分质分流,配套预处理措施和设施。罐区地面应作硬化、防渗处理,四周建围堰并采取防雨措施。各类废水输送采用明管或明管高架方式实行管道化输送,输送管道满足防腐、防渗漏要求,标注统一颜色及流向,不得设置地埋管、临时管。工艺装置废水不得落地且不得进入车间明沟(渠),新建企业及项目车间工艺废水和设备清洗水不得设置地下废水收集池,地面清洗水或现有企业整改确有难度的须采用池中罐的形式收集废水。

(24)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容积满足规范要求,初期雨水切断装置应采用智能控制,雨水沟、收集池应进行防腐防渗处理;规范建设雨水排放口,清理封堵废弃排放口和管道,雨水排放口必须安装智能化监控设施,最终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安装切断设施,并配套建设足够容积的应急池和应急泵。

1.4.4 废气收集处理 (25)废气收集应按照小风量、高浓度原则设计,除安全因素以外,严禁稀释收集、处理。液体投料应采用重力流或正压输送,固体投料采用固体投料器,无法使用固体投料器的应设置密闭隔间等方式隔绝物料与环境空气的接触。在生产中易挥发或异味明显的物料、中间体、产品,宜采用密闭生产体系,投料、转移、出料以及抽滤、离心、干燥、烘干等固液分离工序宜采用密闭设施,无法密闭的应采用密闭隔间等方式隔绝物料与环境空气的接触。挥发性或异味明显的成品包装单元,根据包装形式,应选用效率高、物料转移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包装设备,异味难以收集的应设置密闭隔间等。设置密闭隔间的,须对废气产生点位采取局部集气罩的方式收集,提高效率减少换风次数,减少总风量。

(26)应采用国家和省里推荐的高效处理方式处理废气,非水溶性组分的废气不得仅采用吸收方式处理,禁止将高浓度废气直接与大风量、低浓度废气混合。

(27)企业主要废气末端治理设施应规范安装监测采样阀门及平台,采样电源保持稳定供电。企业应科学管理废气治理设施,鼓励安装光控、声控等报警装置及时预警设施故障,重点废气治理设施鼓励采用传感器方式全方位监管设施运行情况。

1.4.5 固废处理 (28)产生管理及包装要求:①产生管理要求:张贴危险废物警示标识、周知卡,建立产生点位台账,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包装,在包装容器上初步张贴危险废物标签,已完成包装的危险废物在产生点位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②包装要求:包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贮存量不得超过容器最大贮存的90%,产生异味的危险废物须密封容器口或袋口,易散落的危险废物应进行打包缠绕,防止脱落。

(29)设备建设及贮存要求:①设施建设:贮存设施应防风、防雨、防晒;地面硬化、防腐、防渗、无裂缝;内部四周设置导流沟;外部设置不小于一立方的收集池,收集池应能自动收集泄漏液体,并设置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站集中处理;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参照危险废物化学品贮存设施等级要求建设相应设施,焚烧和综合利用类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满足2个月时长以上正常生产活动情况下的产废贮存需求,贮存挥发性危险废物的设施应设立废气收集处理设施;配备与危险废物特性相应的应急设施和物资。②贮存要求:不得贮存与危险废物管理无关的其他物品;互相反应的危险废物不得贮存在同一场所;不同类别危险废物需分区堆放,间隔一米以上,划定分隔线或隔离墙;危险废物包装容器不得与地面接触;在贮存设施内外张贴危险废物标识和周知卡并及时更新;应由专人管理,分类别建立出入库台账并实时记录;配备称重计量设施,对入库的危险废物逐件进行称重,其中危废要求规范存放、及时清零。

(30)建立、健全固体废物档案,分类建档:①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验收报告和批复及固废核查报告;②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分类别);③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委托单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证复印件;④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危险废物申报登记;⑤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及转移联单;⑥危险废物内部管理制度、业务人员培训记录;⑦有自行处置的,还需提供处置装置(设施)环评、验收技术文件及批复、处置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

(31)除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危险特性进行判别外,还需根据生产原料、工艺等对危险废物特性做进一步判别,对可能具备易燃性的危险废物需进行其他特性分析,并根据特性判别结果指导贮存、堆放、处置并采取相关应急措施,同时将危险特性告知利用处置单位。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登录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平台上报年度管理计划、产生处置台账、转移联单。上年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于300吨/年的产生单位应在下年年初自行组织固废核查和论证,生产工艺调整、新项目投产后,危险废物产生量与法定核定量相比变化幅度超过20%的须组织固废核查并与管理计划一同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自行利用处置本单位危险废物的企业应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管理要求建立相关制度和台账,利用处置外单位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包括自行利用处置)需按有关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化工企业必须在物流的出入口、贮存场所、主要产生(处置)设施安装“三点一线”的视频监控系统,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1.5 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 1.5.1 节约能源 (32)禁止使用或严格淘汰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全面淘汰落后及相对落后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绿色化工技术,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推广能源梯级利用、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溴化锂制冷等技术,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余压,实施热泵辅助精馏、MVR蒸馏、膜分离,凝液回收、聚合母液处理及回用、酸洗废水净化等技术改造。加快老旧电机更新改造,积极使用国家重点推广的高效节能电机。

(33)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机构,配备能源管理员,年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须持证上岗。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约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主要工业产品单耗应低于国家和省限额标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符合《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产出效益规范指南(2020版)》中规定的要求。

1.5.2 节约用水 (34)以“节水优先”为用水原则,采用节水型工艺、节水设备,加强用水管理,建立用水用水三级计量管理制度,用(取)水定额满足《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9年)》(浙水资[2020]8号)相关行业的先进值要求。结合行业清洁生产要求,建立和完善循环用水系统,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现有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20t/万元,新建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10t/万元。

1.5.3 节约用地 (35)企业应加强集约用地管理。除特殊工艺外,企业应建设多层厂房;鼓励企业在附近配套区块建设或租用生活设施用房,厂区内除研发用房、管理用房和值班人员用房外,原则上不得建设员工宿舍用房。亩均增加值和亩均税收应符合《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产出效益规范指南(2020版)》中规定的要求。

行业名称

亩均税收(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单位能耗增加值(万元/吨标煤)

行业名称

亩均税收(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单位能耗增加值(万元/吨标煤)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8.1

110.5

0.7

医药制造业

44.0

145.6

3.1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36.7

129.5

0.5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26.0

97.8

1.6

肥料制造

5.8

44.5

0.1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92.1

289.7

8.6

农药制造

8.8

73.9

1.1

中药饮片加工

13.4

102.4

4.9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

29.1

100.9

1.5

中成药生产

39.7

117.1

4.0

合成材料制造

25.9

118.8

0.6

兽用药品制造

24.7

80.3

3.3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21.0

82.6

1.2

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71.1

217.6

4.5

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

8.5

37.0

6.7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38.1

124.0

3.8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40.6

156.9

4.2

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

18.2

81.2

1.2

1.5.4 清洁生产 (36)企业应定期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主要清洁生产方案,大宗液体物料须管道化输送,其他液体物料原则淘汰桶装,保持清洁生产水平不得低于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

1.6 设备设施监管 1.6.1 特种设备 (3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不得使用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登记证注销手续。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具备规定条件,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充装活动。

(3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按规定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资格。应当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特种设备一机一档,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特种设备应急演练。应当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巡查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检查,建立定期巡查档案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检查档案。

1.6.2 防雷及防静电接地安全设施 (39)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等要求,在厂区安装防雷装置;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要求,在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安装防静电设施。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1.7 应急管理 1.7.1 环保应急管理 (40)企业应建立环保事故隐患定期排查机制,完善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配备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和设施,进行日常培训、演练、备案。敏感区域建立特殊污染因子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高风险企业强制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

1.7.2 安全应急管理 (41)企业应按要求制定安全生产紧急疏散、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GB30077)的要求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及物资;按规定建立应急队伍、配备专职人员。企业应结合实际,以实战为导向,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每年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少于1次。

1.7.3 消防应急管理 (42)企业内所有厂房及仓库均应提供消防行政许可证明文件,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保持完好有效;企业内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符合规定,保持畅通;所有企业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有消控室企业安装远程监控系统,不得存在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如不符合要求且不能当场整改的所涉厂房停产整顿,对于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予以拆除。

(43)在危险生产、储存区域外围增设针对性的消防设施和灭火救援装备,储备相应的灭火药剂,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有毒有害岗位应配备救援器材专柜。

(44)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配备相应人员和消防车辆,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其它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成立灭火救援专家小组,第一时间协同做好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

1.7.4 气象灾害应急防御 (45)按照《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监督检查办法(试行)》,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建立特殊气象情况接受预警机制,做好防雷电、防大风、防暴雨(雪)、防高温及防结冰等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工作。

篇6

关键词:园林工程;质量问题;对策

DOI:10.14051/ki.xdyy.2016.02.153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不仅为市民提供观赏、游览、休憩的场所,更是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起到了积极作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关乎民生,关乎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但是,园林工程在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不规范、不到位,甚至漠视质量等问题仍时有发生。结合近几年园林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中所暴露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与思路措施,以期更好地规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全面提升济南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与水平。

1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概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仅从办理质监注册的项目来看,2010年40项,到2014年已达120项,工程造价由近7亿元跃升到10多亿元。为保障园林工程建设的规范运行,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标准规范与管理办法,以提高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然而,随着园林工程建设数量的激增,建设市场的急剧扩张,园林工程建设质量面临着来自质量意识、施工技术、管理标准等方面的考验。

2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近年来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既有工程实体的,也有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主要表现为“五重五轻”:

2.1重建设轻组织管理,各方责任落实不力2.1.1建设单位管理责任不到位。有的建设单位过度依赖监理,对工程管理及现场督导不力;有的不重视技术交底;设计变更手续不认真,致使变更资料不全;有的对设计或施工单位准入把关不严,使得实力较差的队伍承建工程,质量问题由此埋下隐患;有些建设单位开工前不及时办理质监申报手续,甚至工程完工后才报监,影响了质监的连贯性与严肃性。2.1.2监理单位履行监督职责欠缺。有的监理单位管理不严、标准不高;有的未按合同约定配备专业人员,项目总监长期不在岗,监理力量薄弱;有的监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的心存侥幸,轻视发现的问题;组织管理不力,工程签证不规范、不严谨的现象较为普遍。2.1.3施工单位工程管理不规范。有的项目班子不健全,甚至存在项目经理不在岗问题;有的借用多家资质进行投标或者挂靠,技术水平较差,不能按设计与规范施工;有的重建设轻养护,不重视成品保护与已完成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移交时景观效果较差。2.1.4设计单位跟进不及时。有的设计方案深化不够,与施工脱节、指导性不强;有的设计与施工现场不符;有的图纸会审把关不严,缺少细部构造图、节点详图,致使施工单位自行施工、随意施工;还有的存在图纸盖章不规范、签字不全等现象。

2.2重进度轻外观与细部,精品意识不强园林工程是融材料、技术、工艺与审美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工程。审美性既是园林景观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工程质量的外在表现。然而,工程建设中过程往往过多地强调工程进度,不注重细节,对景观细部推敲不够。如有的弧形压顶石或路沿石施工粗糙,导致线形不顺畅,外缘参差不齐,大大影响了工程的观感质量。植物栽植工程中苗木规格偏小、支撑五花八门,工程外观大打折扣。此外,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地形整理、苗木栽植、修剪以及园林附属工程中的园路铺装、假山叠石、园林理水、设施安装等,均存在对外观与细部推敲不够的情况,距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2.3重经验轻规范,工程施工标准不高有的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标准意识不强,凭经验甚至想当然。一是执行规范不严。有的监理人员对隐蔽工程等验收不规范,甚至不组织验收,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二是施工标准不严。有的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设计或论证方案施工,过多依赖经验,甚至随意变更设计。三是标准不高。有些施工企业只求“干完”,而不是“干好”,有的监理单位只求“差不多”,而不是做到“精益求精”。

2.4重眼前轻长远,管理、创新能力不足工程是企业实力的“代言人”,是展现企业形象的载体。工程质量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从工程实施的角度看,有的企业不重视技术培训与技术交底,有的项目部甚至不重视岗前培训,落实班前、班后会不严格,致使问题得不到有效预防与控制,实体质量、外观质量问题不断。有的企业自身水平不高、实力不强,又不善于研究总结,不能举一反三,同一问题往往反复出现,致使返工,造成了更大浪费。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有的园林施工企业只注重眼前短期的经济效益,缺乏长久发展的谋略。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团队与能力。有的不重视对项目部的指导、考核与管理,缺乏机制、制度与技术层面的有效支撑,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2.5重施工轻资料,工程技术档案不完整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记录,包括工程准备阶段资料、监理资料、施工资料、竣工图和竣工验收资料。工程资料整理需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记录施工与监理过程,是工程质量的“说明书”和备忘录,也是施工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有力证明。但是,大多数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不重视技术资料的整理。一是有的不重视方案组织资料。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大纲及监理实施细则针对性不够,指导性不强。二是有的工程没有专职资料员,施工资料整理不能同步进行,工程完工后再补充资料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技术资料中签字及盖章不全、不规范,施工日志简单空洞,记实性不强,有的缺少必要的影像资料。

3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暴露出的问题看,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不到位的因素,更有深层思想认知等方面的因素。

3.1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质量意识淡薄工程建设中“人、机、料、法、环”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要素,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而人则是管理的根本。有些人受社会认知影响很深,认为园林工程无非栽花种树,与建筑、桥梁专业相比,行业“门槛”低,质量与安全风险微乎其微,这种思想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园林工程的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由此导致了参建各方“人”的思想认识缺位,致使标准意识不强、精品意识不高、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工程质量。尤其作为业主的建设单位,其对工程的质量意识与标准要求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与水准的关键。

3.2监管机制不畅,影响施工质量对企业监管与评价考核的手段少、体系不健全,缺少结合施工过程的动态考核与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不能形成有效制约。加之企业自律意识差,施工管理跟不上,质量难以保障。质量监督机构执法手段不足,与业主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3.3制度建设不健全,执行力不强工程质量的优劣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与强有力的落实。但是有些管理制度缺失,或执行不严、不到位,加之企业违规成本太低,对其惩戒力度不够,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普遍存在,从源头上影响了施工质量。

4对园林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的对策研究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园林工程是一项跨多学科的综合性景观工程,涉及面广、相关专业多、结合现场要求高,需下气力进一步规范园林建设市场。当前,要以住建部开展的“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建管机制,强化制度建设,狠抓质量行为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提高工程质量。

4.1健全建设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行业动态管理的良性互动完善园林工程监管和信用考评体系。依托建设工程监管和信用平台,建立和完善“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园林建设市场信息化。(1)“数据一个库”。实现了对企业、人员和项目的实名管理,有利于预防建设工程项目转包、违法发包及挂靠,有利于落实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追究。(2)“监管一张网”。将五方责任主体日常监管行为、项目相关情况和信用信息数据即时上传,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的共用共享、信息网上公开,有利于减少自由裁量权,规范政府行为。(3)“管理一条线”。从施工图审查、招投标、质量安全报监、施工许可、现场监督检查到竣工备案,全部在平成,实现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对在建项目的市场行为、质量安全行为的日常检查,信息实时上传,做到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动态监管。

4.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是规矩,是准绳,工程建设的好与坏,执行标准、规范是关键。一要制订并严格落实各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抓好事前控制。如建设单位要认真落实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制度,将问题前置,减少设计变更。对有关施工工序及半成品加工,落实样板引路制度,统一工艺及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规范操作流程。二要强化督导检查制度,抓好事中控制。如监理单位要加强分部(分项)及隐蔽工程验收制度。施工企业要按规定设立包括质检员在内的“五大员”,做好内部质量控制。质监站要发挥行业技术指导与监管职能,确保“建设单位管理———监理检查———企业自控”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三要继续开展优质工程评选制度,抓好事后控制。不组织质量监督注册与验收的项目不具备优质工程评审资格,严把质量与程序关。

4.3强化技术培训与考核,提高工程质量。推行多元培训制度积极发挥济南风景园林学会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技能与技术资格培训;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要结合工程实际,开展质量、安全等专题培训;质监站要结合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进行分门别类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与质量意识。针对工程建设质量,不定期组织专项或综合检查考核,组织评先争优劳动竞赛活动,激发参建各方奋勇争先的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

5结语

篇7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准备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问题日益也凸显出来了,各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上相互竞争,以质量取胜,以信誉占市场,已形成局面。公路施工企业要在强手如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强化施工技术管理,才能在竞争中占领市场,站稳脚根。就目前的施工现况来讲,只要把施工技术管理的制度及方法这些落实到实际的施工中去,就能对预期的施工目标真正的起到保障作用。

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其重要性

所谓施工技术管理就是施工企业对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一系列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即对施工中各项技术活动和工作的各要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工作,它是实现施工项目控制目标的必要手段。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①技术交底,提供施工规范和工艺规程,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计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分析,建立技术档案,组织工程验收等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②技术交底后,应对工程进行放样复核,实际是否与设计资料相同,误差是否在允许误差内,设计不合理的应提出变更意见;③科技情报与信息系统,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技术标准化工作,技术培训等技术开发活动。显然,施工技术管理的这种核心作用,要求我们只有将技术管理的必要性与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安全、优质、低耗、高效地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原则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总体原则,应本着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从全局出发,坚决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政策、法规,把施工技术工作与经济效益、日技术管理、生产实践过程紧密联系起来。遵循科学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

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对子孙后代的影响,要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造成威胁,要把企业当前利益与国家的长远利益相结合,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 协调一致与全员技术标准化原则

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实现生产和消耗协调,充分开发时间、地域、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人潜能,在既保证施工生产需要,又避免频繁调动的前提下,最低限度地配置各类人员的数量。对于施工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周转件消耗材料等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极尽可能使其重复使用,减少费用,降低成本。

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认识过程,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标准内涵,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策划,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考核和持续改进标准化工作。

2.3 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

“四新”技术是指:经过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评估,准备任建设工程中推广应用,且已经制定了企业技术标准,但尚无国家、行业和地方工程建设标准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公路施工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均衡、节奏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使用。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

3.1 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3.2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公路施工具有多变和内容繁杂等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术管理丁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开展。

(1)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图纸会审是为了避免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施工的严重后果。要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施工依据。

(2)建立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日记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其主要记载以下内容:1)日期、气候。2)工程部位、施工组队。3)施工活动记载。主要记录工程施工(包括主要部分、分项下程)的起止日期,施工中的停水、停电、停工,质量、安全、设备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设计单位现场解决问题,技术交底、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有关领导和部门对丁程作出的指示或决定等。

施工日记是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施工日记从施工开始时就必须以单位技术负责人为主、全体技术人员参加进行,直至工程竣工,不允许中断。在做好施工日记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是按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及验收规范填写各种记录表格,起到检验施工操作和技术资料的作用,是工程的重要档案。

(3)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通过技术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是:1)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2)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3)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4)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5)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6)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4)建立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3.3 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3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①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②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③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使其具体化。

3.4 建立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资料,是在公路项目施工、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1)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主要包括:1)材料检验资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2)材料使用资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查和试验数据。3)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地基处理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4)各项质量资料。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表。5)非正常情况资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最的影响分析。6)补救施工资料。对质量事故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证明文件。

(2)为公路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技术资料。主要指:1)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定额执行情况。2)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3)施丁总结材料。4)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措施。5)技术管理工作总结等。.

四、公路施工现场及验收阶段技术管理

4.1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存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正常施工;是为了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是为了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它包括:按图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或施下措施;及时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

4.2 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

(2)预验收。组织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

(3)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4)交工。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结束语

总之,对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生命线。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工序正常进行,促使施下技术不断进步,进而保证工程质量,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能力。管理是永恒的话题,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

参考文献

【1】彭盛东.浅谈公路施工技术管理[J].科学之友,2009,21.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 管理 策略

Abstract: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s a from the investment decision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ire process, any link is dispensable. Completes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st, to ensure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acceler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造价是一种从粗到细、由浅到深的过程,建筑工程各阶段工程造价之间是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在提升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水平与降低施工企业施工成本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 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1.1 设计阶段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属于建筑工程进行成本控制的重点,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较高,而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时间的长短与建设施工费用的多少以及人力、财力与物力投资量的多少。但在现实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很多工程设计人员更多地时候关注技术,对经济较为轻视,相对较为随意地提升工程的设计标准,这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1.2 投资决策阶段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投资与决策期间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是极易被忽视的阶段。而工程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成败,对工程投资效果与造价控制结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又受到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建设地点与区域、工程规模以及工程施工工艺与机械设备的选择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对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性的影响。

1.3 施工阶段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这一阶段属于建筑工程资金投资量最大的阶段,是施工合同的具体化呈现。在这一阶段强化工程造价的管理,有助于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采取措施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降低工程施工的索赔额。因此,对于当前很多工程量的清单报价,很多施工企业多采用低价中标以索赔获利的方法进行工程的承包。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采取措施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工作,对建筑工程中的设计变更内容进行严格地审核,从经济美观与使用功能等多个方面对工程设计变更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分析,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程支出费用,以有效避免工程投资失去控制。

1.4 竣工验收阶段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这一阶段是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环节,在这一阶段强化工程造价的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对工程竣工是否符合合同条款中的要求、审核计价的方法、结算的方法以及优惠条款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以及竣工审核的内容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等进行有效性控制,同时需要根据工程竣工审核所需的工程量,并仔细研究设计变更、竣工图以及施工现场的签证等文件,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逐项审核;二是要采取措施对合同的条款、工程竣工验收结算的编制范围进行有效性审核。

二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2.1 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

充分发挥图纸审查中心的职能作用,像工程质监站监督施工质量一样,审查、监督设计质量。

2.2 规范设计概算办法

确立设计概算,须经过工程标准定额管理站等专业管理部门的全面审定,以确定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这样可去除人为扩大设计规模与冒算的费用。

2.3 制订设计奖惩制度

设计图纸被审查中心确认为优秀设计的应给设计单位以特殊荣誉,对设计人员实施奖励。

2.4 制订“限额设计”标准限额设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方法,也是控制投资规模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尽快组织有关部门按建筑的不同类型和规模,制订出适宜的限额设计标准。

2.5 推进“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优化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为指标,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三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3.1 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做好三方的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其次,认真处理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对于涉及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造价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出预算,最后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总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认可后变更,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

施工方在工程变更发生前后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以降低工程造价。在工程变更尚未实施发生时,应该适当控制施工的进度,等待变更项目的谈判结果,争取变更谈判回旋的余地从而使损失最小;在工程变更发生但还未进行单价谈判时可争取按实际费用支出报价,使双方减少对该项目在单价上的分歧和争议;在实施工程变更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收集保存和变更有关的资料如往来文件,详细的工程图片等,作为工程变更索赔的依据。3.2 加强材料、设备的控制

材料费在建筑施工工程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购进材料不仅要控制质量,更要控制数量。如果建筑材料超量采购往往产生额外的材料损耗和保管费用,因此,在订货时材料员应该以保证正常施工进度为原则,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图纸量略加损耗来控制每次的采购量。并且,通过定点采购等方法设法降低采购成本。对于一些周转材料如钢模板、钢管脚手架等,应该尽量发挥其周转使用效率。

在设备进场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修、维护、试运行,严禁设备“带病进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造成工程停工增加施工成本;建立合理的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确保设备不超负荷运转,各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对其进行必要的检修、维护,确保设备出现故障能够及时修复。

3.3 施工组织设计全面准确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既能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又要从根本上控制工程造价,因为任何施工方案和工艺的确定都直接影响着工程预算价格的变化。以往的错误做法是,有些施工组织设计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施工的过程。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人员应该负起责任,选择那些既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又要有一定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与预算定额相结合。3.4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是根据工程特点和场地条件,以方便施工为前提,根据科学管理办法合理安排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在于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必须从现场管理着手,使施工现场满足安全生产要求以降低工程造价,做到科学有序安全施工。

3.5 施工人员的组织与管理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主体对工程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中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要严把工人进场关,尤其是对各种技术人员、特殊工种要进行必要的技术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培训才能进场;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岗位、人员分配,避免出现人工不足、窝工等现象;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特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来节约施工成本。

四 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竣工决算这最后一道关口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建设单位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等,使工程建设投资达到最佳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人员必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从严把关。工作中应坚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变更内容的具体做法,熟悉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情况,为决算审计打下基础,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只有坚持严格的办法和程序,才能保证决算的真实性、严肃性。

篇9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重要工作,对工程的质量、进度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1.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及意义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对施工现场中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其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反映客观规律的制度,对施工中各种复杂的因素,如设计图纸、技术力量、技术方案、技术操作、技术检验和生产环境及技术革新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按照预定的目标,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正常秩序,并不断提高企业和施工现场的科学技术水平。

2.建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搞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立足之本,其主要包括图纸会审、方案制定、技术交底和材料检验制度等。

2.1施工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

施工图纸是施工的依据。建立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的目的, 是使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了解施工图纸的内容、要求与特点,审查施工图纸是否符合现场的实际条件,解决设计与实际、安装和土建等方面的矛盾,以便正确无误地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方案制定和技术交底技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单位最好能在设计阶段就参与制定工程的设计方案,实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三结合。这样施工单位就可以提前了解设计意图,反馈施工信息,保证一切信息的通畅。既能使设计适合施工单位的技术条件,又能使施工单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在施工前准备完毕,保证设计和工程的质量,避免设计返工或是不必要的修正。

2.3材料检验制度

建筑材料、构配件、金属制品和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产品的优劣。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和健全材料试验及检验制度,配备人员和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并且技术部门还要把好材料检验关。

2.4计量管理制度

计量工作是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技术基础,对确保工程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有必要加强该方面的工作。

2.5翻样与加工订货制度

施工图翻样是施工单位为了方便施工和简化砌筑、木作、钢筋等工程所需的图纸内容,将施工图或重复使用图按照施工要求绘制成施工翻样的工作。有时由于原设计图纸表达不清楚或比例太小使得按图施工有困难、施工过程中图纸修改或是工程比较复杂,也需要另行绘制施工翻样图。

2.6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

工程质量作为工程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工程投资巨大,如果不对工程质量加以控制,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由于许多工程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工程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

2.7施工工艺卡的编制和执行

施工工艺卡是指导施工的标准工艺方案,一般以工艺比较定型的工程和采用新工艺的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是施工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物资供应、安排劳动组织、进行质量检查等工作的依据。有的施工工艺卡在施工实践中经过多次使用,其内容已较为成熟,对施工具有较为普遍的指导意义,经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批准后,可作为标准施工工艺卡,直接提供施工企业选用。这是施工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2.8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制度

建筑安装工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尽管设计单位有较严格的设计审批制度,设计图纸需经各方会审,但由于建筑施工的条件变化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多,仍然会出现变更原设计图纸的情况。为了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在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制度。

3.加强和改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完善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必须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建筑及其结构特点来考虑采取哪些技术措施。这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技术中最关键的一部分, 也是技术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

(2)紧密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建设的导向。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中,只有密切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中关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内容,才能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满足施工的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应包含:加快施工进度、提高质量、节约材料、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等。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进度和设备利用率,从而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技术,合理组织劳动力,实现安全生产。满足施工目标的技术措施才是符合要求的技术措施,其技术管理才能有效地服务于整个施工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的市场竞争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建筑企业只有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捷.《浅议如何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 赵锁宏,吴继东.《浅谈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

[3] 谢兰.《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建材与装饰》,2007年.

[4] 严毅.《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四川建材》,2008年.

篇10

关键词:抽油井;工况;管理成效;工况宏观控制;经济效益

抽油井工况管理工作是采油厂管理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井下管、杆、泵一直受到砂、蜡、气、水及腐蚀性物质等的侵害, 使抽油泵工作状况发生变化,出现各种工况问题,造成抽油井泵效降低或停产。做好抽油井工况管理工作,需要运用科学的监督、管理手段和系统、全面的技术对策,以提高管理水平,保障管理成效,为油田完成原油生产任务、实现经济效益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概述

采油厂生产井中抽油井占绝对比例,做好抽油井工况管理工作对保持抽油井供排协调、节能降耗、减少检泵工作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采油厂开发单元多,油藏以中渗、特低渗砾岩油藏为主,油田开发时间长,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生产井数多,抽油井开井数占生产井数的78%,抽油井井况复杂,脱气、结蜡、偏磨等较严重,工况异常生产井多,基层员工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需要通过管理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使得抽油井工况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2 工况管理问题探究

抽油井工况管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抽油井工况问题种类多,管理难度大;(2)工况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环节多、岗位多;(3)抽油井工况问题出现频繁,检泵周期短,造成检泵工作量大,运行成本高;(4)在工况管理上,大多以人的经验为主,各基层采油队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少较好的科学管理方法。

3 工况管理所采取的对策研究

3.1 建立专项工作制度,管理标准化

为及时发现和解决异常,减少异常井占产、停产,需建立专项管理制度,促进抽油井日常工况管理。制定《抽油井工况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工况异常的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将抽油井工况管理制度化、标准化。

3.2 制定工作流程图,管理规范化

面对油井随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在异常的发现识别、分析诊断、措施处理及效果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中,涉及的每一个流程都由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负责,为使得各岗位更加明确各自负责的工作程序,可制作抽油异常井日常管理流程图图版,使得每相邻程序之间的紧密连接,使得抽油井工况管理工作流程化、规范化。

3.3 制定技术对策,强化技术水平,保障管理成效

通过对油田区块抽油井工况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主要存在的工况问题,归集各类特点,分析规律,找准原因,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制定措施,形成一套较系统、全面的工况异常井处理方法和技术对策,以指导基础管理和技术设计,改善以往主要凭个人经验处理问题的单一而不系统的管理方式,对工况问题井的处理更加全面、系统,管理更加科学化。

(1)供液不足,原因分析:①地层本身能量低,沉没度低;②设计参数不合理,例如泵孔距过大或者冲次过快等。制定技术对策:①加强注水,加大地层能量;②采取压裂、酸化等储层改造措施;③调整工作制度;④在工艺设计上,优化地面、井下生产参数组合,适当减低冲程冲次、减小泵径或加深泵挂深度,以达到供采平衡等。

(2)泵漏失或卡泵,主要原因是砂、蜡、垢等因素对泵工作的影响。制定技术对策:①采取地面大排量热洗、检泵等措施来恢复抽油泵正常工作;②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和生产参数;③在措施设计时,对出砂严重井采取挤固砂剂、使用防砂泵等措施;④及时调整清蜡方式或采取井下防蜡、防垢、防漏技术措施等。

(3)气影响,主要原因是气体对泵工作造成影响。制定技术对策:①应用井下防气工艺,如在井下使用气锚等工具;②合理控制套压;③洗井脱气等。

(4)断脱或油管漏失,主要原因是井下管杆偏磨。导致偏磨的原因有多种:①井斜对偏磨的影响;②杆管结构对偏磨的影响;③抽杆在较大的轴向压力下失稳弯曲变形导致偏磨;④介质对偏磨腐蚀的影响;⑤抽油管柱的设计及抽汲参数对偏磨的影响。制定技术对策:①在措施设计时,管杆组合优化;②合理使用防偏磨工具,如扶正器、抗磨接箍等;③合理配置抽汲参数,避免出现因大泵径、高冲次而使供排严重失调,从而造成干磨的现象;④m当调整泵深,避开偏磨井段;⑤现场变更补充设计与措施设计相结合,对作业过程中发现除原来的偏磨段以外,有新井段出现偏磨问题时,及时确认偏磨位置及情况,及时变更补充设计,增下抗磨接箍或扶正器等工具,以减缓偏磨问题。

3.4 工况宏观控制与监测

根据油井生产和管理的需要,绘制抽油机井宏观控制图,用于检查抽油机井的工作状况。抽油机井宏观控制图,能够宏观地反映抽油机井供液能力与抽油设备携液能力的匹配情况、抽油泵的泵效以及油田区块的管理水平。

抽油机井宏观控制图,根据油井泵效和沉没压力的关系,以泵效作为横坐标,以沉没压力作为纵坐标,形成图版。图版由六条曲线(合理泵效线、断脱漏失线、供液能力线、 自喷流压线、理论泵效上限和理论泵效下限)划分成5个区域(合理区、参数偏小区、参数偏大区、断脱漏失区和待落实区),每个区域分别表示不同的工况状态。对抽油井进行上图, 代表单井的工况点坐落在图版的某个区域, 就能反映出该井目前生产的工况状态。 根据该图版诊断的油井工况结果,制定相应措施,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和产量、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目的。

(1)合理区。该区域内的抽油机井,抽油设备工作参数合理,泵工作良好,抽油设备排液能力与油层的供液能力相匹配,系统效率高。对该区域内的油井应加强日常管理,使其长期高效工作。

(2)参数偏小区。位于该区域的抽油机井,虽然泵效高,但沉没压力高,举升高度小,系统效率仍然不高。沉没度大、泵效高,说明油层有潜力,抽油系统的工作参数相对偏小。该区的油井是挖潜增油的主要目标井,增大抽汲参数可增加油井产量。采取调大参数、小泵换大泵等工艺措施,可使油井系统效率达到合理区指标。

(3)参数偏大区。位于该区域的抽油机井,虽然沉没度小、举升高度大,但泵效低、主要原因是油层供液不足、抽汲参数偏大。需要对油层采取改造措施,加强注水,或调小抽汲参数、大泵换小泵等工艺措施,使设备排液能力与油层供液能力相匹配。

(4)断脱漏失区。位于该区域的抽油机井,沉没度大、泵效低。主要原因是泵磨损严重或泵工作不正常,也可能有油管漏或抽油杆断脱等现象。对该区的油井应进行诊断和综合分析,弄清泵效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其恢复正常生产。

(5)待落实区。该区域内的抽油机井沉没度与泵效不协调。主要是计量或测试资料有误所致。应核实产液量和动液面等数据,消除虚假资料后,重新计算其工况指标,从而在工况管理图中标出其正确的坐标位置。